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设计与实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设计与实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设计与实践

计算机设计与实践范文1

高校计算机教育校内实习基地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阐述了高校校内实践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1)校内实习实践基地的建立,有利于将高校计算机的教学与社会实践、生产、科技机密结合起来,该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可以更快的适应到社会实践和企业生产一线岗位当中,为社会输送了更多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2)校内实习实践基地的建立,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训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业意识的培养。

(3)高校应该将培养生产、服务、管理、建设一线需要的应用性、技能型人才作为自身的教学目标,而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则需要加强实践教学来实现,在结合社会实践和企业生产一线岗位技能需要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训练。

(4)当前,大多数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过程中对毕业生是否有相关工作经验的问题都十分重视,而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建立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以此来缩短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差距,提高学生的竞争实力。

(5)高校建立完善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可以为高校教师营造更优良的科研环境,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

(6)通过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拉近高校与企业单位的距离,通过与企业建立稳定深入的合作关系可以使高校及时了解经济市场和用人单位的变化,以此为指导对原有的教学方案做出恰当、及时的调整,确保高效所培养的学生能够尽快适应社会的需求变化。

(7)高校通过建立完善的计算机教育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可以有效的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为学校创收,可以使高校办学经费短缺的问题得到缓解。

(8)通过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建立可以使计算机教育教学与实际需求相脱节的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当前科学技术的更新速度非常快,计算机技术也是日新月异,而高校计算机教学因受体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导致课程更新的速度较慢,该体系下培养的学生根本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高校学生在一、二年级所学的计算机技术到毕业时很多技术已经与社会当前所流行的技术有了一定的出入,甚至有些技术已被淘汰,而高校校内实习基地的建立及实习项目的安排,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学生通过采用当时较为流行的技术来解决高校所安排的实训项目。

(9)高校通过建立完善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可以充分发挥教学功能与实践功能双重作用,既要负责专业主干课程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还要承担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习任务。

2高校计算机教育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所需遵守的原则

高校在建立计算机教育校内实践基地过程中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1)高校在开展计算机教育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工作过程中必须将实践基地日后的升级、扩建问题考虑在内。当前各大高校都扩大了自身的的招生力度,为满足扩招发展过程中的教学需求,在拟定计算机教育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方案时应该为其预留出较为充分的扩展基地空间。此外,还因为计算机技术具有更新速度较快的特点,在拟定计算机教育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方案时还应该将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软件系统日后的升级换代问题考虑在内,避免出现校内实训基地的建立花费了较大的人力、物力在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就因设备落后等问题而被废弃不用现象的发生。

(2)对计算机教育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方案进行合理的设计,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相关设备的利用率。高校为在校生只安排了几个星期、最多几个月的实训时间,在拟定计算机教育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方案时,应该将这一问题充分考虑在内,使基地在非实习期间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

(3)高校在开展计算机教育校内实践基地建立工作过程中应该将校内现有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以此来缩减基地建设成本。当前各大高校都面临着建设经费紧缺的问题,高校可以通过将现有的办公计算机、学生个人购买的计算机、校园网设备等多种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以此来降低建设成本,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4)高校在开展计算机教育校内实践基地建立工作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加强校内实践基地的管理工作。在明确实习项目和实习目的的基础上,为学生制定合理科学的实习计划,安排详尽的实习步骤,要求学生对实习内容做相应的记录,针对实习期间的学结出一份较为全面的实习报告,并在实习结束后对其进行有效科学的实习评价。

(5)高校在开展计算机教育校内实践基地建立工作过程中,应该将高校计算机的教学与社会实践、生产、科技机密结合起来,确保学生可以尽快适应到社会实践和企业生产一线岗位当中,为社会输送了更多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6)高校在为学生安排实习项目时应该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考虑在内,根据实际需求将实习项目划分成基础项目和提高项目两部分。通过基础项目的训练确保学生可以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和基础性知识,主要是让学生在分析已有答案项目的基础上来模仿建立自己的项目。在基础项目训练的基础上,通过提高项目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全新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做出积极的鼓励和引导,不为学生设置标准、统一的答案,教师根据学生的创新程度做出恰当的评价。

(7)高校应该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给与足够重视。高校计算机教师因教学任务较重等因素的制约导致任课教师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实际计算机工程项目,对实习中的很多问题无法提供较好地解决方案,由此可见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对校内实习基地的建立具有重要影响,高校应该积极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投入到企业中进行较为深入的实习,加强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实习工作。

