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装配式建筑技术工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装配式建筑技术工法范文1
一、编制工作原则
1.1强化“成品住宅”设计理念,促进装修设计与建筑设计协调同步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强调“成品住宅”的设计理念,促使住宅装饰装修一步到位,并对住宅设计相关专业及产业链条上的相关环节进行整合,强调装修设计贯穿和协调建筑设计全流程的重要性,促进装修设计与建筑设计协调同步,从而提高装修设计的完整度和完成度,使住宅工程建设链条趋向合理。1.2提倡采用模数化、系列化的设计手段,提高建造过程的“绿色度”标准化是住宅产业化的基础,而模数化、系列化是标准化的重要内容。上世纪50年代末,我国已经对模数展开了详细的研究,但由于住宅产业化发展水平的制约,模数化的应用和实践,至今也主要局限在建筑的结构构件及配件的预制与安装方面,对住宅内装修产品、设备和设施安装等方面仍然缺少应用和指导。以目前的卫浴产品制造企业为例,每家企业仅铸铁浴缸的型号就多达30 多种,少的也有10 多种,但每家企业之间的产品规格还都不同。由于产品规格尺寸多,但又缺乏互换性,造成建筑设计难以协调,部品与建筑主体、部品之间的衔接和配合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则。如果设计中标准化本身做得不好,那会在建造过程中出现很多“定制品”,成本、工期、质量及安装的难易度等方面必然大打折扣,从而使材料采购、安装等方面的成本难以控制,建造过程中的材料浪费现象较为普遍,建造过程的“绿色度”不高。采用模数化、系列化的设计手段,能够提高部材、部品的标准化程度,可以以较少种类的标准化构件和部品进行有机的集成,实现丰富的功能。同时提高部件和部品的互换性,这样可以减少装修材料的切割和浪费,从而提高建造过程中的“绿色度”。在本标准中,提倡上述设计手段,减少装修工程中出现大量“定制品”的问题,节约材料,从而提高住宅装修工程的“绿色度”。1.3采用室内声、光、热综合环境指标改善室内环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家对居住健康,以至居住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从装修异味到对室内甲醛等污染物水平的关注,一直到近年来引起社会热议的PM2.5。如果说标准需要从设计环节对全装修的设计质量进行把控,促进采用较为先进的技术提升住宅装修的品质,对建筑声、光、空气品质等方面指标也需要有较为详尽的约束和规定。“室内装修选材得当,就可以控制室内污染物指标”,虽然绝大多数开发单位会按照国家要求使用环保的材料和施工工艺,但全装修住宅是由诸多种上述材料有机地集成而来,目前也存在全部材料均符合国家标准,而经过各种材料组合集成、各种建造工艺的加工、各类化学粘接剂的使用,容易出现室内污染物累积叠加而引起新的室内环境问题,这方面也需要科学合理的考虑和约定;另外,如墙体大量的安装线盒、强弱电箱、穿各类管线,这样容易形成“声桥”,导致住宅建成后室内隔声、户间隔声性能出现下降,甚至有时连隔壁的说话、咳嗽声音都能清楚的听得到,而这方面的问题引起的投诉和纠纷也日渐增多。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也会考虑加入一些现场检测环节的要求,以保证住宅成品的环境指标达到要求。1.4兼顾全年龄人群居住需求,增加住宅全生命期适应性结婚生子、在宅养老,随着家庭成员年龄不断增长或者人口数量的变化,人们对住宅的需求也会随之变化。本标准突出“以人为本”、“人人适用”的理念,考虑通用设计和适老设计,保证住宅对特殊人群的适用性,增强建筑全生命期适应性,提倡装修设计中对相关设施等的排布位置、加固件的预留预埋等加以设计和考虑。例如,目前的住宅中大量的采用轻质墙体,这不但实现了部分废材的回用,也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建筑的轻量化,减轻了结构设计的负担,但一般来讲,加气块、轻质隔墙条板等墙体存在一定的吊挂力不足的情况,而建筑设计、装修设计环节对住宅未来安装功能型辅助设施、挂墙电视、画框等加固条件的关注不够,造成了在需要安装上述设施电器时,墙体性能无法满足安装条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住宅的适应性。本标准也会在应对住宅未来改造、增加相应设施等需求的前提下,适当规定与之相应的建筑条件的预留,以增加住宅全生命期适应性。