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化城市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化城市管理范文1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管理
引言
当前,城市规划与管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因此,探索、创新如何建设一个具有地区特色、拥有卓越品位的城市,并对其实施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规划管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关键课题。
1 现代化城市规划与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城市规划所面临的新挑战
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城市规划体制无论在自身机构、管理机制、还是规划方法等方面都难以适应新的经济关系。主要表现在:
(1)传统的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价值认识不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城市建设资金短缺; 传统的规划管理强调的是计划性和强制性,若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进行管理,则投资商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容易影响投资商的积极性,若规划执法不严又容易产生各种腐败现象。
(2)城市规划代表的是城市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目前我们低规格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难以承担起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和协调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关系的职能。
(3)传统的城市规划是以土地利用控制为核心的一种静态的物质规划,规划缺乏实施可行性论证和评估,造成了规划的目标过于僵化,实施中缺乏可操作性,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从而造成大面积的违法建设。
(4)传统城市规划关注的是既定规划蓝图的实现,而忽视了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开发过程的调控功能,容易引起土地的投机活动。
(5)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商对经济效益过度追求往往会侵害公众的利益,造成土地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作为城市整体利益的代表,城市规划部门难以对这类行为进行有效的干预和调控,使得公众利益受到损害,社会公益事业的建设得不到有效保障等等。归结起来就是,我们传统的城市规划管理机制还难以协调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多种经济法人之间以及多种经济法人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
1.2 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环境的影响分析
(1)引导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引导通常通过公共政策制定、规划的编制和规划信息的管理来实现。通过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对城市的自然资源进行配置,对自然环境的利用提出要求,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作出安排、对城市功能进行布局、对城市土地的开发方式作出规定。
(2)调控城市规划管理是政府对经济实行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①城市规划管理可以协调不同利益主体(如政府与投资者、投资者与投资者、投资者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利益关系;②城市规划管理可以控制投资开发方向、结构、空间、速度、节奏,它对投资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规划编制、规划政策和规划项目的审批来实现。例如: 以商住楼为主体的房地产投资过猛时,可以通过严格限制其它用地性质改为商住楼用地性质、严格控制商住楼用地的开发强度、严格要求商住楼规划设计质量、严格履行审批程序等措施对其抑制。
(3)规范投资行为是一个市场行为,而没有规范的市场行为只会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和投资的失败。规范的市场才能使投资者(尤其是中长期投资者、境外投资者)有安全感。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行为的规范作用是通过规划编制管理、规划审批管理和规划考察管理来实现的,它告诉投资者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
(4)投资需要服务,这种服务来自各方面。城市规划管理也是一种服务,它对投资者的服务主要通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服务来体现。规划局部机构设置和运转效率、规划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优劣、规划局形象好环等等,都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心理行为和投资效果。例如,规划管理人员的腐败会直接增大投资者的成本,增加投资风险; 反之,良好的服务会增加投资者成功的机会,减少投资失败的可能。
2 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城市规划管理机制
