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声乐教育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声乐教育方法范文1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更加注重的是将世界各民族之间的音乐教育和音乐文化都实现有机的融合发展,将所有民族的音乐文化和声乐教育价值看做是一律平等的,关于民族声乐方面的教育正在逐步成为被国际上公认的音乐教育方面的主流和主体。[1]多元文化视野和格局之中,能够赋予民族声乐教育方面以更加新奇的发展视野。近年来,在多元文化格局中,我国的民族声乐教育实现了长足的发展,民族声乐的教育机制体制进一步完善,民族声乐学院和专业进一步健全,从事民族声乐教育教师进一步壮大。来自其他民族的唱法与本土的唱法逐渐形成新的发展趋势,实现了有机的融合,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已经呈现出越来越小的状态。民族演唱方面的风格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2]与此同时,我国目前的民族声乐教育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先进的音乐教育经验,坚持世界民族文化平等,坚持世界民族音乐尊重和欣赏的原则,充分尊重世界不同民族文化的多样化特征,能够从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出发,彰显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实现各民族声乐教育之间的平等共赢。
2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有的民族声乐教育学院的课程设置有待于进一步增强民族性,通常大家都设置了美声、通俗、民族等唱法专业,但是在课程的安排上明显存在对民族的音乐理论学习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充分彰显出我国传统的民族的音乐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丰富多彩。[3]因此,近年来对于民族声乐方面的人才培养相对滞后,有的学生甚至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学校的课程设置不科学、不合理。那些对民族声乐教育至关重要的民族民歌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教授的不多,学生视野的开阔相对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有的民族声乐教育学院的教学理念有待于进一步更新,将西方的美声唱法作为一定的标准,而相应的忽视了其唱法的优劣,以及对我国民族声乐教育教学方面所产生的各方面的影响。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的把握准确民族声乐教育和科学声乐教育之间的有机联系和重要尺度,因而会存在一定的教学理念的偏差。[4]从民族声乐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审视,一部分的民族声乐教育学习中的学生对于美声唱法的学习热情和付出的时间相对较多,但是有关民族声乐风格方面的作品演唱的不多,具体表现为对民族的传统的民歌、曲艺等民族的音乐文化形式和演唱方式的掌握不够灵活多样,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具有自身演唱风格和特点的演唱风格。
3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问题的解决办法
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5]建议进一步更新民族声乐教育的理念,努力营造民族声乐教育教学的多样化氛围,解决传承民族的传统的声乐艺术形式和演唱技巧。切实扭转过去单一的西方文化理念,解决沿着多元化的文化价值方向来发展,解决顺应民族声乐教育教学发展和改革大趋势。建议进一步加强民族声乐演唱方面的理论研究。不断吸收借鉴传统的民族声乐发展理论知识,不断积累和总结民族声乐知识,吸收民族声乐教育教学或者演唱过程中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和要素,进一步加大理论研究的力度,积极将其上升为丰富的民族声乐演唱经验。[5]用心传承中国传统的具有典型民族特色的演唱技巧,积极探索和研究传统理论与现代演唱方式之间的内在的有机的联系,吸取民族声乐理论的精华,继承和发扬宝贵经验,开展实用性方面的积极探索。建议进一步强化民族音乐平等的思想意识,充分尊重和客观看待多元文化的蓬勃发展,正确认识多民族、多文化交织共存的社会背景,支持和引导各民族的文化,特别是民族声乐教育的平等发展共同进步。建议进一步加深对于民族声乐教育艺术领域的了解,创新民族声乐教育教学理念,巩固已经形成的具有优势的民族唱法。全面加强对世界文化、民族声乐、不同领域艺术的掌握和了解,进一步开阔民族声乐教育教学的视野。[6]建议进一步创新改革民族声乐教育的课程设置,始终坚持民族声乐教育向前发展的原则,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的理念,更加重视和提升民族多元文化在民族声乐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实现传统与时代音乐的有机结合。[7]科学合理设置民族声乐的教学模式和方式方法,进一步优化民族声乐的教师结构。始终坚持民族声乐教育课程民族化、多样化、世界化的理念,努力彰显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特性和特征,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具有较为鲜明特征的民族的歌唱语言。[8]
参考文献:
[1]特里斯·M沃尔克(美).音乐教育与多元文化—基础与原理[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陈劲峰.多元文化视野下的中国民族器乐课程重构:硕士学位论文[J].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3]孝红.对如何提高中青年民族声乐教师专业素质的几点思考[J].中国音乐,2006(02):151152.
