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的教育功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浅谈美术的教育功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浅谈美术的教育功能

浅谈美术的教育功能范文1

关键词: 数学美 审美功能 方法功能 文化功能

一、数学美的审美功能

我国科学家钱学森说过,美,与宇宙真理相和谐.数学理论中用到的美学方法,是数学本身的魅力所在,它帮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扩展思路,发散思维,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让我们在美的熏陶下茁壮成长,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审美能力,提起对学习的兴趣,使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生动且具有趣味性,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自觉自主地获取知识.让学生在锻炼智力的同时,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建立健全的教育培养体系,培养更多的四有青年.教师指引着学生按照“美”的思想方法探索“真”的数学知识.例如,老师在教我们三角函数的时候,教会了我们数形相结合使用,画出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的图形,放在一起做直观对比,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其中的涵义,做题的时候稍微根据图形就可以简单地得出结果,这就是数形结合带来的美妙体验.一条条优美的弧线在黑板上呈现,犹如快乐的小精灵般翩翩起舞.这样我们就在欣赏美的同时也无形地学到了知识,建立起知识框架和解题思路,帮助我们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且能运用于实践中.

二、数学美的方法功能

在教学与教改的实际应用中,主要着手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尽量多使用各种方法解题,达到一题多解、难题巧解的目的,也可以用案例说明的方式解答题目并得出定义,弄清楚定义的具体内容及实际使用方法.

例题:假定是一条光滑闭曲线,且关于对称轴对称,求证 ■(x■y+e■)dx+(xy■+xe■-2y)dy=0.积分与路径无关,所有设D为曲线C围成的平面闭区间,则由格林公式

■(x■y+e■)dx+(xy■+xe■-2y)dy=■(y■-x■)dxdy=■y■dxdy-■x■dxdy,

因为积分域D关于x轴对称,又是奇函数,所以■y■dxdy=0.

同理,■x■dxdy=0遇到此类问题,应该仔细分析,寻找潜在的对称关系,或者根据问题的特点构造出某种对称关系,这样就能很快找到突破口,使问题迎刃而解.

再例如:计算?蘩■■■.若直接假定一个值,则会引起很大偏差.因为f(x)=■在[0,■]上的原函数不是初等函数,所以不能用一般定积分的方法作为这题的解题思路.于是仔细研究规律,可以知道函数f(x)+f(■-x)=1在区间[0,■] 上,可以找到两个对称点x与■-x在关于■的横坐标上,其函数值也关于■对称,故

?蘩■■■=?蘩■■f(x)dx+?蘩■■f(x)dx=?蘩■■f(x)dx+?蘩■■(1-f(x))dx=?蘩■■1dx=■.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可以用“类比法”处理相近的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理顺题目中存在的数学关系;用“数形结合法”将抽象的知识直观、生动地呈现出来,等等,多种有效可行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这些实例,更好地掌握解题思路和相应的数学概念,体会数学的奥妙所在.

三、数学美的文化功能

浅谈美术的教育功能范文2

关键词:美术教育:审美意识;情操;个性思想

一、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分析

目前在农村至少有百分之八十的中小学生接触不到专业的美术教育,他们接触到的大多只是应试教育。在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今天,如果培养出来的这些学生仅仅是会考试的・“机器”,那么当他们走出学校成为社会当中一员的时候,他们的身心健康很难得到全面发展。中小学美术课最大的目标应着重于启发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达到创新的成效,并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协调发展,达到完美的高尚人格。中小学美术课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提高他们对真、善、美的鉴赏能力,远离假、恶、丑的侵袭,并陶冶其道德情操,培养其艺术气质。从而与儒家思想“成教化,助人伦”的教育观念相辅相成,这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和鼓舞作用。有不少农村学生,由于缺乏美术基础,使他们对人体艺术作品和画作的界限区分不清,从而使其审美观得不到正确的提高。因此,只有通过美术课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才能使他们认识到人体艺术作品是为了再现人体外在形体美和内在精神美,是对人自身的赞美和对生命的讴歌,它是一种极为健康向上的,具有极为高尚审美价值的艺术品,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德的教化:而画刊宣扬的却是以低级趣味、庸俗低下的方式诱导人们走向消极的道路,更有甚者,败坏社会风气,于人于艺术品皆得不到健康的发展。由此可见,良好的美术教育能使人心理健康、乐观向上,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目前,农村中小学学生对美术课缺乏热情以及美术课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方面

