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与死的哲学思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与死的哲学思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与死的哲学思考

生与死的哲学思考范文1

关键词:挫折教育;挫折教育差距;抗挫能力;挫折教育方法

一、引言

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管理在整个学校教育工作中起着主导和保证的作用,没有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只能是不完全的畸形的教育。目前我国素质教育中的挫折教育缺失还是存在的,年轻的一代的承受能力、受挫能力大大减弱,严重的则会出现心理疾病,不会倾诉,不会自我缓解压力等。笔者就挫折教育的缺失问题在大理学院小范围的随机学生当中进行了一次简单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挫折教育的好坏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也有一定的关联,并急需加强!

二、大学生挫折教育现状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得不感慨的是,越来越大的现实与梦想的差距让每一个现实的个体都多少受到了来自不同方面的挫折干扰。所有选项统计看来,大学生遭遇挫折的类型主要集中在就业、经济、学业、人际交往,朋友、家庭及个人经济地位、爱情、生理健康等处于次要地位,但也不容忽略。但综合计算下来,存在的普遍问题是:

2.1经济挫折。这是一个物质的世界,不平等的家庭背景下所拥有的物质、精神等都是相差甚远的。经济社会中,更多的男性担子重了,感受到了经济的重要性,所以文凭并不是他们要首先面对的问题,这也是在调查中,多数男生会更在意经济挫折这个问题的原因。还有越来越多的人充斥人性的攀比心理,无论男生女生,在家庭或其他原因之下无法满足自己的欲望的时候,难免会有严重的经济挫折感。

2.2家庭挫折。一些学生出身贫微,一些学生出身富裕,家庭背景也给现代大学生带来不小的影响和困扰。不仅仅是挫折教育方面,家庭成员如果都毫无文化,那么家长只是很在意给孩子挑学校,知道让其受教育,但往往忽略了家庭是第一教育“基地”这一问题。这也让部分学生在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会减少与家人的沟通,性格内向或容易钻牛角尖的人无法正确面对一些其他挫折。

2.3人际挫折。笔者认为,人际挫折是部分大学生遇到的最大困惑之一。大学生人际交往挫折主要包括一般的人际交往挫折和恋爱方面的交往挫折,主要原因表现为:由于交往的失败,一些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或自我封闭的交往心态,这种心态易使大学生产生孤独、焦虑等不良情绪,交往挫折感便开始产生。

2.4就业挫折。很多大学生不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综合素质及其所学的专业,当现实与理想有差异时,便产生了强烈的就业挫折心理。大部分毕业生择业眼光短浅,择业过分注重工资高低,而基层意识淡薄,片面追求工资高升迁快的热门职业,而不顾现实排斥基层普通岗位,当就业理想无法实现时便产生强烈的就业挫折感。

三、挫折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挫折教育主要存在的差距如下:

3.1城乡差距。从调查结果不难看出,城乡差距不仅仅是在经济和制度上的体现,在文化和教育方面也有着明显的差距。由于经济压力,农村很多家长也注重锻炼孩子的自立、自理和自强能力和意识,但和孩子的沟通相对比较少。

3.2家庭教育差距。不同素质的家庭,无论是物质还是文化还是精神上都是有差距的,此种差距会造成不同程度上的、不同方面的差距,挫折教育也不例外。其实在农村教育中虽没有明确的挫折教育概念,但农村出来的学生普遍要比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出来的学生自立、自理、自强,即抗挫能力较强。

3.3心理教育落差。心理教育的不完善和落后也是无人会在遇到挫折和情绪化的时候正确的咨询心理医师的根本原因之一。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心理教育只是针对一些专业课程进行,而非一门普遍性的课程,如果连心理教育都忽略了,大学生很难在遇到挫折时有一个正确认识态度和解决方法。

3.4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证,且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因此,挫折教育的缺失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有相当大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加强并改进挫折教育观,让其成为一个普遍重视的问题,努力将其归纳入基本课程范围之内,让每一个在校学生都学到挫折教育的精华,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在遇到挫折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

四、加强挫折教育的思路及方法

4.1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从生下来咿咿呀呀便接触的最早期教育,因此,提高全民素质,改变家庭教育环境和家长观念也是首当其冲的任务!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时代,而是作为家长也要起模范带头的作用,对自己孩子的成长认真负责,首当应知的是,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课!

4.2注重学生的心理引导。学生遇到困难和失败时,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表现出畏缩、退却、逃避等行为,因此作为学校和老师就应该在平时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做些努力就能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当然,在学生承受挫折的时候,老师还是需要给学生适当的鼓励,给他们面对挫折的勇气。

4.3加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生存技能、艰苦奋斗思想及受挫能力。很多学校现在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却忽略了其他各个方面的培养,让社会上缺少了很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少年。笔者认为,自己以前就读的经纬中学,在陶校长的带领下,全校师生相处融洽,学校也很重视我们的各方面发展。我们不仅从中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交际能力、生存技能、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思想以及一定的受挫能力。

五、结论及建议

总之,就每个大学生个体而言,他们都是战胜挫折的主体,大学生要将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进行仔细分析,克服困难去战胜它,不可畏惧退缩。只有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抵御挫折的思想基础,从而提高挫折耐受力和社会适应力。

参考文献:

[1]赵志军.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莫税英.论对大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J].学术论坛,2005(7):193-196.

[3]蒋俊梅.大学生挫折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6):146-147.关于大学生挫折教育的思考

姚佳秀

(大理学院学院)

摘 要:挫折教育是一个人接触学校以至社会所必须有的。当下,挫折教育的缺失不仅仅在大学生中体现出来,很多小学、初高中都是严重存在的。挫折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形式综合考量其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挫折教育进行了现状分析,并针对高校大学生面对各种挫折失败时无法顺利抵抗挫折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如何加强挫折教育,减少心理问题的观念、方法,以期让新时代的青少年多一重心理保障,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挫折。

关键词:挫折教育;挫折教育差距;抗挫能力;挫折教育方法

一、引言

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管理在整个学校教育工作中起着主导和保证的作用,没有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只能是不完全的畸形的教育。目前我国素质教育中的挫折教育缺失还是存在的,年轻的一代的承受能力、受挫能力大大减弱,严重的则会出现心理疾病,不会倾诉,不会自我缓解压力等。笔者就挫折教育的缺失问题在大理学院小范围的随机学生当中进行了一次简单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挫折教育的好坏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也有一定的关联,并急需加强!

