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

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范文1

关键词:建筑工程;机电安装; 配电箱施工技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工程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南部,校区规划总用地面积约209公顷(约3135亩),总建筑面积约60万。工程建设于2011年正式开始,分三期进行,每期建设周期约为一年。合工大宣城校区根据使用功能划分为教学区、校前区、学生生活区、教师生活区、运动区、附属设施区等,校区全部建成后可满足1.5万在校生及教职工的学习、生活、教学及科研工作的需要。

配电箱安装施工是该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对整个校区教学、生活等用电功能和用电安全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建筑工程电气安装施工规范和施工图纸要求,结合工程实际,进行配电箱安装施工工作,以保证施工质量。

一、配电箱安装有关特性以及施工过程控制

(一)安装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作业的条件准备

第一,配电箱在采购时,根据其系统配置及现场墙体厚度确定箱壳尺寸,施工人员要根据施工图纸并结合现场对配电箱安装位置进行定位;配合土建单位完成二次墙体砌筑时暗装配电箱的安装预留洞,预留洞尺寸要大于已确定的暗装配电箱箱壳尺寸,具体为长度和宽度各增加100mm。并在预留洞上方设置过梁,以免箱体受压变形。

第二,根据施工图纸设计要求确定现场配电箱安装标高;控制好建筑墙体的粉刷厚度,减小建筑砌体和门框的间距差值。

第三,对于暗装配电箱,采用先预埋定位暗敷进出线线缆保护管的方法,待安装箱壳时,根据预埋线管的位置,在箱壳上开孔实现精准对接。

2.对材料的要求

配电箱设备进入施工现场后,要首先对箱体进行机械性检查,保证箱壳强度和底板厚度满足设计要求;确定在设备的四周无明显的油漆脱落、损伤和变形,而且配电箱内的各种开关元件固定可靠,无螺丝松动现象,导线的排列要相对整齐,并要压接得十分牢固;配电箱铭牌完整。

(二)配电箱的安装要求

第一,在本工程中,室内照明配电箱、控制箱均嵌墙暗装,下沿距地1.5m;组合式插座箱均嵌墙暗装,下沿距地1.0m;楼层配电间内的照明配电箱和应急照明配电箱挂墙明装,下沿距地1.5m。多台配电箱安装时,在各台就位后,应对其水平度和盘面偏差进行调整,水平偏差每米不大于2mm,垂直偏差每米不大于1.5mm;明装配电箱的固定位置有四个,并与箱体的四个角相对应,在砖砌墙体上采用对拉螺栓的方法进行固定。暗装配电箱固定后,要利用泥浆填充、压实、抹平,使配电箱箱面与建筑墙面对齐。

第二,进出箱壳的导管及面板上的线孔应光滑无刺,在连接处使用护口防护;在对配电箱的导线进行剥削时,不应损伤导线的线芯,或是所留导线的线芯过长,导线的压头应牢固且可靠,若是发生多股导线和相关的端子排发生连接时,应该将多股导线进行涮锡处理,在操作此过程时,不能对导线的股数进行随意减少;配电箱内各种开关元件应牢固、整齐,铜端子无松动;配线排列整齐美观,且要留有余量,导线多时应绑扎成束,并按照配线顺序理顺,对回路进行标识。

第三,落地式配电柜基础型钢安装时应找平找正,底部高出地面200mm以上,并可靠接地;装有电气元件的可开启门应用软编制铜线与接地的金属框架可靠接地连接。

(三)配电箱安装施工的过程控制

施工过程的控制阶段对配电箱安装的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对安装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很多,比如作业人员水平、施工方法、施工工具等因素。为了对工序质量进行控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施工前,组织施工人员认真学习图纸、技术规范、技术交底,对配电箱的安装位置和标高要有全方面的了解。施工技术人员应跟踪检查配电箱安装是否符合设计图纸和规范的要求,做到不遗漏,消除各种隐患。

第二,配电箱箱壳安装与进出线线缆保护管的配合连接很关键,施工人员必须准备好相应的开孔设备,并准备好配电箱安装所需要的线坠、水平尺、卷尺等,对配电箱安装施工标准、水平垂直度及坐标进行有效的测量,保证配电箱安装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第三,在明装配电箱安装前,可以将配电箱拆分成三部分:箱体、箱门、盘芯,并且必须对拆分下来的垫圈、螺丝、螺母、地线等配件进行妥善保管,防止丢失。在建筑墙体的固定位置和配电箱的固定位置上用冲击钻或电钻钻孔,孔径的大小要符合选择的膨胀螺栓的大小,建筑墙体的孔洞要与配电箱箱体的孔洞一致,打入膨胀螺栓后,将配电箱箱体按照四角对应的孔洞挂好,添加平垫、弹垫加固箱体,再用吊坠和水平尺调整合适后,拧紧固定螺栓。安装盘芯时,先将箱体内杂物彻底清除干净,并理顺箱内导线,明确导线支路和相许,在导线末端标识后,然后固定盘芯和门板。暗装配电箱安装前,先完成建筑墙体内进出线线缆导管的敷设,在对线管暗配进行设计时,要根据线路埋设的最近原则进行施工,对弯头的数量进行有效控制,使得造管内的阻力减小。同时,在进行线管暗设时,采取专用的弯管弹簧对线管进行处理,使其弯曲的半径大于或等于其外径的6倍左右,可以使得在埋设时的用力均匀,保证没有裂纹的产生。在配电箱安装预留洞位置要将进出线线缆导管认真排布,使其长短适宜、间距合理、排列整齐。将暗装配电箱箱体放入预留洞,对照进出线线缆导管位置,在箱体上开孔,与导管对接完成后,固定箱体,用水泥砂浆填平抹实,凝固后安装盘芯和门板。要求四周间隙均匀对称,门板平正不歪斜,紧贴墙面,螺栓受力均匀。

