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概论认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酒店管理概论认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酒店管理概论认知

酒店管理概论认知范文1

我们工业学校开设了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目的是培养适应旅游-行业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熟练掌握旅游和酒店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现代化旅游酒店管理理论与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生入学第一学期采用“宽基幢模式,以宽厚的文化基础和管理理论课作为发展的基础,具体内容包括外语、计算机、礼仪礼宾、旅游学概论,旅游地理等基础学科;第二学期则要分层次,在文化基础课、专业课、技能课的开设中,采用“倒三角型”培养模式,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加强技能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安排前厅、客房及餐饮等部门的专业技能实习。课程设置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旅游酒店管理学科上的通才,并具备一定的技能,使学生在今后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以适应动态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我们的课程体系大致为二种。

1、以管理为主的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经营管理的能力,尤其注重餐饮管理能力培养。酒店管理的主干学科是管理学,但又区别于普通管理类专业,更加突出对技能的考察。因此,开设旅游学概论、饭店管理概论、餐饮、客房及前厅管理、旅游地理学等课程,使专业管理与管理学科有机地结合,熟悉酒店各部门、各环节管理方法模式,既培养了学生扎实的管理理论基础,又培养了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旅游管理概论:主要是有关旅游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的论述以及对有关分析方法的介绍。旅游地理学:主要学习中国地理及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掌握世界各主要旅游国经济地理。餐饮服务与管理:主要学习餐饮组织、菜单计划、食品原料的采购供应等理论知识,使学生在餐饮经营水平和管理水平上有所提高。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主要讲授前台登记、前台服务、价格管理、客房服务管理、客房经营效益等理论问题及管理方法,使学生掌握前厅与客房较先进的管理方法,并能填制各种前厅报表。

2以技能为本的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不同学期安排不同的实习,包括认知实习、前厅、客房及餐饮等部门的专业技能实习,使学生既要拥有精深的理论基础,又要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做到“穿上工装能操作,穿上西服能管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注重管理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技能课的体现方式较多:如以前厅、餐厅、客房、康乐为主的操作课、技能理论课、社会实践课、岗位实习课等,理论与实践交叉进行,使两者都得以提高。餐饮服务技能:通过有效地组织学生的技能训练,使他们能熟练掌握中西餐宴会的操作技能(重点是摆台、斟酒、上菜、分菜、托盘、餐巾折花),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岗位群的要求。客房技能:主要组织学生练习客房服务的各项技能,如清洁、保养及各种客房服务项目,重点是西式铺床,培养学生准确、迅捷地完成各项客房服务操作项目。

酒店管理概论认知范文2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第三产业在我国的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酒店行业在服务业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而且将会以稳定的速度增长。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很多高校都开始设置酒店管理专业或者扩大酒店管理专业的招生规模。截至2014年底,我国五星级酒店数量接近800家,需要100多万人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多年来,我国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流失率一直居高不下,导致我国酒店业对挽留人才的愿望非常强烈。而我国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我国酒店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数量。我国酒店业不仅缺乏酒店管理专业人才,而且对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酒店业不仅需要充足的员工,而且更需要有经验、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好的人才。但是,我国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还远远不能满足酒店业的要求。

二、我国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

(一)课程教学内容重复,浪费资源和教学时间

目前,我国的高校大多数都是按照“概论+实务”的模式来设置课程的,但是其中有很多重复的知识,导致资源浪费。很多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一般都会开设以下课程:《饭店管理概论》、《餐饮服务与管理》、《现代酒店营销》、《菜点与酒水》、《酒店英语》等等,这些课程从各个方面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促进的作用,但是以上课程会出现重复或者雷同的内容。例如,《餐饮服务与管理》中关于酒水服务的内容在《菜点与酒水》中也出现过,如果课本里的同一专业知识点的内容过多地出现在其他课本上,就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浪费教师的教学时间,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同时也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一种疲惫感,降低了学生的听课率,教学质量适得其反。

(二)课本知识与实际操作脱节

课本知识与实际操作相脱节主要是因为书本里介绍的相关做法已过时,课本的知识没能上时展的潮流,导致学生在实践的环节中出现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的情形。例如,在《餐饮服务与管理》一书中讲到给客人点菜的顺序和步骤:待客人入座后,先询问客人是否需要茶水,得到允许为客人准备茶水之后再询问客人是否需要点菜,得到允许后,可向客人推荐酒店的特色菜品,并用笔记好客人所点的菜品,随后询问客人是否有忌口等其他特别要求,如果没有的话就向客人复述菜品内容以确认。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因为有了电脑技术的帮助,很多酒店都不再使用这种用笔记菜名的陈旧方法了。在实践的过程中,服务员会通过相关的点菜系统,只要点击相应的菜名编号就会自动生成纸质版的菜单了。因此,随着高新技术的普及,书本里的一些陈旧知识已不再适用于当前的酒店管理环境了。正是因为书本知识没能及时更新,所以导致了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又要重新学习新的知识,使他们手忙脚乱,没能学以致用。

(三)上课时间与工作时间产生冲突

学生到酒店进行实习的时候,酒店的管理人员会把实习生当作新员工一样看待,即保证学生的上班时间与新员工的上班时间一致。对于多数酒店来说,他们的上班时间都是两班倒或者三班倒的,所以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生去实习的时候也要保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到酒店来上班,不能留有一点空闲的时间。教师在与酒店进行协商的时候,会要求酒店能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来完成教学内容,虽然酒店相关负责人也答应了教师的这一请求,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很多时候都没把这一请求当一回事。因为酒店缺人手的时候,希望实习生能最大限度地工作,其他的一些培训、教学等则搁置脑后。因此,学生去酒店进行实习的时候,上课时间与工作时间产生了冲突,导致学生不能完成学习任务。

