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

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范文1

【摘要】作为教师,就要适时调整心理状态、保持心理健康、全身心地投入本职工作中。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们就必须爱岗敬业,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理智地面对来自于方方面面的问题和影响,采取多种方法克服这些问题带给我们的不利影响,化解和消除容易对心理健康产生危害的不良因素。让我们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健康心态投入教学中去,不因心理问题而使自己身心健康受到损害,更不能因此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学习。

【关键词】教师 职业道德 心理健康 影响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社会往往对其抱有极高的期待,这也反映出教师职业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很多教师总感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有限,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不满意,生怕教育不好自己的学生,这种心理压力如果长期积压得不到释放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其次,教师作为社会成员,会有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因素对教师造成一些影响,如教师的职业要求教师严格要求自己,很多时候必须自我约束、自我克制,职业崇高而社会地位不高,付出很多但收效不好、收入不高,家庭生活的压力,孩子的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社会环境对教师的苛刻要求等,在这样的背景影响下,如果教师不能正确调整心理状态,心理上可能会出现问题;再次,教师真心希望每个学生学习效果明显,表现优异,这使得教师对学生有较高的期许,而现实是学生表现不一、良莠不齐,这也可能会影响教师的心理,造成教师的心理不健康。我周围也有这种老师,由于来自于方方面面的影响,加之其不太善于及时进行自我调整、化解矛盾,结果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重者患上抑郁症。由此可见,教师职业对教师的心理有很大影响,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作为教师,就要适时调整心理状态、保持心理健康、全身心地投入本职工作中。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们就必须爱岗敬业,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理智地面对来自于方方面面的问题和影响,采取多种方法克服这些问题带给我们的不利影响,化解和消除容易对心理健康产生危害的不良因素,让我们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健康心态投入教学中去,不因心理问题而使自己身心健康受到损害,更不能因此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学习。首先,教师要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态。第二教师要面对现实,接受现实——职业崇高而社会地位不高教师,心中铭记自己的劳动和付出是金钱无法衡量的,教育是关系国家民族前途的大事,要在内心深处有职业自豪感,在铜臭的氛围了坚守内心的一片净土。第三要不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水平,教师要时时以开拓进取和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冷静对待、妥善处理,自我调节、保持心理平衡。第四,养成良好习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加强身体锻炼,保持身心健康,以饱满热情和健康心态去面对工作,让教育教学工作在我们的努力付出下取得优异成绩,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优秀教育工作者。

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范文2

近年有多项研究证实,老年人爱美和讲究打扮,不仅有利于焕发青春,更重要的是爱美可以保持身心健康。国外学者曾对1438名60~80岁平时讲究装饰打扮的老年人进行调查,发现其中90%以上的人比他们实际年龄要年轻得多,有的看上去甚至要比实际年龄小20岁以上。医学专家也曾调查过3000余名老年人,发现注重着装、喜欢“老来俏”的老年人患高血压、溃疡病、癌症等与精神因素有关的疾病,比喜欢穿得俏的老年人少30%左右。

心理学家的观点是:老年人恰当而适宜地修饰与美容,会给他们带来青春的活力,潇洒大方的仪容常使自己感到年轻。这种“我还年轻”的心理会给老年人带来愉悦和满足感。老年人心理上的这种愉悦和满足,对增进健康,延年益寿是很有益处的。因为这种心理状态能够促进体内分泌出更多的酶、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等生化物质,这些生化物质分泌的增加能使体内血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状态及内脏器官的代谢活动调节到最佳状态,并能增强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这就是老年讲究美能够促进身心健康的奥秘所在。

几年前,日本东京一医院尝试了一种新疗法――化妆疗法。方法是:经常给患重病的老人变换穿西装、皮鞋,把头发梳理整齐,女性患者还适当涂口红,薄施粉黛等。结果发现,89%的患者表情呈现出乔装打扮带来的振奋感,27%的患者告别了依赖尿布生活,27%病人行动变得比过去更敏捷,24%的人变得精神安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化妆疗法对老年心理方面的疾病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比如,对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患者等持续进行了化妆前后表情变化、声音周波数变化、以及对提问回答率的比较实验。结果:相当多的人化妆以后声音变得明亮起来,有的患者回答率比原来提高了50%。一位住院20年从未笑过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了第一次化妆之后,尽展欢颜。专家的解释是:“肌肤按摩(涂脂擦红)的确能激活人的感情,化妆前后,荷尔蒙的分泌会发生变化,对身心健康无疑是有益的。”由于“银发族”急剧增多,日本化妆品商们也一直将销售视线投向老年消费市场,日本著名企业“资生堂”在其广告上就醒目地书写着:“增加美丽的50岁,整个日本会变化”。

