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行业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融机构行业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融机构行业报告

金融机构行业报告范文1

外商投资企业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中国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共同投资或者仅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截至2013年底,中国共有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简称“外资企业”)44.60万户,较2012年同期略有增长,增速为1.2%,注册资本12.36万亿元,同比增长7.8%。外资企业发展态势趋稳趋缓,逐步走向平稳,但利用外资质量进一步提升,产业和区域结构逐步优化,我国仍然是世界第二大外资流入地,利用外资正从高速增长期进入成熟稳定期。1

截至2014年10月15日,通过企业主动寄送、企业官方网站下载及网络查询等方式,我们共收集到外资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48份。我们依据“金蜜蜂社会责任报告评估体系2014”,对这些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评估。基于报告参数,我们对外资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整体描述,并结合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咨询方面的经验,对这些报告的整体质量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尝试总结外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外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概况

外资企业报告的数量近年明显增长,但占中国报告比率整体呈下降趋势。

17份 评估样本中全球总部位于美国的企业最多,有17家,占比超过1/3。

27.1% 评估样本中接近30%的报告为可持续报告,比全部报告中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比重高。

47.9% 评估样本中近半数企业已报5次甚至以上,且多为连续,报告的定期机制逐渐形成。

52.1% 超过半数报告的篇幅超过50页,披露的内容较为详实。

72.9% 超过7成的报告是中国区报告,外资企业较为注重与中国利益相关方的沟通。

20.8% 评估样本中信息技术业企业占比超过20%,信息技术业企业报告的积极性相对较高。

GRI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是被参考最多的依据,为56.3% 的报告所采用。

20.8% 评估样本中有10份报告接受了第三方机构的审验,占比超过20%,远远高于总体接受审验的报告比重。

外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质量

外资企业报告的平均得分为62.18,整体处于追赶阶段。卓越水平和起步阶段的报告不多,优秀、追赶和发展阶段的报告相对较多,尤其是处于发展阶段的报告。外资企业报告中相对质量高的报告较多,但质量相对低一些的报告也不少。

从整体来看,外资企业报告质量整体高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平均水平,在可读性和创新性方面优势显著。

主要发现

发现一:重视通过报告实现与利益相关方的良好沟通

外资企业报告数量逐年上升,从无到有,从1份增长到2013年的200份。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014年8月,53家知名外商投资企业首次集中了社会责任报告。72.9%的报告是国别报告,内容专门针对中国的社会责任相关内容。报告质量整体优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平均水平,尤其可读性平均得分率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平均得分率的2.35倍。外资企业往往会在报告中列示一些链接,可以使感兴趣的利益相关方了解更为详实的内容。部分报告在社会责任管理部分列举利益相关方沟通活动。部分报告将利益相关方沟通作为单独的章节,如《NEC CSR年度报告2014》(中国地区版) 将利益相关方的参与作为单独的章节,系统披露了公司开展利益相关方活动的课题和成果,介绍了公司参加联合国全球契约、第5次日中韩圆桌会议、第8届中国CSR国际论坛等与利益相关方交流的最新活动和进展。报告在封底披露了各种版本报告、社会责任进展的获取方式等,表达了公司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真诚态度。3

发现二:重视环境管理,完善环境管理体系

外资企业环境管理议题指标覆盖率为39.1%,高出中国企业报告该指标覆盖率的35.8%。外资企业往往依托母公司系统的环境管理体系,结合中国实际,在中国建立系统化的环境管理体系。如东芝中国有限公司在《2014东芝(中国)CSR报告书》中提出,东芝始终将环境保护作为集团管理的优先事项,并将环境管理纳入到日常管理当中,不断优化包括评估、审核、合规、参与和推进五个步骤的环境管理流程,从而确保环境管理更加科学高效;设立“国际地球环境会议”,每半年举行一次,对环境问题等进行政策提案,确认和跟踪环境行动计划的进展情况,对其方向性和计划进行议定,并落实公司整体方针;东芝(中国)有限公司依照《东芝环境推进基本规程》和《东芝综合环境监查实施规程》等集团环境管理文件,对中国区各分子公司实施环境监查,确保环境管理政策与目标有效落实。4

发现三:将供应商管理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

供应商指标覆盖率超过40%,是中国企业报告该项议题指标覆盖率的2.2倍,在供应商管理方面的表现尤其优于平均水平。在华外资普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对供应商在人权、环境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并带动并帮助供应商履行社会责任。如伊顿(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在《2013伊顿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明确表示其在供应商的选择、合作与沟通中也积极实践可持续发展,广泛传递可持续的绿色实践;更新包含遵守法律、劳工、健康安全、环境、伦理道德、反腐败、礼品和娱乐政策等七个方面内容的《供应商行为准则》;实施“创新成就卓越、推动业绩、节省成本”(IDEAS)计划,以鼓励供应商,为其提出降低成本、做出改进的建议。IDEAS将有助于创建一种良好的环境,促进伊顿、供应商及客户之间进行开放式交流,谋求共同利益。5

发现四:注重与NGO等民间组织的合作

社会组织议题平均覆盖率超过35%,是中国企业报告该议题平均覆盖率的2.2倍,其中,民间组织议题指标覆盖率是平均值的3.3倍。与民间组织合作开展慈善公益活动等是外资企业开展社会责任实践的主要方式。如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对NGO的理念是建立成功的伙伴关系。2013年中国三星与中国医学基金会合作,为帮助中国相对薄弱地区基层医院提高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医疗服务水平,正式启动智能化超声培训公益项目。6百事早在2001年就开始支持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组织实施的“母亲水窖”项目,帮助中西部贫困地区的缺水家庭和学校解决安全卫生饮用水问题。百事因而成为参与该项目的首家“财富500强”企业。7

