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心理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艺术设计心理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艺术设计心理学

艺术设计心理学范文1

作者简介:刘福佳,女,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视觉传达。

(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湖北武汉430000)摘要:格式塔心理学美学被认为是现代两个影响最大的心理学美学流派之一。虽然在阿恩海姆以前,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一些代表人物已经开始把格式塔心理学的许多基本原理运用于艺术研究,但使格式塔心理学美学大放异彩的却是阿恩海姆,他被公认为是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无论从中国,还是国外来看,可以说阿恩海姆对视知觉形式的研究,已经成了美学和艺术理论的重要资源。

关键词:视觉形式;思想;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J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4-0000-01

我们一般都把阿恩海姆的格式塔心理学美学把握为一种“视知觉形式完形理论”,把视知觉完形形式的生成归于视知觉的完形倾向之下。阿恩海姆在书中把美归结为某种“力的结构”,认为组织良好的视觉形式可使人产生,一个艺术作品的实体就是它的视觉外现形式。但是,我们综观阿恩海姆美学思想发展的整个历程以及对其理论核心概念转变的分析可以看出,视觉艺术中的视知觉活动的完形倾向被转换成了一种具有思维性质的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视知觉形式的形成和建构的动力机制。那么也就意味着“动力”是“完形”的动力机制,视知觉形式动力的本质就是“完形力”或“格式塔力”。

关于视觉艺术生命形式的生成条件,苏珊・朗格有过精彩论述:“总之,要想使一种形式成为一种生命的形式,它就必须具备如下条件:第一,它必须是一种动力形式。换言之,它那持续稳定的式样必须是一种变化的式样。第二,它的结构必须是一种有机的结构,它的构成成分并不是互不相干,而是通过一个中心互相联系和互相依存……。”

我们可以用苏珊・朗格在这里所陈述的思想,来揭示阿恩海姆之所以强调“动力”的重要意义。在阿恩海姆看来,苏珊・朗格上述四个关于形式成为生命形式的条件都是“有方向性的张力的相互作用”形成的。也就是说,阿恩海姆强调视知觉形式形成中的“动力”,实际上是想确立一种视知觉形式建构的动力机制,以便艺术的“有意味的形式”能够在视知觉内部来完成或生成。“至于知觉对象的生命――它的情感表现和意义――却完全是通过知觉力的活动来确定的。”“在一件艺术品中,不仅需要包含着极其丰富多彩的动力关系,而且这样一些关系还能在静止和运动之间建立起一种特殊的平衡。这种特殊的平衡,早先曾被人们作为一幅画的内容或主题看待,而我却认为,只有意识到这些视觉力的式样是如何反映内容的,才有助于评价一幅绘画的卓越艺术性。”可见,只有“有方向性的张力”的相互作用或活动,即动力,才能使视觉艺术成为生命形式,艺术形式也才能成为有意味的形式。

很显然,阿恩海姆并没有因为强调“力”或“动力”而放弃“完形”、“完形倾向”等概念。实际上,在阿恩海姆的文本中,“动力”和“完形”之间存在着一种表里交互阐释的意味。说“动力”,其实是指“完形”的内在生成机制;说“完形”则是在说此“动力”所成就的形式。也就是说,“视知觉形式动力”一方面是视知觉形式生成的动力机制;另一方面又体现其达成的形式,即“力的式样”。 同时,在视知觉形式动力作用下,意义、表现等在形式创造中所必须具备的东西也都得以产生。由此看来,学界通常认为阿恩海姆建构其美学理论的基石是视知觉“完形倾向”的理解,应该作一个偏转,即他的“完形倾向”其实应该是视知觉形式动力,从而使我们对之有了一种全新的理解。

阿恩海姆在书中,首先论述了这种力在物理世界和艺术中的存在。他认为,决定世界上各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原因就是力的基本式样的不同。“这些自然物的形状,往往是物理学作用之后留下的痕迹;正是物理学的运动、扩张、收缩或成长等活动,才把自然物的形状创造出来。”例如,在那种向四面八方扩展的凸状云朵和那些起伏的山峦的轮廓线上,我们从中直接知觉到的就是造成这种轮廓线的物理力的运动。在树干、树枝、树叶和花朵的形式中所包含的那些弯曲的、盘旋的、或隆起的形式,同样也是力的生长和运动。云朵和山峦本身具有一种物理力,而其表现出的向四面八方扩展和起伏则是力在艺术中存在的表现。同样,树干、树枝、树叶和花朵中包含了物理力的生长和运动,而它们表现出的弯曲盘旋隆起则是艺术层面上的力。