第四,配电箱安装完成后,对配电箱及箱内装置进行完善和检查。零线由汇流的排接方式来进行连接,要保证没有绞接现象的发生,接线整齐,并对回路的编号进行准确标注,确保PE线在安装时的清晰性和牢固性,并对进行检查的数据做好相关记录。

二、配电箱送电前的检查工作

当配电箱安装工作全部完成后,需要对其线路进行绝缘性检测试验。用500V的绝缘电阻测试仪测试相线与相线间,相线与零线间,相线与地线间的绝缘电阻,阻值必须大于0.5MΩ;但是如果二次回路有晶体管,集成电路,电子元件时,应使用万用表测试回路是否接通,做好检测试验记录。

三、配电箱安装的成品防护

配电箱安装施工与整个建筑工程中的其他专业交叉作业较多,容易造成污染或破坏,必须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在配电箱箱体安装完成后,用厚纸板将整个配电箱填满遮盖,并用胶带固定和保护,以避免配电箱内部或周围被建筑施工的泥浆或油漆污染。

2、配电箱配线和门板安装完成后,必须保证建筑墙面的整洁,防止墙面被污染,影响美观。

3、配电箱内配线完成后,必须固定,并将各个回路标识,为配电箱维护和维修提供依据。

结语:

目前,伴随着社会上对建筑工程的使用要求变得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机电安装工程在建筑施工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配电箱是承担着建筑电气的控制、测量和分配电能的核心部件,配电箱的安装质量直接关系到电气使用安全。在工程实施中,不仅要严格按照工艺规范和设计要求实施,还应结合工程实际,对其安装过程进行合理的管控,在满足工艺质量要求的前提下,提高施工效率。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以及建筑物所具有的经济效益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提升。这就要求,参与建筑施工的每个单位,都要做好对安装技术的不断更新,对技术人员培训的力度进行加强,并不断引起具有先进性的新技术,并从中进行总结和发展。

参考文献:

[ [3]邓怀智,郗艳梅.设备安装工程与土建工程的施工配合策略浅析[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4).

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范文2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影响因素;成本控制

装配式建筑是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为了有效控制装配式建筑成本,从设计、生产、运输、施工以及外部因素五个方面出发,分析了装配式建筑成本影响因素;然后通过采取熵权法,确定各成本指标的权重;最后,基于各影响因素,对控制装配式建筑成本提出了相关建议,从而为建筑企业给予一定的参考。

1 装配式建筑概述

我国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升级,人们对建筑产业的节能、绿色、循环科学发展有了更高的追求, 因此,推广装配式建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我国装配式建筑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初步形成了结合中国特色的装配式建筑,但前期发展较慢,近几年随着国家支持政策的出台,各级政府也积极响应努力把政策落实,为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目前,从总体来看,装配式建筑在全国建筑中占比过低, 还存在很多缺点,例如:装配式建筑行业规模发展较慢、装配式技术体系不完整、构成结构构件的成本偏高、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稀缺等问题,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2 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因素

2.1 物流成本

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工厂到施工现场的距离要相对的近,不然运输成本会极高,不利于成本控制。

2.2 工艺成本

装配式建筑工艺复杂,早期投入需要大量的技术条件支持,要加强预制构件工厂的制作水平,并且提高构件质量,其投入的生产成本会增加。

2.3 技术人员的培养

装配式建筑的安装,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传统建筑工人的素质条件并不满足这一条件,所以需要增加人员培养成本。

2.4 重复税率

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以产品的形式出售,其中国家要采取收税,增加了额外的成本负担。

2.5 预制构件办厂成本

大量的预制构件需要有工厂生产,从而增加人员和机械成本。

2.6 机械化成本

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体积跟重量都非常的大,单靠人力无法实现正常的安装,所以需要增加大型吊机的成本。

3 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外部和内部因素

3.1 外部因素

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主要来源于市场和政府。市场主要决定了预制构件的生产价格,如果价格上涨,那么随之而来的是施工单位的成本也上涨,政府主要通过立法和竣工验收来起到监督作用,完善法律法规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成本超支的分险。

3.2 内部因素

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问题的内部因素包括各方面行为因素和自身因素,其中各方面行为因素是指装配式建筑在以建设单位为核心、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多方面协调共同参与的过程,整个过程参与主体复杂,信息传递节点多,周期性漫长,其中产生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损耗,其结果是难以避免的,这也是影响项目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原因。自身因素是指装配式建筑项目本身对成本的影响主要是根据项目情况来决定,其主要表现为资源利用和分配效率、新技术的发展、合同的规范、管理水平等因素。

