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人才培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康养人才培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康养人才培养范文1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启迪他们的智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作为—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名政治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是政治课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以下是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办法:

1.逆反心理

对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逆反心理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由于年龄的关系,往往使得学生对父母、长辈、教师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所提要求产生抵触,甚至反抗情绪,其具体表现为:你要我这么做,我偏那么做;你说这好,我偏说那好。对于家长的教诲采取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的应对方法,有的干脆一走了之,有的还会跟家长发生争吵,甚至采取离家出走的极端方式。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绝对不能采取过激的办法,而应采用交流、疏导的方法。敞开心扉,真诚地跟他们交朋友,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诉求,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批评和抱怨。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分析其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中学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虽然青少年在这一阶段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但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时又会产生许多困惑和不解。如何帮助中学生走出心理的困惑,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是当前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心理健康教育在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心理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偏执心理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受一些社会或是家庭的影响,对许多问题存在偏执心理,固执己见,尤其在对某些社会现象的看法上,存在以偏概全的片面见解。如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致使有些同学只看其一,不看其二。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矛盾双方的地位作用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方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决定着事物的性质。这就要求我们在看待事物时,一定要分清主次,善于把握其本质和主流。教师应教给学生运用矛盾的观点全面地看待事物,分析社会现象,避免在分析问题时走向极端化,陷入片面性。

3.自卑心理

在中学生中,自卑心理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状态,尤其在生活处境、竞赛、考试失利以及其它种种挫折下。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能经受住打击,从挫折中奋起;而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就可能在挫折中一蹶不振,并逐渐丧失斗志,总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却很少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价值,对自己否定和批评过多,认为自己什么地方都不如别人。久而久之,就产生了自卑感,失去了自信心和上进心,表现为孤僻、少言寡语、脱离集体、独来独往等等。

对于这种心理状态,我们要教育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告诉他们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要学会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挖掘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使学生认识到“天生我材必有用”,从而树立起自信心。

4.自傲心理

自傲,这种心理状态多存在于学习成绩较好或在某一方面有较突出成绩的同学之中。具有这种心理的同学对自己缺乏客观、正确的认识,容易高估自己。一般表现为骄傲自满,妄自尊大,看不起别人,满足于现有的成绩,裹足不前。殊不知,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吾生有涯,吾知亦无涯”。

针对这种心理偏差,教师应让学生懂得,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人的发展进步也是无穷的。世界上许多伟人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除了勤奋努力之外,还因为他们有虚怀若谷的胸怀,谦虚谨慎的作风。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就认为,他的一切成就都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果离开了巨人的肩膀,牛顿也就不是今天的牛顿了。要教育学生任何时候都不能骄傲自满、夜郎自大,既要努力提高自己,也要尊重他人,虚心向他人学习,因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告诉学生,事物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自己的相反方向转化,失败和成功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攀比心理

攀比心理也是中学生中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攀比心理如果用在学习上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然而有的学生却比排场、比阔气、比家境。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以穿名牌、用品牌为荣,在其他同学面前极力炫耀,致使其他同学心理上产生羡慕,而不顾自己家庭条件的限制也跟着盲目攀比,而将学习抛之脑后。

在中学阶段,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是其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前提前。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并不是以他的家境是否富裕,是否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为标准的,而是以他平时的学习状况和知识与能力的高低为标准的。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努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学生明白物质上的攀比给他们带来的危害。

康养人才培养范文2

一、成立以校长为首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重要工作日程,设立校长接待日,欢迎教师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中找校长谈心,提建议、谈想法等。每周针对发生在教师身边的热点问题成立“焦点沙龙”,展开热点讨论,使教师在智力、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得到健康发展,宣泄心声,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样既能缓解教师的紧张心理,又加强了领导和教师之间的联系,使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二、将心理健康知识作为教师的学习内容

通过学习心理健康理论知识,记笔记、写心得,使教师知道心理健康的标准,从理论上知道如何认同教师角色,勤于教育工作;如何建立良好的同事及师生关系;如何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具有教育创造性。

三、与专家近距离接触,进行心理指导与交流

学校应定期聘请知名心理咨询师来学校做生动有趣的指导,使教师的理论知识得到升华,让教师能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营造更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育人环境。

