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行业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酒店管理行业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酒店管理行业现状

酒店管理行业现状范文1

关键词 企业管理 酒店管理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酒店管理行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1.1 酒店管理行业人才短缺

酒店人才短缺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方面,酒店业人才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非常短缺,如副总经理级的高级管理人才、高级厨师、高级网络工程师、销售公关经理、大堂经理等等。而实际上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能够进入酒店的高级管理层面的机会是很少的,因为这一类所谓高薪的职位往往不仅要求专业技能过硬,还需要有较高的学历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这对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是很难的,有时往往需要毕业生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和锻炼之后才能成为酒店企业的高管人员,这需要毕业生具备较强的耐力和不怕吃苦的精神以及较强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酒店行业的一线工作人员短缺。因为酒店行业的一线工作人员从事的是基层服务工作,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专业的服务技能和职业素质,这样一来,为经过高职或者高等院校学习的人员就很难进入高档酒店企业工作。酒店一线工作要为顾客提供基础的餐饮或者客房管理服务,接触的顾客也是各类各样,还要面临三班倒的工作条件,如果碰到性情乖戾的顾客,可能还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尴尬状况,所以这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的年轻人来说,不仅不是趋之若鹜的高薪岗位,酒店服务的特殊性反而让年轻人望而却步,吸引力不断下降。

1.2 酒店管理的人才结构不合理

由于当前社会就业趋势的大背景和市场转型条件下的特殊情况等多种原因,导致酒店行业的人才构成结构很不合理,这种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历结构不合理,在酒店员工中,主要以高职院校、中专、初中和高中毕业生为主,本科和硕士的比重较小,博士毕业生更是凤毛麟角,从而酒店行业的从业人员整体学历偏低;二是专业结构不合理,在酒店行业中,真正意义上的酒店管理专业科班出身的员工较少,绝大多数管理层人员主要以管理类或者经济类毕业生为主,或者是中文、英语类专业的毕业生,使得酒店管理行业的专业构成不甚合理;三是专业结构单一,酒店的一线从业人员主要是以中高职院校和初高中毕业生为主,要么没有专业教育背景,要么是纯粹的酒店管理专业或者旅游管理专业,而工程管理和物业管理等酒店必备的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则是少之又少,相当匮乏。

1.3 酒店行业从业人员的流动性较大

由于酒店行业的特殊性,使得酒店的从业人员具有年轻化的普遍现象,在酒店行业中流传着“酒店业是青春饭”的说法,这种说法也并不是没有道理,很多一线员工一般是初高中毕业或者职高毕业后就进入酒店行业从事工作,年龄比较小,由于这些员工学历比较低,所以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不是很大,加上员工工资待遇、福利待遇以及酒店自身的管理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工作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

在当前社会中,人才是企业在激烈竞争下制胜的根本保障,人才的合理流动可以给酒店注入新鲜血液,但流动性过大一方面会增加酒店的培训成本,导致员工思想不稳定,管理难度增大,另一方面易泄漏酒店大量的商业秘密,如财务经营状况、酒店战略规划、客户关系、市场竞争策略等,情节严重时会造成原有稳定的销售市场丧失、出租率低、酒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降等。因此,如何留住优秀的酒店员工,特别是稳定在酒店内起中流砥柱作用的中、高层经营管理人才,是解决酒店人才供需矛盾的重要方面。

2 基于成功企业管理模式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流程

通过上一部分对当前我国酒店管理行业人才管理的现状可以看出,我国当前对具有酒店管理专业背景的人才是有很大需求的,酒店行业在人才管理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当然在酒店市场环境中也不乏成功的酒店管理者,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在构建课程体系时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当前市场环境的变化和需求,还要针对酒店管理中人才缺失的问题调整课程结构,并认真学习成功的酒店管理模式,或者从其他行业中企业管理的成功模式中汲取营养。

2.1 明确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从职业岗位分析出发,首先根据市场调查确定专业适用职业岗位群,然后进一步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领域相适应的文化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现代酒店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服务技能,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工作的基本能力,能较快适应现代酒店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2.2 确定学习领域

酒店行业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酒店管理人才所需要具备的各项素质,这也是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要对象。酒店的主要职业活动既包括客房、餐饮、娱乐、商务、接待等服务项目,也包括工程运输、网络管理、物流分配等技术性工作,因此在确定学习领域时应根据酒店的主题工作任务来决定,并结合高职院校的公共课程开设,配备相应的学习课程,比如商务礼仪、酒店管理基础、公共关系、前厅服务、餐饮服务、会展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等一系列具有实践性和针对性的专业课程。

