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控编程基本教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控编程基本教程范文1
关键词:数控技术;专业建设;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过程
一、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要求,在认真学习和研究国内外先进高职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确定了山东英才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数控技术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即以制造业企业对高素质应用型数控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以岗位适应能力为中心,以职业技能培养为重点,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以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为核心,构建有机结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内、外资源,发挥本校的优势,将数控技术专业建设成为办学定位准确、培养方案科学、办学条件完备、特色鲜明、产学研结合紧密、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能力强、作用大的骨干专业。
通过深入到本地区机械制造业企业一线的调研、分析和对往届毕业生的跟踪回访,我们得到了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岗位为:数控加工工艺设计与程序编制;数控设备的操作、安装、调试、维护和保养;CAD/CAM软件应用。在结合了学校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我们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勇于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掌握现代数控技术人员所必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实际工作能力突出,能在生产一线从事数控编程、操作、维修、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建设的具体内容
建设的重点应放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以及实验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1.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导向性,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与企业保持紧密的联系,不断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因此,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学校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而校企合作则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才能了解数控技术的应用状况,了解企业对数控人才职业技能的需求,从而为专业建设提供正确的思路;还可以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同时也为学生的专业实习、实践以及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校在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两方面的措施。
(1)充分发挥企业专家的作用。
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和高层管理人员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本专业的建设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指导;并对专业教学计划、主干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安排进行审核;指导实践性教学与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并协助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岗位的安排。
另外,根据需要,聘用企业理论知识宽、实践能力强的高级技术人才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优越的师资条件。
(2)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
实践性教学,特别是与专业核心课程相关的实践性教学,必须要给学生创造实际生产的环境。因此,需要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认识实习、顶岗实习以及毕业实习。借助企业优势,在拓展了教学空间的同时,也让学生接受到了企业“真刀真枪”的实战训练,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和适应岗位的能力。
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学校数控技术专业建设的核心部分,其设计和开发的科学性、合理性是决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确定了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我们遵循“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原则,以核心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 首先,确定学校数控技术专业的核心职业岗位为:数控机床操作工和数控加工工艺员;然后,根据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提取典型工作任务(项目),例如数控加工工艺员的典型工作任务有:分析零件图纸、获取加工信息、确定加工方案、制定工艺文件;最后,通过分析完成这些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进行课程的优化和整合以及教学计划的修订,从而逐步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我们重点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课程的优化和整合。
课程的优化和整合应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入手,强化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充分体现职业岗位的需求和先进性原则。其中,理论教学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突出与操作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注重实用性;实训教学方面,充分利用校内机械实训中心,加大实训量,保证实践性教学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50%,并贯穿全部教学过程的始终。在课程整合的过程中,重点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渗透,合理安排教学顺序,增强实践教学的时效性和教学效果。
(2)精品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的建设具有引领本专业课程建设的指导作用,是提高课程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学校的数控技术本专业已经有“机械制图”、“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大学物理”、“工程力学”、“工程数学”、“数控机床与编程技术”七门课程通过了校级精品课验收。争取在今后几年内,专业所属的课程多数可以达到校级精品课的标准,对于已有的校级精品课程,也将分阶段、分层次地按照省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
(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重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融合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讲授法、现场示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类比法、分组教学、“一帮一”教学等。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更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另外,我们也组织教师不断充实和完善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习题库、实训指导书以及拓展学习资料等教学资源,并建立了精品课程网页,将优质课程资源在校园网上实现共享。使课程的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充分整合,学生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学习和测试,将课堂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每个角落,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4)教材建设。
