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教育的认识与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教育的认识与理解范文1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背景和观点
当今,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教育成为一个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的推动力,成为家庭和个人改变命运的选择。教育愈发受到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的重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家长和社会的普遍心态。家长越来越相信超前教育的作用,希望对幼儿进行超前教育,以便让孩子更快成长。最初,部分私立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心理,让幼儿学到更多的“知识”,在幼儿园就开始让孩子学习识字、拼音、算数、写字等。在这种教育驱动下,一些幼儿的确学到了所谓的“知识”,也得到了部分家长的“认可”。加之宣传媒介适时造势,助长了幼儿园的“知识”学习风气。后来,农村幼儿园逐步普及,部分农村幼儿园没有专门师资和条件,只有沿袭小学化教育模式。从收集到的文献来看,幼儿教育“小学化”就是指幼儿园采取小学教育的方式方法,把幼儿当成小学生来进行教育的一种倾向。其实质是幼儿园将小学的课程资源、管理模式、评价标准、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等渗透于幼儿教育实践中,使之常规化、教学化、状态化,进而普遍化和趋势化的一种功利性的教育现象和错误的教育倾向。[1]主要表现在:教育目的不是让幼儿愉快成长,而是让幼儿学习和掌握“知识”;教学制度上按照小学教育来进行管理;教学内容上重视传统知识传授而忽略其它领域知识的均衡发展,提前开设了识字、加减法、背英语单词等“小学化”的读写算课程;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德、体、美、劳多方面教育;教学方法上采用“灌输式”教学代替适于幼儿的“游戏化”教学,缺少教具,缺少图案色彩,没有幼儿喜欢的游戏,课后还有一堆作业等等,轻视幼儿自主学习;教育要求上,把对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搬来往幼儿身上套,比如对老师要绝对服从,要听话,不许插嘴,要坐得端端正正,手脚有一定的放法,不许离开座位,不经允许不能上厕所,不能随意喝水;教育评价上重视结果评价,轻视过程评价。[2]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被批为小学的预备班,成为小学教育向幼儿阶段的延伸。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使幼儿的生长发育受到威胁;幼儿学习兴趣丧失、后续学习动力不足;束缚儿童个性、社会性的形成和发展;制约儿童智力的发展。[3]
二、辩证认识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就会造就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会腐烂。我们造就的只是一些老态龙钟的儿童。幼儿教育“小学化”不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束缚其个性发展,同时也会抑制其智力发展,导致幼儿较早失去学习兴趣等问题。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计划从2014年起至2016年将全国幼儿入园率提高到75%左右,发展惠民的公办园是3年计划的重点;2015年前要完成对幼儿园教师的全员专业培训;严禁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要求小学一年级坚持“零起点”教学。在这样的背景下,幼儿教育“小学化”成为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现实问题,更需要学术理论界和实践界对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和辩证认识。
(一)存在以偏概全,夸大幼儿教育“小学化”
在调研中,多数幼儿园的老师并不承认他们有“小学化”问题。根据实际观察,多数幼儿园的确没有明显的“小学化”问题,尤其是城市公办幼儿园“小学化”问题不明显。调研中也发现,极少数师资力量薄弱、办园条件较差的农村幼儿园、私立幼儿园、学前班存在学习任务偏重,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小学化”倾向。我们应该正视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需要对幼儿教育实际进行客观认识和分析,并不是任何传授识字、书写、算术等就是“小学化”。有学者片面地认为,某所幼儿园或某个班级进行识字、算术教育就断定该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这是不客观和不科学的。因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在语言领域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中,对5-6岁幼儿的目标是: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现事物或故事;会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科学领域中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的关系目标中,5-6岁幼儿的目标是: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它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能用简单的记录表、统计图等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我们看到大班幼儿教师会让幼儿用绘画或简单的符号记录自己的想法和数据,同时利用直观教具、实物操作等引导幼儿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都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而且幼儿也是能够掌握的。因此,单纯、片面地看教学内容不能断定幼儿教育“小学化”,还应该根据各年龄阶段《指南》的目标要求进行客观、全面的判断和评价。从实际调研看,幼儿教育整体形势是正常发展的,也存在少数幼儿园有“小学化”的问题。但是不应该以点代面、以个别代替一般、以局部代替整体,将个别幼儿园“小学化”现象说成普遍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夸大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范围和程度。
(二)教学实施不当,引发幼儿教育“小学化”
