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定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工程定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工程定义

建筑工程定义范文1

关键词:土钉墙;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作用

随着高层建筑和地下空间的利用和发展,我国的深基坑工程日益增多,无论是技术难度还是工程规模都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地质条件较差或较复杂的地区,传统的基坑支扩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发展的需要。复合土钉支护技术中,土钉主动支护土体,并与土体共同作用,尽可能保持、利用、提高基坑边壁土体的原有强度,将传统支护方式中对支护结构形成荷载效应的扰动土体转化为支护结构的一部分,从而可以有效地应用于软土地区等特殊地质条件下的基坑支护,而且具有工艺简单、造价低、工期短等优点。 但是目前复合土钉支护技术无论在理论分析方法与设计理论还是在工程实践方面都还不够成熟与完善。

1 土钉墙支护深基坑的作用

土钉墙是在新奥法的基础上基于物理加固土体的机制,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从德国、法国及美国发展出来的支护方式。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在矿山边坡支护中我国采用了这种方式,随后土钉墙支护法在基坑支护得到了大量应用。土钉墙的组成成分为被加固土、放置于原位土体内的细长金属杆件与在坡面附着着的混凝土面板,最终实现重力式支护结构。将一定长度及密度的土钉设置在土体内,通过土钉和土一起完成作业,进而将原位土的强度、刚度进行有效提升。这种支护技术主要应用于12米以下的基坑开挖深度,如地下水位在坑底以上时,必须根据实际施工要求,进行有效排水与截水施工。

1、应力传递与扩散作用

当荷载增大到一定程度后,边坡表面和内部裂缝己发展到一定宽度,此时坡脚应力最大。这时下层土钉伸入到滑裂域外稳定土体中的部分仍能提供较大的抗力,土钉通过其应力传递作用,将滑裂面内部应力传递到后部的稳定土体中,并分散在较大范围的土体内,降低应力集中程度。在相同的荷载作用下,经过检验:被土钉锁加固的土体在内部的应变水平比其他素土边坡土体内的应变水平要降低了很多,这种情况带来的优势就是对开裂区域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明显的阻碍效果。

2、箍束骨架作用

土钉与同作用,土钉自身的刚度和强度以及它在土体内的分布空间所决定的,它具有制约土体变形的作用,使得复合土体构成一个整体结构。

3、坡面变形的约束作用

在坡面上设置的与土钉连成一体的钢筋混凝土面板是发挥土钉有效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面板提供的约束取决土钉表面与土的摩阻力,当复合土体开裂扩大并连成片时,只有开裂区域后面的稳定复合土体产生摩阻力。

4、分担作用

在复合土体内,土钉有较高的抗拉、抗剪强度和抗弯强度,当土体进入塑性状态后,应力逐渐向土钉转移。当土体开裂时,土钉分担作用更为明显。土钉内产生相应的弯剪、拉剪等复合应力,于是就会导致土钉体外裹浆体碎裂、钢筋屈服的结果。

2 土钉墙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事业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为确保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的质量,施工企业必须重视其施工工艺,规范施工流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实现其经济效益。

1、钻设钉孔。选用土钉成孔的方式进行基坑支护作业,其成孔工具为洛阳钻机,将其孔径设置为80毫米,深度应确保其超过土钉长度100毫米,成孔倾角为15度。每钻进1米,并进行倾角地测量,避免偏向等情况的出现。

2、土钉安装。与本工程基坑土钉墙支护设计需求相结合,进行土钉的制作,确保其长度在设计长度以上。每隔1.5米进行一组土钉的设置,选用搭焊连接的方式进行土钉连接,焊缝高度控制在6毫米,把土钉在成孔作业后设置在孔内。

3、注浆。选用孔底注浆法进行土钉墙基坑支护注浆作业,其作业流程为在孔底插入注浆管,确保管口与孔底之间距离200毫米,注浆管应同时进行注浆与拔出作业,确保注浆管底能够在浆面以下,确保注浆过程中可以顺利从孔口流出,并将止浆阀设置在孔口,选用压力注浆的方式进行施工,确保水泥浆强度为M20,注浆压力控制在1到2Mpa之间。

4、挂钢筋网并与土钉尾部焊牢。选用钢筋网进行土钉墙面施工,将其间距定为200毫米,在坡面上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绑扎钢筋的作业;搭接坡面钢筋的长度需在300毫米左右,随后顺着土钉长度方向在土钉端部两侧进行短段钢筋的焊接作业,同时在面层内将相近土钉端部通长加强筋进行连接及焊牢。

5、安装泄水管。土钉墙基坑支护的泄水管制作应选用用PVC管作为主要材料,泄水管长度必须在450毫米以上,并在管附近进行钻孔作业,孔数应控制在5到8个,随后在管外侧进行尼龙网布的包裹作业。泄水孔纵横距离定为2米,布置形状为梅花型并确保安装的牢固性。

6、复喷表层混凝土至设计厚度。选用喷射混凝土方式进行土钉墙施工,其设计强度必须在C20左右,其厚度应控制在80毫米。第一,选用干拌方式,混合料搅拌时必须遵循相应的配合比进行施工,混凝土喷射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将水泥重量为5%喷射砼速凝剂掺加到里面。在开挖土方、修坡施工后,及时完成土钉锚固作业,结束焊接钢筋网施工后,必须及时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选用分层喷射的方式,由下到上的方式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第一层喷射厚度应控制在4厘米到5厘米之间,确保其不出现掉浆现象后,进行第二层混凝土再喷射作业,直至其厚度符合设计规定。

3 土钉墙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

1、护筒中心和桩中心的偏差不能超过5cm,埋深不能低于1m,泥浆的比重最好控制在1.1~1.2,孔底沉渣的厚度不能超过15cm;钢筋笼安放位置准确,钢筋连接满足规范要求;水下浇筑混凝土施工需要连续作业,保证导管埋入混凝土内深度不小于2米,速度适宜,避免堵管或钢筋笼上浮,同时桩头超灌1米。灌注桩混凝土养护完成后,按照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进行质量检测,确保质量合格。

