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辐射防范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辐射防范措施范文1
【关键词】有机化学 实验安全 防范措施 改革方法 实验事故
在化学这门学科中,实验室基础,有机化学实验则是化学实验的一门基础课程。在有机化学实验中,仪器大部分都是玻璃仪器,药品通常是易燃、有毒、爆炸性和腐蚀性的,学生在实验时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严重的事故。在实验时如果提高警惕、严格依照操作规范、加强安全措施,很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安全防范措施必须要随着实验的发展进步不断的改革,本文对有机化学实验中安全防范措施的改革进行了研究。
1 关于中毒和腐蚀防范措施的改革
在任何化学实验中,都会涉及各种化学试剂,许多化学试剂对人体来说是有毒的,如果不小心接触、吞食或者处理不当这些试剂,会对人体造成各种伤害。有机化学实验中,有的反应会产生有毒气体,不慎吸入会造成中毒,有时需要使用腐蚀性试剂,接触到皮肤就会造成腐蚀烧伤。因此对这些试剂使用时要格外小心,实验前和试验中都要做好防范措施。
传统的防范措施虽然能起到预防中毒和腐蚀的发生,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定的限制约束性,下面就介绍关于中毒和腐蚀改革后的防范措施。如果能够掌握正确的使用处理方法,有机化学实验中有毒或腐蚀性的物质仍然可以照常使用,还可以避免中毒和腐蚀问题的发生。首先要对实验中的防毒问题引起足够重视,急性毒害较易观察,在避免方式上已经有一些成熟措施。慢性毒害却难以防范,难以及时察觉,症状一般表现为失眠、记忆力减退和情绪不稳定等,甚至导致未老先衰。改革后的针对中毒的防范措施,首先就是实验前进行相关资料文献的查阅,了解掌握有毒气体的性质,因而可以及时的采用防范措施。此外还要了解掌握有毒试剂伤害人体的途径,进而可以通过采取措施切断中途通道。实验结束时,务必将手洗干净,防止药剂残留而进入体内。此外,实验时,使用挥发性的或有毒化学药品时,一定在通风橱进行,并且保证通风橱的良好效率;在实验中要带上塑料手套,检查好手套完整无损。如果有毒化学试剂接触到了皮肤,应该立即用清水冲洗,然后再用肥皂冲洗。
针对腐蚀问题采取的防范措施主要是小心谨慎的使用和进行实验,这些药品不能溅到衣服和皮肤上,尤其是不能溅到眼睛里。如果不慎接触到皮肤或眼睛,要立即进行稀释和冲洗措施,不同的药品应该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若是强酸不慎溅到皮肤上,应先擦干净然后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大量肥皂水冲洗。此外如果药剂腐蚀程度很严重或者不慎入眼了,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2 关于防火措施的改革
有很多化学试剂是易挥发易燃的,在使用和处理时一定要采取措施防止火灾的发生。首先要做好易燃物质的保管,要放在远离火源最好是专柜的地方,避免接触白磷、电石和含钙物质,实验室里不要放有太多易燃物质,随用随取。其次是在使用时,要采用正确的实验方法对易挥发易燃的化学药品进行加热,如果不能使用敞口容器进行加热,不能直接加热,需要使用水浴;加热时还要防止物质外溢,要注意远离明火,保证实验室通风,以及时排除各种蒸汽。最后实验结束,处理易燃废物时,不能随便丢弃,不能倒入垃圾桶内,要妥善处理好,防止与水发生反应,如果废物数量很多,可以通过专门回收的处理方式解决。使用加热装置时也要格外注意。
防火措施中灭火器的选择和配备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旦着火后,千万不能惊慌,要镇静、积极的应对,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火势扩大。首先要移走易燃物,切断电源;其次要扑火,要根据物质的性质采取灭火措施,防止随意用传统的水灭法,一定要用灭火器,进行实验前一定要学会灭火器的使用方法,以便应对突发事件。
3 关于爆炸防范措施的改革
有机化学实验中,很多化合物容易发生爆炸,例如过氧化物等,在受热、碰撞情况下更加容易爆炸。蒸馏时有的化合物也容易爆炸,另外不能正确安装或者使用实验仪器,也容易引起爆炸。爆炸的防范措施包括很多方面,首先要严格按照要求使用易爆药品;其次当易爆药品反应比较强烈时,可以采取冷却措施;再次,操作气体时,要正确把握气体的纯度;然后,正确选用实验器材,保证仪器合格;最后,要确保实验过程的系统不能密闭,保证装置没有堵塞。
4 关于用电事故防范措施的改革
进行有机化学实验前就要了解电源开关的具置和使用方法,确保加热设备内外干燥。接通电源时,不能用湿手插电源,先连接好电源跟加热设备,然后再接通开关,防止漏电的发生。要避免化学物质沾到电线上,如果不小心沾上后要及时清洗,保证电线的绝缘性。如果电器漏电不慎触电了,不能惊慌应沉着面对,及时切断电源,千万不能接触触电者。
