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的知识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法的知识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法的知识点

经济法的知识点范文1

中国发展模式,是指从中国同时兼有发展中国家、转型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三重属性出发,立足中国的特殊国情,以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为目标,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利,有特点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第一点,以增进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公民福祉为核心。因为中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而公民福祉又是发展的核心。目前中国人口存量已超过13亿,达到13.1448亿。近几年,年出生率12.1‰左右,年死亡率6.8‰左右,年自然增长率5.3‰左右。按此计算,年人口净增量近700万,十年净增人口近7000万。中国的发展以13亿人的价值和13亿人的潜力的发挥为中心,旨在满足13亿人的基本需要,并促进每位成员的全面发展。这实在是举世无双的事情,研究中国经济发展模式,首先应强调这一点。

第二点,充分挖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的巨大制度潜力。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它有若干质的规定性,这个制度是有潜力的。在所有制问题上,在调节机制问题上,有自己的特色。其中最显著的就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结合。中国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这种新的体制模式,在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经济体中,大致只有三个,中国、越南和老挝。应该说,在探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结合上,中国是最早的国家。这种“内在结合”的巨大制度潜力,正在释放过程中,并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又一特点。

第三点,努力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和作为后发国家三大优势。一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目前,中国16岁以上,60岁以下且已就业的劳动者约有7.6亿多人,劳动力队伍庞大且成本较低,这是很大的优势。二是拥有广阔的市场。从商品市场来看,近几年中国每年的社会商品零售额七八万亿元人民币,2006年进口货物8000亿美元。从资本市场来看,29年来,中国引进外资7000亿美元,相当多的国外企业到中国大陆投资,就是因为看中了中国大陆的市场。三是后发优势。随着信息革命和生物技术革命的到来,无论是老的工业化国家,还是新的工业化国家,都处于同一个起点上,作为新兴工业化国家,我们正在发挥并利用这种后发优势。

第四点,着力实行有中国特色的“四轮推动”,即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四大支撑。

第五点,在更大范围内推进有中国特色的“五位一体”建设,即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建设重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建设重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建设重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建设重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重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五位一体”的建设,基本宗旨是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中国自己的贡献。研究发展模式,应该有此广阔的学术视野。

紧扣一个核心,整合两种制度,发挥三大优势,实行“四轮推动”,推进“五位一体”建设,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

二、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中的“四轮推动”

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四大支撑力最。

(一)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

目前,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43.1%;制造业的总产值占全社会物质总产值的比重是67.4%。按照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中期工业产值应超过40%、制造业产值应超过60%的经验,中国现在处于工业化中期,并且加速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生产国。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拒绝复制前工业化国家“危机转嫁”等传统模式,使中国的工业化必须探索新路。这里所说的“新路”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有别于“传统的”工业化模式,真正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二是要有别于当今世界别国的工业化,真正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道路。这种“新型工业化”与“有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的交叉结合,即是“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可概括为下列“五个结合”:

第一,提高科技含量与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紧密结合。中国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把工业化建立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重在提高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这是区别于以要素(主要是资本)大规模投入为特征的旧式工业化的标志之一。同时,鉴于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和成本较低的特点,努力寻求提高科技含量与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优势的结合点,以此形成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的多层次工业发展格局,进而提高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二,发展城市工业与发展乡镇工业紧密结合。中国有600多个大中小城市,这是中国工业的重要增长地。同时,鉴于全国密集着3.5万多个乡镇,也是中国工业增长的“沃土”之一。20世纪80年代期间,乡镇工业的数量、就业人数和总产值分别以年均26.6%、11.2%和29.6%的速度增长。到90年代,中国乡镇工业的产出占到工业总产出1/3左右,形成“三分天下有其一”之势。近年来,中国乡镇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迅速升级,从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等新兴工业化地区的发展来看,新式武装的乡镇工业已成为中国工业化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第三,推进工业化进程(特别是重化工业发展)与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保护紧密结合。传统工业化在增长方面的所谓“辉煌”,是以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生态的破坏为代价的。不少发达国家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薄弱的国家。传统的以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生态破坏为代价的工业化道路不符合中国国情,特别是在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之后,只有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之路。“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单位GDP能耗五年降低20%和主要污染物排放五年降低10%的目标,是一个重要的标志。节能减排已成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明显特征之一。