2、土层锚杆在开挖的深基坑墙面或者尚未开挖的基坑立壁土层钻孔,在达到要求的深度后再次扩大孔的端部,一般形成柱状。实施锚杆支护技术施工,主要将钢筋、钢索或者其它类型的抗拉材料放入孔内,然后灌注浆液材料,令其和土层结合成为抗拉力强的锚杆。这样的支护技术能够让支撑体系承受很大的拉力,有利于保护其结构稳定,防止出现变形,同时还具有节省材料、人力,加快施工进度。

3、在深基坑支护完成后的施工期间,无坑壁坍塌问题出现,通过仪器对周围建筑物进行监测,无明显的变形现象出现。混凝土灌注桩和锚杆支护能够保证该工程的顺利进行,并且保障周围的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实施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是可行的。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工程,随着我国房地产事业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其建设要求也不断提升,土钉墙施工技术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技术之一,其施工工艺选择的科学性、合理性将直接关系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只有确保其施工工艺的规范性,充分掌握其技术要点,才能有效提升其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胡浩;王路;胡小猛;;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土钉墙技术应用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13期

[2]闫君;王继勤;崔剑;;土钉墙支护技术在青岛中惠商住楼深基坑中的应用[A];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建筑工程定义范文2

关键词:土钉支护技术;建筑工程;深基坑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mainly from the soil nailing support the features of the technology, the soil nailing support construction process points and construction quality monitoring the several aspects, for reference.

Keywords: soil nailing support technology; Building engineering; Deep foundation pit

中图分类号:TV55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土钉支护是以密而短的土钉(锚杆)安设或打入基坑边壁土体内,将土体加固成为能自稳的重力或挡土结构。其将土钉(锚杆)与土体合为一体,共同工作,具有投资少、施工简便、快速灵活、适用性强等特点。土钉支护作为20 世纪90 年代一种新的基坑支护技术,在保证体系安全稳定的同时,往往能满足工程的特殊需要,如限制基坑的顶部变形、保证基坑开挖过程中的自稳性等。在此,本文就土钉支护技术在建筑深基坑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1 土钉支护技术的特点

(1)土钉与土体形成复合体,提高了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和承受坡顶超载能力,增强了土体破坏延性,改变了边坡突然塌方性质,有利于安全施工。

(2)土钉墙移小,一般测试约为20 mm,对相邻建筑影响小,设备简单,易于推广。

(3)由于土钉比土层锚杆长度短得多,钻孔方便,注浆容易,而且喷射混凝土等设备,施工单位均易办到。

(4)如能与土方开挖配合好,实行平行流水作业,则工期可缩短,噪声小。

(5)由于土钉利用了土体的承载力,节省了施工成本,经济效益好,一般成本低于灌注桩支护。但在具体施工时,由于分段分层施工,易产生施工阶段的不稳定性,因此须在施工开始就进行土钉墙移监测,以便于采用必要的措施。

2 土钉支护施工工艺要点

2.1 土方开挖

(1)土方开挖因采用自上而下方式开挖,每层开挖的深度应控制在土钉以下0.5 m 左右,第一层开挖分段长度不应长于15 m,第二层不应长于10 m。

(2)开挖时采用洛阳铲成孔,成孔时适当带水钻进,开钻时应低压慢钻,当钻头全部进入土层后,方可加大压力钻进,土质较差时,开挖长度不应长于5 m,并采用跳打法施工。

(3)为控制钻孔的难度,宜沿着深层搅拌桩搭接处开孔,既容易穿过桩体又不至于钻断已有深层搅拌桩。

(4)为确保钻孔的准确性,钻孔前采用经纬仪、水准仪、钢卷尺等进行土钉放线确定钻孔位置,土钉布孔距允许偏差为±50 mm,成孔采用锚杆钻机,成孔中严格按操作规程钻进,孔径允许误差±10 mm,钻孔偏斜度不大于30%,孔深允许偏差为±50 mm,倾角5 °~15 °。

(5)在基坑下层土方开挖施工时,须等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强度的70%后,才能进行下层土方的开挖和土钉支护施工。

2.2 初喷混凝土

在基坑土方开挖出施工作业面并经整平后,应及时进行坡面的混凝土初喷施工。采用标号为C20 的混凝土,其配比为水泥∶碎石∶砂子=l∶2∶2,水灰比为0.46 左右,碎石粒径控制在5~12 mm,喷射压力控制在0.3~0.4 Mpa,厚40 mm,及时封闭暴露在外的土体。

2.3 土钉设置

(1)土钉的制作应严格按设计选准材径、长度下料,误差允许值为±20 mm,稳中架每个间距1.5 m,焊牢。

(2)土钉安装前应进行锚杆长度复核、验收,安放时,应避免杆体扭压、弯曲,注浆管与土钉锚杆一起放入孔内,注浆管应插至距孔底0.5~1.0 m 处。

(3)为保证注浆饱满,在孔口部位设置浆塞及排气管,D48 钢花管土钉直接注浆。

(4)土钉水平间距误差不大于150 mm。

2.4 清孔

在土钉锚管压入土体过程中,压力作用下会有一定量的淤泥进入管中,进入的淤泥如不在注浆施工前及时清除,会严重影响注浆施工的质量及土层锚杆的承载力。因此,在注浆前须采用高压空气分段吹净孔内残留及松动的废土,以保证注浆施工的良好质量。另外,为改善土层锚杆的承载力,还可采用水泥浆清孔,它可提高锚固力150%,但成本较高。

2.5 注浆施工

(1)注浆采用水泥砂浆材料进行,采用早强型硅酸盐42.5号水泥,水灰比为0.45~0.55。

(2)在注浆过程中,从底部开始先高速低压进行,当孔口开始溢出水泥砂浆后,再从孔口进行低速高压注浆。

(3)为保证浆液能充分挤满孔壁,一般要加压四次以上,注浆压力控制在0.6~0.8 MPa 的范围内,二次注浆须在一次浆液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注浆压力大2.5 MPa。

