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工程类相关专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工程类相关专业范文1
在研究过程中本着以大专业群教学理念为出发点进行研究。以相关专业的核心技能点、知识点和课程标准为基础,设计现代信息技术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将信息技术与专业群体教学的融合,是新一代职业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笔者认为超越不同课程体系,以关注共同知识、能力要素的方式,进行专业知识的开发研究和设定。
信息技术与大专业群体学科体系的教学融合的根本目的是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真正实现专业目标,达到专业能力有效提高,促进学生专业的横向发展。培养更多具有综合的信息获取能力、动手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人才。
一、目前国内现状
多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发展互联网,为各院校的网络信息工程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各院校为了适应各地信息化大赛的要求,为了参加精品课的评选,微课的评选,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大多在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与应用进行的比较多。或从单个专业角度论述信息技术的建设。现在,通过多年的教育改革实践,就需要我们在此基础上考虑,如何站在学科群体体系、专业群体能力、专业群体目标的角度,引入“大专业”的概念,将信息技术与土建类教学融合的研究,就是为了有针对性的实现专业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提供良好的视觉情景,感知专业知识,实现专业技能的引导、训练、技能的积累过程。拓展专业知识能力,拓展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投入效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土建类专业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方法
通过对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研究,改变以往单一课程为目标建立教学资源的方式,从土建专业群的角度来设定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与专业技能教育体系的教学融合。以土建类相关专业群为研究对象,主要涵盖了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测量技术、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节能技术等专业。以相关专业的核心技能点、知识点和课程标准为基础,设计现代信息技术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的应用。通过以土建类为例,探求在“大专业"的概念下,研究如何以专业群为研究对象,根据各专业的知识点、能力点的分析对比,提炼出对知识、能力信息要求,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方法与土建类核心教育教学内容进行融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发挥更好的效益。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收集分析土建类各相关专业的申报资料及高职高专教育土建 将信息技术与专业群体教学的融合,是新一代职业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笔者认为超越不同课程体系,以关注共同知识、能力要素的方式,进行专业知识的开发研究和设定。信息技术与大专业群体学科体系的教学融合的根本目的是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真正实现专业目标,达到专业能力有效提高,促进学生专业的横向发展。培养更多具有综合的信息获取能力、动手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人才。
三、目前国内现状
多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发展互联网,为各院校的网络信息工程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各院校为了适应各地信息化大赛的要求,为了参加精品课的评选,微课的评选,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大多在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与应用进行的比较多。或从单个专业角度论述信息技术的建设。现在,通过多年的教育改革实践,就需要我们在此基础上考虑,如何站在学科群体体系、专业群体能力、专业群体目标的角度,引入“大专业”的概念,将信息技术与土建类教学融合的研究,就是为了有针对性的实现专业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提供良好的视觉情景,感知专业知识,实现专业技能的引导、训练、技能的积累过程。拓展专业知识能力,拓展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投入效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土建类专业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方法
通过对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研究,改变以往单一课程为目标建立教学资源的方式,从土建专业群的角度来设定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与专业技能教育体系的教学融合。以土建类相关专业群为研究对象,主要涵盖了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测量技术、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节能技术等专业。以相关专业的核心技能点、知识点和课程标准为基础,设计现代信息技术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的应用。通过以土建类为例,探求在“大专业"的概念下,研究如何以专业群为研究对象,根据各专业的知识点、能力点的分析对比,提炼出对知识、能力信息要求,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方法与土建类核心教育教学内容进行融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发挥更好的效益。在研究过程中,通过收集分析土建类各相关专业的申报资料及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的《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等专业教学基本要求,以及对本院校实施各专业教育教学方案总结,获得以下信息:
1.对各专业的知识点、能力点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土建类各专业的共同知识点、能力点如下:①要熟练掌握画法几何、建筑制图、建筑结构等表现建筑物实体的知识。具有会看、读懂建筑工程各类图纸的能力,具有将建筑平面转换为立体形象的建筑实体的能力。②要熟练掌握建筑工程主要材料的性能、特点、用途、使用方法的知识。具有选用和识别建筑材料的能力。
③要熟练掌握建筑工程基本的施工技术方法、施工方案的确定和审查知识。具有选用和识别施工技术方法和编制施工方案的能力。
④要熟练掌握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现场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知识。具有进行现场管理、协调、控制的能力。⑤要熟练掌握建筑工程计量计价的知识。具有进行工程计量和确定造价,进行工程结算,设计方案比较的能力。⑥要熟练掌握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知识,具有进行参与招投标文件编制、收集工程信息、参与合同谈判的能力。
2.根据共性的知识点、能力点的要求,确定采用适用的信息技术和表现方式。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的“2020年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框架”要求,结合我们目前的实际情况,应采用适用的信息技术和表现方式:一是应开放多年来国家教育部组织建立评定出的精品课程网站、微课网站进行分析归类和引用,充分利用社会公共资源,发挥国家投资效益;二是提高信息技术能力,立足本院校完善和规划“大专业”综合信息资源平台和数字化技能教室、仿真实训室等数字化教学环境、场所。①针对画法几何、建筑制图、建筑结构等表现建筑物实体的知识。应用课件、典型建筑物视频演示、BIM技术应用、建筑模型展示、建立不同结构形式的建筑施工图库、网上精品课程等方式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感知建筑物结构特性。
②针对建筑工程主要材料的性能、特点、用途、使用方法的知识。应用课件、主要材料应用视频、网上精品课程、建筑工法展示等方式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对建筑材料特性的理解。③针对建筑工程基本的施工技术方法、施工方案的确定和审查知识。应用课件、施工工艺视频演示、BIM技术应用、施工方案资料库、施工现场直播课堂、施工仿真实训室、网上精品课程等方式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对施工技术、施工工艺的理解。
