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能源产业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汽车能源产业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汽车能源产业研究

汽车能源产业研究范文1

【摘 要】本文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为出发点,梳理、分析近年来出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并在财税扶持、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建议,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制造2025》的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表1)显示,新能源汽车在2012年以前的产出量和销售量均小于1万辆,2011―2013年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规模还是比较小,2013年我国生产新能源汽车17533辆,同比增L39.68%,销售新能源汽车17642辆,同比增长37.93%,产出量和销售量的增长速度比较缓慢。

从表1和图2可以看出,2014―2015年期间,新能源汽车的产出量和销售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出量比2013年增加了3.5倍,销售量比2013年增加了3.2倍;2015年新能源汽车的产出量和销售量均突破30万辆,销售量达331092辆,比2014年增加了3.4倍。到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出量和销售量均突破50万辆。

现如今,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2016年1―9月,新能源汽车生产30.2万辆,销售28.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3.0%和100.6%。而2015年1―9月,新能源汽车生产量为144284辆,销售量为136733辆,同比分别增长200%和230%。

从产品结构来看,整车产品主要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2016年新能源汽车销售市场上,纯电动乘用车销售量最多,占新能源汽车市场的51%,纯电动商用车和插电式乘用车分别以30%和16%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插电式商用车销售量占市场份额最小。

从基础设施来看,根据国家能源局和工信部的数据可知,截至2016年10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桩达到10.7万个,较上一年增长118%,到2016年底,建成公共充电桩达15万个,是2015年底的3倍,但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的比距离标配1:1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充电设施不足制约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分析

从2001年国家成立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组以来,一直到目前,国家出台了很多扶持和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2009年国务院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提出减征乘用车购置税、加快老旧汽车报废更新、促进和规范汽车消费信贷、规范和促进二手车市场发展、加快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建设、完善汽车企业重组政策等措施,并推出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一定补贴。2010年出台的《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为政府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销售补贴政策提供依据。2011年国家制定了新能源汽车“十二五”战略发展规划,规划的制定揭开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销售大幕。2012年通过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为未来八年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出规划。2014年出台的《关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奖励的通知》《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在财税、基础设施等多方面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2015年的《关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写明了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助标准将主要依据节能减排效果逐步退坡,并将补助对象、产品和标准进行细化,引导产业发展向市场驱动方式过渡。

2016年截至6月,国家共出台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30项,其中推广政策出台7项,行业规范政策出台8项,充电基础设施政策出台4项,企业目录相关政策出台5项,行业管理相关政策出台6,出台了包括《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利好政策。2016年2月,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提出推动组建动力电池创新平台、加快充电设施建设、扩大城市公交等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比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级。

三、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财政扶持政策

政府应坚持由市场决定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坚持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逐步退坡直至完全消失。一个产业不应该也不可能一直依靠政府的补贴实现产业发展,随着近年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财政补贴力度加大,许多新能源车企选择铤而走险去“骗补”,这制约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正常发展,这就要求政府在调整财政扶持力度的同时,完善财政补贴监督政策,破除地方保护,打击“骗补”行为,将财政补贴真正用到实处。同时,适当加大对消费者的补贴力度,降低消费者的购置成本和使用成本,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

2.技术研发政策

政府应加大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搭建国家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一批国家级行业工程技术中心或科研实验室,整合多方资源和优势,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协同研发新能源汽车的基础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提高关键零部件和整车技术水平,重点研究提高电池系统的安全性能和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不断完善产品性能。

3.基础设施建设政策

政府应加快推动建设基础设施,使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的比例先达到标配1:1,再根据不同区域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扩大充电设施市级平台覆盖范围,适当增加充电站和充电桩的数量。同时,合理规划汽车充电桩、充电站在城市的分布位置,建立公共信息和公共数据的有效共享平台,提高充电桩等已建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

4.人才培养政策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各个领域都存在人才短缺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产业发展。政府应建立有助于培养新能源汽车人才成长的体系,加强培养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人才的共识,同时鼓励新能源汽车相关单位如车企和科研机构以丰厚的薪资福利吸引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先进人才。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可以突出高校的作用,加强上游关键技术研发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提高新能源汽车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注意高校教师队伍关于新能源汽车相关知识和技术的培训,以完善自身人才造血的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淳.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

[2]EV视界.2016年30项国家新能源汽车政策一览.[2003-07-15].http:///20160615/n454538334.shtml.

