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清理呼吸道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清理呼吸道方法范文1
关键词:麻醉复苏;呼吸道并发症;护理
麻醉复苏是患者手术和麻醉后患者的呼吸及循环功能恢复到稳定状态的过程。在手术和麻醉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尚不平稳,部分反射功能没有完全恢复,易产生各种麻醉并发症,包括恶心、呕吐和血压过高或过低、电解质紊乱、血糖过高或过低、脑出血等,尤其是呼吸道并发症,患者会出现呼吸道梗阻。本次研究中我们就麻醉复苏期的呼吸道并发症进行密切的观察和分析,探讨其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进行全麻手术者69600例,其中麻醉复苏期发生呼吸道并发症者7020例,其中男性为3480例,年龄在3~72岁,女性3540例,年龄在2.5~69岁,患者实行口腔或鼻腔插管,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儿童气管异物取出手术除外。其中呼吸系统手术1200例,包括80例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消化系统手术2160例,循环系统手术1620例,泌尿道手术960例,妇科手术1080例。
1.2方法 在手术和麻醉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患者的体温、呼吸、心率、血压、氧饱和度等,做好应急措施,对并发症积极应对,并对其合理的治疗和护理。
1.2.1舌后坠 全麻患者由于物的残余作用,患者的咽部肌肉松弛以及意识未完全恢复,舌肌由于重力作用而向后下坠,阻塞患者的呼吸道,气道梗阻导致患者窒息,缺氧,严重危机患者的生命安全。主要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包括①术前常规检查生命体征,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全面的沟通,使其了解手术的过程和可能并发症,让患者在心理上消除紧张情绪。②在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末梢循环情况,尤其是肥胖及颈部较粗者,警惕舌后坠的发生,拔出气管插管后,抬起患者的下颚,头部后仰,保持呼吸道通畅。③舌后坠一旦发生,立即开放气道,进行简易人工通气。
1.2.2呼吸遗忘 主要为患者恢复意识后未能建立自主呼吸反应,对于医护人员,积极巡视患者的什么体征和一般情况,在患者苏醒的过程中,呼唤患者的同时,要做到提醒患者大口呼吸,与其交谈,确保患者意识完全恢复。
1.2.3呕吐和误吸 由于手术或者拔管使对咽部的刺激[1],患者可能对发生呕吐及误吸,所以应做好术前的胃肠道准备,严格进食时间,告知其必要性和危险可能,一旦发生呕吐、咳嗽和误吸,及时让患者头偏向一侧,进行拍背,促进呕吐物的排出,清理气道残留物。
1.2.4喉部痉挛和水肿 是呼吸道的严重并发症,主要为气管插管操作刺激引起,在插管时应避免反复操作和暴力,减少对喉部的刺激。一旦发生喉部痉挛和水肿,应停止操作,开放气道,必要时给予糖皮质激素激素或氨茶碱。
1.2.5呼吸道分泌物的堆积 患者由于在麻醉下肌肉松弛,尤其是有吸烟史的患者,分泌物较多,如不能及时清理,可导致呼吸的梗阻,应及时做清理工作,如电动吸引等。
2结果
呼吸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例数,见表1
3讨论
麻醉期复苏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2],其中呼吸道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本次研究中发现,舌后坠和呼吸道分泌物堆积在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护理中除了加强巡视外,在并发症出现时积极有效的开放气道,促进患者呼吸通畅。呕吐和误吸的发生率为0.54%,相对舌后坠和分泌物堆积发生率较小[3],但是由于误吸加大了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应做到积极预防,对于发生误吸的患者应及时清理气道残留物。部分手术患者有吸烟史和慢性气道炎症等,增加了气道分泌物堆积的可能,术前应多了解患者的病史,对这类患者应提高警惕[4]。我院7020例患者成功的度过了复苏期,通过本次探究,我们对麻醉复苏期呼吸道并发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总结出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说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积极合理的护理能有效的促进患者度过复苏期。
参考文献:
[1]陆雅萍,黄冰,孙利,孙建良.全麻患者达到出恢复室临床标准时血气状态分析及盐酸多沙普仑干预效果[J].浙江医学,2009,31(2):18-19.
