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素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汉语言文学素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汉语言文学素养

汉语言文学素养范文1

【关键词】高素质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实践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高校重点专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研究中国语言的构成、文学作品的鉴赏和评论等,旨在提升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文学素质,陶冶高雅的性情,拓展语言的运用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市场化的需求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做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应该成为高校学科建设的重点。

一、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

1.具有较强的审美、鉴赏能力

对于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而言,其首要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这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以及情操的熏陶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积累、阅读水平的提高、鉴赏能力的增强等,从而铸就完美的性情,不断地促进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成熟。通过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不仅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同时还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发挥知识的实用价值

学习汉语言文学,其最终的目的是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要善于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成为个人的能力,比如为人处事的能力、管理才能、写作能力、沟通能力、说话艺术等,从而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处理好与同事之间的关系,提升个人的人格魅力。此外,随着社会市场的发展,理论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少,相反对于应用、实践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这就要求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由理论培养专项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及课程体系不完善

对于目前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来说,教学目标及课程体系不完善成为教学中凸显的重要问题。首先,学科定位不准确。不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目标模糊,在关于“培养理论研究型人才”、“培养写作应用人才”这两个问题上存在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因而在教学中缺乏目标性。其次,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过多地强调理论课程,缺少实践性课程教学。课程较为单一、呆板,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这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是极为不利的,阻碍了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2.教学实践环节欠缺

汉语言文学教学侧重于对学生心智、思维、情操、人格的培养,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与传统课堂知识教学有很大的区别。要想真正达到以上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增加教学实践环节,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条件。然而,目前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实践环节缺失,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成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理论课程占据了教学的大部分,而实践、实习机会却很少,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第二,课堂教学中,课堂讨论、师生互动环节较少,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被抑制,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学效果。

3.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价手段

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价手段,降低了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学评价的方式较为单一。汉语言文学教学评价的时候,大多数是通过学期末的期末考试作为主要的评价方式,而忽视平时的教学实践环节和学生表现情况。这就容易让学生对学习产生错误的认识,一味地提升应试能力,忽视了实践能力。第二,教学评价主体单一,学生没有权利参与教学评价,从而使得师生关系不够和谐,无法真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高素质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1.制定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

实现高素质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要制定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第一,明确目标设置。逐渐由单向度的理论教学转变成为理论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方式,从而来进一步地指导教学实践。第二,进行有效的专业方向设置。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社会需求来实现专业细分,根据学生自己的需要进行合适的专业分流,比如汉语言文学、新闻应用学、广告、对外汉语、文化传播等等,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实践,提升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第三,实现有效的课程设置。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实现理论实践课程的同步进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增设实用性强的专业选修课的数量和种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从而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

2.改进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

改进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是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应用能力的关键。首先,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给予学生发言的机会,让学生结成小组来进行讨论,从而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比如针对一个课题或调研,让学生在一起讨论研究方案,让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机地结合。其次,多借助于现代媒介手段进行教学,比如多媒体技术、“双微”平台、网络教学等多种方式,从而让他们的实践水平得以提升,这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3.提升教师素质和人文修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想从整体上提升汉语言专业人才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就必须要提升教师的素质和人文修养,发挥其榜样引导作用。首先,作为老师,必须要深入扎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形成个人的知识理论体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其次,提升个人的实践能力。多进行社会调查,关注专业人才的就业方向,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和长远发展做准备。最后,学校应该积极地召开教学研讨会,让教师彼此交流个人的教学心得,扬长避短,提升教学效率。此外,学习还应该积极组织教师培训,邀请优秀专家来作讲座等,从根本上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4.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要想从整体上提升对于汉语言文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必须要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第一,降低期末考试成绩的比重,增加课堂讨论、教学实践能力、个人特长等方面的评价内容,从而实现评价的完整性和科学性。第二,应该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实现学生评价,将学生的意见计入到教学评价中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总之,教学评价方式从根本上决定并引导教学的内容,间接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方向,所以必须要增加实践教学的评价比重,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以此来促进汉语言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结语

应用型的培养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及实践能力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在素质教育改革逐渐深入的背景下,实现高校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对于人才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因此,必须要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素质、完善教学评价等,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教学目标,将知识转化成为生活体验和实践能力,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翟瑞青.关于构建应用型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5,04:1-5.

[2]柳传堆.应用型汉语言文学的学科特征与人才培养定位问题[J].三明学院学报,2011,01:83-91.

[3]杨增宏.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探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04:106-108.

