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探究科学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探究科学知识范文1
图书馆作为一个社会公益性文化机构,不仅体现着国家科学文化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而且其所容纳的大量的知识和信息对促进当前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后,日新月异的知识和科技在带给图书馆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原有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新型图书馆发展的需要,只有从实施知识管理,构建学习型图书馆;改革用人制度,合理开发人力资源;综合管理,构建科学管理体系三个方面入手,才能将图书馆带入新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
图书馆管理;知识管理;管理创新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普遍应用,传统模式下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日益巨变的紧张环境。而图书馆作为公众学习知识以及获取宝贵信息的理想场所,如何才能够迎头赶上当前飞速更新的管理模式,如何能够行之有效地将图书馆内庞大的数据资源和理论知识转化为切实可行的生产力,如何能够彻底转化原有低效、古板的的管理模式,使图书系统能够将图书馆内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成为当前图书馆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笔者认为,若想促使图书馆适合当前社会的飞速发展,必须从以下几点入手:
1运用知识管理模式,构建学习型图书馆
1.1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涵与特点
知识管理的概念从被提出至今已经有30多年,知识管理理论最初应用于企业的日常管理运作当中。近年来,随着知识管理理论逐步发展成熟,图书馆界正逐渐地将知识管理这一理念引入并运用于日常管理工作当中。广义的图书馆知识管理是指既包括对图书馆馆藏知识资源的组织与管理,又包括运用图书馆的集体智慧开展业务活动,提高图书馆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图书馆管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应用与实施必须满足以下几点特征:①相互信任。图书馆的构成人员一般是由图书馆领导、馆员以及图书馆用户三者构成,这三者之间必须以相互信任、互惠互利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平等的知识、资源共享。②开放式交流。开放式交流是相对于原有交流模式而言的。在计划经济时代,图使馆的职能就是提供给读者想要的书籍而已。而如今的开放式交流是指利用当今各种可行的先进工具,使读者与馆员之间能够建立平等互利的交流平台。③互动式学习。互动式学习是建立在开放式交流基础上的,是指构建一种平等的科研平台,以供馆员与用户相互交流学习。④共享知识。共享知识是指人人都有权利享受图书馆里的数据资源与文化盛宴,并且人人都有义务推进图书馆知识库与数据信息的更新。
1.2构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必要性与原则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科技以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图书馆的一系列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飞速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够运用图书馆知识管理方法提高信息资源的存取性,提高图书馆知识增值,提高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已经成为当前图书馆所面临的首要挑战。在此基础上,人们逐渐发现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应用更加适合图书馆管理创新的需要。随着近年来知识管理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普遍应用,其使用原则也逐渐形成,大致可以分为:科学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共享性原则、协作性原则、互动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多样性原则、增值性原则、创新性原则以及激励性原则。
1.3构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措施与方法
(1)实现人本管理。人本管理即以人为本,就是要加强对人的引导和激励,使人们能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图书馆管理中,“以人为本”主要包括读者和馆员两个方面。以读者为本是指:要注重和满足读者的需求。以馆员为本是指:要以图书馆馆员为基础,充分调动和发挥图书馆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促进图书馆管理水平的和谐发展。
(2)建立知识管理的组织模式。管理职能的发挥必须通过组织机构进行实施。应用知识管理模式就是将原有垂直型等级管理改变为扁平型等级管理。即以图书馆馆藏的大量知识储备为基础,利用知识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运用知识共享平台,最终建立一套灵活、动态的图书馆运行机制。
(3)建立知识共享机制。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知识+创新”,建立知识共享机制就是让每一个图书馆成员变成图书馆知识库的提供者与应用者,从而使图书馆成员可以不断地学习、进步,最终通过图书馆员工对图书馆的创新来提高图书馆的社会适应能力。
(4)构建学习型图书馆。创建学习型图书馆就整个组织而言,就是培养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建立有机的、高弹性的、人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图书馆。就个人而言,就是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工作,充分发挥每个馆员的创造思维能力,不断地重新认识自我、突破自我,从而提高图书馆的社会适应能力。
2改革用人制度,合理开发人力资源
2.1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
我国图书馆受体制影响一直存在人员结构比例失调、服务和管理水平低下等一系列问题。若要将原有的人事管理转变成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要改变原有用人制度,而且还要根据图书馆当前和未来需求,引进各个层次的专业管理团队。在此基础上,还要对原有的图书馆内部人力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重组和开发。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注重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将人作为最重要的资源,强调对人的开发利用,最终形成人力资源的增值效应。
2.2建立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引进人才、使用人才、培养人才三者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引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而又符合现实需要的专业人才,建立切实、可行、又符合个人发展方向的的培养体系,深度挖掘和勇敢提拔高素质人才,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图书馆现存的一系列人事制度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科学培养体系。建立科学培养体系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而且会促使员工知识结构的增加,还会不断地为图书馆提供所需人才。其主要表现在:培养与需求相统一;培养个体与整体相统一;培养的时效性与连续性相统一;建立合理的培养、激励机制和评估体系。
