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管理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管理体系范文1
一般来说,以政府机构与公众及私人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水平为准,政府管理方式发展至今经历了信息、交互、提交和交易这四个阶段[1](见表1)。目前处于交易阶段,这一阶段政府管理方式不再是单纯的信息与公共服务提供,而是政府信息、服务的融合,公众通过政府信息平台能够更方便进入一个多机构、多服务的政府管理系统。这也是政府管理方式的一次变革,其更关注政策或战略的制定,为公众和企业提供更有效的全面在线服务媒介,而且能够借助外部的技术和人力资源来完成这些活动。这一阶段,受众能够全面与政府服务机构交互,享受全面和制定式的信息及公共服务。这是一个更加复杂和不断完善的系统,丰富的信息、交易平台及多媒介是主要的特征。交易阶段的政府管理模式的一个明显特征是政府显着的数字及多极化特征,因此,这一阶段的政府也被成为“数字政府”。数字政府包含狭义和广义的定义,美国得克萨斯州数字政府规划中将数字政府明确定义为:“各级政府与公众、企业之间借助电子通信技术开展的政府活动,包括:产品及服务的提供和购买,产生及接受(政府)指令,提供及获取信息以及完成金融交易”。[2]数字政府被认为是新公共管理理论革命最后的实践,成为公共部门改革公共服务的主要推动力,其对政府管理的影响更倾向于归入后新公共管理理论。最早的数字政府可以追溯到1997年,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起并逐步引入。1997年,基于一份关于21世纪迈向数字政府的报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开始指导美国联邦政府利用Internet技术来提高公共服务透明度,由此利用现有的先进技术建立高效数字政府的理念雏形,随后发展迅猛并得到推广和应用。仅1997年,世界范围内有1915个中央级政府机构建立了相应的政府公共网站,2000-2001年,短短一年,这一数字增长到9363个,美国以拥有403家政府公共服务网站(这里,仅以数量计,不论服务质量)独霸数字政府发展鳌头,一些发展较早的国家包括法国、巴西、葡萄牙及丹麦等,[3]。Gartner将数字政府的特征概括为:“数字政府,即通过各种技术、网络及新媒体发展,推动政府机构内部及社会外部的连续转型,从而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参与公共事务活动的能力和管理水平进行最优化的结果”,其实质是政府管理手段和管理理念的公共化和透明化。[4]Pardo进一步概况了数字政府区别于传统政府的主要功能:(1)公众获知政府信息更加便利;(2)更加清晰地遵守一般性规则;(3)公众借助政府提供的数字平台和公共协助更有效地取得个人利益;(4)政府之间活动及政府与企业之间活动的便利和公开;(5)政府对政府的信息和服务融合;(6)公众参与公共管理活动的更广泛性。[5]数字政府将进一步带动整个社会信息技术的融合和应用,形成“数字政府———数字企业———数字公众”三位一体的“数字社会”。
Fang将数字政府的交互内容概况为八种:政府—市民,市民—政府,政府—企业,企业—政府,政府—政府供职人员,政府—政府,政府—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政府。数字政府的建立需要重视其中的五种关系:市民—政府,企业—政府,政府—政府,政府—非营利组织,政府—政府供职人员。[6]具体来看,首先,市民—政府的关系反映了公众个人对政府提供的公共信息与服务的需求,这些服务包括发放有关许可和执照,如驾驶许可,渔业许可等,不仅包括纳税人对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税费支付,也应该囊括政府对纳税人的退税等服务。其次,企业—政府的关系主要是企业、商务活动及合作组织对政府提供服务的需求,包括营业许可,用工信息及经营选址等服务。最后,政府—政府,政府—非营利组织,政府—政府供职人员的这三种关系源于其三者相互之间及其内部机构及政府供职人员提供与完善政府服务的要求,包括政府公务活动、政府采购、政府内部资金转移及其他相关的服务。目前,数字政府的发展阶段主要存在于市民—政府,企业—政府,政府—政府这三种关系之间,尤其是前两种服务需求较大,发展较快。[7]根据上述八种关系,多极数字管理体系的运行机理可以展示为图2。如图2所示,城市数字管理系统是不同机构与组织之间相互传递信息,内外部联动的“开放式循环”,其中内部的信息双向流动包括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以及这两级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的交流,外部信息流动分支包括地方政府与公众之间,以及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相互传递,这里,地方政府不仅承担着本级政府与公众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服务联通,更重要的是公众及企业与中央政府之间信息交换的媒介,中央政府的各种信息,需要通过地方政府的相关活动进行传递和解读,因此,地方政府在整个数字整合系统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中央政府信息传递与反馈的主要渠道,这显示出城市管理系统的重要性,地方政府建立的城市管理系统不仅提供了公众与企业及其他组织需要的信息及服务来源,而且是贯通中央政府信息上下流动的决定性环节,通过地方政府实施的城市管理系统,中央政府的各种信息及政策才能得到顺畅的和贯彻,意味着借助于城市管理系统,地方政府成为中央政府实现其政策目标的主要执行者,也是公众及企业信息及其他服务需求的主要提供者。
二、全国省会数字城市管理体系构建的综合比较
