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培训课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通信培训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通信培训课程

通信培训课程范文1

教师的不断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各种培训,如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培训等的确是学习的一种好方式,有专业的师资团队,有的快捷,有时灵活,复习资料丰富翔实,对于忙碌在一线教学岗位的教师们来说,有选择余地,帮助很大。

此次培训,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校本研修的意义和作用,懂得了校本研修的内容含义,校本研修是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在教科研部门、教师培训机构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地,充分发挥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由学校和教师自主确立学习目标、内容、方式,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目标的一种教师学习方式。校本研修是在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修”整合了培训和教研两个方面的因素,同时包含了学习、研究、进修等含义。研修一方面强调以研究教育教学问题为主要载体,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为主要目标;另一方面,强调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必须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前提,通过专业发展去实现教育教学问题的最终解决。因此,校本研修的主旨是让教师成为教学、研究和学习的真正主人,使教师的教学质量与生命质量得到共同提高。

吴积军老师讲到,校本研修是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重要途径:

1、工作学习化—通过工作经历获得成长与进步。

2、学习工作化—把学习视作每天一项必要的工作。

3、生活学习化——生活就是成长、生活就是进步、生活需要学习、生活的质量靠学习、向生活学习、在生活中学习。

4、学习生活化——学习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学习可以改变生存状态和生存方式,学习可以促进更好地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一位快乐幸福的老师,既能干好自己的工作,也能照顾好自己及家人的生活,还能处理好与领导、同事、朋友间的关系,这一切都与老师处理事情的方法有关,更与积极的心态有关,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一切。有一句名言说到:态度决定高度,高度决定视野,视野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作为为国家培养建设者的人民教师,积极的人生态度,会给学生带来无限的收获,教会学生学以致用,教师能够通过整合教材、环境(隐性课程、校外社会文化生活)中的资源,刺激并满足(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学生的认知与精神成长需求,使其获得更为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不排斥苦、累等生理体验) ,综合素养(学科素养与人格修养)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聚焦教与学的成就感。教师教得更成功,学生学得更有效。

通信培训课程范文2

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细化,信息产业部人事司将通信工程师分为九种类别,包括有线传输工程、无线通信公告称、数据通信工程等。企业培训部门结合具体的工作岗位,在进行分专业培养时,要结合企业发展战略需求情况,利用现有的培训队伍和实践能力训练条件,从员工的兴趣和基础出发,有针对性的开展分专业方向的培养计划的实施,为此,开展分专业方向的无线通信专业培训计划,可以实现员工的自主选择,也能够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其更深入的参加专业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去。

优化专业技能培训课程应当结合市场和岗位的要求,归纳出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和对应的技能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课程培训计划和结构。比如在核心课程群中,应该将数据通信与网络课程群、通信理论课程群等作为重点来实施。在课程教学中应当从知识与技能的整体培养着手,针对应用型符合人才培养的特点,密切关联企业人才岗位和职责能力的要求,突出无线通信专业必须的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进一步的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和针对性,提升员工学习的效果与实践能力。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综合实训、综合设计与科技制作等实践环节,带领员工从实践中来发现问题,展开讨论,解决实际问题,以适应无线通信技术对专业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在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过程中,比如对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学习和分析,对高频电路的实践和分析,对对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的学习和实践中,充分发挥员工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从实际工作中来加强其对具体设施、设备的综合性运用,以提高对工作岗位的胜任力。

通信培训课程范文3

积极创新培训课程设置

伴随着《大唐电信之歌》的优美旋律,新员工培训正式开始。

新员工培训课程设置了企业发展史、企业文化观、企业经营展、企业宏图望四个环节。

在企业发展史环节,除了课堂面授“大唐3G、4G移动通信自主创新之路”课程外,还邀请新员工参观集团展厅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帮助新员工全面了解集团的发展历程与当前业务板块。

在企业文化观环节,邀请集团企业文化与宣传办公室负责人,多维度、多角度地生动活泼地传达企业的使命愿景、核心理念以及对新员工的行为要求。为了帮助员工对企业文化有更直观的感悟,培训还将公司倡导的理念植入体验式课程,通过室内体验以及军事化拓展等形式,在新加入同事的内心刻下大唐人的烙印。

