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心理健康感悟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心理健康感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心理健康感悟

大学心理健康感悟范文1

随着近年来大学生自杀、凶杀事件的增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了学校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同时为配合我校第十二届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我班举行了"感悟生命,寻找真我"的主题班会,希望通过此次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同学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其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为校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让大家在感悟生命的过程中更好的珍惜生命,为美好的明天不懈奋斗!

活动时间:XX年x月x日

活动地点:xxx

活动主题:"感悟生命,寻找真我"

活动流程:此次活动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开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感悟生命--生命可以如此美好"

此阶段为大家展示了我们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从结婚生子到安享晚年这一漫长人生历程的所有美好瞬间,同时让同学们自由发言,诉说自己生命历程中最希望被定格的瞬间,带领同学们重温生命中的美好时光。意在让大家感受我们人生中那无穷尽的美好,启迪大家感悟生命的真谛,热爱生命,憧憬人生,去体味生命中每一个美好的瞬间。

第二阶段:"感悟生命--生命因坚强而美丽"

此阶段为大家播放了"渐冻人王甲"一只手书写坚强的生命、武汉大学三名女学生为救助重病室友省吃俭用,靠卖废品赚钱的感人新闻、以及为纪念汶川地震四周年制作的感悟生命之100个坚强瞬间的视频,在视频的播放过程中,很多同学潸然泪下,那一刻,他们流下的泪,是对坚强生命的敬畏,是对民族大爱的震撼、也是对生命中那些无法预知的未来的辛酸无奈...

第三阶段:"生命很坚强,却也很脆弱"

此阶段向大家展示了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校频发的大学生自杀、凶杀案例,一幕幕残忍的画面绷紧了在场每位同学的心。我们在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处在踏入社会前的过渡阶段。生活上,从依赖到相对独立;学业上,从填鸭式学习到自主性学习,经历着巨大的身心调整和变化。大学生所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因此大学生群体成为抑郁症的易发人群,抑郁症也成了当下大学生心理的隐形杀手。

在播放过此视频后,我们展示了一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数据,通过多种方式让同学们了解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紧接着让同学们做了一项包含40个小题的心理测试,并随机抽查测试结果,结果发现部分同学有一定的心理障碍。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缓解心理压力,我们让部分同学分享了自己的减压方法,并向大家展示了大学生心理调节法以及面对心理问题的各种应对措施,鼓励同学们积极面对心理问题,加强交流,培养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正确的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找寻真正的自我。

第四阶段:"珍爱生命--拒绝不良嗜好"

我们大学生中存在的不良嗜好如抽烟、酗酒、聚众斗殴等是影响其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此向大家播放了拒绝不良嗜好的教育片。通过播放视频以及随后的分组讨论,小组回答等环节,让同学们了解到不良嗜好的危害,让其明确身为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帮助其更好的认清自我,拒绝不良嗜好。

第五阶段:展示班级微电影《拥有》

为配合我校第十二届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我班以"感悟生命,寻找真我"为主题拍摄了微电影《拥有》,此片讲述了一名普通的师大女生捕捉生命美好,找寻真我的故事。通过此电影让同学们对生命的美好有了更深层的了解,启迪同学们以一种健康的态度和方式去面对生活,充实自我。

活动目的

1、提高同学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水平,引导其树立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培养心理素质,锻造做人的品格。

2、帮助同学们纠正不良嗜好,改变不良习惯,认清自身优缺,更好的了解自我,发展自我。

3、引导同学们学会珍惜,学会感恩,珍爱生命,为美好的明天不懈奋斗。

大学心理健康感悟范文2

   心理健康心得感悟1    经过上了这么多节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更要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与原则,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与方法。而心理健康的人应当具备比较正确的认知、良好的情绪情感、坚强的意志品质与健康的个性心理。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一、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

   我们都是从高中升到大学,应对新的环境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例如烦躁、压抑、苦闷等,当应对自我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千万不要独自一人承受,更不要钻牛角尖,要进取主动调试自我的心理,明白适应环境;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困苦;要学会改变学习方式,使学习简便愉快,然后确定一个切乎实际的目标;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而求止,知而行之。要学会从心里去理解现实中的一切,既来之,则安之,使自我具备较强的适应本事。