根据城市管理体系运行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选择政府门户网站开通情况、城市管理专门机构的设立、城市管理专门条例或规定颁布情况、城市管理分类规章及制度颁布实施情况以及数字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等五个方面的指标,对全国31个省会城市(包括直辖市)的数字城市管理体系进行了比较。(1)从拥有政府门户网站情况看,全国31个省会城市(包括直辖市)无一例外都建立了政府门户网站,提供有关政府政策文件、法律法规信息、重大事件、经济社会发展状态、近期工作进展、公共服务信息等一系列浏览和查询服务,并提供政府直属机构及各相关部门的链接,实现了政府信息与机构的互通互联,体现出政府信息化建设初步成功和“数字城市”打造的前期成果。(2)从颁布专门性城市管理条例情况看,除天津和长沙外,其余城市都没有出台相应的城市管理专门条例,城市管理法制体系的建立相对滞后,统领性的城市管理条例出台势在必行,其颁布实施将有助于完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为未来城市管理的法制化创造必要条件。(3)从城市管理分类条例或规定实施情况看,市容环境卫生 管理、市政管理和园林绿化管理规定实施情况最好,除乌鲁木齐和兰州外其他城市都有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市政管理规定仅长春和乌鲁木齐没有,园林绿化管理规定没有出台实施的是石家庄和兰州。(4)从数字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建立情况看,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西安、成都和昆明都已经启动,其中重庆和成都不仅较早推行实施了数字网格化管理模式,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此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
综合来看,有两项指标没有体现的为北京、重庆、南昌、杭州、南京、合肥和广州;表现较好、仅有一个指标没有达到的城市包括上海、西安、成都、昆明和长沙;而表现最突出,所有指标都有所作为的是天津,显示了天津市近年来对城市管理工作常抓不懈、突出重点、统筹规划、强调落实获得的良好成效。通过对全国省会城市管理体系的综合比较,发现以下几个特点:(1)从管理主体上看,政府仍是城市管理活动的组织者、指挥者及承担者,目前通过营利性企业和非政府组织配合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的城市较少,政府管理城市的任务艰巨且过于繁杂,无法完全发挥其最重要的市场维护和监督职能,管理主体过于单一,不利于分担政府管理事务,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城市管理运行效率。(2)从管理技术上看,数字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仅在几个城市得到应用,大多数城市还没有建立起科学的数字城市管理系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管理技术相对滞后的现状,制约“柔性化”城市管理的转变及发展。(3)从管理手段上看,包括城市交通管理、市容环境管理、旧城区改造管理、公共服务保障、公共安全管理、综合执法等多个领域的城市管理运行系统整合仍需时日,不同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完善与修订城市专门性管理条例、加强城市管理资源整合和配置的问题。(4)从管理目标上看,城市管理目标的法制化是保证其实现的首要因素,我国法制化的城市管理体系虽已起步,但进展较慢,目前还没有城市形成较成熟的城市管理法典,管理目标多体现为政府短期政策目标,从城市长远发展角度考虑形成的固定化城市管理目标仍是未来政府城市管理活动的努力方向。
三、建立多极数字城市公共管理体系的政策建议
1?建立现代城市管理三元治理结构。加快引入私营部门、第三部门等新的组织要素,建立由政府、企业、社会组成的多元化主体城市治理结构,以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这种三元治理结构中,政府是组织者和指挥者,其行为决定和影响其他城市管理主体的活动方式和活动效果;营利性企业和非政府组织配合政府提供城市公共物品与服务,其有利于分担政府管理事务,提高城市管理运行效率和效益;社会公众作为基础通过公开与不公开途径参与城市管理活动,推动城市管理机制内生化转变。[8]其中,政府突出其统领与指导作用,企业突出其专业与独立作用,社会突出其监督与制衡作用,完成“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造,对于城市公共服务中的自然垄断产品,建立严厉的政府监督下的市场供给体制,对于共有资源或纯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可以通过市场交易委托给专业的建造者或经营者,提供高效高质的第三方产品或服务。[9]
2?运用先进数字信息管理技术提升“数字城市”水平。“数字城市”提供给城市管理强大的技术和数据支持,使城市管理各部门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城市资源,实现工作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网络化,作为其中重要组成的“数字城管”,更是强调运用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在城市管理信息综合平台基础上建立综合性的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准确、适时、有效的信息搜集和加工处理,为城市管理者的决策和职能履行服务。[10]目前,“数字城管”已发展到城市部件管理和万米单元网格相结合的阶段,初步实现对城市管理对象的定量、定性和定位,为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的快速性和准确性提供了基础的数据保障。因此,应加快建立市区两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搭建城市管理信息综合平台,推进综合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从市区两级完成城市部件管理和万米单元网格的整合互通,在技术上保证城市管理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3?