(2)设计多样化的培养形式。设计人才培养形式主要受到培养时间、培养对象、培养形式以及培养方法四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图书馆应该根据自己的不同特点,根据不同的培养对象设计出多样化的培养方式。
(3)建立跟踪式培养效果评估。人才培养评估是指被培训的人员在受到培训之后,对受训人员所培训的效果进行的评定。其好处是既可以看出受训人员的培养结果是否达到要求,还可以为未来的培训规划以及未来培训的人员配置提供可靠的数据。人才培养评估应遵循客观、实用、可持续的原则进行。一般评估的类型有:全员评估、部门评估、自我评估和专家评估。图书馆是知识密集型机构,建立一支高层次、多学科、全方位的运营团队和培养体系对图书馆行业的发展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3综合管理,构建科学管理体系
3.1管理方法评述
图书馆管理的应用方法自从应用开始就在不断地吸取各行各业优秀管理方法,并且随着当前社会政治、经济以及图书馆内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虽然如今图书馆界尚未形成一套标准化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但图书馆体系还是会将某些管理方法应用到日常管理行为当中,主要有:目标管理法、全面质量管理法、战略管理法、人本管理法、知识管理法、激励管理法、生涯管理法、绩效评估管理法、岗位管理法和帕累托管理法。
3.2整合管理方法,构建现代高效的图书管理模式
构建切实、可行的图书管理模式,不仅可以将人、财、物三个方面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发挥其最大功效,而且可以创造出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今科学技术正在逐渐向综合化、一体化发展,如果运用单一的图书管理模式势必不能解决当前图书馆所面临的综合问题。因此只有将多种管理模式进行综合管理,才有可能达到理想效果。
综上所述,若要构建现代高效的图书馆管理模式。首先应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新理念,并运用知识管理模式,构建学习型图书馆。其次,将落后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在招聘不同等级优秀馆员同时,还要注重对图书馆员的个性化培训。最后,整合科学管理方法,构建现代高效的图书管理模式。
作者:朱丽 单位:周口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探究科学知识范文2
1、什么是科学?
通常科学是指近代科学,一般把伽利略的研究工作和他对实证方法的确立,看作是现代科学诞生的标志。科学原指自然科学。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世纪90年代的新的定义,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小学科学中论及的科学,至少包含科学知识、科学研究和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还可以包括科学素质等。
2、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的特点?
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学习过程,它主要表现为:
(1)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要求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强调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
(3)探究式科学教育依靠和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4)探究式科学教育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谈论和合作;
(5)探究式科学教育希望促进学生科学态度的养成。
3、“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简介
xx年,中国教育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倡导和推动在中国开展科学教育改革项目,。取名“做中学”。即在幼儿园和小学中进行基于动手做的探究式科学学习和科学教育。让儿童亲自参与对物体和自然现象的发现,让他们通过观察与实验,接触实际,达到以下目的——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激发学习科学的主动性;激发想象力,扩展思维;获得重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学习探究的技能;改善合作和交往能力;促进语言和表达能力的发展。有关“做中学”的很多资料,可以登陆汉博中国少儿科学教育网。
4、什么是探究?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给出了定义:探究是一种多层面的活动,他包括:进行观察;提出问题;通过阅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来了解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知识;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方面的证据,评价已经知道的知识;用多种手段来搜集、分析和解释数据;提出解答、阐述和预测;交流结果。探究需要对假设进行证明,需要运用批判和逻辑思维,并考虑其他可供选择的解释。
5、要正确理解探究式科学教育
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让儿童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它大致包括:根据实际情景、观察到的现象和可以获得的信息,从儿童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了解和已具有的科学概念(想法)出发,提出问题;对问题的解答进行推测;为证实推测而设计实验或进行观察;收集和整理数据;得出结论和进行交流;提出新的问题……在有些探究课题中,还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科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相联系。
在科学教育中,经常争论的问题是:探究式科学教育究竟是一种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学习科学的方法,还是本身就作为一种课程的目标。〈科学课程标准〉认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对年幼的学生来说,可能学习探究的过程比掌握具体的知识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我们认为,小学的科学教育中只是承担科学启蒙的任务,不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如果不是在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儿童已有的科学基础上精心选择和组织儿童探究的内容,而只是在课堂上采用零碎的、杂乱的案例,那么这样的探究式科学教育将会是效率很低的教育,也不可能达到培养儿童探究能力的目的。因此,在探究式科学教育中,需要把让儿童建立新的科学概念(想法)、改善和纠正已有的科学概念以及探究能力、科学态度的培养结合起来考虑。
在探究式科学学习的过程中,不同层次的探究活动可以有不同的侧重,但是,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来说,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是不能分割的,不能说用这个科学活动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用另一个活动来教学生如何设计实验,在通过一个活动来教学生总结,这样做不是完整的探究过程,也达不到探究式教育的目的。
6、为什么要以探究的方式来学习科学?