   二、人际关系的处理

   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促进身心健康;不良的人际关系使人感到压抑和紧张,承受孤独与寂寞,身心健康受到伤害。所以,我们大学生更要培养良好的交际本事。要坚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经过人际交往,认识到大学生的社会职责,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本事,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团体坚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恋爱中的矛盾问题

   在现代大学生中恋爱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大学生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在恋爱中应遵循:以爱为基础,以高尚情趣为恋爱发展的动力,在恋爱中相互尊重各自的选择、自由与权利以及人格,同时信守职责,忠贞专一,以诚相待。要以理解为前提,以奉献为资料,以被爱为结果。大学生要避免恋爱的消极影响,学会运用爱的技巧要学会澄清感情价值观,做出爱的决定,注重爱的交流,并履行爱的职责。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并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能够阅读相关的心理辅导书籍,有需要的能够进行心理咨询,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好自我的时间,增强自我的心理素质,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去迎接挑战。

   心理健康心得感悟2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往往面对着各种心理压力,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首先,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其次,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最后,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强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心境的良好和乐观向上的情绪,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在有需要得时候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该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大学生有必要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全面健康的发展,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迎接未来的种种挑战,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心理健康心得感悟3

   成为一名大学生是每一名学生的梦想,而我有幸的成为一名皖南医学院的学生。在这里,我学习到知识,认识许多关系要好的同学,同样还过着自己在大学里丰富多彩的生活。不过,每一位大学生在大学生活里都会遇到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问题。与此同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给广大大学生提供了一条了解自己,改正自己不良习惯并获得自我提升的途径。学习这门课并结合自己身边的生活使我有很多体会和感悟。

   在第一次上这门课的时候,老师向我们详细的介绍了心理健康的意义,心理健康的概念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等内容。这让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过去和这些内容有关的课是非常少的。此后老师们一个个生动的事例让我体会到拥有健康的心理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随着课程的继续,我又了解到了许多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的内容,而这些内容都十分贴切大学生的生活,可以帮助我们大学生解决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从而避免很多事情的发生。

   每一位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小嗜好。但这并不是在任何场合下都适合的。比方说我就有几位喜欢晚上在宿舍熬夜打电话或者干其他事情的同学。他们经常在夜里弄到很晚都不睡觉,还发出很大的声音。这种行为其实会影响到同寝室其他同学的学习和休息。但由于既是同学又是室友的关系,其他室友又不好意思提出意见。结果导致他们一直忍受着学习和休息受到影响的折磨。其实他们的做法都是错的,我们在做自己事情的时候不仅仅是保证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同时还要顾及别人的感受。生活在同一个寝室中,大家享有共同的空间,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不仅仅只关乎我们自己,更关乎别人。所以,我们日常在寝室里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顾及室友们的感受,尽可能不去打扰到别人。而室友们一旦受到了别人长期的打扰,也不能总是忍气吞声,忍受折磨。而是要通过恰当的途径向打扰到大家的同学提出意见,帮助他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样不仅会带给大家一个舒适的学习与休息的环境,同样会让大家知道尊重他人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多么的重要,加强寝室里同学们之间的友谊。我想,这一点我们作为和别人共同生活在一间寝室的大学生都要做到,尊重他人,同时也善待了自己。

   每一个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都会体验到不同的情绪,以及不同的情绪所带给我们的影响,情绪犹如温度计,能使人沸腾,也能使人冷却。对于我们大学时期的青年人来说,情绪正处在一个丰富多变、相对不稳定的时期。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良好的情绪能够促进我们的身心健康,不良的情绪会对我们的身心造成伤害,同样也会影响到别人。我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焦虑和恐惧也许就是表现的最多的两种情绪。而当这两种情绪表现出来时,如果我们没有采取适当的方法来减轻自己的压力和不良情绪,就会对我们的身心造成不良的影响。通过课上的学习我了解到我们可以通过眼泪、运动、或者找人倾诉等途径来进行宣泄。而我们同时要注意适当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宣泄,不能因为自己情绪不好而影响甚至伤害到别人。我想,这些方法和建议在我以后的日常生活中一定能够用到,我将会最大化的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适当宣泄自己的正常情绪,不因为自己的情感变化而影响到他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英国哲学家罗素曾说过:“没有公民道德,社会就会灭亡;没有个人道德,他们的存在也就失去了价值。因此对一个美好的世界来说,公民道德和个人道德是同样必要的。”所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刻要注意自己的道德现状。

