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艺术传达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艺术传达设计范文1
关键词:视觉传达 设计 艺术特性
引言
视觉传达设计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繁杂的过程,是从多个角度,从空间、时间上进行多思维角度的判断,将视觉思维传达进行设计,明确实际艺术形态和信息传达手段,对艺术特性进行系统的分析,实现空间和多维角度的判断。按照视觉传达的设计效果进行信息的传播,完善民族性,艺术性和文化性的视觉认识水平。通过深入的分析民族、时代、文化的艺术特性标准,确定实际视觉传达的设计原理和表现形式。在设计中通过分析视觉传达的设计独特性,明确我国当代视觉传达设计存在的艺术特点,逐步树立良好的中国独立艺术品格标准。
一、视觉传达的有效设计艺术民族文化性特点
每一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民族文化特点,根据历史、文化、环境、地理条件等相关因素,合理的判断各个民族之间具有的思维、语言、审美和价值观念。根据H特定的民族特点,合理的分析民族艺术忒单。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往往存在特异性的民族文化,这些深刻的民族特点,营造了良好的经济艺术社会形态,实现民族经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对不同的免租文化、审美标准,不同的历史形态、地域特点,逐步营造出差异化的设计文化特性。按照现有的逻辑特点,合理的分析实际艺术风格,对中国民族的文化思想观念、文化底蕴进行分析,明确实际设计的民族特性。伴随着民族生活、社会文化、审美特点的变化,民族的审美设计因素也逐步发生改变,逐步实现国家、民族、语言、体系的设计变更,这正是艺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符合艺术传达设计特点的。
我国的文化视觉传达设计中蕴含有深入的文化思想,历史丰富的民族所具有的审美意识和思维标准不同。通过一系列的审美特征分析,逐步加强过敏经济的自信心水平,传达具有设计思维的视觉传达效果。加强丰富的独特性,深化传统图形符号的设计特点,完善视觉传达设计的蕴含效果。本土设计师需要根据实际设计体系的相关语言特点进行重点分析,明确实际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国际、过去与现在、历史文化与现代个性化发展的区别,通过视觉传达方式的设计,实现本国深入根源和底蕴的分析,完善设计者内心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二、视觉传达的有效时展意义
视觉传达与时代、经济、文化发展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通过建立良好的时代经济发展水平,明确实际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新观念、新技术、新挑战。多媒体技术正在不断的快速发展,带动网络经济、电子媒体技术行业的快速发展,实现视觉设计空间的快速拓展。依照科学技术手段方式,逐步完善社会经济行业的稳步发展,以良好的视觉冲击效果,替身股电脑、互联网媒体之间的发展水平,构建良好的艺术设计形式。按照科技的时代进步标准,开辟崭新的生活方式、数字技术、互联网媒体技术,以动态性视听效果,逐步完善设计师的实际表现元素。加强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有效变革,重视神经文化的宣传发展,满足人们内心的精神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孕育良好的时展观念,不断更新时代扩展水平,以崭新的思维方式,创作良好的设计方法,体横设计载体的文化观念认识水平,明确实际生活方式,审美需求标准,不断完善实际视觉传达的表现形式和设计效果。
依照现有的艺术特征,准确的分析现阶段人们的精神领域标准意义,明确实际人们的思想共同点,完善时代特征、时代文化、时代精神、时代语言的分析,以崭新的方式,力求完善实际语言形式,解决人们的需求,提升精神的满足感。为了有效的提升视觉传达的设计效果,需要对新的语言形式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充分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需求,掌握历史的脉搏和探索思维,提升经济、文化、思维的认识效果,明确实际创新设计的样式标准,以有效的视觉传达设计方式,逐步优化发展,改变提升自我设计艺术水平。
三、视觉传达设计的文化历史内涵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个本质文化历史的表现,通过视觉传达,将传播的信息具体化,内涵化,提升视觉传达设计作品的宣传价值,传递给人们一种良好的价值观念。以创新的设计思路,不断完善文化创造的新概念、新标准、新思维的分析,准确的判断实际人们的思想意识水平和价值观念。综合分析视觉传达的设计过程和文化创作标准。按照视觉传达的设计思路,分析社会历史文化的传承效果,以优秀的人类文明设计思维为标准,逐步构建社会文化的具体部分内容。加强民族历史风俗、生活方式、文化审美标准、历史道德的建设,深化民族历史文化的内涵和结构,提升民族精神的艺术创作,将民族历史侵入到文化中,在视觉设计上表现出来,实现民族思维和优势精神的展现。
结语
综上所述,视觉文化的艺术设计是以历史文化、时代性、民族性特征进行分析判断的,通过明确实际历史文化的艺术特点,准确的分析历史传承的文化魅力和特点,将中国传统思想融入到视觉传达设计中,充分体现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伟大,提升视觉传达设计效果的深入分析,以合理的形式对视觉传达设计进行展现,提升世界范围内的信息传递,塑造中国设计中丰满的艺术形象,充分展现中国设计的独立性艺术特点,实现艺术设计的视觉传递发展效果。我国未来的视觉传达设计需要依照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思维特点标准,逐步拓展创新形式的艺术特点分析,加强视觉传递的设计合理性,建立良好的视觉艺术思维分析过程,提升视觉传达的艺术展现。
参考文献
[1]后现代主义对当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分析与研究[D].庞小敏.湖南大学,2016.