(4)在向锚管孔内进行注浆前,应预先求算出注浆施工所需的水泥砂浆体积,然后根据注浆泵的冲程数确定向孔内注入的浆体实际体积,以确定锚管注浆施工的孔内充填密实程度,一般锚管实际注浆量必须是管内体积的2 倍以上。

2.6 钢筋网施工

混凝土护壁终喷施工时,采用一层6@200×200 的钢筋网,编网过程中,钢筋网规格为双向钢筋网片,钢筋直径6.5,网片规格为@250 双向,竖筋与水平钢筋之间则采用20#双股扎丝连接固定,钢筋搭接绑扎长度不短于200 mm,钢筋搭接焊接长度不短于10 D(D 为相应钢筋直径)。施工时,可在钢筋网片后垫砖块或用插入土中的钢筋固定,确保在喷射混凝土前,面层内的钢筋网片牢牢固定在边壁上并符合保护层厚度(20 mm)要求,网筋搭接处需绑扎,搭接长度不小于30 cm,在钢筋网片外采用2ф1 6 加强筋固定在钢钉上,焊接牢固。

2.7 终喷混凝土

(1)在混凝土终喷施工前,应先全面清除初喷混凝土面层上的松散碎屑和浮浆,并洒水冲洗干净。

(2)喷射混凝土时,其喷射距离应控制在1.0~1.2 m 内,并由底部逐渐过渡到上部进行,一般应垂直指向坡面进行喷射,在喷射时应注意观察料的水量(不得有干料现象)和回弹情况,及时调整喷浆水量和距离。

(3)应严格掌握喷层厚度,表面平整度要求±30 mm。

(4)在铺设钢筋的部位,应先喷射钢筋后背面,然后再喷射钢筋前方,以保证在钢筋的后背面不会出现混凝土空隙。

(5)混凝土喷射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适当的养护。

2.8 排水系统设置

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排水系统设置对保证工程的安全十分重要。一般在坡面及坡顶进行混凝土护面施工时,应做好明沟排水的措施;在基坑底部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应预先布置好井点降水的井点和设备;在基坑南北两侧,应采用水泥搅拌桩作为止水帷幕等。

3 施工质量监控

为保护基坑支护结构在开挖及基础施工期间的安全与稳定,施工14 d 后进行拔出破坏试验。另外,在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要掌握整个开挖施工过程中基坑周边土体的连续动态变化情况,重点监控基坑边坡的地表沉降和水平侧移,仔细观察土钉端部附近的地表是否出现了裂缝、松动等现象。基坑开挖过程中,后视另一基点,设置准直线以观测点,各观测点相对于准直线的垂直偏移量。

4 结束语

建筑工程定义范文3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编制原则,方法与依据

 

一、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的编制原则

1、社会平均必要劳动量确定定额水平的原则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确定预算定额的各种消耗量指标,应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按照产品生产中所消耗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量(时间)确定其定额水平。论文参考,方法与依据。在正常施工的条件下,以平均的劳动强度、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平均的技术装备水平,确定完成每一单位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所需要的劳动消耗量,并据此作为确定预算定额水平的主要原则。

2、简明扼要,适用方便的原则

预算定额的内容与形式,既要体现简明扼要、层次清楚、结构严谨、数据准确,还应满足各方面使用的需要,如编制施工图预算、办理工程结算、编制各种计划和进行成本核算等的需要,使其具有多方面的适用性,且使用方便。

贯彻简明扼要,适用方便的原则,要求预算定额中的各种文字说明应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还应注意定额计量单位的合理选择和工程量计算的简化,如砌砖墙定额中用“m³”就可用“块”作为定额计量单位要简单和方便一些。

二、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的编制依据及方法

1、预算定额的编制依据如下:

①《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和《全国统一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消耗量定额》;

②现行的设计规范、施工验收规范、质量评定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

③通用的标准图集、定型设计图纸和有代表性的设计图纸;

④有关科学实验、技术测定和可靠的统计资料;

⑤已推广的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和新工艺等资料;

⑥现行的预算定额基础资料、人工工资标准、材料预算价格和机械台班预算价格等。

2、预算定额各项消耗量指标的确定

(1)定额计量单位与计算精度的确定

①定额计量单位的确定。定额计量单位应与定额项目内容相适应,要能确切反映各分项工程产品的形态特征、变化规律与实物数量,并便于计算和使用。

·当物体的断面形状一定而长度不定时,宜采用“延长米”(m)为计量单位,如木装饰、落水管安装等;

·当物体有一定的厚度而长与宽变化不定时,宜采用“㎡”为计量单位,如楼地面、墙面抹灰、屋面工程等;

·当物体的长、宽、高均变化不定时,宜采用“m³”作为计量单位;如土方、砖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工程等;

在预算定额项目表中,一般都采用扩大的计量单位,如100 m,100㎡,10 m³等,以便于预算定额的编制和使用。

②计算精度的确定。论文参考,方法与依据。预算定额项目中各种消耗量指标的数值单位和计算时小数位数的取定如下:

·人工以“工日”为单位,取小数后2位;

·机械以“台班”为单位,取小数后2位;

·木材以“m³’’为单位,取小数后3位;

·钢材以“t”为单位,取小数后3位;

·标准砖以“千匹”为单位,取小数后2位;

·砂浆、混凝土、沥青膏等半成品以“m³”为单位,取小数后2位。

(2)人工消耗量指标的确定

预算定额中的人工消耗量指标,包括完成该分项工程所必需的基本用工和其他用工数量。这些人工消耗量是根据多个典型工程综合取定的工程量数据和《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劳动定额》计算求得。

①基本用工:它指完成质量合格单位产品所必需消耗的技术工种用工。可按技术工种相应劳动定额的工时定额计算,以不同工种列出定额工日数。

②其他用工:它包括辅助用工、超运距用工和人工幅度差。

a.辅助用工:是指技术工种劳动定额内不包括而在预算定额内又必须考虑的用工。如机械土方工程配合、材料加工(包括筛沙子、洗石子、淋石灰膏等)模板整理等用工。

b.超运距用工:是指预算定额中材料及半成品的场内水平运距超过了劳动定额规定的水平运距部分所需增加的用工:超运距=预算定额取定的运距-劳动定额已包括的运距

c.人工幅度差:是指预算定额与劳动定额由于定额水平不同而产生的水平差,它是在劳动定额作业时间之外,预算定额内应考虑在正常施工条件下所发生的各种工时损失。论文参考,方法与依据。