发现五:公益活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

报告的外资企业母公司基本上均是系统开展社会责任管理和实践的公司,公益活动管理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体系。外资企业沿袭母公司系统的公益活动管理体系,在中国开展具有针对性,并能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的公益活动。如佳能(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其作为一家影像系统产品制造商的优势,开展丰富的公益活动。具体表现在《佳能(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2013-2014》以影像公益,传递感动为主题,系统披露了公司的影像公益战略,在用影像为人类文明存档、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影像公益社区行方面的实践等内容。8

发现六:对出资人和金融机构的履责信息披露不足

外资企业报告对出资人和金融机构议题的披露程度相对较低,议题平均覆盖率仅为6.3%和2.1%。外资企业报告为出资人带来利润情况指标覆盖率仅为中国企业报告该项指标覆盖率的28.2%。在金融机构议题方面,对金融机构履约的情况和与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指标的覆盖率分别是中国企业报告对应指标覆盖率的13.6%和11.2%。

建议

建议一:积极中国区报告

中国经济发展在全球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上升,外资企业在华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作为中国经济的贡献者和受益者,外资企业应加强对报告价值的认识,将报告作为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重要方式,作为利益相关方了解、认同并支持企业发展的钥匙,积极中国区报告。商务部等主管部门、外商投资协会等应该鼓励外资企业中国区社会责任报告,并通过评奖、给予优秀报告企业更多的政策支持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外资企业中国区报告的积极性。

建议二:进一步提升利益相关方的阅读体验

改进报告框架、结构,让报告结构能清晰明了地体现企业的理念和行业特色。如报告以利益相关方为主线,在框架中用亲和的语言写明对各利益相关方的理念;如报告以议题为主线,在框架中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体现企业在各个议题方面的理念。改进报告形式,用更能为利益相关方接受的形式组织报告的语言,如报告设计考虑更亲和、多样化,用图表、逻辑图等表现内容,在报告中增加企业文化元素等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建议三:加大经济信息的披露力度

加大对经济信息的披露,改变报告以公益活动、环境议题等信息为主要内容的现状,平衡地披露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管理、实践和绩效信息;进一步加大对出资人、金融机构等利益相关方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力度,加强在中国投资效益和市场贡献等方面经济信息的披露。

建议四:加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社区资源补充利用等议题的披露

与中国各利益相关方充分沟通,倾听利益相关方的关切和期望,识别重要利益相关方和议题。加大对利益相关方关注并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议题的披露,如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保护、对社区资源的补充利用等。加强对环境管理、供应商管理、发挥专业优势的公益活动等方面优秀实践的宣传,促进更多的中国企业对相关议题披露的重视。

金融机构行业报告范文2

近年来,非面对面业务的快速发展使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面对面业务较之于传统柜面业务,面临着更大的洗钱风险。本文拟从非面对面业务的特点出发,分析其在客户身份识别、风险等级划分、大额和可疑交易监督等洗钱监管领域的难点和盲区,就进一步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面对面业务反洗钱工作给出建议。

关键词:

银行;非面对面;洗钱;风险管理

一、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面对面业务类别

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面对面业务利用现代网络通讯便利,通过信息存储与传输,打破时间、地域限制,实现了方便快捷、网络电子化服务,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柜面业务的延伸和发展。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面对面业务主要有四大类:一是自助银行设备系统(ATM机)。是利用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卡,在自动取款机或柜员机上,执行存取款和转账功能的一种自助银行系统;二是POS系统。是支付清算组织和商业银行提供给商户用于银行卡结算时使用的终端阅读器,主要布放于零售商店、加油店、酒店等商业经营场所,可以提供支票核实、信用卡核实授权、商品交易联机电子转账等功能。三是网上银行。指银行通过互联网面向客户提供的查询、转账、网上支付等一系列在线金融服务。四是电话银行。通过电话提供咨询和查询、转账、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等服务功能。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面对面业务存在的洗钱风险

(一)ATM机业务洗钱风险点分析。ATM机24小时服务,打破了传统银行柜面服务的时空局限,使开卡人和实际持卡人的分离成为可能,为犯罪分子化整为零、变换地点取现,帮助洗钱提供便利。例如2007年曾在深圳大规模出现的“职业提款人”(又叫“背包党”)为地下钱庄服务,一度取空大量ATM机内现金,致使深圳多家银行不得不采取提现限额措施以防洗钱。

(二)POS机业务洗钱风险点分析。一是POS机商户身份识别流于形式。迫于业绩考核压力和销售提成的诱惑,部分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对客户的经营场地、经营能力、资信等缺少真实性审查,突破“一户一机”的基本规定,为同一商户使用一套基本资料在不同商业银行申请到多台POS机具大开方便之门,为不法商户异地使用、转卖POS机套现留下了可趁之机。二是交易记录保存难和可疑交易信息甄别难使利用POS机套现洗钱案久悬难破。一方面跨行刷卡行为的交易记录保存、提取和分析甄别的难度大;另一方面当前各商业银行基层行对反洗钱数据报送系统严重依赖,致使日终轧账、业务流水、单位分户账的分析等传统风险甄别手段逐渐淡化,以系统识别取代了人工分析甄别,这些都增加了利用POS套现洗钱案件线索发现和侦破难度。