[3]王莉雯,全泽源.国务院组合拳促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加快充电设施建设.[2016-02-25].

http://.cn/roll/2016-02-25/doc-ifxpvysx1624876. shtml.

[4]宋海清.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

[5]刘传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政府扶持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5.

作者简介:

汽车能源产业研究范文2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汽车产业 税收政策

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是我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的汽车产业税收政策,在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销售、购买和使用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现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税收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销售环节税收政策优惠力度不够

1.企业所得税方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不充分。第一,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成本较高,销售价格也居高不下,企业生产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不高,原因之一就是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环节,对研究开发费用投入的鼓励政策力度不够。第二,与传统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相比,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在企业所得税税率方面没有优惠。而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由于尚未达到经济的生产规模,相比之下其税收负担较重。第三,目前缺乏对新能源汽车的企业所得税税收减免政策,税收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激励支持作用与对传统能源汽车的约束限制作用未能有效结合。

2.增值税方面,企业研制并销售新能源汽车的税收优惠政策不到位。首先,新能源汽车在技术研发过程中的中间试验产品销售适用17%的增值税税率,企业没有享受到增值税税收优惠,研发新能源汽车的动力不足。其次,新能源汽车产业应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产业,但企业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缺乏“先征后退”或“即征即退”的增值税优惠政策,企业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不高。再次,新能源汽车对生态文明建设有积极作用,但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适用17%的增值税税率,而新能源汽车由于生产成本较传统能源汽车要高,因此消费者需负担的增值税也多,购车成本也高,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销售。

3.消费税方面,企业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的税收激励作用不明显。征收消费税的目的主要是体现“寓禁于征”的精神,对高能耗的小汽车征收消费税,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目前的消费税税率设置上,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和传统能源汽车一样,都是按照汽缸容量大小作为划分标准。这种设置方式,只体现了对生产购买小容量汽缸汽车的政策导向,但并未从本质上对生产购买新能源汽车起到激励作用。

(二)在新能源汽车的购置、使用环节税收政策导向作用欠缺

1.车辆购置税方面,税收政策对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引导不力。随着普通民众购买汽车数量的逐渐增加,车辆购置税的征收已对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产生了制约作用。目前由于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价格较高,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车辆购置税也就随之增加,这直接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消费需求不能有效增加,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就难以形成较大规模,从而使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又进一步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购买和使用。

2.消费税方面,税收政策对消费者使用新能源汽车的鼓励不够。在使用传统能源汽车时,目前的成品油消费税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其使用成本的不同。但这种不同会引起消费者选择排量不同的传统能源汽车的差异,而不是选择传统能源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差异。在目前的成品油消费税税收政策下,消费者尽管使用传统能源汽车的成本在提高,但与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能源汽车的购买价格优势明显,而使用成本劣势不明显。有鉴于此,很多消费者在购买价格与使用成本相比之下还是选择传统能源汽车。

二、对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应从研发环节、产销环节到购买环节、使用环节等多环节着手,通过调整各相关税种的税收政策,发挥税收政策对传统能源汽车的制约作用以及对新能源汽车的激励作用。

(一)提高新能源汽车在研发环节与产销环节的税收政策优惠力度

1. 出台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增强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力。(1)提高新能源汽车研究开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比例。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高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企业开发新能源汽车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在目前50%加计扣除或150%摊销的基础上应当进一步提高。从而利用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提高企业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2)降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对于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新能源汽车生产涉及能源节约、环境保护,应将新能源汽车纳入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领域,按照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所得税税收优惠,以提高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扩大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规模,降低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成本。(3)减免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企业所得税。新能源汽车属于节能环保产品,应参照国家有关所得税政策规定,对企业从事新能源汽车生产经营所得,应自项目取得第1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1年至第3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4年至第6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通过此政策来增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竞争能力,激励其生产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4)实施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购置使用专用设备的税收抵免。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实际购置并自身投入使用的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专用设备,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至20%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通过此政策降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税收负担,引导其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生产的投入。