3对高校计算机教育校内实践基地建设思路的分析

高校可以通过以下发展对策来加强高校计算机教育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

(1)高校要建立专门的计算机实训实验室,实验室具有模拟计算机相关行业工作环境的先进功能,学生可以在该模拟环境下进行实践,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以此来缩短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差距,提高学生的竞争实力。

(2)高校在校内建立创业园,以高校名义成立独立的计算机技术公司,该企业的职员主要由高校教师和校内优秀学生组合而成,高校教师是该公司的正式员工,实习的学生担任临时职员,在双方的协作下完成教师负责的科研项目和公司承揽的项目。

(3)高校应该将已淘汰的计算机充分利用起来,将其作为维修实训基地的维修资源,将学生分成计算机维修小组,让学生练习拆分组装,这种模式的教学不但使学生得到了锻炼机会,而且可以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的维修工作。

(4)高校在开展计算机教育校内实践基地建立工作过程中应该将校园网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为计算机网络实训基地的建立提供有力的保障。

(5)通过打字社的建立为学生提供办公自动化的实习环境,该平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还为全校师生提供了打字复印服务,得到了双赢局面。

(6)高校在开展计算机教育校内实践基地建立工作过程中应该尽量与社会IT公司建立合作关系,由IT公司为高校提供主要的计算机设备及软件,以此来降低基地建设成本。

(7)高校还可以通过与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来进行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工作,由培训机构提供主要设备和实习软件,并由其负责实习项目的确立工作,高校为其提供场所和一般设备,在学生实习期间由本校教师和培训机构共同完成指导工作,以此来解决高校师资力量匮乏和硬软件设备不足的问题。

4总结

计算机设计与实践范文2

关键词:指导思想;实验教学;实验体系;功能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156-0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应用作为基础课程已成为许多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教学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本文结合我校计算机实验室的基本现状,对建设计算机教学实验室的指导思想、建设模式进行一个探讨和交流。

一、我校计算机实验室现状

我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建设是在2002年开始的,2008年在新校区又建立了8个实验室。由于时间较久,并且是陆续进行建设,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实验室设备参差不齐;资源分散,利用率低;谁管谁用,难以共享”等突出问题,因此,学校在计算机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提出了整合计算机实验室教学资源,建设共享型实验教学平台的工作目标。在参照其他院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校把计算机实验室归入基础系部,并组建了教学实验中心,负责计算机教学实验室的管理和日常维护工作。

二、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思想

结合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室情况,我们提出了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数据共享、提高效益,努力构建与人才培养相适应的、高效率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体系。目前,已基本建立起适应我校学科发展需要,计算机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开放性好的实验教学平台,并构建了一支具有学术和教学水平高、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能适应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改革需要的,具有现代教育思想与观念,有敬业精神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

三、健全管理体制、统一发展规划

实验中心负责管理实验室,根据教学课程对实验室使用的需求情况,统一制定每学期实验室的使用计划、按照课程的性质合理安排实验室。在建设实验室时,以培养目标为依据,分析学生不同阶段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根据教学规律和专业特点围绕课程设置,以合理性、可行性原则配置实验实训设备。将没有教学任务的实验室向全校师生开放,强调为师生服务,以多形式、多层次向学生开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发现式学习、案例式学习、资源型学习、协作型学习等学习模式提供理想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化的发展。

四、整合资源,规划实验室功能

实验教学体系必须考虑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全面地、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设计与创新能力的目的。按照我校学科与专业建设的需要、计算机设备新旧情况及不同的性能,将实验室划分为多个实验室功能模块。这样,按功能设立的实验体系设置,打破按课程设立的常规做法,并能很好的利用实验室的新旧计算机。规划建立了以下4类主要功能实验室:

1.综合基础实验室。建立3个综合基础实验室,其中2个实验室是由以前的旧机房改造而成、1个实验室由新配置的机房构成,三个实验室均是局域网络,安装有Office办公软件,打字教程软件等基本应用软件。主要用于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能,使学生具有自动化办公技能及网络基本应用技能,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组建计算机的实际动手能力,具有排除计算机简单故障的能力。

2.软件开发实验室。建立1个软件开发实验室,由新配置的机房构成,实验室为局域网络,安装多种实用常见的程序设计语言,电路模拟板块等专业性较强的软件,主要用于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程序设计方法与思路,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应用程序开发能力、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初步设计、开发与应用能力并能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计算机结构与控制实验室。建立2个计算机结构与控制实验室,由旧机房构成,包括一些老旧机器及一些电脑配件,主要用于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获得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利用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初步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以后跟踪计算机技术的新发展,进一步学习和应用相关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打下必要基础。

