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知识经济的含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知识经济的含义范文1
关键词:股权溢价之谜;无风险利率之谜;CCAPM
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9-09-0099-02
股权溢价是金融经济学和资产定价理论近二十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经典的资产定价理论――以消费为基础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CAPM)――假设代表性投资者追求期望效用最大化,投资者跨期转移消费的边际效用权衡能对每一种风险资产进行均衡定价。如果代表性投资者的效用函数为常相对风险规避系数(CRRA)效用函数,那么风险资产的溢价可以由消费增长率的波动率与相对风险规避系数的乘积来进行预测(Cochrane,2005)。但是,Mehra和 Prescott(1985)对美国1889―1978年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股票的平均年收益率为6.98%,而同期无风险证券(国库券)的年平均收益率却只有0.8%,股票的超额报酬达到6.18%。
尽管有大量的理论和实证文献对股权溢价之谜进行了研究,但很少有人关注股权溢价之谜对资源配置、经济福利和经济政策的影响(Grant和Quiggin,2004)。股权溢价之谜对实体经济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为股权溢价之谜代表我们不知道人们为何如此特别“厌恶”股票风险,正如Atkeson和Phelna(1994)所言,如果不了解这一问题的答案,我们将永远不知道人们为了预测经济增长需要花多大的成本。股权溢价意味着系统风险的价格比有效市场上以理性、最优化为基础模型的预测值要高得多,因此经济波动的福利成本也比标准的CCAPM所预测的数值大得多(Campell和Cochrane,1995)。股权溢价之谜在资源配置、经济福利、政策影响和投资决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经济含义。
1.股权溢价之谜与资源配置
股权溢价之谜对资源配置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风险的经济成本过高、个体投资决策会发生改变和公司决策的短视主义盛行。股权溢价之谜意味着股本的风险报酬较高,因此,如果资产价格反映的是代表性投资者的偏好,那么系统风险的经济成本也就相应较高,经济波动就会导致较大的福利损失,系统风险的降低有助于增加社会福利(Campell和Cochrane,1995),Atkeson和Phelan(1994)。如果债券的实际利率为1%,股票的预期收益为7%,那么存在6%的股权溢价,此时的股票价值只有零风险投资组合(预期收益率仍然为7%)价值的1/4。由于股票价值来源于公司将来的利润,因此公司利润所对应的风险成本为公司总价值的3/4(Grant和Quiggin,2005)。
股权溢价之谜对个体投资决策也有着重要影响,股权溢价的存在意味着股票的长期收益高于债券的收益,那么投资者将投资在债券或其他资产上的财富转而投资到股票市场上,可以在承担较小或无风险的情况下获得较高的收益。 Glassman 和Hassett(1999)指出,如果能修正投资者关于股权溢价的认识,可以将更多的投资吸引到股票市场上,那么这可以使股票的市值翻4倍,使Dow Jones指数从9 000点涨到36 000点。
另外,股权溢价之谜的存在容易导致公司决策的短视主义(short-termism)盛行。股权溢价越大表明市场的风险价格越高,企业在项目投资决策分析中所用到的“回收期”越短,就越注重企业在短期内的投资收益。企业将趋于注重短期内的表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甚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
2.股权溢价之谜与经济福利
股权溢价之谜对作为基础福利事业的社会保险具有重要影响。由于人口增长和老龄化,社保基金同社会保险的资金需求缺口在不断增大,为解决这个问题,不外乎两种方法:一种是提高养老保险的税率,另外一种是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收益。从国外的经验看,克林顿政府建议的社保基金分散化投资和布什政府允许个人开立账户自主投资作为社保贡献(contribution)的一部分都是为提高社保基金收益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对(部分)资产投资于股票的养老基金而言,股权溢价就显得尤其重要。根据养老基金缴纳计划的规定,个体储蓄者在退休时获得“一笔资金”,她通常会将这笔资金(所有或一部分)投资到年金上去。“这笔资金”的股票部分对股票的平均收益极其敏感。例如,就美国而言,假设年=6.7%(股票年平均收益),0时刻100美元投资在三十年后增值为100(1.067)=700美元,如果平均股票收益低一个标准差(即年=4.7%),那么100美元的初始投资在30年后只能增值到400美元。这些都是实际收益,因此更高的股票收益使财富增值到7倍,而更低的收益只能使财富增值到4倍。需要强调的是,Grant 和Quiggin所说的益处并不在于股票高的期望收益(虽然股权溢价确实意味着较高的收益),更重要的是在递减的绝对风险厌恶下,能够提高期望福利(Grant和Quiggin,2002)。
另外,社保基金作为公共资产投资还会带来综合的福利效益。如果股权溢价和无风险利率之谜源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全性,那么卖出债券并购入股票可能会有提高债券收益和降低股票收益的效果:以卖出债券的方式来增加对股票的消费融资,将会提高股票对于债券的相对价格,从而降低股权溢价(Grant和Quiggin,2002)。这也就意味着风险的经济成本,企业的投资行为等各方面都会受到影响,社会经济福利趋于增加。
3.股权溢价之谜与公共及私人投资
无论对公共部门还是私人而言,投资可行性分析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就是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利率进行折现,而这在历史上曾经一度引起争论。在包括有效金融市场在内的标准CCAPM假设下,Arrow和Lind(1970)认为,由于公共部门有能力将风险分散化,公共项目的最优折现率应该接近于无风险利率,而Hirshleifer(1964)认为,用无风险利率进行折现将会错误地将私人投资放在比公共投资更优的位置上。Grant和Quiggin(2003)则在一定的假设下进行了折中。
