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能建筑综合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能建筑综合管理范文1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智能建筑综合布线方案
综合布线系统是指建筑物内部之间的传输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能使原本冰冷的建筑物具备智能化功能。通过综合布线系统不仅使建筑物内部的消防应急、通风供热等系统处于自动控制管理状态,更实现了建筑物内部的电话视频语音通信、有线电视及网络数据通信设备、监控监管信息交换系统、建筑物物业管理及建筑物自动化管理等系统彼此互通,并且实现建筑物内部的通信网络与外部的通信网络相互连接的功能。为了区别与常用电系统,这部分的综合布线系统也称为弱电系统布置,通常只用于实现数据通信交换及自动控制功能。
以南宁市某公司投资的高层住宅智能化弱电集成系统综合布线工程为例,该住宅楼总建筑面积约10万㎡,总户数880户。智能化弱电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八个子项目系统:电话子系统、网络子系统、有线电视子系统、楼宇彩色可视对讲系统、电视监控子系统、周界红外线报警子系统、电子巡更子系统、门禁停车场IC卡管理子系统、楼宇背景音乐子系统、楼宇BA自控系统等,施工周期450天。本项目是采用八个子系统综合布线及联合调试的方式进行综合布线设计及施工管理,整合了资源,充分发挥了结构化布线、单次完成的优势。
二、综合布线方案施工管理
智能建筑综合布线工程是一项整合程度高、各专业联系紧密的施工工程项目,因此必须制定严格的施工组织计划,对施工管理进行管控。以本项目为例,在施工管理上就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实施要点。
1、组建项目管理机构,优选富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及施工班组进行施工,设置完整的施工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岗位职责。施工组织机构一般要分设技术负责人及采购经理两个重要岗位,采购经理主要负责与供货商和集成方保持联络,获得对方的产品技术支持。技术负责人主要负责项目技术工作,包括质量检查、新技术应用以及文件资料控制、检验试验、纠正预防质量审核等要素的具体实施,可由主任工程师兼任。其余专业和人员可以参照下表的专业分工进行适量删减。
2、根据工期要求合理安排施工进度计划,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按步骤安排各专业进场以及施工时间,各项工作要留有裕度及调整时间。考虑到不同项目建设中的条件准备、设备订货及运输、项目施工等因素,工程实施进度计划及项目进度管理按照多专业交叉作业方式进行,以便控制项目实施进度。分解步骤和注意事项有:①设计部门进入现场进行现场勘测,完成布线设计和平面施工图设计,提出设备及材料采购清册;②根据合同条款要求以及设计部门提供的设备及材料采购清册,材料采购部进行材料采购,材料应分批及时进场,保存在工地临时库房;③组织施工人员进场施工,准备好详细的工程施工图纸以及一切工程准备工作,如搭建临时设施、吊齐机具等;④科学的安排施工进度,积极与业主和土建方取得配合,避免人员安排和工序安排的不合理情况出现;⑤施工过程中定期召开工程现场会,及时解决工程施工问题,调整人员安排;⑥质量监督人员以及项目经理要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查工段施工质量,及时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进行监督;⑦工程每一阶段完工后,要及时组织工程验收时整理工程相关记录资料,做好工作总结,为工程结算做好准备。
3、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度,使用强化激励与约束手段对子项目施工管理效果进行业绩评定。在施工中实施目标考核,激发全体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与积极性,推动项目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各个子项目要建立健全项目工长、内业、材料、质量、安全等岗位责任制,定期对各专业进行考核。对项目经理、业主认为不称职的管理人员及施工班组立即更换。
4、加强业主、监理、设计部门与施工班组之间的良性沟通。除了定期召开现场办公会,重点解决项目的资金、质量、速度等难题之外,还要保持每周召开由项目经理或者技术负责人主持的现场施工班组朋友会,对本周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进行总结,对下周的工作开展进行协调安排。
5、做好技术交底工作,由监理或者项目管理部门组织各个施工班组人员熟悉施工图纸和相关技术资料,特别是厂家设备的安装资料和技术指标,勘察工地现场,充分了解和掌握不同子项目的系统设计意图以及功能特点。随着施工工程进度的展开,还要不定期的组织班组进行专题培训和技术研讨,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增强质量和安全意识。
6、配备充足的劳动力,设备材料、质量管理和安全员实现专人专项专管。劳动力计划落实到每班每人每小时,避免出现窝工情况。
7、配置充足的办公资源和仓管库房,按工程施工工艺特点及进度计划安排主材和辅材的进场,以保障不同施工阶段的设备安装和阶段验收。
三、综合布线子工程施工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在进行智能建筑综合布线施工时,不同的分系统和子项目施工极易出现以下的质量及安装问题,必须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及时协调解决,而不能将问题刻意掩盖或者推迟到综合验收才解决。
1、土建工程的预留暗管、地槽和孔洞的数量、位置、尺寸没有达到工艺设计要求或者不按图纸进行施工。遇到这种情况,应当通过设计部门与业主和设计单位沟通,查验土建施工验收记录和监理验收记录,明确是否属于施工错误问题。如暗埋的线管无法满足施工要求,要求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或者土建施工单位重新返工。相应的返工以及问题处理时间必须以正式往来信函传真或者会议纪要的形式记录下来,作为将来施工工期延期以及索赔的依据。2、业主采购的设备以及材料不符合设计要求,或者达不到行业标准验收要求。在施工前应对所安装的设备外观、型号规格、数量、标志、标签、产品合格证、产地证明、说明书、技术文件资料进行检验,检验设备是否选用厂家原装产品,设备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的规定。如果遇到设备及材料不符合验收标准的情况,则必须在设备安装之前以工程联系单的函告提出,征询业主此类设备是否进行安装的明确意见。如只是部分设备出现质量问题,则必须告知业主进行退换货处理,相应的工期进行扣减。
3、单系统调试以及联合调试无法同步。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不同的子系统的平台兼容上,比如楼宇的自控BA系统,分为变配电监测和楼宇照明两大模块,其必须与消防火灾报警系统和自动报警系统进行联动。发生火灾时,必须关闭普通照明开启应急灯,而发生盗窃事件报警时,则自动开启相应区域的照明系统等。但是在实际调试中,由于不同系统的现场感应模块和感应装置的敏感程度不同,会出现误报、漏报、漏开启的情况,因此必须在调试阶段对整个智能系统进行多个模拟状态的试运行调试,测试各个子系统的配合程度,将不同敏感程度的测试系统调整同步,达到运行效果的最优化布设。
四、结束语
通过智能自控系统,可以对智能化建筑内内所有建筑设备采用现代化技术进行全面有效的监控和管理。由于建立了统一的管理系统,实现楼宇内机电设备的数据共享、数据分析和远程监控,可以确保楼宇内所有设备处于高效、节能、最佳运行状态。采用智能综合布线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的大厦,比普通的楼宇节约了大约7%的管理费用。可以说,采用智能化布线,不仅为业主提供一个了安全、舒适、快捷的工作及生活环境,也达到了节约降耗、方便管理的目的。随着建筑智能化设计及施工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将为我们的工作及生活提供一个更为优越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张锡英.浅谈智能建筑弱电设计方案与综合布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J].科技致富向导.2012年第08期
