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范文1

关键词: 信息资源建设 图书馆 网络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3―0―01

1.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概况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空间更为广阔,信息资源的传输、存储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些都为用户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服务,使用户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获得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

1.1 概念与范围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在狭义上是指对信息本身即信息内容实施管理的过程。在广义上则是对信息内容及与其相关的设备、人员、系统、网络等进行管理的过程,包括信息资源的组织、规划、控制和管理等。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从理论上分为三大体系:一是信息资源建设的基础理论,包括图书馆的内容、性质、方法等;二是有关传统文献资源建设的研究范围与内容,包括传统文献资源建设的历史、现状、模式、发挥的作用等,这是处于当前网络环境下对信息资源建设的主体之一;三是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理论、内容、模式等。

1.2 基本特点

1.2.1 稀缺性

信息资源在总体上还无法满足人们对于未知世界认识的需求,由于交易成本和时滞,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信息提供者供给的信息资源在数量上也不能满足信息需求者的需求,而对信息资源处理能力的不足,使信息资源的利用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

1.2.2 多元化

传统图书馆的馆藏通常以采订、交换纸质文献为主。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除纸质文献的采订外,还需要购买各类型的电子文献数据库,包括以纸为载体的印刷型文献、以感光材料为载体的缩微型文献、以磁性材料和感光材料为载体的视听文献、以磁性材料为载体的机读文献等。

2.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信息资源的标准规范问题

我国图书馆具有数量多、分布广、资源丰富等特点,许多图书馆拥有自己的特色馆藏并建立了特色馆藏数据库,但在建设信息化馆藏的过程中不同的技术要求、不同的加工水平必然造成不同标准,从而造成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障碍,给读者的文献检索和文献获取带来诸多的不便,甚至在应用过程中造成较大的混乱。

2.2 数据库引进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目前,各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大多比较重视电子文献的建设,特别是引进各种类型的中外文数据库。例如期刊数据库、图书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专利数据库和标准数据库等。但在此过程中,在些图书馆存在盲目跟风现象,如不全面考虑规模、不考虑引进数据库的实用价值等,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勉强引进,特别是国外的大型数据库,花钱不少,但实际上使用率较低。

2.3 信息资源的版权问题

馆藏资源数字化已经超出了为馆藏需要少量复制的限制,所以应当取得著作权人的许可,否则就构成侵权。但是,信息化的图书馆馆藏资源巨大,要求图书馆去取得每位著作权人的许可并不现实,可以说,法律的限制为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造成了障碍。积极呼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有关图书馆的法律体系,要争取在立法上为图书馆提供法律保障,这也成为图书馆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3.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建议与措施

3.1 重视馆藏发展策略的制定

图书馆大多建馆历史不长,处于成长期,重视馆藏发展策略的制定非常必要。应考虑如下几条原则:①弄清本馆的短期计划和长远规划;②弄清本馆的服务对象;③弄清本馆的服务方向,以确立本馆馆藏发展的方向。

3.2 加强数据库建设

目前,国内和国外有许多大型的专业性数据库,直接引进即可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引进数据库价格昂贵,需要认真选择,不应重复订购。要加强本馆特色和专题数据库的建设,认真分析本校、本地和本馆资源特色,逐步建成一批具有学科特色、地方特色、馆藏特色的电子资源。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加工、组织和整理,加大网上免费学术资源的开发力度,实现馆藏资源最大限度的延伸。

3.3 加强图书馆网络导航系统

网络导航系统就是把互联网上有关国内外某一学科或主题范畴的各类信息资源,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搜集,对大量分散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从逻辑上将有关信息联合起来,形成信息集成系统,提供用户查找和使用。

3.4 加强用户服务工作

加强用户服务工作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必须加强图书馆员对数字化信息服务工作的认识,提高馆员的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数据库检索、外语能力以及进行高层次参考咨询服务等具体业务的能力。这是做好用户服务工作的前提;(2)在网上建立图书馆主页,通过宣传进行用户开发,不断吸引和发展潜在用户;(3)发挥参考咨询馆员的作用,对特色信息做出评价、分析,开展定题、跟踪等主动信息服务;(4)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加强图书馆与各教学科研部门之间信息资源与信息需求的交流,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5)开展导读咨询服务、电子期刊书目服务;(6)进行电子期刊资源的区域性开发,实现资源共享。

4. 结束语

图书馆是信息资源建设的主体之一,是整个社会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基地。随着我国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已经成为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搞好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是当前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也是在载体多样化、信息数字化、传递网络化的环境下图书馆面临的新问题之一,它需要我们去深入研究、不断实践和努力解决。

参考文献: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范文2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数字信息资源建设

数字信息资源作为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中越来越重要了,如果仅靠馆藏的图书文献是远远满足不了读者的需要,信息资源的建设必须向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作为高校图书馆,必须拥有或可以获取足够、丰富的信息资源,才能满足学校的教学和科研要求。提供最方便快捷的服务。

1、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来源

高校图书馆的数字信息资源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商业电子出版物,二是自建数据库,三是网络信息资源。