2.3 确定相应学习内容

每一个学习领域对应的是酒店管理中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要完成这个工作任务,需要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支撑,这些知识和技能就是每个学习领域中具体的学习内容。

3 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人们对酒店服务和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我国,与国际相接轨的酒店管理属于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行业,目前存在着不少问题,但是也不乏成功的管理模式和案例,高职的教育要面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要充分遵循市场规律,针对当前酒店行业人才管理的疏漏进行调整,同时还有充分结合好优秀酒店管理的操作模式,或者借鉴其他行业成功企业管理模式,从而完善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 鲁琳雯.酒店管理专业的高职教育定位刍议[J].职业教育研究,2008(11).

酒店管理行业现状范文2

一、酒店管理发展现状和意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酒店行业与人之间的关系日渐密切。酒店行业产生于改革开放后,20世纪90年代,酒店行业飞速发展,从整体来看,酒店行业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前几年的发展。随着酒店行业的飞速发展,管理方式也在不停更新,好的管理方式能够使酒店的水平更上一个台阶。顾客是管理者的“衣食父母”,酒店要想经营得好,必须满足顾客的消费需求,顾客感到满意了,酒店的客流量才能增大,从而加快酒店走向国际化的道路。良好的客源能够使酒店在竞争行业中有一个良好的发展,进入一个良性循环过程,蓬勃发展。

二、酒店管理在酒店发展过程中的意义

酒店管理是指用一种管理方式,使酒店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各司其职,确保酒店能够维持正常的运转,甚至盈利,包括人事管理任命、各方面的组织,与顾客之间的沟通等各个方面。好的管理模式能够提高酒店的核心竞争力,提高生存空间,从各方面使酒店的水平得到提高。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应逐渐形成自己的文化,在日常管理中这种文化会逐渐渗入每个员工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思想行为。良好的企业文化会为一个酒店加分,酒店是服务性行业,归根结底就是要满足顾客的要求,这就要求员工必须有较高的素质,如,整个服务过程都要面带微笑,规范化管理员工。为了有效提高酒店的整体水平,相关管理方面必须加大监管力度,注重提高酒店的管理水平。

三、目前酒店管理行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缺乏

从酒店发展开始,我国国民对这个行业一直存在一定偏见,好多人都没将它当作一个正规行业,每年招收到的人才寥寥无几,在人才极度匮乏的情况下,酒店的管理水平自然而然会下降。一直以来,酒店管理行业方面的专业型人才比较少,很少有大学毕业生愿意从事酒店管理方面的工作,导致人力匮乏,对酒店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是一大损失。同样,一些酒店的用人制度不科学,员工之间凝聚力低,容易导致人才流失。有些酒店在招收的过程中过度看重表面,忽略了员工的基本素养,这对酒店行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二)管理模式不当

我国的一些酒店为了跟上国际化的脚步,常常借助国外的管理模式,但这种借鉴往往都是照搬照抄,没有切实考虑到酒店员工的个人问题,忽略了员工的心理素质能力,导致管理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这样的酒店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缺乏竞争意识。传统的酒店管理模式比较死板,员工做得好没有奖励,工资普遍比较低,做得不好则会扣工资,长此以往,员工们会生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样的消极心态,这对酒店的经营管理是非常不利的,长此以往,容易造成人才的流失。

(三)缺乏对酒店员工素质的培养

一般来说,酒店员工很少会有主动提升自己职业素养的想法,很多酒店也常常忽略了这方面的培养,相关之类的活动很少,这也就导致员工的职能素质难以得到提升。由此,不少酒店员工的服务态度可能会难以满足顾客的需求,顾客没有再次光顾的想法,不利于留住客源。另外,在这样的酒店培养模式下,员工难以有自身得到提升的自豪感,工作积极性也会因此降低。

