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问题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酒店管理问题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酒店管理问题分析

酒店管理问题分析范文1

(一)实践教学的质量和规范呈现不稳定状态

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采用了“2+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强调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在实际运行中,实践教学学时比例不低于50%的规定并未真正落实。例如在课程设置上,基础课的比重偏大,专业课的比重偏小;课程设置讲求面面俱到,一些本应该细分、深化的课程都是点到为止。同时实践教学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尚未真正树立起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张皮”现象比较明显,缺乏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导致实践教学的质量和规范都呈现不稳定状态,随意性较大,严重阻碍了学科的健康发展。

(二)重视操作技能培养,忽视综合能力养成

在实践教学的设计中,视野狭窄。重视单一操作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及意识的培养,学生成为被动的“技能机器人”,缺乏后续发展潜力。酒店业的高度关联性和综合性决定了酒店业人才必须是具备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不仅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而职业能力、综合素质更是培养的重点。因此将实践教学的重点放在服务层面的操作技能,限制了培养人才的出口口径。

(三)校方与实习基地存在较大的目的差距

学校和酒店合作利益的出发点存在偏差和矛盾。对学校而言,安排学生到酒店实习,希望酒店能为实习生提供轮换的岗位,了解酒店的运转流程,体验酒店氛围和企业文化,全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然而对于酒店而言,其目的一般较为简单和功利,完全根据自身的用工需要来安排实习生,只是将学生视为廉价劳动力和旺季时的劳动力补给,安排操作性的工作,会在服务技能方面给予培训,但对管理能力的培训方面热情不高,缺乏管理经验和技能学习的机会。

(四)学生校外实习管理难度大,校外实习质量监控很难实现

校外综合实习一般安排在大学的最后一年,这时学生面临着实习、就业、升学、毕业论文等多重压力,指导教师很难协调学生、学院和酒店的利益。学生希望指导教师能帮助他们减轻劳动量、提供轮岗的机会;酒店则希望指导教师能够稳定学生的情绪,不要干预酒店的用人制度和劳动制度。同时学校也由于经费、师资等原因.很难安排专职的实践指导教师,更多的是在出问题时的应急指导。由此引发了许多问题如学生擅自做主,提前结束实习等,造成学校和实习基地的关系紧张以及学生管理工作上的混乱。

(五)专业教师缺乏实践操作能力

目前,很多专业教师缺乏酒店行业工作经历,职业经验不足,存在理论教学水平高而实践操作能力低下的现象。另一方面,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实践经验丰富但缺乏相应的培训经验和培训资格,不通晓教育的规律,也制约了工学结合模式的推广与发展。

(六)考核体系不完善

实践考评手段单一,考核标准缺乏具体指标,考核方法很难真实反映学生的能力。学校对实习生的考核主要依据酒方和实习指导老师反馈的信息,如是否遵守酒店的规章制度、实习评语、实习日志和实结以及是否遵守学校的实习纪律等来评定实习成绩。通过这些依据实际上只考核了实习生的实习表现,而对实习是否达到了实习目标规定的要求往往缺乏量化的考核依据。这也是酒店管理专业实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解决高职酒店专业教育实践教学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校企合作,构建高职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要加强校企合作,改变院校与企业合作上“貌似神离、行同陌路”的现状。高校应该改变关起门来办学的传统作风,积极主动地与企业进行深层次合作,拓展课程实践的内涵和外延建设,增加校外实践教学的频度和深度,将校内和校外实践结合起来,构建高职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要体现多层次、多方位的训练,使学生毕业时即达到酒店基层管理人员和高级服务人员的水平。

(二)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不忽视综合素质的拓展

如今社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已由单纯的岗位能力向岗位群能力、专项能力向综合职业能力、操作型动手能力向心智技术能力发展。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如果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停留在服务技能层面,既不符合我国酒店业发展的现实要求,也限制了必然约束了人才培养的口径。因此,教学活动应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利用校内外实训资源,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宗旨出发,加强学生思维训练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获得综合职业能力的可持续提升。同时,在日常管理中还要营造酒店文化氛围,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养成,如在校园内统一着装,形成专业标识;彬彬有礼,养成礼貌习惯等;也可将相应的酒店兴趣社团活动纳入实践教学体系中,开展具有专业特色、丰富多彩的活动,以第二课堂为阵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

