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声乐表演与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声乐表演与教学范文1
一、引言
声乐课堂教学,是训练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歌唱,运用人声进行艺术表现的一门学科。声乐学习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声乐教学应包含课堂教学和舞台艺术实践两方面的内容。因此,中学声乐教学水平的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都与舞台表演实践息息相关。关于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平衡的研究,对于目前中学声乐课堂教学极具现实意义。
二、相关理论概念综述
1.声乐课堂教学的性质。声乐课堂教学过程是指声乐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歌唱技能技巧,提高分析作品、演唱作品的能力,并依据所学技能技巧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提高演唱及理论水平的过程,其本质是一种歌唱的认识过程。
2.中学声乐课堂教学的形式与特点。由于声乐教学的特殊性,多少年来,在中学声乐教师不断的努力和探索下,逐步形成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尽快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歌唱技能技巧。
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相比较,中学声乐课堂教学过程其特点表现在:(1)具有开拓性、创作性,因为歌唱过程是艺术再创作过程;(2)具有实践性,课堂教学的最终效果要在实践中得到反馈;(3)具有独立性和个性特点,教学教师具有主导作用。
3.舞台表演实践概述。舞台表演实践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包括歌唱者的歌唱、表演、台风、服装、化妆和辅助歌唱的音响、舞美以及欣赏者,等等。它作为音乐表演艺术的一种形式。不仅是对歌唱者自身基本功训练成果的检验,又是对个人才能和综合艺术素质的考核、鉴定。
三、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的关系
1.声乐课堂教学是舞台表演实践的基础。舞台表演实践就是表演者在舞台上的一招一式,是和生活中真实感情的体验和平时学习积累分不开的。要有良好的台风,从走上舞台就要融入到音乐里,在有修养的艺术均衡中去表现音乐,就要注意在平时训练的一点一滴中培养歌唱的表演能力。声乐课堂教学则是规范学生的专业系统技术问题,旨在提高学生表演演唱的水平,没有正规科学系统的声乐课堂教学,就没有成功的舞台表演实践。
2.舞台表演实践是声乐课堂教学的结果检验。舞台表演实践是检验声乐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与手段,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艺术实践的实际效果。声乐的艺术表现是依靠丰厚的理论知识与声乐基础技巧的,而艺术实践恰恰是声乐课堂上理论与技巧的表现形式。学生在声乐课堂所学到的声乐技能以及相对应的理论知识,通过舞台表演实践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总结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以后教学提供宝贵财富,两者相辅相成。
3.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平衡的意义。平衡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艺术实践,可以让声乐理论知识与艺术实践活动充分结合,它能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是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演唱水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这对推动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等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的平衡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提高声乐艺术实践能力。经常进行舞台声乐艺术实践,则可以让学生熟悉舞台的环境设施和设备位置,熟悉出台、与观众和伴奏的交流、谢幕、下场等舞台艺术环节,把握演唱时的眼神、表情、形体、手势等台风的正确体现等知识,使学生逐渐适应演出的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提高自身的演唱能力和积累舞台实践经验,最终让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逐步走向完善。
四、中学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失衡现状
演唱艺术实际上可分为表演艺术与歌唱艺术两个独立又统一的部分,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后者是基础却又是最重要的部分,技术掌握程度的深浅将直接影响到前者的效果。
然而,在大部分中学学生的专业考试或演出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舞台经验不足和表演术的贫乏,特别是在低年级的学生中这种现象就更为普遍与多见。学生中应该说有不少人的音乐感觉和技术还不错,但在舞台上总给人一种演唱不成熟的感觉,更谈不上艺术性。学生上台后表情呆板、动作僵硬,一副六神无主的神态。他们不像在为听众表演音乐而更像在受煎熬,毫无艺术性可言,自然观众也不可能通过他们的演唱而获得应有的愉悦与享受。这点充分显示了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不平衡的现状,因此,舞台经验及表演艺术应引起中学声乐教师们的高度重视。
五、实现中学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平衡的途径
1.丰富中学声乐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现在很多中学的声乐课程已经打破旧的模式,即个别授课式,利用小组课将声乐课程多元化。本文认为,中学音乐声乐课程的设置应该齐头并进,以多元化的形式将小组课、个别课及声乐基本的理论课程、表演课程融会贯通,以此进行声乐教学。个别课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通过声乐个别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种发声技巧及艺术表现,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本功。而声乐小组课使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去进行声乐教学及舞台实践。
2.注重学生舞台表演实践能力的发展。在实现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各中学的学校领导要重视表演实践,注重学生舞台表演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就要为学生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为他们创造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经常举行艺术实践活动,加强艺术交流。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大量的艺术实践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演唱实践是提高教学质量、缩短课堂与舞台、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工作之间的距离和促进声乐人才成长的重要环节。上台演唱是学生学习成绩的体现,同时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中学声乐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练唱,还应把如何上台演唱作为授课的一部分。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争取机会上台演出,培养他们当众演唱的欲望。在演出实践之后,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对演出进行总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以此作为下次登台演唱的借鉴,在实践中提高演唱水平,为学生日后适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结论
通过本文可以了解到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中学音乐声乐教学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应该鼓励学生多参加演出实践,感受在舞台上演唱的气氛。通过舞台实践,使学生们找到乐趣。通过舞台实践,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中学声乐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的综合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余娜玮.对高职院校声乐教学改革的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03):56-59.