[2]肖海峰.智能化楼宇电气设备的研究和应用[D] .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李晓鹏.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1年第07期
智能建筑综合管理范文2
关键词 分布式系统 综合化 动态化 前期仿真
1引言
智能建筑的基本问题实质上是信息、资源和任务的综合共享与全局一体化的综合管理。它实现的核心是系统集成,也就是说通过系统集成实现综合共享,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达到多快、好省和高效的目的[1]。然而,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日益发展和受人们对经济日益国际化趋势的认同,智能建筑必将呈现出新的态势,这种态势体现在进行系统集成的同时,考虑建筑物的异构性、分布性、动态性和碎片性等因素的影响下[2],应充分体现系统的分布化、综合化、动态化和智能化[3],这是建筑智能化进程中一个必须重视的战略性问题。另外,任何工程对方案的考核是至关重要的,就智能大厦而言,对方案的考核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所以对设计方案的前期仿真很有必要。
2一体集成的分布化
智能大厦的系统一体化集成实质上是建立在系统集成、功能集成、网络集成和软件界面集成的多种集成的基础上的一门高新技术。智能一体化集成化的本质是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传统的集成式网络管理系统难以适应网络规模日益扩大、网络元素日益复杂的楼宇智能化要求,需要引入分布式管理方法。
分布式管理就是将管理的功能合理地分布于多个管理实体,以便有效、及时地对网络资源进行监视、约束和控制,提高响应效率和扩展功能,更好地实现网络管理目标。一个实际的网络系统,可以根据管理的需要,按照地域、功能子系统、网络等定义相对独立的管理域并选定其管理者;各管理域通过管理者的交互实现全局管理目标。管理者之间的交互有两种结构:层次的和全分布的。层次结构是通过上层管理者与下层管理者的交互来完成各管理域的管理者之间的协调。全分布式结构是一种对等结构,采用该方式的管理者之间能直接对等通信。一个实际的应用系统,管理的分布化的过程就是将管理应用功能由集中式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模式转移到分布式计算平台的过程[4]。分布式计算平台的目标是实现跨平台资源的透明互操作和协同计算。
当前支持分布式计算主要有两类环境:基于过程的分布式计算和面向对象的分布式计算。目前的主流是后一类。如基于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公共对象请求体系结构)和Java的计算,它们采用面向对象的技术,提供对象式的应用编程接口,主要是针对重用和异构环境下的操作问题,这对相对庞大和复杂的智能大厦系统是非常适用的,目前CORBA技术已引起业界的关注和重视[5]。CORBA是一个开放式跨平台的、语言独立的分布式标准,它引入的概念屏蔽了下层的网络传输,利用面向对象概念,实现分布式应用软件的可重用性和可扩展性,既大大简化了分布式应用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又便于异构环境下的集成,具有更高的可用性和可靠性的优点。目前遵从CORBA规范的产品主要有Inprise公司的VisiBroker,IONA公司的Orbix,Digital公司的ObjectBroker,IBM公司的Component Broker等,将基于面向对象的分布式计算技术引入智能建筑是顺应技术潮流的,同时它应是甲乙类智能建筑的技术要求[1]。
另外,分布式管理系统更容易实现大厦的智能化,不仅能实现管理的并行性和分布性,而且具有对管理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多目标、多因素、多阶段、多层次的协调,实现管理系统的整体协调和全局优化。
3一体集成的综合化
网络是建筑物智能化的基础,系统一体化是以网络为支撑的,网络信息来源于不同实体,随着智能建筑的不断深化,被管理的对象趋于复杂化,复杂化的因素主要有:被管理的对象趋于复杂化,复杂化的因素主要有:被管理的数量、对象的种类、组织的异构性、物理分布、参与组织的单元的数量、服务综合的程度等,这时,由传统的相对单一的网络管理扩展为基于分布化的网络综合管理是环境的必然要求。
环境是系统存在、变化、发展的外部条件;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行信息、能量或物质的交换。
综合管理是指确保系统的所有资源根据其目的而有效运营的所 有手段,它是系统与环境相统一的产物。有关综合管理的平台也在不断涌现和改进,如基于事件(event)的驱动轮询方案,基于CORBA平台的方案。
转贴于 4一体集成的动态性
事物的发展是m相对稳定的,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随着环境的需要仍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智能建筑系统一体化集成的动态性是基于分布式的管理系统,也只有分布式的管理系统才能更好地实现其动态化。
动态化有两个含义:其一是故障的检测与动态重组恢复;其二是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分布式系统具有故障诊断软件包,采用互查技术来检测系统发生故障的部位,并进行处理,动态地分配或重组系统,使系统工作于可靠状态。分布式系统采用并行处理技术,可满足智能大厦分阶段建筑使用的要求,边组织,边开通,从而减少了一次性开通的难度和避免了一次性投资的方式。另外分布式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都是模块化的,模块的连接嵌入比较方便,能够很好地配合日益扩大的系统需求,便于提高和完善系统的性能,保障了系统的动态先进性。系统的动态化要求使用动态的管理策略,由于Java和CORBA的迅速发展,动态管理技术也在日趋成熟。
5前期仿真
智能大厦的建设除了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即提供安全、舒适、快捷的优质服务,建立先进、科学的综合管理机制,节省能源和降低成本,还要达到系统的优化配置以减少投资。这就需要在工程实施前对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功能进行考核,以便查漏补缺和修正。另外,因为智能大厦的网络集成不同于研究试验网,网络系统可靠性、开放性等要素对大厦的智能化管理和提高运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对智能大厦的前期仿真就显得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重要。
由美国的Cleve和Moler博士在1980年前后创立的、正在蓬勃发展的Matlab为系统的动态仿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6]。Matlab的家族成员之一的Simulink为系统的仿真更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综合其它软件的使用可以使该软件在智能建筑的CAD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此软件也能为其它软件提供良好的接口,便于SynchroHome等智能化集成系统软件的调用[2]。该软件有两个明显的功能;连接与仿真。首先利用鼠标在模型窗口上画出所需的系统模型。然后利用软件提供的功能对系统直接进行仿真,在系统的任何节点上可以输出波形,从而更好地监控系统的工作过程,并实时地对系统模型进行修改以达到预期目的。这种思想和方法适合于智能大厦一体化集成的仿真与分析,相信基于Simulink的仿真技术必将在智能建筑的CAD中打开一个崭新的局面。
