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身心健康素质目标及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身心健康素质目标及措施范文1
1 引言
本课题以社会对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大学生的发展需求为目标;依据体育的教育功能和华桥外院人才培养方案;依托华桥体育教学为实施平台,结合华桥外院教学环境与资源。确立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改革方案,将体育教学俱乐部体系化,科学化,具体化,合理化的进行设置,对改革方案进行实施,来检验改革方案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综合素质培养的效果;在满足大学生四年体育锻炼不断线,增进身心健康的同时,树立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新理念,培育俱乐部模式下的校园体育文化。
2 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构想
2.1实行 “混合――分层――三自主”选课制
“混合”是在一个俱乐部内部,不分年级、性别、专业,全体成员是一个整体;而“分层”在所有参加体育俱乐部的成员中,先对成员的基本身体健康状况和体育技能基础掌握了解,再此基础上把学生分成“基础层”和“提高层”;“三自主”是学生自主选择时间、项目、教师。
2.2建立高校体育俱乐部管理机制
健全严谨、科学的师生考核制度,制定俱乐部管理细则,体现课内外体育活动以学生管理为主,教师管理为辅的管理机制。
2.3建立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俱乐部组织形式
建立课内外体育活动宗旨、内容、方法手段、评价相统一,课外是课内体育活动的延伸和补充,形成“课内外一体化”的大学生体育活动形式。
2.4确立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内容结构
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体质与健康、能力与素质三个部分,知识包括健康基础知识,技能是专项技能;体质是力量、耐力等,健康是身心、道德、社会健康;能力包括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等,素质是意志品质、体育道德。
2.5体育教学俱乐部活动设计与策略
俱乐部活动设计分为三大模块,知识与技能模块、体质与健康模块、能力与素质模块,三个模块在教学各个环节中体现,紧密相连有机结合。把俱乐部活动过程分为课前设计与策略、课中设计与策略、课后设计与策略三个阶段,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
2.6建立体育教学俱乐部质量评价标准
从学生身心健康、品德教育、文化教育、体育技能教育、社会适应多维观评价,制定科学的质量评价标准,确立评价指标体系。
3 体育教学俱乐部实施具体措施
3.1 以评价目标位为指挥棒,确立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改革,评价施行“一主、二多元”的评价标准
俱乐部评价执行一“主线” 二“多元”, 一“主线”即身体健康评价主线;二“多元”是在身体健康基础上对品德教育、文化教育、体育技能教育、社会适应多维观评价,制定科学的质量评价标准。突出学生身体健康评价,实现多元评价目标,完成全面人才培养目标评价。
3.2设计多种锻炼形式,创造多种锻炼环境
课上俱乐部,课下社团,校级比赛、运动会、体育文化节、单项俱乐部比赛、院系内部比赛、早操、阳光体育活动等,形成科学性、层次性、连续性的多种锻炼形式与环境,供广大学生参与选择。建立体质健康中心、体育与健康咨询中心、建立俱乐部健康档案,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3.3拓宽活动内容、时间、空间
增加活动项目及内容,供全国各地不同学生的需求选择,学生热爱兴趣高的项目增加开课容量,满足更多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需求;设计季节课,各个俱乐部与冬季滑雪、滑冰相结合,形成分明的季节课。学校的场馆不对外开放,全部的场馆从早上6点到晚上8点(除课上俱乐部活动时间外)全部免费对学生开放,从时间和空间上给学生足够的自我锻炼时间和空间。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
3.4施行体育教学俱乐部“三级管理”
使教师和学生明确俱乐部活动目标和进程的质量标准,在活动中自觉完成俱乐部的要求。让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形成良好的俱乐部活动氛围,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4 华桥外院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的创新与特色
4.1创新
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组织形式;实施“知识与技能、体质与健康、能力与素质”三部式教学内容;形成“知识、能力、素质”多元评价标准,建立课内外体育活动宗旨、内容、方法手段、组织形式、评价相统一的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
4.2特色
四年体育教学俱乐部活动设计不断线,突出体现俱乐部课内外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特色。
身心健康素质目标及措施范文2
关键词 关键词 儿科护理 压力源 分析及对策
儿科护理工作压力源分析
高水准的护理服务要求:儿科护理具有高风险、高负荷、繁杂琐碎等特点。患儿多起病急,病情变化快,不能准确或是根本不会主诉;病床周转快,静脉加药频繁。所有这些要求护士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及对病情正确的判断能力,稍有疏忽即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不论是体力的消耗还是精神上的高度紧张均易使儿科护士产生工作疲溃感,其疲溃感较内科、外科、妇科的护士高。
高水平的护理操作要求:儿科护士除掌握各种常规护理操作外,还面临专科护理中难度较大的两个问题:①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尤其年轻护士经验相对不足,对头皮静脉穿刺有胆怯心理,若患儿不配合,穿刺不能成功,则进一步加重护士的畏惧心理。②药物配制:小儿药物剂量根据公斤/体重计算,体重轻者药量仅需零点几毫克,药量配制不足达不到疗效,过多则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工作时间越长,心理压力越大,过大的压力会引起心身疾病,如心身耗竭综合征。
