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经济的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经济的特征范文1
关键词 会计信息 网络经济 会计信息系统
1 引言
21世纪,人们进入了一个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对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实现会计信息处理网络化,全程电脑处理,使会计信息处理更方便、快捷,为会计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而且要满足不断发展的需要,实现适时的远程数据传输,适应于会计的增值服务。
2.1 爆发性
网络经济是一种爆发式经济,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急剧扩大,也就是说终端与信息源之间单位时间的信息交换量巨大,信息量的巨增缩小了时间上的差距,使信息快速传播;利用网络进行的商业活动的交易额呈现爆发式特点;财富的爆发式增长。从事网络的企业和个人迅速积聚起来,从股市上批量生产百万富翁和亿万富翁。
2.2 技术性
网络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技术推动。网络经济是信息革命的产物,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时空观念,为产品或服务的共享提供了可能。特别是近年来网络技术的快速推动,技术在各个地区和经济领域的快速扩散,是高度信息化和科技进步的今天必然出现的现象。
2.3 正的外部性
这种特征有时也称为边际效应递增。对新增加的这些消费者来说,它所得到的效用比在此之前的其他用户更大,从而该网站对新用户更有吸引力。这样,就进一步削弱了本来访问人数就少的网站的竞争力,导致了“强者恒强”的优势富集效应。
2.4 可发挥转换成本与绑定效应
网络经济中某一商品或服务的使用者换用替代产品是要付出代价的。其一是购买、装配新产品的代价,但更多的是知识的学习成本。因此,用户一般是不愿意更换旧产品的。然而,当政府限定使用某种标准产品或用户使用的不是社会上流行的产品的时候,就不得不将使用的原有产品替换下来。这样,对用户来说就需要付出“换制成本”。而由政府限定使用的产品或社会上已经流行的产品,就具备了“绑定用户”的特性。因此,“转换成本”与“绑定用户”特征说明了两个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前者指顾客的付出,后者则指服务商的收益。
2.5 全球化
网络经济是超行业、超地域、超国界的经济。网络使不同的信息主体之间的距离和时间都趋近于零。网络克服了信息传递上的物理距离,使不同地点之间的地理距离的远近变得无关紧要,把空间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制约降低到最小限度。网络又克服了信息传递上的时间约束,把远距离信息交流的时滞降到最低。这正是网络所具有的强大的信息传递能力的体现。另外,由于网络的强大信息容纳能力,可以把世界上所有的经济活动以及其他活动涵括进来,这样就把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 这种全球化趋势在前网络时代是不可能出现的。网络使整个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大大加快,让分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使得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程度空前加强。网络是全球化的物质基础,全球化是网络技术推动(不是唯一推动)下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网络经济和经济全球化互为表现形式。网络经济形成后所带来的经济全球化意味着你可以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发现你的客户、供应商、贸易伙伴以及雇员。
上述特征反映出网络经济中的“先者最优”效应。网络经济的存在是以网络交易费用的低廉为基础的。正如企业的存在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一样,网络交易比市场交易节约了更多的交易费用。信息资源同物质资源具有“互补效应”:市场主体进入信息网络后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完成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加工和分析工作,因而使两者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信息网络化可以让市场主体及时掌握最新信息,有助于改变依靠经验和预测的事前决策方式,转为依靠学习和适应的即时决策方式,从而产生“学习效应”。
3 网络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的特征
网络经济条件下,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实时在线沟通成为现实,传统的时间和空间概念演变为虚拟的市场环境,会计信息的网络化特征越来越突出。
3.1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问题更加突出
信息需求者希望提供信息的安全管理来保障信息的可靠性。网络环境下,至少两种方式产生不可靠的财务信息,第一,在网上提供未经审计过的财务信息;第二,不稳定的网站所提供的财务信息。因此,需要有关各方采取措施确保网络信息披露的安全可靠。由于EDI信息交换的安全性要求具有保密性、完整性、有效性、不可抵赖性的特点,可借助EDI传输会计信息。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EDI工作组对EDI的法律定义为:EDI是用户的计算机系统之间的对结构化的、标准化的信息进行自动传送和自动处理的过程。
可将会计信息转换为国际公认的EDI标准报文格式,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文件传输。EDI的优势有:一是信息的发送、接收与处理是由计算机自动进行的,无需人工干预。通过对数据进行电子方式的记录可以减少错误,提高总体质量,降低数据对人的依赖性,以及减少无意义的处理时间;二是EDI存储了完备的交易信息和审计记录,为管理决策提供了更好的信息,进而为商业提高效率和减少成本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3.2 会计信息的安全性日益重要
在互联网上传递的数字化信息,都需要进行加密。有了较强的加密技术,用户才不会担心会计数据的传输出现问题。比如电子货币问题,要想顺利地推进信用卡的应用,就一定要确实保证其安全性。电子货币最大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电子货币与纸币一样都是没有价值的,而且多数情况下连纸币所具有的实物形式也没有,一切都是凭着计算机里的记录。那么,一旦银行计算机系统由于本身故障,或遭人恶意破坏而造成数据错误,后果将是很严重的。而且,电子货币在传输过程中,也有被篡改的危险。
安全电子交易(SET)协议是一种新型的安全交易模式,是实现在开放的网络
(Internet或公众多媒体网)上使用付款卡(信用卡、借记卡和取款卡等)支付的安全事务处理协议。它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保证信用卡交易的安全性。安全电子交易使用的安全技术包括:加密、数字信封、数字签名、双重数字签名、认证等。它通过加密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通过数字签名保证交易各方的身份认证和数据的完整性,通过使用明确的交互协议和消息格式保证互操作性。
