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儒学的核心思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儒学的核心思想范文1
关键词:思品;教材;自信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己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实现追求的目标。自信心作为一种人格品质,它对激发人的意志力、充分发挥人的智力因素和取得人生成功有很大的影响。自信心的强弱制约着个人成就的大小,坚强的自信心能指引自己人生的旅程。自信心对中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容低估的重要作用。思想品德课程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如何借助思想品德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每一位思想品德课教育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笔者结合自己教学、教研的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挖掘教材中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因素
思想品德教材中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教育资源,若能挖掘出来,结合学生的特点,借以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如在教学陕西人教版八年级上《自尊自信》一节,教材讲述了音乐指挥家小泽征尔不盲从权威,相信自己的判断,最终获得大赛冠军;还有我国清朝京剧界三位誉满南北的“梨园三怪”,他们如何悦纳自己、苦练工夫,最终成为演艺界的名人的故事。教师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从这些典型人物身上感悟到:自信能激励一个人克服困难,成为强者。自信的人,不会盲从、不会自卑,也不会自负。还可以借助教材上的一些漫画、图片,以及“欣赏自己”等活动让学生去感悟人生,体会自信的内涵和要求,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引导缺乏自信的学生走出自卑的阴影。
二、用师爱点燃学生自信的火焰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
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前提。我国近代教育学家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说明情感和爱在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平等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喜优厌差。要多用激励性语言、和蔼可亲的态度,做学生的知心朋友,遇到问题或矛盾时,设法用一些幽默的语言化解矛盾,用豁达的胸怀谅解学生,用耐心和真诚来拉近师生间情感上的距离,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师只有真诚地关爱学生、面对学生时才会产生亲切感,形成自身的愉快心境和良好的教学情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以便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进而形成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从而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信心和决心。
2.尊重、信任、赏识每一位学生,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中学生情感世界非常丰富,他们有喜怒哀乐、有酸甜苦辣。教师的爱不是无目的地“偏爱”,而是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时时刻刻在关心自己,这种爱表现在对学生的宽容理解和尊重上。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们越是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体验他们的思想感情,就越体会到这样一条真理:在影响学生内心世界时,不应该损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课堂中的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以朋友和共同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相处,用真情实意尊重学生,多给学生送去一个信任,在每位学生的心底里种下一颗自信的种子,促使他们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和鼓舞”。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赏识、激励、引导,可逐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信心。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瓦拉赫,在被多数教师判为“不可造就之才”以后,另一位教师从他的“笨拙”之中找到了他办事认真谨慎的性格特征并予以赞赏,让瓦拉赫学化学,终于使他成了“前程远大的高才生”,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它启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发现学生可以肯定的东西,对的加以赞赏;错误的另辟蹊径去肯定。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和进步,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正面引导鼓励,使学生感到我能学会,我是成功者。
3.激发、创设J隋境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谬・詹姆斯说:“每个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独特的视、听、触以及思维的方式。每个人都能成为富于思想与创造的人、――个有成就的人、一个成功的人。”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一切教育时机,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挖掘自己的潜能,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树立自信心。如针对思品课教材中的一些观点,教师可通过“召开辩论会”“讨论会”“角色扮演”调动一些不爱表现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政治小论文调研”,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体会收获的喜悦;通过“自我展示”“欣赏自己”等活动,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通过激情洋溢的“自尊自信”演讲比赛,燃烧学生自信的火焰――通过这些活动的进行,给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提供展现自我和与人交流的机会,给他们创设一个想说(做)、敢说(做)、爱说(做)、和谐宽松的环境,从中让学生感悟到自信需要表现自我;自信需要欣赏自己;自信需要积累成功。教学中教师要把机会多留给学生,多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
[2]李友国.中学生自信心不足的表现及对策.现代中小学教育,2001(11).