   而在我的身边就有许多违背道德的现象时常发生,有些事情甚至触犯了法律。在我的宿舍楼层的走廊里,时常可见有人随地吐痰或者乱丢垃圾,还有人半夜12点在宿舍楼里发出很大的声响,吵得大家都得不到休息,有时即使很多人发出意见甚至破口大骂,发出不必

   要声响的同学也不管不顾,依然我行我素。在操场打篮球时,经常有同学有东西被偷走,我的一位室友就在最近被偷走了一部手机。我想这些行为都是违背道德甚至触犯法律的,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要注意自己的日常行为。所以我们

   在日常生活中要通过良心的自律以及舆论的监督来保证自己的道德不丢失,更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触犯法律。努力让我们成为一个拥有健康道德和心理的大学生。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除了几小时的睡眠外其余70%以上的时间花在人与人之间直接或间接的交往上。由此可见,人际交往活动在社会活动中占据着多么重要的地位。在人际交往中是有许多规律和技巧的,这些都需要我们自己去掌握。我们要经常换位思考,这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很重要。同样我们要善用赞扬和批评,一般情况下,应多作赞扬,少用批评,批评是负性刺激,通常只有当用善良、符合事实、方法得当时,才有可能产生积极的效果,才能促进对方的进步。批评时应当注意场合与环境,应对事不对人,不能对一个人做全盘否定,这样会挫伤对方的积极性与自尊心,应就现在的一件事而不是将以前的事情重新翻出来,措辞与态度应是有好的、真诚的。同样主动交往,帮助别人,选择适当的交往时机及场所也是十分重要的。我想,当我们通过做正确的方法和途径与他人交往时,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和谐,愉快的氛围,同样会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

   压力同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个问题。适当的压力可以促进我们前进,而压力一旦过度就会影响到我们的身心健康。所以学会控制和恰当的释放压力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大学生的生活中,最常见的压力就是学业上的压力。作为一名大学生,学习仍是一项重要的事情。而伴随着学习,压力也会随之而来。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并要注意适当放松自己。从而减轻自己在学习上的压力,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并为自己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大学生心里健康教育这门课的学习,我懂得了很多以前所不知道的知识,掌握了很多在我以后日常生活中能用的到的技巧。当我以后遇到一些情况时就能及时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来解决问题,同样能够尽我所能去帮助别人,为和谐的生活氛围做出一些努力和贡献。从而让自己所学的知识发挥最大的作用。我想,这一学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的学习让我受益良多,我也将会一直关注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不断使自己获得提升。

大学心理健康感悟范文3

关键词:高校;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生命教育主要是围绕有关生命问题、生活问题、人生问题进行的教育活动。大学生生命教育不仅要引导大学生珍爱生命,正视他人的死亡,更要启发大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不仅要引导大学生热爱自身生命,更要引导大学生尊重、热爱他人生命,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共处。当前,高校可以生命教育为切入点,通过开展生命教育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一、加强生命教育

美国、澳大利亚、日本、英国、新西兰等国,中国香港、台湾、辽宁、上海等地区积极开展生命教育,期刊网上关于高校生命教育的论文178篇。郑晓江1994年于南昌大学开设“生死哲学”课。台湾地区晓明女中开设“生命教育”课。

生命教育采取的方式有:课堂教学(必修或选修课)、社会实践、专题讲座、体验式活动、团体辅导等相结合,从生命的生理、心理、社会意义三方面,通过认知、实践、情意三层次全方位开展,内容涉及生命安全、生活态度、心理调适、生命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结合生命教育进行,能更有效地提高效果。

(一)通过宣传促进正确认识

通过广泛的宣传,让师生认识到生命教育不只是让人珍惜生命,更重要的是提升生命价值。如开展励志讲座,通过宣传栏、学生工作刊物等宣传;建“感悟人生”网页或专栏,挂学生身边自强自立典型事迹、名人名言、励志文章、师生心语等。