1.5引入先进的设计手段、建造工法和新产品,提高住宅全装修工业化水平兼顾目前市场发展水平和产业化程度,提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技术和适度超前的装配式建造技术和工法,做到适度引领本市全装修住宅产业发展。传统的装修工艺存在一定的不足,装修时必须剔凿墙体安装各类管线,给墙体带来“硬伤”,甚至出现结构安全隐患,这样的例子近年来并不少见。本标准兼顾目前市场发展水平和产业化程度,提倡装配式建造,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推荐使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技术和适度超前的装配式建造理念和工法。比如,装配式的贴面墙可以在建筑墙体与饰面板间留出足够各类管线穿越的空间,使管线“不入墙”。这样,揭开面板即可对其进行处理,给未来的检修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也避免了墙体再遭剔凿造成安全隐患;而装配式的住宅地暖系统,能够实现快速施工安装的同时,避免地暖盘管“埋地”,使后期维修、维护和更替更加方便。上述工业化装配式施工,工期能提高70%以上。拿隔墙的建造来说,如果说传统工法抹灰、刮腻子找平等工作需要一周的话,这种装配式墙板的安装只需要一天。这种工业化的建造方式也能够大量减少现场工人的劳动强度,极大的提高效率,避免作业场地扬尘、噪声等对工人健康的影响,并且满足绿色建造中干式作业的要求。适当引入工业化建造方法,使手工作业所占比例降至最低,也能使建造精准度得到提高,保证品质均一。装配式的建造方式是一种新型的,集成化的,更加科学的建造手段,由于其具有大量减少人力、大幅节约工期、大量节约材料等特点,特别适合于需要大量、快速建设的,一次装修到位的公共租赁住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类型,本标准的应用前景也较为广阔。另外,考虑70年产权内若干次的装修和改造成本,先进的装配式建造技术和产品的使用,能够大量节约住宅全生命期的维护和改造费用,大大降低了带有租赁性质的保障性住房的维护管理费用,变相实现政府持有财产的保值增值。而对于商品房持有者来讲,在不增加装修成本的前提下,减少了未来对住房使用过程中的经济投入。
二、结语
现在北京市70%以上的保障性住房项目中都在推进住宅产业化。在这些项目中,已经实现了住宅主体结构中的外墙、楼梯、隔墙共计30%的产业化率。本标准预计2014年内编制完成,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北京市成品住宅的设计水平,推进北京市住宅产业化发展。
作者:姜中天 庄彤 娄霓 王贺 韩亚非 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装配式建筑技术工法范文2
【关键词】冷弯薄壁型钢;低层建筑;节能环保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cold-formed steel applications in low-rise buildings
LI Ji-liang
(Jigang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 Technology Co., Ltd.Jinan Shandong, 250101, China)
【Abstract】Low-rise building with cold-formed thin-walled steel structure system, has the advantages of energy saving, water saving, material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ood anti-seismic performance, fast construction speed, easy industrialization etc, the main bearing member in the curved thin-walled steel node, for cold-formed steel structural member molding, architectural features and existing problems are also carried out discuss, with broad market prospects.