四、指导教师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与控制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会发生许多事情,不会事事如意,所以他们的状态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因此,这就要求教师的心理素质要强于一般人,时刻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不要将生活中的不如意带入课堂,更不能转嫁于学生,能正确冷静地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不良事件。教师不要戴有色眼镜看学生,要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同时也不要将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入家庭,家庭的和睦也是教师心理健康的保证。

康养人才培养范文3

关键词:健康;大数据;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0-0224-02

一、培养大数据技术应用人才的紧迫性、必要性

由于社会生活与生产已经被大数据与云计算所笼罩,随之而来的数据仓库、数据安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等技术,正在为大数据与云计算行业带来大量的商业价值,逐渐成为行业人士争相追捧的利润焦点。因此,与之相关的职业需求也必然呈爆发式增长,而现实情况则是大数据职业的相关人才比较匮乏。无论从人才市场反馈信息来分析,还是从国内外高校的有关专业办学动向了解,以及企事业单位对大数据人才的需求调查来看,培养大数据技术应用人才都具有现实的紧迫性、必要性。

二、培养健康大数据技术应用人才的紧迫性、必要性

健康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在疾病与健康研究、环境与健康研究、医药生物技术研究、卫生宏观决策支持四个方面发挥特殊的作用。

1.疾病与健康研究。在疾病与健康研究方面,又有健康研究、亚健康研究和疾病研究。(1)健康研究。深入研究和分析人群的健康规律,对卫生保健、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和治疗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如:①对体检数据分析和挖掘,以便于精确地确定不同人群的健康标准,打造个性化、地区化的健康评估模型。②υ懈驹胁期、产后及新生儿的健康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规律,给出更科学的孕产妇和新生儿保健的指导。③对老年人的健康数据分析和研究,研究老年人的健康特点,给出更科学的养生指导。(2)亚健康研究。对亚健康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对保持健康状态,预防和纠正亚健康状态以及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亚健康与疾病间的关系、亚健康与健康间的关系。研究各种可观察指标(体检数据)、外部数据(如职业、饮食、习惯、性格、爱好等)在亚健康中的权重、指标之间的关联性。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导致疾病的影响因素,建立评估模型来预测疾病、治疗亚健康。(3)疾病研究。中国面临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包括: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小儿出生缺陷。对病人的医学数据及相关数据的研究分析,对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如:①对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研究: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发病规律,揭示疾病的病因,摸索出疾病的变异规律、并发症规律,科学评估各种治疗方案的疗效,建立疾病的预测模型。②对小儿出生缺陷的研究,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儿童出生缺陷的数据进行分析,从广泛的大变量集中找出影响儿童出生缺陷的主要因素,在环境、遗传学、病理学等多方面探索儿童出生缺陷的病因,建立儿童出生缺陷的预测模型。

2.环境与健康研究。环境对健康的影响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环境健康损害如得不到妥善处理还将转化为社会、经济问题。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探索环境变迁对人民健康造成危害的预防和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发现案例、发病机理和临床治疗研究,预防和治理各类环境流行病在污染源以及污染途径控制的研究等。例如:研究环境污染对儿童的影响,以解决环境对儿童所造成的不健康和疾病迅速增长的问题,从而给予儿童特殊的健康指导。分析各种职业的发病分布和严重程度,开展职业病和职业多发病的预防预测。开展对空气污染显著提高城市人群呼吸道和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的研究。

3.医药生物技术与健康。医药生物技术最鲜明的特点是大量新思想、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和新产品引入医学研究和医疗保健之中,如全新的医学成像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纳米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生物信息技术和中医药技术等及其产品,将大大提高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药物设计研制水平,以及对突发事件(如传染病等)的检测、预防与治疗水平。以大数据分析技术为核心的生物信息技术在由众多新技术构成的医药生物技术中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