(三)加强学生校外实习管理

对学生校外实践任务重、实习基地分散、实习岗位多样等诸多管理难题,学校要成立专门的实习管理机构作为保障机制。由专人负责,明确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的责任,选派或聘请思想素质好、经验丰富、技术熟练、教学和管理业务水平高的实习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深入酒店实习现场。加强对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全过程、各环节的动态管理,具体管理和指导学生进行岗位实习;保证信息畅通。定期对在岗实习学生进行深度访谈,随时解决学生思想上、心理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

(四)完善实习考核体系

制定科学合理的酒店管理专业实习考核体系的任务在学校。这个考核体系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这些方面:酒店对实习生的评价;实习巡回指导老师对实习生的评价;实习生的自我评价;除此以外,还应包括学生通过专业实习,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所达到的水平的考核。这项任务的考核应主要由酒店完成或者依靠社会考核来进行。只有完善的实习考核体系作保证,才能够使实习生达到专业实习目标规定的要求。

(五)建立有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机制

酒店管理问题分析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管理

目前在校期间学生的专业实习是高职院校教学计划的重点内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于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具有更高的操作性。在实习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学生、企业要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针对实习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分析确认,时刻掌握好发展动态,找出问题的来源,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进一步的提升校方的实习管理效果。

一、当前在高职院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的因素

高职院校作为组织学生参与实习的重要载体,安排学生实习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点项目。但是由于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的岗位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远不能够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直接造成了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困难。另外,教师本人的知识更新滞后。现今我国酒店业迅猛发展,呈现出繁荣兴旺的态势,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不断更新完善,教师掌握的知识理念和技能操作与企业实际情况严重脱节。学生实习之前一般都经过实践性教学的系统训练,但是到实习酒店之后,发现所学与酒店的现实有相当大的出入,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甚至许多老师都只注重理论的讲解,关注点都在授课内容的多少上,很少注意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从而直接造成了学生们动手能力很弱,遇到问题没有较强的分析能力,不能直接针对产生的困难快速的做出相应的决策。

(二)学生个人的自身因素

经过一系列相关调查发现:目前学生个人自身存在的明显问题主要有三点,一是高职院校的学生没有注重到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度不够,不能够很好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二是与指导教师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师生关系较差。学生在进行酒店实习的时候需要吃住在酒店,不能够像在学校一样无拘无束,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各种规定的限制。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学生懈怠感的产生,反感心理悄然滋生,同时出现问题的时候没有及时与指导教师进行反应,老师不了解学生心理,学生也不理解老师的想法,从而很容易造成不可避免的严重后果。三是心态问题。由于是学生身份,所需经历的实习期短,酒店的经营效益与自身收益无关,使学生对饭店缺乏感情,对经营成果不关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习目标的实现。

(三)酒店因素

酒店在安排学生实习的岗位分配上,高职院校学生主要从事一些低层次岗位,这样就很不利于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还有就是在酒店实习管理的过程中缺乏人性关怀,一旦出现问题,酒店方不能够努力的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为常见的就是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会受到上级领导的严厉批评,这种做法很容易形成学生逆反心理,严重的影响到学生们的实习效果。再一个就是工作时间较长,而休息时间较短,学生缺乏自由活动时间,并且时常会面临扣工资的现象。酒店为学生提供的薪资不符合学生的心理预期,实习学生与正式员工在薪资上存在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的产生将会使学生存在较大的抱怨情绪,产生严重额反感心理。缺乏必要的制度管理也是学生实习效果不明显的重要因素。

二、实习管理过程中问题解决措施

(一)强化高职院校责任心

高职院校要树立责任心,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采购相应的硬件设施,为学生积极联系实习地点,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实习生待遇。校方最好绕过中介公司,加强与酒店的联系,节省管理费的支出,提高实习生的实习费标准。酒店可以给的利益尽可能多地传递到被雇佣者手上,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积极性。同时,学校要对实习单位进行详细的考察,明确其中的内在问题。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投资建设,完善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实训课程研究,为学生参加实习奠定基础。改善专业课程设置,健全实习反馈评估制度,并且改良教师么的授课方式,积极观察学生们的学习状态,时刻掌握好学生的心理。高职院校应为实习生配备专业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清楚地布置实习任务,恰当地分配实习单位及安排实习岗位,最重要的是做好实习过程中的专业和心理指导。顶岗实习前必须开好实习动员会,让实习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实习动员工作中,一方面,要尽可能详细地介绍实习单位情况、相关实习协议、实习的权利和义务,解答实习生的疑问,使实习生对实习的相关情况有所了解;另一方面,要强调实习对实习生的意义和目的,指导其调整好心态,尽快适应酒店工作。这些都是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实习效果最为重要的措施,保证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完成实习。