四、酒店管理行业中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

首先,对酒店自身来说,应该注重酒店自身文化的建设,满足员工的职业的自豪感、认同感及归属感,凝聚酒店的企业向心力。其次,加强对酒店管理制度和体系的创新。酒店的管理制度不能太过复杂,太复杂的管理模式会给人一种沉重感,只需要维持正常运转即可。另外,管理最重要的两个字就是公正,管理者必须做到赏罚分明、公正公平,做得好应该有一定的奖励,规范化的管理模式能够让员工从内心深处体会到尊重感,可以增加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员工是酒店维持正常运转最重要的部件,酒店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在提升他们的技能素质时,服务意识也应得到提升。只有在各个方面均衡发展的专业性人才,才能使酒店在之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酒店避免不了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管理者可以根据这些进行一些培训,培养他们的应急突变能力,并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酒店定期开设培训会,能够让员工对自身有一定的了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还可以设定一定规则的奖惩制度,从而整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都会得到提升。人性化的酒店管理能够为管理者加分,尽管有的员工只是一名普通员工,但它们自身的发展提升也很重要,酒店管理者可以为他们开设一些提升自身能力的课程,对酒店文化建设会有很好的帮助,员工的向心力足了,酒店的经济效益自然而然能得到提升。

酒店管理行业现状范文3

高职院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主要是为旅游和酒店行业培养专科层次管理类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专业,在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计上,应以培养能够充分适应我国旅游和酒店业发展的管理人才作为指导思想。本文主要阐述高职院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改革的方法和措施,以适应培养旅游与酒店管理行业高级人才的教学要求。

一、制定专业教学计划

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主要是根据高职院校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旅游和酒店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的,是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确定的,要紧密地跟随市场形势的变化,随时修正专业教学计划。

(一)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以及旅游与酒店业的反馈情况,确定高职院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群和培养目标。

1.职业岗位群:根据就业单位的需求,主要为旅行社、酒店行业等单位培养专业人才,主要从事旅行社的管理工作、旅行线路的制定、导游、旅游酒店的管理工作等。

2.培养目标:学生主要学习旅游与酒店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着重接受从事旅游管理及旅游基层服务操作技能的专业化、职业化训练。经过专业学习,毕业生应具备如下六个方面的能力素质:①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精神,具有一定的市场经济知识;②掌握旅游与酒店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旅游与酒店管理方面的工作能力;③熟悉我国关于旅游和酒店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④具备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和专业应用软件;⑤具备一定的英语读写能力。⑥具有创新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建立完善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

专业教学计划将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素质能力进行了划分,共两大方面:

1.基本知识能力素质:基本知识与基本素质能力理论能力部分的培养主要通过“两课”教学、体育、计算机、英语、数学、大学语文等课程教学进行;

2.专业知识能力素质:①旅游与酒店企业基层管理能力,该部分能力素质的培养主要通过旅游管理学、旅游经济学、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学概论、旅游文化学、旅游资源开发管理等课程进行;②现场导游能力,该部分能力素质的培养主要通过导游业务、导游基础知识、旅游政策与法规、旅行社业务、旅游地理学、旅游心理学、旅游市场营销等课程进行;③酒店服务能力,该部分能力素质的培养主要通过酒店管理与服务课程进行;④社会沟通能力,该部分能力素质的培养主要通过沟通、礼仪、形体训练等课程进行。⑤相关领域活动能力,该部分能力素质的培养主要通过文艺、茶艺、音乐欣赏等课程学习进行,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三)调整专业课程和教学环节

1.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程以就业为导向,突出专业课程,拓宽专业基础,提高学生的适应社会能力。

2.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将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不断趋于成熟、完善,不断趋向于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符合高职院校教学的基本要求。

二、编写理论教学大纲与实训指导书

根据教学需要,编写理论教学基本要求和实训指导书。教学基本要求的编写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指导思想,以教学计划为基本依据,以近年出版的高职高专统编教材为蓝本,以知识模块为结构,通过教学实践不断修订完成。理论教学基本要求包括了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和部分选修课,实训教学指导书包括所有集中实践项目,为专业教学、实践的进行和开展提供了基本的依据。所编写的教学大纲也要随着教学计划的修订和专业的发展不断修改,以更好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专业教材建设方面

根据高职院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鼓励自编教材或者参编教材,加强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选用的教材一方面要注重理论知识,一方面要加强工作技能的训练,这样才能达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为了适应旅游与酒店业市场的需求,要选用教育部批准,具有国家导游资格的认证教材,这样与学生导游资格考试所使用的教材同步,也可以使学生全面学习相关专业知识。