第四,工业结构转型与经济体制转型紧密结合。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在其工业化推进过程中,是以基本稳定的体制结构为基础的,虽然也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但全面的体制转型以及社会转型并不突出。中国是一个不发达且处于转型中的国家,工业结构转型与体制转型这“两个转型”扭在一起,无论是微观领域的工业企业的体制模式,还是宏观领域的政府管理工业模式,都对工业化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五,工业化过程中利用外资与独立自主紧密结合。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对外开放中不断推进的。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给中国的工业发展带来了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的巨大历史机会。

中国正是利用全球化和“后发优势”,有效吸收发达国家的资本和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造就了发达国家用很长时间才造就的工业化格局。同时,鉴于中国是一个走独特道路的大国,颇为注重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保持自己的独立自主地位。尤其是存在投资、技术、贸易、环境等壁垒的情况下,中国在坚持对外开放的大格局中,寻求利用外资与独立自主的最佳结合点。

此外,在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特别是信息革命迅猛发展的条件下,推进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面临一个与信息化的关系问题,这是当今世界各个推进工业化国家(以及像英国这样的工业化发达国家)共同面临的新挑战。中国紧紧抓住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化的历史机遇,将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起来:一方面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特别是注重发挥信息化在工业发展中产生的“倍增效应”和“催化效应”;另一方面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提业支撑,着力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为一体,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现代化。

(二)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

城市化在中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值得关注:

第一,中国城市化走的是一条“城镇化”道路。国际上一般称“城市化”,而中国的城市化是将镇(指镇本级)纳入其中的,故称为“城镇化”。长期以来,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比较缓慢。改革开放后,城镇化率迅速提高,由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06年的43.9%,28年间提高了25.98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加0.93个百分点,特别是1996年-2006年间,城镇人口比重从30.48%提高到43.9%,年均提高1.34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到2015年前后,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可能达到55%左右。

第二,中国城镇化走的是“立体网络型”的协调发展之路。所谓“立体网络型”,即以大城市为中心、中等城市为骨干、小城市及小城镇为基础,以大带小,协调并举,构筑一个容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立体网络。这是一条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道路。

第三,中国城镇化采取的是区域布局“差别化”推进方略。所谓区域布局“差别化”,表现在中国的东部重点是丰富城镇内涵、提高城镇化质量,形成有生命力的城镇带、都市圈、大城市连绵区;中部重点是大力发展中等城市和大城市,扶持区域性中心城市;西部则控制小城镇无序发展,优先发展大城市,有重点发展中等城市,将超出环境承载容量的人口向区内大中城市和东部沿海迁移。

第四,中国城镇化与体制转型紧密结合。数以亿计的农民进入城市或城镇,这种巨大的社会变迁,相应地要求进行体制转型。中国为实现城镇化目标,应着力打破城乡分割的格局。一则,打破城乡人口管理的二元体制,改革户籍和社会保障制度,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有序转移;二则,改革城乡管理体制,为简政放权、改进政府管理方式创造条件。可见,中国上述的城镇化战略,与西方国家的城市化明显不同。

(三)中国经济的市场化

中国曾经是一个计划经济体制根深蒂固的国家,需紧紧抓住体制转型这一链条,由到核心,逐步“攻坚”。现在,市场调节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已达到95.6%,生产资料达91.9%,农副产品收购达97.7%。从国际上看,中国市场已成为世界竞争激烈的特大市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

目前中国的市场化进程,也遇到了如何继续深化的难题:国内方面,要素市场市场化程度还较低,企业、政府以及其他相关方面等适应市场化的程度还有距离,影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各种体制性机制依然存在,行业垄断、地区封锁、行政壁垒等仍在妨碍公平竞争和商品要素的自由流动。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是实现要素市场的市场化,包括资本、土地、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和职业经理人市场等。国际方面,应破除进入全球市场过程中“国际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实现围内市场与全球市场的对接。

(四)以全球思维推进国际化,并以独立自主的大国姿态参与全球化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以来,成效斐然。外贸:已成为世界第三出口大国;外商直接投资:居全世界第四名,发展中国家第一位;外汇:2006年底超过“万亿美元大关”;对外投资:2006年来累计733亿美元(非金融部分)。同时,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与全球开放相联系,必然对国内改革形成倒逼机制,使中国的经济运行机制与国际规则加速“磨合”。近年来取得较大进展的金融改革,正是开放倒逼改革的典型例证。

