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儿童心理健康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当代儿童心理健康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当代儿童心理健康现状

当代儿童心理健康现状范文1

关键词: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0

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许多农村年轻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他们的转移给农村留下了大量的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当前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乏必要的约束,许多初中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出现缺失,并且偏离正常成长的轨道。学校和有关部门要努力采取措施,加强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健康、快乐的成长与发展。

一、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压力比较大

在农村,初中阶段的留守儿童是家里的顶梁柱,不仅要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还要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弟弟妹妹,干农活等等。在学校中,教师和同学的压力比较大,要想有好的发展就要努力学习,考上高中、大学。而且许多初中留守儿童看到自己父母外出辛苦赚钱,也会在无形中给自己巨大的压力,努力学习,想要改变生活的现状。除此之外,外出打工的父母为了避免孩子走自己的老路,也会叮嘱、教育孩子好好学习,并且要照顾好家里的老人和弟弟妹妹,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发展时期,这些沉重的压力会给他们带来沉重的负担。[1]

2、心理发育不健全

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缺乏家庭的关爱和温暖,会给正处于发展阶段的留守儿童造成心理和身体的缺陷。农村的留守儿童无法与父母沟通,而且祖父母的年纪比较大,彼此之间存在代沟,许多初中生不愿意与他们说自己的想法,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不愿意与人沟通交流,造成心理发展的不健全。

3、缺乏学习动机

留守的初中儿童在学习上缺乏必要的学习动机,许多学生没有明确合理的学习动机,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对自己的学习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4、出现不良行为

由于缺乏家庭的教育,许多初中的留守儿童会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由于初中阶段的孩子各方面发展不完善,对外界的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而且对诱惑的抵制能力也比较差,所以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人员的诱惑与利用,留守儿童是容易出现违法犯罪行为的主要人员。

二、加强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对策

1、家庭方面

作为留守儿童的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消除自己读书无用论的论调,要明确读书对于孩子今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要认识到家长对于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家长不仅要给孩子物质上的满足,也应关心孩子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多与孩子交流、沟通,听听孩子的心事,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安慰和疏导。同时要加强与学校之间的沟通过,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与教师商讨怎样有效的教育孩子,使留守儿童的心理上得到更多的关爱和照顾。在节假日时,可以接孩子到自己的工作地,与父母团聚,让孩子感受家庭的温暖。

2、学校方面

学校肩负着教育留守儿童的重要任务,为了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就要不断制定各种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政策,实现良好的教育。首先学校要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的资料档案,明确留守儿童家庭的地址、父母打工的地址、电话、家庭成员以及监护人的信息,教师要多与家长沟通交流,定期进行家访,明确家里的实际情况,对关心和爱护这些留守儿童,使他们健康发展。其次,学校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机构,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可以向教师询问心理问题,实现自身的良好发展。最后,学校应与家长协商,定期给留守儿童写信、打电话、回家探望留守儿童,并且设置专门的电话、网络使留守儿童与家长保持联系。[2]学校把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切实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3、社会方面

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监管离不开社会的帮助

和努力,社会对于留守儿童的发展与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净化社会环境,加强社会各界的教育管理力度,把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切实提高教育的效果。广大社会各界人士应积极投身到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中来,深入到留守儿童的家庭、学校,建立帮扶小组,帮助留守儿童,对他们进行全面的教育,与他们多沟通、多交流,正确引导和教育留守儿童,多给予留守儿童情感上的关心与关爱,使他们逐渐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生活与学习的压力,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

除此之外,社会各界要做好留守儿童的安置工作,农村村委会和村长要对留守儿童的家庭给予更多的照顾和关心,选派一些优秀的农村教师或有知识文化的人,对孩子进行学业上的帮助与辅导,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不断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3]

4、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为促进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开展,政府有关部门也要加大管理力度,制定完善的政策和制度,保障留守儿童的各项利益,为他们的成长和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政府应号召有关部门对社会环境加强净化,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优秀的成长环境,在农村附近建立相关产业,发展乡镇特色的企业,吸引广大的农民工回到农村发展,为留守儿童与父母团聚提供机会。[4]

结束语: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当前我国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对于青少年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应积极努力,加强合作,共同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亚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0(3).

[2]王丽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索[j].老区建设,2010(14).