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在外部事物的存在形式,人的视知觉组织活动和人情感以及视觉艺术形式之间,有一种对应形式。一旦这几种不同领域的“力”的作用模式达到结构上的一致时,就有可能激起审美经验,这就是“异质同构”。比如说,微风中摇摆的柳树会使人产生离愁别绪之类的情感。正是由于柳树的外在形态,人对其的感知,人内心的情感及柳树给人带来的视觉感受,这几种力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一致,激起了人的审美感受,因而柳树在微风中摇摆的姿态就具有了悲哀的感觉。阿恩海姆认为,事物运动或形体结构本身与人们的心理-生理结构有类似之处。对象之所以是显得是人的情感的“移入”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微风中的柳树并不是因为人们想象它类似悲哀的人才显得悲哀,相反,而是由于它摇摆不定的形体本身传达了一种在结构上与人的悲哀情感相似的表现,人才会觉得它是悲哀的。所以,事物形体结构和运动本身就包含着情感的表现。事物本身的形态就包含着情感的表现,而不是人赋予的。这种观点肯定了客观事物本身的存在形式却明显忽略了人和社会对审美活动的影响。

阿恩海姆反复强调,审美知觉既不是由过去的经验造成联想的结果,也不是像照相机那样的机械复制,而是艺术形式与人们的审美知觉在力的基础上达到异质同构。按照他的说法,物理世界、艺术世界、心理世界、和人类社会根本上都是统一的。因而它们也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视觉对象本身具有的特征传递到人眼中,经过人的心理作用以及受社会文化的影响,最终形成审美感受。

阿因海姆在书中曾指出:人在看一款艺术作品的时候往往有一定视觉流程,这个流程一般是从左至右的从上至下的,最后视觉中心会停留在画面中上的三分之一处。所以要想做到人性化的编排设计就要在设计中遵从这一视觉流程的规律,将各个视觉符号编排到符合人的视觉心理的位置上,这样既能够更有效地传达视觉信息,又符合设计心理学的规律。

艺术设计心理学范文2

关键词:设计心理学 设计艺术教学 改革研究

1.基于设计心理学的设计艺术教育教学匮乏

就教育当前的状况来说,设计艺术教育理论支撑点的运用,更多的还处在感性阶段。尽管我们一直把平面设计、立体设计、动态设计要素对人心理及生理的影响程度、视觉感受都视为需认真研究和对待的价值层面,但完善的科学理论的缺乏与客观实验条件的限制,导致现状并没有改变,只不过教育教学中的方法和思维模式,由具象感受思维变成抽象感受思维而已,这种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很难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针对课程内容得出理性的分析结果。

由此,基于设计心理学的设计艺术教育教学匮乏,导致培养人才的设计能力体现诸多不足。设计心理学课程的研究,及教育教学中的引进,在全国本科院校开设仅是这几年的事情。但部分授课方式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单向传授,缺乏理论与实践的贯通和衔接,往往割裂了设计学科的有机综合性。即便是开始了此课程的教育体系,其内容也是比较理论化,与实际的设计实践联系不够紧密。由于高校设计艺术教育教学中,培养对象设计心理学知识的匮乏,导致培养对象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体现出诸多不足。其设计作品按照自认为合理的去做。在具体的设计方案中,没有从用户实际的心理感受与使用出发作设计,这样的设计方案是不符合实际应用的。

2.介入设计心理学的设计艺术教育教学改革,是设计及设计教育的发展需要

设计艺术已经进入知觉设计和情感化设计时代。人本主义的设计宗旨是满足使用对象的细微情感和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设计心理学正是从人本主义设计的角度把人内心纷繁复杂的心理活动进行系统性梳理,并将相关原理应用到当代设计艺术中,为其提供科学系统的理论支撑。