受我国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学校重视智育轻视美育,在大多数人眼里都明显有“主”“副”科之分,再加上升学率的影响,使得美术课成了可有可无的“副”科,没能引起学校的重视。有些学校虽在课表上安排了美术课,实际上却并不上课,只是把它当成综合课使用。到了关键时刻,如临近期中,期末考试,或是毕业冲刺阶段,美术课就被主课占用。作为一名未来的教育工作者,对这样的教育模式嗤之以鼻,然而在升学率的压力下,也由不得任何科任教师有不同的意见。另一方面,农村的绝大部分学校,严重缺少美术教师队伍,大多数学校没有专业美术教师,更有甚者,安排非美术专业老师代课。很多中小学生连最基本的美术基础技能都没有,绘画水平仍停留在小学一二年级水准,美术教育特有的美育功能也就根本无从谈起。

2.学生方面

一直以来,农村美术教育倍受冷落。课堂上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完全不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美术教育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的学习氛围,减轻学生在日常繁重学习过程中所带来的压力。但是,由于学生缺少美学基础教育,不管老师怎样创设情境,想法有多好,整节课也收效甚微,又怎能提高学生美术创作能力呢?

3.家长方面

多数农村学生家长意识不足,对孩子的培养太过于急功近利,很多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未满五周岁便送到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学习。这无异于揠苗助长,严重阻碍了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扼杀了他们的纯真本性。孩子脑子里除了考试还是考试,连基本的美术知识都不了解,更别说容得下创作思维了。

二、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的对策研究

针对以上农村中小学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改变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

1.转变观念,明确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美术教育在塑造健全人格,提高民族道德素质方面是不可缺少的:另外,美术教育不光要完成大纲的任务,还要完成发现和培养艺术人才的任务。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的竞争,素质教育不仅有着现实意义,而且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学校教育必须在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的同时也要满足人类个性均衡发展的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及时改变旧的教育评价体系,消除“主”“副”科之分,并且和普通课程一样不受到升学考试的压制,把美育与智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

2.解决好中小学美术教师紧缺的问题

一方面,现有的美术教师应该派遣他们到专业美术院校再度通过培训、进修,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另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培养力度,建设一支农村中小学美术专业教师队伍,以填补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的空白。

3.学校和家庭和社会都应重视美术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的美育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长应重视学生的美术教育,从儿童基本的学具做起,这让学生学习美术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其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第二课堂――书画作品展等活动增加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有效提高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成效。

传统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风俗等深层文化的社会心理和行为习惯。不应该再墨守成规地坚持传统,要根据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的眼光去分析问题。《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颁发已久,为什么如今却还没有多大的成效呢?这个问题,不得不引人深思,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育,更应该引起教育部门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农村中小学生的美术教育,关系到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新农村建设,关系到下一代健康成长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关注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提高并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

参考文献:

[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刘斌.张静.美术教学方法论[M]北京.中国戏剧学院出版社.2009.70

[3]杨恩泉.中国美术教育[M]2011.第二期.41

[4]李宗桂.中国文化导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

[5]陈会利.浅谈农村基础美术教育[J]美与时代2009年3期

[6]胡彦瑞.浅谈美术课在中学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校园导刊教育版.2010

[7]王婕.中学教育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浅谈美术课在中学教育中的作用和比重田魅力中国.2009年2期

[8]唐乙月.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J]今日教育:当代幼教.2010年4期

浅谈美术的教育功能范文3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创新教育

长期以来,传统的美术教育一直重视学生的技能技巧,而忽略了他们的创造力。学生的作品能够充分、自由地表达感受,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有赖于教师在教学中的多样性、灵活性和科学的方法引领,基于小学美术创新教育谈谈我的粗浅见解。

一、培养兴趣,激发表现欲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一切的内在动力,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

的思维和求知欲望。学生在美术创作中积极自主地去探究都要归功于兴趣的引领。教师要从激发兴趣入手,使学生的被动情绪转化为愉快、积极、自觉的情绪。在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对美术作品感到新奇有趣味,这样他们才能成为认知的主人。比如,教师可采用图片欣赏、实物作品展示、故事表演或者游戏引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可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场所,更好地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

二、激发想象,培养创新意识

想象是开启智慧的大门,艺术创作没有想象即失去了灵魂。我们在新的课程改革大潮中应树立新的教育观,积极探究科学的丰富而灵活的现代教育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开拓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教学中,教师可采取故事、游戏、欣赏、交流等方式开启思维的发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激励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课外延伸,提高创造力