1.1商业电子出版物的选购。电子出版物,其主要包括普通电子出版物和网络电子出版物两大类。目前采购商业电子资源是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馆藏建设最主要、最方便、最快捷的一条途径。

大学图书馆根据本校的教学和科研需求,可以有选择地购置学术价值较高的电子文献数据库,积极引进代表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网上数据库和电子文献,建立馆藏印刷型文献、馆藏数字化文献和网上文献信息三位一体的文献资源体系。在电子资源的选择上应明确资源收藏的范围、收藏的流程、购买数据库的要求等,同时要考虑试用原则、备份原则、处理电子馆藏和纸本馆藏的关系原则等。

1.2数据库的建设。自建数据库是包括利用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光盘存储技术、网络技术等技术手段,将馆藏印刷型文献、缩微型文献、音像型文献等传统介质的文献。转化为数字化、电子化的光盘信息或网络信息的工作。

图书馆自建数据库主要包括书目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教学参考书数据库以及各馆根据自身的收藏特色、地域特色、技术力量、经费条件建设的特色数据库等。

数据库的最终目的还是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所以在建设上必须考虑适用性。在检索功能上,能够提供快速、多方式的检索能力;在文献传递上。采取信息定制、参考咨询和专家咨询向结合的方式;在系统管理与维护上,采取了如用户管理与认证、资源管理、权限管理、统计管理、数据维护和数据交换等多种方式。而它们所采取的服务方式,也是遵循了服务读者用户的原则,按照CALLS的协议,参建单位在一定时间内相互免费开放,向CALIS成员馆提供文献传递服务,向非CALIS成员馆收取一定成本费并提供文献传递服务,对社会读者可采用收取年租费或计次费的办法并对涉及版权和保密的一次文献,采取由建设单位自行选择的方式,尽可能方便快捷的服务。

1.3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所谓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就是图书馆可以根据馆藏发展需要,按照用户需求挑选出来的具有高度价值的知识信息,经过搜索、选择、分类、编辑、整理、加工、等处理流程,最后以有序的方式提供给读者,使其成为本馆的现实馆藏。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包括这样几种模式:

1.3.1建立网上资源库。结合学校的性质和教学任务。有目的有重点的检索与本校教学和科研相关的国内外权威性、高质量的信息资源,收集到网上的资源库里,把网上无序的资源信息变成有序化。

1.3.2建立网上资源地址簿。搜集网上资源地址,将对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有利用价值的信息网址地址随时加入浏览器的地址簿里,分门别类的排列,便于读者查找。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热门网站的推荐。

1.3.3下载电子文献。下载利用率高的电子文献,丰富电子文献库,方便读者使用。

2、高校数字信息资源建设面临的问题

2.1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不是靠一个图书馆的实力就足以完成的,因此,许多的学科导航门户网站需要是多个成员馆合办共建。这就需要高校和其他数据库建设部门,摒除门户之见,通力协作,才能建设高质量的网络信息资源。

2.2对于商业数据库,由于目前其自身存在的一些如检索程序复杂、无法实现自由的跨库检索等不方便使用的情况,许多商业数据库中相互重贴的内容较多。使得图书馆在采购时难免采购内容严重重复的数据库。

2.3图书馆资源建设需要既精通相关专业知识,又懂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还能熟悉多种信息资源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而许多高校图书馆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都不能满足高质量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需求。

3、提高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质量的措施

3.1加强高校图书馆交流与协作。为适应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需要,提高数字资源的质量和水平,高校数字图书馆必须在与其他图书馆联网的基础上,加强图书馆馆际交流与协作,由核心图书馆牵头,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有覆盖全国的、有专业特色的核心数字平台。同时,高校图书馆也应该与地方图书馆和科研结构合作,形成共建共享联盟,共建虚拟馆藏。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范文3

本文立足于用户数字阅读的需求,分析当今时代数字阋读的趋势与常态,剖析数字阅读的特点及其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期为图书馆在数字阅读背景下开展信息资源建设提供参考。

1数字阅读已成为阅读的趋势和常态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数字资源的急剧增长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数字阅读在我国兴起并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

1.1数字阅读迅速普及的环境已然形成

(1)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在我国迅速普及。2016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报告指出,随着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和推进,互联网对于整体社会的影响进入到新的阶段。首先,从网民规模看,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951万人,增长率为6.1%,较2014年提升1.1个百分点,整体网民规模增速有所提升。其中,网民以10-39岁群体为主,占整体的75.1%。其次,从手机网民规模看,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20亿,较2014年底增加6303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的85.8%提升至90.1%。随着“智慧城市”“无线建设”的大力开展,WiFi无线网络也成为除3G/4G外主要的上网方式,91.8%的网民在最近半年曾通过WiFi介入过互联网[3]。2015年3月,世界移动通讯大会《移动经济2015》,报告预测全球移动通讯用户数量将从2014年末的36亿增加至2020年的45亿;使用宽带网络的移 动用户数将从2014年的40%增加至2020年的70%;智能手机的覆盖率将从2014年的37%增加至2020年的65%w。再次,从网民对各类网络应用的使用率看,使用率最高的是即时通讯,而搜索引擎(82.3%)、网络新闻(82.0%)和网络视频(73.2%)紧随其后,此外,阅读网络文学的比例也占了43.1%。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网络也为图书馆开启了跨越时空的服务新空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3月8日,在腾讯和新浪网的微博上,湖北省图书馆、杭州图书馆、贵州省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和深圳图书馆的粉丝和听众数分别为28.5万、27.2万、22.9万、18.8万、16.3万、14.8万和14.6万。同时,诸多图书馆均开启了微信公众号作为推广阅读的新载体和新平台。