除了上述的四种安全防范措施外,还要注意对烧伤、割伤、辐射等问题做好防范。针对烧伤,如果伤势比较严重 ,应及时送往医院治疗,预防措施就是在加热时,避免仪器排气口对着人,千万不能俯视加热的试剂,由于有机物沸点较低,加热时要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引起的沸腾,冲开橡皮塞而烫伤实验人员。针对割伤事故,不要对玻璃仪器施加太大的压力,割伤发生时,要及时取出碎玻璃,及时消毒,然后涂上药粉,包扎好。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存在危险是必然的,我们不能消灭危险但是可以采取措施防止危险事故的发生。实验室中的安全防范措施有很多,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安全事故以及改革后的安全防范措施。正确及时的防范措施能够有效地防止危险的发生,从而保证实验的顺利安全进行。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存在着各种潜在危险,实验室必须要高度谨慎,重视安全问题,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按照防范措施进行实验,避免事故的发生,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聪娜.透析有机化学实验条件的选择[J].新高考:理化生,2011(12)
[2] 刘洋.有机化学实验.立体化系列教材[J].中国大学教学,2011(8)
电辐射防范措施范文2
【关键词】放射性污染,放射源,防护,危害
中图分类号:X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c)-0000-00
在自然状态下,来自于宇宙的射线以及地球环境本身所具有的放射性元素通常是不会对生物产生危害的。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的活动让人工辐射与人工放射性物质都大大的增加,进而使得环境中的射线强度也越来越强,对生物的生存带来了威胁,产生了放射性污染。室外放射性污染其所产生的危害较为严重,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
1室外放射性污染的来源
室外放射性污染的来源相当的广泛,自从人类对放射性元素大量使用以来,人为的放射性污染来源大量的增加,总的来讲室外放射性污染的来源主要分为以下的两类
(1)天然放射性污染来源
天然放射性污染来源主要有宇宙射线、宇生放射性核素和原生放射性核素这三种。宇宙射线是从宇宙空间中射向地球的高能粒子流,包括有初级宇宙射线与次级宇宙射线。因为地球大气层能有效的吸收宇宙射线,所以宇宙射线的强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急剧的增加,并且在不同的纬度地区的宇宙射线的强度也会不同,并且宇宙射线还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宇生放射性核素是宇宙射线与大气圈中的物质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这些核素中很多都是通过散裂形式所产生的碎片,还有部分是稳定原子和中子或者介子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活化物,其模式与特点与宇宙射线的强度相近。
原生放射性核素则是指的在地球形成期间所出现的放射性核素。原生放射性核素的品种很多,而性质与状态也各不相同,但是在环境中的分布却相当的广泛,在岩石、土壤、空气、动植物甚至是人的体内都存在有天然放射性核素的踪迹。地壳则是天然放射新核素的重要存储场所。地壳中的放射性物质主要为铀和钍系。
(2)人为放射性污染来源
在当今,人为放射性污染来源已经成为了室外放射性污染的主要来源。放射源主要是来自于工农业以及医学上放射性同位素的使用、核工业生产中所排放出的各种废物、核武器的使用或者试验所产生的放射性沉降物等等。其中医用辐射所产生的辐射往往都较弱,只有在发生了事故、放射性物质溢出时才会形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核爆炸能够在瞬间就产生出大量的放射性物质,进而会造成相当严重的放射性污染,并造成相当严重的后果。
2室外放射性污染的危害
人们对于放射性污染的认识,很多都还停留在和原子弹与氢弹的爆炸相联系的程度上。从表象上来看放射性污染远离我们的生活。但是随着工农业、医疗以及科研领域中放射性同位素及射线装置的广泛运用,放射性危害的可能性却在大大的增加。
放射线能够引起一系列的生物效应,能够让机体分子产生电离与激发,对生物机体的正常功能造成破坏。这种作用可以是直接的,也就是射线直接作用于机体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引起电离与激发,使得这些物质的原子结构出现变化,导致人体生命过程出现变化;这种作用也可以是间接的,也就是射线与机体内的水分子发生作用,产生出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对机体的正常物质代谢产生破坏,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的反应,产生生物效应,因为人体中水占了70%左右,这就导致了放射线的间接作用对人体所产生的影响比直接作用更大。