在企业经营展环节,通过邀请集团高管讲授“高新技术企业集成产品开发(IPD)管理”“产品成本控制与原理”两门课程,帮助新员工了解集团的研发特点与研发流程,使其树立“每个岗位都要有成本意识”的观念。

在企业宏图望环节,邀请集团战略负责人全面介绍集团的战略规划与执行情况。本环节的另外一门特色课程是邀请集团分管人力资源的高管分享一门介绍行业未来、集团发展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互动关系的课程―“大唐与我”。本门课程讲师结合行业分析与自己的人生经验,为新员工在大唐的职业规划给出建议,传递个人与集团共同发展的理念。

新员工培训课程通过以上四个环节全面介绍了集团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让新员工在步入集团伊始就充分感受到“一个大唐”的浓浓氛围,帮助新员工感受到集团的各项荣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增强新员工的企业归属感。

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讲师队伍

新员工培训是新人快速有效融入企业的良好平台,而讲师则是这个平台上最重要的角色之一。他们承载着传递集团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的重任,是链接新员工与企业有效沟通和理解的情感纽带。基于此,大唐大学非常重视对培训新员工的讲师的选择,培训新员工的讲师不仅要了解大唐、热爱大唐,还要与大唐一起见证过彼此的发展与成长。

在企业发展史环节,我们邀请了大唐电信集团副院长为新员工讲述“大唐3G、4G移动通信自主创新之路”。作为中国通信史上这一划时代事件的见证者,副院长的讲授生动而充满激情,并且随堂带来了大量真实资料,邀请学员亲自观看与阅读。新员工随着课程的进展一起深思,共享荣誉,一同憧憬,极大地提升了新员工对加入大唐这支队伍的认同感与荣誉感,也提升了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最大贡献的信心。

三地共训,打造“一个大唐”

大唐集团的下属单位遍布多个省市,为了高度执行集团各个时期的发展战略,始终不渝地宣贯“一个大唐”理念,大唐大学的新员工培训除了每年在京固定开班以外,还要到京外开专场,帮助集团在各地的新员工了解大唐电信集团的历史、文化、战略和宏伟蓝图,辅助新员工建立正确的大唐生涯规划,树立新员工对通信行业这一朝阳产业的信心,树立作为大唐人的集体荣誉感。

完善考评机制,设置四级评估

新员工培训打破传统培训考核体系,重点评估新员工在接受培训后对企业忠诚度、荣誉感、归属感是否有所提升。为此,新员工培训结束后,大唐大学会使用培训效果四级评价模型。

此模型将培训效果分为4个层次:

1.反应层。在培训结束时,通过满意度调查了解新员工培训后的整体反应和感受。

2.学习层。通过考试确定新员工对原理、技能、态度等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行为层,即行为改变。确定受训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行为的变化。

4.结果层,即产生的绩效。通过一些指标,如生产率、员工流动率、质量以及企业对客户的服务等来衡量培训效果。

大唐大学在对新员工培训进行评估时重点向第3、4层次的评估发展,因为只有行为改变和绩效提升才能直观地说明培训的价值之所在。新员工培训评估完成后,讲师需要撰写培训评估报告,内容包括培训项目概况、培训结果、评估结果及改进建议,以便不断地展现效果、总结经验和持续改进。

通信培训课程范文4

    本文侧重阐述培训在现代通信运营中的地位、意义和基层通信运营企业培训管理思路,并从培训内容的确定、培训方法的确定、培训的计划管理、培训的评估等方面对现代通信运营企业的培训管理进行较为全面的论述。

    [关键词]:现代通信运营企业 培训管理

    [正文]

    企业的成功19世纪靠资本,20世纪靠技术,21世纪靠培训。进入二十一世纪及知识经济的出现,为教育培训奠定了物质的和理论的基础。面对着市场经济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必须在技术、设备、管理、资金等生产要素某方面或几方面拥有竞争优势,而任何竞争优势的创造与获得均来源于人才。可以说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间人才的竞争,各国企业都把人才的资源看作企业的第一资源,那么人才的竞争说到底是学习力的竞争,学习力的竞争实质上是培训理念和培训效能的竞争。