在调研中发现,被称为“小学化”的少数幼儿园,有些知识内容在幼儿园教育五大领域之中,而且是《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等国家政策性文件中所要求的知识目标。但由于具体实施中有的教师理解不到位或方式不合适,有的简单地采取讲授式、灌输式等教学方式,忽略了《纲要》中要求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例如,在大班数学活动中,学习8的分解时,幼儿教师在黑板上画出8个小苹果,让幼儿开始分解,分成1和几?2和几?3和几?同时,要求幼儿伸出手指头,一个一个的数,到最后,跟着幼儿教师一边念一边掰着手指头:8可以分成1和7,8可以分成2和6,8可以分成3和5,8可以分成4和4等。幼儿念了一遍又一遍,手指头掰了一次又一次,过后就忘记了,且离开手指头就不能运算,单调枯燥的学习方式不仅使幼儿失去了学习兴趣,且对今后学习能力的发展也会起到负面影响。6岁前的幼儿思维运算还是以具体运算为主,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其接受能力应以直观的、具体的可感知的活动为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以实物感知、生活经验以及“游戏”等方式,让幼儿从做中学,从学中做,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以幼儿为中心,教师真正做到支持者、引导者的作用。否则,同样符合幼儿教育的要求和内容,如果实施的方式不当,极容易引发幼儿教育“小学化”。
(三)活动评价僵化,助长幼儿教育“小学化”
评价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诊断功能、调节功能等。但是,不合理的评价其作用就会是负面的、消极的。在实际考察中发现,被称为“小学化”的少数幼儿园,许多活动内容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且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考虑到了幼儿的身心特点,以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关注幼儿的生活世界,以幼儿为中心生成和组织活动;但却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手段,在活动中以简单化的标准答案、单一的评价标准评价幼儿的表现,这就会限制幼儿的自信心和创造力。例如,绘画活动是属于艺术领域中的活动,《指南》中对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能力的目标是: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某幼儿园教师发现幼儿对植物角中的仙人掌特别感兴趣,不时会用小手去触摸和观摩,于是,教师适时以幼儿兴趣为出发点,在设计《仙人掌》绘画活动中,先引导幼儿观察植物角中仙人掌表面特征及生活习性,让幼儿对仙人掌有一定的了解和印象,然后根据自己观察到的仙人掌来绘画。有些幼儿画出的仙人掌是圆形的,也有的是三角形的,还有的是正方形的,最后涂色的时候,有的幼儿偏好于红色,于是将仙人掌涂成了红色的,还有的涂成了五颜六色,有着各种形状和颜色。但是当幼儿兴奋的将作品呈现给教师欣赏时,幼儿教师却纠正地说到:仙人掌是椭圆形,颜色是绿色的,你们没有仔细观察仙人掌……可以想见,该教师的一般化、标准化、简单化的评价当时就伤害了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幼儿的创新想法被扑灭,想象力受阻。长此以往,就会助长幼儿教育“小学化”。因此,评价幼儿活动及其成果,不能纯粹地一般化、标准化、简单化地进行评价,也不能简单判断只要有识字、算术等就是幼儿教育“小学化”,只要开展游戏化教学就没有幼儿教育“小学化”。更不能用成人经验来判断对错,而应充分尊重和理解幼儿的独特感受,以适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灵活形式,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给予积极肯定的回应,支持和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想象力。
(四)认识标准不一,幼儿教育需要科学评价
从收集到的文献看,不乏有对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真知灼见。也有少数研究纯属跟风、存在偏见等。一方面,部分研究存在对幼儿教育认识、评价的立足点不同、认识标准不统一,有的研究是从幼儿园办园理念、有的是从幼儿园教育内容,有的是从幼儿园教育形式和方式,有的是从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有的是从幼儿园环境等不同方面来认识和评价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另一方面,有的研究是从宏观层面,有的是从中观层面,有的是从微观层面进行认识和评价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由于角度不同,认识标准不一,导致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认识程度和评价结果也呈现多样化。现有研究对存在“小学化”的少数幼儿园教育还没有更多、更深入的系统分析,究竟哪些是“小学化”的?“小学化”的程度如何?如何衡量和评价幼儿教育“小学化”?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深化讨论的重要课题。评断幼儿教育是否“小学化”以及“小学化”的程度如何,需要建立在科学评价依据的基础上。目前,科学认识和评价幼儿教育的主要依据应该是《指南》、《纲要》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指导性文件和规章。在幼儿园教育办学过程中,应以《指南》、《纲要》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等为准绳开展幼儿教育活动和管理。在评价、研究和反思幼儿教育时,也需要加以对照。否则,就难以全面、深入、客观、辩证地认识和分析研究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防治策略
在中国,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根源在于“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传统思想,而评判孩子有没有输在起跑线上的显性依据则是幼儿掌握了多少知识和技能,学会了多少东西。再加上部分小学违背规定暗地实行入学考试制度,家长的“名校情结”也促使其将孩子送往能够使孩子学会更多知识技能的幼儿园,部分幼儿园更是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将提前教授孩子小学教育的内容当成办学的“经验”,促使幼儿教育“小学化”。要消除幼儿教育“小学化”怪象,就要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理”两手抓。
(一)建立健全幼儿教育评价机制