四、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的改革

大力推行案例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教学法,根据教学要求,针对学生入学成绩偏低、抽象思维能力差的现状,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互动,指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兴趣。鼓励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增强教学效果。采用多种考试方式,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除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外,还经常采取案例分析、开卷、实训等考试形式。考试成绩和平时考查紧密结合,进行综合评分,综合实训课的考试方法也灵活多样。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旅游与酒店业的迅猛发展,社会与市场需要有更多更好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高职院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应坚持实践第一,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编好教学大纲,开展多层次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以适应我国旅游与酒店行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资料:

[1]章平.旅游管理基础[M].科学出版社.2008

[2]李昕.旅游管理学[M].中国旅游出版社.2012

酒店管理行业现状范文4

[关键词]中职院校;旅游与酒店管理;教学方法

旅游与酒店管理是一门应用性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我国旅游业与酒店行业的不断发展,旅游与酒店管理成为我国最热门的行业之一。中职院校作为培养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性人才的重要基地,就必须不断加强对旅游与酒店管理的教学,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培养综合性与专业性更强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人才。

一、现阶段我国中职院校旅游与酒店管理教学的现状

我国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旅游行业的发展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酒店种类也在不断增多,因此,对旅游与酒店管理的人才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酒店对人才的要求与需要也是不同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十分明确,就是为旅游界与各类酒店培养专业性的中高级旅游与酒店管理人才,有效解决广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使旅游界与各类酒店的管理水平更加专业化、合理化。在现阶段内,我国对中职教育教师的资金投入不断增加,使得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水平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教育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教育质量上升的同时,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就业率却还是很低,造成其就业率低的主要原因就是该专业的教学活动和旅游与酒店管理的实际需要不相符合,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极具应用性与实践性,对实践教学十分重视,由于缺乏充足合理的实践教学,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工作经验与专业知识上还存在许多不足,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旅游与酒店管理的需要,教师没有从实际需求出发进行专业教学,进而也就导致中职院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就业率低下。此外,我国教育种类众多,包括高职教育、专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等,教育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中职教育在面对这些教育时,就缺乏足够的优势,尤其是在学历、文凭方面,中职教育的学生在社会就业中处于弱势地位。

二、中职院校旅游与酒店管理教学新方法的探讨

(一)在中职院校内为学生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的专业性学习创造良好的模拟实习环境

要想将旅游与酒店管理这门课程的教学新方法应用到实处,就必须借助完善健全的教学设施。在中职院校内部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与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以在实习基地充分分享和交流各自的学习心得与体会。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的学习,将自己的想法与特色融入实际的学习中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教师还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对实践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表现都要认真、仔细地观察,并做好相应的记录,这样才能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帮助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在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中,教师还要重视学生的课外表现,为每个学生提供做现场导游的机会,并设置一些合理的突发状况,让学生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增强学生的反应能力与应变处理能力。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方面,要使学生尽可能地掌握更多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以及保护的办法。在日常学习上,引导学生利用地图模型等相关学习资料对世界地理、人文进行学习并掌握大致内容,使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能够正确地为游客介绍旅游景点与旅游特色。

(二)增加实习机会,使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够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巩固

对于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想做到有效科学地学习,首先就要认识到自我的学习要点,认识到进行实践是为了以后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发展中。为了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学校可以采用让学生自愿加入旅行团中的方法进行学生的实践教学,使学生站在游客的角度学习相关的旅游知识,在有经验的导游的指导下学习如何使用更加吸引人的方式介绍旅游景点,提前为学生今后的导游工作做准备。

(三)实行一体化的实践学习教学模式

基本上所有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通过增强自身的实力方便以后更好地工作,所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必须要做到面向社会,只有对社会发展的动向以及要求有了准确的掌握,才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就业目标。因此,在中职院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走出校门、迈进社会,掌握旅游与酒店管理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对人才的需求。结合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特点,教师可以请一些权威专业的业内人士为学生讲解该行业的发展形势,使学生对社会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进而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总之,中职院校作为我国重要的教育基地之一,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中职院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将新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发展的大潮流之中。

参考文献:

[1]金炳雄,吴盈盈.中高职旅游类专业课程衔接的抽样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浙江省中高职院校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3(4):89-92.