(四)成绩考核与实习鉴定差异

在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中,有一些实践课程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完成的,但是其成绩考核与实习鉴定结果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学生的综合评定不够科学、合理。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过程中,校方对学生的成绩是根据学生在实习结束后,返回学校考试的结果来进行评定的。而酒店方面则根据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来对学生的实习结果进行鉴定,评价的指标主要来自酒店客人对学生实习的评价以及酒店部门经理对学生的评价。所以,有些学生考试考得好,但是实践能力不一定强;有些学生考试考得差,但是实践能力较强,这就出现了成绩考核与实习鉴定不一致的情况,从而导致学生在面对这两方面的成绩时难免会产生郁闷感,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工作信心。

(五)教学方法传统,不利于学生理解、应用知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引进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借助先进的教学工具进行教学,但是在教学方法上还保持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吸收专业知识。在投影仪等先进设备的帮助下,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得到了改进,投影仪代替了黑板,不仅节约了教学时间,而且还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很强的画面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是,教师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模式,这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能力。再者,酒店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师在课堂上的说教方式会让学生觉得知识很抽象,这种缺乏实践性的教学行为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应用专业知识。

三、我国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一)高校的课程设置要与酒店达成一致

高校在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要区分开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把这两类课程安排在不同的时间段上课,否则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还要兼顾理论知识学习,这样会分散学生的精神,使学生不能专注于一件事,从而会影响学生工作或者学习的效率。在课程设置方面,高校可让学生提前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然后再传授实践知识,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专注,在进行实践的时候不用担心完成不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其次,酒店管理人员要提前与教师沟通好,对酒店里的哪些事务,学生要与普通员工进行区别对待;有哪些工作是需要学生用到最新知识的;哪些工作是与书本的内容联系不大的;哪些工作需要学生进行考察的;等等。待酒店管理人员与教师商量好后,要以合同的形式为学生保留固定的时间进行学习,非工作,以保证酒店管理人员确实能为学生留有一定的个人支配时间。

(二)构建科学的实训教学体系

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要有实践能力,对酒店里出现的一些事情能及时应对、处理,所以酒店管理的教学改革必须要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最好能构建科学的实训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核心能力。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有五个部分组成:认知实践教学、模拟训练教学、社会性实践活动、校内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其中,认知实践教学面对的群体主要是大学一年级的新生,校方可通过组织学生到五星级以上的酒店进行参观,使学生对酒店管理的职责等有大致的印象。模拟训练教学主要是通过在课堂上设立接近真实的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教学。

社会性实践活动则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安排学生到院里或者校内参加各种接待活动,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实践的真实性。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教学对象是高年级的学生,主要通过模拟客房环境、餐厅环境等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顶岗实习针对的就是毕业生,校方会与相关酒店进行协商与约定,把实习生安排到酒店的实际岗位中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使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能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在顶岗实习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酒店的部门经理也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培训,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能接触到酒店最前沿的科学新技术。

(三)培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致力于打造一支“双师型”的教学队伍,加强教师的实践知识与操作技能,为学生提供更加可靠的指导性学习。与其他专业不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没有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就无法确保教学质量,就无法为社会输送优秀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因此,一方面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才能允许其上岗教学;另一方面可引入优秀的酒店管理人员来为学生进行指导教学。如此一来,不仅能使学生轻松接受专业理论知识,而且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实践技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四)改革考核方法

对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考核方法,要公开、公平、公正,而且要及时鼓励学生。对于一般的理论知识考核,则按照校内其他专业的考核即可,也就是说,通过考试的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度进行考核;对于实训的知识,教师要对实训任务中的每一项成绩进行平均加权之后再得出最终结果,这样有利于更加合理地评价学生的综合成绩。对于校外实训,成绩总分则由专业任课老师与实训地的指导人员共同打分,最后根据两者的平均成绩来得到学生的最终成绩,并鼓励学生,为学生提出更好的发展建议。有的学生在校内考试与实训考试中的成绩相差很大,教师不能因为综合成绩而断定这个学生的成绩差,要根据学生的优秀表现对学生进行鼓励。

(五)创新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对于每一个专业的教学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要积极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授酒店商务礼仪这一知识点的时候,可在课前准备先关的道具,如一套碗碟,通过演示可以知道碗碟的基本摆放方法,还可以教会学生国内外碗碟的摆放位置的文化差异,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在上课的过程中不提倡教师进行灌输式教学,因为这种教学模式会使学生觉得课程无聊,而且学生吸收知识的效果不太理想。因此,探讨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结束语

酒店管理概论认知范文3

关键词:学生满意度;旅游学概论;课程建设;CIPP模型;路径优化

一、研究背景

学生满意度这一概念是在顾客满意度概念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国外的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而我国有关学生满意度的研究则始于21世纪初期,伴随着高等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产生和发展。现有学生满意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满意度;二是学生对课堂的满意度,集中于高等职业教育、在线教学方面。本科高校专业基础课程的学生满意度研究较少。“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也是大多数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对于学生专业认知的形成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推进“旅游学概论”的课程建设,本研究从学生满意度的视角出发,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五个方面,探讨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程建设的优化问题,既有助于课程建设相关的理论内容的丰富和完善,也为未来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型旅游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导旅游高等教育创新旅游人才培养观念,由注重“量”的扩张向“质”的方向转变。

二、基于CIPP模型的“旅游学概论”课程学生满意度评价指标构建

CIPP模型,也称决策导向型评价模型,由背景评价(Context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evaluation)和成果评价(Producte-valuation)四项评价活动组成,由于其具有全程性、过程性和反馈性特点,故而广泛应用于各研究领域。本研究运用CIPP模型,结合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学概论”课程的特点,确定各评价指标和评价因子。