基于设计心理学的设计艺术教学改革核心是把设计心理学的知识和艺术设计的具体教学实践相结合,针对设计者、设计受众的心理特点,把握设计者、设计受众的心理反应,将其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运用于设计艺术教育中,从而培养出具备设计心理学知识的设计人才。对于设计艺术教学来说,设计艺术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都提出了各种需要解决的心理学问题。从设计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设计艺术教育,我们不仅能教会培养对象理解设计艺术,而且能更好地帮助培养对象理解设计的最终受众的需求,从而使设计艺术更加合理、更加有效,同时,也使设计艺术教育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因此,具备设计心理学知识的人才,将设计出更加实用合理、使人们更加愉悦、舒适、具备更高审美感受的艺术设计作品,以满足社会、市场对相关人才的需求。

3.在基于设计心理学的设计艺术教学研究上,应加大设计心理学的应用性教学。应重视研究培养对象、设计受众等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效果。逐步建立起逻辑和推理的思维模式

这些方法和措施将使其对设计艺术的认识和思维观念上升到理性高度。同时也会对设计教育中视觉语言的标准化、系统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当然这种系统化的结果是对设计语言的规律化研究,而不是数理推演,其结果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文化科学的发展而变化的。但一定时间和阶段应有一个共同的参照标准。这与当前盛行的感性思维模式并不矛盾,是相互补充的关系。我们的研究越深入,设计艺术教育标准的相对性就越小,认同度也就越高。只要我们对设计心理学在设计艺术教育中的研究不断深入下去,新的培养模式必会赢得教育行业、培养对象和社会的认可。

4.基于设计心理学的设计艺术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现代设计中对人的需求的关注,是现代设计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与传统设计关注物的观点不同,现代设计的要求和限制越来越多,人成为设计最主要的决定因素。设计教育越向高深的层次发展,就越需要设计心理学的理论支持。因此,应将研究个体心理、消费者心理、设计思维、用户研究等方面的设计心理学引入设计艺术教育教学中进行改革,有十分重要的革命性意义。其意义具体如下:

4.1.基于设计心理学的设计艺术教育改革,有助于科学规范地引导设计教育实践朝着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为设计艺术教育教学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4.2.介入设计心理学理论的设计艺术教育改革,能使设计者拓宽思路,增强设计思维能力,推动所培养人才设计创造性思维的理性发展。帮助其对设计作品进行评价、理解、鉴赏,了解设计作品的本质和意义。

4.3.运用设计心理学知识进行设计艺术教育教学改革,对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和未来的就业具有实际意义。教育教学改革能使培养对象更好地面对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以及多样化市场需要的挑战,更加正确认识人与产品之间的互动关系,设计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并制定适宜的宣传、推广和促销手段,增进其设计有效性、使用性、可用性、合目的性,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4.通过设计心理学理论支撑,有助于设计心理学在设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方向更清晰明了。

4.5.丰富国内设计心理学在设计艺术教育中应用的理论内容,并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在实践工作中有所帮助或指导。

5.研究的应用前景

设计心理学学有助于科学规范地引导设计教育实践朝更加科学、更加系统的方向发展,为设计艺术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5.1.目前教育部大力鼓励和发展心理学的应用研究,此课题研究符合国家教育发展方向。对于设计艺术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5.2.基于设计心理学的设计艺术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目前处于初级阶段,急需大量的具有研究深度的相应研究成果,以丰富相应理论,指导实践。

5.3.市场需求具备设计心理学知识的设计艺术人才,以满足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消费需要。因此介入设计心理学理论的设计艺术教育教学改革急需。

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基于设计心理学的设计艺术教育教学,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教学方法,对设计艺术所具有的指向性价值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与认可。但是到目前为止,在全国本科院校全面开设此课程仅仅是近几年的事情。仍然没有建立起大家普遍认可的、较为系统的教学方法和研究体系。其体系的建立,还需要大量的研究成果进行论证。在高等设计艺术教育教学中,仅仅开设这门课程必定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各个课程的任课教师,将设计心理学知识结合自己授课的课程内容,进行更加细致地讲解,从各个课程中对所培养对象的知识结构出发,丰富教学对象的设计心理学知识,加强其设计心理学的应用能力,进行基于设计心理学知识的设计艺术教育教学工作。这需要广大的专家学者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美]NORMAN D A、设计心理学[H]、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23-29

艺术设计心理学范文3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理论教学学生创新能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指省属本二类型的高等院校。这些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一般都安排艺术设计理论课程,但艺术设计理论课程在这些院校中的受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很多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以偏重“应用型”作为借口,大量删减艺术设计理论课程。这严重影响了艺术设计理论课程功能的发挥,如不改变,就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重视艺术设计理论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的作用

