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绿化;环境;保护;重要性
一、前言
近几年来,为了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公路建设部门积极建设公路交通网络,如今的公路已遍布城乡各处。但是快速的公路建设给公路周边环境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体现在机动车辆迅速增加的过程中。因此,加强公路绿化是对公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二、公路对环境的影响
公路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公路对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声音环境及自然景观等的影响。
1.公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新建公路对动、植物生活环境的影响、对占用土地造成的土壤流失的影响、对农作物环境的影响以及公路对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饮用水源的影响。
2.公路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指公路在建设当中产生的扬尘和在道路通车以后车辆尾气排放的污染。在施工期间,公路施工的特点之一是大量开挖(回填)土基,少则几十万立方米,多则上百万立方米,造成的粉尘污染足相当严重的。在公路运营期产生的污染主要来自汽车的尾气。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黑烟等对空气的污染十分严重,也是PM2.5升高的一个原因。
3.公路对声音环境的影响。主要指公路产生的噪声影响。公路产生的噪音来自于两个方面:施工期间各种施工机械产生的噪音和运营期车辆在公路上运行所产生的噪声。公路噪声除发动机和车体所产生的噪声以外,特别严重的是高速行车时车轮与路面强烈摩擦时产生的声音,加上路堤提高,噪声能波及很远的地区。另外,交通噪声还与道路纵坡和交通量的大小有直接关系。
4.公路对自然景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公路构造物与自然景观的不协调,尤其是公路穿越旅游区或旅游景点时,这种影响更大。因此,在公路设计中提高公路现行设计质量,改善公路及其周围环境,增进交通安全和为司机、乘客提供舒适的旅行环境,减少对原来自然景观的破坏,点缀和丰富道路两侧的自然景观是十分重要的。地形情况不同,公路线形组合应该随之变化。对于平原微丘区,地势比较平缓,路基的填、挖不大,平、纵曲线半径都很大,因此,视线不易受到限制,透视可以很远。
三、公路绿化的意义
1.有效的减少路面损害
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大及车辆的渠化交通,沥青路面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出现车辙,影响路面的平整度,轮迹处沥青面层厚度减薄,削弱了面层及路面结构的整体强度.从而易于诱发其他病害。雨天路表排水不畅降低路面的抗滑能力,影响行车安全。而对于渠化交通的沥青路面来说高温稳定性主要表现为车辙破坏.车辙已成为当前世界上沥青路面三大破坏形式中最为突出的问题。通过选用适合于生长的乡土树种,如法桐、朴树、白腊等,既能为行道中人遮荫纳凉又能降低沥青路面的温度,有效的减少车辙破坏.同时可以缓和沥青路面内部温差幅度。削弱温度应力,有效的减少非荷载形横向裂缝的产生。
2.丰富线外景观,赋予公路以景观内涵。
新建公路必然打破原有景观的连续性,难免生硬穿凿,唐突自然。而灵活的绿化设计可以使公路与沿线景观相得益彰.浑然天成.展现良好的视野美感。合理的线形可以消除事故隐患,宽容的路侧能够降低事故概率,对挡墙、护栏的绿化可以避免生硬的视觉冲击。通透的视野利于线外景观的展现,感召自然。
3.美化线形。
提高行车舒适度道路平面线形设计时,设计人员往往避免使用过长直线,因为过长直线易使驾驶人员感到单调、疲倦,难以目测车间距离。产生急躁情绪,造成安全隐患。如果把公路比作一件精美的瓷器,那优化的线彤只是未从上釉的毛坯。虽然器形端庄,可少了青花的神韵。正是有了道路沿线景观的衬托,才赋予了公路以自然灵动的气质,合理的绿化功不可没。借助沿途连续性的绿化带可显示公路线形的变化,诱导视线,栽植于中央分隔带的绿篱可很好的遮挡对向车辆的灯光,避免弦光效应。边坡栽植柔韧性强的耐冲撞矮树丛可有效缓冲失控车辆,体现公路的宽容性设计。
4.护坡吸尘,降噪除菌。
在路基边坡上栽种根系发达,生长力强的连翘、紫穗槐等可有效的稳固路基,防止水土流失。同时绿化苗木的叶片可以吸附粉尘,净化环境,减弱嗓音。大叶女贞、大叶黄杨、蜀桧等植物具有很好的吸尘、滞尘能力。有些绿色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分泌和散发出一些具有杀菌作用的次生代谢物质。
四、公路绿化对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
1.降低噪音,防止环境污染。
公路绿化可以美化路容,改善景观,降低噪音干扰和防止环境污染。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一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公路两旁的树木对汽车排放的CO、NOx、碳氢化合物等有害物质有强烈的吸收和净化作用。据测定成片的松林,每天可以从lm3的空气中吸收20rag的S02,此选择具有较强吸收能力的树种进行公路绿化,对降低车辆的排放污染,净化空气是很有意义的。由于树木能够将投射到树叶上的噪声反射到各个方向上,树叶的轻微震动使得噪声能量消耗而减弱,因此树木能够有效起到降低噪音的作用。
2.公路绿化对公路起到保护作用。
树木或草坪通过树冠、根系、地被覆盖等可以固持土壤、涵养水源、阻止或减少地表径流、降低雨水冲刷路基的危害,在高填方路段,这种作用更加明显。树木在它的生命活动中,除了利用太阳的光和热以外,还可以吸收周围空气中的能量,每公顷阔叶林夏季每天可以蒸发2600L水,草坪等植物的叶面积,一般为地面面积的20倍左右,茎、叶通过蒸腾作用,能使周围空气中的水分增加20%左右,因此可以调节路面温度与湿度,对防止路面老化起到一定的作用。
3.改善交通条件。
公路绿化可以改善交通条件,为高速行车提供安全保障。主要表现在:①有利于驾驶员的安全行车。公路绿化后,可以通过视线诱导来指示驾驶员道路前进的方向,在竖曲线顶部等路线走向不明了地段,可以使路线走向变得明显,降低安全隐患。②防眩作用。白天,树荫可以减少阳光对司机产生的眩光,位于中央分隔带上的树木、矮篱等,可以有效地防止夜间对向来车所产生的眩光,防止由于眩目所产生的交通危险。③调节明暗变化。在车辆驶入光线很差的隧道中时,由于人的眼睛不能立即适应明暗地变化,往往会产生短暂的视觉障碍,因此,在隧道两侧种植一些树木的树荫来调节隧道内外的明暗强度,对行车安全十分有利。④可以对车辆及驾驶员产生保护。在车辆与路外物体发生碰撞时,道路两侧的树木可以有效地降低车辆及驾驶员受损害的程度,尤其是在山区等地形险要地段,行道树更成为保护生命财产的有效手段。
4.公路绿化具有舒适旅途的作用。
旅客在旅行过程中,看到公路沿线四季常青的树木以及点缀其间的各种花草时,可以产生与自然交融、气势壮观的感觉,给人们以优美、舒适的享受,有益于身心健康。通过道路两侧植物品种多样化的绿化和美化处理来进行协调,可以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景观效果。
五、结束语