艺术传达设计范文2
未来主义是西方现代艺术运动中诞生的“最叛逆”“最改革”的流派,它否定一切传统艺术和文化,主张“摒弃全部现存文化及艺术遗产”,以全新的表现手法反映时代美感。未来主义的艺术家倡导赞美工业社会,通常以运动、速度、机械甚至暴力等元素作为设计主体,使艺术作品充满了现代感,甚至带有一些天马行空的科幻色彩。此外,未来主义艺术家还惯用无拘束构图、狂乱的笔触以及线条等高度自由、无规则的艺术元素,他们认为这能充分表现未来带给人们的速度感和运动感,是艺术生命自由的终极表现。具体来讲,未来主义的这些思想理念对视觉传达设计主要产生了两点影响。第一,未来主义为现代视觉传达高度自由的编排方式提供了借鉴,不对称、不规律的构图排版模式悄然兴起。未来主义前卫大胆的理念深刻影响了视觉元素的布局,设计师开始放弃古典主义苛刻、精密的规律版式,转而以穿插、重叠、抽离等方式塑造文字、图片自由散漫的效果。以设计师阿波利涅为诗歌集《书法语法》设计的封面为例,画面中的文字变化多端、大小不一,相互之间排列成既像飞鸟又似喷泉的造型,充满了自由的现代感。第二,未来主义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对象的范围产生了一定影响,越来越多以往很少展现的现代素材登上设计舞台。在未来主义“工业文明走入艺术领域”的理念影响下,现代建筑、工业材料、科幻机械等都开始参与到视觉传达设计中来——极富现代感的起重臂、未来感十足的时空胶囊、科幻效果浓厚的机器人都赋予了平面作品前所未有的视觉效果,为现代社会表达提供了可能。
二、达达主义流派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达达主义诞生于一战后的欧洲,当时许多艺术家厌倦了战争、对政府和社会失去了信心,希望借助一种浓厚的虚无主义情绪表达自己对传统道德的批判,以玩世不恭的态度表达了自己对一切事物的反对,同时也宣泄了艺术领域求变的心情。通常,达达主义这种破坏和挑战的态度主要通过拼贴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艺术家通过剪切、粘贴等方式将现成艺术品进行“破坏性”组合,从而实现了理念和精神的传达。具体来讲,达达主义对现代视觉设计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审美观念的历史性颠覆。达达主义这种强调“破坏性”的艺术流派对视觉传达的传统审美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设计师不再单纯追求“圆满”“美好”的视觉表现,开始了视觉传达的“逆向思考”。这一理念促使大量具有“美学颠覆”意义的海报诞生,刷新了人们的审美认知。当时比较著名的设计师约翰•哈特费尔德、威兰•哈兹菲尔德、乔治•格罗斯等人都采用了达达主义的“破坏性”思想来创作反战海报。这些海报充斥着残缺的人物影像、破败的社会场景,以“逆向思维”的方式表达了艺术家对时代的态度,给人一种极大的视觉冲击力。第二是造型手法的创造性引入。达达主义常用的拼贴手法对视觉传达这一平面艺术形式同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艺术家不再满足于用简单的平面绘画塑造画面的多样性,而是引入了裁剪、复制、拼接等手工艺手法丰富画面效果。这一时期的许多视觉传达设计大都以照片、印刷品等现成品拼贴而来,如当时较为著名的概念海报《长胡须的蒙娜丽莎》就是将胡须剪影同油画名作《蒙娜丽莎》拼贴组合而来,这种奇特的手法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
三、超现实主义流派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
艺术传达设计范文3
关键词:现代艺术;广告设计文化;视觉现代性
国内设计史家王受之先生在《世界现代面设计史1800-1998》中把现代主义艺术对现代平面设计从观念价值、意识形态到设计艺术语言的影响置入一个决定性的地位,并把这些影响精确地归结为:“立体主义的形式、未来主义的思想观念、达达主义的版面编排、超现实主义对于版面和插图的影响.
它们或是在意识形态上提供了现代平面设计的营养,或是在形式上提供了改革的借鉴,对现代平面设计总体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促进。”[1]142的确,现代主义绘画带来了艺术观念和艺术语汇的现代转折,从而深深地影响了平面视觉形态的变化,然而在他的论述中似乎忽视了另一股以俄国构成主义和荷兰风格派为主的更为前卫的现代艺术精神的力量,正是他们对艺术形式的更为持久和深入探寻,成为塑造现代主义艺术设计语言特征的重要力量之一,并最终促成了现代平面设计现代性内涵的定型,以广告设计为代表的平面设计也在这个转折中走向具有现代性质的审美风尚和视觉形态。本文正是以此为基点展开论述.
一、构成主义的视觉语言创新
俄国构成主义设计运动在艺术上也称为“至上主义”,是一场具有前卫精神的艺术运动和设计运动。它们在起源上具有相似性,至上主义和构成主义有一个共同的艺术理念,这个理念阐述重点落实在了对艺术形式的革命性认识:视觉艺术的某一要素,如线条、色彩、形式都具有其自身的表现力,从而独立于世界表象的任何关系之外,这无疑突破了西方绘画自文艺复兴以来的传统理念———形式因素只能是再现性绘画造型的基本手段。马列维奇(K.Malevich)、加伯(Gabo)、利西斯基(E.Lissitzky)、克利(Klee)等人,他们把最新奇的抽象艺术带入构成主义体系中来。二十世纪初的现代艺术,尤其是立体主义和构成主义雕塑的几何造型和构成形式,对二维艺术设计和建筑空间设计有很大参考价值。构成主义对平面设计语言的贡献主要在于:平面视觉图形进一步向更加简单化和立体化的方向转化.
(立体主义的理性化、绝对化和逻辑化)虽然,构成主义艺术大师们的视觉探索往往来自于艺术表现的基本动机和具有独特的意识形态内涵,但是,构成主义的平面结构的理性处理、次序感最终奠定了现代版面设计系统的基本模式.
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认为平面视觉元素具有明确的意识形态内涵,设计是为无产阶级和政治服务的。构成主义认为应该抛弃表现主义的方式而转向理性主义。在视觉形式上它是未来主义与立体主义的一种综合,但是在意识形态内涵上却是艺术家和设计师为新兴的苏维埃政权寻找视觉风格的积.
和设计哲学说明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复杂性质,而至上主义在后来的发展中精神内容和意识形态立场和构成主义出现了分歧,它并不具有明确的意识形态内涵,主张形式语言探索的第一价值。其构成主义的代表人物马列维奇(K.Malevich)崇尚至上主义的艺术观。他否认艺术上的实用主义的功能性和绘画的再现性,主张探索绝对的至上的形式构成,甚至把艺术经验凝结为单纯的色彩要素的感觉效果。因此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艺术创作往往表现出立体主义的结构、简单的几何形式以及鲜明的色彩对比,形式探索和组合成为艺术创作的唯一核心。这种视觉哲学直接催生出日后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重视图形的视觉风格。同时与之理念相同的抽象表现主义大师康定斯基(WassilyKandinsky)也进行了大规模的现代形式语言的探索,但是这种纯粹视觉形式的探索虽然没有社会政治的意识形态背景,取而代之的是更加耐人寻味和不可理解的神秘主义精神动机。康定斯基的形式探索在现代主义设计教育中心———包豪斯的基础课程中发扬光大,影响所及几乎遍布每一个深受包豪斯熏染的现代主义风格设计师的造型语言和视觉形态之中.