3.3 用系统的观点审视会计信息,建立完备的会计信息系统
企业信息系统是以核心数据库为内核,以建立在数据库之上的企业管理系统为平台,以通过网络建立在企业与其供应链、客户及全方位市场需求之间的一系列系统为企业集成化的庞大系统。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系统中的子系统,是企业信息网络中的小网络。会计信息系统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和处理,完成会计核算任务,并能提供为进行会计管理、分析、决策用的辅助信息的系统。其组成要素为:计算机硬软件、数据文件、会计人员和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规程,其核心部分是功能完备的会计软件。会计信息系统的目标应服从于企业、信息系统、会计三者的目标。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应是:利用各种会计规则和方法,加工来自企业各项业务活动中的数据,产生和反映会计信息(其中多数是价值信息),以辅助人们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环境的变化是必然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硬件软件技术的发展及更新换代,使用者新的会计信息要求的提出,都向会计信息系统提出了适应性的要求。
3.4 会计信息的集成性、动态性、扩展性
(1)集成性。“会计中心管理平台”可以实现会计信息资源高度集成,实现企业的业务与财务的协同,把企业各部门与财务部门、社会有关部门相通。
(2)动态性。网络的实时动态性,可使管理者了解最新的财务状况,投资者及相关利益主体也可以随时上网访问企业的主页,可以获得企业的历史资料和最新的财务信息,减少决策风险。
(3)扩展性。在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资源更加开放和公开,大量的数据通过网络直接从企业的生产部门、证监会、银行等企业内外有关系统采集。而企业内外有关机构和部门也可根据授权在线访问企业数据库,通过网络直接获取企业会计信息,从而使企业信息实现高度共享。
3.5 会计信息需求个性化问题
信息时代由于信息需求的富有弹性及世界普遍的买方市场的形成,信息需求个性化实际上也体现了规模顾客化过程,信息提供的杠杆作用将日益显著,无视个性化意味着失败。因此这也就产生了一个会计信息服务的个性化问题,即针对不同需求者的独特会计信息需求进行独特的针对性提供。不能急于制订会计信息策略,而应以研究会计信息相关主体的需求和欲望为中心;不应将自己会计信息强行推销给信息需求者,而应设计满足需求者的会计提供方式,研究会计信息相关主体为满足其会计信息需求所愿支付的成本,着重考虑会计信息相关主体获得会计信息的方便性,加强与会计信息相关主体的沟通与交流。
3.6 会计信息取得成本经济化、会计信息输入输出模式双向互动
网络经济的特征范文2
【关键字】网络知识,自发秩序,演进,竞争,均衡,不动点
jel分类号:z1
一、知识,网络和网络知识
知识的定义有很多种,费希特、叔本华、胡塞尔、威廉·詹姆斯、哈耶克、罗素等都给出过知识的定义。我在本文中将只采用狭义的知识的定义,即“主观的知识”, 用哲学家奎因的话说:你认为你知道的东西就构成你的知识。(W.V.Quine,Pursuit of Truth,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2)。反过来,我认为还必须从知识的传播和接受的角度对我们讨论的知识的范围作更精确的划分。罗素指出,知识的来源有三种,其一为个人直接体验所得的知识;其二为通过其他人间接体验所得的知识;其三为内省所得的知识。既然我们讨论的是在网络流通中的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对于所有消费者来说不可能是直接体验的,而内省或者是顿悟的知识是无法用语言表示的,也就更无法最终转换成二进制的比特流在网络上流传。这样,我们从知识的获取的角度划出了一条界线。
还有必要区分一下“知识”和“信息”。任何带有结构的东西,不管是死的还是活的,都载着某种信息,关于“结构”的信息。
网络并不是一诞生起就能作为知识的载体的。Email,ftp,telnet等技术都不足以承担如此海量的知识比特流的传播,直到我们有了所以本文对网络知识的讨论以www为基础,并以超文本技术(hyper-text)作为知识的载体。
本文中所使用网络知识这个概念,并不是指关于网络技术的知识,而是指通过网络媒体传播的,保存于互联网上千万台主机中的某一台或几台的数据库中,能够通过网络被他人访问的信息中所包涵的知识。
二、网络中的自发秩序
1.自发性
自发秩序,即这个秩序必须是“自发的”,非人为设计的。为了强调这一点,哈耶克曾长期使用从自然科学中借来的“Spontaneous Order”这个词,即“自发的秩序”。如前述,任何人为的整体设计都会最终破坏这一秩序的“创造性”。
哈耶克对自生自发秩序的研究建立在对三种行动和知识的关系的分析上,而这三种行动在网络知识的传播这一情况下表现出非常强烈的特征:
(1)个人行动与他人知识的关系:一个人无法替他人决策,因为他无法占有他人的全部个人知识,而这种个人知识是和他人特定的时空情景结合在一起的。
(2)个人的行动与他自己的知识的关系:一个人无法甚至确切地知道他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对自己的行为,他可能也是“知其然”(know what)而不“知其所以然”(know how)。
(3)个人的行动和整个文明累积的知识的关系:一个人对他依照从事的那一套文明社会的普遍抽象规则并不能确切的知道和清晰地表述.
石元康进一步阐述说,在一个完美的自发秩序中,每个元素所占的地位,并非是由一个外在或内在的力量的安排所造成的结果,而是由各个元素本身的行动所产生的。这个秩序,也不是任何一个秩序中的成员所刻意造成的,而是各成员的行动与互动之间所造成的一个非有意的结果(unintended consequences)。亚当·斯密的无形之手(invisible hand)的理论,正是自发秩序的一个最好例子。而网络知识的爆炸式演进,也正是自发秩序的产物。
案例一:第九城市(the9.com)
按照常规理念,论坛(forum)是用来张贴有一定深度的讨论文章的,不允许随意贴无聊空洞的帖子。而聊天室是用来聊天的(chating room).第九城市创立时分别设置了论坛和聊天室。但网友都觉的在论坛上聊天比在聊天室更方便。而且更能体现出一种小团体的亲和力。于是,第九城市的论坛上充满了灌水聊天,而聊天室则冷冷清清。
对于网友更改了论坛的作用,网管并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强行改变网友形成的自发秩序。而是因势利导,索性把论坛设计的更适合聊天,并以论坛为单位成立了”街道”,更便于网友在论坛上聊天。九城在这一点上大受网友支持,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2.流动性
流动性机制(liquidification of information/documents),网上任一结点的任一页内容都可以随时变更,故与传统媒体不同,网上知识有自己的进化史。网络知识不仅在增长,同时也在消失和改变,这也是由网络存储媒体的低成本易变性(changeability)的结果。网络知识是分散形成和独立传播的。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超级数据库(super database)能够存储网络所有结点上的信息(且不说批判里面包涵的知识的困难性)并跟踪所有信息的诞生,消亡和变化。
知识消失和变化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因为网络知识是如此浩瀚,有时候我们丢失了知识的索引,就意味着我们丢失了知识.再上溯索引的索引,这之间的环节是如此之多,又以网状模式发生联系,以致于网络知识的变化是不可追踪的.
同样的,网络知识的诞生也是不可预料的.我们的感受,只能是”意外的惊喜”而已.
