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资金测算管理办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流动资金测算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流动资金测算管理办法

流动资金测算管理办法范文1

[关键词]农合行;贸易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07-0083-02

一、贸易融资业务内涵

贸易融资业务是一种结构性短期融资工具,它是依托于真实贸易背景下商品交易过程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账款等资产产生的未来现金流而进行的融资,因此贸易融资发放过程中更为注重商品交易的可行性与真实性,其对象是特定的资产而非资产所有者,注重的是资产所衍生的未来现金流,而非企业现有的财务状况。

二、贸易融资业务与传统流动资金贷款业务比较分析

1.授信准入条件差异。流动资金贷款需要企业满足银行内部评级标准,一般银行都要求A级或A+以上客户作为基本准入条件,而贸易融资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降低借款人信用等级要求或不受信用等级限制,受企业整个基本面因素影响较小。

2.授信测算方式差异。流动资金贷款是根据银监会规定的资产负债状况和净资产等具体测算核定授信额度,因此对于整个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质量要求较高,在审核过程中一般都有一套标准的既定模式,需同时兼顾贷款偿还过程中的潜在风险的每一个因素,而贸易融资则侧重于贸易短流程中的风险衡量与控制,基于交易或者合同来核定授信。

3.担保与还款方式差异。流动资金贷款需要满足必要的担保、质押条件,其还款来源正常情况下为企业的经营利润和日常现金流,而贸易融资是借助上下游客户或商品的信用来实现信用增级,不同的付款方、不同的商品所表现的风险保障系数不同,与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担保有很大区别,其还款来源正常情况下为企业单笔交易的销售收入和确定的未来衍生现金流。

4.发展前景与收益差异。流动资金贷款只有利息收入,其利率定价方式受制于银监会和人民银行等职能部门的法律上下限规定,其发展模式各银行金融机构之间同质化现象严重,很难做到突破性创新,市场竞争力较弱,而贸易融资业务有很多中间业务收入,定价方式也较流动资金贷款更灵活,银行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前端收费或后端收费,同时银行可以根据自身业务发展的特点与企业资金需求之间实现完美对接,从银行自身和各个企业不同的商业模式、结算方式、货物状态出发,量体裁衣为企业提供更专业的融资工具,由于贸易融资的技术含量较高、授信文化难以复制的特点,可以实现同业间的差异化竞争。

5.实贷实付的差异。流动资金贷款需要严格执行银监会受托支付规定,在实务操作中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而贸易融资中的保理类、卖方融资类等应收账款项下融资,由于是一种交易行为,没有确定的资金用途,是可以不执行受托支付政策的。

三、农合行贸易融资业务落后原因分析

1.员工的业务水平不高。贸易融资重点关注的不再是客户资信和偿债能力,而是交易的真实性和安全性。目前农合行信贷队伍尚未摆脱报表审查、偿债能力分析的传统工作模式,对新业务学习掌握得不够,进而导致贸易融资业务无法有效开展。

2.缺乏贸易融资对口业务部门支持。目前农合行系统基本上仍然把贸易融资业务定位在依附于公司业务的产品线条,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主管该项业务,使得贸易融资业务的产品设计、市场营销、风险审查等分布在多个部门,造成专业化较低、职能不清;同时各行社开展贸易融资业务时间相对其他专业银行较短,联行建设与知名度、认知度尚不成熟,各种约束机制还不健全,有效控制贸易融资风险的经验还不足;与其他专业银行相比缺乏上级部门的有力支持,存在着较大的法律风险与操作风险。

3.经营理念落后与风险防控能力薄弱。各基层行社由于受经营责任制考核指标的驱使,普遍存在盲目追求业绩目标,而忽视风险的问题,对贸易融资审核和风险控制趋弱,在实务操作中对于贸易融资额度确定、期限规定与贸易周期匹配、交易的真实性的把关上往往采取“变通”的手法,甚至出现明知是挪用而继续放款的严重情况;同时贸易融资这一相对较新的业务发生风险时往往感到束手无策,疲于应付,基层行社在发生贸易融资风险后对未来开展该项业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明显受挫。

4.系统内资金调拨与流通困难。某些农合行由于进口开证企业较为集中同时单笔金额较大,企业在进口信用证到期以后对于融资的要求较多且迫切,但作为地方金融机构单个行社在交易市场上拆借外汇资金无论在价格和时效性上均存在与其他专业银行的比较劣势,同时自身外汇资金又比较缺乏,由此导致贸易融资产品在数量、报价、速度上均不具有竞争力,而从整个系统范围内看,其他行社有可能存在外汇资金充裕而贸易融资需求不足的问题,但同一地区系统内资金调拨与流通的管理办法与操作模式仍处于自行其是的空白状态。

四、农合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及控制风险的对策建议

(一)争取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

农合行目前在贸易融资的管理体制、业务流程设计以及业务操作上客观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因此农合行必须积极寻求相关职能部门的技术支持,争取央行和银监会等职能部门的人员培训来提高自身对贸易融资业务管理规律的认识,完善贸易融资管理机制,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强化风险控制水平,并在此基础上积极争取金融基础平台的建设以及对农合行的市场准入门槛和产品开发给予优惠的配套支持。