(三)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业务风险点分析。一是账户实际控制人和开户人是否分离核实难度大使通过网银洗钱成为可能。二是网银资金自主汇转使银行反洗钱监控措施效能降低。资金转账等网银业务均由客户自主操作,只要账户余额不透支,客户通过互联网可以随意自主的汇转资金,而且无须注明用途,由于没有原始单证,银行无法及时对客户身份信息、资金来源、资金用途等进行有效的事中监控和事后分析,从而使客户尽职调查难以实现。三是基层商业银行获取交易信息权限较低,对网上银行业务无权直接监测,对客户交易信息无法进行系统分析和判断。

三、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面对面业务洗钱风险管理难点

(一)客户身份识别制度不完善,识别技术不足。目前,《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仅在第十七条对商业银行非面对面业务的客户身份识别做了原则性规定,而针对非面对面业务办理突破时、空限制带来的客户身份识别困难并未提出详细的识别步骤和流程。另外,非营业时间、非物理网点持续识别客户身份技术缺位,非面对面业务可以24小时全天候开展的特点使得当前对客户实时的身份识别技术难以实现。

(二)风险等级划分制度不完善。对客户进行风险等级划分是掌握客户总体风险状况、突出重点监控对象、提高反洗钱工作效率的基础和前提。《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第十八条对客户风险等级划分作出了笼统要求,而非面对面业务的特殊性使银行对客户交易特点和账户属性持续识别的可行性大大降低,从而使非面对面业务客户风险等级划分落为一纸空文,无法得以有效落实。

(三)非面对面业务大额和可疑交易监测技术缺位。《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银行业报告大额和可疑交易的18种交易情况,其中15种离不开一线临柜人员的主观判断和分析,但非面对面业务对银行而言,既不见票,也不见人,在既无有效的非面对面银行资金转账交易原始凭证验证技术,又因会计核算无纸化和数据大集中将非面对面客户的交易数据信息保存到上级行及至总行,无法实现电子数据共享,从而无法动态追踪客户资金流向的情况下,临柜人员很难掌握网银账户短期内资金是否分散转入转出,从而使有效的非面对面业务大额和可疑交易监测难以成为现实。

(四)充分体现客户本人特征的非面对面操作验证技术缺位。在资金业务办理过程中,如通过网银转账、或通过自助终端存取大额现金时,主要通过密钥、密码、电子签名的认证来确认交易双方身份,其只认“证”不认“人”的特性,决定了认证各方只能查验账户身份及支付方余额,不能审查支付方资金来源及性质,也不能确定账户的实际使用人。

四、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面对面业务洗钱风险监管的政策建议

(一)再造非面对面业务客户身份识别流程。一是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面对面业务反洗钱工作指引,细化、明确非面对面业务客户身份识别、交易甄别、风险划分细则。二是探索与公安部门个人身份证件管理系统的横向联网,开发个人身份证件网上、ATM和POS系统即时验证系统。三是引入指纹、人脸识别、声音等人体生物特征身份验证手段,以个体排他性特征提升非面对面业务客户身份识别的有效性。四是对非面对面客户采取不定期回访或实地查访,持续识别客户身份。五是尝试建立客户身份识别综合查询系统。由居民个人身份证件、企业、个人的征信记录直至企业工商注册信息、税务登记信息、组织机构代码等,再到个人纳税、缴费等信息逐渐推进、逐步纳入数据库,实现金融机构联网通用,信息资源共享,形成强大的网上身份识别功能。

(二)严格非面对面业务客户准入管理。一是通过指引方式引导银行业务金融机构严格非面对面业务客户准入管理,对申请客户进行严格的审核、筛选和识别,防范客户利用虚假材料开户、交易。二是要把持续识别措施与非面对面业务退出相结合,通过回访,实地查访,向有部门核实等方式调查了解非面对面客户的住址、职业、经营状况等真实情况,对调查中发现的身份不明、代办开户、非法经营的客户停止其非面对面业务资格。

(三)强化非面对面业务客户风险等级划分管理。一是制定专门的非面对面业务客户风险等级划分指引,引导金融机构制定风险等划分指标体系,并赋予不同权重,通过指标核算计算出不同客户的风险分值,划分风险等级;二是将风险等级划分结果嵌入到核心业务系统中,授权一线网点的业务人员在业务办理过程中据客户风险等级提示进一步关注其资金流向,并根据实际情况手工调整其风险等级,采取不同的业务控制措施。三是推动系统内部风险等级划分结果共享,规避高风险客户洗钱风险。

(四)增强非面对面业务与柜面的物理关联。除了对自助取款等交易设定单次及单日累计取款金额控制之外,加强网上银行转账、汇兑业务限额管理。根据客户的注册资本、经营规模、所属行业、地域、职位等情况设定网上银行单笔支付、转账金额和每日累计支付金额上限,超过限额的,需携带证明材料到柜台办理;对经过甄别被定为高风险可疑账户,应关闭其网上银行转账功能。

金融机构行业报告范文3

一、XBRL技术框架

XBRL技术框架就是指导XBRL财务报告的理论基础。依据XBRL国际组织的XBRL规范和我国的《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XBRL技术框架主要包括XBRL规范、XBRL分类标准、XBRL实例文档和样式表组成。整个技术框架采用自下而上的层次结构。

(一)XBRL规范(Specifications) XBRL规范是XBRL的核心和基础,规定了XBRL的理念和原则,主要用于定义XBRL的各种专用术语,规范XBRL的文件格式和基本数据类型等语法要素,以及如何建立分类标准与实例文档等。我国XBRL系列国家标准与XBRL国际组织技术规范相适应,引入了维度、公式和版本规范,其中维度用于描述业务数据中常见的多维信息,便于进行数据的深度加工和分析利用,为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等提供了可能。