射线对于机体的作用是综合性的,在同样的条件下,内辐射的危害要远远强于外辐射。大气与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能够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直接照射、遗传等多种途径进入到人体中,一部分放射性核素进入到生物循环中,通过食物链进入到人体中。人和动物因为没有遵守防护规则而接受到大剂量的放射线照射、吸入大气中放射性微尘或者摄入含放射性物质的水与食品等等,都容易产生放射性疾病。
3室外放射性污染防范措施
3.1基本防范措施
基本防范措施主要分为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这三种。
如果人体受照的时间越长,人体所接受的照射量就越大,那么就需要尽可能的减少人体受照时间,对于那些长期与放射性物质打交道的工作人员,就必须要做到操作准确、敏捷,通过减少受照的时间来达到防护的目的。
距离防护。当人与辐射源越接近,受照量就会越大,为此,应该要远离辐射源,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减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屏蔽防护就是在放射源与人体之间放置合适的屏蔽材料,通过屏蔽材料来对放射线进行吸收,以此来降低外照射剂量。根据射线的不同,所采取的防护措施也会不同:(1)对α射线的防护,因为α射线的穿透力较弱,射程也较短,因此用几张纸或者薄的铝膜就能够进行吸收,或者是通过封闭+手套方式来避免进入人体表以及体骨;(2)对β射线的防护,与α射线相比,β射线穿透力较强,但是却好进行屏蔽,通常可以用原子序数较低的材料,例如铝、有机玻璃等等;(3)对γ射线的防护,相对而言,γ射线的穿透力非常强,其危害也大,通常采用高密度物质来进行屏蔽,常用的有铁、铅、钢、水泥等。
3.2注重对放射性废物的处理
放射性废物指的是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者被放射性核素所污染的,其浓度或者比活度要大于审管所确定的清洁解控水平,并预期不会再被利用的废物。如果不对放射性废物进行及时的处理,很容易就会导致严重后果的产生,并且放射性污染造成的问题有的在短期内是难以发现的。为此出现放射性废物之后,必须要将气载和液体放射性废物进行必要的浓缩与固化处理,然后在与环境所隔绝的条件下进行长期安全地存放。在废物被净化之后才能够进行有控制的排放,让其能够在环境中得到进一步的弥散与稀释,而对于固体废物则要在经过去污、装备之后才能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如果污染料能够在去污之后再利用,则要考虑去污之后进行再循环利用。
总之,室外环境中的放射性污染是客观存在的,严重的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影响,放射性物质不仅仅是可以通过外照射产生影响,还能够通过呼吸、摄食以及皮肤接触等方式进入到体内,进而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伤害。为此,必须对室外放射性污染源及其危害进行明确,并做好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电辐射防范措施范文3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趋势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6-0189-02
1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涵义及特点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含义随网络使用者的变化而变化。从本质上来讲,网络安全主要包括网络系统的软、硬件以及网络传输信息安全性等方面。计算机网络安全不仅技术方面的问题,还有管理方面的问题,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缺一不可。当前,受人为攻击等因素的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着新的挑战。网络安全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系统保密性、可用性、完整性以及可控性等方面。
1)保密性。信息的保密性是指网络信息只供授权访问的用户使用,而不会泄露给未经授权的用户、实体利用。通常情况下,网络信息的保密性需通过加密技术来实现;
2)可用性。为计算机网络用户提供服务作为网络系统最基本的功能,网络信息只能被授予访问权限的用户使用,即需要网络信息服务时,允许授权用户使用的特性。网络信息的可用性多通过系统正常使用与全部工作时间之比进行衡量;
3)完整性。网络信息未经授权不得改变自身特性。即信息在存储及传输的过程中应保持完整与真实性,不应发生改变及丢失的情况。网络信息的完整性是要求网络信息实现正确生成、正确存储与正确传输;
4)可控性。计算机网络传播的信息内容具有可控制能力的特性。这能够避免不良信息经公共网络的传输,确保计算机系统受到攻击或破坏时,网络信息能够实现自动恢复和控制。
2 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