(二)提升学生个人专业水平

高职院校学生要明确专业理论知识的重要性,重视课程教学成果,不断的积累知识,完善自己。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强化心理素质的提升。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多方面的进行精准分析,快速的找出问题出现的具体原因,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解决各种问题。遇到难度程度高的问题,不能够解决的时候要积极的与老师进行直接的交流,谦虚请教,询问老师解决的方式。改善自身存在的毛病,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强化服务意识的建立。热爱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完善自身的定位,保证自身权益的同时要认真的履行自身的职责。加强英语口语的锻炼,促进自身综合水平的提升。只有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三)酒店应该认真履行职责

酒店在安排学生进行实习之前要对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业务培训,同时在学生入职后也要进行培训,使学生能够明确相关的工作流程,确定自己的工作目标,从而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更好地为酒店工作服务。酒店还应做到杜绝隐形暴力,强化人文关怀,鼓励酒店员工与实习生多交流、多沟通,对新来实习的学生们热情相待,平时生活上尽量多加照顾,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感觉,避免人为地制造排外现象。同时,酒店也要为学生提供合理的薪资酬劳,不能够因为学生是实习生就降低薪酬标准,在生活中和工作中要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这样才会使学生能很大程度上够感受酒店对自己的高度重视,从而产生对工作的热情和发现工作中的乐趣,这样才能从刚开始的愿意工作转变为努力工作。另外,酒店要制定轮岗制度,保证实习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岗位,为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发挥主要的功能。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能够为旅游企业的发展提供最为专业的技能型人才。校外实习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方面。对于检验学生的实际水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想旅游与酒店管理工作得到良好的开展需要学生们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的完美结合。高职学校安排学生进行旅游与酒店管理实习对于提升学生专业水平积累丰富的经验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酒店与高职院校双方共同的需求。但是在实习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实际的影响因素,既有学校方面、学生个人同样也有酒店方面的责任。明确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找到问题的来源,制定相应的有效解决措施,这样才能不断的提升实习效果,实现互利共赢。同样也能够提升高职院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质量,更好的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洪涛.浅析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业家,2012,10,16.

[2]林红梅.高职院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探索[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9,30.

酒店管理问题分析范文3

酒店经营管理者要求重视酒店设备的管理与使用,对于设备管理要特别重视,如果设备管理不当,则会对后续的管理造成许多的风险。一些酒店如果没有做好前期的设备管理规划方案,则对于后续的管理风险则无法化解。本文引入了酒店管理新理念,着重于设备的规划,以保障酒店的设备管理在前期的采购、投资、试运营等管理阶段就能够做好有效的防范工作,通过前期有效的规划工作,做好设备管理工作。以实现设备的最佳经济效益和最佳寿命周期,全面提高酒店经营管理水平。

一、酒店设备管理概述

酒店设备工程是保证酒店良好服务的条件,也是现代酒店管理水平的重要考量指标之一,设备管理的水平往往对于酒店经营管理水平有着较大的影响,是现代酒店等级划分的标志,也能够确保酒店有较好的服务基础条件。因此,展开酒店设备的运营管理的研究,通过研究可有效促进酒店管理管理水平的提升,这是确保酒店能够为用户提供优势服务的重要的基础条件,同时可有效降低维修运行费用,提高酒店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酒店设备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一)酒店设备管理理念滞后

据统计中国酒店业的设备销售周期一般是在四年左右,但国外的更新周期在八年左右。因此,可以看到中国酒店行业的设备管理中观念过于落后,过于依靠设备领先来获得竞争力,周期过于频繁。前设备更新频繁的原因多为在酒店建设之初时,在投资管理阶段缺少统一的前瞻性的规划,没有对设备的管理进行有效的长远的规划,重眼前,轻未来,造成很多的设备设计缺陷,只能在事后补救,更有甚者,需要更新设备来弥补缺陷,大大的增加了设备投资的成本。这种设备管理的方式缺乏对设备购置前期的预测管理,滞后的、目标不够明确的酒店设备前期投资理念必然会加大酒店经营管理的风险,会留下隐患,可能会形成很多日后较难解决的问题,即使通过日后的维修保养能够解决问题问题,但在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始终会给酒店的运营带来影响。