智能建筑综合管理范文3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建筑;系统集成;IBMS
中图分类号:TP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2)09-0082-03
Intelligent building system integration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XING Zhi-yi
(City College,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6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systems integration, focuses on the system hierarchical structure and main functions of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system integration, gives the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 of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IOT, and finally points out the impact of IOT on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Keywords: Internet of Things; intelligent building; system integration; IBMS
0 引 言
在新型的现代建筑或建筑群建成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人流、物流和资金流。这些信息综合成为关于建筑(群)的信息流。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这些信息实现业务管理的集成化、智能化和资源配置优化,达到高效、综合管理的目的,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智能建筑的核心是系统集成,是提高智能建筑运营管理和增值服务竞争力的关键。
智能建筑系统集成(Intelligent Building System Integration) 是将建筑物内各智能化子系统集成在一个计算机网络平台上,从而实现子系统间信息、资源和任务的共享,逐渐成为智能建筑的技术核心,为物业管理者提供高效、便利、可靠的管理手段,给物业使用者提供全面、优质、安全、舒适的综合服务。
所谓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就是构建一个智能建筑综合管理系统(Intelligent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IBMS)。一个典型的智能建筑综合管理系统是以综合布线为基础,将建筑物内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停车场控制等系统集成为一个中央信息系统。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对楼宇内部的全体对象(如设备、人们的活动、若干重要场所)进行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以提高整个建筑物的管理水平。
1 智能建筑综合管理系统
1.1 智能建筑综合管理系统层次结构
智能建筑综合管理系统是以当今先进的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等多项技术为基础,以现代建筑(建筑群)经营管理模式为手段,以实现安全、稳定、高效和集约式管理为目的的综合集成管理平台。其特点是使整个建筑(群)的管理和监控系统集成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从层次上看,上述三者紧密相连、互相依托、互相支持。图1所示是其层次结构图。
这种层次结构中各具体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集成化是智能建筑综合管理系统的基础,依托于Intranet(企业内部网)使整个建筑(群)中的各子系统(主要是指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信息网络系统INS和通信网络系统CNS)实现互联。
1.2 智能建筑综合管理系统的功能
智能建筑综合管理系统(IBMS)的系统集成与它的实现功能要求有关,IBMS集成系统主要包括面向设备的综合管理和面向用户的综合管理等两方面内容。
1.2.1 面向设备的综合管理系统
面向设备的综合管理系统主要有三个子系统需要综合管理,它们分别为BAS(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SAS(安全防范系统)和FAS(消防报警系统)。其中,BAS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包括对给排水设备的监控、暖通空调设备的监控、供配电系统的监控、智能照明系统的监控、电梯和自动扶梯的运行状态的监控等;SAS安全防范系统包括入侵报警集成系统、闭路电视监控集成系统、出入口控制(门禁)系统和巡更系统等;FAS包括火灾报警与消防联动,该系统本身除了具备国家规定的联动功能以外,还要能够实现与其他智能化系统的全面联动,特别是与IBMS集成系统要能直接联网通信。
1.2.2 面向用户的综合管理系统
面向用户的综合管理系统主要是物业管理系统、一卡通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通信系统的综合管理。其中,一卡通系统有门禁系统和停车场管理系统。
物业管理系统是IBMS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物业管理系统可实现设备的台账管理、检修管理、楼宇内平面空间管理、租赁管理、停车场管理、消防管理、三表抄送和投诉管理等。
2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建筑系统集成
智能建筑综合管理范文4
1.引言
进入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等得到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也使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建筑领域,则诞生了智能建筑的概念。所谓“智能建筑”是综合计算机、信息通信等方面最先进的技术,使建筑物内的电力、空调、照明、防灾、防盗、运输设备等,实现建筑物综合管理自动化、远程通信和办公自动化的有效运作,并使这三种功能结合起来的建筑。
智能建筑蓬勃发展,以美国和日本兴建的最多。日本第一次引进智能建筑的概念是在1984年的夏天,近十多年来,相继建成了野村证券大厦、NEC总公司大楼等。日本是在智能建筑领域进行全面的综合研究并提出有关理论和进行实践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之一。新加坡政府为推广智能建筑,拨巨资进行专项研究,计划将新加坡建成“智能城市花园”。此外,印度也于1995年起在加尔各答的盐湖开始建设“智能城”,智能建筑的发展形势可谓是如日中天。由于智能建筑具有高效、节能、舒适等突出优点,在欧、美、日及世界各地迅速发展,引起普遍重视。
2.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