[4]邓兰.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J].湘南学院学报,2004,25(01):9294.
[5]赵世兰,郭建民.“近源”与“多元”——关于民族声乐文化的传承关系[M].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
[6]韩勋国.“字”“声”“腔”的审美特征与传“情”——“字正腔圆”与“声情并茂”新释[M].中国音乐,2005.
声乐教育方法范文2
关键词 音乐教育 高职院校 文化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音乐教育
1.1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一直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在我国传统教育的庄子时期则提出,音乐的熏陶对于人们思想素质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使学生了解我们传统的历史文化,音乐的教育是最好的途径,其中声乐有助于提高大家对于音乐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1.2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与科班学生的差别
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声乐教育培训与在专业音乐学院开展声乐教育,两者的教育教学实施方法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在社会艺术教育的普及之下,决大多数的艺考生,尤其我国传统的几个音乐学院中,如:北京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在传统的专业音乐学院中学生大部分是科班出身,许多学生从小开始专业的学习音乐,从小通过系统的学习并在大学之前就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如:发声方式、练声的方法等等。普通高职院校的学生基本上是没有专业基础的,因此在开展课程教学时,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对于学生学习课程的根本目的,相比较于专业院校的学生也是有一定区别的。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课程的目的主要以基本乐理常识、声乐作品鉴赏与基本发声的了解为主要的授课内容,对学生加强艺术文化素养及音乐鉴赏能力为主要目的。而专业音乐学院则主要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并注重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地了解及发展,和对于后期音乐作品的创作制作为主要目的。因此在这样的区别对比下,高职院校开展声乐课程应作出相应的调整与探索。
2课程开展的施行与方法
2.1高职院校开展声乐选修课程的施行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和专业学院学生在生源上,以及他们在声乐理解和专业知识上的不同,并且在高职院校中主要以选修课的形式授课,在课时甚至课堂人数上与专业院校的课程有较大的区别,所以在授课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的不同,教学设计应当具有针对性。此外,在开展课程时,也不免会有曾在校外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学生加入到选修课程,在授课的同时也应该注意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进度,授课中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示范作用,除了正常授课外,也可以在课下与有基础的学生进行更多的专业知识的交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促进他们的学习能力;其余同学的学习主要以保证他们对于声乐理论知识的了解为主,使其能够掌握简单的发声技巧,与此同时,注重提高他们的声乐作品的鉴赏能力。
2.2开展声乐选修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法
在申报选修课的学生当中,多数是根据自身的爱好来参与的,因此这部分的学生主要爱好歌唱,基本没有声乐基本功。那么在授课前期充分抓住学生的兴趣,是教师授课的首要目的,因此前期的授课中,主要应以声乐作品的鉴赏为主,教师可根据教学设计做好授课的课件准备,在开展课程过程中,还应注意不要有太多声乐理论的专业讲授,而主要在于对音乐的发展做出简单的概述,并将声乐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更多的介绍,并且在介绍声乐的同时,更多地开展声乐作品鉴赏内容的教学。
在授课时重点讲述歌曲的时代背景,除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于音乐文化的了解,并且对于提高学生的素养有重要的帮助。通过对音乐的学习,使学生在自己的专业学习上有更多的思考,也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将音乐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课程设计中,也可以更多地加入与学生的活动环节,在课堂中为其提供一个表演性的舞台,为部分愿意展示的学生上台进行力所能及的演唱表演,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专业性的评价,指点学生在歌唱中出现的技巧性问题。在抓住学生兴趣之后,再进行层层深入地声乐专业理论和技巧的学习,以及基本乐理的学习,其中主要授课的内容在于学生对于声乐基本发声技巧的学习,此外在声乐的学习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声线的不同,所擅长歌曲的类型也不同,在授课中要使学生了解自己的音色也是很重要的。其次对于高职院校中部分有过一定专业学习的同学,在授课中则更多地是注重他们音乐思维的建立,以便找出他们适合自己音色的歌曲进行练习,在平时进行更多地交流,给予他们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专业引导。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声乐教育教学与专业的音乐院校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实施选修课声乐教学,作为专业声乐教师,应该把握好其中本质的区别。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授课,在授课时更多地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音乐鉴赏能力,这也是开展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
