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的护理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康复的护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康复的护理措施

康复的护理措施范文1

关键词:乳腺癌;根治术;护理干预;心理护理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妇女乳腺癌的患病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并有逐渐上升的趋势[1],而且年轻患者越来越多。根据病情的发展大部分患者选择乳腺癌根治术,而乳癌根治术必须切除患侧乳腺、胸大肌、胸小肌、腋窝淋巴结及结缔组织,由于切除范围广,常常并发术后出血,腋窝皮下积血积液、皮瓣坏死、患者上肢水肿及活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对患者术后愈合,早日康复及将来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对41例青年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护理,针对其损伤大、渗出多的特点对症施护,本着保证有效引流的护理,有效抬高患侧上肢预防淋巴水肿及渐进式功能锻炼的原则,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康复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41例,年龄27~55岁,平均42岁,已婚36例,未婚5例。左乳癌18例,右乳癌23例,接受改良根治术11例,根治术30例。住院时间17~32d,均在术中行快速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其中35例于术后第3w开始进行化疗。3例术后因皮下积血积液至皮瓣坏死延期愈合。2例因患侧肢体淋巴水肿致上肢轻度的功能障碍。

1.2方法

1.2.1心理护理干预 乳腺癌手术患者,有迫切的手术治疗意愿来拯救生命,又因手术切除使躯体功能的完整性丧失,使患者作为女人的感觉和自尊心受到威胁[2]。所以我们必须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人性化服务的核心就是要尊重和理解患者,给予关爱[3]。①深入浅出地向患者介绍有关乳腺癌预后与手术知识,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②多接触患者,鼓励患者诉说感受,引导患者多想好的一面,保持乐观情绪,减轻内心的失望和痛苦。③以同情、支持的态度,用劝导、启发、鼓励、消除疑虑和提供保证等交谈方法帮助患者认识问题,改善心境,提高信心。④让恢复好的患者现身说法,介绍治疗经验。⑤对未婚女性更应表示极大的同情和理解,消除其不能结婚的顾虑。⑥对已婚者,要作好丈夫的思想工作,鼓励丈夫经常陪伴患者,让其感受到爱的温暖,从而振作精神。⑦告诉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对健康的重要性,鼓励患者走出疾病的阴影。

1.2.2术后一般护理干预 术后应去枕平卧,暂禁饮食6 h后取半卧位可进流食,并抬高患侧上肢,同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至病情稳定,以早期发现有无出血、休克等特殊的病情变化。每6 h测量体温1次,监测有无术后伤口感染。对麻醉作用过后切口疼痛的患者,应根据其特殊情况选择合适,采用针剂或药物止痛。护士在执行各项操作时除语调轻柔、动作轻巧外,还应向患者耐心解释,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使患者正视现实,配合整个治疗过程。

1.2.3保证有效引流的护理干预 乳癌根治术后,为了使皮肤愈合良好,避免发生皮下积血积液,术后应放置引流管,并用胸带加压包扎。为了保证有效引流,41例患者均采用负压器连接引流管,压瘪减压器,塞紧减压器塞形成负压引流。负压引流是一种主动引流,通过负压作用,将创口内渗液吸出防止发生皮下积血积液致皮瓣坏死,减少继发感染,同时根据患者需要调节负压,妥善固定,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引流量超过100 ml/h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引流管一般放置5~10 d,引流液颜色变浅、24 h少于10 ml局部无积血积液可考虑拔管。本组患者中有3例因减压器塞张开未形成负压引流致皮下积血积液致皮瓣坏死。

1.2.4有效抬高患侧上肢预防淋巴水肿的护理干预 患者术毕回病房即开始将一软枕置于患侧上肢下,使肘关节高于肩部、手腕高于肘关节、患侧上肢与床面成30°,直至术后10d,至少10 h/d卧于床上使用软枕。结果判定:①水肿:术后患侧上肢周径与术前之差大于1.0 cm。②活动及疼痛情况:以乳腺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方法为标准,患侧上肢术后1~3 d手指可屈伸、腕关节可回转、肘关节可屈伸;术后4~7 d上肢可前伸上下摆动;术后8~10 d上肢可上举过头摸至对侧耳朵,肘关节可摆动,上肢可上下左右摆动。患者在规定天数内达到以上标准且无疼痛为活动好、无疼痛,反之,本组一例因不能有效抬高患侧上肢致淋巴水肿,由于水肿疼痛致使活动受限或活动时感觉疼痛为活动差、疼痛。