对公司而言,计算权益资本成本的关键工具是股权溢价(用公司的β进行调整)的前瞻性度量指标。英国和美国历史上的股权溢价每年高达7%(算术平均),β的值为1,平均实际年利率为3%(比方说),这就导致了公司权益资本的(实际)成本为每年10%。这可能是公司决策的最低预期资本回收率(hurdle rate)(即投资项目的内部收益率每年必须高于10%)。但是,如果前瞻的股票收益低于10%,那么公司很明显会降低这一最低预期资本回收率,否则增值型投资项目可能被否决。如果CCAPM成立,公共项目的适当折现率应大致等于无风险利率,并且等于具有相似风险特征的私人项目的折现率。但股权溢价本身就意味着CCAPM并不成立(Grant和Quiggin,2005)。
第一,从资源配置角度来看,股权溢价之谜意味着系统风险的经济成本很高,经济波动或经济衰退将会导致社会经济福利的巨大损失。从这个角度来看,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就显得非常重要。就当前而言,如何避免股市的大起大落、如何实现股市的平稳运行就成为了政府决策的重中之重。
第二,股权溢价之谜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企业投资的短视主义,这对国民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也可能导致国民经济整体福利水平的下降。因此,如何安排适当的制度或经济政策来引导企业的投资行为,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就变得十分有意义。
第三,股权溢价之谜对中国的社保基金管理具有重要启示。由于中国社保机制建立时间短、底子薄,面临资金缺口大、水平低的问题,提高社保基金收益水平以缓解这方面的问题变得非常有现实意义。从股权溢价之谜的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承担较小风险的情况下将部分社保基金分散投资到股市无疑能提高社保基金的收益率。另外,作为公共资产的社保基金进入股市还能带来一些综合的福利效益:降低股权溢价(自然也就降低风险的经济成本,改善投资短视主义等),提高福利水平。此外,股权溢价的高低对社保基金在债券和权益资产上配置比例的影响也很大。
参考文献:
[1]Cochrane J., 2005, “Asset Pricing”,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Grant, S. and J. Quiggin, (2002), “The risk premium for equity: implications for Clinton’s proposed diversification of the social
security fund,”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2(5), 1104-1115.
[3]Grant, S. and J. Quiggin, (2003), “Public investment and the risk premium for equity,” Economica 70(277), 1-18.
[4]Grant, S. and J. Quiggin, (2004a), “The Risk Premium for Equity: Implication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Welfare and Policy,”
Risk and Sustainable Management Group Working Paper 8/R04,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Brisbane.
[5]Grant, S. and J. Quiggin, (2004b), “Noise Trader Risk and the Welfare Effects of Privatization”, Economics Bulletin, 5(9), 1-8.
[6]John Y. Campbell. “Two Puzzles of Asset Pricing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Investors” . the American Economist, spring 2003:
48-74.
知识经济的含义范文2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9-0056-02
2011年9月,甘肃省首届高中数学新课程“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竞赛在兰州一中举行,嘉峪关市第一中学青年教师卢会玉获得本次大赛一等奖的第一名。笔者曾听过卢会玉老师参赛前的准备课,也认真研究过她在兰州一中参赛时的课堂实录,可以说对这节课比较熟悉。
所谓“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竞赛,就是组委会指定课题,多位参赛教师同上一堂课。卢会玉老师参赛的课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A版)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课时),这是一节纯粹的数学概念新授课。
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最容易出现两种状况:一种是讲得太实。非常普遍的做法是“一个定义,几个注意”式的抽象化讲解,不仅造成了概念教学的“千人一面”,更为突出的是教师的灌输式教学阻碍了学生对概念形成过程的认知;一种是讲得太花。尤其是在所谓新课程理念下的竞赛课中,一些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力求“出奇制胜”,因而过度地渲染和包装“朴实”的数学概念,而学生在眼花缭乱之后并未真正将慨念作为一个基本的数学结论记下来,更谈不上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了。这就使我想起涂荣豹先生的一句话:新课程倡导的不应该是“新理念”,而应该是“正确的科学理念”,概念教学则更应该关注其正确性和科学性。而卢老师的这堂课恰好就做到了这点。
一、情境创设恰到好处
首先,卢老师通过多媒体在屏幕上展示一位师傅拉面的情景图,这幅图迅速地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因为拉面对于兰州的学生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如下一段师生活动:
师:牛肉拉面对于大家来说不陌生吧!(学生会心地笑了)那么,老师有一个问题,拉面在师傅手里是怎样拉出来的?