4.卫生宏观决策支持。卫生宏观决策支持系统是以数据仓库为数据中心、以数据挖掘为技术核心、以商务智能为展现工具的综合卫生信息平台。它可以建立在各级别卫生系统上,如医院、地区卫生系统、全国卫生系统,为各级卫生部门提供智能决策系统,深入了解卫生系统的历史和现在,把握卫生系统业务发展的未来,评估卫生系统内部各部门的业务效绩,帮助各级决策者提供最佳实施方案,如预防接种基本数据,传染病报告,等等。因此,在大健康领域,目前迫切需要两类大数据技术应用人才:(1)健康数据平台建设人才;(2)健康数据挖掘应用人才。需要开设相关专业,使学生能胜任大数据平台搭建、存储和分析等技术工作,同时也能成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纽带,推动大数据技术在健康领域的具体应用。

三、建议开设健康大数据技术及应用专业

从事数据统计、分析和应用是一类历史悠久且高度职业化的专业。由于大数据具有体量巨大、速度极快、类型众多、价值巨大的特点,对数据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和应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传统的信息学科下的相关专业已经难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新要求。

1.必须分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专业》与《大数据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质区别,因为这两个专业与我们计划开设的《大数据科学与技术》专业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个老牌的基础性专业,主要研究计算机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计算理论与方法、程序设计理论、计算机软件、数据库、计算机网络、分布式系统、图形学等内容。显然,计算机科学专业一直关注计算机本身的科学技术问题,核心是计算机系统结构所涉及的硬件与软件,而并不擅长海量数据的采集、处理与分析、传输与应用。《软件工程》是从计算机学科分化出来的一个专业,侧重软件需求分析、软件模型、软件设计、软件生命周期管理等知识。与计算机专业一样,也是一个基础性专业,并同样面临对软件系统本身的深入研究以及如何与行业结合的问题。总体上,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专业》基础上增加大数据专业知识,既不利于这些专业本身的巩固与发展,也没有多少空间实施这种改革。

2.有必要考察其他数据处理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情况。《统计学》或《应用统计》是一个在国内外高校均具有长期办学传统的数据处理专业,国内开设此专业的高校达100所以上。《统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理论研究人才,另一类偏向实际应用。前者主要包括数学专业下的统计学,后者包含的方向十分广泛。从培养方案与具体实施情况来看,国内外统计学均带有强烈的数学特征,因为它本身是从数学专业分化出来并依托数学专业开办的,提供的课程主要是数学理论与统计方法,同时开展一些专业统计软件、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等方面的训练。显然,尽管该专业在数据统计与分析方面具有理论与方法上的优势,但它并不P注大数据系统的建设问题,该专业在统计软件、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等方面的训练远远不能满足大数据系统建设与应用的需要。健康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是一个以现代计算机与网络系统为依托,专注健康大数据采集与管理、健康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培养解决健康大数据系统建设整体性问题的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的专业。它依托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建设,但是大大拓展、延伸了它们的业务范围,从而获得了新的特色和优势。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健康大数据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高级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毕业生具有医学的基础知识、系统的信息科学、数据科学知识,掌握大数据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所需要的电子、计算机、网络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大数据处理和管理的基础理论,熟练掌握海量数据采集、存储、处理与分析、传输与应用等关键技术,具备健康大数据工程项目的系统集成能力、应用软件设计和开发能力,具有一定的健康大数据科学研究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能在健康领域内从事健康大数据的应用、功能开发、技术管理、技术维护和技术培训等工作,也可在健康服务机构从事健康数据的服务与管理等技术工作的高端应用型复合人才。

康养人才培养范文4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    心理问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落脚点是学会做人。如何引领青少年顺利成人成才,已成为教育界面临的重要课题。青少年作为承载着家庭和社会高期望的特殊群体,是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但因其身处社会大变革的变迁时期,加之其自身心理发展不成熟、发展的欲望强烈,其发生心理问题的比例往往高于其他人群。进入21世纪,我国青少年心理问题频发,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青少年成人成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党和国家向来重视青少年的成人成才教育,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背景下的重要途径,并先后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教基[1999]1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等重要文件,对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督促青少年成人成才提出来了明确要求。本文立足我国学校教育现状,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对如何培养青少年成人成才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保障青少年成人成才提供参考。