推进城市管理资源和管理体系整合。城市管理运行系统内容繁杂,包括城市交通管理、城市市容环境管理、城市旧城区改造管理、城市公共服务保障、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城市综合执法等多个领域,涉及面多,牵涉面广,必须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才能达到整合管理资源、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的目标。继续加快建设城市交通诱导信息系统,建立ITS(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大范围和密集的信息交换及集成,组织管理交通运输,缓解交通拥阻,提高出行质量。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快速应急管理,建设快速抢险信息系统,形成突发环境、安全及灾害事件的应急处理系统。[11]目前全国许多城市已完成突发环境、安全与灾害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的编制,但具体的处理流程及机制设计还未落实,应急与预警处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应进一步加快应急处理流程及机制设计,并建立统一指挥与调度体系,保证各区域应急资源、信息之间的统筹调配。
城市管理体系范文2
[关键词] 数字城市;房山区;城市管理
“数字化城市管理”,即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 实现城市管理空间细化和管理对象的精确定位, 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 再造城市管理流程, 从而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数字化城管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从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方面进行了创新,实现了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
一、“数字城市”理念在城市管理中的优势
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目的是有效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运行效率,建立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
首先,它可以有效克服职能交叉、取证困难等问题,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随着法律规范的不断增加,执法主体的个数也会随之增加,涉及整合的技术问题会越来越复杂,执法主体很难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合并成一个或简单几个。采用数字化城管模式,不管有多少个部门和执法主体,归根结底就两个工作轴:一个指挥,一个监督,把所有的部门都在指挥、监督的系统整合起来,发挥协同效应。这就超越了历史上机构的分合、合分思路,解决了城市管理中的一些难点问题,并提高了管理效率。
其次,它可以促进其他力量参与城市管理,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政府把部分信息采集工作交物业管理公司承担,实行数字治理,使数字化城市管理网络、电子监控网络、出租屋综合管理信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广纳市政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应急指挥等各方面的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城市基层管理工作的增效、减员减编和节约管理经费的目的。北京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初步运行情况表明,数字化管理新模式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最后,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实现了对管理对象空间、时间和责任的精确定位,使城市管理由粗放转向精确。由于执法工作中普遍存在取证困难,现场情况不明等情况,城市管理必须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全新的城市管理体系来应对城市管理执行难的问题,才能克服传统城市管理粗放的弊端。与此同时,通过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全时段监控,网格化管理 , 实现了城市管理由粗放到精细的转变。
二、房山区城市管理现存主要问题分析
(一)城管队伍执法能力不足
在城管工作中以及社会交往过程中,执法队员承担着诸多社会角色,角色期待是迥然不同的,城管难以树立正确的意识和价值观念。城管所涉职责包括市容、环境、卫生、规划、绿化、市政、工商行政、公安交通等上百项职权,但自由裁量权很大。城管执法队员手中的pda(城管通)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现行的城市管理体制是一种以城市为中心的决策产物。受传统的观念驱使,城管执法者一开始就将被执法者放在了对立的位置上,把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定位在“如何惩治”上,视那些摆摊的小贩们只是管理的对象,这种执法行为不仅解决不了弱势群体生存的艰难和权力部门执法难的困境,长久下去恐怕还会引发更多更大的对抗和冲突。
(二)城市管理现有可支配资源不足