4.多媒体实验室。建立2个多媒体实验室,由新配置的机房构成,实验室为局域网络,安装多种常用的多媒体制作软件、音频视频编辑软件及程序设计语言,主要用于所有专业的学生开拓计算机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常用多媒体素材的制作方法与处理技术,掌握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理解多媒体应用设计原理基础上,能够使用专业创作工具,进行多媒体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重视学生实际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多媒体方向的实际应用问题。

五、结束语

我们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体制的改革,虽然作了一些探索与实践,使有限的资源得到优化利用,但实验室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在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更注重软件建设,高职高专院校应该承担一些科研任务,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应用科学的教师如果长期不承担科研任务,知识老化和纸上谈兵也是不可避免的,反过来势必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在保证完成学生的基础实验的前提下,实验与科研相结合,扩大实验室的科研功能也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计算机设计与实践范文3

关键词:资源优化;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4-0123-02

为了培养更多适应资源优化的计算机配置和时代的高速发展的学生,以便于满足时代进步的高需求,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正常的教学以及实验活动的前提下,高效且实用的计算机实验室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现在对于计算机实验室来说,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及涉及的软件和硬件等方面的工作是一个难点。而一个良好的计算机实验室,在设备的利用效率方面和对于计算机实验室的顺利展开都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1拥有完整的计算机实验室制度系统

为了能把计算机实验室更有效的利用起来,拥有一套完整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是每一个计算机实验室的基础。并且以此来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从而进行有序的管理。而这种有序的管理要建立在细致化的规则之上。建立了规整制度以后,相应人员对号入座,遵守纪律,工作人员要恪尽职守。即使遇到大人流,任务繁重的情况,只要遵守相应规则,人员有秩序、有流程、有计划的实施工作,也必然会井然有序,从而做到充分利用计算机实验室的资源以及时间等其他因素。

1.1计算机实验室制度系统的发展

为了真正的让每个人都遵守规章制度,还应当设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定期检查每个成员的执行情况。只有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才能让计算机实验室走得更远达到一个新高度。所以规章制度要有超前的意识,并且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在教育系统中,专业课实验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性课题。专业的发展趋向不同,最好有相对应的专业性实验室,确保也可以让学生得到更专业的针对性训练。

1.2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制度可以这样制定

1)仪器设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对仪器设备进行优化配置,确保仪器设备的完好,提高使用效率,为教学科研服务。2)实验室做好实验设备账目记录,明确进出时间,手续齐全,账目相符。定期核查,妥善使用。3)日常使用管理实行三定,即定人使用、定人管理、定期检修。做好防尘、防潮、防盗,明确实验室仪器设备正常运作。4)如需在实验室外进行实验教学,所需设备有代课老师统一到实验室,按规定抵押个人有效证件,办理领用手续,下课后归还。5)对于损坏、丢失设备的当事人,按照相应的赔偿制度处理。6)非实验教学设备,须事先提出申请,说明使用时间、用途,按照相关制度办理手续方可借出,并暗示归还,借出率不能超过20%,严禁以私人理由外借。

2有良好的计算机实验室维护系统

除此之外,计算机上安装了不同的操作系统以及专业教学所需的软件和各类软件工具来针对不同的学生共同使用同一台计算机这一问题。而且专业的软件体积比较大,调试的时间也比较长,一旦系统遭到恶意破坏或者有病毒入侵,进行电脑维护的周期和调试的时间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针对这个问题,1)可以采用“主系统+虚拟系统”的办法。进入主系统的使用权限有限,避免了学生由于电脑方面知识匮乏,误删电脑系统的程序,或者移动造成的操作系统损坏的问题以及学生自带移动硬盘对植入对电脑有害病毒以及程序软件。虚拟系统学生重新被授予管理员权限,进行自己的学习操作与管理。2)学生的重要数据自行备份,减少数据丢失的风险。3)在计算机进行授课时可能出现个别设备出现问题的情况,避免由于个别设备耽误课程的进度以及学生和教师的时间,计算机实验室最好具备备用的计算机设备。4)计算机实验室在定期进行检查的情况下,最好根据使用频度在增加不定期的检查,降低硬件软件存在的隐患。

3计算机实验室的网络需求

一个稳定的网络是系统化、科学管理计算机实验室的前提。

建立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硬件要求有:计算机设备(主机和客户机)、传输工具(网线、光纤)、网卡和交换机。对局域网的管理,首先要从主机开始。

主机要有以下功能:

1)主机要可以对客户进行分配相应的权限以及管理,根据用户的异同,分配适合的权限。

2)要能控制整个实验室的设备,以便教师教学并且共同更新相同的软件。

3)有一个相同的资料系统。应用于各个实验室之间的资源共享,学生上传作业以及保存重要的各类数据,降低数据丢失风险。

4)有较大的吞吐率,避免网络科高峰期人流太多造成网络瘫痪。

在进行计算机实验室各个设备之间的连接时,考虑到检查时候的方便,快速准确地找到网线所对应的设备,每台设备的连接工具和设备之间最好加以标号,一目了然。当出现故障,可以凭借之间的标号联系找到设备与连接网线,然后进行故障排除,提高工作效率。

尝试使用网络克隆技术。网络克隆技术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可以实现网络主系统之间的通同步对拷。网络同步校正时间,日期以及CMOS参数,不用每台逐个修改IP地址、计算机名称、工作组名称,IP地址可自动分配。可以实现整个电脑机房大数据的安装以及更新。可以爱主系统之上建立一个乃至多个虚拟系统,对主系统的用户权限进行约束,虚拟系统则完全对学生进行开放,这样学生在进行锻炼以及尝试的时候没有顾忌,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思维更加开阔。同时,将不用担心病毒的植入,维护工作量会有显著的降低。

4开放型实验室的管理

其目的是提供创造科技创新环境,推动创新发展,让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个人、团体)提供科技创新研究的良好软硬件条件。主要功能有:1)为选修课的教W活动积极提供配合。2)为举办科研活动提供良好的活动场所。3)对于部分积极有能力进行科研活动的同学给予条件支持。4)开放大量开放型科研活动让学生有更多选择。

5重视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

计算机实验室工作的工作人员在计算机实验室的教学中都发挥着不可复制的作用。他们的工作任务繁重,肩负着计算机软件的安装,调试和维护等工作,努力奋斗在计算机工作的第一线。他们对上机的学生进行着无私的指导,他们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对上机的学生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是学生上机质量的保障人。他们必须要对这份工作有着非常高的责任心,敬业心以及对这份工作的热爱精神。要求在计算机硬件应用以及指导学生上机方面有着非常强的能力。还可以组织技术人员有计划地进行在职学习,实验室管理人员也可以组织进行定期培训,一边进行管理一边进行改革,使其有机结合起来。在进行培训学习时,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方便,有效,多样的方法。有先有后,急用先学,循序渐进。同时为科研技术人员也创造可以参加课题的条件,通过实践一步步提升业务水平。

6创新实验室新的管理方式

在教学培养和人才培养趋于稳定的同时,还应注重探索更大的空间,走向社会,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由此可以在科研创新、生产、社会服务中提供更多的经济需求、吸收对实验室建设有帮助的系统和方式。为实验室的建设添砖加瓦,为计算机实验室也提供创新。通过实验室之间的联合、共同进步,促进资产结构的优化,从其他方面学习互补,和更好的结合强强联合。让学校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国内外的企业、科研所合作,实现资产融合、互帮互利。

在实验室不断学习、汲取外界有利资源的同时,不能忘记计算机实验室的初衷,实验室设备的利用必须以满足学校的教学和科研需求为先。校内的有效利用和外界的互利服务不能够相提并论,更不能站在对立面,更不能为了收益降低对校内需求的供应而一味地追求校外的服务。只有在满足了校内需求的前提下,才可以开始尝试和接受校外服务,并且两者要相互融合,相互调和,以达到最好的状态。另外,在校内使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对外服务时要注意实验室的安全,加强管理,才能更高效的利用起来,并且让计算机实验室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达到一个新高度。

7总结

大学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能力直接影响着各高校计算机的教育的质量,更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以及管理水平的体现。完善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关乎着计算机实验室能否得到高效的利用,以及合理的使用。只有计算机实验室的人员以及设备数量跟得上,并且还要拥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科学落实的规划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为计算机实验室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计算机实验室还需在运营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此任务学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计算机设计与实践范文4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d features on examination mode of computer operati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our strategies. From three respects i.e. equipment, people and process, it analyzed laboratory management in examination mode of computer operation. Finally,it discussed laboratory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combined with teaching and examination mode of computer operation.