(经过短暂讨论)
生:是经过两手反复对折拉出来的。
师:非常好,大家知道,兰州牛肉拉面中有“三细”、“二细”、“毛细”之说,你们能告诉我“毛细”是拉面师傅对折几次才拉成的?
(学生在片刻沉默后开始互相议论,大多数学生说不准,有学生试探着说9次?6次?……)
师:我曾经请教过拉面师傅,所谓毛细,就是要将手中的面对折8次。那老师就会有下面的问题了,拉面师傅开始将手中的面对折一次,两手之间的面变成几根?
生:2根。
师:对折2次呢?
生:4根。
师:对折3次呢?
生:8根。
师:我们刚才说毛细牛肉面需要对折8次,那么对折后应该是多少根呢?
生:2根,即256根。
师:那对折χ次呢?
生:2χ根。
于是,指数函数y=2χ的雏形就在这有趣的毛细牛肉面拉法的情境中形成了。是的,兰州牛肉拉面享誉全国,它的操作关键是对折。而对折就使两手之间面的根数与对折次数之间形成指数关系,而所谓毛细便是对折次数增加的产物。这节课是在兰州进行的,这一情境创设实现了时效性和趣味性的有效融合,生活化和情理化的高度统一,自然、生动、朴实,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和数学知识、生活实际的双贴近,恰到好处地发挥了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二、探究活动贯穿始终
卢老师通过两个形象、生动的背景材料引出函数y=2。和y=0.5。后,将χ的范围从正整数推广到R,紧接着将底数变成a。
师: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的分组进行讨论:函数y=a中对底数。应作怎样的限制,才能成为R上的函数?
(分组之后,各小组讨论积极热烈,气氛活跃,体现了兰州一中学生很强的合作探究能力。经过几分钟的讨论,各小组似乎已经形成结论,于是老师提议大家一起交流)
生1:(第一小组代表)我们讨论的结果是a≠0。因为如果a=O,那么x=O时函数将没有意义。
生2:(第二小组代表)我们讨论的结果是aS1。因为如果a=l,那么函数将是一个常数函数,不在本节课研究的范围之内。
生3:(第三小组代表)我们讨论的结果是。不能为负值。比如a=-5,那么x=-0.5时函数也没有意义。
师:刚才各小组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下面请每一组再思考一下其他组同学的意见,看是否合理?
(短暂的沉默后一位女生举手)
生4:老师,我认为将以上三种意见结合在一起,就会更加完美。
师:这个提议真是太棒了!
很显然,卢老师此刻将每一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综合,不难得到本节课重要的知识点,即y=aχ中对底数。的限制为a>0且a≠1。
本节课教者设计了“体会身边的指数模型”、“探究指数函数的定义”、“探究指数函数的图象”、“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体会新知应用”、“学生小结归纳”等六项学生的探究活动,并在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每一项探究活动所应实现的目标要求。比如,在“探究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这两项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教者提出以下三个目标:1.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让学生体会到现代信息技术是认识世界的有效手段;2.通过观察指数函数的图象,分析、归纳、总结、自主建构指数函数的性质;3.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相应的探究活动紧紧围绕这三个目标展开,从课堂实录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探究活动忙而不乱,取得了良好的课堂实效性。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是以新课程为背景的竞赛课和所谓的示范课中,学生探究活动的设计总是司空见惯的。但相当多的课堂或多或少会留下一些矫揉造作的痕迹,甚至套用时下流行的一个词汇,叫做“被探究”。而从卢老师的这节课中,我们看到的是真实、自然的学生探究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身”的浅显而深刻的道理。
三、课堂推进梯次稳健
多年的数学课堂教学使我特别看重一节课的“推进”,而和谐紧密、自然递进的教学节奏便是一种课堂教学的内在美。数学课堂既不能是一潭死水式的平铺直述,也不能是暴风骤雨式的大起大落。特别是数学概念的教学,只有在那种梯次稳健的课堂推进中,学生才会有登高望远的切身体验。而卢老师的这节课就充分体现了数学概念教学由局部到整体、再由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模式。本课例教学过程分为五个层次:情境引入、直观探索、深入研究、理论升华、概念回归,正所谓环环相扣,层层递进,逐步将课堂推进到教学目标所预期的轨道。例如,从理论升华到概念回归,卢老师设计了非常朴素的“知识列表卡片”,让学生通过现场填表来巩固指数函数的性质,这让学生倍感亲切自然,并且会为获得一次锻炼自己归纳总结数学知识能力的机会而庆幸,因此现场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异常高涨,而总结出来的性质之全面是授课者始料未及的。
四、课件创作画龙点睛
知识经济的含义范文3
(1武汉城市职业学院财经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3 ;2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经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4)
摘 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要职能,也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要求。湖北高职院校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在总结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基础上,着力探索高职院校服务社会发展途经。
关键词 :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8.002
*基金项目:2014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4G587);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项目编号:2013A041)。
作者简介:李慧(1981-),女,武汉城市职业学院财经学院讲师,华中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李萍(1987-),女,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经济管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收稿日期:2015-01-20
我国高职院校的基本职能经历了由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到社会服务的过程。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仅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高职院校优势,使之充分发挥推动湖北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作用,是一项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
1 湖北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近年来,湖北省高职院校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围绕富强湖北、创新湖北、法治湖北、文明湖北、幸福湖北建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断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力度。