一、开展入学心理健康教育,加快青少年环境适应。

入学教育是青少年步入高一级学府后接受的第一课,是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平台。青少年步入高一级学府后,面临着人际关系、课程专业学习等方面的适应问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环境适应障碍。众所周知,新的环境中,只有先适应,才会获得相应的发展,也才会成人成才。学校应紧紧把握新生入学教育的契机,结合新时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形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入学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应主要介绍青少年易出现的环境适应问题,并简要分析,重点提供给学生应对策略、求助方法等技能性知识,促使学生入学即知环境适应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利于学生提前预防、沉着应对、妥善疏导,为促进青少年顺利成长做好铺垫。

二、实施心理健康普测,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档案。

面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要形式,建立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档案,已成为教育系统的共识。众多学校已通过心理普测、心理抽测等形式,建立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档案。心理普测多以症状自评量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心理健康调查表、霍兰德职业人格能力测验问卷等为施测工具,以普测获得的数据为依据,建立心理危机干预个案、心理易感人群、心理正常群体等不同级别的心理档案。研究表明,有四类学生群体比较值得关注:留守儿童青少年、流动儿童青少年、家庭离异儿童青少年、贫困儿童青少年。截止目前,心理健康普测在筛查心理易感人群、帮助青少年认识自我、发掘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求职择业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有力的促进了青少年成人成才。

三、开辟心理健康课堂教育,培育青少年健全心理素质。

课堂教育因其具有系统性、规律性、科学性等特点,一直是传统学科教育的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虽既不属于学科教育也不属于规范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课堂教育亦是其最重要、最直接的形式,是大面积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研究表明,通过开设心理咨询、人格心理学、情绪管理等选修课来实施大学生心理干预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积极的人生观有促进作用。有研究发现,经过系统、全面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大学生,其自我评价明显提高、社交焦虑与苦恼程度明显降低,该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所以,很有必要大力开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育,培育青少年健全的心理素质。

四、打造优质校园文化,发挥文化心育功能。

校园文化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校园文化会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潜移默化的使青少年受到感悟、触动、洗礼。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栏和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板报是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园文化载体。在营造校园文化育人时,注重所选内容的科普性、针对性、实效性,力争使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悟、触动。心理学工作者应根据青少年在不同年级、不同环境下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设计橱窗板报内容,及时反映青少年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的典型表现、原因分析及具体的应对策略等,引导青少年自我学习、自我成长、自我成才。

五、持续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及时帮助心理弱势群体。

心理咨询辅导最简单的定义是“助人自助”。心理咨询辅导的对象均为心理健康状态上处于弱势的群体,虽有时无法表面识别,但这类群体均会感到较大的心理痛苦,对其学习和生活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成人成才。心理咨询辅导作为一种个性化辅导,给予对方充分的尊重和保密,让来访者体会到最大程度的安全感、归属感,进而吐露其可能隐藏已久的心理困惑、心理症结等。咨询师会综合来访者的病程时间、痛苦程度、社会化影响等,给予来访者专业评估,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咨询辅导方案。由于心理咨询辅导完全吻合求助者自身的实际情况,多数前去咨询的来访者均能较快的摆脱心理问题的困扰,与此同时,求助者也会掌握一系列有益于调节心理状态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手段,心理素质水平会明显增强,极大地有利于青少年今后的成人成才。

六、举办心理健康活动月,强化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价值认同。

以“我爱我”为宗旨、倡导关注个人心理健康的心理健康活动月是众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活动月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宣传和普及活动为主要职责,以心理知识讲座、现场心理咨询、心理电影赏析、心理书籍和心理漫画展览、心理咨询案例解析等活动为主要形式,是大规模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途径。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的主要目的是以相对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载体,遵循活动性、情境性和主体性的基本原则,寄心理学知识于活动中,向青少年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唤起青少年对自身、对周边师生心理健康的重视,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意识,强化青少年对心理健康的价值认同。

七、开通心理网站等媒介,打造媒介育人新渠道。

青少年作为时展的风向标,电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广泛使用给当前严峻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渠道。网络、电话等媒介因其具有隐蔽性、自由参与性、便捷性,与青少年的生活紧密相连,日益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辅助点。通过开辟网络心理咨询、电话咨询热线等,给有心理援助需求但又不愿当面咨询的青少年一个平台,供其倾诉自己的心理困惑;通过心理bbs,由心理学工作者主动发起讨论话题,与青少年在线进行互动交流,积极引导青少年客观看待当前的种种社会现象,鼓励青少年积极发表个人见解,从而掌握青少年的真实心理需求,为现实中开展青少年工作提供参考,多方位收集信息,为青少年顺利成人成才保驾护航。