2. 实施增值税减免政策,提升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首先,实施新能源汽车中间试验品减征增值税税收政策。通过减征销售新能源汽车中间试验品的增值税,可以减轻新能源汽车研发企业的负担,鼓励研发企业加大研发力度,研发出性能更加优良的新能源汽车。其次,实行新能源汽车企业差别增值税税收政策。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初期,新能源汽车生产的规模大小不同,其盈利能力强弱不同,新能源汽车价格高低也不同。因此,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未形成规模前,企业研制并销售新能源汽车盈利能力弱,可实施增值税即征即退80%的税收优惠政策;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形成初步规模时,可实施即征即退50%的税收优惠政策。再次,降低新能源汽车的增值税税率。目前,由于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价格高,与传统能源汽车相比,缺乏市场竞争力,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销售。通过降低新能源汽车的增值税税率,可以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有利于降低消费者购车成本,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扩大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

3. 改革消费税税收政策,提高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量。消费税税收政策会影响商品的价格,从而引导生产者的生产行为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因此,应充分发挥汽车消费税税收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生产者和消费者选择更多地生产和消费新能源汽车。具体而言,对传统能源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应实施差别化的消费税税收政策。对传统能源汽车,应进一步提高消费税税率,增加其消费税税负,提高消费者的购车成本;对于新能源汽车,应免消费税或者采用最低档的消费税税率,降低消费者的购车成本。通过消费税的一升一降,以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引导消费者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

(二)完善新能源汽车在购置、使用环节的税收政策

调整传统能源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在购置环节和使用环节的税收政策,提高传统能源汽车在购置、使用环节的税收负担,降低新能源汽车在购置、使用环节的税收负担,从而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1. 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吸引力。2014年7月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底,对三类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这一税收政策能降低新能源汽车的购置成本,有利于提高新能源汽车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为了获得与传统能源汽车相比明显的持续价格优势,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的税收政策应持续实行,而不应只是到2017年底,这样能降低新能源汽车的购置成本,有利于提高新能源汽车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2. 提高成品油消费税,增强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为了增强新能源汽车在汽车消费市场上的竞争力,在提高新能源汽车购买价格优势的同时,还要增强新能源汽车使用成本的优势。为此,应进一步提高成品油的消费税税率,从而提高传统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凸显新能源汽车使用成本的优势。这样可以增强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刺激消费者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从而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总之,对于生产者而言,通过税收政策的实施,可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能力,降低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成本,降低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价格,以增强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对于消费者而言,通过税收政策的实施,可降低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减轻使用费用,从而增加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数量,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使新能源汽车产业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李晶,李施雨.新能源汽车产业税收政策的国际借鉴与措施[J].税务研究,2013,(10).

汽车能源产业研究范文3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行业 丰田生产方式 创新 改进建议

一、引言

我国汽车市场自2009年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庞大的汽车市场规模带来的是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我各类社会公共服务问题。因此,政府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以减轻汽车对环境的污染和社会的压力。而TPS的精益生产的核心管理思想符合我国当下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整体要求,更是现阶段我国每个新能源汽车企业不懈追求的目标。本文以新能源汽车产品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如何深入推进TPS进行分析研究。

二、新能源汽车企业推行TPS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之后,国内部分制造业领域的优秀企业,尤其是汽车生产制造企业开始推行“TPS”,该生产方式在国内的运用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可以帮助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树立高品质形象。以该生产方式生产的产品凭借零缺陷、高品质、高可靠性的特点闻名世界,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树立良好形象的基础和关键。

第二,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反应速度、增加现金流量。在行业竞争和产品趋于同质化的今天,提高市场反应速度,提高订单准时交付率,增加现金流量等也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促进企业和社会降低资源消耗。TPS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推行可以有助于建立节约型汽车企业,通过精益生产,对个流程进行优化,降低资源消耗量,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三、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推行TPS所面临的问题

1. JIT实施困难。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JIT的运用方面面临着较多的局限于局部、脱离员工而孤立存在的问题,而TPS的开发是企业整体的、长期的行为,更是全员从思想到行为上形成共识并付诸实践。

2.质量管理孤立。我国大多数制造类企业虽设有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但企业的质量管理形式相对独立,不能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起到足够的监督。

3.孤岛现象严重。我国许多制造企业在推行质量管理、工业工程、技术改造、市场研究等都按职能部门划分,甚至各自成立专门的独立领导机构,并不能集成一体,形成了很难取得企业整体化效益并阻碍企业发展的职能孤岛。

四、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推行TPS实施方案

从宏观角度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定位要将推行TPS与企业战略目标相结合,要制订长远的精益发展规划。具体实施步骤可分为四步:

第一步:建设精益工厂。这是TPS发展的起始和必然阶段。要从现场生产管理入手,实现生产过程精益化,将生产方式转变为需求拉动式,实施生产流程再造。

第二步:构建精益企业。将TPS的理念运用到企业的所有部门。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完善现有流程,结合TPS与自身实际情况不断进行创新,逐步建设企业自身特有生产方式和企业文化。

第三步:完善精益供应链。供应链上各企业之间为取得市场利益而结成战略联盟,用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最优质的服务赢得市场。

第四步:参与精益社会构建。从某种意义上说,TPS已不单纯是生产模式,而发展成为一种管理哲学、理念,它必将作为一个优秀的文化被传承和发扬,对社会、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高度精益化必将成为社会发展的方向。

从微观角度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要想成功推行TPS,还要做以下努力:

第一,从企业高层至基层员工应全方位了解TPS,充分利用培训的契机,主张在全公司范围内培训TPS哲理和工业工程的理论与方法 ,打开推行TPS的突破口。

第二,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先制定详细整体发展规划和具体推行方案,然后先在试点部门选择示范区域,按照方案进行逐步推行TPS。

第三,推行TPS绝不要机械地照搬照抄,应从自身实情出发,认清自己现在管理水平和发展目标,创造适于本企业的生产方式。

五、结论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尚处于起步与快速发展的初期阶段,企业在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环节面临着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学习和实践TPS的过程中,应该从全局出发,不断创新生产与管理方式,逐步将TPS推行至整个企业甚至是生产新能源汽车的整个供应链,最后实现自身特有的TPS,从而获得独特且持久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王宏亮,黄志刚.丰田生产方式的特点及其应用分析[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7(2):7-10

[2]齐二石.丰田生产方式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分析[J].工业工程与管理,1997(4)

[3]王萍.实施丰田生产方式打造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J].专家解读

汽车能源产业研究范文4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 U46 文献标识码:A

新能源汽车是一种不以常规能源作为汽车的动力来源而制造出来的汽车,这种汽车最重要的就是它使用的不是常规的能源,这对以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是十分的有利的。新能源汽车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是使用太阳能来进行动力供应的汽车,可以使用电力作为动力供应的车辆,也可以是使用其他原料来进行动力的汽车。在以后的经济发展中,对于环境没有危害的能源一定会受到大家的大力推广,所以新能源汽车在未来一定是非常的需要的。因为新能源汽车一方面使得常规能源可以得到有效的节省,还可以使得环境污染方面得到有效的保护。

1 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历史是非常的久的,但是在我国开始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研究则是近二十几年才开始。虽然我国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研发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在电动汽车方面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布局。虽然,我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新能源汽车的其他能源的开发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的。并且在使用电动汽车的时候,关于汽车的电池和充电方面的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在新能源的汽车推广方面也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的,在有新的产品进入市场的时候,市场上最初的影响都不是十分的好,消费者对于新产品给与的关注度也不是十分的高,因此企业要在市场中尽快的使得企业产品占有一定的位置。最后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配套设施建设的并不完善,使得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实际的市场使用中面临着很严重的现实问题。

2 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因素

2.1 生产要素的影响

生产要素对于汽车制造企业的影响是非常的大的,主要表现在国家的资源和资金方面的初级因素的影响,还有就是知识技术方面的人的创造力方面的因素的影响,新能源汽车产业要想得到好的发展,是离不开生产因素的。还有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同样是离不开配套的基础设施的影响的。

2.2 需求因素的影响

市场上对于产品的需求是产品投入市场中必备的条件,只有这样企业才可以实现快速的产业化发展。良好的需求条件可以使得企业的产业化规模的发展速度提高,使得企业的成本降低,在市场中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所以在对新能源汽车的开发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市场上的需求因素进行综合的分析。

2.3 相关及支持性产业的影响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是离不开相关及支持企业的发展的,在现在开发的最好的是电动的汽车,在电动的汽车发展的过程中,要使得汽车可以正常的运行,就离不开新型电池技术的支持,所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离不开相关产业的发展,国家要在基础产业方面给与重要的支持。

2.4 企业战略和机会的影响

在进行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和研究的时候,企业一定要制定好自己的发展战略,这样才会使得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具有竞争力。激烈有效的竞争可以促进发明创造、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在一定的方面上机会可以打破原来的竞争状态,提供新的竞争空间,有些企业可以借此获得竞争优势。因此企业一定要把握好发展的机会,使得企业卡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3 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方法