【Key words】Cold-formed thin-walled steel;Low-rise building;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1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构件的成型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装配式低层建筑系统(不超过三层),原料主要采用镀铝锌冷弯薄壁型钢,屈服强度在550MPa,表面镀铝锌量要达到150g/m2(双面检),其镀层为55%铝、43.5%锌、1.5%硅,壁厚在0.55mm~1.2mm。技术和设备主要是引进澳洲的,通过电脑辅助结构制图,结构设计软件生产的文件直接输入到CAM智能加工设备进行全自动精确加工,保证构件制造的精确度,并直接可以生产管线洞口、连接结点洞口,全自动开槽、冲压、切割,其误差在人工难以达到的半毫米以内,直接生产出结构所需的用于组合成房屋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结构构件,如:墙架、楼面托梁、屋架等。
2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低层建筑的特点
1)工业化程度高。薄壁型智能轻钢装配式工业化低层建筑系统制作工厂化和机械化,有利于实现住宅建筑技术集成化、产业化,现场拼接,噪音小、垃圾少,受气候影响小,符合国家住宅产业化政策。
2)施工速度快。冷弯薄壁型钢装配式建筑完全进行工业装配化作业,施工采用干施工法,不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并且节省了费用,人工损耗低,完全可以做到文明施工,施工速度迅速,同等体量的建筑只有传统建筑1/4的建造时间。
3)环保。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建筑是环保型的可持续发展产品,所有材料均为环保型,可回收再利用。相比传统砖混建筑来说,可以避免粘土带来的资源枯竭,与钢筋混凝土相比,混凝土不能循环使用,拆除后是建筑垃圾,造成环境压力。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建筑是环保型建筑的典范。
4)抗震性能好。冷弯薄壁型钢装配式建筑自重轻,金属材料属性以及必须的剪力墙结构形式决定了良好的抗震性能,由于地震活动为左右和上下活动,所以用紧固件连接在一起的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组成了一个安全稳定的盒子,抗震达8级。
5)居住使用面积大。因为冷弯薄壁型钢装配式建筑墙体厚度小,并且无主梁,比传统结构可以大大增加有效使用面积,在同等建筑面积情况下,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可以达到95%的使用面积,传统结构大多不会超过85%的使用面积。
6)基础造价低。结构自重轻,每平方米的重量在200kg左右,相当于同样钢筋混凝土结构重量的1/5左右,用于抗震措施的费用少,大大减少基础的造价。
3 基本构造要求
在楼板和墙内铺设管道等,一般在冷弯薄壁型钢构件的腹板上每隔一定的距离冲(或割)所示的圆形或椭圆形洞口,洞口的设置应满足以下尺寸要求:1)水平构件洞口的中心距不小于400mm,垂直构件洞口的中心距不小于250mm;2)水平构件的洞口的高度或直径不大于腹板高度的1/2或45mm的较小值;3)垂直构件的洞口的宽度或直径不大于腹板高度的1/2或40mm 的较小值;4)椭圆形洞口的长度不大于75mm;5)洞口边至最近端部支承构件边缘的净距不小于300mm;6)洞口处应设置套管或垫圈,避免管线直接与构件接触。
4 关心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保温,有三层保温措施,外墙用xps板、内墙用玻璃纤维棉,外墙还有一层空腔来保温。
2)防水,屋顶有天沟设计,屋面有防水油毡,外墙材料采用PD板防水处理。
3)防火,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低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为四级,承重墙、分户墙、楼梯间墙体为难燃烧体耐火极限为1小时。
4)防潮,措施是在墙面上铺上一层防潮呼吸纸。
5)隔音,钢构件在隔墙处可能形成声桥的部位,应采用隔声材料或重质材料填充或包覆,保证相邻空间,隔音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6)整体造价,目前对于低层建筑而言,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比钢筋混凝土整体造价要高,开发商大多注重短期利益,对可持续发展认识不够,建议这方面政府要加以引导。
7)使用年限,一般使用条件下,设计使用年限可达50年。
5 结论
国家大力提倡发展节能环保项目,冷弯薄壁型钢结构装配式低层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且建筑结构特点又有非常突出的优势,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未来将会被广泛的应用,发展前景广阔。
装配式建筑技术工法范文3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 内容 发展 措施