案例二:cenet论坛(162.105.169.201/forum/default.asp)
这是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论坛,创立1年多来积累了无数有质量的帖子。写帖子从技术上说,就是将一组有意义的代码存入该服务器的数据库。由于技术的限制,该论坛只能显示1年以内的帖子。1年以后,即使代码仍然在服务器上,但我们在技术上缺少直接的线索可以找到该位置,也就是这些帖子(里面包涵的网络知识)”消失了”。
也许有一天,由于网管的技术调整或者根据其他线索,我们又能访问这些帖子了,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这些网络知识又再次”诞生”了。
3.差异个性
差异个性(identity difference)意味着网上的“个性”往往是以“差异”的方式表现出来,因为人们无从辨认一个人的历史,只能从“它”的各种不同身份与文字中判断“它”的“性格”、“品性”、“口味”、“外表”、“身份”。社会再也不可能为个人贴上标签。这里只有“发散”着的个人,“自我”与“它我”的身份混淆,以至“物-我”的两执都日益艰难、漏洞百出、越来越不真实、梦幻化。
网络社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和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的技术的发展正是这一特征的直接技术产物。在qq中,用不同的头像表现出自身的个性,这是qq得以成功的很大一个要素。现在,几乎所有的社区都意识到给网友提供独特的头像和个性签名,从而体现出网友的个性特征,这是社区得以成功的基本条件。而网络游戏也趋向开发式游戏,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自己的玩法,而不是制订一套游戏以后让所有玩家来适应。通过网络,个性化服务的特征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我们对于浏览器的切身体会也能够深深感受到这一点。斯坦福大学研制的“google search”,当然还有其它收费的智能型搜索器如“哥伦布搜索器”等等,都已经储存了惊人的数据库。但问题是,这些智能搜索器仍然无法一一适应参与网上阅读和对话的每个人的个性。个性化服务,特别是知识服务这种无法简单判断偏好的高级服务,任重而道远。
案例三:易趣网(eachnet.com)
易趣网是中国最著名的网络拍卖公司之一,它主要采取的是b2b的服务形式.因此,定位于个,与为厂商服务完全不同.
它为注册用户提供了“量身定做”式的服务。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偏好预订要了解某几项领域的拍卖情况,易趣网会定期把你所预订的内容发送给你。而你如果参与了拍卖,易趣网提供了很多方便用户的措施,自动提价、最高限额、定时通知等,都可以由用户自己来定做。易趣网的个性化服务,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三、网络知识的交互和演进
1.交叉参照和独立延伸
交叉参考(cross-reference),即每一结点处的陈述都以其他结点的陈述为注解或前提。由于互联网主体的缺失,每台主机每个用户都是一个具有平等地位、独立人格的个体。每一个人都自发的创造和传播网络知识。在互联网上,每一个页面都可以做别人的链接,作为自己的参照。同样的,每个页面也都有同样的概率被别人链接,作为别人的参照。只要一个链接,就能把你带往未知的空间。我们永远无法把若干页面象订成一本书一样合并起来,因为顺着超链接网页是按照复杂网状的秩序无限扩展的。
网络经济的特征范文3
关键词:图像识别;不变矩特征值;L-M算法;BP神经网络
中图分类号:TP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7)19-0001-03
引言
随着图像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于图像识别技术领域的算法也在不断优化升级,人工神经网络算法作为一种高度非线性的智能自适应算法,在图像识别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实现图像识别的主要特点是构建分类器,将预处理后图像样本中提取出来的特征量输入神经网络,经过自学习和自组织,不断地训练,最终达到能够稳定正确识别图像的状态。[1]本文识别车牌号为例,对基于L-M算法及不变矩特征值优化的神经网络进行研究和实验。
1 图像预处理
1.1 倾斜校正及灰度处理
实际图像实时采集系统得到的图像质量参差不齐,本文采用方差公式推导法进行图像校正。该方法基于正置图像的投影图像边缘点的方差最小的原则来确定倾斜角度,具有较好的校正效果[2]。通常灰度处理方法有平均值法,最大值法和加权平均值法。平均值法和最大值法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图像中目标物与背景分界,对后续边缘检测会产生影响,本文选用加权平均值法,通过最优权值的选择,能够获得较好的处理效果。计算公式为:
式中,WR=0.59,WG=0.30,WB=0.11,此权值设置能获得最佳灰度图像。[3]
1.2 图像分割及卡尔曼滤波
获得灰度图像后,通过Ostu算法确定合适的分割阈值,当像素点灰度值超过阈值,将该像素点灰度值赋值为255,否则赋值该像素点灰度值为0,由此得到二值图像。在分割过程中会产生高斯白噪声,采用卡尔曼滤波的方法进行滤波。[4]
2 图像特征提取
2.1 不变矩特征值提取
图像特征提取可以从基于图像颜色的统计特性、图像形状和图像纹理特征这些方面入手。为了克服图像旋转、平移导致的图像特征提取误差较大的情况,本文采用形状不变矩来提取图像熵矩阵的特征,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层参数。
根据不变矩理论,定义图像f(x,y)的p+q阶中心矩为:
由计算得到的单元熵组成熵矩阵,n表示网格分辨率。熵矩阵中包含着局部和全局的图像信息,从熵矩阵中提取不变矩特征值。[5]
2.2 灰度共生矩阵特征提取
在图像f(x,y)任取一点组点对,偏移量为(a,b),点(x,y)处灰度值为i,点(x+a,y+b)处灰度值为j,固定(a,b),通过点对在图像上的移动获得不同的点对的灰度值(i,j),由于经过二值化以后灰度等级为{0,255},故得到的(i,j)组合共有4组,统计整幅图中每一种点对灰度出现的频数,归一化后得到[Pij]灰度共生矩阵。由此获得对比度,相关性,能量,逆差矩,分别为Con,Cor,Ene,Hom。[6]
综合从熵矩阵中提取的7个不变矩特征值和依据灰度共生矩阵得出的4个参数,构成用于进行识别的图像特征向量,作为神经网络输入层参数。表示为
3基于L-M算法的BP神经网络
3.1 L-M算法概述
BP神经网络算法基于误差梯度下降标准,通过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的误差来调整连接权值使之达到最优。但通常情况下,BP神经网络存在学习速率慢,容易陷入局部最小值等问题[7]。作为优化算法之一的L-M算法是梯度下降法与高斯-牛顿法的结合,利用了近似的二阶导数信息,具有快速收敛,准确度高的优点,本文尝试将其与神经网络算法结和用于图像识别。
3.2 原理及实现步骤
4 实验仿真及结果分析
本文以车牌识别为例。在试验中,选取了数字0-9、英文字母A-Z及车牌上常见的30个汉字共66个字符,每个字符50张训练样本图片进行训练。由于车牌号由不同字符组合而成,在图像处理过程中,进行了字符分割和图像增强,为具体字符的识别提供分类基础。经过训练后,将50张测试图片输入神经网络进行测试。经过测试,识别率能达到98%以上,且识别速度快,性能明显优于传统BP神经网络。
4.1 图像预处理
灰度处理选择的标准是经过灰度变换后,像素的动态范围增加,图像的对比度扩展,使图像变得更加清晰、细腻、容易识别,处理结果如图2。图像二值化处理,结果如图3。
可以通过求梯度局部最大值对应的点,并认定为边缘点,去除非局部最大值,可以检测出精确的边缘。一阶导数的局部最大值对应二阶导数的零交叉点,这样通过找图像强度的二阶导数的零交叉点就能找到精确边缘点,如图4。
对图像做了开运算和闭运算,闭运算可以使图像的轮廓线更为光滑,它通常用来消掉狭窄的间断和长细的鸿沟,消除小的孔洞,并弥补轮廓线中的断裂,如图5。