(2)数字资源的急剧增长,改变了信息资源的结构

首先,从信息资源生产来看,中国新闻出版研宄院历年年度报告数据显示,自2006年以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年收入逐年快速增长,2014年底达到3387.7亿元,较2006年有巨大增幅'其增长趋势如图1所示。此外,国际数据公司(InternetDataCenter,IDC)报告显示,2011年数字世界的信息量将超过1.8万亿GB,到2020年,数字信息量将是目前的50倍'2012年3月,在全球具有权威性的、出版历史长达244年的《大英百科全书》宣布停止退出印刷版,继续提供电子版'2014年,《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修订开始,修订版为电子版[9]。

其次,从信息服务提供方来看,在公共图书馆领域,到“十二五”末,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量将得到较大、均衡的增长,数字资源总量达到10000TB,其中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总量达到1000TB,与2010年底的480TB相比翻一番;每个省级数字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量达100TB,每个市级数字

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量达30TB,每个县级数字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量达4TB_。同时,高校图书馆资源结构也产生了较大的变化,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在2001-2011年期间,该馆纸本资源有少量增加,而数字资源数量增长迅猛,电子图书增加195.9万种,电子期刊增加26700种,数据库增加196个,馆藏资源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比重不断加大,如图2所示。

1.2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此消彼长的态势

自1999年起,中国新闻出版研宄院陆续组织实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并在中国出版网站设置全民阅读专题,调查报告。从2008年开始,报告引入了“数字化阅读”概念,网站也设置了“数字阅读”专题,根据历年统计数据,2008-2014年我国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的发展趋势如图3所示。通过最新公布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可知,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5%,较2013年上升了0.2个百分点。其中,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58.1%,较2013年上升了8.0个百分点,首次超过图书阅读率。其中,就成年国民对数字化阅读载体的接触情况而言,在2008-2014年期间,网络在线阅读和手机阅读的增长速度迅猛,电子书接触率也有缓慢增长,其变化趋势可见图4。2014年,在我国成年国民中49.4%进行过网络在线阅读,通过手机、光盘、平板电脑和微信阅读的比例分别为51.8%、2.0%、5.3%和34.4%o而国民每天接触互联网的平均时长为54.87分钟,手机阅读、微信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和平板电脑阅读的平均时长分别为33.82分钟、14.11分钟、3.79分钟和10.69分钟。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4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较2013年减少了0.21本,而报纸阅读量为65.03期(份),较2013年

下降5.82期(份)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增速放缓并有下降的趋势,而数字化阅读率快速增长,反映出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此消彼长的态势。

在网络时代,公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也逐渐呈现多样化、多元化的特点。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网络来查找、传递、保存与共享信息资源。相对于传统的书目、题录、工具书、文摘型检索工具等信息查询途径而言,数字资源的查找要简便得多,各种搜索引擎易于掌握,能瞬时搜索巨量资源。根据OCLC的报告,84%的调查对象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1%的人从图书馆网页上进行信息检索,但与搜索引擎相比,大多数公众依然认为图书馆购买的学术资源提供的信息更为可靠和准确。

1.3数字阅读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渠道

在学术研究领域,数字阅读成为科研人员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渠道。C.Tenopir及其合作者通过问卷调查和关键事件方法,分别研宄了1977-2001年、1977-2009年间自然科学、技术、医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研宄人员的信息查找和阅读模式,认为电子期刊、目录检索和人际交流是识别与查找论文的主要途径,电子期刊论文己经成为阅读的主流,图书馆的馆藏电子期刊成为科研人员阅读过刊的主要来源。同时,开放获取也成为获取学术信息资源的重要渠道。以开放存取期刊文献检索系统DOAJ(DirectoryofOpenAccessJournals)为例,该系统提供了大量经过同行评议的、质量高且可免费下载的论文,截至2016年1月23日,DOAJ收录了来自136个国家,11075种期刊的2165909篇文章,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数字资源,满足其数字阅读的需求。

2数字阅读的特点及其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

    2.1数字阅读的特点

数字化阅读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是因为其自身具备众多优势,包括容量巨大、覆盖范围广和使用方便等,能够适应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对于信息获取的诉求。

(1)数字阅读的网络化和泛在化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进入千家万户,信息可以在任何时候通过网络、电子阅读器和数据库轻易获取,而依托网络和电子阅读设备的数字阅读也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达到泛在阅读(UbiquitousReading)的效果,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而不用专门到图书馆或书店查找信息、阅读书籍,从而提高了信息获取的效率。此外,网络链接具有聚合知识点的优势,超文本阅读实现信息间的跳转,帮助读者阅读拓宽视野。数字阅读在潜移默化间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也使阅读群体不断壮大,阅读主体达到前所未有的覆盖面。