经济法的知识点范文2

1.松散的单店经营方式

改革开放之后,1993年之前,中国的服装零售行业主要以松散的单店经营方式为主。那时候,服装一般是通过一些大型的批发市场流通到全国各地,比如广东的白马就是当时比较有名的批发市场。那时货品供不应求,只要有货品摆在店里,基本上用很简单的手段就能把销售做得很红火,根本不用考虑橱窗设计、门店装修、商品陈列之类的问题。那时候也有商场,大多是国营,采用的是柜台式经营,衬衫、西装、裤子分门别类地摆放在玻璃柜里,没有试衣间。

2.连锁经营方式的出现

1993年之后,中国的服装零售业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从那时开始,一些新鲜的名字开始被我们所熟悉,比如“连锁经营”、“专卖店”等。然后我们开始看到一些新的服装经营方式,比如商品讲究陈列,店面经过设计,店员要接受集中的规范化的培训,还要穿统一的制服,每一季的促销活动都非常有序等等。

最早出现在中国的服装连锁品牌有佐丹奴、堡狮龙、真维斯、班尼路等。我记得那时候在上海看到一家连锁门店开张,门口大概排了300多米长的队伍,现场还有民警维持秩序,客人们走进店里根本不可能试衣服,只要挤进人群伸手抢到一件衣服就已经非常不错了。佐丹奴开张的第一天也是,门口排的队伍浩浩荡荡,完全超出想象。因为我们的消费欲望被压抑得太久,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经营的门店。从那以后,中国服装行业的门店经营因为看到了新的标准,就跨入了一个新的里程。从1994年到1999年是中国服装品牌大张旗鼓扩展、快速成长的―个重要阶段。

今天我们看到的森马、美特斯邦威等是在2000年之后崛起的。从那时候开始,中国的服装产业变得越来越国际化,跟全球接轨的程度越来越高,对流行的把握能力越来越强,规模越来越大,对消费者的引导能力与西方越来越接近。

3.单品牌专卖的经营方式

到了第三阶段,情况又发生了改变,那就是大店和单品牌专卖模式的出现。比如美国的GAP,西班牙的zAR A。--这是一种工厂直销式的门店,店面面积非常大,货品直接从工厂发向卖场,店里面的商品都属于一个品牌,但品种非常多,同时最重要的特点是价格便宜。这种经营方式的理念就是把时尚平民化,把流行的元素注入到服装里面,然后以很低的价格,按最快的速度大规模地推向市场。GAP创造了像经营快速消费品一样经营时尚品的方式。中国的佐丹奴是美国GAP的翻版。

经济法的知识点范文3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点

1.怎样认识总体小康?

(1)表现:微观上看: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人们的消费已经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比较富裕型消费迈进。宏观上看: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GDP)

(2)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小康的经济建设目标:P86--87

(1)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3.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P87

二、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内涵: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四个统筹P88)

(2)原因: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②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③片面追求GDP增长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收入差距拉大等。

注意:GDP增长并不一定带来经济发展。

2.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地位: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为什么:①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②存在问题:投资、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投资、出口、消费三者关系不合理;三大产业结构不合理;能源资源消耗高等。

措施:①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创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防需求的方针。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地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措施:①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地位: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要求: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发展差距。

措施:继续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高一政治经济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点相关文章:

1.高一政治《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点

2.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试题及答案

经济法的知识点范文4

【关键词】番茄栽培要点、番茄腐霉茎基腐病、发病症状、发病特点、防治技术

一、栽培要点

1、育苗

苗床应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便于排水、土质肥沃、未种过茄科作物和未使用过除草剂的土壤。营养土配比6份土、4份充分腐熟的优质土杂肥,每立方米加生物有机肥5kg,充分混合均匀。过细筛后,装入营养钵内。营养钵大小8cm×10cm或10cm×10cm,随后摆入铺有0.5cm厚细砂的苗床内,摆紧摆齐,营养钵之间用营养土填满。营养播种营养土不宜过满,以离钵1cm为宜。

2、播种及苗床管理

播种前先将苗床浇足水,用50%多菌灵500-600倍液,喷洒畦面,将种子直接干播在钵中间。播种结束后,苗床上铺一层湿草苫或遮阳网,保持苗床湿度。出苗后及时通风降温降湿,畦温白天控制25-26℃,夜间15-18℃,以防止猝倒病发生。子叶展平,第2片真叶长出后,可适当提温,白天25-28℃,夜间15-16℃,促进根系发育。2片真叶展开,第4片真叶长出后,适当浇水并喷洒一次磷酸二氢钾促进花芽分化。当5片真叶展开后注意控水炼苗,如发现有徒长现象,可适当喷施1-2次低浓度的助长素。