声乐教育方法范文3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艺术类大中专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声乐学生招收数量逐年增多,但从教学效果上看,培养声乐学生进度慢,成功率低,水平不稳定的问题广泛存在。这就要求教育者在声乐教学中要深入研本文由收集整理究声乐的发声原理,灵活运用声乐教学方法,全面改善声乐教学效果。
1 夯实基础,掌握正确科学的发声方法
学生初期学习的声乐发声法往往对以后的声乐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教师要用全部的精力去辅导学生,为学生打下牢固的正确的声乐基础。
一是教师应该更有耐心,有远见地发展学生的音乐智力和声乐条件。声乐的发声重点解决三个问题:通过喉头,建立三个支力点,一个在后咽壁的下端;头顶靠后的地方,它是向上拉起的集中点;后腰基,它是向下滚动的力量集中点和呼吸的集中支持点。要引导学生积极放松身体,不应加力的肌肉一定积极放松,上胸扩展不紧张,上肩,锁骨无牵挂力量,呼吸肌肉积极运动,声音上下拉开,感觉声音和力量越来越远。竖起管子,后脑向上拉起,后背向下腰滚动,形成通道,实现成支点与后咽壁对抗的统一。
二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柔和的,连贯的,有表情的,速度均匀的状态中练习。发声法练习所要遵循的原则是先唱速度慢的,安静的练声曲,逐渐发展到比较欢快,活泼的曲目练习;音域内先唱正常的,不加力逼紧的声音逐渐发展到全部音域,避免单纯的练习音域两端的音;字音练习中先唱“纯元音”连贯的练习,然后在加入“辅音”和“元音”相结合的练习;力度上先练习比较弱的,逐渐发展到力度强的和强弱变化的练习,并适当休息。
2 突出个性,选择适当的声乐教学曲目
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安排丰富的曲目让学生唱,要认真分析作品,教学生充分表现好每一首乐曲,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表现力。
一是教师应考虑每个学生掌握发声法的不同程度和不同特点。适当地选择声乐教学曲目,切记不要“盲目贪大”。曲目选择好后,教师要向学生讲诉曲目的时代背景,所要表现的思想内容及词、曲作者的生平,并根据曲目的音准、节奏、速度、风格特点、技巧要求、情感把握、特定曲式等将曲目正确的完整地,带有情感的给学生讲一遍,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曲目的教学要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是教师在教授声乐曲目时要秉持耐心,细致,严谨,负责的态度。认真讲解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单词、每一个音乐特殊记号和曲目演唱的难点,必要时可以分段来分析,反复来练习,不要心急赶进度。曲目熟悉后,学生必须与钢琴伴奏教师紧密配合,并在配合中反复领会钢琴伴奏教师对曲目技巧性和艺术性的讲解,使曲目的整体感觉充分体现出来。
3 因材施教。运用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声乐教学,难就难在因材施教,要针对不同学
转贴于
生的声音条件和个人差异,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有关原则。
一是先“相才”再“施教”的原则。要做到因材施教,了解学生的过程即“相才”是关键,在开始系统训练之前,老师对学生必须有全面的了解,要充分掌握学生的生理结构、特点、习惯、语言、歌唱条件、发声缺陷等,然后制定出系统的训练方案,根据方案把握教学进度,鼓励指导学生按部就班的实现每一个阶段性目标。
声乐教育方法范文4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乐理教学 课堂有效性
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里面是以多种方向全面发展,涉及的内容以及培训都是多样化的形式,具有稳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其中,乐理课程的开展已成为课程中的主要核心部分,与学生的发展和培训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学前教育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没有学习过任何音乐的基本知识,几乎是零基础教学。对于其他类型的音乐课程还没有开展的情况下,学生在乐理学习中的任务显得非常重要,乐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关于学习其他音乐课程中最为基本的知识,是传递音乐提高学生对音乐素养的主要前提。因此,必须加强乐理课程的进度,将乐理教学落在实处,使得实现乐理有效教学的需求。
一、目前乐理课堂存在的问题
1 大量难懂的专业术语
在学生开始学习乐理知识的前期,乐理课程最先带来的是乐理中不易懂的专业术语。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此前没有接触过音乐相关基本知识以及技能技巧,所以在最初接触乐理知识的时候的会相对较难,在乐理教学中含有多种理论内容,与其他的音乐学科作比较的话,乐理知识中的概念和其内容都比其他的音乐学科更容易产生枯燥、难懂的心理,这使得学生对乐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等方面都造成困难。
2 教学方式过于专业化,不创新
根据现有的学生学习音乐的现象来观察,音乐教学方面在整体上没有得到较高的重视。在学前教育中,乐理课程的教师无论是在技能上,还是对音乐教育的专业知识上都是非常通晓的。但是就针对在学前教育专业这方面却缺乏基本的教育知识,不够了解乐理教学的教学要领,没有足够的了解和把握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身心特点。使得教师都是按照专业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导致缺乏创新和趣味,难以让不学产生枯燥心理,也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3 学习基础不统一
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只有少数的学生学习了解过音乐的基本相关知识,而大多数的学生是零基础,没有了解过相关音乐这方面的相关知识。因此,这部分的学生对学习乐理知识上的理解都会显得较吃力。因为学习乐理知识前的音乐基础不统一,所以在乐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零基础的状况会影响到其学习效果。