(二)将生命教育融入具体的学生工作中

将生命教育与感恩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挫折教育、赏识教育、成功教育、环境教育、伦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以学校品牌活动等为载体,融入到具体的学生工作中去,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幸福感和自愿度。如:借鉴生命教育的理念和思维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与环境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尊重动植物和他人的生命,与自然、与社会和谐相处,奉献社会;将生命教育与安全教育相结合作为入学教育内容之一,进行生命规则教育,引导学生与自然、与他人、与社会和谐共处,尊重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职业规划、毕业教育中渗透“生命价值”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目标,实现生命价值。与挫折教育、生命磨炼教育结合,开展励志讲座,通过学生身边战胜贫困、自立自强典型的现身说法激发学生的斗志,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与清明节活动结合,组织学生扫烈士墓,观看革命先烈影片,引导学生缅怀先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与感恩教育结合,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前,通过团委学生会发倡议书等引导学生感恩,特别在自己过生日时感谢母亲的生育、培养。

(三)开展体验式活动

依托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学院心理辅导站,在学院进行试点,对辅导站学生团队和心理委员进行培训,带领学生干部在学生中开展体验式活动。分专题开展团体辅导活动(做我真好、生于忧患、应变与生存、敬业乐业、学会生活、和谐相处、社会关怀与社会正义),穿插使用游戏、视频、手语歌演唱、情景剧续编、案例分析等。组织学生观看感动中国、生命孕育、抗震救灾视频等。寒暑假布置社会实践作业,让学生去社会实践,帮扶孤残人士,开展调研报告竞赛。在大力宣传和教育,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开展征文、演讲等比赛。

二、加强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建设

要加大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使广大师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针对极个别需要帮扶的有心理困惑的人,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广大的普通人群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尊重个性差异,挖掘自身潜能,不断完善自己,提升个体身心素养。当前,由于学生规模的扩大等原因,单纯靠学校的心理辅导中心,不能完全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因此,要建设好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实行心理健康教育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广大师生能正确对待心理问题和心理咨询。

院系二级辅导站要有专门的辅导员负责,为保证其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开展工作,应尽可能地让辅导员从其他纷繁复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条件具备的话,院系可以专门配备心理专业的研究生专门负责心理工作。院系二级辅导站要以“广泛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广大师生身心素质”为目标,以建章立制和硬件建设为“两翼”,以网站、宣传刊物和学生宿舍为“三阵地”,以队伍建设、个体咨询、团体活动、社区教育为“四支点”,构建相对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和心理危机预警安全防护体系。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心理问题娱乐化,以班级、党支部为载体,让学生在团体辅导等活动中亲身感悟,让心理教育润物细无声。

三、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体化

大学心理健康感悟范文4

一、生命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需要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预示着一种新型文明形态的到来,这一时代转型,根本的需要是富有生命活力的个体的出现。只有富有活力的、具有主动生存方式的大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为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对学生生命的关怀,更可能培育出富有活力的生命个体,这是高校学生工作对时代进步的贡献,也是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2.健全大学生心理的需要

人只有一次生命,人具有向生的本性,人具有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国家的繁荣、个人的幸福,作为生命而存在的人,大学生渴望着学校教育生活成为其生命成长的重要阶段,渴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而整体性提升自身的存在水平。关怀生命,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是对大学生全部教育的根本价值,也是高等教育必须承担的责任。

二、关怀生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取向的内涵

1.直面生命存在,承担社会发展责任

目前,许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对教育价值取向的认识,只关注规定性、操作性的技能与程序,忽略价值取向问题,加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被动性。今日提倡关怀生命的价值取向,意味着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有更清晰的生命意识,需要以自我的身份考虑自身存在方式和自身价值的实现。

在关怀生命价值取向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有意识地吸收各种生命资源于自身发展之中,有意识地选择、组织、利用信息促进未来从业人员的培养。这将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走向一条自我更新的发展道路,为社会发展承担培养后备人才的重任。

2.以生命为前提,形成积极关怀的行为方式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人的关系形态中,大致有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忽略了生命的地位,而将知识的获得、操作技能的训练等作为教育的根本价值。第二种,是有意识地放任学生。这种教育价值认为,只要教师给学生完全的自由就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第三种,就是有意识地关怀生命。以积极的关怀作为价值取向,意味着对生命有清醒的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取向,就是直面人的生命需要,通过教育促进人的生命生长。