构成主义的形式语言探索有鲜明的艺术主张和理论基础,1922年亚历克赛甘(AlekseiGan)在《构成主义宣言》中不仅阐述了构成主义明确的意识形态追求,更为重要的是还提出了构成主义视觉语言创造的三个基本原则:技术、肌理和构成。技术是社会功能和实用价值,肌理是对现代材料的了解,构成就是视觉元素的组织规律。这三个原则深深地渗透在了这个设计家群体几乎所有的设计类型之中。利西斯基(E.Lissitzky)是构成主义的集大成者,被视为现代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的创始人,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现代版面的理性基础的探索和广泛采用摄影拼贴。利西斯基安排视觉元素的出发点是结构,清晰的结构本来源于建筑设计现代视觉形态和技术要求的基本标准。然而,在利西斯基之后结构的展示成为平面视觉形态的基本面貌。在构成主义另一位重要人物罗钦科(AlexanderRodchenko)的平面视觉形态创造中仍然是将平面元素组织为清晰的结构,只是字体更为粗壮,图形更为几何化,线条更为抽象,对比和视觉规律、视觉流程一目了然.
二、荷兰风格派运动的理性视觉编排
荷兰风格派运动是立基于立体主义的理性化视。(Mondrian)、杜斯伯格(Doesburg)等风格派画家的绘画探索创造出纯粹抽象、高度简单的几何组合。这是一种新的观察世界的视觉方式使然。这种视觉哲学认为,世界是由纵横两种基本结构组成,红、黄、蓝是构成世界的三种基本色彩;所谓艺术真实在于从有机的运动过程中寻找理性的平衡,这也是视觉艺术的灵魂与核心追求。这种艺术观进而影响到对平面版面编排风格,出现视觉元素的高度抽象和理性化编排模式,强调纵横编排的理性逻辑次序和简单的色彩计划。这种视觉哲学还认为:立体主义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而延伸为真正的视觉艺术,即通过有机运动、在对抗中而达到高度的平衡与和谐。这个对抗于平衡的中介点对人类来说意义非凡,也是所有视觉形态的意义和价值所在。1925年包豪斯平面设计大师拉兹罗莫霍伊—纳吉(LaszloMoholy-Nagy)与风格派大师西奥凡杜斯伯格(TheoVanDoesburg)合作出版《新格式塔的基本观念》就是这种新的视觉方式和设计理念的理论集成。荷兰风格派是视觉语言现代性表述和现代转折的界碑和中坚力量,从绘画而至现代设计的所有领域都受到构成主义视觉哲学的影响和渗透:绘画、雕塑、建筑、家具、工业产品的设计无所不包。它们的视觉形态完全摆脱装饰动机,被抽象出丰富的几何单体元素,这些元素的组合、视觉流程和结构清晰,在色彩计划上原色和中间色广泛应用。这些视觉理念没有被封存在形而上学的乌托邦之中,尤其在广告设计领域广泛传播、发扬光大。这种影响在西方视觉语言创造中已经成为一种千丝万缕的文化基因至今挥之不去,共同塑造着当代视觉环境和视觉形态的文化表述.
三、传播与意义:广告设计文化功能的显现
广告设计是现代艺术和现代设计语言传播的主要途径,构成主义和风格派艺术语汇也有自己发生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的传播方式:
1、通过设计教育的国际交流。
1921年到1923年,风格派大师杜斯伯格频繁前往包豪斯设计学院讲学,构成主义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理念对包豪斯师生影响深刻;
2、通过广告视觉传播。作为整体现代主义艺术设计语汇的传播和演化很难对其进行精确的、量化的社会学调查,但是平面广告作为最基本的现代平面设计语言的载体,却能以最大的数量、最密集的传播频率借助商业社会的信息传播媒介而得以广泛传播,成为构筑现代视觉信息环境的主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看,平面广告设计应该是现代艺术和现代设计语言得以传播的最为基本的途径,构成主义的传播的重要领域即在平面广告设计领域。20世纪20年代,俄国构成主义大师李西斯基在波兰讲学,深刻影响了波兰平面设计家亨利波莱维(HenrykBerlewi).
波莱维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创作哲学和设计观念,史称“麦卡诺—法克图拉”(Machano-fakturatheory)理论。这种事关设计和绘画的哲学性思考,其中心仍然在于重视画面与版面的理性化和利用几何构造原理进行创作和设计。波莱维的平面视觉语言带有明显的数学计算与几何合成的特征,显示出构成主义的艺术语汇的家族相似性质。波莱维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艺术语言传播史中的地位,然而他通过雷克拉玛麦查诺(ReklamaMechano)广告公司的广告设计活动将构成主义的广告设计语言介绍给了整个波兰乃至东欧。雷克拉玛麦查诺广告公司的艺术与设计追求是相当自觉的,公司的设计家群体声称:广告的风格和广告费用的决策一样,都严格服膺于现代工业生产条件下普适性的现代经济法则。商业广告应该最终打破和消灭艺术家和现代社会之间的隔阂,这是广告的重要的文化功能。在此,我们深刻地感知《构成主义宣言》所表述的内容、所显现的设计文化观念至今都是发人深省的,因为它揭示了广告设计现代性质的基本内涵:其一,在平面广告设计中从属于艺术表现的风格让位于现代经济和商业运作的基本要求;其二,现代商业广告无不具备现代艺术的表现性质,被赋予反思人类艺术性质的社会文化功能.