要使幼儿教育在正常的轨道内运转,预防和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必须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幼儿教育评价机制。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幼儿教育就可能产生偏差和异化。评价幼儿教育的主要依据应该是《指南》、《纲要》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等,幼儿园应该严格按照这些规定实施。目前,究竟怎样判断和评价幼儿教育“小学化”还没有明确的评价体系和标准。教育行政主管单位、幼儿园、研究者等多方面主体应该联合起来对现行的幼儿教育进行系统研究,以摸清幼儿园教育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进一步对幼儿教育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明确幼儿教育阶段应该实施的内容,而哪些内容又是小学化的。因此,有必要研制并建立一个科学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衡量指标体系,使教育行政主管单位、幼儿园园长、教师及家长等各方面都能够利用指标体系清楚认识和评价幼儿教育是否正常运行。朱家雄教授说:“幼儿不仅要学习他们能够学习的东西,而且要学习他们应该学习的东西。幼儿应该而且必须学习什么不是由幼儿决定的,而是由课程和教师决定的,并且是主要通过教师的教学这一途径得以实施的。”[4]所以,幼儿园教育五大领域的内容具体选择哪些进行实施?怎么选择?怎么开展活动?怎么衡量和评价实施的效果等等,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否则,幼儿教育是否“小学化”以及“小学化”的程度便成为一个有争议而无法明确衡量评价的问题。宏观层面还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幼儿园教育的评价体系和办学规范体系,需要建立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义务教育类似的专门法律《幼儿教育法》,从国家法定层面进一步明确幼儿教育的地位、性质、任务及要求等;中观层面需要健全对各类幼儿园的评价体系,例如各省建立了《一类幼儿园评估指标体系》,但是研究发现这些评估指标体系还不完善,有的规定欠科学合理,有的内容可操作性不强;微观层面需要建立健全对幼儿园课程、活动、幼儿、教师教学等方面的系统评价体系。
(二)加强幼小衔接研究和实施
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具有衔接(以下简称“幼小衔接”)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没有良好的幼小衔接,就容易产生责任边界模糊,目标、任务、内容不清楚,各自为政,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究竟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衔接什么?怎么衔接?谁来衔接?怎么评价衔接的效果?理论和实践中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有待深化,需要加强对幼小衔接的系统研究和实施。长期以来,理论和实践中有一种误解,认为幼小衔接主要是幼儿园的任务,幼儿园一般会在大班即将毕业的时候组织幼儿去小学参观,开家长会给家长讲解一些为孩子做好幼小衔接的方法,请小学生到幼儿园为幼儿讲讲小学生活等等。小学在幼小衔接中“作为”较少。幼小衔接不仅仅只是幼儿园的事情,也不仅仅只是小学和幼儿园的事情,而应该是一件关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幼儿园、小学、教师、家长和社会等多方主体的系统教育工作。仅仅将幼小衔接停留在表面的参观、了解和交流上,如果缺乏对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系统研究,缺乏多方主体的共同参与,幼小衔接就只是一种口号和理念,无法在实践中付诸实施,更无法取得成效。
(三)提升幼儿教师队伍水平
幼儿教育“小学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师资队伍水平无法满足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首批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已经收官。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很多农村、乡镇新建了幼儿园,幼儿园师资数量、质量问题成了今后发展中较为突出的问题:部分农村、乡镇幼儿园园长、教师多由中小学教师转岗而来,这些教师由于不熟悉幼儿园教育规律,在幼儿教育活动中习惯运用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方式,导致部分农村地区幼儿教育“小学化”。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5]幼儿教师的素养决定了幼儿可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以及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教师是教育质量的保证和关键,要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重点在于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6]如果一个幼儿教师具有科学的“儿童观”及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那么他就能够认识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不合理性,就会尽力避免“小学化”误区的产生。提升幼儿教师队伍水平,可以多途径并举。首先,要加大幼儿教师的引进工作,有关方面应按照相关规定核实幼儿园教师编制问题,落实幼儿教师引进计划,以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的方式选聘优秀人员到幼儿园任教,确保幼儿专任教师数量满足幼儿园办学需要。其次,要强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建设,强化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力度,加快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全面提升幼儿教育质量。第三,教育行政部门也需要出台支持政策,引导和鼓励优质幼儿园对基础薄弱的幼儿园进行对口支援、帮扶、交流、挂职等,带动和促进幼儿教师队伍素质和水平的整体提升。
(四)加大农村幼儿教育投入
幼儿教育的认识与理解范文2
( 一) 教学形式和内容上,以课堂教学取代游戏作为主要手段农村民办幼儿园把幼儿当作小学生来对待,保教活动被以智育为主的教学活动所取代,用小学教育教学观念来教育幼儿,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有的幼儿园还安排了满满的分科模式的课程表,采取小学分科教学模式,幼儿回到家后还要完成书写作业,失去了游戏、自由活动、体育锻炼乃至休息时间,快乐的童年生活被大量的学业负担填满。