(3)材料消耗量指标的确定

预算中的材料消耗量指标由材料净用量和材料损耗量构成。其中材料损耗量包括材料的施工操作损耗、场内运输损耗、加工制作损耗和场内管理损耗。论文参考,方法与依据。

①主材净用量的确定。预算定额中主材净用量的确定,应结合分项工程的构造做法,按照综合取定的工程量及有关资料进行计算确定。

②主材损耗量的确定。预算定额中主材损耗量的确定,是在计算出主材净用量的基础上乘以损耗率系数就可求得损耗量。在已知主材净用量和损耗率的条件下,要计算出主材损耗量就需要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系数,这个关系系数称为损耗率系数,其主材损耗量和损耗率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主材损耗量=主材净用量×损耗率系数

③次要材料消耗量的确定。预算定额中对于用量很少、价值又不大的建筑材料,在估算其用量后,合并成“其他材料费”,以“元”为单位列入预算定额表内。

④周转性材料摊销量的确定。预算定额中的周转性材料,是按多次使用、分次摊销的方式计入预算定额表内。论文参考,方法与依据。

(4)人工工资标准、材料预算价格和机械台班预算单价的确定

工程造价费用的多少,除了取决于预算定额中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消耗量以外,还取决于人工工资标准、材料预算价格和机械台班预算单价。因此,合理确定人工工资标准、材料预算价格和机械台班预算单价,是正确计算工程造价的重要依据。

①人工工资标准的确定

人工工资标准又称为人工工日单价,它是指一个建筑工人一个工作日应计入预算定额中的全部人工费用。合理确定人工工资标准,是正确计算人工费和工程造价的前提和基础。

②材料预算价格的确定

在建筑工程费用中,材料费大约占工程总造价的60%,在金属结构工程费用中所占的比重还要大,它是工程造价直接费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合理确定材料预算价格,正确计算材料费用,有利于工程造价的计算、确定与控制。材料预算价格的确定:

a.材料原价的确定:材料原价是指材料的出厂价、交货地价、市场批发价、进口材料抵岸价或销售部门的批发价、市场采购价或市场信息价。

b.材料运杂费的确定:材料运杂费是指材料自来源地(或交货地)运至工地仓库或指定堆放地点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并含外埠中转运输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和过境过桥费用。包括调车和驳船费、装卸费、运输费及附加工作费等。

c.材料运输损耗费的确定:材料运输损害费是指材料在装卸、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损耗费用。计算公式如下:

材料运输损耗费=(材料原价+材料运杂费)×相应材料运输损耗率

d.材料采购保管费:是指各材料供应管理部门在组织采购、供应和保管材料过程中所需的各项费用。论文参考,方法与依据。包括材料的采购费、仓储管理费和仓储损耗费。计算公式如下:

材料采购保管费=(材料原价+材料运杂费+材料运输损耗费)×材料采购保管费率

建筑材料的种类、规格繁多,采购保管费不可能按每种材料在采购保管过程中所发生的实际费用计算,只能规定几种综合费率进行计算。目前现行的是由国家经委规定的综合费率为2.5%(其中采购费率为1%,保管费率为1.5%),各地区可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其费率。如有的地区规定:钢材、木材、水泥为2.5%,水电材料为1.5%,其余材料为3%。由建设单位(业主)供应到现场仓库的材料,建筑施工企业(承包商)不收采购费,只收保管费。

e.材料检验试验费:是指建筑材料、构件和建筑安装物进行一般鉴定、检查所发生的费用,包括自设试验室进行试验所耗用的材料和化学药品等费用。不包括新结构、新材料的试验费和建设单位对具有出厂合格证明的材料进行检验,对构件做破坏性试验及其他特殊要求检验试验的费用,计算公式如下:材料检验试验费=单位材料量检验试验费×材料消耗量

f.影响材料预算价格变动的因素。

·市场供需变化。材料原价是材料预算价格中最基本的组成,市场供大于需求价格就会下降;反之,价格就会上升,从而也就会影响材料预算价格的涨落。

·材料生产成本的变动直接涉及材料预算价格的波动。

·流通环节的多少和材料供应体制也会影响材料预算价格。

·运输距离和运输方法的改变影响材料运输费用的增减,从而也会影响材料预算价格。

·国际市场行情会对进口材料价格产生影响。

③施工机械台班单价的确定

施工机械台班单价是指一台施工机械在正常运转条件下一个工作台班所需支出和分摊的各项费用之总和。施工机械台班费的比重,将随着建筑施工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相应人工费也随着逐步减少。因此,正确计算施工机械台班使用费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预算定额是编制施工图预算,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依据,是建筑施工企业编制人工、材料、机械台班需要量计划,统计完成工程量,考核工程成本,实行经济核算,加强施工管理的基础,因此,遵循预算定额编制的原则,依据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做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黄东云.试论工程建设全过程的造价管理[J].科技信息,2007.

[2]吴文平.入世后怎么样提高工程造价编制水平[J].科技信息,2008.