所以,老年人应彻底摒弃传统观念,克服心理障碍,勇敢地正视自己的爱美之心。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不妨着意装扮一下自己,让自己“俏一俏”、“美一美”。这既是每一位老年人的权力,也是老年人身心健康所需要的。

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范文3

关键词:教育;儿童学画;智力;优势;提高

一、引言

人的大脑是一个整体。包括两个半球;左半球、右半球。它们的分工有所不同,简单的讲,左半球重于抽象思维,右半球重于形象思维,一般人在平常左半球用得多一些,右半球用得少一些,根据“用进废退”的规律,两个半球发展不平衡会影响脑力的充分发挥。对低幼儿童来说,右半球比成人占较大优势,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优势会逐步减弱。因此,我们应该抓住这段时机,巩固和发展这个优势。

二、儿童学画的好处

儿童学画有什么好处呢?主要是开发右半脑、发展智力,发掘和引导孩子所固有的天分,使孩子变得聪明起来。

1、培养绘画思维 调查资料表明,在中小学生中爱好绘画同学的智力要比不爱绘画的智力相对地高一些。在绘画中孩子要观察,要记忆,要想象。孩子一出生,父母亲便是他的启蒙教师。作为父母,我们能不能在孩子来到这色彩斑斓世界的最初几年,就给他以最好的启蒙知识,人生经验和幸福的童年呢?观赏大自然便是最好的契机。当我们带着孩子出门散步或者去山上野炊时,我们应摒弃成年人的心态和成见,与他们一起领略大自然的风光,观察和记忆植物和动物的不同;植物中花、枝、叶的不同;动物中小猫和小狗,蝴蝶和蜜蜂的区分;晴、阴、雨时天空和云彩的变化;和他们一起看空中的飞鸟、水中的鱼虾等等,使他们在学前绘画活动中获得兴趣,快乐受到保护。年龄幼小的儿童与成人比较,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极大差异。一个基本的不同点就是幼儿不能区分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把太阳、石头、树......都当成有生命的东西。他们绘画中的太阳都有愉快的面孔“我朝太阳笑,太阳朝我笑”。这种绘画思维,孕育旺盛的生命力。

2、培养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 美术活动能以形象、直观、活泼、自由、美好等独特的形式满足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童心。注意培养儿童对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的感受能力,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并启发他们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从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德情操。然而色彩感觉的训练又是培养审美能力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马克思曾说:“色彩的感觉是美感的最普及的形式”。色彩感觉即是对色彩及色彩的微妙关系的感知。培养儿童的色彩色觉对儿童的审美能力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对其智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益处。儿童对画笔和色彩并不生疏。他们喜欢拿着笔任意地画,用小手去接触、尝试、感觉。这些使之感兴趣的东西,这种探索举动,有时是那么认真、忘我和持续。如动物形态、植物的气味【花、果、实】景物的色彩等。产生一种亲切、美好的气氛,更能调动儿童想象的积极性。又如在绘画活动中,用最简单的方法画圆形及色块涂圆;用螺旋圈成圆——蜗牛;色块涂成圆——刺猬;用线画圆形、画圆点——瓢虫。螺旋状圆和色块涂圆,易于修改,规范性小。这样的绘画方法,培养了色彩的识别能力,使画洋溢着活泼清新的色彩。

3、搭建儿童用绘画表达想像的平台 儿童的想像是非常丰富而且奇特的。他们想去月界旅行、太空嬉游、海底开战、蚁穴作客......想像力能超越时空。丰富的想像是科学家、文艺家最基本的品质也是童心的保持和升华。通过儿童绘画这一过程,搭建起儿童用绘画来表达自己对世界认知的想像力,使想像力得到扩展、深化,这是人才的基础工程。