4 重技术轻理论
乐理教学作为实践性要求较高的学科,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备技能,因而在该专业中,乐器的使用技术占有较高比重,对于理论知识的过量轻视,往往会导致学生在毕业以后可以操作相关乐器,但是在进行教学是不能对处于启蒙状态的幼儿学生进行理论上的指导,这会导致后期的发展受限,没有理论知识的引导和铺垫,在进行相关技术处理能力上不能独立实现。
二、怎样提高教育方法
1 加强和重视乐理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的乐理教师需要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从音乐教学的整体来看,很多的地方都没有对其重视,都主要体现在学生对学习的不重视,还有教师对教学上的不重视。要想实现学前教率得到提升,那么,首先需要使教师的重视程度提高,其次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逐渐对乐理知识的学习产生重视。然而教师在引导学生时,不能单单只对音乐上技巧方面产生重视,要充分的是其认识到学号乐理知识,是学习好其他音乐学科的主要前提。教师在乐理教学中没有让学生掌握的内容,尽可能让其他音乐课程的教师去补救,对乐理课程教学的重视必须是所有的音乐课程教师共同的认识,让主要担任乐理教学的教师,还有其他音乐学科的教师都要起到重视程度。在学习乐理知识中,帮助学生提高自我学习能力以及巩固乐理知识,这样的教育方式才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乐理知识的途中,正确对待当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也理解乐理课程中的重要意义。例如,课后适当的小练习,以及趣味作业,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等等。
2 重视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一门课程的成败很大程度在于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在这里,教师的个人魅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学生对教师没有基本的情感,在进行声乐学习中,学生拥有的将是更多地抵触,而不是欣赏,因而在进行乐理教学中,要抛弃纯粹的理论知识,要更多地加入情感教学。首先要构建一个充满音乐元素,愉快学习的环境。环境影响一个人的性格,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专注于课堂,避免受到外来环境的影响。其次,要更多地更学生用心交流,以朋友的心态来对待学生,教学设计更多的从团队出发,不是从师生关系出发,这样设置的教学情境,学生容易接受,与学生之间有了情感因素,教学过程就会变得简单的多,学前教育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情感教学,逐渐培育自己的情感教学方法,感同身受,对毕业以后的幼儿教学使用情感教学,将会取到更大的帮助。
3 激发学生的兴趣、创新教学的方法
教师们在乐理教学前足够的了解学生的兴趣是什么、还有学生心中的自身想法。他们有自己看法和理解,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一般对于学生来讲怎样的学习方式更有效就是适合的教学方式,那么我们就从中采取措施,根据教学的变化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以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尽可能多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乐理知识和音乐素养上得到提高。将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融入到乐理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乐理知识中更加认识、更加掌握其知识。
4 加强乐理基本知识
学习乐理知识是音乐技能的重要基础,对乐理知识的掌握不能只是依靠书本来学习,还要通过其他的实践音乐课程才能足够的掌握,例如琴法、声乐等等。要求学生加强巩固乐理的基本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多些实践应用,同时指导学生如何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中达到更高的效率。
5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众多的教学过程中都采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多媒体所带来的教学方式不仅达到视觉上的效果还有听觉效果,这样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对于音乐课程上来讲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在乐理教学中通过引用多媒体来播放一些演奏会的方式来感受音乐的奇妙之处,将动听的歌声和画面传递给学生,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有效率,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乐理知识的兴趣,轻松解决问题。这就是多媒体教学方式所带来的好处。
6 乐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作用乐理教学与其他音乐学科都是有联系的。在乐理教学中可以连着其他学科一起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拓宽学生对其他音乐学科的认识,还可以充分的为其他学科做好相应铺垫,降低课程的重复性,学好了乐理知识,不仅对音乐学科的学习上也是一种帮助,也是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结语
为了提高学生的乐理知识和学习兴趣,需要老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更形象直观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为学习音乐打好基础。综以上所述,本文主要以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进行了简单阐述。
【参考文献】
[1]张莉,夏艳萍.关于提升音乐课堂有效性的方法--以学前教育乐理教学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4,(12):161-161.