特殊的护患关系:儿科护理对象虽然是患儿,但护患关系不仅存在护士与患儿之间,还存在于护士与家长之间。护士不仅要用亲切易懂的方式与患儿交流,更多的是需要与倾巢出动的家长进行沟通。部分家长因疾病知识缺乏,对护理操作的必要性和效果难以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对正常的治疗护理措施往往产生误解,形成挑剔、否定,甚至拒绝的态度。导致护士对其职业产生厌倦感。有些护士不会观察病人的情绪,容易引起不满,造成护士的心理压力。
缓解儿科护士压力的有效措施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疏导,建立护士心理档案,加强对其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宣传护理队伍中的先进事迹,弘扬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职业操守,培养理性待人处事的能力,维护其身心健康。教育护士建立客观的自我期望值,树立合理的奋斗目标,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工作、学习和生活。指导护士积极采取适合自己的放松技巧,减轻心理压力,强化思想教育工作,树立正确的护理工作态度。增加护理人员对于常见应激反应和危险信号知识的学习,学会应对压力的技巧,避免情况恶化。采用自我分析、辨别导致压力的事物和该事物在生活和工作中所起的作用,进行自我压力控制。
提高业务素质:扎实的理论知识及娴熟的操作技术是赢得患者信任、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基础。护士应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通过学习培训、经验交流等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应用媒体、网络了解国内外护理发展的新动向,更新拓展专业及相关学科知识,努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护理管理者的作用:采取弹性排班方式:如在危重患儿多时,安排护士长值二线班和护士机动班,临时调整人员加班,以减轻当班护士的体力消耗。缓解心理压力;工作量少时及时安排休息。为护士创造良好的环境,帮助护士建立最佳身心状态;给予护士充分的关怀,护士是“关怀者”同时也是“被关怀者”[1]。护士处于困境时,管理者应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和支持。加强护理服务品质标准及五心工作法,如及时护理、舒适护理、安全护理、舒适治疗、温馨护理;热心接待、精心评估、细心计划、耐心治疗、暖心沟通等等。
讨 论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管理部门应充分了解并重视护士工作压力来源,制定科学的干预措施,实施规范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管理,保持护理人员身心健康,为患儿提供高品质的服务。
身心健康素质目标及措施范文3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9-0769-02
【关键词】 卫生;经济学;中小学卫生保健服务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不断发展,卫生事业的改革也日趋深化, 人们在卫生服务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卫生服务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从而有力 地推动了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学校卫生工作是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建设和 社会发展过程中,学校卫生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和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从 而引起卫生服务经济需求的改变。
儿童青少年既是卫生经济关系中的主体,也是学校卫生工作的服务对象。学校卫生工作的根 本目的是: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身心健康成长,体质不断增强,提高整体素质。学校卫 生服务的对象是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其数量在全国总人口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他们正处于 生长发育的特殊阶段,且生活在学校这样的特殊环境中,各种因素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他 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加强学校卫生工作更显得尤为重要。
1 关注儿童健康,提高健康投资效益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目标
健康投资广义地讲,是社会为恢复和提高人民的健康、发展各种有利于人民健康事业而投入 的 全部经济资源,包括人们的基本生活资料、教育、卫生保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经济投入; 狭义地讲,主要指医疗卫生事业投入的经济资源。健康投资的效益主要包括货币化 的经济效益和非货币化的社会效益2个方面,社会效益即指非货币化的健康指标值。加强学 校卫生工作是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的政府健康投资可以大幅度降 低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疾病或亚健康所引起的疾病负担,也是为成年甚至老年健康奠定基 础的关键。
