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资源标准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资源标准化范文1
引言
信息资源建设是图书情报单位业务发展的根本基础。在我国加入WTO后,图书情报单位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建立本单位的信息资源体系,特别是国外信息资源体系,为各自用户群体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随着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的方式方法也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已成为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的主流与趋势。
由于当今信息社会,文献信息资源的数量相当庞大,任何图书馆都无能力收集齐全,加之读者对掌握信息的迫切性和需求性日益提高,只有通过网络化的图书馆群体共建共享信息资源,进行社会化大协作,才能解决信息来源问题。为了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功能,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框架,在地区或全国范围内创建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是我国图书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优选择;但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必须有一定的模式,必须以标准化为基础。
1.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必要性
1.1 知识信息剧增与馆藏力不足
我国已成功地加入WTO,世界经济格局开始进行重新定位,同时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信息的与日激增,书刊数量的急剧增长对于信息容量相对较大的每一图书馆来说,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收藏力相对低下,对业已产生的知识信息根本不可能尽包尽容,各图书馆孤立地为各类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愈显力不从心。况且各图书馆各自为政,固定用户对现有馆藏的利用率不高,对信息资源的浪费极为痛心。另外用户普遍需求的同类信息资源,各图书馆竞相购置,以满足当地用户的需要,造成目前这种对文献信息资源的低水平重复购置的局面。因此,统一筹划、多方位、多渠道、立体化合理共建共享信息资源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
1.2 用户的迫切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方式及内容也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用户不再满足于单一的馆藏信息服务,迫切需要的是内容新颖全面、类型完整、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信息。用户的这种全方位、综合化的信息需求,显然不是一个图书馆所能够满足的,多个信息单位协作进行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己成为信息服务界急需解决的问题。用户对知识信息的需求还反映在要求所需信息的电子化、网络化,这就需要图书馆加强对文献信息资源的电子化组织和迅速实现网络化的工作,通过对知识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整序,以新的、序列化的知识单元提供给用户。如果每个图书馆单独进行这些工作,是远远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
2.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模式研究
信息资源共享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是两个或以上的文献信息服务部门之间通过分工合作、协商协调及一体化等方式开展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信息资源服务活动均可称之为信息资源共享,所不同的只是解决方案的不同及实施效果的差异。目前我国存在着不同类型、不同层面、不同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例如: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LS、上海地区文献资源协作网、中国科学院网上文献信息系统、国图牵头的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络及一些地方机构的共享协作组织。但是,跨地域,跨系统,囊括所有文献信息服务机构的全方位共享的全国性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尚未出台,有专家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准备:
(1) 建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论坛
(2) 确立一批网络核心的虚拟图书馆
(3) 建立图书馆闲置信息资源调配网
(4) 确立分层共享模式
(5) 发展无边界共享网际网
(6) 实施渐进共享解决方案
2.1 星座辐射模式
这种模式就是以一个地区为范围,建立中心明星馆,在信息资源建设中以点带面,采取联合采购,联合编目,统一调控,在一个地区走活一盘棋,每动一个子要以全局为重,使每个子在棋盘上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既保证大馆的收藏又能促进小馆的发展。打破过去封闭的管理体制,把很多分散在各个文献情报单位的文献资料,统一管理,合理地开发利用。以明星馆为龙头,使原来的文献资料活起来。以现存资料为基础收藏各有侧重,把在本单位或本地区使用价值低的资料贡献出来让其他利用率高的单位收藏,建立一个地区性大图书馆。不但中心星座馆发光,还要辐射到周围每个文献资源收藏单位,引发各个角落,使存在的文献资源都能聚光、发光,成为光点,成为星座。这就是说,大馆有大馆的明星文献资料,小馆也有小馆的明星文献资料。大馆小馆各显特色。使信息资源在社会中成为一个星群,各为所用,互相放光,产生效应;使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有机会有条件进行采光:使人们感觉到共建共享的优越性。
2.2 几何结构模式
是指同属某一主管部门和领导的图书情报部门,在不同层次之间组织协作协调的一种形式。一个系统,一条战线内的各级图书情报部门可以互相利用文献资源。因一个系统内收藏的资料有很多相同点,有不少相近的学科,有利于共建共享。如教育系统中各级图书馆之间的相互协作。这种模式成线段形向外延伸,相互联结,在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版图上结成几何体。这种模式,其优点是起步易,组织进展快,容易收取相关文献,在各个时期内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这种模式可以跨越地区、跨越省市甚至可以跨越国界。
2.3 网络传递模式