[2]王众.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8):95-96.
清理呼吸道方法范文2
关键词:昏迷病人;口鼻吸痰;效果比较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3-0-01
吸痰法是常用的解除痰液阻塞、保持呼吸道通畅的简单而有效的急救技术。适用于危重、昏迷、年老、咳嗽无力、以及呕吐误吸的病人。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经口腔吸痰法,教科书上的标准操作亦为经口腔吸痰法。但昏迷病人由于舌根后坠,咳嗽反射消失,如果痰液位置深而粘稠,应用常规的吸痰术往往不能直接吸痰。采用经鼻腔吸痰的方法可以克服病人咬合吸痰管、费时间长等缺点,保证了快速有效的吸痰。
1 临床资料
将我院内二科2008年4至2012年12月进行吸痰的84例昏迷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两组病人均排除鼻腔疾病和异物堵塞,且无留置鼻饲管。A组为观察组,采用经鼻腔置管吸痰法。共42例,其中男28例,女14例;龄58~82岁,平均年龄70岁。B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即用开口器撑开并固定口腔后,经口腔置入吸痰管吸痰。共42例,其中男26例,女16例;龄56~80岁,平均年龄68岁。
2 材料及标准
(1)材料:采用一次性吸痰管连接中心负压吸引并调节压力为-40KPa。
(2)吸痰时间:首次吸出痰液时间和总吸痰时间。
(3)吸痰效果标准(以临床症状和肺部体征作为观察指标):吸痰效果显著:表示经吸痰后呼吸困难和紫绀症状明显改善,听诊痰鸣音消失。吸痰效果不彻底:表示吸痰后呼吸困难和紫绀症状改善,听诊痰鸣音减少。
4 讨论
(1)昏迷是临床常见的急症,而窒息又是昏迷病人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清理呼吸道应分秒必争。由于昏迷病人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不能自己有效的清理呼吸道,常因痰液堵塞或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所以清除痰液,维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昏迷病人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清醒病人而言经口腔置管吸痰虽然可行,但容易引起病人恶心、呕吐,增加病人的痛苦;而对昏迷、躁动、不合作的病人,因不能张口配合,且易咬合吸痰管导致插管困难。如采用经鼻腔吸痰法,则可减少对病人的刺激并可缩短吸痰时间。
(2)昏迷病人因软腭松弛塌陷,舌肌松弛,舌根后坠,口腔间隙变窄。且从口腔至气管角度较小,故昏迷病人从口腔插入吸痰管较困难,易在口腔内盘曲。而从鼻腔至气管,为生理的呼吸道,较口腔置管成功率高。
参考文献
[1] 韦富清,柴学梅.喉镜在病人吸痰和口腔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5.01.
[2] 陈智英,王秀聪.昏迷病人吸痰法的改进[J].护士进修杂志,2001,10.