第一,初步建立了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和产业特点的人才培养体系。《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2013年度报告》显示,2012-2013学年度,湖北省共有独立设置高职高专院校55所,包括3所公办高等专科学校,41所公办高等职业学校,11所民办高等职业学校(其中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4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5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6所)。湖北省独立设置高职高专院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到44.83万人。
第二,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湖北省实施职业教育“319工程”,开展职教园区建设,组建各种层次、不同行业的职业教育联盟,建立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制度,实施“楚天技能名师”计划,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校企结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第三,围绕节能环保、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国率先实施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支持高等职业院校与其对应的行业、企业联合开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第四,充分发挥湖北高职院校技术优势,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或行业产业提供具体直接的技术创新、咨询、推广和服务。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湖北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明显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湖北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湖北省高职院校在区域经济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得到了各级政府、产业界等方面的重视,也做出了许多成绩,但与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相比仍存在许多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实际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高职教育设置专业缺乏前瞻性,与社会需求脱节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没有意识到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办学理念落后,缺乏市场的前瞻性,在设置专业时考虑市场需求不足,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结构不相适应。被重复设置的“热门专业”,就业情况并不理想,而不少区域经济发展真正需要的专业人才又十分匮乏。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为例,按“质量、结构、规模、效益”的评价要素来看,学校专业设置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从人才培养质量上,尚不能体现“高”;从结构上看,武汉市重点发展的产业对应的专业还不具规模,如动漫、文化创意;与武汉市千亿产业对应的专业仅有汽车;从总体规模上看已经具备,但存在均衡性问题;从效益上看部分专业的规模效应还未体现,学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也是湖北省高职院校的共性问题。由“十二五”期间湖北省高技能紧缺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可知,到2015年,湖北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200万人。与2008年相比,7年之内增加52.5万人,平均每年增加7.5万人。2020年,高技能人才达到250万人,占技能劳动者总量的31%以上。由表1可知,面向第一产业的专业数、专业点数、在校生数较少,第一产业科技人才严重短缺;由表2、表3可知,面向“十二五”期间要大力发展的纺织、食品、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产业的专业、专业点数及在校生数偏少,面向新材料等产业的专业几乎还是空白。
2.2 教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
客观来说,高职院校教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不足,一方面,他们的科技开发能力不如普通本科院校教师,专业技术攻关能力比较薄弱。另一方面,大多数高职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其专业业务工作的实践经验相比一般企业从业人员十分匮乏,课堂讲授与企业生产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这些问题既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又使得教师开展的社会服务与企业的要求不对接,服务效果不够理想。
2.3 服务能力建设层次不深入,服务内容和形式有待拓宽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层次不深入,服务的内容还比较单一,还只停留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为企业开展员工培训,面向社会开展职业资格培训、认定和考证工作上,缺乏针对企业的生产实际需要的科技研究与开发。
3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探索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是武汉市属高职院校,前身为“两湖总师范学堂”。学校办学条件良好,设施先进,建有校内实训基地120个,校外实训基地166个,馆藏图书121万余册,现代化信息网络覆盖全校。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的师资队伍,教职工840余人,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学校设有学前教育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与电气自动化学院、汽车技术与服务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财经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招生专业涵盖12个专业大类,制造、文教、土建、财经、电子信息、旅游、艺术设计7个大类为我校重点建设与发展专业大类。在一百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学校一直注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探索,鼓励和支持广大师生走出校园、服务社会,在服务中形成优势,创建特色校园文化品牌,才能提高学校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从而获得生存的基础和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3.1 明确办学理念,树立服务意识