就艺术概念而言,贡布里希(EHGombrich)曾经有过这样经典的哲学性表述,他说:“现实中根本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所谓艺术家,以前是用有色土在洞窟的石壁上大略画个野牛的形状;现在一些则是购买颜料,为招贴设计广告画;过去也好,现在也好,艺术家还做其他许多工作.
只是我们要牢牢记住,用于不同时期、不同地方,艺术这个名称所指称的事物会大不相同,只要我们心中明白根本没有大写的艺术其物,那么把上述工作统统叫做艺术倒也无妨。”[2]
四广告设计的文化功能
恰恰在于它再次向人们提出一个古老而弥新的艺术文化人类学命题:什么是艺术。形而上学的艺术概念来自启蒙主义之后艺术的“审美化”过程,其标志是法国美学家阿贝巴托的“美的艺术”的概念的确立。这一思想与哲学上的有关艺术的形而上学的定位活动不仅使艺术有了审美和纯粹的唯美内涵和能指意义上的种概念,而且也衍生出视觉艺术(artideldisegns)[3]390这样诉诸二维平面和三维空间的艺术属概念,这里视觉艺术特指架上绘画和雕塑艺术.
然而,工业革命之后,基于现代商业宣传需要的商业美术和现代平面广告设计却以现代传播媒体的传播力量,以现代印刷技术的革命和成熟的机械复制特征占据了现代人类视觉环境的主要空间。一方面,它(现代广告)成为现代社会形态下艺术语汇与平面设计视觉形态的交叉地带,成为现代艺术探索和实验以及应运的重要领域;另一方面,现代广告又是大众媒体覆盖之下社会大众获得视觉信息和艺术语言体验的重要来源,往往成为视觉习惯和视觉教育的第一范本。那么,形而上学的诉诸唯美的纯艺术概念就要反思广告的介入或者面临解构的威胁。广告设计的设计主体大量来自于现代艺术的先驱或者在艺术语言的承继方面大量接受现代艺术的影响.
但与此同时,这些设计前驱又不约而同地认识到现代广告的现代性质恰恰在于服务于现代商业视觉传达和商业信息传播的经济需求。现代广告毋宁说又是现代市场体系和社会化大生产技术体系的产物.
由此,广告设计似乎使艺术的概念回归到古希腊以来“技”“道”未分、混沌初开的历史状态,即古希腊所秉持的那种涵盖一切技艺(医疗、种植、采矿、农业甚至战争)在内的实用技巧(usefulskills)。[3]382当代西方著名科学主义美学家托马斯芒罗提出所谓“走向科学的美学”,其题旨就在于重新考虑当代技术条件对启蒙主义艺术观念的冲击和解构,并进而指出未来关于艺术的美学反思应注意“抛弃那些把审美的艺术和实践的艺术、优美的艺术和实用的艺术尖锐的对立起来的艺术观。承认这两种艺术类型永远的混通。”在预测西方美学发展的未来趋势时,托马斯芒罗指出其中重要的一个趋势就是“对实用的、工具的、功能的艺术的巨大兴趣”[4]56。所以,以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诸艺术流派为代表的现代艺术与广告设计的合流,使得现代广告成为沟通艺术与现代社会的桥梁,使得现代广告成为大众视觉经验获得的重要范本,也使得广告文本成为诠释和解构形而上学艺术概念的重要砝码。广告的社会文化功能由此发生,而且成为现代广告文化批评的逻辑起点和哲学基始.
总的来看,发生在俄国与荷兰的前卫艺术探索与实验给现代设计赋予了复杂而深刻的社会改良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普及的文化功能,是现代主义艺术精神和视觉探索的继续与深化。前者是一种意识形态范畴的价值诉求,后者是一种艺术语汇的现实建构;前者奠定了现代设计现代性质的基本内涵,后者通过设计实践形塑了现代设计理性主义的形式特征。二者共同界定了现代设计的现代性质。这个现代转折的过程在后继的包豪斯为中心的设计探索中达到了理性的极端.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技成果”、“科技信息”、“科技部”、“科技频道”、“科技报道”、“科技时代”、“科技资讯网”、“科技论文”……浏览报纸、书刊、网络、电视,大都可以见到或听到诸如“科技××”之类的语汇,大多数人对此早已习以为常,也没有感觉有何不妥。因为在人们的心目中,“科技”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词,一个如同那些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的千千万万个名词一样的词。相信很多人都会认同这个观点:“科技”是“科学技术”的简便叫法,是为方便起见使用的一个简称。事实果真如此吗?回答是否定的。不可否认,使用简称可以使语言在表达上更简洁、更方便。比如我们用“化肥”指代“化学肥料”,用“环艺”指代“环境艺术”,用“书装”指代“书籍装帧”,用“中专”指代“中等专业学校”……虽然字数大大减少了,但并不影响人们对原词语表述意义的认知.
但是如果因为简称的使用误导了人们对原有词汇含义的理解,并因此带来一系列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方面的混乱,那么这个简称就是无益的,应该被摒弃。而“科技”就是这类词汇。事实上,“科技”是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词,在其他语言中是找不到所能与之相对应的单词的。在中国,长期以来这个词一直涵盖了科学和技术两个方面并被广泛使用,以至于多数中国人误认为“科学”与“技术”是同义词,完全指的是同一个范畴,搞不清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时至今日,我们已很难考证究竟是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富有创造性地首先使用了“科技”这个“词”去指代“科学”与“技术”这两个具有不同内涵和外延的词汇。毫无疑问,科学和技术确实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但是不能因此就忽视了它们仍然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名词,具有不同的概念和属性。科学是获得知识的活动及其这种活动的结果,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技术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综合利用知识于改造自然的实践中所创造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和技能体系。科学与技术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科学提供知识,技术提供应用这些知识的手段与方法。对于科学来说,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对技术来说,科学是技术的升华.
科学的成果是理论,如报告、论文、著作等,属于精神产品的范畴,并不具有明确的、直接的社会目的,所以也不能立竿见影地带来所谓的利益。而技术的成果形式是物质形态,如产品、装置、设施及控制软件等,其体现出的是实实在在的物质产品和效益。美学家李泽厚曾说中国人素有“实用理性”倾向,重“有用之用”轻“无用之用”,重“学以致用”轻“学以致知”。也许正因为此,在我国长期的社会发展中才形成了重实用轻理论的格局和思维模式.