1.2.5患肢渐进式功能锻炼 乳腺癌根治术须切除患侧的乳腺、胸大肌、胸小肌、腋窝淋巴结及结缔组织,由于切除范围广,术后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功能锻炼,将会造成患侧上肢的功能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护理人员应鼓励其术后的功能锻炼。故术后1~3 d早期使用健身圈,促进肢体血液回流防止手指肿胀,主要应锻炼手、腕部及肘关节的功能。可做伸指、握拳和屈肘等锻炼。当拔除皮瓣下负压引流后患者开始下床活动到出院为止主要为肩关节的锻炼。肩关节的锻炼主要防止腋窝周围组织瘢痕挛缩,影响上肢功能。由于此时接近腋下切口处的瘢痕组织尚未形成,故早期锻炼可使三角肌、斜方肌和背阔肌尽快恢复功能。这是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功能锻炼的重要一环。锻炼方法:①术后3~4 d患者可坐起开始进行屈肘运动。②术后4~7 d解除固定患者上肢的胸带后可练习患者手掌扪及对侧肩部及同侧耳廓的动作。③术后9~10 d已拆除切口缝线,此时可锻炼抬高患侧上肢,直至可与肩平;术后14 d练习将患侧手掌置于颈后使患侧上肢逐渐抬高至患者自开始锻炼时的低头位,达抬头挺胸位,进而能以患侧手掌越过头顶并接触对侧耳部为止。为了扩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此时还可做扶墙锻炼加强抬高患侧上肢的功能。患者出院后,应继续坚持患肢的功能锻炼,为了进一步使各项动作协调、自然、轻松,还可以进行以下功能锻炼[4]:①上肢旋转运动:先将患侧上肢自然下垂,五指伸直并拢,自身体前方逐渐抬高患肢至最高点,再从身体外侧逐渐恢复原位。注意上肢高举时要尽量伸直,避免弯曲,动作应连贯,亦可从反方向进行练习;②上肢后伸运动:患者应保持抬头挺胸,此外,患者还可在日常生活中制定提、拉、抬、举物体的各种负重锻炼,以增强患侧上肢的力量,使其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1.2.6出院指导干预 患者出院时,要向患者做好健康指导,告诉患者应注意的事项,避免在患肢进行医疗行为,预防患肢水肿,继续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及时复诊,定期化疗,把治疗和护理方案记录在出院病历上,嘱咐家属密切患者的心理和病情变化。乳腺癌患者经治疗出院后第1~5年,每6个月来医院随诊复查。5年后,每年随诊复查1次直至终生[5]。

2结果

41例患者除按乳腺癌根治术术后常规护理外,对刀口负压引流、有效抬高患侧上肢及渐进式功能锻炼进行了重点观察和护理。3例因负压引流器塞张开引流器不能维持有效负压,引起皮下积血积液致皮瓣坏死延期愈合,2例因术后不能有效抬高患侧上肢致患侧肢体淋巴水肿,因疼痛不能早期锻炼引起患侧上肢轻度的功能障碍,36例术后恢复较好,未发生并发症。

3讨论

3.1乳腺癌患者心理支持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临床疾病治疗过程中,单纯临床症状的缓解或消失,只能作为疗效评价的一个方面,患者心理状况的改善和恢复也成为评价疗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了解和重视乳腺癌患者不良心理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其躯体疾病的治疗和术后生存质量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2皮瓣坏死的原因 乳腺癌根治术后腋窝、皮下积血积液是导致皮瓣坏死的常见并发症,其最常见的原因除手术时游离皮瓣太薄,切除范围大,皮瓣游离不够致皮肤紧张度过高,造成皮肤供血太差,使术后皮瓣坏死液化外,术后能否有效引流都可导致腋窝皮下积血积液致使皮瓣浮起引起皮肤液化、伤口感染、皮瓣坏死。主要原因就是术后引流不能持续负压吸引,护士在观察和护理时全凭经验。本组1例患者因减压器塞张开,不能维持有效负压致皮下积血积液致皮瓣坏死延期愈合。而负压器除维持负压外还因其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患者携带下床活动,因其透明护士根据其刻度随时记录出血量,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3.3有效负压引流减少并发症 乳腺癌根治术后对于切口要妥善固定、加压包扎,并注意患侧上肢外展功能位,保持敷料清洁干燥,特别要重视胸部切口的引流和腋下引流。保证负压引流管在持续负压状态,应避免引流管扭曲、打折;活动时应将引流管固定好,防止早期脱落;引流管不宜过高,防止引流液倒流,造成逆行感染。护士应准确记录负压引流量和性状,发现引流量过多时要及时通知医生警惕发生术后大出血,过少时要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3.4有效抬高患侧上肢预防淋巴水肿 淋巴水肿是指液体及血浆蛋白在脉管外组织积聚,是乳腺癌根治术后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淋巴和血液回流障碍而引起,除了与手术方式、腋窝淋巴组织清除等因素有关,患侧上肢水肿也与术后护理有密切关系,而有效抬高患侧上肢是预防淋巴水肿的重要措施之一。本组发生2例就说明有效抬高患侧上肢的重要性。所以,经向患者讲解软枕的作用和使用的必要性,基本能够主动使用软枕。有效预防淋巴水肿的发生,且有助于水肿消退,减轻痛苦,促进恢复患侧上肢的活动。而且由于使用软枕较为舒适,因此患者依从性好,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3.5渐进式功能锻炼能明显改善患者上肢功能 乳腺癌根治术须切除患侧的乳腺、胸大肌、胸小肌、腋窝淋巴结及结缔组织,由于切除范围广,易损伤其周围血管神经和肌肉,使患者术后出现肩部僵硬、肌肉萎缩、患肢功能障碍,功能锻炼能促进全身和局部血液运行,促使病理产物吸收和排除,从而减轻疼痛,加快患肢消肿,有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明显改善了患者的上肢功能,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4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是治疗乳腺癌较理想的方法。在临床上除手术操作外,乳腺癌根治术术后心理护理及患侧上肢的功能锻炼是取得较好疗效的关键。通过对41例乳腺癌患者采用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应用负压引流、有效抬高患肢预防淋巴水肿及患肢渐进式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早预防并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罗春梅,任敏,赵小波,等.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及心理护理研究进展[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9):16-17.