关怀生命,不是漠视,也不是放任,其价值意义是使人在教育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发展,使人意识到自身生命的存在。只有意识到生命的向生本性、意义追求、成长机制,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怀才有了具体的目标。

3.以建设性的方式促进生命成长

在生命的视角下,反思现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弊端,重构新的目标体系,整体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生存方式的层面上,建设性地重建一种富有生命气息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样个体能够以富有生命气息的生存方式生活在心理健康教育之中,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唤醒学生生命意识、形成个体生存方式、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方式。

三、生命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取向培育的途径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目标的生命取向

(1)养成能合理地确定自身行为目标的个体

对于个体而言,在生命历程中,需要面对连续不断的活动。目的合理性,是活动质量的先决条件。对于行为目的而言,需要个体对自身存在状态有清晰理智的判断,对自身的生命能力有充分的信任与恰当的评价,而且需要自觉意识到自身成长的可能。个体需要做出自己的判断、选择,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建立合理的发展目标。这个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是对自己与世界发展、职业发展的一种开拓。这需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确定合理的教育环节和结构,不断地养成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生命意识,引导学生确立富有生命价值并具有实现可能性的目标。

(2)养成具有策略意识与能力的个体

这是期望个体能积极主动地发挥自身的力量,在复杂的环境中,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实现活动的目的。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外界机遇、开发可能资源,最终实现有价值的目标,将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素质。这种素质的形成,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安排相应的课程或活动,形成个体高质量的行为方式,帮助学生提高收集信息、判断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帮助调整学生的行为与目标。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的生命取向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不仅要注重心理健康的知识等,更要注重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增加学生对生命的认知能力,使课程设置既能满足学生生命个性发展的需要,又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体验教学思维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学习情境的创造、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

(1)主题式教学,创造“现实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感悟中体验

所谓主题式教学,就是围绕某一教学内容,结合教材和参考书把与之相关的概念、原理、数据、材料等进行综合整理,结合工作生活实际情况,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传统的理论教学过分注重抽象的逻辑推理与机械的识记训练,而忽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许多学生对理论产生了枯燥、难懂的印象,从而丧失学习的动力。为此必须对现有教材中的理论内容进行取舍、调整,根据需要补充一些生活中的基本原理,力求做到理论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

(2)专题式教学,创造“特定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

长期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缺乏引导和合适的课题。教师或者辅导员可以设计各种课外调查项目,让学生带着关于生命的特定情境问题,走出教室,进入社会进行实际调查和分析工作,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在课堂上展示团队的成果,分享成功的喜悦。这样能让学生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准备相关知识和技能,加强彼此的交流与合作,逐渐接触社会并融入社会,为将来正式踏入社会奠定基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反复循环、逐级深化的教学模式,改变单一功利性的培养模式,应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对生命内涵的感悟能力,形成个体高质量的活动方式,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宽广、专业知识渊博、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强,富有创新、创造、创业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家成.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概念与研究定位\[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5).

大学心理健康感悟范文5

本文将从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教育功能、审美功能、情感功能以及音乐的表演和欣赏角度出发,探索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途径,帮助大学生消除心理困惑,增强克服挫折的能力;珍惜生命,关心集体,善待自己,舒缓精神压力,开启自闭的心灵,走出抑郁的阴影,迎接灿烂的人生。

一、音乐教育功能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我国教育家孔子2000多年前提出的,它蕴含着深刻的音乐教育思想,体现了音乐教育对于改造社会陋习、规范道德行为、健全完美人格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的价值。于1917年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观点,他认为健全人格的养成以及非知识积累和技能训练,需要通过审美艺术教育来最终完成。当代大学生一些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表现在人格障碍,它是一种以人格结构和人格特征偏离正常为主的障碍,影响其社会和职业功能。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无法代替的作用,那就是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音乐教育首先是一种情感教育,大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时,通过聆听、体验音乐进入音乐家的感情世界,审视自我、感动心灵;优美的音乐可以帮助大学生摆脱功利、世俗的生活态度,用关爱、同情的态度去对待他人,从而培养一种真诚、宽厚的处世情怀。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又称合唱交响曲,是一首崇高的人类共同情感的生命交响乐。大学生欣赏这首乐曲或参与演唱这首乐曲,可以充分体验到一个音乐家高尚的灵魂,深刻感悟音乐中张扬着的光明与力量、至善与友爱、和平与友谊、崇高与伟大,进而帮助大学生从狭隘的个人世界中走出来,学会理解他人,关心他人。大学生在音乐的感召下还可以培养友谊感。大学生可以从音乐家那里学习达观的人生态度,面临失败和挫折时,要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适应时代的挑战。