关键词: 机试;实验室;管理

Key words: examination mode of computer operation;laboratory;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9-0143-02

0引言

高校的实验室是培养人才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的必备场所。随着近年来计算机科学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的技能也越来越成为高校学生以及社会人必需的一种能力。所以,相关的计算机技能考试应运而生[1],如:学校组织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计算机程序大赛”等等,同时,社会上也有些考试实行上机考试,如:某些行业的“职业技能考试”、“职业资格考试”以及即将实行上机考试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这种形势下,实验室的管理应该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机试”模式下的实验室管理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1“机试”概述

1.1 什么是“机试”机试,也就是上机考试,指需要通过网络环境以及计算机的操作来完成的考试。大家所熟知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就有机试,也就是通过上机操作来考核考生的计算机能力。当然,“机试”并不仅仅局限于考察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如“银行业从业资格考试”和“微软认证”等考试就是完全的上机考试,彻底实现无纸化考试,是考生在计算机上作答并通过计算机评分的一种考试形式。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机试”将会成为以后考试方式的一种趋势。

1.2 “机试”的特点

1.2.1 考试环境“机试”的环境涉及到实验室的软硬件环境。因为考试环境是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考试系统已经由单机版发展成为了服务器/客户端的形式,因此,实验室需要配备更高级的微机,并组建局域网,在微机上实行多种操作系统的多分区模式,并需要设置专门的考试服务器,为各种计算机类以及需要微机辅助的各类考试做好准备。

1.2.2 上机试题跟传统的考试不同,试题的产生是随机的,“机试”的试题是在考生凭准考证登录后系统在试题库中随机抽取的。这在试题环节最大限度的杜绝了试题的泄露的可能。同时,“机试”的试题还着重考查考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背诵”考试,它考查的是考生对各种知识的理解、运用以及实践的能力。而且,在对其他科目的考试中还同时考查了考生适应系统环境的能力以及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

1.2.3 公平原则“机试”是现有的考试的形式较为公平的一种。因为它排除了人为的因素,虽然有题库的存在,但是在考试前没有人知道会考哪道题,而考生只有全面掌握了考点,才能通过考试,这是促进考生学习的一个原因。

1.3 “机试”存在的问题随着考生人数的不断增加,考试规模的不断扩大,考试的管理和技术工作也越来越复杂。而实验室在承担这种考试时,也增加了实验室工作的压力和复杂性。同时,在“机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3.1 考试设备与实验设备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各个机房是分开管理的,而高校中的实验设备更新和淘汰速度是不同的,在日常工作中这种差别并不大。而在考试中的设备就分为服务器、管理端以及工作站,这些计算机不仅需要符合考试要求的硬件设施,同时对考试中的软件也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而计算机的千差万别给管理上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在准备机试的过程中的复杂度,更增加了考试中的不确定的因素。

1.3.2 技术力量机试与普通考试不同,普通考试中的监考老师的职能是保证考试的顺利进行,发卷和收卷等等,不涉及老师的专业知识。而机试的监考不同,试题的发放、收卷等等一系列操作都是在服务器上完成,老师在监考的同时需要回答与考试试题无关的计算机操作问题,更关键的是,监考老师需要对考试系统非常熟悉,能及时处理考试中出现的计算机相关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具备相当的计算机知识以及网络知识。

1.3.3 网络安全问题现在的机试一般都采用C/S、B/S模式,无论那种模式,都需要有局域网和互联网。在有网络的情况下,病毒的防治尤其需要注意,特别是在考试中[2]。

1.3.4 不确定性因素因为是在计算机上进行考试,在考试的任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的因素影响考试,只能依靠主考、网络员、考务管理员的经验来解决了。

1.4 应对策略

1.4.1 严格执行考试的相关规定各种计算机考试的有关文件与说明中, 对系统的安装及设置、考试中容易发生的各种问题及应对策略都有详细的说明,考试准备和考试中要严格按章操作。

1.4.2 加强技能学习实验室的老师必须定期培训,掌握必要的技能,保证符合考试监考人员的要求以及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1.4.3 加强网络管理和安全机试主要有两种网络平台――局域网和互联网。在局域网平台方式下,考试主要以预防病毒为主, 截断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这样就可以很好的起到防治计算机病毒的作用,保证考试的正常进行。在互联网平台方式下,考试时必须在连入互联网之前加入隔离层,绝对不能让机房的计算机直接连通外界互联网[2]。

2“机试”模式下的实验室管理

“机试”的过程实际上也反应出一个完整的实验室管理的过程,从设备管理、人员管理、过程管理再到实验室建设,都可以从这条链条上找到对应点。下面就结合“机试”谈谈实验室的管理与建设。

2.1 设备管理在考试中需要注意的设备问题,在日常的实验室设备管理中也同样重要。这里主要涉及硬件管理和软件管理。在日常的实验室管理中,硬件管理的重心在于硬件的维护,主要是内存、主板电池、鼠标和键盘、硬盘、网卡和网线。