2.1 实现城市规划“经济主导型”向“社会主导型”管理模式的转变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城市规划管理上是一种“经济主导型”管理模式,忽视对城市公共社会环境和城市文明的建设与管理。现在,我们应建立“社会主导型”管理模式,它是一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城市管理模式,除了重视对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之外,还要加强环境改造与保护、科技文化与教育,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发展和管理。这种现代城市管理模式建立在系统观念的基础上。实现城市管理模式从“经济主导型”向“社会主导型”的转变,提高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必须改革和完善评价、考核城市的政府政绩的方法及其指标体系。除包括必要的经济增长指标之外,应以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环境绿化、美化的程度,科技文化、教育和社会公用事业的发达程度,以及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等为重要指标,来评价、考核政府的政绩,引导和制约政府的行为。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利用多种资源,加快城市发展,认真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把市场机制引入基础设施建设,把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起来,加快城市建设的进程。
(1)建立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产业结构,着力培植地方财力,利用地方税收政策支持和鼓励国内外资金投入城市基础建设。随着税收,特别是地方税收的增加,使用更多的财力投入于城市建设和发展。
(2)采取灵活的资金筹措办法,包括收集城市建设配套基金、收取市政设施有偿使用费、国外政府贷款等多种渠道进行筹集。拓宽引资融资渠道,利用外资通过建造、经营、转让方式。这种融资方式,盘活了现有城市基础设施国有资产存量,如通过路桥经营权的转让引进资金,使存量的国有资产变为建设资金。通过引进外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弥补了地方财力的不足,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以法治城是我国城市管理手段和方法转换的关键环节,也是城市管理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用它来调整、理顺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各方面的关系。
2.2 创新现代化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的思考
2.2.1 严格把好规划选址关
“一书两证”中选址意见书的发放是基本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第一关,处于立项之前,也是最难的、在整个规划管理最具决定性的一关。当建设单位提交建设项目选址申请时,首先应审核该项目是否符合城市总体规划、项目的可行性如何、与政府的政策是否基本一致这三个基本条件,再去现场察看,检查申报内容与现场是否一致,项目占地周边的情况是否适宜,用地范围和建筑体量以及附属配套设施如何安排管线的走向如何考虑,建设项目与道路红线距离等基本情况,然后作出是否同意这个项目选址的决定。
2.2.2 认真把好规划设计关
主要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1)规划设计对于城市建设与未来发展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城市总体规划下,是否优化,如何优化规划设计等处决与城市规划设计者本身的专业水准,抓好设计单位的资质审定,优化设计方案,对于提高城市整体规划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抓好设计单位的市场选择,引进竞争机制,逐步放开规划设计市场,鼓励引进高资质、高等级规划设计单位参与城市基本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
(3)抓好方案的审核和确定。审核一般项目的设计方案,主要审核规划设计总平面图和建筑方案设计图,特别是影响主干道城市景观的项目不管大小都要严肃认真地把关,确保了城市主干道规划设计格调的一致性。
2.2.3 切实抓好规划实施的跟踪管理
在规划设计方案确定后,为使方案中的各项内容真正落实到位,切实抓好了方案实施的跟踪管理,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抓规划放线和材料关。在施工前,首先检查项目建筑工的定桩放线,使其和规划设计方案中的建筑红线相一致。对建设项目所运用的材料特别是影响项目景观效果的建筑材料包括: 墙砖、外墙涂料、路灯以及墙面色彩配置、绿化的布局等都给予指导和把关,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2)实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正副本制度。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如发现少数建设单位在办完“一书两证”后,违背规划设计要求,擅自改变建设项目的规划用途或扩大建筑面积等问题,对此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发放可实行正副本制度,即在建设项目开工前先审核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副本,这个副本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与正本同样具有法律效率。不同的是副本不能作为建设项目房屋产权登记的依据,建设单位必须在项目竣工后,经规划验收合格后方可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从而有效地制止了建设过程中的违规行为,确保了规划设计方案的顺利实施。
(3)抓工程竣工测量。为及时掌握规划区域建设项目的变化情况,同时又能及时地督察建设项目完工时是否按规划设计方案施工,在建设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前,组织力量对建筑物体量、平面位置等方面进行测定,为规划验收、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准备基础资料。
(4)抓规划验收。即在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后,由建设单位提出申请,以规划设计图为依据,对项目的主体建筑、园林绿化、道路路灯、管理用户等附属配套设施和环境建设进行系统的规划验收。验收合格的,方可换发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正本。反之,根据验收中提出的意见,限期整改,从而实现对规划实施全过程跟踪管理的目的。
3 结语
在现代城市规划管理中,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确保其经济、社会、环境、人口协调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达到有机统一。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城市管理机制,促进建设与管理相互协调,把市场经济机制引入基础设施建设,把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起来,加快城市建设进程,同时不断创新城市规划管理体系,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耿毓修.城市规划管理[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