3、定植

每亩施充分腐熟后的土杂肥7000-10000kg、三元复合肥50-150kg、过磷酸钙100-150kg,同时撒一层麦糠或稻壳,然后深翻30~50cm。

定植前起垄,大垄宽80cm,小垄宽70cm,垄高15-20cm。在小垄中间开沟施双微生物有机肥100-200kg、三元复合肥15-30kg。定植不宜过深,以土坨上部平面与垅平面相平为宜。定植株距45-50cm,亩栽1600-1800株。

4、肥水管理

定植时要边定植边浇水,定植结束后棚内大、小垄灌足底水。幼苗缓苗后,植株开始旺盛生长,此时应适当控水,防止幼苗徒长,影响坐果。第一穗果坐住,并有核桃大小时,开始追肥浇水,随水冲施优质双微有机肥或三元复合肥,尽量少施氮肥和含氮量高的液体肥料。9月垄与垄之间进行地膜覆盖,保持土壤水分和温度,并根据干湿情况适当浇水。在深冬寒冷季节在小垄膜下灌水,切忌大水漫灌。春天气温回升后,可适当增加浇水次数,每次浇水要求随水冲施生物有机肥或高钾复合肥。

5、保花保果

开花时用防落素进行点花,点花时要求一次点住,不可重复涂抹花柄,否则易出现畸形果和空洞果。点花时严格掌握浓度,晴天温度高时,适当降低浓度;阴天温度低时,适当增加浓度。根据植株长势,适当留果,长势强生长健壮的植株,第一穗可留3-4个,第二穗可留4-5个,三穗后可留5-6个。长势弱的植株,第一、二穗尽量少留,甚至不留果,其上部留6-8穗果,以保证每穗果的商品性和产量。同时及时疏去小果、僵果和畸形果。

二、腐霉茎基腐病的防治技术

1、发病症状

该病是一种有腐霉菌引起的土传病害。幼苗定植后,茎基部产生水渍状暗色病斑,并迅速向周围扩展,手捏发软,病斑绕茎一周后,上部叶片萎蔫,植株迅速青枯死亡,似地表害虫截断症状,地下部分多表现正常,偶有地下茎维管束淡褐色现象。

温室秋冬茬番茄,从定植后一直到第一穗花开放均可发病。定植后遇到强光、高温天气(30-36℃),发病严重;浇大水或暴雨过后骤晴高温时发病严重;施用的基肥未经过充分腐熟的地块发病严重;幼苗徒长、栽植时埋茎过深的发病严重。

2、高温闷棚

温室建成后,选择晴天盖上棚膜,密闭闷棚7-10天,使室内温度提高至60℃以上,以杀死土表及墙体上的病菌孢子及虫卵,减轻蔬菜生长期的侵染及危害。如在高温闷棚时,按每立方米温室空问,用硫磺粉2.4g、锯末4.5g、敌敌畏烟剂1g的均匀混合物。暗火点燃,密闭烟熏,效果更好,但熏后注意放风2-3天,再整地定植。

3、种子处理

病虫害常潜伏或混杂在蔬菜的种子或种苗上,在播前要进行种子处理。常用的种子处理方法有温汤浸种和药剂处理两种。温汤浸种,蔬菜种子一般用50-60℃温水浸种5-15分钟,浸种时应不断搅拌,使种子受热均匀;药剂处理,可采用0.1%硫酸铜、0.1%高锰酸钾或300倍的福尔马玲浸种,也可按用种量的0.3%~0.4%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4、土壤消毒

土壤消毒时,可根据常年病虫害发生情况,有针对性的选用下列任一药剂和用量: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2kg;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每亩1.5kg;4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每亩1kg;5%辛硫磷颗粒剂,每亩1.5kg;3%米乐尔颗粒剂,每亩3-4kg,5%涕灭威或铁灭克颗粒剂,每亩3-4kg。将所选药剂加适量细干土拌匀,均与撒于地表,然后耕翻入土中。

5、苗床消毒

苗床消毒可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4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8-10g与适量细干土湿合均匀,取1/3撒于床面或播种沟内,剩余2/3撒于播后的种子上(即下铺上盖),对蔬菜苗期病虫害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但要注意保持床面表土湿润,以免发生要害。