[3]李大春.浅议工程造价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

建筑工程定义范文4

【关键词】工业园区;规划设计;产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F2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作为全国经济相对落后,地方经济欠发达地区,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目标。试图通过构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平台,抢抓发展机遇,增创发展优势。然而,很多地方在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上走了弯路,付出了沉重代价,主要是布局不合理、特色优势不明、规划建设随意变更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经过调查和分析,针对经济开发区在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优势以及在规划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工业园区规划设计的定位

1.工业园区的规划

首先要详尽地收集分析各种基础资料,同时要注意到由于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周期性较长,生产的产品易受市场经济的调节,因而规划设计之前,必须进行周密的市场需求分析,研究当地的产业配置状况以及相关的劳动力来源,以决定投入园区的产业形态。具体考虑如下:以产业的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并贯彻近期集中、远期、由近及远的建设方针,既要便于投资开发商短期内即有开发建设的可能,又要有利于分阶段地成片开发建设,进行弹性规划,加强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应变能力,实行宏观控制灵活掌握,使总体规划适应于工业园区连续滚动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讲,工业园区的发展过程中宏观上需要预测其10年、2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后的开发内容、开发强度与环境质量往往是十分困难的,如果轻率地提出一个终极的发展模式,其结果只能是几年后规划方案的大调整,结合工业企业的性质(园区内工业大多为合资、合作、独资的来料深加工企业),合理配置用地规模,确定街坊式的土地划分,赋予土地批租一定的灵活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科技为先导,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统筹兼顾,综合布置,为所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既使工业园区与当地区域相互联系,有机协调,又应自成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相对独立的工作、生活、生产、娱乐区域,促成区域内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同步发展,利用地块的级差价值,合理有益地进行功能分区,保持工业园区内道路结构和运输系统与功能分区的协调,重点研究物流与交通的规划布置,合理配置用地平衡,节约用地,保留自然景观,进行系统的设计和空间意向规划,力求突出工业园区的特色以利招商引资。

2.工业园区的人口规模

预测工业园区用地规模大小不一,性质不同于一般的城市小区和居住组团,其人口规模的预测很难把握,亦难以用劳动平衡法来估算人口规模,而这种恰恰是后续配置用地平衡、编制营运纲要的关键,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一般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来预测人口规模,经过实践运营与相关的用地平衡,其结果基本能满足要求.按照建设部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标准》(GBJ137—90),我国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分为四个等级,即Ⅰ级为60107510 m2/人,Ⅱ级为75119010 m2/人,Ⅲ级为901110510 m2/人,Ⅳ级为10511120 m2/人,国标规定经济特区城市及新设城镇采用Ⅲ和Ⅳ级等较高标准,工矿城镇和综合性工业城市则可以采用较低指标,工业园区也属城市人口密集性用地(现阶段大多企业仍维护在劳动力密集型阶段),似可相应套用工矿城镇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即Ⅰ级或Ⅱ级指标,如占地为100 hm2的工业城,若我们采用Ⅱ级标准,即人均建设用地为80 m2,则预期人口规模为100 hm2÷80 m2/人=12500人,总之,人口规模往往左右整个工业园区的用地平衡,由于开发项目的模糊性,开发建设的周期性以及生产变动的不可预见性,它的预测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切性,也没有可信的理论依据,所预测的人口规模又很难具有说服力,因此,如何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加强定量的量化计算,是工业园区规模设计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3.工业园区的用地区划分

3.1用地块划分工业园区产品结构向有着高新科技、高度附加值、高额投资效益的名牌产品发展,所有制形式均系来料深加工的合资企业,它们的占地面积都不会很大,根据国内一些已建成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及科技园区规划建设的经验,作为象贵州这样一个工业发展起步较晚的地区,20-50亩左右的地块比较适合中小型企业的投资规模.我们可以以20-50亩左右的地块作为一个小单元,成方形的200亩左右的地块作为一个大单元,其四周开通运输车道,既保障每一生产企业至少两边面向道路,便于企业生产运输,又能节约道路运输用地,使投资企业在选址上富有较大的灵活性,当企业规模大时,可将2-5个小单元或整个地块合并建设使用。

3.2功能分区与用地平衡,工业园区为一独立的区域,它的功能划分可分为工业生产区、工业生产辅助区、生活区及管理服务中心四个区域,各分区的布局应根据地块的级差价值及自然地况、地貌明确合理地安排,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方便于生产.

一是工业生产区,工业生产区为工业园区主要用地,含厂区道路绿地及各生产企业之间必要的绿化缓冲带,一般要占总用地的70 %-80 %.为吸引不同类型的厂商投资开发,并结合产品特点,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工业生产区内可分别设立专业性强的自建厂区与通用性的标准厂房,后者主要提供给小型投资者租赁用,以减少初期投资成本负担,促进工业园区近期开发.自建厂房规划以其有效的生产线路为空间规划的重点,配合大规模的开放空间设计,塑造一优良的劳动环境,并较注重厂房本身的形象设计.两者比例应与投资开发公司协商,在设计时还应考虑日后标准厂房转变为自建厂房使用的可行性.

二是工业生产辅助区,包括各工业生产企业的公用工程如园区内变配电站、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及供气站等,必要时还应包括快餐配送中心(即工业园区内职工就餐在规定的用餐时间内统一由快餐配送中心提供)约占工业生产用地的10 %。

三是生活区,包括工业园区一般职员的集中宿舍,高级行政主管人员的公寓楼,以及相应的商业配套设施、学校、医院等其用地比例则可由预期规模人口推算。

四是管理服务中心它是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与经营管理的指挥中心及员工文体娱乐的综合场所,为区域内产品展示、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创造便利条件,这一特定功能客观上需要它有着园区内最好的视觉环境,最便利的交通条件,并使外部交通“近而不进”。

4.基础配套功能服务的规划

4.1生态环境

工业园区的生态设计必须体现在规划设计的各个阶段,以所在地区或附近区域的形象特色为基调,树立空间意识,考虑生态绿化和景观绿化相结合,住宅单体设计要注意日照和穿堂风、保温、隔热、遮阳、节能等生态问题,居住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应从绿化面积大小、绿化树种搭配、住宅日照通风、废水废气处理等方面考虑。我省工业园区目前与很多省的园区相比虽存在不小的差距,但在废水、废气排放与处理问题上应给予充分的重视,要考虑可持续发展,意在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来创造一个有利于厂区和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要控制对自然资源的占用,达到生产与生活的自然和谐的完美境界.