[2]赵艳琼.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设计优化策略[J].大众文艺,2016,(15):234.
[3]张琼辉.浅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的有效性[J].科学中国人,2015,(7):213-214.
声乐教育方法范文5
【关键词】消化教材;钻研教材;系统复习;形成习惯
【中图分类号】G648.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12-0047-01
在数学教学中使用教材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恰当地运用教材,另一个是如何经常地指导学生阅读与钻研教材。教材是按照教学大纲编写的,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的主要源泉之一,因此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必须很好的使用教材,它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就数学教学来说,它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消化教材,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
学生消化与巩固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必得有一个过程,认真地阅读与钻研教材,是消化教材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的重要措施之一。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讲过的一些法则、定义、定理及某些结论的叙述和概括,学生总不是一听课就掌握了的,但通过课后的认真阅读和仔细钻研教材,结合回忆教师的课堂讲解,一般能够加深理解,逐步学会用正确的数学语言去叙述它们,也能为灵活运用打下基础。加上课外作业及不断的复习,学生就能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了,即使有些学生接受能力较强,似乎听了课后就能掌握,但如果不肯在钻研教材上花些工夫,掌握也会是暂时现象。
二、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生解答习题是基础知识的初步应用。众所周知,只有在通过教师的教学和自己的钻研教材,牢固地掌握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等基础知识以后,演算习题才会得心应手、迎刃而解;同时,教材上所列例题,一般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如能指导学生课后认真钻研例题,反复推敲,也能收到广开思路之效;特别是在学了一种新的方法以后,解题要点、书写格式等往往都需要以例题为样板,这样,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就更为重要了。
三、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独立钻研精神
使学生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养成独立钻研的精神也是教师的重要任务。数学教材虽然也和其他教材一样,是根据教学大纲用科学的连贯的叙述来说明教学内容,但也有它独特的词汇、不同的叙述格式和语言特点,因此,必须经常地指导学生阅读和钻研教材,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养成了独立钻研的习惯,这不仅能大大减少接受新教材的困难,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因而得到提高,同时,还为学生阅读数学课外书创造了条件,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地扩大视野,弥补课堂知识的不足。
在数学教学中究竟要怎样运用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呢?这里我谈一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恰当地运用教材,让学生合着书听教师讲解的做法不是在所有的课中都恰当的,随着学生理解能力的增强,应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理解的能力,教师只加以检查,订正或重点说明。(当然,对某些应用题及几何题,为了不让学生看到应用题的列式或方程及几何图形的辅助线,以及引导学生思维,教学时不让学看课本是可以的);应该注意的是对于那些学生难以理解,复习起来有一定困难的内容,在系统讲述以后,还应对照教材一一予以说明。对于那些容易被学生忽略的知识点,也应该对照教材着重指出,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标准式为ax2+bx+c=0一般学生都能记住,但其中a≠0却往往被忽略了,这说明有必要提醒学生注意。在新课讲解以后,不要忙于布置学生演算习题,一般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先叫学生阅读教材,提问疑难,然后通过举例、复述、解释有关基础知识进行巩固。然后通过回答、板演等活动检查学生掌握与运用知识的情况,最后教师总结概括。对于作业的布置,应该布置学生首先阅读教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取适当的方法记忆知识,例如复习时合上课本,试着回答当天学过的基础知识或解答学过的例题,然后打开书本检查是否正确;为了养成学生阅读与钻研教材内容的习惯,除了布置一些练习题以外,还应布置一些思考题,如在讲了无理数一节以后,可以布置这样的思考题:无限小数就是无理数对吗?无理数就是无限小数对吗?像这样的问题,可以在下一堂课前提问学生;对于那些可以用多种方法证明的定理、公式、法则,可以布置学生用与教材上不同的方法证明或推导,使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在课外辅导中,要了解学生是否及时复习了教材,在复习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样,既督促了学生,也及时了解了教学效果;当学生解答某道习题遇到困难而来请教时,对有些问题可以不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解答,而用一些启发性的反问,层层追溯到基础知识上来,如果学生掌握了这一基础知识,问题当然就解决了,如果没有掌握,那就应该指定学生阅读教材上某些章节,这样引导学生自己解决自己的疑难,不仅能调动学习积极性,更能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阅读与钻研教材的重要性了。此外,在单元复习或期末复习前,更应组织学生系统地复习课本,这时对学生应该有更高的要求,要指导学生对有关联的概念、定义、定理等进行对比分析和概括,真正达到复习的目的。为了完成上述工作,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特别要深入了解学生实际情况,明确哪些内容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哪些是难于记忆的,哪些是容易被忽略的,哪些是容易错混的,然后考虑如何相应地恰当地运用教材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2、课后作业量必须适当。根据我平时的调查了解,一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深刻体会到阅读教材的重要性,但有时作业太多,学生无法深入复习教材,因此课后作业量必须适当,既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复习课本,又要保证学生运算技能技巧的形成。