    一、培训管理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及意义

    培训管理不仅可以较好的评价一个员工的现有能力,更能提高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充分挖掘潜能,为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增值效应,一个企业的培训搞得好不好,直接影响这个企业的人才素质和竞争力,所以世界级的大公司都不惜成本大力发展培训,甚至企业内部的人才培训比教育部门更加完整和人性化,而且企业培训直接配合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作为基层通信运营企业,面对剧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尤其要重视各层次的员工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由此而带来的培训管理工作也显得非常重要,由于企业职工工作层次不同,所需掌握和使用的各种技能不同,因而必须针对不同层次,各有侧重地进行培训。

    二、大型通信运营企业的运作特征

    信息产业已成为当今工业发达国家众多产业中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先导性高技术产业,是现代经济形成和发展的支柱和条件。其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了工业化经济向信息化经济转变的速度和程度,并对一个国家,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走向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作为现代通信运营企业的一个主要运作特征就是市场竞争剧烈,剧烈的市场竞争要求对企业的决策层、中层管理层、一般员工的岗位能力要求非常高。基层通信运营企业(本人现从事地市级通信运营企业的培训管理工作,因此本文涉及的基层通信运营企业指地市级的通信运营企业)企业决策层的正确决策决定了企业在市场开拓和运作方面的正确方向,如果没有正确的决策,可以想象这将会给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带来被动直至企业在当地市场占有率的大幅下降,导致企业成本上升、利润下降;有了正确的决策,就要看企业中层的执行力了,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主要就是执行力的提升,另外一个层面上讲,企业的创新能力也是源于这个层次;一般员工的岗位能力在企业的运作中主要表现在对中层管理层的指令的正确执行,这就要求一般员工的岗位业务技能要适应岗位的要求,这个层面的员工的岗位技能决定了在市场竞争中该企业能否最终取胜。打个简单的比方,企业有了正确的决策,良好的执行力,但是在具体执行时,市场营销能力、产品(网络)落后于竞争对手,用户不能接受企业的产品(业务),则该企业还是不能在竞争中最终取胜。由此来看,现代通信运营企业的培训管理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序号 培训层次 培训内容

    1 企业决策层 决策能力

    2 中层管理层 执行能力

    3 一般员工 岗位技能

    三、基层通信运营企业的培训管理思路

    一些企业对培训是重视的,但是苦于没有摸索到一条很好的培训管理途径,所以培训带来的效益迟迟不能看到,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进行培训的信心。培训已经被列入一种管理方法,自然是有一定的理论在的。首先培训内容是员工选择培训的首要条件,如何让众多培训课程展示在员工面前,而又不占用太多工作时间呢?其次企业进行培训的对象虽然都是同一个企业的,但是可能来自不同的部门,他们有着不同的职涯规划,如何对培训课程进行科学分类,让学员有的放矢呢?再者培训课程有深有浅,培训者对学员的水平是难以估计的,只有让学员自己来选择课程才是最科学的。还有培训方式众多,内训、外训,什么讲师,什么场地,什么时间,这些凌乱的安排需要花费众多人力去处理。而且培训的效果也是需要监督的,尤其是外训,必须严格监督他们的培训是否真的对员工有效,对企业发展有利,这也会需要专人去处理。

    一般来说,企业决策层培训管理工作由上级分公司决定和决策层的自身学习力决定。因本人从事的地市级通信运营企业的培训管理工作主要涉及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的岗位培训,因此本文主要侧重阐述上表中第2、3层次的企业中层管理层和一般员工的培训管理。

    四、企业各级员工的培训实施及效果评估

    作为培训管理人员,要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需要组织好企业的全年培训工作,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针对不同层次人员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