6、培育壮苗

该茬番茄育苗正值高温、多雨季节,很容易造成幼苗徒长。徒长后栽植埋茎过深,发病严重。所以播种不要密度过大,需要二级育苗的要及时分苗。若幼苗有徒长趋势,可用0.05%-0.1%的矮壮素喷洒,防治徒长。

经济法的知识点范文5

成都市青白江区中医院外二科,四川成都 610300

[摘要] 目的 研究对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使用电针神经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治疗的作用机制与方法。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使用电针神经刺激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电刺激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比对照组患者,症状评分改善明显较大,总有效率90%明显较高(P<0.05)。结论 电针神经刺激疗法对于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应用与推广。

[

关键词 ] 电刺激;压力性尿失禁;电针神经刺激;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46.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1(c)-0004-02

压力性尿失禁是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咳嗽、喷嚏等腹压增加时尿液不由自主由尿道流出。据数据统计[1],女性中尿失禁的患者约有50%左右均为压力性尿失禁,是女性中最常见的尿失禁类型,严重影响女性日常生活。该研究2010年5月—2013年5月以该院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电针神经刺激疗法的治疗效果,对比常规电刺激,发现其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次60例研究对象均为该院收治的压力性尿失禁女性患者,所有患者经检查和诊断均符合压力性尿失禁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均为女性,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字同意。观察组患者年龄在40~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2±5.7)岁。病程为6~68个月,平均病程为(42.6±11.8)个月。对照组患者年龄在40~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7±5.4)岁。病程为8~96个月,平均病程为(43.1±11.1)个月。所有患者排除急迫性尿失禁、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以及其他相关疾病影响研究的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使用电针神经刺激疗法,取俯卧位,上两针在骶骨边缘平第四骶后孔水平处进针,使用0.4 mm×100 mm长针刺入80 mm左右,是针感至尿道;下两针在尾骨旁0.5寸,使用0.4 mm×100 mm长针斜刺入坐骨直肠窝方向100 mm左右,使针感至尿道。完成后使上针下针分别于电针仪正负极相连,调频率至2.5 Hz,以患者能耐受为度,1 h/次,3次/周,治疗4周。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电刺激治疗,取患者俯卧位,使用刺激治疗仪给予经阴道或进行电刺激,调频率为15 Hz和85 Hz交替刺激,间隔时间3 min,电流强度<60 mA,20 min/次,3次/周,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症状评分情况。

1.4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标准[3],症状评分为0~24分,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症状评分降低75%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改善,症状评分降低50%~75%;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症状评分无明显降低。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症状评分

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较好。见表1。

2.2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压力性尿失禁是腹压增大后尿液不自主经尿道流出的一种常见疾病,女性发生率远高于男性[4-7]。与压力性尿失禁的相关因素有以下几个原因:①年龄:女性高发年龄为45~55岁,由于年龄的增大,盆地及括约肌松弛,雌性激素减少,容易造成压力性尿失禁;②生育:由于生育而造成盆腔部位的组织损伤容易导致尿失禁的发生,所以生育的次数与尿失禁的发生率呈正比;③盆腔脏器脱垂:是常见的压力性尿失禁伴随症状,与盆腔中平滑肌的排列紊乱以及纤维化萎缩有关;④肥胖:肥胖女性的发病率明显较高;⑤遗传:有较明确的遗传相关性。目前临床上尚无明确的治疗方法,但均认为锻炼盆底肌肉的收缩力比较有效。其中包括药物治疗、盆地肌肉训练,严重者需要手术治疗。

电针神经刺激疗法是由汪司右首先研制而出,是一种锻炼盆底肌肉,刺激神经的疗法。陈申旭等人在研究中指出[8-10],其主要是采用中医针刺的特点,使神经受刺激而兴奋,引起盆底肌肉的节律性收缩,从而加强对盆肌的锻炼,达到改善症状的效果。该方法主要可以避免患者的劳累程度,可使患者被动的锻炼盆底肌肉强度,无需患者主动收缩,效果持久,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该文使用该方法治疗该院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发现,观察组的症状评分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上述研究相符。

综上所述,电针神经刺激疗法对于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应用与推广。

[

参考文献]

[1]苏金玉.生物反馈监控电针神经刺激疗法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3):104-105.