现代化城市管理范文2
关键词: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创新
1.城建档案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1.1世界经济一体化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要求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势在不断的变化,对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来说,至少提出了两点新要求:①要求我们的档案管理工作要更加规范,要尽可能缩短与世界发达国家档案管理水平之间的距离,满足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要求;②要求档案管理要发挥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和依据作用,随时为城市规划与建设、招商引资等提供“全、新、准”的信息。
1.2我国加快现代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形势
对于城镇特别是大城市来说,加快现代化与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城市快速、不断地向横向拓展和纵深发展。老城由于空间有限,进步更新改造往往采用立体化方式向空中和地下纵深发展,为更好地解决老城问题,很多城市特别是大城市还将向新区拓展。城建档案管理面临的将是信息量加大和更新速度加快带来的工作量的加大,这对管理手段和管理效益提出了新要求。
2.城建档案管理的特点
2.1复杂性
城市作为功能多元的综合体特征,决定了城市档案管理的复杂性。城建档案涉及了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管理、城市环境保护、抗震防灾、城市规划管理政策法规等数十个方面或专业,包含城市空中、地面、地下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管线、设施等各种类型,以及文字、图表、声像、电子数据等不同形式的记录,其复杂性可想而知。
2.2动态性
城市无论是兴旺还是衰落,都在时刻经历着不断变化的过程,而作为真实记录城市发展变化过程的城市建设档案,其保管的城建信息具有动态性的特征。动态性就是要求档案管理能够及时提供真实反映城市建设管理现状的最新信息,发挥档案信息的时效性作用。
2.3准确性
大到与城市相关的系统性基础设施的改扩建、尤其是地下系统的建设,中到某一个建设工程的改扩建,小到一套房子的法律纠纷,城建档案作为历史性记录,都将成为重要的建设和法律依据,如果不能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将会给国家、企业、个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引起灾害性事故。
3.以创新的服务手段逐步实现城建档案管理现代化
3.1以创新的工作管理模式逐步实现现代化管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当前,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改革开放深入进行,城市化步伐加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这些对新时期城建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档案观念和老的做法已经难以适应新的形势。所以,如何创新性的开展城建档案工作,逐步实现工作的现代化是我们城建档案工作者着重思考的问题。城建档案管理现代化其实质是档案管理模式和工作方式从传统的以档案实体保管为主向现代化的档案数字化收集、存储、转送等转变,以信息化形式为社会提供服务。因此,只有创新工作管理模式才能逐步实现现代化管理。
(1)档案载体不断发展导致管理载体方式的创新。档案载体是档案信息存储的介质,它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档案的载体从古代的甲骨、金石、简牍、纸张逐渐发展到现在的以胶片、光盘、磁带等为代表的影像技术载体。尤其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计算机系统所需的信息载体越来越成为现代档案的主要载体,电子文件、电子档案也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新型载体档案需要特定的保管条件、技术和利用手段,这些都是传统档案管理方式所不能胜任的。另外,岁月的流失使得古老档案逐渐自然老化,也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抢救。档案载体的现代化必然导致档案管理现代化。
(2)现代化城市建设发展是实现创新管理的主体。城建档案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的真实记录,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依据和城市管理科学化的窗口。与一般档案相比,城建档案有其独特性、真实性、广泛性、系统性和依据性。随着我国城建开发事业的蒸蒸日上,城建档案数量剧增,工作量不断增加,利用率越来越高,城建档案的管理难度也将日益增大。原始的手工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建档案管理的需求,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正在逐步从原始的手工管理向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过渡,由实体化管理向信息化管理发展。
3.2以创新的服务理念逐步实现管理现代化
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城市建设服务是我们城建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城建档案工作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中心。所以,城建档案工作必须关注社会变化、跟踪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紧随城市化的潮流,适应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潜在需求,注重服务观念、方式、手段的不断创新,实现传统型服务向新型服务的转变,实现城建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服务观念上实现创新。在服务观念上,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要破除“重藏轻用”的旧观念,树立“以用为主”的新观念。破除旧观念、树立新观念,必须根据社会的需求对档案的文件材料进行认真地分析,开展主动上作,把城建档案由“死”变“活”。