    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应注重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人能力、控制和协调能力、经营决策能力,以及组织设计技巧的培养。中层管理人员对于本部门的经营管理必须十分精通,除了熟悉本部门工作的每个环节和具体工作安排以外,还必须了解与本部门业务有关的其他部门的工作情况。企业管理人员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老黄牛型的管理人员,他们工作兢兢业业,但是胸无大志,大多数管理人员(75%)都属于这一类。第二类是明星型管理者,他们工作成就显着,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第三类是问题型管理者,虽然暂时工作成绩不佳,但有很大潜力。最后一类是老化型管理者,他们目前的工作成绩不佳,而且没有发展潜力。我们可根据每类管理人员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培训对策。对于老黄牛型的管理人员,应引导他们改善目前绩效,但对他们的升迁愿望不予鼓励。但是,有些老黄牛后来居上,应考虑这种可能性,制定相应和有效的培训和发展计划。对明星型管理人员,应给他们时间,以积累经验,开发他们的潜能。对于问题型管理人员,培训应集中在纠正行为问题方面。老化型管理人员业绩不佳又无潜力可挖,因此无须在他们身上浪费任何时间和金钱。

    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重点主要在第一线从事具体的管理工作,执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指示和决策。因此,为他们设计培训内容应着重于管理工作的技能、技巧,如怎样组织他人工作,如何为班组成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等。因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鱼”好比是企业的管理职位,而“渔”则是管理人员的组织能力。在观念技能方面,首先应该培养他们在思考问题时,如何改变思维方法,由被管理者转变为管理者,即由被动地执行具体指示转为主动地指示;其次,要重视培训他们掌握组织他人工作的技巧,他必须尽力使班组内每个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都能融洽,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每一个被管理者都能心情舒畅地工作。

    一般员工的岗位能力在企业的运作中主要表现在对中层管理层的指令的正确执行,这就要求一般员工的岗位业务技能要适应岗位的要求,这个层面的员工的岗位技能决定了在市场竞争中该企业能否最终取胜。因此对一般员工的培训主要就是要针对各个岗位的特点,进行岗位技能提升的培训。如技术人员要加强所管理的设备的各类人机命令的熟悉并对设备性能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并能进行快速的故障判断和故障排除;网络优化人员要对各类测试软件熟悉并对网络的各类参数、设备调整方法进行熟练掌握;市场营销人员要掌握各类营销技巧并能敏锐的捕捉市场信息和竞争对手的动态,对营销手段进行有效的调整;客户服务人员要熟悉公司的各类业务准确回答用户提出的各种提问并能帮助用户迅速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营业人员要熟悉各项业务的办理并能主动和用户进行有效沟通帮助用户选择合理优惠的通信服务。

    2、培训的几种主要方式:

    2.1课堂式

    (1)讲授法。主要是聘请一些专业人员给学员讲课,着重讲解有关管理的概念、原则、方法和原理及其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并通过书面答卷或口头答辩的形式来检测受训者的学习成绩。也可以由技术熟练的公司员工和已受培的员工给同岗位的员工进行专业技术、服务的讲解。

    (2)讨论法。讨论或称为研讨,适用于对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由培训者提出一些问题(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或相关企业曾经发生过的事件),组织受训者运用概念、原则和原理讲座这些案例,并鼓励每个受训者积极投入讨论。讨论的指导者在主持讲座时应注意:清楚地指出问题的核心;让每位受训者参与讨论;对细小问题不要过于纠缠;阻止个别人夸夸其谈,独占讨论局面的现象;最后,对讲论的问题应该提供清晰而明确的结论。此外,还应摸索、收集一些“怎么办?”,供大家讨论。比如在销售公司产品时,客户说:“你们的产品太贵了”,如你回答不贵,客户就会觉得没面子,如回答贵,客户就要你降价。学员们通过讨论,认识到产品的价格与质量和服务的关系后,回答这类看似两难的问号题时就能应付自如了。

    2.2模拟式

    (1)案例分析法。首先由指导者提出案例或实例,由受训者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个人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培训方式不但可以对案例进行详细的解剖,给受训人员提供了较好的方法论,对于指导者(如公司的技术人员)还能增加成就感,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经营管理“游戏”。这种培训方式的做法是将受训者分成若干个组,每个组代表一个“企业”。指导者给每个“企业”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和信息等资源,并提出经营管理或一些管理上的问题。要求各“企业”去完成经营目标解决管理上的问题。例如,指导者提出的企业经营目标为“增加利润”若干万元,要求各“企业”提出达标的方案,其内容应包括:促销的预算、策略和手段(广告、派推销人员……);开发新产品的可行性,降低成本、费用的具体措施等。