(二)发挥浙江省联社的龙头协调与指导作用

一是建议浙江省联社改变贸易融资业务定位依附于公司业务的产品线条的现状,选调优秀人才成立专门的贸易融资业务部门,从全省层面制定统一的符合贸易融资特点的客户评价标准、产品模块、法律文本格式及相关操作制度,通过借鉴国际银行、行、各基层行社已成熟的业务管理和风险控制办法,加强与专业部门如中国进出口保险公司、征信调查机构的合作,密切注意各贸易国宏观经济、市场、社会、汇率等风险,严格审查贸易融资企业的资信,在对传统信贷业务培训过程中有机穿插贸易融资业务的培训与平时风险预警提示等,切实改变各基层行社由于能力、人手、规模的局限而导致无力开发产品和把控风险的现状;二是发挥浙江省联社和办事处的龙头协调作用,尽早出台浙江省内系统资金调拨与流通的管理办法和操作模式。

(三)完善农合行自身建设

1.加强产品经理队伍建设

借鉴外资银行对产品经理考核的 “双线考核,双线计价” 的基本原则来建设产品经理队伍,对于客户经理来说,客户在银行应用的所有产品,如存款、贷款,结算等产生的收益是其业绩体现,而对于产品经理来说,可能协助多个客户经理拓展了多个客户,就其所负责的产品,所有客户使用该产品产生的收益都计入产品经理的业绩。这样使得产品经理和客户经理之间不会产生利益分配的冲突,还会起到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作用,有利于产品经理和客户经理之间的配合,切实改变目前农合行国际结算部的主任所作的工作相当于产品经理,其他员工都是具体的操作员,没有专门的产品经理的现实。

2.加强员工队伍的培训,增强防范融资风险的意识与能力

在实务操作中,必须加快培养一批熟悉国际金融、国际贸易、法律法规等知识的专业人才,通过培训强化员工对贸易融资产品真实性的理解。从对单个企业的考察转向对上下游交易对手、整个交易链的考察,更加全面地、动态地把握和控制风险,将贷前风险控制延伸到对贷款操作环节及单据的控制和贷款发放后对物流、资金流的跟踪监控,从贸易背景风险类型识别、严格增值税发票真实性审核、贴现资金流向监督、应收账款回款控制四个方面入手,严格遵守详尽的事前调查制度、合理的事中审查制度和严格的事后检查制度,确保贷前、贷后管理的正常实施。

流动资金测算管理办法范文2

一、集中管理会计事务

为了适应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一重集团公司建立了一套既符合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又适合集团公司内部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共28种。从负责会计制度的制定、下发、检查,到负责会计报表审核、上报,以及集中管理会计人员职称评定、会计工作达标升级,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及会计工作电算化现代管理等。同时,还建立了会计档案的科学管理体系,将每年几千册凭证、报表、发票、合同都按规定认真整理、装盒、编号、立卷,然后存档,最后形成电子档案。

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

在流动资金管理上,由集团公司统一向成员厂实行定额管理,下达计划指标,流动资金贷款,并由集团公司统一办理规模指标,紧密层成员厂分贷分还。再就是集中管理专用基金,涉外、技改贷款,由集团公司统贷统还。同时,多面积极筹措资金,协助成员厂缓解生产资金紧张的矛盾。

三、加强成本管理

1、以厂内银行为中心,加强二级成本核算。集团公司的厂内银行,是完善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推行经济核算的一种管理形式,对推动企业深化改革,完善内部配套,增强职工的价值观念,调动职工当家理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起着重要作用。2、编制成本计划,实行目标成本管理,并在成员厂成本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总结、完善成本核算规程。3、加强企业集团的各项费用管理,控制各项费用开支。

四、利润管理

1、由集团公司对财政部实行的利润上交总额承包,实行统一的钩。2、由集团公司下达成员厂的利润目标,分别进行工资钩。3、拟定测算集团公司和各成员厂利润承包基数方案,提出减利分成或留利分配办法。4、确定成员厂“双增双节”目标,加强利润指标的考核。

五、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高的核心竞争力。

在国资委的授权下,集团公司统一管理成员厂的固定资产,并负责固定资产的调拨、报废、增减等日常管理工作,以及搞好各成员厂的清产核资工作,定期进行财产清查,同时还要建立所有资产的增减、调拨、报废和日常管理制度。

六、建立财务公司,融通集团内部资金

财务公司是集团公司的二级分公司,可以是独立法人。由集团公司财务部的专职领导干部兼任公司的经理。它负责企业集团内部资金融通业务,集团成员厂可以在财务公司存贷款。1、由集团成员厂共同集资形成垫底资金(要5000万元为起点)报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建立财务公司开展业务活动。2、紧密联系国内资金市场和全国财联组织调剂余缺,融通资金。3、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发行一定数量的中短期企业集团债券,以缓解资紧缺的矛盾,解决专用基金的不足。4、经批准代办力所能及的银行储蓄等业务,增添为集团公司融通资金的能力。5、通过存贷款业务活动的利息收入,不断增加留利,增强实力。