(二)酒店设备利用状况较差

在酒店设备管理中,由于设备采购流程的不完善,规划的不到位,导致没有采用合理的流程进行设备采购,从而使得在设备采购中,超过了标准采购,设备超标准、超用设备采购不合理,许多酒店设备拥有量大于生产需要,造成极大浪费:(1)选择不当,质量不好,酒店也不进行改造,闲置一边。(2)质量好,但与酒店生产流程不匹配。(3)设备虽能用,但同型号数量太多,造成仓库积压。(4)由于没有掌握设备使用技术,造成设备不能使用。

设备运行时间不足:许多酒店设备没有充分运行,利用率只有 30%左右。许多非常昂贵的设备,造成运行收益太低。运行负荷严重不足:(1)部分设备是无偿占用,酒店为争取投资贪大求洋求多。造成设备积压。(2)酒店不考虑设备利用效率,搞小而全。(3)只注意提高拥有量,不注意提高设备素质和构成。(4)设备购置不慎重,缺乏严格审批程序,造成选型不合理。(5)缺乏设备更新改造中长期规划。(6)设备管理人员对酒店了解不够。

(三)设备管理水平落后

长期以来,酒店对设备寿命缺乏核算和有效考核。设备寿命费用普遍偏高。由于管理混乱,维修计划缺乏科学性。平时不管理,许多设备带病维持,缺乏有效维修。出现问题不惜成本。设计能源消耗巨大,设计不合理,维护不力。在酒店管理中,由于对于设备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以至于缺少规范的管理程序。管理经验严重不足而且落后,缺乏有经验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导致酒店设备管理工作滞后。酒店工程部人员长期不足,我国培养不足。专业化公司维护设备,是现有状况的解决方式,但专业化公司维护成本也呈上升趋势。设备管理部门在工作中的权威性存在很大问题,往往很难在设备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酒店管理中,多是由技术总监或由总经理或副总经理来负责设备管理工作。因而,设备管理组织机构不完善,对于设备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三、对完善酒店设备管理的对策探讨

(一)更新设备管理理念

想要化解棘手的酒店设备投资定位管理风险,就需要酒店设备管理者也更新理念转变为具有决策影响力,说服酒店管理高层制定科学精确的设备前期定位管理策略,使得酒店设备前期管理的定位目标能够与本酒店其他管理目标相协调、相一致:例如,与销售部针对目标宾客群体的服务定位营销决策相一致、相匹配;与酒店财务部门的设备经济价值核算目标相一致;与酒店采购部门在设备采购供求关系中的精确定位相协调。进而保障酒店设备管理者能够在前期管理阶段就能获得足够的主动权,实现符合本酒店利益最佳的设备管理管理决策。最后,酒店设备管理者还应站在设备需求方的角度,通过反向4PS定位决策,在众多设备制造商中间选择适合的供应商,保障从设备前期的采购、投资管理源头就能够选择到本酒店设备管理理念需求特征的酒店设备产品。

(二)加强设备利用管理

酒店管理问题分析范文4

关键词:酒店经营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酒店业迅速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经营上的问题,为了更好的解决酒店的经营管理问题,就应该寻求有效的经营管理策略。本文主要以经济型酒店经营管理问题为依据,具体论述了解决经营管理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现代酒店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没有明确的市场目标

一些酒店由于自身比较小,并没有明确的市场目标,对市场的分析力度不够。只是单纯的把自费出游和中小商务顾客当做是自己的目标市场,致使经济型酒店和其他大型酒店市场重复,市场目标不明确,产品设计没有特色,面对细化的市场,不能准确的把握市场脉络,推出符合市场需求性强的产品,也不能为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

2 缺乏专业化的管理人才

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服务并未达到标准化。酒店高层管理人员有很多是国内培养的管理人,由于经济型酒店发展的时间较短,国内的培养出的酒店管理人才并不能很好的掌握现代化经营方法。再加上经济型酒店管理方面的教材较少,致使这方面的专业性管理人才缺乏。经济型酒店需要的管理型人才较多,但是人才供给却比较困难。还有一些管理人员是从其他行业中转过来的,在上岗的时候,也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做重大决策时,缺乏理论性的支持,只能按照自己的经历或是问下属进行决策,缺乏创新精神,不能使酒店更好的向前发展。另外,经济型酒店的行业标准化欠缺,服务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3 市场营销策略不佳