这种模式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设备,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联网,形成网络化。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计算机在图书情报界已广泛应用。这就更有利于共建共享,既方便用户,又能快速传递。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发展更快,建立了信息高速公路。利用计算机技术,用户随时可以阅读,坐在家中想要查阅资料,开机便能查找。还有光盘技术对于馆际之间的共建共享更为先进;建立信息高速公路也是我国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2.4 实现上述模式的有效措施
① 统一规划,防止重复建设
② 改革管理体制,创造良好的宏观发展环境
③ 加快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法规
④ 加入资金投入,多渠道筹集经费
⑤ 加强标准化建设,便于网络化运行
⑥ 加强协调协作,加强数据库建设
⑦ 完善馆际互借业务,降低收费标准,实现互利互惠
⑧ 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提高共享效率
⑨ 提高网络化程度,普及网络化建设,提高信息资源传递速度和检索质量
⑩ 提高图书馆人员及读者(用户)素质
毋庸质疑的是不论何种模式都必须有一个跨地区跨系统的权威领导机构作后盾,负责做好共享网络和资源建设的规划设计工作,为资源共建与共享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理应是全国性的权威领导机构,在其领导下,各系统、各地区亦应成立相应的权威领导机构。在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及其所辖的系统、各地区权威职能机构的领导和协调下制定信息共享发展规划,确定统一标准及资源共享的原则,以确保全国范围内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顺利实施。
3.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标准化研究
3.1 管理方面的标准化问题
图书馆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是一项需要统筹管理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起一个管理机构,有效地管理和协调各地区或全国范围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这一机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制力和约束力,以确保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标准化建设。该机构的管理范围包括:
(1) 接受参加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图书馆、组织和委员会的定期和年度报告。
(2) 负责设计一种机制,确保文献资源的管理者、采选人员和目录学家经常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聚会保持联系,以便为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创造新的机会提供一个现成的环境。
(3) 有计划地拟定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议,促成图书馆达成协议,创建基层结构。
(4) 依靠建立起来的网络系统,能够对那些不太感兴趣的图书馆施加影响,从而实现更大范围的共建共享。当然,有些图书馆如果愿意参加系统的某些活动,就应该允许它们参与这些同它们的自身利益有关的活动和满足它们的基本用户的需求。
(5) 配备人员和获得资金。资金来源于政府拨款和社会支持,用来资助成员馆的参与和活动;认真拟定资助方案,避免资助的不公正。
3.2 检索系统的标准化建设
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不可缺少的活动是建立网络基地,通过一个兼容的联机流通系统连接各个成员馆,并建立自动化公共检索目录。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成功的关键是,具有把联机检索和数据检索机制同共建共享管理策略结合在一起的能力。
最有效的系统的核心是拥有一个使用联机或提供成批检索的公共存取数据库。该数据库建设必须做到:
(1)应该共享和分析所藏文献资源的真实情报和数据,以便及时做出决策。馆际互借方式、藏书重叠、预先获得书刊订购信息等都属于真实情报。
(2)实施数据格式标准化。只有格式标准化,才能实现数据的交换、兼容、转换和不同系统的文献资源共享。成员馆按WARC格式统一著录书目信息,采用我国的CNMARC(WT/T)530―96)标准,避免重复劳动,使标准化数据得以共享,推动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向全球化发展。
数据库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是推进网络文献资源共享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基础。既然网络化的重要特征是开放互联和资源共享,那么就必须把标准化工作贯穿于网络建设的各个环节,要求文献在加工、记录、检索、传递及控制中实现规范化与标准化,要严格遵守编目条例、著录标准的国际国内标准,无论是书目数据库,文摘数据库还是全文数据库都要充分重视格式的标准化,加强文献内容,如名词术语、文献著录、文献标准、文献数据格式及字符集等的标准化,在词表的选择上也要考虑标准化的问题,只有按照标准建立起来的文献资源,联机检索资源共享才能实现。在标准化时应本着向国际标准靠拢的原则,使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为国内、国际联网做好准备。
3.3 文献传送系统的标准化建设
一项有效的文献传递计划是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馆际互借直接检索和传递,对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建立高校图书馆的馆际互借信息系统,利于便捷地处理馆际互借的相互联络、借出馆的文献在库情况、费用结算等一系列信息,缩短馆际互错时间,扩大文献利用率。
本着便捷、成本低、费用易被用户接受的原则,建立高校馆际互错的物流体系统。
为了保证能把最新和有效的文献信息及时传递给用户,在规划高效的文献信息传递系统时,应认真考虑和评价与文献信息传递有关的技术标准。
4.结束语
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可避免“大而全”现象,优化各馆藏书建设,协作建设各种文献数据库,共同开发文献资源,从而共同利用网上信息资源,既为文献的收藏、加工、深层次的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更为读者大范围地利用本馆以外的文献资源提供快捷方便。
在各种信息资源层出不穷的今天,在资金短缺和图书馆用户需求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尽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图书馆员都不得不承认,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适应图书馆持续发展的理想事业。为了使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实现尽可能全面、有效和经济地为图书馆用户的需要服务的目标,成员馆要多方协作,敢于探索新的模式,加强标准化研究和建设。
参考文献:
[1]龚曙雄. 高校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标准化问题探讨.图书馆 2002,(3).-37-38,-48.