清理呼吸道方法范文3
【关键词】重症颅脑外伤;呼吸道护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8-0130-01
颅脑外伤是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造成的损伤,根据伤后脑组织是否与外界相通被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常会并发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增加患者的死亡几率[1]。笔者以我院74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常规护理及常规护理联合呼吸道护理在此类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7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男性23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为(39.4±1.8)岁;重症颅脑外伤平均发病时间为(1.2±0.27)h;开放性损伤9例,闭合性损伤28例。实验组患者男性25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为(38.2±1.7)岁;重症颅脑外伤的平均发病时间为(1.3±0.29)h;开放性损伤11例,闭合性损伤26例。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常规药物治疗,控制血压、降颅内压,定时查看生命体征并记录,清理呼吸道内的异物,给予适当氧气,增加机体内组织、器官的含氧量。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呼吸道护理,具体包括:①护理人员详细了解患者病情,明确操作中的注意事项,避免意外事件发生;护理操作进行前要进行全面的自身消毒、防护,严格控制院内感染。②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特别是体温、心率、血氧饱和度等与肺功能关系密切的指标,给予氧气供应;定时进行肺部呼吸音听诊,记录生命体征及呼吸音变化,如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理。③保证室内空气畅通,定期消毒,适当增加室内湿度;如患者行气管插管,用生理盐水浸湿的无菌纱布覆盖于气管外套上。④清理患者口腔、鼻咽部的分泌物,如出现呕吐、呕血症状应及时清除异物,畅通呼吸道,避免吸入性肺炎的发生;辅吸痰,动作轻柔,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抑制炎症反应;记录分泌物及痰液的颜色、性质及数量。⑤气道创口定期消毒,更换敷料;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合理调整吸痰、口腔清理次数,避免操作过于频繁所造成的损伤;⑥严格控制家属探望次数、人数、时间,探望前进行消毒、防护,拒绝患有呼吸道疾病亲友的探望,避免交叉感染。
1.3效果评价
1.3.1对两组的护理有效率进行评价[2]将护理结局分为显著、一般、无效三个等级:显效为患者病情和呼吸道疾病得到了有效预防、控制,病情明显好转;一般为患者病情及呼吸疾病未达到理想的控制标准,但有所改善;无效为患者的病情未得到改善,且呼吸道病变严重,甚至出现呼吸衰竭症状。护理有效率=显著比例+一般比例。
1.3.2应用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其包含护理态度、专业水平、护理管理、健康教育4个维度,每维度3个条目;每条目根据三级评分法分为1、2、3分;问卷总分≥28分为满意,总分≥20分但
1.4统计处理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 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比较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操作非常满意8例,满意21例,一般6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度为78.4%;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操作非常满意2例,满意14例,一般12例,不满意9例,护理满意度为43.2%;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颅脑外伤患者在精神外科重症患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语言、运动等功能障碍,合理的护理方式对控制患者病情发展,抑制病情恶化有重要的作用,而患者呼吸道的护理更是关键。
肺部感染是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主要致死因素,其引发的一系列炎症反应,会使患者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3],进而造成各器官功能衰竭,导致患者窒息死亡。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多数无自主意识,且脑组织受损常会引发中枢性呼吸功能损伤,患者无法自主排痰,因此及时清理呼吸道内的异物可有效减少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气管插管等辅助呼吸方式,会抑制呼吸道纤毛运动,削弱呼吸肌的肌力[4],创口与外界接触感染的几率也极高。室内新鲜空气的流通,定时进行室内消毒,创口防护、抗感染,都能够抑制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护理结局及护理满意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有效地呼吸道护理,对抑制呼吸道病变,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中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艳芳.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04:160-161.
[2]赵玉华,郑建立,任青敏.脑外伤患者呼吸道急救护理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61:200.
[3]刘文丽,周莉,王怡.PDCA模式对预防重度颅脑外伤病人发生坠积性肺炎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2,33:3096-3097.