纵观世界来看,我国的经济型酒店与国外的经济型酒店是有一定差距的,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并没有明确的营销意识和相应的营销策略,网络化建设水平也比较低。由于品牌观念不强,也未有较好的品牌形象,在一些区域酒店中,知名度较低。在国内也只有少数几家连锁店有自己的电话中心和网络化营销平台。大多数经济型酒店,还是传统订房中心或是靠旅行社宋增加业务,即使有网络营销,也会因缺乏新型的营销策略,使预订技术无法达到新的标准,效率较低,酒店的发展状况也不是很好。

4 缺乏统一的收费标准

经济型酒店作为新型的酒店产业,以新的姿态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但是企业有一定的弊端,直至现在为止国内酒店行业中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就是因为国内酒店对经济型酒店行业没有做出统一的标准,致使一些酒店打着经济的牌子,收费标准却不是经济型的,常常会超出经济型的标准,导致经济型酒店难以得到认可。

二、解决酒店经营管理问题的对策

1 明确市场目标

要明确市场目标,推出个性化服务。经济型酒店对自己的顾客群应该做具体的规划,可以针对一类顾客,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也可以在有限的条件下,为多种类型顾客提供个性化需求。可以针对老年顾客的视力问题,为他们提供一个明亮的空间,在卫生间安装明亮的灯。还有一些顾客是开车过来的,在酒店的旁边应该配备一定面积的停车场,满足顾客的需求。

2 培养专业化管理人才

从目前来看我国培养的酒店管理人才,主要是以星级酒店为前提宋培养的,他们只适应于星级酒店的管理,极少能适应一人多岗、一职多能的特点。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型酒店急缺经济型管理人才。从目前来看,一些较好的经济型酒店,在内部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人事培训系统。随着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其他经济型酒店也会在此基础上不断的推广和使用这种人才培训模式,经济型酒店的人才培养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列入教材,为培养经济型人才提供必要的依据。

3 重视经营策略

网络化经营策略已经成为酒店经营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策略,利用先进的网络化技术和酒店的销售、服务联系在一起,并不断的对其进行完善,以减少酒店的运营资本。便捷的网络化客房预定服务,能使顾客得到快捷方便的服务,促进经济型酒店的发展。

4 经济型酒店制定统一的标准

我国经济型酒店仍处在发展阶段,还没有达到服务标准化,也没有科学、规范管理。致使酒店的稳定性和服务水平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酒店的声誉。由此可见服务标准化的重要性。要想更好的实现标准化服务,必须具备完善的管理系统和强大的人才队伍做作保障。

酒店管理问题分析范文5

[关键词] 建筑工程 项目管理 措施处理分析

1.基础隔震

目前,我国基础隔震是一种有效的工程抗震新技术,地震时能保护建筑结构物和内部设备、设施安全。隔震支座为隔震结构中重要的工作元件,橡胶隔震支座及弹性滑板支座是具有代表性的两种隔震装置。橡胶隔震支座包括普通橡胶隔震支座(以下简称普通支座)和铅芯橡胶隔震支座(以下简称铅芯支座)两种。普通支座水平性能为线弹性,能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基本无耗能能力,铅芯支座能在较小的水平变形下进入屈服,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弹性滑板支座承压能力大,竖向设计压应力可达20MPa,具有一定的屈服前刚度,能衰减结构高阶振型,而屈服后刚度为0,可进一步延长隔震结构周期,但弹性滑板支座不能承受拉应力且不能复位,隔震结构中与橡胶隔震支座共同使用可实现复位性能。