八、建设学生心理社团,引导青少年心理健康互助。

新时期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方兴未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却一直存在学校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涉及面不深、亲和力不够等问题。为有效应对上述情况,学生心理社团应运而生。学生心理社团一般有心理卫生协会、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等,是经过精心选拔并予以培训合格的主要负责开展朋辈心理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的学生干部群体,以此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互助。心理社团的主体是学生,其与周围的学生有着共同的生活经历和相似的兴趣爱好、目标和追求,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十分了解,因此,心理上更加亲近、更容易理解和沟通,且其丰富多彩的团体活动经验也使得他们成为朋辈心理辅导的最佳载体,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亲和力不够、涉及面不细等不足,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发挥实效的重要手段。学校如能真正把学生心理社团组织有效开展,必将极大促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速青少年成人成才。

九、开展学科教学渗透,加速构建全员育人新局面。

学科教学渗透是指教师在进行常规的学科教学时,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将心理健康培养内容渗透在学科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完善各种心理品质,特别是诸如情感、意志、个性品质等方面。学科教学渗透模式的顺利开展可以保证在不给学校增加课时、人力的情况下,有效实现知识—心理教育的相互促进,加速青少年的成人成才。实践证明,学科教学渗透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在具体操作时可采用移情体验法、角色扮演法、认知矫正法、游戏法等方法进行渗透。大力开展学科教学渗透模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无疑会进一步凝聚全体教师推进素质教育的动力,提升青少年成人成才的质量和效率,构建新时期背景下,多学科、多角度育人成长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大均。当代中国青少年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

[2]陈良,张大均。近20年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的进展与走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11)。

[3]王丽敏,王琪,王燕等。健康教育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2)。

[4]卢勤。心理健康课程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影响的实证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0, (5)。

[5]张大均。心理健康教育:十大问题亟待解决[n].中国教育报,2004.

[6]袁红梅,赵嶷娟。朋辈心理辅导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j]

康养人才培养范文5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康复教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103-03

康复医学和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临床医学并称为“四大医学”,是上世纪50年代后出现的一个新的医学分支。康复是以整体的人为对象,是一门以减轻和恢复人的功能障碍,代偿和重建人丧失的功能,使其最大限度地重新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的医学学科,也就是功能障碍的诊断、预防、评估、治疗、训练和康复的医学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生活工作环境的改善,老年人的寿命在不断延长,老龄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世界上的国家大多会经历这一阶段。人口老龄化的同时亦伴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和环境、空气污染的问题,随之而来的是人口疾病谱的变化。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将呈现高发趋势,这必然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必将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医疗和养老负担,加重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也给我国的康复医学的发展和教学带来严峻的挑战,怎样使老年人颐养天年,一直是社会所关注和探索的问题。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和努力,我国的养老康复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养老产业在国家政策的扶植下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康复事业也面临诸多的问题,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人口多,国家经济基础薄弱,我国的情况又与其他国家不同,这使我国养老康复问题面临新的挑战。

一、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康复医学发展的方向

通常65岁以上的人口比率超过总人口的7%,就被称为“老龄化社会”,而超过了14%就被称为“老龄社会”。老年人口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中国也不例外。中国在2005年老龄人口达到了7.6%。实际上中国在2001年就已开始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不仅对经济发展有多方面的影响,对社会的医疗卫生也带来很多的重要影响。大多数国家是物质基础达到一定程度,有足够的财力来解决已经出现的老龄化问题。但我国不同,进入老龄化时,国家相应的财务并不充足。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平均预期寿命将不断延长,加速了人口老龄化。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人们对康复医学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老年人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过重要贡献,要使老年人安享天年,病有所医,老有所终,必须将养老和康复结合起来。