对水平投影进行峰谷分析,计算出车牌上边框、车牌字符投影、车牌下边框的波形峰上升c、峰下降点、峰宽、谷宽、峰间距离、峰中心位置参数,如图6。
通过以上水平投影、垂直投影分析计算,获得了车牌字符高度、字符顶行与尾行、字符宽度、每个字符的中心位置,为提取分割字符具备了条件。
4.2 训练库的准备
通过预先的图像识别提取,得到部分数字与汉字的训练库,如图7。
在车牌识别的过程中数字库的建立很重要,切割出来的数据要与数据库的数据作比较,只有数字库准确才能保证检测出来的数据正确。
4.3 车牌的识别
进行车牌识别前需要使用样本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然后使用训练好的网络对车牌进行识别。其具体流程为:使用汉字、字母、字母数字、数字四个样本分别对四个子网络进行训练,得到相应的节点数和权值。对已经定位好的车牌进行图像预处理,逐个的特征提取,然后从相应的文件中读取相应的节点数和权值,把车牌字符分别送入相应的网络进行识别,输出识别结果,如图8。
5 结束语
基于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具有广阔的前景,随着对识别质量和识别效率要求的不断提高,用于识别的算法也在不断更新和优化。基于L-M算法的BP神经网络在识别速率和精度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但是限于计算量较大这一问题,在一些特征向量较多或内存较小的设备中难以适用,而图像识别所需要的特征量往往又较多,为此进一步研究特征量提取方法的优化和高性能运行设备是图像识别进一步发展的关键。[8]
参考文献:
[1]牛博雅,黄琳琳,胡健.自然场景下的车牌检测与识别算法[J].信号处理,2016(07):787-794.
[2]曾晓娟.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算法[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7):171-174.
[3]江伟.机器视觉图像中目标识别及处理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
[4]李康顺,李凯,张文生.一种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PCA人脸识别算法[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4(01):158-161.
[5]张泽琳,杨建国,王羽玲,等.煤粒图像识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煤炭工程,2011(02):17-19.
[6]孙君顶,毋小省.基于熵及不变矩特征的图像检索[J].光电工程,2007(06):102-106+115.
网络经济的特征范文4
关键词 水平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离散小波特征提取; 人工神经网络; 鳞毛蕨科植物; 识别分析
2011-05-15收稿;2011-09-09接受
* E-mail:
1 引 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出现了许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边缘科学。20世纪60年代前后,在植物分类学与植物化学这两门科学之间出现了一门新的边缘科学――植物化学分类学[1]。植物化学分类学亦称植物化学系统学,是利用化学的特征,来研究植物各类群间的亲缘关系,探讨植物界的演化规律。对于一个植物体而言,其化学成分不是单一的,如何利用其复杂的化学成分来进行物种间的鉴别成为一个植物化学分类学的焦点问题[2]。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由于能给出复杂体系的所有物质的化学结构信息,不同植物体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或相同的化学成分所占比例的不同,都可以产生不同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因而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应用于植物的识别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依据[3]。借助于化学计量学,能够更为准确和快速地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进行植物的分类与识别[4~9]。
蕨类植物早在4亿年前便已遍布地球表面,它同时兼具原始维管束植物与高等隐花植物双重演化的地位。大多数蕨类植物均有药用价值,药用蕨类植物含有黄酮、甾类、生物碱等活性物质,对多种疾病有明显疗效[10]。本研究选择形态较为相似的3种鳞毛蕨科的中型草本植物贯众、阔鳞鳞毛蕨及变异鳞毛蕨为分析对象,采用水平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测定FT-IR后运用离散小波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特征向量值后进行人工神经网络训练及检验,得到了较高的识别率。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样品
NEXUS 67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美国Thermo公司),配DTGS 检测器,OMNIC E.S.P. 5.1智能操作软件,水平衰减全反射(HATR)附件,光谱范围为4000~650 cm
Symbolm@@ 1,分辨率2 cm
Symbolm@@ 1, 扫描累加次数64次。
贯众为鳞毛蕨科植物贯众(Cyrtomium fortunei J. Sm)的干燥全草;阔鳞鳞毛蕨为鳞毛蕨科植物阔鳞鳞毛蕨(Dryopteris championii (Bench) C. Chr. apud Ching)的干燥全草;变异鳞毛蕨为鳞毛蕨科植物变异鳞毛蕨(Dryopteris varia (L.) O. Ktze.)的干燥全草。所有样品均于2008年3月分别采自于浙江金华北山及四川峨眉山,并经过浙江师范大学植物学教研室及上海师范大学植物学教研室鉴定。将采得的样品洗净,不经过任何化学处理,于避光处晾干。然后分别裁取样品的根部作为分析的对象,放入粉碎机中粉碎,再置于玛瑙研钵上研磨成约75
SymbolmA@ m的细小均匀粉末。准确称取每种样品8 mg,待测。
2.2 测定方法
在采集数据前,按要求将HATR附件水平放置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样品仓中,分别将样品粉末置于锗晶片与校正压力装置之间,转紧压力装置后直接测定样品的FT-IR。为了降低测定误差,每次测定接触面积均固定为0.314 mm.2,图谱基线采用自动校正法进行校正。
2.3 数据处理
通过测定,得到样品的FT-IR。采用Matlab 6.1软件,对拷贝自实验中所给定的样品的FT-IR进行一维离散小波变换,在各个分辨率下观察样品的FT-IR差异程度,从中选择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分辨率进行提取特征向量值。进行人工神经网络识别时,以3种蕨类根部的FT-IR作为实验样本。样本的训练集和测试集各选取240个,每种植物不同产地的训练数及预测样本数各选择40个,样本经过FT-IR测定后进行一维离散小波特征提取,其所选择的特征向量值作为特征信息进行ANN的训练与预测。
3 结果与讨论
3.1 鳞毛蕨科3种植物根的HATR-FTIR谱图比较
贯众、阔鳞鳞毛蕨和变异鳞毛蕨3种植物根部典型的FT-IR如图1所示。
图1 3种蕨类植物根部的FT-IR
Fig.1 FT-IR spectra of the root of three kinds of pteridophyte plants
a. 贯众; b. 阔鳞鳞毛蕨; c. 变异鳞毛蕨。a. Cyrtomium fortunei J. Sm; b. Dryopteris championii (Bench) C. Chr. apud Ching; c. Dryopteris varia (L.) O. Ktze.