在知识社会里信息的综合和生成数据本身一样重要。因而,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还要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要培养他们分析和推理的能力,还需要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要培养他们分析和推理能力,还需要培养他们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实施探究式科学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科学家的意见、教育理论的支持和学习科学(神经教育学)的启示这三个方面都认为如此。
7、教师在探究式科学教育中的作用?
教师是课堂中科学探究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支持者,但不是学生探究进程中掌握主动权的人。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和设置环境,单进行探究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能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最终取决于学生本人的情况和努力。作为科学教师需要掌握或了解三方面的知识:科学概念和模型、教学法以及儿童认知和情感的发展规律。
在探究式科学教育中,需要帮助儿童在他们原由想法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正确的科学概念。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常常不能靠一节课来完成,而是需要设置一系列的课来实现。设计系列的课,有助于了解概念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制定一个连续的学习过程。我们经常称这样的系列课为一个模块。
8、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
学生是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中主动的学习者,这表现在:
学习者分享了最初对特定时间或现象的看法和解释;
学习者收集到其他人对特定事件或现象的看法;
学习者检查支持他们自己的观点和其他人的看法的证据;
学习者提出问题;
学习者提出探明事件或现象的探究计划;
学习者进行数据收集、解释
学习者根据实证来确定或修正原由的意见或解释;
学习者想其他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解释;
学习者提出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9、提出合适问题的注意点
(1)探究的内容与方式符合儿童实际的认知水平
完并不等于探究。那种把探究式学习简单解释成为“玩中学”的提法是不全面的。
(2)问题应该和一个通过这次探究可以正式的自然科学的概念有关。最好一次探究活动集中探讨一个问题,而不是想学生提出一大堆问题,或是不明确的科学问题。
(3)不宜向儿童涉及复杂系统的探究题目
(4)在提出的题目所包含的探究过程中,尽可能包括定量的测量和定量的描述。
(5)我们不主张在小学阶段对社会科学问题进行探究。
10、如何组织讨论
讨论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重要的互动过程,是探究式科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境。教师将学生引入探究的环境,了解学生的想法,指导教学过程,进行教学评估,学生之间需要相互学习和启发,都主要靠讨论。
讨论是发展儿童思维的过程;讨论是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对比不同意见,学会尊重事实、尊重别人、尊重不同意见的过程;讨论是培养学生语言和表达能力的过程;讨论是培养学生敢于争辩和进取的过程。
11、关于观察的策略
(1)教会学生围绕一个概念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学生会学得更有效;
(2)设法改变某些事物,并观察发生了什么,尽可能用多种感官来进行观察,学生会观察得更深入;
(3)观察是探究的一个环节,要和学生的语言发展以及其他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探究科学知识范文3
关键词:探究;教学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探索和发展多种教学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点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鉴、吸取有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方法,进行移植、改造,使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组成部分”。因而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使用。在这一方面,通识课程的STS教育在组织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建构知识方面的成功尝试,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展有重要的启示。
一、探究教学法的涵义
探究法是自然科学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又称STS教育)中的基本教学方法,因为主要是对科学进行探究,因此又称之为科学探究或探究式教学。它是将科学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来进行科学知识的教学。在科学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使学生学习科学知识,也要通过科学知识生成的过程,来培养学生进行探究的基本技能和思维方法。“以探究为主的教学不仅要安排探究活动,还要协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以及寻求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开始上课时给学生一些精心设计、与所学的概念相联系的现实材料,让学生通过对这些具体实在的材料进行探究,从而感知材料中与科学概念相关的结构。例如:为了让学生获得植物根的知识,上课前,教师布置学生搜集各种植物的根的标本。上课后,教师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植物根的标本摆出来,进行对比观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根的相关概念知识。探究式教学法旨在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实验、体验来生成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科学本质,从而培养其必要的科学素养。探究式教学法主要的特征在于让学生主动生成科学知识的建构,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最大限度上成为学习的主体。