[2]赵文慧 李淑霞.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新思路.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2,21(2).-151-154.
[3]吴润珍.网络环境下我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现状、障碍及对策。图书馆建设.2002,(3).-42-45.
[4]张彩莲.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2,(1).-36-37.
[5]王宏菊.图书馆的网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2,(2).-60-62.
[6]唐嫦燕.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图书馆论坛.200l,2l(5).―48―50
[7]潘杏梅.网络环境下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中国信息导报,2001,(6).-20-22.
信息资源标准化范文2
一、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信息标准化问题一直是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信息标准化的重要性也是日益凸显。医学信息标准化一直落后于信息标准化的建设。这种现状也引起了政府主管部门以及医院的高度重视,制定了多个有关医疗卫生方面的信息标准化,如《医院基本数据集的标准》、《公共卫生数据集标准》。中医医院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没有全国统一的中医院信息系统标准,目前,在中医院,大多都使用西医院的信息系统,缺乏中医模块,不能体现中医院自身的特点。另外,医疗保险信息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网络接口传输问题,由于相互之间的内容不统一,缺乏统一的标准,造成了资源的交换与共享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是多层次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标准化的认识。相当多的人和单位认识不到标准化的重要性,不了解中医药标准,认为中医不需要标准也无法进行标准化,这种认识就会导致他们不能去执行标准,更会影响标准化的进程。(二)标准本身的水平。本文由收集整理中医基础标准工作开展较晚,导致中医药其他标准的制定受其影响,使得中医药标准的整体开展比较缓慢,自身水平的不重影响了中医药标准化的实施与开展。(三)标准的制定。标准的制定缺乏统一的规划与广泛的协商,导致目前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困难重重。比如在已经实施的标准中,不同中医药标准之间的内容常有不统一的地方,有的甚至出现矛盾。(四)标准化的运行机制。标准化的运行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保障机制缺乏,造成了中医药标准实施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这些问题亟待解决,才能完善中医药信息系统标准化的运行机制。
三、加强中医院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
为加强中医院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建设,要从系统建立初始,进行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建设,包括信息编码、信息数据、信息表格、单据、文档资料的标准化。
(一)信息资源管理及其标准化。信息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数据资源管理、信息处理管理。数据资源管理注重的是对数据的控制,信息处理管理则注重的是医院管理人员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中医院要实现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就必须在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管理标准化两个方面做工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不仅体现在信息的传输、存储和处理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信息组织技术。而这,也是往往被边缘化的,然而信息组织技术中的数据管理标准化和数据结构规范化技术都是十分重要的,它们包含的理论与原理,是不会变化的,不会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违背信息组织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对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的违背。当前,很多中医院具备一流的网络设备和计算机设施,但是在数据环境建设方面却相当落后,很多中医院数据库十分混乱,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会影响信息化建设水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加强信息资源规划,建立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标准,不断提高中医院信息系统标准化水平。(二)数据环境。在中医院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过程中,数据环境的建设至关重要,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数据集成,一是中医院自身的数据集成,二是中医院与医疗保险部门或者其它医疗单位的信息交换。关于中医院自身的信息数据集成,主要体现在信息共享方面,使得医院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集中体现在共享数据信息的标准化建设上来。关于中医院与医疗保险部门或者其他医疗单位的信息交换,使得医院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体现在数据交换的标准化上来。这两个方面的数据集中,是进行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三)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一些决定信息系统质量的,比如数据元素、信息分类编码、用户视图、概念数据库、逻辑数据库都属于信息资源管理基础。这些元素的标准都属于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的建立,表现在信息需求分析、数据建模和应用开发的全过程中。