儒学的核心思想范文2
【关键词】气象培训;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性思维是有创造性的思维。当前正处于气象培训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时期,在气象培训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值得广大气象培训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研究。气象培训中培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员勇于探索的精神,重视对学员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要注意培养和发展学员的思维能力,以此全面提高学员实际工作中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气象培训教学中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要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发扬学员探索精神,激发学员创新动机
一般来说人类对新鲜事物都有进行探索研究的心理倾向。它是推动培训学员探索气象自然奥秘进行创新思维的内部动力,是培训学员的创新驱动力。但是随着学员工作年限的不断增长阅历不断的丰富,学员容易对许多事物习以为常,探索精神逐渐减退。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气象培训中应该充分发扬学员探索精神,激发学员创新动机,给学员创造一个思维发展的空间。培训教师应当鼓励学员在培训教学中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即使学员的思考质疑还不够成熟完善甚至不切实际,培训教师也不应简单对待,不要轻易否定学员的思维,而是积极点拨引导。培训教师应当面向全体学员,为全体学员提供平等的机会。培训教师应当给予每个学员适当的关注,让他知道教师在陪同他共同学习、共同创新,在时时关注他培训取得一点一滴的进步。因此,教师在培训数学中应实施民主教学,创造宽松、民主的培训教学环境,才能使学员带着信心主动地投入创新性的学习活动中,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提高学员个人素质,培养创新精神
学员创新性思维过程实质上就是学员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过程,良好的个人素质是学员培训学习的重要保证。一切教学活动,要从学员的个性出发发展学员的个性才能,激发学员的内在潜力,诱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例如,有关气象预报实际应用教学,培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员的参与动机。把学员引导到所提问题的有关情境中,从而激发学员产生弄清待解决问题的迫切需要,引起学员的参与动机,促使学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依靠自身素质,进行创新思维。培训教师要指导学员对气象预报实际应用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判断推理,把已有的知识运用到新知的学习情境中。在促进学员思维转移的同时,教师应启发学员去发现相同点,找出不同点,培养学员的联想及思维的独创性。要实现这个过程学员必须要具备很高的个人素质和知识储备,才能具备创新能力。
三、重视知识的综合运用,激发学员创新思维
学员的学习过程是一个逐步积累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由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培训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自始至终的结合培训教学内容,抓住创新思维发展的主线,遵循创新思维发展的规律,才能让学员积极参与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充分发展学员的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翻斗式雨量传感器维护保养”内容时,可以分解成如下过程:
①师生一起回忆翻斗式雨量传感器常见故障点及排除方法。
②让学员动手操作,准备好相关维护保养工具,将翻斗式雨量传感器拆卸。
③指导学生观察翻斗式雨量传感器,不断启发,逐一测试故障点直至找到故障点。
④师生一道排除翻斗式雨量传感器故障,然后将翻斗式雨量传感器重新装好。
在上面的培训教学过程中,安排了理论准备――实际操作――教师启发――巩固知识能力四个环节,这是考察学员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从而激发学员创新思维,提高学员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四、认真组织实训操作,发展创新思维
认真组织实训操作,引导学员进行创新性学习。创新能力是人的认识活动的综合能力。知识转化为能力要有一个积累、消化的过程,同时也要促进知识的生长和再生。学员的创新性思维正是知识生长和再生的一种体现。因此,在培训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发展、鼓励和诱导学T的创新性学习。把知识的获得与思维的发展结合起来,是引发创新思维活动的依托。
动手操作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促进大脑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学员到观测场实际练习的特点便是充分发挥具体的形象思维优势,把知识点从抽象的理论认识转变为现实的具体的形象思维,使学员可以直接获得较为直观的知识。因此,在培训教学过程中,培训教师要更多的运用实际练习的方法,培养学员思维的灵活性。让学员在活动中参与,发展创新思维。
总之,培训教师要运用自己积累的经验和巧妙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员主动的探索精神,引发学员的求知欲望,从注重学员创新能力培养的角度去设计教法,重视对学员进行创新性思维的训练,以达到发展学员创新思维的目的。《学记》中日:“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张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是说有学问的人教育学生在于开导。引导他走路,而不硬牵他,鼓励他而不强制他,启发他思考而不一切告诉他。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不同的思维环境,结合教材和学生的个人特征,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多元化思维训练。这样学员的创新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儒学的核心思想范文3
一、多元化教学助力道德升华