创新是艺术设计的灵魂。艺术设计理论教育是艺术设计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它为艺术设计人员在艺术设计创新道路上节省了大量的理论摸索时间,为艺术设计创新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为艺术设计人员设计思想的成熟提供了强有力的艺术设计理论知识基础。我们在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要重视艺术设计理论课程的重要作用,采用各种教学方法,不断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不断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运用能力与设计创新能力。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理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部分是本二类省属地方院校,受招生批次、地域、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所招艺术设计类学生大部分文化成绩较低,学习艺术设计理论的积极性不高。要通过艺术设计理论教学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高校与教师就必须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革新,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设计创新能力。

1.革新旧有观念,引导学生重视艺术设计理论学习。

高校与教师要真正重视艺术设计理论教学,革除片面重视技法教学、艺术设计理论教学可有可无的旧有观念,革除急功近利的思想;要有长远目光,从艺术设计理论课程设置、课程建设、师资配备等方面强化艺术设计理论教学;要改变学生只重直觉、技能而轻视逻辑推论、理论思维的思想观念。所谓“应用型”是在一定的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的“应用型”,艺术设计理论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一名设计师创新能力的大小,往往与他所学习的及自己总结的艺术设计理论知识的多少成正比。高校与教师要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高度,引导学生重视艺术设计理论知识的学习。

2.艺术设计理论课程体系化,逐步提升学生的设计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艺术设计理论知识结构越完善,设计创新能力越强。而要使艺术设计理论知识结构完善,则必须使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有一定体系。删减艺术设计理论课程,课程设置七零八落,不仅会严重损害学生艺术设计理论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理论课程体系化,首先要保证艺术设计理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门数开足、课时充足。其次要注意艺术设计理论课程开设的时间先后顺序、前后联系性和对专业技能课程的指导作用。基础类设计理论课程如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设计概论、设计艺术史等在一二年级开设,其中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在设计概论、设计艺术史前面开设。三四年级随着专业技能课程的不断开设,可伴随着开设设计美学、设计心理学、设计方法学、民俗学、设计伦理、设计思维科学、设计文化等课程。这样才能使得艺术设计理论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完整的体系,让学生较全面地学习艺术设计理论知识,逐步提升他们的设计创新思维能力。

3.革新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研究型学习习惯。

目前,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理论本科阶段教材大部分偏于史论发展过程的讲解,对每个时代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背景,设计师的生平、设计组织的发展概况和历史意义等方面讲述内容过多,教学内容重点不突出,教师往往“满堂灌”,学生的听课效率低。由于文化基础本来就相对薄弱,学生往往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材编写者应当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实际,编写适合的教材。教材内容分必修与自学两部分。必修部分删繁就简,在理论知识上留下最重要的、目前应用价值高的核心理论和与之相配套的应用实例,在设计史知识上留下一些重要的设计风格、设计流派、设计师及其作品的介绍性内容。在必修部分设计史论内容的编写上,不宜深挖,而应注重基本知识的传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无需将所有知识点都讲透,而应留下一些有一定深度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课后去研究与探索。在选修部分,可以适当多介绍其他不同流派的设计师和不同风格的作品,适当加以分析,引导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学习与研究。这样,既能减轻教师的授课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研究型学习习惯。

4.多种教学方法综合使用,注重课堂实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综合利用讲授法、图示法、讨论法、案例示范法、习题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加课程教学效果,与学生保持经常性的交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讨论法有助于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疑问,与教师、同学针对某一命题展开广泛交流,改变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只用耳不用脑的不良习惯,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提高艺术设计理论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讲解某一设计理论或者某一设计历史知识时,不仅要配合图例讲解,而且要联系实际,采用这一设计理论进行创作示范,给学生留下学以致用的深刻印象。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创作示范,不仅能便于学生理解某一部分设计史论知识,而且能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设计训练。