[2]于艳静,王金香.乳腺癌患者发生抑郁的相关因素及成因[J].护理研究,2005,19(12A):2554.

[3]王秀梅,范秋霞.人性化服务的内涵及在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5,19(6B):1035.

康复的护理措施范文2

【关键词】老年护理;危险因素;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2-201-1

随着我国经济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患者作为特殊群体,发病后常因年龄大,体质差,各器官功能和精神处于劣势状态,加上工作、生活、经济条件及社会地位等改变给老年患者造成许多特殊的心理障碍。使广大医务人员意识到老年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为了控制或消灭潜在的危险因素,尽量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解决他们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和治疗,对缩短患者病情,提高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1老年康复的风险因素

1.1社会方面的因素部分媒体对医务工作的负面影响,医患之间被人为划成对立的两面,当今媒体报导有关医疗纠纷时多从患者出发,常常忽视医疗这个特殊服务行业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由于公众对医学知识的相对缺乏,加上部分媒体片面的把医患关系矛盾点理解为商业流通中的消费行为关系,强调患方的弱势群体地位。社会各层对医护人员信任度降低,要求更高。家属认为看病花钱了就应该满足其所有要求,无论其要求是否科学合理或符合医疗规范。

1.2治疗风险因素老年人由于器官功能衰退,对温度感觉下降,有的存在语言表达或认知功能障碍,在物理因子治疗治疗过程中常用造成深部组织灼伤、过度刺激现象[1]、过敏反应等现象发生。另外由于老年人体质差,在床上变换,穿、脱衣服等过程中,容易突发性低血压、眩晕和身体控制失衡,从而导致坠床。老年人因心、脑血管疾病,易形成深静脉血栓,在做各种电刺激治疗时,易使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在运动疗法中,由于老年人常伴有其他器官病变和功能障碍,运动负荷突然加大,可以造成身体的过分应激,从而威胁患者的生理机能,在训练中随时都会发生意外。

1.3护理人员因素①工作态度不严谨,欠缺慎独精神:个别护理人员随意简化操作流程或不遵守规章制度,“三查七对”未落实或者流于形式化、机械化,操作技术不精湛,经验不足。②技术因素:个别护理人员动、静脉穿刺技术不娴熟,导致穿刺失败。③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理文书是医疗活动的客观反映,可供患者复印及医疗事故鉴定时必须提交的鉴定材料。护理记录不全面,与实际操作有出入及有主观成分、欠缺连贯性,未能如实反映患者病情及治疗效果或未能动态反映病情变化等情况,均存在纠纷隐患。

1.4环境设施因素①床栏设置有缺陷:床栏空隙太大,有坠床的危险。②用热设备标志不明显:热水管标识脱落或住院环境介绍不到位,容易出现烫伤的危险。

2防范措施

2.1加强媒体的正面报道医疗卫生是特殊的职业,高风险、高压力,应给医护人员多些鼓舞和理解,从而更有利于在医疗质量、医护规范操作等环节得到提高和加强。

2.2加强护患沟通改变护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信任和谐的护患关系是护患双方良好行为的基础,护理人员要真正树立“病人至上”的意识;治疗中,多与家属沟通,采取换位思考的方法,减轻家属的焦虑,使其理解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增进他们的信任感,建立良好的互支关系,从根本上杜绝纠纷的发生[2]。

患者家属与护理人员之间要建立互动关系,进而增加他们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配合程度。

2.3重视职业素质教育加强护理人员素质教育护士不仅要认真遵守临床“三查七对”制度、交班制度,工作中还要有严谨的作风和慎独的精神,不分人前人后,都要有科学地按程序一步一步完成,严格完成每一次操作,遵守每一个操作规程。

2.4规范化培训加强护理人员专业技术与知识的培训、加强病案书写规范学习护理病历书写要求从法律角度进行规范,遵照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与医疗文件同步的原则,禁止错、漏、主观臆造。责任护理人员每天查对,护士长每周检查护理文件质量并签名。

2.5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在护理医疗活动中,不重视履行告知义务及签字手续,导致发生医疗纠纷时举证不利。医院应经常开展医疗卫生法制宣传教育,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要求广大护士增强法制意识,尊重患者生命与健康,保障监护人自与患方知情权。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谨慎从事技术操作,严防护患差错、事故的发生。

2.6改善环境及设备设施保持安全性及可用性做好警示标志并定期检查设备的运作性能,以保证应急使用等。

3讨论

老年护理人员应有强烈的责任感,爱护及尊重患者,具有丰富知识和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同时掌握一定的人际沟通技巧。护理管理者应坚持严格事前控制,严肃事后处理的原则,加强对护理危险因素和差错事故隐患的管理。安全、有效的护理可促使老年患者疾病痊愈或好转,护理安全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乃至整体医疗水平高低重要标志,必须引起护理工作人员及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康复的护理措施范文3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结直肠癌;围术期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3(b)-109-02