3.1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应以政府投资为主,多方共同参与。政府应重点建设一批企业无法承担的项目,如公用充电站、能源补充站、维修设施、交通配套设施等。天然气总公司和石化企业可以参与兴建一批加气站来服务燃气车辆,电网公司可以在自己的低压电网上建立公用充电站系统。

3.2 积极扩大内需,提高消费者成熟度

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关键是降低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企业和相关科研单位应加快技术研发的步伐,在技术上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政府应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生产给予财税支持,出台针对普通消费者的优惠政策,如减免车辆购置费、提供补贴等,来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同时,要进一步调整燃油税政策,提高传统汽车的持续性支出。另外,政府还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培育崇尚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文化,扩大新能源汽车用户基础。

3.3 加大研发力度、掌握核心技术

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的初期,政府要起到主导作用,通过整合国内科技和资金资源,确定关键技术领域,与企业、研究机构共同推动关键技术研发。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保护企业相关权益。在支持自主创新的前提下,鼓励企业到海外注册专利和购买外国专利,增加产品的技术创新和竞争力。此外还要加快建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优势。

3.4 以市场为导向、明确阶段性战略重点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应借鉴国际经验,以市场为导向,选择战略重点,采取近期开发与中长期发展并重的策略。近期发展柴油机、汽油直喷、汽车轻量化、混合动力等技术,中长期着眼于高水平混合动力、燃料电池及替代燃料汽车的研发。汽车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及其所在区域拥有的资源、文化、习俗等条件,因地制宜地研发相应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同时应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完善企业战略结构及经营策略。

结语

在过去的经济建设中,为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常规能源的开采量和使用量都是很大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能源方面的使用越来越趋向于新型的能源,这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重要的手段。在使用新能源的方面,汽车行业也在不断的进行探索,汽车业的新能源主要是指燃料动力方面使用新型的能源,现在先进的技术,使得汽车行业的新能源可以得到更大的发展。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就是它使用的不是常规的能源,这对以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是十分的有利的。在以后的经济发展中,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具有很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廖志春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 首都经贸大学,2008.

汽车能源产业研究范文5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电池技术 思考分析 对策探究

一、引言

众所周知,当前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也正在加速迈入成熟期,这给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历史的发展机遇。长期以来,在传统汽车技术上我国远远落后于德国、日本以及美国等汽车制造强国,而在新能源汽车制造上,由于产业才刚刚起飞,我国在某局部技术与模式上还存在结构性优势,因此我国政府、企业、个人能否有效抓住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机会窗口,将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关键所在。本文重点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探究我国应该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重点关注的方向,以期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效、蓬勃、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对策研究

对于国家来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对于企业来说,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市场;对于个人来说,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知识。因此,本文在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对策研究时,从国家、企业、个人等多方面视角来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策略。

(一)持续强化技术创新,掌握核心科技

毫无疑义,技术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在其技术体系还未充分成熟时,强化技术创新、掌握核心科技是做大做强的根本。对于一个产业的发展来说,尤其是汽车制造业,做大容易,做强难,在资本要素逐步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汽车生产能力的扩张相对容易,而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则十分艰难。在汽车制造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指的技术,尤其是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说,国家与企业都不能再走技术空心化的道路,因为在传统汽车制造我们就是因为在技术创新上远远落后于人,所以才造成国产车一直难以受到国人肯定的关键性原因。即使到现在,虽然国产车的销量在持续上升,但这也多是因为中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仍旧不高,处于价格的因素而选择国产,一旦进口汽车的税费降低,民族汽车产业的发展会更加艰难。总而言之,持续强化技术创新,掌握核心科技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心所在,必须坚持强化、不断推进、全面落实。

(二)不断塑造优质品牌,优化成本管理

塑造优质品牌是企业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根本。但要纠正的一个观念是,塑造优质品牌技术的确是核心要素,但是绝不是单纯的通过技术来塑造优质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事实上只有技术领先的企业也不一定能将自身的技术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虽然,整车控制器(VCU)、电机控制器(MCU)和电池管理系统(BMS)是新能源汽车的三大核心技术,但是对于售后、成本、社会责任等方面也必须考虑。因此,我国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在核心技术、员工发展、售后服务、社会责任等各方面进行优化,要形成以先进的技术为核心、以优质的服务为支撑、以负责的态度为根本、既满足客户消费需求也满足员工职业发展的综合经营管理体系,不断优化成本管理,降低新能源汽车的扩张普及阻力,不断的提升技术稳定性,提升新能源汽车在消费者心中的信任度。