智能建筑的发展是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综合体现,它已成为一个国家、地区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我国步入信息社会和国内外正在加速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今天,智能建筑将成为城市中的“信息岛”或“信息单元”,它是信息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我国智能建筑的起步较晚,直到80年代末才有较大的发展,近几年来,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相继建起了数幢具有相当水平的智能建筑。北京的发展大厦可谓是我国智能建筑的雏形,而后相继出现了上海的金茂大厦、青岛的中银大厦等具有相当高水平的智能大厦。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建成的智能建筑约有一千四百栋,基本按国际标准设计、施工和管理。当前国内的智能建筑开始转向大型公共建筑,例如,会展中心、图书馆、体育场馆等,据国外预测,本世纪全世界的智能建筑将有一半以上在中国建成。
中国政府亦高度重视,在科研、资金和政策等方面积极地进行支持和引导,使智能建筑的发展。1996年1月在上海佘山建设部召开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智能建筑设计研讨会,对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我国第一部智能建筑设计指导性文件——上海市《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并已正式实施。
中国台湾智能建筑发展较早,到1991年已建成1300栋左右,其中以台北市居多。中国香港智能建筑建得也较早,相继出现了汇丰银行大厦、立法会大厦、中银大厦等一批智能化程度较高的智能建筑。
3.智能建筑的构成及功能
虽然智能大厦的类型各不相同,但其核心功能、系统是相同的。智能系统的设备通常放置在智能化建筑环境内的系统集成中心,它通过综合布线与各种终端设备连接,并通过计算机对整栋大楼进行动态实时监控,从而实现高度智能化。而整体的智能化要靠许多子系统的相连接,现在常用的最基本的子系统有楼宇自动化系统(BA)、通信自动化系统(CA)、办公自动化系统(OA)、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消防系统和保安系统是专门机构,负责有着比其它系统更加严格的管理和验收程序,因此,单独列出防火自动化系统(FA)、安全保卫自动化系统(SA),因而,智能系统主要由系统集成中心、设备管理自动化系统、信息通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防火自动化系统安全保卫自动化系统以及综合布线(GC)构成。功能如图1所示。
其中,智能建筑的信息通信系统(CA)是保证楼内的语音、数据、图像传输的基础,它同时与外部通信,和公用电话网、数据网及其他计算机网相连,并与世界各地互通信息。办公自动化系统(OA)提供先进的信息处理功能,具有决策支持体系。设备管理自动化系统(BA)是采用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组成的高度自动化的综合管理系统,它确保建筑物内的舒适和安全的办公环境,同时实现高效节能要求。防火自动化系统(FA)通过设在建筑物内不同位置的烟火检测装置提供的信息,自动进行火灾报警。同时,启动火灾联动系统和消防系统,发出火灾报警和实施人员疏散措施。安全保卫系统(SA)主是提供不受外界干扰和避免人员受到伤害和财物损失的环境,防止工商业间谍和国际恐怖活动,保障人的生命安全。综合布线系统(GC)将所有的语音、数据、视频信号等的布线,经过统一的规划设计,综合在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中,将智能建筑的三大子系统有机地连接起来。系统集成中心(SIC)对系统各个智能化模块和各类信 息具有综合管理的功能,汇集建筑物内外各类信息,并进行实时处理及通信能力,对建筑物各个子系统进行综合管理。
4.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
智能建筑是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具体体现之一,被认为是本世纪建筑发展的主流。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大力度发展信息高速公路。中国也把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纳入了重要的议程。智能建筑与国际信息高速公路接轨,也将促进信息高速公路的极大发展。
智能建筑要想给人们带来安全、舒适、高效等的工作和生活空间,关键要综合运用现代高科技,进行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开发与设计,既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又不破坏周边环境,向“绿色建筑”的方向发展,才能实现智能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智能建筑未来的发展集中体现在软硬两方面,其中软方面主要表现为如下四点:
(1)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和迫切需求
业主已把建筑设计中智能部分的设计列为其基本要求之一,而政府亦高度重视,在科研、资金和和政策等方面积极地进行支持和引导,使智能建筑的发展朝着健康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政府和各大学、科研机构以及有关厂商等正将智能建筑作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和商业机会,积极投入力量,开发相关的软硬件产品,使智能建筑实施便利,成本降低。
(2)智能建筑的功能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由于用户对智能建筑功能要求有很大差异,智能建筑的设计也要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设计出符合用户的功能需求。例如:专门用于金融、证券业和公司总部等作为信息源基地;为振兴地方城市,培育地区传统产业、发展信息通信服务;小规模的用户也能享受高水平的信息服务;能够适应用户对办公室布置变更需求;把现有大楼改造成智能大楼;从单体建筑物向综合性建筑群的发展;宾馆的智能化;住宅的智能化;医院的智能化;学校的智能化。
(3)对智能建筑管理的高度重视
由90年代初期的起步发展到现在,智能建筑正由粗糙化、重复化、累加化向集约化、细分化、系统化方向发展,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而管理一方面集中体现在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各种设备设施进行科学的管理、运行和维护,充分提高其利用率。另一方面则体现在物业管理上,中国已加入WTO,面对世界各国物业巨头的强烈竞争,中国的物业管理公司正深刻的认识到竞争的残酷性,开始从各方面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经营理念、管理技术、服务理念等方面提高自己的整体水平。
(4)基于系统工程的开放式智能化建筑结构的建立
智能大厦是一个智能化系统,应当应用系统工程开发方法,如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及安装调试,建立开放式智能化建筑结构。在一个智能建筑的生命周期中,建筑结构具有最短的生命周期(约60年)。一般的硬件和软件设备有5-7年的生命周期,而办公自动化系统仅有2-3年的生命周期。做成开放式系统的智能大厦系统,能不断吸收新的技术,更新旧的设备,从而使整个智能化系统设施运行得更好。
硬的方面主要体现在网络技术、信息通信技术、智能化技术等如下几个方面:
(1)信息通信技术
数据卫星又称为小型数据卫星站(VSAT:VerySmallApertureTerminals)。VAST的出现,将通信终端延伸到办公室和家庭,其发展是将通信卫星技术引向多功能、智能化、设备小型化,同时综合应用卫星多波束覆盖、星载处理技术、地面窝蜂移动通信和计算机软件等技术。数据卫星通信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供Internet/Intranet网络的接入,如证券、期货、银行;实现与移动通信系统的结合;实现远程多点电视会议;实现远程医疗和远程教学。