从图1可见,由于黄酮、甾类、生物碱、三萜类化合物、鞣质、甾醇、内酯、氨基酸等是蕨类植物中主要的活性物质,故在3300 cm
Symbolm@@ 1均有羟基伸缩振动吸收峰,并在1030~1200 cm
Symbolm@@ 1间出现不同的CO键伸缩振动吸收峰。在3378 cm
Symbolm@@ 1处的吸收峰为三萜类、多糖类和甾醇类化合物的羟基吸收峰。3328,1612和1434 cm
Symbolm@@ 1处的吸收峰为氨基酸的氨基和酸根吸收峰。1031 cm
Symbolm@@ 1处为糖类的CO吸收峰,由于1031 cm
Symbolm@@ 1处的吸收峰为第一强峰,可推断属多糖类化合物。在2921和1373 cm
Symbolm@@ 1处的吸收峰为CH2和CH3的吸收峰。
由于3种蕨类植物为同科植物,所含化学成分比较相近,所以从所得FT-IR图谱很难直接获得更多分类识别的信息。小波变换是继傅里叶变换后所出现的一种更为有效的信号处理及特征提取方法,素有“数学显微镜”之称。为了更为直观地识别3种鳞毛蕨科植物,采用离散小波变换进行提取特征向量值。它能将图谱变换为一系列小波系数,这些系数可以被高效压缩和存储。提取特征向量后进一步采用人工神经网络进行分类识别。
3.2 3种蕨类植物的离散小波特征提取
在进行离散小波分解时,应该根据信号的光谱特性选择适当的小波基函数和分解层数。在小波多分辨率分解过程中,根据HATR-FT-IR信号的特性并比较不同分辨率下信号分解的效果, 确定合适的小波基及小波尺度。其标准是突出原始光谱中的若干个特征峰,并选取平滑性好的小波基。常用的小波基有Mexicon hat,Meyer,Morlet,Daubechies,Coiflet及Symlets等(图2)。以小波基形状与待分析信号形状是否更接近及衰减信号是否更快作为选择的前提,经比较分析,选取了Daubechies小波作为“分析小波”。本研究提取小波域中原始信号FT-IR中的两个特征峰,以提取其特征值。对3种蕨类植物的FT-IR分别进行了一维离散小波变换,分解的层数为5。经过比较分析,选择其中两层(4和5)提取特征值。
图3为利用离散小波变换分别对贯众、阔鳞鳞毛蕨及变异鳞毛蕨的FT-IR进行多分辨率离散小波变换分解的结果。由图3可见,当离散小波变换的分辨率比较低时,从小波域上无法分辨其光谱的主要特征,因为其中有较多的细节干扰信号。而细节信号对光谱变化比较敏感,对原始光谱中各个特征峰反应过于强烈,不利于特征提取。因此,取第4层和第5层这2个分辨率的离散小波细节信号作为特征变
图2 小波基函数的曲线
Fig.2 Wavelet basis function curves in time domain
(a) Mexicon hat wavelet;(b) Meyer wavelet;(c) Morlet wavelet;(d) Daubechies wavelet;(e) Coiflet wavelet;(f) Symlets wavelet.
图3 离散小波分解3种蕨类根部FT-IR的结果
Fig.3 Result of pre-processed spectra of FTIR spectra of the root of three kinds of pteridophyte plants with multiresolution discrite wavelet transform (DWT)
量提取空间。特征变量定义为离散小波域内第4层和第5层这2个分辨率下光谱的能量。为了有效提取离散小波域内两个分辨率下的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值,对每个分辨率下的光谱分别划分特征区间。考虑到植物FT-IR谱的复杂性,本研究从区别比较大的两个区域划分了特征区间(图4)。由图4可见,第4层和第5层每层划分为两个区域,每种植物共获得4个特征值,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与输出值。
图4 3种蕨类植物特征区间划分示意图
Fig.4 Division of two feature regions of detail signal in DWT domain
a. 贯众; b. 阔鳞鳞毛蕨; c. 变异鳞毛蕨。a. Cyrtomium fortunei J. Sm; b. Dryopteris championii (Bench) C. Chr. apud Ching; c. Dryopteris varia (L.) O. Ktze.