(一)背景评价

背景评价是对课程的培养目标进行满意度测评。主要从教学理论和教学目标两大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因子包括教学理念是否先进、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特色是否鲜明。

(二)输入评价

输入评价是对课程的师资力量进行满意度测评。主要从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两大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因子包括教师的师德师风和敬业精神,以及在授课时是否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启发性,能否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之中、能否对理论知识联系行业实际进行分析、能否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是对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满意度测评。主要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三大方面进行。课堂教学的评价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评价因子包括课前是否安排学生预习、教材选用是否恰当,课程内容体系是否完善、授课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授课方式是否多样化、课堂氛围是否活跃、课后作业是否适量、能否给学生提供有用的参考数目和学习资料。实践教学的评价主要从第二课堂进行,评价因子包括教师是否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教师能否对学生的第二课堂进行全程指导。考核方式的评价主要从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两大方面进行,评价因子包括过程考核的形式是否多样、能否做到公平公正,期末考核的试题覆盖面及难易程度。

(四)成果评价

成果评价主要是对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满意度测评,考虑到“旅游学概论”课程“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主要从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提升和人格培养三大方面进行。评价因子包括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是否积累了足够的专业知识,对行业的认知是否清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沟通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是否得到提升,课程是否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人格修养和审美水平的培养。综上,基于CIPP模型的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学概论”课程学生满意度评价共设置6大评价指标31个评价因子(表1)。

三、数据采集与分析

(一)数据获取

本研究以湖北经济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问卷设计根据课程学生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的31个评价因子,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请被调查学生根据个人认知分别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赋分,分值从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依次为1-5分。本次问卷调查采用线上定向发放的方式,发放对象为旅游管理大类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三个专业的在校本科生,覆盖面从大二到大四,所有参与调查的学生均学习过“旅游学概论”专业基础课。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260份,均为有效问卷。

(二)信度分析

通过SPSS22.0软件对本次问卷进行信度分析,得到的α信度系数为0.988,可见本次问卷调查的可靠性非常高。

(三)数据分析

1.过程评价学生对“旅游学概论”课程培养目标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见表2。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旅游学概论”课程培养目标的满意度总体较高,但在教学目标和教学特色方面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2.输入评价学生对“旅游学概论”课程师资力量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见表3。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旅游学概论”课程师资力量的满意度总体较高,但在教师的专业水平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3.过程评价学生对“旅游学概论”课程课堂教学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见表4。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旅游学概论”课程课堂教学的满意度总体较高,但在教材选用、授课时间、授课方法、课堂氛围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学生对“旅游学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见表5。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旅游学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的满意度总体较高,但在第二课堂的全过程指导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学生对“旅游学概论”课程考核方式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见表6。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旅游学概论”课程考核方式的满意度总体较高,但在过程考核方式和期末考核命题难易度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4.成果评价学生对“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见表7。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效果的满意度总体较高,但在专业知识、行业认知、团队合作能力、审美水平的培养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四、本科高校“旅游学概论”课程建设及优化路径

(一)明确培养目标,突显教学特色

“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是:结合我校“三有三实”人才培养目标和旅游大类学生培养需求,以“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作为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现代旅游活动的种类、表现形式及发展特点,厘清旅游活动的体系构成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掌握旅游业管理的基本原理,明晰旅游发展对目的地的影响;使学生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旅游现象和解决旅游业发展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获取知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的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培养良好的人格修养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旅游学概论”课程是旅游管理类专业开设的首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特色主要体现在:(1)引领性。通过课程学习,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专业认知体系,合理选择自己的专业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2)综合性。教学内容丰富,覆盖面广,涉及旅游者行为、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企业经营与管理等旅游学科全方位知识;(3)创新性。课程教学包含大量来自旅游活动和旅游行业的鲜活案例,问题突出,现象明显,有助于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育。

(二)立足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模式

针对“旅游学概论”课程的特点和学生需求,在课程建设中应重点关注三个问题。1.厘清专业认知,激发专业热情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第一志愿率普遍偏低,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学什么、将来干什么感到困惑。“旅游学概论”作为首门专业基础课,肩负着重要使命。课程教学应由各模块教学内容谈及学科整体知识架构,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专业认知体系。课程教学中关注社会热点,分析旅游现象,让学生逐步领略到旅游学科的魅力和旅游业实际工作的乐趣和意义,激发专业热情。2.提升理论深度,培养理性思维旅游管理类课程教学一直存在讲授技能知识多,讲授理论知识少,教学内容较琐碎、分散、浅显的问题。“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应注重旅游学理论知识的梳理和对前沿理论深入浅出的传授,不断调整知识结构与教学内容,确保课程学习的“高阶性”与“创新性”。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资料收集、文献分析、系统阐述和小论文撰写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逻辑思维,具有较为清晰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加强师生互动,实现课堂翻转为解决教师课堂满堂灌,学生成为“低头一族”的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在每节课中增设提问、分析和讨论环节,学生思路必须跟着老师走,课堂学习节奏快、动脑多,学生主导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现了课程的“挑战度”。

(三)深化教学改革,创新课程设计

在“旅游学概论”的课程建设中,应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创新课程设计,具体包括:(1)更新教学理念,激发创新意识。在“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创建线上线下互动、启发讨论结合的教学模式,坚持问题发掘和科学增负,培育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2)解读社会需求,重构协同育人。立足市场,面向行业,既突出理论教学,又注重实践应用,既强调知识灌输,也重视能力培育,在“立德树人”的指导下重塑协同育人机制。(3)紧扣时代脉搏,关注旅游热点。为让学生获得对旅游业发展的思考,增设大量具有时代意义的旅游发展主题内容。(4)凝聚集体智慧,打造高质课程。课程组集体备课,共同研讨教案、电子课件,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课后作业,并通过学习通APP构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和反馈平台,努力打造高质量课程。

参考文献:

[1]谭诤,王欣欣.高校课堂教学学生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J].现代教育科学,2016,(5):101-107.