二、大学生挫折教育现状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得不感慨的是,越来越大的现实与梦想的差距让每一个现实的个体都多少受到了来自不同方面的挫折干扰。所有选项统计看来,大学生遭遇挫折的类型主要集中在就业、经济、学业、人际交往,朋友、家庭及个人经济地位、爱情、生理健康等处于次要地位,但也不容忽略。但综合计算下来,存在的普遍问题是:

2.1经济挫折。这是一个物质的世界,不平等的家庭背景下所拥有的物质、精神等都是相差甚远的。经济社会中,更多的男性担子重了,感受到了经济的重要性,所以文凭并不是他们要首先面对的问题,这也是在调查中,多数男生会更在意经济挫折这个问题的原因。还有越来越多的人充斥人性的攀比心理,无论男生女生,在家庭或其他原因之下无法满足自己的欲望的时候,难免会有严重的经济挫折感。

2.2家庭挫折。一些学生出身贫微,一些学生出身富裕,家庭背景也给现代大学生带来不小的影响和困扰。不仅仅是挫折教育方面,家庭成员如果都毫无文化,那么家长只是很在意给孩子挑学校,知道让其受教育,但往往忽略了家庭是第一教育“基地”这一问题。这也让部分学生在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会减少与家人的沟通,性格内向或容易钻牛角尖的人无法正确面对一些其他挫折。

2.3人际挫折。笔者认为,人际挫折是部分大学生遇到的最大困惑之一。大学生人际交往挫折主要包括一般的人际交往挫折和恋爱方面的交往挫折,主要原因表现为:由于交往的失败,一些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或自我封闭的交往心态,这种心态易使大学生产生孤独、焦虑等不良情绪,交往挫折感便开始产生。

2.4就业挫折。很多大学生不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综合素质及其所学的专业,当现实与理想有差异时,便产生了强烈的就业挫折心理。大部分毕业生择业眼光短浅,择业过分注重工资高低,而基层意识淡薄,片面追求工资高升迁快的热门职业,而不顾现实排斥基层普通岗位,当就业理想无法实现时便产生强烈的就业挫折感。

三、挫折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挫折教育主要存在的差距如下:

3.1城乡差距。从调查结果不难看出,城乡差距不仅仅是在经济和制度上的体现,在文化和教育方面也有着明显的差距。由于经济压力,农村很多家长也注重锻炼孩子的自立、自理和自强能力和意识,但和孩子的沟通相对比较少。

3.2家庭教育差距。不同素质的家庭,无论是物质还是文化还是精神上都是有差距的,此种差距会造成不同程度上的、不同方面的差距,挫折教育也不例外。其实在农村教育中虽没有明确的挫折教育概念,但农村出来的学生普遍要比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出来的学生自立、自理、自强,即抗挫能力较强。

3.3心理教育落差。心理教育的不完善和落后也是无人会在遇到挫折和情绪化的时候正确的咨询心理医师的根本原因之一。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心理教育只是针对一些专业课程进行,而非一门普遍性的课程,如果连心理教育都忽略了,大学生很难在遇到挫折时有一个正确认识态度和解决方法。

3.4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证,且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因此,挫折教育的缺失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有相当大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加强并改进挫折教育观,让其成为一个普遍重视的问题,努力将其归纳入基本课程范围之内,让每一个在校学生都学到挫折教育的精华,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在遇到挫折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

四、加强挫折教育的思路及方法

4.1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从生下来咿咿呀呀便接触的最早期教育,因此,提高全民素质,改变家庭教育环境和家长观念也是首当其冲的任务!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时代,而是作为家长也要起模范带头的作用,对自己孩子的成长认真负责,首当应知的是,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课!

4.2注重学生的心理引导。学生遇到困难和失败时,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表现出畏缩、退却、逃避等行为,因此作为学校和老师就应该在平时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做些努力就能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当然,在学生承受挫折的时候,老师还是需要给学生适当的鼓励,给他们面对挫折的勇气。

4.3加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生存技能、艰苦奋斗思想及受挫能力。很多学校现在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却忽略了其他各个方面的培养,让社会上缺少了很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少年。笔者认为,自己以前就读的经纬中学,在陶校长的带领下,全校师生相处融洽,学校也很重视我们的各方面发展。我们不仅从中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交际能力、生存技能、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思想以及一定的受挫能力。

五、结论及建议

总之,就每个大学生个体而言,他们都是战胜挫折的主体,大学生要将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进行仔细分析,克服困难去战胜它,不可畏惧退缩。只有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抵御挫折的思想基础,从而提高挫折耐受力和社会适应力。

参考文献:

[1]赵志军.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生与死的哲学思考范文2

1.引言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我国高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和博士的培养数量有了很大增加,绝大部分能够到高校任教的英语教师都具有硕士或以上学位,很多人承担了繁重的教学工作,并迅速成为本部门的教学骨干。但是由于很多大学英语教师在硕士和博士学习期间并没有系统学习科研方法这门课程,任教后由于教学负担重,致使科研能力没能与教学水平一样同步进展,大学英语教师科研能力不强这一现象还普遍存在。很多教师对科研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鉴于此本文将从哲学视角探讨大学英语教师树立正确科研观念以及提升科研能力的必要性、途径和意义。

2.大学英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念

2.1大学英语教师应正确认识科研在教学中的作用从哲学的角度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进而就会影响到使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观念决定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会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工作,对科研工作的正确认识会促进教学工作,否则就可能影响教学工作。大学英语教师首先从观念上要搞清科研对教学工作的意义,要意识到一个教学部门科研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科研素养,教师对科研工作的观念以及教师是否能有机地将科研和教学相结合(刘润清,2003)。国外学者Turabian(2007)曾指出科研工作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改变观念,懂得如何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使人们在实际工作或学习过程中知道如何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去行动、做事情。将Turabian对科研意义的阐述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大学英语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可以帮助本人,并影响到周围人和学生改变学习观念,用正确的语言学习方法指导英语学习,培养科学的语言学习观念。有了正确的语言教学和学习观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知道如何去教,学生就能接受正确的学习方法,并懂得要想学好英语应该如何去做,在英语语言学习上就可以提高学习效率,由此可以看出科研在教学工作中的意义。