④针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现场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知识。应用课件、施工管理视频演示、BIM技术在施工质量、进度控制应用、施工现场直播课堂、施工仿真实训室、网上精品课程等方式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对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的理解。⑤针对建筑工程计量计价的知识。应用课件、施工工艺视频演示、BIM造价控制技术应用、网上精品课程、、工程造价软件实训室、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手算实训系统等方式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对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编制、审查和应用能力。⑥针对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知识。应用课件、直播课堂、施工仿真实训室、网上精品课程、模拟课堂等方式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对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理解。提高对工程施工、工程造价编制、建筑设计、工程管理中进行参与招投标文件编制、收集工程信息、参与合同谈判的能力。通过以上对土建类专业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方式,加强与行业协会、大型施工企业联合,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利用直播课堂的方式及社会资源与专业的发展紧密相连。
3.确定引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拓展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方法。在建设信息技术教学环境,提供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方式实施教学工作,要采用恰当的方式,要在学生入学教育、专业教育、认识实训、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已建立的信息资源拓展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本方式:一是编制一份图文并茂的利用信息技术和教学资源使用指南,使学生有学习兴趣、感知知识想法和欲望;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提高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自觉性,鼓励教师参与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资源编制、收集和利用工作,同时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准确利用信息技术和教学资源,并鼓励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拓展学习和训练。三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专业知识的考核和能力评价工作。
4.进行土建专业信息技术与相关学科教学融合的讲座。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远程网络技术和直播课堂开展建筑工程新技术的讲座,包括: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和发展状况;新规范的调整和变化;BIM技术在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控制、施工进度控制、工程设计审定等方面的应用等等。通过讲座使学生和教师了解最新的土建类专业的最新的前沿知识,指出学习的方向和途径。
5.通过学生社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实施。学生专业社团在课堂学习之外给学生提供更加充分的实践机会及延伸学习的平台。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学生专业社团在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方面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一定的措施鼓励与重点扶持专业社团的建设,要加强对学生专业社团的关注。建立一系列激励机制,比如可在专业社团中考评机制,对参加社团的学生在奖学金的评定、优秀学生评选,社会实践的安排与推荐中优先考虑,使专业社团成为学校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延伸。从而通过学生社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实施。
总之,建立土建类专业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体系,建设满足学生相关专业自主学习需要,能提供全方位学习支持和服务的内容丰富、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信息教育教学平台。鼓励教师应用网上教学平台进行辅助教学。努力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资源利用能力、知识学习能力、技能实践能力,激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兴趣特长,提高知识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筑工程类相关专业范文2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特点;发展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工程技术在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正是依靠专业的建筑工程技术和不断发展进步的专业技术手段,才能为这一行业在快节奏的社会发展中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下面本文对建筑工程技术的主要特点进行相关论述,并借此展望一下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前景。
1 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
1.1 覆盖面广泛
建筑工程技术主要包括土建、采暖卫生与煤气工程、电梯和消防四个方面。每个部分又都包含若干学科的理论知识以及各学科之间的交叉知识。对这一系列技术的掌握,在初学阶段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学校开设的相关主干课程包括建筑识图与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工程测量、建筑设备、土木工程力学、建筑结构、地基与基础、建筑施工、建筑工程造价、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广联达、建筑CAD 资料员专业管理实务等等。专业的技术人员除了需要熟练掌握这一系列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对与建筑工程相关的一些边缘学科有所了解,例如建筑材料学、经济管理学等等,通过对建筑施工过程的总体设计所需的所有技术有所掌握,才能在实际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的进行规划设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实际运作中还需要使用一定的管理学知识,以便对于所做的设计、施工过程的具体情况有所掌握,根据实际来作出相应调整和规划,使建筑施工过程能够更加合理和完善。
1.2 专业性较强
建筑工程技术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技术手段,所有的从业人员需要经过多年的培养,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相当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在实践练习时能够对所需的具体技术做出专业、准确的判断。建筑工程技术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做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这些都不是外行人员可以轻易操作的。建筑工程技术由于涵盖领域非常广泛,从业人员需要经过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才能由基础到高端逐步掌握各种工程技术,从而实现自身工作能力的完善和提高。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技术所需要的从业人员都需要具备一定水平的专业基础知识,以达到建筑工程施工一线技术与管理等工作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标准要求。随着我国建筑行业整体水平和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所需的建筑工程技术人才也越来越趋向于复合型人才,即除了拥有本专业所需的各种技术水平并能够解决专业性的技术问题外,还要能够应对各种技术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其他难题。
1.3 知识型技术