建筑工业化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四化一改);工业化建筑的类型。 砌块建筑:特点设计要求;常用砌块的类型及砌块墙体构造;大板建筑:特点设计要求、内外墙板楼板及屋面板类型(材料受力复合);节点构造,外墙板缝防水构造(材料防水构造防水);装配式框架板材建筑:骨架结构系统,框架结构特点;按材料分类,按施工方法分类;结构布置及传力系统;柱网形式及常用尺寸;框架节点连接;框架结构外墙构造,外墙的类型及材料(砖砌块板材及幕墙),外墙的搁置位置与建筑立面造型,外墙与外墙外墙与框架的连接;板柱结构系统及其外墙,板柱结构组成形式和力的传递,板柱的节点连接,墙体材料及构造。大模板建筑:特点设计要求;类型墙体材料及节点构造;滑模建筑:特点设计施工要求及类型。升板建筑:特点施工要求;楼板类型及构造节点。盒子建筑:特点及类型;组装方式与构造。
(一)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
1。建筑工业化是指建筑业要从传统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小生产方式逐步向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过渡,即以技术为先导,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装备,在建筑标准化的基础上,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和设备的生产,培育技术服务体系和市场的中介机构,使建筑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步走上专业化、社会化道路。
2。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是: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发展施工专业化,提高机械化水平,减少繁重,复杂的手工劳动和湿作业;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设备生产并形成适度的规模经营,为建筑市场提供各类建筑使用的系列化的通用建筑构配件和制品;制定统一的建筑模数和重要的基础标准(模数协调、公差与配合、合理建筑参数、连接等),合理解决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关系,建立和完善产品标准、工艺标准、企业管理标准、工法等,不断提高建筑标准化水平;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实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和信息管理系统,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二)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建筑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建筑规模的持续扩大,建筑业发展较快,物质技术基础显著增强,但从整体看,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不大,质量问题较多,整体技术进步缓慢。为确保各类建筑最终产品特别是住宅建筑的质量和功能,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建设速度,改善劳动条件,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建筑业尽快走上质量效益型道路,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们主要吸取我国几十年来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历史经验,以及国外的有益经验和作法;考虑我国建筑业技术发展现状、地区间的差距,以及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特点;适应发展建筑市场和继续深化建筑业体制改革的要求;重点是房屋建筑,特别是量大面广、对提高人民居住水平直接相关的住宅建筑。
(三)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措施
建筑工业化,首先应从设计开始,从结构入手,建立新型结构体系,包括钢结构体系、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要让大部分的建筑构件,包括成品、半成品,实行工厂化作业。一是要建立新型结构体系,减少施工现场作业。多层建筑应由传统的砖混结构向预制框架结构发展;高层及小高层建筑应由框架向剪力墙或钢结构方向发展;施工上应从现场浇筑向预制构件、装配式方向发展;建筑构件、成品、半成品以后场化、工厂化生产制作为主。二是要加快施工新技术的研发力度,主要是在模板、支撑及脚手架施工方向有所创新,减少施工现场的湿作业。在清水混凝土施工、新型模板支撑和悬挑脚手架有所突破;在新型围护结构体系上,大力发展和应用新型墙体材料。三是要加快“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减少施工现场手工操作。在积极推广建设部十项新技术的基础上,加快这十项新技术的转化和提升力度,其中包括提高部品件的装配化、施工的机械化能力。