[2]汪司右,张淑静.电针神经刺激疗法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3,34(8):575-578.

[3]赵琳,汪司右.不同频次电针神经刺激疗法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3,35(5):391-393.

[4]赵琳,汪司右.不同治疗频次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3,33(12):1088-1090.

[5]LI huan,WU Rui-fang,LI Rui-zheng. Clinical analysis of 135 cases with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J].Chin J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2011,(21):101-106.

[6]李环,吴瑞芳,光晓燕,等.产后盆底康复时间选择对尿失禁及盆底肌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31):3699-3704.

[7]刘青,仇杰,龙丽霞,等.甘肃省女性尿失禁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28(10):830-833.

[8]Vllestad NK,Stuge B. Prognostic factors for recovery from postpartum pelvic girdle pain[J].European Spine Journal,2009(5):718-726.

[9]Strinic T,Bukovic D,Roje D. Epidemiology of pelvic floor disorder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female inhabitants[J].Collegium Antropologicum,2007(2):483-487.

经济法的知识点范文6

关键词:市场机制 供电企业 内部经济活动 分析方法

供电企业的内部经济活动分析,指的是对一个企业的经营运作成果进行全面、细致探究的手段,其分析以经济核算为主要工作方式。通过设立一定的经济核算指标(涵盖统计、会计等核算指标),来对供电企业在某一时期内的经济运作情况与生产状况做研究,以得出企业所取得经营成果。并发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与隐患,以便于企业及时应对解决,为其生产、经营成果取得更大进步奠定良好基础。因此本文将以我国县级供电企业为研究出发点,对其在市场机制下的内部经济活动分析方法,做详细的探究分析。

一、供电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分析与模拟市场运营研究

(一)供电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分析的方式流程

我国各级供电企业(包含县级供电企业)的经营运作活动,指的是对各类电能物资的生产、供应等环节的工作,经营活动中包含有物资、资金以及生产运营信息的流动使用。因此对其内部经济活动的分析,就是将企业这一复杂、多变的经营流程予以科学预测、管理、规划与决策的研究手段,这其中涵盖对电能物资的生产与产品分析、对资金的使用分析与产品销售研究等环节。依据对各企业经营要素的分析研究,就能掌握到本企业的经营活动规律,进而制定、规划出符合本企业生产发展的决策制度。其具体的分析方式流程有以下三种。

在供电企业经营运作过程中,依据深入的市场调研结果,运用经济活动分析手段对企业今后的发展趋势予以推测,进而规划出具体的生产经营战略方针,并由此设计企业的生产、供应成本方法,确立经济核算指标。

以各项战略、规划为指导,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做具体管理与控制工作,并对各项经济活动数据信息予以收集整理,定期核算其经济状况,并编制相应的成本利润报表。

供电企业依据成本利润报表等信息,对其内部经济活动做再次分析研究,以核查自身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果与问题,并对问题缺陷予以及时应对处理,提升企业的经营发展水平。

(二)企业内部模拟市场运营研究

要研究县级供电企业在市场机制下的内部实际经济活动,就需以模拟电力市场的方式检验企业经济活动中的情形与指标,其模拟方法经由在供电企业内部实行市场经济运行制度,来弥补部分县级供电企业自身管理经营体制尚不全面的缺陷,并对其在市场运作机制下的生产、经营状况做具体的研究分析。模拟电力市场运营并不是虚构一个市场做实验,也不仅是在企业计算机中做试验分析,而是设置一个真实的电力市场,并且将其与企业经济活动指标与工作业绩直接挂钩,由此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能让企业逐步适应市场运营机制。由此迈向成熟的管理经营水平,以优化供电企业的内部经济活动指标与效益。

二、市场机制下我国供电企业具体内部经济活动分析方法探究

(一)对供电企业经济数据的分析方法

县级供电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会记录、收集到海量的经济数据信息,这类数据信息通常均是带有时间性质,并蕴含企业经营活动变化与发展规律、趋势的因素,因而对供电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分析研究首要工作就是对已有的经营活动数据信息做探究分析,具体分析手段主要有两种。

1、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指将供电企业相关的经济指标做各类比对,依据指标间的比率来研究其各自之间联系,由此分析、探索企业经济活动、财务情况的分析手段,其所用的研究比率一般有关联指标比率和构成比率。