建筑工程技术这一行业的职业标准应该归纳为知识型技术行业。从业人员需要接受高等专业教育,并获得相关专业的从业技能证书,才能有资格在这一行业工作。对这一行业所需技术的掌握,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才能深刻理解各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核心内涵,特别是涉及到一些国际领先的技术手段,工作人员更应该能够准确理解各种外语文献或说明书中所提到的各种操作技巧,以实现参考借鉴的目的。
随着现代沟通手段不断发展,远程通信也逐渐进入建筑工程技术的实际应用当中,相关的技术人员对于计算机知识也应该有所掌握,以实现建筑工程技术的现代化操作,从而使工作能够高效、快捷的完成。
1.4 更新速度较快
随着我国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技术的进步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以及我国改革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和与世界其他各国的联系不断紧密,这些因素都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我国的建筑工程技术不断的吸收到先进国家的高端技术手段,并引进了许多非常先进的设备、仪器,使我国的建筑工程技术行业发展速度大大提高,技术更新换代也有了质的飞跃。随着我国相关专业人才的不断优化,在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会更加显著。
2 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前景
首先,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院校会使这一专业的教学成果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房地产业在市场中的影响力不断加大,导致优质的建筑工程技术人才非常的稀缺,在就业市场上,这一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人才缺口。这对于高校开展教学工作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动力,高校做好这一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能够使建筑工程技术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更加稳固的地位。
其次,建筑工程技术人才会向复合型人才发展过渡。面临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以及建筑工程技术行业对从业人员要求标准的不断提高,促使相关专业的人才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在熟练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还要积极展开对管理学、计算机知识、外语知识的涉猎和学习,以提高自身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这种专业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的转变,会成为建筑工程技术行业从业人员的主要趋势。
最后,我国的建筑工程技术会逐渐向国际水平靠近。我国建筑行业近年来在行业内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以来,建成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工程项目,在我国建筑行业内具有领先地位。一些地标性建筑的建成可以大大促进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的提高,通过对这些先进技术和理念的借鉴和参考,我国建筑行业在自身的技术水平上会有更大的提高,特别是向着国际化水准迈进的步伐会越来越快。
3 结论
建筑工程技术在建筑施工领域有其自身的应用特点和发展方向。在进行项目施工过程中,如何采取相应的建筑工程技术,需要针对各种技术的特点来选择其具体应用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应该重点研究如何提高各种建筑工程技术的优势,来促进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文从建筑工程技术所具有的特点展开论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相关探讨。建筑工程技术行业在自身发展中,会继续将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凸显出来,通过行业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业内良性竞争机制,会使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建筑工程技术工作人员也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提高职业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通过高校对这一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的加大和建筑工程技术自身发展的不断完善,这一行业在未来能够在更广泛的空间里促进建筑施工领域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张苏俊,王昕明,赵志高.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设想[J].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10,(02).
[2]唐孝政.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3]季荣华.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解析[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
[4]姚艳红,赵冬梅.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新型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05).
[5]陈贤清.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10,(Z1).
[6]刘晓平,陈淑娟,李光.构建能力本位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J].中国建设教育,2007,(08).
建筑工程类相关专业范文3
关键词: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07-0050-04
一、调研背景
2013年9月,教育部颁发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这是我国首次为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管理和发展制定依据。职业教育的发展自此迈出了重要一步。
《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具有导向、引领和定位的作用,其中的部分指标是原则性的,实际可操作性不强。同时,由于《专业标准》重在指导教师的专业管理和专业发展,职后发展是其关注的重点,而职前培养及教师资格准入则无法参照之进行准确定位。因此,开发一套针对不同专业、不同方向的中职专业教师专业标准势在必行。教育部、财政部于2014年开展了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的本科专业职教师资培养开发项目。
对土木工程专业职教师资而言,由于土木工程专业技术性强,既需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又必须具备相当的实践技能,同时还需要根据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状况不能尽如人意,不仅许多教师毕业于普通高校的相关专业,即使来自专门培养职教师资的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很欠缺。
因此,如何界定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能力范围,如何明确教师的知识结构要求以及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成为教师标准建立的关键。在此背景下,笔者利用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同济大学的资源,针对全国25个省及直辖市的79所开设有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了调研,希望通过此次调研为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标准的研发提供现实依据。
二、调研实施
(一)调研路线
经过多次研讨,本研究确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调研路线图(如图1所示),根据文献调研分析结果、邀请专家咨询后,研究小组首先对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能力进行了专门化方向划分,然后提炼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专业核心能力及各专门化方向的专业能力要求,再提取各专门化方向能力确定具体能力构成。
(二)调研方法
1.文献调研
通过文献广泛检索,吸收相关学科的知识,从中汲取营养和养分,以增强研究的理论性和科学性。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具体思维方法,以各种逻辑方式对文献进行加工处理,从而构建研究的理论体系。
2.问卷调研