3. 要经常教育学生重视对课本的阅读与钻研,讲清它在提高学习质量中的重要作用,特别在学生没有养成这一习惯前,不仅要反复交代,具体布置阅读任务,课后还必须及时检查了解,进行指导,使学生逐步养成先复习教材后做作业的习惯。
总之,只有了解阅读的作用和指导方法并运用到教学中去,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及数学成绩,使老师教得轻松。
【参考文献】
声乐教育方法范文6
【关键词】初中 语文 阅读教学 提升 方法
一、强调自主体验
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启发和讲解都需要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得以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且进一步转化成个人的能力。只有保证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融入一定的自主体验,这样的教学才能收获较好的效果。自主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独立性,要让学生能够独立创造新的知识,教师一定不要直接把结论传输给学生,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思维,发挥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独立判断和表达,彻底实现自主性学习。所以,教师要从阅读教学设计入手,改变传授标准答案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个体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让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开阔眼界、释放心灵、强化感受、增强感悟、独立质疑、总结见解,让其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吸收知识并将其转化成自身的财富。
二、转化课堂模式
新的教育环境下重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初中语文教师也顺应教育环境的发展努力实现课堂时间的最大化效率。首先,改变之前肢解式的讲解方法。一般初中语文课堂都重视对文章的细致讲解,但是很多文章一经肢解往往就会失掉原来的韵味。学生虽然掌握了生僻的字词,了解了文章的句意,感受了故事的含义,理解了文章的主题,但是对作品本身的生命力和内涵美却没有足够的理解。新的教育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师要从专题阅读教学形式入手,教师首先要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中教学的基本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进一步展开系统化、有重点的阅读教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设定教学目标,在灵活、适当的教学目标的引导下进行阅读教学。教师在开展专题教育的同时,要总结重点课文内容,逐个突破,帮助学生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引导学生整体感悟文章内容,通过朗读、点评、讨论多种方法带领学生理解文章,教师要从文章入手点拨学生的思路,让其感受文章的词句堆砌和情感抒发,让其进一步体会作者真实的情感。
三、展现创新思想
语文学习主要包括对文章篇章结构的了解和对文章深意的探究两部分,想要实现阅读的根本作用,就要深入了解文章含义,强化思考,获得新的思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作为阅读主体掌握作品的深层次含义。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获取语文能力,可以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剖析锻炼学生的全方位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并表演具有故事情节的文章,可以通过对故事的理解把握,分析人物特征,掌握文章内涵,最终实现对文章的深入理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文信息的获取和筛选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这项能力,让其在开放思维和独立能力的支撑下掌握新的学习技能。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结合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展开研究性学习,这种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阅读主要分为精读、略读和快读几种,信息时代环境下要侧重略读和快读,研究性教学要带领学生通过网络搜集并整理大量的信息,让学生经过独立的分析和研究总结自己的见解。这种开放式的学习模式,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关系,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到主动获取知识的模式上来。新的教育模式下,鼓励并引导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是今后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师要分析不同文章的特点,设定整体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思考、实践和创造能力为重要目的展开阅读教学。教师可以选择各具特点的几篇文章展开比较,分析其异同点,带领学生深入理解,掌握作品的形式、内容和特点几方面的理解,强化对作品的理解。
四、落实阅读积累
初中阶段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时机,当学生的实践能力到达一定的阶段后,想要有进一步的提升就会变得很困难。很多学生长时间保持优秀的语文成绩,但是在一段时间后就会有成绩停滞不前甚至退步的现象出现。深入分析这种状况,主要是因为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性较高,阅读积累比较少,如果单纯地学习课堂内的知识,不能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积累,自然会限制其发展。初中语文教师除了要面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外,还要通过课堂改革带领学生实现课外拓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实现阅读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