酒店管理行业现状范文5

一、大数据基本概述

当前比较主流的大数据定义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给出的,将大数据定义为“由科学仪器、传感设备、互联网交易、电子邮件等多种数据源生成的大规模、多元化、复杂、长期的分布数据集”。由于国内在大数据的研究上起步较晚,因此也是借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给出的定义,通过结合国内具体的发展情况,对国内行业发展中大数据的作用于使用方法进行探究。其中彭晗、赵焕炎表示“大数据时代的来历,对于酒店经营营销的挑战,就是传统产品、价格、促销、渠道的4P理论转换到成本、顾客、沟通、便利的4C理论的过程”。而李建中、刘显敏则认为大数据具有五个基本性质,分别为一致性、精确性、完整性、时效性以及实体性。

二、当前国内度假型酒店经营与管理现状

在酒店管理中没有对大数据给予足够的重视。目前,国内旅游者正处于从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转型升级阶段,旅游者的度假休闲欲望日益高涨,度假型酒店成为旅游者出门住宿的热门场所。从当前国内很多的度假型酒店对大数据的理解上还处于一种懵懂的状态,在实际管理中很少借助大数据。整个酒店管理行业也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明确的大数据管理思维,导致在酒店的实际管理中,领导者与领导者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酒店与酒店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造成信息交流的不流畅,这对整个行业发展都有较大的影响。缺乏大数据相应技术。虽然国内很多度假型酒店已经逐步将大数据引入到实际管理中,但是大数据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最常见的问题就是酒店已有的技术很难跟上当前数据的扩张速度,对数据的掌握不充分、技术更新慢、专业人才缺乏,必然会制约大数据技术在管理中扩张。信息与数据处理的标准化缺失。在使用大数据进行酒店管理时,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需要处理:业内的大数据处理与信息标准。如果信息与数据没有统一的标准,酒店行业内的信息与数据就会有很大的差异,这也是制约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酒店行业发展的问题。

三、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度假酒店营销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酒店管理行业现状范文6

主要采用座谈法和问卷调查法(“星级酒店岗位人才需求调查表”)两种形式进行调查。

1.座谈法

主要邀请星级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部、酒店前厅部、酒店餐饮部、酒店房务部等部门的负责人进行座谈,虚心听取酒店高层管理者对酒店行业发展现状、人才现状、酒店行业的实用性人才需求、各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以及中职学生在酒店实习和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各项职业能力的强弱项的分析,并由此探讨如何在学校的职业教育中加强对职业能力的强化培训,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从而培养适合星级酒店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问卷调查法

问卷内容包括星级酒店人员流失情况、星级酒店对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素质与能力需求、星级酒店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需求等。

二、调查情况及分析

1.星级酒店人员流失情况分析

对地级市星级酒店调查,统计流失率得出:酒店高层管理者流动率在10%以内;中层管理者的流动率在10%~20%之间;基层服务员的流动率在20%~30%之间。导致酒店人才严重流失主要基于以下四个因素:

(1)酒店人才引入的门槛较低,不需要较高的学历和较强的专业知识,造成酒店员工素质参差不齐。问卷调查统计得出:初中及以下学历约占总人数的30%;中职或高中学历的约占60%;大专学历(包括进修取得的学历)的占总人数的5.5%;本科学历的只占到总人数的4.5%。

(2)初进酒店员工必须从基层做起。许多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认为自己接受了三年中职教育,应该做管理工作,结果都是当服务员,思想上一时接受不了。

(3)部分员工寻求到更高报酬的工作岗位。个人月收入方面,月薪3000元以下的员工占了大部分,酒店员工的薪酬水平相对较低,和员工高强度的工作内容比较起来,薪资的多少也是影响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

(4)部分员工偶遇到更好的发展空间。员工在预测晋升空间上看法不一致。层次越高的员工,认为晋升机会越大;层次越低的员工,认为晋升机会一般或比较小。

2.星级酒店对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素质与能力需求的情况分析

星级酒店管理者一致认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应重点体现在:综合素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英语表达能力、专业素质等方面。对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素质与能力需求统计,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星级酒店管理者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工作中最满意的能力是创新精神,认为“好”占32%,而其他各方面的能力均认为“一般”。根据现有人才工作现状,酒店管理者们建议:

(1)在校期间学校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要让他们全面掌握知识,知识面越宽越好。

(2)学生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同时,必须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与人合作的精神。