(2)阅读形态多载体化、融媒体化

传统阅读的载体单一,而数字阅读的载体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主要包括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和平板电

脑等,读者可以根据需求和习惯进行选择,既可以在公共空间进行阅读,也可以随身携带,体现了数字阅读的空间移动化特点。同时,数字阅读也是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交互结合的阅读形式,多媒体技术使不同文本之间在网上相互连接,是一种图书视觉化的新形式,为人们的阅读添加了新的享受,使数字阅读逐渐成为流行的全民阅读形态。此外,“三网融合”使公众的基本文化需求都能通过数字阅读实现。

(3)阅读的快捷性缩短了知识传递的时滞

近年来,以Blog、Tag、SNS、RSS、Wiki等应用为核心的Web2.0技术得到广泛的推广,通过网站订阅、微博关注和微信推送等渠道的数字阅读可以让读者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对于科学研宄而言,除传统文献查找方式外,网络也是科研人员的得力助手,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能够帮助用户查询到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学术博客也为人们提供了双向的、互动式的学术交流。开放的阅读环境使信息资源传播更加广泛,实现资源共享。此外,学术论文率先在网络平台,也使知识分享与交流的速度加快。

(4)阅读的便利性最受读者青睐

便利性是数字阅读的一大特色,手机、电子阅读器和平板电脑等数字阅读设备资源容量大,体积小,便于携带,深受读者青睐,尤其是青少年。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刘斌等人对包括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在内的10所北京市高校的405名大学生开展数字阅读现状的调查,在“数字阅读优势评价”一项中,排名第一的是“便于携带”,占被调查人数的50.4%。2007年,亚马逊推出了电子书阅读器Kindle,很快就受到读者的欢迎,在全球掀起了一阵手持阅读器阅读的热潮,2010年第二季度,亚马逊的电子图书的销量首次超过精装本图书销量。

2.2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

不可否认的是,数字阅读在给人们带来丰富的阅读体验的同时,也给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带来了冲击,图书馆图书借阅率和阅读率的下降与数字资源需求的大幅提升形成鲜明对比。为满足读者需求,很多图书馆开始对馆藏资源建设进行变革。

(1)图书馆资源结构的变化

在网络普及、数字阅读和电子出版物盛行之前,大多数图书馆馆藏以纸质文献为主,包括图书、纸本期刊和报纸等,辅之以少量数据库。而如今,面对数字资源激增、馆藏空间不足和读者的数字阅读偏好等现实情况,大部分图书馆调整了资源结构,极大地提高电子书和电子期刊的比例,加大数据库的建设,数字资源成了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相应地,图书和纸本期刊的比例逐渐减少。以台湾高雄第一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2002年,该馆资源以图书为主,占87.6%,电子书的比例极少,而到了2012年,图书比例几乎降到2002年的一半,而电子书迅速提高到48.63%,超过图书的比例,电子期刊也有所增加。在数字阅读背景下,图书馆资源结构的变化有利于满足读者需求,也极大地缓解文献增长与馆藏空间不足的矛盾。

(2)资源建设模式的变化

从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角度来看,拥有与获取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两种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方式和必然趋势。传统的图书馆资源建设普遍重“拥有”而轻“获取”,以收藏书刊提供给读者利用为己任,专注于书刊搜集、整理和加工等工作然而,随着出版物数量的急剧增加和价格的不断上涨,图书馆收藏能力显得不足;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资源传播与共享更加便捷,新的资源获取方式使图书馆扩大馆藏数量,提高成本效益,这种优势在数字阅读时代展现得更加明显。如今,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关注读者数字阅读的需求,并以此为导向,从重拥有的资源建设模式走向了重存取的资源建设模式,通过采购数字资源、开发网络资源、资源共享和开放存取等形式为读者提供数字阅读服务。

(3)资源采集方式的变化

传统的图书馆资源采购思想仍然侧重于阅读的知识获得功能,忽视大众阅读的需求,用户较难借阅到

SSSSSSSSSSSSSSS

自己喜欢的图书。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不能相互补充,馆与馆之间的资源是相对独立的,重复建设概率高,信息资源共享有局限性。首先,数字阅读时代,用户的多样性及用户对数字资源需求的多样性给图书馆资源采集带来了挑战,图书馆在采购数字资源时注重用户需求调查分析,征求读者建议;其次,我国数字资源建设面临资源垄断、资源讹诈、资源壁垒、资源浪费和资源同质等困境,图书馆逐渐寻求区域性联盟,形成文献资源保障体系,避免盲目采购和重复采购;此外,图书馆在资源采集过程中逐渐由馆藏驱动模式向用户驱动模式转变,引入读者决策采购(PatronDrivenAcquisitions,PDA)模式,根据读者的使用率决定是否购买某种电子图书,提高数字资源利用率