当代儿童心理健康现状范文2

关键词:父母 教养方式 儿童 心理健康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庭是最初的课堂,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儿童的生活范围较小,儿童的行为极具模仿性和依附性。因此,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的行为倾向即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身心的发展有着强烈而深远的影响。父母的态度和教养方式不仅极大地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而且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本文分析论证了不同类型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的关系,并提出了如何改善父母教养方式的构想。

一、溺爱型的父母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溺爱型的父母对孩子过分关心和关注,对孩子的任何要求都有求必应,把孩子放到特殊的地位,不适当地满足子女生活上的要求和欲望,处处迁就,事事代劳。有研究者曾将上海父母与日本父母的教养方式作比较,他们发现上海父母强调要爱孩子、关心孩子,而不重视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日本父母则把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作为好父母的首要条件。这说明,上海的家长以为自己的责任就是关心孩子、爱护孩子,而爱孩子就是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1]这样的父母易导致子女养成放纵骄横、自私自利的品德和嫉恨的心理,不能学会在欲望不能满足时应有的忍耐;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自控力差,道德观念薄弱,缺乏行为准则和规范,事事依赖成人,与人交往产生挫折后,易产生对立、仇视情绪,从而发生侵犯行为。

持这种教养态度的父母要注意:对孩子应当严格要求,要把孩子放在恰当的位置上。不要太关心孩子,随时问他这样那样;不要太亲近孩子,让孩子充分自由地活动;不要给孩子一切他想要的东西,要让孩子从小就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就不能享受权利;不要过于夸奖孩子等。

二、专制型的父母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专制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很严厉,过分严格、粗暴甚至虐待,一不顺心或孩子的行为不符合父母的愿望,就对孩子进行打骂。这种父母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信念,对孩子的行为控制很严,但是“棍棒”打没了孩子的欢乐、打没了孩子的个性、打没了孩子的创造性,打造了一个唯唯诺诺、一事无成、害怕闯荡、没有真正快乐与笑容的“孝子”。

在一次调查中,有31.4%的家长承认如果孩子考试达不到要求,自己首先会采取的行动是“痛打一顿”或“严厉批评”;44.9%的学生则认为在考试成绩达不到父母要求时,自己最会遭到父母的打骂。不仅在教育上,家长权利和威严的强盛在整个养育过程中都表现得十分明显。在问卷调查中,家长愿意“不论自己说什么,孩子都听”的占65.5%,表示“不愿意”和“无所谓”的分别只有26%和4.1%。[2]还有一个调查结果说明,218例青少年心理障碍者家庭管教方式以严厉、独断、高目标、各方面加以限制为主,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家庭缺少温暖和情感交流与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关系密切,调查者甚至断言:“这比父母离异或死亡的影响还要严重。”[3]

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表现为情绪很不稳定,恐惧、胆怯,情感冷漠。因惧怕失败而退缩、意志力差;因逃避惩罚而养成说谎话、表里不一的不良品质。家长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肉体上的痛苦,还带来精神上的压抑和侮辱,在得不到温情又面临暴力的情况下,孩子极可能离家出走,严重时则可能轻生。

专制型的教养方式塑造了孩子逆反心理极强的品格,是完全不可取的,加强民主意识是这类父母提高教养质量的当务之急。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家长的教育才能得到子女心悦诚服的接受;只有在平等的交流中,子女的心理才能健康地发展。

三、放任型的父母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放任型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与学习不感兴趣,也不关心,很少去管孩子,“小时候交给保姆或父母,上学了交给老师,长大了交给社会”。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往往对事情没有责任心,行为放纵,一些不良的个性与态度会影响学业。在放任型家庭中长大的孩子由于缺少温暖和爱,他们的心情处于紧张、焦虑、恐惧之中,惶惶不可终日;他们一般情绪波动大,常有莫名其妙的焦虑和恐惧,容易产生敌意,缺乏同情心,嫉妒、残忍等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他们不愿接受伦理道德的约束,富于攻击性。

持这种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是忽视的、不负责任的。教育子女是每位父母的天职,父母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推脱这个责任。每个孩子都需要家长的关心和爱护,都需要家长尊重他的人格,都希望家长支持他的上进心,都需要家长满足他的合理要求。父母应该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给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同时要对孩子严格要求,时时关注孩子的成长,对孩子运用适当的奖惩手段,鼓励强化孩子正当的行为,帮助孩子解决面临的困难。亲子间正常接触和交流是缓解青少年恐惧焦虑不安的精神良药,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信赖感、温馨感,对子女的心理健康发育、健全性格形成具有极重要的作用。