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先进的办学理念对内是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是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高职教育要牢固树立以服务为宗旨的理念,要进一步明确办学方向,调整专业设置,制定培养目标,紧紧跟上产业发展步伐,承担起经济发展中技能型人才保障任务。学校坚持“五个三”的办学理念:“面向现代城市化、城市现代化、新型工业化”(三个面向),坚持“城市导向、区域导向、市场导向”(三个导向),瞄准“新兴产业、新兴行业、新兴职业”(三个方向),实施“高技能教育、通识教育、养成教育”(三种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造就“能工巧匠、岗位专家、行业大师”(三种层次人才),实现内涵式发展、跨越式发展与差异化发展。2014年,学校进一步确定了“服务经济结构调整,面向市场紧扣产业设专业;服务职业人才培养,依托行业深挖内涵建专业;服务国计民生工程,政行企校四方合作兴专业”的总体思路。专业结构布局以土建、教育类专业为特色(行业、企业背景),以机械、汽车、电子类专业为骨干(区域经济重点产业),以财经、文创、管理、服务、传媒类专业为重点(生产、生活类服务行业)。
3.2 以“订单培养”等形式为企业提供高技能人才
学校积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用人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实训,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培养模式,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高度、密切的合作。如汽车技术与服务学院与长安福特公司合作,在校区内建设实训基地,校企双方联合开发课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编写教材,共同举办“长安福特订单班”。机械工程与电气自动化学院与世界500强企业“科达集团”合作,校企双方共同开发适合企业需要的教材,开设“新型墙体材料制造生产副厂长”订单班,学生毕业后将成为该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通过订单式培养,该校机电学院焊接专业毕业生月薪超过6 000元,打破了高职毕业生拿不到高薪水的成见;学前教育专业、初等教育类专业的毕业生生均6个岗位,还未毕业就被用人单位一抢而空。汽车类、建工类、机械类等专业近年来就业满意度高,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3.3 精心打造职教集团,积极构建区域校企交流平台
学校与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紧密联系。截至目前,该校已成立和加入了五个职教集团,政、校、企合作全方位展开,与近300个世界500强企业、国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标准合作开发与设计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实训教程、实训手册;聘请企业行业技术人员兼职教学;接纳学生实习、就业。企业因其成熟的文化、先进的技术设备、完善的企业管理、较强的就业岗位储备,成为学校校企合作的可靠战略伙伴。如,该校学前教育学院以武汉学前教育职教集团为依托,通过各级专家评估并获批承担《湖北省学前教育专业技能高考》组考资格。
3.4 发挥各二级学院特色专业比较优势,面向社会服务城市
学校是教育部命名的“师范教育先进学校”,学前教育学院和初等教育学院发挥“师范教育”优势,为湖北省尤其是武汉市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基础教育人才,现武汉市小学、幼儿教育界的名师、骨干教师80%以上都是该校的毕业生,其中不乏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学校汽车学院、机电学院及电信学院承担“市职业技能实训基地”项目,基地主要承担汽车维修工、模具设计师、数控车工、维修电工等7 个工种中高级职业技能实训及鉴定基地工作。职业网球学院、外事外语学院积极服务WTA顶级赛事。赛前,网球学院承接了此次活动600 多名志愿者的培训,全院师生全程参与、成功策划并实施培训方案。电信学院智能楼宇专业师生共同走进“国家级城市住宅试点优秀小区”常青花园社区,对社区高标准道路、水电和现代化的电子监控管理系统进行调研,并帮助维修社区监控系统;参与社区信息采集工作,帮助社区工作人员建立信息查询网站系统,实现社区智能化管理;义务为社区开办电脑培训班,为大家讲解计算机及网络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充分发挥技术专长为城市社区提供服务。
3.5 打造“双师型”教学队伍,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为增强教师服务行业、企业、社会能力,学校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学队伍,每年外派120多名教师到企业锻炼,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同时邀请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技术能手”走进课堂,并为行业大师成立“服务大师工作站”,请他们定时到实习基地,手把手教学生学习技能。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更好地促进了他们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的提高,同时也拓展了社会服务领域。
3.6 学校教师主动参与企业各类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项目
学校注重以项目为纽带,积极开展科技开发和技术服务。通过科技开发,既服务了区域经济,也锻炼了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企业服务能力、技术指导能力、项目研发能力。机电学院与武汉交科港口机械工程研究所签订技术服务合同负责张家港保税码头汽车滚装物流系统规划分析项目。建工学院与新八建集团建设有限公司合作签订协议,为对方制定武汉网球中心看台测量定位施工方案,所编制的《武汉网球中心看台测量定位质量》QC 成果获得湖北省建设工程一等奖、全国建设工程二等奖。财经学院教师担任上海库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市场调研项目的项目经理。创艺学院教师参与武汉体育发展投资有限公司WTA 赛事策划、组织管理和平台宣传工作。汽车学院教师参与武汉市泽邦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骐铃系列车型车辆及部件的设计开发、售后技术文件(维修手册、零件图册、使用说明书)的编撰。机电学院教师参与焊接技术专业教师、科玛公司人员共同开发“焊接教学训练模拟器”软件。酒店学院教师为多家知名酒店提供技术培训和咨询。学校还承担了工作室项目。如,建筑工程学院的“造价工作室”承接工程造价项目。酒店管理的“中国服务大师(湖北)工作站”为酒店行业提供营销咨询、开业策划、人员培训、技术指导、经营分析、管理顾问、餐饮连锁推广等服务;为专业学生提供职业技能考证、酒店兼职、实践教学等服务。学校一直支持各学院、各专业教师积极依托“产学研”项目服务地方,2014年度,学校有7项“产学研”项目获武汉市教育局立项。
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已进入全新的发展时代,追求生源扩张的发展模式已成为历史,内涵发展、品牌构建、凸显特色、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已成为现代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一现实趋势下,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将进一步增强竞争意识,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服务中寻求发展的新机遇,在服务中提升学校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 汪立超.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构建地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J].当代职业教育,2012(12)
2 史晓英.高职院校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建设能力的途径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2)
3 雷久相.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策略研究[J].教研理论,2012(36)