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大学生思想品德和理想人格的形成,使其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的的实现既离不开教育者的价值引导,也离不开受教育者自身自觉、主动地接受教育引导,实现精神世界的自主地、能动地生成与建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绝不只是教育者教育引导方法的体系,也应包括受教育者道德学习、道德接受与品德建构的方法”。在学习自主性方面,STS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具有一致性,借鉴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教学法,重新设计探究教学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实施步骤,使它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之一,这种方法的移植是值得研究与实践的。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探究教学法就是针对大学生需要培养的思想道德品质,设计可操作步骤,探索学生自主学习,能动建构道德认知的教学方法。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探究教学法的实施
1.提出探究话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理论性、思想性、政治性等特点,仅仅采用单一讲授的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认识自己,是教学的主要任务。在教学中适当设立话题,吸引学生参与研讨,是把受教育者带入教学的重要方式。话题选取要坚持现实性、时事性、关联性、针对性和充分参与原则,话题的设置根据课程内容需要可以在教学导入、讲授过程、小结三个阶段进行。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二章对“爱国主义”进行教学时,导入阶段即可设立相应的探究话题。结合当下引起社会热议的“中国梦”话题,在导入阶段设立“我的中国梦”话题,让学生参与讨论。这个话题具有很强的时事性,同时又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未来就业息息相关,学生比较有兴趣参与进来,而且有一定的话语权,对接下来的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再如:在第五章“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在调节和规范人们的行为中,道德与法律哪个更重要”话题。这个话题具有一定现实性,学生具备相应的道德知识,也能够参与其中。
2.设立探究方式
探究方式即运用何种组织形式进行探究。提出探究话题后,教育者需要设定相应的探究方式使得话题研讨能够进行下去,达到预设目标。根据提出话题的原则和不同阶段,可以设立不同的组织形式。按照参与人数的组成和比例分为个人参与、群体参与和小组参与三种方式。个人参与是通过个人发言的形式进行,群体参与是通过多数人集合体的形式进行,小组参与是把成员分为若干小组的形式来进行。例如:“我的中国梦”话题适用个人参与的方式进行,每位发言人说出自己对这个话题的理解和畅想。“调节和规范人们的行为中,道德与法律哪个更重”这个话题适用群体参与的方式,具体操作方法是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这个话题的认识,自主选择话题一方,然后调整座位,形成两方阵营,展开自由辩论。探究方式的设立要针对话题的特性来进行,既要对知识的获取有积极意义,又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摆出探究结果
话题研讨结束后,学生对话题的认识、观点会充分表达出来。由于学生认识水平的局限,这些观点不可避免地存在片面性,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者不要仅仅以正确或者错误来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判断,而是要把学生探究的结论一一摆出来,辅之以对这个话题研讨的路径,让学生结合问题研究的路径对自己的认识进行判断。例如:在群体参与讨论话题“调节和规范人们的行为中,道德与法律哪个更重要”时,经过双方激烈的辩论,多数学生说出了自己的观点,最后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这个话题探究的目的不在于到底是道德更重要还是法律更重要的结论,而在于让学生能够认识到道德与法律不同的特点、规范领域、效果等。学生的探究活动能够把以上的大部分知识提出来,再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归纳和分类,学生基本上是可以对自己的认识自主进行评价。
4.自主建构品德
自主建构是以教育对象自觉、自主接受教育影响为基础的,体现的是德育过程的自主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仅重视让教育对象从教育者的传授中获取知识,培养技能,而且更注重在教育方法的运作过程中让教育对象在教育者的引导下通过自身的探讨和研究创造性地获取、掌握知识。这一目标的实现是通过第三个步骤中教育者对探究话题的价值引导来完成的。有教育者的价值引导,受教育者的自主建构才具备必要的条件,才会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探究教学法的最后一个步骤就是让学生在积极学习、自主参与的过程中,主动接受教育内容,完成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自主建构。
三、探究教学法的继续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要“逐步克服人的依附性,发展人的独立性、主体性,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指向,促进人的全面、和谐、自由的发展”。探究教学法则是指向这一教学目的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但是探究教学法作为STS教育中的基本教学方法,是移植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的,这必然也会产生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内化和重新阐释,如实施探究教学对教育者的素质要求是怎样的、学生探究能力如何培养、探究教学方式如何评价、学生探究能力如何评价等。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实施探究教学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王晶莹.科学探究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万美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探究科学知识范文4
关键词: 中学思想政治课 探究式教学 实施
中学思想政治课从学生的健康成长、国家的发展需要出发,有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而从教学实际来看,却普遍表现出学生厌学,教师难教的状况,整个教学普遍缺乏活力。中学思想政治课要想增添活力,尤其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探索一些新的教学方式,而探究式教学就是其中的一种。