4、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健康 调查资料表明,在小学、幼儿园的孩子中有50----65%心理上是不健康的。不少孩子主观反映与观察,刺激极不一致。他们执拗、任性、无理取闹、自理能力极差,这种心理上的不健康是长期不良教育形成的,不良教育起初造成孩子心理上消极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的反复出现,就慢慢地固定下来,变成不健康心理。儿童学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使儿童消极的心理负担得到卸除,获得心理平衡,保障心理健康。要保障儿童心理上的健康,首先要提高父母的教育能力,同时,让孩子自由画画,也是使孩子心理获得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孩子内心的抑郁、心理上的负担,不会象大人那样通过和几位知心朋友谈谈心求得散发,他们没有这个能力,而绘画,特别是自由画,是孩子心理的自诉,孩子平时无法表露的内心矛盾可以从中得到发泄,使心理负担减轻,也有利于保持心理健康。

有一次,我上二年级的课,题目是: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画张像,有位同学给他爸爸的脸上画成“五筒”、妈妈的脸画成“五条”,还写上字,我问这位同学为什么这样画?这位同学望望我,眼圈发红了,“我爸爸、妈妈每天就知道打麻将,从不过问我,放学回家,经常拿十几块钱叫我到馆子去吃,我真恨他们。”这件事引起他内心不平衡。他想着他爸爸、妈妈的所作所为,于是就把他父母亲的脸画成麻将,孩子内心的抑郁得到了发泄。后来,这位同学另用纸画,画得特别认真、专心,画画是孩子内心的表白,心中的苦恼说不出,就通过画画来发泄,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好处。中小学阶段正是孩子的智力,道德情操及审美能力不断发展的阶段。实践证明,美术教育将对其它课的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结束语

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范文4

家庭成员在患者康复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此外,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庭成员,在长期护理患者的情况下,常面临精神、体力、经济等多方面的压力和困扰,他们也亟需支持和帮助。因此家庭成员如何做好家庭护理,防止患者疾病的复发,同时提高自身对精神健康的认识和关注,掌握护理患者的知识、能力及技巧,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使彼此能够互助互勉是十分重要的。

家庭成员在患者康复中的定位

客观观察者

观察病情是家庭护理的重要内容。家庭成员要掌握精神疾病的有关知识、症状特征,平时注意观察以下几点,有助于早期识别疾病复发的先兆及正确判断病情。

自知力 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情况的自知力,是疾病治愈的一个重要标志。知道自己有病的患者,治疗依从性好。对突然不承认有病、不坚持到医院复诊及不服药的患者,应考虑有复发的可能。

睡眠 睡眠状况与病情有密切的关系,常对病情的好转或恶化有预示作用。因此,如果患者一改往日的习惯,睡眠过多或过少,或睡眠节律颠倒,可能是复发的早期表现。

情绪 患者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表现得紧张不安、烦躁、焦虑、好发脾气等,要注意观察,可能是疾病复发的迹象。

生活、工作、学习情况患者的工作、学习由主动变得被动,做事有始无终、效率下降,生活懒散、喜欢独处、不讲个人卫生,不守纪律,疏远亲人,社交兴趣减少等可能是疾病复发的先兆。

症状复现 原有精神症状复现,患者又表现敏感多疑;或又重提过去患病时说过的事情;或又出现幻觉、妄想;或表现自言自语、自笑;或言谈举止异常等情况,应考虑到疾病的复发。

躯体不适 患者诉说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或其他躯体不适,应注意观察、判断是真正的躯体疾病?还是药物副作用?或是疾病复发的先兆症状?

当家庭成员观察到患者出现上述某一症状或某些症状时,应提高警惕,进一步观察了解患者有无其他异常表现,以判断是否疾病复发,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支持者、鼓励者

由于患者自身对疾病的认识以及社会对精神障碍的偏见,许多患者出院后会感到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无法面对现实,这对患者的康复非常不利。许多研究证明:家庭关系紧张、社会歧视、冷淡、指责等是患者病情反复的重要原因。此时家人、朋友的支持和鼓励能给予患者无比的力量。

家庭成员应对患者抱有希望,要长期保持积极的态度,耐心帮助患者、关心患者,家庭的和睦友爱、相互关心、支持和接纳,是帮助患者康复的重要原因。因此家庭成员切记:要真正成为患者的支持者、鼓励者,才能帮助患者克服心理危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维持家庭内部健康的支持系统,才能使患者建立自信、恢复自尊,勇敢地面对现实。