美术课堂中的教学并不能完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要把学习的内容进行课外拓展延伸,引领他们进行综合性的探究。美术课外活动小组的设立能够很好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造空间,我们可以以整个活动小组为依托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能力延伸训练,提高审美素养,在想象和多种表现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创造

能力,加强有针对性的知识延伸,比如,探究带有抽象意识的想象画、中国版画、装饰画等,既丰富了美术知识,又在思维上有了创新意识,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在课外延伸活动中得到提升。

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探究,树立创新观念,关注学生,为其提供表现探究欲、创造力的机会,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陈鹏鹏.浅谈如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小

浅谈美术的教育功能范文4

>> 浅谈教与学的辩证关系与现代意义 浅谈落实与项目风控的辩证关系 “循环”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求真”与“务实”的辩证关系 步频与步幅的辩证关系 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 操作与休息的辩证关系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浅谈抗菌药物的使用与宿主正常菌群之间的辩证关系 浅谈手风琴风箱运用与触键的辩证关系 浅谈中学语文教育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辩证关系 浅谈教学环节中“学”与“思”辩证关系的正确处理 浅谈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与促进企业发展的辩证关系 浅谈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辩证关系 基于低碳经济与碳会计的辩证关系浅谈低碳发展 浅谈思想政治稳定工作与铁路企业文化的辩证关系 浅谈100米跑中步频与步长的辩证关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小学生人格塑造的辩证关系 浅谈辩证关系原理在声乐中的体现 试论新闻与历史的辩证关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浅谈美与用的辩证关系 浅谈美与用的辩证关系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邹先祥")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本文通过对原始社会生活与现代设计的实用与艺术的辩证关系分析,阐述了美与用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是相对对立高度统一的辨证关系。关键词:传统文化;底蕴;文化传播媒介;动画文化;文化战略;市场效应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8-0144-01美与用,包涵着两个问题,它直接影响到设计思想:一是工艺美术的艺术性与实用性对立。把特种工艺的那种狭隘的装饰,取代大规模的工业生产的日用品的艺术性,一是对待现代工业产品,只是一味强调功能,否定艺术性对产品的促进革新作用。这在实质上,也是对一个美学的认识问题。

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旧石器时代,原始人首先创造了工具,石斧、石银等,它是在原石形上粗朴打磨,这说明了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只能考虑到生活生存,还没有时间对美进行考察;因此,在工具上还没有装饰,在这一时期,功能是主要的。到新石器时代,随着人们对 自然的逐步征眼,生活条件有了变化,生产有了进展,对工具和用品开始有了装饰,美――艺术――开始进人生活的领域。从素陶到彩陶,这一时期,功能虽然还是第一性的,美已是工艺的属性,这可说是艺术的萌芽。

在原始洞穴中,虽然发现过石刻壁画,如鹿、虎等,它还不是为了装饰的美的艺术活动。从射伤的虎来看,是传授打猎的方法或教育后代怎样识别猛兽驯禽,按今天的术语来说,即是一种生产“国解”。当然,也不能说在刻划这种图象时,没有一点审美的要求,否则就不会如此生动,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可贵的艺术技巧。但它能功毕竟还是摆在重要的地位上。