教师要改变设计理论教学只是单纯讲授设计理论知识的传统观念,在课程教学中,针对某些重要设计理论知识,可以适当增加课堂训练,这样既能使学生的设计实践知识得到拓展,各种设计技能得到训练,又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些史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改变学生对设计理论知识作用理解不清的认识状态。例如,我在讲授艺术设计史课程中“新艺术”运动章节知识时,在这部分理论知识讲授过程中,用“新艺术”运动时期典型的“C”型、“S”型自由流畅的抽象线条进行创作示范,并要求学生根据我所给的与当代实际运用紧密联系的课题进行设计创作,最后我进行集中的作业讲评。我校在艺术设计理论教学过程中常常辅助以艺术设计训练,取得了极好的教学效果。第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设计创作技巧与经验。第二,通过设计训练,学生较好地理解了相关的艺术设计理论知识,便于以后在设计中更好地运用。第三,学生认识了艺术设计理论课程与专业设计课程的联系,认识了艺术设计理论对专业设计实践的指导作用,提升了学习艺术设计理论的积极性。第四,检查了学生的艺术设计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哪些艺术设计理论知识学生掌握了,哪些没有掌握或掌握得不熟练,都可以通过设计训练检查出来,便于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进行补充与强化。第五,学生提升了艺术设计创新能力。

5.采用网络手段,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服务。

当今世界,网络无所不在。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到学校相关教学网络或自己设立的网页上,这有利于学生课外学习。同时在网络上,师生可以展开交流,学生的作业、相关问题可以通过网络提交,教师直接在网络上批改,便于批改意见的及时反馈。我校采用网络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使用网络查找与艺术设计理论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料,丰富艺术设计理论知识,进一步提升设计创新能力。此外,通过网络信息查询,学生还可以在网上不断参加设计竞赛,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三、结语

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重视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教学在培养学生设计创新能力中的教学研究,从教学观念革新、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多样化、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联系等方面,为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服务,让艺术设计理论教学在新世纪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艺术设计心理学范文4

“教学设计”是联系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桥梁,数学教师的创新和成长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教学设计”来实现。在现阶段,特别是使用新教材的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应着重在“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与共同发展”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进行。新形势下,如何才能使“教学设计”富有创新精神和使用价值呢?

一、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

要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学生数学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是在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内化活动来实现的,要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内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教学活动化过程。教学活动化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活动为基础,以学生探究为主,把互动式、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融合在一起,以活动化的教学形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此,教师必须把教材中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有探索性的数学问题,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取得成功的机会,尽最大努力让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成功。教材精心设计了一些课内与课外的实践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也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掌握。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近生活、走出课本,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二、提倡合作学习

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时,小组合作学习是个很好的形式,一道问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这时,思维活跃的孩子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面对不爱发言的孩子,在小范围内也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比如给同桌讲讲,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时,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过程进行再现,不仅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参与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学生的学习体验是快乐的。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怎么样让孩子在数学上有所发现、有所体验?这就在于他研究知识的过程是否有思考,是否经过自己本身积极的探究发现了数学结论。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在质疑中放手让学生学数学,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课堂中去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要把原来的教学重点改为探索的重点,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活动,形成一种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的局面。同伴的合作学习,意在通过生生互动,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建构起更深层次的理解。

三、把社会作为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新的数学教学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这一理论在新版数学教材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呢?通过反复思考,我们就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现象、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教师可创造性地融入一些生活素材,如购物、电脑知识、扑克游戏等方面的数学问题,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艺术设计心理学范文5

关键词:高校;艺术设计;创新能力;策略

高校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在进行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时候,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很多教师都面临的重要问题。只有学生具备了创新思维,才能够设计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所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专业必须认识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是现在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教学模式没有统一,培养人才的方式也比较单一,这也直接导致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创新能力比较差,这便要求教师必须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进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确定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和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实现一致,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学生原创能力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将其当成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重要目标1。并且,学校在专业内容选择和人才培养的时候,还应该考虑到当地的需要和学校的特点,确保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具备本地的特征,能够满足当地市场对创造型应用人才的要求,这样高校在和其他高校竞争的时候,才可能有竞争优势。其次,在确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区域的特色,学校应该深入的研究当地的情况,深入的对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将其整合并运用到人才培养中去。