当前,房山区城市管理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这在解决城市管理中一些“老大难”问题时显得尤为突出。首先表现在城管可支配资源不足。随着城市化建设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区面积不断扩大,而城市管理执法人员没有相应增长,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困难。与此同时,由于体制和机制的原因,街道、社区、居委会缺乏城市管理的压力和动力,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此外,部门间协作机制不完善也影响了管理效率。由于城市管理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相关部门未能密切配合,难以形成合力。
(三)城市管理缺乏有效的源头控制及信息平台不完善
目前,房山区城市管理在政府部门中行使“未端治理”的职能,也就是对前期政策不完善条件产生的问题进行修正,因此,就非常容易产生治标不治本的结果。一般来讲,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不科学的情况下,光靠管理是难以出成效的。如商业网点布局的不合理,给乱设摊点创造了生存空间,如流动摊贩的存在;建筑设计不科学,造成了环境污染,如户外空调设置。此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也给精细化管理带来许多问题,如环卫设施建设缓慢导致垃圾死角难以解决,地下管网建设滞后,施工单位缺乏沟通,常常是电力挖了电信挖,燃气挖了有线电视挖,道路损坏严重。与此同时,城市管理机制缺乏预见性也导致管理效果不佳。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城管执法人员将大量的精力花在突击检查、集中整治和事后查处上,没能很好地从源头上加以控制。
(四)城市管理中公众参与力度不够
数字城管工作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众的关心程度和参与程度。由于与群众沟通不密切,宣传不到位,造成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的职能展现不够,很多城市市民不知道、不了解数字城管工作,群众参与城市管理的渠道少,影响了数字城管的效果和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目前房山区城市管理的公众参与尚未形成常态的、制度化的、可持续的机制,还停留在刚性化管理阶段,缺少人文关怀。
三、“数字城市”视角下解决房山区城市管理现存主要问题的对策建议
房山区副区长吴会杰在房山区城管大队2010年年会上指出:要进一步加快完善和推进数字化城管新模式,让城市管理向更精更高更好的水平迈进,房山区数字化城管信息系统的建立,将通过整合全区各部门单位、街道社区的技术、人才、网络、设备等软硬件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办公,将区内的公共设施、区容环境、园林绿化、户外广告、违章建筑等全部纳入管理对象,实现集中统一管理。
(一)有效推行数字执法系统
目前,房山区城管正准备将数字城管系统运用到执法系统中,以进一步规范执法流程,实现审批、执法数据互联互通和移动式办公,提高城管工作人员的执法处置效率和执法规范化水平。房山区即将建立的数字执法系统应实现以下功能:
城市管理体系范文3
关键词:城市燃气;安全管理问题;解决措施
引言
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是我国整体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重要体现,是我国提前进入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阶段的表现形式。燃气工程是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影响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由于燃气具有易燃易爆以及有毒性、易挥发的特性,导致城市居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所以必须重视燃气的安全管理工作,这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着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1 城市燃气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1.1 管道施工质量不满足要求
施工质量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分别是管道防腐层的施工质量以及管道的焊接质量,在对防腐层进行施工作业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三种类型的问题,分别是防腐层材料的质量相对较低、防腐层与管道外壁之间连接不紧密以及防腐层破损问题,这三种类型的问题都会使得管道外壁的腐蚀速率加快,进而对管道的运行安全产生较大的威胁。由于城市燃气管道的走向以及结构都相对较为复杂,所以焊接点的数量远远超过了长输管道,如果焊接质量较低,则管道的承压能力也将降低,管道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进而影响管道的使用安全。
1.2 城市燃气安全管理不够完善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剧,城市规模的不断增大,带来更多机会的同时也带来更多隐患。但是我国目前的城市管理还存在很大的漏洞,管理制度不健全,权责不清,出现问题时无人去解决,也并不知道如何解决;另外对于燃气管道工程也没有详细的管理规章,无法保证燃气管道的质量;最重要的是由于施工单位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在建设过程中影响管道的质量,而某些施工单位存在的违法违规操作问题,更是影响城市燃气工程的质量。
2 加强城市燃气管理的对策建议