近年来,国内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他们在涉及学习、自我、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不同程度存在着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逆反心理、神经衰弱、社交困难、学校恐惧,乃至自杀、犯罪等心理行为问题。对此,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和引导,后果将不堪设想。而要预防、减少和解决青少年学生的这些心理健康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就离不开扎实而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新思想品德教材降低了“政治性”教育,注重了“人性化”教育,特别对学生生命发展的关注涉及到了人生发展的本质问题。这就为体验教育搭建起一个“人性化”的平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利用语言、表演、音影、实物、图画来创设教学情境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课“珍爱生命”是较适合进行情景教学的篇章。组织学生观看《人与自然》,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到自然界欣欣向荣,世界充满生机,人与世间万物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再让学生观看、阅读二战中反映德、日法西斯暴行的影片、图片、文字资料,感悟人的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我们应该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认真过好生命的每个阶段,才能让学生尊重他人的利益,尊重群体的生命,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爱,从而引申到尊重人类以外的其他生命,近而爱自然、爱环境——这是生命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师只有成功地实施生命教育,激发起学生的生命意识,提高学生的个体生命和群体生命的质量,才能让学生明白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有价值、有内涵。因此,“生命教育”就是最大的人文关怀。初中生的思想品德由于情景教学经历了知、情、意、行的结合,最终实现认知由外化到内化,再外化为行动。课文的有些章节也可通过戏剧性的表演来实现情景教学。让学生扮角色表演,教师指导学生体会课文中角色的形象,恰如其分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这使小演员和小观众都会受到启发和教育,而这种教育作用常常是教师的语言阐述所起不到的。初中生的思想品德由于情景教学经历了知、情、意、行的结合,最终实现认知由外化到内化,再外化为行动。
二、合作分享激发无限潜能
一位哲学家曾说:“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以后每个人就有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思想。”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既可以“师生互动”,也可以“生生互动”。根据初中生年龄段的特点及学校的状况,我提倡“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的合作学习形式。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单位时间内学习、交往、表达的频率和效率,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开展活动前教师应事先确定学习目标,请学生准备好自己的观点,在分组学习中汇报对目标内容的理解,小组成员通过讨论、互议,再结合教科书,听听教师的归纳总结,获得对一个问题、事物、现象的正确认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当然,对一些小组讨论不能统一的思想,可以再开展全班性的互动,得出相对一致的观点。
在这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里,学生敢想、敢说、敢于质疑,乐于发表意见,勇于大胆创新。学生从课前准备,课堂表现到课后反馈,反映出他们的思想认识、口头表达、心理反应、行为参与等综合素质在不断提高,他们的是非辨别、思维判断、活动组织、理解运用等综合能力也在明显增强。
三、实践活动涵养生活素养
教育来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教育即生活”。初中阶段是学生求知欲最旺盛的时期,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乐于动手、喜欢表现,是培养兴趣、锻炼意志的关键期。新课程标准试图通过整合心理健康学习的内容,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心理健康得益于高雅的生活情趣。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领域,包括生活环境、生活状态以及生活经验。通过在第七课“品味生活”里,运用开展体育活动、搞个人绘画作品展、组织聆听著名音乐作品、自己动手制作小科技等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趣,对中学生陶冶情操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很有意义。
儒学的核心思想范文4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体现了与传统课程截然不同的三大特点:新、活、广。“新”体现在要求内容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脚步。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如对学生迷恋网络、消费者维权等内容的加入,无不让人感到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活”体现在要求教师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手段灵活,甚至在教学效果的考查方式上,也要突破传统侧重考查死记硬背的模式,更多的是考查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活学活用、观察与理解。“广”则体现在不光对学生,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教:学双方都具备广泛的知识网,不断延伸知识领域,善于从语文、历史、地理等诸多学科中汲取有用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甚至认识对象上也要广,不光要了解周围社会,更要放眼全球,具有全球意识。
鉴于以上三个特点,在学习思想品德课时,学生只有掌握了一些灵活的方法和技巧,才能事半功倍,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对于教师来讲,如何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本人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总结和摸索了一些经验、方法,现作一下介绍。首先,教师要善于培养自己与学生之问的感情。初中学生年龄大致在12~16岁之间,正值青释期,心智尚未成熟,易出现逆反心理。但是一旦他们建立起对某个教师的信任与“崇拜”,则会以非常积极的态度,投入更大的热情去学习该教师所教授的课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埘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努力,当他们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及时给予鼓励,尤其是那些学习上的“后进生”,他们大多比较自卑,更需要别人的肯定与认可,只要教师让同学们在学习中找到自信,那幺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动力,更加愿意主动去学,当然也就会取得一些进步。