4 李慧.高职院校服务湖北经济发展的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13(11)
5 王霞.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途径与方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3)
6 付义朝.湖北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10(6)
知识经济的含义范文4
【关键词】知识经济 金融一体化
一、知识经济的含义及特点
知识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在二十一世纪中占主导地位,世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将知识经济定义为:知识经济是将经济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及消费基础之上,将高度发达的人类文明当为基础,通过核心的信息技术和其他高端的技术研究来提高生产率,是在经过产业化和市场化的过程中,使经济得到迅速增长的一种经济形态。其特点主要有两点:一是知识经济的核心是信息技术及其他高科技产业。二是知识经济的主体是“知识、信息、技术共享化”,具有全球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二、知识经济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
信息技术产业和知识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是知识经济的产生的前提,它的自身特点很大程度上是由信息技术的性质决定的,知识经济时代的主体是人才,知识科技的信息共享化要涵盖全球范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知识经济时代中主导的产业当然就是信息产业,知识智力和信息就是其战略资源,信息技术的发展决定着企业在获取信息上变得相当容易,使得国际交流和买卖成为可能,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意味着国际竞争加剧。任何一个企业和国家如果缺乏竞争力都会被社会淘汰。信息技术和信息服务是国际竞争中的重点,同时也是全球贸易合资合作的一个重要工具,是国际间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知识经济对全球金融业的影响
(一)全球金融业呈现出网络化电子化的趋势
知识经济条件下,由于信息技术的飞跃式发展,导致了金融时空的瞬时转变,金融机构通过网络可以在24小时之内接受全球范围内的各种金融业务,进而实现快捷方便的客户服务平台,因此网络在金融业的发展中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工具。在全球经济中金融业呈现出网络化电子化的趋势。
(二)银行信息技术和网络化发展水平将成为在知识经济时代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环节
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网上交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且带动了银行与网络的同步化,在国际贸易中付款大多采用的都是网上银行,这不仅体现了网络银行一体化,更体现了国际结算方式在网络中的方便和快捷,不需要去银行转换直接就能按照汇率进行自由转换,既提高了结算的速度,对于科技的进步,以及贸易采用电子货币提供了可能。
(三)在知识经济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
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原有的时空概念,网络全球化使我们整个全球连为一体,经济发展的国际区别渐渐模糊,经济全球化已成为现实,各国金融机构都是在同等环境中,按照统一的规则开展服务活动,通过集聚人才、开拓业务品种来搞市场竞争,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
四、中国金融业的现实定位
在知识经济时代中,中国的金融产业并不乐观。虽然中国金融业的主体定位在国有商业银行上,但它由于商业和国有本身就是一种矛盾的结合体,因此存在很多矛盾,作为商业银行就是以盈利为目的,追求最多利润,而国有银行则是追求社会效益,逐级对上负责。于是,在实际工作中就出现了矛盾,使得自主性和商业化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在处理中央、地方、银行三者利益中,只能是牺牲银行自身利益,这就导致了导致中国金融业竞争实力的下降。由此可知,定位问题的基础是利益分配问题,而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提高中国金融业经营效益。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全球发展的角度上看问题,实现中国经营效益的提高。
五、中国金融业在知识经济环境下的发展战略
(一)积极寻求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拓展资本来源,增强竞争实力
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业资本都是由国家注入的,这个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金融业的发展要求了,需要采取其他手段来拓宽资本,或者是从国外去引进资本,努力提升自身的经济实力,来与国外抗衡,目前四大国有的商业银行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都在积极的应对中,这无疑给我国金融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确定支持重点,提高资产质量和服务水平
探究知识经济在我国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经济仍然起作用。因此,应该两者兼顾采取新的发展战略,但是支持传统经济的比重要相应地减少,支持知识经济的比重要不断地提高,并且,在业务的定位上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主要是在业务种类上,要打破存、贷等传统业务的局限,对其进行创新,从服务中不断进行创新,使人认可。因为,一方面,国家鼓励直接融资会带来金融风险,并且会日益增多,存贷业务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银行单纯靠挣得利润的差额,将很难维持生存。另一方面,知识经济是以服务业为基础的经济形态。发达国家在向知识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其重心不断偏向于服务产业,直接导致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因此我国也要向国外人学习,在知识经济市场中,发展服务产业,同时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三)遵循知识经济规律,加大科技投入,发展金融电子化
知识经济的到来,给金融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其科技含量的要求更加严格。21世纪的银行是计算机时代,是网络银行时代。网络的开通将改变银行的服务形式,包括其信息的传递和产业的推销模式,以及与顾客直接的联系方式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减少了分支机构的设立,降低了成本,业务还可以遍布世界的每个角落,既能提高竞争力,又能提高效率,因此,我国必须加强金融业的网络建设,使网络与金融业务融为一体,为客户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
六、结语
总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金融业会受到的影响正是经济先进地区对落后地区产生的影响一样,中国金融业只有在全面深刻的了解了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之后,才能做到内部合理的安排和外部的有效联合,对自身和外资银行都有深刻的认识,才能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才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毕翼,农村新型金融组织风险管理问题研究[J],西部金融,2013(07):84-86.