(3)酒店管理行业是人与人打交道的一个行业,那么学生应该比较开朗、乐观,具有一定的亲和力、沟通力,这样才能做好服务工作。

3.星级酒店对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知识体系需求情况分析

笔者结合酒店管理专业目前已经开设的课程,选取其中18门课程,就开设课程的重要性对星级酒店管理者要求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掌握知识需求进行统计,如图1所示。

从图1可知,星级酒店管理者普遍认为:

(1)“酒店服务英语”课程的重要性以绝对优势位居第一,认为“很重要”的高达87%,“重要”的占13%。英语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将随着外资酒店的进入、中资酒店与国际接轨的趋势,更加成为行业人士首肯的基本能力。

(2)其次是“酒店服务人员职业道德”认为很重要的占73%,“酒店服务礼仪”认为很重要的占73%,“形体训练”认为很重要的占63%,这表明星级酒店需求的人才的综合素质是酒店管理者看重的。

(3)“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等课程的理论知识及专业实训课认为很重要均占55%左右。

(4)“口才”、“市场营销”、“公共关系”、“旅游心理学”、“计算机”、“调酒与酒水知识”等知识的掌握表明星级酒店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规范化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提供的最佳结合也成为酒店消费者的要求。

(5)最后是“茶艺”认为“一般”的高达50%“,没必要”的占6%;而“花艺”认为“一般”的高达60%。建议学校在以后的教学中作为选修课程开设。

根据现有人才培养模式,酒店管理者们建议:

(1)学校在以后的课程体系改革与调整中应尽量参照酒店市场人才需求的标准进行课改,最好有校本教材。

(2)学校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为一体。①加强模拟教学。通过模拟包厢或客房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快地熟悉工作环境。②突出案例教学。案例教学要突出流程,尤其是细节的掌握。③创设情景教学。创设多种磨练学生心智的活动平台,提升学生的受挫能力。

(3)学校要定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培养,做好学生专业教育、岗前教育,使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意识到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三、学校产学研相结合,培养酒店需求的人才

面对星级酒店人才需求现状,学校领导和教师应积极采取措施,着力培养星级酒店需求的人才。

1.以酒店需求人才为主,进行适合本校的课程体系改革

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设置应该以酒店行业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设置课程的依据,要摆脱理论本位的课程思想,按照能力需求重新改革和整合课程,展开对课程门类的重新设置、调整、整合;在课程内容上做出取舍,构建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新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努力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与此相对应,新课程体系也应积极改革考试、考核的办法,以餐厅、客房、前厅、康乐等部门中各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作为考试、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素质和行业岗位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评价体系由若干模块组成。例如,在技能考核上,结合酒店行业的要求,确定餐厅、客房、前厅、调酒师、茶艺师等技能考核内容,要求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书”,即毕业证和至少一门职业技能资格证;在基础课程的考核上,重点考核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在专业课程的考核上,重点考核学生根据实际场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根据情况采用平时成绩、操作成绩、答辩、现场测试等形式进行考核

2.以“理论+实践”为依据,与酒店联合培养人才

酒店管理专业每学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在适当的时间段安排学生到酒店见习1个月左右,把酒店变成“我的课堂”。酒店为我们提供了实训场地,学生实践经验丰富了,专业教师也能够及时了解酒店行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和状况,培养学生就会有的放矢。

3.单语教学与双语教学相结合,实现“中”“外”酒店教育一体化

酒店行业涉外性强、客源多元化、语言多元化、文化多元化,决定了酒店从业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涉外语言能力(一般指英语能力)和国际酒店业管理能力。引进国外英语原版教材和外国酒店行业标准,让学生掌握英文专业术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同时,聘请专家学者,让学生掌握国际酒店业发展趋势和行业标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

4.专业能力培养与道德修养培养相结合,实现“德“”才”培养一体化

酒店管理职业的追求就是为客人创造一个“家外之家”,因而对员工的职业道德修养要求极高。为此,在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特别强调对学生进行道德修养的教育,并把道德修养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即制定双份教学计划,一份针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一份针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实现教学过程“两条腿走路”。从而使中等职业教育中能力本位教育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并形成互补。

5.企业顶岗实习与毕业顶岗实习报告相结合,实现“双师“”双授”一体化

可以对毕业设计模式进行改革,根据学生的第三学年实习岗位撰写“毕业顶岗实习报告”,主要是在学生提交的毕业实习阶段性实践报告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毕业顶岗实习报告撰写,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报告成绩的评定。

6.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企业顶岗实习工作经历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