七、集中财力,增强企业实力

只有财力集中起来,才能使集团公司成为投资中心,增强凝聚力,决定投向,使集团公司发展壮大。

一重集团这方面的做法是:1、集中一定比例的更新改造基金(基本折旧)和生产发展基金,用作集团的重点建设和风险基金。2、集中新产品开发基金。由集团公司统一开发时可全部集中,部分开发时则应部分集中,视不同情况可以集中不同比例的新产品开发基金。3、向用户收取由集团公司统一进行成套产品生产一定比例的成套费。4、集团公司投资(参股、控股)分利,也是集中财力的一项来源渠道。5、向成员厂收取按销售收入5%比例计算的管理费用,这笔费用可计入成员厂的生产成本。6、集团公司如举办集团福利(如疗养院等)和培训教育事业时,还应集中一定比例的福利基金和职教经费。

流动资金测算管理办法范文3

一、贸易融资业务的主要风险

(一)国际贸易融资授信管理存在缺陷

目前,农发行把国际贸易融资纳入客户统一授信管理。在这种模式下,根据客户的财务状况、信用状况等指标为客户核定年度最高综合授信额度,并按授信业务品种的不同为客户核定一个分项授信额度。但是,进入农发行的进出口客户中,大部分为贸易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存在规模小,财务管理不规范等现状,这种状况使得注重企业财务指标测算和分析对其授信额度测算的办法存在较大水分。因此,目前农发行对当前进出口客户贸易融资选择管理的策略过于简单,评级授信方式过于程式化,灵活性欠缺。

(二)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期调查匮乏

传统的信贷评估模式下,只注重企业自身的财务能力,缺少对企业贸易背景和上下游情况的前期调查。目前,支行客户经理对企业的了解只停留在企业所提供的资料上,尤其对上下游企业经营情况的了解更是匮乏,有的甚至对进口货物的用途也不甚了解,调查流于形式,如此信息的不对称,将对贸易融资带来极大的风险。

(三)贸易融资贷后管理缺失

农发行尚没有针对贸易融资业务的贷后管理办法,多数客户经理仍按照传统的贷后管理模式对贸易融资业务进行贷后管理,在贸易融资发放后到收回期间,没有相应的管理措施,致使贸易融资贷后管理出现真空。因此,一旦企业发生违约,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货物可能已经被企业处置掉,农发行不能及时拿到货物处置的权利。即使银行手中掌握物权,却没有物权处置的能力和经验,处于比较被动局面。而实际上贸易融资业务的特点就是以其业务流程本身进行风险防范,在加强对贸易融资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定期审核的同时,特别强调结合贸易融资的业务特性进行物资流和资金流的管理。另外,在贷后管理方面,国际业务、客户、信贷管理人员责任界定不清,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现象。客户部门总以为贸易融资是国际业务部门的业务,在业务审批发放后,客户经理不会像流动资金一样进行跟踪管理,不能掌握物资流和资金流动向,极易造成潜在风险。

(四)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法律环境不完善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涉及国际金融票据、货权、货物的抵押、质押、担保、信托等行为,要求法律上对各种行为的权利和责任有具体的法律界定,但是目前的金融立法明显滞后于业务发展。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关于贸易融资的法律规范,有些贸易融资业务的常用术语和做法在法律上还没有相应的法律界定。这种不完善的法律环境使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进一步加大。

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控制建议

(一)建立适应国际贸易融资发展的信贷管理模式

贸易融资业务时效性强,快捷的审批流程是是否能够获得业务的关键。贸易融资业务更应注重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和贸易的连续性,信用记录、交易对手、银行的贷后管理和操作手续等情况的审查,并关注贸易过程所产生的销售收入,以及期限严格与贸易周期匹配等。将贸易融资授信额度作为参考数值,根据业务本身特点,对贸易融资业务实施全面动态化管理。

1、授信额度的评定不只注重财务报表的某些传统指标,可以以应收帐款周转率等这类更能体现贸易型企业业务特性的财务指标作为测算企业授信额度的标准;

2、加强贸易融资授信额度评级的时效性和灵活性。针对进口商品价格波动较快的特点,改变以往一年一评审的思路,可为半年一评,也可每季一评,中途可以随时追加或减少授信额度;更为灵活的可通过参与企业贸易流程的制定以及货权控制,给予客户临时的单笔授信。在受理贸易融资业务的时候,需要将在静态数据基础上核定的授信额度作为参考值,对贸易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进行动态化的审查。授信额度应该是银行对企业各项融资和担保的风险控制上限,而不是努力争取达到的风险暴露目标。

3、简化用用信环节。在客户用信时,减少调查、审查、审批部门,由主管国际业务部门统一管理,对客户用信进行调查、审查、审批,提高办理效率。

(二)加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期调查,有效监控贸易全流程的物流和资金流

加强贸易融资贷前调查。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前期调查对于贸易融资的风险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贸易真实性、上下游情况以及交易价格的调查,有助于银行切实了解企业贸易融资的背景,将风险进行有效掌控。