建国以来,特别是近10 a来,由于政府加大了健康投资力度,我国儿童的医疗卫生和 保健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广大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计划免疫实施多 年来有效地减少了儿童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儿童死亡率呈显著下降趋势,婴儿死亡率、5岁 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从1991年的50.2‰和61.0‰降至2002年的29.2‰和34.9‰,5岁以 下儿童重度营养不良率下降到2.83%;全国碘盐覆盖率为95.2%,基本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的 阶段性目标。当前,我国儿童的主要健康指标位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处于全球中等水平, 健康投资产生了巨大的效益,有效地提高了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水平。
2 加强学校卫生工作,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WHO提出的“全球疾病负担”理论框架较全面地反映了疾病对人群造成的负担,在实践中比较 客观地描述了人群的健康状况,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掌握着健康投资的主动权。从全球来看,用于医疗卫 生的总支出已经占到全世界收入的8%以上,其中60%为政府支出。政府通过对卫生事业的支 持和对健康项目的扶持来减少疾病的负担,增强人民的体质。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 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这项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断提 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儿童青少年是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社会人群,易受到传染病和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困扰, 发育状况和健康程度直接影响其未来成年期的健康水平。生命的早期阶段和青春发育的早 期是人体许多重要器官和组织的关键生长期,若此时的正常发育受到干扰,往往会造成个体 永久性的缺陷或功能障碍,进而加大了社会人群的疾病负担。
纵观我国近年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和监测的资料,呈现出几个明显的趋势和特点:(1)学生 的爆发力、耐力素质指标总体上处于停滞和下降状态,将与成年期大量发生心血管疾病和过 早丧失劳动能力有关,无论是个体和政府都将付出极为高昂的物质和精神代价。( 2)学生常见病患病率居高不下,近视、龋齿、脊柱侧弯、下颌骨发育不良等一些与现 代生活方式关系密切的学生常见病的患病率有增无减。如2004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 ,7~22岁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2.5%,59.4%,77.3 %及80.0%。(3)除营养不良外,肥胖及超重儿童比例的快速增高,已成为大、中城 市学生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形成了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比例增多的“双峰”现象。(4) 随着社会变革的日趋加速,我国居民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出现了 一系列重大变化,一些早己在发达国家流行,与心理、情感、行为问题有关的“现代文明 病”开始在中国蔓延,导致诸如抑郁、焦虑、自闭、退缩、品行障碍以及对立违抗障碍等心 理行为问题日益增多,个别学生甚至出现逃学、离家出走、行为、吸毒、暴力和自杀 倾向等。(5)目前,我国儿童青少年的意外死亡已取代传染病成为死亡原因的首位(0 ~14岁),因此,对意外死亡的监测及预防措施的研究已经被列入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内容 之一。(6)许多成年期疾病有儿童期发生的基础,进行高血压、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癌 症、糖尿病等成年期疾病的儿童期早期预防,也是学校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7)青 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率呈持续、快速上升趋势,如青少年吸烟、饮酒、网络成瘾、校 园暴力、自杀等,不仅对青少年产生各种身心伤害,而且势必妨碍和谐社会的营造。上述问 题的出现,对儿童青少年一生的健康危害非常严重。父母为了孩子获得疾病的治疗而承受的 经济负担也明显加重,同时,父母的误工又给社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这一系 列问题都属于由疾病带来的巨大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也足以使我们认为:加强学校卫生工 作不仅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也是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效降低疾病负担的良好途径。
3 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改善学校和教学环境,切实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校是学生重要的学习、生活场所,良好的学校建筑设备和教学卫生环境是学生学习和生活 的 必要条件。如何创造一个有利于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学习生活和教学环境,是学校卫生工 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校址的选择、学校教室内课桌椅和各种教学用具、教室的采光、照明 和通风采暖等是否符合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业能力及全面 发展,增加其人力资本,是直接关系到学生发育和身心健康的大事。以上这部分 的健康投资表面看属于教育事业投资,可从长远意义上来说,也是属于恢复和发展生产力 的根本性健康投资,说明学校卫生工作中所进行的预防性卫生监督和经常性卫生监督的极 端重要性。而且,在考虑卫生资源优化配置中,应当对农村和预防保健实行倾斜,同时坚持 合 理统筹的原则,使学校卫生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只要在基础投入时认真考虑学校卫生工 作的基本需要,就可以实现区域性卫生规划的合理配置。也就是说,在某个特定的区域范围 内 ,应将社会、经济、文化、卫生等因素综合分析,体现“大卫生”的观念,力求在政府的 组织下使区域社会有限的卫生资源得到综合有效的利用,从而确保学校环境卫生的不断优化 和可持续性发展。