(二)XBRL分类标准(Taxonomy) XBRL分类标准是XBRL为企业报告中的每个项目建立不同的标签,分类标准定义了各项目的属性及其之间的关系等, 相当于一个行业商业信息交换的“词典”。分类标准是在技术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各个国家、行业、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每个分类标准都包含一个分类模式文件(XSD文件)和若干链接库文件(XML文件)。分类模式文件定义了分类标准所包含的元素及其类型方面的信息;链接库用来描述和组织各概念即元素间的关系。在最新版本的XBRL2.1规范中,所有关系被划分为五种类型:标签、参考、定义、计算和展示,并被组织成五个链接库,其中前两种链接库是资源型链接库,为元素提供附加信息,而后三种链接库则是关系型链接库,表达元素间的关系。

(三)XBRL实例文档(Instance Documents) XBRL实例文档是根据XBRL技术规范和分类标准制作的企业实际财务报告数据文件,主要包含财务报告中的标签和数据。XBRL 根据财务报告中标签与会计业务数据的对应,利用一些工具自动从会计业务数据库中提取数据,生成实例文档,实例文档中不含显示格式的信息。

(四)样式表(Style Sheets) 样式表用于定义财务报告时的显示项目和格式。由于实例文档不便于直接阅读,可以利用样式表对实例文档进行“格式化”处理,即可生成使用者想要的文件类型和格式。

二、XBRL技术与企业财务分析及诊断系统

(一)财务分析与诊断系统概述 财务分析与诊断系统就是为实现财务分析与财务诊断目标所使用的工具(硬件、软件)和方法、技术与步骤的综合体。它包括财务分析和财务诊断两个子系统,两者有密切的联系,财务诊断建立在财务分析基础之上,财务分析是财务诊断的重要工具之一;同时两者在实现的功能、运用的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有明显区别。财务分析主要是以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实现对企业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分配活动等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增长能力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常用比率、趋势、结构、因素分析等方法,并通过报表、图文报告等直观、人性化的格式将分析结果展现给用户。财务诊断主要利用企业会计资料和其他经济信息来发现问题、找出风险点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大部分企业的财务诊断是通过自己构建财务诊断体系或借助外部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管理咨询机构来进行,主要经过数据收集、分析诊断、形成诊断报告三个阶段,诊断方式主要通过手工或者运用EXCEL工具辅助完成。

(二)传统财务分析与诊断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财务分析比较机械、呆板,缺乏个性。企业现有财务分析是对财务报表数据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增长能力等方面对常用的财务分析指标进行公式化分析,比较机械。针对行业和企业特点,或者针对企业特殊项目的个性化分析由于缺乏灵活的分析模型和工具而无法进行。二是财务分析缺乏广度与深度。企业现有财务分析是基于财务报告的分析,而传统财务报告实际上是一种通用财务报告,企业不会考虑需求者的要求,而且往往由于害怕广泛的信息披露会对自己产生不良的影响而采取比较保守或片面的信息披露策略,使得财务分析缺乏数据基础,分析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三是财务诊断所需要的数据资料不完整、不规范。包括财务数据在内的数据资料是财务诊断的依据,只有完整、准确、规范的数据资料,才能反映出企业存在的问题,但目前企业提交的数据资料可能来源于多个系统,出自多个部门,不仅数据格式多样,而且不完整、不规范,再者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地域的延伸,财务分析与诊断面临的财务及业务数据越来越复杂,给整理、分析、诊断带来不便,有效实施财务分析与诊断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四是财务诊断方法与技术手段落后。目前企业财务诊断主要由财务人员、中介机构的会计师等通过手工或者运用EXCEL工具辅助完成,不仅工作量大,而且难免会出现人为差错。同时由于技术落后,一些比较复杂的诊断模型无法建立和验证,无法做到对问题的深层次诊断和分析。

(三)XBRL技术应用于财务分析与诊断系统的优势分析 作为一种以XML 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标记语言,XBRL 继承了XML 所拥有的所有语言优势,如:XBRL具有良好属性的开放式技术构架;具有跨平台的优势,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下XBRL文件无需修改就可以直接使用;对同一份XBRL 实例文档,采用不同的样式表,可以生成多种企业报告;统一了数据定义和格式,在数据处理方面的效率要远远高于其他如PDF、WORD、HTML格式文件等。因此将XBRL技术应用于财务分析与诊断系统,可以充分利用XBRL的技术优势,获取数据更加容易,数据来源更加丰富,数据规范且无须转换,使得财务分析与诊断能从简单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深层次的财务分析与诊断、决策中,同时XBRL规范数据便于进行多维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更容易从深层次上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从而设计出较佳的解决方案。