知识经济的含义范文5
关键词:财会理论 实践 创新思考 基本特征
一、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知识经济的理念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并且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资源之一。在现代经济社会的构建和发展中,知识所占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也必须引起全世界的重视。
1、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知识经济是促进社会经济与知识融合,并实现两者共同进步、发展的最基本要素,而知识所处的地位尤为重要,经济发展中的其它要素都必须要依靠知识的创新和发展才能全面实现。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中,知识已经成为了决定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行业整体生产力、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性因素。
2、知识经济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其具有无稀缺性的特征,可以说知识经济的内涵越来越丰富。
3、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知识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而表现出来的,而现代信息技术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传播的媒介,而且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具有价值属性的商品,并通过“为买而卖”,最终达到获取利润的目标。
二、知识经济的形成及发展对管理会计的影响
在人类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全面到来,管理会计所工作处的外界及内部环境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企业经营与管理目标的多元化发展。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进一步转变,企业为了更好的满足实现自我的需求,要以积极服务于“社会本位”最高层次的多元化因素为其经济的目标,而管理会计也恰恰可以更加有效的为实现根植于知识经济社会当中的“社会本位的多元化企业的经营目标”,为较高层次的经营目标而服务。
2、经济时代背景下,决策支持系统正逐步向“金字塔式”或“倒金字塔式”的服务方式转变。
3、管理会计将会从“财务会计”当中的“二维结构”或“三维结构”来转变。在研究过去的同时也研究未来。
三、知识经济环境下的管理会计极其所面临的挑战
1、在全球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下,对于管理会计的计量、目标、确认,以及控制体系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知识经济的无形化不仅仅表现为投入的资产的无形化,也同时表现为企业资产以及知识产品的无形化。当控制的主体发生了变化的时候,其控制体系也必须要随之进行相应的变革。
2、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于传统的管理会计成本分类,以及分配方法也提出了挑战。知识经济的形态中所强调的是产品的个性化,相对于传统的工业经济当中的产品的批量化生产以及产品的单一化生产而言,此生产品种的多样化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与此同时,对于产品成本的分配而言,其也必须要做出相应的改革。换句话说,传统成本分配当中的分步法以及分批法,已经不能够较好的与新的经济形态当中的产品的生产成本的分配额要求相适应。
3、使企业的风险处理陷于了困境。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企业的风险以及收益均呈现出了极大化的特征,也就是所谓的在较高收益的同时,也往往伴随着较高的风险。新技术的开发成功,同时也将意味着可以获取巨大的市场收益。在现代社会经济形势下,管理会计工作中如何能够更好的处理因当前的科学研究开发而带来的损失,不仅仅会对宏观经济的整体运行有着较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对企业的利益有着直接的影响。
四、知识经济环境下的管理会计的创新构想
1、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趋势,必须积极构建能够适应知识经济需求的会计模式。当前现有的会计模式属于工业经济时代所遗留下来的产物,与现代的经济时代的要求已经不能够很好的相适应,因而,对于会计理论界而言,进行新的会计模式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趋势。建立一个新型的会计模式意味着一个全方位性的系统化工程。将新的含义赋予会计模式的各个组成因素,必须要依据知识经济的客观规律来进行。
2、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里,只有不断研究并引入新的会计计量手段,才能实现知识经济从有形资产向着无形资产方的转化,从现代社会的财务资产发展方向而言,知识是会计计量的重心,而其中会计计量问题是最大的障碍,传统的会计计量已经不能够较好的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由此,会计计量的手段需要进行一次革命性的变化,而现实并且科学的正确选择是在会计系统当中应用更多种的会计计量的手段会计计量的手段。
3、合理的变革财务报告。目前的现行财务的模式,可以说属于一种非黑即白的财务模式,在会计上都可以对其进行确认,并且可以从传统的、墨守成规的财务报告当中得以“解套”,因而能够较好的适应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会计所提出的各项要求。
参考文献:
[1]甘娅丽.财会实践教学的使命与策略[J].会计之友.2001,33(5)
[2]赵井霞.财会实践教学的探讨[J].商业经济.2008(5)
[3]罗程.对强化高职高专学生财会实践和综合能力的思考[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6(6)
知识经济的含义范文6
关键词:知识经济;会计;挑战;创新
21世纪以来,知识经济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会计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传统的旧工业环境向知识经济环境转变,对传统会计理论提出了挑战。只有在分析知识经济含义以及其对会计行业的影响的基础上,对会计行业进行创新发展才能适应新时代知识经济环境的要求。