4 保持卫生服务供给的相对稳定,做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的预防
卫生服务的供给不同于其他的商品服务,它的真正目的并非是获得产出最大化,或者利润 最大化,而是要承担起保护生产力和人们身心健康的社会职能。所以,在一个国民健康水平 较 高的国家,当卫生服务的供给价格提升时,通常不会产生很大的供给弹性。但在一些传染病 、流行病的流行期间,这种供给弹性则突显出来。如在“非典”流行期间,板蓝根、过氧乙 酸甚至白萝卜都一度价格暴涨。学校是传染病、流行病的高发区,目前学校传染 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率仍居高不下,特别是农村学校发生率明显高于城市学校。 据统计,我国70%以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80%以上的学校突发事件为传染病流 行事件,尤其是一些寄生虫病、呼吸道传染病以及食物中毒等,且传播速 度较快。如果没有很好的应急及预防措施,则可能会发生大面积的传染和流行,其后果不堪 设想,给国家经济带来的直接或间接损失是不可估量的。鉴此,不断调整和适时增加卫生服 务的供给,使学校预防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真正落到实处,实为健康投资的重要渠道。
5 做好学校健康教育,推动学校卫生工作的全面发展
健康教育是一种健康投资。身体健康是人力资本的内涵之一,人们花费在身体疾病的预防、 治疗和健身锻炼上的费用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是人力资源质量的改进,可以 增加人力资本的资本量,从而提高资本收益率。这种投资包括正规学校教育、在职培训、医 疗保健等多种形式,所有这些投资都提高了技术、知识或健康水平。学校是专门生产人力资 本的机构,学校卫生工作直接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 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学校健康教育就是从预防为主和促进健康的观点出发,有计划地将有关 的健康知识传播给学生,并使学生参与活动,产生健康行为,达到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的目标。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倡导“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社会行动”,即是将健康带进 学校及学校所在社区。健康促进学校是实施学校教育和干预的良好平台,不仅有助于防治 各种学生常见病,而且对促进学生健康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发展、预防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 和心理问题的发生、促进广大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目前,学校的健康教育已被列入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健康教育是学校卫生工作的根本性措施,目前,健康教育已被纳入各级学校的教学计划,全 国各省市都已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然而,各地区学校健康教育的发展并不 平衡,其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占全国学校绝大多数的农村中小 学基础卫生条件比较差,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如一些学校的食品和饮水安全令人担忧,食 物中毒和饮用水导致的疾病时有发生;许多学校缺乏相应的卫生保健人员,现有的卫生保 健人员素质亟待提高;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乃至社会对学校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学生、 家长普遍缺乏健康知识,学生未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近年来,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 类的疾病谱、死亡谱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神经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约 占疾病总负担的20%。此外,有研究显示受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的17岁以下儿童和青少 年约3 00 0万,心理与行为问题增长的趋势还将继续,到2020年中国神经精神疾病负担将上升至疾病 总负担的25%。儿童行为问题、学生心理卫生问题、药品滥用、自杀以及重大灾害后心 理危机等问题也明显增多,日益突出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决定了学校心理 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因此,学校卫生工作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和干预,充分发挥学校对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一级预防作用,减缓心理行为问 题和精神疾病上升趋势,已成为新世纪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6 实行中小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拓展新时期学校卫生工作的内涵
医疗保险是医疗筹资的渠道之一,是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在市场经 济体制的国家中,医疗保险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目前,学生医疗和意 外伤害保险已普及到各级学校中,为学生提供了有力的医疗保障。因为疾病的风险是普遍性 的,也是不确定性的,这就决定了医疗保险应当是社会性的。而学龄儿童作为社会和卫生经 济的主体成员,应是医疗保险和健康保险的受益者。因此,学校各级卫生组织和学校卫 生工 作者要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定期做好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监测,也要做好医疗保险工作的动 员工作,与保险部门通力合作,切实做到“钱跟着病走”,从而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医疗 保障,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人人享有健康”的目标。