加强贸易背景审核。对客户的生产经营情况掌握得越全面,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越轻,越有利于银行降低业务风险。客户经理要经常走访客户,掌握客户所经营的主营业务,了解进口商品的市场行情,熟悉国内外贸易政策以及国际上非关税壁垒等行业动态,掌握贸易融资业务的潜在风险。

(三)强化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贷后管理

1、建立贸易融资贷后管理跟踪检查制度。在坚持动态审批的基础上,根据每一种贸易融资产品的特点,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贷后动态跟踪和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一是要对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动态监控,包括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跟踪;二是一旦发生风险,或者确定即将发生风险时,要建立起应急方案,关键在于要尽可能的保全我行资产不受或少受损失。

2、做好货物和资金流监控。贸易融资对我行来说能够掌握相关的货权。掌握货权在贸易融资中极为关键,而对货物的监控,农发行有人力物力不能及的地方,可考虑引入第三方监管,质押物的监管,这是控制风险的关键。还要考察企业本身的信用以及质押物的变现能力,一旦货物价格波动较大,应要求企业追加开证保证金或由我行及时处置质押货物。

可以通过境内外银行机构的合作,监控进出口双方,把握贸易过程中的货物流、资金流等,从而达到防范风险和提高整体收益的目的。

3、加强行内联动机制,防范潜在风险。若贸易的进出口双方都在同一银行办理业务,通过行内的联动机制有利于银行及时了解上下游企业情况,准确判断贸易背景的真实性,一旦贸易双方出现资信风险,及早采取措施,排查堵漏,也可协调各方面力量,积极防范融资风险。

(四)认真学习研究国际贸易融资有关法律规定,防控法律风险

流动资金测算管理办法范文4

关键词:施工企业 资金营运 内部控制 管理

一、施工企业资金营运的内部控制

施工企业资金营运内部控制是指为了保证施工企业财产安全和会计信息真实可靠而设计、组织和规划的方法和程序。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严格的资金授权、批准、审验等相关管理制度,加强资金活动的集中归口管理,明确职责权限和岗位分离要求,评价资金活动情况,实现资金的合理占用和营运的良性循环,加强对营运资金的会计系统控制,确保资金安全和有效运行。本文主要从施工企业的货币资金管理和成本费用控制两个方面进行内部控制分析。

从货币资金管理方面分析。施工企业中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就是货币资金,其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所以其业务内容主要是现金的收支和各种形式的银行往来结算。施工企业利用货币资金进行内部控制和管理必须做好以下几点:1、对库存现金额度进行有效的控制。施工企业要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的范围使用库存现金并严格执行,授权专人保管资金,定期或不定期资金盘点,不允许大额现金支付,凡是大额支付都必须通过开户银行进行转账结算。2、对货币资金支出进行控制。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首先是支付申请,即有关部门或个人要用资金时,要提前向审批人提交货币资金支付申请,其申请包括款项的用途、金额、预算、支付方式,并附上有效经济合同或相关证明。其次是支付审批和复核。必须明确不同级别管理人员的权限,审批人应根据其职责、权限和相应程序对支付申请进行审批。复核人应对批准后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进行复核,会计对相关凭证进行横向复核和纵向复核。最后是支付的办理。出纳人员应当根据复核无误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后为凭证加盖戳记,及时登记现金及银行存款日记账。3、对货币资金收入进行控制,也就是说货币资金收入要及时入账,严禁收款不入账,防范小金库,加强业务管控。4、对银行账户进行控制。施工企业按照执行《支付结算办法》,包括开立账户,办理存款、取款和结算,并定期检查、清理银行账户的开立及使用情况,管理和控制银行结算凭证的填制、传递及保管等环节,授权专人定期核对银行账户,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从而加强对银行账户的控制和管理。5、对票据及印章进行控制。施工企业办理资金业务时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全过程业务,要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并设置专人保管,印章与空白票据分管,财务专用章应由专人保管,法人名章必须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保证财务专用章与法人名章分管。内部控制有利于调节内部资金余缺,节约企业资金占用和筹资费用,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运营效率。做好资源配置,加强资金集中管理,促进企业内部货币资金管理有序。

从成本费用控制方面分析。施工企业应加强责任成本管理制度来控制成本费用,切实做好资金在采购、生产等环节的综合平衡,全面提升资金运营效率。特别是对主要材料成本和施工方案优化方面的控制。责任成本管理是指施工企业根据承接项目的项目内容、预算定额、取费标准、结算价格编制责任成本预算,然后以委托经营责任书的形式下发给项目经理部进行实施并签订经营责任书,通过节奖超罚的方式把员工的个人收入同项目责任成本的控制效果紧密联系起来,以此调动项目领导班子及员工工作积极性,降低各组织、各部门的成本费用。还要做好事前预测,即成本预算的编制工作,确定项目各阶段资金需求计划;事中控制,即划分责任中心及责任范围、责任预算的分解、建立台账核算制度,及时严格按照调整程序调整预算与实际不相符的资金需求;事后分析,即在月末、季末、年末进行经济活动分析,分析责任成本的完成情况,找出节约与超支的具体原因,并总结经验教训。1、在对材料成本的控制方面,要采用招投标办法,选择多家供应商进行竞标来降低材料成本,保证材料的质量、及时供货,加大材料采购环节的资金内部控制管理;要做好进料计划,执行限额领料,杜绝无计划用料,保证工期与作业的连续性,降低存储成本,节省流动资金,加大了材料使用环节的资金内部控制管理。还要做好对各种边角余料回收,废料利用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材料损耗,加大了施工环节资金内部控制管理。2、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方面,加强节约性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制定,尽大可能优化施工方案并达到切实可行,减少不必要的人工、材料、机械费用的浪费,控制好各项目节点工程,都会成为资金营运内部控制的有效办法,好的施工方案可为项目节约大量成本并有更大利润空间可挖,更好地在施工过程中加强了资金营运内部控制管理。