计算机网络安全包括通信、数据运行以及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三部分。这其中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都将会对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
2.1 计算机网络自身的技术缺陷
在计算机网络的软、硬件设计过程中,受网络设计技术缺陷的影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着诸多隐患,作为当前使用范围最广泛的Internet信息网,对于网络安全性的宽泛要求虽大大方便了各种计算机入网运行,提高了网络共享资源的利用效率。由于对通信协议最基本的安全机制缺乏足够认识,在制定TCP/IP协议时,往往会忽略身份认证、加密等影响通信路径安全性的因素;网络在发送信息的过程中所包含的源、目标地址以及端口信息会造成计算机网络的远程用户非执行根与执行根文件的传送安全漏洞的产生。
2.2 计算机病毒的影响
计算机病毒以计算机网络为传播载体,造成的安全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网络安全威胁多来自于邮件以及文件下载,邮件病毒具有种类繁多、传播速度快以及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具有极大的危害性。通过通讯簿散发病毒、泄密信息的特性使得邮件病毒已成为当前网络病毒防治的重中之重。
2.3 计算机网络系统内部安全威胁
网络系统内部安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网络系统软硬件设计、使用不当,系统自身的脆弱性以及因人为因素所造成的网络配置信息的泄露、网络信息窃取等方面。计算机网络系统内部安全威胁会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产生严重影响。
2.4 电磁辐射引起的信息泄漏
计算机网络能够经过地线、电源线以及信号线将电磁信号以及谐波转化为电磁辐射,电磁辐射物会对计算机网络传输的数据产生破坏作用。电磁辐射主要包括网络电子设备电磁辐射、对数据传输具有破坏作用的干扰辐射源以及计算机网络的终端工作时的电磁辐射泄漏等方面。这类电磁信号经接收和提取处理都能够恢复原始信息,产生信息泄漏。
2.5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计算机网络安全要以完备的安全制度为基础,网络安全管理的失败是造成安全体系失败的重要原因。计算机网络配置不当、管理员在网络升级过程中不及时、用户口令安全度不高、在防火墙内部不通过账号认证进行拨号服务器的架设,网络用户网络安全意识不强都会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产生影响。
3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3.1 加密技术
要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就必须有合适的加密技术来实现计算机的安全性能,数据加密技术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数据加密技术是指将原有的数据通过某种算法,转换成一种不可读的密文,并通过转换后的密文进行信息存储与传输。信息的接收者只有通过相应密匙才能获取原先的信息内容,从而实现信息的保密性。信息加密技术的关键就在于信息加密算法以及密匙的管理。通过这种技术来实现计算机的网络安全。信息加密算法主要分为对称与非对称加密算法两类。对称加密算法由于加密和解密所使用密匙的密钥相同,加密与解密速度较快,加、解密算法公开;非对称加、解密所使用的密匙不同,只有通过使用相应的密钥才能打开加密数据。相比较而言,非对称加密算法密钥不易破译,加密数据安全较高。
3.2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当前保护计算机网络内网资源,防止外部人员侵入,进行网络访问控制最广泛使用的一种网络安全技术。防火墙能够通过对数据包中包含的目标地址、源地址、源端口以及目标端口等信息与预先设定好的访问控制规则进行匹配,只有当信息匹配成功时,数据才会被允许通过。当前最常用的防火墙为深度包过滤的状态检测防火墙。防火墙技术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具有积极的防范作用,但其对于网络内部用户威胁以及已感染程序和文件的传送的防范作用不够明显。
3.3网络入侵检测技术
网络入侵检测技术是保证网络安全的一种措施,主要是通过对收集到的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包以及应用程序等相关信息分析,对所发现的入侵行为通过报警、切断入侵线路等手段进行安全防护的行为。网络入侵检测只是对网络数据信息进行监听,并不过滤数据,不会对正常的网络性能产生影响。网络入侵检测主要有异常检测与误用检测两种。异常检测不受系统限制,能够对系统及用户非正常的操作行为和计算机资源的非正常情况进行检测,具有很强的通用性。由于缺乏全面的网络扫描,异常检测虽然会对以前未出现过的网络攻击方式进行有效检测,但其误警率比较高。误用检测是基于对已知入侵行为进行检测的过程。误用检测具有响应速度快,误警率低的优点,但事先需要投入大量时间根据网络安全入侵行为建立各种入侵模型。