二、音乐审美功能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

德国美学家希勒最早提出将审美作为教育方式。他认为,审美教育可以从自然、被动的人成长为一个自觉、主动的人,他充分强调了审美教育在人的理性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我国音乐理论家赵沨指出:“美育教育应该提到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形成的高度来认识。”以上美学家都强调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的教育,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的情感培养、性格养成、人生的价值实现等具有重要作用。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音乐艺术是最具情感的艺术形式。文学和绘画艺术善于再现客观世界,而音乐的审美功能就是利用音乐的情感特征,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作活动等。音乐欣赏者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陶醉,使人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普通高校开设音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在音乐审美体验过程中,音乐自身的情感可以把大学生萌生的情感激发出来,把冷却的情感点燃起来,把淡忘的情感浮现出来,把遗失的情感呼唤出来。

三、音乐表演对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

音乐表演是音乐创作和音乐欣赏的中间环节。普通高校开设音乐表演重在大学生参与音乐表演的过程,其教学目标是使大学生在音乐表演的活动中体验音乐的情感、感悟音乐中的文化积淀、激发个人的表现欲望、学会与人合作交流等。歌唱是大学生乐于接受的音乐表演形式,歌唱不仅使大学生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并且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首先从歌唱的生理角度讲,歌唱是一种全身心参与的音乐活动,人们在歌唱时脑部中枢神经处于一种高度兴奋状态,歌唱能使人精神焕发,消退低落的情绪。其次,歌唱具有情感释放的作用,大学生喜爱歌唱的原因是歌曲中的喜怒哀乐契合了他们内心情感世界。尤其是大学生在参加集体的音乐表演活动中,不仅可以增强集体的荣誉感,而且还可以学会尊重他人,以此培养自信心。

四、音乐欣赏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

音乐欣赏唤起我们的情感共鸣即心理反应。如何通过音乐欣赏有效缓解大学生精神压力,使他们正确审视内心世界、增强自信心以及培养社会交往与合作能力等,是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面临的问题。音乐欣赏就其本质而言,它能激起人们的回忆、想象,给人以精神上美的享受。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角度出发,音乐教师要精心筛选欣赏曲目,有针对性地让大学生欣赏那些艺术价值高、积极进取的乐曲。比如,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能够使人精神振奋、圣-桑的《天鹅》能够有效缓解心理压力等。这些乐曲能引领人们从抑郁、自闭的心灵空间走出去,进而感受生活的美好、眷恋生命的可贵。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或者心理咨询、治疗,这是一种科学意义上的探索与实践。将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相结合,无疑是一种大胆的探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1]赵宋光主编.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周世斌.音乐教育与心里研究方法.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大学心理健康感悟范文6

关键词:心理资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自2011年5月教育部下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以来,全国各高校陆续以不同形式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此同时,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及管理人员也在不断对该门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期提高该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并更好地实现《基本要求》中所设定的课程目标。在对该课程的诸多改革和创新中,总体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首先,在教学目标上改变以往以应对心理问题为导向的目标设定,而尝试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导向;其次,在教学内容上改变以往只关注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扰的内容选择,而更多地选择带有正能量并促进学生潜能发挥的内容;第三,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导的讲授式教学形式,而代之以更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需要的体验式、参与式教学形式;第四,在考核方式上改变以往的单一指标、静态评价,更注重过程性和动态性评价。由此可见,学者们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有益的探索,但已有研究更多地是从较为宏观的层次提出了该门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改革的方案,而少有从微观层次,结合具体的积极心理学理论将所提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改革方案运用到实际的课程教学中。本文试图将积极心理学中的心理资本理论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有机的结合,并从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革新和考核方式突破几个方面将心理资本开发贯穿于该门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同时就心理资本的四个核心成分的开发在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及实施效果进行了探索,以期为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提供借鉴。