问卷调查是本次调研的主要方法。项目组针对调研内容,经过专家咨询论证会,分别编制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调查网络问卷。采用抽样调查的研究方法,分析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规模和现状,收集教师群体数量、结构、发展趋势等技术参数,以推断总体情况,从而认识总体的特征和规律性。通过问卷对在岗教师和用人单位进行抽样调查,收集教师专业能力要求方面的有关信息,为研究提供技术参数支持。
3.德尔菲法调研
针对访谈的部分内容,采用德尔菲法开展调研。研究小组拟定了调查表,按照既定程序,以函件的方式分别向调研对象进行征询,调研对象则以匿名的方式(函件)提交意见。经过几次反复征询和反馈,调研对象的意见逐步趋于集中,最后获得具有很高准确率的集体判断结果。
4.专家咨询
研究小组邀请政府、行业、企业人员和职教专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构成的观点进行咨询。
三、调研数据分析
(一)基本信息调研
本次调研共涉及教师142人,其中男性67人,女性75人,其中包括25个省、市、自治区(调研涉及的省级行政区及人数如下:黑龙江省38人、上海市22人、山东省10人、江苏省7人、云南省7人、浙江省6人、福建省6人、6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人、广西壮族自治区4人、贵州省4人、河北省4人、山西省3人、四川省3人、重庆市3人、吉林省2人、辽宁省2人、安徽省2人、甘肃省2人、北京市1人、海南省1人、河南省1人、湖北省1人、湖南省1人、天津市1人)的79所开设有土木工程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从年龄上看,5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绝大多数(135人,占95.07%)。从学历上看,以本科为主(123人,占86.62%),硕士毕业生为16人,占总人数的11.27%,所获学历专业与教学专业一致性较高,仅有15人(占10.56%)所学专业与教学专业不一致,所获学历专业中土木工程专业(职教师资)本科毕业生有54人(占38.03%)。从职称方面看,受访教师中具备中高级职称者为113人,占79.58%。从专业方向职业能力与资格证书方面看,具备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及技师、高级技师资格证书者有91人,占64.08%,所获职业资格证书种类中注册建造师人数最多,有61人,还有76人所获资格证书与职业实践能力匹配程度较高。
(二)专业能力构成
1.专门化方向
根据文献调研结果、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访谈、建筑行业专家咨询、职业教育专家咨询、行业企业对中职人才的需求情况、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及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等,本研究初步拟定了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的几个专门化方向,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了专家论证。
本研究邀请了142位一线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进行反馈,经过数轮的意见收集与反馈修改,最终得到以下4个专门化方向的分类,统计结果如下页表1所示。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划分中建筑工程测量是作为单独的专业方向划分的,因此,在调研过程中有较多教师认为应该划分为独立的专门化方向。我们经过研讨后认为,建筑工程测量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与监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作为专业核心能力之一列举,故将此专门化方向删除。
2.核心能力指标调研
根据文献调研结果、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访谈、建筑行业专家咨询、职业教育专家咨询、行业企业对中职人才的需求情况、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及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等,本研究初步拟定了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核心能力的数个一级指标,同样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了专家论证。经过数轮次的意见收集与反馈修改,最终得到以下8个核心能力一级指标,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3.专门化方向能力指标调研
根据表1的结果,我们将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门化方向能力分成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造价、建筑工程监理三个专门化方向能力,分别进行二级指标的调查,同样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了专家论证。经过数轮次的意见收集与反馈修改,最终统计结果如表3―5所示。
四、调研结论
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是土木工程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判断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指标。针对不同的职业定位和专业方向,综合文献调研结果、中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师访谈、建筑行业专家咨询、职业教育专家咨询、行业企业对中职人才的需求情况、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及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等,笔者认为,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能力可以分为以下三个专门化方向: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造价及建筑工程监理。可将建筑工程测量专门化方向划归至建筑工程施工专门化方向。
综合以上专门化方向的能力需求,结合德尔菲法调研结果(见表2),笔者认为,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建筑工程绘图能力、建筑工程测量能力、地基与基础施工能力、主体结构施工能力、建筑装饰施工能力、建筑设备安装能力、建设工程费用计算能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各专门化方向能力指标根据德尔菲法调研结果划分如下。
建筑工程施工专门化方向: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能力、钢筋翻样与加工能力、模板翻样与加工能力、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能力、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与安全管理能力、建筑工程信息与技术资料管理能力。
建筑工程造价专门化方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应用能力、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应用能力、装饰工程预算定额应用能力、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能力。
建筑工程监理专门化方向:建设工程项目准备阶段监理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监理能力、建设工程项目竣工备案阶段监理能力、建筑工程检测与复验能力。
调研结论汇总如表6所示。
基于以上调研成果,笔者对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了细致划分,以此为基础,可为土木工程专业教师标准的开发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概而言之,本研究主要可以收到以下效果:
一是可为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专业标准研发提供现实依据。通过本次调研,对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进行了分类,明确了其职业能力的构成。
二是可为中职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培养标准研发提供必需的前提条件,使其更具现实针对性、实施可行性和培养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宫雪.论基于国际经验的职业教育教师标准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0):32-37.
[2]孟建银.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
[3]任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1.
[4]唐林伟,董桂玲,周明星.“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的解构与重构[J].职业技术教育(科教版),2005(10):45-47.
[5]王立科.我国职教教师专业发展及其专业标准的制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5):41-45.