从文本文件和声音的传送到静止和动态图片的传送,多媒体技术与通信技术日趋交叉在一起,形成多媒体通信。多媒体会议电视在智能大厦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本世纪是互联网的世纪,未来互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包括:
1.采用开放的网络传输协议TCP/IP和HTTP,用浏览器服务体系结构取代客户/服务器模式。
2.实现远程监控和操作及综合信息数据库的访问。提高建筑物内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提高建筑物物业管理层的决策与全局事件协调处理的能力。
3.能够增强自动化控制系统(如防火系统)与信息系统(如办公自动化系统、物业管理系统)之间的信息与数据交换能力。
4.信息与控制系统集成可直接使用建筑物中的综合布线系统,网络互联与扩展很容易实现,且维护和培训工作量小。
(2)网络控制技术
现在典型的工业现场控制总线有基金会总线(FieldFoundation,简称FF),CAN(controlareanetwork),LonWorks,SERCOS,JPCN-1,Marco,Deviccenet,Profibus-DP,Interbus-S等,但是,应该看到从现场控制总线走向控制网络是一个必然趋势。比较典型的几种网络协议有TCP/IP,BACNet,X/IPX,AleTalk等,网络控制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包括:
1.改善智能建筑内楼宇自控系统(BA)、综合保安系统(SM)、火灾报警(FAS)等异构网络环境的控制与联动结构。增强楼宇各实时监控计算机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与集成的相关信息。
2.用控制网络的分布式和嵌入式智能化技术为楼宇管理自动化(BMS)提供新的管理模式。同时也为自动化管理提供大量的相关信息。
3.利用智能化的控制管理系统选择客户机、图形服务器,以及嵌入式服务器的系统结构模式。通过控制网络通信实现实时数据管理与机电设备运行过程控制。
4.利用信息网络的应用集成,智能建筑内的所有设备和安全监控信息均可以进入各种计算机平台和桌面系统,大大改进智能建筑内监控信息的利用和共享“群件环境”的综合数据。以实现对智能建筑内的机电设备与安全报警管理的远程监控和数据采集。
(3)流动办公技术
流动办公就是利用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可视化技术,向异地或移动的办公人员提供一个办公环境。应用移动办公技术可以使办公人员随时随地进入公司的办公流程,及时处理文件和阅读资料,参加公司召开的电视会议,参与发言和讨论,甚至通过家庭智能化技术,远程操作办公室内的办公器材或遥控家中的设备。目前,移动办公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已较为成熟的有:多媒体电子邮件、远程会议电视、远程遥控。
(4)基于宽带的物业管理技术
基于宽带的物业管理是充分应用信息与网络技术,将建筑智能化系统和计算机物业管理系统集成到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上,实现具有集成性、交互性、动态性的物业管理模 式。伴随着现代宽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性化住宅理念得到进一步的延伸,出现了社区增值服务、社区电子商务等新的住宅理念,将所有的小区通过网络联接起来,既能实现物业的集中管理,又能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充分利用宽带的快速性、实时性等,为居民提供社区增值服务,这包括:网上购物,网上预订,网上医疗,视频点播,网上教育,游戏娱乐等。
(5)智能化技术
智能化技术综合表现在智能卡技术及家庭智能化技术。智能卡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目前已较为成熟,主要保安门禁系统的应用、保安巡逻管理系统的应用、停车场付费与管理系统的应用、专业收费与管理系统的应用、商业收银系统的应用、人事考勤管理系统的应用。
利用模糊控制、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等智能化技术,构造“智能控制器”,通过家庭智能化技术,可以实现家庭中各种与信息相关的通信设备、家用电器和家庭保安装置通过家庭总线技术(H)连接到一个家庭“智能控制器”上,进行集中的或异地监视、控制和进行家庭事务性管理,并保持这些家庭设施与住宅环境的和谐与协调。
由于人工神经网络具有高度并行性、非线性、容错性与联想记忆功能、自适应与自学习功能,具有学习、泛化、归纳总结等功能,因而已开始成功地应用于语音识别、模式识别、指纹识别、最优计算、信息智能处理、复杂控制、图形图像处理等诸多领域,在控制方面的应用包括监督与非监督训练,前者包括训练输出集合和神经元加权系数的调节,后者包括分类与自组织。
传统的建筑仿真模型表现为独立微分方程形式,模型复杂性与建筑物复杂度成正比,方程数量与建筑物元素有关,因而,建模十分复杂,而且对计算机软硬件要求非常高,也很难在线运行,这时,基于神经网络的建筑学习模型应运而生,在经过了第一、二代改进之后,现在已发展到第三代,第三代学习模型采用动态学习方法建模,减少了存储空间,它降低了学习模型的复杂性以及计算资源与硬件的要求,可使用硬件实现,加快了神经网络芯片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此外,还有如神经网络芯片和模糊芯片用于设备系统的智能控制,应用专家系统对设备进行监测、预维护和故障诊断分析等。
(6)无线局域网技术
用户接入Internet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a)通过局域网接入;(b)通过SLIP/接入;(c)通过联机服务系统接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与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无线局域网技术,也称计算机无线组网技术,这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项具有实用价值的新技术。该项新技术利用微波、激光、红外线作为传输介质,摆脱了线缆端接的不可靠性,同时又可以满足计算机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任意更换地理位置的需要,特别是无线局域网与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的结合,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其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表现为:在智能建筑内的餐饮、娱乐、购物等商业POS机的无线局域网的连接,实现移动电话、传呼机信号转发以及无线会议电视及视像信号的传输、交互和接入服务等功能。
5、结论
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视频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使得智能建筑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未来智能建筑正朝着集约化、系统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应该指出,绿色、环保、节能是智能建筑发展的主流方向,同时,在智能建筑的建设中,应避免重技术、轻管理,重硬轻软的情况,构造出以人为中心的数字化的高效家居办公环境。
参考文献
1.吴成东,国内外智能大厦与智能住宅的发展,城市建筑智能系统,1999(2):14-17
2.吴成东,陈莉,神经网络在智能建筑控制应用,建筑智能化,20__,(8):49-50
3.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智能建筑设计技术,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
4.B.L.Atkin,ProgreTowardsIntelligentBuilding,IntelligentBuildings,AveburyTechnicalAshgatePublishingLimited,1998,UK.