四、民主型的父母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民主型父母不任意打骂孩子,对孩子的行为更多的是加以分析与引导,对于孩子在成长或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更多的是采取帮助与鼓励的方法,并合理地应用奖励与处罚的手段,使孩子从父母的行为与教育中获得知识,明白事理。这类父母与子女之间有着积极的情感交流,既尊重、理解孩子,又对孩子事事处处提出严格要求;既高度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又积极鼓励孩子独立自主,激励孩子去做其喜欢而又力所能及的事情;既让孩子直言不讳,敢于发表意见,又对孩子的幼稚和错误循循善诱,而不是无端训斥。当然民主教养不等于什么事情都是协商,有民主还要有集中,孩子由于知识经验、社会经验等方面的局限性,看问题不会深刻与全面,所以对有些重大问题要由家庭全体成员来讨论,父母可以事先统一口径,要求少数服从多数,让孩子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持这种教养方式的家庭首先能给孩子以安全感,孩子置身其中感到可靠;其次是满足了孩子的归属感,在家庭中孩子能感受到被爱和被尊重,也学习到怎样爱他人并尊重他人,从而增强了自尊和自信;另外,温馨的家庭能使孩子获得支持感,当孩子犹豫、彷徨,或遇到困难、挫折时,可以从家庭的关怀中吸取力量,得到指引。因此,在民主和睦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情绪稳定,情感丰富、细腻,性格开朗,意志坚强,有自信心,能与人和睦相处。他们具有积极的、向上的、热诚的、友善的性格,并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当今我国家庭教育的状况,特别是父母教养方式存在很多的问题。许多家长在家庭教养过程中,往往只看到子女有形的身体的生长和智力的开发,而忽视无形的心理的健康成长。作为青少年成长大环境的社会,应当通过报纸、刊物、电视等传播媒体,宣传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和民主的教养模式。作为青少年接受正规教育场所的学校,应当通过校园开放日、家长学校等,指导家长了解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的关系,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使之成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内容。作为青少年成长最直接教育者的父母,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通过较为正确的教养方式给儿童施加积极的教育影响,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参考文献:

[1]缪小春.从中日幼儿性格差异看独生子女教养[J].当代青年研究,1995,(4).

当代儿童心理健康现状范文3

关键词:高中;留守学生;教育模式

古浪县第五中学是古浪县四所普通高级中学之一,其招生是面向全县的,对于研究我县高中留守学生的现状具有普遍性,典型性,代表性。因此,解决古浪县第五中学留守学生的问题,对我县高中留守学生问题的解决是非常关键的。

一p古浪五中留守学生的现状分析

古浪县经济贫困,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较低,是全国的贫困县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为提高生活质量纷纷外出务工,有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带来了负面影响――留守学生的问题,古浪五中留守学生具体现状表现为:1.生活习惯较差。2.社会行为不良。3.学习动力不足4.心理健康失平衡。5.早恋现象较多。6.安全无法保障等现状。另外,人际交往,性格方面也存在残缺。

通过研究分析,我县经济条件较差,人民生活水平较低,高中留守学生人数较多,情况纷繁复杂,存在的问题令人堪忧。针对我校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来探索我校的教育新模式。

二p建立绿色校园,构建绿色学校

学校是“留守学生”学习、生活、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要努力做好“留守学生”思想道德、学习生活、行为习惯、情感心理等方面教育管理工作,弥补家庭教育、帮助、关爱等的严重缺位,确保“留守学生”愉快学习、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切实承担“留守学生”教育管理主渠道作用。为此,应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具体工作:

(一)建立留守档案,加强调查研究。各班每年年初要进行摸底,建立“留守学生”档案登记制度,逐一将“留守学生”家庭、家长、其他监护人、学生自己等基本情况登记备案,全面掌握 “留守学生”现状和动态发展情况。要组织力量积极开展“留守学生”情况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和合理化建议。