服务方式上实现创新。服务方式的创新是服务工作创新的具体体现。社会愈发展社会需求愈呈现多元化、个性化,信息的接收也多样化,要求服务方式社会化、多元化、高效化。城建档案服务也不例外。①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本单位的信息网站,将有关城建档案的文件材料、现行文件等向社会开放。②积极主动地参与本单位有关城建方面的各项活动,提供主动服务。③开展多种形式的编研工作,及时将城建方面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提供给公众和领导,使公众了解城市规划与建设,使领导决策有科学的依据。
服务手段上实现创新。服务手段的创新是城建档案工作创新的载体。传统的手工操作已经落后.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现在全国正掀起信息化的浪潮,各地正积极建设“数字城市”,城建档案是城市建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应该抓住机遇先行实现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
3.3在创新工作中随时发现和关注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信息化发展参差不齐。目前,我国各地城建档案信息化水平发展参差不齐,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档案管理部门信息化水平相对较高,在管理模式、手段和方法上大多比较规范,而中小城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业务发展水平的不同,有些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管理比较规范,有些就远远不够。因此,制定全国统一的、科学的档案管理规范和技术规则,是档案电子化和网络化的需要,也是我国城建档案管理事业的需要。档案管理模式的规范化,便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城建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没有规范化的模式就没有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只有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才能更好地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
不断加强档案人员队伍建设。实现城建档案管理现代化离不开高素质、多元化的复合型档案管理人才。城建档案的内涵十分广泛,涉及城市规划、城市勘测、城市建设、土地管理、建筑管理等多个专业部门的档案。具有涉及面广、环节众多、内容复杂、综合性和整理性强等特点。因此,城建档案管理人员不但要有一定的城建档案专业知识,同时又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系统管理、计算机数据库、硬件管理、程序管理和信息系统管理技术等现代化管理技术手段,以适应信息化建设时代的发展要求,最大程度地发挥好城建档案作用。
新型载体档案的安全性问题。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给人类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麻烦和不安全因素。它与传统的纸质文件相比有着本质的不同:如电子文件的数子化信息形态、信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读写信息的系统依赖性、信息的易修改、易丢失和共享性等特点,存在严重不安全性。因此,档案管理系统必须采取一定的安全防范措施,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护系统硬件和软件免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
现代化城市管理范文3
城市规划的档案管理不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管理程序上都相对于一般性的政府服务工作专业性更强,并且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现在已经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各行各业都在不断调整着自身的管理体制以努力适应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但是城市规划档案管理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使得该项工作的现代化转型工作始终得不到质的发展。
1.城市规划档案管理现代化转型的必要性
1.1实现城市规划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转型是规范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政府部门对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过于轻视,各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进而导致了城市档案管理体制的落后和管理效率的低下,很多城市和地区的城市规划档案管理部门缺乏必要的工作章程,管理非常混乱,使得工作效率迟迟得不到提高。现代化的城市档案管理要求相关部门制定严格的档案管理程序和执行标准,各个具体的工作环节都必须严格依照工作章程,对城市规划档案管理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实现城市规划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转型是解决我国现阶段档案管理工作尚不规范的有效途径。
1.2实现城市规划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转型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已经处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在市场机制下强调的是效率和公平,过去那种依靠政府的财政支持而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就思维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提高其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体现出该项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城市建设和规划工作的有益性和不可替代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才能适应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1.3实现城市规划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转型是提高档案资料利用水平的需要