[2]金明,刘一弦,王媛,李云鹰,魏雪梅,郑娟.护理本科全程教学学生满意度现状调查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6):1762-1767.

[3]胡文静.普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优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0.

酒店管理概论认知范文4

实践教学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重要手段。我院在酒店管理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构建了以“四个一”为支撑,多层次多环节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具有酒店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酒店及相关行业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1)多层次多层次就是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与能力培育同步,按照社会需求,将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分为多个层次,由低到高呈金字塔形,将能力培养分为:1)基本能力;2)专业技术能力;3)经营管理能力;4)社会适应能力;5)创新能力,五个层次,如图1所示。“基本能力”主要涉及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基本能力训练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性认识,掌握所学课程的基础理论,同时对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而言,良好的外语听说能力不可或缺,这一能力与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密切相关。基本能力实践内容所涵盖的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统计学、英语听说、商务英语、酒店英语。“专业技术能力”主要涉及酒店服务管理的能力。专业技术能力训练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酒店的运行规律,熟悉酒店环境,增强学生对酒店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对所学课程的基础理论有比较深入的理解。所涵盖的课程有:前厅与客房管理、餐饮管理、酒店管理概论、组织行为学。“经营管理能力”主要涉及酒店经营管理的能力。经营管理能力训练承接专业技术能力训练,进行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培养经营管理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管理理论,更容易地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来。主要涵盖的课程:酒店督导、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酒店公共关系、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涉及综合设计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训练旨在培养学生对多门课程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体现思维方式、知识应用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训练内容主要依托酒店的真实案例,仿真进行管理操作,主要涵盖的课程:酒店开业筹备、酒店运营实务、酒店运营效益评估、酒店立项可行性研究、毕业论文设计[3]。“创新能力”主要涉及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训练以课题研究小组为组织形式,以科研实践为主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科研课题,较系统地掌握从文献查阅、选题、研究方案设计与实现、论文撰写、报告与答辩、结题等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感受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得到独立科研能力的锻炼,主要涵盖的课程:立项课题研究和毕业设计。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一体化课程结构设计,如图2所示。(2)多环节为保证课程计划的全面落实,我院构建了“实训—实验—实习—毕业设计”多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训”将通过基本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和综合技能实训,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实验”是学生通过在实验室内模拟酒店经营管理的实践条件与实践环境,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模拟条件与模拟环境下的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与经营管理能力;“实习”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关键环节,整个教学过程含教学与科研两种因素,是对已有知识的应用、探求问题的解决和寻求新知识的过程。通过建立和完善校内外综合实训和实习基地,有计划地将教师已完成的企业横向课题根据教学需要转化成为综合性、创新性的实践项目,或为学生提供企业现实环境中的真实项目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路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毕业论文”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4]。

2实践教学体系以“四个一”为支撑

(1)一个全方位的实践环境全方位的实践环境是酒店管理专业实施实践教育必不可少的硬性条件,其主要包括校内实验设施设备和校外实习基地两部分。建设好校内实践环境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主要有:1)利用现有的基础实验室和酒店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模拟前厅、客房、餐厅管理实训;2)运用多媒体条件开展案例、双语、情景教学;3)在校内实习基地(学校招待所)开展酒店各部门服务技能模拟实训。校外实践环境是建设实践教学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有:1)与本土高星级酒店建立合作关系,发展其成为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基地;2)与全球知名酒店与集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发展其成为毕业实习基地。全方位的实践环境建设可以保证不同阶段实施实践教学的需要,帮助学生逐步地了解酒店,熟悉酒店工作流程,将学过的专业理论转化为实践,知识转化为能力。(2)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学者型”与“实践型”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应同等对待。针对现有的问题可通过两种方式加以解决:一方面在内部形成培训制度,或通过系统培训,或通过派出教师去实习基地中挂职实践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聘请掌握岗位核心能力的酒店管理人员参与实践教学,或随堂上课或进行专题讲座,发挥他们懂业务、掌握专业前沿发展动态的优势,以保证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3)一个创新的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和政府、企业举办的各类演讲比赛、服务技能大赛等,并为其提供便利;鼓励学生考取相关旅游职业资格;高年级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可适当参加一些科研工作。(4)一套实践成绩评定方式对学生实践成绩考核应采用自我考评、教师考评、酒店考评、实习作业多层面的评定方式,主要以学生实践表现为依据来确定实践课的成绩,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实践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考试与教学过程的阶段考查(作业、实践、项目训练、随堂测验)相结合,并确定阶段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重点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实践成绩的考核评定主要有两个方面:1)平时成绩。每次实践记单次成绩,是对该次实践的态度、技能、报告以及到课情况的综合评价,单次成绩汇总后作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2)期末成绩。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程或项目的设计报告,考查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方面所占成绩比重为50%,对于有创新的学生,成绩从优。毕业实习时,在完善对学生考核制度的同时,对指导教师和辅导员也应有相应的考核和必要的奖惩。

3结语

酒店管理概论认知范文5

近年来,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到酒店企业就业的比率逐年下降,调查显示高校酒店相关专业本行业就业率仅有30%左右,且就业后两年内流失率高达60%。旅游与酒店管理人才的“ 供需错位”、“隐性流失”问题给旅游院校、酒店企业、大学生自身都带来很大的损失和负面效应。

到底实习经历对毕业择业有无影响?高校与酒店企业应如何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围绕这些问题,笔者展开调查与分析,以期为高校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为酒店留住人才提供有效建议。