(二)协调监护工作,家校合力共管。父母及其他监护人是留守学生生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对留守学生教育管理赋有法定义务和责任。各学校要在认真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做好监护人的相关工作。一要利用定期家长会,开展对家长,监护人专门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他们教育管理留守学生的能力。二要加强与家长,监护人的情况交流和信息沟通,及时沟通留守学生学习、生活、思想、行为、情感等方面的情况,分析、商量、解决存在的问题,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相促进,形成合力。三要鼓励和支持留守学生与外出家长建立沟通机制,通过亲情书信、亲情电话、节假日团聚等方式,增强相互间的沟通和情感交流,化解长期分离造成的交流缺失和情感缺失。

(三)开展心理咨询,培养健康心理。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开放留守学生心理咨询室,通过联络及时了解这类学生的心理问题,与他们随时保持心灵沟通,共同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留守学生提供倾诉的渠道。

(四)加强法制教育,强化安全意识。向留守学生传授基本法律知识,帮助他们树立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意识,学会自觉规范日常行为,自觉控制不良行为,自觉抵制违法行为,提高防范风险,识别风险,自我救险能力,培养独立生活习惯,增强独立生活意识和能力。

(五)加强教师素养,建设绿色校园。加强教师素养,在课堂内外要关注,关爱留守学生。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改善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为广大师生特别是留守学生提供安全、卫生、和谐、稳定的学习生活环境,努力把寄宿学校建成留守学生之家,让他们感受到家庭似的温暖与和谐。

三p结束语

总之,学校是教育学生的主要阵地,又聚集大量教育人才资源,应该担负起这个重要责任。对于我校留守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学校除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的管理外,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要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使每个留守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樾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健康成长标准。

参考文献:

[1]吕绍清.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J].中国妇运,2006(6).

[2]汪传艳.农村留守儿童,学校可以为你做什么[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3).

当代儿童心理健康现状范文4

关键词:城镇化;进程;留守儿童;问题;对策;研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的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在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发展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农民涌入城市,留守儿童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作为特殊的群体,面临着很多的问题。而且由于城乡二元制的结构,使大量的农村孩子不能一起进城,不能跟父母生活在一起,直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出现,同时产生大量的社会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和未来的发展,所以农村留守儿童这一问题,是现阶段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上的问题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首先表现在心理方面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心理上存在问题。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性格内向且孤僻。这些孩子不愿意与人沟通和交流,在很多方面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缺乏自信,由于缺乏父母关爱,交流与沟通的方式特别少,留守儿童很容易形成自闭的心理,表现就是冷漠不爱交谈。因为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他们长期得不到亲人关爱的留守儿童渐渐淡漠了对亲情的渴望,得不到关爱的孩子,自然在心理上就会存在很多的问题,此外,留守儿童过早比同龄的儿童过多地体会了生活的艰辛,容易在心理上产生歧视或者是扭曲的心态。

(二)教育上的问题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还表现在教育上的问题。在农村,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存在很大的弊端,就是在留守儿童的受教育过程中,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留守儿童很难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逃学、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现象对留守儿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还有就是在留守儿童的品德教育方面,长期的远离父母,无法得到父母的关爱与父母情感上的呵护,自然在品德方面的表现逊色于别的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在品德方面的问题,自然很容易产生诸如`纪违规、小偷小摸,甚至违法的不良行为,这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三)人格方面的问题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最后还表现在人格方面的问题。留守儿童在人格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比较多的。因为社会因素中对儿童人格发展影响最大的就是家庭。但是在儿童成长的重要时期,父母因为生活外出打工,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一个健全的家庭成长环境,对其人格的健全是极为不利的。因为家庭是儿童接触最早、接触时间最长的成长环境,在这些留守儿童最具可塑性的时候,没有健全的家庭,对其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二、如何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情感方面的教学

要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首先就应该重视情感方面的教学。农村留守儿童是特殊群体,在心理上跟别的同龄的孩子不一样,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建立学习兴趣和热情。对于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要进行特别关注,帮助这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分析原因,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以提高成绩,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情感方面的教学,还表现在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成绩好的带动成绩差的学生一起学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同学感情,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关心和温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成绩差的学生通过别人帮助提高成绩,健全自己的人格,感受到温暖。

(二)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

要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还应该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建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由于留守儿童的特殊问题,学校可以给这个特殊群体,配备专门的生活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科学的生活引导,还需要配备心理老师,来解决他们心理上的一些问题。保证留守儿童在学校中可以健康安全地学习与生活。此外,学校应该尽量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不论是通过何种方式的交流,都应该让家长了解到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生活状态,与家长不断地协商,从而制订最后的教育策略。作为班主任,也可以采取自己的方式与孩子家长取得联系,定期开展孩子与父母的视频对话,来不断地引导孩子,尽量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之中,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

总之,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目前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产物,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中我们应该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不仅包括心理上的问题,还包括教育上的问题,需要当地的管理中心结合农民就业问题更好地去解决,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化进程建设的速度,促进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全德,齐建英.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理性思考[J].中州学刊,2006(1).