目前人类的死因主要是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癌症和创伤,前三类疾病更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除了一些疾病导致的急性死亡外,绝大部分患病的老年人可以存活下来。但是如何使这些患病的老年人生存质量得到提高,这就要依赖于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通过一些科学研究调查表明,积极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能够明显的延长患病者的寿命,使死亡率明显降低。在脑血管意外存活患者中,积极康复治疗可使90%患者重新获得行走和生活自理能力,30%患者恢复工作;反之,不进行康复治疗,上述两方面恢复者仅为6%和5%。据统计在癌症患者中,40%可治愈,60%可存活15年。这些存活者,无疑给家庭和社会均造成沉重负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以及各种环境问题的频发,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癌症等三类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会逐年增高,这就对我们的康复医学带来了全新的挑战。由于我国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巨大、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我国经济基础差等因素,中国更多的是采取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所以说社区养老模式将是我国需要积极发展的。将社区养老和社区康复相结合将是我国康复医学今后要面临的严峻挑战,亦是我国康复医学发展的方向。

二、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政府对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健康非常关注,2009年出版的新医改方案,首次确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目标,将相关疾病的康复治疗列为医保报销范围。鉴于基层医疗机构康复专业的薄弱和康复专业人才的缺乏,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全国康复专业从业人员进行了专门系统的培训,我院康复中心就是我省康复专业人员的培训基地。另外,我国医疗事业发展还存在不均衡的现象,城乡居民对一些卫生服务和设施利用率低。要解决有关问题,最终端的是对实用型康复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社区康复制度的建立。

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独立于临床医学之外的,具有独立的理论基础、诊治技术和技术规范的医学学科,而不同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这就要求康复医务工作者除要具备生物医学的相关知识外,还应具备丰富的心理和社会学知识。康复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学科,而目前的教学大多数还是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课堂上授课,学生在座位上听讲,师生缺少互动,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教学模式在急需康复专业人才的情况下,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人们自我保健意识增强以及康复医学服务范畴和模式改变的条件下,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通过这种方式培养的学生知识面狭窄,注重临床理论培养,忽视康复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锻炼,因而社会适应性不强。虽然近年我国康复医学的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受传统生物医学教育模式的影响,在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内容构成、知识架构、课程体系设置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对培养方向和目标定位不清,标准不明确,课程设置混乱;康复医学的专业教师背景主要是临床医学背景,缺少运动医学、物理医学、预防医学和社会保障学学科的背景;专业教学中临床医学的内容较多,康复及物理治疗的内容较少;实践教学脱离实际等。

三、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康复医学服务的目标及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我国人口构成将发生明显的变化,为应对这一挑战,我国康复医学的服务对象和服务目标将从康复医学发展初期的对战伤、车祸、意外事件导致的残疾和先天缺陷者的康复,逐渐过渡到利用医学的、社会的、教育的、职业的等各方面的措施对病人进行康复治疗、训练、心理辅导,对一些长期不K的慢性病、心理障碍者等特殊群体服务的康复医学发展近期目标上来。今后还将拓展到广大基层地区、亚健康人群,以及对相应的人群进行健康状况观察、调理和治疗等康复医学发展的远期目标上。这就必然要求康复服务的社会化和社区化,服务人群中除了受伤后的残障者,更多的还是心脑血管意外等的后遗症,以及其他老年慢性病患者等。人类生活的社会化和群居化,在社区生活中得到了最为具体的体现,并提出康复服务人性化和康复预防优先化等理念。未来康复医学,康复预防占重要地位,人们不仅进行康复治疗,更多的是将资源用于一些亚健康状态、生活习惯和职业习惯病、心里次健康状态的预防上;康复医学不仅与临床医学紧密相连,并且与预防医学、保健医学相联系,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健康,且有疾病后可以得到康复治疗,这将成为康复医学发展的最终目标。

未来的康复医学教学改革应有中国特色,立足于中国国情,着重于社区康复医学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专业方向、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进行改革。教学内容应该不仅仅局限于临床医学和物理学,应增加心理学、物理医学、体育运动学、社会学、预防医学的相关内容,并加大健康评估和心理康复在课程中所占的比重;教学方法上应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社区康复服务教学。作者所在校康复中心是陕西省康复医学人才培养的基地,现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做以下分析和探讨。