在课程资源的利用方面,也多是小学的教学内容,片面追求知识的数量和难度。如开设各种兴趣班、技能特色班,开设算术、拼音及英语课程,占用大量的时间教授这些小学化的知识,教授孩子加减法、拼音书写、英语记诵等,轻视了作为幼儿园基本活动和幼儿必需的游戏活动。另外,教学方法也有小学化倾向,有的教师教幼儿认识生字,要求必须达到一定数量; 有的教师要求每一个幼儿背诵加法口诀达到倒背如流的程度等等。长此以往,幼儿探索的兴趣、学习的热情和创造的能力也会被挤压地荡然无存,也违背了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是启蒙性的要求,忽视了对儿童基本的生活常识、行为习惯、情感与社会性的教育。
( 二) 在每日生活上,幼儿行为用小学制度来管理
有的幼儿园借用小学的纪律管理规范,要求幼儿的一言一行都必须在教师的允许下进行,过分强调纪律与常规。另外,对幼儿的评价也是简单机械,有的幼儿园和教师对幼儿的作业打分并评定等级,有的还进行期末考试,将成绩排名并通知家长。这种借用小学统一评价标准的做法严重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差异。幼儿的每日活动基本上是以集体班级教学为中心安排和组织的,教学活动和特长活动时间占了一半,幼儿生活、游戏活动时间少得可怜,幼儿的生活被严重的异化。
( 三) 幼儿园课程大拼盘,过度开发早期专业特长
一些办园条件较好、规模较大的民办幼儿园开办了各类特色特长班,幼儿除了每天上、下午的教育活动外,还要进行英语、钢琴、绘画、舞蹈等多种兴趣班活动,一天的生活十分忙碌和疲惫。然而有的兴趣特长班拔苗助长,不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和年龄阶段,幼儿进行的专门训练虽然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却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结果往往事倍功半。
二、农村民办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原因探析
为什么农村民办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如此普遍并屡禁不止? 原因有理论、观念方面也有实践、操作方面。观念层面主要是传统的人才观、儿童观、教育观依然残留在现代人的思想里,没有尊重儿童自身的身心特点,对幼儿教育规律及幼小衔接缺乏正确的认识。另外,我国的应试教育仍然是以高考为指挥棒,在这种模式下,我们的考试制度和升学制度仍然是知识至上,也导致了家长观念中望子成龙的功利倾向,在这种观念和应试的指挥棒下,小学教育逐步向幼儿阶段延伸,幼儿园成了小学的预备班,这种低龄化的趋向导致幼儿园小学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在实际操作层面,幼儿教育仍未收到教育行政部门足够的重视。幼儿教育未真正纳入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计划。加上近年来,我国幼儿园的办园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为了提高收益和招生吸引力,迎合家长的功利心态,各种小学化课程和特色班便应运而生,全然不顾幼儿的身心特点和需要,再加上监管不力,导致了小学化现象在农村民办园肆虐盛行。
三、农村民办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对策浅析
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已有学者做过很多研究,如危害幼儿的生长发育,使幼儿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制约智力的发展及束缚儿童个性、社会性的形成和发展等,在此不再赘述。本文将提出相关对策针克服小学化现象愈演愈烈。它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通力合作。
( 一) 幼儿园要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与教育水平,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儿童观是教育观的基础,只有树立了科学的儿童观,才能搞好幼儿教育。现代的儿童观是以尊重儿童身心发展为前提的,真正把儿童当成一个主体性的人来对待,而不是我们成人传授知识的工具和容器。幼儿园教育要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就要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幼儿教师要真正了解和尊重儿童,转变忽视儿童自身需求的传统教育观念,摆脱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错误思想,真正摸透幼儿教育的规律,理解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幼儿园还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在各年龄班都要贯彻衔接的思想,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对大班幼儿更要做好专门的教育工作,进行有意识的入学教育。有条件的民办幼儿园还要努力改善办园条件和环境,积累和创造丰富的教育资源。另外,要解决幼教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问题,就需要加强对幼儿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培训。幼儿教师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直接影响幼儿教育的质量,其教育行为也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密不可分。因此,幼儿保教队伍的优良素质对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在幼教师资培养方面,要不断提高幼儿教师教育技能,深入研究幼儿园课程与幼儿园各领域教学规律,使幼儿园教师在幼教实践中,能把握好幼儿教育的规律及幼儿心理特点,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教育,避免小学化现象蔓延。
( 二) 做好家长工作,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水平
家长的教育观念和功利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要使目前的小学化倾向得以改观,需要引导家长淡化甚至改变教育的功利心态,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要使家长、社会和幼儿园达成对幼儿教育的共识,就要利用大众传播媒体、幼教专家讲座等形式向家长广泛宣传幼儿教育规律,让家长树立长远眼光和科学的教育观念,同时各级部门要充分组织各种形式的家长教育活动,普及科学的教育态度和方法,使广大幼儿家长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要求和特征,尊重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切忌拔苗助长。
幼儿教育的认识与理解范文3
【关键词】游戏;幼儿教育;有效性
一、游戏和幼儿教育的融合