对于数据元素,根据中医院的具体实际,进行数据元素的标示、命名等一致性管理。对于信息分类编码,要按照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的要求,建立涵盖编码对象、规则、编码表的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对于用户视图,包括其名称、标识和组成的管理。它是医院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换的基础。改变过人工管理等诸多弊端,就必须进行用户视图的设计改造。对于概念数据库,主要包括其名称、标识和主关键字以及数据内容列表。它是用户对数据存储的要求。对于逻辑数据库,它是一组规范的基本表。采用标准化的方法,将上述概念数据库进行分解,转化成三范式的一组基本表。这有利于实现中医院的数据集成。
信息资源标准化范文3
【关键词】 档案 档案信息化 标准化
档案工作标准化是档案工作领域中的各种标准的总称,是档案工作中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的共同准则和依据。在数字化条件下,由于电脑系统在人工智能方面存在先天的局限性,因此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所涉及的标准化问题,将更加尖锐和苛刻,也就更需要统一全面的档案信息化技术和规范。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现在面临的标准化问题
1、统筹指导缺失,导致系统标准的制定滞后。我国档案计算机管理技术的应用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已起步,并迅速普及到众多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90年代以后,电子文件大量出现,电子档案管理日益成为广泛需要。然而,我国档案计算机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直至90年代末才刚起步,严重滞后于实践发展;即便定标工作已经起步,但进展缓慢,已制定出台的相关标准寥寥无几,内容缺乏系统性、配套性,对于实际工作需要杯水车薪i。标准化工作的滞后已经使档案信息化建设因缺乏必要的规范和引导而陷于盲区之中。
从现状看,虽然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各类档案管理升级中,国家档案局对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档案馆普遍提出的以计算机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档案现代化管理要求,在客观上是一种国家推动力,但对工作深入发展的组织力度和后续措施显然不够,因而使工作较多地流于形式而缺乏实效。
2、各自为政,系统、数据不兼容。在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近年来,各级各类档案机构,尤其是国家综合性档案馆纷纷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在档案管理系统的构建上已经有所突破。但是,由于各自为政,独立开发,首先是致使各机构的档案管理基础软件标准不一,造成档案信息资源的分散孤立,难以共享;其次是采集数据的内容、质量标准各异,良莠不齐,形成基础数据结构的鸿沟,造成信息资源整合上先天困难。
这种现状之下,必然造成极大的人力、物力的浪费,并拖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⑴由于各地区、各单位各行其是、互不沟通,技术研发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影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⑵由于盲目研发,各地区、各单位出现了大量非兼容的系统和数据库,档案信息化运行中的文件格式、数据内容、库结构的规定各不相同,形成了“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影响到档案信息的共享,制约了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⑶增加了工作量,降低了效益,不仅因大量低水平技术重复研发使总成本拉高,更由于日后随着相关标准的实施,新系统研发、原数据库转换等,必然发生二次投入的现象。
3、现有档案管理标准与信息技术契合度低,导致高新科技利用水平低。
我国现行档案管理标准体系基本是针对有形档案资料来制定的,缺乏专门针对信息化条件下的管理标准,从而严重制约了高新技术设备在档案工作中的利用水平。
二、解决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标准化问题的对策
1、必须以国家战略的指导思想,自上而下地组织对档案信息化的标准制定。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涉及技术,更是涵盖了纷繁复杂的法制、体制、机制问题,档案作为社会性极强的信息形式,连结着复杂的社会关系,协调和解决与之相关的问题,仅依靠社会组织、机构的低层努力,实在勉为其难,因而必须从政府和国家层面入手。社会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档案信息化建设迫切需要紧密依托政策导向,加强统筹组织,明确工作走向,以求有序、健康、快速发展。与传统的档案工作相比,档案信息化建设更加需要讲求统一的技术体系,更加需要讲求标准化和规范化,因此先天上更加需要统筹规划,以便最终达成高度的信息共享。加强标准化建设,有效规范档案信息化工作已十分紧迫,而此项工作应是政府的职责,因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出路在于制定实施国家战略。
2、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贯彻标准化先行的原则。我国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档案信息化技术研发工作的总体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重具体技术研发、轻标准规范研制是重要的症结所在。各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的科研中,从课题的内容结构看,几乎都是为了解决各单位个性化问题,仅仅针对和解决各个点上的局部需要,日益增多的课题研究反而加剧了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各自为政、分散孤立的信息孤岛现象。这表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应仅仅囿于个别和局部,解决具体的微观问题,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必须面向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全局,坚持标准先行的原则,把工作重点从解决具体、局部操作问题转向标准的制定、实施上来,有力提升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指导力度iii。