组合基础隔震采用不同类型隔震支座构成隔震层,工作中充分应用不同类型隔震支座特性来实现隔震效能。组合基础隔震中支座采用普通支座、铅芯支座和弹性滑板支座三种类型,该类型组合隔震设计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弹性滑板支座的承压性能高的优点,在结构中柱轴力大且地震反应中不会出现拉应力的位置设置弹性滑板支座。在其它柱位设置橡胶隔震支座,该方法优点是橡胶隔震支座的直径小,能节省隔震层的造价,但隔震层变形能力较小。第二种是在柱受力较小的位置设置弹性滑板支座,其它柱位设置橡胶隔震支座,该方法使用橡胶隔震支座的直径较大,能保证隔震层有较大的变形能力。弹性滑板支座是目前较为先进的一种隔震措施,由于其具有竖向承载力大、水平刚度小且屈服后刚度为0等特性,使其不与地震周期相关,为隔震设计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但弹性滑板支座性能还有待地震的考验,且老化、徐变性能等还需在今后使用过程中进一步研究与确定。总之,组合基础隔震能充分应用不同类型隔震支座的特点,通过适当组合能形成较合理的隔震层,在地震作用下能较好地协调工作,并能有效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是一种可供选择的隔震方案。

2.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铁路工程、公路工程等受地质条件和天气变化等环境影响因素比较大.市政工程、房建工程等受天气变化、城市允许施工时间、噪音和环境保护要求高等限制,这些都影响甚至决定工程进度、资源投入等,同时也增加了成本预测的难度,降低了成本分析的准确性。因此,工程项目信息化系统应具有施工参数设置功能,允许用户根据项目所处环境自定义相关参数,从而使系统的运行能够更加切合实际,增加信息反馈的准确性。其次,工程项目的管理中,在确保项目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管理者最为关注的是工程进度和工程成本,因此,系统应建立工程进度与成本控制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完成的工程量及时提供项目的计划成本、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的实时对比。最终预测成本发展趋势和提出成本控制建议。第三,由于项目管理直接面对施工现场,系统的界面设计应当尽量简单、便捷,减少输人数据的工作量,增加输人数据的各种操作提示,设置防止误操作等功能。同时,由于大量数据从现场采集和提供,为真实地反应现场施工的成本,系统应以详细的工作任务分解为基础,以项目进度控制为依据,以项目成本的动态控制为核心,以合同管理和结算为纽带,注重对工、料、机成本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实现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为项目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随着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的实现,部分大型项目已经在项目管理中采用了相关的项目管理软件,比如P3、北京梦龙等。这些项目管理软件能够将进度、成本、资源等联系起来,能根据现场情况快速的做出反应,可操作性强。

3.紧急事故措施的处理方案

根据冲突事件预警管理的目的,项目管理人员就需要在对预警管理三图两表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当时的内外环境,对项目中产生的偏差进行全面分析,预测项目的发展趋势和可能发生冲突事件的种类、程度及其后果,并在冲突预警管理系统中进行预警提示。鉴此,冲突事件的预警管理应包括以下三部分。

(1)项目偏差分析:是对项目不正常或超出预先控制范围的事件所进行的分析,通过分析找出产生偏差的原因,并判断是否会引发冲突事件。

(2)项目趋势预测:趋势预测是根据项目目前所处的状态和相关数据描绘出项目在不加干涉的情况下可能发展的趋向,并与原定项目计划进行比较,做出项目发展趋势预测,进一步分析项目下一步可能引发的冲突事件种类、程度及其后果,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关项目调整建议和预警报告,为项目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依据。

(3)紧急预警提示级别分类和控制建议:为对项目的发展状态和发现的问题进行明确直观的描述与提示,使项目公众通过项目预报就可了解到项目当前所处的状态,可对项目预报进行三级分类,并根据不同的预警级别提出控制建议。为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避免冲突事件的发生,对冲突相关方提出的下一步行动指导建议。这些建议可作为有关部门和有关项目管理人员调整工作计划、改变现行工作方式的参考依据。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中,需要不断地补充来自系统外部的信息和有形资源以确保项目目标的现。当项目中发生信息不对称或有形资源匮乏和配置不当时,与此相关的项目参与各方首先从自身利益出发,倚靠自身的优势从有限的资源中获取尽可能多的利益。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各方的相互竞争通常会引发一些冲突,冲突各方通过博弈与交流(碰撞),了解和掌握了对方的意图,并在不断获取对方信息资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信息对称,使冲突各方矛盾消减;与此同时,在项目管理机制的适度干涉作用下,冲突各方做出以项目整体利益为基点、具有全局性的有序调整和决策,最终达到有效解决冲突事件和实现项目目标的目的。由此可见,建筑工程项目冲突事件的演化过程具有明显的耗散结构特征。与耗散结构理论研究系统从无序的初态向稳定有序的组织结构演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因此可以说,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就是一个具有耗散结构特征的系统。