    然后,由各“企业”把自己的方案及决策过程讲述一遍,进行交流,促进思考和分析,以提高今后在实际经营中的决策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企业培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通信培训课程范文5

关键词:知识领域地图 主题知识教材 知识结构 学习效能

一、金课程项目产生的背景和动因

通信行业格局变化迅速,中国移动正应对市场变化进行战略转型,传统业务需要向精细化运营转型、新型业务承担着巨大的创新压力,这些变化均对企业的知识积累以及对员工的深入传播提出了全新挑战。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人力资源部领导再三强调:“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应打造出一批与战略高度相关、对讲师依赖程度低、内容相对成熟稳定的课程。”而同时,员工在接触了大量丰富的职业技能提升课程之后,对于公司的培训需求回归到电信行业基本的运营知识、当前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战略举措这些“经典干货”上。员工谈到:“一些基本的财务、人力、网络的知识不懂,与其他线条的同事沟通不畅,在工作中经常事倍功半。经常被亲朋好友问到公司的一些移动互联网新业务是什么,半天都解释不清楚,十分渴望参加这方面的知识普及课程。”

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作为国内培训领先的企业,在长期的实践中,从不同业务线条、不同工作岗位、不同层级等各个维度出发,已经为员工设置了极其丰富的培训课程。这些课程资源形成了庞大的知识积累,却相对比较独立,课程之间的关系不清晰,不同主题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尚未形成有效统一的体系,员工在学习的过程中易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惑。因此,2012年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启动金课程体系和金课程开发项目,希望从战略层面构建企业知识体系,以规范课程体系和课程开发活动。

二、金课程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法

金课程项目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首先从知识结构的角度出发,厘清在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与企业长期运营和当前战略高度相关的知识主题,形成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的关键知识领域地图;第二,在此基础上,结合公司常规的培训需求分析,确定出每年全体员工应知应会以及专业线条应知应会的授课主题,据此指导开发具体课程活动;第三,开展金课程的品牌宣传和授课活动,采用内外部专家进行联合授课模式,并建立金课程运营体系,规范金课程的管理。

这种方式对于公司、培训管理者和员工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对于公司来说,金课程能够很好地覆盖公司战略和重点工作,提高培训对公司业务目标实现的支持度;对于培训管理者来说,关键知识领域地图就像是课程开发的领航标,使课程规划更加科学,课程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对于员工来说,公司战略及运营需要员工掌握哪些知识在地图上一目了然,再结合自己当前的工作需要、未来的发展规划以及自身的兴趣,就能十分明确应参加哪些金课程来提升自我。

1.第一阶段:建立关键知识领域地图

对于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来说,关键知识领域的确定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立足于行业和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本身,深入分析电信行业及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运营与发展的支撑要素,作为确定知识结构的起点。二是输入电信行业的知识管理与课程体系领先实践,从如何更好地划分知识领域的角度,分析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的知识管理框架。

(1)从行业共性、企业运营框架和近期战略重点三个维度分析,构建知识结构框架

在行业上,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借鉴了合作伙伴――埃森哲通信行业解决方案(ACS)的长期积累。ACS包括了一系列核心业务流程和企业内部流程,且与电信行业通用的eTOM模型保持高度一致。埃森哲的ACS模型将电信行业运营模块分为营销产品管理、客户关系管理、服务开发与管理、服务管理与运作、资源开发与管理、资源管理和运作、供应链开发与管理、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管理、企业管理九大方面。从自身来讲,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在长期运营过程中,形成了较为优化的运营版块及细致的部门分工,具体包括综合管理、市场运营、网络运营、网络支撑和运营支撑。由于中国移动正处于战略转型期,除电信行业传统的运营要素以外,现阶段的公司战略也是重要的考虑要素。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近几年的战略一般都集中在新业务领域,如TD-LTE、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公司为这些新业务制定了跨线条的综合发展战略。从行业共性、企业运营框架和近期战略重点这三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可以确保最终确定的知识领域的全面性。