在新型结构体系中,应尽快推广建设钢结构建筑,应用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建筑,研发复合木结构建筑。在我国,进行钢结构建设的时机已比较成熟,我国已连续8年世界钢产量第一,一批钢结构建筑已陆续建成,相应的设计标准、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已出台;同时,钢结构以其施工速度快、抗震性能好、结构安全度高等特点,在建筑中应用的优势日显突出;钢结构使用面积比钢筋混凝土结构增加面积4%以上,工期大大缩短;在工程建设中采用钢结构技术有利于建筑工业化生产,促进冶金、建材、装饰等行业的发展,促进防火、防腐、保温、墙材和整体厨卫产品与技术的提高,况且钢结构可以回收,再利用,节能、环保,符合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装配式建筑技术工法范文4
一、 建筑工程产业化概念
建筑工程产业化,是指用集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生产为一体,用产业化大批量生产的方式生产建筑工程部件,充分发挥工程装备和工程建筑建模能力,将建筑工程由现场施工为工厂生产现场装配,将工程建筑由“建造”转变为“制造”,对建筑工程这将在提高质量的同时又大幅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量。当然建筑工程产业化并不是简单地搭积木,而是将建筑工程的设计、制造、施工等融为一体的运行,每个部分相互依托,相互关联,从而促进建筑工程产业的发展。建筑工程产业化以集成型规模化的生产取代劳动密集型手工生产,以产业化制品的现场装配取代劳动密集型手工生产方式,以产业化制品现场装配取代现场湿作业施工方式。
1、建筑工程产业化国际发展概况
法国是世界上最早推行建筑工程产业化的国家,它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代建筑工程产业化”范本,即以全装配式大板和工具式模板现浇工艺。再建立许多专用体系后,发展通用构件制品和设备为特征的“第二代建筑工程产业化”过渡,法国的住宅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由专用体系向通用体系过渡,建筑体系逐渐向学校,办公楼,体育及公用建筑发展。
美国为推广产业化住宅,联邦政府住房和城市发展部颁布美国产业化住宅建设和安全标准。当前美国住宅产业化市场发展完善,住宅用构件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程度很高。美国住宅多建于郊区,以低层结构为主,用户可以按照样本或者自己喜欢的地点和方案设计房屋,按照住宅产业化上产品目录购买房屋构件,委托承包商进行建造,现场机械化施工,在美国有10%的人居住在产业化建造的住宅。
新加坡的住宅产业化也比较成熟,在经过七、八十年代的发展,目前,新加坡要求保障房项目100%采用住宅产业化技术。
2、我国建筑工程产业化发展概况
我国的建筑工程产业化发展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在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就提出借鉴前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经验,在国内推行标准化、工厂 化、机械化的预制构件和装配式建筑。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是我国装配式建筑的持续发展期,尤其是从7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预应力混凝土圆孔板生产技术简单,各地都建有生产线,大规模生产的预应力空心板成为我国装配式体系中最量大面广的产品。80年代,为在北京地区满足高层住宅建设的发展需要,从东欧引入了装配式大板住宅体系,其内外墙板、楼板都在预 制厂预制成混凝土大板,采用现场装配,施工中无需模板与支架,施工速度快,有效地解决了当时发展高层住宅建设的需求,至 20 世纪 80 年代末,全国已有数万家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全国预制混凝土年产量达2500万 m3 。这一时期这些装配式体系被广泛应用与认可,大量预制构件都标准化,并有标准图集,各设计院在工程项目设计中按标准图集进行选用,预制构件加工单位按标准图集生产加工,施工单位按标准图集进行构件采购。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很好地适应了当时我国建筑技术发展的需要,然而从20世纪80年代末装配式建筑存在的一些问题开始显现,采用预制板的砖混结构房屋、预制装配式单层工业厂房等在唐山大地震中破坏严重,使人们对于装配式体系的抗震性能产生担忧,相比之下认为现浇体系具有更好的 整体性和抗震性能; 而大板住宅建筑因当时的产品工艺与施工条件限制,存在墙板接缝渗漏、隔音差、保温差等使用性能方面的问题,在北京的高层住宅建设中的应用也大规模减少。与之相反的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现浇结构体系得到了广泛地应用,采用现场现浇的结构体系更加符合当时我国大规模的建设需求。
二、我国建筑工程产业化的现状