高校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时代背景今天,科学精神的缺失,重技术轻科学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实际问题。大学是文化传统的产物,而文化传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前的东西可以一直影响后来的东西。每所大学都有其秉承的办学方针和理念。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因为国家命运的震荡,中国的大学教育一直在不断地探索与变革,这其中有主动的改变也有无奈的抉择。究竟有多少高校能不被社会的风向标左右而矢志不渝地坚持科学的办学路线?我们很难界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功利思想已经对高校的办学思想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一个典型的例证就是艺术设计专业的扩张之路。对于仅有数十年历史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来说,其发展历程颇具戏剧性,走过了一段令人咋舌的兴盛之路。上世纪80年代,初具雏形的当代设计艺术被美术界称之为商业美术,传统美术界对这个新成员不屑一顾,将其以“非纯艺”之名排斥在美术的主流之外。被冠以“商业美术”之名的艺术设计似乎周身都散发着铜臭气,岂能与纯艺术相提并论?更是不配进入“艺术”之大雅之堂。但是仅仅过了不到十年的时间,起初遍遭鄙视的艺术设计竟然变成了香饽饽。入学门槛相对较低、专业实用性强、毕业生供不应求、收入高都彰显了这个新兴学科的优势。对于开办新专业来说,民众的追捧固然重要,但对学校有利才是决定性因素。设计专业较一般专业高出近一倍的学费无疑为学校带来了更多的收益,于是各大高校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在不菲的学费收入的巨大磁力吸引下一哄而上办起了艺术设计专业。放眼望去,从中专到一本,从地方所属高校到中央直属高校,各级各类学校都争先恐后地开设艺术设计专业,唯恐动作慢了,这块大蛋糕被别人独霸了去.
这股设计教育的办学热充分暴露出高校在专业设置、招生中的功利追求。事实上,各学校在随后的设计教育教学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片面追求眼前利益的功利主义和着眼于小团体的功利思想更是严重影响了中国当代设计教育的发展.
艺术设计专业办学中的功利性
当前科学发展观作为一个国家战略被提出来并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意味着必须实事求是地按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功利性王晓予名,不惜花费重金,有的甚至不惜卖房子卖地给孩子请老师,请人发短信,造成参赛选手家庭沉重的负担。因此,应重新审视评价的方式方法,使活动健康发展。否则,将影响“草根文化”的群众性和广泛性.
对普通百姓来说,电视不仅是一个和外界联系的窗口,也担任了生活调味品的角色,给了人们的生活无限的精彩。我国的大众传媒正在进入大众文化时代。争取更多的受众,争取更多的消费者成为电视工作者的一个方向。在丰富的电视节目面前,在综艺节目、真人秀节目面前,普通百姓成了电视的忠实观众,也把电视当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很多百姓来讲,家里的电视机就像家里的一个成员一样,有人在的时间,就有它的声音和图像.
对于工作在一线的电视人来说,应该充分挖掘“草根文化”,教育群众、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照科学规律老老实实办事。这同样对高等院校的设计教育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从本源上来看,功利主义是实用主义的一个基本内容,是现实世界中允许并值得提倡的一种思想理论和行为方式。功利主义只有在一定的环境中和一定的制约下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进而产生实效。实事求是地讲,我们不可能不讲功利,功利主义是促使人类进步的原动力,但绝不能过分追求功利。教育的功利性就是过分强调教育的工具价值,这是教育急功近利的最直接表现。高校办学中的功利性必然带来学科发展的盲目性。自改革开放以来,艺术设计专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无论是专业门类还是招生规模都呈现井喷式增长。不能否认,艺术设计专业的兴起及快速发展有其必然性,是社会大环境所致。比如专业起步晚底子薄,初期受美院一些原有学科知识结构、专业招生人数和教学方式的影响,招生规模很小,加之还要经历4年的培养期,以至于在一段时间内,设计专业毕业生的数量远远不能与改革开放后快速复兴的经济形势相适应。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社会对专业设计人才的需求旺盛,人才缺口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为适应国家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选择一些有条件的专业院校开办适合的专业方向并适当增加招生人数,以期在短期内快速补充人才也是合情合理、切实可行的,是符合高等教育的办学方针和教育改革的初衷的。但是如果因急于求成而违背客观规律、三步并作两步走,遍地开花,以培养社会急需人才为借口,人人都站在自己的小团体角度考虑问题,竞相开设同一专业,就必然会造成决策的盲目性和教育资源的浪费.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曾经对艺术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因此很多综合性院校原本都是没有美术系的(或者艺术系)。可以想象,当艺术设计的办学热潮风起云涌之时,从学校层面上看,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及时出台一个完善的院系建制规划,毕竟从零开始创建一个带有若干专业的系不是件容易操作的事,甚至是不切合实际的。这不仅牵涉到编制、经费、办学场地的兴建等诸多实际问题的论证,而且还需要层层请示、汇报、申请、批复。即便一切都很顺利,接下来的师资引进、设备购置、招生计划上报、教学大纲的制定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没有个两三年是很难有眉目的。等到这一切都筹备好了,谁能保证艺术设计的招生热还能否继续存在?新建一个系对学校来说无疑是件大事,有一套严格的程序。运行周期长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然而谁都知道,机会之所以被称之为机会并能发挥其最大效益,抢占先机是关键!所以在校方踌躇不前时很多院系就打起了短平快,利用本院系已有的学科背景积极申请、争相开设相关的设计专业或方向,上专业慢就先上方向。总之,怎样做能快招生多招生就怎样操作。于是就出现了在一所学校同时有若干个院系都招收设计类学生的怪现象,好像艺术设计专业被分割了一样。比如说,机械学院依托其原有的工业设计系开设工业造型设计专业是比较容易的;材料学院因为已有包装材料系,所以再申请开设包装设计方向也不是什么难事;至于建筑系招收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的艺术生就更是合情合理的了;按此路数,在新闻传播学院的广告系里增设广告艺术设计方向也是名正言顺的……如此一来,院系高兴,招生人数、收入都有了增加;学校也满意,院系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创造条件,迎合市场需求积极主动上新专业、拓宽办学口径不是很好吗?考生也高兴,突然之间就增加了这么多的上学机会能不是件好事吗?看来这确实是一个让学校、院系和考生都能受益的万全之策啊!情况真的是这样吗?相信每一位站在客观公正立场上的人都能看清楚:这完全是一种基于投机心理的功利主义的办学方式。高校设计专业数十年的无序发展、各自为阵,割裂了艺术设计各门类各方向之间的联系,基础课师资的重复引进、设备机房的重复购置与低使用率、基于理工科学院背景的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偏离、所处院系艺术专业学术气氛的缺失、孤立于大艺术设计平台的课程设置单一狭隘,学生眼界不开阔,更接触不到广博的大美术思想。教学中的“因人设课”、“随机应变”,也是屡见不鲜。甚至是先招生,再四处招聘教师的现象,也不乏实例.