身心健康素质目标及措施范文4
【论文摘要】从中学到大学面临着多种因素的改变,学生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主要表现为学习方面适应不良、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独立生活适应不良及心理方面适应不良,为了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适应不良问题,通过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关注自我身心健康及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陶冶学生心灵,来解决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
1 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主要表现
1.1学习方面适应不良首先是学习方式适应不良,中学阶段的学习是教师课堂详细分析讲解,课后到班级帮学生解题答疑,虽然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中学教学方式还是流于进行“填鸭式”教学,长此以往,学生也就习惯于在这种面面俱到的教学基础上开展学习,而进入大学,老师上完课就离开了教室,不再像中学老师那样要求面面俱到,课后也很少见到任课老师,学习从被动式学习变成了自主式学习,大多数学生表现出了适应不良;其次是学习目标迷失,在进入大学之前,学校及家庭灌输的主要目标就是要让孩子考上大学,学校的一切教育工作都是围绕高考开展,考上大学就成了学生的学习唯一目标,而考入了大学,目标得以实现,新的目标又没有建立,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导致无所适从,出现适应不良现象。
1.2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在中学阶段,学生主要面对的是家长、班主任及同学,相对来说较单一,为了能通过高考,主要时间都放在了学习上,没有时间关注人际关系的处理,进入了大学阶段,人际交往对象除了原来的家长、班主任与同学,增加了宿舍管理人员、辅导员及教务员等,在这么复杂的人际交往中,大学新生往往会不知所措,出现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如宿舍集体生活,同学来自不同地方,面临语言习惯不同,生活习惯不同等,如果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出现紧张,导致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影响学习生活。
1.3独立生活适应不良中学阶段,住校的学生不多,生活方面的事务全由父母打理,学生无须过问,家长也只让学生闷头学习,而进入大学,不住校的学生不多,学生离开了家长,面临自己独立生活,该如何买衣服,整理宿舍内务,洗衣服等,会使学生一筹莫展。习惯了父母包办一切,一旦面临独立自主生活,往往会不知所措,出现适应不良。
1.4心理方面适应不良从中学到大学面临着多种因素的改变,学生心理方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如果调适不当,则会出现适应不良,影响到身心健康。如在进入大学之前,在家长与老师的宣传下,怀着对大学校园的巨大憧憬,而一旦考入大学,发现现实中的大学生活与心中憧憬的大学生活相差甚远,会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在中学时代,大学新生往往是班里尖子生,自我感觉良好,有着很强的自豪感,而进入大学,发现身上美丽光环以不在,往往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自我消沉,如果处理不好,会导致心理方面适应不良,影响到身心健康。
2 解决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对策
2.1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学新生刚离开父母,远离家乡,进入了一个全新陌生的环境,正处于“断乳期”,生活上要自我独立,没有了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学习上要自主式学习,没有了老师从早到晚的守候。这时,德育工作者应注重加强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首先辅导员应特别注重对大学新生思想进行引导,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实际状况,与学生深入沟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确立新的目标。其次是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注重对大学新生进行如何适应大学生活方面的教学,引导学生尽快的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确立新的学习目标,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2.2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刚跨进大学校园的大学新生,面临全新的环境,往往会出现心理适应不良,此时应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帮助学生进行心理适应调适,顺利度过这一关键时期。一是开展有效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在大学新生入学初,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获得第一手资料,这样能增强工作针对性;其次是定期举办心理卫生知识专题讲座,讲授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优良健康心理品质的方法,同时应注重增加两课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二是开展有效心理咨询工作,首先要纠正学生对心理问题的错误认识,消除学生对心理咨询的顾虑,保证心理咨询作用的发挥。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对发现的问题要积极进行疏导治疗,促进大学新生身心健康发展。