聆听者

家庭成员要经常与患者交流、沟通,给患者一个表达内心情感的机会,鼓励患者表达他们的需要。

对患者的表达,要耐心倾听,这不仅能给患者以情感上的满足和支持,而且通过信息的传递,还可以及时发现患者可能存在的问题。

面对患者妄想内容的言行,不要与其争辩或一味的指责,这样会使患者不再信任家人,不再向家人暴露他们的思想,甚至还可能对家人产生敌意,或将家人划入妄想的对象。但也不要附和,以免加强患者的病态信念,可采取不表态,持中立态度,并列举一些事实提出疑问,让患者思考。

总之,家庭成员要从患者的角度去感受他们的心情,做一个好的聆听者。

保护者、倡导者

家庭成员是患者的保护者、倡导者。要保护、督促患者完成康复计划。

日常生活护理

个人卫生督促或协助患者做好个人卫生,但不要一手包办,要让患者自己完成,康复期的患者应尽快摆脱“患者角色”,调整心态。可采用一些简单的行为强化手段,如奖励、适当的惩罚等来培养患者健康的生活习惯。

饮食 保证患者每日进食量,注意营养搭配。不暴饮暴食,不饮酒,不吸烟。

睡眠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避免强光和噪音刺激。合理安排患者的休息时间,按时起床。睡前不饮浓茶、咖啡等兴奋性饮料,不观看能引起情绪剧烈变化的电视、书籍等。对人睡困难的患者可指导其做松弛训练,必要时可遵医嘱应用安眠药。

居室布置 患者的居室布置要力求安全、安静、简洁。室内尽可能不放置能造成自伤或伤人的危险物品,如绳索、剪刀、铁器、农药等及易损坏的家具。

注意安全防范,特别对有自杀、自伤、伤人、毁物倾向的患者,应时刻警惕,不懈地监护,以保护患者及家庭成员自身的安全。

用药护理

家庭成员在患者维持用药期间,应掌握药物治疗的相关知识,如药物的疗效、副作用的识别与处理、药物治疗的必要性、疗程和服用方法等,以便做好患者的教育、解释工作,督促患者服药,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并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遇到不能处理的情况,应及时求得专业人员的帮助。妥善保管好药物,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康复训练

家庭成员应鼓励和创造条件让患者多参加社会活动,使患者早日融入社会。如引领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家务劳动、手工制作、娱乐活动等,避免过度保护,通过家庭成员与患者的协同作用,提高患者的康复成功率。

资料提供者

家庭成员能够正确的向医生、护士等专业人员提供与患者有关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资料,以协助专业人员进行诊断、治疗。

社区与患者的桥梁

随着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兴起和发展,众多的精神障碍患者走进了社区。家庭成员要了解自己所居住的社区中现有的服务机构,在社区和患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动员和协调各种有用的力量,帮助患者充分利用社区中已有的条件和资源进行康复训练,以巩固治疗效果,防止疾病复发,使患者尽快恢复社会适应力,提高生活质量,最终达到回归社会的目的。

如何预防精神疾病的复发

坚持服药

一般患者往往在症状好转后自行停药,据统计有80%的患者在停药后复发,因此维持治疗是防止复发最有效的方法。

定期到医院复诊

一般情况下,应每个月复诊一次,如果有特殊情况可随时就诊。定期复诊有利于及时发现患者病情的变化和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药物和剂量,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有规律的

生活环境,尊重、关心患者,及时疏导患者的心理问题,激励和陪伴他们参与各种活动,锻炼和提高患者的生活、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要对患者有信心,让他们学会自理。

注意识别复发的征兆

无缘无故地出现失眠、情绪变化、发呆发愣、反应迟钝、生活懒散等,或原有的精神症状重新出现,原来能主动服药,突然否认有病,拒绝服药等,应及时找医生处理,避免复发或减轻复发的严重程度。

保持身心健康

协助患者正确地认识疾病,克服性格上的弱点,培养广泛的爱好与兴趣,保持乐观情绪,避免恶性刺激,避免激动、忧郁和烦恼。积极锻炼身体及参与社会活动,学会与人和睦相处,保持身心健康。