5.黎连业,智能大厦智能小区基础教程,科学出版社,20__
6.张瑞武,智能建筑,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7.高会艳,李界家,浅析智能大厦的发展,建筑智能化,20__,(4):7-10
8.F.Duffy,TheEmergenceoftheIntelligentOfficeBuildingofintheUSA,JapanandEurope,IntelligentBuilding,IFublicatio,1998,UK
9.吴达金,智能化建筑(小区)综合布线系统,人民邮电出版社,20__
智能建筑综合管理范文5
关键词:智能建筑;机遇;挑战;发展趋势
一、智能建筑的内涵
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的不断发展,智能建筑也相应的出现,智能建筑的概念出现在信息快速发展的20世纪80年代。智能建筑的含义有的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另一种定义方式为:现代建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视频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使得智能建筑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智能建筑领域,智能化系统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网络技术、信息通信技术、智能化技术这几个方面。
二、中国智能建筑的发展现状
中国智能建筑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一个安全、高效和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已成为人们的迫切需要。
智能建筑的系统主要有以下部分构成:楼宇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物业管理自动化系统。
据统计,目前我国实施建筑智能化的企业大约3000家,产品的供应商也是3000多家,具备智能化工程承包资质的为1200家左右,同时,已经获得建设部智能建筑系统集成技术专项甲级资质的单位大约200家,获得建筑智能承包一级资质的企业接近700家。
同时具备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设计甲级资质、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一级资质的三甲企业个数只有29家。
从事建筑智能化业务的外资企业主要有江森自控、西门子、IBM、霍尼韦尔等,这些外资企业主要以产品生产和销售为主,他们更多的是将产品销售给国内的建筑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所以建筑智能化业务并不突出。
三、中国智能建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智能建筑发展的机遇
中国加入WTO是一个很大的机遇,同时也给智能建筑的发展也带来了机遇。这段时间,智能建筑主要设计酒店之类的有特殊需要的工业建筑领域,采用的技术和设备主要采取国外引进。尽管普及程度不高,但是人们却有着及其高的热情,得到设计单位、产品供应商以及业内专家等各个方面的积极响应,这一切的一切对智能建筑都起到了推进的作用,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机遇。
综合布线作为一种布线方式引入智能建筑的概念,但是起初人们却对此产生了一些误解。认为综合布线是智能布线唯一的表现方式。但另一方面,它确实引起了更多方面的关注。同时由于综合布线系统对语音通信和数据通信的模块化结构,在建筑内部为语音和数据的传输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加强了信息技术与建筑功能的结合,对智能建筑的发展和普及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二)智能建筑的挑战
房地产行业的开发商是智能建筑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的推动力量。90年代是房地产行业发展的一个热潮阶段,在这个阶段,房地产开发商对智能建筑还懵懵懂懂的时候,却发现了智能建筑这个标签的商业价值,接着“智能建筑”、“5A建筑”、甚至“7A建筑”的名词便不断出现在促销广告中。正是这些因素的影响,智能建筑迅速在中国普及起来,在九十年代后期沿海一带新建的高层建筑几乎全都自称是智能建筑,并迅速向西部扩展。迅速膨胀的市场带来了一些不规范的现象,智能建筑的工程质量也出现一些隐患。各种各样的隐患说明了我国的智能建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如今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要努力发展智能建筑,积极应对这些挑战。
四、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
中国加入WTO以及北京将于2008年举办奥运会,对世界,对中国都是一件大事,对中国建筑业,对中国智能建筑行业更是一件大事,中国智能建筑市场也充满无限商机。
根据不同的需求来发展智能建筑。智能建筑应该是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建筑的服务功能、管理功能和安全功能,不同类型的建筑因为服务对象不同其智能化应该有不同的解决方案;不同档次、不同地区的建筑因为需求的不同其智能化也应该有不同配置,不应该强求一致,应该根据人们的需求制定出可以满足不同需要的建筑智能化发展道路。
当前智能化建筑直接利用的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建筑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领域里,信息网络技术、控制网络技术、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流动办公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其中包括含蓝牙技术)、数据卫星通讯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等,都将会有更加深入广泛的具体发展应用。特别是开放性控制网络技术正在向广域化、标准化、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和可操作性方向发展。
确切的说,智能化技术只是手段,智能建筑作为一个整体建筑物业产品的技术发展来说,“可持续发展技术”才是2l世纪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长远方向。因而,除继续利用上述现有智能化高新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外,新兴的环保生态学、仿生学、新材料学、生物电子学、生物工程学、生物气候学等技术发展,已经渗入到多技术领域、建筑智能化多学科中,以便来实现人类聚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在国际上也形成了所谓“可持续发展技术产业”。中国也正在开发利用这些高新技术去处理污水、垃圾、废气、公害,节能、节水,消除电磁污染,建筑人工生态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等,也开始尝试运用高新技术有规模地建设智能型生态建筑、智能型绿色建筑。
总之,随着建筑安全、企业信息化及能源管理等要求的不断提高,系统集成应用需求明显增长,集成水平也明显提高。我国的智能建筑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智能建筑将向着更聪明、更节能、更舒适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素萍智能建筑的几种有效节能技术措施[J],现代建筑电气篇,2007,(4)
智能建筑综合管理范文6