新时期,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建筑行业面临劳动力短缺、人工成本快速上升的问题,同时目前传统现场施工方式也面临环境污染、水资源费、建筑垃圾量大等日益突出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保持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推行建筑工程产业化,以实现“节能环保”的要求。然而,目前国内相关地区对建筑工程产业化发展的热点过度聚焦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提出过高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应用比例,这有可能对建筑工程产业化的健康发展带来负面效果。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建筑行业人均竣工面积仅为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1/4-1/5;建筑周期长,同样一个18层高层住宅,我国需要13个月建设完成,日本等发达国家只需要9个月。质量水平偏低,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低,无标准化,流程化,质量不稳定,容易受气候,人力环节等因素影响,劳动力紧缺,且素质偏低,民工荒普遍,缺乏培训,劳动力素质低,专业性不高,缺乏专业培训。
万科在2006年完成的国内首批装配式节能环保住宅,上海浦东万科新里程住宅项目包括1栋14层和1栋11层高层住宅其外墙,楼板。阳台。楼梯空调板等均是预制混凝土构件,预制装配率高达70%,据万科统计施工过程降低20%的施工能耗,减少60%的用水,混凝土与钢筋消耗,以及80%的木材损耗,施工垃圾以及装卸垃圾
长沙远大从事住宅产业化,是第一家以住宅产业化类别核准成立的新型住宅制造工业企业,远大设有住宅研究院,负责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建造方式,施工工法,技能环保等研究与实验2010年远大曾用360小时建成一个1.7万平米30层的酒店轰动一时,被誉为”地球上速度最快的建设者”。
三、建筑工程产业化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业师劳动密集产业,一直享受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带动巨大就业,产业化推动力不足,随着用工荒蔓延,人孔红利的消失,建筑业对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需求不断提升。我国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建筑产值一直保持25%增长,开工面积大,巨大建筑需求促使大部分企业忙于扩展市场,没有精力顾及技术革新和技术创新加之我国建筑设计属于独立行业,无需考虑工艺流程,建筑产业链信息交互有限,设计施工信息部对等,难以实现生产流程化。
1、企业发展应对提高工程建设效率与劳动生产率,提高施工机械装备和施工水平,促进建筑产业集聚合集约发展资源利用更加合理,减少建筑垃圾产生,降低建筑能耗。
2、改善施工条件,降低建造过程的噪音,垃圾 扬尘,粉尘等污染,提高工程质量,工艺条件好,质量稳定,尺寸精准,降低难度对复杂构建,只需要制造一次性模具就可以大批量生产,工期短,多工序可以并行施工,不受天气影响等,总之,建筑工程产业化有助于实现高质量低成本,短工期,好节能的绿色高品质工程。
3、促进行业技术进步与创新,带动设计施工、建材等50多个关联产业,近2000多种产品技术创新促进建筑产业链的转型和升级 对促进中国制造2025和产业升级信息化有重要意义。
4、有利于建筑业由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转变,提升产业工人素质,实现减员增效,有利于建筑产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降低用工需求,为建筑业走出去注入强大的活力。
装配式建筑技术工法范文5
重庆两江幸福广场北侧的一家咖啡厅内,萦绕着一阵阵浓郁香味。
靠窗的一张座椅上,重庆建工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曾强抬起头,隔着玻璃望向街道斜对面。
在那里,太阳座建设项目工地上,工人操纵着工程机械,在雨中奔忙。
太阳座建设项目,定位为照母山科技创新城地标式建筑、5A甲级写字楼和生态节能建筑。
“太阳座工程之所以称得上生态节能地标建筑,得益于项目采用了大量的钢结构元素。”曾强说。
说到这里,作为该项目主要负责人的曾强,脸上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在曾强心里,也再次升腾起这样一个信念――在不远的未来,环保而时尚的钢结构大厦,必将如密林般崛起于山城。
为让这幅画卷成为现实,曾强和同事们一直在努力。
梦想之源
在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00级钢结构专业硕士研究生面试现场,发生过这样一场问答――
考官问一考生:“为什么选择就读钢结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这名考生的回答,让考官为之一振:“我的梦想是修建中国第一高楼。就目前而言,钢结构应该是最合适的建造材料……”
这名考生,就是曾强。
曾强对钢结构的执念,源于他攻读建筑工程结构本科专业时的一堂课。
一次,老师在课堂上提问:“假如我们要在月球上修房造屋,用什么样的材料比较好?”