声乐表演与教学范文2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校;声乐表演课;多风格演唱;教学模式
我国传统的高校声乐表演课教学模式源自早期在我国开办的西方教会学校,这使我国最初的高校声乐表演教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够满足声乐表演课的教学需求,因此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创新。在进行高校声乐表演课教育模式的改革中,需要多融入我国民族唱法的元素,尤其是在民族地区,各地均具有当地声乐的演唱表演特色,需要将其中的民族特点一并融入,产生具有多种风格的表演模式,使其更加符合我国声乐教育的发展。
一、民族地区高校声乐表演课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声乐表演课的教学模式单一
在进行声乐表演的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唱模式,着重培养学生“唱”的能力,而忽略了对知识体系的培养。使学生在声乐表演中大都处于一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中,对整体声乐表演的知识框架没有深入的了解,使其不具备在声乐表演的创新能力,综合水平不能有效提升。此外,在进行声乐表演教育中,往往使用一种教学方式,对不同的学生统一进行施教,因此忽略了学生本身的特点,不能使其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获得真正发展。在近些年来不断推进的高校声乐表演课教学模改革中,也出现了对知识系统的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对于声乐表演理论的学习,但由于不得其法,很多高校的声乐表演课知识教学仍免不了其流于形式,不能真正使学生学习到声乐表演艺术的深层理论。
(二)高校声乐表演课教授的唱法技巧体系单一化、西式化
在大部分的民族地区高校声乐表演的教学模式仍是沿袭当时西方教会学校留下的欧派教学模式,不仅唱法单一,由于其所采用的唱法不能有效融合自身民族的唱法,也使民族唱法逐渐走向没落。在我国民族地区培养出来的声乐表演者均使用西方唱法进行音乐的表演与创作,会逐渐导致我国本土文化的流失,丧失各区域自身特点,降低声乐表演的多样性,使声乐表演艺术的领域的多元性降低。而对于民族区域的高校学生来说,也经常会出现在进入高校进行学习前对本地歌曲的演唱信手拈来,但在进行一段时间的专业学习之后,却无法掌握本区域的民族演唱,成为高校培养出的优秀而平庸的声乐表演者。
(三)音乐表现与自身审美产生的偏差
来自民族区域的高校学生,往往对于音乐的表现形式有其具有当地特色的审美品位。但在现在的教学模式中,因为不能重视学生本身的特点,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因此会出现其自身的审美与高校教授的音乐表达方式不能统一的情况。高校学生如果不能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很容易因为自身的审美标准与所采取的歌曲表现方式不同,而对要进行表演的曲目产生排斥感,并逐渐削弱自身的自信心,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也阻碍了对多样的民族音乐的传承[1]。
(四)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丧失自主性
在我国的声乐表演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虽有助于学生按部就班的学习,但也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其自主性和创造力。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容易使老师与学生之间产生“家长式”的关系模式,教师的权威性大大提升的另一面,是学生独立思考的减少,使其不能以自觉主动的姿态进行学习。
二、声乐表演课多种风格演唱教学模式的特点
由于在我国当下民族区域高校声乐表演课教学模式中存在诸多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强对于教学模式的改革,采用符合我国民族地区高校声乐表演教育的多种风格演唱教学模式,其主要的特点如下:
(一)强调理解,重视对演唱技术的运用掌握
在传统的高校声乐表演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以教会规律统一的唱法为目标,因此其教学的模式单一,不能注重学生自身的特点,也无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多种风格演唱的教学模式,不再以单一的唱法为教学要求和标准,而是强调学生要学会运用不同的演唱技术,并增加其对于声乐表演艺术的理解程度。这种教学要求可以避免墨守成规的单一教学模式。
(二)重视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我国传统的声乐表演教育往往注重统一化、标准化的教育方式,忽视学生自身的特点,个人发展得不到重视。而多种风格演唱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在教学中使用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以其自身学习发展的背景环境为基础,根据学生本身的素质基础、审美要求和擅长领域进行有层次有梯度的教育培养,使其最大限度地发展个人能力,找到属于自己的声乐表演技巧,获得不同的音乐体验。
(三)各方面最优化教学方法的结合
在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时,多种风格演唱教学模式也同时结合了其他各方面的教学最优化组合。不仅使用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也同时以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为指导,使用各具特色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综合化、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2]。
三、多种风格演唱教学模式的实践操作
(一)声乐课的实践
声乐课的授课采用一对一的模式,着重在教学中发掘各学生的特点,培养其声乐技能。首先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对有不同声音条件和自身基础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方式。在课程的安排上可采取如下表3-1的安排方式[3]:
表3-1(五年制)声乐课课程安排
课程安排
教学目标
一、二年级
中国古典歌曲及近现代艺术歌曲、意大利十七、十八世纪古典咏叹调及艺术歌曲 培养良好的艺术品位,提升艺术气质; 为建立圆润的声音概念打下良好的基础; 积累国内外曲目,拓宽演唱范围。
三年级
以中国歌曲为主,并逐步将各国格局咏叹调渗入进来 提升歌唱技术和作品的诠释能力; 培养多种风格的演唱。
四年级
浏览和演唱大量中外作品,对不同的作曲家风格进行了解和研究,逐步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 实现声音控制自如; 表达歌曲内涵准确无误; 处理作品鲜活、严谨。
五年级