自今年7月1日起,三个有关智能建筑工程建设的新版国家标准将陆续付诸实施,标志着我国智能建筑产业的发展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国家建设部于2006年12月29日第536号公告,批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GB/T50314-2006,自2007年7月1日起实施。原《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同时废止。建设部于2007年4月6日第619号和第620号公告,内容分别是: 批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GB 50311-2007,自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原《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2000同时废止; 批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GB 50312-2007,自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原《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2000同时废止。
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是建筑系统自动化更高级的发展形式,它将建筑、通信、计算机网络和监控等各方面的先进技术相互融合、集成为最优化的整体。智能建筑的“智能化”,主要是指在建筑物内进行信息管理和对信息综合利用的能力,这个能力涵盖了对信息的收集与利用、对信息的分析与处理以及信息之间的交换与共享。
智能建筑是建筑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房地产投资开发的主导方向。
走向规范化
信息时代,智能建筑作为数字城市形象工程的基础,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在我国,伴随着智能楼宇与智能小区的兴起,与之相关联的研讨会、展示会此起彼伏,报刊、电台等传媒也争相宣传。以前开发商还把楼盘配有智能化系统当做卖点,而现在没有智能化系统则成为了缺点,不论是居住园区,还是大厦的建设,都把智能化系统当做基本配置。也正因为如此,对智能建筑的规范化发展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
在20世纪80年代末,国家建设部编制的《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中,就已经提出了楼宇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对智能建筑理念和各种系统有了比较全面的涉及。当时人们对建筑智能化的理解主要是将电话、有线电视系统接到建筑物中,同时利用计算机对建筑物中的机电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各个系统是独立的、没有联系的,与建筑结合也不密切。
随着综合布线技术的引入,在建筑物内部为语音和数据的传输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加强了信息技术与建筑功能的结合,对智能建筑的发展和普及产生了巨大的作用。1995年,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通信工程委员会了《建筑与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和设计规范》,促进了通信网络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同年上海正式颁发了地方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08-47-95),它根据不同的需求,把智能建筑划分为三级,为智能建筑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了依据,推动了智能建筑的发展。90年代,为规范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国家还出台了《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民用闭路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198-9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ll6―92)等国家标准。
市场推动力
智能建筑的另一个重要推动力量来自房地产开发商。在90年代房地产开发热潮中,房地产开发商在还没有完全弄清智能建筑要领的时候,发现了智能建筑这个标签的商业价值,于是“智能大厦”、“3A建筑”、“5A建筑”、甚至“7A建筑”的名词频繁出现在他们促销广告中,智能建筑迅速在中国普及起来。我国东部沿海一带新建的高层建筑几乎全都自称是智能建筑,并迅速向中西部扩展。迅速膨胀的市场在锻炼和培养一支智能建筑设计和施工队伍的同时,也出现一些不规范的现象,智能建筑的工程质量也出现一些隐患。
为此,国家建设部在1997年颁布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在1998年10月又颁布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和系统集成专项资质管理暂行办法》以及与之相应的《执业资质标准》两个法令。这两个法令规定了承担智能建筑设计和系统集成的资格,实际上是对市场准入的标准,它禁止一切不符标准、不具实力、没有业绩的不合格企业进入市场,以确保市场的秩序和产品的质量。
我国对智能建筑的深化利用是开发了智能小区。在上世纪末,智能住宅小区建设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在住宅小区应用信息技术主要是为住户提供先进的管理手段,安全的居住环境和便捷的通信娱乐工具。这和以公共建筑如酒店、写字楼、医院、体育馆等为主的智能建筑有很大的不同。
推动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的主角是电信运营商,它们试图通过投资建设一个到达各家各户的宽带网络,开展各种增值服务,如: 电子商务、网上娱乐、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及其他各种数据传输和通信业务等,并用这些增值服务来回收投资。于是开发商和住户便享受起这个“免费的晚餐”,一个遍及全国的“宽带热”正在各地兴起。各种类型的公司纷纷加入这场“圈地”运动中,恶性竞争频频发生,甚至有些住宅小区几套宽带网络同时建设。
引入务实思想
虽然有人对这种发展建筑智能化的思路持怀疑态度,但这并不影响“宽带网”成为建筑智能化行业,乃至房地产行业最热门的话题。
于是有人对智能建筑进行新的解释和理解,认为建筑智能化就是通过接入到各种建筑的宽带网络,为生活和工作在这些建筑内的人们提供各种人们需要的智能化信息服务业务,用户通过这个网络接收和传送各种语音、数据和视频信号,满足人们信息交流、安全保障、环境监测和物业管理的需要。
如果把综合布线当做智能建筑的全部,显然过于简单化了。但另一方面,如果对智能建筑不分对象和实际需要,盲目追求智能建筑一体化集成,则又过于复杂化。针对智能建筑系统集成这个关键问题,建设部建筑智能化文化教育工作专家委员会于1999年在北京举办了“智能建筑系统集成高峰论坛”。
与会代表就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必要性、如何进行系统集成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研讨,有关代表提出了系统集成应该主要是以楼宇自控系统为主的系统集成,以及利用开放标准进行系统集成的观点。这些观点在后来的系统集成实践中成为主要指导思想,它标志着我国智能建筑建设从盲目追求智能化、贪大求全转向务实。