“钢筋水泥”“玻璃”……同学们的答案不少,却无一入得了老师的“法眼”。
最后,老师给出了标准答案:“最合适的应该是钢结构。相较于钢筋水泥建筑,钢结构建筑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整体刚性好、变形能力强、施工速度快、可回收利用等一系列优点。”
老师的回答,让“钢结构”这个陌生词汇深深印在了曾强脑海中。
课后,曾强经了解得知,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新型建筑结构,强度较高又环保节能,被广泛应用于建造大跨度和超高、超重型的建筑物――巴黎艾菲尔铁塔、纽约帝国大厦、北京鸟巢等都是钢结构建筑的典范。
从此,曾强Ω纸峁共生了浓厚兴趣。也因为这样的兴趣,他才在报考硕士研究生时选择了这个在当时很冷门的专业。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曾强参与了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中央电视台新大楼等多项大型钢结构建筑工程的投标和施工技术方案的编制。
随着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曾强从事钢结构研究的决心更加坚定。
“现在国家经济、科技以及工业生产水平都在不断发展,推广应用钢结构建筑,必然会成为大势所趋。”曾强说。
创新之力
2016年10月2日,重庆国泰艺术中心。
在阳光的映衬下,互相穿插、叠落、悬挑的红黑色钢铁构件,如同一堆熊熊燃烧的篝火,在艺术中心顶部闪烁着明亮的光芒。
“一般人也许不清楚,那些红黑构件实际上就是构成国泰艺术中心的核心元素――钢结构。这些钢材使用的规格、强度,仅次于‘鸟巢’。”曾强说。
出于对家乡的眷恋和热爱,曾强毕业后,决定在重庆开启自己的“梦想之旅”。
“重庆山地广,河流多,虽然钢结构建筑起步较早,但与国外和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较,重庆钢结构建筑应用比例仍然偏低。”曾强说。
2007年,曾强进入重庆建工集团,成为一名年轻的副总工程师。
工作伊始,曾强就接到了一份大单:国泰艺术中心钢结构项目设计。
因为地处解放碑核心地段,国泰艺术中心工程任务量大,建设周期长,在当时被称为国内建设难度最大的钢结构公益项目。
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曾强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技术,反复设计论证,创造性地将有限元分析技术成功运用于国泰艺术中心项目,提出了“钢骨混凝土分离施工法”新概念,从而优化了原设计方案。
初战告捷,曾强又相继投入到涪陵青草背长江大桥、重庆国际博览中心钢结构工程、重庆大足体育场等项目建设中,并总结形成了“多维空间钢结构节点”等多项专利施工技术。
“在参与这些项目的过程中,我学习和实践了很多新工艺、新技术,也克服了不少难题。这一切,都让我对钢结构的理解更加透彻深入。”曾强说。
转型之路
2013年4月18日,重庆维景国际大酒店。
这天,由重庆建工工业有限公司承办的2013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隆重举行。
曾强在大会上作了发言:“建造钢结构住宅,就像‘搭积木式’造房子、流水线上‘生产’房子,让80%的工作量在工厂里面完成,比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住宅减少2/3的用工……”
近些年,曾强的关注点逐渐由大型钢结构工程转向钢结构装配式住宅领域。
“目前我国钢结构住宅产业化道路仍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性瓶颈制约了其推广应用。”曾强说。
为了更好地促进重庆和西部地区钢结构产业的发展,提高钢结构装配式住宅的制造能力、技术手段、管理水平,重庆建工工业有限公司应运而生。
2009年3月,曾强加入了新公司,投身到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的研究中,并确定了公司以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为核心的发展方向,全面协助公司的投标、加工制作、施工安装等各项工作。
作为重庆市优秀青年建设者、重庆市建筑协会技术专家,曾强还积极承担了重庆市建委牵头的《多高层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及相应图集的编写工作,身体力行地助推着重庆市钢结构行业、钢结构装配式住宅产业化发展进程。
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
这对曾强而言,无疑是极大的鼓舞。
“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改革传统建筑体系,推动钢结构在重庆工程建设中的发展和应用,促进重庆钢结构建筑产业化、标准化和配套化……这是我的使命所在。”曾强说。
【采访札记】
曾强是一个有梦想的建筑师。
作为重庆城市建设的思考者、建设者与见证者,曾强和他的同行以敏锐的专业视野、独特的设计立场,不断用新的建筑语言,表达着重庆特有的地理态度与人文情怀。
装配式建筑技术工法范文6
【关键词】工业化;建筑
一、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