计算机实验室的软件维护工作量是比较大的,因为日常实验教学的缘故,会使系统变得非常脆弱,实验室一般安装还原卡来保护系统,它可以保护计算机的系统分区不会被人为的破坏,同时也能隔离计算机病毒的破坏,能及时并且快速的恢复系统,这样大大减少了管理的复杂度。当发生问题时,只要重启计算机,就可以回到初始状态,同时,隐藏、备份分区也非常方便。二是制作一台毫无故障完全正常的备份机,利用这台备份机作为网络拷贝的发送端[3]。

2.2 人员管理“机试”中对人员有技术上的要求,需要考前进行培训,能在考试中发挥独立主导作用,做好考后的善后工作。同样在实验室的人员配备上也需要一个年龄、知识、能力等结构合理的群体。再对现有实验室人员应该制定培养计划和政策,定期组织人员外出进修和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积极性和综合素质。这是对人员本身的要求。而在日常工作中,实验室的人员应该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专所长,对实验中心的各项工作都能了然于心,正常运行。

2.3 动态过程管理我们先来看一下“机试”的整个过程。“机试”的整过过程分为考前准备,考试中与考试结束。考试进行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故障,故障分为设备故障、网络问题以及不确定因素,这三种故障的处理需要主考、网络员、以及考务管理员的协作。因此,在考前阶段就要进行人员的培训才能应对各种突况。而这整个过程都应该是在考试制度与规定的框架下进行。其实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而我们现在的实验室的管理也同样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做好实验室的管理,就要从这个过程中的每一步入手。实验室的管理分为日常管理与学生上机管理。类似与“机试”的考前准备与考试中的阶段。在学生上机的过程中也会发生设备故障、网络问题以及教学实验环境等等问题,这就需要在日常管理阶段对人员进行培训和进修,最后对实验室的日常管理进行促进。实验室的管理与“机试”是相类似的,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全部的管理都应该在实验室的规章管理制度下进行。

3“机试”与“教学”相结合下的实验室的管理与建设

总的来说,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的重点以及难点是怎样利用有效的管理办法来保证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高效率的使用,并能更好的为实验教学服务,提高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去总结、讨论和完善。

3.1 健全的规章制度好的管理制度是保证计算机实验室有效管理的前提,因此规章制度的建设永远是第一位。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是做好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关键,只有具备了各种规章制度,严格管理的指导思想才能落到实处,才能使计算机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3.2 加强“人”的管理在实验室的管理中,不仅要做好平时的使用、维修和设备档案的管理,还应该结合实验室的专业特色制定详细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尤其重要的是做好对实验室教师的管理,因为仪器设备本身只不过是提高设备使用效益的被动因素,而实验室教师才是提高设备使用效益的主动因素。

因此,要充分调动广大实验室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加他们参加各种培训的机会,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水平,让其参加到设备的日常管理中来,从根本上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工作琐碎繁杂,管理人员必须要有极强的责任心与耐心,从实验室环境、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数据都要重视管理与维护,要考虑的细致、周到。这样才能给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计算机实验室设备的使用率。

作为实验室首要条件的实验队伍,实验管理队伍的培养必须要有合理的计划,组织现有人员外出进修、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积极性和综合素质,保证实验管理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吸引和鼓励一批优秀教师和科研人员到实验室工作。

3.3 合理先进的实验设备计算机学科日新月异,而作为专业实践基地的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也应该保持:①设备的先进性。实验室采用的硬件、软件应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成熟的具有先进水平的产品和技术,并能满足和适应今后的发展变化。②可扩展性。计算机与网络设备的配置应该考虑未来的扩充与升级,以满足计算机学科和网络的发展需要。③实用性。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计算机管理和网络要容易操作和简化管理。要选用性价比比较高的设备,实现更多功能,避免设备过早淘汰[4]。

总之,在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中,我们要意识到建设的重要性,但同时也要意识到管理更重要,要改变 过去“重建设、 轻管理” 的思想,培养出“管理出效率,管理出效益”的意识。从过去的管理经验看,只有严格执行健全的规章制度,并且充分发挥管理员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将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做的更好。

参考文献:

[1]刘芳.计算机等级考试对实验教学改革的影响[J].科技信息,2007,(20):302-303.

[2]魏念忠.计算机技能考试中的安全问题及应对策略[J].科技信息,2008,(20):413-414.

计算机设计与实践范文5

关键词:职业中专;计算机;实验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2-0000-01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Computer Laboratory

Han Zhi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110034,China)

Abstract:University Computer Laboratory is one of the basic conditions for goo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ts main functions are for computer experiment,professional training,an important bas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Therefore,university computer laboratory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eaching and laboratory.