这种务实的思想,在国家建设部于2000年出台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T 50311-2000)和《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2000)三个国家标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003年7月1日,建设部颁布国家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2003),2004年颁布《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和《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0343-2004)。这些国家级标准规范的制定和在实践中贯彻执行为我国智能建筑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保证。
再次深化内涵
当前,在智能建筑领域里,开放性控制网络技术正在向标准化、广域化、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和互可操作性方向发展。随着智能建筑技术的高速发展,2000版有关智能建筑设计和综合布线的三个国家标准的不足之处逐渐显露出来。为此,建设部组织相关专家对这三个国家标准进行了修订,并于今年开始实施修订后的新版国家标准。
根据2000版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的规定,除住宅外的智能建筑中各智能化系统按功能、投资、管理三个方面分为甲、乙、丙三级,还要按子系统列出一般规定、设计要素(要求)和设计标准(功能及配置要求)。
新版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比2000版有了显著的改进,给“智能建筑”定义予以新的内涵,在内容上进行了技术提升和补充完善,着重于增强科技功能、提升应用价值,使文件更加全面、深入、完整; 适应面更广,适用于各类功能建筑; 文件表达更规范,系统的技术性更合理,对智能化系统的要求偏重于系统功能; 系统的界面更清晰,“综合布线”归入“信息设施系统”中; 系统技术覆盖更全面,增加“机房工程”; 系统的技术更完整,重视抗干扰的技术措施; 系统的应用立意更高,提高到建筑设备管理需要,以确保智能建筑工程技术的实用性、先进性、可靠性,工程投资的经济性和合理性,以及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新版《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按照各类建筑物的功能予以分类,以达到全面、科学、合理,使之更有效地满足各类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要求。除了对智能建筑共性的设计要素规定外,突出针对办公、商业、医院、文化、媒体、体育、交通、学校、住宅、工业等各类建筑分门别类地进行了关键点的描述,对于哪类建筑应该达到哪种智能化建筑标准,尝试着给出了比较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大大增加设计过程的参考价值和实际的可操作性。
更细致的规范
在2000版有关综合布线工程设计和验收的两个国家标准中,明确规定综合布线系统的设施及管线的建设,应纳入建筑与建筑群相应的规划之中。综合布线系统应与智能建筑办公自动化(OAS)、通信自动化(CAS)、建筑设备自动化(BAS)等系统统筹规划,按照各种信息的传输要求做到合理使用,并应符合相关的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设计中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的定型产品。未经国家认可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鉴定为合格的设备及主要材料,不得在建设工程中使用。
新版有关综合布线的国家标准是在2000版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提高,以5E和6类、光纤布线系统内容为主,与国际标准ISO11801-2002E接轨,在符合国家法规政策的精神要求的前提下,对2000版国家标准进行了一系列的修订、补充和完善。
新版《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中系统指标分为建议性和需要执行的两种,系统配置等级与产品类别的应用分为七个部分。新规范明确规定了系统安装设计中缆线布放管槽利用率与弯曲半径,电信间、设备间、进线间等工艺要求; 防火缆线选用的重点在于所符合的测试标准规定的等级,而不完全取决于缆线所选用的护套绝缘材料,易燃区域和竖井内布放的缆线应阻燃; 对应列出了国际、北美、欧洲的缆线防火测试标准,不同的缆线布放方式和环境空间条件等。
新版《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的内容包括检测工具及仪表精度检查,工程检验项目及内容表; 缆线的长度及电气特性抽测,工程电气测试(基本链路、永久链路、信道的测试连接模型)技术指标和光纤链路测试指标值及衰耗的计算公式; 缆线的布放及保护措施要求符合设计要求; 缆线终接(接线图、预留长度)测试指标; 以及工程验收的评判标准和文档管理要求等。
有关智能建筑设计、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和验收的三部修订版国家标准的推出,对我国智能建筑产业发展将起到更显著的指导作用,对贯彻国家关于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和努力创建“绿色”建筑等系列方针政策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作为我国智能建筑工程设计和实施中首选的技术标准文件,对促进我国智能建筑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被智能建筑行业广泛认可,被认为是中国智能建筑产业发展史上一个最重要的里程碑。
国外智能大厦的发展情况
智能化建筑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1984年1月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化大厦,它是将一座旧金融大厦进行改造,定名为“都市大厦”。这座38层高,总建筑面积达十万多平方米的大建筑,使该大厦不必自选购置设备,便可获得语言通信、文字处理、电子邮件、市场行情信息、科学计算和情报资料检索等服务。此外大厦实现了自动化综合管理,对楼内的空调、供水、防火、防盗、供配电系统等均实现电脑控制,使客户真正感到舒适、方便和安全。
日本从1985年开始建智能大厦,并制定了从智能设备、智能家庭到智能建筑、智能城市的发展计划,成立了“建设省国家智能建筑专家委员会”和“日本智能建筑研究会”。新加坡政府为推广智能建筑,拨巨资进行专项研究,计划建成“智能城市花园”。印度于1995年起在加尔各答的盐湖城开始建设“智能城”。英、法、德等国也相继在发展各具特色的智能建筑。
链接:中国智能建筑产业发展的四个阶段
上世纪80年代末,智能建筑在我国起步。一般认为“北京发展大厦”可以算是我国的第一栋智能建筑,因为它从1989年建造开始就有了明确的智能化目标。
从总体上看,我国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建筑智能化技术主要为单一功能专用系统。如出入口监控、闭路电视监控、空调设备监控、水电设备监控、消防设备监控、停车场管理、数据处理、统计报表、无线电话、对讲系统、卫星电视、共用天线、广播音响、有线电话等。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为多功能系统。包括结构化综合布线、技术安全防范系统、楼宇自控系统、消防报警、通信及联动系统、停车场系统、文本数据处理系统、无线通信系统、有线通信系统等。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为集成系统。包括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M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通信网络系统(C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