关联指标比率。其指的是对供电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相互依存、关联特性,同时又是不同性质类别的经济指标,做具体对比得出比率,以研究企业在经营运作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比如可将县级供电企业的资金指标与销售成果指标、利润所得指标做关联对比,以求出本企业的资金周转比率、资金利润比率等数据,由此了解、掌握到企业的经营与财务情况,为后续的决策、管理工作提供基础依据。

构成比率。构成比率指的是测算某一经济指标在供电企业各生产、运营系统中所占的具体比重,由此研究该经济指标的状况与变化规律,并分析出企业在该项经济工作中的具体内部与发展特性等。比如把县级供电企业的负债额度与本企业所有资金做对比,由此得出其负债比率,进而可研究本企业的财务经营风险状况。并通过对负债比率在企业不同经营时期的表现与差异比对,分析其财务经营风险的具体变动规律与趋势,为企业规避相应风险确保生产经营安全提供数据信息支持。

2、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指的是将供电企业的同一经济指标做不同方面的分析比对,由此探究该企业内部经济活动情况的一类分析手段。该分析法经由对同一经济指标的差异化比对分析,从具体差别数据状况上研究成因与变化趋势。例如将不同历史时期中供电企业的某一经济指标做对比分析,由此研究、掌握到该数据信息及其所代表的经济活动的具体变化规律。或是对相同供电企业的同一经济指标做比对研究,由此探究先进企业在该数据指标上的成果与先进性,并分析落后企业在该项经济活动中的不足与具体成因。亦或对企业同一经济项目中各类方案计划做比对分析,由此研究、判明各项方案计划的优缺点,为后续企业的决策管理提供分析成果指导。

(二)对供电企业经营活动决策的分析方法

如前文所言,对市场机制下县级供电企业内部经济活动的分析研究,除了对相关经济活动数据信息做研究整理外,还需以数据分析结果为依据,进行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决策与方案制定工作,其也是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分析的目标所在。该环节步骤可用到的分析决策手段主要是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主要是经由提出具体问题、设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建设分析判断矩阵、对层次做单排序与总排序五个环节,来测算出各层次要素在企业总体经济指标中所占的比重。由此为各项方法计划测出具体评价数值,未来企业的决策判断提供最优化依据。其在县级供电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分析的具体步骤与应用方式如下。

1、提出具体问题

县级供电企业的任何经济活动决策,往往都需从多个备选方案计划中进行选取,因此需要相应的选择标准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而实际上企业的选择标准往往不止一个,且相互间存在冲突矛盾,比如某县级供电企业需购入符合本企业生产、经营需求的计算机,要让计算机符合企业经济活动需求,就应从功能、成本与维护管理等方面设立选择标准尺度。而从实际市场调研结果来看,存在A、B、C三类机型可供选择,但三类机型均无法完全满足三个选择标准,进而难以分别出各自机型的优劣,影响供电企业的决策判断。因此需要先设立出具体的决策问题,为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判基础,以得出最优化的计算机选择方案。

2、设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提出具体决策判断问题后,企业就可依据问题的来设立选择标准,或是提出新的解决方案计划等。例如设定在处理企业计算机选购问题中,企业已设立计算机采购目标A,以及用于采购的m个选择标准C1,C2,...Cm,同时当前已有n个备选方案计划P1,P2,...Pn,由此设立相关决策问题的层次结构图(如图1所示)。

3、建设分析判断矩阵

比较矩阵,指的是对层次结构中某一层次中所有因素,与其上一层次的因素做比较分析,以判断相关指标数据的优劣与重要性。比较矩阵中各因素的数值指代其在所在方阵中的重要性。例如图1中C1准则层的比较矩阵即为BC1。其所含要素如图2所示。

企业由此可对矩阵中各因素bij在不同方案计划中的数值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具体比对方式如表1所示

4、对层次做单、总排序

对层次的单、总排序,就是依据比较矩阵的比对结果,得出各个选择标准的重要程度排序,并依据各层次的排序结果,具体排列各层次因素对上一层因素影响的重要性排序。最终得出各方案计划对选择标准的重要性排序结果,由此确立各方案对计算机采购目标的排序,进而确立企业的计算机选购方案。

三、结束语

对市场机制下的县级供电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分析,不是做单一的数据信息研究即可,而应将数据分析与企业决策工作相结合,在各类分析方法的推动帮助下,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指标与方案做细致的探究掌握,以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发展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邓曦.经济活动分析类比方法在供电企业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