2.2大学英语教师应明确科研与教学的辩证关系有些大学英语教师认为不搞科研同样可以搞好教学,同样可以获得学生的好评。然而教学与科研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科研工作可以保证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前沿性和时代感,而教学工作又可以检验科研、验证科研,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发现新的问题,促进科研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刘润清,2003)。如最近几十年国内外二语习得理论和英语学习策略研究发展很快,英语语言教学研究的重点已经从研究“如何教”转向研究“如何学”,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应用研究成果都很多。如果一位大学英语教师能够在教学工作同时,不断研究国内外语言教学研究的成果,用二语习得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用语言学习策略的理论指导学生学习,相信他的教学方法一定能够与时俱进,学生也会从他的教学中获得收益。同时大学英语教师要意识到不能简单将国外二语习得理论运用于国内英语教学,相关理论必须与教学实际相结合,要勇于在自己教学实际过程中验证相关理论,要意识到语言学习过程中由于教学环境、对象和方法上的差异可能产生的变化。相反,如果一位英语教师不了解语言教学和学习最新发展趋势,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开展教学工作,那么就很难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3大学英语教师进行科研工作的必要性按照刘润清先生的理论,科研是遵循特定规则而进行的研究,这种研究是系统的科学调查(2000)。很多大学英语教师认为科研太高深,离自己教学太远,认为大学英语属于人文学科,没必要搞科研。实际上,对大学英语教师来说科研意识和思维的培养比发表几篇文章更重要。一位具备科研意识的教师在教学中不应简单运用他人的科研成果,而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对他人研究成果进行验证,在这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同时提升自己的科研意识和水平,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一位具有科研思维方式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理论素养、思辩意识、教学能力与缺少科研思维方式的教师是不一样的,他懂得为什么要使用某种教学方法,清楚自己所使用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他能用理论来指导教学,能够将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际相结合。具备科研思维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会“想当然”,更不会“突发奇想”,因为他懂得自己的教学行为应建立在相关理论基础之上,应按照语言学习规律开展教学工作。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科研工作,大学英语教师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从事教学,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由此可以看出大学英语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必要性。

3.大学英语教师提升科研能力的途径

3.1培养科研兴趣如果一位大学英语教师从观念上懂得了科研在教学中的作用,懂得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的辩证关系,就不会对科研产生抵触和畏难情绪。大学英语教师科研兴趣的培养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从主观上要有信心和恒心开展科研工作,在客观上要积极创作条件利用各种资源为开展科研服务,要善于借鉴和吸取他人在科研上的优点和成功经验(龚云霞、邬智,2008)。如果一位大学英语教师能够体会到科研对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促进作用,能够体会到科研给教学工作带来的愉悦,相信他对科研工作的兴趣会逐渐增强。

3.2提升科研能力的途径一位大学英语教师对科研工作产生兴趣,这对于提升自身科研能力来说是个良好的开端。但要真正想提高科研水平,还需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去亲身体会和实践,要掌握必要的科研方法。科研基础比较薄弱的教师可以首先阅读有关科研方法的一些书籍,如ResearchMethodsforEnglishLanguageTeachers,SecondLanguageResearchMethods,《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外语教学中的统计方法》。除此之外,大学英语教师还应了解一些数学和统计学的相关知识,了解SPSS的基本使用方法,掌握相关统计结果的含义并能够进行科学的解释。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掌握必要的科研理论基础知识是大学英语教师提升科研能力的必经之路,因为科研理论是进行科研工作的基础,科研实践的开展必须以理论为指导。大学英语教师一定要意识到,没有理论指导的科研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科研工作一定要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之下进行。在掌握了必要的科研方法和统计方法之后,大学英语教师还要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要培养哲学的思维方式,因为有了哲学思维方式就可以掌握方法论,就可以站在一定的高度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就能了解相关学科之间的差异与联系,突破认识能力方面的局限性,开阔视野,就能够在科研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就能坚持不懈的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如果一位大学英语教师真正掌握了上述科研理论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相信他的科研能力一定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3.3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科研方法大学英语教师进行科研的目的是用来指导教学、服务教学。在掌握了一定的统计学知识、本学科领域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以后,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学,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判断推理。具有科研意识、掌握科研方法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运用科研方法指导教学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懂得了测试中的信度、效度、难易度、区分度等测试概念是了解测试基本原则和方法的保障,将这些方法运用于教学过程之中,科学有效地利用测试对教学积极的反拨作用才是掌握这些方法的中心目的。同样,掌握相关统计学的方法以及SPSS统计软件的使用后,必须在教学科研实践中运用它们。如果在进行定量研究时懂得如何收集数据,如何用SPSS软件统计出平均数、平均数t检验、多元回归分析、方差分析,懂得P≤0.05在统计学中的含义,并对以上内容进行合乎逻辑的分析,那么一位大学英语教师对科研的认识就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对科研的认识就会产生质的飞跃。同样,如果一位大学英语教师在定性研究过程中懂得观察、访谈、问卷设计等应遵循的理论基础和应该注意的问题,他的研究就会更加客观真实。由此可以看出,一位大学英语教师在科研认识上要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勇于实践科研方法,这是大学英语教师提升科研认识和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

4.大学英语教师提升科研能力的意义

4.1有利于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师具备科研素养是教师专业素质中一项基本要求,这不仅仅是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对每个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效完成教学工作的基本保障。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师主观科研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知识结构还不尽合理,科研方法还比较欠缺,科研成果和科研水平还比较低。如果一位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余能够开展科研工作,增强科研意识,完善科研方法,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其科研素养和科研水平一定会得到有效地提升,自身科研素质一定会得到极大提高。

生与死的哲学思考范文3

关键词:音乐教育;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

我是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和平时与学生接触中,发现天真、活泼、可爱的小学生,不少人由于受社会、环境、家庭因素的影响,他们在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在学习、生活、与人相处的能力却在下降。一部分学生只要受到挫折,常常成为了生活的弱者。受过挫折的学生,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有一种恐惧不安的情绪体验,表现为紧张,过于敏感,精力不集中,心情郁闷。这种焦虑,轻者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重者则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产生心理障碍。为此,让我揪心。我常常思考: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提高学生的挫折耐力和心理承受力。为了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的教育,我对小学生抗挫折能力低下成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对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一、小学生抗挫折能力低下的成因分析

1.学业压力大

学业压力是学生最容易受到挫折的一个方面。在新课程改革中,虽然大力提倡减轻学生负担,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由于家长对成绩的过度重视,学校的质量评比,学生的学习压力是很大的,甚至是较以前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漫长的学习经历中,会承受繁重的作业和学业任务,会遇到学习困难,会经历考试失败等,这些都考验学生的心理承受力。

我曾设计了一份《小学生压力状况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如果:

(1)你觉得学习有压力吗?选非大占12.6%,较大占34.8%。

(2)如果感觉压力大,主要来至于哪些方面?(多选)选择作业压力大占25.1%;考试压力大占49.3%;课外学习压力占5.6%;家长压力占15.4%;老师压力占10.2%。

(3)你觉得学习是件很难很烦的事吗?选是占8.5%,有时是占52.9%。

(4)你觉得作业对你来说多吗?选择很多占12.5%。

(5)你觉得作业对你来说很难吗?选择难占5%,较难占36.7%。

(6)当你的成绩下降,考试失败时:(多选)选会遭到父母打骂占25.1%,遭到父母批评的占36.2%。

(7)当你课堂提问回答不上来、考试成绩差时:选受到老师惩罚占5%,受到老师训斥占15.3%。

现在的家长对学生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望值高;学校老师担心教学质量下降,对孩子们一再加压。家长拥护,认为老师很负责,学校质量保证了,却苦了孩子们: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难免受到失败,没有勇气对家长倾诉,不能得到家的帮助和安慰,更不好意思面对老师,在同学面前也没面子。成长的烦恼得不到疏通和释放,“问题”长期压抑在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心中,久而久之,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2、学生自身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居多,磕磕伴伴变少了,经历也变简单了。有的只是虚拟世界里为所欲为的满足,有的是现实世界物资优越的享受,一旦遇到阻力、遭到失败、碰到不幸都会让这些一向顺风顺水的孩子难以承受,甚至自暴自弃,一蹶不振。

3、交流渠道断裂,学生缺乏必要的宣泄渠道

孩子们有自己的心理发展过程,可能在家长的眼里是幼稚可笑的。但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少年维特”式的烦恼,他们的交往圈子恰恰是这些烦恼悄悄消失的自然通道。农村的现实导致大量的“留守儿童”存在,已经成了父母还健在的“孤儿”,缺乏与父母的交流,更渴望父爱母爱的滋润。在他们面临一些困难或失败时,多么希望父母来扶一把,哪怕是一句安慰的话,一个关爱的眼神,但对于“留守儿童”来说都成了奢望。这些现实问题的存在,让一部分学生逐渐变得内向、敏感、脆弱,已成为制约学生性格发展。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

4.个别学生遭受意外刺激

学生在家庭变故、天灾人祸等家庭发生的重大事件中,往往会使有直接关联的学生表现出非理性的行为或消极处理的心理,性格上也会出现种种不良倾向。如狭隘、抑郁、自卑、孤僻、对立等。当前社会的离婚率增高,单亲家庭给学生造成的心理挫折也明显突出。

二、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1.音乐是抗抑郁的好方法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丰富而敏感的,然而孩子对事物的认知又是有限的,所以他们总是有那么多的问题渴望去问身边的人。然而由于很多原因,孩子们也会把这种渴望抑制住。有可能是父母不当的教育方式,过于严厉的家庭环境,或者某种外来的因素,使得孩子对人际关系迷茫,甚至失望,从而产生抑郁!抑郁是阻断人际沟通,使人情感失衡的一大问题。音乐是公认的抗抑郁的好方法,它不但能重塑我们的情感世界,而且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而且音乐能舒缓心情,陶冶情操,让孩子能用更好的心态面对挫折,不钻牛角尖,遏制抑郁的根源。

2、音乐能给人好心态

嫉妒也是一种不好的心理,然而小孩子与大人的不同,他们处于道德建立期,他们并不能完全意识到嫉妒是不好的。小孩子有他们的世界,有他们的攀比,一只漂亮的水彩笔,一辆酷炫的脚踏车都能一起他们的羡慕,如果这种情绪发展不当就有可能演变成嫉妒!嫉妒的心理有可能产生很严重的后果,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而音乐却能给人更好的心态,能净化人们的心灵。一个心灵纯洁、健康的孩子受到的诱惑与自身的欲望都会更少,嫉妒也就没有滋生的环境啦!

3、音乐能让逆反心理得到控制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逆反产生于青春期,其实不然,孩子第一个逆反期从他们上小学时就开始了,有的孩子会延续到成年。因此,我们也要重视起来!而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教师与孩子之间是有很多互动的,而且互动的方式很多,比如:教师和孩子一起进行音乐游戏;教师带孩子一起唱歌……等。音乐活动多了,接触多了,关爱孩子的机会多了,孩子的逆反心理自然而然就得到了控制。

4.音乐有着重要的心理教育作用

音乐教育对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健康的情感、健全的人格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大多数西方国家都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美国著名的麻省理工大学是世界排名第一的理工大学,学校有40多名音乐教授。学生在学校期间要求修完的艺术分,要达到总学分的25%左右。我们的近邻日本,在小学三年级以前,不要求学校对学生进行文化课考试,每学期只考两门课:钢琴和教育,他们对音乐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反观我国对音乐教育形成科学的认识走了很大的弯路,很长一段时间,高考变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的指挥棒,高考考什么,我们就学什么,高考不考的,我们就不学了。我们应当纠正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充分发挥音乐的育人作用。

生与死的哲学思考范文4

“学习只能促进,教师只是一个促进者。”这是每位教师的共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好比是“水壶与茶杯”的关系,教师是个水壶,学生是个空茶杯,教学就是把水壶里的水倒入空茶杯。学生在课堂中完全是被动的,要彻底改变这种不良状况,就需要“促进式教学”来弥补传统教学中的缺陷。

“促进式教学”是以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依据,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气氛,教师(促进者)要充分地信任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感到安全与自信,从而充分显露自己的潜能,朝向自我实现。它强调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习和变化”,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有独特人格而又充分发展的人”,这正是“促进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显著区别。

经过五年多的实践与探索,我们提炼出了促进式教学“四环节”课堂范式。由此,开启了“促进式教学”的新局面。

一、为何“促”——用课堂激活学生大脑

通过调研,听随堂课,我们发现:有的课上得太死,太沉闷,教师很激情地讲,学生却没精打采,课堂没有一点生气;有的课一上就“动”,就讨论,目标针对性不够!没有载体!学生不知道怎样“动”,不是谈天说地,就是乱哄哄地讲;还有很多教师总是忍不住要在课堂上多说一点,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太少。怎么办?课堂该走向何处去?