一、心理资本的内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capital)是在20世纪初由Luthans等人在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框架下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1]。这种积极心理状态具体包括四个核心成分,即自我效能(self-efficacy)、乐观(optimism)、希望(hope)和韧性(resiliency)。自我效能指的是个体在面对任务时,相信自己能成功完成任务并积极应对挑战的自信;乐观是指个体能以积极的归因方式对现在和未来的处境做出解释,并对生活抱有积极的态度;希望是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能寻求各种途径,努力实现目标的积极动机状态;韧性是指个体在身处逆境和遭遇挫折时,能从中快速复原,重新生活,并获得积极转变和成长[2]。这四个成分相互促进,协同发挥作用,并具有可测量、可持续开发的特点。众多研究表明,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有学者认为心理资本的内涵和结构都反映了心理健康积极层面所包含的内容,心理资本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3]。如张阔等研究得到心理资本与个体的自尊、内控性、情感平衡、心理冲突等反映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具有显著的相关,且心理资本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4];李磊等的研究得到,大学生的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心理资本越高的个体,其心理健康水平越高[5];武春霞和秦葆丽的研究得到,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6];潘清泉等人研究得到心理资本总分及各核心成分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正向预测作用[7];杨会芹等人研究得到心理资本在农村大学生生活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过程中起调节作用[8]。由此可见,对学生的心理资本进行开发,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进而实现《基本要求》中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素质基础”的目标。高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对大学生的心理资本进行开发,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则是实现对大学生心理资本进行系统、全面开发的主要形式和有效载体。

二、基于心理资本开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案总体设计

为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对大学生的心理资本进行有效开发,我们的教学团队首先对已有课程教学进行了总体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定位

围绕着《基本要求》中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目标的设定,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本着预防性和发展性的指导原则,我们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引导大学生发现自身所具有的优点和内外在的积极资源,挖掘学生所具有的潜能,帮助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并树立合理的人生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并有效预防校园危机事件的发生。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

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在《基本要求》所规定的教学内容范围内,选择能体现积极心理学理念,并与开发学生心理资本四个核心成分契合度较高的内容,最终形成七大主题内容,分别是:1.关注心理健康,促进成才成长;2.认识自我,发掘潜能;3.培养积极情绪,树立乐观心态;4.增强韧性,积极应对压力与挫折;5.学会交往,获取积极资源;6.认识爱情,培养爱的能力;7.树立希望,合理规划大学生涯。同时在教学案例的选择、课堂活动的设计上多以宣扬正能量、促进学生发现并发挥自己的优势与潜能及体验积极情绪为主。

(三)教学方式的革新

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在课堂内外积极参与学习,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更好内化,同时也满足心理资本开发的具体要求,本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采用更迎合学生需要、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体验式、参与式教学形式。首先,在教学理念上体现学生的参与与体验。即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学习愿望,师生共同营造开放、自由、合作的教学氛围,通过多种互动形式如辩论、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合作并结合部分表达性艺术治疗形式如绘画治疗、音乐治疗、心理剧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积极情绪,体验认知观念改变所带来的内心感受及相应行为改变所带来的学习、生活、社交等方面改善而产生的成功体验。其次,在教学环节设计上突出学生的参与与体验。在每次课开始的时候,用5-10分钟时间,通过带领学生做手指操、放松冥想和团体活动的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并将其情绪调整到积极状态,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开始学习;在每次课程快结束时,通过播放与本次课主题相关的传播正能量和启发人的积极情绪的一首歌曲和一段视频(如《奔跑》、《我和你一样》、《真心英雄》、《相亲相爱一家人》等歌曲和《挑战不可能》、尼克•胡哲的演讲等视频),再一次加强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和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动力;在每次课结束后,通过布置书面作业(如学习、收获感想总结)和活动作业(如运用课堂所学的技能技巧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促进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和吸收。