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是源于心脏外科手术的一种崭新的外科理念[1]。旨在通过一系列围术期护理措施,减少手术应激反应,减轻患者痛苦和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加快康复速度,降低死亡率[2]。为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及效果。笔者对本院68例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6月~2010年11月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同意接受加速康复外科治疗和护理措施的患者34例,男16例,女18例,年龄为29~75岁,平均为(52±16.5)岁。其中,升结肠癌9例,横结肠癌7例,降结肠癌5例,乙状结肠癌6例,直肠癌7例。同期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的患者34例。男17例,女17例,年龄为31~78岁,平均(54.5±15.8)岁。其中,升结肠癌7例,横结肠癌5例,降结肠癌8例,乙状结肠癌8例,直肠癌6例。

1.2 方法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组:术前晚6~10时口服800 ml 12.5%葡萄糖溶液,麻醉诱导前2 h再口服400 ml 5%葡萄糖溶液(10 min内喝完),肠道准备需指导患者使用开塞露、乳果糖排便;不放置鼻胃减压管;选取半衰期短的进行静吸复合麻醉;术中切口尽可能小,预防性使用广谱抗生素1次;为预防体温过低,可采用温水冲洗腹腔;不放置腹腔引流管;术晨常规放置导尿管,术后3~5 d拔除;清醒后6 h协助患者取左、右侧卧位或半坐卧位,每2小时更换1次。鼓励患者术后早期在床上进行屈膝、伸髋或坐起等自主活动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自行翻身或下床;术后第3天指导下床活动。术后12 h经鼻空肠营养管滴入少量0.9%NaCl溶液,24 h后开始逐渐增加肠内营养液至足量。术中经硬膜外或静脉使用镇痛泵持续镇痛72 h。

常规护理组:常规术前禁食8~12 h,术晨保留胃管,术后48 h肠外营养,待肠道功能恢复(排气、排便)后可适当饮水,循序渐进进流质软食。术后疼痛无法忍耐时给予镇痛剂。

1.3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两种护理方法对各指标的影响如表1所示,采取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的观察组胃管留置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显著少于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的对照组,P

3 讨论

对结直肠癌患者给予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是指在围术期运用FTS理念,依据循证医学证据进行的一系列优化护理措施[3]。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提倡术前宣教围术期各阶段可能出现的情况和应对方法,使患者在术前有身体上和精神上有充分准备;针对患者术后因手术创伤引起的胰岛素抵抗,及焦虑、饥渴、烦躁等不良反应,快速康复外科护理采取术前术前6 h禁食,术前2 h禁水,术前2~3 h开始给予口服葡萄糖;术中给予镇痛护理等一系列护理措施,减少护理减轻或阻断神经传导带来的手术应激反应;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护理和早期活动护理,增加患者肠蠕动和肺活量,促进切口处及下肢血液循环,避免术后发生深静脉栓塞;对患者术后液体治疗需避免大量静脉补液,尽量于术后早期2~3 d停止,如患者清醒,则可给予少量多次饮水;帮助患者尽快康复[4]。同时,在围术期加强心理护理,使患者在对手术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克服恐惧、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以积极、乐观、自信的态度面对手术和康复治疗,从而尽早恢复健康[5-6]。本组对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和常规护理方法护理结直肠癌围术期患者的各指标进行了比较,观察组胃管留置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李艳华,程黎阳,谢正勇,等.快速康复外科新理念在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9,12(5):109-112.

[2]刘春远,王海波.快速康复外科在结直肠手术的应用[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7,41(3):12-14.

[3]徐忠凯,郑春宁,孙少川,等.快速康复外科技术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J].山东医药,2008,48(44):45-46.

[4]徐红.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结直肠癌围术期护理的意义[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5):79.

[5]张华,赵林,王子卫,等.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腹腔镜结直肠癌围术期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0,39(13):1761.

康复的护理措施范文4

【中图分类号】R32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7-244-02

膝关节周围骨折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以髁间骨折、胫骨平台骨折、髌骨骨折等较为常见,可见膝部韧带受损,关节活动障碍,下肢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临床发现早期护理利于关节软骨磨合、修复,进一步改善血液回流,促使肿胀消除,降低深静脉血栓、关节黏连等事件发生风险。本文旨在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折治疗中采取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术后功能的影响。

1临床及研究方法

11临床资料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遵循完全随机原则,均分为两组。

对照组:共37例,男女之比为20:17,年龄平均(3917±356)岁;其中,10例为胫骨平台骨折,12例为股骨髁间骨折,9例为髌骨骨折,6例为股骨髁上骨折。

观察组:共37例,男女之比为22:15,年龄平均(3902±338)岁;其中,12例为胫骨平台骨折,10例为股骨髁间骨折,10例为髌骨骨折,5例为股骨髁上骨折。

两组上述资料比对差别微弱,P>005。

12研究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听取患者主诉,告知其正确克服疼痛方法,密切注意渗液、包扎等情况,及时处理异常状况。