公路是我们生活出行必然要通行的道路,在公路建设过程中,由于开挖地基、扩宽道路等对公路周边环境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因此,加强公路绿化建设不仅可以改善道路周边的环境,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还可以起到保护道路上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的作用。道路建设部门应进一步提高绿化方面的关注度,通过丰富多彩的绿化设计,给人们以优美、舒适地享受,更大程度上提升人民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赵卫国 公路绿化的新发展方向 [J] 河北林业科技 2011(1)
[2]陈津萍,姚忠杰,梁亚宁 浅谈公路绿化与环境保护 [J] 《林业科技情报》 2012(2)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城市建设;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环境污染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制约因素,当今环境形式的恶化制约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在谋取自身发展的同时,付出的却是整个生存环境的破坏。毫无节制的肆意掠取使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劣,就会导致各种灾难的产生,并极大地破坏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的焦点问题之一,处理、解决好环境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推出新的环境保护政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防治,可以提高我国环境的质量。因此,通过对环境质量因素代表值的测定以确定环境质量,是研究环境科学的基础和必要手段,这就是环境监测。
1.环境监测的概述
(1)环境监测就是政府和有关环境部门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循一定的程序,采集样本对环境中的各种可以代表环境质量水平的物质进行测定,对环境的质量以及受污染程度做出评估,是环境工作中的科学数据资料,可以作为有关部门制定环境保护策略和措施的重要依据,也可以对以后的环境发展做出预测。
(2)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接受任务,现场调查和收集资料,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样品运输和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简单地说,就是明确要检测的区域以后,制定检测计划,收集样本,测量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环境监测包括环境质量的监督测量以及污染物的两个重要的方面,是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是制定环境管理方针,控制污染源的排放,规划环境的科学依据。
(3)环境监测的对象和方法具有多样性,时间和空间具有可变性,污染物有具有复杂性,这些因素使得环境监测具有连续性和综合性。环境指标随着时间的不同不断的变化,而且污染物又具有复杂性,通过连续不断地观测、采样,获得的分析数据越多,则检测结果越具有说服力。监测的对象包括多种类别,只有对环境中的不同种类做出分析,将数据综合处理,并结合社会环境因素,才能避免片面性,才能对环境整体的掌握,做出客观可靠的评价,便于以后治理防护工作的正确展开。
2.目前我国主要的环境监测技术
2.1 3S 技术
3S 技术是一种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以及GPS 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监测技术。该技术的信息获取、处理以及运用能力非常强大,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在水资源的管理中运用3S 技术,可以对水资源的调查、监测以及评价。主要包括流域水文模拟、水资源分析、生态环境变迁分析以及监测水体富营养化等。
2.2生物技术
目前,生物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应用比较广泛,其主要包括生物学、细胞学及微生物学等。生物技术通过与化学、计算机及环境工程等技术结合起来,能够丰富各个学科的内涵,有利于促进生物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在环境监测中主要应用的生物技术包括生物大分子标记物检测技术及PCR 技术等,前者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与预警性,能分析相关的生态问题,能够更好地分析环境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而PCR 技术则具有快速、准确以及简便的特点,对环境监测具有重要的作用。
2.3信息技术
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PLC 技术等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广泛的应用。前者可将监测到的数据传送到处理中心,监护人员可访问数据中心或向基站发出指令;PLC 技术具有防尘、耐热及抗震的性能,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中进行监测;且能实现对雨水的远程监控,方便农作物做好抗旱或防洪工作;该技术还能对河水的水位、水质及流速等进行监测。
2.4物理化学技术
随着物理科学、高分子化学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理化学科学在目前的环境监测领域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如动态膜压法监测技术的应用,能实现对受污染水体的微表层进行监测与分析。
3.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地位
3.1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在新时期,科学技术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时代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环境监测是一种以高科技为手段的监测,环境监测离不开科学技术,但同时环境监测又反过来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环境监测在对决定环境质量各因素进行测定的时候,收集到比较全面的、科学的数据,这些科学数据为人们研究科学技术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加快人们研究科学技术的步伐,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