人类发展的历史记录证明,从石器、石刻到彩陶,它说明了一个问题:人类的智慧是随着生产――实践的活动而发展的,这就是人区别于猴的关键。“用”是生活生存的要求,“美”则是智慧促进生产发展的内动力。猴子不能制造工具,人能制造工具,能将石头磨成斧、刀、锥。在制作工具时,斧两侧对称均衡的形状与刃口的弧形线,它在功能的条件中产生了美的法则。同时人体美的因素反映在器物各个部位、结构、形态中,因而与人直接发生关系的各种工具器皿的尺度形状在功能中也就反映了人的美的因素――对称、均衡、比例……一直到线的韵律。因此,美,在创造工具的开始时也存在着这种可贵的因素。在彩陶中,由于生活的需要,生产的发展,鱼、网、花、果等自然的美也被人们所发现,装饰开始萌芽,美与功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如陶器盖、耳、把手等用动物花草的形态装饰起来,不仅不影响功能,而且突出了功能部位的作用。功能和装饰在彩陶上并没有产生矛盾对立,美和用是一致的。今天我们从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来衡量它的完善的美实令人感到惊叹!人们也从没有由于它的实用价值而降低了它的艺术魅力,也从没有由于它的艺术魅力而认为它是无用之物。从彩陶而发展起来的装饰艺术,在工艺制作过程中条件的局限和经济价值的差距 美与用产生了矛盾。而且美学的含义、价值、发展是多因素的,又是对立统一的。人类从物质到精神,又从精神到物质,它的转化,使人不断地改造自流改造环境,在改造中不断地认识事物,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审美标志着人类向高级智囊发展,不仅能认识客观存在的美,而且能把这种美创造性地运用到生活中去,改造环境,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甚至是改造人的思想灵魂。人的审美范围,一是自强美,一是艺术奖,生活中的美是处在自然与艺术之间。功能,也是由自位然的启示转化到艺术之间的桥梁,没有适应人类生活的功能,也就不可能有艺术。音乐和舞蹈也不能离开这个因素。彩陶、建筑、家具等的造型,它超脱了自然形态,功能、效用促进了这一转化,这种美出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彩陶、建筑的艺术性,并不低于绘画、雕塑,也没有由于它的功能效用而降低它的审美价值。目前有两种思想,阻碍着工艺美术的发展。一是不理解工艺美术的本质,特征,只认为纯视觉与听觉的才是艺术,才是最美的,绝对地排斥艺术的功利作用,因此轻视工艺美术。另一种是不理解美学的本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物质与精神的转化、形式与内容、感性与理性的辩证法,只从实用主义出发,否认工艺美术的美学价值。工业用品,美不美无所谓,一切为了效用,这种人往往由于狭隘的功能偏见,设计出来的作品,恰恰走向反面,成为丑恶的形式主义。他们否认工艺“美术”,说“美术”两字是错误的,应该是“术美”,技术第一。同时否定工艺美术的创作――设计,他们把“创作”“设计”改为“传达”,设计只不过是把效用通过产品传达了事,否定“设计”――创作本身的美学价值。事实上它就否定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象积木游戏一样,一味在形式上拼凑,否定了美学在工艺美术中的指导作用。美与用的矛盾,这里面涉及到工艺品的材料、加工的成本、制作的条件、时间、速度、手工的、机械的、运输……一系列的因素,加深了美与用的对立。总之,不外乎经济与艺术两个方面前要求。造型美,工艺过程复杂,要求材料好,必然影响到成本的提高,尤其在工艺产品方面更是如此。我们更应该重视工业产品美与用的统一。但是,我们要看到美与用的矛盾不是绝对的,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在诞生的时候,美正是为了效用,在原始时代,没有单纯欣赏的设物装饰品。古代哲学家苏格拉底,他已看到了美的效用,从而也认识到美的相对性。他说:“美不能离开目的性,即不能离开事物在显得有价值时它所处的关系,不能离开事物对实现人愿望它所要达到的目的的适宜性”。它认为美必定是有用的,有用的则美,有害的则丑,也就从中看到了它的相对性,“盾从防御看是美的,矛则从射击的敏捷和力量看是美的。”同一件东西,如盾从正效用(防)来说是美的,从反效用(攻)来说则是不美的,这个效用的好坏,还要看用者的立场。因此,美不能说完全在事物本身,与人无关。但是,效用在某一器物上也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越它的限度,也就会不美。

现代工艺发达,科学的进步,材料的革新,大量的工艺制作已机械化,而且可以达到精密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生产与艺术,美与用的矛盾开始转化。例如汽车、手表、不仅造型潢美,而且非常适用,工艺的精密度相当高,达到了美与用的统一。

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美是随着时代而变化的,美的概念与生活的关系愈来愈密切。什么样的造型、色彩、结构是美,什么样的生活是美,这个概念也在变化之中。我们不能拿西方的巴洛克式、罗可可式和中国的明式乾隆式作为衡量工艺产品美的标准。也不能拿古希腊、罗马和敦煌、马王堆的艺术作为现代美的尺度(学习、研究民族遗产又当别论)。而是现代生活变了,不能用设计马车、牛车的美来设计现代的汽车了。例如现代的建筑造型装潢,采用几何形的块面组合,是钢筋水泥、有机玻璃、铝合金等材料及现代生活、工作的使用条件对结构造型产生了影响,那么这种直线、弧线、和块面的美,就不同于哥蒂克式的那种繁细雕琢的美了,它所考虑的是环境空间、光线、色彩、工作、生活条件和使用上的生理及心理上的要求……,构成了今天建筑美的因素。因此,现代建筑、家具、一切陈设器皿等成了一个统一体,它的审美观要求现代化。这就提醒了美术家对“现代工艺人学”的研究的必要性。