游戏和教育在本质上来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活动,游戏是不受约束,自由自再的放松,享受活动,而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游戏是由受理人自主控制,而教育是由被受理人被迫接受,从这一方面来说,俩者之间并没有相同部分,但是两者的目的是相同的,游戏是为了锻炼幼儿在智力,反应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教育是通过讲述活动使幼儿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综上所述,游戏和教育的目的都是使幼儿得到发展。游戏和幼儿教育融合,可以改变幼儿在上课时有强制性压力的情况,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放松心情,减轻压力,同时在幼儿教育中加入游戏因素,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反应力,记忆力等其他方面的培养和锻炼,还减轻幼儿教师的多重教学任务。
二、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1.教学过程中加入具体事物,如引用实物进行教学
幼儿教师运用实物进行教学,可以弥补幼儿在大脑开发初期空间想象力,注意力和耐心方面的不足,让幼儿通过具体实物的观察,探索,对事物先有具象的认识,便于幼儿在教师进行更深层次的讲解时的理解,更有利于幼儿自主进行理解和认识,然后教师再进行深次的讲解,慢慢使学生发展,形成抽象思维,使幼儿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进而提高幼儿教育有效性。
2.根据教学目的来设计游戏
幼儿教师如果想在游戏过程中添加教学目的,就需要对游戏进行专门儿的设计,可以用当下的流行元素或幼儿比较喜欢的元素来进行设计,比如添加动漫人物的图片,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进行与动漫情节相似的游戏活动,让幼儿有强烈的参与感;组织动漫情节演讲比赛,让幼儿把自己最喜欢的动画片推荐给其他同学,增强表达能力和勇气。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和能力,对幼儿的成长有所帮助。
3.组织亲子游戏活动
家长是幼儿在幼儿时期最为依赖的人,在幼儿的人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家长为幼儿做出榜样,对幼儿的教育活动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例如举办亲子运动会等活动,三人四足,赛跑,踢毽子等比赛项目,可以有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比赛,或幼儿和家长一同的竞赛项目,既可以提高幼儿的表现力,也可以增加幼儿和家长之间的感情,同时还可以使家长了解学校的运行模式,放心地把孩子交给学校,便于后期工作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协调工作。
三、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性
1.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
在幼儿教育中融合游戏,就需要设计好游戏情景,要让幼儿自主地参与,而这种游戏情景也应该符合幼儿当期的特点,用游戏的直观性去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有了学习动力,自主的去学习知识,激发幼儿的思维。因此,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对幼儿的智力开发有着积极的意义。
2.增强幼儿的自控力,培养形成良好的品格
在幼儿时期,幼儿的表现通常是活泼好动的,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很难让幼儿完全乖巧,所以需要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让他们更加的愿意服从游戏规则,培养遵规守纪的良好意识,增强自控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品格。
3.树立幼儿的学习信心,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游戏和教育的结合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不像传统教学模式中有着巨大的压力,让幼儿重头开始,以游戏的心态进入教学过程中,没有压力,放松心情。在游戏教学过程后要及时地对幼儿进行鼓励,让幼儿树立自信心,从而对游戏教学抱有期待的心理,缓解幼儿在学习的重压之下抑郁心情,游戏过程中还可以添加运动元素,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同时锻炼身体,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幼儿教育的认识与理解范文4
关键词:家长 幼儿园 共建 必要性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5-0178-01
按照幼儿教育的相关指导规定,对于幼儿的教育应该充分发挥各方的合力 ,与家庭教育密切结合,有效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实现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达到较好的幼儿教育的效果。具体来看,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式,为幼儿教师所推崇。这是因为,幼儿家长参与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来,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职业优势,并帮助幼儿园教师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可以说,“家园共育”这种幼儿教育形式有着一定的必要性,在提升幼儿教育质量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家园共育”的必要性
1.家长参与到具体的幼儿教育过程中,能够丰富教育资源
通常来说,传统的幼儿教育,幼儿教师占主导地位。但是,幼儿教师的知识水平呈现出知识面较广且不专的特点,在对幼儿教育效果上来看有着一定的影响。而幼儿的家长,他们的职业涉及到各行各业的领域,不乏高学历、高素质水平的专业性人才。例如,有的幼儿家长是牙医,作为幼儿园教育的教师来说,就可以通过“家园共育”的这种形式,要求@名家长来幼儿园为幼儿们讲解相关保护牙齿的知识。通过幼儿家长生动的讲解,能够使得幼儿更加清楚、明白的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并学习到日常保护牙齿的基本常识。这样来看,由有专业功底的家长来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加专业与权威的介绍,这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幼儿的视野,同时也创新了幼儿教育的教学形式。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家长参与到具体的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来,幼儿教育能够补充自己在相关方面的知识,使得其得到教学启发,最终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