在旧的城市规划档案管理模式下,管理人员重视的只是城市规划档案的搜集和保存工作,而忽视对已有档案资料的二次开发和利用。由于各种档案资料是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权威性的材料,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对于以后城市建设和规划的研究以及改进工作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但是仅仅保存这些档案材料是远远不足的,还应该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来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对相关档案材料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分析,总结出有价值的数据来为今后的城建工作提供更加直观的参考信息。
2.城市规划档案管理现代化转型的若干建议
2.1档案管理人员要实现思想上的转变
在城市建设规划档案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起着关键和主导的作用,直接决定着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然而,受到计划经济体制下旧的思维定势的影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思想往往难以改变,这将严重制约着我国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转型。档案管理部门应该积极通过举办技能培训班、举办各种职业讲座等客观形式来及时为本单位工作人员充电,提高其业务技能,使其适应新形势和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工作要求。在思想上要由过去那种被动地、消极地工作转变为主动地、积极地工作,这一心态的转变同时也将影响着工作的态度,使得城市规划档案管理人员更加具有工作热情和工作责任心,对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转型具有积极意义。
2.2积极进行网络化建设
当前正处在网络化时代,网络已经渗透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实社会中,越来越多的行业已经将网络化建设视为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作为在越来越快的城市化进程起着重要作用的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网络化建设是必要的和不可忽视的。政府应该加大对城市规划档案管理部门在网络设施的软硬件方面的投资力度,支持其引入先进的网络设备已实现档案管理办公的自动化和便捷化,由中央档案管理部门牵头建立一个全国统一标准的档案管理信息化网络,保证各个地区之间的城市规划档案管理资料的共享,确保各种档案资料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为各个地区的城市化建设提供更加高效的智力支持。
2.3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
现阶段造成城市规划档案管理相对混乱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没有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使得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约束和监督,进而导致工作责任感的缺失,这种消极的工作态度是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向现代化转型的巨大障碍,必须予以克服。各级城市规划档案管理部门应该以上级领导机构的政策文件为指导,结合本地区的特殊情况,积极制定严格的工作章程,实行责任制度并将档案管理中的各项任务具体落实到个人,增强地方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使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在新的形势下重新焕发生机活力。一个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是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向现代化转型的重要保障,相关部门应该予以高度重视,以确保档案管理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嘉荪,叶鹰.文件连续体理论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档案学通讯.2003(5).
[2]周萍.新形势下做好公安档案工作的思考.浙江档案.2004(1).
现代化城市管理范文4
关键词:现代化;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1 施工质量管理
质量控制的弱标管理应抓住目标制定,目标展开和目标实现三个环节。施工质量目标的制订,应根据企业的质量目标及控制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没有经验的新施工产品以及用户的意见和特殊要求等,其中同类工程质量通病是最主要的质量控制目标;目标展开就是目标的分解与落实;目标的实施,中心环节是落实目标责任和实施目标责任。各专业、各工序都应以质量控制为中心进行全方位管理,从各个侧面发挥对工程质量的保证作用,从而使工程质量控制目标得以实现。
①一个工程项目往往施工工艺复杂。各施工工种班组多,因此在技术上做好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应该熟悉施工图纸,甚至每一道工序进行优化,同时考虑自身的资源(施工队伍、材料供应、资金、设备等)条件,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组织计划。除了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外,还必须在具体的施工工艺上做好技术准备,特别是高新技术要求的施工工艺。技术储备包括技术管理人员,技术工人,新技术新工艺培训,施工规范,技术交底等工作。确保施工过程的每一工序步骤尽在掌握之中,各种情况的处理准备方案,保证能按时保质地完成。②做好材料管理工作:材料的管理工作,应该从材料供应、材料采购、材料进场、材料发放等几方面进行。③做好人员管理工作:施工人员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起着关键的作用。施工队伍中的技术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密不可分,坚持以人为本,可以培养施工队伍的凝聚力。同时又必须明确施工队伍的管理体制,各岗位职责,权利明确,做到令出必行。
2 建筑工程施工进度控制
首先,编制进度计划应在充分掌握工程量及工序的基础上进行。其次,确定计划工期。建设单位在招标时会提供标底工期,施工单位应参照该工期,同时结合自己所能获取的最大且合适的资源,以最终确定计划工期。再次,实时监控进度计划的完成情况。编制完进度计划不是将它束之高阁。不按照计划进行施工,而应适时监控进度计划。正确的做法是每周总结工程进度,监控其是否与计划有偏差,寻找原因,落实赶工计划。最后,应尽量减少赶工期。