四年级的延续,继续拓宽曲目,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曲目进行精唱、精处理 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 为工作或进一步的研究做好铺垫。
(二)其他课程的实践安排
除了声乐课,还需要开展以下课程:第一,乐器伴奏课,它可以赋予声乐表演教学以活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艺术内涵,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阶段;第二,传统唱腔课,它可以帮助学生吸收各区域民歌和中国颇具规模的传统演唱表演艺术的润腔、咬字等方式,丰富学生自身的演唱风格,在高校第三学年开展;第三,台词课,帮助学生消除口音问题,学习正确
的咬字发音方式,尽在第一学年开展;第四,歌剧表演课,学生学习话剧、小品的表演,培养学生对歌剧等的创作、表演能力,从第二学年开始至毕业;第五,合唱课,掌握合唱演唱的技巧规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共开展两年课程;第六,艺术实践课,这时帮助学生锻炼其技艺,使其走向成熟的实践课程,旨在为学生搭建表演平台,增加舞台经验,将日常的学习与具体的实践结合起来等。
四、对民族地区高校声乐表演课教育模式的改革策略分析
多种风格演唱教学模式具有诸多优势,但改变并非一朝一夕,还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有计划、系统性的改变,以下是对民族地区高校声乐表演课教育模式的改革策略分析:
(一)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在进行民族地区高校声乐表演课教育模式改革的过程,最主要的是学生与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在进行新的教学模式的推进中,仅仅通过采取新的教育方式和技巧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与学会均须树立起多种风格演唱的教育思想,在各自的教学与学习中运用新的思想观念进行指导,使改革能够有效推行。不论是对于何种方式的改革,在其初始进行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事先难以预料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能够坚定其改革的信念,完善新的教育模式,使其能够顺利进行。采用多种风格演唱的教学模式会使部分教师和学生担心自身曾经学习的知识技能落伍,产生焦虑感,还有可能认为其削弱了原始唱法的纯粹性,使声乐表演艺术的价值降低,这些不正确的心理都会阻碍教育改革的进行。只有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对新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进行适应和学习才能使我国的声乐表演艺术取得进步和发展。
(二)自发性地推动多种风格演唱教学模式的进行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直都是教学中的主导,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与教师都需要肩负起推动改革进行的职责。在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时,教师要与其所采取的教学形式相统一,在对学生的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后,为学生制定具有特色的教学目标。在“声乐课”的基础课程设置基础上,与其他的课程进行相配套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在适合自己的课程体系中获得最好的发展。此外,学生对于自身的学习情况也要有一定的目标和计划,在教师为其制定的课程基础上,重视自身的需求,并尽量培养广泛多样的声乐表演风格,增加自主性,培养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适当增加民族特色作品
在进行教学内容的改进时,需要适当增加民族特色作品的比重,对原来采用的西方式唱法不可以完全废弃,注意二者的有效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进行适当的改变。原有的声乐教材不仅不可以废弃也是对民族唱法教材编写的指导材料。在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中也要不断改善民族唱法教材,使其能够适用于多种风格演唱的教学模式。
(四)注重对于理论体系及表演技巧的培养
在多种风格演唱教学模式的改革中,需要着重加强学生对于理论体系和表演技巧的学习,提升其艺术层次,使其在高校的教育中获得较高的自我学习和创造能力,获得“点石成金”的方法。学生本身的个体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及决定了整体培养的多元性,因此,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逐渐提高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而非进行统一形式的培养。在学术修养提升的同时,他们也可以具备自身发展的能力,从而达到多元化教育多种风格演唱的培养模式[4]。
(五)加强教学中实践能力的培养
除了加强学生在声乐艺术上的理论体系的培养,也要注意对其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校园里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最终都要应用于其工作岗位上,因此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化并具有极大的使用价值。加强实践能力可以通过两个方面进行:首先,在日常的课程中设置需要运用实践能力的课程,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运用其知识技能的方面进行指导;其次,在新的教育体系中增加对实际能力的考核,将其列入学生必须通过的课题之中,既可以对其实践能力有详细的了解,也可以加强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对自身实践能力的要求。但对于实践能力的考核需要在学生进行两年的学习基础之上进行,并在整体的考核中给予其适当的比重,使其既能够达成对学生专业能力进行检验的效果,又不至于使其顾此失彼,影响其他方面的学习。
结语:
在各地高校不断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过程中,民族地区高校声乐表演课多种风格演唱教学模式也要尽快落实,其改革特点和模式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要从全局出发,转变好教育思想观念,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颖.融合与实践――刍议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背景下的高等音乐院校民族声乐教学[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2,02:122-126.