观察组在此操作上,加强早期康复护理,具体在于:①心理干预,维持健康心理状态是促使机体康复的前提,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告知其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意义,直接关系着功能恢复,提高患者配合度,为其普及疾病知识,提高其认知,详细讲解早期康复流程,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心中疑问,为其展示成功案例,进一步提高其治疗信心。②主动训练,术后一至两天,以踝关节屈伸、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为主,每次一百次,术后三至五天,略微垫高膝关节部位,以二十至四十厘米为宜,加强下肢伸直运动,每次维持一百五十次,术后六至八天,引导患者进行屈伸膝关节、直腿抬高练习,每天以一百次为宜,术后十二至十四天,双手抱小腿中下部,并练习屈膝,每天以一百五十次为宜。③被动锻炼,在主动训练过程中,适当进行被动运动,以膝关节屈伸为主,每天维持一小时,根据患者耐受,不断增加运动量及关节屈伸度。④出院指导,告知患者主动、被动功能训练的重要性,告知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血栓、异位骨化等,并嘱咐患者遵医嘱行康复训练,减少并发症发生,再次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认知,获取其积极配合,定期随访,了解患者日常训练情况,及时纠正其错误行为。

13实验指标观察两组膝关节屈曲度、功能改善情况。

膝关节功能采用KSS量表进行评估,涉及疼痛、屈曲畸形、活动度等,最高一百分,分数越高表示情况越佳。

14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膝关节屈曲度、膝关节功能评分),数据分析采取SPSS2100软件,存在对比差别以两者之间P

2结果

21两组膝关节屈曲度对比干预前,对照组膝关节屈曲度为(4743±526)°,观察组数据为(4702±488)°

观察组干预两周后、四周后数据分别为(8409±323)°、(9388±

542)°,P

显然,两组干预前数据无对比差异,P>005,干预两周、四周后,观察组数据均高于对照组,P

22两组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对比干预前,对照组膝关节功能评分为(5122±437)分,观察组为(5009±668)分。

干预三个月、六个月后,观察组数据分别为(7078±525)分、(8590±418)分,对照组为(6147±382)分、(6970±711)分。

两组相比,干预前对比性不强,P>005,干预三个月、六个月后,?^察组指标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膝关节结构复杂,与下肢行走、负重等有直接关系,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以软组织严重损伤较为常见,通常累及关节面[2~3],坚强固定存在一定难度,需进行长时间制动,这也会造成骨折愈合畸形,引发膝关节僵硬、功能障碍等。

本文观察组在基础干预的同时,加强早期功能锻炼,通过持续被动活动,促使关节活动度增加,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4~5],可避免出现关节粘连等现象,且能够促进营养代谢,便于骨折端愈合,主动锻炼则能够帮助肢体消肿,促使骨折愈合,加快肢体功能恢复,避免出现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现象,其中以肌肉等长收缩等训练为主,不仅能够促进淋巴液、血液回流,消除肿胀,还可通过骨折生理压力,促使相关功能恢复,科学规范的早期康复可促使肢体功能改善,进一步改善自理能力。

康复的护理措施范文5

[关键词]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婴幼儿;护理

随着抗生素的使用以及滥用情况的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发病率逐渐增高。该病是指接受抗生素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后发生的腹泻。由于婴幼儿自身的生理结构和免疫功能等方面的特点,这种年龄段更易发生,严重影响婴幼儿健康,处理不当时甚至可危及生命。我院近年收治了部分病例,现报道如下:

1 研究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收集2008年至2010年于我院诊治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共35例,包括男19例,女16例,年龄8月~4岁。腹泻出现的时间为抗生素使用后4~8d,持续时间3~12天。临床表现为大便异常,27例患儿为稀便或水样便,8例为粘液脓血样便。9例患儿检查示水电解质紊乱。35例患儿粪常规检查示白细胞增多,其中11例患儿粪涂片查见真菌。

1.2治疗方法

1)停用抗生素类药物。

2)营养支持,根据水电解质检查结果予补液补盐等处理。

3)调节肠道菌群。金双歧根据患儿年龄调整药量。妈咪爱1日3次,1次1/3袋。

4)联合中药黄连素止泻,粪涂片查见真菌的患儿予制霉菌素。

1.3护理方法

1.3.1基础护理根据医师的医嘱,严格执行治疗方案。并保持病房干净整洁的环境,保持通风,排除异味,减少给患儿带来的不适。记录患儿每日大便次数、性状、颜色和气味,症状加重的患儿应及时报告医师,以便调整治疗方案,并复查大便标本,以观察是否继发真菌感染。监督家属是否正确予患儿调节肠道菌群的口服药,并嘱咐其准确记录患儿每日出入量。

1.3.2饮食护理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提倡继续母乳喂养。母亲在患儿的疾病期进食清淡的食物,延长两次哺乳间隔的时间,并减少喂养的奶量,减轻患儿消化道的负担,以调整消化道功能。人工喂养的婴儿予脱脂奶粉喂养,根据患儿病情减少奶量,奶粉冲泡时应稀释。对于进食其他食物的患儿,应嘱咐家属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禁止油腻高渗性食物,以免增加胃肠道负担及加重腹泻。