3 施工成本管理控制
项目施工的成功与否,利润率是一个重要指标。利润收入一成本,可知利润的增长,就要增加收入、减少成本。收入在施工单位竞标以后是相对同定的,而成本在施工当中则是可控制的,因此成本控制是建设项目施工管理的关键工作。
①施工单位应根据市场价格编制施工定额。施工定额要求成本最低化,同时还应注意降低成本的合理性。施工定额还应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动,经常地进行调整。②全面成本控制原则:成本控制是三全控制。即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的控制。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班组经济核算等等,应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又人人不管。③动态控制原则: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从项目施工的开始一直到结束。在施工前,应确定成本控制目标;在施工中,应对成本进行实时控制,及时校正偏差;在施工结束后,对成本控制的情况进行总结。④目标管理原则:项目施工开始前,应对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确立目标。目标的确定应注意其合理性,目标太高则易造成浪费,太低又难以保证质量。如果目标成本确定合理,项目施工的实际成本就应该与目标成本相差不多。
4 施工安全管理
①安全生产责任制。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对各级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进行明确界定,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层层落实,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和奖惩制度,定期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②施工管理工作需要常抓不懈。企业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严格现场安全管理。通过各项制度的执行,确保安全生产秩序正常运行;二是严格责任追究制度。通过责任追究,提高各级人员责任心;三是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对野蛮生产,违章作业的行为严肃追究责任。③加强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控制和降低事故危害后果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管理核心,为了避免或减少事故和灾害的损失,应该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才能确保事故和灾害发生的紧急关头反应迅速、措施正确。
5 结语
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建筑施工企业认真分析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采取科学的方法提高施工管理素质。因此,在施工管理工作上,一定要把安全工作放在施工管理工作中的首位,若忽视了施工安全的管理,那是会很危险,也是施工管理工作中最大的错误。而且安全管理的好坏牵连到人的生命,所以安全是企业中的命脉。作为施工管理人员必须要做好安全措施,对所有的进场人员要做好安全教育与宣传工作。要以预防为主,安全第一。让他们自觉遵守安全规则,执行安全措施,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生存和工程的效益。在进行项目的管理时应用系统的观点、系统的方法进行管理。在实际工程项目中,需要结合各项目的特点,进一步细化管理中的各项工作,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经验,才能保质保安全地按时完成施工任务。
参考文献
[1]郑真爱.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研究[J].消费导刊,2009(14).
孙玉华.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管理[J].价值工程,2010(16).
向洪.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09(21).
刘鑫,楼丁齐,周艳.浅析建筑工程如何优化施工管理[J].商品与质量,2009(S5).
林文仕.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探讨[J].科技资讯,2009(8).
樊建明.浅析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J].甘肃科技纵横,2008(6).
现代化城市管理范文5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模式
当今,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为确保水利工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有必要加强科学技术的投入,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构建完善可行的管理模式,更好地发挥水资源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在改革开放之前都采取人工管理模式。此种管理模式主要是依照人们的长时间实践经验,利用人工观测和手工测绘方式;同时,结合一些较为传统的设备、工具及通讯方式,利用一些比较经典的模式,实现数据的管理。根据上述内容,人工做出图表,并配以文字说明实现归档管理。此种人工方式检测水情、并且针对水利工程调度的管理模式,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停止[1]。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情况只是利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编程,或者是制作简单的数据表格,无法充分发挥出现代技术的功效,无法将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运用到水利工程安全管理中。近些年,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取得了高快发展,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也加强了现代化技术的结合,管理模式由以往的人工模式向现代化模式、自动化模式和智能化模式发展,保证了工情和水情监测、与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实时性和全面性。
2水利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
2.1水利工程的使用