其次,由于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与当时社会所发生的要时事紧密联系。所以,教师平时就要从时政入手,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本人在教学工作之余,每天必看《今日说法》、《焦点访谈》、《新闻联播》等电视节目和一些报纸,随时关注时政动态。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只有我们的时政知识储量足了,才能在学生这方而的能力培养上显得游刃有余。在每节课上,我都安排学生做5分钟时事播报,以便督促他们关注时事。起初,他们做得不太好,但是在我的热情鼓励下,他们后来都战胜了起初的胆怯,甚至有人模仿起《马斌读报》栏目里马斌的风格,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看法,用们皮的讲言表达出来,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最后,到了初三的一年,我要求每节课做时事播报的学生把自己选择的时事材判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析。这样坚持了半年,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巩固了学生对书本基础知识的掌握,可谓一举两得。
儒学的核心思想范文5
一、了解课标,把握要求和方法
所谓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
1. 明确基本要求,渗透“层次”教学。课标对初中数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了解”、“理解”和“会应用”。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的思想、化归的思想、类比的思想和函数的思想等。
2. 从“方法”了解“思想”,用“思想”指导“方法”。目前,初中数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内涵与外延,尚无公认的定义。其实,在初中数学中,许多数学思想和方法是一致的,两者之间很难分割。它们既相辅相成,又相互蕴含。只是方法较具体,是实施有关思想的技术手段,而思想是属于数学观念一类的东西,比较抽象。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数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以达到对数学思想的了解,是使数学思想与方法得到交融的有效方法。
二、遵循认识规律,把握教学原则,实施创新教育
要达到课标的基本要求,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首先,渗透“方法”,了解“思想”。由于初中学生数学知识比较贫乏,抽象思维能力也较为薄弱,因此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还缺乏应有的基础。因而只能将数学知识作为载体,把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教学渗透到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渗透的契机,重视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决问题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从而发展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其次、训练“方法”,理解“思想”。数学思想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方法也有难有易。因此,必须分层次地进行渗透和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全面地熟悉初中三个年级的教材,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各种因素,对这些知识从思想方法的角度做认真分析,按照初中三个年级不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掌握的程度、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可接受性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次地贯彻数学思想、方法。
儒学的核心思想范文6
一、积极营造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在适宜的教育环境下自主发展的结果。给学生营造一个开放、民主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要放弃师道独尊的架子,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融入学生之中,与学生做朋友式的交流,尊重和赏识学生的独到见解,善于赞扬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有一个美好的心境。特别是对学生的一些“异想天开”和“奇谈怪论”不要轻易否定,而要认真倾听,这样学生才 “敢想、敢问、敢说、敢创”,学习的兴趣才得以增强,思路才更加活跃,回答问题就更加积极,综合能力就会得以提高。
二、积极鼓励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种子,是创造的动力。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鼓励、引导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考虑问题、思索问题。例如,在讲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性时,应引导学生从四个方面去探究和思考:一是从社会主义的本质上看,西部大开发有什么意义?二是从社会主义规划目标上看,西部大开发有什么意义?三是从国家统一和民族关系上看,西部大开发有什么意义?四是从党的领导上看,西部大开发说明了什么?通过这样多角度的思考,不仅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的内容,而且还能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其次,应鼓励学生提问题和多提问题。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疑问时,才能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火花。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突破思维定式,提出独到见解。如在讲“环境对个人的作用”时,运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有的学生就提出:“近墨者不一定黑,如同金子放于墨中,也不会变黑。”对学生这样的不同见解,应给予肯定,并适时引导:这说明个人的成长不仅仅是环境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自身的努力。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兴趣,而且也教育了学生,真正实现了思想政治课感化人、教育人的特殊任务。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活动的灵活多样,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思想政治课最大的困境就是吸引力不强,学生不大感兴趣。学生最烦的是教师平铺直叙,教条主义。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多样新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如在学习“维护消费者权益”时,我请两个学生表演小品,男的扮演卖鞋的老板,女的扮演顾客。女顾客向男老板买了双鞋,只穿了三天就脱胶并崴了脚。女顾客要求换鞋或退货,老板坚决不同意。这时,女顾客该怎么办?鞋店老板这样做不对在哪里?通过这种形式活跃课堂气氛,训练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辨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