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学习,而“学习力”则是学习的关键。于是,我们对学生的学习力状况进行了系列调查,内容依据“学习力”的四个因素,延伸为学习动机、习惯、兴趣、途径、方法、交流、意志和体力等八个方面。此外,还辅助以座谈会和个别访谈的方式,获取了大量的一手资料。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中间多,两头少,呈常态分布,学习的动力不够、能力不强、毅力缺乏等。

这下,他们开始“摸着门儿”了,也碰撞出了课堂教学的“要领”——那就是推进“促进式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借助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形成扎实的基础学力,发展独特的个性,塑造高尚的人格的教学。

实施“促进式教学”,一是要改变课堂中学生学习动机缺失的现状,用多种促进式学习活动,去唤醒学生的内驱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充分显露学生的潜能,朝向自我实现;二是充分发挥教师作为促进者的作用,将单一的“教”转化为多维度的“学”,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让每位学生的学习力都能得到相应程度的提升;三是基于目前学科教学方式模糊的现状,探索出一整套“促进式教学”的课堂范式,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力的全面提升。

二、怎么“促”——形成促进式教学范式

如今,关于“促进式教学”的报道已引起了省内外诸多教育界同仁的广泛关注,让我们随意走进一个课堂,来详细体验促进式教学的“一二四”课堂范式:

这是七年级数学课,上课的内容是“确定与不确定”,执教者是一位年轻老师。

上课铃响过,准时开始,没有任何的“热身”,直接进入主题。

“请同学们观察以下几件事,并回答三个问题。”

简单的PPT展示:一是关于长工向东家讨要工钱的小故事,二是将一元硬币向上抛起,然后让它自然下落到地面。三是将一枚6个面上分布着1至6点不同点数的“骰子”掷出,让它自然停止。

问题1:聪明的你请想一想,地主真的会在2月28日将工钱如数付给长工吗?为什么?长工最终会拿到工钱吗?为什么?

问题2:国徽面一定朝上吗?

问题3:他们想得到朝上面的点数是“6点”,一定能做到吗?

几分钟的思考后,学生逐一回答这三个问题,不时有学生站起来补充。

“请同学们通过上例,再结合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做归纳生活中的事例。”

学生举了好多生活中的例子,涉及生活中的好多方面。

请同学们交流并总结,生活中的事件有哪些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可以如何分类呢?学生对生活中的事件进行交流、分类、归纳,每小组板书结论:事件分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确定事件又可分为不可能事件和必然事件。

这时,老师又抛出一个问题:“在某次国际乒乓球单打比赛中,中国选手甲和乙进入最后决赛,那么,该项比赛:冠军属于中国吗?冠军属于外国选手吗?冠军属于中国选手甲吗?”

在交流对话中,产生两种变式,让学生分小组进行研究:

变式1:如果把问题中的“中国选手甲和乙”改为“两名外国选手”进入最后决赛,则该项比赛:1.冠军属于中国吗?2.冠军属于外国选手吗?3.冠军属于中国选手甲吗?

变式2:如果把问题中的“中国选手甲和乙”改为“一名中国选手和一名外国选手”进入最后决赛,则该项比赛:1.冠军属于中国吗?2.冠军属于外国选手吗?3.冠军属于中国选手甲吗?

简单地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例子后,老师用PPT出示一些判断题。让学生判断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

学生判断练习后,是拓展迁移,有操作与设计、数学与情感和数学与哲学三方面内容:

操作与设计是让学生设计一个摸球游戏,使得:1.任意摸出一个球,一定是白球;2.任意摸出两只球,一定都不是黄球;3.任意摸出一个球可能是黄球;4.摸出2个球,一定是一白、一黄。

数学与情感设计了同学们每天上学前,妈妈总是少不了的一句话“路上小心点。”让大家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说交通事故应该是什么事件?

数学与哲学设计的是古代一位阴险多疑的国王和一位正直的大臣抽“生死签”的故事,最后聪明的大臣巧破“国王想把不确定事件变为必然事件”的诡计,死里逃生。

最后,这位老师围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让学生先小组交流,再到大组交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这时下课铃响,课结束。

这是一堂没有任何“花样”的,看似很普通的随堂课,它的奥妙在哪里?

“促进式教学”课堂范式的“一二四”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关键、四个环节”。“一个中心”就是以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为中心,体现生本课堂的核心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快乐地学习,主动地学习,自由地成长。“两个关键”,一个是教师主导课堂成功完成教学,另一个是要极大地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四个环节”就是围绕课堂中的人际关系,整节课或课的一个部分必须呈现“师生促进一自我促进一生生促进一评价促进”四个环节:

环节一:师生促进,目标引学。

在导人环节,教者创设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观察三件事,并回答三个问题。在问题情境中,教师巧妙地将教学的目标“确定与不确定”渗透其中,在师生互动的课堂行为中引发出数学本质,从而获得了有利于教学目标达成的教学效果。

从教学目标来说,师生促进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通过互动来建构认知体系;从教学过程来说,在师生促进中,学习共同体(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和智慧得到激发与共享,从而使整个学习共同体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环节二:自我促进,先学自研。

接下来,组织学生交流并归纳:生活中的事件有哪些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可以如何分类呢?学生对生活中的事件进行交流、分类、归纳后,每小组板书结论:“事件分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确定事件又可分为不可能事件和必然事件。”

把“归纳总结”的权利让给学生,这给学生创造了自我促进的机会。学生通过自我促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优化了自己的思维。学习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缺少了学生的自我促进,就不能很好地反思学习中的收获与不足。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说的大概就包含其中的道理吧!

环节三:生生促进,互动探究。

在学生探究了“在某次国际乒乓球单打比赛中,中国选手甲和乙进入最后决赛,那么,该项比赛:冠军属于中国吗?冠军属于外国选手吗?冠军属于中国选手甲吗?”之后,产生两种变式,老师让学生分小组自主选择“变式1或变式2”进行研究:

小组学习是课堂中师生之间讨论、交流、检验教学结果等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它摆脱了课堂中教师包办或学生“各自为战”的局面,体现了课堂中学生之间的一种互动的人际关系,充分鼓励学习者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形态,让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气氛中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同时增加了信息量,扩大知识面。

环节四:评价促进,拓展迁移。

这节课的“拓展迁移”环节,包括操作与设计、数学与情感和数学与哲学三个方面,最后,老师围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让学生先小组交流,再到大组交流。对学习的评价涉及三个层面:一是对优等生进行挫折激发,二是对中等生进行鼓励激发,三是对学困生进行成功体验激发。

评价是为了激发学习情趣、充实学习历程、改进学习方法。要正确把握好评价时间的度,合理推迟评价,让更多学生拥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应以尊重被评价对象为前提,评价主体要参与教学活动,并注意主体间的沟通。

以上只是“促进式教学”课堂的一个缩影,从小学到初中,从文科到理科,课堂的结构、程序与这节课基本相似。而正是这样的课堂,锤炼了学生超强的学习力。

三、“促”什么——培育学生超强学习力

在促进式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激情之火的“点火者”,要最大限度地发掘每一位学生的内潜力,提升他们超强的学习力,发展学生独特的个性。“以前我一遇到难题就犯怵,如今我越来越喜欢挑战难题了”“这种新的课堂,让我感觉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了,过去怕上课,现在怕下课”“在这种课堂里,不但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胆识和能力”……“促进式教学”课堂深受学生欢迎。

课堂是属于学生的,要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个性在自由愉快的学习中享受精神生活,真正体会到学习的魅力、人文的关怀、对话的激情、生活的乐趣。“促进式教学”就是学生张扬独特个性的地方,是学生的精神家园!