建筑工程类相关专业范文4
关键词:成本管理;人力资源;劳动力密集;项目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 F406.72 文献标识码: A
长久以来,我国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一直都十分关切,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连续颁布了许多控制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有效可行的办法。在各类法律法规的层层监督管理制度勘察之下,使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得到可靠的保障。事实上,建筑不但和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还是一个国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见证与支持。但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因其建设周期长、资源经费耗资大等原因,致使如果其一旦发生质量方面的问题,就势必会带来相当严重的持续性影响。因此,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及施工技术的研究,是相关专业从业人员需要积极探究的重要方向。而对于任何一种生产经营型行业而言,业内的管理水平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发展的未来。如何在保证企业稳步发展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管理模式的快速转型,这一研究的现实问题已经被摆上了众多建筑领域的解决日程。面对实际的建筑行业,其复杂多变的环境背景使得其项目管理成为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要想使企业获得最大效益,就要从全局出发,将整个生产链条都纳入管理模式的理念之下,对各个可控环节进行统一的统筹管理。
一、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在现今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领域中,影响相关项目施工的因素多种多样,如何在施工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处理好这些方面的影响,从而使施工进程顺利的进行下去。这是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长久探究的一个问题,而影响建筑工程项目相关施工质量的具体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相当不完善
随着我国社会性质的逐渐稳定与法律意识的逐渐完善,许多行业也开始从以往的设备硬件管理转向对于企业管理模式的软件整改,通过对国外先进管理水平的吸收归纳,企业也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技术管理手段,而国家也为相关企业出台了一些具有保障性质的法律条款。但是,管理永远落后与改变的尴尬局面一直是我国建筑行业的症结所在,一项法律规则的制定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可是现今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水平可要远远快于法律的制定,致使在建筑业许多问题在法律层面都是查无可查的空白,这些问题一旦出现,就很难从法律角度为企业做出保障。
1.2 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管理的认识不到位
随着当今社会人们对于法律意识的不断完善,致使一系列保障人民财产安全的法律条款都相继颁布,而对于像建筑行业这类国家级战略产业,它为社会所起到的效益不容小觑,但同时对于该行业的法律监管将更为重要,但由于我国对于建筑行业的法律监管起步较晚,且因规定执行不到位而导致许多即使已经颁布的法律也很难得到及时的落实,而以往的老旧管理模式在管理人员心中也已先入为主,很难让其在接受新的管理理念。
1.3 我国当前的建筑工程体制不够健全
对于整个施工进程来讲,除了需要完善的管理模式,工程的监督体制同样也对工程的进行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但是对于我国的建筑施工领域,质量监督体制还没有彻底的得到落实与实施,这就使得许多工程在施工前期没有建立监督体制,而在出了事故需要认定责任时又出现责任无从追究的尴尬局面。虽然国家和相关部门出台了许许多多法律法规来保证建筑质量的安全和确保建筑行业的规范,但是因为其相关法律法规出台较晚,没有长久的实行时间跨度,致使这些法规自身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加之相关法律稽查部门的执行力度较差,而导致监管过程中经常出现违法违规现象。
二、对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问题分析
2.1 从建筑工程技术方面分析
随着科技时代的演进,不断更新换代的除了建筑材料外,在具体的施工技术方面也是不断的在推陈出新,建筑专业所涵盖的技术类别也越发广泛,在各类技术相交融的大背景下,对于建筑施工的质量要求自然而然的也就水涨船高。而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讲,在建筑施工领域中所面临的众多问题依旧比较凸显,其中最为突出的当属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专业施工人才的匮乏而使得施工企业不得不将人力资源的指标下达到一些没有专业技术知识的劳苦大众身上,这也同时拉低了整个建筑工程的技术水准,使得一些施工方案虽然有较为科学的改进方法,但由于施工人员的无法理解而最终导致方案“流产”。
2.2从管理方面分析
在我国现阶段的施工管理层面,许多从事建筑施工的企业都采用的是小块分包的措施,即将一个较大的整体工程划分为众多小型工程,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将工程分包给不同的施工团队进行完成,这种管理模式虽然较为便捷,但对于整体的工程效果而言,各个小型施工队因其都存在不同的差异,这就使得在施工过程中也会存在众多需要磨合的实际问题,各施工承包单位间难以做到统一标准,一致划分。这就在管理层面上给整体施工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三、针对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一些建议
3.1建立健全建筑工程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管理与监督的法律管理模式已经毋庸置疑的成为了当今建筑施工管理模式的最优选择,从最早的管理设定到施工过程的全程监督指导,再到施工落成之后的验收,都无不需要精准的管理与严格的监督,只有让相关从业人员意识到建筑施工的重要性,培养出他们的责任心,在日常施工中遵纪守法,整个施工的质量才会得到根本性的保障。
3.2 加强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
因为在现如今的社会中许多方面的利益群体会出现纷繁的纠缠之处,再加上许多管理人员对于企业管理的认识不到位,从而导致了在建设施工中的各个参与方一味只顾忌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没有足够的质量控制意识,导致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所以只有努力加强对建筑工程管理的日常重视,积极做好教育宣传工作,让企业职工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让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从本质上得到提升。
3.3 加强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
对于建筑工程的实施阶段,除了完美的施工计划之外,还需要进行施工的专业人力资源,这一环节的影响力同样不容小觑,因为不论是施工的规划方案还是施工的各个阶段,都离不开人的主导权利调控,所以对于该领域专业人才的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只有努力的去全方位提高所需人员的人格素养,通过相关的培训宣传,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同时还要其具备社会责任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可靠的质量不但可以给企业带来长远的利益,还会为社会和人民带来安定的生活环境,并让他们树立一种对待产业的责任心,才会使建筑工程有一个稳健的发展背景。
3.4加强建筑工程成本的管理