3.3 反向传播(Back-propagation,BP)算法
由于本研究主要用于植物的分类和识别,故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的反向传播(BP)网络模型。对于反向传播神经元网络,当各节点均采用Sigmoid 型函数时,一个隐含层就足以实现任意的判决分类问题。采用本研究组已建立的算法[11],并采用随机输入方式。
3.4 网络确定与应用结果
经实验确定BP网络结构为4个输入节点、6个隐层节点和3个输出节点,误差0.05, α为0.8,η为0.02。考察训练成功的网络对3种蕨类植物如何进行识别。所用的BP网络结构中4个输入节点依次为归一化为0~1之间的4个特征向量,输出节点按作为教师信号的蕨类植物种类分为:1类(贯众);2类(阔鳞鳞毛蕨);3类(变异鳞毛蕨)。训练后的网络对240个不同产地样品的FT-IR经过离散小波变换后的特征向量数据的预测结果见表1。
从预测结果可见,贯众、阔鳞鳞毛蕨及变异鳞毛蕨这3种蕨类植物均基本上被正确判别,只有采自四川峨眉山的阔鳞鳞毛蕨和变异鳞毛蕨各有一个样本被错误分类,两产地的预测准确率平均值分别达100.00%, 98.75%和98.75%。
3.5 结论
(1)蕨类植物作为药用多使用根部,考虑到根部受环境的影响相对比较小,所以研究时采用蕨类根部作为实验对象;(2)与压片法及液膜法不同,利用HATR-FT-IR法测定蕨类植物,能进行直接测定获得谱图,从而使所得FT-IR有较好的可比性。采用离散小波变换进行数据压缩可以对红外吸收较为相似的贯众、阔鳞鳞毛蕨及变异鳞毛蕨3种蕨类植物的FT-IR进行特征提取。选择第4层和第5层分辨率下的特征值作为分析的基础,从所得特征值进行人工神经网络分类能够较为有效地进行分类。此方法在形态较为相似的同科植物贯众、阔鳞鳞毛蕨及变异鳞毛蕨3种蕨类植物的分类上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从而为光谱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相结合在植物分类学中的更为广泛的应用提供了较为科学的研究基础。
References
1 LIU Shu-Qian, ZHENG Jun-Hua, GUO De-An, XU Bing-Jiu. Northwest Pharmaceutical J., 1999, 14(5): 222~225
刘叔倩, 郑俊华, 果德安, 徐秉玖. 西北药学杂志, 1999, 14(5): 222~225
2 HUANG Hao, SUN Su-Qin, XU Jin-wen, WANG Zhao. Spectrosc. Spec. Anal., 2003, 23(2): 253~257
黄 昊, 孙素琴, 许锦文, 王 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3, 23(2): 253~257
3 Lv H F, Cheng C G, Tang X, Hu Z H. Acta Bot. Sinica, 2004, 46(4): 401~406
4 CHENG Cun-Gui, TIAN Yu-Mei, ZHANG Chang-Jiang. Chinese J. Anal. Chem., 2008,36(8): 1051~1055
程存归, 田玉梅, 张长江. 分析化学, 2008,36(8): 1051~1055
5 CHENG Cun-Gui, XIONG Wei, JIN Wen-Ying. Chinese J. Anal. Chem., 2009, 37(5): 676~680
程存归, 雄 玮, 金文英. 分析化学, 2009, 37(5): 676~680
6 Cheng C G, Liu J, Zhang C J, Cai M Z, Xiong W. Appl. Spectros. Rev., 2010, 45(2): 148~164
7 Cheng C G, L J, Wang H, Xiong W. Appl. Spectros. Rev., 2010, 45(3): 165~178
8 CHENG C G, Liu J, Cao W Q, Zheng R W, Wang H, Zhang C J. Vib. Spectrosc., 2010, 54(1): 50~55
9 CHEN Zhi-Cheng, LIU Jun-Xian, HUANG Shu-Shi, TAO Zhan-Hua, WANG Yi-Bing. Com. Appl. Chem., 2009, 26(4): 482~486
陈植成, 刘军贤, 黄庶识, 陶站华, 王一兵.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09, 26(4): 482~486
10 CHENG Cun-Gui, MAO Jiao-Yan. Chem. Indu. Forest Prod., 2005, 25(2): 107~110
程存归, 毛姣艳.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5, 25(2): 107~110
11 CHENG Cun-Gui, Tian Yu-Mei, Zhang Chang-Jiang. Acta Chim. Sinica, 2008,66(7): 793~798
程存归, 田玉梅, 张长江. 化学学报, 2008, 66(7): 793~798
Recognition Among Three Kinds of Pteridophyte Plants Based on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Discrete Wavelet Feature Extraction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Classification Method
YU Peng.1, XU Rui.2, CHENG Cun-Gui*1
.1(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321004, China)
.2(College of Chemical and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471003, China)
Abstract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 and horizontal 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 (HATR)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obtain the FT-IR of three kinds of pteridophyte plants (the root of Cyrtomium fortunei J. Sm, Dryopteris championii (Bench) C. Chr. apud Ching and Dryopteris varia (L.) O. Ktze.). The similar features of FT-IR among the root of Cyrtomium fortunei J. Sm, Dryopteris championii (Bench) C. Chr. apud Ching and Dryopteris varia (L.) O. Ktze. were extracted by 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 The scale 4 and 5 were used to extract the feature vectors, which were used to train the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 The trained neural network was used to classify the root of Cyrtomium fortunei J. Sm, Dryopteris championii (Bench) C. Chr. apud Ching and Dryopteris varia (L.) O. Ktze., which were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places. According to 240 prediction samples, we could effectively identify the root of Cyrtomium fortunei J. Sm, Dryopteris championii (Bench) C. Chr. apud Ching and Dryopteris varia (L.) O. Ktze. by FT-IR with discrete wavelet feature extraction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classification.
网络经济的特征范文5
[关键词]网络经济 消费心理 信息
[中图分类号]F71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4-0099-02
一、网络经济内涵概述