4.2视觉环境

视觉环境是指景观设计、整体色彩的协调、构件的空间有序等,必须在视觉环境上满足人们对环境产生舒适的心理感受,厂区内的厂房、办公楼,生活区内的住宅、公建、小品和绿化设施必须进行整体设计,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以追求要简洁为主,创造宁静的气氛,良好的比例及和谐、明快的色彩。

4.3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是指邻里交往、社区活动、安全措施等问题,将“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在人文环境上,满足邻里交往、儿童教育、安全措施以及住区活动等功能要求,生活区内融合居住文化、教育文化、饮食和娱乐文化,在居住建筑组群、公建、绿化乃至小品建筑方面均要具有文化品位,使人们感受到一种高雅的文化环境的氛围.要从环境的内涵塑造,使居住者能够潜移默化地在心灵深处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从而得以陶冶情操。

二、产业规划定位方面原则和措施

1.要端正建园理念,抓好统筹布局。要搞好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首先必须端正园区规划建设的理念,不能为建园区而建园区,要有全局乃至整个地区一盘棋的思想,将园区规划、产业定位放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局中谋划,不搞盲目规划,盲目建设,合理进行工业园区的规划布点,对于城市旧区改造、地域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转变都是一个很有利的契机,把过去旧区零星点状的工业布局逐步调整为成片开发的块状安排,并通过城市综合开发集中供热、供气,可以有效地防止重复建设,减少浪费,强化城市环境的保护。在企业地块确定方面,考虑成片配套的功能,同时,将产业形成相应配套的上下游的产业链,可以节约运输成本,达到共赢。

2.实行因势利导,搞好产业规划。针对本地区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历史形成的产业优势和劳动力优势,然后因势利导,放大自身优势,与其他地方展开错位竞争。

建筑工程定义范文5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 集成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筑工程项目全寿命集成化管理的相关概念

1、集成及集成化管理的概念

集成的定义为:集成是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元组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进行集成的目的是将集成体的整体功能更好的发挥出来,从而更好地实现集成体的目标。而集成化管理的定义为:以集成思想为基础,在确保管理对象及管理系统完整的内部联系的前提下,提升系统的整体协调程度,从而实现提高管理效益的目的。

2、建筑工程项目全寿命集成化管理的概念

目前建筑工程项目全寿命集成化管理的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相关的学者的观点大致分为以下两种:(1)一部分学者认为,建设项目全生命期集成化管理就是:为达到建设项目功能和经济可行性上的要求,对项目的全寿命中的每个过程进行策划、协调、控制,使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和资金投入范围内保质保量的顺利竣工,并满足开发商、项目经营者和最终实际用户的需求;同时在项目运营期间对物业的财务、空间、用户进行管理,使该项目创造的综合效益达到最大。(2)另外一部分学者认为,建设项目全生命期集成化管理定义为:针对工程项目自身及其管理的特点,以系统工程原理为理论依据,全面考虑工程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要求和各因素的内外部关系而使用的一种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高效项目管理模式。

虽然以上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管理定义的说法存在不同,但是其表达的核心意思是相近的。因此,作者认为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管理定义为: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管理是从建筑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的角度出发,以集成化管理的思想为基础,将传统管理模式中分散的部分进行集成,建立工程项目策划、实施、运营和维护的集成化管理系统,使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功能和价值得到优化和提升的管理经营模式。

3、建筑工程项目全寿命集成化管理的特点

建筑工程项目全寿命集成化管理是为了适应新时代对建筑工程管理的要求提出的,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建筑工程项目全寿命集成化管理系统涵盖涉及了建筑工程的各个阶段和方面,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参与的各方所生成的信息及知识进行集中式的管理,并为项目的各参与方提供一个开放、互帮互助的信息平台,从而保证了将信息准确及时的进行传送。(2)建设项目全寿命期集成化信息管理系统新增加了生产建筑施工过程的实时动态的控制,从而造成系统有大量的实时数据及信息需要处理,根据数据和信息的情况对原有的项目目标和计划进行改动,实现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动态控制。(3)集成化后的项目管理系统的组织结构进行了优化整合,从而可以主动寻优;建筑工程项目信息的集中处理和存储,为相关部门的管理者提供了一个项目全寿命周期信息共享的平台,使项目管理功能实现加倍的增长。

二、建筑工程项目全寿命集成化管理的内容

1、目标系统集成 建设项目目标系统由建设、运营、资源利用等几方面的目标组成。而全寿命周期目标是对上面提到各个目标的整合,着重体现了各目标的统一。全寿命周期目标集成指的是使建设、运营、资源利用等目标均服务于全寿命周期的总体目标。

2、过程系统集成建筑工程项目过程系统集成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即过程管理的集成和界面管理的集成。其中过程管理的集成涉及到项目的策划、任务结构的分解、项目招投标和合同管理、项目实施控制和验收等方面;而界面管理的集成主要涉及到界面的特点、界面的条件、各任务间和任务内的界面、界面整合等方面。3、组织系统集成建筑工程项目组织系统的集成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不同阶段的目标、任务下的项目组织的选择、各项目组织管理目标的一致性、各管理任务的衔接性、各管理界面的协调性。在组织系统集成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虚拟组织、动态联盟等丰富的组织形式来解决不同阶段出现的问题。4、管理信息系统集成

建立一个公共统一的、信息共享的平台,即全寿命周期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是实现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全寿命集成化管理的前提。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信息系统集成是以整个工程项目的所有参与者为用户对象,运用先进的计算机处理技术进行信息处理,从而为项目的各参与者提供信息服务,帮助其进行决策、控制和实施的集成化人机系统。

三、建筑工程项目全寿命集成化管理的优点分析

建筑工程项目全寿命集成化管理对原有的建筑工程管理的不足进行了完善,适合新时展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要求,其优点总结起来主要由以下几点:(1)建筑工程项目全寿命集成化管理最大限度的满足了业主的需求。(2)建筑工程项目全寿命集成化管理在保证项目顺利完工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确保了各参与方均可从中获利。(3)建筑工程项目全寿命集成化管理使工期缩短,同时减少了变更及返工事件的发生情况,有效的降低了工程项目的成本。