优质安全的建筑对于企业的效益与声誉都是可靠的保障,但在建筑施工的工程中对于成本的预算控制,同样也是企业自身利益实现最大化的重要手段。首先,参与施工的每一位从业人员都应该意识到成本的合理控制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其次,在认识之余还要积极的投身于节约施工的进程之中,努力使施工材料使用最大化,施工废料产生最小化的目标,让节约体现在每一个施工环节之中;最后,也要结合企业施工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节约方案,不能因盲目节约而耽误了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傅梦.建筑工程生态和谐的社会实现[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74-177
[2] 孙玉华.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管理[J].价值工程,2010,29(16):86-86
建筑工程类相关专业范文5
关键词:机械管理;机械维护;建筑工程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在建筑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使建筑工程行业施工机械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建筑机械不可或缺,它作为一个重要的生产力,不仅能够大大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还能够促进工程施工质量。但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机械管理经常存在各种漏洞,使得施工机械无法正常地被使用,部分机械存在过早磨损的问题,客观上降低了其使用年限,如此会大大降低施工效率,十分不利于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基于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提高机械管理和维护水平,同时做好机械故障的诊断和预判工作,保证工程的施工进度以及其质量,这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实际改进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在是一个机械应用快速模式时代,合理地运用机械来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能优化社会资源、节约劳动力、缩短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成本,同时也是施工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1建筑工程机械管理的重要性
1.1提高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生产效益
机械设备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管理质量,包括经济效益、施工质量、劳动生产率等,机械设备的配置合理程度、机械先进程度、运转效率高低,都对工程的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施工成本产生直接的影响。对设备的造型、购置、验收、租赁、使用、维修、改造直至报废等全过程进行管控,以满足施工企业生产的需要。机械化施工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机械化高更能优化社会资源、节约劳动力、缩短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成本。拥有适应规模的机械设备是施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施工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1.2有利于降低施工安全风险
重视机械设备管理是高效机械化施工的重要前提,也是减少施工安全风险的有效措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除了具备一定数量,能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机械设备以外,还应高度重视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效率,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和设备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使机械设备的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企业拥有一定规模的设备,不但能够自主的安排施工生产,而且还可以充分掌握施工过程的主动权,充分调动与机械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工作积极性,确保机械操作人员的安全,极大降低了安全风险,才能有效减少人力、物业和财力的投入。
2目前建筑工程机械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2.1工程机械管理工作中专业管理人才缺乏,管理意识薄弱
通常情况下建筑施工工程都具有机械设备调动频繁、施工周期长、涉及人员众多等特点。并且由于多数企业领导者都并未真正意识到机械管理的重要性,在面对减少人员编制问题上,为了降低人力成本,这些领导者通常的做法是从机械管理人员入手控制人力成本,或者让施工管理人员兼职机械管理人员。在这种情况下,专业的专职机械管理人才会越来越少,而兼职的机械管理人员由于身兼数职,力不从心,并且机械管理人员对能力和素质也存在一定要求,兼职的机械管理人员恐难胜任,管理人才的缺乏使得机械管理工作的水平一直落后于一些先进国家,机械管理水平一直无法得到真正提升。此外,机械管理人才的缺乏,还使得相关的制度和体系愈加不完善。基于此,在缺乏专业机械管理人才的同时,也没有建立相关的完善机械管理制度,相当于机械管理方面的工作处于荒废的状态,既没有相关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也无章可循,导致机械管理工作十分混乱,无法发挥自身的作用,更有甚者,部分企业都没有设立机械管理人员岗位,机械管理工作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机械管理意识极其淡薄。
2.2没能够制定适合自身企业长足发展的机械完善
计划和有关措施通常而言,随着时代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建筑施工相关技术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革新,且建筑施工的技术革新周期较短,在不断更新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同时,机械设备也是层出不穷的,与传统的技术方法相比,采取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效率更高,更能够让资源和工具得到充分利用和发挥,这意味着企业需要不断改变自身的计划和策略才能不被时代淘汰。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施工机械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制定施工机械管理方案时,施工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结合时代和科技发展阶段和特点,制定符合时代要求且能够长期发挥作用的计划和方案。此外,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浪费,同时也为了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应及时将一些落后的机械设备处理掉,采用一些先进的机械设备。
2.3机械设备一般的使用与机械的维护保养内容严重脱节
为了保证每个机械岗位的人员都持证上岗,很多施工企业都采用了一人一机的管理制度,然而事与愿违,一人一机的管理制度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变成了固定的机械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存在诸多优势,比如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员工的施工效率,为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但是该管理制度也存在一些较大的弊端,那就是给机械的维护保养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由于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通常都是交给专业的维修厂进行维修的,跟员工的利益不挂钩,很容易出现员工随意、过度使用机械设备的情况,完全不在意机械设备的实际情况,且专业的维修厂虽然是专业的维修人员,但是由于机械管理人员没有参与到维修工作中,维修人员很难在短时间内获悉机械设备故障的症结所在,客观上增加了机械设备维修周期,降低了机械设备使用年限,如此周而复始,机械设备很容易消耗殆尽,过早地就报废。并且这种管理制度不利于责任的追究,很容易出现各方相互推诿的情况,不仅影响了施工效率,也不利于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