[2]辜胜阻.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

[3]辜胜阻.基于农民工特征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J].人口研究,2006(5).

[4]江荣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2(1).

当代儿童心理健康现状范文5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2-0188-03

【关键词】 学习障碍;精神卫生;危险行为;安全;儿童;农村人口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把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他人代为照看,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对儿童的年龄界定有不同的方法,本文所指儿童,是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1]。目前全国留守儿童已达2 000多万,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省留守儿童占当地儿童总数的50%左右[1],并且其数量正呈现日益增长的趋势,如何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处于长期亲情缺失、家庭结构不完整、甚至监护人抚养方式和抚养质量等也发生了改变[2-6]的家庭环境,使得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一系列诸如教育、心理行为等发展不良的问题[1-10]。留守引发的儿童成长环境的不利变化可能是留守儿童出现不良发展的最主要危险因素。笔者对有关留守儿童成长环境中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1 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学业问题 留守状态是否会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状况变化的问题,学术界存在不同的观点。叶敬忠等[3]指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横向的整体对比上差别不大,但是少数留守儿童由于父母的外出出现了学习成绩下降。田录梅等[11]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比较父亲或母亲出国打工的国内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及心理成长状况,结果发现,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较差,具体表现为他们的学习成绩较少令父母满意,他们对学习成绩的自我评价更低。然而,朱科蓉等[12]调查发现,农村的父母外出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并没有什么影响。有研究指出,父母外出打工虽然对于部分心态良好的子女影响不大, 但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出现明显波动,对学习的认知发生偏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敷衍了事、三心二意、不求甚解,听课不做笔记,做作业有始无终,逃学、旷课等行为时有发生[5,13]。

1.2 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而且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差,令人担忧。王良锋等[8]调查发现留守小学生社交焦虑的总检出率为14.7%,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长,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对小学三~六年级留守儿童孤独感的调查发现,有孤独感的留守儿童占17.6%,不同年级和年龄组之间,孤独感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随年级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7]。王东宇等[9]的调查发现,有30.3%的中学“留守孩”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焦虑、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情绪不稳定等心理问题较为突出。“留守孩”的强迫、抑郁、焦虑、偏执、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症状检出率显著高于非“留守孩”。范方等[6]对亲子教育缺失组(留守儿童) 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留守儿童”组乐群性、稳定性、轻松性、自律性方面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世故性、紧张性、忧虑性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基本上得出了一致的结论,留守儿童较非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1.3 道德和行为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使他们在道德品质方面出现了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5]。目前,农村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占了相当的比例;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6]。亲子关系的失谐、父母榜样作用的缺失和父母监控机制的弱化影响了留守儿童道德观念的获得、道德情感的发展以及道德行为的养成[10],出现了行为问题。林宏[9]在对福建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进行研究时也指出,许多留守儿童在家中不听祖辈的教导,或顶撞祖辈,或保持沉默,或行为不端,我行我素;在学校,许多留守儿童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出现说谎、小偷小摸、打架、欺负同学和早恋等诸多问题。此外,有的留守儿童迷恋游戏机,夜不归宿,甚至个别人有敲诈、吸毒等违法行为[14]。留守儿童的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育相当普遍,从而导致许多“留守儿童”出现逃学、厌学、学习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情感淡漠、攻击、退缩、任性、性格孤僻、内向、小偷小摸、无助感、被遗弃感、无价值感等问题行为[15]。

1.4 人身安全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多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照顾,由于不能得到父母直接、有力和有效的监管,极易产生安全隐患。赵科等[16]对安徽省长丰县3 所初级中学的学生进行调查, 发现留守组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留守组。范先佐[13]将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归纳为:一是由于亲情得不到照顾而产生的安全问题;二是受他人的人身侵害,如被拐卖和受到害。周宗奎[17]还提到了留守儿童易发生行为失范,走上违法犯罪甚至自杀轻生之路,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2 留守儿童成长环境中的危险因素