清理呼吸道方法范文4
【关键词】 脑梗死;呼吸衰竭;气管切开;围术期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33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084-02
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常会引起呼吸衰竭的,为患者维持有效的肺通气量,纠正低氧血症,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临床中一般采取呼吸道行气管切开[1],保持呼吸道通畅,现将大面积脑梗死病人呼吸道行气管切开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84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36例,年龄在62-88岁,平均年龄在73.29±3.29岁,此组患者均临床诊断为大面积脑梗死,并且伴有严重呼吸衰竭。
1.2 方法 此组患者遵医嘱实施呼吸道行气管起开术,术前给予充分的准备工作,术后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1.3 结果 此组患者经过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后其中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15例;69例患者成功脱离呼吸机辅助呼吸,其中有10例患者自动放弃治疗;有5例患者治疗无效临床死亡。
2 围手术期护理措施
2.1 术前准备 做好消毒准备,并备好抢救设备、抢救药品以及吸痰器。将患者去枕仰卧,头向后仰开放气道,此组患者中直接进行气管切开的有45例,经气管插管后转为气管切开的患者有39例。手术过程中,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并且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心律及呼吸,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配合处理。
2.2 术后护理
2.2.1 观察呼吸情况 气管切开后观察呼吸困难有无好转,气管内外套管有无衔接好,注意观察吸痰前后呼吸频率的改变,观察吸出痰液的性质、量、并详细记录。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低氧血症是否得到纠正,氧合效果良好,以及观察血氧饱和度的监测是否在正常范围内,观察患者使用的呼吸机辅助呼吸模式是否有效,患者呼吸形态情况,如果出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2.2.2 皮下气肿 气管切开的患者常会出现在颈胸部,按压有握雪感及捻发音,是气管切开术后气体进入皮下组织产生的[2]。此现象可能在术后1-2天内出现,约6-10天能够完全吸收,严重的患者可以及时拆除缝线,有利于气体溢出。
2.2.3 伤口渗血 由于手术属于开放性手术,手术操作与吸痰操作不当会使毛细血管破裂或气管粘膜损伤引起,术后由于患者剧烈咳嗽,局部小静脉扩张而引起出血,可根据情况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2.2.4 控制感染 只要控制好人工气道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以预防呼吸道感染,但对于短时间脱机困难、气管切开时间较长的患者较多会发生肺部感染,[4]我科有15例患者已发生。控制方法:①遵医嘱使用抗生素;②加强气道湿化温化作用;③做好口腔护理;④定期清理气囊滞留物;⑤将床头摇高30度;⑥定时翻身扣背及时吸出呼吸道及口腔内分泌物。
2.2.5 加强基础护理 进行床边心电监测,观察生命体征以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的变化、面色、口唇以及甲床的颜色,有无紫绀,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对于高热的患者及时进行降温措施,可以采用物理降温,也可使用药物治疗。加强口腔护理,每日3-4次,根据患者的口腔状态合理的选用漱口溶液。注意皮肤的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舒适,按时翻身扣背按摩身体受压部位,防止压疮的形成。
2.2.6 营养支持 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给予留置胃管,保持每日进行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营养、易消化的流食,保证机体的需要,必要时给予肠外营养,静脉滴注营养液。
3 讨 论
3.1 呼吸机的管理 呼吸机需要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管道连接的紧密性,气管导管固定牢固,呼吸机的通气模式和呼吸机各参数的调节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血气分析的各项指证做相应的调整,对于有自主呼吸的患者可以选用SIMV模式辅助呼吸,无自主呼吸的患者给予PCV,PSV,IPPV模式控制呼吸。呼吸机的呼吸频率范围在12-14次/min,潮气量为标准体重×(6-8ml/kg),呼吸比在1:1.5-1;2,ARDS的患者必要时可选用反比通气2:1;吸氧浓度咋40%-60%之间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造成氧中毒,PEEP在3-6cmH2O之间[3]。呼吸机的使用必须调节好每个参数的报警界限,禁止关闭报警音量,出现报警及时解决报警原因。
3.2 人工气道的管理 气管切开时呼吸道失去了正常的湿化及加温作用,使用呼吸机将储水罐内的水温调节在35-38℃,使送到患者气道内的气体温度达到35-37℃[4]。气管切开的患者每天呼吸道蒸发500ml-700ml水。定期为患者进行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及时清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参考文献[1] 李岩.12例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J].现代医学杂志,2011,23(8):67-68.
[2] 孙睿.34例气管切开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34(6):347-348.