1.3.3肛周护理由于稀便水样便等异常大便对患儿肛周皮肤的损伤,该35例患儿均出现肛周潮红,26例合并肛周皮肤湿疹,5例患儿合并肛周皮肤糜烂,2例合并肛周皮肤溃疡。对这些患儿的护理应注意清洁,包括:(1)清除粪便,予清水冲洗患儿肛周,清洗动作要轻柔,避免用力过大而进一步损伤肛周皮肤。清洗用温水,不使用肥皂等刺激性较大的清洁类用品,以减少对肛周皮肤的刺激(2)及时更换被粪便污染的衣裤、尿布以及床单等。(3)每次清洁肛周后,在肛周皮肤轻轻涂上软膏以保护皮肤,避免破损处的感染并加速破损的愈合。(4)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发现患儿小便后要及时更换尿布,保存与患儿接触物的干爽,以减少对皮肤破损处的刺激,减轻患儿的疼痛不适。

1.3.4腹部护理因患儿腹泻及进食差等原因,其抵抗力较差,因此要注意增加患儿衣物,防止腹部受凉,以免冷刺激而使腹泻加重。嘱咐家属注意对患儿的腹部保暖措施,强调家属要避免一些错误的认识,例如要避免腹部按摩等,以免加快肠蠕动。

1.3.5心理护理该措施是针对患儿家属。与家属多沟通,建立基本的信任关系。耐心跟家属讲解该疾病的基本知识,告知其为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要避免该疾病是很困难的,以减少家属的自责,也增强其对该疾病的意识,当下次发生时能及时送诊。并告知家属该疾病的治疗是较为有效的,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以促进其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1.4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72h临床症状体征基本好转,粪便性状、次数、气味等恢复正常。有效:治疗72h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粪便性状、次数、气味等明显好转。无效:治疗72h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粪便性状、次数等均无好转,甚至恶化。

2 结果

显效者27例(77.14%),有效者3例(8.57%),无效者5例(14.29%),总有效率为85.71%。无效患儿送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3 讨论

目前多认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与肠道菌群紊乱、物质代谢的干扰、抗生素的毒性作用相关[1]。因感染性疾病中抗生素的使用可致肠道正常菌群的破坏,使正常菌群的构成比例和数量上发生异常,少数机会菌成为优势状态,甚至少数致病菌占优势地位,肠道粘膜被损伤,消化吸收受到影响,进而导致腹泻[2]。其次,菌群的紊乱使多糖发酵减少,不易吸收,引起渗透性腹泻。另外,抗生素引起的毒性作用等可直接引起肠粘膜损害,导致吸收障碍。对婴幼儿这个年龄段,其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对环境变化适应力差,使用抗生素后容易发生该类疾病。微生态疗法通过补充肠道有益菌调节肠道菌群紊乱,对致病菌起抑制作用,进而改善肠道的微生态平衡[3]。由于该类疾病对患儿的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并且对家庭也是极大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合理的处理显得极为重要,并且专业的护理必不可少,我们医院通过基础护理、饮食护理、肛周护理、腹部护理、心理护理等综合性护理措施对患儿的恢复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丽.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80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70):90.

康复的护理措施范文6

【关键词】液冷湿敷 贝伐单抗 痤疮样皮疹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9-00-02

冷湿敷是一较常用的基础护理技术,为冷疗法的一种常用方法,是利用低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体表皮肤,达到局部和全身效果的一种治疗方法[1]。在中医亦作为皮肤病治疗的常用措施之一[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 inhibitors,EGFRIs)为分子靶向治疗的一类重要药物,贝伐单抗即属于EGFRIs中的IgG1类单克隆抗体,是目前广泛用于结直肠癌、头颈部鳞癌等实体瘤治疗的一种主要靶向药物,临床应用中普遍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不良反应,主要为痤疮样皮疹[3]。国内外研究显示,皮疹的出现一方面是治疗获益的信号,另一方面也干扰正常治疗、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使治疗中断[4]。本研究通过前瞻性对比研究,探讨传统中药液冷湿敷处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贝伐单抗所致皮疹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更好地处理EGFRIs类所致皮肤不良反应,最大限度地支持患者完成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5年7月至2010年5月在我病区首诊治疗的鼻咽癌以及复发(转移性)头颈鳞癌患者共42例,其中男31例,女11例。治疗前做知情告知,自愿合作并签署知情治疗同意书。纳入标准:年龄≥18岁;病理活检证实为鼻咽癌Ⅱ-Ⅲ型(UICC分期)[5]或其他头颈部鳞癌;KPS评分[5]≥80分;预计生存期≥6个月。排除标准:入组前30d内参加过药物临床试验;有>1级的外周神经病变或皮肤过敏反应史;有严重心肺疾病史或糖尿病。

1.2 方法

1.2.1 分组

42例均按照纳入时间,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设计,患者不知试验组别,按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19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职业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2 同步放化疗及靶向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同步放化疗及靶向治疗。放疗为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根据肿瘤情况,分别给出肿瘤区、临床靶区1、临床靶区2及颈部淋巴结剂量;各部位均为1次/d,5d/周,共5-7周。化疗为同期单药顺铂。顺铂为80mg/(m2.d),3周为1疗程,放疗结束化疗即结束。靶向治疗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贝伐单抗,首次剂量400mg/m2,静脉滴入2h,以后250mg/m2,静脉滴入1h以上,每周1次,共7-8周,于放疗前1d首次使用。预处理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贝伐单抗给药前肌内注射苯海拉明20mg;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贝伐单抗每瓶50ml/100mg,静脉滴入输注速度从30ml/h开始,每10min增加10ml,30min后如无过敏反应出现便可调整至所需速度,同时予心电监护仪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1.2.3 配制方法