2009年11月、2010年5月和2011年12月,分别由中国教师报、省师培中心、江苏教育报刊社等单位主办,我们开展了“促进式教学”课堂范式的系列研讨活动,形成了数十节“促进式教学”的经典课例;2012年“促进式教学”实践研究成果荣获了省第三届教科研成果奖,并被确立为省首批精品课题培育对象;2013年10月,《人民教育》对我们的“促进式教学”做了系统解读:“对一节课好坏的评价,不在于教师讲得多不多,精不精彩,而在于学生是否都积极参与、思考,是否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教师要上好这样一节课,就必须在课前强化集体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案;学生课堂效率提高了,课后的作业自然减少了,学生的负担也由此减轻了。”这正是“促进式教学”的精髓所在!

生与死的哲学思考范文5

广播体操是学生每天锻炼身体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也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利用学生课间集体活动的锻炼价值和德育功能,我校在充分开展广播体操的基础上,安排了比广播体操运动强度稍微大一点的集中跑操。我校为什么要以“跑”代“操”转变学生集中活动的传统模式呢?缘由如下:

1 加强学校德育建设的需要。现在,尽管广播体操的动作都在不断改进,但万变不离其宗。而且,广播体操的双重功效都呈现严重的下滑趋势。我们在日常组织早操、课间操过程中都能观察到,现在学生做广播体操流于形式的多,动作质量差。老师费尽了心,出尽了力,但学生做操的质量始终不理想。学生在活动中享受的运动快乐比以前少了一些,依靠广播体操来锻炼身体的效果有些下降了,并且做广播体操的学生个体行为明显,学生集体运动的精神与气势不容易展示出来,不能形成一个学生集体运动的气场。跑操却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弥补广播体操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补偿了传统广播体操存在的一些教育缺失与精神熏陶的盲点。鉴于这种思考,我校积极尝试在两操形式方面的改革,学生绝大部分集中运动时间实行以“跑”代“操”的锻炼模式。

2 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需要。现实的学习负担占据了学生的自由运动时间,而且年级越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比例越小。按照教育部的统一课时规定,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节体育课,高中每周2节体育课。年级越高,体育课的课时就相应减少,年级越高,升学压力也越大。现实中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不那么重要”的体育课往往就被其他更为“重要”的科目占用,体育课也就成为了“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副课”了。再加上现在很多学校对学生的自主时间安排的非常紧张,学生的锻炼时间也就自然减少。另外,学生对运动的科学知识也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往往出于“好玩”和省力气的心理而对长跑等消耗较大的有氧运动“敬而远之”,学生的锻炼时间、锻炼强度、锻炼习惯、学校体育文化氛围都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客观现象。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的锻炼氛围、锻炼习惯都间接地反映着一所学校的精神,诠释着一所学校的文化内涵。从这个角度思考,学校必须改革现实中存在的学生锻炼与学生体育的理念误区与实践误区,创设新的学生锻炼模式,让学生集中运动强化学校精神的更新与丰富。

3 缓解学生心理压力的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综合压力影响到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得学生中过早出现了成人才会有的心理负担。家长、学校和社会的综合压力转化为对学生的学习高要求,而这些要求大多都超越了他们所能承受的范围,使学生每天生活在竞争、受敦促、受批评的环境中。久而久之,在不易察觉的情况下,形成了程度不同的焦虑、自卑、悲观等不良情绪,心理问题也随之而来。科学告诉我们,体育运动能缓解压力,让人保持良性的、平和的心态。因为通过参加体育运动,特别是有氧运动的慢跑,随着身体的发热、血液循环的加快、血管的扩张,能使工作和劳动所带来的神经紧张、脑力疲乏、情绪紊乱得到一个积极的调节,同时在跑的过程中产生一种美妙的。这种不仅会使运动者产生自尊、自信、自豪的心态,还能消除忧虑、舒畅心境,而且会使人内心充满欢喜,享受运动的乐趣;有氧慢跑能使身体产生一种被人们称之为脑腓肽的激素,这种激素能愉悦神经,调节心理,让人感觉到高兴和满足,把压力和不愉快化解而使之远离于个体,所以人们也把身体产生的脑腓肽激素称之为“快乐因子”。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精神健康是学校在新时期新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基于这种思考,我校尝试通过集中学生跑操调节学生心理,从而构建新时期学校的新精神层面与新的文化内涵。

4 营造学校文化氛围的需要。通过学校层面的跑操改革激发学生的激昂斗志,长此以往可以影响到我们的民族精神与中华儿女的文化素养。结合国家相关研究机构的报告,结合党和政府各种科学的决策,在群众锻炼方面,在学校学生的集中运动方面,跑操运动是上至国家教育部、下到中小学实施“阳光体育”活动的产物,是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现实需求。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认为学校教育是国家教育、民族教育的基础,学校精神教育与学校文化培养是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底座,学样应该把自己的教育工作做扎实,应该放大自己的教育责任。

二、跑操的概念界定

跑操是学校课间操和课外活动的学生集中运动的形式之一,是以班级为单位、以方队为形体、每分钟大约150-200米的速度进行的有氧慢跑步活动,它是充分利用校园内场地资源进行体育锻炼的一种活动形式。跑操中,要求学生统一着装,喊响班级口号。

三、改革跑操运动的具体实践

我校从2006年起,把每年10月至第二年5月近七个月的上学时间的早操、课间操改为跑操。其中高三年级除需要参加早跑、课间跑外,还要参加晚跑即课外活动跑。跑操时,以年级为单位,各班排成方阵进行。整齐统一的步伐、此起彼伏的口号、旋律优美的音乐,形成了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