(2)借鉴行业知识资产框架和国外运营商课程体系,建立知识结构的主题

在知识领域如何划分这一问题上,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借鉴了埃森哲通信行业知识资产框架和澳洲电信的课程体系设置方法。埃森哲公司在长期为国内外知名电信运营商进行咨询服务的过程中,建立了一套电信行业知识资产框架,将通信行业知识资产分为渠道转型、营销转型、产品创新、网络运营、企业运营、IT转型这六大领域。澳洲电信将上千门课程分为了四类:业务与人际关系技巧;电信网络和技术;澳洲电信运营体系、流程和步骤;工作健康与安全。在研究中也发现澳洲电信的课程体系具备两个显著特点:设置了很多企业运营普及性课程及很多企业战略转型的前瞻性普及课程。

在上述两方面研究的启发下,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的学习专家和业务专家一起开展深入讨论,形成了自己的关键知识领域地图,如下图所示。知识地图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支撑企业成熟业务运营及基础职能的各个知识领域;另一部分是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战略转型过程中的专题知识领域,这种知识领域往往跨线条,紧密结合公司战略进行动态优化。

知识领域地图开发对于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未来课程体系建设具有重大和深远意义

建立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的知识管理地图对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建立系统的课程体系和全面的知识宣贯意义重大。这是一个立体并且可以进行动态优化的体系:从横向的角度,可以在需要进行全员普及的知识领域开发课程,针对全员讲授。对于专业性强的知识领域,可深入分析相关技术线条的员工在这方面的知识诉求,继而开发课程。从纵向的角度,当面对全员的普及类课程体系建立完成之后,对于每个知识领域,可深入分析员工不同工作岗位、不同级别在知识、技能和能力上的不同要求,明确不同的课程需求,进一步开发内容更加深入、更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在每年制定具体的当年金课程开发与授课计划时,基于知识领域地图,结合当年可投入的金课程资源,进行具体的课程需求分析,制定金课程年度开发与授课计划。此知识领域地图不仅仅为课程开发和需求设计提供动态输入的框架和方法,而且对于今后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在知识管理领域的进一步尝试同样积累了内容框架。

2.第二阶段:课程开发和授课

2012年,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在关键知识领域内,通过访谈、问卷及研讨会的方式进行了具体的培训需求分析,确定了首轮进行课程开发的11个知识领域,如下图所示:

在2012年的11个知识领域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为了契合知识管理的指导思想,并且保证课程的开发质量,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创新。

(1)构建主题知识教材

普遍来讲,知识是指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是一种对组织有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系统化地收集、筛选、分类、存储沉淀后,可被企业重复利用并共享而升华为知识。对于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来说,希望金课程项目在知识管理上起到的四个作用包括:将个体知识团体化;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将外部知识内部化;将组织知识产品化。对于每一个知识领域,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都有希望通过沉淀一本教材作为载体,来实现这四个目的。

在课程开发之前,开发团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集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在这一领域的所有知识积累并进行整理,访谈公司内部的业务专家获得相关的隐性知识,同时补充丰富的外部先进实践和典型案例,最终按照类似的逻辑思路和表现形式沉淀成一本主题知识教材。教材框架全面,内容丰满,这一领域的所有知识、案例都可以放进框架中的某一章节的某一元素中。通过教材形成了“既定知识主题的知识框架可保持长期稳定,具体内容可定期更新”的动态优化机制。

有了内容丰富的教材作为基础,可以根据授课对象不同,开发出不同内容范围和深度的课程。首批金课程的目标即打造一批普及面最广的应知应会课程。

(2)定义课程开发环节中的各个角色

对于课程开发,业内通用的方式均是国际上流行的ADDIE五步法模式,即按照“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估”五个步骤来进行课程开发。然而同一种方法不同的执行方式带来的课程质量差异是巨大的。为保证课程开发质量,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对于课程开发的每个步骤,都明确了必要的角色以及不同的角色的具体职责,如下图所示:

在上表中,其中At代表参加相关活动(Attend);D代表开发(Development);R代表检查(Review);A代表审批(Approve);I代表输入(Input)。对于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来说,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着重定义了如下几个角色:

第一,内容审批人。即课程发起人和首席讲师,一般由与课程内容联系最紧密的部门领导担任,负责这门课程的内容把控,并担任首席讲师。第二,课程内容专家。对课程内容非常熟悉,可由培训管理人员或课程发起人指定,负责给课程提供专业的内容建议和指导,以保证课程内容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第三,培训管理人员。由人力资源部的培训人员担当,负责跟踪培训课程的进度,与各方沟通并协调各方的关系。

每门课程的这些角色均对应着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具体的领导、业务专家和培训管理人员。这种在每个环节对不同角色进行明确分工的方式切实保证了课程的最终质量,其中内容审批人的把控、内容专家的输入也是有效沉淀企业内部隐性知识的重要途径。

3.第三阶段:课程实施的构想

(1)金课程的品牌宣传

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员工在以往的培训项目中接触过大量的课程,金课程作为公司非常重视的提升企业学习效能的新项目,有着自身许多不同的特点,必须通过明确的品牌定位和醒目的品牌宣传,才能让员工了解金课程、充分利用金课程。

金课程的品牌定位非常简单生动:“点‘识’成金,铸造未来。”突出了金课程以知识为起点,通过知识积累和传递促进员工价值和企业竞争力双提升的核心思想。金课程的品牌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并且借用了三个贴近生活的比喻:

一是“知识树”。对知识主题进行全面沉淀与及时更新,建立动态优化的学习教材。如同一棵棵大树,成熟的果实与枝叶化作春泥,支撑树冠蓬勃生长。以无限的知识孕育永续的能力提升,以历史的积淀创造企业的未来。 二是“智慧林”。通过对知识主题每一内容的精心酝酿,对每一元素的合理排布,对每一学习方式的巧妙设计,整合成全面传播企业知识与思想的智慧林。让学员在学习中享受快乐,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成长。三是“种子库”。一批批学员进入智慧林,接受了知识的滋润,也带走了战略的种子,并将它传播到每一个工作岗位和每一项工作任务,发扬光大。

金课程项目的相关宣传将采用统一Logo,风格类似的VI,并且将在各种正式及非正式的渠道向员工宣传。比如在金课程启动日上会向员工统一发送宣传邮件、短信,播放宣传片,还将建立专门的微信群、微博、飞信群,供大家随时交流讨论。

(2)金课程的授课

为了提高首批课程的吸引力并保证授课效果,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首批课程采取内外部联合的方式:内部邀请具有丰富管理和运营经验的二级经理进行授课,二级经理在细致地宣贯公司战略重点的同时,可以把自己丰富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学员也正好可以利用此机会向老师请教工作中的疑惑。外部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参与到授课中来,为员工带来相关领域的领先实践,开阔员工视野。由于金课程属于员工的必修课,将在课程结束后设置学员考试,以检测学习效果。

(3)金课程运营体系管理办法

课程体系的建立通常是一个系统工程,展现在员工面前的贴近需要、吸引力强的课程背后必然有健全的运营体系作为支撑。金课程运营体系建立了专门的管理办法,对从需求分析到内容开发,最后到效果评估的一个闭环体系的各方面均做出了明确的管理内容界定,详细梳理了各环节的流程及相关角色的职责,并辅以标准化的工具与模板。

三、小结

通信培训课程范文6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教育信息化发展对高等职业学校提出了新的教学改革要求。2010年教育部在《关于开展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0年度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中了启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决定。虽然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有了在数量上有了一定提高的,但到目前位置,资源库的建设和高职院校专业的数目来说差距仍然很大,而且资源库的实际应用还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以满足教学需求。

 

1 课程资源库建设目标

 

在高职教育文件指导下,结合通信行业及课程特色,将课程建设成共享型教育资源库,通过项目的推广使用,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推动教学模式、学习模式的变革,促进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