2.1 联系与沟通方式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外出父母主动与家庭打电话联系,但这种联系往往通话时间短,次数也很少。外出父母与家庭的电话交谈主要发生在外出父母与儿童的监护人之间。外出父母打电话回家的目的主要是询问家人的健康与安全,同时与监护人进行家庭重大事情的规划与决策,他们在与留守儿童短短的通话时间里,通常只是简单询问一下孩子的日常生活及学习等情况,很少触及到更深的情感交流[4]。

监护人作为留守儿童生活中的密切联系者,自身也受到了家庭成员外出打工的诸多困扰,他们往往忽略了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对留守儿童的关怀大多只停留在物质方面。从留守儿童自身来看,他们与母亲交流较多,但这种交流大多并不深入彼此的内心;与其他类型的监护人相对沟通较少,更多的儿童都是从同龄伙伴处寻求安慰,部分儿童选择封闭自己,造成了性格上的孤僻或心理上的压抑[4]。

2.2 监护方式的变化 单亲监护是当前留守儿童中最普遍的一种监护方式,而其中绝大多数以孩子的母亲作为监护人,她们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照顾较其他监护方式要好得多[18]。然而,在父母另一方外出之后,单亲监护人往往面临的是超负荷的劳动和生活的无依无靠。这种身心的压力再加上自身文化素质偏低,势必影响到他们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照顾和教育方式,这也是单亲监护类型在留守儿童的成长和教育方面存在着诸多隐患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父母缺位的情况下,孩子得不到良好的家教,不仅难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由于长期疏于管理,很容易出现放任自流、辍学厌学、心理和生理发育失衡等问题。加上年幼,缺乏分辨是非的判断能力,他们很容易就迷失方向,有的甚至还会走上犯罪的道路[19-20]。

在上代监护这类监护家庭中生活的孩子,虽然和母亲监护类型下的孩子在得到的生活照顾方面没有太大差别。但由于孩子是寄宿他家,很多孩子明显感觉到寄人篱下的不适,心情和心理发育都受到了影响。

同辈监护下的留守儿童压力最大。他们一方面要照顾田间地里和自己的生活,另一方面还要应付学校的功课和学习,可以说是在经受着生活压力和心理压力的双重考验。

2.3 父母的文化素质和教育观念 由于文化水平低,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认为只需要给孩子以物质上的满足,而往往忽略了与他们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从留守儿童与监护人的情感沟通来看,留守儿童与母亲交流较多,但这种交流大多并不深入彼此的内心[4]。

另外,父母教育观念的偏差,使得留守儿童受到世俗金钱观念的影响,加上学习成绩的不如意,往往容易对学习灰心丧气,甚至坚信读书无用论,早早踏上了辍学打工的道路。

2.4 家庭经济状况 贫困地区留守儿童拖欠学费是普遍现象,而且学费的拖欠会给留守儿童和监护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留守儿童的学费拖欠时间会由于父母在外而延长,其自尊自信会受到严重影响。家庭经济状况对儿童社交焦虑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儿童社交焦虑发生率较高,可能因为经济状况导致生活质量、居住条件、环境等的差异,这些因素会影响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8]。

2.5 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不平等 受旧的教育思想影响,有些教师往往过于关注考试分数,把学生分成优等生和后进生。对不同学生的关心程度与耐心状况不同,于是学习成绩差的留守儿童得到的更多是批评与惩罚,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2.6 危险因素的综合作用 留守儿童处在相对不良的家庭环境中,不良的家庭环境因素与不良心理状态、行为问题、学业不良高相关,且后3者密切关联,相互加剧。

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的缺失或者替代,导致了家庭环境的恶化;不良的家庭环境诱发儿童不良心理状态;不良心理状态表现为或导致儿童行为问题和学业不良,且3者互相影响,恶性循环。

3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3.1 家庭方面 父母要高度重视自己对子女的教育作用,有条件的尽可能把子女带在身边,没有条件也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支持子女教育,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防止过度物质满足。另外,代养人、监护人要树立角色意识,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进行必要的监督和管理。

3.2 社会方面 首先要加强舆论宣传,积极开展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宣传,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然后建立社区、学校和家庭立体式的教育管理网络,以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监护体系,发挥社区综合教育功能。另外,建立基层组织对留守儿童的监督和对家长的监督制度,乡镇社区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培训,建立“家长”制。