二、施工企业资金营运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因为工程施工的实际特点,建设周期长,设备投入大,导致资金占用量很大,并且工程进度款分期支付并扣留质保金,导致资金周转缓慢,所以施工企业资金营运紧张,进而使其内部控制和管理出现问题。

2、由于建筑市场不规范,市场机制不健全,时常出现施工企业垫付资金进行施工建设,还有工程款的拖欠,导致资金流通率低,资金回笼运转困难。并有可能使得许多施工企业无法及时收回债务,形成呆账,从而增加了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

3、有些施工企业盲目追求经济利益,不考虑企业的实际规模和资金承受能力,没有制定有效的符合实际的资金营运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从而导致投资失误。有些企业不从实际出发,不与时俱进,片面强调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对项目风险综合评估不足,成本分析测算不充分准确,盲目投资可能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使企业承担更大的经营风险。

4、施工企业对资金营运的控制和管理不够重视,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有时还会出现不坚持职责权限和岗位相分离的原则,对企业资金管理不严,导致资金使用不当,施工建设计划不能如期完成,还使企业发展存在更大的风险,使企业内部资金营运管理混乱,严重制约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和施工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针对施工企业资金营运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和看法

1、规范建筑市场,从客观实际出发建立有效的建筑市场体系和运营机制,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对市场各方主体的行为起到约束作用,制止盲目压价、垫款施工等违法行为,维护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还要加强招投标管理机构的建设,树立招投标的权威性和公正性,规范建筑行业的发展。

2、施工企业要科学合理谨慎地选择投标项目,加强对投标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从源头立项上加强资金的控制和管理。项目的投标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还要考虑财务盈利性强、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和适用、建设条件可行,这样才能够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不能脱离企业实际,避免盲目投资和决策失误,达到施工企业资金运营的内部控制和管理的目的。

3、施工企业负责人要提高企业资金营运内部控制和管理的意识,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和思想素质,保证施工企业资金运营内部控制的工作规范化和合理化。

4、施工企业要从资金集中管理入手,建立完善有效的资金营运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并推广实行,强化资金集中统一管理。施工企业的特点是点多面广,银行账户多,资金分散且利用效率低。所以可以通过网上银行业务把分散的账户通过互联网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规模,保证支付重点,加速资金的周转,提高施工企业应对突发性支付的能力,从而达到加强资金的集中管理的目的。

5、施工企业要强化对项目中标后的资金预算的管理,建立和完善资金预算编制、审批、监督、考核的全面预算控制体系,采取逐级编报、逐级审批、滚动管理的办法,执行严密的预算调整程序,建立严格的监督和考核制度,加强对各个环节现金流量的监督与控制,保证资金的正确使用。

6、施工企业要加强对资金的日常管理,高度重视企业的支付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严把现金流量的收支关口,对投资、筹资和经营活动各环节产生的现金流量加强管理。

7、施工企业应配备专职的内部审计监察员,加强对企业资金营运的内部审计。要执行内部审计制度的规范化,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审计,保证资金营运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促进施工企业资金营运内部控制的有效管理。

四、结束语

在施工企业中资金营运的内部控制和管理是财务战略的一部分,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对公司战略及其他业务或职能战略的制定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因为资金是流动性极强的资产,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血液,所以要加强对施工企业资金营运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增加企业市场竞争实力,适应市场竞争环境,为企业的竞争发展提供基础和保证。加强对施工企业资金营运的内部控制和管理要从完善和建立健全制度机制下手,在资金营运的内部控制上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加强资金营运的过程管理,使资金在各环节处于可控的状态,充分利用资金,提高资金周转率,把有限的资金投放到最需要的项目上,用通俗的话讲就是要把“钱用在刀刃上”,从而加大监控力度,有效的规避资金风险,保证财产安全与完整,使施工企业步入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 郑丽,段利玲.企业流动资金运营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9, (10) .