2.4机械设备操作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有资料显示,在我国的建筑工程机械施工中大部分的安全生产事故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其比例高达80%。这些人为原因主要包括:生产组织人员管理水平不高,未能妥善组合好生产管理工作;领导者未制定相关的规范标准和规章制度,或者制定了规范标准和规章制度,相关操作人员未能严格遵从;机械操作人员缺乏专业素质,不能胜任自身岗位等,这些人为因素的存在使得施工中可能会出现各类机械安全事故,不仅会损坏设备安全,还可能会威胁人员的健康。这些人为因素的存在由来已久,究其原因发现我国的大部分建筑工程施工人员都是农村务农人员,这些人员普遍存在文化素质较低的问题,这些人员大多只有初中以下学历,安全意识十分淡薄,但正因为如此,施工企业才更应该对相关工作人员加强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使其真正意识到自身岗位的重要性和危险性,自觉杜绝各类可能发生的市场隐患。
3建筑工程机械管理改进措施
3.1制定建筑工程中机械设备的具体使用方法
在正式开始建筑工程施工之前,应先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和设计方案制定一份可行性较高的方案和计划,这些方案和计划中应将所有建筑工程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包含在内,包括施工场地的总平面图、施工的机械设备的平面图、施工机械使用的具体内容、相关机械的拆解方法等,只有面面俱到地对机械设备的使用全过程都计划周详,才能在此基础上加强建筑工程机械管理。
3.2建立一系列的机械操作岗位责任体系
应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机械设备管理,同时安排专门的专业人员到此机构任职,确保施工机械能够得到专业的维护。此外,还应该建立一系列的机械操作岗位责任体系,将机械设备管理的相关工作责任到人,每个人各司其职,如此能够规范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并提高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效率。
3.3健全一定的机械设备的使用记录
建筑工程涉及环节众多,所用到的机械设备更是不计其数,但正因为如此,才更应该健全相关的机械设备的使用记录,首要环节就是对所有的机械设备进行编号处理,并记录在案,然后安排专人随时记录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如此一旦出现情况可在短时间内获悉原因。
3.4机械的具体内容的管理和安排
机械具体内容的管理和安排主要有租赁和自购两种,施工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需求合理选择适宜的,例如中小型的机械设备由于相对而言成本较低,企业可采取购买并自行管理的方式;而大型机械由于对维修技术要求较高、成本较高等原因,最好选用租赁的方式,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参与部分管理。
3.5落实机械使用的安全制度
实践说明,大部分的生产安全事故都是人为因素导致的,因此,我们必须充分意识到人为因素的重要性,落实机械施工的安全制度,并对在岗人员加强培训,确保每一个在岗人员都能够正确且熟悉的运用机械设备,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生产安全事故。
3.6对管理过程评价框架体系进行构建
在坚持系统评价可信度原则和客观性的基础上,构建管理过程评价框架体系,具体应做到以下方面:首先对所有工程中涉及到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其次是对工程机械使用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并归纳整理;最后采用家打分-反馈-再打分-再反馈的方法,来对工程机械管理过程评价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确定。
3.7机械设备与人员细致化管理
机械设备和人员的细致化管理应从两方面入手,即人员选拔和管理系统建设。具体应做到以下方面:人员选拔方面,首先应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标准,选拔一批高素质的操作人员,然后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明确每个操作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做到奖罚分明,积极调动起员工的责任心;管理系统建设方面,应对管理层人员进行系统化的专业培训,提升其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使其能够带领基层员工共同为企业的发展做贡献。
4建筑工程机械的具体维护措施
4.1构建健全的设备维修制度
当前部分企业已经制定了相关的设备维修制度,但是这些维修制度普遍存在漏洞,导致这些维修制度形同虚设,流于形式,并未真正落实到实处。基于此,必须构建健全的设备维修制度,如此不仅能够大大缩短维修周期,还能够有效提升维修质量,使机械设备的价值最大化。
4.2对进场的机械设备进行严格检查
专业管理人员应严格管理和检查场的机械设备,具体检查内容包括: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都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查,比如装置、零件等,不仅要检查其外观是否存在异常,还应该检查其内在参数是否异常,然后将检查结果记录下来;当安装大型设备时,应充分考虑到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安装和维修方案;完成设备安装工作后,用安排专人负责查看机械的状态,同时做好记录的交接内容。
4.3对机械设备进行保养管理
为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应加强对机械设备的保养管理工作,结合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制定相应的维修方案,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保养,并将保养内容完整记录下来。
4.4对维修人员进行技术培养
施工过程中维修人员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设备的使用效率和质量,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维修人员的技术培养,比如外出技术培养、参加技术交流会等,让他们可以及时掌握新的维修技术,保障机械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行。总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机械设备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工程机械管理和维护工作的作用愈加重要。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必须高度重视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充分发挥设备的使用效率,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和设备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使机械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从而使机械管理和维护工作的效率及其水平得以不断提高,促进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周乐.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城市建筑,2013(08).
[2]钟勇.公路施工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工程机械与维修,2012(8).
[3]清浅.建筑施工机械的保养与维修[J].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2013(6):164-165.
[4]伯荣.建筑施工机械的保养与修[J].中国机械,2013(6):106-107.