4 加强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管理的建议

4.1 完善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体系

目前,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只负责装配式建筑全周期中的某个阶段,由于均为独立机构,相关技术的联合难以形成体系,我国有必要从基础阶段,研究培养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体系,同时加快符合装配式建筑工业化要求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的建筑总包企业,形成全产业链的企业经营。

4.2 制定并完善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

目前,我国与装配式建筑相关的政策法规及标准还是基于传统现浇建筑制定的,政府可以吸收国外相对成熟的相关法规和产业标准,结合我国自身发展情况作出调整,完善相关法规。由于现阶段各级政府出台的相关制度及产业标准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缺乏统一性,使得装配式建筑企业在生产预制构件推进产业化、标准化受到阻碍,进而影响了产业发展规模,导致构件成本居高不下。那么建立符合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的,健全的法律法规就显得十分必要。同时统一规范构件质量的衡量标准,有助于规范装配式建筑产业。在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和行业标准的同时出台一些对从传统现浇建筑转型的企业的优惠政策,也有助于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

4.3 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及综合管理型人才培养

由于装配式建筑自身特点,装配式建筑产业对其设计人员、造价人员、生产人员甚至是安装人员的专业技术都有较高的要求。比如,设计人员需要多专业知识,多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撑,造价人员需要拥有全局观,需要合理统筹各阶段影响成本因素,安装人员的操作技术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质量。因此,在装配式建筑技术发展初期,我们就需要注重对相关专业人员的相关技能的培养,包括专业知识、实际操作能力、现场经验等。

4.4 合理统筹预制构件的设计安装及运输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核心是项目工程的总

造价,装配式建筑的核心也是其工程的总造价,结合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特点,不难发现预制构件的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及最后安装成本是其总造价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前期企业应该针对不同项目,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全面研究,制定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由于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运输成本,特别是大型预制构件的运输成本是不可忽略的考虑因素,因此相关人员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应该合理布置预制构件生产企业的位置,确保预制构件生产的产业化链条的完整性,减少不必要的运输成本和人员物资消耗,进而减少成本的增加。

从长远来看,使用装配式建筑模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虽然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由于预制构件成本控制不到位、制度不完善、未形成技术体系、相关人员稀缺等问题导致成本居高不下,但是随着国家相关支持政策的出台,相关行业规范的形成,预制构件产业化的推进, 相关技术人员的培养,技术体系的完善,最终会解决装配式建筑高成本问题,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完善我国建筑领域的现代化。

结束语

综上述,我国的传统建筑相比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着寿命短,抗震性能差等一些固有的缺陷,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迅猛发展。在面临着土地出让费用的增加,劳动人工成本的上升,人民绿色环保和安全意识提高等一系列问题之下,一种新的行业产业模式装配式建筑诞生。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成本过高,导致增长速速有所滞缓,未解决装配式建筑成本过高带来的影响,从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着手,找到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关键因素,从而提出科学的应对策略,基于全寿命周期的设计阶段,生产阶段,运输阶段以及安装阶段,提出解决办法,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确保装配式建筑的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范文3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项目装配式建筑项目;实施影响因素分析;建筑质量

1研究背景

装配式建筑是指使用预制的构件在施工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建筑,其中包括了建筑构件生产、运输及连接等多个流程。装配式建筑有如下优点配式建筑有如下优点:(1)施工周期短施工周期短:相对于传统的现场浇注施工方式注施工方式,装配式工法在施工现场仅需完成各部件的吊装、拼接工作拼接工作。据统计,使用装配式工法的多层和低层建筑至少将可以缩短500%的工期的工期;(2)低碳环保低碳环保:降低现场湿作业产生的建筑垃圾以及扬尘污染的建筑垃圾以及扬尘污染,施工中模板、围护结构使用量低;(3)质量保证率高质量保证率高:所有构件均在工厂内进行生产,便于质量的集中控制的集中控制,残次品率低。目前目前,我国建筑企业多采用传统的建筑工艺和设计方案,虽然传统的建筑施工工艺已被多数工程技术人员所接受虽然传统的建筑施工工艺已被多数工程技术人员所接受,但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建筑项目利润的迅速紧缩目利润的迅速紧缩,旧有的施工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时代的发展。对于我国来说,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筑,其作业流程是由工厂批量生产构件其作业流程是由工厂批量生产构件,然后运动施工现场进行安装安装。装配式建筑不但提高了建筑施工的效率,同时还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节省大量的人力,节约资源的同时还保证了环保。

2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

装配式建筑起源于欧洲的二战时期装配式建筑起源于欧洲的二战时期。二战结束后,德国德西地区大部分房屋遭到破坏德西地区大部分房屋遭到破坏,为了解决战后住房的问题,德西地区的政府与施工企业开始试行装配式建筑西地区的政府与施工企业开始试行装配式建筑。与德国类似似,后来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例如日本、美国、法国等也开始逐渐的推行这种建筑方式逐渐的推行这种建筑方式,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住宅产业化特点特点。而我国装配式建筑仅起步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发展近三十年的发展,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然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跟上时代的脚步,后逐渐被混凝土建筑所取代。随着我国近些年来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些年来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装配式建筑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完善完善,同时管理水平也有这一定的提高,使得装配式建筑又一次浮出水面次浮出水面,但是就目前我国的现状来说,在实施和推行装配式建筑的过程中式建筑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存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仍然存在很大阻碍展仍然存在很大阻碍。