3.3 学校方面 教师要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意识。学校要采取综合措施来帮助留守儿童克服面临的种种困难,并且推进课改,加强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管理工作,重视情感教育、道德教育、留守儿童的自我教育,开展法制、安全和生存教育。另外,建立教师“代管家长制”,建立“留守儿童”托管中心。

3.4 制度方面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制度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就业、医疗、住房和教育等制度。统筹城乡教育发展,降低城镇中小学招收农民工子女的门槛,真正解决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各级政府应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强化农村父母在子女监护和教育方面的职责,同时在经济不发达、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发展乡镇企业,让农民“离土不离乡”。另外在学校设置方面也要合理布局,尽可能缩小农村小学或教学点的覆盖范围。

4 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父母的外出使得孩子们成为留守儿童,但是留守状态如何界定,它与其他一些不良环境,不良经历(离婚,虐待,伤害等)有什么关系,目前国内仍然缺乏相关的研究。

除留守以外,离婚、虐待和伤害都是儿童成长环境中的危险因素,所以留守儿童的健康问题,应该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究竟哪些问题确实是留守状态造成的,哪些又是由于其他因素导致的?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解答,需要以留守儿童所处的整个成长环境为背景,加以综合考察。很多研究者仅仅是以某一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作假设,而以这种片面的假设为指导,设计出的往往只会是以某个或某些学校(或学校的某个年级)、某个或某些地区的农村家庭为研究单元的研究内容和调查方案,从而有可能忽略了其他的儿童成长环境或者其他种类的危险因素给其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做出的研究分析和研究结论,其可信度有待考证。所以必须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了解留守儿童的健康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5 参考文献

[1] 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人口研究,2005,29(1):29-36.

[2] 叶曼,张静平,贺达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思考.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6):67-69.

[3] 叶敬忠,王伊欢,张克云,等.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的影响.农村经济,2006,7:119-123.

[4] 叶敬忠,王伊欢,张克云,等.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情感生活的影响.农村经济问题,2006,4:19-24.

[5] 蒋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问题及对策.理论观察,2005,4:79-81.

[6] 范方,桑标.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心理科学,2005,28(4): 855-858.

[7] 王良锋,张顺,孙业桓,等.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现况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7):639-640.

[8] 王良锋,张顺,孙业桓,等.安徽某农村地区小学生社交焦虑及其影响因素.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0):853-855.

[9] 王东宇,林宏.福建省248名中学“留守孩”的心理健康状况.中国学校卫生,2003,24(5): 521-522.

[10]迟希新.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心理社会分析.教师教育研究,2005,17(6):72-75.

[11]田录梅,张丽军,裴丹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及心理成长状况的比较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8(2):8-11.

[12]朱科蓉,李春景,周淑琴.农村“留守子女”学习状况分析与建议.教育科学,2002,18(4):21-24.

[13]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7):78-84.

[14]林宏.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132-134.

[15]程良道.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及对策.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5(6):116-117.

[16]赵科,方雪晖,苏虹,等.安徽省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疾病控制杂志,2007,11(3):277-279.

[17]周宗奎,孙晓军,刘亚,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1-79.

[18]叶敬忠, 王伊欢.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与特点.人口学刊,2006(3):55-59.

[19]蒋忠,柏跃斌.“民工潮”下的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思考.江西教育科研,1998(3):59-61.

当代儿童心理健康现状范文6

【关键词】特殊教育儿童 家庭内部教育 走访调研

一、特殊教育儿童的现状分析

家庭教育作为儿童的第一教育,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任启蒙之师。而特殊教育儿童,他们比普通家庭儿童更需要一个温暖的家庭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家长在特殊教育儿童的一生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孩子的特殊性,孩子的家长必须要承担其他家庭常面临的紧张和压力,还要加上抚养特殊教育儿童的额外压力,因此他们要经受比一般家长更大的压力。在经过了五天对桂岭镇特殊教育儿童的家庭走访,我们也了解到了一系列相关的情况:

关于对平安村几户特殊教育儿童的家访:

桂岭镇平安村是贺州市的众多贫困村之一,全村8500人左右,适龄儿童600人,在校学生618人,其中幼儿150人。在平安村,75%的青壮年农民人士选择外出打工,所以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较多,留守儿童一般由爷爷奶奶或是哥哥姐姐照顾,他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却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在此,我们了解到,平安村的特殊教育儿童占全村儿童的0.5%,且全部为留守特殊教育儿童。