一、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探究式教学是指为学生提供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探究事物、现象和观点而自主地获得科学知识并形成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探究式教学是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一体的创新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的特点:
(一)重视教学过程中的交流和互动――具有开放性。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多向的开放式系统,而不是单向的封闭式灌输,重视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交往、教学互动,甚至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位置互换来进行教学,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内容,合理组织讨论、探究、反思、总结,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形成教学互动,让学生在交流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提高――具有参与性。
探究式教学就是将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社会热点转换为问题的形式,创设一定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生通过设计课题、收集整理资料、调查研究、交流总结等过程,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提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引导、鼓励学生开展质疑活动,从多方面来发现问题,同时还要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探究问题,允许有不同的结果出现,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从而让学生在发现中提高自己。
(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实践性。
思想政治学科一方面时代性、实践性较强,另一方面理论性较强,特别是高中的思想政治课,这就要求我们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在教学中就不能只局限于书本,而应该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课堂是一个小实践,社会是一个大实践,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真实的情境,如:在讲到“价格的影响因素”时,可以让学生模拟商贩进行交易,在实践中理解价格的涨落;讲到“公司经营”时,可以让学生模拟公司的经营者,为公司的成功经营出谋划策。探究式教学还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如:讲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可以让学生进入社区进行调查,搜集资料,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能力,提高素质。
二、探究式教学的实施
(一)创设探究情境。
创设探究情境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前提,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利用各种现代教育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尽量使得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社会的实际,贴近生活的实际,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去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激发已有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从而发现和形成问题。
(二)确定探究的问题。
选题是进行探究的前提,直接影响探究的方向,在这一阶段,老师的指导作用非常重要。在学生自主选题之前,教师最好作提示性的指导,让学生的选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然后,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相关的教材内容确定自己探究的问题,力争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解决问题。在选好要探究的问题之后,学生依据自己选题的情况分组,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
(三)组织调查研究。
组织调查研究是探究的中心环节,这一环节直接关系到探究的问题能否成功解决,在这一环节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一环节中,首先要做好计划的制定,计划应包括目标和任务、小组分工情况、活动所需条件等;然后,各小组再根据分工情况进行各自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有些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如根据教师设计的教学情境和教材的相关内容,对本组确定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有些需要课后进行,需要学生进入社会中去。不管怎样,在调查中一定要做好相关的记录,尽量做到全面、准确。
(四)做好交流和总结。
交流和总结是探究教学的关键,将调查研究的记录,与本组同学进行交流,以便从多角度来分析问题,在交流时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意见,我们要允许不同意见的发表,同时,教师也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获得全面的、正确的理解。另外,还要将调查研究的结果与其他组进行交流,因为每个组的活动都是分散的,这样互相交流,有利于使全班同学获得对多个问题的理解。在交流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最后,教师要作好总结,对探究过程的积极方面加以肯定,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指出不足的方面,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
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积极发挥探究式教学的作用,增添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活力,是每一个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探究科学知识范文5