3影响我国装配式建筑项目实施的主要因素

3.1项目管理体系不完善

不论是什么行业不论是什么行业,想要得到可持续发展和良好的运营条件件,一定离不开稳定的项目管理体系。项目管理体系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完整的链条,包括开发、生产、运输、施工等多个方面的共同组织织,而组织模式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核心所在,只有一个稳定的组织模式才能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组织模式才能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但就目前我国现有建筑企业来说企业来说,在装配式建筑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中间环节还存在有很多问题有很多问题:开发部门对装配式建筑的认识存在偏见,目光短浅浅,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略今后的生存态势;生产、运输部门运营体系发展滞后运营体系发展滞后,管理方法与生产工艺均存在漏洞;施工部门管理经验不足门管理经验不足、相关专业人才匮乏,从而使得装配式建筑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受到制约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受到制约。

3.2施工工艺发展尚不到位

施工工艺的不同是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的最主要区别别,而且,施工工艺方面存在问题将直接影响到项目最终的竣工效果工效果。就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来说:一方面,现场施工工艺发展尚不完善施工工艺发展尚不完善,过于依赖传统施工工艺,缺乏创新;另一方面另一方面,装配式建筑构件模数标准体系不够健全,无法规范并批量生产结构构件并批量生产结构构件,形成全行业的标准化统一;最后一方面面,劳动力文化程度普遍过低,无法在短期内适应新的施工模式式,无法达到应有的标准,对施工效率的影响适得其反。

3.3政策制定不健全

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健全的管理模式和完善的技术工艺固然重要艺固然重要,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同样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持。就目前我国的政府出台的政策来说,或多或少的还存在一定的漏洞一定的漏洞,主要体现在:(1)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不健全;(2)缺少相关经济政策支持缺少相关经济政策支持,例如税费减免、科创奖励等;(3)对建筑质量的评定政策不健全对建筑质量的评定政策不健全。

4提高装配式建筑项目实施效率的措施

4.1完善项目管理体系

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起步比较晚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起步比较晚,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一定的制约一定的制约,项目管理体系不是很完善,因此我国的企业应该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技术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技术,并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实际情况进行改善改善,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效率和质量,促进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筑的快速发展。

4.2完善施工技术和工艺

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对于装配式建筑来说,需要不断通过技术创新改善施工技术和工艺技术和工艺,才不会由于与时代的脚步脱节而被淘汰。在完善的过程中善的过程中,建筑企业应该加大对装配式建筑的推广与投入,对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对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发挥科研力量,创新施工技术和工艺。

4.3建立健全政府引导政策

装配式建筑具有技术难度大以及成本高等特点装配式建筑具有技术难度大以及成本高等特点,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效益了自身的经济效益,很多时候忽略了优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性性。因此政府为了提高企业对该项目的积极性,应该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关的激励政策,完善政策中的漏洞,并且加强监督力度和执行力度力度。

5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发展趋势

5.1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应用

BIM技术作为一种技术技术作为一种技术、一种方法、一种过程,既包括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模型物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模型,同时又包括建筑工程管理行为的模型模型。与传统建筑不同的是,装配式建筑在设计初期不仅需要完成构件的加工生产要完成构件的加工生产、施工安装、维护保养等工作,还需完成建筑成建筑、结构、机电等专业的协调配合工作,工作量大,信息繁多冗杂多冗杂。而BIM技术的应用能够有力解决以上问题技术的应用能够有力解决以上问题:(1)BIM模型能够实现对建筑构件的信息化表达功能模型能够实现对建筑构件的信息化表达功能,对各预制构件的构造详图进行33D直观动态展示直观动态展示,并提前进行预拼装模拟测试试,提高制造精度;(2)BIM模型还可直接指导预制构件在工厂内的生产流程内的生产流程,生成构件加工图,自动生成各构件二维码与生产表单产表单,为装配式建筑项目在生产与施工的全过程提供便利。

5.2““物联网”、“大数据”等通用技术的融合

集成应用当下流行的集成应用当下流行的“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应用用,实现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完成装配式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追踪周期的追踪、定位和维护工作。通过对整体建筑模型进行分解解,对各预制构件进行具体编码,借助各生产线的读取装置、运输车辆的GPS定位装置以及施工人员手中的物联网信息终端端,即可实现对构件生产、运输、施工全过程的无缝衔接,为后续建筑施工提供技术保障续建筑施工提供技术保障。

6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扮演支柱产业角色的建筑行业只有在不断的创新和改革中支柱产业角色的建筑行业只有在不断的创新和改革中,才能得以生存得以生存,避免淘汰。装配式建筑项目作为我国新兴的建筑模式模式,虽然尚处于发展阶段,施工技术和工艺以及组织管理体系方面并不是十分的完善系方面并不是十分的完善,但是这些却不能掩盖装配式建筑的优点的优点。任何事物在发展初期都容易遇到各种阻力:装配式建筑初期投入大建筑初期投入大,仅从短期来看,不会迅速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益;但从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来考虑,经济优势必将十分可观,值得各部门技术人员的探索与实践值得各部门技术人员的探索与实践。因此,作为各装配式建筑企业筑企业,应逐步完善项目组织管理体系,发挥科研力量,创新施工技术和工艺施工技术和工艺;而作为政府及监管部门,应当在鼓励、支持、引导的原则下积极推动装配式建筑事业的发展引导的原则下积极推动装配式建筑事业的发展,提高我国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施工效率和质量配式建筑项目的施工效率和质量,促进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于龙飞,张家春.装配式建筑发展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5((9):40~42.