入侵检测分为基于网络和基于主机的两种检测系统。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通过一定的检测规则对从网络中获取的信息进行安全检测,进而作出安全判断。基于网络的安全检测系统具有节约资源、实时监测响应等优点,同时信息受数据加密技术的影响,网络数据异常情况检测受到一定的限制;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技术通过对主机系统的历史审计数据与系统日志的监督检测,发现信息入侵事件,具有入侵检测准确的优点,同时其容易漏检的问题不容忽视。
3.4防病毒技术
网络病毒技术包括病毒预防、病毒检测与病毒消除技术。病毒预防技术通过对常驻系统内存的系统控制,对病毒是否存在进行监视、判断,以防止病毒的扩散与破坏;检测技术通过对计算机病毒和文件特征两种方式进行检测,对系统是否感染病毒作出判断;消除技术是感染程序的逆过程,通过对网络病毒预防、检测,通过杀毒软件等方式,杀灭病毒。伴随网络的日益普及,计算机网络安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当前,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已历经通信保密与数据保护两个阶段,但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尚不完善,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通过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方法进行防范。计算机网络安全同时是一个社会问题,网络安全防范应该加强计算机网络络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实现网络安全由被动接受向主动防范的转变。
4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发展趋势
为降低大量网络数据在计算机终端的传输风险,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业界提出了云安全技术。伴随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时代的到来,网络安全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云计算作为一种分布式计算技术,能够通过网络计算,将计算处理程序分拆成多个较小的子程序,再经过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系统的搜寻与计算分析后,将结果回传用户。云安全技术作为网络信息安全的最新体现,融合了信息处理和网络安全技术等多种新兴技术的防护措施。通过网状的客户端对网络软件异常行为进行监测,获取各类木马、恶意程序信息,将获取信息传送到网络服务端,将木马和病毒防治方案间隙广泛发送,从而对影响网络安全的各类信息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与处理,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
5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形势,系统漏洞,人为的恶意侵犯以及用户自身的安全意识不强等现象的存在对网络安全产生了严重影响。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进行有效防范应该从系统漏洞的及时更新,防火墙以及杀毒软件的安装,良好上网习惯的养成等方面着手,保护计算机网络用户信息,保障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受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影响在不久的将来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问题,仍有大量工作需要我们去研究、开发与探索。
参考文献
[1]鹿璐.网络安全中信息加密的应用研究[J].民营科技,2009(7).
[2]徐安平.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技术的开发和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9).
[3]任占娟.大学生网络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7).
[4]邓学浩.会计电算化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5]龙芸菲.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措施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35).