一、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设计

为了解与探讨大学生实习满意度构成要素及其对择业就业的影响,本研究在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并经过预调查及修改,形成了《大学生实习价值感知与满意度调查问卷》。

问卷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包括实习学校基本情况、性别、年级等。第二部分主要围绕大学生对实习的认识及满意度问题,编制了14个问题。问卷采取结构性设计,问题的形式采取选择式及五分量表。

本次研究对象主要为武汉市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结合学校的办学条件、历史沿革、学科建设、师资力量等方面,最终选取武汉商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四所学校为调查样本院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2012级、2013级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

(二)调查实施

本次调查主要以网络问卷的形式发放,以无记名形式填写后回收。2015年12月,调查组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300份,有效问卷280份,有效回收率为93.33%。问卷数据经整理筛选,利用统计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和统计。问卷样本分布情况如表1。

由表1可知,调查样本中有204位学生在酒店实习,74位学生的实习企业为餐饮企业或非旅游类企业等。调查对象中女学生占总人数的65.71%,男学生占34.29%,这种数量分布与酒店管理专业女多男少的实际情况是相符的。另外,由于各高校实习时间不同,大三或大四学生忙于找工作,故这部分学生的调查样本较少,导致样本数量在各高校及各年级中分布不均。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实习满意度分析

1、大学生对实习酒店的满意度

由调查数据可知,84.28%的学生对实习酒店的安排表示满意,仅有10.71%的实习生对实习酒店有些不满意,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实习酒店持满意态度。为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实习满意度,问卷从工作环境、薪酬待遇、与同事关系、工作量安排、实习生管理、企业层次规模、工作乐趣、企业管理水平及员工培训九个方面对实习酒店项目加以细化,并对各项进行1-5分的赋值,计算各项均值。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实习酒店各方面满意度均在3.0以上,综合满意度的均值为3.34。大学生对同事关系的满意度最高,均值为3.69;对薪酬待遇满意度最低,均值为3.01。其他项目按均值分由高到低排列分别为对工作环境满意度3.54、对企业层次规模满意度3.53、对工作量安排满意度3.35、对工作乐趣满意度3.34、对企业管理水平满意度3.26、对实习生管理满意度3.15、对员工培训满意度3.14。由此可见,大学生对所实习酒店薪酬待遇、企业管理水平、酒店实习生管理制度及酒店员工培训四个方面的满意度较低,这四个方面的均值均低于综合满意度均值。

2、大学生对学校实习管理的满意度

从调查数据可知,50.69%的大学生较满意学校的实习安排,36.43%的学生对学校的实习安排满意度一般,有8.57%的实习生有些不满意学校的实习安排,有4.29%的实习生很不满意学校的实习安排。可知大部分实习生对学校的实习安排持满意态度。具体来看,大学生对学校的实习管理满意度较高,综合满意度均值为3.21。其中,满意度最高的项目为对实习时间的安排,均值为3.41;满意度最低的项目为对实习间的沟通与关怀,均值为3.04。3.12,均低于综合满意度均值。

结合表1分析发现,在调查学生样本中,61.76%的学生在五星级酒店实习,28.43%的学生在四星级酒店实习,且实习酒店多隶属于国际或国内酒店集团,说明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在学生实习点的选择上起点较高。同时星级较高的酒店企业工作环境普遍较好,高星级酒店在组织架构、工作分工及实习生管理等方面较成熟,能够让学生迅速转换角色,迅速上岗,致使学生满意度较高。但由于酒店各部门人力资源需求不同,学实习岗位多为餐饮部、客房部、前厅部等一线服务部门,学生的工作压力与强度较大,从而导致其对薪酬待遇等满意度不高。

(二)大学生实习价值感知

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选项中,37.14%的学生认为是工作压力、强度和难度,35%的学生认为个人心理的不适应是他们遇到的最大困难,15%的学生表示人际关系的复杂使他们较难适应,另外生活不习惯、离家较远、语言不同等问题也让部分学生感到困扰。

对于“你毕业后的择业意愿”选项,44.29%的学生表示去其他酒店,24.29%的学生选择去非旅游类企业。同时81.43%的大学生认为实习经历对择业就业的影响程度较大甚至非常大,该数据凸显了高校实习管理的重要性。

为进一步了解学生实习前后对实习酒店的价值认识,问卷设计了实习前/后对酒店的喜爱程度、实习前/后参加实习的态度、实习前/后从事酒店业意愿、实习前/后对实习点的态度四个项目,并对这四个选项进行1-5分赋值,并计算其均值。调查结果表明,实习后大学生对酒店喜爱程度以及从事酒店业意愿等四个选项的态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均值下降幅度最大的项目是学生从事酒店业的意愿,实习前学生从事酒店业意愿均值为3.59,实习后该均值为3.09。另外学生对实习点的态度均值也由实习前的3.65下降至3.2。

另外,针对学生继续选择或不选择酒店行业就业的理由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发展空间大、专业对口、工作氛围好成为大学生选择继续在酒店行业就业的三项理由,另外有部分学生认为实习酒店经历使自己对酒店业产生了信心,这种信心也激励了学生继续留在酒店行业。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大部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实习企业的满意度较高。学生对实习酒店融洽的同事关系、良好的工作满意以及完整的企业组织架构等表示满意。同时学生对酒店薪酬待遇满意度较低,另外学生认为酒店仍应在企业管理水平、酒店员工培训等方面有所加强。2、大多数学生对高校的实习管理持认可态度。学生的实习地点大多为国际或国内星级酒店,实习点选择的高标准以及实习时间的合理安排让学生满意度较高。面对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普遍认为实习管理应在实习宣讲面试及对实习期学生的沟通与关怀等方面加以完善。3、综合分析大学生实习价值感知,学生对酒店的喜爱程度、对实习的态度以及未来从事酒店业的意愿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且认为实习经历对择业就业的影响程度比较大。