[2]孙国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1:253-254.
声乐表演与教学范文3
一、瑜伽练习对声乐表演教学的启示
1.瑜伽与歌唱的呼吸呼吸是最基本的把思维和身体联系起来的因素。将注意力集中于“呼吸”是贯穿于瑜伽练习过程中的统一思维与身体的主要脉络。同样地,“呼吸”在歌唱表演艺术中也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凡是在歌唱时颈部血管隆起,唱音符面孔涨红、身体紧张的人,都不会正确地呼吸,不会调节呼出的气和控制发声器官的各个部分。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GiacomoLauriVolpi认为训练歌唱的呼吸最好是与瑜伽练习的呼吸法相同。他提出:“东方有一种相当完善的,根据物质和精神原理的呼吸技术—瑜伽气功体系,由于这种呼吸技术是个统一的过程,它有助于形成异乎寻常的艺术歌唱呼吸法,这是所指的是借助于艺术和呼吸之间的关系而使得意志能够控制身体。”歌唱中的呼吸是需要保持和运用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声乐教师会提到“用吸气的状态来演唱”,这是一种心理感觉,在演唱过程中一般是不能吸入气息的,但是用这种感觉可以达到保持气息的目的,因此,保持吸气状态的歌唱也可以说是一种意念的行为,使得声音位置得到统一,气息的运用也保持平稳和一定的深度。声乐老师也常会引导学生做一些辅助的练习来提高呼吸的对抗和控制,比如吹蜡烛或者打嘟唇颤音的练习等等。瑜伽胸腹式呼吸法的着力点、气息位置及横膈膜的运用跟歌唱呼吸的方法是十分类似的,练习歌唱呼吸时,需要松而深的吸气。呼气时肌肉群既要保持状态又不能僵硬,既要放松却不能完全松懈,气息需有控制地呼出。根据这些歌唱呼吸的特点,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一些练习瑜伽呼吸的方法来增强呼吸肌群的运用能力,使之更好的歌唱。比如(1)身体保持舒适状态,坐或立,背部伸直,双手分别放在两膝上,按住右鼻孔,左鼻孔进行吸气,然后反向进行,按住左鼻孔,右鼻孔进行吸气,这是一个回合,也是初级的练习方法,在这基础上,也可提高要求,用大拇指按住右鼻孔,左鼻孔做腹式呼吸,并进行急速、有力的连续吸气和呼气。此练习可以感受吸气时的感觉,使之成为自然;(2)舒适地打坐,放松身体,要求在吸气和呼气之间和之后进行悬息(即呼吸的控制),这是一种较为高级的练习法。具体步骤:先舒缓地吸气,然后做悬息,悬息的时间可以由一数到三,之后低头,缓慢而彻底地进行呼气,再抬起头,吸气,重复以加强歌唱气息的控制能力;(3)配合各种简单的瑜伽姿势,进行胸腹式呼吸的练习,即在身体处于不同姿势的状态下来练习呼吸,从而提高其呼吸肌的能力,有助于演唱者更加自如地运用呼吸。循序渐进的运用瑜伽调息法并结合歌唱的呼吸方法,可以加强身体对吸入气息的利用和控制,提供了另一种练习歌唱呼吸的方法,特别对一些难度较大气息要求较高的咏叹调是大有裨益的。
2.瑜伽语音冥想与歌唱中的发音咬字瑜伽中的语音冥想语汇主要有:奧姆(Aum)、奥姆•哈瑞•奥姆、哈里波尔•尼太-戈尔等。习瑜伽者练习这些瑜伽语音功法,以图引致心灵的宁静、和平。练习方法要求高度注意自己的呼吸,每次吸气都集中注意力,每次呼气时,以最深沉的声音念出这些语音,语音应念得与呼气过程一样长,且呼气要求是逐渐、稳定而前后一致的,语音应该是延长诵念出来的,而不是短促地冲口而出,注意力集中在语音上来,若心灵激荡到别的思想上,只要轻柔地把他引回语音上来。从瑜伽的语音冥想的练习方法中可以看出将注意力集中于“呼吸”是贯穿于瑜伽练习过程中的统一思维与身体的主要脉络与方法,同时练习时需要紧密地注意瑜伽的语音也是瑜伽语音冥想的基本原则,开口念诵首先要调气,调气即是调心,调气念诵,就要声气合一。在声乐教学中,咬字清晰是歌唱的必备条件,尤其是“a、e、i、o、u”这5个元音质量的好坏是关系到歌唱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而歌唱发音时,歌唱者的注意力首先不能完全集中在声音上,心理上须先注意整个腔体,也就是注意歌唱的呼吸方法,声乐大师沈湘先生指出:“唱的时候,一定要感到里外通气,上下通气,这是把声音唱通的重要方法。”因此,有了腔体良好的歌唱状态和受控制的呼吸,就可以在谐调、平衡的状态下唱出声音,这样的状态也更有利于清晰地咬字。综上所述,瑜伽语音冥想与歌唱发声的状态有着近似相同的要求—气息与声音的高度结合,瑜伽语音冥想与歌唱发声状态之间的练习引发我们在歌唱中更多的思考,如何集中注意力,协调气息、身体与发声的腔体,从而能够更加清晰地行腔咬字。
3.瑜伽法与歌唱中控制与注意力的培养瑜伽法是由瑜伽行者观察动物,发觉到它们的活动、松弛、睡眠等本能的习性,模仿一些对人有益的动作(蛇式、龟式、兔式等)发展而成,也有一些法是瑜伽行者自行体验创造出来的。其意义在于在某个舒适的姿势或动作上保持一段时间,借由一些扭转弯曲伸展的静态动作,及动作之间的止息时间,从而去除消极的情绪,使身体及心灵得到平衡,维持身体的活力。由此看来,瑜伽是一套个人身心完全投入其中的不被打断的动作。而歌唱表演,尤其是歌剧演唱,是非常复杂的表演,涉及到人类拥有的一切感官能力,大脑不仅需要理解歌词文本,同时要创造出一名角色,然后理解该角色行为的意义和情绪,同时也需把握好表演中的其他因素与方面,这一系列的心理内部活动与外部表现活动,表演时看起来却须是毫不费力地完成一系列动作的。斯坦尼拉夫斯基在他的表演体系中多处写到“控制”一词,这种控制体现在:(1)注意力的集中:演员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表演往往容易精神和肌体紧张,特别是演员若将注意力集中在戏外观众或自我表演的成败上,更容易破坏自如地表演感觉,因此,要控制自己全部形体与心理能力的参与,迷恋舞台上的事物,转移开对舞台以外事物的注意;(2)肌体控制:创作中的紧张、僵硬是艺术的大敌,不少歌唱者或演员在表演中私心杂念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心理素质差,造成演出紧张,而肌体控制不是将肌体控制“死”,是该紧张的部位紧张,该松弛的部位松弛,达到表演的准确、适度与协调。因此歌唱中各部分比如思想、面部表情、体态动作与手势的统一协调非常重要,能更好地控制住歌唱者的注意力,声乐老师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肢体语言与形体训练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些学生在歌唱时出现肌肉紧张僵硬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声音的音质,这是身体各项技能未能协调统一、缺乏放松伸展意识及良好的控制而导致的。在声乐表演教学中,适当地结合瑜伽法练习与理念,在不同程度上预防身体的僵化,加强了灵活性与控制的能力,将一系列综合的心理活动统一起来,不断培养有意注意,能使各种技巧与情感有效地融合,提高学生舞台实践的能力。