通过我们对这几户家庭的访谈,我们了解到许多因病致贫返贫的家庭,家长为了治疗特殊教育儿童,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外出打工也是迫不得已。同时,山区的落后,资源的匮乏,家长们并没能受到更多的教育,所以也并不能给孩子更多的教育保障。而在这里的特殊教育儿童并不能受到必须的特殊教育,仅有1名可以跟着正常儿童一起上课,已在桂岭镇中心小学上到了三年级,成绩优秀,并能够很好地和大家相处。

二、桂岭镇平安村特殊儿童家庭内部教育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意识薄弱

在几天的调查分析中,我们发现,在平安村,无论是哪类家庭,家庭教育普遍薄弱,而这又要分成3类去分析:

(1)监护人文化背景欠缺。监护人作为孩子从小最早接触到的人,应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就我们在平安村了解到的情况却并不如人意,平安村的特殊教育儿童占全村儿童的0.5%,在这区间内的78%的特殊教育儿童家庭,孩子的监护人普遍为长兄长姐,祖父母,他们所接受过的教育程度在高中以上的几乎为0,初中以上的也仅仅占到了11%。这样的文化背景并不能够对这些孩子起到典范作用,也没有办法去真正的以特殊教育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在他们眼里认为保障孩子的温饱才是最重要的,并不对他们报太大的希望。

(2)家长默认了不完善的全纳教育的存在。据了解,学龄残障儿童接受特殊教育服务率为4.53%,学龄特殊需要儿童接受特殊教育服务率不到2%。在平安村,能够接受正常教育的特殊教育儿童也只有1名,其他情况严重的儿童在学校并不予以录取。针对这点,大多数的家长默认了这种情况的存在,如果孩子不能够接受到正常学校的录取,多数家长将放任孩子在家,不接受任何教育。

(3)没有特殊教育概念。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发展缓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评估制度等不能适应为残疾儿童少年今后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奠定基础的需要。全区58所特殊教育学校(含3所民办学校)仅有111所开展了职业教育,占19%,而高达8l%的特殊教育学校根本没有开展职业教育。平安村作为仅有一所普通小学的贫困村,在特殊教育的领域还落后于其他地区,并没有针对教育,仅有11%的特教儿童会与正常儿童一起上课,89%的特殊教育儿童则放弃上学,家长在教育方面并没有太高的要求,所以很容易就错过了孩子恢复的黄金阶段,以至于孩子成长压力比其他正常孩子要大许多。

三、桂岭镇平安村特殊儿童家庭内部教育问题的解决措施

关于平安村特殊教育儿童所面临的众多教育问题,现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家庭教育意识。家庭教育既然作为孩子的启蒙教育,家长的作用则不容小觑。将家长的整体教育意识增强,才能贯彻落实到孩子的身上。无论是乡村还是城镇,树立家长对待孩子进行良好教育的观念才是当务之急,只有将这些观念根深蒂固到家长的脑海里,特殊教育儿童的前景才有希望可言。我们将会定期回访桂岭镇平安村的特殊教育儿童的家庭,向家长们推广有关于特殊教育儿童家庭教育的教育方式,并讲解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重视全纳教育。针对于桂岭镇平安村的家长默认不完善的全纳教育问题,我们认为,除了要对平安村家长们定期的开展特殊儿童需要教育的知识讲座以外,我们还建议贺州市政府要加快对于完善教育机构的专业化问题,鼓励社会就业学生学习专业的特殊教育专业知识,促进学生上岗就业,在教育机制完善的前提下,创造新颖独特的康复训练,正确引导特殊教育儿童,给予他们所需的特殊教育,让乡镇儿童也能一样的接受到所需要的特殊教育。

3、贡献一份力量,呼吁社会团体加强支持意识,特殊教育不容小觑。经我们对于贺州市桂岭镇平安村的调查走访,我们发现,有92%的乡村人民对待特殊教育儿童处在一个模糊的概念,有相关了解的人民群众仅占8%。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用自己的力量,联合桂岭镇社区机构呼吁并宣传,定期在乡镇组织关爱特殊教育儿童的活动,宣传特殊教育对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让大家了解,并不断重视起来,让他们的教育前景变得更为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