2.家长参与到具体的幼儿教育过程中,能够加强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般来说,幼儿的家长大都来自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职业经历。作为幼儿的教师来说,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其参与到具体的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来,能够丰富教学内容,给予幼儿不同内容的教学体验。幼儿能够在家长所熟悉的不同领域的内容中,学习到不同的知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导幼儿对于职业选择的探索。值得一提的是,幼儿的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具体教学环节中来,能够与自己的孩子有更多接触的机会,增强了幼儿的安全感,幼儿能够在更加放松的环境下学习相关知识与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习的质量与效率。而更为重要的是,幼儿家长参与到具体的教育教学环节中来,能够在幼儿的情感发展发面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通过幼儿家长、幼儿教育与幼儿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能够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对于幼儿的情商教育也有着很大的作用。
3.家长参与到具体的幼儿教育过程中,能够完善幼儿教育形式
作为幼儿教师,倡导幼儿家长参与到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来,目的是让家长能够进一步明确自身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并且能够与幼儿教师形成合作的关系,以便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对于幼儿的教育工作。在家长具体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家长能够充分了解幼儿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充分了解幼儿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授课方式,能够进一步改变自身在幼儿教育上的错误认知,进而改变自身对于幼儿教育的具体方式,最终达成“家园共育”的教育形式,形成合力,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另外,作为幼儿教育的教师来说,通过这种家长参与到具体的教育教学的活动中来的教学方式,能够借鉴到一些家长更具教学优势的教育方法,进而不断的完善自身幼儿教育的形式,最终提高幼儿教育的教学质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当前幼儿家长参与幼儿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1.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机制尚不完善
从全国范围来看,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家园共育”的合作的机制并不完善,没有建立起家长助教活动的相关体系。虽然幼儿家长有着较为丰富的教育资源,但在利用率上却很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家长缺乏参与幼儿教育具体教学活动的主动性
在对于幼儿的教育中,一些幼儿的家长认为,教育幼儿只是幼儿教师的事情,自身参与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并无作用。因此,这些家长呈现出对于助教活动认识缺乏理解、存在误区的现象。由于受到这样价值观念的影响,幼儿家长参与幼儿教育具体的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不高。
三、提升“家园共育”教育质量与效果的对策与建议
1.丰富各类教育资源,增强家长的主动性
一般来说,家长的知识背景与职业背景是幼儿教育丰富的教育资源。但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一些幼儿教师并不了解这些资源,对于这些教育资源在利用率上呈现出不高的情况。因此,作为幼儿教育的教师来说,应当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平台,在日常与家长建立必要的联系,全面了解家长的知识背景与职业背景,以便为幼儿教育提供较为全面的教育资源。值得一提的是,在教育资源的发掘上,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类活动,邀请幼儿家长共同参与其中,以便于幼儿教师与家长进行面对与面的交流与沟通,进而更加确切的了解家长的基本信息。
2.不断提升家长的教育意识,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幼儿家长的职业涉及到各行各业的领域,其专业知识性较强。作为幼儿教师来说,应当充分的意识到幼儿家长在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优势,以便于家长共同配合,加强对于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家长所掌握的知识较为深奥,若是不对相关知识进行加工处理,幼儿很难做到很好的理解。这样来看,幼儿教师就应当与家长进行共同商讨,提取适合幼儿年龄阶段的知识要点,把握好知识的难易程度。可见,在选取家长讲解内容的环节上,是需要幼儿教师做好相应的指导的。这是因为,幼儿教师对于幼儿教育有着系统的研究与理解,对于相关的专业知识较为了解,能够符合“家园共育”的教学宗旨,进而设计出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而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家园共育”是幼儿教育中的一种创新模式,能够极大的提高幼儿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当前在“家园共育”中所出现的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机制尚不完善、幼儿家长缺乏参与幼儿教育具体教学活动的主动性等问题,作为幼儿教育来说,应当不断研究与探索,通过挖掘各类教育资源,增强家长的主动性以及不断提升家长的教育意识等措施,来形成合力,来共同做好幼儿的教育工作,最终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马洁.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互补[J].学子(教育新理念),2014(11).