2.1 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深化燃气管理人员安全管理意识
从分析燃气事故的原因中不难看出,即使是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仍无法确保燃气用户在使用时不出现问题。所以,燃气企业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深化燃气工作人员安全管理意识。燃气管理人员应该立足于当前城市燃气安全管理现状,明确当前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问题,积极结合安全管理工作内容及要点,全面深化自身的安全管理意识与安全管理素养,定期参加安全管理培训、技术经验交流、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高度重视燃气用户用气安全。每次安检除检验燃气器具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安全工作外,更应注重提醒燃气用户正确使用燃气,如建议用户平时加强自检,保持室内通风,使用完毕及时关闭气源阀门,避免火灾和中毒事件的发生,切实为城市燃气用户提供稳定、安全的燃气供应服务。
2.2 提高管道设计质量
在进行管道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完全根据设计规范内容对管道进行全面的设计。首先,城市燃气管道必须与其他设备和建筑物之间保护合理的距离,如果地下设施的分布较为密集,工作人员无法根据安全距离对管道进行设计,则需要对燃气管道添加安全保护设施,以防止建筑物或其他设施对燃气管道的运行产生影响;其次,如果城市内非常容易出现内涝问题或者其他类型的地质灾害,则设计人员需要加强燃气管道防腐方面的设计内容,同时尽可能提高管道材料的强度,全面保障管道运行的安全性。
2.3 立足于可靠性展开维修管理工作
燃气设备维修管理工作要立足于设备的可靠性和设备故障后果,制定行之有效且系统性较强的维修策略,通过全面分析和评价设备故障,来制定一个既经济又安全的维修策略。对于故障后果的评价包含:第一,潜在的设备故障,目前不会影响社会安全运行,当故障发生后会造成巨大危害;其二,安全故障;其三,运行故障;其四,非运行故障。而诊断上述故障的方法有:结合设备性能检测、人的感官检测以及状态检测等。除此之外,上述故障的维修办法有应用检查诊断技术,确定开展预防维修工作;定期维修或者是检查之后运用的维修方法,用在视情维修方法的延伸;故障之后维修,应用在不重要的设备上。立足于可靠性的维修管理策略,相关人员结合故障程度,全面分析各设备的故障就功能,系统研究出每台设备的针对性维修方案。
2.4 完成材料的质量检验
由于天然气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的特性,燃气管道材质在选择上必须有所重视,这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所以在燃气管道工程施工前首要进行的就是做好材料选购和质量检验工作,确保所选购的材料其规格和性能指标能够保证施工的各项要求,并具有相关的质量认证证书。在施工材料进场前还需对建筑材料进行二次复检。其次,对于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一定要做好保存工作,避免环境因素或人为因素对材料造成损害。最后,在进行施工作业时,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最为适宜的回填槽材料,延长燃气管道的使用寿命。
2.5 加速改造老旧燃气网
由于燃气管网十分庞大以及年久老化问题,单单通过维修管道来解决老旧燃气管网损坏的问题十分困难,并且会造成很大的工作量,比如在燃气管道漏点排查方面,所以只有加速改造老旧燃气管网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大多数老旧的燃气管网多数都发生在老旧城区,改造的方面不仅仅局限于燃气管道,各类城市基础工程的多次维修给燃气管道实际的改造工作带来了很多的障碍,所以相关单位应该事先做好老旧燃气管网的线路梳理工作,整合整个线路中需要改造的方位,并且提前做好风险管控工作,一旦发生意外情况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另外,在管道线路整合完毕后,应该事先报告给相关部门,最后由政府相关部门统一规划实施整改工作。
2.6 积极向燃气使用用户进行宣传教育
在现代化社会背景下,积极向燃气使用用户进行宣传教育,不仅可以让用户可以合理且安全的运用燃气设备,还能慢慢的提升用户的安全防范意识以及维护管理观念,从而有效规避和预防安全事故出现,确保用户生命财产安全,为社会安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据相关调查显示,在最近几年发生的燃气事故,多半都是因为用户欠缺安全应用意识,和没有认识到城市燃气设备维护管理的现实意义。无法第一时间发现设备异常情况以及损坏部位,致使燃气发生泄漏情况,另外盲目的运用电器,导致明火爆炸事故屡见不鲜。从此能够看出,积极向燃气使用用户进行宣传教育势在必行。通过采用多元化的手段向用户普及正确且安全用气的知识、燃气设备维护管理的知识等,让社会群众都能做到正确且安全的运用煤气,减少煤气事故发生率,保证社会安定。
结语
总而言之,一切燃气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管理不严导致的,所以必须加强城市燃气的安全管理工作,建立科学的、合理的、完善的、确实可行的安全管理体系应尽早提上日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后面的各个环节。燃气的安全管理工作要十分细致,虽然这个任务很艰巨,但我们必须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管理办法,不断地总结完善,攻克这个难关。
参考文献
[1]王洪章.城市燃气工程施工及安全生产运营管理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 ,4 (6 ):161-162.
[2]赵兴华.城市燃气泄漏的危险分析与安全防范对策[J].中国石油石化,2017 (8 ):25-26.