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的灵魂,教师的素质水平决定着学生的质量。高职院校文科专业普遍存在“双师型”教师队伍薄弱的现象。具有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与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资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的专业实践实训活动“双师型”教师十分匮乏。绝大多数院校距离教育部要求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占60%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途径概括起来为“内培外聘”。“内培”即紧跟时代脉搏、社会动向对本校教师进行最新理论、实践技能培训,使教师能不断吸纳国内外新理论、新观念,能够掌握、运用现代实训教学手段进行实训教学;“外聘”即从相关单位、企业中聘请现场高级技能人才作为学院的兼职教师,通过他们将最新的技术成果、新工艺、新技术带到课堂,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训教学。
另外,在选择实训基地管理教师问题上,也要在全校范围内选择那些实践动手能力强、能够胜任实训教学任务的教师,让他们在管理实训资源的同时承担起实训教学任务。
二、修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的风向标,指引着教学的方向、侧重点。要搞好文科专业实训教学,首先要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入手。对专业,理论学时与实训学时比例一般应接近1:1。特别是对每个专业的核心课,一定要保证实训学时的比例。要根据各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种类,定出相对应的课程,使专业课程与职业资格证相结合,提高职业资格证的含金量。
另外,我们还可以打破文科类各专业的界限,将各文科专业的共通性结合在一起,创建文科综合实验实训课程。将办公自动化实训、礼仪实训、公关沟通实训、管理实训、普通话实训、销售实训等有机结合,形成一整套综合仿真模拟实训课程。使学生在实用的课程中,掌握社会技能。
三、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职业技术能力的基本支撑条件。高职院校文科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要有系统的观念。首先要紧密结合需要大量人才的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统筹规划学院的实训基地建设。其次,要资源共享。所谓资源共享,就是在定位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功能时,对基地的所有教学资源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使这种基地的所有教学资源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资源共享不局限于校内各专业资源共享,还要想方设法与校外兄弟院校进行资源共享。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物流、销售、酒店管理、餐饮知识、人力资源管理、文秘办公、礼仪等实训技能,还兼顾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高职院校文科专业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可能在实训基地建设与运用中不能与理工类高职院校相比,但可采取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努力开辟政府、院校、企业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多种方式筹集资金来建设实训基地。除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外,积极寻找校外实训基地,也是文科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重要手段。学校应开拓思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校企合作,联合办学。一方面,能够充分利用这些公司与学校先进的设备、实训教师,使优质资源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另一方面,解决了学院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上的诸多问题。与单位、企业广泛联合,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建设,是学生在学期间最早接触社会工作岗位、实现与社会工作“零距离”接触的良好途径,也是对高职院校文科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一个补充。
四、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技能大赛
探究科学知识范文6
关键词:高职;数学;翻转课堂;微课
一、高职数学课程现状分析
数学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学科,不仅能够为高职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也是高校基础育人的重要部分。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电子产品功能的不断增强,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从而使学校课堂教学面临严重挑战。数学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十分枯燥的,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在当下受到的冲击更为明显。这种问题和现象的产生大概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重量不重质的招生现状
由于高考总人数的锐减,职业院校的招生也越来越困难,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各个院校除了通过统招,更是通过单招或者招收三校生的方式来确保学生的数量,而不是质量。这就造成了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里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高数知识的本身就枯燥抽象,对于学生来说更是晦涩难懂,自动放弃学习数学的学生也是常态,教师也不能为了完成自己的授课任务就不顾及教学效果。
(二)来自网络游戏的诱惑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学生上网的条件也是越来越便利。智能手机、电子产品的飞速发展,网络游戏的五花八门,学生越来越多地成为“低头一族”。如果老师靠硬性手段来管理学生,也只是隔靴搔痒、收效甚微。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好智能手机,指引学生向学习的方向发展,是教师思考的核心问题。