二、瑜伽与歌唱表演之间的联系及启发
瑜伽练习认为我们对生活的基本态度在大多数情况下直接具体表现于身体反应,现代瑜伽创始人艾扬格指出:“过去15年的瑜伽实践使我确信,我们对于生活的基本态度,大多数情况下,在我们的身体中有具体的对应。意志力将使我们抵御地心引力并且开始从脚到头往上伸展身体,推动力和进取心也许始于在随意摆动肢体时所产生的重量感和速度感;而长时间有控制地在单脚、双脚或双手上保持平衡带来的却是安静自制;顽强是通过在各种瑜伽体式中伸展数分钟的过程中获得的,而平静却来自流畅的呼吸和肺部扩张。”正如艾扬格先生所实践的那样,瑜伽修习者身心独立而洁净,意志专注,只需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个人的潜能。在声乐教学中,除了解决演唱方法、歌唱技巧外,舞台表演也是衡量声乐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与手段,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舞台表演的实际效果,两者相辅相成。声乐教学应注重培养在讲台上是教学能手,在舞台上是优秀歌唱演员的素质全面的学生。有些学生平时课堂上表现不错,声音状态佳,感情也能较好地投入,可是一上舞台表演效果就大打折扣,有些学生一上台就身体僵硬、面红耳赤,这些都缘于学生心理素质差。而一些拥有不错体形和条件的学生,他们能够对他们的身体进行很好地控制,却缺乏对大脑、智力和自我的控制,因为他们和自我没有达成和谐。歌唱同时也是歌唱者内在气质的表现,而气质便是歌唱者的个体特征和心理特征的综合,因此,培养学生舞台表演的心理素质、调整歌唱心理状态尤其重要。
声乐表演与教学范文4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语言是否准确、形象、生动直接关系到声乐教学的效果。笔者结合几十年的声乐教学经验,谈谈对声乐教学语言表达的几点感受。
一、声乐教学语言要准确、精炼而具体
声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正确的歌唱主要是靠科学发声训练获得的。这就要求声乐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精炼而又准确。
例如:在教学中,发现个别学生的声音有挤、卡、尖、压等现象时,声乐教师总会要求他们打开喉咙或是稳定喉头。其实,这样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语言仍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声音不但没放松,甚至喉咙肌肉变得更紧张,导致声音失控。在这个问题的解决上,金铁霖教授常用以下的几句话来要求学生:“叹到哪儿从哪儿吸,吸到哪儿从哪儿唱,保持吸气状态来歌唱。” 这里,最关键的就是“保持”二字。这种教学方法正是金铁霖教授非常喜欢的“反向提法”训练法。这种方法是感觉教学的一个方面,更多的使用假设和比喻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声东击西”的作用。针对如何解决学生喉咙紧、喉位高的问题,金教授是这样解释的:无论是谁,“吸气”的感觉都是相同的,正常的“吸气”状态下的喉头位置也就是歌唱时正确的喉头位置,“吸气”时的喉咙状态也正是歌唱时正确的喉咙状态。在向外唱的同时又向里吸,这正好形成了气息的对抗,里外结合,对立统一,形成一个协调的歌唱整体,使声音通畅而均匀。
在教学中,金铁霖教授的这种将原理直接转换成解决方法,简单明了的传达给学生。然后教师根据学生不断反馈回来的声音状态的变化,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调整,逐渐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歌唱状态,等到学生已经基本理解并已解决相应问题时,再告诉学生本质上的歌唱原理,让学生在感性上和理性上真正的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
二、声乐教学语言要形象富有比喻性
声乐教学中,经常由于教师教学语言语义的不确定性,学生对教师讲述的要求常常感到不易理解,教师采用形象的语言把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为了达到训练的目的,教师教学语言应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手法,将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做到的一些动作和感觉用于歌唱和训练之中,通过这些感觉体会到科学的发声状态,达到训练的效果。另外,使用假设和比喻的启发手段,转移学生的视线,达到声东击西、举一反三的目的。在实际运用中,应遵循“准确、简单、灵活、见效的原则,避免复杂化和神秘化,应当根据每个人的条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要因人而异、针对性强,使学生尽快找到科学的发声方法。
例如:金铁霖教授在教学中很喜欢用“支点” 提法,来解决声音的平衡问题。它属于感觉教学法中的假设和比喻提法。他让学生感觉支点在项链坠子处,或是中山装的第二个扣子的位置。在训练时,假设在那个位置有一个点,让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每个字和声音都不要离开这个点,好像所有的音都归属到那个点上,都从那里发出,这样既可以做到声音的稳定和协调,也能达到字的统一,使字与声自然地结合起来。其实,我们所说的这个点并没有真实的存在,只是我们将这个假设的点安放在了比实际声带位置低五寸左右的地方,我们让学生将注意力放在了这个“支点”上,实际的喉头就会自然放松、下降、稳定,喉咙也随之打开,气息自然流动顺畅。在“支点”的提法上,金铁霖教授更是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他将支点细分为“上支点”、“中支点”、“下支点”和“大支点”、“小支点”,并明确的指出每一个支点的具置和用途。
三、教学语言的丰富性、针对性以及时代性