流动资金测算管理办法范文5

[关键词]电力公司;成本;精益管理;提质增效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6.000

[中图分类号]F426.61;F40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6-00-02

成本精益管理,是以控制企业成本为目标,在规范成本列支渠道的基础上,加强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和分析的全过程管理,为管理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成本信息,从而优化资金投向,提高投入产出水平。成本精益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电力公司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符合依法理财要求、顺应电力体制改革、确保电力资产保值增值的客观要求。

1 深化成本精益管理的必要性

1.1 电量增长的增收动能显著下降

受经济发展趋缓影响,占电力公司售电量50%以上的大工业企业经营困难,特别是水泥、钢铁、电解铝等高耗能行业产能过剩、开工不足,直接导致公司售电增速出现大幅回落。因经济下滑严重,内地省份受电能力降低,影响公司外送规模。

1.2 电价形势更加严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推行低电价政策,不断降低企业用电成本,从销售电价和收费政策上不断削减公司收入来源。受全国发电上网电价下调和河南标杆电价调整影响,哈郑(哈密南―郑州)直流送出电价下调。

1.3 售电市场开拓压力大

自备电厂自发自用电量持续挤占公司的售电市场。同时,兵团、石油、水利等营业区与公司并存发展,营业区间挤压越发强烈。

1.4 电网建设投资大,成本刚性增长

为保障新疆750千伏骨干网架建设客观需求,以及国家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要求,城乡配电网改造投入加大,折旧、运维成本刚性增加,完成投资和业绩两个“保增长”目标面临较大困难。

2 加强成本精益管理的路径

2.1 完善成本管理理念

一是构建“大成本”理念进行成本控制。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对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整合利用,将成本管理扩展到基建、生产、经营各个领域,从成本发生的源头着手,全方位控制。二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进行成本控制。树立效益观念和成本观念,注重“投入产出”效率,统筹考虑当前与长远利益,兼顾需求与能力平衡,持续优化成本结构,实现成本价值最大化。三是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控制。坚持成本控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把握成本管理核心部分,加强对重点费用和关键环节管控,保障经营发展重点及安全投入,控制关键和敏感成本费用指标。

2.2 加强成本预算管理

一是严格执行标准成本。按照“规范先行、全面覆盖、科学制定、标准统一”的原则,认真核定标准成本基础参数,科学编制成本预算,做到支出合理,对超标准成本的支出预算予以坚决纠正;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从严、从紧安排日常检修运维及其他运维费用,逐步提升专项成本开支在成本费用中的比重;加强对成本专项的管控,优中选优,确保将公司有限资金用到促进设备运行质量和公司经营效益提升的关键部位,实现投入规模、当期效益、资金风险的综合平衡,促进降本增效。二是加强重要敏感性项目严控。坚持勤俭办企业,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规范小型基建、零购等敏感性业务管理;加强对“三重一大”、工资福利等重点开支管控,确保依法合规;强化预算“硬约束”,确保无预算不开支,有预算不超支。三是强化执行过程监控。严格执行预算控制信息技术规范,落实项目创建校验功能,严把项目创建“入口关”;全面应用项目预算全链条管控系统,加强对各类项目关键节点执行进度的跟踪监控,促进项目支出规范有序,杜绝虚报项目进度、超前结算进度款、年底突击花钱等不规范问题;规范预算调整程序,成本性项目应做到“当年项目当年完工”,不允许次年结转。对于各类专项投入在总体规模不超支的情况下,实际支出未超过投资估算110%的年初已下达项目,由各单位提出项目调整需求,经相关专业管理部门审定后方可实施。对于年度内确实难以按预期进度完成的项目,要按程序实事求是地申请年中预算调整,调减相关预算。

2.3 强化工程全过程财务管控

一是科学测算电网投资能力。以电网投资能力测算模型为测算基础,以财务承受能力定规模,以资本回报水平定项目,兼顾需求、投资、效益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科学测算电网投资能力,逐步建立以投资带动电量、电量促进效益、效益支撑投资的良性循环机制。二是全面加强电网基建工程投资预算管理。通过电网基建工程总投资预算和年度预算的有机结合,实行预算的过程控制。加强工程投资预算和内控目标的双重管控,有效降低工程成本。借助ERP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工程成本费用预算明细控制,完善投资预算调整审批流程,切实提升投资预算价值引领能力。三是全面实施标准成本管理。通过工程标准成本的测算和应用,对工程概算和工程其他费用预算进一步细化、优化,强化工程成本管控,不断提升工程投资效益;开展标准成本应用情况分析,逐渐完善测算体系与动因参数,提高标准成本对财务预算控制的作用。严格落实工程其他费用分类管理、分项控制。根据工程其他费用列支方式和可控程度,对23项工程其他费用,分别采取“取消、调整安排、内控系数严控”的方式,增强费用管控细度、深度和力度。其中,项目法人管理费中的会议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等,履行各单位统一的审批报销程序,同时,业务招待费严格控制在项目法人管理费内控目标总额10%的限额内控制使用。建立健全投资后评价机制。坚持“投资必有效、低效必问责”原则,聚焦重点专业、重点地区和重点项目,加强电网建设投入产出分析,对投入产出不达标的项目加大问责力度,促进投资与效益良性循环,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