二、重视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

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应该和社会经济发展同步,在设置课程时应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我国现在创意产品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并且还呈现出了综合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创意产品发展过程中也融合了文化、设计以及资本等一系列的生产要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艺术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其在设置专业课程的时候,应该和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融合在一起。艺术设计专业本身便具有跨学科性和综合性等一系列的特点,在教学的时候,应该不断的对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科之间的交叉性、综合性以及科学性,把艺术设计和其他相关学科融合在一起,这样能够在其他学科中进行艺术设计教育的拓展2。现在,很多高校在进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往往只是考虑到了学生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教学的时候,选择的还是以往绘画教学的方式,教师教学时仅仅进行形式美法则的讲解、进行设计原理知识的讲解,并没有将艺术设计和工程学科结合在一起,这也导致了我国很多高校的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比较地下,很多学生在毕业后,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设计出来的相关作品功能、结构方面比较单一,实践性较差。所以,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提高艺术设计的实践性,必须重视高校艺术设计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优化,将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和其他课程结合在一起,有意识的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让学生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要。

三、重视办学风格的建立,坚持差异化

现在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模式都非常相似,存在的差异较小,学校想要树立自己的优势,便必须进行办学特色的树立,这样学生才能够获得差异化的办学优势,从而给学校更好的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奠定良好的基础,获得更多更优秀的生源3。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坚持大方向的情况下,进行属于自己的办学特色的建立,不断的完善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

四、鼓励学生挑战惯性

人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容易形成各种惯性,有些观念也会根深蒂固。虽然在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时间已经比较场,但是因为在相当长的时间中,社会大环境都缺乏创新,这也导致了很多人都安于现状,不敢进行改革和创新,这也是教育创新面临的重要问题4。所以,教师在进行艺术设计教学的时候,应该鼓励学生敢于进行批判,不盲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让学生看问题的时候将创新思维以及辩证方法运用进去,因为很多在以往是权威的观念或者理论,并不符合当前社会时展的需要,所以,必须将新理念添加进去,并进行科学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能够得到发展。

五、做好实践教学

在高校的专业中,艺术设计专业本身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就比较强,只有通过实践教学才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才可能真正的完成。在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想要切实提高学生创新方面的能力,便必须重视实践教学5。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针对性比较强的项目或者课题来开展实践教学,等到学生的理论掌握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让学生深入到社会中去进行市场的调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一些操作性比较强,并且实践性强的课题来进行设计。并且,学校也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到大学生创新性课题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去,通过课题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原创方面的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本身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综合能力提高都非常重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教学都是采用传统与的模式,过分的重视基础技法水平提高,而没有重视学生艺术修养以及创新能力的提高,这也导致了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对艺术设计教育进行创新,解决存在的问题,培养更多的创新能力出色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注释:

1.尹乃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6):15-16.

2.孙波.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01):60-62.

3.闫莉.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中国包装工业,2015(12):125.

4.于佳立.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大舞台,2014(03):195-196.

艺术设计心理学范文6

关键词: Mobile智能手机平台 XML文档 学生管理

1.引言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范围不断扩大,其管理方式也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例如建立了各种BBS论坛、班级群、飞信、博客等,这些管理方式顺应了当前信息时代的主题,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辅导员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很大帮助。辅导员一般面对较多的学生,在特殊情况身边不一定携带电脑,也不可能准确记住每个学生的基本信息,尤其是相貌,而纸质信息表格不方便携带和查找。智能手机在现实生活中已普遍拥有,因而在智能手机终端实现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可以进一步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做到能时刻查询学生的基本信息。

2.系统框架与相关技术

本系统选择基于Mobile智能手机平台进行开发,利用Mobile智能平台高效与智能的特点实现即时方便地查询学生的基本信息。辅导员在PC机环境中使用含有学生基本信息的Excel文件或Access数据库导出一个XML文档,然后使用系统中的数据处理对XML文档中部分数据加密,保证身份证号等敏感信息不外泄。系统使用XML文档在本地存储数据信息,整体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用户信息User.xml文件加密粒度为整个文件加密;学生信息Student.xml文件加密粒度为部分加密,只加密身份证号、手机关键元素节点;学生照片存储在系统目录./Pic内,照片没有加密。

2.1XML加密和解析

由于系统在本地存储用户登录信息,为了保证用户信息的合法性,系统封装了DES算法,将账号、密码信息加密后作为XML文档的节点值,然后对整个文件XML文档加密。分别采用CEncry::Encry_Encode和CEncry::Encry_EncodeFile两种方法,对系统中字符串、文件进行加密处理[1]。