2.3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关注自我身心健康首先要坚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与健康的身心密不可分,对于大学新生,关注自我身心健康,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要坚持正确认识自我,培养健全人格。人格的健全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环境中,大学新生应当正确评价客观事物,正确对待自己与他人,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体验正常的情绪情感,主动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与学校生活。同时,如果遇到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应积极寻求外在的支持帮助,这对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2.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陶冶学生心灵进入大学校园,大学新生面对宽松的学习环境,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此时会表现出无所适从,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活跃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的心灵,如开展文艺晚会、体育竞赛、辩论赛,举办各种专业知识讲座,组织班级集体郊游活动等,让大学生参与中来,消除彼此的陌生感,增进交流沟通,缓解不适应带来的心理压力,带来身心的愉悦,消除适应不良的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大学学习生活中去,最终实现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身心健康素质目标及措施范文5
关键词:河南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0-02
一、引言
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是我国新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也是未来几年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纲要》的内容,促进我省学前教育健康快速发展,河南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然而河南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农村人口占据多数的基本省情,决定了要真正实现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难度。
二、河南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经济大发展及国家政策的保证下,我省农村学期教育事业发展迅猛,在取得卓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走访调查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我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一)民办幼儿园占据多数,公办幼儿园数目较少
随着市场经济和商业化的迅速发展,我省的民办教育发展势态良好,尤其是民办幼儿园的发展,规模十分庞大。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我省共有幼儿园7698所,其中民办幼儿园6208所,占总幼儿园数的80.6%;另外,在我省的7698所幼儿园中农村幼儿园有4097所,而农村幼儿园的公办幼儿园数量仅为575所,在农村幼儿园中所占的比重仅为14%。民办幼儿园虽然数目庞大,但符合国家办园标准的却极为有限。很多农村民办园的筹办者甚至在不懂得相关管理知识、没有取得相关证件的情况下,就在自家院子里办起幼儿园、招起生来。这就使得大量民办幼儿园存在着诸如选址不合理、管理不规范、安全无保障等问题。
(二)学前教育投入不足,缺乏经费保障
过去,我省一直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上,没有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作为基础之基础的学前教育,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然而据统计,2010年河南省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仅占教育总投入的0.85%。学前教育投入不足,缺少经费保障,使得我省的学前教育很难健康发展,其实这也促使我省大量民办幼儿园的产生。据笔者了解,民办幼儿园的办园经费来源主要是筹办者的投入及幼儿们的学费,而公办园则主要依靠政府拨款,一旦没有了充足的经费保障,公办幼儿园就很难维持正常的运转。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历来已久。笔者走访发现,在大多数农村民办园中该现象更为严重。从学习内容、方法到课堂管理、纪律,完全仿照小学的模式,把幼儿当成小学生来看待,甚至还有体罚手段的运用。放学后及休息日,老师们还会给幼儿布置一定数量的写字、算术作业。诸如美术、舞蹈、音乐、手工等这些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的内容,在农村幼儿园教育中几乎没有体现。古今中外,著名的幼儿教育家们都倡导对幼儿的教育应该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教师要懂得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了解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并指出游戏是3~6岁的幼儿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而我省很多农村幼儿园教育都存在着严重的小学化倾向,这是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