随着整个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实现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已是大势所趋。各级档案部门都应通力合作,协力构建全国统一的网络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平台,向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档案信息服务。而在网络环境下,要实现网络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构建统一的网络档案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平台,使之能联结各个应用系统,从而为网络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创造基础条件。就必须做到所有入网的档案信息都执行统一的数据标准,形成统一的逻辑数据库。因此只有提供关于信息资源系统整合的一系列完整的标准,并在资源的开发、产品化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加以遵循,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理想整合,所以应围绕标准化来推进信息资源的整合,坚持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化先行原则。
3、必须做到目光长远、高屋建瓴的制定适当的标准体系。一方面由于信息处理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而应用研发与实际推广又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往往形成技术应用与技术发展的代差,使得广大档案工作者一边羡慕和畅想着新技术的好处,一边抱怨着手中的软硬件设备生涩落后;另一方面,在信息化建设中容易形成希望硬件设备的配置应该是高档次先进的,软件系统的设计应该是面面俱到的想法,好像不这样,不足以体现现代化和先进性。实际上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IT产业有一个著名的“摩尔定律”,即每18个月芯片的运算速度便增长一倍。盲目跟进的结果,将导致原有设备还未充分发挥作用就被新设备所淘汰的局面,损失可想而知。
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是在制定标准时对技术的发展作出适当预判;其次是设立标准研究的常设机构,形成标准跟随技术进步而衔接发展的常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在标准体系制定时做到目光长远、高屋建瓴,使标准体系不形成对新技术应用的瓶颈,既可以使档案工作者切实应用到先进技术设备,又可以指导信息化建设的适当水准,不会造成因盲目建设而造成巨大浪费。
参考文献
1 吴品才.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中国学术聚合门户网,2008.7.25
2 陈婷等.档案信息化建设能解决“数据孤岛”问题.江南时报网,2009.5.15
信息资源标准化范文4
【关键词】标准化;信息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司面临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和严峻,因此,最近几年公司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挑战,不断转变管理思路以提高管理水平。为了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公司主要着力于完善内部管控机制、系统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加快经营方式转变,以标准化为抓手全面提升公司总体竞争实力,在公司内部大力推行管理变革,从而全面获取可持续竞争能力,使公司保持持续健康发展。
一、标准化、信息化与战略任务之间的关系
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在一定范围内为达到最佳秩序,由权利机构颁布并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标准化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过程。信息化是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对所研究对象各要素汇总至数据库,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学习、辅助决策等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各种行为相结合的一种技术,使用该技术后,可以极大的提高各种行为的效率,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供极大的技术支持。
在推动公司标准化建设之初,我们深刻的认识到标准化是战略任务得以实现的道路和桥梁,是通往公司未来发展蓝图的必经之路,而信息化是标准化工作的强力支撑,是标准化工作效率、效果、优势得以淋漓尽致展现和发挥的技术基础。
二、基于信息化的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及实践
在理清楚标准化、信息化与战略任务之间的关系后,公司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就如何以信息化为支撑在以下几个领域做了探讨与实践。