(4)资源购置经费结构的变化

数字阅读的兴起也直接导致图书馆资源购置经费结构的变化。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为营造数字阅读的条件,逐渐购置各种类型的数字阅读设备,价格昂贵,在经费结构中占了很大的比例;而在高校,越来越多的师生通过阅读数字文献进行学习和课题研宄,数字资源在教学和科研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图书馆逐步提高购买数字资源的经费比例。据相关学者的研究表明,目前国内一些“985”高校图书馆用于采购数字资源的经费已超过总经费的三分之一,以清华大学图书馆为例,在其资源配置经费比例中,纸本资源仅占35%,而电子资源占了65%[23],接近三分之二,表明了数字阅读给图书馆资源购置经费结构带来的巨大变化。

3数字阅读背景下图书馆的资源建设

数字阅读正日益成为阅读生活的趋势和常态,对于图书馆资源建设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数字化背景下,图书馆应该立足于读者需求,适时调整信息资源建设政策。

3.1“虚实并重”是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基本方针

在数字阅读潮流引领下,虚拟馆藏应当作为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重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图书馆不是现代图书馆。然而,虚拟馆藏不能取代现实馆藏,实体文献资源仍然是大多数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文献生产和社会需求来看,在整个社会数字资源数量急剧增长的同时,印刷型文献生产的数量也在增长。对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多数读者来说,对印刷型文献的需求仍然是“刚性需求”。从数字阅读的特性看,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虽然数字阅读不能等同于浅阅读,但它确实容易导致浅阅读。北京市大学生数字阅读现状调查显示,65%的学生数字阅读的总量只占了不到三分之一,而只有16%的学生数字阅读量达到或超过其阅读总量的一半。另一方面,碎片式的语言和拼盘式的内容使读者很难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对事物的全方位认知。此外,利用智能、便捷的检索方式过滤了“无关”内容,去获取与学习、研究直接相关的事实或数据,弱化了在浏览和阅读中启发科学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从现实情况看,纸本阅读仍然有广泛的需求。《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2015)》显示,在首选的阅读方式中,对“传统(纸质)阅读”的选择仍然占有优势,比“数字阅读”高出13.85%;在《第十二次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57.2%倾向于纸本阅读,而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分别只占14.3%、23.5%和3.45%;2014年包括255家公共分馆在内的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一卡通”纸本书通借通还流通量高达5741万册次,同比增长超过30%;2014年英国不列颠图书馆访问量超过160万,较2013年增加13万。一系列的数据表明,纸质阅读地位未被撼动。

因此,在数字阅读背景下,图书馆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应当贯彻“虚实并重”的基本方针,实现数字资源与实体文献资源的协调互补,对具有学术价值、文化价值、保存价值的图书,要注重纸质文献的收集;对具有实用性、知识性、娱乐休闲性的图书,主要以数字阅读的方式满足读者的需求;对虽然具有学术价值,但利用率很低,又能够通过其他途径方便获取的文献,也可以数字阅读的方式供用户利用。同时,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应制定不同的资源建设政策,例如,科学与专业图书馆、学术型图书馆应注重数字资源建设,面向大众的公共图书馆应注重实体馆藏资源的建设,而高校图书馆应实行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并重的方针。

3.2积极为数字阋读提供条件

图书馆是保障公民阅读权利的社会机构,因此,当数字阅读兴起,图书馆就应当积极面对,为数字阅读提供条件。从资源建设角度考虑,与网络搜索引擎相比,

目前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数字阅读的读者数量相对较少,因此,图书馆应进一步完善馆藏结构,利用先进技术建设丰富的数字阅读资源;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完善资源的分类、整合、检索等功能;引进多种形式的电子图书和移动流媒体影像并加快纸质文献的数字化。从基础设施角度考虑,图书馆需要及时更新计算机和服务器,保证网络的畅通;合理增加馆内电子阅读设备安置点,完善信息检索和导航功能,根据具体情况开展电子阅读器外借服务,如上海图书馆在2009年2月27日推出的数字移动阅读器外借体验服务[25]。从服务模式考虑,图书馆应充分利用SMS、WAP和手机客户端等服务模式,利用Web2.0技术构建交互式导读平台,实现智能推送、个性化定制、在线导读、读者聚类、图书聚类、作者聚类、书评数据库等多种形式的数字阅读导读t261。只有当图书馆的条件完善了,数字阅读才能在更大范围推广,用户的阅读效果和满意度也将不断提高。

3.3参与数字资源生产,提供优质数字资源

2007年,国际图联(IFLA)的《国际图联数字图书馆宣言》表明,图书馆应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同时将收集的有用信息提供给所有用户使用,充分利用图书馆自身传媒与机构角色日趋融合的优势来创建和传播数字内容。在数字阅读背景下,图书馆作为数字资源的生产者,应该为用户提供优质数字资源。图书馆要计对用户的信息需求,将本馆有特色的精品文献资源转换成数字资源,对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题有利用价值的信息按照一定标准进行数字化整理,建成特色数据库,吸引具有特定偏好的数字阅读群体,如湖北省图书馆建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建设的地方文献数据库和武汉大学图书馆建设的“长江资源库”等。同时,在数字资源生产中,图书馆需要充分考虑内容质量、资源特色、构成质量以及用户使用质量,改变数字资源“浅”“俗”“滥”的状况,为数字阅读提供优质资源。