Keywords:Vocational school;Computer;Laboratory Management

在计算机与人类社会生活联系越来越密切的今天,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在培养大学生计算机技能及各种素质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人员更要不断学习新的管理知识和计算机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实验室管理能力,做到管好、用好、服务好,长期安全有效的管理计算机实验室,充分发挥计算机实验室在高校教学、科研中的重要作用,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贡献力量。

一、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现状

当前,很多职业中专的计算机实验室没有得到合理使用,利用率不高,导致资源严重浪费,追根溯源,主要是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中存在许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经费投入不足

职业中专特别是非计算机专业的职业中专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得不到领导重视,一直处于副科状态,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这些计算机实验室没有完整的配套设施,达不到同家的安全标准,存在着如消防问题、电路电源问题、卫生和灰尘问题,以及温度、湿度等问题,这样不仅会缩短计算机的使用寿命,而且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此外,计算机没备老化,无法使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故障频繁发生,计算机维护难度加大,甚至有硬件损坏而无法替换的情况,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

(二)管理不规范

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强且较为烦琐的工作,除了要求管理人员技术过硬、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可循外,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然而有些职业中专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人员技术薄弱,有的甚至是由非专业人员管理,无规范的规章制度可以遵循,机房一片狼藉,卫生环境差,坏损设备置之不管,更谈不上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二、计算机实验室的制度管理

(一)卫生和安全管理

计算机硬件受灰尘的影响很大,因此卫生管理是机房管理的重点,为了保证机房的干净整洁,可以规定:进机房要穿鞋套,不准带食物和饮料进机房,学生离开机房时要把自己的废纸废物带走,屡犯不改者可罚其打扫机房。机房管理人员开也要勤打扫,做到每次课前机房干净整洁。并且为了机房安全,养成开关门时清点设备的习惯,特别是鼠标等小设备,最好能用不易涂抹的颜料编号。防火和防电也是机房安全管理的重点,机房要制定严格操作规范,切忌学生随意开关电源,拆修电脑,以免意外发生。

(二)实验教学管理

现在机房安装软件大都是利用电脑网络同传功能,先安装好一台,然后同时传到其他所有同一型号电脑。这样就要求实验室购买电脑时要求相同的型号,否则同传功能就不能使用。在网络同传的时候,有些需注册软件只能使用一次同传,第二次同传的时候因为第一次的注册资料没有完全删除,软件不能使用。因此就要求在每个学期开始之前,院(系)教学秘书应该把所有上实验课的老师所需的软件列个清单,交给机房管理人员以便统筹安排,提前安装。这样可以避免在学期中期需要时安装,造成其他老师的教学软件同传后不能使用,影响计算机实验室的正常教学秩序。

(三)上机登记制度

要求上机的同学必须登记上机时间,电脑编号及电脑使用情况,这样方便管理人员解每台电脑的状况,及时修理有故障的电脑,同时也方便以后学校了解各计算机实验室使用的情况。并且现在大学生都对电脑非常感兴趣,有不少学生会在上机时更改电脑设置,安装游戏,下载病毒,使机房电脑系统受到危害。因此,严格执行上机登记制度,也能减少此类事情的发生。

三、计算机实验室软件管理

对于相同配置的计算机,可使用硬盘保护卡,在一台机器上安装好系统及所需教学软件,然后使用保护卡的网络同传功能就可以把系统和教学软件同肘复制到其他各台电脑上。为了维护和使用方便,一般都把系统和教学软件都安装在系统盘,然后在保护卡上开启系统盘的自动还原功能,就可以很好的保护系统和教学软件不被破坏。

如果是配置不一样的计算机,使用“克隆”速度会较快。目前比较流行的三大克隆软件为NORTON GHOST POWERQUEST DRIVE IMAGE和ACRONIS TRUEIMAGE,实践发现,GHOST虽然要在DOS下工作,但功能强大、简单易用。当计算机所有软件都安装好之后,把安装系统文件分区用Ghost软件,利用Ghost软件的镜像拷贝功能,把安装系统文件分区的信息克隆为一个镜像文件。运行Ghost.exe,选择镜像文件,即可快速恢复系统文件。而采用NORTON GHOST企业版GHOST6.5或GHOST7.5通过局域网映像克隆可以实现一对一、一对多的硬盘克隆。在网络中的一台计算机上安装好操作系统和各种应用程序,对系统及应用程序进行必要的设置和调整,并将该机硬盘制作成一个映像文件,最后通过局域网以网络广播的方式,将这台机器中的映像文件同时发送到其他工作站的硬盘中。与具有网络克隆功能的硬盘保护卡所带的一对多网络克隆软件相比,局域网映像克隆速度更快、更稳定。