[[2]李品.建筑信息模型若干问题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20).

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范文4

关键词:装配式住宅;发展;住宅产业;工业化

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整个房地产行业面临着一种现实情况: 住宅需求量大、 建筑质量有待提高、劳动力成本日益昂贵以及粗放型的生产方式亟需转变的现实。针对此种情况,应当大力发展装配式住宅,解决当前房地产业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而促进我国住宅产业工业化发展。因为,装配式住宅的构建环保、节约材料、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高等优势,这使得装配式住宅可以弥补传统住宅的不足,为房地产行业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促进房地产行业更好发展,同时促进住宅产业工业化发展。由此看来,房地产行业积极发展装配式住宅是非常有意义的。

1 装配式住宅概述

装配式住宅,是将住宅建筑分成多个单元或构件,这些单元的主要构成部分如墙体、梁、柱、楼板以及楼梯等先在工厂或工地生产加工,然后将这些构件运输到工地,通过一系列装配施工现场建造并组装成的住宅。装配式住宅是上个世纪提出的,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才创作出来的,而发展至今一些发达国家的装配式住宅已经发展成熟,如某些国家及日本的装配式住宅质量较高、安全系数较高、劳动成本较低。而对于我国来说,装配式住宅的发展比较缓慢,从创建初期到发展期就用了十几年的时间,但发展到今天我国装配式住宅已经有很大程度的进步与发展。因为在我国装配式住宅发展的历程中,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之间装配式住宅的装配式预制混凝土的生产经历了一个空前繁荣的大发展,在此之后,装配式住宅逐渐有了基本的架构,逐渐稳定、逐渐规模化、逐渐广泛的应用。而今时今日,从装配式住宅应用的实际情况来看,其有更多的优势可以与传统住宅相抗衡,甚至是超越传统住宅,使其成为推动我国住宅产业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的关键。

2 装配式住宅与传统住宅的比较

2.1 传统住宅存在的缺陷

与装配式住宅相比,传统住宅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传统住宅在建造时需要大量人力资源,通过人工手工操作和较大的劳动强度来进行住宅建设。就以现浇结构施工来说,现浇结构施工中的许多施工工序都需要手工操作才能完成,而无法运用机械完成,也无法用其它方法取代这些工序。

其二,统住宅在建造时施工工期长,生产效率低。之所以说,传统住宅施工工期长,生产效率慢,因为传统住宅是多层混凝土结构住宅或高层混凝土结构住宅,因此在传统住宅建造的过程中先浇筑结构施工是非常重要的施工环节,且施工量大,加之现浇结构施工的过程中搭设脚手架、 支模、 绑扎钢筋到混凝土浇筑、墙体砌筑等多数工序均需要手工劳动才能完成,如此会导致传统住宅生产效率十分低下,施工工期偏长[3]。

其三,统住宅在建造时生产过程中资源浪费严重。材料遗失、噪音扰民、施工干扰周边民众,影响环境保护。

其四,传统住宅工程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因为在传统住宅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现浇结构的搭建需要运用较多钢筋,且对钢筋穿插的位置、数量、钢筋间距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但是,在混凝土浇筑及混凝土保养环节容易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导致钢筋位置出现偏差或钢筋变形等问题,如此将会影响到传统住宅工程质量。

2.2 装配式住宅具有的优势

相对于传统住宅来说,装配式住宅具有的优势是:

其一,绿色施工,环保节能。之所以说装配式住宅建造具有绿色施工、环保节能的优势,主要是装配式住宅的各个部分都是在工厂内统一加工而成的,将其运输到施工现场,直接进行装配安装,即可完成。整个装配式住宅的建造,不需要泵送混凝土,那么在施工现场将不会出现大型施工设备运用,相应的施工现场将不会出现噪音;装配式住宅建造,不需要夜间施工,如此可以大大减少夜间照明,降低了光污染对周围居民的影响;装配式住宅建造的过程中因住宅的各个部分是在工厂内有由于专业工作人员按照相关要求,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出来的,如此可以保证装配式住宅长表面平整。

其二,生产效率高,建造工期短。装配式住宅的建造,住宅的各个部分是在工厂内同步进行生产的,就犹如在流水线上生产零部件一样,如此可以大大提高住宅建造效率,缩短装配式住宅建造工期。