支援指南

护理精神障碍患者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和体力,在漫长的护理过程中家庭成员往往会感到疲倦、孤单、无助,甚至失望。因此家庭成员也应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以免使自己在精神、情感和体力上枯竭,从而影响护理患者的能力。以下是帮助家庭成员保持身心健康的几点建议:

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支持,共同面对和承担护理患者的责任,分工合作,才能更有效地护理患者。

接受自己的限制,清楚了解自己的能力,凡事要量力而为,不必自责。如若感到体力不支、脾气变得暴躁或遇到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时,应向他人及专业人员寻求帮助,如向医生、护士等专业人员咨询,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保持乐观的态度,积极学习和掌握一些护理患者的知识与技巧,以增强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与其他家庭成员互动,分享经验、相互支持,以减少因护理患者而带来的焦虑和压力。

给自己一些奖励,家庭成员可写下或翻阅一些自勉的句子,不时奖赏自己的努力。也可在能力范围内为自己购买一些小礼物或食品奖励自己。

家庭成员常会因承受压力而导致身体疲乏、肌肉紧张和情绪焦躁,因此应学会一些自我放松的方法,如瑜珈、音乐、游泳、散步、肌肉松弛法或适当的运动等,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些能松弛身心的方法,这样有助于舒缓紧张的情绪,补充体力。

维持社交活动。家庭成员须保持与朋友、亲属的联系,继续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安排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或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

适当运用社区资源。家庭成员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社区资源,如托老所、养老院、家务助理、医院服务、社区精神科服务等,可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各种服务。

小贴士

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范文5

工作有益于健康,这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科学依据的。现代医学认为,每个人都有一条生命曲线:上升期(生长发育期)――稳定期(成熟发达期) ――下降期(衰老期)。如果一个人能始终坚持勤奋工作(但不能过分疲劳),就能延长其生长发育期和成熟发达期,从而延缓衰老。相反,如果一个人什么事也不干,懒懒散散,那么他(她)身体的各个器官就得不到活动和锻炼,这样就会导致其血脉不畅和肌肉萎缩。而且,如果整日无所事事,还会使人产生孤独和失落感,导致其身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的生理功能紊乱。

英国作家卡莱尔说:“工作是最好的健康锻炼。”的确,生活中有很多通过紧张的工作来促进健康的人。就是其中一个。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按理说,她应该是一个不愁吃不愁穿、什么事都不用做的人,但实际上她却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她几乎每天都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地紧张工作着。之所以会乐此不疲地工作,不但是因为她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而且是因为工作会使人年轻。她曾在日记中写道:“工作是半个生命,人越忙越有精神。人要年轻、要健康就要积极地参加工作。而懒惰是生命之敌,一懒生百病。要使生命之树常青,就要在不断的工作中防止智力衰退,保持身心健康。”享年106岁,这与她长期坚持工作是分不开的。

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我若停止给自己找点工作干,那么我可能早就不行了。因为工作能增进我的健康,使我能睡个好觉,情绪饱满。”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生非常勤劳。他不但勤于写作,还经常参加田间劳动,即使到了晚年也经常下田干活,所以他不仅写下了很多不朽之作,而且活了82岁,成为著名的文坛寿星。

多吃大白菜可预防肠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过去老百姓的“看家菜”――大白菜已经渐渐退居“二线”。但是,最近很多营养学家都指出,多吃大白菜可起到预防肠癌的作用。

大白菜味甘、平寒无毒,具有清热、解毒、通利肠胃的功效。其实,在民间早就有“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的说法。而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大白菜不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粗纤维、胡萝卜素和维生素,而且还含有能够分解致癌物质亚硝胺的糖酶,所以常吃大白菜可有效地预防肠道癌症的发生。

另外,大白菜不但营养丰富,而且食用起来也比较方便,比如干炒、醋熘、与豆腐、粉皮同煮,或剁碎包成水饺、包子等,都可使大白菜马上变成餐桌上的美味菜肴。坡曾有诗云:“白菘类羔豚,罗土出熊踽。”“菘”指的就是大白菜,这句诗说的就是大白菜的味美和营养不亚于羔羊和小猪。所以,人们在吃够了生猛海鲜之后,不妨再重新尝尝既味美价廉又能预防肠癌的大白菜。

爱哭能让人长寿

近日,国内首席健康教育专家万承奎教授在《文化周末》大讲坛上,用生活中通俗易懂的事例,为广东省东莞市的市民们讲授了能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和预防癌症的新方法。