 

2 建设思路

 

《通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思路为:以教职成【2011】12号文为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同企业专家一起,根据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和流程对课程内容进行规划和设计。

 

1)确定需求,系统设计课程体系,确保资源建设的实效性

 

通过深度校企合作,对通信技术行业移动通信、市场营销的发展背景、企业人才需求状况等进行充分调研,以新技术为重点,突出核心技能和知识的学习及职业素养的训练,改革教学内容,使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实际工作紧密关联,确保资源建设的实效性。

 

2)整合优势资源,保障资源建设的前瞻性

 

根据通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移动公司企业员工的职业发展需求和终身学习需求,整合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成果,充分吸纳企业优质资源,在形成高质通信市场营销课程的同时,通过合作开发在岗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课程,不断丰富与完善专业教学资源。满足教师、学生、企业员工多元学习需求。

 

3)动态管理、持续更新、确保资源建设的延续性

 

加强资源建设过程监控,探索教学资源开放性、共享性建设机制,不断丰富资源,把握行业企业的技术发展趋势,持续建设满足职业岗位需求和发展的资源内容。

 

3 建设方法

 

《通信市场营销》教学资源库建设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有:

 

1)调研法:深入移动通信市场和通信企业进行学习和调研,熟悉通信行业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各项管理措施和要求,及时掌握行业新技术、新动态;和优秀毕业生座谈,对学生就业工作跟踪调查,将学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融入资源库建设中。调研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

 

2)案例研究法:案例教学是市场营销类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案例的选取上选取企业真实案例,学生就业真实项目等,通过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和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3) 行动研究法:通过开展一系列有目的有意义的教研教改课,进行教学和行业经验交流,专家培训指导等活动,对研究内容实施研究、探索、分析、归纳总结,形成预期成果,达到相应的效果。

 

4 建设方案

 

充分利用现有通信技术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成果,围绕通信行业工作岗位需求,以行业企业调研为基础,以毕业生就业岗位分析为切入点,以专业和课程普适性资源建设为重点,搭建《通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资源库平台。

 

在项目建设的整体设计上,以学校、企业、社会为本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主体及应用服务对象,紧密结合相关需求,以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及混合媒体等多种可修改半开放化形式呈现,实现诸如教学指导、职业岗位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等功能,并集成为开放性、共享型网络资源平台。

 

5 建设特色

 

1)校企深度合作

 

教学资源库建设采取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模式,与本地电信公司共同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师生可以随时访问平台的资源,同时也为企业招聘顶岗实习信息及宣传公司业务起到关键作用。

 

2)立体化教学资源,实现真正教学一体化

 

充分完善教学资源建设,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动态化的服务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提高了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资源建设水平。

 

学生进公司进行全业务顶岗实习,参与电信企业市场调研、渠道建设、营销方案制定、新业务推广、客户服务、客户纠纷处理、电话营销等工作,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

 

3)网络运行、持续更新

 

利用教学资源库平台为使用人员提供资源检索、资料下载、网上答疑、人员培训、社会服务等服务。可在网上开展实时互动交流活动,教师、学生、企业等都能开展讨论、答疑和交流等活动。

 

6 预期效果和不足

 

预期效果:

 

1)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必将增强通信类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提升高职教育的社会声誉,为通信行业发展、技术进步和构建学习型社会做出贡献。

 

2)通过共享和利用资源加强了学校和企业交流合作,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3)实现了人才培养、学习、就业的有机结合,根据通信行业需要和企业深度合作,开设“订单班”将行业需求及时移植到人才培养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不足:

 

要想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无缝对接,提高学生的行业适应能力,就必须借助行业、企业力量,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和通信类、营销类企业及行业协会共同协作,以企业先进技术和服务平台为依托,进行实训基地建设、实训课程开发、实训项目实施,同时加强与其他高职院校的沟通合作,整合优化教学资源,但在资源库的建设在企业、院校的选择合作社仅仅依托了高校所在地的通信类企业及高职院校,虽然在资源库的建设上实现了预期的目的,但在资源库的完善和特色上仍需不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