3.2在治理环境污染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的提高,相应的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环境保护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的内容。环境监测是对环境质量各因素的测定,因此,当出现环境污染时,就需要环境监测对造成影响污染的各因素进行全面、持久的监测。比如当某一地区出现环境污染问题时,我们通过环境监测测定污染环境的各因素,如大气、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等等,通过对测定结果的分析研究,及时地制定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方案,科学有效地治理环境污染。在还没出现环境污染问题的地区进行必要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3.3环境监测在城市环境规划中的重要地位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和环境是一体两面、相互促进的,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国家在坚持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提出了将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来执行。在发展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时要齐头并进,“两手都要硬”,即实现“三同步”与“三同时”。“三同步”即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三同时”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因而,环境监测在城市环境规划中可以起到监督、指导的作用,为城市环境规划提供合理的、正确的发展策略。
3.4环境监测是解决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方法
在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时,如果采取了错误的应对方式,便会造成污染物的进一步扩散,增大受污染的面积和污染的治理难度,给人民的生命健康带来威胁。通过环境监测,使环境管理部门能够在污染发生时及时的了解污染物的污染范围与迁移状况,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不仅会在短期内对周边地区的环境状况产生严重的干扰,还会在更大的范围内产生长期的影响。因此,只有通过环境监测的方法来对污染物进行长期的监测,才能够掌握污染物在环境作用下的变化趋势,并为污染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减少环境污染物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的危害,加快环境的恢复速度,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治理以及事件造成的环境影响的恢复有着重要的作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质量是环境保护的生命线,只有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保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整体水平,才能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真实的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让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城市环境信息化 建设 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2-120-01
伴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的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部门的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也越来越艰巨。以往传统的环境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环境信息化,因此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城市环境的信息化建设,对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快速、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我国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城市环境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城市环境状况的进一步改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环境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相互结合、相互补充,通过信息化把城市的环境保护系统和社会关系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1.1 城市环境信息化是国家环境信息系统的重要基础
城市环境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城市环境状况的进一步改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各级城市的环保部门直接承担着城市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责任,许多环境管理工作直接受制于环境信息源,因此,城市环境信息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城市环境信息系统不仅仅是国家和各省级环境系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各级环境系统的主要信息来源。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过程,而是一个社会化发展过程,需要现行环境管理运行系统中的每一个因素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相结合。在各级城市实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时候,为了更好地实现城市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就必须得到信息化的支持。其中可以包括:环境质量检测、环境污染源检测、排污收费检测等各类信息,而城市环境信息化就为其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1.2 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能促进城市环境工作的健康发展