标准化体系建设是战略任务实现的支撑,是内部运营管理的基础性,是业务流程得以连续运行的根本保障。在标准化体系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和运用公司现有的信息系y,不仅可以快速的推动标准化工作的落地及应用,并且有利于各项战略任务的实现。公司充分利用现有成熟的管理信息系统已经被全体员工熟练掌握应用的优势,结合标准化“统一、简化、协调、选优”的原理,将标准化中标准的编写、送审、征求意见、报批、、修订、复评、制修订任务下达、修订等环节进行系统的植入,在现有的信息系统基础之上,借助流程梳理等工具,理顺了标准化工作的基本流程,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改进升级,从而解决了标准文本管理不规范、制修订过程痕迹难追溯、宣贯培训不到位、日常印刷维护成本高、运行检查难开展、针对出现的不符合无法跟踪等难点问题。借助信息化,在公司范围内固化了标准化作业流程,实现了标准管理的可控、可视,所有过程均能实时跟踪验证,从而保障了标准化体系的顺畅高效,现阶段该系统与各专业系统(如:人力资源、法规、知识管理、风险管理等子系统)进行了集成,目的是通过工作流平台的引入,在支撑标准化工作基本流程的基础上,对各项业务流程进行分层次的支撑管控,具体成效及表现:
1.标准化与业务活动形成了互动机制。在系统内部定立了标准的所有人、审核人、批准人及标准对应的业务流程,实现了从标准的编写、送审、征求意见、报批、、修订、复评、制修订任务下达、标准修订等全过程的实时可视管理并与业务流程紧密结合,当业务流程发生变更,所对应的标准就会被系统提醒进行修订,而标准的修订又会被提醒修订相应的业务流程,实现了相互关联和互动的机制。
2.系统自动提醒,实时传输信息,确保业务工作与标准化做到知行合一。标准的使用涉及公司各级员工,要求实时提醒,实时更新并自动提醒。因此,公司为了实现这一功能,为业务活动的顺利开展,在信息系统内部强化了提醒功能,除了标准的公告、待办任务提醒外,还与手机中的掌上短信平台、邮件系统相集成,从而确保时效性。
3.现有系统内容更加充实,系统性、实用性及知识储量更加多姿多彩。标准化包括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三个子体系,涵盖了现有的所有业务活动和流程的要求,同时增加了标准化工作动态、标准化知识、体系工作计划、贯标动态、风险管理动态、知识管理动态、体系知识、法律法规等内容,为实际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加完善和全面的支撑,使得整个管理系统和信息系统内容更加丰富。
4.在现有的信息系统内,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国际公约、国内法律法规、国外法律法规共同构成标准化知识系统的组成部分,使得标准更加便于查阅、检索,同时各部门可以根据所辖专业法规变化情况实时更新,能够查阅标准的废改立情况及各个不同时期的版本,这样更利于防控风险,增强了全员的法律意识。
5.标准化与信息系统相互促进,为业务工作的开展及目标任务的实现提供了强力支撑。公司的信息系统基于JavaEE环境建立,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兼容性较好,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进行扩展、调整,这样保证了各项业务流程的适用性,能够实现新增及变更活动及过程与管理工作实际相互促进和改进提升。
三、用标准化的原理与方法,推动信息资源的标准化
“统一、简化、协调、选优”是标准化的基本原理,因此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公司也高度重视对信息资源的标准化,其主要核心目的是为了避免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的产生,确保信息资源的共享,避免基础数据的重复录入和无效录入。统一标准是信息资源互联、互通、互操作的重要基础,信息资源标准化则是支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公司在推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之中,以ERP 项目为依托,规范了信息的分类编码、采集、交换传输标准,从而实现在综合利用环节能够资源共享。围绕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采集、处理、存储、交换、共享、服务和应用七个环节开展标准化工作,初步形成了公司信息资源标准体系。
四、标准化与信息化建设的相互促进实践
标准化是信息化的基础,因此信息化建设必须与标准化工作紧密结合。信息化是标准化体系得以高效运行的有力抓手和核心工具,因此,必须依托信息化开展标准化建设。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公司确定了信息系统软硬件运维管理的标准,形成了公司网络系统的日常维护技术要求,规范了信息设备的选型论证、购置、安装调试及验收、维护、使用及报废全过程的标准。从而形成了一整套的信息化管理标准,实现了全面覆盖信息化建设全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主要成效:
1.以标准促进信息化项目的规范运行取得明显成效。企业标准化规范了公司各项业务活动的过程及准则,信息化则是按照标准的要求,将已经固化的流程及要求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进行展现变成应用系统,从根本上保证各项标准的严格执行。信息化能够保证标准化系统中的各项业务活动、流程固化在信息系统中,从而使得标准规定与业务操作、管理实际高度一致。在确保标准化与信息化一致方面,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的保证措施,如:将标准化建设和ERP项目阶段性同步,从架构策划、流程固化、标准制定等各个环节同步,以标准为引领、信息化来实现这种方式,杜绝了“两张皮”的现象,实现了标准化与信息化的高度融合,相互促进,既落实了标准的要求,又实现了信息系统的可用、实用和适用。
2.公司在ERP项目启动时,公司通过会议统一部署确定要依据标准固化的业务流程为依据,构建信息系统。项目的目标是“战略导向、流程最优、标准精细、系统先进、管用实用”的建设目标,通过管理标准中流程的固化、技术标准中技术要求及参数的确定、工作标准中组织机构调整和责权利分配的优化固化,明_了标准化系统中的各子体系的功能和作用,建立项目实施方案,规定了时间节点及工作要求;同时,在信息化项目管理中建立了项目进度计划、实施方案及例会沟通报告制度,明确了ERP系统构建与标准化项目之间的沟通时间节点和沟通要求,实现了标准化与信息化双向的沟通机制,从而确保了项目在实施环节的无缝对接。
3.企业标准化的架构、制修订流程及日常维护流程都进行了信息化,实现了实时查阅、检索,减少了管理上的难度,大大提升了标准制修订的工作效率,大大减少了出差错的概率和滞后概率,为标准化体系的动态管理和应用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总结
通过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大大提高了公司的管理水平和效率。通过标准化实现了各项业务活动、技术要求和责权利分配得到全面系统的固化;通过信息化使得标准化各项业务得以顺畅高效的运行,同时也促进了信息化工作的规范,信息资源的标准化使得资源全面共享。由于标准化与信息化的同步开展,使得公司数字化建设水平得到了全面、系统提升,形成了标准化与信息化的全面互动和互促,更好的支撑了公司战略任务,相当于修通了通往战略目标的“高速公路”。
参考文献:
[1]孟宪菊.企业标准化与ERP.中国标准化,2007年3月.