建筑工程类相关专业范文6
【关键词】扩初设计深度;建筑设计;作用
施工图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和方案设计阶段作为建筑设计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对建筑设计的质量和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细部设计""设计完成度"和"设计精度"等词频繁出现在建筑业中,设计深度已经成为建筑设计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1]。一般而言,建筑设计的深度要求不受设计工艺技术所影响,而是与人类物质活动需求相适应,其仅仅只是设计分工的细化和工艺技术的进步而变得日趋条理化。
一、扩初设计深度概述
(一)内容
对于初步设计阶段而言,其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概算书、相关专业设计图纸以及设计说明书,并且编排的顺序为封面、扉页、设计文件目录、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以及工程概算书。一般封面应将编制日期、编制单位和项目的名称加以注明;扉页上应将编制单位的相关专业负责人、工程总负责人、技术总负责人和法定代表人的姓名加以明确标注。对于设计说明书而言,其应包含各个专业的设计说明和设计总说明,其中各个专业的设计说明应包括材料表和主要设备,可将其附在设计图纸或设计说明书中,并需要将相关专业的详细指标和标注加以注明。而设计总说明应明确标注人防、节能、消防、园林绿化、交通、设计指导思想和特点、设计规模和范围、工程概况、气候条件、地理条件、相关的文件和法规等相关内容;职业健康、劳动保护和环保等相关标准和原则;抗震设防、结构选型、生产工艺流程、外部市政条件、电气系统和设备的用量组成与标准、室内外装修等内容[2]。此外,设计图纸需要含有全部的专业内容,其深度应与直接指导施工的相关标准基本一致;工程概算书则应将水泥和钢材等主要材料表、其他工程与费用概算书、各单位工程概算书、各单项工程综合概算书、总概算表以及编制说明(建筑范围和规模、工程概况、编制依据等)等加以标注说明。
(二)重要性
建筑设计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施工图设计、初步设计和方案设计阶段。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办理工程建设的相关手续时需使用方案设计文件,而施工中的重要依据则是施工图设计文件。因此政府的相关部分以及建筑单位往往都只对施工图设计和方案设计阶段加以高度重视,但是严重忽视了初步设计,导致初步设计工作难以顺利实施,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因而扩充初步设计深度十分之必要。
二、扩初设计深度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
扩初设计深度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工程概算书深度扩充的作用;二是设计图纸深度扩充的作用;三是设计说明书深度扩充的作用。
(一)工程概算书方面
建筑工程项目造价把控的重要部分就是工程概算书,其不仅会对工程项目造价的控制产生一定的影响,还对工程投资资金分配的合理性以及投资计划的真实性具有决定性作用。而对工程概算书的深度加以扩充,主要就是保证工程概算书能够将设计内容进行准确和完整的反映,并要求工程项目在编制过程中能够对所在地的物价水平加以真实地反映,避免编制过程出现重复和漏项现象[3]。就现阶段而言,大部分建设单位在控制工程造价的过程中,往往只利用工作量的增加以及施工过程中现场变更的卡死等方式对施工阶段的造价加以控制,而对项目前期工程概算工作加以忽视,这样难以实现工程项目造价的有效控制。设计阶段作为建筑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的重要环节,初步设计阶段能够对建筑设计的标准、方法以及重大技术问题等加以确定,以此来控制工程造价,因此扩充工程概算书的深度将会对工程造价的控制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初步设计阶段的概算审查作为有效控制工程项目造价的重要环节,其必须要结合设计说明和设计图纸,以现有的设备材料价格和概算定额为依据进行编制。这样才能对建筑项目投资构成和数量加以全面完整反映,合理确定工程项目的造价,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和投资规模,促进设计概算编制准确性的提升。
(二)设计图纸方面
对于建筑设计的初步设计阶段而言,设计图纸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设计的最终目的主要就是为了出图。对设计图纸的深度加以扩充,其必须要尽可能深化完善初步设计的图纸,使其能够对施工进行直接的指导,从而及时发现和解决各专业图纸之间的冲突以及设计图纸中存在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完善建筑设计施工图,协调好各个专业之间的关系,还能够有效促进施工图设计阶段时间的减少。同时,在设计建筑设计施工图的过程中,建筑单位应积极修改项目局部功能的变更意见,从而减少施工图修改和设计工作的系统化和繁重性[4]。此外,对设计图纸的深化加以扩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工程概算书的是计划和细化,有利于对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加以有效控制,促进建筑设计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三)设计说明书方面
设计说明书作为建筑初步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和指导方向,其不仅能够基本定型设计内容,并且其深度能够对建筑工程后续工作的细化度和连贯性产生直接的影响。对于设计说明书而言,对其设计深度加以扩充,主要就是尽可能细化初步设计,需要对抗震等级、结构选型、施工工艺、地质情况、工程概况和设计依据等基本参数和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同时还应详细说明劳动安全卫生、环保、人防、节能、消防、智能、热能动力、通风、空调、采暖、弱电、强电、给水排水、结构、建筑等方面的相关参数指标、设计标准和设计思路[5]。这样才能让人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具体而明确的了解,并且相关单位和部分在审图的过程中,能够及时准确发现初步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便于补充和完善相关的设计。
结束语:
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建设单位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往往只重视施工图设计和方案设计,而严重忽视其初步设计阶段,导致建筑品质低下,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相关部门能够有效扩充初步设计深度。值得注意的是,在扩充初步设计深度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设计经验的丰富性以及设计周期的充足性,充分发挥出工程概算书、设计图纸以及设计说明书的作用。只有这样,才便于工程相关管理人员和设计人员改进目标,全面认识到扩初设计深度的重要性,提高建筑设计的水平和质量,促进环境与建筑的高度契合,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春芸. 建筑各阶段设计深度[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1:260+169.
[2]李志,王顺勇. 浅谈扩初设计深度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J]. 科技风,2010,21:151.
[3]黄志翔. 建筑策划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J]. 科技资讯,2011,21: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