通过城市环境的信息化建设,建立科学的环境检测系统、环境污染源系统以及生态保护系统,这些都有利于搜集到大量科学合理的数据,为城市环境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支持。首先,通过城市环境信息化,可以突破环境管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尽可能的保障所获取环境信息的准确性,能够更好地打击地方保护主义,进一步增强环保部门的执法能力;其次,通过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能有建立及时有效地环境检测体系和应急系统,能够更加迅速的应对各种突发时间的发生,保障国家环境安全;再次,通过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地开展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互动和联系,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调动和发挥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我国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战略分析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国家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将会发挥更好地作用。但是,城市环境信息化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我国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就需要各级环保部门共同努力,共同促进我国城市环境信息化的整体进程。
2.1 加强环境管理机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
要想促进我国城市环境信息化的建设步伐,就必须要加强环境管理机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首先,要加强国家环保部门对地方环境信息化建设的统一部署和领导,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级环境信息化管理机构,逐步实现管理部门的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各级环境信息化管理部门的作用:其次,要进一步加强环境信息化管理部门的业务和管理能力,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进而防止各种不合理的建设,促进环境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2.2 加强环境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促进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首先,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环境信息数据库。环境基础信息数据库作为环境信息系统的重要基础,对环境信息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情况下,环境信息数据库主要包括环境背景数据库、环境法律、法规、标准数据库、污染源数据库、环境质量信息数据库以及环境信息代码库这五个重要部分。
其次,完善网络平台建设。在城市换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进一步实现“环保内网”、“环保外网”以及“互联网”的有机结合。在环保内部网络建设的过程中,要把总局卫星通信网络作为重要依托,在国家和省市之间建立保密网络传输系统,确保环境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在环保外部网络建设方面,要努力建成以VPN(宽带虚拟专网)为重要基础的高速环保外部网络系统,使各级环保系统实现相互间的高效运行
再次,完善环境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在环境信息资源共享方面,相关技术部门要根据我国环境信息资源的实际情况分享给各级环保机构,进而实现全国各级城市的统一管理和相关信息查询;在环境信息资源共享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中,要进一步规范城市的环境信息资源化工作,科学合理地改造和整合各种环境数据,进一步完善环境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城市环境信息化建设奠定重要的基础。
2.3 加强环境信息化的人才队伍建设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环境权基本人权宪法保护
环境权是一项在20世纪60年代才为世人所关注的权利。对于环境权的定义,目前尚无统一的观点。但定义基本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借用传统的权利概念即生命权对环境权进行定义,并对其内涵界定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另一种方式则认为环境权是一种独立的人权,但还是用传统的权利对其内涵进行较宽泛的解释,如认为包括参与权、知情权等。笔者认为,定义过宽或过窄都不利于环境权的保护。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第1条规定:人类有权利在一种能够过尊严和福利的生活的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
笔者认为,目前理论界之所以对该问题还存在争议,是由于环境权属于一项新为世人所关注的人权,它的出现给传统的法学理论尤其是传统的宪法理论提出了一些难题,使一些宪法权利义务需要重新设定,于是遇到了一些传统观点的抵触。但我们不能因为环境权在理论上尚存在缺陷而否定其作为一项宪法权利保护的必要性。
一、将环境权纳入宪法保护是人权发展的本质要求
关于人权的一些基本问题,人们还存在较大分歧。如人权的效力来源,是来自社会契约、习惯还是直觉?如关于人权的性质,人权是法定的权利、道德的权利、神定的权利还是其他?虽然在这些基本问题上尚存在争论,但在下列问题上还是达成了共识:人权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人权具有应然性和实然性;人权具有平等性和共同性;人权具有国内性和国际性;人权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等等。如果将环境权和上述的人权的各项基本属性相比,不难发现环境权同时具备上述人权所有的基本属性。
有学者以环境权在时间上出现较短为由,否定环境权作为基本人权的属性。理由是环境权“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我们不仅找不到环境权这个基本词汇,而且绝少看到哪怕是疑似的概念、观点或事物。”笔者认为这个理由难以成立。从人权的本质属性来看,人权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在今天世界上所有国家所公认的每一项基本人权,几乎都经历过产生、逐渐为人所关注到每个人都认可的时间过程。如财产权。