城市管理体系范文4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project responsibility cost management success or failur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related to enterprise benefit and staff income, visible cost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of importance.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7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 建筑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项目成本管理中,公司级管什么,项目部管什么,责任不明确,虽然企业要求项目部要做到先算后做,但实际经常是干了后算或边干边算。虽然项目部都配有预结算人员,但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财务、材料、合同、计划统计等部门工作脱节,有预算无核算,大部分无项目经济分析比较,没有具体的节超建议和措施,即使能从结算上反映项目盈亏,但弄不清盈亏原因。尤其是有些管理人员受传统观念影响,成本管理意识不强,缺乏法律意识、责任意识,把业主――总包――分包关系理解为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双方友好合作关系,没有合同观念、经济意识,或者因没较大切身利益关系,要钱不着急;有的虽然意识到要找建设单位办理签证手续,但遇到建设单位不愿签或有意拖的情况,因无完善必要手续和证据而收不回工程款。部分具有施工管理和组织经验的人,成本管理能力有限,尤其是项目没有责任制、没有目标成本分解、责权利落实不到人,则更滋长了项目部人员的消极怠工情绪。加上现场人员流动较频繁,责任心不强。材料费用占整个工程造价的60%,材料费用的盈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盈亏。有些项目部无严格执行领料用料制度,从仓库领料有数,但余料无回收,失窃浪费严重,尤其是计件承包只包工不包料,工人班组只顾出产值,材料、物资过量消耗,机械设备过度磨损;小型手动工具更无人爱护,有时借出有手续,返还无验收;或下料计算不准确,损耗率超标。钢材看管不严,遗失时有发生;材料型号不对,造成闲置浪费,材料供应量与实际不符;监督机制不健全,出了问题往往追不到责任人,这也造成成本失控的主要原因。一般来说,每个项目虽配有预结算员,但其所从事的工作也只是按图按现场指令算量,作为结算依据之一,在施工过程中无将成本预算和成本核算结合起来,由于项目没有阶段成本分析,没有分部分项成本分析,没有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计划成本的比较,没有幢号、班组成本分解,因此对项目施工指导意义不大。加上奖励机制不健全,奖罚办法不落实,成本超支与大多数人的个人收入无直接钩,因此管理人员对情况并不十分关心,不少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所负责工程部分的计划成本、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情况,只要进度跟得上,总体感觉就很良好。由于没有分阶段分项目成本控制,没有分部分项成本控制,所以最后项目完工后成本也就没有有效控制,有时甚至到结算时才知道项目亏损。成本管理是一项复合性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相互配合,工程、材料、财务、劳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会造成项目成本不必要的损失。
二、施工企业使用成本管理系统的实现目标
目前,施工企业管理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还在沿用过去经验型的管理,企业管理经营方式不规范、不健全,缺乏一个系统的控制,人为因素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无论是从管理模式还是管理理念,都还停留在一个“项”的概念上,很多细节并没有去量化,这就造成了管理人员心中没底,执行人员职责不清,不但影响了工作效率,而且在施工现场可能出现蛮干、经营管理出现漏洞的现象,直接制约了企业的经济发展。
通过成本管理系统,对外可以显示企业的科技含量和管理质量,提升企业的形象;对内可以改善经营管理手段,优化管理组织机构,规范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使经营成本清晰明朗化,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其特点是:一是能够辅助项目管理,使整个现场管理规范化;二是能够信息共享,使每个管理人员都能及时掌握相关信息;三是能够及时、准确、清晰地反映出成本收支状况;四是能够对盈亏情况作出分析,制定下一步管理决策;五是能够提升管理人员素质,使施工现场计算机普及化。
城市管理体系范文5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管理;措施
前言: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在现代化步伐如此快速的今天,城镇化的建设也越来越普遍。市政工程是城镇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市政道路工程无论是在施工还是管理,都必须认真对待。然而,市政道路在施工过程中总有会出现各种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一个简要分析。
一、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特殊性
由于市政工程施工环境的影响,给市政道路施工带来一定难度。比如:施工过程中不仅有地面工作,还有地下施工,而在地下施工时,会有很多领域的设备、管线,如;电力传输设备、信息传输设备、气体传输设备、电气管线安装、给排水管线等,这就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协调,需要统一管理,否则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进而影响施工。因此在施工的时候,有关人员一定要对涉及到的地下管线进行了解、核实。在不清楚或了解不全面的情况下,严禁对施工场地进行挖掘作业。还有,市政工程在施工的时候,肯定会给附近居民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因此附近居民和企业都希望施工时间能尽量缩短,作业范围不要太大。
二、出现和产生问题的原因
1、技术质量方面
(1)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间、技术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术上未能充分全面考虑,特别是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考虑不周,则极易产生问题。
(2)由于市政工程牵涉的有关单位及专业范围广,每一项道路工程都是一件特有的产品,且每一条管线都有特定的要求,这也增加了技术工作难度,增加了各专业之间出现矛盾和问题的可能性。