幼儿教育的认识与理解范文5
摘 要:幼儿园是儿童进入社会后接触的第一个正式的教育机构,它对于儿童身心发展、日后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幼儿园教育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但是在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浅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绝大多数的幼儿园在教学、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必须加以改善,逐渐完善我国的幼儿园教育。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危害;解决对策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状
1.在教学形式、内容、要求等方面均有小W化的表现
首先,幼儿教学形式小学化。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指导儿童感知周边的事物,学会基本的生活常识,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而许多幼儿园则以课堂讲授代替游戏活动。课堂上,教师填鸭式地向儿童灌输教学内容,这样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其次,幼儿教学内容小学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幼儿的启蒙教育,现实中许多幼儿园仍旧是进行知识性的学科教学和技能的训练。再次,教学要求小学化。在笔者调查的幼儿园中,有一所幼儿园每个班都贴着一幅“幼儿行为准则”,上面明确要求幼儿热爱祖国、上课专心听讲、勤于思考、不许交头接耳、不许做小动作、讲道理、不任性、不顶撞等,在笔者看来这种行为很荒唐。幼儿尚小,这些规定简直就是在扼杀他们的天性,影响幼儿的发展。
2.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生理、心理、个性等方面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甚至使幼儿从一开始接触学习就产生厌学的现象,对其一生都产生消极的影响。很多学校长时间对幼儿进行常规化的教学,对幼儿身体健康发展产生许多不利的影响,如形成驼背、脊柱侧弯、近视等。另外,在幼儿教育中,长时间地让幼儿进行学习和训练,会给儿童增加心理负担。幼儿的童年本是纯真、快乐、无拘无束的,但现在的儿童却被写作业、弹钢琴、学舞蹈等占去了大量的时间。过早地给幼儿灌输太多枯燥又无法理解的知识,只会让幼儿对学习失去兴趣。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在幼儿时期,幼儿教学应注重对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但很多幼儿教学还是过多地进行知识的灌输而不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教学过于重视知识、注重考试、注重分数,这些都容易让幼儿产生自卑、厌学等现象,严重影响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二、改变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相应措施
1.改变认识
首先要改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家长的期望是分不开的。在农村,家长的文化素质较低,他们根本不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不知孩子到幼儿园究竟要得到什么,他们认为,我的孩子掌握的知识越多,这个老师就越好,这个幼儿园也就越好。他们经常抱怨老师不给孩子教文化知识,觉得自己的孩子掌握的生字太少,背诵的古诗不多。他们的这种认识严重地影响到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强化了幼儿教育的小学化。所以,学校要多和家长沟通,让他们理解幼儿教育的真谛,这样我们的幼儿园才会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才会为小学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2.重视师资建设,提高专业技能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在幼儿教育中,我们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在工作期间,幼教机构应多为教师提供培训机会,既有整体的培训,也要根据教师的特性进行个别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技能。加强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有利于使儿童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3.加强家园联系,提倡家园互动
从笔者调查的几家幼儿园中得知,幼儿园只在期中或者期末考试开家长会,并且会上也大多是老师在陈述,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很少。幼儿园应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使家长能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幼儿园所做的工作。另外,教师也应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对幼儿的表现、健康状况等进行交流,使幼儿健康成长。幼教机构可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家长会、开设家长开放日、举办联欢会等多种形式邀请家长到幼儿园来,方便家长深入了解幼儿园和幼儿的情况。
4.加强幼教机构监管,改革教育体制
对于幼教机构的开设和教学情况,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应该进行大力监督。教育部门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制度,并且常到幼教机构中进行检查和评估,建立合理的评估体系。这种有力的监督,可以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幼儿教育水平,使幼儿园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幼儿教育体制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要杜绝升学考试制度在幼儿园出现。在选择小学时可以采用对口招生等方式,从而避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5.完善课程设置,寓于游戏活动
幼儿教育不应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应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在课程设置方面,应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通过游戏的方式来传达知识。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定一个游戏主题,或让幼儿进行随意的玩耍,不做过多的限制,同时在游戏过程中适时做出相应的指导。例如,在玩象征性游戏“娃娃家”时,教师不要事先安排角色、情景,应让幼儿临场发挥,根据自己的想象去积极地构造角色和情景。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多数研究是从现状、原因、危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讨论,使人们深刻地认识到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给幼儿造成的不良影响,不断完善幼儿园教育。笔者资历尚浅,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还会进行深入研究,为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做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巩玉娜.农村民办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辨析[J].亚太教育,2016(10):3,4.