同一部电影看一百遍,即便是再感动的情节,也已经催不出我们的泪珠。同一种药,连续用上好几年,再昂贵也起不到最初的药效。这是因为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有效期,过了可能就会使对方产生抗体,起不到作用了。
声乐教学的语言也一样,在一段的时间后或是当学生已经不能像当初那么明确的找到感觉的时候,同一个问题换一个不同的比喻,换一个不同的提法,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到呼吸时,对于初学者最常用的比喻就是闻花香。因为提法与大家的生活最紧密联系,也最容易体会的到。如果,每一节课一讲到气息就是闻花香,并且让一个学生闻上一年的话,恐怕再香的花也已经变得和空气一样无味。其次,在声乐教学中,每节课或每段时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要求也不能太多,要简单、明确。
时代在发展、在前进,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变化,生活的节奏和对美的追求,使得人们也对中国声乐教学提出新了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声乐教师要与时俱进,保持时代的先进性。要充分利用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与世界上先进教学法接轨。在科学发声的基础上,让我们的教学语言更富有时代性。
总之,语言是一门艺术。声乐教学的语言也不例外,只要声乐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认真体会,及时总结,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准,做到与时俱进,就一定能够掌握好声乐教学语言,使自己成为一名既能唱,又能教的优秀的声乐教师。
参考文献:
声乐表演与教学范文5
关键词:艺术院校;表演专业;中国电影歌曲;声乐教学
随着艺术院校的不断发展,声乐课程作为一门集实践性、艺术性和知识性于一身的学科,其在表演专业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在表演专业艺术院校设置声乐课程的主要目的是系统培养表演专业学生的声乐基础知识和演唱技能,充分挖掘并锻炼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和艺术实践能力。中国电影歌曲自诞生之日起,就具有时代性、历史性和综合性。因此,将中国电影歌曲应用于表演专业艺术院校声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表演专业艺术院校声乐教学概述
从课堂教学内容角度讲,作为影视表演专业的必修科目,声乐教学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歌唱方法训练;一是歌曲练习。其中,歌唱方法训练又包括歌唱咬字、韵律、吐字、唱法、姿态和共鸣等内容的训练;歌曲练习包括理论知识学习、中外作品演唱和识谱训练等方面的练习。从教学形式讲,当前各艺术院校多是采用传统的大课授课模式。从教学目标角度讲,在表演专业开设声乐教学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其嗓音的合理运用能力,进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一般情况下,表演专业的基础课程大致包括表演、台词、形体和声乐等四项内容,且其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通过有效的声乐练习,不仅能够挖掘学生的音乐艺术潜质,提高学生对音乐艺术知识与技能技巧的掌握与灵活运用能力、音乐感受力以及音乐审美意识,还有助于学生学会音乐艺术与表演艺术的融通,从而完善学生的艺术品格。
二、中国电影歌曲在表演专业艺术院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有助于明确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长期以来,表演专业声乐教学多是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与手段,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也缺乏长远的规划。一定程度上讲,表演专业声乐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声乐知识和演唱技能,且应具有相应的艺术修养。但是,当前表演专业艺术院校声乐教学明显缺乏对声乐教学目标的合理定位,使得学生无法将声乐学习与其他课堂的学习融会贯通。然而,中国电影歌曲的有效运用,不仅能够彰显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宽度与广度。
(二)有助于教师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
目前,从事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教师大都具有过硬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音乐素质。但一些声乐教师极易受到专业音乐院校声乐教学理念的影响,直接将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方法用于表演专业学生的声乐教学中,使得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很大的挫伤。这主要是因为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偏重于强调声音的规范以及腔体的共鸣与声音位置的统一,而表演专业的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很难达到这些要求。因此,长期采用这种教学理念,使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严重脱节,最终影响了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教学质量。然而,中国电影歌曲的合理使用,能够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音乐素养,进一步提高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教学质量。
(三)有助于将声乐教学与表演主干课有效结合起来