总之,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是一门复杂的科学。作为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应以现代科学管理的思想为指导,结合自身的特点,从实际工作出发,使计算机实验室在高校实验室管理方面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计算机设计与实践范文6

关键词:课程设计 计算机控制技术 综合机器人 单片机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156

《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对以往所学知识进行了复习巩固的同时,也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进行了有效的训练。目前市场上占有量较高的单片机89C51,是工业测量以及控制领域中应用较为广泛的芯片,性价比非常高。[1]这也是这门课程作为核心部分讲解的主要原因,教授学生硬件系统结构,把握计算机的控制体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设计能力和C语言编程能力。

1 课程体系结构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位于最底层的是仪器仪表电路基础等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是本课程的前续课程。本课程属于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从事计算机控制系统和嵌入式系统相关的产品设计、分析、调试和制作的实践型人才,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到总结支撑性作用。

2 课程设计的理念与实施

该课程是将企业与行业对岗位职业能力与工作的确立作为第一步,课程组老师通过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研发与生产企业的大量走访沟通,深入了解企业进行岗位职业能力与工作过程的合作;通过企业计算机系统一线的专业人事商榷教学大纲,是建立起的训练体系更能符合实际要求,满足现实情况的要求。通过对大量毕业生的访问,与计算机系统研发与生产的毕业生进行沟通后,听取他们的意见,对《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进行全面的审核,对现存问题进行解决,对实践性教学情境进行修改。

通过对行业企业的深入了解,对计算机系统研发与生产的不同岗位所需要的技能,通过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入手,对课程建设思路进行全面的改革。针对具体的工作任务,借鉴“六步教学法”(明确任务/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控制、评估)进行学习领域课程的情境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祈祷咨询服务的辅助作用。在老师的辅助下让学生完成学习计划,让学生进行全面的自我评价。

3 《单片机应用技术》教学大纲

本课程教学内容以综合机器人为基础,并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包括运动模块(电机)、显示模块、时间模块、语言模块、遥控模块以及各种传感与转换模块[2]。综合机器人的设计由于其具备的功能、性能指标和控制方法不同,所以有很强的扩展性。功能、性能指标和控制方式与其所需技术器件种类、技术含量、复杂的电路控制是成正比的。如在显示模块中除了选择数码管显示以外还可以选择图形液晶或字符液晶显示;控制方式既可采用声控也可采用遥控。所以,选择机器人作为综合学习情境具有很好的可选性和可扩展性。

针对控制系统不同部分的运用能力,设计出不同的学习情境,以训练学生分析和设计计算机控制应用程序的基本技能。本课程共设计了4个学习情境,由1个综合实习情境――综合机器人,按照不同的功能模块分解成3个学习情境,包括机器人显示系统、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和机器人智能感应系统[4]。

4 考核方案

学习过程是考核方案的重点,而评定成绩的主要方面就是在每一个情境中课程的完成情况。在课程教学中利用对学生开放性的考核,让学生养成在课余时间自学的良好习惯。如果学生通过自学并且顺利完成了对相关技能的训练,那么就可以向老师提出申请提前考试,考试合格后便可免去学期末的结业性考核;综合性的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控制技术的运用能力,在运用中重点突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对使用新技术、新器件的综合项目,给予相应的加分。在教学的12~13周安排智能小车竞赛[5],成绩优胜者可以免除期末的结业性考核。最终成绩由以下形式组成:过程性考核50%、综合性考核15%、结业性考核35%。

5 总结

课程学习情境设计以一个完整的综合机器人开发工作过程实施教学,从设计要求开始明确做什么,怎么做,到跟我想、跟我学、跟我做,功能扩展等几个工作环节,进行基于单片机的控制系统开发工作过程的能力训练。在本课程学习情境设计中,每一个学习情境都是完整的工作过程,学习情境是典型应用为载体分解而来,所有学习情境综合成典型控制系统,前一个学习情境是后面的基础,后面学习情景是前面的扩展和综合,通过选取不同的学习情境重组成不同功能的模块可重组、可扩展。因此,本课程学习情境设计具有:完整性、系统性、扩展性、和适应性。

参考文献:

[1]唐炜.基于“项目驱动”的单片机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5):130-133.

[2]许萍,王勤,陆文灏等.“智能小车”控制器的设计和应用[J].电子测量技术,2012,(11):68-71.

[3]华俊,高红叶,魏晓东.教学用多功能单片机智能车设计与实现[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2,(6):608-612.

[4]黄辛超,殳国华.用于创新类课程平台智能小车实验系统的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2):7-10.

[5]张瑞成,陈至坤,王福斌.以智能汽车竞赛推动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8):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