(四)考核方式的突破

由于该课程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提升,而心理品质具有内隐性、抽象性、渐进性和个人化等特点,因此本课程突破原有单指标、静态化的考核方式,而采用多指标和动态化的考核方式。考核指标具体包括出勤率、课堂参与度、活动参与的质量、学习后的个人感悟及心理品质提升度五个方面。出勤率和课堂参与度均以实际出勤和实际参与的次数与总课程次数的比值来确定;活动参与的质量以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来确定;学习后的个人感悟以书面形式呈现,授课教师给出评价分数;心理品质提升以课程开始和结束时的心理健康和心理资本的前后测分数变化及两次分数的平均值的绝对水平高低来确定。采用两两比较法确定各指标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权重分别为出勤率0.1,课堂参与度0.1,活动参与的质量0.3,学习后的个人感悟0.3,心理品质提升0.2。所有考核指标的评价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完成,取消传统的课程结束后的卷面考试环节,且每次课上对表现积极、获得高评价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这样做既能起到及时反馈所带来的教学促进作用,同时也能使这些学生的行为表现起到积极的榜样示范作用。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心理资本开发的具体实施

心理资本的开发是通过对其四个主要的核心成分进行开而实现的,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每次课和每个教学环节中都要体现和实现对心理资本四个核心成分的开发。

(一)自我效能的开发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自我效能主要是通过体验成功来获得。这种成功体验一方面可以通过自身经历来获得,即个人在过去经历中所积累的成功经验或实现的绩效目标;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对他人成功经历的观察学习来获得,即分享他人的成功,观察或观摩榜样人物持续努力后的成功,值得尊敬的和有能力的人的暗示、评价或劝说。基于以上认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首先通过团体辅导、课堂发言和课后书面作业的形式鼓励每个学生回顾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成功体验;其次通过播放视频或让在某些方面具有成功经验的学生分享经历让学生体验成功;最后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顺利完成课堂任务和课后活动任务来体验成功。

(二)希望的开发开发希望主要通过打破“习得性无助”和树立合理目标来实现。打破习得性无助要从调整认知开始,以行动改变结束,具体包括:首先,通过“瓶子中的跳蚤”、“被铁链栓住的大象”等故事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习得性无助以及明白自己的无助感、无望感是怎样形成的;然后采用“优点大轰炸”和“自我优势取舍”等挖掘潜能的游戏,帮助学生看到并珍视自已的优势;再通过“完善自画像”、“埋葬我不能”等游戏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唤醒其突破习得性无助的动机和情感体验;最后通过心理剧表演和课后活动作业从行为上打破习得性无助。树立合理目标即引导学生对自己大学生活的几个主要方面(自我发展、人际交往、学习及职业规划)设立具体的、可行的、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并确定实现目标的方法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再通过情景剧的形式把自己期望的五年后或十年后的生活状态表演出来,从而增强学生对未来的积极期待。

(三)乐观的开发

乐观的开发主要可以通过宽容过去、欣赏现在及为将来的进步和发展寻找机会三个方面来进行。宽容过去即学会接受并重新认识自己过去所遭遇的失败、挫折和所犯的错误。主要是在小组内分享自己曾经失败的经历,大家给予宽慰并尝试从多个角度去看当时的经历,并重新对失败进行归因。欣赏现在即满足当前的生活状态,并感悟当前生活中的积极面;如有同学对自己当前所上的大学和周围的环境不满。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小组辩论的形式让这些同学认识到自身所处环境和所上学校所具有的积极资源和优势。第三,为将来的进步和发展寻找机会,即在宽容过去和欣赏现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及外界所具有的资源,为将来的发展和进步创造机会,并采取积极、自信和欢迎的态度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四)韧性的开发

Luthans等在提出的心理资本开发策略中,涉及韧性开发的策略具体包括三个,即危险中心策略、资源中心策略和过程中心策略[9]。危险中心策略重点是减少可能增加不期望结果的危险和紧张刺激;如通过课堂讲授、小组活动、情境模拟表演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时间管理、学业规划、情绪调节等的方法,以减少学生由于学业、人际等现实刺激所带来的不良体验。资源中心策略是强调和增加可带来积极结果而没有危险的资源;如通过挖掘学生自身所具有优势和积极心理品质,增强其对生活的掌控感,并通过列举“社会资源列表”,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还具有哪些外部社会支持和可利用的社会资源,以增强其应对困难和成功解决问题的信心。过程中心策略是强调个体在面对新环境、遇到新问题时要聚集自身适应系统的能量,以满足运用人的资源来管理现实危机因素的需要。可通过小组活动、情境模拟、课后任务等方式让学生懂得并学会怎样利用身边人的资源来解决问题、应对危机的技能技巧,增强自身的抗压能力和心理复原力。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心理资本开发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