一定程度上讲,作为表演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表演专业声乐课程主要是将声音技巧服务与其他主干专业课程相联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表演专业的声乐教学与其他几项专业主干课程严重脱节,使得声乐教学失去了开设的意义。比如,在歌曲演唱和朗诵台词时,由于两者的脱节,使得其声音的感染力受到严重影响;在塑造人物时,由于声乐课与主干课的脱节,使得其声音苍白无力,且声音与咬字、吐字不能很好地结合,进而使得其表演苍白无力、缺乏感染力。然而,中国电影歌曲的科学使用,能够使学生在观看和聆听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声音技巧,更能够提高学生对声乐教学内容的灵活运用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声音和表演的感染力,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效率。
(四)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师资力量对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但是目前表演专业艺术院校声乐课程师资配备依然存在很大问题。虽然部分院校设置了声乐教研组,但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表演专业声乐课程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从而极大地加重了现有声乐教师的教学任务,使得他们很难专心地进行课题研究,进而影响了其自身的声乐教学质量。然而,中国电影歌曲的适当使用,可以使教师的教学压力得到一定的缓解,教师能够留有更多的时间专心进行课题研究,亩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声乐教学质量与效果。
(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
一般情况下,我国表演专业艺术院校的入学考试都有声乐项目的面试内容,且要通过初试、复试的层层筛选。但是,声乐素质对于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并不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声乐面试时,大部分艺术院校对学生的声乐水平要求相对较低,进而使得整体的教学进度受到严重影响。然而,中国电影歌曲的有效使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缩小甚至消除学生之间声乐水平的差距,进而促进整体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
三、应用中国电影歌曲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应突出专业特点
第一,所选用的中国电影歌曲应突出表演专业的特点,充分体现声乐教学的创新性、综合性、应用性和时代性。第二,所选用的中国电影歌曲应与不断更新的教材内容相符,以确保教材能够与现代声乐艺术发展特色相接轨。第三,所选用的中国电影歌曲应是对民族声乐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第四,所选用的中国电影歌曲应将声乐教学与交叉学科相融合,通过展现多元化的声乐素材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应遵循声乐课程的教学规律
人的声音具有思维性,且发声的质量与表演者的心理素质具有密切的关系。这样,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其自身的声乐表演水平。因此,对于表演专业艺术院校的学生来说,所选用的中国电影歌曲应有的放矢。第一,所选用的中国电影歌曲应能够帮助学生克服紧张心理,尽量帮助学生释放声音的天性。第二,表演专业的学生若要提高其台词的感染力,就应具备浑厚、清晰和富于弹性的声音。因此,在进行声乐训练时,通过选用相关的中国电影歌曲,能够使学生更加明确中声区的训练,并使学生保持稳定、放松的心态。
(三)应能够提高学生的基本功
表演专业开设声乐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只有有效地将脑力与体力结合起来,并通过相应的实践训练,才能够提高学生声乐表演的综合性与技术性,才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目前,大多数表演专业的学生的声乐基础都比较薄弱。因此,加强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十分必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选用的中国电影歌曲应能够促进学生基本功的提升,才具有引领价值,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演唱表演水平,更加准确地表达学生演唱时的情感。
(四)应充实教学内容与方法
作为表演专业一门理论性和技巧性较强的课程,声乐课程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声乐理论知识和演唱技法,还应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声乐知识能够与表演艺术相融合,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在选用中国电影歌曲时应综合考虑教学内容与方法等多方面,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行相关学科知识的渗透,进一步提高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高等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演艺术专业所培养出来的一线表演艺术人才不仅应具备较高的表演艺术技能,还应具有良好的综合素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中国电影歌曲的有效运用有助于明确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帮助教师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实现声乐教学与表演主干课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和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当然,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还应有效处理其出现的问题。因此,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合理筛选并应用中国电影歌曲,最终实现表演艺术专业音乐教学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刚,宋阳. 浅议影视表演专业中的声乐教学[J].戏剧之家,2016,17:113.