(二)建议

1、增加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员工的职业认同感、服务意识、个人价值观等是影响工作绩效的首要因素。高校需要在学生实习前通过系统学习与实践逐步让学生了解并适应该行业。可开设《职业素质修炼》、《酒店管理概论》等有关课程让学生了解酒店行业以及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并将职业意识的培养贯穿专业教育的始终,融于每一门专业课程中,这也将使学生获益终生。同时在课余多利用学生社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去了解认识该行业。

2、完善高校与酒店的实习管理

高校及酒店双方都需要给学生营造一个相对良好的环境,形成一个良好的机制来鼓励他们成长。酒店需进一步完善实习管理制度和综合条件。对实习生遭遇的问题做好及时沟通及有效引导;适当提高酒店实习生待遇和福利;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或组织各类活动等增强酒店对学生的职业培养与关怀,体现品牌酒店的文化魅力。学校应积极改进实习管理的方式。在实习前通过动员大会等让学生充分了解实习酒店,增加实习信心,形成良好的心理预期;并做好实习过程中的心理疏导,随时跟踪学生,了解学生工作及心理动态,有效引导。

3、强化学生的自我修炼

酒店管理概论认知范文6

关键词:模块教学;训教对接;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165-04

近年来,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在知识传播、人才培养、推动行业和区域经济建设、带动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崛起,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重理论教学、轻社会实践,不能满足现代化产业发展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石家庄经济职业学院启动实施了“模块教学、训教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高职院校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是国家深入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1.政策引导,明确高职院校办学方向。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河北省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河北省教育厅《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以理念更新为先导,以提高质量为中心,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强化办校特点,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统筹学校工作,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工学结合,不断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建立校企合作,构建与实施于生产项目的“做中学”课程体系,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引企入校,厂内设校,大力推进“校中厂”、“厂中校”的学教体系。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再次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是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最直接、最明确的要求,关系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关系高等教育强国梦和中国梦实现。

2.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近几年来就业形势异常严峻,河北省每年都有近10万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受挫。根据教育部2012年的《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今后高校校级专职就业工作人员数量与应届毕业生人数比例不低于1:500。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通知还要求完善并落实就业状况对高等教育的反馈机制,连续两年就业率较低的专业,除个别特殊专业外,应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让2013届699万名毕业生为之拼搏的就业季刚刚落幕,2014届727万名毕业生又迎来了新的就业季。与此同时,很多企业却又出现了持续多年的用工荒。为什么出现这种就业的“两头落空”现象?其重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首先,学生自身定位存在误差。高职学生都有一种“十年寒窗,一举成名”的心理,因此对择业的期望相当高。绝大多数学生希望到稳定清闲、社会福利高的大城市、大公司工作。在择业过程中过于考虑地域、单位规模、收入等眼前利益,对自我的职业兴趣、能力、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因素不多作考虑,因而常常出现找不到工作或工作不合适的现象。其次,缺乏人力资源市场中所要求的职业技能。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最渴望招到的是只要花简短的时间了解企业具体情况和程序之后就能实操应用“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而当下高等教育过分重视精英教育而忽视实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只能让求职者一岗难求,但大量高级技工岗位出现空缺的矛盾愈演愈烈,缺乏职业技能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根软肋。

3.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2013年上半年,社科文献出版社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指出,在2012届624.7万名大学毕业生中,8.5%的人还处于失业状态,约53万人。根据蓝皮书对2013届毕业生流向调查显示,从2012年10月29日至2013年4月10日,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低于2012届同期11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为35%,低于2012届同期1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为32%,低于2012届同期13个百分点。在被调查的2013届未签约毕业生中,硕士认为求职压力大的比例为70%,本科认为求职压力大的比例为69%,高职高专认为求职压力大的比例为66%。为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适应社会就业需求,国家教育部以教高[2006]16号文件的形式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这个文件的出台,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重点抓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重点抓教学质量上。高职教育的重要转变,要求我们对人才培养的过程及运行模式进行改革。当下,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也存有一些问题。首先,在专业设置上,不能很好的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有“跟风走”的情况。哪个专业热门就不考虑学校实际情况,盲目跟进,而一些社会急需人才却因为需要较多自己投入而相对较少。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决定继续联合举办全国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有全国各地的2745家中小型企业纷纷上网或更新其招聘信息,但从学生投放的简历方面看,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专业较少。大部分还是几年前比较热门的计算机、会计、英语、贸易等,这些专业的人才可以适用于各类行业,但是对企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带来的作用相对较弱。其次,在课程内容上,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忽视了高职院校自身培养人才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偏重理论教学,导致高职教育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实训教学力度不够,专业特色不明显,学生学的内容无法迅速应用于岗位。对口的实训岗位数量不足,校企协调沟通不够,导致工学结合达不到预期目标。

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困惑,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合就业需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各院校也都采取了各式各样的新模式,如: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

二、模块教学、训教对接的人才模式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有效途径

1.模块教学可以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后,发展形势呈现多样化趋势,高职院校应始终明确在培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高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在教育过程中要区别于本科阶段的学术教育,人才培养要紧密结合社会需求,要能直接运用于经济建设的某一方面。因此,“工学结合、模块教育”的培养模式,寓教于工作,寓教于实践,培养具备较强的时间能力的人才成为省会对高职院校的直接要求。