(三)课时不足导致教学模式单一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多是老师的“一言堂”或“满堂灌”,都是以老师为课堂主角,学生被动听课。教师在讲台上卖力地讲,一部分学生记笔记,还有一部分学生目光迷茫,师生上数学课都感觉在彼此折磨。随着职业院校对学生专业课程的俞发重视,对基础学科课时进行了缩减。高等数学内容多,涉及的知识点难,学生的抽象能力和逻辑能力较差就学不好数学。而教师为了完成学期教学任务,在课堂上更是分秒必争,一节课下来,学生是身心俱疲,效果不佳。为了期末不挂科,学生在课下把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了高数课的习题上,可是收效甚微。鉴于上述情况,高职数学教学模式急需变革,以适应新时期信息化教学和学生多元的需求。
二、微课及翻转课堂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1]本文主要是指数学微课,是以知识点为单位,教学目的明确,内容点小精悍,只针对一个知识点、一道题或者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一个教学单元。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菜单式学习,既可以帮助同学们预习,还可以做为同学们课下的复习材料,查缺补漏强化巩固学习。“翻转课堂”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是学生在家通过老师的视频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2]翻转课堂最早是出现在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一个山区学校。由于学生坐往返巴士上下学,浪费了很多学习时间,学生缺课跟不上学习进度。2007年,学校的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Sams)把教学视频上传网络,帮助那些缺课的学生,这种尝试收获了意外的成功,学生不仅可以在家反复的学习,同时,教师也不必在课堂上以讲课为主了,传统课堂成了解惑和答疑的教学场所。2015年1月,北京大学数字化研究中心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翻转课堂教学法”课程的基础上,展开了在线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分别为中小学教师和高校教师。其中高校教师有效样本995份,实施翻转课堂的有165位。而进一步对这165位教师进行省份调查,他们多是来自山东、江苏及黑龙江三个省份,还有一部分来自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和城市。如江苏12%,北京7%,广东7%,上海5%。通过知网检索,从2014年开始,国内才有人开始研究微课及翻转课堂。研究表明,教师在实施翻转课堂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对教学方式的改变不太适应,而且翻转课堂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基于微课的数学翻转课堂的建议
(一)提升微课的制作水平
制作微课不仅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数学专业素养,还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制作微课的技能。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和钻研多媒体的制作,与时俱进,才能做出令人满意的微课程。首先对数学知识点进行精准的设计,一个微课就讲解一个知识点,内容要讲解清楚、形象。其次,微课视频要有吸引力,给学生一种视觉上的震撼,要让视频具有美感,可以配置出动画、声音、节奏感。[2]从而使学生对视频讲解的内容产生兴趣,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对知识点进行吸收和消化。
(二)翻转课堂情景的设计
翻转课堂也就是师生角色的互换,教师首先要布置好课堂情景,才能使翻转课堂的效果更好。(1)要组织学生分组,分组要综合考虑各小组的数学基础,不能一个小组全是基础好的同学,而另外的小组全是基础薄弱的,均衡的分组才能达到翻转课堂的预期效果。同时,也要考虑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推选出组长,组长在这个小组中能够发挥其作用,有一定的领导能力。(2)提前分配各组长任务,每个小组用课下时间做好预习,通过微课来学习新的知识点,每名成员都要尽责任、出力气,互相帮助,提出建设性和创新性的意见,得出优化的方案和方法,小组成员做好记录并注意完成任务的质量和效率。通过教师对翻转课堂的情景设计,促进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了同学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翻转课堂也是对同学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所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提升学生们的自我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都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夯实了基础,使他们终身受益。
(三)教师对翻转课堂的引导与协调能力
翻转课堂是一种角色的转化,看似很容易,但是要把一堂数学课真正有效组织运行起来,教师必须对整个课堂具有很好的控制能力和管理能力。在翻转课堂的开展中,教师不再把重心放在教的位置,而是引导与协调。比如,学生通过微课学习已经对数学的知识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各小组会提出针对性的问题,让其他小组去解决问题,由于彼此之间存在着竞争的关系,所以就可能产生冲突,那么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对小组的回答做出公平合理的评判。再者教师也要根据知识点的多少,来合理地控制好课上时间,具体要调整好在90分钟的有效时间内完成所有知识点的答疑解惑。
(四)翻转课堂数学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
中国的教育往往是“一考订终身”,高等数学课普遍采用的考核方式就是期末的一张百分试卷。职业院校有些学生也以“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分不在高,及格就行”的心态来对待高数课的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笔者认为缺少对学生的定性评价。翻转课堂每节课不仅要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所以,翻转课堂的考核方式应是小组进行自我评价,其他小组对该小组给予定性评价,教师对各个小组的表现打分,这三方的综合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各占50%。这样的考核方式具有时效性、连续性、公平性,可以使得整个课堂都动起来,全员参与其中,互相监督、互相促进,课堂的氛围好、效果好、成绩好。总而言之,数学翻转课堂的成功,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能够从中收获良多。对于学生来说,由以前的被动听课到参与并完成教学,这是一个质的改变。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孟丽萍.浅议职业学校的数学微课教学[J].职业技术,2014(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