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范文6

人的大脑是一个整体。包括两个半球;左半球、右半球。它们的分工有所不同,简单的讲,左半球重于抽象思维,右半球重于形象思维,一般人在平常左半球用得多一些,右半球用得少一些,根据“用进废退”的规律,两个半球发展不平衡会影响脑力的充分发挥。对低幼儿童来说,右半球比成人占较大优势,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优势会逐步减弱。因此,我们应该抓住这段时机,巩固和发展这个优势。

调查资料表明,在中小学生中爱好绘画同学的智力要比不爱绘画的智力相对地高一些。在绘画中孩子要观察,要记忆,要想象。孩子一出生,父母亲便是他的启蒙教师。作为父母,我们能不能在孩子来到这色彩斑斓世界的最初几年,就给他以最好的启蒙知识,人生经验和幸福的童年呢?观赏大自然便是最好的契机。当我们带着孩子出门散步或者去山上野炊时,我们应摒弃成年人的心态和成见,与他们一起领略大自然的风光,观察和记忆植物和动物的不同;植物中花、枝、叶的不同;动物中小猫和小狗,蝴蝶和蜜蜂的区分;晴、阴、雨时天空和云彩的变化;和他们一起看空中的飞鸟、水中的鱼虾等等,使他们在学前绘画活动中获得兴趣,快乐受到保护。年龄幼小的儿童与成人比较,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极大差异。一个基本的不同点就是幼儿不能区分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把太阳、石头、树......都当成有生命的东西。他们绘画中的太阳都有愉快的面孔:“我朝太阳笑,太阳朝我笑”。他们这种稚拙的绘画思维,孕育着旺盛的生命力。

美术活动能以形象、直观、活泼、自由、美好等独特的形式满足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童心。注意培养儿童对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的感受能力,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并启发他们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从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品德情操。然而色彩感觉的训练又是培养审美能力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马克思曾说:“色彩的感觉是美感的最普及的形式”。色彩感觉即是对色彩及色彩的微妙关系的感知。培养儿童的色彩色觉对儿童的审美能力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对其智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益处。儿童对画笔和色彩并不生疏。他们喜欢拿着笔任意地画,用小手去接触、尝试、感觉。这些使之感兴趣的东西,这种探索举动,有时是那么认真、忘我和持续。如动物形态、植物的气味(花、果、实)景物的色彩等。产生一种亲切、美好的气氛,更能调动儿童想象的积极性。又如在绘画活动中,用最简单的方法画圆形及色块涂圆;用螺旋圈成圆——蜗牛;色块涂成圆——刺猬;用线画圆形、画圆点——瓢虫。螺旋状圆和色块涂圆,易于修改,规范性小。这样的绘画方法、涂色方法表现出小动物、小昆虫生动可爱的形态,并运用了正确涂色的技能,培养了色彩的识别能力,使画洋溢着活泼清新的色彩。让儿童初步体验到造型的乐趣和赋色的欢欣。通过对儿童绘画色彩感觉的训练,使儿童从绘画的无目的性转向有目的性,从而提高儿童的智力水平。儿童的想象是非常丰富而且奇特的。他们想去月界旅行、太空嬉游、海底开战、蚁穴作客......想象力能超越时空。丰富的想象是科学家、文艺家最基本的品质也是童心的保持和升华。儿童在绘画中,想象力得到扩展、深化。这是人才的基础工程。

二、有利于保持心理健康

调查资料表明,在小学、幼儿园的孩子中有50—65%心理上是不健康的。不少孩子主观反映与观察、刺激极不一致。他们执拗,任性,无理取闹,自理能力极差,这种心理上的不健康是长期不良教育形成的,不良教育起初造成孩子心理上消极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的反复出现,就慢慢地固定下来,变成不健康心理。要保障儿童心理上的健康,首先要提高父母的教育能力,同时,让孩子自由画画,也是使孩子心理获得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孩子内心的抑郁与心理上的负担,不会象大人那样通过和几位知心朋友谈谈心求得散发,他们没有这个能力。而绘画,特别是自由画,是孩子心理的自诉,孩子平时无法表露的内心矛盾可以从中得到发泄,使心理负担减轻,也有利于保持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