三、 基于XBRL技术的企业财务分析与诊断系统架构

(一)系统架构 基于XBRL的财务分析与诊断系统,就是结合XBRL的技术特性和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将传统财务报告转换为XBRL财务报告,财务分析与诊断是从具有统一XBRL描述形式的数据中利用专门的工具或模型来完成财务分析与诊断。基于XBRL的企业财务分析与诊断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二)系统功能说明 基于XBRL的企业财务分析与诊断系统主要包括XBRL财务报告转换、智能财务分析、个性化财务诊断等三个部分。各部分之间的信息流动和数据交换都是基于XBRL进行的。(1)XBRL财务报告转换。XBRL财务报告转换就是对企业传统财务报告经过财务报告元素梳理与映射、创建扩展分类标准、编制和验证实例文档、生成XBRL财务报告等过程,最终根据不同的报告模板生成不同利益主体所需的XBRL财务报告。财务报告元素梳理与映射就是企业分析传统财务报告结构,从财务报告中提取报告信息,并梳理提炼成财务报告元素,然后与通用分类标准元素相匹配。创建扩展分类标准就是对于不能匹配映射的报告项目及关系或者企业需要进行更为全面详细的其他财务信息披露,需要根据《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以及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规则来创建扩展分类标准,主要包括:创建扩展链接角色、创建元素、定义元素间关系等工作。编制和验证实例文档是企业基于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结合通用分类标准指南和创建的扩展分类标准,将财务数据与分类标准映射来编制XBRL财务报告实例文档,并对实例文档进行测试验证,以确保财务报告中的所有事实值已被正确地标记并包含在实例文档中,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生成XBRL财务报告就是根据财务报告模板和XSLT(扩展样式表转换语言),把实例文档中的数据转换为各具特色的财务报告或业务报告,以满足各利益主体对信息的需求。(2)智能化财务分析。智能化财务分析就是为企业提供一种全方位财务分析以及最佳分析评估模型的量化分析工具,XBRL应用主体可以根据其对信息的需求,从 XBRL实例文档中快速搜集和提取数据进行各种应用分析,实现灵活、高效、多维的数据查询与统计分析,来满足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决策者等对企业智能财务分析与价值评估的需求,包括能提供更细致的财务报表、财务状况分析、财务趋势分析、财务成果分析、现金流量分析、财务风险分析等主要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资金、资本、资产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战略决策的角度考虑,为企业股东、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基金等投资主体提供对企业长期持续经营影响较大的财务数据和分析报告,满足对企业投资价值的评估需求;能给企业内部管理层及时提供经营状况的数据和分析预测,为股东及其他投资主体提供风险分析和未来发展的预测分析等,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决策过程科学化、最优化、智能化。(3)个性化财务诊断。个性化财务诊断就是根据不同利益主体的关注点和具体财务风险点建立个性化诊断模型,利用多维分析、数据挖掘等工具对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环节、关键因素进行揭示,并结合诊断人员职业判断提出多种解决方案供企业选择、实施。由于XBRL财务报告已经对财务数据进行了特定的标签识别和分类,财务数据在不同的计算机平台和财务信息使用者之间实现了共享,能够方便地获取企业财务、非财务数据,及时和大量的数据调取更有利于财务诊断中对底层数据的挖掘,因此基于XBRL技术的财务诊断,能有效提高财务诊断的可靠性和质量,更好地发挥财务诊断的控制职能。

企业建立基于XBRL的财务分析与诊断系统与传统的财务分析与诊断方式相比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可以更准确、高效、动态地实施财务分析与诊断,同时也为财务分析与诊断智能化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随着XBRL技术在企业的广泛应用,在XBRL 环境下实施财务分析与诊断是财务分析与诊断发展的趋势,但鉴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这种模式还须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如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即时财务分析与诊断,引入多维分析、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技术来提高财务分析与诊断的智能化等。

金融机构行业报告范文4

【关键词】XBRL,可拓展性商业报告,问题,对策

一、XBRL的概念及我国应用现状

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既可拓展商业报告语言是商业报告进行电子交换的一种语言,用于商业报告的编制,交换还有分析。XBRL被誉为财务报告领域里的“条形码”,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生成和传输商业报告的语言,它借助XML的相关技术,通过对商业报告中的数据增加特定的标签和分类,以支持数据信息的识别、处理与交流。XBRL的技术框架主要包括四个部分:规范、分类、实例和样式表。

2002年,证监会开始组织研究XBRL财务报告在我国证券市场应用。2007年,XBRL中国地区组织成立。2009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各自推出全新的XBRL财务报告披露系统,强制上市公司在报送PDF格式报告时,同时报送XBRL格式的财务报告。2010年9月,财政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和《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2012年12月,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获得XBRL国际组织认证,并织了实施工作,要求实施企业向财政部报送XBRL格式年度财务报告,至2013年,实施企业包括大型中央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地方大中型企业共计206家。

二、我国企业应用XBRL中的问题

(一)企业缺乏了解XBRL财务报告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XBRL在我国企业中进一步的应用推广,会计人才普遍缺乏对XBRL的了解,如何在财务数据上应用XBRL还存在着盲点和误区。XBRL的应用需要复合型人才,不但要掌握经济、法律、财会等方面的知识,尤其还要掌握计算机知识。目前,我国这类人才主要集中在相关监管机构、证券交易所、少数上市公司和科研机构,且正处于建立标准、开发软件的初始阶段,尚无法进一步拓展。与此同时,我们也缺乏对于熟悉XBRL的人才培养的机制与环境。

(二)XBRL尚未形成统一的分类标准

只有标准化XBRL财务报告才能更便捷得为信息使用者服务,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XBRL财务报告中,分类标准是灵魂,科学的分类标准才能确保XBRL财务报告的质量,它要求对传统的三大报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为主的企业会计信息的标签进行统一定义,实现会计科目的相同处理。在现实中,我国在不同地区,针对不同的企业在科目的明细设置、税收计量确认、固定资产计量等会计数据处理上存在着很多不同的情况,例如:采掘类企业的固定资产确认问题,出口退税的不同处理方法问题等,这导致我国存在企业财务核算和报表编制过程中的多口径、多处理方法等问题,难以适应统一分类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应用,更谈不上与国际会计准则协会合作,制定适应全球化统一的分类标准了。