环境权是人作为人而舒适生存所拥有的和谐健康的自然环境条件,该项权利自人的出生就已经客观存在。关注是一种主观认识活动,而存在则是一种客观状态,不能以主观上尚未认识来否定客观存在。否则易犯唯心主义的错误。生命权是一种最低层次的基本人权。而环境权与生命权相比,是一种更为高级的基本人权。
二、将环境权纳入宪法保护是宪法权利义务发展的客观要求
将环境权纳入宪法保护后,环境权的权利义务主体便都得以明朗。权利主体就是一国所有的公民。国家或社会组织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也是权利主体。但对环境权的存在持质疑态度的学者认为环境权由于在享有主体上集体和个体不明,难以划分而干脆以此作为否定环境权存在的一个理由。笔者认为这种质疑理由是难以成立的。对于权利主体,存在个体与集体,抽象主体与具体主体等复合情况是极为普遍的。例如财产权,既有个体的财产权又有集体的财产权,既有具体主体的财产权,又有抽象主体的财产权,如国家财产权。
对于环境权的义务主体,和其他基本权利一样,与其权利主体是重合的。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述,就是每个权利主体都享有舒适生活的环境权,但亦负有不破坏环境即不侵害他人环境权的义务。这与传统的权利义务理论是完全吻合的。
三、将环境权纳入宪法保护是经济全球化和人权保护国际化的客观要求
环境权相对于其他基本权利而言有其特点,其中之一就体现在客体的区别上。环境权的客体是地球。而所有国家国土都在地球上相互接壤,一国环境的严重破坏最终必会累及其他国家,这样就决定了环境权比其它人权更具国际性。所以环境权在国际上也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例如,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其中加以明确确认:“人类有权在一种能够过尊严和福利的生活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并且负有保证和改善这一代和世世代代的环境的庄严责任。”“按照联合国和国际法原则,各国有按照自己的环境政策开发资源的,并有责任保证在各自管辖或控制之内的行动,不致损害其他国家的环境或本国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这样,环境权在国际上得到了首次承认.1973年在维也纳召开的欧洲环境部长会议上制定的《欧洲自然资源人权草案》,将环境权作为一项新的人权加以肯定,同时还认为应将其作为《世界人权宣言》的补充。1982年召开的《内罗毕宣言》和《里约宣言》等也反复重申了上述《人类环境宣言》关于环境权的观点。就我国而言,我国作为国际政治经济上的一个重要大国,主动向国际靠拢不但是我们为自身提供更大更好的国际平台所必须的,而且也是我国在国际上建立良好的国际形象的客观要求。: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城市规划 城市建设 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
Abstract: urban plann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lanning has a crucial role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lanning is not synchronized implementation of urban planning, resulting in a serie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e urban development process, which restricts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So,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construction,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from the issu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eywords: urban planning urban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是继承过去、创造今天、预测未来的一门科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许多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时代的城市建设对城市规划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然而在这些更高的要求下,规划者往往只重视大规模扩建却忽视了环境保护问题,导致城市的环境污染迅速蔓延,严重的威胁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保证城市的长久发展,解决环境问题成为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1]。本文笔者结合实际,分析了我国城市规划中存在的若干环境问题,并给出了改进建议。
二、城市环境问题产生原因
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决定于经济的发展以及上层建筑对它的影响。近些年来,在人口压力比较大的城市中,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城市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现象上看,城市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由于居住拥挤、空气污染、生活环境污染引起的生活质量下降,而这种生活质量的持续下降最终会导致整个城市的衰落,制约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说,这些现象都是由于人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城市规划的认识有所偏见所引起的,尤其是在城市规划领域中对于环境保护规划的研究没有引起充分的重视[2]。
三、城市规划中出现的环境问题
(一)城市规划中环保意识不强
在我国,部分城市、城镇的领导者环境保护保意识比较薄弱,只重视经济的快速发展,却忽视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从而影响了城市、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再如我国规划局是主要负责城乡规划的机构,但其对环境的管理经验就比较缺乏,它很大程度上只考虑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对大规模的城市建设造成的环境污染却很少考虑[3]。