酒店管理问题分析范文6

关键词:供电企业;线损管理;问题;对策

供电企业实行线损管理可以提高对电能的利用率,降低电能在运行过程中的损耗。因此,线损管理在电力行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外,在供电企业中进行有针对性的线损管理以及控制,可以实现电力能源节约的目的。鉴于此,加强对供电企业线损管理的分析,寻找出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探索解决对策,对于实现供电企业的长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供电企业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认识到协同管理的重要性

供电企业线损管理水平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对现存指标的完成程度上。然而目前部分供电企业尽管也达到了对线损目标逐项分解的目的,但是却没有认识到线损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制定有效措施来保证线损管理指标的完成。由于供电企业没有意识到线损管理的重要性,因而其没有提供相关的物质保障与技术支持。在线损指标分解后,加强供电企业各部门的协同管理可以有效解决线损方面的问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一些工作人员只重视对业务方面的管理,并没有做好相关的线损管理工作,以至于协同管理水平较低,使得供电企业不能对线损进行有效管理。

(二)线损管理激励机制缺乏

线损管理工作涉及较多的部门,这也需要制定科学的激励机制,从而有效地提高管理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由于线损率作为一项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而且与电网规划、电网结构、电网运行情况、计量等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也使线损管理涉及到众多部门,如规划部门、配网运行部门、用电营销部门及调度部门等,这些部门在各自工作中都会涉及到线损相关的内容,但这些也只是用电部门考核的部分内容,这些内容在完成过程中,必然会有利于线损管理水平的提升,但线损指标完不成,其中也会涉及到许多因素,这就存在着各部门责任难以划清的问题。再加之在线损管理工作中各部门都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只进行笼统的考核,这也导致各部门在完成自身的各项工作中对线损管理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线损管理组织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供电企业电力管理目标普遍实行的是“三优一强”,但是大部分供电企业在线损管理方面并没有及时更新其组织结构。在供电企业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而传统的线损管理组织结构并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以至于职能部门与线损管理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供电企业中,企业各部门以及员工对线损管理工作并没有提起足够重视,甚至将线损管理工作视作一种无用功,以至于线损管理的组织结构不能得到合理优化。

二、解决线损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明确线损管理方向

在供电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线损率是一项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而且线损管理工作中不仅涉及多个部门,而且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供电企业各部门需要对线损管理给予充分重视,成立专门的线损管理小组,并制定科学合理的降损规划,抓好任何一个环节的线损管理工作,并确保各项线损管理措施都能够落实到位,进一步对线损管理的重点和方向进行明确,全面提升线损管理水平,使供电企业实现节能降损的目标。

(二)调整线损管理的组织结构

供电企业应对线损管理的组织结构进行及时的改进与完善,将其与各种管理活动分开来,从而在确定线损管理在没有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具体业务有所牵连的基础上,保证线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应将线损管理工作与项目运行管理实现有机结合,促进供电企业组织结构一体化的发展。同时,供电企业也应积极引进混合型协同管理模式,创建专门的线损管理部门,将该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位于同层次,甚至高于职能部门,提高供电企业对线损管理的重视程度。

(三)建立线损管理的有效激励机制

在线损管理工作中,制定激励机制要确保做到多渠道,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多层次的需求。特别是对于基层供电企业来讲,虽然线损管理目标管较为明确,但由于员工具有较为复杂的个人需求,因此要保证激励机制的多渠道,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且激励机制要具有合理性,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其在工作中更好地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另外,激励机制还要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确保获得良好的激励效果。

(四)合理改造线路

要想实现线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供电企业应应做好对电力能源输配电量的计量管理。这就要求对电网进行合理规划,选择合适的输变电设备,定期检查电网经济,并对其运行方式进行调整。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计量设备是集中抄表系统,因此要定期淘汰陈旧老化的电能表,降低电能计量p失。此外,供电企业也应积极推广抗倾斜、启动电流小、超载能力强、耗损低、误差小以及准确性高的新型电表,并为用户配备专门的试压记录仪,降低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线损。

综上所述,供电企业加强系统线损管理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电力系统安全的重要基础与保障,供电企业应该立足于、当前的建设与发展实际,着眼于电力企业经济建设和系统建设的长远目标,抓住当前社会对电力系统需求,努力做好线损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