清理呼吸道方法范文5
脑出血是危害中老年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死亡率及致残率极高。肺部感染是此病的重要并发症,不但增加患者痛苦及医疗费,而且是此病的重要致死原因之一,而误吸又是导致肺部感染的重要起因,做好急性期呼吸道管理预防和减少误吸的发生,保持气道通畅,对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及降低死亡率是十分重要的。
1临床资料
本科于2009年5月—2010年5月共收治脑出血患者68例,男42例,女26例,发生误吸致肺部感染者32例。
2护理方法
2.1转运途中护理脑出血患者早期伴昏迷者较多,由于意识障碍,吞咽及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颅内压增高发生频繁呕吐,为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应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口角位置放低,利于分泌物引流,家属和急救人员应尽早清理患者口鼻腔呕吐物和分泌物,对避免和减少误吸有重要意义。
2.2入院后呼吸道早期护理立即吸痰并吸尽口鼻腔呕吐物及分泌物,必要时插管吸尽气道内的分泌物和呕吐物,上胃管胃肠减压,禁食,抬高床头15°~30°,必要时上口咽通气导管便于吸痰和保持气道通畅。
2.3人工气道的护理
2.3.1严格无菌操作特别是在有创性操作时严格操作规程如吸痰、口腔护理等,以预防加重继发感染。
2.3.2有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患者咳嗽排痰困难,当闻及痰鸣音时,应及时清除气道内的痰液,痰液不多时也要定时吸痰,以便刺激气道引起自主咳嗽反射,痰液粘稠者,吸前应雾化吸入或气道湿化,吸痰频率不宜过高,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应在必要时吸痰。
2.3.3充分湿化气道每日自呼吸道丧失的水分有200~300ml。常规采用下列方法湿化:(1)间断湿化:生理盐水50ml,每日吸痰前缓慢至气道注入2~3ml,湿化液每日更换。(2)持续气道湿化:生理盐水50ml用微量注射泵持续2~5ml注入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内,根据痰液粘稠度调节速度。
2.3.4气管切开患者护理气管切开者每8h 1次进行气管切开护理,清洗消毒气管内套管,每次清洗时用盐酸氨溴索(沐舒坦)雾化吸入15~20min,每日更换气管切口外纱布块,随时保持清洁。气管插管者每日口腔护理2次,保持插管位置正确,及时吸尽口鼻腔分泌物。
2.3.5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室内每日通风,每日行空气消毒,保持病室空气新鲜,菌落总数控制在≤200cfu/m2。
2.4进食护理严格掌握进食方法及时间,吞咽障碍者,早期禁食,采用静脉补液,发病后3天可给鼻饲流质,少量多餐,待意识恢复,吞咽障碍消除时再改为由口进食。鼻饲前应事先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同时注意鼻饲液的温度,不可过高,速度不可过快,鼻饲前吸净痰液,鼻饲后短时间内不搬动病人,尽量不吸痰,以免引起反射性呕吐,可采用营养泵缓慢滴注。
2.5氧疗护理在呼吸通畅的情况下保持低流量给氧1~3L/min,据血气分析调节,通气不足者可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
2.6肺部体疗翻身拍背2h 1次,清醒合作者鼓励深呼吸示教并协助有效咳嗽、咳痰,注意保暖,尤其在冬季,听诊肺部呼吸音,观察痰液性质、颜色和量,定期做痰培养和药敏实验,据结果合理应用抗生素,定期拍胸部X线片。
3结果
通过早期细心并系统的呼吸道管理,本组32例脑出血发生不同程度误吸致肺部感染者在1~4周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为患者早期恢复和良好的预后起到了极大作用。
清理呼吸道方法范文6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抢救;护理;胸外心脏按压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4(a)-087-02
本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共成功分娩6 040例新生儿,其中发生新生儿窒息143例。采用现代化复苏技术进行抢救,效果满意,现将其总结归纳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共成功分娩新生儿6 040例,其中发生窒息的新生儿143例,发生窒息率为2.37%。其中,自然分娩83例,胎吸13例,剖宫产47例;分娩前诊断为胎儿宫内窘迫36例。其中,重度窒息28例,轻度窒息115例,重度窒息占总窒息患儿的19.58%。予清理患儿呼吸道、进行触觉刺激以及吸氧,采用现代化复苏技术进行抢救。