(三)企业怀疑XBRL的投入能否给企业带来相应的效益

对于企业来讲,采用XBRL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完成会计信息录入新系统的开发与完善,并需要购买相关软件,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很难做到,对于大企业来说,是否有足够的动力舍弃现在的财务系统转而运用XBRL也很难确定,毕竟企业的首要目标是以盈利为目的。目前,我国企业应用的财务核算和管理系统基本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然而我国的XBRL技术还不能额外满足企业的财务核算和管理、财务分析需求。

(四)企业担忧信息安全问题

企业信息安全问题主要存在与两个方面:一是信息在公司内部就被非法篡改或者非法操作,这就容易造成企业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不真实或者企业的商业机密被非法外泄;二是信息在网络上传播的过程中被篡改或者信息泄露等,这会导致信息使用者在使用信息时也存在着威胁。

三、推进XBRL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对策

(一)提高XBRL在我国的认知水平,培养复合型人才

XBRL作为计算机语言在会计领域的应用,要求相关人员既要懂计算机知识又要懂会计。为此,我国应稳步推进会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XBRL在我国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一,通过在高校中开展XBRL课程的研究与教学,利用高校中的师资及硬件设施配置,为会计人才市场培养一批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人才。其二,将XBRL融入中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体系,让更多的财会人员了解XBRL相关的财务报告报送流程。其三,对首批实施通用分类标准的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关人员率先进行培训,在企业中普及XBRL。其四,通过讲座、辅导等各种形式。

(二)加强XBRL分类标准理论研究,完善统一的分类标准

XBRL研发及其应用的一大阻碍便是目前缺乏XBRL分类标准制定的理论研究,因此分类标准的设计研究方面也就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及公认的原则和依据。针对现有的XBRL国家分类标准的实行所出现的问题,需要我们明确缺乏统一标准的行业,进行统一标准的制定,并在全国推广。组织会计界专家与计算机专业人士相结合研究统一的XBRL国家分类标准,开发关于XBRL分类标准的应用管理工具。同时,对XBRL国家分类标准在企事业单位的应用进行信息反馈的收集工作,作为新版本修订的基础。

(三)加快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促进财务软件全面升级

会计信息化是XBRL广泛应用的前提。目前,我国正在推进企业的会计电算化,但企业财务会计软件中基本没有涉及XBRL。我国相关部门要加快财务软件的升级,软件开发商应顺应时代潮流,开发与国际接轨的XBRL财务软件,加快当前财务软件的改造升级,在财务软件中嵌入XBRL技术,保证财务软件与XBRL的兼容。XBRL软件的开发应用不能仅仅依靠软件开发商,还需要相关政府部门、会计师事务所、社会中介机构等都要积极参与。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才能使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更快、更广泛地应用到实际中来。

参考文献:

[1]曾也绿,等.XBRL在我国应用的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J].会计研究,2012(10)

金融机构行业报告范文5

【关键词】XBRL 分类标准

一、XBRL分类标准内涵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是一种基于XML的计算机标记语言,通过互联网、跨平台操作,被广泛应用于财务报告、审计、税务等领域。2010年10月,财政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分别了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的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通用分类标准和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标志着我国以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技术应用的信息化时代的来临。

XBRL分类标准是一个对商业报告进行描述和分类的系统,不仅仅局限于财务信息。 XBRL分类标准通常包括一个模式文件和五个链接库文件。模式文件对分类标准中的概念及属性进行定义,而链接库文件则是对模式文件中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界定。 2010年,我国了通用分类标准。通用分类标准的制定是基于强制披露和监管要求的,所以只涵盖了底层的通用元素,标记了财务报告的一般概念,通用于所有行业和企业。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是采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表述的会计准则,是企业会计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和《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规范》(GB/T 25500-2010)系列国家标准,我国制定了通用分类标准。通用分类标准的架构包括逻辑设计和物理结构两个层面。逻辑设计是将企业会计准则关于财务报告的各项规定映射到XBRL语言上的方法;物理结构是指分类标准各文件和文件夹的具体层级设计和组织方式。在通用分类标准之后,又陆续了个别行业分类标准。

二、XBRL分类标准应用发展

国际上存在两种典型的XBRL分类标准制定模式:准则导向型一XBRL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分类准则),实务导向型—— US GAAP XBRL分类准则。我国学者对XBRL分类标准制定模式的研究基本也是围绕两者展开的。高锦萍(2008)认为可采用从IFRS分类到扩展分类的模式创建XBRL分类标准。赵英吉(2010)分析了美国US GAAP分类标准的特点和制定模式的优势,指出XBRL分类标准的制定模式需要满足会计准则的基本要求。我国关于类标准规范制定收到了以上两种模式的启示。

基于通用分类标准规范可进一步扩展,进而编报财务报告,保证以XBRL格式编报的财务报告质量。建立行业扩展分类标准,是进一步扩大通用分类标准实施范围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的迫切任务障。XBRL作为全球通用的商业报告数据标准,具有跨平台,不受应用程序限制等优势,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是近年来,XBRL在我国得到快速的发展,在石油行业的试点取得初步成效,银行业XBRL试点也走向新的阶段。