(3)由于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和应用,施工人员未能及时了解、掌握,也会带来问题。
2、管理方面
(1)现在大部分的施工单位分包现象普遍存在,他们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明确。总希望相关单位承担更多的工作,可是这样却往往造成工作上的遗漏,增加了协调管理的复杂性。
(2)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及经验参差不齐,会给施工中各专业的沟通协调工作带来困难与不便,也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
三、加强市政工程管理的措施
1、会审图纸、深化设计,避免出现技术问题
图纸关系到各专业之间的技术协调,设计人员对自己设计的专业一般都考虑的较为严密和完整,但与其他设计人员的协调工作不一定细致到位。图纸会审应将各专业的交叉与协调工作列为重点,找出设计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及未曾考虑到的点和面,首先从图纸上解决这些问题。
2、完善管理体制
(1)建立问题责任制度,建立由管理层到施工员逐级的责任制度,使相关人员增强责任意识。
(2)建立奖罚制度,在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奖惩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3)建立严格的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制度。当工作从图纸阶段进入实施阶段,各专业之间的问题更加形象与直观,问题更容易发现,同时也最容易解决和补救。
3、有组织的建立会议制度
不论是会签、会审还是隐蔽验收,所有制定的制度决不能是一个形式,而应是实实在在,或者说所有的技术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应认真负责。这些只有在统一的领导基础下,并设立相关的奖罚措施,才有可能一级一级落到实处。
4、提高专业管理人员、施工人员业务水平、综合素质
施工质量的好坏与从业人员的水平素质密不可分。在搞好管理的同时,应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新技术产品的了解掌握。培养施工人员的敬业精神与细致的工作作风,施工中不遗琐碎,不留后患。
5、做好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预防工作
(1)通过制定严格的原材料与半成品质量审核制度,通过三检程序的材料才能进入施工阶段。不断提高施工管理人员与检查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结合先进的质量控制方法与措施,按照审核制度,对施工的原材料及半成品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控制。尤其要注重对水泥的质量检查,加强道路原材料的质量管理,才能保证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
(2)审核并规范施工操作技术。对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操作技术进行审核与规范,确保施工技术符合工程的质量要求。另外,必须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审核交接无误,避免道路存在质量隐患,提高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延长其使用寿命。
6、测量质量控制
由于市政道路工程的线型布置特点,平面控制点通常按复合导线布设,市政道路由于建筑物、构造物较密,地下管线复杂加之排水管道定位精度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应提高其测量精度,以免发生配套管线碰头和现象;市政道路工程高程控制一般按线路布设成复合水准路线。水准点的布设应有永久性水准点和临时性水准点两种,在路线起、终点和需长期观测的重点工程附近宜设置永久性水准点,应标志明显、牢固、使用方便,高程测量的精度要求不低于三等,并按有关规范规定的观测计算方法进行复测并签证。
7、加强对施工材料的控制
目前材料销售名目众多,易将采购人员带入误区,所以我们需要加强对施工材料的控制。对此,采购人员必须要通过多渠道及时掌握市场信息,随时掌握施工材料的质量、价格及厂方供货情况等,选择具有国家认证生产许可、有一定的技术检验、资金雄厚、社会信誉度高的企业。在购买原材料、成品、半成品以及构配件与设备时必须要有出厂质量合格证书以及出厂检验报告等,并需要标明使用工程项目的名称、数量、规格、经办签名、进场日期及原件存放点。另外,施工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之前必须要按照国家现行相关规定进行抽取试样,并交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复测,复测结果合格之后方可使用。
8、加强对路基施工质量的控制
(1)在挖土的过程中,禁止挖土机械在沟槽边及支撑上行走和碾压。
(2)对于挖出的土,应及时清走,避免堆积。
(3)在填筑前要将杂草、树根、表面有机土、种植土及垃圾等进行清除,并对原基底实施压实处理。
(4)填筑时应选用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筑材料,并对填筑土的含水量实施严格控制。
(5)土方路基和沟槽应采用分层填筑的方法,分层压实的厚度每层不能超过20cm,而且相同水平层必须要采用同类的材料,不能混填。
(6)路基的填筑速度避免过快,要对其进行合理控制。
9、完工后的监管
施工单位要详细全面对工程质量进行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单位进行工程完工预验收,预验收合格后报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组织工程竣工验收,组织相关单位参加,以便使工程符合国家有关的质量要求和规定,与施工合同相一致,除此之外还要编写提交完工报告。在每个项目结束之后,质量监管部门要进行考核并奖惩。如果在质量检查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整改和修复,经相关检测单位认定合格后方可申请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或降级使用,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通过相应整改措施也可保证工程质量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结语: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质量牵涉到很多方面,管理得当,能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给人民以及企业带来福利;相反,管理不当,会浪费国家资源,损坏政府形象,损害企业利益。只有进行科学的管理,提高市政工程的质量,才能实现工程的价值目标。
参考文献:
城市管理体系范文6
【关键词】工程施工;物资管理;资金成本