(一)实用型康复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随着我国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和人口老龄化的深入,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癌症等三类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会逐年增高,这就要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卫生管理体系做出相应的调整。国家医药卫生部门除了要将过去单纯的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主导的模式转向以健康预防为主导和疾病治疗为主导并重的模式上来,以医疗为中心转向医疗保健康复等为一体,还要引入循证康复医学的概念。这一服务目标的定位和服务目标的改变,对我国现有的医学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有着极大的影响,同时对康复医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给我们康复医学的教学也带来了全新的机遇。结合我国社区养老模式的建立,我国康复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围绕面向基层、适应老龄化趋势这一定位,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前瞻、全科、社会、实用。

(二)人才培养要求系统全面发展

临床医学是康复医学的基础,康复医学是在大量的基础医学理论和基础医学知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医学学科,是有着较强理论性和很强实践性的学科,从业者要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这就要求康复医学教学突出实践与能力培养的特点,即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和个人创新能力。在明确的培养目标下,主要从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上进行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类社会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方面的领悟;(2)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3)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4)康复专业知识的掌握与社会实际需要相结合;(5)各种、各科知识相融合;(6)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上六个方面可保证教学向综合性、实用性的人才培养方向发展。

(三)课程设置的改进

为了适应康复医学培养目标的转变和康复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康复医学教学课程的设置要进行改革。紧跟社会康复服务人群的变化及学科发展的步伐,按照康复医学教学内容的构成和培养的要求,增加学生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向医学实用人才方向发展。新课程设置主要整合模块:社会养老与健康学模块、康复医学课程模块、物理医学课程模块、基础医学课程模块、心理医学课程模块、临床医学课程模块、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课程模块以及课外学习模块。课程模块在原有的“康复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课外学习模块”这四大支柱模块基础上增加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社会养老与健康学”、“心理医学”、“物理医学课程模块”,形成支柱,从而使学生全面掌握卫生服务、健康教育与康复医疗服务三种类型的干预健康的手段。

专业课程新增了“心理康复学”、“社区康复学”、“卫生预防”、“医疗管理信息学”、“社会与养老学”等课程。对康复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整合,增设了“心理康复治疗实训课”和“康复训练治疗见习课”;课外学习模块设有“社区康复服务实践”、“志愿者服务实践”、“科研设计”、“社会养老课程讲座”。在实践学上为了能使学生尽快地适应工作,学习和实际工作相一致,实习内容和实习时间做了相应的调整,增加了慢性病康复治疗和社区康复服务的实习内容,延长了康复物理治疗和心理评估实习的时间,专业实习由过去主要去综合性医院改为主要去康复病医院或综合性医院的康复科实习,同时兼顾临床医学科目的实习。具体实习内容采取由学校选定和学生自主选择的方式,既使学生了解本专业各科的知识,又能突出学生的个性,实现和就业无缝对接。

(四)传统康复医学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

目前康复医学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的模式,这是我们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手段,它的特点是:教师讲解、书写板书,学生领悟、记笔记,老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理解程度,并通过这种方法,来调整教学方式方法,达到教学目的。但是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知识及技能的更新换代的进程不断加快,对教学模式及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继承传统教学方式的同时,作者就传统教学的某些缺陷进行了以下探讨:第一,引进讨论式和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动手参与,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性。第二,引进引导式和启迪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传统模式的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能很好的发挥。由于康复医学的教学内容机械和枯燥,因此有必要引进引导式和启迪式教学,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和学生进行双向交流的启迪式教学模式,是优化教学手段的必由之路。第三,增加多媒体教学内容,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生动性、形象化,将康复医学枯燥的教学内容呈献给学生,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以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这是传统教学法无可比拟的。康复医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康复医学的教学内容较为单调,通过互动式、启发式、引导式以及多媒体声音图像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研究显示,在康复医学教学中,引导式教学法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操作能力等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法。

综上所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康复医学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未来中国康复医学的发展、康复医院的建设势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反观目前中国康复医学发展现状,康复医院总量不足,康复专业人才不足等缺陷明显存在。这就要求康复医学的人才培养要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做适当的调整,改革过去已有的教学模式,大量培养高素质的康复医学人才,以适应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新型人才培养必须适应我国当今及未来发展的社会需求,将养老与康复相结合,将康复与健康相结合,适时大力发展社区康复,注重心理康复和职业行为病以及老年慢性病康复的教学,并体现实用,符合基层医疗机构对综合性专业人才的需要。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符合社会对康复医学专业要求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学以致用,建立具有康复知识的专业队伍。

参考文献:

[1]乔志恒,郭明.康复医学发展现状与未来[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1):96-98.