电辐射防范措施范文4
简介
在仪器检修过程中,常常遇到对人体有害的气体或者溶液,如血压计中的汞、检验设备的试剂、计量检定所用标准对照溶液、焊锡挥发气体等。汞具有易挥发性和易吸附性,极易通过呼吸道和皮肤侵入人体造成伤害,普通人在汞浓度为1~3mg/m3的房间里超过2h就会导致头痛、发烧、腹部绞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中毒者的呼吸道和肺组织很可能会受到损伤,甚至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对于技术人员来说,短时间内间接接触大量有害物质,如不注意防护极易造成中毒[5]。
防护
在检修此类仪器时应注意防护,在仪器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应戴上口罩和手套,并使技术人员平均分担,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检修水银柱式血压计时,尽量在操作盘中操作,洒落的汞滴可以用锡箔(用香烟的包装纸也可以)回收,装入瓶中,并用水封存;或者马上用硫磺撒在汞珠上,使二者发生反应,形成形状不规则的硫化汞固体,再将固形物置于玻璃瓶中密闭保存,破损的水银温度计和收集起的固形物绝不能抛到垃圾堆中,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辐射危险及防护
医疗设备中有一部分诸如CT、X线机、紫外线消毒灯等可以产生射线的仪器,技术人员在维修时受照射的剂量超过一定限度,又没有很好的防护,会对人体产生辐射危害,引起放射病。在某门诊部检修紫外线消毒灯时,通电测试,用万用表查找线路故障,由于对眼睛没能进行很好的防护,几分钟的暴露照射即导致眼睛肿胀、干涩流泪,极大影响了工作的开展。目前基层部队X线防护基础较差,很多机房不合格,防护器材不足,对检修人员来说,在对仪器进行校准时应穿戴好防护帽、铅围裙等防护器材,防止受到不必要的辐射[6]。
高气压危害及防护
简介
高压消毒锅、高温消毒柜、氧气储罐、蒸馏水器、高压氧舱以及各类空气压缩机等是目前基层部队非常普遍且必不可少的承压类特种卫生装备,其危险性在于工作时需要承受较高的压力和温度,使用介质和局部应力复杂等。一旦发生事故,往往造成爆炸,具有巨大的破坏力,造成严重后果[7]。
防护
(1)首先,要重视外观检查,承压壳体发现明显的鼓包、变形、腐蚀和裂缝等要立刻停用,待有资质的维修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其次对于安全附件要定期调校和更换,不得随意拆卸和封闭不用,保证安全阀、爆破片的报警灵敏度。最后是对压力容器的操作人员要进行培训,做到带证上岗,填写好相关的记录,做好应急处理预案[8]。(2)在检修过程中,严禁带压拆卸和压紧螺栓,容器在运行期间,尽量避免压力和温度的大幅度波动而造成容器的疲劳损坏。检修氧气瓶时,手和工具要严防沾有油污,远离火源,防止压力表爆炸出现伤人事故,出现瓶嘴堵塞鼓出时,应侧身卸下零件捅孔,防止出现喷出的渣物击中头部,尤其要注意保护眼睛[9]。检修高压氧舱等大型设备时必须要求2人以上,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要相互救援。
机械危险及相关防范措施
电辐射防范措施范文5
乳腺癌
遗传度:患病率比常人高7~8倍
乳腺癌是一个具有明显遗传特征的疾病,如果一个家族中不止一人患有乳腺癌,就应当怀疑是否为遗传性乳腺癌。
诱发环境:遗传性乳腺癌的家族史可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为母亲患乳腺癌,女儿亦好发乳腺癌,发病年龄小,常发生在闭经前,多为双侧性;另一种为母亲未患过乳腺癌,但在一个家庭中,至少有两个姊妹患乳腺癌,这种乳腺癌多发生在闭经后,常为单侧性。
防范措施:1.乳腺自我检查,及早发现疾病信号。20岁以上的人,应每个月进行一次乳腺自查。月经来潮后第九天至第十一天是乳腺检查的最佳时间。2.定期到专业机构接受乳腺检查。3.减轻体重。4.适龄婚育。大龄未婚、晚婚、未育等情况都是诱发乳腺癌的因素。5.改善生活习惯。烟酒无度、熬夜、食用洋快餐、电器辐射过度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应该远离。
宫颈癌
遗传度:患病率比常人高4.7~7倍
因宫颈癌去世的香港明星梅艳芳,她的姐姐也患此病去世,更加证实了这种恶性疾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诱发环境:大量资料证实,宫颈癌的发生与早婚、早育、多育及慢性宫颈炎有关。
防范措施:1.定期接受宫颈癌筛查。90%一95%的早期宫颈癌都能经一次宫颈细胞涂片检查得以发现。有了性生活后,应该每年检查1次,假如结果正常,可适当延长检查间隔时间。2.学会观察白带和阴道出血等现象。白带增多、有异味、阴道异常出血等都是宫颈癌的前期表现。3.及时治疗宫颈炎、宫颈糜烂。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保持外阴和阴道清洁、性生活适度、固定、尽量减少流产次数等。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遗传度:患病率比常人高6~8倍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孕妇的外祖母、母亲或姐妹间如有人曾经患过妊高征,就要引起重视了。
电辐射防范措施范文6
【 关键词 】 计算机;网络安全;安全漏洞;防范
1 概述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
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现状不容乐观,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的存在使得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网络硬件设施方面的漏洞;二是操作系统方面的漏洞;三是计算机软件漏洞。
1.1 网络硬件设施方面的漏洞