3.4开发网络资源,引导数字阅读

计算机网络为数字阅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网络资源的无序性影响了读者对数字资源的利用。面对海量的、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图书馆要扮演好信息导航员的角色,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筛选、组织、整合网络资源,建立资源导航系统,引导数字阅读,避免读者在网上盲目浏览,节省时间,提高阅读效率。以中国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为例,它根据学科大类建设了化学学科信息门户(TheChemicalInformationNetwork.ChIN)和资源环境学科信息门户(TheResourcesandEnvironmentScienceInformationPortal,RESIP)等门户网站,其中,ChIN划分了动态与信息、资源搜寻工具、机构信息、信息源知识和学科分类等类目对用户进行引导RESIP则分为学科门类和资源类型两个一级大类,每个大类下又设置了若干个二级类目,体系十分明确[29]。

3.5积极推进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

资源整合是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目前,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不断加强合作交流,利用信息技术将各种分散的、异构的数字资源进行类聚、融合与重组并集成于同一平台,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随着用户对公共数字文化资源需求的多样化与综合化,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资源整合与服务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社会公众更需要有一个能够集成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机构数字资源的平台,享受“一站式”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在数字阅读背景下,图书馆更应起带头作用,积极投入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当中,通过机构间的合作为公众提供更有深度和广度的数字资源。而在推进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整合中,图书馆还应当克服管理体制障碍、建立完整的标准体系、解决知识产权问题以及强化资源共建共享的观念,从而为社会公众的数字阅读创造有利条件。

4结语

数字阅读因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并将不断发展。面对数字阅读的浪潮,图书馆只有顺应时展的趋势,始终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结合图书馆的发展目标,利用先进技术,积极生产和开发优质的数字资源、积极为数字阅读提供条件并引导数字阅读,才能推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高全民数字阅读水平。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范文4

1.对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视不够。在高校的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中,几乎没有关于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开发、利用方面的指数,这就导致高校领导对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而实体性馆藏资源占绝对优势,由此可见,校级领导往往不重视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图书馆是大学校园的地标建筑,是展现学校文化底蕴的窗口,因此,很多学校大力修建馆舍,忽略整体的信息资源建设,忽略图书馆的职责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强有力的文献保障职责。

2.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存在安全隐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络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这就让我国高校图书馆在信息安全方面存在很大问题,特别是云技术的大力推广。而我国高校图书馆又具有高度的开放性,这就使得我国高校图书馆存在着一系列的安全隐患,面临着很多知识产权问题,从而使我国高校图书馆无法实现信息资源的数字化。

3.信息资源服务不到位。我国高校图书馆尚未实现任何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接受任何消息的程度,特别是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的互动性比较弱,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高校图书馆进行资源服务的效率,同时,科技信息化的水平还不够高,在技术层面影响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另外,网络资源的筛选也存在很大问题,网络上不仅存在信息重复、过时、虚假等问题,有时还存在黄色信息和暴力信息,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将会对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环境和教育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和损失。

二、强化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措施

1.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关于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应做到,一是系统性原则,要充分利用电子文献和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和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信息资源建设资料库,为读者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工作。二是共享性原则,资源共享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平台,资源共享,使信息流通起来,做到新信息及时共享。三是标准化原则,要根据国家的标准,确定统一的著录标准和标引方式,增强信息资源库的规范性和兼容性。

2.提升馆员的素质。对图书馆进行网络信息资源建设需要大量专业能力强、技术全面的人才,他们不仅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还要有责任意识;他们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了解其他方面的基本知识;他们不仅要有引导能力,还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等。学校要多为图书馆员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勉励老员工树立危机意识,鼓励新员工多多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在学习和实践中,提升综合素养,积极倡导新老员工经验交流,共同商讨出针对本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措施和具有特点的管理方式等。

3.扩大信息资源数量。要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发挥数字化高校图书馆的优势,不断丰富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从而进一步增强高校图书馆的竞争力。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在进行馆藏资源建设的过程中,不仅注重纸质资源的扩充,更要注重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扩充。要加强服务理念,牢固树立大发展、大资源的理念,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契机,共同开展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这将成为高校图书馆建设的重要举措。

4.确保信息安全。信息资源安全问题是图书馆进行资源信息建设面临的另一个巨大的挑战,这就需要我国高校图书馆必须大力加强信息资源安全管理工作,特别是从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高校图书馆用户的动态化和规模化出发,既要解决好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问题,同时也要解决好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可靠性问题,对于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潜在风险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确保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安全和可靠,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安全、干净的图书馆环境。

5.自建特色资源数据库。特色数据库是指依靠本馆的馆藏资源,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并将这些资源数字化,最终以数据库的形式整合起来的信息资源的集合。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大都侧重本校的重点学科或者特色学科,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信息资源体系。因此,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建设特色资源数据库,提供高效、特色的服务,实现数字化资源的共享,对于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形势,构建有自身特色的网络资源架构,实现资源共享有重要的意义。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范文5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8.6