(一)石油天然气行业分类标准。

财政部首批选择石油行业作为通用分类标准的第一个行业扩展。2011年10月,通用分类标准石油行业扩展标准联合工作组成立会议在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召开,标志着通用分类标准的行业扩展分类标准研发工作正式启动,石油天然气行业扩展分类标准指南(财会【2011】22号)也相应。石油行业扩展分类标准的架构与通用分类标准一致,在逻辑设计上,采用了通用分类标准的建模方法,将行业企业的财务报告共性实务映射到XBRL语言上;在物理机构上,石油行业个文件和文件夹的层级设计和组织方式与通用标准基本相同。石油天然气行业扩展分类标准也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在构成上,其核心模式文件只包含石油行业扩展分类标准所扩展的全部元素;链接库未使用参考链接库和公式链接库;入口文件暂设在石油行业扩展分类标准文件夹中,未来将在通用分类标准修订时,由通用分类标准统一定义。

(二)银行业扩展分类标准。

2012年,为提升XBRL格式财务报告的行业可比性,有效降低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通用分类标准》的扩展工作量,财政部在通用分类标准的基础上,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和银行财务报告中具有代表性的实务,扩展制定并下发了《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银行业扩展分类标准(征求意见稿)》(财办会[2012]36号)。《银行业扩展分类标准》包含了银行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股东)权益变动表和财务报表附注等财务报告构成要素,涵盖了银行财务报告中普遍包含的列示和披露事项;在逻辑设计上,《银行业扩展分类标准》采用了与《通用分类标准》相同的逻辑设计,按照《通用分类标准》的建模方法,将银行财务报告的共性实务以XBRL语言反映出来;在物理结构上,《银行业扩展分类标准》中各文件和文件夹的层级设计及组织方式与《通用分类标准》一致。

(三)企业扩展分类标准。

为了适应通用分类标准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扩展分类标准、银行业扩展分类标准的实施要求,结合通用分类标准实施企业的反馈意见,对编报规则进行了修订,于2013年5月29日,财政部以财会〔2013〕11号印发《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编报规则》。该《规则》分总则、一般性技术原则、企业扩展分类标准模式文件规则、企业扩展分类标准链接库文件规则、实例文档规则。2013年实施通用分类标准的所有实施单位,应该按照本版编报规则的要求编制和报送本单位2012年度XBRL格式财务报告。

以通用分类标准或行业扩展分类标准为基础进行扩展,形成企业扩展分类标准。企业可以采用两种方式应用行业扩展分类标准:复用(Reuse)和重新定义(Redefine)。企业扩展分类标准应当包含扩展分类标准模式文件和与其相关的链接库文件。在以通用分类标准或行业扩展分类标准为基础进行扩展时,不能直接修改、删除通用分类标准或行业扩展分类标准文件中的任何内容,也不能在通用分类标准或行业扩展分类标准中直接增加任何内容。

三、XBRL分类标准应用问题及趋势展望

从以上的应用发展情况中可以看出,目前关于XBRL技术分类标准扩展的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趋势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应用标准的趋同和发展。

据财政部相关课题组统计,在2012年的实施中,银行业校验发现的错误数量平均为54.2个,2012年1月18日,ST兴业率先开启2011年年度报告披露大幕,截止4月27日,所有上市公司均已提交年报XBRL实例文档。由于加大了披露前XBRL实例文档的复检力度,XBRL实例文档的质量达到了开展此项应用以来的新高。统计显示,仅1家公司未同步提交XBRL实例文档。没有任何错误和异常提示的XBRL实例文档达到了相当比例。可见,XBRL编报质量已经得到了改善,但仍需做好标准的研发和制定。标准的进一步改进,在参照我国应用实际同时,还应继续借鉴国外经验,正如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所言,会计准则体系创造了一个即坚持中国特色又与国际准则趋同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

(二)应用范围的拓展。

(1)行业应用范围拓展需求。由于XBRL分类标准规范在石油天然气和银行业应用试点及规范的使用,XBRL分类标准行业扩展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会计专业人士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已经认识到业界急需通过一种标准化的方式来呈报财务和商业信息,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随之应运而生。那么随后,针对医疗、保险以及房地产等行业特殊的商业信息交换和报告需求也应该被满足。

(2)企业应用范围拓展需求。目前,我国XBRL分类标准主要应用于政府部门、监管机构、会计中介机构、软件开发商和企业中具备一定XBRL知识使用者,深沪两市上市公司一般采用两种编报格式——XBRL和PDF,披露范围为自2008年年报开始的各定期报告全文,XBRL链接速度和信息量列报已经较往年成熟,逐渐体现出其网络财务报告优势。

(3)应用学科领域的拓展。XBRL的应用范围不仅仅局限于财务信息,还包括可持续发展报告和公司活动报告等方面。我国XBRL标准分类主要针对财务信息,应用在会计领域。国外在审计、税收等方面都已经纳入应用范围。

(三)应用人才培养。

随着XBRL分类标准应用,财政部、各省市陆续展开了人才培训,比如2011年11月,湖北省财政厅举办了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知识培训班,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全省各市、州、直管市、林区、县(区)财政局会计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和业务骨干,省国资委出资企业财务负责人,省国资委、省财政厅有关处室工作人员。XBRL分类标准的推广使用人才培训具有局限性,还需普及到一半企业高校用户。

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企业应用反馈以及人才培养,XBRL分类标准将逐渐被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商务报告人所掌握,进而应用具体到企业,在通用标准基础上,形成完善的企业应用标准具体准则。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XBRL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的应用”(项目编号:J12WF76)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天西.网络财务报告:XBKL标准的理论基础研究田.会计研究,2006(9).

[2]韩庆兰,蔡苗.XBRL分类标准理论研究I州.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8(3).

[3]赵英吉.我国XBRL财务报告分类标准建设相关问题探讨[J].财务与会计, 2009(7).