(二)城市大气质量严重恶化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从而使大量粉尘、硫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入到大气层中,致使大气质量日益恶化。在我国,城市空气中的总悬浮微粒浓度较高,平均浓度达309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浓度也严重超标,属于“煤烟型”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所导致的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大气中硫化物、氮氧化物严重超标导致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酸雨现象,酸雨的降落不仅会破坏生态环境,同时也会加剧建筑物、桥梁、铁路的腐蚀与破损,给工农业都带来巨大的损失。再如,城市道路下面所布置的管线交叉纵横,维修道路管线时各部门不协调的规划,常常导致出现修路在前,水、电、热、排污、通讯紧跟其后,分别开挖路面,造成城市出现天天破路挖沟的尴尬局面,而这种施工现象往往造成扬尘污染。
(三)水体污染相当严重城市人口数量的突飞猛进和工业的迅猛发展,致使大量的污水在没有处理好的情况下就直接排入水体中了,严重破坏了水环境。在我国城镇中,平均每天至少要将一亿吨的污水不经过处理就直接排入到河流中。近期显示,我国的水体污染呈上升趋势,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有850多条受到污染,资料显示全国范围内78%的河段已经不适宜作饮用水水源,而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4]。据估计,我国每年因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00亿元。
(四)垃圾泛滥成灾
我国城市中,由于人们的生活及生产所产生的垃圾产量急剧增长,且增长的势头不减。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为6.6亿吨,其中有害废物为3000到4000万吨;每年的生活垃圾量为1吨并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长。垃圾的历年堆存量达到60 多亿吨,全国有200 多座城市被垃圾包围。然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平均仅为59.71%(真正符合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足20%),有130 个城市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0。
四、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规划内容
(一)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方针
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社会、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既满足当代人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又不损害满足子孙后代生存发展对大气、淡水、海洋、土地、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和环境的需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在未来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在城市规划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理论方法体系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避免重复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负面效应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我国城市总体规划中,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指导方针尤为重要[5]。
(二)做好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准备工作
这些前期准备包括:1、利用好相关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料,包括城市具体的地理位置、水文、气象、以及生态环境等; 2、做好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如监测水体、噪声、大气的实时情况,并做好记录等;3、调查好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现状,如人口、GNP等。环境保护规划的准备工作是做好环境保护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三)环境保护规划的实施
1、要有高质量的环保系统。对不同的废弃物、垃圾按照各自的特点要及时处理和处置,同时加强对噪声和烟尘排放的管理,使城市生态环境洁净、舒适。
2、要有高效能的运转系统。包括畅通的交通系统,快速有序的信息传递系统,充足的能流、物流和客流系统,完善的专业服务系统等。 这样才能保障环境保护规划的有效顺利的实施。
3、要有高水平的管理系统。包括人口控制、医疗保险、劳动就业、资源利用、城市建设、环境整治等。保证水、土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适度的人口规模,从而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四)提高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提高居民自身修养,营造优良的社会风气、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加强普及、宣传生态意识,树立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价值观。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高度的生态环境意识,这是城市生态建设非常重要的基础条件。
五、结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而城市环境是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城市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物质保障。提高城市综合环境质量,创造各具特色、富有情趣、丰富多彩的城市面貌是大家共同的呼声和愿望。为此,我们广大规划师、建筑师必须付出艰苦努力的斗志,关键是要增强城市设计观念,把环境保护有机地融进城市规划的各个阶段。在城市规划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重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改善城市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城市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天兴.城市环境生态学[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
[2]吴家骅.环境史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气象探测环境;气象探测设施;保护措施;湖南炎陵