1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的现状

复合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模式,我们可以从属性类别的角度进行划分,以对文献资源拥有类型可分为“拥有”类型、“存取”类型、“拥有”和“存取”并存类型等几种常态模式;我们已资源来源的种类区分,有无偿文献资源与有偿文献资源等类型;从建设的类型上区分大致可分为,主体单位独立建设,与委托其他单位建设,或合作建设等种类。

1.1 图书馆对文献资源“占有”类型

1.1.1 图书馆对文献资源“拥有”类型

我们所说的拥有类型是图书馆对文献信息资源具有产权。我们在此类型中可以规划出此种类型特具的几个特点:(1)图书馆文献信息长时间保存。(2)查阅方便性。(3)可开发性。(4)时效性滞后。

1.1.2 “存取”类的形式

从“存取”类型的运营模式可以归纳出以下特点:(1)会有完整的数字技术信息资。(2)信息资源具有虚拟性、共享性、动态性以及流动性的特点。(3)时效性强。(4)“存取”需要计算机、通讯、信息技术与图书馆学的集成和综合应用。

1.1.3 “拥有”和“存取”并存模式所谓“拥有”和“存取”并存模式行资源共享建设的基础。

1.2 获取模式

1.2.1 无偿获取类型

(1)赠予资源。赠予资源也是图书馆文献馆藏的重要来源之一,社会各界、单位、或个人,提供文献、古本、甚至孤本的资料书籍,使图书文献可以长久保存、共享、或弥补文献资源的空缺。

(2)数据库互联网源。现代化的信息高速公路,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建成并普遍使用,随着各分科领域中不同数据的构建完善,我们在信息化时代可以有更多更广更新的文献资源的获取。近年来世界各地的主要学术数据库正在不断快放,以便于对各领域学术关注者的资料文献资源共享,然而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学生群体,往往不能独立了解全方位的国内外数据库资源的查阅与使用,这就需要图书馆文献信息建设管理者给予分类引导。近年来国内外大学学术数据库也都在分段、逐步、或全面开放查询。数据库互联网源包括搜集、整理、互换等模式。

1.2.2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有偿获取类型

图书馆通过支付货币购买,或已图书馆未免费开放的文献资源,来获取的文献信息资源统称为“有偿获取”类型。期主要表现方式有,购买类、交换类两种。(1)购买类。图书馆通过货币直接向出版商、发行单位、出版社、或国内外信息数据库与学术数据库购买的文献资源统称为购买类资源。(2)交换类。随着信息资源共享的国际化趋势,已传播整理保存文献资源的宗旨,图书馆以自身构建的未进行或已逐步进行的免费资源或未开放资源与世界各地区的图书馆、相关单位、组织、学术信息数据库等,进行的文献互赠交换等文献资源统称为交换类。

1.3 创建类型

1.3.1 图书馆自建类型

图书馆通过自身特有的学术、技术、文史、等文献资源,运用自身特有的专业方向特长,通过书海中寻幽探索,总结归纳与创新完成的文献资源,统称为自建类型模式。

1.3.2 委托建设类型

图书馆在自身现有的文献资源技术上,无法构建与完成的具有专业特点文献资源管理工作,将其委托与相关专业单位单位,建设整理完成,为委托建设类型。其中也包括数字化资料的转化,古籍文本的系统修复,与纸质文献资源批量信息化转化等相关文献资源技术处理等委托,均可统称为委托建设模式类型。

1.3.3 共建共享类型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有价值的文献资料也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这样给图书馆的保存、收藏、规划分类、借阅管理等都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才能做好建设管理?显然通过整合专业技术资源合作共建是最佳的捷径。如:与图书文献管理类软件开发的合作,可根据自身图书馆的运营模式,量身打造包括文献管理,借阅系统等软件工程。如:合作保护古本的文献存储修复等工程。此类可统称为共建共享类型模式。

2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的问题

2.1 数字化技术与文献重复的问题

从纸质的铅与火,到光与电的文献保存介质技术等方式,到今天的数字化模块运用普遍实现,图书馆需要进行的数字化转换与构建是个非常庞大的工程,然而目今图书馆在新进资源的管理上有着数字化文献信息明显不足的情况,有待及时转变解决。

图书馆现有的资源往往要求广度,而对深度比较缺失的问题十分严重。如:同类文献的重复添加既浪费了有效的资源,也给文献资源的管理带来繁琐重复的工作,图书馆在建设时应该做好文献的选取工作做到权威精准避免重复堆积的文献资源浪费。如:相关专业文献在学术界早已有了新的不同的突破与发现,而图书馆没有深度领域的文献资源更新,只是停留在上几个年份的文献资源基础上,使图书馆的文献知识承载传播能力大打折扣。图书馆的建设管理应该,根据自身的特色,擅长的领域完成较新文献的检索与更替。