1 将跑操改革纳入学校常规工作意见中,为培养学校新精神新文化确立了方向。2006学年第一学期学校工作计划中提出,从本学期开始,学校要打造以“跑操为代表的大型活动仪式化”文化品牌,打造学生精神培养的新境地。由校长室牵头,组织政教处、年级组、团委、班主任、体育老师召开跑操专项工作会议,参与制定活动方案,策划跑操线路,亲临现场指导跑操的每一个细节工作。在学校教职工会议和学生会议上,学校强调,跑操活动是打造“勇往直前、永不服输、追求梦想、勇创一流”的威中精神、实现“精致威中、活力威中、创新威中”新一轮学校发展目标的重要载体与可视化途径。要把跑操纳入学校、班级的日常管理之中,要把跑操纳入到班级量化考核之中,要让跑操活动成为展示形象、凝聚人心、提升内涵、完善人格的一个亮点、教育改革与创新之举。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校的领导的精神面貌反映着一所学校的精神面貌,也反映着这所学校的学生的精神面貌,反映着学校的文化内涵。学校领导如果身先士卒,积极参与到学校跑操活动中来,学校的精神面貌必然为之一新。为此,我校专门成立跑操质量督查评估领导小组,由分管德育的副校长任组长,政教主任、体育教研组长任副组长,政教处、团委、年级组、体育组、班主任、学生会任组员。督查评估领导小组负责跑操强化训练期间的督查评估验收和日常跑操督查工作。年级组长是本年级跑操质量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是本班学生训练工作的领导者和责任人,体育老师是任课班级跑操质量的直接责任人。通过层层落实责任,确保跑操质量在规定时间内得到突破。

2 各级部门分工协作,将培养学校精神的跑操活动具体到各自的岗位分工中。学校精神的培养与学校文化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精神与文化的内涵是抽象的精神活动,在学校日常工作中必须要具体到学生教育工作的实践中才能由活动转化为教育内涵,由具体德育实践转变为学生的精神境界。跑操活动是一项大型的全校性活动,每天都要组织全校学生在有限的校园中集体有序跑操,工作量较大,头绪较多,因此学校要求全员参与,协同工作,坚持不懈,长期推动,努力把跑操活动做好,做优,做长久,做出实效,把它当作一项常规学生活动来做,当作学校常规德育载体来体现与强化。

在“跑操突击强化训练月”的训练活动中,进行课间跑操时,各年级的分管校长都亲自到现场督查,深入一线抓落实。政教处先后召开四次体育教师会议,组织观看衡水中学等学校跑操的录像,让体育教师通过对比找出差距,加强跑操分解动作的研究和训练,注意对体育委员、领操员等进行有关跑操标兵的动作培训,以达到跑操活动先进学校的水平。学校多次召开班主任会议,要求班主任密切配合体育老师利用体育课和活动课时间搞好跑操的训练,以保证训练的质量。另外,学校还成立由班级干部组成的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并多次召开会议,传达学校制定的跑操具体要求和评分标准,要求及时反馈每天的督查结果。

为了提高跑操活动的质量,学校对跑操活动采取了多项推进措施。首先是日常测评推动。政教处对跑操活动评分标准进行细化,规定跑操时,集队不迅速扣分0.1-0.5分,有一人说话扣除0.1分,有一人未戴胸卡扣除0.1分。在指定地点未喊口号,少一次扣除0.2分,一次口号不响亮扣除0.2分,有一人在没有到政教处办理请假手续的前提下未到的扣除0.1分;队列中,要求学生前后左右的间距要一致,成密集队形,有一人未达标准的扣除0.1分,步伐、摆臂不整齐扣除0.1分等。值周班级学生分段检查,根据跑操活动评分标准,对该班跑操认真督查,真实填写跑操检查表,每天跑操的分数取平均值为该班当天的跑操分数,次日及时反馈到学校值日情况公布处,作为该班每日行为常规量化内容之一和本学期评比先进班级的标准。

其次是荣誉激励推动。为了形成班级之间互相竞争的局面,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跑操突击强化训练月”期间,督查评估领导小组对各班的跑操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表扬一批表现突出的班级,也对一部分不合格的班级提出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若认为本班的跑操达到合格的标准,可由班主任、体育老师提出申请,经督查小组验收达标后,学校将授予该班“跑操先进班集体”称号,并加班级常规管理分5分。在“跑操突击强化训练月”尚未取得此项荣誉的班级,将扣除班级常规管理分2分,并限期整改。经过强化训练,所有班级均能顺利通过验收。在跑操过程中,从各班所举的红旗就能清楚地看出各个班级的荣誉情况,既可以表彰先进,又能激励后进,使得跑操活动的影响进一步深化,促进日常班级管理的深入开展。

3 整理与反思阶段性成果,稳步内化跑操的精神价值与文化价值

“跑操突击强化训练月”结束后,我校的跑操已经以崭新的面貌为各级学校所瞩目,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亮点。通过几年的跑操实践,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校的新时期文化内涵得到进一步提升,学生敢于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处理逆境的心理品质成熟了许多。学校在整理与反思跑操的阶段性成果后,又在一个新的高度思考如何让亮点更亮,如何让跑操更加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心的精神需要与文化追求,并找到了解决新一轮提升的有效途径。首先,学校要求全体师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以跑操为代表的大型仪式化活动做精做细,高标准、严要求、可持续,在保持上下工夫,在质量上再提升。其次,把跑操的管理作为班主任常规管理、常规考核的内容,把跑操的质量纳入到每周的纪律、卫生量化考核之中,每周公布跑操优胜班级和跑操加强班级。最后,每年的5月和12月举行跑操比赛,在比赛中表现突出的班级进行重新表彰奖励,并授予“跑操星级班集体”荣誉称号。

四、跑操活动取得的成效

早操、课间跑操本是一件极其平常的活动,但是我们通过对学生的大型集体活动进行深入的思考,并深入挖掘简单活动所隐藏的教育价值与激励价值。我们认为,学生的课间运动或以往的广播体操只是一种简单的存在,没有从另一个高度来研究其潜在的价值。经过多年的精心组织与实践,经过我校全体教职员工与全体学生的努力,早操跑操、课间跑操、晚间跑操在我校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的体育锻炼与体育活动,而是成为一项诠释新课程新时期新教育环境下的学校精神与学校文化的集体励志活动。近几年来,我校的爱心纸助学活动、学生仪容仪表规范化管理、学生跑操运动已经成为我校的德育的三大亮点,使我校的德育可视可察,使德育不再抽象与空洞,赋予德育崭新的载体与全新的生命活力。其中以学生集中跑操为代表的大型仪式化活动已成为我校德育的一个最大亮点,吸引了众多学校来校观摩、取经,我校也已经成为杭州地区乃至浙江省内德育工作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校。