网络经济(Internet Economy)顾名思义,指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经济关系。它以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以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网络产品为主要内容,以高科技为支持,以知识和技术创新为灵魂。网络经济虽然是全新的经济形态,但并非独立于传统经济的体系,而是传统经济在网络时代的高级形态。一方面,传统经济是网络经济的基础,在一定意义上,网络经济是传统经济的衍生形态,网络的发展能使信息传递速度加快,交易成本降低,由此也能使过去因经营成本过高或达不到规模效益的部门步入盈利的行列。同样由于网络技术的应用也会使部分产业的成长周期得以延长,如此等等都是网络技术发展对传统经济的积极促进作用。反过来,现代技术和传统经济又构成了网络经济发展的基础,因为现代电子技术和通讯技术是网络技术的基础,工业、农业、商业等行业信息是互联网传播的内容。因此,网络经济大体上还是要遵循传统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关系原则,因而必须依存传统经济才能发展。另一方面,网络经济的相对独立性也构成了对传统经济的挑战。重点表现为对传统经济理论的挑战。在传统经济学中,供求均衡理论是一个最基本的理论,市场均衡是由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共同决定的。其反映出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也就是说,每多生产一个产品,市场价格就下降,而生产成本却几乎不变,因此最后市场所带来的收益始终是越来越少。诸如此类的传统经济理论一直沿用至今,对现实的许多经济现象的分析起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而网络经济将某些传统产业的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的特征推向普遍后,从而逐步突破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甚至于质疑了供求规律。网络经济的产品多为信息产品,其产品研发成本多为一次性的,而生产成本则在操作的便捷下可忽略不计,产品数量的多少、消费者的多少,几乎不会影响到整个成本和价格。
探究网络经济的内涵特征,必须结合它与传统经济的关系,在梳理区别和联系中得到体现。而无论是网络经济还是传统经济,都无法回避一个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越来越趋近于核心地位的概念――消费。
二、网络消费行为动机及其心理特征
(一)消费行为
消费行为是消费者获得所用的消费资料和劳务而从事的物色、选择、购买和使用等活动,也叫做消费者行为,这种概括主要是从市场角度考察消费者选购某种消费对象的动机及其决策过程。由于消费是生产过程的最终目的,又是由众多的消费者个人行为构成的,而消费者的购买又是一切市场活动的中心问题,因此消费行为问题,也就成为传统经济理论基础和行为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消费行为的核心问题是消费者的购买动机的形成问题。消费者的行为趋向,是决定和影响消费者的各种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消费者自身的欲望是驱策消费者去购买的主因。它既产生于消费者的内在需要,又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强烈的需要会成为决定某一时期的消费行为的支配力量。但是,某一需要还要取决于消费者个人的习惯、个性和家庭的收入总水平与财产额的高低,以及家庭规模与结构的特点,等等。外界环境是制约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性因素,它包括社会因素和企业因素两个方面。
(二)网络消费行为动机
消费行为概念的理论基础还是传统经济学,即以需要来构成消费动机并支配消费行为。而在网络经济环境下,网络消费行为似乎有所突破,不再专注于需要对消费行为的绝对支配作用,而呈现出多元化、动态化的特征。
1.便捷型动机
网络技术应用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实现了资源的世界性瞬间共享。因而网上购物的最直接的吸引力就在于购买商品只需要点击鼠标,并几乎按照自己的意愿搜索商品,并进行对比、挑选,在整个购买、验货、退货、退款等过程中又异常便捷,从而节省了消费者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迎合了网络经济追求速度的大趋势。这种方便快捷的购买渠道和消费方式足以突破“需要”的限制,而对消费者潜在的消费行为进行成功的激励和培养。
2.低价型动机
低价型动机是消费者追求商品低价格的一种消费动机。网上购物之所以具有生命力,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网上销售的商品价格普遍低廉。由于通过网络销售产品,可以减少经销商、商等中间环节,采用订单生产、减少库存,从而降低了成本,因此往往同种商品,网上的价格比超市和商场的价格低廉,许多网络消费者就是冲这一点采取网络购物的。因此,低价定位策略也是网络销售过程中十分有效的一种策略。低价动机虽然在传统经济行为中也是生效的,但是传统经济中,商家降低价格依靠的是不同于其他商家的独特的生产技术、管理手段和营销策略,从而在生产、分配和交换领域降低了能耗,从而降低了价格,获得了竞争力。而在网络经济中,网上购物的商品整体上要低于商场商品,而在这个基础上,各个网购站点再进行各自的价格大战。因此,这里的“低价”对需要的激发是双重的。
3.猎奇型动机
这种动机比较好理解。因为网络经济是一个新兴事物,网上购物也自然带来全新的体验,带给消费者无与伦比的新鲜感,史无前例的选购、付费、退货方式强化了消费者的猎奇心理。这一点在传统经济模式中也能够见到。产品包装和营销理念的新奇特,也是为了吸引消费者驻足观赏、增加购买的可能性。而网络消费本身就是一个前无古人的经济行为,它赋予了消费者更为宽广的主体选择性和自由的时空选择性,从而形成了网络消费者固定的网购冲动。
4.炫耀型动机
由于猎奇心理得到了满足和激发,网络消费者往往以网购作为实现自我、向他人炫耀的资本,更是标榜个性、树立风格化生活方式的首选。很多年轻人以网上购物为时尚,选购与自己个性想匹配的个性化商品,用以在自己的社交圈表现和炫耀,从而实现自我意识的扩散目的。这都与消费商品本身关系不大。
以上动机,大体来说,都突破了传统消费行为动机的外延,代之以更为高层次的动机形成因素。而形成这些动机的,往往是网络经济环境对现代消费者心理的重新塑造和影响。
(三)网络消费者心理变化
1.消费心理的理性化、个性化
理性化表现为消费者消费满足感标准的提高。伴随着全球科技进步及其在生产领域的应用,商品数量和质量都空前提高,因而呈现出供大于求的态势,因为全球经济的主题由提高生产转向了刺激消费。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也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中步步提升,将消费动机锁定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上,而将生理和安全需要抛到脑后。因此消费者会以更为深刻、更为理性的态度对待消费行为。而网络经济由于其有效利用了网络这个巨大的信息载体,将商品的信息以瞬间无穷尽式的方式传输给消费者,使得消费者可以施展这种理性来锁定商品。个性化表现为消费者越来越按照自己的审美追求、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等私人化方式来选定消费对象和消费手段,而网络在经济领域上的应用恰恰是在迎合这种个性化消费,网上购物也是在以更为人性化、个性化的形象展示给消费者。
2.消费心理的娱乐化、快餐化
由于网民中青少年群体是主要成员,这一群体对于网络给予更多的是娱乐需要的满足,继而将这种需要移至网络经济领域。很多年轻人习惯网上购物,就是为了标新立异、寻求刺激,而往往对商品本身并没有直接的消费兴趣。追逐时尚,对新事物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消费品的“寿命”一般较短,产品更新的速度较快;由于兴趣广泛,好奇心强,但缺乏耐心,注意力容易转移,如果浏览一个站点很费时间,就会很轻易地改换其他,由此又体现出网上消费者“好奇而少耐心”的另一特点。网上消费者的消费特点,有一种类似于儿童的消费性格,需要不断地有新事物来唤起兴奋,也就是说,他们在消费行为上“孩童化”了。这种快餐化的倾向,也恰恰是网络文化的一大特征,泛娱乐化,且瞬息万变。
三、对我国网络消费的一点体会
(一)明确网络消费主体的群体特征
把握消费主体的心理特征,是刺激消费的重要前提。而明确这一群体的心理特征,需要对该群体的整体特征进行全面把握。我国网络消费主体集中于知识精英阶层,一般具有高学历、可观收入和相对先进的消费理念。全球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而我国也是世界首屈一指的经济高速增长国,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速度也将是不可限量,因而未来知识将成为推动社会生产、谋求核心竞争力的主导因素,而知识分子和知识精英阶层也将成为网络消费的生力军。由于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最大的区别就是,信息取代资本,成为协调经济关系、优化资源配置、维系社会化生产的核心因素。因而,优化、细化、强化信息的基础性作用,并力求开发知识阶层这一巨大潜力市场,则是未来我国网络经济发展的落脚点。
(二)网络消费是一个动态过程
网络虽可以提供一些即时性消费内容,但主要地还是提供一系列的“功能”,因此网络消费一般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过程。实际上,自工业革命以来,消费过程的概念已经为人们所熟悉,汽车、家电、电话都是以提供“功能”而引发消费过程的实例。这类消费不是在短时间内消费掉消费品,而是在长期间内使用消费品,从而使消费成为一个历时性的动态过程。网络消费的历时性过程,对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也使消费效用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因而,网络产品设计、网络营销手段优化、全新的网络消费动机培养手段,是未来网络经济商家们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倪清燃,张根荣.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J].经济师,2008(2).