本文通过加载开源库CMarkup对XML文档进行解析。Cmarkup基于“压缩”文档对象模型(EDOM:“Encapsulated” Document Object Model),EDOM只定义了一个对象:XML文档,避免读大量的DOM和SAX文档。Cmarkup库具有移植性好、体积小、响应速度快等特点,适用于Mobile等智能终端解析XML[2]。

2.2界面设计

系统界面是用户与系统后台交互的平台,友好、合理的用户界面可以提高系统的易用性,改善用户的体验度。为了适应不同大小的屏幕,系统重载了Mobile平台中相关的函数使其全屏显示,并将屏幕等分,同时支持硬件系统触摸屏和键盘操作[3]。主界面如图2所示,代码片段如下。

(1)获得终端屏幕大小

CRect rctClient;

GetClientRect(&rctClient);

int cy=GetSystemMetrics(SM_CYSCREEN);

int cx=GetSystemMetrics(SM_CXSCREEN);

(2)按比例划分屏幕

int y=cy/270;

int x=cx/200;

//计算位置,放置按钮

for (int iv=0;iv

{for (int ih=0;ih

m_BodyRect.rectImage[iv*3+ih]=CRect((ih*75+15)*x,(iv==0?rctClient.top+TOOLBAR_HEIGHT+4:m_BodyRect.rectText[(iv-1)*3].bottom),(ih+1)*75*x,((iv==0?rctClient.top+TOOLBAR_HEIGHT+4:m_BodyRect.rectText[(iv-1)*3].bottom)+65*y));

m_BodyRect.rectText[iv*3+ih]=m_BodyRect.rectImage[iv*3+ih];

m_BodyRect.rectText[iv*3+ih].top=(m_BodyRect.rectText[iv*3+ih].bottom+1*y);

m_BodyRect.rectText[iv*3+ih].bottom=(m_BodyRect.rectText[iv*3+ih].top+15*y);

}}

3.相关模块设计

系统主要分成登录验证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查询显示模块、辅助模块等,系统将各模块编译成动态链接库dll文件,使用::LoadLibrary函数动态加载模块,提高系统运行速度。

3.1登录模块

当用户登录时,系统首先判断User.xml文档是否存在,不存在则由系统生成一个带有默认登录信息的文档,内容包含系统初始登录信息;存在则进行验证判断。

3.2查询显示模块

系统支持学号、身份证号、姓名三种关键字查询方式,以学号为例介绍系统查询显示模块。系统使用while语句循环查找符合条件的学号,代码如下。

while (xml.FindChildElem(″Student″))

{

strxh=xml.GetChildAttrib(″xh″);

if(strxh==″m_xh″)//学号未加密,直接对比

{m_xm=xml.GetChildAttrib(″xm″);

......//对其他变量赋值

} }

系统使用IImage组件显示图片,IImage是WinCE5.0之后加入的COM组件,支持JPG,GIF等多种类型图片。图片显示主要由始化COM环境、得到IImage接口对象、加载图像文件到IImage接口对象中、得到设备环境并定义绘制位置和尺寸、释放系统资源几个环节[4]。系统查询及显示界面如图3、图4所示。代码片段如下:

hr=pImagingFactory->CreateImageFromFile(szFileName,&pImage);

int cy=GetSystemMetrics(SM_CYSCREEN);

int cx=GetSystemMetrics(SM_CXSCREEN);

RECT rect={cx-89,5,cx-5,103};//限定照片的大小及位置

//绘制图片

pImage->Draw(pDC->m_hDC,&rect,NULL);

4.结语

由于手机终端资源比较紧张,系统采用VC++2005非托管语言代码开发,使用动态链接库动态加载、卸载模块,提高系统访问速度;使用XML文档存储信息数据,实现数据的易交换性。在手机终端实现学生信息的基本管理,充分利用智能手机携带方便性和智能化,帮助辅导员随时查询到学生的基本信息。系统初级阶段只具备基本的管理模块,系统利用模块化设计,在以后的升级开发中可以加入其他模块,方便对学生信息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柯于义,夏士雄,汪楚娇.XML加密数据查询方法的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应用,2010,4:1099-1103.

[2]刘念,周亚建,钮心忻,杨义先.XML数据库的加密与密文检索[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4:105-107.

[3]徐宝磊.基于Mobile的移动物流系统设计与实现[D].南充:西华师范大学,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