教材的选用和编写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优先选用适合本专业的、基于工作工程的高职高专优秀教材的同时,积极组织教师、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编写具有学校特色的教材。目前,已经正式出版并应用于教学的有《机械工程实训教程》、《机械设计基础》、《传感器检测技术实验教程》、《大学物理实验》、《AutoCAD工程制图教程》等教材,以及《数控实训指导书》等校本教材。还有部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型教材正在积极编写中。
3.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还积极开发一些设备先进、管理先进、技术先进、环境良好的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如青岛海信集团、山东力诺集团等。技能性较强的部分课程的学习及学生的顶岗实习任务都可在合作企业内进行,确保“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4.师资队伍建设
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才能将专业建设的成果真正地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为此,学校需要建设多项措施来加强教师队伍,并已逐步形成了一支以专业教师为主,专兼结合的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满足专业建设的需要。
数控编程基本教程范文2
关键词:项目;故障;维修;改革
一、 引言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作为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针对性很强的课程,而现有国内大部分职业院校的教学模式仍没有走出学科体系的框架,教学内容以大量的理论为主,少量的实验为辅;教学形式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练习为辅。这样一种学科体系式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脱节,学生学习积极性无法调动,学生实践时间少,学生进入企业后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差,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急需对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二、项目教学理论
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属于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一种。行动导向教学的所有要求都能在项目教学中得到满足,其中,项目是以工作任务的形式出现的。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能得到一个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以能力为本位,理论为指导,职业实践为主线的项目课程,正在逐步成为我国高职教育课程建设和改革中具有代表性的课程形式,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正在成为发展的方向。《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同样不例外,要适应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的职业岗位的要求,就必须改革原有的学科体系的教学模式,项目化课程能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学生的“做中学”,教师的“做中教”。所以《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的改革核心是采用项目化的教学模式。
三、基于项目教学的课程体现构建
(一)课程标准的制订
课程标准是一门课程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包括课程在本专业的地位、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模式、课程教学内容、课程评价方式等。课程标准的制订应该从职业岗位分析人手,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参照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职业标准。课程标准中要突出体现职业教育的技能性、应用性、创新性特色,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力求达到理论够用,技能过硬并具有可持续发展性。要突出项目化教学模式,用项目来整合知识的应用过程。
1、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如下教学目标,掌握数控机床精度检验及验收的方法并会实施;掌握数控机床日常维护保养的方法并会实施;能读懂机床装配图、电气原理图、电气接线图、PMC梯形图以及相关资料;掌握主轴系统的安装、调试与维修方法并会实施;掌握伺服系统的安装、调试与维修方法并会实施;掌握自动换刀系统的安装、调试与维修方法并会实施;掌握典型故障的诊断与维修方法并会实施。
2、课程教学模式
课程摈弃原有的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练习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全程采用项目化教学,从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入手,提炼出若干个教学项目为教学内容,将课程所需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融入教学项目,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相关理论和技能。课程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不但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到技能,更能体会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学会与他人合作,真正实现“做中学”。
3、基本教学内容
根据企业调查结果和数控设备的故障特点,课程教学内容不再像以往一样按照机械结构故障、电气结构故障来划分,而是按照数控设备的几大故障点来划分,避免简单的把机械和电气割开。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分为数控机床精度检验及验收;数控机床日常维护保养;主轴系统的安装、调试与维修;伺服系统的安装、调试与维修;自动换刀系统的安装、调试与维修5大部分,每个部分设计2-3个项目,实现全程项目化教学。
4、课程评价方法
传统的评价方式一般是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平时表现为辅,这种评价方式会造成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考前突击复习的现象。评价方法要以过程评价为主,结果评价为辅,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自评相结合。评价方式不但要反映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也要反映学生的工作态度,合作精神,更要反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项目教学的实施
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根据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参照国家职业标准,确定好教学项目后,课程项目教学的实施成为整个教学改革的核心。对于每个教学项目都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步骤来实施,通过一个项目的学习,学生可以完成职业的一个典型的综合性任务,通过若干个相互关联项目的学习,学生就具备了数控机床安装与维修的基本能力。
下面以学习项目9“数控车床Z轴丝杆间隙调整”为例进行阐述。
1、 资讯
某型号数控车床在加工过程中发现Z向尺寸误差偏大,尺寸稳定性不好,造成零件报废率上升。此过程中,学生明确项目要求;教师说明故障现象,并提出要求,同时发放项目任务书。
2、 决策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明确影响数控车床Z向尺寸误差偏大的原因:Z轴滚珠丝杆螺母间隙过大。此过程中,学生小组讨论并查阅技术资料;教师起引导作用,针对部分理论知识做讲解。
3、 计划
学生制定维修方案:拆除Z轴滚珠丝杆螺母,清洗Z轴滚珠丝杆螺母,并重新调整丝杆螺母间隙。此过程中,学生根据技术资料,小组集体制定维修方案,并向教师汇报;教师审核维修方案。
4、 实施
学生根据维修方案和小组分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维修操作,并填写维修记录。此过程中,学生做实践操作,拆除Z轴滚珠丝杆螺母并清洗调整,然后重新安装调试,并做好维修记录;教师循环指导,并对实践操作中的一些技能做讲解和示范。
5、 检查
学生陪同教师检查维修好的数控车床,并提交维修记录。此过程中,学生操作机床给教师演示维修结果,并归档相关文件;教师查看维修效果。
6、 评价
学生制作汇报PPT并做项目汇报,小组进行自评,互评,教师对每组的项目情况进行评价。此过程中学生做项目汇报,并填写自评表,互评表;教师填写小组项目评价表。
五、结束语
运用项目教学理念,构建了《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的教学体系,通过实施项目化教学,学生学习《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 修》课程的积极性较之前有了极大提高,使学生在完整工程项目的背景下,学习具体知识和综合技能,并体现出工程意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马雪峰、田跃辉 ,浅谈高职项目课程和项目教学实施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8):83
[2] 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