1 通过跑操运动使我校学生的体育运动成绩显著提高,学生体能素质明显增强。这是跑操运动所产生的短期的生理方面的效应,是跑操运动带来的最为直接与直观的成果,2010年我校学生在杭州市体能测试中,综合成绩获杭州七县(市)第二名;1000米(男)、800米(女)的测试中,学生的优秀率占90%,参加体能测试的学生有60%的同学获得了满分。学生的身体素质这个硬性的指标得到了明显提升,跑操运动的积极意义有了直接的说服力。现在学生感冒、发烧、头晕等常见病例比往年下降,学生有了更加充沛的体力和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无形之中促进了学校智育的发展。

2 通过跑操全程的运动与呐喊,宣泄了各种情绪,调整了各种心理,对学生的心理调节与心理锻炼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跑操不仅从身体和生理方面促进学生的体能发展,还可以通过跑操调节学生的情绪运动,调整学生的心理活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这是其他说教教育所不能达到的。运动产生了快乐,运动促进了学生全面的健康。通过跑操过程中呼喊班级口号,学生学习中的紧张情绪得到发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特别是高三学生,学习紧张,平时锻炼少,跑操除增强体质外,还可起到情绪发泄作用,有利于稳定心理状态,克服心理焦虑,这些变化与积极意义在学生的反馈调查中得到证实。

生与死的哲学思考范文6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方法

议论文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认真概括,有实际意义,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论据基本要是:真实可靠,充分典型;论证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须符合逻辑。

一、重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要引导高中生对自然、社会、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要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要教会学生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提高思想的敏锐性。

1.比如关于“生与死”这一话题

(1)从生命的时间有限而价值无限这一方面去进行思考,怎样才能将有限的生命利用起来,到“老之将至”时,不至于有太多的遗憾和悔恨呢?那就要在未老之时珍惜时光,发奋进取,将个人生命融于人类的进步事业之中,从而让个人生命在集体的延续中得到永生。

(2)以评价的方式,对各种生与死的有关观点进行价值判断,比如分析它的价值、意义和评判的标准是否合理,应该肯定还是否定。

(3)从因果关系的角度去思考:为什么生与死的问题是人生最重大的问题?正确认识了生与死的问题人生会有怎样的结果?如果对生与死有了不正确的看法,人生的结果又是怎样?

(4)从不同的对象方面去思考,也可开拓构思之路。不同层次和不同身份的人,由于境界不同,对生与死的认识自然也不同,比如追求物质享受的人必然会有“及时行乐”的生死观,而看重精神生活的人,必然会珍惜生命时光,把创造价值当成生命的本质。

2.比如“得与失”

(1)从对立统一的关系中进行辩证思考,得与失是相互关联着的,在获得之中,包含着某种丧失,在丧失中也蕴含着某些获得。

(2)从相互转化的关系中阐述话题,得与失会朝着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丧失了只要保持坚忍和顽强,可能会在另一方面得到弥补;获得了如果不善于节制,不思进取,就有可能重新丧失。

(3)从学会放弃的角度阐述话题。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能得到,在某一方面得到了,是以另一方面的失去为代价的,若要有所得到,必先有失去。若要有所为,必先有所不为。

这些话题要求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来阐述自己的认识,从哲学的角度看,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多方面的、发展变化的,同时又处在相互联系之中。因此,针对这类思辨色彩浓厚的关系型话题,从各种角度进行辩证分析,寻求答案,才能正确地明确主旨。

二、要加强逻辑思维训练

让学生学会有条理地严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要从语流的内在逻辑性抓起,再扩展到段、到层次、到分论点与总论点的内在逻辑关系,确定文章内在的逻辑思路,克服语无伦次,东拉西扯,飘忽游移,层次松散混乱等毛病。本论是文章的主体,是对问题的分析。有以下三种常见结构形式:

1.并列式结构

在论证思路中,为了论述的方便,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或是把论据并列起来,论证的几个层次或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就是并列式。在议论文作文中,一般学生构思时不善于从意义并列的几个方面去考虑提纲,想几句写几句,往往说理不清,更别说透彻、深刻。还有的同学总是像回答陌生人问题一样,在开头第一段就用“因为”“所以”的句式一句话就完成了推理,得出了结论。

2.递进式结构

在论证思路中,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步步推进,这就是递进式结构。在千字左右的议论文中,它常常在议论的顺序上呈现为:是什么——为什么;好——为什么好——怎样才能做到;不好——为什么不好——怎样才能避免等等。逐层深入的各部分,犹如一条铁链,环环相扣少任何一环,将散不成“链”。

3.正反对比式结构

在论证思路中,把两种事物(或意见)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意见)来烘托某一种事物(或意见),这就是对照式。运用的关键是正反两方面在概念归属上必须对等或相同;两大部分的局部也宜于从多方面对比。

三、要加强论证训练

让学生学会用可靠的材料支撑观点,要学会论证,把道理说深说透,具有说服力。这涉及两个方面:选材和论证方法。比如2003年高考作文,从“智子疑邻”的寓言,引出“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可选择的材料有:诸葛亮因错用朝夕相处情同手足的马谡而失街亭,包青天铁面无私大义灭亲的千古佳话,送儿上朝鲜战场的感人之举。还有一些出自中学语文课文中的材料,如邹忌不因自己的妻妾偏爱奉承而被蒙蔽,楚怀王听信身边奸佞亲随而疏远流放屈原等。

广泛阅读丰富积累很重要,但材料的储备中,务求一个“透”。“透”暗含三个方面的要求:对其人其事要了如指掌,能巧妙地将其人其事与话题勾连的天衣无缝,能选择最能论证话题的人事的精华材料。

1.事例论证,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一种方法

它是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事实强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

要用好例证法,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事例要典型、确凿、有影响力。

(2)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过于详细。

(3)事例切忌单一狭隘,要丰富广阔,要点面结合,古今中外相映成辉。同类事例掌握多时可考虑采用句式排比列举。

(4)事例列举之后要简短分析,不能将例证法变成事例整理,忌有例无证。

2. 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

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语谚语警句等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可信的一种论证方法怎么用好引证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