金融机构行业报告范文6

金融会计是金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会计的重要性,要求其对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活动的核算监督及其所反映的财务信息必须准确,不允许有虚假情况,要符合客观实际。但是,金融会计也面临着复杂的环境和人为因素所带来的各种风险。所谓风险,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风险为可测定的不确定性;风险是对特定情况下未来结果的客观疑虑;风险是损失出现的机会或概率等等。所谓金融会计风险,就是金融机构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会计核算错误或会计信息提供失误而导致的决策失误,以及因为主客观条件恶化或其他情况,使金融机构的资金、财产、信誉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二、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一)逐步建立适应商业化经营特点的管理型金融会计新体系。在防范与化解金融会计风险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切实运用现代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对银行的业务经营,特别是对高风险经营的信贷业务,进行全过程的跟踪与监控,积极参与银行经营决策,逐步建立起能适应商业化经营特点的管理型金融会计新体系。首先,要尽快建立集中统一管理与分级授权核算相结合的会计核算体系,全面整顿会计工作秩序,加强会计的基础管理工作,积极治理假凭证、假账簿、假报表等“三假”现象。其次,要尽快实施统一的会计管理体制,杜绝违规经营、账外经营。目前我国银行业存在的许多风险与损失在很大程度上与违规经营和账外经营有关,影响到会计职能的发挥,使得正常的会计信息难以及时获得,致使金融会计信息失真。只有尽快实现金融机构内部统一的会计管理体制,才能有效地遏制违规和账外经营,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会计风险。

(二)加强和改善金融会计的信息揭示与披露系统。离开了来自银行内部和外部及时、可靠、完整的会计信息,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就根本无从谈起。首先,银行在接受贷款申请时,应要求其报送经由注册会计师审计验证后的会计报表,并要求出具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其次,银行在接受企业贷款申请时,应要求所有的贷款企业必须提供现金流量表,并应将原先着重对企业利润指标和静态财务比率的考核,转变为对现金流量指标以及与现金流量表有关的财务比率的考核上来。第三,鉴于我国企业编制与提供的会计报表过于简化、信息含量低的情况,银行在接受企业超过一定数额的贷款申请时,除要求企业报送主要会计报表以外,还应要求企业提供能详细披露其偿债能力的补充会计信息。为了完善金融会计信息揭示制度和对表外业务风险防范的信息需要,可以考虑要求银行编制一张“表外业务情况表”,以全面反映表外业务的潜在风险。建立完整和连续的银行信贷信息数据库,从而实现银行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财务状况的完整、连续、动态的监控,以便及时发现企业异常,防止企业重复抵押、连环担保、多头贷款等不规范行为和高负债经营现象的发生,充分保障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

(三)进一步改进金融会计制度,使之充分体现谨慎性会计原则。(1)改进呆账准备金计提方法,提高计提比例,扩大计提范围,简化核销审批手续。一是可以考虑采用能够按照贷款的风险程度计提呆账准备金,即将现行呆账准备金的计提方法改为每月按实际发生的贷款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一般呆账准备金”;对出现如果有问题贷款,应立即按其发生呆账可能性的大小,依据预先确定的计提比例再计提“特别呆账准备金”。当这两项呆账准备金累积到一定的数额,足以完全化解所有有问题贷款可能发生的呆账损失风险以后,可不再计提呆账准备金。二是进一步放宽呆账准备金计提的范围,使计提呆账准备金的范围不能只局限于信用贷款,还应包括同样存在风险的透支、融资租赁和存放同业款等。三是放宽对呆账确认的条件限制,改革现行制度中一些过于苛刻的呆账确认规定,使许多实际发生的呆账能够及时核销,可考虑允许银行将超过一定期限的逾期贷款一律确认为呆账予以核销。(2)允许银行对长期持有的金融资产与一些非金融资产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的规则计价。银行可在每个会计期末对诸如贵金属、抵押贷款、拆放资金、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等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公允市价或可变现净值进行比较,当这些资产的公允市价或可变现净值跌至账面成本以下时,或有较为明显的证据表明银行所持有的资产可能蒙受损失时,应对其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并将公允市价与账面价值之差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四)着力构建全面有效的金融会计风险监督保障系统。金融会计风险的监督保障系统应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三个部分。事前监督,主要应包括对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制定与考核。即反映流动性风险指标体系、反映资产风险指标体系、反映金融市场风险指标体系、反映损益状况指标体系、反映贷款对象财务状况指标体系等。事中监督,主要应包括对银行稳健经营的动态监控。此外,事中监督还应包括对银行业务规范和法规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防止违规违法行为带来的风险损失。事后监督、主要应通过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和各种报表的检查分析,全面复审检查,考核有关控制金融风险责任指标的执行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与措施,以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

(五)努力实现从决策实施到管理监督的较为完善的金融风险监控机制。一要建立独立的会计及核算体制。积极推行统一的核算软件,实行账务集中核算,业务处理和会计处理相分离的会计资产负债表、财务报表,由系统自动生成汇总上报,这样才有利于防止和杜绝银行“三假”的产生。二要抓好内控中重要风险环节的控制。要遵循双人、双岗、双职的原则,健全会计制度,推行会计委派制,强化财务核算,加强对会计流程、印、押证机、联行清算、承兑汇票、内部往来、现金出纳和财务的管理。同时,要强化内控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识别、评估、分析、报告等措施,对会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有效控制;建立合理的授权分类和担保业务的会计控制制度,健全和完善各种审批手续,严格各项操作程序,严格担保行为,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防范潜在的金融会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