康养人才培养范文6

关键词:汽修 素质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汽车数量的日益增加,汽修行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相应地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汽修行业需要的不再是平凡的修理工,而是素质全面的新型汽修人才。面对如此严峻的求职形势,职业学校汽修专业的老师、学生应引起高度重视,尽快转变观念,不能只停留在维修技术的苦练与掌握上,还要树立和培养积极健康的就业意识。经过近两年带学生实习的情况,我觉得应当培养学生以下五种就业意识。

1、培养学生的敬业意识

所谓敬业,就是热爱自己的专业,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敬业意识呢?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汽修专业老师要不失时机地引用服务行业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教育学生。如:济南交警为了人民的交通安全,不顾烈日严寒,默默地奉献在圆形岗台;被称为经营户的“全天候所长”,勤勤恳恳,埋头苦干,直至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黄振磊;对技术精益求精,学习上认真刻苦,锲而不舍,写得桥吊手册“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一些大专院校的教材”的许振超。他们都是以崇高的敬业精神勉励自我,奉献社会,赢得人们的广泛赞誉和尊重。想想英雄,对照自己,学生内心自然会受到启迪,从而领会到敬业的深刻含义,逐步树立良好的敬业意识。

2、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

职业学校汽修实习基地,是学生汽修实习的场所。它不仅为学生实习服务,同时为社会服务,是职业学校对外开放的窗口。服务质量的优劣,关系实习基地、学校的信誉;关系学生实习的成败。良好的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是吸引回头客的无形磁铁;是连接新客户的桥梁;是学生实习条件来源的保证。在实习中,利用学生接触社会的大好时机,老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进入角色,以实习基地为家,把自己当主人;把司机师傅当亲人。对维修车辆,老师指导学生细心检查,彻底排除故障。遇到汽车在路上抛锚,老师、学生及时前往,为受困司机师傅排忧解难。预约上门服务,不因天气和其他原因改变。在连续不断的业务中,学生虽然经历了脏累寒酷,收获的却是成功与快乐。不仅维修水平提高,而且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显著提高。

3、培养学生的竞争、合作、交际意识

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没有竞争,人就没有活力;没有合作,人将孤立无援。通过竞争,行业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通过竞争,弱智变强。在实践中,学生也发现,谁的服务质量好,谁的维修水平高,谁就能得到客户的信赖。由此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中勤于动手的多了,偷懒的少了,不声不响的闷坛子少了;讨论、交流体会的多了,谈笑的少了;老师说的少了;辅导的更轻松了。学生间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局面。你帮我,我助你,互学经验、取长补短,又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竞争能力,而且提供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当然。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均离不开交际。只有通过交际,才能与竞争对手、合作者、服务对象之间互通信息,交流情感。有人说:一个不会交际的人,犹如一艘停泊在沙漠中的船,永远达不到彼岸。可见交际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可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多搞接待,同司机师傅交流;让学生多出去联系、走访新老客户;到各用人单位了解往届学生的工作情况。在学生间开展交际比赛,看谁交往的客户多,了解的信息全,以此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4、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每个学生在实践中会碰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将来走向社会也会碰到同样的问题。出现新车型,要了解它的构造、原理、故障与检修;车辆整容。须学会扳金、喷漆工艺;自配零件,须学会机械加工与测量技能;查阅资料,要学会微机操作、上网知识等。专业老师要有学生前途负责任的态度,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不断提高自学能力,时刻充电,拓宽视野,增强后劲。让学生明白,新的观念、新的思想等着他们去发现;新的方法、新的发明等着他们去探寻。未来属于不断进取、善于学习的人。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踏着时代的脚步前进。

5、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