3 装配式住宅对住宅产业工业化的推进

就目前我国住宅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不难发现住宅建设之中存在较多问题,具体表现为:(1)施工条件差。在住宅建设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并没有依据相关文件及施工要求,配备充足的施工设施及安全设施等,导致施工现场施工条件不佳。(2)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在住宅建设的过程中因负责人管理意识不强、或施工管理手段的落后、或施工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的存在,使得施工现场管理不佳,无法充分发挥作用。(3)气候条件影响。某些住宅建设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使得住宅施工难以持续进行,甚至产生破坏,使得住宅建设效果不佳。

的确,目前我国住宅建设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装配式住宅的发展则可以改变住宅建设现状,使住宅建设在短时间内高质量的建成,同时还能减低建设成本,如此可以促进住宅产业经济化、工业化、现代化发展。基于以上对装配式住宅的了解,确定装配式住宅的墙体、梁、柱、楼板以及楼梯等构件均是在工厂内加工完成的,在施工现场进行装配即可,如此可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

4 结语

目前,我国住宅需求量大,但所建设的住宅质量有待提高,且住宅建设需要的消耗的劳动力较多,这都充分说明了我国住宅建设呈粗放型的生产方式。针对此种情况,应当大力发展装配式住宅,解决当前住宅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促进我国住宅产业工业化发展。因为,装配式住宅的构建环保、节约材料、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高等优势,这使得装配式住宅可以弥补传统住宅的不足,为房地产行业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促进房地产行业更好发展,同时促进住宅产业工业化发展。所以,大力发展装配式住宅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常洁琼,赵光满.浅谈装配式住宅的发展对住宅产业工业化的推进[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0).

[2] 张娟.浅谈装配式住宅的发展对住宅产业工业化的推进[J].房地产导刊,2013(30).

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范文5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一、建筑工程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意义

近些年以来由于建筑业的规模不断发燕尾服,产业素质也得到快速的提高,我们国家的建筑技术水平也得到一定的提升,特别是对一些单项技术也已步入世界的行列中去。但是,从总体来分析,如今,我们国家的建筑技术水平还不算太高,建筑业在经济增长中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善。怎样在建筑工程领域进行科技成果的转化并提高速度,使工程的科技含量得到有效的提高,使施工企业的技术得到推进与进步,使建筑技术水平得到促进与提升,唯一的方办不是依靠科技的进步,把科学的管理以及大量的技术应到了工程中,使建筑业的每个领域都能得到应用。

二、新时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发展概况分析

科技水平在快速提升,建筑施工技术的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尤其是近些年以来,施工工程出现了很多新的技术与工艺,这也较大力度的冲击了传统的施工技术,这些出现的新技术,不但把以前传统的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解决了,并且,还提高了施工的效率,不但把工程的成本降低下来,把工程的作用时间减少了很多,还把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增强了很多,给整个施工的项目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建筑工程测量新技术的发展?

第一,关于GPS的施工测控技术,施工放样的依据就是施工控制网,它具有非常高的精度,测设起来也有困难度,GPS精密的定位技术能非常好的把这些问题解决掉,并且节省了很多的时间,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也保障了成果的可靠性。现在超高层的建筑越来越多,高层建筑施工常规的测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规范的要求与标准,怎样在日照、温差以及风载等这些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完成轴线的控制,并且还要准确、迅速,同时,对建筑构件进行定位,对于高层建筑施工来讲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利用GPS测控技术就非常的快捷、方便,并且可以进行动态的测定,使施工的测量质量得到保证。

第二,关于全站仪坐标法的放样技术,全站仪最大的优点就是精度较高,仪器也是集成化的,智能化以及自动化,这与施工控制点以及放样点的坐标放样有着直接的关系,可以有效避免在准备工作中放样数据,使施工测量的效率得到提高,与此同时,也能使施工放样中的差错得到减少。

第三,关于测距仪高程传递技术,这种高程的传递主要通过水准的测量来解决的,具有非常大的劳动强度,用时也比较长,并且不能测量出非常精确的结果。现在测距仪的精度都非常高,观测也比较快捷,所以,只要对现用的测距仪进行小小的改进,就能实现高程的传递。

第四,关于高层建筑重直度的控制技术,对于建筑物施工质量来讲,垂直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一般是通过经纬仪交会的方法时行解决,这种方法的测量精度不高,并且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也很严重,所以,通过激光准直技术就可以快速的解决这个问题。此技术不但具有较高的精度,而且非常的快捷,还能进行检查与核对,对于成果的可靠性提高了不少。

四、新预制混凝土构件应用技术的发展

首先,发展新型装配式楼盖结构。采用革新的预应力空心板,按预制装配式楼盖设计,以保持施工安装快速的优点,同时在楼板找平层中加配钢筋网片,使之具有相当于叠合楼板的整体性,捉高结构的抗震性能;用高强预应力钢丝作预应力主筋,提高构件的延性;提高构件的质量标准(高于现行的国标),以促使构件生产工艺和模具水平的提高,使构件生产集中于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预制构件厂,以保证构件的高质量;通过改进后的板侧面设计与灌缝材料,增强板缝间的抗剪能力;通过上述几项措施并可解决当前困扰民用建筑开发商的频频引发争议的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问题。 其次,发展预制轻混凝土内、外墙板和复合外墙板。与框架结构的结合,可逐步取代现有的砖混结构,从而实现民用建筑基本不用粘土砖的节地要求。预制外墙板、新型装配式楼盖与框架结构及已有的各种轻质内墙相结合,可形成框架现浇或预制梁、柱装配整体,其余均为预制装配的新型建筑体系。最后,发展叠合楼盖结构。以中、高强预应力钢丝作预应力主筋的预应力平板、带肋平板、空心板作预制板,与现浇混凝土叠合层组成叠合楼盖。减少了现场的支模施工工序和钢筋工程的工作量,具有很好的整体性,尤其适用于大开间民用建筑。