同时,设计教育中的重技术轻文化现象也非常严重。艺术教育,不论是绘画还是设计都离不开审美文化的教育,而依托于非艺术院系开设的艺术设计专业根本不具备这种人文环境,因此教学只能仅仅局限于设计技能的培养。思想上不重视,客观条件也不具备,自然更是无从考虑对学生进行审美文化素质教育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艺术设计是包含很多专业方向的综合学科,是基于美术大平台、集审美性与实践性于一身的创造性活动,这种从小团体利益出发的功利主义办学方式最终伤害的是设计教育本身.
按照科学的发展观,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科学规律,一个新专业的开设更是如此。艺术设计是一个实用性极强的专业,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跟社会经济生活关系非常密切。所以,一所综合性大学设立美术系或艺术系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对于已经拥有美术系的学校在拟增设艺术设计专业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确定适合的专业方向.
在选择专业方向上要深入调研,反复论证,不仅要从已开办此方向的兄弟院校获取直接经验,更重要的是要针对学校所在地区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状况、社会需求情况和学院的专业结构、师资情况、设备资金投入等综合因素做出全面的评估后再做决定,切不可求大求全。做精一个好专业就等于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经验,专业设置可以由少及多,逐步健全。至于招生规模,更是要本着科学的和负责的态度量力而为.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有为数不少的高校开设艺术设计类专业缺少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仅仅是迎合市场的跟风行为.
或者是受功利主义思想的驱使,为了体现学校专业种类齐全而不顾实际办学条件的限制,不考虑地域特性、无视学科基础、不计师资匮乏,多头并进盲目上专业,搞大而全,目的就是多招生多挣钱,完全背离了教育的道德底线。以至于学生进校后迫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很多课程都无法正常进行,只能用修订教学大纲的手段勉强应付教学。这都是无视科学发展观的小团体功利思想在作怪。当下,影响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障碍就在于教育价值取向上的功利主义和教育方法上的工具主义,这个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参考文献
1.丁长青:《科学技术学》,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
艺术传达设计范文4
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虽然不是特别的悠久,是在欧洲于1850年左右开始产生的这一概念,人们开始研究视觉传达设计,但是,它的发展是非常的迅速的,特别是用在商业方面的信息传达。由于它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比如印刷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视觉传达的方式也更新换代,相较于之前有了很大的变化,不再像之前一样一切的信息都是通过印刷出来的就不变的呈现,而是变为动态的新形势,这是在电视时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进步,后来视觉传达设计的方式又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除了更加多元化的发展,在搭载上网络的这一条“高速公路”之后,视觉传达设计也具备了多元化、网络化、全球化、即时 性、交互性、体验性等特征,以空前的速度和广度得 到发展,面对以数字媒体传播为主导与印刷媒体、电视媒体共存的时代。传统的的方法与当代的先进的观念的传承与差异,怎样和谐发展是我们当前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视觉设计的基本特征
那么,什么是“视觉设计”呢?它又有着什么样的基本特征呢?我们通过对“视觉设计”的研究可以知道,它的基本核心内容就是视觉创意设计,通过视觉表达的不同,在设计的过程中加入一些有吸引力的元素,表现出来的一种视觉冲击可以激起受众的兴趣,引起手中的注意,这样就可以将信息传递给受众,这就是视觉设计的基本原则,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样的例子,比如商品的logo,广告单页,随处可?的广告等等。在视觉设计的过程中的目的就是将信息通过各种视线可以观察到的东西表达出来,这样经过设计的表现方法可以增加表现效果的感染强度,能够营造出一种有利于受众接受信息的视觉传达氛围,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对特定信息的视觉化创意与表达。视觉设计也存在了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传达方式的限制性,广告也好,标志也好,它所传达的消息都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模糊的消息,它所表现的通常是一种概念性的东西,不能准确而清晰地表现出信息的具体内容,所以在很多的场合,在各种活动中,它所起到的作用是引导受众去了解更多的信息,是一种助推产品、服务或价值观念的视觉传达设计,而不是产品或服 务的终端设计。所以我们可以将视觉设计通俗的成为具有“叫卖”功能的设计。视觉设计所采用的信息载体通常是各种图形和图像符号,这样能够简单明了的表达一些信息,能够起到传达信息和增加视觉感染力的目的。在直观的图像、符号表现形式下,可以使得传递信息的过程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有着不错的视觉冲击效果。那么,判断视觉设计是否合格的标准就需要根据它自身的特性去制定,一方面要看它能不能够与信息的媒体相匹配,另一方面就是所设计的内容和要表现得东西是否有较强的感染力,能不能起到一个比较不错的宣传效果,然而,最终衡量它的价值的的一方面是在宣传的过程中是否对受众产生了引导的作用,但是这是一个难以量化的指标,只能根据后期的结果去判断信息传达的成功与否。
三、波普艺术与视觉传达设计