(三)明确技术发展方向,实现稳健发展

新的产业必将出现许多新的模式与方向,因此正确选择发展方向决定了未来在该产业的发展层级。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当前,许多世界汽车巨头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利的申请上不遗余力,但是对于自身的全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利都给予免费开放。近两年,从丰田汽车到特斯拉,新能源汽车公司都宣称要把自己全部的技术专利免费开放:2014年,特斯拉宣布将公司的电动车专利免费授权给其他汽车公司;2015年,丰田汽车在CES宣布将与其他汽车生产商分享5700项氢燃料电池专利,且在2020年前不收取任何使用费,其中有关氢生产和供应的70项专利将无限期无偿提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在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发展还不成熟,全世界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方向选择还未形成一致性看法,尤其是对于电池技术的选择存在广泛争论。各大汽车制造巨头明白,无论选择哪一种电池技术,新能源汽车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系统性缺陷:需要一个广泛的基础设施来支撑,例如充电桩。因此,单凭一个公司的力量无法做到,必须争取、依靠国家与社会的整体力量支撑,所以将现在已申请的新能源技术免费共享,吸引更多的公司来使用,来提升自身技术路线的成功率。由此,我国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时候,也必须充分考虑我们对于新能源汽车技术方向的选择,从而实现稳健发展。

三、研究结论

总而言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必须突出技术创新、强调品牌塑造、注重方向选择,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满足客户的消费需求与实现员工的职业价值,最终达到兴国、强企、富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 孙丽玮.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2(07).

汽车能源产业研究范文6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 技术成果转化 社会资本理论

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概况

1、中国新能源汽车理论综述

“亚洲电动车之父”陈清泉在第二届新能源汽车及燃料电池技术国际论坛上首次指出新能源汽车技术成果转化的缺失;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的赵剑峰、李欣(2010)两位学者就新能源产业发展要处理好若干关系方面表示,一是要处理好超前与稳步发展、量与质、冷与热的关系, 避免盲目重复建设资源浪费问题;二是要处理好政府推动与市场拉动, 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关系;三是要处理好中央与地方以及各部门之间利益关系;王晓辉(2009)在创新商业模式论述中指出,建立产业联盟也是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实行横向专业分工和产业分区。徐和谊(2011)认为专业分工可以提高效率,有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要想实现快速突破,就必须在效率上下功夫。

2、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

现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技术研发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很多差距,大部分核心技术主要靠进口或模仿,支付高昂的技术引进费,抬高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费用。而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发展不足和关键技术瓶颈尚未解决,满足不了目前消费者需求。因此,如何攻克技术瓶颈,成为解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成果转化,有助于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研发能力,加快新技术从理论、实践到投入生产的速度从而加快产业发展。

二、社会资本视角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成果转化中的应用

1、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具有使用价值的科技成果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使产业进一步提升的科研行为。

新能源汽车成果转化的模式主要有校企联合、企业联盟等。校企联合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将产学研一体化后产生的合作模式,而企业间的联盟是新相关产业的一种联合,加大自身发展的力量,从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2、社会资本理论概述

所谓社会资本,一般是指个人或组织在一种组织结构中,利用自己特殊位置而获取利益的能力。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是第一位在对社会资本进行初步分析的学者,他将资本划分为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三种类型。场域作为各种要素形成的关系网,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动力就是社会资本。科尔曼(James S.Coleman)从宏微观的视角切入,认为行动者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相互进行各种交换,以此形成了持续存在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不仅被视为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一种社会资源。帕特南(Robert D.Putnam)从政治的角度对社会资本进行了研究,将社会资本从个人层面上升到集体层面,并引人政治学研究中,从自愿群体的参与程度角度来研究社会资本。

3、社会资本理论角度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成果转化研究

(1)社会资本角度分析新能源汽车校企联盟

新能源汽车校企联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种形式,是学校和汽车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的一种联盟,二者形成一个组织结构,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合作便是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社会资本。校企联盟充分体现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成果转化方式,将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从理论创新和研究的初期直到新技术进入实际实验阶段,再到汽车企业投入试验、改进、试运行、以及后期新能源汽车的批量生产都连成一个整体。