五、建筑装饰施工发展分析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使中国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与之发展同行的建筑装饰行业也随之得到快速发展,并且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建筑装饰施工技术在科技与环保理念的引导下,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一直以来,国内的装饰施工技术已经接近国外的先进技术,但是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始终徘徊在国内领先的水平停滞不前,导致国内装饰行业的发展缓慢。进入21世纪,装饰行业的企业市场意识不断增强,通过分析国内市场的需求,他们走出国门寻找国外成熟而国内没有的工艺技术,并且经过改造后在国内达到领先水平,接近国际水平的新工艺技术。如:背栓系列、石材干挂技术、组合式单体幕墙技术、点式幕墙技术、金属幕墙技术、微晶玻璃与陶瓷复合技术、木制品部品集成技术、石材毛面铺设整体研磨等。

在装饰行业有很多的高科技元素陆续出现,很多工业产品得到装饰工程的广泛应用,玻璃制品的装饰、金属材料装饰、木制品以及复合性材料装饰技术的不断出现,使装饰施工得到了本质的变化,它具有较强的时代感,产品也具有非常高的精度,工程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施工工期缩短了,并且也没有污染,这些优点在装饰施工中得到很多的体现。

六、建筑防水施工技术发展分析

首先,关于施工的技术,防水混凝土结构,这种结构自身的密实性非常高,并且具有防水的能力,同时,还有很强的承重能力与抗渗功能,与卷材的防水层相比较,这种结构具有非常广泛的材料来源,工艺操作起来也非常的简单便捷,对于劳动条件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同时,还能把施工的工期缩短,节约了很多的工程造价,另外,在进行检查与维修的时候也是非常方便的。再者,就是复合式的衬砌防水结构,目前,很多地铁区间的隧道都是使用这种结构的,共有三道防线进行防水,第一道是开始的支护加上背后的注浆,第二道就是对封闭防水板的设置,第三道是二次的衬砌,同时,对变形缝以及施工缝进行了专业的处理。很多工程实践可以表明,这种结构的防水效果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但是,因为防水的材料自身以及防水施工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就会出现第二道防水线发生缺陷。所以,为了使这种技术的可靠性得到提高,就要对防水层的材料进行合理的选择,使用合适的防水层结构设计以及施工方法。

其次,防水材料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在防水材料的运用过程中,实现防水效果的一些较为传统的方式都是沥青防水,通过不断的科研与努力,已有了高分子卷材以及新型的防水涂料等。防水施工也在向着冷作业的方向发展,并提高了综合机械化水平。应用新型的防水料材主要是以水泥基渗透为主,主要是以水泥为载体,具有非常高的强度,通过有活性的物质以及微硅粉的改性而形成的,我们已开发了聚合物改性的水泥涂料。如今,在我们国家的建筑施工中也得到非常多的应用。通过多次在建筑施工中的不断应用与实践得出验证,水泥基渗透的非结昌防水材料具有非常强的渗透性,并且,也能保持长久的防水性能,与其他材料相比,还具有很好的自我修复作用,整体的防水性也比较强,对于化学物质的侵蚀也有非常好的抵御性,同时,对于钢筋还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不但可以保护环境,还不会有危害的气体产生。施工的时候也是比较简单的,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混凝土的基面具有非常好的适应性。

在具有一定复杂性的环境下,特别是水位经常发生波动以及变化的情况下,有时还会受到机械震动的影响,这种情况包括溢洪道、地铁隧道、水池以及地下室等结构,水泥基渗透型的非结晶防水材料具有非常突出的优越性,尤其是在防水材料方面,把一般防水材料都不能解决的问题都解决了。 具有高性能的黏结剂的出现,也使传统的钉销连接紧固方式得到了彻底的改变,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使弹性更高,这对于钢性存在的一些劣势也得到有效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陈小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发展,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2] 孙子健,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同济大学出版社,2013

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范文6

关键词:土建工程;新技术;应用

一、桩基础技术

1.1刚性桩柔性桩复合桩基技术。

这是一种用刚性桩(如素砼桩)、柔性桩(如搅拌桩)与桩间同承担基础荷载的复合桩基技术。利用刚性桩本身强度较高,桩长较长,把上部结构荷载向深层传递,调动较深范围内土层的承载力。而利用柔性桩提高较浅层土的承载力,柔性桩的桩长较短。这样就把深层和浅层土的承载能力都发挥出来。从而形成刚性桩柔性桩与同作用的复合桩基。由于桩材料经济性好,土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有很好的经济效果。适用于浅层土层较软弱,而深层有较好土层的地区。