四、加强建筑工程项目全寿命集成化管理的措施建议

1、转变项目的阶段性管理为全寿命期管理

有实力的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单业应当通过并购、重组、联合的方式实现建筑工程的总承包,甚至更大范围内的承包,我国不少工程设计企业已通过该方式取得了不晓得成绩。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企业应该通过全寿命集成化管理为业主提供更加方便高效的服务。

2、转变项目目标的分散管理为综合管理

原有的工程管理模式使建设工程项目的目标的管理实施的是分散管理,这对我国的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障碍。面对这种情况,工程承包企业需要完善现有的企业定额制度,工程项目的投标报价应与施工工艺和施工组织方案取得紧密的联系,同时在进行成本管理时进行全要素管理,对影响工程项目管理的各要素进行细致的考证。

3、转变项目目标的定性管理为定量管理

工程承包和项目管理企业需要建立和完善项目管理数据库,对建筑工程项目策划决策和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存储,这样做在为工程项目管理和运营提供可靠数据支撑的同时,还可以为后来相似工程项目的管理提供借鉴。

4、转变各自的项目管理软件为统一的项目信息平台

新时展需要将建设项目各部门原有的分散的软件系统集合成一个完善的信息平台,这个信息平台以业主为主导。这个由业主和工程项目各参建方组建的统一的项目信息平台,在促进项目各个阶段的集成管理的同时,对项目信息流的扁平化极为有利,可以使业主与和工程项目各参建方的工作的协同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五、结论

建筑工程项目全寿命集成化管理对现代建筑工程管理的意义重大。我们需要在对其相关内容有一个深刻了解的前提下,更好的完善建筑工程项目全寿命集成化管理,使其更好的为我们的工程项目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陈志波,吴贤国.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运作模式研究[J].建筑经济,2006,(7).

建筑工程定义范文6

关键词:工程造价;影响因素;措施;建筑

1 建筑工程造价的概念和特征

1.2 工程造价的概念

工程造价是指工程项目全部建成所预计开支或实际开支的建设费用,即按照预定的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功能要求和使用要求全部建成并验收合格交付使用所需的全部费用。从这个定义不难看出,工程造价的构成中,既包括工程项目建设前期所需开支的各项费用,如征地拆迁费、研究试验费,也包括工程项目实施阶段所需的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勘察设计费、建筑安装工程费等,同时还包括建设单位开展项目筹建和项日管理所需的管理费用。总之,工程造价在量上等同于工程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是工程项目建设总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程造价管理实践中,工程造价往往还包含另一种定义,就是指工程价格,即建成一项工程预计或实际在工程项目承包市场交易活动中所形成的建筑安装工程的价格。两种定义同时存在于工程造价管理活动中。两种定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中:第二种定义所包含的费用内容是第一种定义所包含的费用内容的组成都分。因此,在工程造价管理活动中,要善于根据不同的建设阶段,运用不同的工程造价定义开展对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工程项目的投资控制目标,提高工程项目的投资益。

1.2 建筑工程造价的特征

建筑工程造价主要具有计价的单独性、计价的多次性、计价的组合性、计价方法的多样性、计价依据的复杂性等特点,每个工程项目都有自己特定的使用功能、建造标准和建设工期。工程项目所处的位置、气候状况、规模等都是不同的,同时,工程项目所在地区的市场因素、技术经济条件、竞争因素也存在差异,这些产品的个体差异决定了每项工程都必须单独计价。此外,建设工程建造周期长、规模大、造价高,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必须分阶段进行,相应也要在不同的阶段进行多次计价,以保证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科学性。工程造价的计算是分部组合而成的,其计算过程和计算顺序是:分部分项工程单价――单位工程造价――单项工程造价――建设项目总造价。而建筑工程造价在方法上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计算投资估算的方法有设备系数法、生产能力指数估算法等多种方法。

2 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

由工程造价的概念与特征可以看出工程造价的管理是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而整个过程影响建筑工程造价的因素是很多的,对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能够使我们找到更好的解决措施。

2.1 管理人员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建筑工程施工中,管理人员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建筑工程中处处凝聚了管理人员的智慧。因此他们在工作中一旦出现疏忽,那么对施工会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增加施工的成本。管理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有过硬的能力。除此之外,缺乏强烈的工程造价管理意识、浪费设备和材料已成为了我国建筑施工阶段的重大问题。若不提高对工程造价管理的清醒认识,那么工程中的花费就没有办法及时做出有效控制,而浪费的设备和材料就占据了工程造价的一大笔资金,这种极其严重的浪费现象实在令人堪忧。

2.2 建筑设计图纸方案对建筑造价的影响

施工设计图纸是工程进行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它直接影响了工程的造价。施工设计图纸一旦出现问题就会使工程造价出现很大的漏洞。在成功竞标和合同签订之前,设计和勘探工程项目都是由设计人员来做出后提供给建筑工程施工方的。为了更好的进行工程造价,就必须对建筑施工项目进行设计,施工设计要对施工项目的结构选型、建设标准、地理位置、建设规模、装修标准、技术工艺、占地面积、设备水平等进行阐释,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工程造价。在方案设计上,通常都存在着不可避免的滞后性和技术漏洞。由于资料搜集的不充分,往往导致设计的质量和深度都比较低。在施工的过程中,就会存在着修订设计方案的问题,不仅使工期延长,还使工程费用增加,最终导致工程造价提高。因此,设计人员应当在经济合理和优化设计的前提上最大程度的减少图纸设计对工程造价所带来的影响。

2.3 施工因素对建筑造价的影响

施工因素对建筑工程造价带来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施工环节在建筑工程中意义重大。事先设计好的图纸给建筑施工与组织提供了依据,只有将实际施工与设计图纸有机的融合为一体,才能使得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保证。因此对施工环节进行合理掌控,对减少工程造价有很大的影响。

2.4 建筑工程结算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一些施工单位在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过程中,对工程结算阶段的造价管理往往都不重视。在工程结算阶段,应编制工程的整体花费,并向有关部门申办编制的方案进行审批,实现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但由于管理部门不具备较强的意识,所以在工程结算阶段存在着严重的成本浪费现象。