波普艺术是什么呢?它是起源于英国经过发展后在全世界都非常流行的一种艺术流派,波普艺术的英文是 Popart,是对“大众艺术”(PopularArt)的一种简称,是上个世纪后现代主义艺术中最典型的利用视觉符号的艺术流派。它的另一个称呼是普普艺术,是一个将通俗文化与艺术联系起来的一种运动,波普艺术对于艺术与生活有自己的界定,“艺术不应是高雅的,艺术应等同于生活”是波普艺术的观点。随着波普艺术的不断发展,视觉传达设计在波普艺术中借鉴了许多有用的知识,视觉传达设计与波普艺术在某些方面体现出了惊人的相通之处:从一方面来说,在表现对象上,两者的对象均为现实生活,取材均为寻常生活中的人、事、物;从另一方面,在创作初衷上,两者都是为表达某种 意境或情感,具有代表性;还有就是在表现手法上,手法均灵活多变,依据不同的题材选择不同的表现手法。波普艺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主要用于包装设计和插画创作。由于有这些相通之处,波普艺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艺术传达设计范文5
关键词:包装设计;艺术通感;视觉传达
通感是各种感觉在感知、表象、意向形成过程中发生的转化、渗透、互通、挪移等心理变化,所以艺术通感是艺术家在对艺术设计专业规律全面掌握,并对相关事物有意无意注意,使其他事物与设计事物,心理活动与不同感受相结合进行创作的过程,其对设计的专业性和创造性均有较高的要求。
一、包装设计中艺术通感形成
包装设计中的艺术通感要建立在环境与目标受众的充分深入沟通的基础上,是在观察包装设计、直观感受产品的基础上,通过其他感官功能和想象的合格,达到艺术通感效果的过程,艺术通感的形成,可以使人们对包装设计的“美”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可见包装设计中艺术通感的形成要建立在人们直观视觉的基础上,但要发挥人们想象和其他感官功能[1]。例如罐装可口可乐包装设计,利用红白两色的视觉冲突,强化人们的数据额感官,利用银白色边框,使设计的感官氛围更加活跃,有利于人们想象到欢乐、愉悦的场景,使包装设计中艺术通感形成的典型案例。
二、包装设计中艺术通感的视觉传达的实现
1、利用图形实现艺术通感的视觉传达
包装设计中产品标识、实物形象、装饰图形等都是常见的图形类型,其作为信息的主要传递形式,在视觉传达种地位突出,包装设计中图形既可抽象又可具体,既可为摄影实物图片也可为手绘图形,图形艺术通感的形成对向受众传递产品功能、特性,甚至企业的文化都具有重要的作用[2]。例如黑人牙膏针对受众类型进行了不同系列的包装设计,其中茶倍健和冰霜盐白系列分别设计了茶叶和结晶盐,使人通过图形联想牙膏的味道、色泽等,使牙膏的特性得到有效的传递。包装设计中图形艺术通感的形成甚至对产品抽象性格的传递也具有积极的作用,例如河北梅花味精集团生产产品均在较显著位置设计统一的梅花图案,这不仅使人们对产品的生产厂家产生直接的印象,而且会联想到梅花清新淡雅、君子作风,实现文化、情感的传递。强化图形的表达性和象征性,是包装设计图形艺术通感视觉传达效果突出的有效途径。
2、利用色彩实现艺术通感的视觉传达
色彩对视觉的冲击力较强,所以其通常被视为包装设计最直接的设计对象,有效的色彩运用不仅可以强化宣传氛围,而且对突出企业的文化、树立企业形象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苹果品牌会使人联想到白色、银色;乐视品牌会想到红色、黑色;西门子品牌会想到银色、浅灰色等,利用代表性的皮拍颜色会提升产品包装的视觉感染力[3]。在市场竞争不断激烈的环境中,利用色彩吸引消费者注意,是托大市场占有份额的有效途径,当人们视觉接触某色彩后,其听觉、嗅觉、味觉等也会随着形成相应的通感,最终形成随产品包装的整体印象,例如在寒冷的冬季,暖色包装的床上三件套的销量明显更高,这与色彩给人的冷暖感受差异直接相关,所以在产品包装设计时,要结合产品特性,消费者心理等进行色彩艺术通感设计,在食品包装设计中更为重要。色彩在暗示消费者某种情感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口可口乐普遍应用中国红颜色,以强调幸福、活力,会使人在情感上将其与中国红、节日之间建立情感联系,有利于消费者形成较稳定的购买意愿。
3、利用文字实现艺术通感的视觉传达
文字是信息的主要载体,使文化传递的主要渠道,在情感建立过程中,文字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字具有形、音、译等不同的形式,所以在包装设计的过程中,可结合实际需要对文字的具体形式进行应用,促进产品受众与产品之间达成情感共鸣,推动消费者形成购买行为。文字的应用,首先可以使产品的文化内涵较全面的向目标受众传递,例如四君子茶叶的包装中将毛笔文字与四君子图像相结合,目标受众通过文字可以联想到中国的传统文化,这种古朴而感觉会使受众对茶叶产品的文化内涵感受更加深刻,有利于调动目标受众的购买欲望。在利用文字实现艺术通感视觉传达时要结合目标受众群体的爱好和产品特性进行文字类型、内容等方面的传达,在实践中发现、卡通体、简体、繁体在艺术通感效果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存在差异,所以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应用。
4、利用材料实现艺术通感的视觉传达
产品包装材质的差异会直接影响目标受众对产品的综合认知,例如相关数据显示,认为牛皮纸包装书籍的品质高于塑料包装材质的16-35岁读者达到93.5%以上,不同材料的包装设计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不同的感受,而且在其他感官上也会使目标受众产生不同的感知,因为目标受众在选择产品的过程中不仅依赖视觉,而且要进行进一步的触碰,甚至在特殊产品购买前要进行气味识别,可见产品包装设计的材质,对艺术通感视觉传达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利用包装材料实现艺术通感视觉传达之前要全面分析目标受众的特征,例如,目标受众是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的群体,其在选用材料的过程中应尽可能采用普通塑料包装等相对较低廉的材料;而目标受众为高端消费者,则在包装材料设计的过程中应尽可能选择木质材料等,使目标受众在艺术通感视觉传达中既感受到高档消费,又获取美的感受,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要结合产品特性进行。
三、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人们已经认识到艺术通感在包装设计视觉传达中的重要性,并在色彩、文字、材料、图形等方面有意识的实现艺术通感的视觉传达作用,这是现代设计理念提升的具体体现,应有效推广。
作者单位:郑州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袁恩培,张磊.论包装设计中艺术通感的视觉传达[J].包装工程,2010,22:66-69.