水利工程与河川径流具有非常紧密的关联,但也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特点。但河川径流本身具有相应的变化规律,水利工程可以结合其变化规律合理使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工程的效益和安全。合理使用水利工程,也就是采取科学可行的防汛调度计划、合理的安全管理手段等。
2.2水利工程的养护工作
在规划、设计、施工水利建筑物阶段,受到种种因素影响,常会出现一些薄弱环节,导致水利工程在实际运行中出现各种问题。尤其是水利工程长时间在水下,如果管理不得当,自然条件发生变化,很容易导致水利工程受到影响。因此,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养护和监护,是保证工程性能良好、安全运行的基本前提。
2.3水利工程的检测工作
水利工程检测工作属于水利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定期检测水利工程,有利于及时发现工程存在的问题,以此找出问题的源头,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最终促进科学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
2.4水利工程的防汛抢险工作
水利工程的重点工作还包括防汛抢险。对于防汛抢险工作来讲,必须提前做好防护工作,并加强对水利工程的日常维护,保证水利工程性能良好,可以有效发挥应有作用。
2.5水利工程扩建和改建工作
如果原有的水利工程建筑无法满足新的管理模式的需求,在扩建或者改建过程中,必须努力提升工程的基础能力,及时发现建筑物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保证工程运行和管理满足实际需求。
3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措施
3.1工程管理
在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工作中,工程项目管理属于最重要内容,对于技术提出较高要求。一般来说,水利工程管理由工程观测、工程应用、工程维修、工程养护以及工程防洪等内容组成。水利工程与河川径流具有密切关联,可以起到调节器作用,且水利工程和河川径流均具有复杂多变特点。但河川径流变化受到地形或者季节等因素影响,本身有一定规律可循,所以致使水利工程同样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根据水利工程变化规律,工作人员需要合理应用水利工程,提升水利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考虑到水利工程建筑物的不稳定变化,因此要求工作人员能够针对建筑物,展开多层次、全方位的检测,做到提前发现问题,有针对性、有步骤地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3.2计划用水
水利工程具有蓄水功能,其可以用来储备水源和调度水源。在使用水资源之前,必须根据水源情况、水利工程实际情况,合理制定用水计划,做好输水或者调水工作。用水计划的制定,必须结合当地区情况,并具有简单操作的特点[2].在灌溉地区,计划用水主要是采取渠系测水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水资源浪费情况,促进水资源利用率的提升。测水工作可以对用水计划的实用性、可行性进行合理验证,实现水量的合理调控,并能够对用水计划进行调整,确保用水计划更符合实际需求。在规划和设计水利工程时,技术人员有必要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结合水分、气候与农作物之间的关联;同时,针对灌溉区特点,以此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措施,提升农业生产。
3.3组织管理
水利工程管理组织可以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以更好地处理用水单位的利益关系。通过实施群众性管理制度,保证水利设置合理使用,以此满足所有用水需求。根据上级部门指示,相关部门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组织机构,培养出高素质、高效率和高能力的管理队伍,保证水利工程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4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系统建设
4.1基本解决方案
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必须加强对现代化技术手段和计算机技术手段的运用,在构建系统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技术以及性能稳定成熟的通信方式,确保信息传输更加安全稳定,通信渠道更加通畅;同时,通过成立具有实时动态性能的远程监视系统,及时全面地收集和监测水情和工情等信息,以实现优化调度水利工程的目标,切实保证水利工程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
4.2一般模式
一般模式主要是由下面4个部分组成。首先是前端设备,在使用和选择前端设备时,需要结合前端设备的功能合理选择。前端设备是由高分辨率的彩色摄像机、可变镜头、全方位云台、以及准也防护设置构成,主要作用是收集和处理图像和信息。在工程给施工范围内安装前端设备,使其在工地各个方位合理分布,全面覆盖工地,以此展开监控工作。其次是传输设备。作为数据信息和图像信息的主要传输通道,传输设备主要用来将前端设备收集到的信息和图像,传递到集中设备中。通过采取有线同轴电缆传输施工范围内的前端设备,利用无线通信设备,用来传输4个监控点的信息。再次是集中控制设备,在远程操作下,集中控制设备可以对前端设备进行各种操作,如切换视频、选择角度、方位、焦距等;同时,可以对前端设备传输的信息和图像进行处理,以此为后续指令调度奠定基础。集中控制设备中设有系统监控中心,还需要配置图像控制主机、画面分割器以及视频转换矩阵等设备,以更加合理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图像和信息。最后是显示记录设备。显示记录设备主要由显示器、监视器、录像机、存储器、及大屏幕投影仪等设备组成,其主要是显示与存储视讯信息;并通过设置电视屏幕墙,在监控设备的支持下监控工程建设,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在监控中心,便可以全面监控前端控制点。
5结语
水利工程建设一方面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显著标志。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有必要紧随时展,实施现代化管理模式,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水利工程充分发挥出应用的服务性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晓明,才永军.浅议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模式[J].才智,2015(30):351.