网络硬件设施方面的漏洞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漏洞之一。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在网络硬件设施中电子辐射泄漏就是一大安全隐患。电子辐射泄漏主要指的是计算机与网络所包含的电磁信息有可以出现泄露,这给一些不法分了提供了窃密机会,给信息所有人造成失密与泄密的危险。此外,移动存储介质如U盘的使用,在存贮过需要保密的信息的U盘借出以后,可能会泄密。
1.2 操作系统方面的漏洞
操作系统方面的漏洞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计算机网络安全。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操作系统进行远程攻击是网络中最大的安全隐患,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需要一个安全的运行环境。但是,就目前而言,大多数的操作系统有这样那样安全方面的漏洞,这些漏洞往往在日常运行中才能发现。其中安全隐患主要是发生在后门及系统漏洞之间的。
1.3 计算机软件漏洞
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还包括计算机软件漏洞。计算机软件漏洞是指可以发展成为被人恶意利用的软件缺陷。当安全漏洞出现过上百个事例时,其软件高危漏洞占多数,也越发威胁着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如果不及时修复漏洞,很有可能被黑客利用并攻击。软件漏洞是发生安全事件的根源,尤其是当黑客得到了某些私人信息以后,还会产生非常严重的欺诈行为。
2 防范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的策略
近年来,计算机软件已日趋庞大和复杂。为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水平,在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的基础上,防范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的策略,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2.1 安装系统补丁
安装系统补丁是防范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的防范中,应及时安装系统补丁程序,一旦发现新的系统漏洞,可以通过第三方软件安装系统补丁,防范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的产生。如系统优化大师(Windows优化大师)、360安全卫士、金山杀毒软件等。
2.2 目录级安全控制
网络应允许控制用户对目录、文件、设备的访问。用户对文件或目标的有效权限,一般取决于用户的受托者指派、用户所在组的受托者指派、继承权限屏蔽取消的用户权限。
2.3 属性安全控制
当使用文件、目录和网络设备时, 管理员应给文件、目录指定访问属性。属性安全在权限安全的基础上提供更进一步的安全属性。
2.4 配置防火墙
配置防火墙对于防范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至关重要。配置防火墙,它对流经它的网络通信进行扫描,这样能够过滤掉一些攻击,以免其在目标计算机上被执行。防火墙还可以关闭不使用的端口。而且它还能禁止特定端口的流出通信,封锁特洛伊木马。最后,它可以禁止来自特殊站点的访问,从而防止来自不明入侵者的所有通信。是很有必要的漏洞防范措施。
2.5 分类设置密码
分类设置密码也有利于防范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在防范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的过程中,采取分类设置密码的方式,可以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在设置密码的时候,应使密码设置尽可能复杂,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密码。与此同时,定期地修改自己的上网密码,也可以确保即使原密码泄露。
2.6 定期备份重要数据
定期备份重要数据对于防范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的防范中,如果遭到致命的漏洞攻击,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可以重装,而重要的数据就只能靠你日常的备份了。所以,无论你采取了多么严密的防范措施,也不要忘了随时备份你的重要数据。
3 结束语
总之,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问题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了解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因素的基础上,为防范计算机网络安全,应在计算机网络应用中安装系统补丁、更新升级病毒库、配置防火墙、分类设置密码、定期备份重要数据,不断探索防范计算机网络安漏洞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水平,确保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朱秀锋.浅谈计算机校园网络安全漏洞及防范措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0).
[2] 耿仲华.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漏洞及对策[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36).
[3] 李永华,窦春轶.谈计算机安全漏洞动态检测的原理方法与实践[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0(07).
[4] 温佛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现状及防范策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