水煎液的配制方法由责任护士根据药师及中医医师的指导,将100g加水1000ml常规文火煎沸10min,过滤装瓶冷却后放入 0℃冰箱备用。

1.2.4 皮疹的护理

由经过培训的责任护士施行,将液温度调试好在(2±2)℃。(1)观察组在患者面颈或前胸后背等出现皮肤发红、瘙痒或直接出现痤疮样皮疹时,即给予10g/100ml浓度的水煎液冷湿敷皮肤患处,每次10-20min,每日2-5次。冷湿敷次数根据患者皮肤反应级别确定,1级每日2次,2级每日3次,3级每日5次。每日两次者分别于9:00、21:00进行;每日3次者15:00增加1次;每日5次者除9:00和21:00外,分别于中午12:00和18:00各增加1次。1周为1疗程。痤疮样皮疹较重者,同时给予克林霉素软膏外擦患部。涂擦方法:液冷湿敷结束1-2min后,给予克林霉素软膏0.01-0.02g/次用棉签均匀外擦痤疮样皮疹处,每日2-3次,分别于9:00和21:00进行外擦,严重者15:00增加1次,直至感染消退。冷湿敷间歇期出现皮肤干裂感,予以清鱼肝油外擦以润肤保护。同时指导患者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搔抓、撕脱皮肤。(2)对照组湿敷采用(2±2)℃的生理盐水,其余护理方法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定标准[6]

1.3.1 皮肤反应观察指标分为0-5级。0级:无症状。1级:轻度或局部瘙痒或痒感;可出现斑疹、丘疹或红斑但无相关症状;出现痤疮样皮疹但无需治疗;有轻度或局部的色素沉着;指甲改变表现为变色、凹甲、孔蚀;可出现稀疏或斑片状脱发。2级:颜面潮红,强烈或广泛的瘙痒(痒感);出现斑疹、丘疹或红斑,伴有瘙痒或其他症状,局部脱皮;出现的痤疮样皮疹需治疗;有显著或全身的色素沉着;指甲部分或完全缺失,甲床疼痛;可出现毛发完全脱落。3级:瘙痒(痒感)强烈或广泛并影响日常生活;有重度、全身性红皮症、斑疹、丘疹或疱疹,>50%体表面积脱皮;痤疮样皮疹伴疼痛、毁容、溃疡或脱皮;指甲改变致影响日常生活。4级:出现全身性剥脱性、溃疡性、大疱性皮炎。5级:皮疹或痤疮样皮疹致病死。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实施评定,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7d进行评定。

1.3.2 疗效评定标准[7]

痊愈:皮疹完全消退,痒感消失;显效:皮疹消退60%以上,痒感明显减轻;有效:皮疹消退20%-60%,痒感减轻;无效:皮疹消退不足20%或加重,痒感同前或加剧。本研究中将显效和有效合并为显效。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实施,分别于干预3d、7d后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分析

将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 11.5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

2 结果

(1)两组患者干预前皮肤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表1)

(2)两组患者干预3d、7d后临床疗效比较(表2)

(3)痤疮样皮疹发生分级干预前及干预7d后两组比较(表3)

3 讨论

(1)实施痤疮样皮疹干预的需求性

贝伐单抗是一种特异性靶向作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单克隆抗体,它作为分子靶向治疗的EGFRIs类重要药物,在相应实体瘤治疗中已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受到广泛关注[3]。经临床证实,EGFRIs类不引起细胞毒药物相关的传统不良反应,与传统化疗药物联用,亦少有毒性叠加作用[4]。但该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肤反应,发生率96%-100%,其中尤以痤疮样皮疹最为多见,Ⅲ级以上反应者须中断治疗,伴随的瘙痒、颜面潮红等症状亦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4]。本研究显示,痤疮样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且为患者的主要痛苦和不适。目前国内外仍缺乏针对EGFRIs所致皮肤不良反应进行治疗的对照研究及结果报道。放疗对射野皮肤亦存在一定的损伤。本研究中放化疗和靶向治疗的联合应用,对皮肤反应的处理具有较高的临床需求和重要的临床意义。