现代工艺美术设计,由于美与用要求高度统一,不仅要求视觉的美,而且要求使用时的触觉美。因而雕塑质感美,对轻工用品造型(特别是使用材料的质感),引起了现代工艺家的注意。而且在视觉的美感中,音乐性,对建筑装饰和环境陈设装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

浅谈美术的教育功能范文5

摘要:美术是一门艺术类学科,是人们思想、情感、精神的载体,也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新课改实施的不断升入和推广,对我国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然而现阶段,我国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问题层出不穷,教学情景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美术教学过于本位,教育方法过于单一,教学理念守旧,美术作品缺乏地区特设、民族元素。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美术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其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 美术课程 教学思考

美术是一种美的体现,是一种精神动力。美术教学加快精神文明的建设,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进程。美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是人类情感思想、道德精神的具体表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和调节周围的人际关系,起到陶冶情操和促进身心健康的良好作用。美术课程教学是美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的有效途径。美术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的思维运转,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洞察力、理解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加强学生对美术教学的认知,提高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发挥美术教学的功能。如何在初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美术艺术水平,推动我国美术教学发展?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浅谈了对初中美术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初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学校及家长重视程度不够。不少学校领导及学生家长对美术教育重视小够,他们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不少学校领导及学生家长认为,美术只是玩玩,学习成绩是重要的。他们只要求孩子文化课成绩好,忽略了对学生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把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扼杀在摇篮之中,这也违背了国家推行的素质教育。

1.2美术教学设备落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自接影响教育效果。而现代的教学设备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CAI工课件,它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通过大量材料,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目前,不少学校美术教学设备落后,无法满足正常的美术教学需要。

二、加强美术教学的途径

2.1关注变量要素,促进学生转型期协调发展

在初中教育的三年中,初一年级的学生学习行为、心理生理变化最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转型时期。面对这一时期的课堂教学,如果要使美术课堂教学有效,就需要每位美术教学工作者有更多的思考与投入,并运用教学智慧和策略,以帮助和促进该阶段的学生顺利渡过转型期,协调发展。

(1)关注学生转型期特点,因势利导

根据心理层次分析模式,美术教师可以运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多种心理因素、规律和学习过程来协调教学过程所出现的问题。第一,认真设计教学主题,灵话运用教材。初二阶段的一些学生无论是对老师的话还是家长的话,都容易产生一种反感的情绪,特别在乎同伴的评价。针对学生这样的情况,美术教师在备课、设计课堂教学时就需要考虑到,如对美术知识、概念的讲授力求简洁、准确和明了。造型实践过程多采取同伴合作、小组讨论、小组探究等形式。第二,以鼓励为主,客观评价学习过程。在学生的作业、学习过程中,都会出现被称为“小刺头”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并小一定是“小刺头”,只要教师引领得当、辅导有方,特别是有策略和智慧的鼓励、评价,能够帮助这样的学生正确看待自己,使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2)关注学生转型期特点,培养个性化学习思维

初二年级的学生除了以上所述的学习、心理特点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是追求自己的个性。这也给广大的美术教师们一个启示:美术课堂教学完可以适当、合理甚至夸张地挖掘和发挥学生的个性。第一,把握知识概念,关注学生个性培养。在初中阶段,本来具有差异性的学生个体,在学习的最后结果上却以标准化来衡量。但是,美术学科的课堂教学就为初中学生特别是初二年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思维、实践的平台。第二,注重美术教学的实践过程,发现、鼓励学生的学习亮点。例如,在岭南版的八年级第16册教材第一单元《我们身边的点、线、面》中,教师在引领学生了解掌握课程的知识重点后,鼓励学生以此与生话相引申。

2.2 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

充分借助于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于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口前教学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而且对于推进素质教育也是相当有帮助的。关术教师应该切实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和作用,探索出新的教学规律,力求促进美术教学活动的质量能够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和阶段。譬如美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根据教学主要内容在网上进行搜索,从而选择适合教学内容的最佳图片和欣赏文字以及各种音箱信息资料等等,然后再借助于各种电脑软件制作成声音、画面、文字三者齐全的课件。充分把握和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直观、丰富以及生动的视听效果,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思维的深广度和激发学生兴趣,深化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学生美术教学效率的提高都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