信息资源标准化范文5
【关键词】教育 信息化 资源 网络
在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蓬勃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关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另一个重要主题--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教育信息化建设不只是简单的现代化硬件设施建设,而应该是软硬件的结合应用,如果缺少软件的支持,硬件只能是简单的摆设,不可能发挥出其对教学的强大支持作用。因此,建设适应网络环境的教育信息资源是教育信息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本文对目前我市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原因做详尽的分析,并对我市为改变这种现状而加紧进行的教育信息资源标准化的建设做简单介绍。
一、 沈阳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及不足
我市教育资源建设从早期资源素材的建设发展到资源管理平台建设,直至资源应用平台建设,体系正在逐步完善。据统计,至2008年末,沈阳教育网资源市本级总量已达到10100G。其中,视频资源共2009部1.9万集,网络采集资源达1500G,收录示范课例114G,购买各种资源110G。教育资源基本满足我市基础教育教学和学习需要。网上的教育资源种类繁多,形式丰富。有多媒体课件、学习网站等,或辅助教师的课堂教学,或供学生自主学习;有支持某门课程全程学习的网络课程;有专业资源库;还有大量的网络学院提供的网上远程授课资源及辅导资料等。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教育资源从整体上来说还不够丰富,可用总量少
在看似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中,很多资源的内容重复,大同小异。而且有相当一部分资源质量水平不高,特别是符合课程改革要求和理念、适合网络环境特点、真正能够应用到课堂教学的优质教育资源严重匮乏。市场上的一些教育教学资源,仍然以作业题库、考试题库为主,脱离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2.资源信息量巨大,但是无法精确定位
网上教育信息资源丰富,但是,用户极容易在检索到的海量信息面前迷失方向,无从下手。而且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育资源可以以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形式来表现。HTML虽然能将各种形式的资源以网页的形式进行,但总是很难对资源本身进行描述。所以,计算机很难知道一个HTML网页究竟讲的什么。特别是随着垃圾信息的日益增多,资源的精确定位就变得更加困难。
3.多数资源是分散孤立的,且资源的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目前,各个教育资源中心、教育资源库往往是自行设计和建立的,相互之问只是通过超级链接而连接起来,很难有机地结合。用户在访问时,必须一一访问各个站点上的资源,而没有一个统一的方式来同时浏览所有的资源。
4.多数资源库中教学案例不足,部分资源处于封闭状态,课件的源程序很少,无法进行二次修改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各个教师对每门课程、每节课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不同,因此,各个教师所需要的教学资源的组合方式就会不同。而且,目前教育资源库中的教学课件,多数是打包不可修改的,无法使使用者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去使用,所以,资源整体应用率不高。
二、造成我市教育资源建设不足的原因
1.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
在信息资源管理当中,数据标准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依据标准建设的数据资源,才能够无障碍、不失真地在人与人之间、人与机器之间以及机器与机器之间进行流通和交换,只有数据信息是标准的,处理信息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才可能实现跨系统共享数据。
2.教育资源市场不规范,教育资源的征集、遴选、认证制度亟待建立
现在的教育资源市场存在着低水平重复、盲目追求资源数量、忽视资源质量的倾向,教育软件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甚至是陷入了恶性竞争的"怪圈"。
3.缺乏技术支撑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必须是围绕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开发利用这个根本目的去构造的,这是我们当前十分缺乏的。
当前,在资源建设中从数据层一直到客户层,所有的设计与实现,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同一支技术队伍完成的,是在与其它系统封闭隔离的状态下完成的。在这种状态下,就必然造设更多的信息孤岛。
三、教育资源建设的标准化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问题是不能共享、不能互操作、低水平重复建设,而造成这种问题的最大原因是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标准是资源元数据的规范。元数据是数据的数据,是对数据本身的描述。使用规范的元数据描述,一来可以描述资源最基本的特点,二来可以方便检索。
目前,世界上有很多标准化组织都正在致力于教育资源标准化的研究,并起草了一些相应的规范,其中影响较大的有:IMS的Learning Resource Metadata(学习资源元数据规范),IEEE LTSC (Learning TechnologyStandards Committee,学习技术标准委员会)的元数据标准等。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也踏上正轨,2000年,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制订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2001年,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成立现代远程教育标准化委员会,承担着教育技术相关标准的研制、认证和应用推广工作。该委员会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体系》,简称CELTS。 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环节,为了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我们必须加强品质优秀、内容丰富的教育资源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致力于数据的标准化和技术的规范化的研究和实施,因为技术规范是所有后续工作的准绳,也是实现资源共享与交流的前提,教育资源的建设只有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去操作,才能最终实现教育资源建设开放、共享和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曹百晶. 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论坛"会议综述[J]. 中小学电教
信息资源标准化范文6