2.4 加强日常成本费用管理

一是加强办公费用管理。办公文具等耗材要严格执行集中规模招标采购管理规定,应公开招标的,不得以拆分项目或其他方式规避公开招标。严格落实办公用品超市化采购,比价比质降低采购成本,不得采购与办公无关的用品;加强集中领用管理,杜绝浪费办公耗材,人员变动应及时履行办公用品交接或退库程序。二是加强差旅费管理。严格落实差旅费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出差审批制度,从严控制出差人数和天数,交通费和住宿费在规定标准内凭据报销,伙食补助费和市内交通费实行定额包干。因私发生的费用,以及超标准的交通、住宿等差旅费用不得报销,原则上不得为非本单位人员承担差旅费用。三是加强业务招待费管理。严格执行公司接待工作管理规定,按照节俭、合理原则组织业务接待活动,报销凭证应包括派出单位通知或公函、业务审批单,接待清单及发票等。不得用公款报销或者支付个人应负担的费用,非公务活动及超标准接待的费用不得报销。四是加强会议费、公务车管理。严格控制会议次数、规模、参会人数和会期,简化会议流程,未经审批召开的计划外会议不予报销,超标准召开的会议,超支部分不予报销;从严、从紧控制公务用车编制,严格落实车辆配置标准。对车辆运行费用实行单车核算,降低运行成本,严禁公车私用。合并用车,减少用车次数,降低油耗。

2.5 加强重点成本管理

一是加强人工成本管控,建立健全全口径用工管理机制,研究建立适合“三集五大”(人力资源、财务、物资集约化管理;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管理体系运转及适应输配电价改革模式下的用工与工资总额管理机制。二是加强资金成本管理,细化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建立季度资金预算机制,提高资金预算的准确性和可预见性。严格执行融资统一管理,坚持“先内后外、先低后高”原则,采取流动资金贷款、月内循环贷款、项目贷款相结合融资方式,降低利息支出。主动调用“资金池”归集资金,推迟贷款,积极争取低成本资金,适时开展下浮不足10%银行贷款提前归还和置换工作,降低融资成本。三是规范资产报废管理。重点把关资产报废规范性,从报废资产使用状态、报废实物与账面资产信息的一致性,报废资产审批表完整性等方面进行审核。对批准报废资产进行动态监控,确保设备、资产报废的同步性。督促物资部门加快报废资产的回收和处置工作,确保账务处理的及时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四是加强税收筹划管理。继续用好“三免三减半”、预征率下调等税收政策,有效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营效益。按规定索要增值税专用发票,降低企业应交增值税额。五是加强营业外支出管理。认真核查造成损失的原因,落实责任主体,重大损失应报请决策机构审批;对外捐赠支出严格执行公司对外捐赠预算,严禁扩大捐赠范围和标准,应取得当地政府或公立机构合法票据,降低公司税负。

主要参考文献

流动资金测算管理办法范文6

摘 要 建筑业是国家的支柱性产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建筑行业具有流动性、建设周期长、涉及面广等特点,其资金来源、产品定价,工程价款结算、核算成本的方法等与其他行业不尽相同。本文对建筑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建筑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措施。

关键词 建筑业 财务管理 问题 措施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以及经济的全球化,特别是《新企业会计准则》出台以后,各行各业的财务管理都进行了一些变革,传统的财务管理将不能适应现代建筑企业管理的需要。我们知道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在建筑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建筑业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单位领导不够重视,财务人员素质偏低,管理方法滞后。笔者认为建筑业要想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应当先得到领导的重视,而有的领导对财务工作的认识具有片面性,认为财务部门是算账、付款的地方,所以对财务人员业务素质、知识水平的要求不高,不能提供有效的财务管理建议。有些单位甚至违反财务制度,对财务部门人员随意任命,造成财务部门的同志专业不对口,影响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近几年建筑业电算化核算工作进展迅速,财务处理业务的速度明显加快。但是财务软件的毕竟是核算工具,多相关财务数据缺少比对和分析,致使财务工作重心没有及时转移到财务管理上来。

2.缺少资金预算。建筑业采购部门对于货款的支付,没有提前做支付预算,财务部难以提前安排资金付款,对各项业务开支项目不能统筹安排,资金压力较大。因而不能合理利用资金。即使有全年的支出预算,但预算的编制内容不够具体,在预算的实际执行上缺乏可操作性,使得预算只是一种形式。因此,在资金使用过程中没有控制,无论企业是否组要支付,只要领导签批可以付款。导致资金使用超支,容易办了一些次要的事,而使一些主要工程因缺乏资金却不能按期完成,影响了建筑业的声誉。

3.资产管理不严。固定资产、材料、低值易耗品等财产物资,是完成工程建设任务的物质条件,但是建筑业如果没有成本考核,不考虑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就是不重视财产物资的核算和管理。进而引起建筑材料等低耗品采购分散,库存管理混乱等。

4.对往来款项的清理不重视。对往来款项的清理直接影响一个单位的资金周转,直接影响单位的净资产实际结存情况,也关系到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率。如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等属于流动资产,许多单位账面数多达上千万元,不少账龄常达数年甚至十几年,其中有的早应收回,却未能及时清理,甚至成为呆账给单位造成直接损失。对流动负债未能利用高效良好的支付信用进行短期融资,即延缓支付相关应付款项,也影响了单位短期资金的周转与使用。