气象探测环境是获取气象探测信息的场所,气象探测环境的破坏,将造成观测要素如温度、雨量、风力、风向、气压等气象基本数据出现误差,影响了气象探测资料的准确性、代表性和比较性,进而影响气象部门对天气气候形势的分析和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及精细化。长期稳定的气象探测数据,也是分析气候变化趋势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科学依据[1]。炎陵县地处罗霄山脉西侧、南岭山脉至江汉平原倾斜过渡地段,南北跨度长,地形、地貌、地质和气候特征复杂,又是热带气旋登陆后频繁影响的地区,暴雨、山洪、冰雹、强对流性大风、地质灾害等频繁发生。为此,各级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加强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预报、防雷减灾、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等工作。现通过对炎陵县气象探测环境系统性的评估,强调保护气象探测环境的重要性,并将其具体措施总结如下。
1增强法律意识
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气象探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关系到天气气候预测预报和气象服务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关系到我国气象工作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形象。为此,各级气象部门和建设规划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保障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国防建设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要强化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大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力度[2]。
2提高对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直接关系到气象探测基本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关系到天气气候预测预报和气象服务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全。长期以来,各地、各部门密切合作、相互配合,在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充分认识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大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工作的力度,确保气象探测工作的顺利实施。
3制定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专项规划
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关于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有关规定,划定气象探测环境保护范围,尽快组织编制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并纳入该地区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将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范围作为城乡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保持长期稳定[3]。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密切配合当地城乡规划部门委托的、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规划编制机构,做好有关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4加强部门合作,建立完善相关的备案制度和沟通机制
各级气象部门和建设规划部门要继续发扬密切合作、互相配合的优良传统,建立完善协作沟通机制和相应的工作程序。各级气象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当地建设规划部门联系,及时将该单位的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标准报当地政府和建设规划部门备案,及时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最新信息传递到当地建设规划部门。同时,以台站名称变更为契机,进一步细化探测环境保护的备案工作,重新到国土、规划、建设部门进行备案,并在当地政府网站公示备案内容。
5强化监督检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开展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监督检查。对于气象探测环境达不到保护标准的,要组织有关部门对其进行治理。当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因不可抗力遭受破坏时,当地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紧急措施,组织力量修复,以确保气象设施正常运行[4]。此外,政府和相关部门也要为保护气象探测环境保驾护航,该打击的打击,该拆除的拆除,该事前严格控制的按法规要求进行严格控制。
6加大宣传力度,依法查处相关违法案件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要在气象台站或气象设施附近显著位置设立保护标志,标明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范围、标准及要求。气象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做好探测环境保护的备案工作。利用“3·23”气象日对探测环境保护进行大力宣传,每个台站都要在气象局周围的醒目位置涂刷、张贴探测环境保护宣传标语。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向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意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危害、破坏气象探测环境,不得损毁气象探测设施。
7参考文献
[1] 王时引.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8(17):335-336.
[2] 许颖.论气象探测环境的法律保护[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13(1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