1.2 窒息程度诊断标准
根据出生后1 min内Apgar评分[1-2]对患儿窒息的程度进行衡量。0~3分判定为重度窒息,4~7分判定为轻度窒息。
1.3 新生儿窒息抢救措施
1.3.1 迅速开放气道,使患儿呼吸道保持通畅娩出胎头后,助产士将新生儿口鼻内的黏液和羊水挤出,并迅速使用吸球将黏液等异物从鼻、口、咽等器官中清除, 断脐后将患儿身体擦干,妥善保暖。将新生儿肩部垫高,头略向后仰,对于轻度窒息助产士应迅速使用婴儿吸痰器将患儿咽喉、口腔、鼻腔的羊水和黏液吸净,抽吸时动作应轻柔,抽吸时间每次不超过10 s,直到吸净[3]。重度窒息患儿,须立即对其进行气管插管,开放气道后清理呼吸道内分泌物,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1.3.2 对患儿进行触觉刺激,促使患儿建立呼吸若清理呼吸道后仍未产生自主呼吸,可将患儿倒立后轻弹患儿足底,快速、轻柔地摩擦其腰背部皮肤1~2次,以诱发患儿自主呼吸,如患儿仍无自主呼吸或自主呼吸不充分,心率低于100/min,此时,须立即加压给氧进行人工呼吸。
1.3.3 迅速恢复患儿血液循环若对患儿进行有效正压通气持续30 s后,其心率低于80/min,并且未见上升趋势,为保证患儿的心搏出量,应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频率保持在100~120/min,如患儿皮肤转红、出现自主呼吸、心率超过100/min,则继续给予吸氧, 停止加压,并将氧浓度逐渐调低,直到呼吸空气时患儿皮肤仍然红润。若停止吸氧患儿又出现低氧表现,颜面青紫,须保持最低氧浓度改善患儿皮肤青紫状态[4]。
1.3.4 药物抢救治疗最好的给药途径是脐静脉[5]。严重窒息的患儿应保留6 cm 以上脐带。患儿经用加压通气和胸外心脏按压30 s后若其心率仍低于60 /min,可于脐静脉推注0.1~0.3 ml/kg肾上腺素。5 min后可重复1次[6]。若新生儿呼吸抑制由于母亲产前4~6 h用过麻醉或镇痛药,可脐静脉推注纳洛酮。有代谢酸中毒患儿可将5%碳酸氢钠加入25%葡萄糖液10 ml缓慢推注进入脐静脉[7-8]。
1.4 疗效评价
窒息患儿抢救过程中,每进行一步操作,均要对患儿皮肤、呼吸和心率进行评估,继而决定下一步抢救措施的操作。
2结果
经过积极正确抢救和精心护理,143例患儿中治愈109例,转入新生儿科31例,死亡患儿3例。
3护理措施
3.1 分娩前的抢救准备
了解患儿病史,严密观察产妇产程变化,备齐急救器械及药品。
3.2 提高护理人员助产技术
在娩出胎头后,助产士应尽量先进行呼吸道清理,未吸净呼吸道分泌物之前,不急于娩出胎肩,切忌刺激患儿啼哭。
3.3 动作轻柔
在进行窒息复苏的过程中,抢救人员要有熟练的技术, 操作要迅速、轻柔,尽量避免发生新生儿的创伤。
3.4注意保暖
新生儿娩出后立即用温热干毛巾擦干全身,并置于预热的远红外线抢救台上。
3.5 加强窒息患儿的监护
复苏后密切监测患儿意识、皮肤颜色、体温、呼吸、心率、瞳孔、肌张力、前囟门张力、吸吮反射、尿量等变化及各系统症状的改变等,认真做好护理记录。
4 体会
迅速纠正缺氧是抢救新生儿窒息的关键,要做到早期预防、早期判断、早期复苏。操作准确、迅速、熟练,根据新生儿窒息程度,采取ABCDE抢救方案,评估贯穿整个抢救过程。复苏后严密观察患儿病情、积极治疗,精心护理,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范兆志.新生儿窒息抢救与护理体会[J].航空航天医药,2009,20(11):117.
[2]简毅英.新生儿窒息168例急救复苏与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3):39-40.
[3]李曦,刘瑞荣.脐绕颈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探讨[J].河北医学,2009,15(11):1303-1305.
[4]朱小琴.羊水过少128例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2(10):61-62.
[5]陈文波.新生儿窒息相关因素分析与预后判断[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3):1944-1945.
[6]鲁秀明.新生儿窒息172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0):2893-2894.
[7]牛秀丽.剖宫产新生儿室息的复苏抢救[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