关键词:医院信息化;信息维度;技术维度;管理维度;医院信息系统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是指将人、财、物等对象以及相关的过程、管理、手段进行数字化,对内对外实现信息资源的交换和共享,并实现业务的协同,将信息技术与服务、临床、运营和管理过程相融合,最终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然而,随着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化,信息观念在不断变化、信息技术日益更新、管理理念创新发展,给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挑战,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如何将信息一技术一管理有效结合起来,最终促进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即从“信息一技术一管理”三个维度的对医院信息化建设进行分析,结合其构建目标,进行整体规划,推动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向科学化、精细化和专业化发展。
1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理论
医院信息化建设从本质上是利用信息技术、管理手段进行信息资源管理,而本文所研究信息资源管理下的“信息一技术一管理”三维度核心理论,是由卢泰宏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三维结构论”理论演化而来的,他认为信息资源管理是三种基本信息管理模式的集约化,实现信息资源管理的关键在于通过“信息技术一信息经济一信息人文”相互协调发展,运用现代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对与相关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进行组织、规划、协调和控制,以实现对多种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然而,本文所提出的“信息一技术一管理”三种维度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并不是直接照搬“三维结构论”,而是在此基础上并充分借鉴、吸收国内外医院信息化建设经验,从微观信息管理范畴的角度出发,将信息技术的外延予以延伸,开始关注信息技术之外的内容,充分认识到了人和信息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作用,提出了以“信息一技术一管理”三维结构为核心进行医院信息化建设。
本文所研究的“信息一技术一管理”三种维度给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由传统的“三维架构”发展而来的三种维度具体指信息维度、技术维度和管理维度。信息维度是指医院信息流的活动,涉及信息的收集、开发、储存、处理、利用和维护;技术维度是指信息技术、以技术为支撑的信息系统和IT服务管理;管理维度则是指医院管理上的创新和发展,以管理方法和模式的变革来支撑信息化建设。
2“信息一技术一管理”三种维度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分析
2.1“信息一技术一管理”三种维度的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
医院信息化建设首要问题就是明确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根据现代信息化建设理念、管理方式和现有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合理规划,制定统一的信息化建设的战略目标。由此,“信息一技术一管理”三种维度的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是:
2.1.1构建医院信息基础设施
医院应合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资源,有计划、分步骤的构建完善的医院信息基础设施,具体可结合医院业务范围和发展前景对信息活动管理中的信息的采集、开发、传递、利用等的需求,构建由数字化通信网络、设备、硬件和软件支撑的基础环境,为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2.1.2实现医院信息标准化、规范化
医院信息标准化、规范化是管理者信息开发和利用必须共同遵循的,其能够更好的规范信息化建设,否则可能成为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障碍。实施医院信息标准化、规范化应该具体从信息表达标准化和信息传输标准化两方面开展,具体可包括系统无缝连接标准化、医疗设备标准化、电子病例标准化等。
2.1.3构建一体化、网络化的应用系统
一体化、网络化的应用系统是实现信息化建设分关键,它是保证信息系统运行,实现信息传递、共享和保证数据一致性的必要前提。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应用系统的构建要兼顾系统内部之间,以及与社区、公共卫生、卫生监督等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换。
2.2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技术
“信息一技术一管理”三种维度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所涉及的技术有很多,主要涉及网络物理联结技术、相关软、硬件的选取、网络架构、系统平台、数据库技术等多项技术。网络技术构架主要分为内网(Intranet)、外网(Extranet)两种;信息系统平台分为B/S、C/S或C/B/S混合结构和多层次结构;网络分为二层结构和三层结构;操作系统主要为Unix/Windows200x,数据库系统主要包括SQL Server、Sybase、Informix、MySQL、VF、Access等。
3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系统构建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具体由管理信息系统HIS和临床信息系统CI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等3大系统组成,其中每个系统又包含许多子系统,且整个系统的架构由4层组成:信息资源层、公共平台层、决策支持层,由此构成整个医院信息化系统,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1)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是覆盖医院所有业务和业务全过程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核心模块包括门诊发卡、挂号、门诊划价和药房划价收费管理、住院出入院管理、住院记账、中西药房管理、中西药库管理、物资管理等核心模块,可以实现医院信息化无纸化的管理,使医院的服务效率更加方便与快捷。
(2)临床信息系统(CIS)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病人为中心,面向医疗过程,是整合、统计、分析和处理病人的相关临床诊断信息为主的管理系统。目前,CIS系统的构建可分模块进行,然后再逐步完善。
(3)办公自动化系统(OA)是整合医院信息资源,将知识、经验、过程信息集中存储、共享、统一管理;分类、控制信息,提供一站式服务,提高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基础平台,该系统主要涵盖公文管理、流程管理、计划总结、新闻公告、行政事务、人力资源等功能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