(四)幼儿教师素质低,师资队伍不稳定
农村幼儿教师素质偏低,师资队伍极不稳定,这也是我省农村幼儿教育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据调查,农村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大部分是初中、高中学历,专门的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的老师占据很低的比例。另外,大部分的幼儿园园长和老师都不具备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书。还有不少幼儿园是家族性质的,师资力量主要是一些初中辍学的女孩子,甚至连最基本的培训都没有就上岗工作。由于没有进行过职前培训,这些教师不具备相关的幼教知识,更不懂得如何管理幼儿。由这样的师资来教育学龄前儿童,情况堪忧。另外,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待遇也不好,人员流动性很大,师资队伍很不稳定。所有这些,都将影响到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五)筹办者利欲熏心,幼儿安全无保障
笔者调查调查,大部分农村民办幼儿园的筹办者都是看到了办学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办园目的就是为了谋取经济利益。在办学场地有限、教管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就招收超额的幼儿,使得在园的幼儿在饮食卫生方面、活动及游戏时的安全问题等都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另外,在幼儿上下学途中的生命安全也得不到有效保障,筹办者为节省开支,利用整改过的车辆作为校车,而且超载现象非常严重。近年来,屡屡有接送幼儿的车辆发生各种各样的交通事故的报道见诸于新闻媒体就是明显的例证。
三、解决我省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对策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办好学前教育,不仅关系儿童的健康成长,而且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解决农村学前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一)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把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序列
充足的经费是办学的基础和保障。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幼儿教育的发展,政府应逐年增加对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力争把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继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之后,河南省政府也出台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制订了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增加了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保障了公办幼儿园的办园经费,并启动了河南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一步步实现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另外,各地政府也需要采取措施,实施“县乡统筹、以县为主”的管理方式,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监管力度,整改农村民办幼儿园,使其在符合规范的条件下开办,鼓励公办幼儿园建立分园或合作办园。
(二)加强幼儿师资培训,提升幼儿教师素质
针对农村幼儿教师素质偏低的事实,各级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加大对幼儿教师的培训,从教师素质的提高来保障幼儿教育的质量。政府部门可以投入一部分资金,建立幼儿师范学院,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水准的幼儿教师。要定时对农村幼儿园的园长、教师,尤其是民办幼儿园的园长进行培训,达到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儿童观和教学观的目的。另外,还需制定相关的考核机制,以保证培训的效果。教师业务水平、专业技能及职业责任的完善和提高,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证。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该问题,彻底杜绝类似教师残害幼儿身心健康的现象再次发生。
(三)更新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人生一世,起于幼学,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农村地区的教师和家长教育观念比较落后,不能很好地理解学前教育的内涵。错误的理解赋予了幼儿教育严重的小学化倾向,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强调:“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接受良好的幼儿教育是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基本条件,家长与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便于更加科学地开展学前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四)政府加强监督,确保幼儿人身安全
鉴于农村幼儿园办学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加强管理,并采取得力措施进行监督,确保幼儿人身安全。幼儿园的场地如活动区、兴趣区、游戏区、语言区、积木区、作业区等各区应该划分开,而且要确保幼儿的活动能够在教师或管理人员的视线范围之内,以保证幼儿在小环境中的安全;幼儿园的卫生条件、消防条件,相关部门要定期进行抽检,以保证硬件设施等大环境的安全;负责接送幼儿的校车要达到绝对的安全,严重杜绝超载,要保证幼儿有位置坐,有扶手扶,确保幼儿在上下学途中的人身安全。