现代化城市管理范文6
关键词:园林工程;园林绿化;施工管理;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196-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城市现代建设的迅速发展,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人们对大自然的热切渴求比较浓厚,渴望亲近和回归自然。这就要求园林工作者跳出小园林围墙,扩展到风景名胜区的领略,去满足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迫切需求。
1 准备阶段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园林施工之前,为了能确保工期,达到工程的预期质量,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总结了四点:一是技术问题,一定要在施工之前全面解决,尽量能实现提前完成工期;二是要全面看懂图纸,避免施工以后发现之前未注意到的问题;三是材料和工人的充分准备;四是分工到点,责任到人。
2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过程
近年来,园林市场竞争越演越烈,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提供质量好、造价和工期合理的新产品,而生产新产品,除了设计、材料供应等因素外,主要靠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施工现场管理来保证。
2.1 现场管理
现场管理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施工管理的基础。因此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对市场应变能力、竞争能力。实践表明,园林绿化工程在招标时,首先审查企业的资质条件,另外还要考察企业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水平,能否保证施工质量,是否具有履约能力。因此,把施工现场看成是企业形象的“窗口”是很恰当的。
2.2 施工场外协调
施工场外协调包括材料的选购、加工、订货、施工机器的租赁或订购,选定转、分包单位等。
3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过程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是为了取得各阶段目标和最终目标的实现,在进行各项活动中,必须加强管理工作。必须强调,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的主体是以施工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经理部,即作业的管理层,管理的客体是具体的施工对象、施工活动及相关的生产要素。园林绿化建设项目,施工工作量大,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最多,施工管理的难度大,其最终目标是:按合同规定,按设计建造园林,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严格组织设计进行施工,并保质保量完成工程承包合同规定的全部施工任务,以达到验收标准,
4 园林绿化工程成本的管理
4.1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成本管理
园林绿化工程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不能只注重质量和艺术效果,成本的管理也很重要。工程项目的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主要是工料机三项费用和其他直接费;间接成本是现场经营管理费,这些成本可以在施工预算中并在会计预算时反映记录,我们称之为显性成本,这是较为明显并容易控制的。而事实上,还有三大块成本人们常常视而不见,或者没有感觉到它们的存在,又很难对其定量分析、记录,这就是体制成本、机制成本和素质成本,我们称作隐性成本。其实质是体制落后、机制僵化、素质低下,最终反映为项目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
4.2 降低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成本的途径和措施
降低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途径,应该开源节流,或既增收又节支。
4.2.1 提高项目部人员的效率 工程例会召开后,项目经理将项目成本告知项目管理人员,共同讨论工程施工管理中的成本控制的有关措施,提高项目部人员的效率和工程的进度,以便及时的保质保量的完工。
4.2.2 提高施工人员的工程进度 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进度,材料的损耗,甚至是工程质量的优劣。所以必须指挥和带领所有施工人员共同参与项目成本管理,在自己每天的工作中时刻进行项目成本控制管理,节约原材料。
4.2.3 加强苗木成本的控制 在园林绿化工程中,苗木成本问题是关键。在苗木采购前,以施工图预算控制成本支出,计算出工程量,进行货比三家,选择价格合理,质量优良的苗木供应商,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
5 完善园林绿化工程验收阶段资料
施工管理的收尾工作不容忽视,应该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比如在时间方面,收尾工作占用的时间,往往比较多的,而不能为了赶时间,把收尾工作做得一塌糊涂。在完全进入验收阶段后,要依据设计图纸认真的检查还有没有需要完善的项目,最后提交相关部门进行全面鉴定,评定等级,作为竣工交付的依据。总之,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掌握工作原理,又要具备指导施工现场等方面的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质保量,更好地将园林绿化工程的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等有机结合起来,建造既经济、又实用、且美观的园林作品。
参考文献
[1] 王欣.浅谈园林工程的施工管理[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6.
[2] 黄中祥.浅谈园林工程施工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