5.制度不健全、不系统。财务管理要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再完美的方案,如果没有制度相适应,只能是空中楼阁;建筑企业在遵守国家财经制度的前提下,制定本单位一系列的财务管理制度,如:部门预算、资产管理、差旅费报销、人员的进修培训、物资采购、支出审批权限及有关费用报销等制度。一些单位这些制度的制定方面存在缺陷,或不够具体或不够公开,财务部门监督功能自然下降,也就更谈不上全员监督与管理了。

二、提高强建筑业财务管理水平措施

1.改变财务管理观念,加强领导对财务的重视。单位领导应充分重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把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组织管理的各个环境,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财务监控体系。既要不断更新拓展财务管理理念,又要脚踏实地,采用层层递进的多渠道财务管理办法,实现财务管理的法治化、科学化、制度化。还应立足自身优势,充分挖掘自身潜能,运用信息技术、互联网、电子商务等现代化手段,改造传统的业务流程和运作模式,以成本、效益为核心,通过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使企业节支增效,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奠定良好的企业管理基础。

2.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健全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体制。这就要求建筑业要适应市场要求,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市场信息,提出财务预算,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财务决策,使财务管理从被动和机械记账向有效控制和科学理财转变。通过预算管理,把各级预算分管部门和预算责任单位的职能作用发挥出来,对预算期内的全部投入和产出所反映的收入、成本、费用、盈利和财务状况,逐级编制全面预算,分级实施控制并严格考核,从而最优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使财务管理的事后反映变为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考评,变结果控制为过程控制;通过实行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控制,在企业内部形成控制网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逐点联动,使企业经营活动始终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通过财务预测和决策,确定财务管理目标与相应的实施方案,为财务计划的编制与执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3.加强资金管理。资金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保证。但是,同样的资金给予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的结果。所谓资金管理就是掌握资金运动的过程,通过分析进行合理判断,从而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决策。加强资金管理,及时回收资金,合理分配资金,加快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要坚持以收定支原则。在认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的基础上,以现金流量预算作为企业理财和资金收付的依据;实行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将企业所属单位的资金收支统一并入网上银行,任何单位不得自收自支;坚持“谁有钱,谁能化”原则,采用分锅吃饭的办法,各单位在内部银行设立分户,按经过企业审查批准的现金流量预算进行资金的收付管理;各单位在签订分包、劳务、物资采购等合同时要本着风险共担的原则,明确资金风险应由双方共同承担的条款,并且支付比例原则上不高于主合同;各单位要严格禁止“委托代付”,防止业主将资金压力转嫁到本企业,增加企业资金调控的难度,造成企业资金的体外循环和资金流失或造成新的欠款。

4.规范财务会计基础工作,提高建筑业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规范财务会计基础工作,需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第一,要加大对财务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灌输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禁止弄虚作假;第二,目前国家税收政策变化很大,要开展税收知识学习,使财务人员掌握有关税收法律法规,合理避税;第三,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工作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提高其掌握和运用相关新知识、新技能、不断适应新时期财务工作的能力。财务人员要熟练掌握工程造价审核、预决算书编制及审核、建筑材料审价标准和工程完工程度测算方法,对成本实施有效的控制和监督。

5.加强资产和应收款的管理。首先,应当加强存货管理。尽可能压缩库存物资,避免资金闲置;制定合理的库存量,既要防止停工待料,又不至于库存太多而占用较多的流动资金和库存费用,维持均衡生产。降低进货成木,就要采取批量集中进货,获得较多的商业折扣,通过增加每次进货数量,减少进货次数,降低采购费用支出。其次,加强应收款管理。应收款的拖欠是建筑企业普遍存在的费脑筋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业主长期不付款或甲方把工程专用资金垫支到其他用途或拆东墙补西墙用于其他的工程;二是人为因素,认为拖欠工程款是业内的常事,能拖多久就拖多久,最后拖成为呆账,因此要加强应收款的管理。对于承包工程,在进行事先可行性研究时,要考虑建设单位是否有足够的工程资金来源等,并根据建设单位以往的资信情况评价甲方的资信程度。另外,按照国家对建筑企业税务管理的规定,分包企业的营业税及附加由总包企业代扣代缴,这部分税款己由总包单位扣除,但由于有的建筑单位工程项目经办人没有及时催要,总包财务人员认为税务手续麻烦,导致许多分包企业不能取得代扣代缴的完税凭证,因此使该部分应收款长期挂账无法冲销。对此笔者认为也应积极主动地尽最大努力进行催要。工程施工期间和完工之后,要定期与甲方核对应收款余额,采取切实可行的催收措施加大催收力度。同时,应建立强有力的内部制衡机制,杜绝人为原因可能造成的潜在损失,防止或暗箱操作。

总之,提高建筑业财务管理水平有助于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找出日常生产经营中的薄弱环节,从而堵塞漏洞、降低成本费用,有利于建筑业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增强建筑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俐.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金融经济.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