幼儿教育的认识与理解范文6
一、用“打比方”理解规律
各物理量间的因果关系要求叙述物理规律时各词语间存在先后顺序。比如:光的反射定律在叙述时要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学生疑惑为什么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我反问:“你妈长的像你吗?”学生在大笑之后领悟到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因果关系。
学习了欧姆定律后,学生认为既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那么电阻肯定与电流成反比。我用一个实例比喻让学生恍然大悟电流、电阻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我说:“随着猪肉价格的上涨我吃猪肉的次数愈来愈少了”能否说“随着我吃猪肉的次数愈来愈少猪肉的价格愈来愈贵”?听完这个比喻,学生明白了电流和电阻间的关系是电压和电阻共同决定电流。
二、用“打比方”区分概念
物理学中有些概念学生难以区分,搞不懂它们间的关系。学习额定电压时学生难以理解,认为实际电压总是等于额定电压。我用吃饭定量进行比喻,我问:“正常情况下你一顿饭吃几个馒头?你每顿饭都吃这些个吗?”学生稍加思索即可明白实际电压与额定电压的区别。
三、用“打比方”理解概念
抽象的物理概念难以理解,如果我们用生活中的实例将其比喻的更加生动、形象,就能帮助学生理解。如:学习能量的概念,学生错误地认为“一个物体有能量,这个物体就一定做功”,我对学生说:“我们两个一起去吃饭,你特有钱,这顿饭你一定出钱请我吗?”学生在玩笑中领悟了“有能量的物体不一定做功”的道理。
中学生认为物理之所以难学,就是因为物理太抽象。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以形象论抽象。这就要求物理教学必须注重课堂教学的艺术和方法。为此,适当地引用一些打比方的方法,处理的恰到好处,才会教之得法、受益匪浅。
关于幼儿教育的几点心得
周金玲
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幼儿教育。幼儿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引导幼儿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应付日后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所以幼儿教育的质量是决定人生命运和幸福的大事。现在独生子女较多,他们经常处在“独一个”的特殊环境,家长往往对其纵惯娇宠,使他们不懂得如何与人友好相处,因此产生“不合群”“不关心别人”“有独占欲”等缺点。所以,只有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幼儿教育;鼓励;引导;沟通;表扬
幼儿教育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的有目的的活动都属幼儿教育。如: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看电视、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等等。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特指专门开设的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对幼儿教育的规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针对现代社会独生子女较多的情况,对适合他们的幼儿教育有了自己的心得。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家庭教育的宣传工作,使父母掌握正确的教育子女的知识和方法,另一方面则要让幼儿更多地在集体中接受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
例如:秋天来了,带幼儿散步时,让他们观察各种树木、花草的变化。幼儿在寻找过程中发现好多树变了样,“有的树叶落下来像小船”、“松树尖顶看上去像一顶帽子”,幼儿在观察议论、想象中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在一日生活中,如:户外活动、谈话都是幼儿语言学习的有益资源,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引导幼儿学习语言。
二、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安排的游戏往往很受孩子们喜爱,在其中巧妙的设置比赛项目,则是让幼儿在游戏的同时获得了更多的知识。
1 记忆游戏
一个小朋友先说:“昨天,我去动物园看见一只老虎。”第二个小朋友接着说:“昨天,我去动物园看见一只老虎和一条蛇。”第三个要重复前两人说的再加上一个新的动物。越到后面就要记越多的动物名。小朋友需要全神贯注听别人说话,才能记住每一个动物名(可以把动物换成其他名词。如食物等。明天我们去野餐,我要带……)。
2 增强形象思维游戏
教师说一个名词,然后小朋友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名词:
“花”——“红”(各种颜色)、芳香(臭)、漂亮(丑)、小(大)等;
“蜜蜂”——小、勤快、嗡嗡叫的、美丽等;
“猪”——肥、懒、粉红色、笨(聪明)等。
这个游戏对幼儿语言表达有很大帮助,有些小朋友日后写文章写得形象、生动,就是因为他们平时善于观察。
三、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
我们有时了解到不少幼儿在校听话,小朋友有困难也会积极帮助,可回到家中却不是这样,谁说话都不听,一不顺心就发脾气。有一次,一个叫圆圆的小朋友的家长反映了这种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就给小朋友们讲了一个《美丽的大公鸡》的故事,讲完后让小朋友分角色表演,然后极力让小朋友发言,谈谈自己喜欢故事里的小虫、大公鸡,还是小母鸡……正当大家讨论激烈的时候,平时最活跃的圆圆慢腾腾地站起来,她不高兴地说:“我没有大公鸡做得好,在家里我总是争着抢着吃好吃的东西,指挥爸爸妈妈搬凳子、摆玩具。围着我转,有时候还让他们生气,这样做不对,以后我再也不这样了。”小圆圆的自我检讨赢得了所有小朋友的掌声,这样一来,幼儿不仅在学校知道帮助别人,在家里也能体谅父母、尊敬长辈了。这充分说明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的重要性。
四、善于抓住时机及时表扬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