2.5 工程造价咨询事务管理工作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工程造价咨询事务所在工程标底及工程预算的编制与造价审核及全过程咨询业务中发挥了极大作用。搞好工程造价咨询事务所的管理,是一项重大问题。加强工程造价咨询事务所的管理水平,能够为国家、集体和个人节省大量的建设资金。

2.6 业主方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对于业主方来说,为了实现项目预定目标,达到预期效果,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如何去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减少项目投资的成本是其关心的重点。而对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必须贯穿于工程建设与施工的整个过程,业主方要有哪些措施,如何管理好这整个过程也是相当重要的问题。

3 降低建筑工程造价的措施

3.1 从决策阶段入手控制工程造价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个建筑施工单位若想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占得头筹,其竞标负责人则需要认真审阅招标文件,对工程造价进行预估,投资经济评价并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

合同的管理人员在签订合约的时候,应当认真审阅合同,对成本价、合同价、结算价进行预算。在进行标底制定的时候,应当着眼于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施工能力,以此制定合理的标底,以免过低的标底会导致自身利益遭到损害。此外,在对待工程管理中管理人员这一影响因素,我们还应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专业水准,实行人才战略,从专业角度着手,尽可能的降低工程造价的成本。

3.2 提高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水平

加强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是工程施工的基础,良好的设计方案有利于确保施工的科学性,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更改,减少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资金浪费,有效降低工程造价。所以建筑的设计人员要在明确设计任务的情况下设计施工方案,优化图纸,尽量使用质优价廉的材料,使用国内外的新技术和新手段来提高设计的质量和水平。除此之外,设计人员之间要加强合作与交流,要体现自身的团队意识而非竞争意识,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实现设计方案的优化。

3.3 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对建筑工程中的施工阶段管理,是进行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环节,在这个阶段就要求施工人员紧密配合项目管理人员以及工程的监理人员做好工程造价的管理。首先建筑项目的管理人员要制定一个关于工程材料与设备价格的动态管理库,实现对建筑材料以及建筑工程设备价格动态的整体把握。这样在建筑材料以及设备价格较低的时候进行采购,就有益于降低工程建设的成本。此外,对于建筑材料出入库的管理都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同时要加强对监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教育与培训,避免施工人员对设备和材料的浪费。

除此之外,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也要进行审计监督,施工前应当加强与事务所跟审人员的联系,经常对隐蔽工程进行监督。要深入现场调查、取证、记录,必要时进行拍照,做好跟踪审计勘查,并且记录要由甲乙双方和审计人员三方签字认可。造价的事中审计要重视设计图纸与变更的审核,监控施工进度,对工程中量的增减、材料的代换与甲方、监理协调沟通,根据实际发生的变化,在联系单上签署意见,确保在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控制、把关与监督的作用,既确保真实性、客观性,又使工作快捷高效,减少图纸中对后期施工造价的影响,此外还要在提高审计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3.4 工程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在施工完毕之后,要仔细审查工程量的计算是否符合工程量计算规则,以及工程项目是否按图完成,防止出现故意计算、合计错误、笔误等错误;对于无图纸的项目要深入到现场,对照结算项目,采用现场实测的方式以确保造价的真实性。工程决算审计是对整个工程项目总造价的审计,除了核定工程量外还应对定额套用及费用标准进行审计,杜绝高套定额和不合理取费现象。此外,审批工作应由相关单位完成,并及时收取工程的索赔款,将工程的浪费和支出降到最低。

3.5 提高工程造价咨询事务所的管理水平

工程造价咨询事务管理工作对工程造价的影响非常大,造价管理人员应对项目的外部环境条件做充分的调查和分析,找出潜在的风险因素,提出关于工程造价风险控制的对策,并对方案进行多方面的比选,合理确定工程的投资估算。此外,还应提前制定好工程造价控制的计划,并进行可行性的论证,确保有足够的资源、时间和空间来进行工程的实施,力求在此基础上得到工程造价的优化。在项目的决策阶段还应经常关注项目建设环境、投资环境、市场价格水平等影响工程造价的动态因素,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可能给项目工程造价带来的不利影响,还可制订备用方案来以防万一,或在投资估算中适当的留有一定的松弛度,以提高后期工程造价控制的灵活性,使工程造价管理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在跟审过程中,应当按照全过程、全方位的审计要求,做到全程监控,在全面的跟审工作中找到工程建设的薄弱环节,规范工程建设,提高工程建设水平,保证在工期内实现功能、质量最优化,争取最佳投资效果。加强对无价材料的市场考察,需要时可以向业主提出建议参考。要想提高管理水平,工程造价咨询事务所还应做到对委托人绝对忠诚,为委托人把好关,“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时刻以实现客户价值为己任。

3.6 加强业主方的管理水平

如何加强业主方的管理制度,首先,对于设计阶段比较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应该采取高效的有针对性的对策与策略,将以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在设计时给予解决;其次,在招投标阶段,应把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并挑选有足够经验与技术水平的施工单位;第三,在施工阶段应选择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在此基础之上,有效实施施工计划,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计划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查实、核对,从而引导并纠正可能存在的失误,并且对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变更与调整,及时的进行分析与审批,以免影响工程进度,造成浪费;第四,在竣工阶段应尽力保证工程竣工资料的完整,对竣工验收报告、竣工图纸以及施工组织方案、施工合同等有所了解与把握,对于工程造价更要有目的性和有针对性,才能及时发现清单中的问题,有效的采取措施加以处理。最后,需要对项目进行系统的分析、整理与总结,为以后的工程积累宝贵的经验教训。

4 结束语

在进行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的过程中,要以保证工程的质量作为前提,提出最合理有效的方针与政策,同时要加强对施工机械设备和材料的管理,在进行施工的时候,要完善施工组织设计,同时要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在管理上,提高各方人员的管理水平,对降低施工成本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徐剑雄,影响建筑工程造价因素及降低工程造价的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1).

[2]翟晓谨,浅析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及降低工程造价措施[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