2.2 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存在特色缺失问题

多年的同体制管理模式,使得图书馆不论已何种专业方向文献资源为主,大都一个管理模式,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也都大同小异,专业特色差别化不大,这样的运营模式不但造成人员,资源的重复浪费,也给专业探求者,在文献资源引用考证上带来学术难以突破的瓶颈。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管理中,应该发挥自身的专业领域特长,摒弃同类型普遍存在的文献资源,从而构建起自身具有发展特色的专业领域文献资源,已为知识学术探求者提供借阅有效文献资源途径。

3 加大自身综合性文献资源建设与管理人才的培养

3.1 做好文献资源的归纳

如何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探寻到更高层次的知识?专业的文献资源归纳分类给出了最好的答案。图书馆构建起专业的文献归纳管理人才也成为了首要任务。通过对最新文献的检索、采集、归纳、分类管理,进行专业特色深度的挖掘提炼。通过对已有文献资源的有效管理摒弃重复文献、普遍同数据库文献资源,发展特色图书馆文献资源,向用户(读者)提供知识增值服务。

3.2 文献资源的运用

现代化图书馆应该继承传统图书馆模式的优势,运用现代科技信息采集管理手段,提高图书馆的综合服务能力。需要培养专业人才,将文献整合转化提高运用资源的途径。如:通过数字化转换与现代网络数据转播的运用,来扩大文献资源的受众面给读者、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借阅途径。

3.3 文献资源的查阅引导

借于当下的网络数据库组建是基于传统数据库资源基础上,也就暴露了同样存在的重复或过期文献资源的严重问题,图书馆在提供专业特色、权威文献的同时,应有专业人才做出如何查阅文献的科学方法,做好读者进行文献资源查阅的引导工作。

3.4 图书馆网络信息化文献资源的风险防范

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给文献资源查阅代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安全因素,需要专业的网络数据人才,做好病毒入侵数据的防范工作。与非正常原因带来的电子存储介质损坏进而造成大量文献资源丢失情况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高波,黄洁晶.中国大陆图书馆资源共享现状调查报告[J].中国图书馆学报.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范文6

关键词: 信息化条件 高校图书馆 文献信息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广泛应用,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基于此,图书馆如何迎接挑战,更好地进行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就成为当下图书馆界的热点问题,笔者就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信息化条件下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1.信息化条件下文献信息资源的新特点

1.1文献载体的多元化。

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文献资源主要指不同年代、版本、语种的纸质文献[1],但在信息化条件下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不但包括上述传统的纸质印刷型图书、期刊、报纸等,还包括电磁介质的多媒体型的电子图书、数据库和其他数字化的网络资源等,彻底改变了过去图书馆以单一纸质印刷型文献为主的局面。

1.2电子文献的数量和利用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因为电子出版物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存取方便快捷、支持多用户使用等优点,所以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的数量得到快速的增长,各图书馆在纸质文献的数量达到一定的比例时,都十分重视电子文献的建设,其在文献信息资源总体构成中的比例也越来越高,而且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

2.信息化条件下读者信息需求的特点

信息化带来了信息资源的多元化及获取信息手段的多样性,而使用户需求具有了新特点。

2.1信息源的多样化需求。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图书馆印刷型文献一统天下的格局,各种信息资源对用户的吸引力日益显现。读者对信息载体的要求已不再局限于纸质文献,而是越来越多地转向各种类型的电子文献,所以不仅需要文字信息,还需要图像、声音、动画等多方面的信息。

2.2用户信息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

信息化条件下,用户的信息需求也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不同的用户因职业、工作任务、兴趣爱好等不同,对信息的需求呈现出不同要求的多元化特征。用户有自己明确的信息需求和用户个性,需要图书馆提供经过加工的、特定的、有针对性的信息。

2.3信息获取的快速性、高效性需求。

网络环境下,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节奏大大加快,知识信息的生产和老化速度也在加快,因此,用户对信息的时效性要求更高,他们迫切希望迅速获取所需的各种信息资源,从而更好地满足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需求。

3.信息化条件下加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措施

3.1加强图书馆多元化信息资源建设。

图书馆在注重藏书结构优化、突出馆藏重点的基础上,还应注重对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开发。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网上的信息量增加,因此,图书馆应把馆藏文献信息加工、文献信息服务等延伸到广阔的网络信息空间,积极地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对纷繁、无序的网络资源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采集、加工,以方便广大用户更好地利用。

3.2实现高校图书馆间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随着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资源共建、共享已成为国内外图书情报机构发展的一种趋势[2]。因此,各高校图书馆应努力改善图书馆的网络环境,加快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步伐,采取合作馆藏建设、联机联合编目及网上文献传递等形式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如目前军队院校图书馆统一配发的MADL数字图书馆平台就融合了军队院校多家的文献信息资源,通过该平台可以方便地使用各成员馆的资源,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

3.3加强人才建设,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

当前条件下,读者的信息需求已发生变化,对信息类型和服务方式的要求不断提高,个性化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图书馆职责拓展到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因此,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不仅要重视硬件设施的配置,更重要的是要加强现代化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这要求图书馆的信息工作人员不但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精湛的现代信息技术技能及较高的外语水平,而且有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组织、整理,以及对信息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开发的能力,对读者在使用信息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予以及时解答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用户进行信息导航,更好地为用户提供全面、准确、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