(2)实施液冷湿敷干预痤疮样皮疹的可行性

1)实施痤疮样皮疹干预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

免疫组化发现,磷酸化EGFR高表达于皮肤的基底及基底上层,EGFRIs治疗可抑制基底角质化细胞EGFR磷酸化,从而导致角质化细胞调亡。大量调亡细胞堆积于真皮下层,进一步导致皮肤损伤。中医认为[6],痤疮样皮疹等皮肤疾患属风、热、毒邪等所侵,为肺热血热等所致。治疗上应凉血清肺冷解毒为主,用热则会导致皮疹加重。为《中国药典》2005版收录的常用传统中药,其味甘性寒,归肺、胃和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功效;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表明,内含有丰富的有机酸、挥发油、皂苷、黄酮类等化合物,他们含有大量的还原基团,具有抑菌、抗病毒、免疫调节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多种感染、痈肿疔疮、风热感冒等疾病的治疗。的水煎剂在体外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等多种致病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人体皮下含有丰富的血管,局部用药容易吸收且有渗透作用。将药之气味透过肌肤直达经脉,融于津液,发挥药物归经功效。本研究中将水煎剂用于冷湿敷治疗痤疮样皮疹及其伴随症状,对皮疹较重者联用抗生素,以协同加强杀菌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2)实施冷湿敷干预具备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冷湿敷是冷疗法的一种常用简单的方法,是利用低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体表皮肤,达到局部和全身效果的一种治疗方法[1]。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均对该方法熟悉,易于接受和掌握。皮疹的病变部位表浅,且多为暴露平坦处,为冷湿敷的实施提供了方便。水煎液中水溶性成分含有明确的抗菌消炎的药效质量指标,药效稳定。本研究通过冷湿敷直接将药液作用于皮疹局部,皮下血管丰富,收敛作用好,易于发挥药效;较之于口服给药,能避免加重放化疗患者的胃肠道负担,也避免诱发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不适。

(3)实施干预研究的效果及结果本研究显示,液冷湿敷皮疹,治疗3d即出现明显效果,颜面潮红和痒感缓解最为突出;7d疗程则皮疹消退明显。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均未向深发展,原有2例Ⅲ级反应经处理后转为Ⅰ级直至痊愈。对照组2例Ⅲ级反应7d后转入观察组治疗,10d后痊愈。表2提示,7d疗效明显优于3d效果,说明疗效与时间疗程有相关性。在实际护理中,应指导患者坚持足够疗程。本研究结果同时还显示,两组患者痤疮样皮疹消退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提示贝伐单抗所致痤疮样皮疹有自限性变化过程;但两组患者干预7d后皮疹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显示,本研究中贝伐单抗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100%。与单用放疗加单药顺铂化疗患者相比较,其特有不良反应为皮疹和指甲改变,其中尤以痤疮样皮疹最为多见。两组患者皮疹最早出现于用药后第2天,大多于用药后3-7d出现,多见于面颈部、头部、前胸后背等部位,4例同时还出现于四肢,其中2例还出现于腹股沟会阴等处。男女患者面颈部皮疹均为痤疮样皮疹,无性别差异。皮疹伴发瘙痒和(或)痒感,大多数同时出现颜面潮红等症状。指甲改变患者主要表现为甲沟炎、指甲沟处皮肤裂开,多累及大拇指和拇趾;及时给予2%碘酊外涂,每日3次。涂擦碘酊前给予液局部浸泡,能明显改善患者自觉不适症状。本研究中均为头颈部鳞癌及鼻咽癌患者,放疗射野皮肤均为面颈部皮肤,与贝伐单抗所致皮损好发部位相重叠,特有皮疹依然出现,但其皮肤干躁、脱屑、发痒等反应较其单纯放疗患者加重。具有清热解毒功效,予以冷湿敷对射野皮肤亦起到了良好收敛保护作用;有感染表现者加用抗生素外擦,均未见对射野皮肤有损伤作用。本研究同时还提示,放疗射线对其局部特有皮疹无明显抑制作用。

(4)液冷湿敷给药需注意的问题

液冷湿敷给药,经济安全,易于患者接受。在临床实施中,应先向患者及家属讲明此方法的原理、优势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积极配合。在湿敷前,应先调试好药液温度,以(2±2)℃为宜,尤其是面颈部的放射野皮肤,敷处皮肤应感觉微冷舒适,或以患者皮肤能耐受为度。将3-4层纱布全部浸湿药液,轻轻拧干至不滴液为宜,直接贴敷于皮疹处,3-5min更换1次或加药液。药液纱布外可覆盖一层干毛巾,以保持药液温湿度。面部贴敷时注意避开眼睛。湿敷时间应注意避开病员放疗时间和不影响病员休息为宜。湿敷过程护士应加强巡视,注意有无皮肤过敏等意外发生,定期观察并记录皮疹变化情况。居家自护患者,应在全面掌握方法后方可实施,护士需加强访视与指导。

4 小结

分子靶向治疗已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关注肿瘤综合治疗所带来的副反应是临床肿瘤护理的一个方向。EGFRIs药物治疗实体瘤带来较好疗效的同时,其高发生率的皮肤不良反应也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本研究显示,液冷湿敷护理贝伐单抗所致特有痤疮样皮疹,疗效确切,方法简便易行,安全经济,易于病员接受。建议可将此方法作为贝伐单抗所致各类皮疹的常规处理方法。液冷湿敷联合抗菌素是否可以作为其他EGFRIs所致皮疹的常用处理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曹恩溥.消肿片内服配合祖传消核散外敷治疗乳腺囊性增生144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7,34(5):425-427.

[2] 张光翔,李易霞.自拟蒲地安肠汤结肠灌注治疗慢性结肠炎41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2007,11(2):337-354.

[3] 梁晓平.自拟益肾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2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9(2):104-105.

[4] 芮桂凤,顾和亚.61例肿瘤骨转移患者放疗期间的护理[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4,18:605-612.

[5] 张涛,李伟莉,陈丽娟.中医药治疗免疫性流产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130:218S-21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