物资管理之所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物资是工程施工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物资的采购资金在工程施工的总投资中占有较高比例,因此,对于物资的有效管理可以为工程节约大量的资本,同时也能够避免物资浪费现象的发生,其次,物资供应充足才能保证施工如期进行,如果物资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够及时输送,可能导致工程被迫停工,给施工单位带来重大损失。为此应该全面提高现有的物资管理水平。
1.工程施工进程中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认识不足
受到市场经济模式的影响,企业和施工方片面的追逐经济价值的获取,而忽视了管理方法的运用,尤其是物资管理,没有引起领导以及企业的足够认识,所以不能够发挥其基本的作用。
1.2 物资管理成本问题
物资管理的关键环节就是工程项目成本核算,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对成本问题的控制一般项目部会成立成本管理小组,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和成本进行控制,财务部门进行监督,形成了物资综合管理机制,共同把物资的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但是目前我国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物资成本管理问题比较严峻,具体表现在:(1)采购成本缺乏控制。(2)仓储积压,占用大量资金。(3)成本控制缺乏监控力度。
1.3 物资管理流程不畅
物资管理要与施工组织和施工方案相配合,并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流程化管理,而当前的物资管理缺乏流程化要求,没有对施工组织进行全面的管理控制,对施工过程中施工项目的物资控制缺乏一致性,而且缺乏信息沟通,往往容易造成物资的重复购买,使得管理的内部协同机制受影响。
1.4 现场管理存在不足
目前对于物资管理主要围绕采购、仓储、供应来展开,对物资的现场管理不够重视,管理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直接造成了现场管理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现场的物资出现丢失现象;物资存储方法不恰当,造成物资的浪费,影响物资的基本使用效能等。
2.工程施工中物资管理的目标分析
2.1 保证工程施工进程顺利
物资管理的要点必须要能够保证工程施工进程顺利,要以施工进程为最终服务对象,以全面有效的物资供应进行物资提供。首先,应该与物资供应商进行洽谈,保证可以及时的提供物资,其次,应该保证物资的采购资金充足,能够及时调用;再次,确保物资的运输流畅,运输障碍小,成本低,速度快;最后应该在运输过程中最大限度的降低物资的损耗以及劳务的使用量,为施工建设节约物资成本。
2.2 保证成本控制效益
施工过程中的物资管理要保证对成本的控制,因为成本控制是现代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落实成本目标、实现成本计划的有力保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施工管理层应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将施工的成本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项目成本控制管理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需要管理人员树立全局的观念,同时可以根据外部经济、政策等环境做出及时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完善项目成本控制管理办法。
3.工程施工进程中物资管理的优化对策
3.1 提高认知,建立各项物资管理制度并落实
推进物资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提高企业效益,必须从思想上提高对物资管理重要性的认知。建立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物资管理制度,从物资计划、采购、合同签订到验收、保管、领用、报废,整个物资流程都有制度可循,物资管理部门要加大现场业务指导,增强信息沟通,对物资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严加控制。
3.2 施工前物资管理
在施工前进行物资管理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保证施工过程中物资的供应,并提前进行物资管理控制,避免出现物资供应不足和高价购买物资的现象发生。对于施工前的物资管理要实现目标计划控制。首先,对施工物资情况及进行全面的供应计划设计,对采购、供应、运输等环节的业务活动进行分析,提出较为完整的物资管理计划和实施计划。
3.3 施工中物资管理
施工过程中的物资管理要保证采购控制,要强化信息情报收集,引入竞争机制,净化采购渠道。首先,对符合基本条件的物资供应商进行详细的对比和考核,最终选择物美价廉的供应商,既能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又能节约成本。其次,对于引进的物资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对于检验不合格的物资拒绝使用,同时应该建立相应的责任机制,将采购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避免责任推卸问题的出现。为了保障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进行一定量的物资储备也是必要的,储备的基本原则确定为“多存信息,少存实物”,信息包括主要的物资引进渠道,主要物资供应商的基本信息等,并且对于采购的物资的基本信息可以准确划分,以便提高物资的使用效率。另外,在施工现场要检查对各类物资是否实行了分类、分区保管存放,库房设置是否具备防锈、防腐、防火、防潮、防盗等基本条件。重点抽查期末结存量比较大的物资,结合施工计划、现场工程量分析安全库存量和经济库存量的确定是否合理。
3.4 施工后物资管理
施工后的物资管理主要包括物资验证和物资仓储两个环节。物资验证主要是物资管理人员需要对施工后剩余的设备和材料进行系统的规划,并将规划之后的设备和材料进行质量检验,没有符合基本质量要求的不能放入仓库。物资仓储主要是针对工程施工结束后材料依据其未来使用时间的长短采取必要的储存管理,主要集中在对于需要长期管理材料,应该根据材料的特点进行必要的防火、防虫、防潮等技术处理,尽量减少材料的损失,为企业降低物资投入成本。
4.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建筑需求在逐步提高,这就刺激了工程施工的崛起。工程施工在保障建设质量的同时必须减少经济成本,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此,应该改变传统的工程施工管理观念,树立正确的物资管理思想,并结合物资管理的现状进行具体的调整改善,只有这样才能整体提高物资管理水平,促进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黄治国.新形势下施工企业的项目物资管理[J].大家,2011,(9):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