一、何为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又称智能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是人类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及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加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又是新的信息革命导致知识共享以高效率产生新知识时代的产物。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当代知识经济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
二、知识经济对会计行业的挑战
第一,知识利用产业化对会计体系的挑战。工业经济下的会计体系是以实体资本(包括货币资本和实物资本)为基础的,不确认智力资本,也就是知识资本。在传统会计体系下,企业的全部资产都属于企业的债权人和企业的投资人,总是实体资本出资者享有剩余价值,而企业员工,作为企业生产的重要支撑,却不享有剩余价值,这显然不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生产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生产能力。当代知识经济要求在新的会计体系中,应该要反映智力资本的中心地位、使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智力资本所有者共担企业风险、共享企业权益。
第二,知识经济对会计计量的挑战。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功能,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计量在20世纪60-80年代间一直受到会计界和企业界的尖锐批评。知识经济的出现又开始威胁传统会计计量,在知识经济中知识和信息成为经济发展的首位资源,若按历史成本计量,许多知识资源的真实价值就不能充分表现,甚至得不到确认。因此,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和智力的重要作用要求我们加强对智力资本和人才智力资源的计量研究,这势必对现有的会计计量理论产生重大影响。
第三,知识经济的无形化对会计内部控制系统的挑战。在传统的实物经济形态中,微观经济主体从事经济活动的主要生产资料是其所拥有、控制的机器设备、厂房、存货等各种有形资产,是会计反映和控制客体的中心。而在新的知识经济形态中,有形资产的作用减弱,而知识、人类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的作用得到强化,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共同构成了微观经济的主体,其中无形资产占中心地位。因此,会计反映的中心自然也要由有形资产转为无形资产。
第四,知识经济对会计人员素质的挑战。首先,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会计人员有广泛的知识结构,有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其次,知识经济环境下会计人员不仅要做好会计核算,而且要参与经济管理,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再次,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应用,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网络知识。最后,会计人员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三、会计创新,应对挑战
第一,会计体系的创新。传统的以资本为中心、资本雇用劳动力、债权人和投资人拥有企业的模式,将逐渐转变为以知识为中心,用知识来管理资本,债权人、投资人和知识员工共同拥有企业的模式。在新的会计管理系统内,知识和人才已经成为企业组织的一项重要经济资源,知识劳动者不但获得自身价值的补偿,还将以所有者的身份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第二,会计计量的创新。传统的计量手段无法适应知识经济要求,因而在计量手段上需要革命性的变化。首先,可以在会计系统中采取多重计量手段,这是科学而现实的正确选择。其次,要合理计量企业的无形资产,扩大资产确认和计量的范围,改变无形资产价值的计量方式,增加无形资产投资价值比重。另外还要以劳动力市场为基础加强人力资源会计计量的研究和应用。我们把会计计量的创新作为适应知识经济的手段的同时也可以将会计计量的创新作为会计发展的契机,它会给传统会计带来强烈的冲击,把会计带入一个崭新的世界。
第三,会计反映的中心转向无形资产。知识资本的核心地位,提高了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在知识经济中,知识是资本的主要构成,知识已成为发展经济的资本之一,并且是唯一在使用过程中不被消耗的资源,其作为生产投入的作用越来越大。而知识本身就属于一种无形资产,因而对无形资产的占有状况就决定了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其反映的中心应该由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转变。
第四,加强对会计人员素质的培养。首先,要求会计人员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来充实自己。就目前而言,从事会计工作的人,不少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会计缺少相应的学历。但是只要他们有刻苦学习的精神,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就可以继续学习来获得相关的证书,得到知识的营养补充。其次,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职业道德修养,一方面依靠自我教育;另一方面还要依靠社会教育来强化。因此国家应该尽量为会计的职业素质培养提供各种各样前提条件,并建立职业道德素质评价体系,加大奖惩力度,提高会计人员的从业积极性。
人类社会正步人一个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成为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必须不断地从各方面进行创新来适应知识经济环境带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刘平良.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会计创新[J].管理观察,2008(9).
2、黄和发.对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创新的思考[J].时代经贸,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