2.3提高美术教师素质

美术教师素质直接关系学校美术教育质量,影响着我国全民审美素质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因此,要致力提高美术教师的素质。美术教师不同其他的教师,对美术教师有特殊的要求。首先是审美教学能力。美术教育应善于通过审美施教,使学生逐步树立审美观,提高审美理论、审美知识、审美想象、审美表现、审美技能等多方而的审美素养。其次是组织教学能力。由于美术教学与其他课程的教学不同,美术教学具有实践性强、创造性强等特点,这就要求美术教师不仅要有一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组织能力,还要发挥教学过程本身的组织作用。此外,美术教师还应具备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人师表,热爱学生,热爱事业,良好的意志品质。用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志和常识去影响、陶冶学生。人们常说,美术教师要有善思的头、灵巧的手、能讲的口,这的确道出了美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

参考文献:

浅谈美术的教育功能范文6

关键词 高中美术 欣赏课 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

在高中阶段专门开设美术欣赏课,其目的在于通过欣赏教学,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然而,由于美术欣赏课不是高考科目,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均有轻视的倾向,这对开展正常的美术欣赏课教学带来了困难。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有体会。现对如何开展美术欣赏课教学,提高美术欣赏课教学效率作一些探讨。

1明确教学任务,增强美育意识

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是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美育不是一般的职业技术教育,也不是一般的美术技能教育,是一种修养人性、提高人生质量、深含文化底蕴的教育。因而,美育是一种培养和塑造完美人生的教育。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教育分心育与体育两大领域。心育又包括智育、德育、美育三个方面。在我们看来,智育、德育和美育虽然相互区分,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处于对立统一之中。所以,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美育不仅与智育、德育、体育相辅而行,而且还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规律,在整个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曾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树人育人的初始和终极,都是美育的用武之地。换言之,美育,包括艺术教育,不但是人格修养的入门途径,而且也是使它达到成熟的、高级的境界的必由之路。

因此,美术欣赏课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体悟美术作品内在的精神含义,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但这个任务并不是通过欣赏一定数量的美术作品就可以完成的,而是要在长期的欣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的。因此,在欣赏课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讲解作品,更重要的是要思考如何吸引学生来参与欣赏。

2 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直观手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所以,在教学中,千万不要只注重于“纸上谈兵”。无论你是否采用了多媒体手段,或是采取了其它方法丰富了教学活动,加大了信息量,也比不上直观教学带给学生的信息,从根本上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达到主动研究、探求知识的教学目的。由此可见,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比如在教学《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一课时,必须让学生亲自体验、感受诸如材质与肌理之美。教师可以自己制作相关的美术作品,在课堂上让学生去运用多种感官亲身体会,这不但更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会对教师产生敬佩之情,能够更好地在教学活动中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3 讲究教学艺术,探索正确方法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画师出了个“深山藏寺”的题目,令其弟子作画。大弟子画了一座山,山中有一座庙;二弟子也画了一座山,树木掩映下露出庙宇的屋顶,远远望去颇有点“藏”的味道;而三弟子思忖良久后,画了一座山,一条河,一个和尚挑着水往山里走。三者相比,显然后者高人一筹,含蓄地体现了主题,余味隽永,含不尽之意于画外,自然得到老画师的赞赏。这种言不尽意、意在画外的无尽妙处给我们以非凡的启示:艺术手段的精深微妙,可应用于教学艺术之中。古人论画,常有无法中有法、入乎规矩之中又超乎规矩之外的说法。教学艺术的本质在于合乎教学规律并具有独创性。“深山藏寺”给予我们的微妙领悟应用于美术欣赏教学实践中,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启发学生的新思维,寓教育于艺术良方之中,寓教育于文化艺术之中,教学艺术因之而升华,教学也因此富有个性魅力。比如,《20世纪外国绘画》这一课应该说学生会比较难以理解和欣赏。我们可以采用先让学生诉说自己曾经有过的觉得最有趣的梦境的方法来进入课题,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也不妨暂且做一回周公抑或弗洛伊德,诠释梦境与人的潜意识的关系,然后联系到用绘画作品来表达。这样的教学方式,既生动活泼又紧扣主题。学生的学习兴趣陡然攀升,而且能够针对一些表现手法对号入座,逐步理解和学会欣赏。当然课题引入阶段的时间不宜过长。

4 丰富实践活动,锻炼自主能力

现行的美术教材有一些选学单元,这使我们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可以适当地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体验活动。当然,不应忽视我们的教学初衷,主要以加强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世界观为目的。为切实理解和加深兴趣而对一些绘画操作做一简单的接触,注重创造力及想象力,不把绘画水平作为唯一衡量学生成绩的标准。另外,应该适时地安排学生外出参观展览及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目标。此外,还要和家庭美育活动、社会美育活动结合起来,才能使欣赏课教学的成果得以巩固、提高和拓展,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知能力、鉴别能力、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伶武.浅谈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