[2]葛幼康.网络经济中消费特征及消费心理分析[J].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6).
[3]高晖.网络消费特征及消费心理分析[J].镇江高专学报,2006(4).
网络经济的特征范文6
关键词:网络经济;企业改革;影响
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现代的企业产业发展也有着重要促进作用,我国的网络技术和经济行业的有机结合,产生了网络经济这一新的发展事物,使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得到了提高。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能站在战略发展的角度加强管理以及改革,为企业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发展地位奠定基础。在这一发展背景下,加强“网络经济对传统企业改革升级的影响”这一理论的分析,就有助于传统企业的顺利转型。
一、网络经济产生的基础和原因分析
(一)网络经济产生的基础分析。首先就是数字化的革命,从而开启了新经济时代,一切的经济是通过数字组合进行精确表达的。再者是全球电话网主干线使用的光导纤维,从而对信息的传输起到了重要改革作用[1]。最后就是计算机成本的下降,这些对网络经济的产生就奠定了基础,使得网络经济成为当前经济行业的重要发展内容。
(二)网络经济产生的原因分析。对于网络经济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交易费用方面的差异以及网络经济效应的存在,促使市场经济主体愿意进入到网络。交易费用主要是获得准确市场信息所需要付出的费用。网络经济的存在就是为了能够将交易的费用得到降低。在市场主体进入到了信息网络的时候,就能对市场信息获取付出的费用得到有效降低,以及能在短时间内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得到有效完成。这就对以往靠着经验和预测的方式进行决策这一方式得到了改变,正是市场主体对网络经济的需求,才对网络经济的产生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二、网络经济对传统企业改革升级的重要性及影响分析
(一)网络经济对传统企业改革升级的重要性分析。我国的传统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企业整体发展的素质相对比较低,有的还比较缺乏先进网络信息系统以及管理方式,并且在企业的采购业务发展中还会存在着暗箱操作的机会。这些方面的影响都迫使企业应该在网络经济环境下,进行改革升级的策略实施。从经济增长的源泉视角来看,对我国传统企业进行改造就成为了发展的趋势。我国的经济增长带动的基本动力就是高新技术的企业发展,但是和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相比较而言,我国的技术水平还相对比较低,在科技条件上也相对比较滞后,管理层面也存有诸多问题。所以加强对传统企业的信息化改造升级,就成为稳定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网络经济有着比较广泛的社会需求,能够创造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而从卖方的市场视角发展来看,网络经济能够在成本上有效较低,从而为企业以及商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网络经济对传统企业改革升级的影响分析。网络经济对传统企业改造升级的影响体现在多个层面,首先对传统企业的成长有着深远影响。在网络经济发展影响下,市场竞争重心也已经从企业科技以及规模资本等方面,向着消费者终端需求进行转变。网络经济的直接交互性对个体间点对点直接联系的目标得到了实现,而无摩擦性以及地域性和敏捷性、竞争合作性等方面的特征,都对经济主体有了诸多的发展优化,对传统企业在当前所面临的发展有着积极改变的作用。网络经济对企业的政治法律环境也有着很大的影响,网络经济的地域约束软化的特征比较突出,这也是互联网技术对地域界限的突破性特征使然,这一特征就会使得企业在政治法律环境也是全球化的。而在对企业的社会环境产生的影响层面来看,网络经济有着速度经济性,在技术创新和扩散、普及等层面的目标实现比较迅速,也对人们的消费习惯以及行为规范等都有着相应的改变。网络经济在对企业管理控制层面的影响也比较深远,管理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职能,对组织活动不偏离发展目标就有着重要保证的作用。处在网络经济的发展时代,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就使得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对强调自主以及沟通合作就会有着要求上的提升。在经济全球化和组织结构网络化的发展背景下,企业在控制单元方面就会超越国界,在管理者需要寻求有效控制方式的时候,就应该要和网络经济时展特征相符合。从而就能够进一步增强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对企业产品价格就能够有效压低。
(三)网络经济下传统企业改革升级的优化策略探究。网络经济环境下,传统的企业进行改革升级就要按照相应的措施加以实施,首先企业就应建设适合网络经济的信息系统。要明白网络经济主要是以信息网络作为发展平台的,并且是以信息技术以及资源应用作为主要特征的经济活动,所以对传统企业的发展就有着信息资源整合的要求,要建设能和网络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信息系统。传统企业的改革升级需要和整体发展战略及改组改造相结合,使其能够在信息的共享、决策支持以及业务协调等基本功能上能够具备。还需结合网络经济的发展特征对市场营销信息系统进行完善,把信息技术作为企业核心的业务流程。传统企业在资源共享制度以及自主研发能力等层面上进行完善提高。网络信息资源共享能使企业的工作管理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从而能有效减少企业资源重复筛查的工作,这也为网络经济提供了比较良好的发展平台,实现了企业间的互惠。不仅如此,还需要在网络经济行为方面进行规范化,将网络经济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通过奖励方式对企业发展新营销模式和培养新专业型技术人才多加鼓励,促进我国网络经济的顺利发展。传统企业在相应市场需求的速度层面应进一步加快,面对比较成熟的买方市场,企业在市场的作用以及消费者需求方面也比较重视,对市场能迅速的掌握,以及更快把握客户需求和做出响应,就能在发展竞争中占据优势。传统企业应该在产品开发模式上对未来市场容量以及发展趋势实施预测,并结合预测的结果来进行编制生产计划,最后再进行组织生产以及实施销售。企业在决策的频率上也应得到相应的提高,通过网络经济技术特性对企业决策的频率加快,这样就能最大程度的减少不确定性。在网络经济发展下,对传统企业的改造升级还要从战略措施层面着手,这就需要在企业的发展观念上进行转变,树立客户个性化信息资源。然后在企业的经营模式上进行改变,以客户为中心设计个性化订单到产品生产和送货的新经营模式。对传统企业的经营最佳模式的应用,可对B-B的电子商务进行大力发展,并积极探究B-C的新发展模式,多种模式进行选择性的应用。
总而言之,对于当前我国的企业发展,在网络经济背景下,需要加快改革升级的步伐,通过多种改革措施的有效利用,对企业的价值充分体现。此次主要从网络经济的产生以及对传统企业的影响,和具体的升级措施等几个层面进行了理论研究,希望在这一次的理论研究下,能够对传统企业的改革升级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高遥飞 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