身心健康素质目标及措施范文6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妊娠分娩是一种生理现象。随着对母婴保健的重视,产前、产时、产后服务模式改变为母婴安全、健康为目的,以人性化服务的现代化为目标来管理。人性化服务是要以产妇为中心,使产妇在生理、心理、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减少或降低不适程度。健康教育是护理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通过护理人员对孕产妇及家属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使孕产妇了解和增进了健康知识,改变不良习惯,促进身心健康。总结如下。
1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针对孕产妇身体情况及需求,确立健康教育目标,通过健康教育促进其实现行为改变。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计划,根据对象的个人差异进行选择,合理安排健康教育内容。护理人员是患者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要与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收集与之有关的各方面信息,进行准确的评估,为使孕产妇尽快熟悉病房环境、设施制度,我们首先应有良好的素质,热情诚恳的态度、体贴入微的关心对待她们,消除其紧张情绪。正确评估身体状况、心理状况、文化程度,掌握交流技巧,善于引导,捕捉有关信息,为下一步制定计划提供依据。
2 有效沟通
护士与孕妇沟通除了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应熟悉其他相关知识,如心理学和人文科学等,在业务上不断充实自己,并注意擅长应用非语言行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激发孕妇的参与主动性,使孕妇在身心上获得最大利益,对宣教成功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无产兆的孕妇入院当天由责任护士为其进行环境介绍、入院须知,陪护制度,使孕妇尽快适应医院环境;对于有宫缩的孕妇,根据入院时健康问题和心理状态,给予有效、正确的指导。
3 入院宣教
孕产妇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环境,接触的是医生、护士和病友。听到的大多是有关分娩的各种议论,多数孕产妇感到紧张、恐惧;护理人员应热情地向她们介绍环境、主管医生及自我介绍,取得孕产妇和家属的信任,建立一种指导合作式的护患关系.在给她讲解有关妊振分娩知识,解释各种临产征兆过程,并告知在什么情况发生时应及时向医生报告;进行饮食指导,注惫休息及适当活动,如有胎膜早破应绝对卧床休息,并抬高臀部以防脐带脱出,讲解分娩的阵痛及应对措施,如深呼吸、帮助轻轻按摸腰部、陪娩、给予鼓励和安慰等,为产妇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消除紧张和恐惧,以乐观、平和的心态迎接新生命的诞生。
4 住院期间健康教育
产前通过各种图片、播放录像让产妇及陪护了解胎动、破水、先兆分娩、临产标志、告知分娩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疼痛及原因,疼痛出现的时间及持续时间,让产妇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增加自信心和自控感;要进行剖宫产术的,讲解有关术前后的注意事项,并发放一些宣传册子。对文化较低的孕妇,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适当延长宣教时间,对重点内容应反复讲解,对于文化层次高的孕妇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全方位的进行教育。在临产后特别是第二产程,助产士陪伴在旁指导产妇的呼吸和放松运动,在宫缩间歇期,指导产妇放松休息,恢复体力;产后产妇回到病房30 min后,第一次由责任护士协助产妇进行母乳喂养,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正确分娩后产妇即可进食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营养应丰富、少量多餐,汤汁类可促进乳汁分泌。
5 产后健康教育
产后宫缩痛是子宫复旧的表现,产后恶露的量、色、气味、产后4~6 h即解小便的意义;给予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多喝汤有利于乳汁的分泌,多吃粗纤维以防便泌;保持会阴清洁干净,大便后注意清洗以防感染,会阴侧切应健侧卧位,因产褥期汗多,要勤换内衣内裤;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体的恢复及乳汁的分泌;产后适时下床活动,做产后保健操,促进排便及剖宫产后预防肠粘连,有助于体力的恢复;产妇产后角色转变的不适应,应向讲解育儿知识内容,指导正常的喂奶姿势,帮助婴儿正确的含乳,对乳胀的母亲要教会正确的挤奶方法,对疼痛及轶裂的母亲用乳汁涂在上并保持干燥;对有母乳喂养禁忌证的要教会人工喂养方法;指导婴儿护理技术,如何抱婴儿、更换尿布观察大小便,婴儿常见病的护理、儿童健康体检及预防接种知识等。顺应产妇的需求,减轻心理负担,促进身心健康。
6 出院指导
产妇出院时的健康教育指导有利她们的产后身体恢复。产褥期卫生指导、母婴回院健康体检的意义和时间、产后营养指导、情绪疏导、产后避孕、产后康复指导、性生活保健等;如产褥期出现阴道流血增多、发热、胀痛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7 讨论
护理人员对孕产妇的健康教育工作更是关系到出生人口的素质,护士要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高度的责任心,不断拓宽专业知识领域,才能做好孕产期的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对孕产妇实施健康教育,满足患者的基本需要,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和促进了母婴健康。
参 考 文 献
[1] 胡金萍.运用护理程序做好妇科健康教育的体会.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7):4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