2.模块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的一项突破性改革。所谓模块,是指把事物分成几个板块,就是将一大事物按需要、特征分成便于管理、便于运作的若干小块。模块教学是师生为完成某一具体的工作任务而展开的教学活动,是学院以某一专业的市场、行业、企业要求,有针对性的将专业学科分解式教学,从而达到某专业所需求的,应该掌握哪些应知应会的知识和相关技能,更具体、更实际、更适合用人单位所需的一种教学方式。如:旅游管理专业,在基础课模块学习基础上再加之酒店管理、客房管理、旅行社管理三个模块教学。改变以往的单科教学模式,学生在训练学习过程中也较容易接受相关知识,进而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训教对接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手段。在模块教学中采用实际训练和理论学习对接,让学生走出现有教室,到实际操作场地边训练边学习,达到干中学,学中干,使学生通过训教对接灵活掌握专业知识和熟练掌握职业技能。“工学结合”、“模块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实践、探索,掌握就业应具备的技能和素质,在学业有成的同时,技能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真正实现了“知识+技能”双丰收。在这一过程中,企业为学生提供实战演练的“战场”,而学院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直接上岗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形成学院、企业双促进的局面,进而推动校企的发展。

三、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实施训教对接的教学改革方法探索

我院初步形成了学院的办学特色,为河北省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定数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院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结合人才需求状况和自身条件,经过认真研究,拟建设计算机技术、涉外护理、酒店管理和建筑工程四个重点专业。

1.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成立以石家庄经济职业学院院长为组长,教学副院长、酒店管理学院院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酒店管理学院学生的日常管理及教学工作的督促与落实。领导小组需要开展的主要工作,就是明确办学方向,确立办学定位,解决好“办什么样的酒店管理学院”、“怎样办好酒店管理学院”、“学院和酒店之间如何取得共赢”等问题,确保“工学结合”、“模块教育”的教学模式得到落实,确保“技能+学历”的人才培养模式得以实现,推动学院、学生、酒店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

2.合理安排教学资源。第一,彰显酒店管理学科特色。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重在日常服务与经营管理,通过在酒店日常服务实践,结合教师教学指导,让学生在工作的同时,体味理论知识的运用,充分掌握学习内容。第二,整合资源,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充分发挥石家庄外事教育集团资源整合优势,对现有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改革,将酒店管理团队与教学团队相结合,紧紧抓住集团外事会馆、快捷酒店的扩张契机,搭建实践教学的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合理、有效利用。第三,抓住市场机遇,加强校企交流与合作,与重点单位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聘用合作单位具有丰富实践管理经验的优秀团队,在学院开办专题讲座,将现实生活紧密贴合的实例编订为课堂教程,让学生接触最新的知识、技能教育。

3.进行教学计划调整。学院综合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结合酒店日常运营管理模式,教学模块按前厅、客房、餐厅、酒店财务管理、综合行政管理及教学实训总结报告六个板块展开。①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即第一个教学模块),以前厅接待为主要内容。课程设置包括:《酒店管理概论》、《酒店前厅运转与管理》、《职业形象设计与训练》、《酒店服务礼仪》、《计算机基础》。②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即第二个教学模块),以餐厅服务为主要内容展开。课程设置包括:《餐饮美学》、《食品营养学》、《中国饮食文化》、《宴会设计》。③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即第三个教学模块),以客房服务,附带旅行社接待为主要内容展开。课程设置包括:《客房服务与管理》、《酒店公共关系》、《中国旅游客源国概论》。④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即第四个教学模块),以酒店财务管理为主要内容展开。课程设置包括:《财务管理与预算》、《经济型酒店财务管理与培训》、《会计基础》。⑤第三学年第一学期(即第四个教学模块),以酒店综合行政管理为主要内容展开。课程设置包括:《酒店服务心理学》、《餐饮经济学导论》、《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原理》。⑥第三学年第二学期(即第六个教学模块),以教学实训总结报告为内容展开。所有学生统一返回学校,汇总各模块实操报告,并装订成册,完成个人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等教学任务。毕业考核合格后,根据自愿及双向选择原则,推荐学生就业。《商务英语》、《计算机基础》等公共课程贯穿于整个教学模块的始终。

4.培养适应教学改革的教师队伍。集团外事会馆锻炼了一批优秀的酒店日常管理人才,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为酒店管理学院重要的教学资源,但不足之处是教学理论化成果相对较少,无法形成系统的教学理论体系。而学院青年教师大多“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一线具体工作经验。因此,要将“双师型”教师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价值导向,结合专业建设与发展实际,多渠道培养青年教师,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培训工作。推动该专业教师队伍整体层次、数量和结构渐趋合理,形成合力梯队,满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基本需要。

5.多渠道、多形式、零学费招录学生,探索教育改革新路子。加强酒店管理学院招生宣传工作。在学院招办的带领下,结合学院招生工作大局,抓住“工学结合”、“模块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及高等专科院校“免除学费”的宣传亮点,充分利用试点专业已在教育厅立项的有利条件,大力开展招生宣传工作。突破单一的高考录取传统模式,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考察。酒店管理学院开展“单招”、“五年一贯”、“对口升学”、“普通高考”等多种形式的招生录取工作,通过“笔试+面试”的方式,为广大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顺利升学的平台,让更多学生拥有进入大学深造的机会。

“零学费”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子。集团所属深圳艾利威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议金地产公司、外事会馆和大外物流中心等一批中型企业为实行“零学费”的优惠政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学院免除学费后,保证学院正常运行的资金缺口由用人单位,石家庄外事教育集团和国家相关资助政策共同承担。其中,用人或实习单位承担学费的70%,集团承担学费的20%,国家有关资助政策承担学费的10%。“零学费”的教学模式,是适应酒店管理教育新形势下探索教学改革的大胆尝试,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教学资源均衡化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四、实行“模块化教学、训教对接”教学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果