1.2钻孔压浆桩技术。

钻孔压浆桩是用长臂螺旋钻机钻孔,待到达预定的深度后,通过设在钻头的喷咀向孔内高压喷注水泥浆,同时向上提钻,至浆液达到没有塌孔危险时停止,起钻后在孔内放置钢筋笼,投放粒料至孔口,然后利用补浆管(桩长超过13m时放一长一短二根补浆管),再向孔内二次补浆,直至浆液达到孔口为止。其特点是无噪音、无震动、无泥浆护壁排污。由于是高压注浆,其桩体很密实,与周围土体有明显的渗透加固作用,其承载力比普通灌注桩大幅提高,有很好的经济性。

1.3预制小方桩复合桩基技术

小方桩复合桩基技术是由小方桩与承台下的地基同承担外荷载的桩基技术。一般小方桩桩身截面边长小于或等于250mm,长细比可到80左右。桩间距一般不小于5~6倍桩截面边长,以充分发挥桩侧面的摩擦阻力。用于穿越较弱的土层,进入压缩性相对较低,但尚不十分坚硬的持力层,适用于多层和小高层建筑。其沉桩方法可用静压法也可用锤击法,施工设备灵活、因地制宜,但用锤击法时不能用重锤。这种桩尤其适宜在中小城市中应用。

1.4多节挤扩灌注桩技术。

多节挤扩灌注桩是在灌注桩成孔的基础上,利用挤扩设备,在成孔的多个部位自下而上逐个挤扩成盘、岔(肢),在按设计要求完成多次挤扩后,取出挤扩设备,立即进行灌注桩的各项工艺成桩。由于桩体上增加了多个盘或肢,其承载能力得到提高。

二、土建工程测量新技术

2.1 GPS施工测控技术。

施工控制网是施工放样的依据,其精度要求高,测设困难,GPS精密定位技术能较好地解决该问题,且省时、省力,工作效率高,成果的可靠性有保障。随着超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物的不断出现,高层建筑施工常规测控方法已经很难满足规范的要求,如何在温差、日照、风载等外界环境因素影响下迅速、准确地完成平面轴线控制、高程传递、建筑构件的安装定位,已成为影响超高层建筑施工的首要因素。利用GPS测控技术具有方便、快捷、可靠等优点,可动态测定建筑物的摆动周期和摆动规律,测定建筑物(或构件)的垂直度,保证施工测量的质量。

2.2 全站仪坐标法放样技术。

全站仪具有测量精度高,仪器的集成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高等优点,已大量应用于各类工程的施工测量中。坐标法放样是充分利用全站仪的这些优点,直接利用施工控制点和放样点的坐标进行放样工作,避免了大量的放样数据的准备工作,提高了施工测量的工效,同时也减少了施工放样中可能出现的差错。该技术对一些形体复杂的建筑物放样工作有明显的优势。

2.3 测距仪高程传递技术。

高程传递一般采用水准测量和悬挂钢尺的方法解决,这些方法劳动强度大,所需时间长,且测量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有时得不到保证。现代测距仪具有测量精度高,观测快捷、方便等优点,只需将目前常用的测距仪或全站仪稍作改进,就可完成高程传递的测量工作。该技术对超高层建筑物的高程传递特别有效。

2.4高层建筑垂直度控制技术。

高层建筑的垂直度是衡量建筑物施工质量的一项重要控制指标,通常采用经纬仪交会或悬挂锤球的方法解决,这些方法不但测量精度低,而且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也十分明显,利用激光准直技术可较好地解决该问题。该技术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小,测量作业快速方便,测量成果的精度高,且可进行检核,提高了成果的可靠性。另外,该技术采用多次定位方法,可有效地防止误差的累积,保证最终成果达到规范要求。

三、新预制混凝土构件应用技术

3.1 发展新型装配式楼盖结构。

采用革新的预应力空心板,按预制装配式楼盖设计,以保持施工安装快速的优点,同时在楼板找平层中加配钢筋网片,使之具有相当于叠合楼板的整体性,捉高结构的抗震性能;用高强预应力钢丝作预应力主筋,提高构件的延性;提高构件的质量标准(高于现行的国标),以促使构件生产工艺和模具水平的提高,使构件生产集中于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预制构件厂,以保证构件的高质量;通过改进后的板侧面设计与灌缝材料,增强板缝间的抗剪能力;通过上述几项措施并可解决当前困扰民用建筑开发商的频频引发争议的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问题。

3.2 发展预制轻混凝土内、外墙板和复合外墙板。

与框架结构的结合,可逐步取代现有的砖混结构,从而实现民用建筑基本不用粘土砖的节地要求。预制外墙板、新型装配式楼盖与框架结构及已有的各种轻质内墙相结合,可形成框架现浇或预制梁、柱装配整体,其余均为预制装配的新型建筑体系。

3.3发展叠合楼盖结构。

以中、高强预应力钢丝作预应力主筋的预应力平板、带肋平板、空心板作预制板,与现浇混凝土叠合层组成叠合楼盖。减少了现场的支模施工工序和钢筋工程的工作量,具有很好的整体性,尤其适用于大开间民用建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