艺术传达设计范文6
关键词:视觉传达;平面设计;艺术审美
平面设计师对图形进行平面化文字、色彩、图像元素的设计。在二维设计空间内,完成视觉信息的传达。通过视觉信息的平面设计,完成视觉功能的宣传、确保视觉信息内容、文字的组合设计编制,从而达到视觉传达同步的目标。区分视觉传达的艺术图像和绘画标准,分析平面设计的基本构件,研究平面设计可能存在的艺术视觉传达倾向,更好的提升视觉信息的传达和表现,确保视觉平面设计的合理性,提高视觉传达的平面设计效果,加深平面设计在更多领域的发展,提升平面设计视觉表达的应用,完成平面设计的艺术审美表达。
一、平面设计的艺术特征标准
1、平面设计与绘画的区分
平面设计主要是对平面进行设计和创作,是审美角度特点的价值体现。通过平面设计发展,结合市场大众审美需求,达到宣传审美特点的作用,促进审美产品的销售发展,实现平面设计产品功能的性质特显。绘画图像设计更重视自然审美情感的表达,不存在商业功力性目的。从平面设计上看,具有更加简洁的艺术设计方式,重视简单的程序化设计美感,绘画设计更侧重于艺术信息的酝酿,讲究的是多层次的美感。从审美角度分析,平面设计作品具有更加多变的艺术设计冲击感,具有更多的艺术价值。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完成艺术平面的不断复制,传播艺术设计的价值水平,这是绘画不可比拟的。
2、平面设计与图像的区分
平面设计在构图中需要大量的图像数据信息,用于表达平面设计内容。图像是可以最大保存原有色彩基础的,通过自然人文风管的保存,利用光影结构的特点,提高平面设计结构设计标准。在审美中,需要区分平面设计与图像设计。摄像本身是一种对事物客观记录的过程,平面设计更加重视对产品的象征特点分析,依照设计座屏的技术标准,合理的构成视觉传达的表达方式。重视摄像内部的细节要件,分析图像静态或瞬间动态的精美细节变化美感,得到平面设计的视觉艺术传达。
二、平面设计的基本构建要素
平面设计主要由文字、图像、色彩等组成,图像由点、线、面共同结合构成艺术设计视觉效果。平面设计的文字可以不同,艺术表达方式可以不同。不同的艺术设计元素为平面设计提供了不同的视觉感受。运用带有设计视觉冲击效果的情感信息色彩,加强视觉感受感染力的渲染和发展,结合平面设计标志性特点,运用图形本身的含义,合理的进行平面设计构建分析。
1、图形平面的设计
图形平面的设计主要由简单的点、线、面构成。点是图像组成的基本单元。线是绘制图形的基本构建。通过动态图像的形式表达,直线曲线的绘制,随手表达线条的自然美感。在平面设计中,通过形态变化,对艺术设计装饰效果进行设计分析。面食利用规律化的元素,进行不规律的设计,实现不同平面的二维空间立体塑造。平面设计中蕴含丰富的艺术设计思想,图像由点、线、面构成,更具有丰富的多变设计审美特性。
2、文字的平面设计
不同文字在感受表达上不同,书法具有深层次的艺术特点。我国的书法文化历史悠久,是古老的文化符号。除了艺术传达外,带给人一种视觉悠远的艺术冲击效果。不同的字体表达的感受不同,行书潇洒明快,楷书端正智雅,草书豪放,文字利用书写的不同形式,实现视觉艺术效果的不同分析,充分感受平面设计的艺术效果。另外,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销售意义。直接方式的文字抒发表达具有冲击力,委婉的文字抒发更具有亲切感。通过不同表达方式的设计分析,确保不同情感的体现。
3、色彩的设计
平面设计中,不同的色彩表达的情绪不同。相同的色彩在不同的外在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含义。分析不同颜色的配比标准,分析设计含义的变化水平。在平面设计中,通过座屏的色彩情感抒发,确定平面设计作品的表达意境。
4、标志的设计表达
平面设计中不同的标志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区分表达特点、社会符号意义。根据区分的标志性符号,确定不同的特定意义。平面设计的审美具有优质的特点象征意义,标志表达具有丰富的平面设计理念。通过融合生活审美需求标准,合理的加强产品设计消费意义。提高平面设计的艺术特点分析,提高标志平面设计的价值表现。
三、平面设计的艺术审美倾向
实用性平面设计是平面视觉传达审美的主要特点。平面设计主要应用在商业活动中,通过平面设计带给人们最大限度的审美感受。不同的平面设计具有不同的视觉艺术体验,但是平面设计复制水平的增多,容易造成人们的审美疲劳。平面设计存在一定的虚拟表达性,通过宣传主题标准,提高平面设计的化解,防止出现不合理的平面审美。对比平面设计表达内容,分析平面设计艺术信息宣传过程,对平面设计的审美进行追求分析,提供啊平面设计的视觉传达生活理念。平面设计更具有市场发展特点,在大众化的平面设计审美中,建立适合自身的平面审美标准价值,分析虚拟性平面设计内涵,突显平面设计的标准元素。将平面设计的内容融入自身情感的表达和宣泄,提升平面设计审美的艺术体验效果,为平面设计的艺术审美带来良好的视觉传达过程。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平面设计的艺术与我国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平面艺术设计的宣传和发展离不开视觉传达。平面设计的市场化应用及其广泛,可以独立影响视觉审美标准,具有良好的视觉审美价值体现,在市场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应用表达价值。在平面设计中,分析平面设计的艺术特点基础利用平面设计构建,对平面审美设计标准进行合理的倾向分析,对平面设计给予合理的审美标准表达,确定平面设计的艺术特点含义,给平面设计的视觉传达以更专业、更深层次的艺术特点分析,确保平面设计的视觉表现更加符合艺术审美特点。
参考文献
[1]牛海英.浅析平面设计中的视觉与触觉[J].品牌(理论月刊).2011(12).
[2]张静.浅谈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的构建[J].美术教育研究.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