1.建立了企业与高职院校两个学习场所。企业和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的两个基本培训场所。其中,企业内的实习场地又分为实习车间和实际的生产车间。学生在企业学习的时间约占整个教学的70%左右。通过企业实践与企业一起成长,使学生掌握较全面的职业技能,学会处理实际问题的本领,熟悉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管理机制,了解行业的行为规范,养成遵守工作纪律的习惯,树立起自觉的工作意识。高职院校以理论教学为主,主要解决学生在实训技能操作时“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学习时间约占整个教学的30%左右。理论学习中,专业课与公共课的比例大约是7:3。理论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和相关的校内实践课,传授有关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

2.明确了学生的企业学徒身份。由于学生在两个学习地点学习,因而具有双重身份。在企业,他们是学徒。学生与所选择的企业签订的培训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其在学习期间所应履行学徒的权利和义务。而在学校,他们是学生,要接受专业的理论知识学习。

3.培养了一批实训与理论教师。企业的实训教师和职业院校的理论教师,是“模块化教学、训教对接”的两类师资。实训教师,是非常关键的、起着重大作用的师资部分,他们由企业提供,一般是具有多年职业实践经验,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的考试成为实训教师的,而理论教师则是高职院校内有教学经验的专职教师。

4.完善了适应教学改革的实训与理论教材。实训教材根据职业特点编写出若干教学单元模块,每一单元模块又由教师参考书、学生练习册组成,并辅之以专用工作记录本、测验习题集、工作评估册、教学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得技能训练能完全按照大纲的要求,科学地、系统地进行。而理论教学的教材则选用高职院校专用教材。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理论教学采取了以“专业理论”为主导的课程设计方式,不搞以学科为体系的“三段式”教学。

5.实施了技能与专业理论的双重考试。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最后参加由企业与学校共同组织的结业考试。考试由包括企业主、企业实训教师、高职院校教师在内的考试委员会实施。考试中以技能测试为主,学生通过实践技能和专业知识考试后,可获得毕业证书和企业的培训合格证书。

五、进一步深化模块化教学、训教对接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1.对现有教学计划进行改革。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要创新思路,高职院校应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以适应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突破传统学术型基础型的培养模式,对现有教学计划进行全面改革,在专业设置上更加注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科学知识、思想品德、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融合。模块教学趋向实用性,综合知识传授的教学,它要求对现有“基础课、专业课、技能课”的三段式课程进行调整和改革。现行的课程对职业实践的需求重视不够,特别是专业课、技能课课程门数多而单一,理论多又实践少,这样学生所需的实用性技能操作难以达到“进企业能顶岗”的目标。模块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为核心,以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按需实教”的特点。授课过程轻松而愉快,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技能又培养了学生的关键能力。为此必须改变现有教学计划以适应模块教学,在课程设置中以围绕“人才培养”开展教学,根据专业特点减少理论课,以够用为度,不求全、不求深。

2.加快实训基地建设为模块教学、训教对接服务。模块教学特点是针对性强、实用性强、与企业联系紧密,搞好这一教学改革,创建良好的实践教学基地,为之服务是不可缺少的环节。首先,在课程分配上要明确学校和企业分管的专业课程,并确定课程标准。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时,校企双方在有限的时间和财力条件下,学校要与企业协商如何科学有效地确定学生应该在基地训练的项目。实践基地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同专业体现不同的能力训练体系和不同的课程体系,从而确定不同的专业训练模块。其次,企业选派的教师要能达到教学的要求。企业员工是学校的兼职教师,企业指导教师,也是师傅,企业要注重这方面师资的培养。鼓励专职教师到企业实践,积累实训教学的知识和经验,企业实训教师要与学校专职教师进行交流,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以提高综合素质。通过专兼职教师的共同努力来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最后,加强校外企业实践基地的管理。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保证合作正常进行。寻找校企双方的共同利益点,制定合作规划;过程中要拓宽合作领域,挖掘合作深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努力寻找新的合作增长点;同时要善于总结合作经验,加强合作理论研究,以此指导合作实践。以校企合作委员会为平台,学校可以适时了解与本专业发展有关的政策动向、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等信息,同时还可以加强本专业师生与社会的联系,最终促成“合作制”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

3.加强师资队伍培训适应模块教学。模块教学是综合性课程教学,它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具备综合素质能力,基础课教师应对其所任专业班级的专业知识技能有所了解;专业课教师应具备有与所设专业模块适应的技术职务和实践能力;实训老师必须能顺利完成操作示范和指导,还应掌握相关理论知识。首先,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有较高的现场教学与指导实训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原所学本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教学需要,跨出学科培养成“双师型”教师成为教学模块技能操作的行家里手,能为学生示范。其次,教师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没有与学生进行深入、有效的交流,教学双方就不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没有良好的沟通就无法有效解决教与学的矛盾。再次,实训基地操作人员进行理论学习。掌握模块理论知识,做到不仅能讲操作还会讲理论。

4.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知。“模块教学、训教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属于新鲜事物,它的发展实施需要得到社会的关注,得到学生及家长的认同,所以我们要加强高等职业教学改革和发展成果的宣传,增强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了解,提高社会认可度,同时也需要国家和省级政府出台有关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加强引导,以保证高职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总之,采用模块教学、训教对接的教学改革方案必将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到了理论,掌握了技能,为社会、企业培养了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使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中,增长才干,提高业务素质;使实习基地(企业)管理水平得到提高,高职院校实力得到加强。

参考文献:

[1]吴薇.浅谈高职学生就业定位问题现状及对策[J].高校教育研究,2008,(15).

[2]赵进忠.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完善路径[J].高职探析,中国成人教育,2010,(93).

[3]程春鹏.高职院校教学化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以金职院建筑工程学院为例[J].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