[2]李燮. 表演艺术专业声乐课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4:185-186.
[3]卢茜. 浅析影视表演专业声乐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3,18:155.
声乐表演与教学范文6
一、在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必要性
声乐表演的魅力就是能够在表演中将声音以及歌词等进行完美的演绎, 声乐表演者能够将作者的感情和作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能够形成比较完美的意识形式。声乐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将情感融人其中, 能够让听者更好的融人到表演者设定的情境中, 能够让听者感受到歌曲的美感, 能够激发听者的激情, 使得表演者和听者之间产生共鸣, 从而起到较好的表演效果。
二、声乐教学中与情感教育关系
在声乐教学中情感教学是其基础,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也是对学生情感教育的过程, 声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主要有: 基础知识的学习, 气息的调整以及表演方式等内容。最为本质的就是通过省鳄鱼演唱让学生表达出歌曲的生动节奏, 从而能够掌握声乐演唱的技巧。在声乐教学中, 教师不仅仅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 还要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培养, 在教育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之间要构建良好的情感, 这样在声乐教学中才能够顺利的教学, 也就有利于学生对声乐作品的理解, 理解其中表达的感情, 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声乐教学中的培养情感的措施
( 一) 分析背景, 领悟情感
每一个作品在创作时都有其背景, 都是作者在自己特点的环境以及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在每个作品中在都有表达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想寄托的情感。声乐作品也是如此, 作者也将自己想表达的情感包含在作品中, 通过节奏以及歌词等来表达自己在创作时的感受和情感。为此, 学习者要能够立即作品中歌词的含义, 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将歌词的中心思想理解到位, 这样才能将作品中作者想表达的情感演绎出来, 也能够让观众受到感染, 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
( 二) 掌握旋律
一部优秀的作品不仅包含优美的歌词, 还包括悠扬婉转的主旋律。一位优秀的创作者能够通过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素养写出比较有内涵的歌词并根据歌词的具体内涵, 调适出适合的伴奏。从而演绎出完美的歌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时, 要能够了解创作者的意图, 使得在每个歌词中都能够体会到情感的投人,歌曲旋律中的每种情感都能够准确的表达。
( 三) 声音与情感的结合
在声乐教学中声音是其重中之重, 如果没有好的声音在声乐教学中是行不通的, 只有具有美好的声音才能够将声乐表演到极致,这样的表演也具有一定的欣赏性, 才能够将作品的美感表现出来。但是在实际的声乐表演中很多表演者过于注重自己声乐的美感而忽略了表演中情感的表达, 这样的表演也就不能很好的感染观众, 也就不能很好的诊释作品的含义, 也就不能取得在作品上的成功。为此, 在声乐教学中就需要将声音和情感结合起来, 以便取得较好的表演效果。
( 四)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生动形象的形式给学生讲解有关的知识, 给学生讲清楚作品背后的故事, 让学生了解清楚其历史背景, 使其对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有自己的认识, 并深刻体会其中的中心思想和主旋律。使得学生在表演时能够融人到作品中, 让学生根据自己理解去表演并将其中的情感也能够表达出来。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不理解的地方时, 教师要做到是给学生以引导, 并耐心的给学生讲解使学生能够搞清楚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教师在给学生进行讲解时最好是给学生设定一定的情境, 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要积极主动的进行教学, 这样学生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去,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这样学生在表演时也能够有感情的表演, 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