高校针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往往只停留在理论和试验室的研发阶段,而现实运用并形成产业化,成为一项具有利用价值的技术却从未探索。社会资本在高校和企业之间所发挥的作用则是将高校和企业有效的连接在一起,二者通过建立合作平台,战略联盟等方式,运用各自的优势,相互配合,将技术变成整车。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也同样,企业缺乏一项新能源汽车技术瓶颈的攻克能力,由于信息不对称找不到具有攻克这项技术瓶颈能力的科研高校,而从错过先进技术的获取也就是科技成果转移不通畅。在社会资本,关系网络的作用下,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校企联盟模式,学校的理论技术能够走出试验室,进入企业进行试验进而变成一项真正有意义的新技术。彻底打通科技成果转移的通道。

由此新能源汽车产业通过校企联盟的形式,形成社会网络,企业和学校之间的联系就是各种的社会资本,二者应充分发挥社会资本优势,运用高校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与企业实操的合作,使得研发的技术顺利进入企业或培养人才输送进企业,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

(2)新社会资本角度分析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联盟

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联盟就是组成新能源汽车生产、运行、销售、售后等全套设施的生产企业间结成的相互协作和资源整合的一种合作模式,例如电力行业企业,天然气行业企业或者公交公司,4S服务店等企业或组织的合作行为。各个企业间形成新能源汽车网络,彼此建立通畅的连接渠道,运用社会资本关系,克服自身研究短板。

在全球能源危机的局面下催生出的新能源产业并没有做好充分准备迎接能源枯竭的到来。企业研发所投入的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不能确保技术瓶颈的百分百被攻克,而需求市场中配套设施发展不健全问题尚未解决,许多消费者徘徊在新能源的大门之外。投身于新能源研发的企业,由于受资金和规模以及人力资源的限制,研发尚处于低端落后的初级状态,不能充分发挥企业的研发力量,使得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整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形成差距。为了有效克服这些技术上的瓶颈,发掘社会资本带来的研发力量,有助于攻克现有情况的技术难关。通过建立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联盟,形成资源互补或者资源相互调配,弥补各独立企业的缺陷,从而实现低风险高效率高产出的局面,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

三、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成果转化的几点建议

为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成果转化,有效利用联盟所产生的社会资本优势,本文提出三点建议:上游产业配套发展、各产业间及产业内部衔接、完善科技产权保障制度。

1、上下游产业的配套发展

为了确保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首先要确保上下游产业配套发展。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是确保新能源汽车上中下游配套产业科技成果演变的关键。一项氢气动力的技术研发,必须保证上游企业制造氢气发动机外壳的原材料与氢气动力技术相匹配,不与氢气发生反应;新能源汽车投入市场,氢气站的数量必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售后要得到相应解决。只有将新能源汽车整条产业链配套发展,才能使科技成果得到顺利的转化,加速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

2、加强各产业间和产业内部的衔接

加速科技成果转移就要加强校企联盟或者企业联盟的内部衔接。保证有通畅的技术成果转化渠道以确保研发机构及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有效联结,新能源汽车企业与市场的信息通畅,企业要及时了解市场动向以便做好随机应变的准备。高校或者科研机构可以和企业间建立对应的信息平台,交流需求和供给信息,加速科技成果顺利转移。企业本身、高校或者第三方可以建立中介机构专门负责对外信息的公布,找到配对的技术供给。而在新能源汽车企业建立联盟时,也要加强信息的沟通与交换。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借助其他企业弥补自身的劣势,形成一个完美强大的联盟体系,提高技术的科研能力、后期投入产出能力,壮大市场的占有率。此外,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操作者能够宏观全面的掌握各企业的信息,做出有效的干涉和引导将资源合理配置,也可加强科技成果的转移。

3、完善科技产权制度保障

在一项科学技术成果的研发并且成熟之后,政府要完善科技成果的产权保护制度。保证企业在技术创新投入之后借助产权的保护取得相应的收入。这样可以使企业保证其利润,也进一步鼓励企业积极研发科学技术并且努力通畅科技成果转移通道。政府除了颁布相关科技成果保护法以外,还要制定企业联盟产权分配条例,清晰界定科技成果产权所属问题,对科技成果的创造者给予相应的保护,以确保联盟企业在完善的科技产权制度保障下能够更加有效的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新成果的产出。

参考文献:

[1]徐和谊.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新思路

[2]赵剑峰,李欣.新能源产业发展要处理好若干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