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是: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发展施工专业化,提高机械化水平,减少繁重,复杂的手工劳动和湿作业;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设备生产并形成适度的规模经营,为建筑市场提供各类建筑使用的系列化的通用建筑构配件和制品;制定统一的建筑模数和重要的基础标准(模数协调、公差与配合、合理建筑参数、连接等),合理解决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关系,建立和完善产品标准、工艺标准、企业管理标准、工法等,不断提高建筑标准化水平;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实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和信息管理系统,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二、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建筑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建筑规模的持续扩大,建筑业发展较快,物质技术基础显著增强,但从整体看,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不大,质量问题较多,整体技术进步缓慢。为确保各类建筑最终产品特别是住宅建筑的质量和功能,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建设速度,改善劳动条件,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建筑业尽快走上质量效益型道路,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们主要吸取我国几十年来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历史经验,以及国外的有益经验和作法;考虑我国建筑业技术发展现状、地区间的差距,以及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特点;适应发展建筑市场和继续深化建筑业体制改革的要求;重点是房屋建筑,特别是量大面广、对提高人民居住水平直接相关的住宅建筑。
三、建筑业如何实现现代化
1、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手段来说,建筑现代化的中心问题就是建筑工业化。
2、从建筑的功能要求来说,它要能够满足现代化的生产、科研和日益增长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3、从建筑的社会性来说,它要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围绕着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创造有利于广大人民的环境条件。
4、从建筑的艺术性来说,要能表现我们的时代精神,具有充分的艺术感染力和生活气息的内外空间。
以上四个方面是互相联系而又是互相制约的。但其中最根本的问题是建筑工业化,因为它是建筑现代化所必需的生产手段和物质条件。而建筑工业化的前提则是设计标准化。那么,设计标准化是否会限制建筑师的创作自由呢?笔者认为建筑创作从来都是受到各种客观条件制约的,而且在社会生产力愈低的时候,受到的限制也愈大;而每当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一步的时候,建筑的创作活动才能得到一次解放而呈现出一个跃进的局面,这已是为历史所证明的事实。所以,建筑工业化的实现,为我们创造出更好的物质条件,从而使我们获得更多,更大的创作自由。同时又以我们的创作成果去促进建筑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例如:
1、我们要研究住宅建筑的各种平面和空间参数,使之系列化、统一化,做到构配件规格少、形式多样;
2、要研究建筑的外部空间组织,使之适应工业化生产的要求,做到既统一又有变化、富于韵律感;
3、要研究个体建筑或建筑单元的内部空间,使之达到充分的使用效能;
4、要研究在工业化的前提下,吸取我国各地建筑的传统经验和优秀设计手法,创造我国当代的建筑新风格,做到形式与内容统一、建筑与结构统一。
总之,我们要从建筑工业化的大生产、高速度出发,根据现代的建筑功能要求和技术、材料、设备等物质条件,努力创作,为加速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贡献力量。
四、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措施
建筑工业化,首先应从设计开始,从结构入手,建立新型结构体系,包括钢结构体系、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要让大部分的建筑构件,包括成品、半成品,实行工厂化作业。一是要建立新型结构体系,减少施工现场作业。多层建筑应由传统的砖混结构向预制框架结构发展;高层及小高层建筑应由框架向剪力墙或钢结构方向发展;施工上应从现场浇筑向预制构件、装配式方向发展;建筑构件、成品、半成品以后场化、工厂化生产制作为主。二是要加快施工新技术的研发力度,主要是在模板、支撑及脚手架施工方向有所创新,减少施工现场的湿作业。在清水混凝土施工、新型模板支撑和悬挑脚手架有所突破;在新型围护结构体系上,大力发展和应用新型墙体材料。三是要加快“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减少施工现场手工操作。在积极推广建设部十项新技术的基础上,加快这十项新技术的转化和提升力度,其中包括提高部品件的装配化、施工的机械化能力。
在新型结构体系中,应尽快推广建设钢结构建筑,应用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建筑,研发复合木结构建筑。在我国,进行钢结构建设的时机已比较成熟,我国已连续8年世界钢产量第一,一批钢结构建筑已陆续建成,相应的设计标准、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已出台;同时,钢结构以其施工速度快、抗震性能好、结构安全度高等特点,在建筑中应用的优势日显突出;钢结构使用面积比钢筋混凝土结构增加面积4%以上,工期大大缩短;在工程建设中采用钢结构技术有利于建筑工业化生产,促进冶金、建材、装饰等行业的发展,促进防火、防腐、保温、墙材和整体厨卫产品与技术的提高,况且钢结构可以回收,再利用,节能、环保,符合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