汉语言文学素养范文2

关键词:语文教育;汉语言文学教育;思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1C-0009-01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语文教育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改变,为我国培养优秀语文人才提供了有利条件。汉语言文学教育是对语文的深入研究学习,能提升学生语文综合水平,对我国培养优秀的语文教师具有重要影响,汉语言文学教育与语文教育是相互联系的。在我国的教学实际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育中老师只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不能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深入地研究,使学生不能准确把握汉语言文学的知识点,缺乏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学生的文学素养得不到有效提高。为此,我国在语文教育中应重视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相联系,实现二者的对接。

一、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关系

语文教育是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文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汉语言文学教育是大学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为语文教育作出重要贡献。汉语言文学教育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重点内容,不仅是对语文教育的深入研究,还能为语文教育提供优秀的教师资源;语文教育内容包含汉语言文学教育,是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基础,二者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对接的重要性

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但在我国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不高,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难以实现。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能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了解汉语言文学的基础,加深对汉语言文学的理解,在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过程中也能更加灵活地运用语文基础知识,为国家培养优秀的语文教师奠定基础。因此,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水平,还能促进我国语文教师资源的丰富,进一步促进语文教育的发展。

三、如何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巩固学生汉语言文学基础

在我国的教育中,语文教育贯穿始终,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语文教育都是重点内容,只是在大学中对语文教育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变成了汉语言文学教育。由此可见,语文教育是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基础,汉语言文学教育是对语文教育的进一步探索。因此,要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首先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为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打下基础。

(二)语文教育中要重视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关系

在目前的语文教育中,由于语文知识内容复杂,老师是为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成绩而教学,缺乏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也忽视了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根据老师的教学内容进行,语文综合素质得不到提高。要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重视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关系,找到二者的相互联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汉语言文学基础的巩固,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与汉语言文学学习的相互关系,从而进行针对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文学水平的提升。

(三)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拓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增长见识。在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中,教师应利用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网络搜集与语文教学相关的课外知识,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拓展他们的知识,为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奠定基础。另外,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对汉语言文学知识涉及比较少,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更多地了解汉语言文学的知识,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

(四)提高实践能力,促进语文与汉语言文学的对接

新课改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多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使他们把学到的语文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促进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

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的综合教育,汉语言文学教育是对语文教育的深入开展,是语文教育的一部分,能为国家培养优秀的语文教师,二者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实现二者的对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老师要注重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使他们能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实现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

参考文献:

汉语言文学素养范文3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创新;就业;重视;理念

我国的汉语言文化传承已久,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着、变化着。随着现代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现代社会和人们对现代汉语言文学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汉语言文学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因此,如何能够使汉语言文学富有现代信息化的气息,并使其与学生的才情培养相关联,已经成为一个具有深刻意义的问题。只有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才能赋予现代汉语言文学教学新的生机,使其与时俱进,在实现信息化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才情的培养。

一、现代汉语言文学的信息化发展及学生才情培养的意义

1.有助于汉语言文学教学的不断创新

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历来是各个阶段都十分重视的,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精神映射的表现。在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其对教学内容、教学理念的认识还只停留在初始阶段,与社会发展速度和进程相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汉语言文学教育改革已经刻不容缓。将信息化和对学生才情的培养融入汉语言文学教育中,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与当今的社会风尚和特色紧密相连,有利于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从而培养出更具能力和才气的学生,有利于汉语言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2.有助于相关专业学生的就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是对我国语言文化和语言使用的学习,其对各种应用文体、语句使用、语言文化等都有着较为系统的学习,因此这门专业可以说是较为“书本化”的一门学科。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就业时,虽然有很多的社会岗位能够接纳这类毕业生,但是往往因其专业特质而不能委以重任,只做些简单重复的工作,汉语言文学的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依然存在。这很大程度上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有关系,以往的汉语言文学教育忽视信息化发展和对学生个人才行的教育,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将信息化融入汉语言文学中,能够使学生通过对办公自动化、信息化平台的学习和应用,提高其就业能力。而加强对其才情的培养,则会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具有才情的学生往往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丰富的学识,其在就业时更具竞争力。

3.有助于汉语言文化的弘扬和发展

汉语言文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随着历史的变迁,汉语言文学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着。然而在当代,汉语言文学创新的步伐越来越缓慢,甚至呈现出一种疲态。汉语言文学是我国文化的精髓和代表,也代表着人们认知世界和为人处世的行为依据,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汉语言文学所表现出的形态已经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步伐,所以说,针对汉语言文学教育的改革创新是十分必要的。将信息化融入现代汉语言文学的教育中,有助于汉语言文化的扩散和传播,网络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必然会将汉语言文学中的精髓完全体现出来,在信息化这一平台的带动下,人们将会对汉语言文学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使得谦和、文雅的中国传统风貌得到弘扬和发展,因此,汉语言文学的信息化发展对汉语言文化的弘扬具有重要意义。

二、现代汉语言文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于汉语言文学教育不够重视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为了能够与飞速发展的经济相适应,人们对应用型科学越来越重视,大力鼓励和倡导应用型科学的发展,却忽视了对人文科学的重要性。在教育界,“重理轻文”的理念被许多人崇尚,在教学中重视数理化的教育,而对于文科类的教学却一直不太重视。这种对汉语言文学的轻视态度,不仅使得教师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法,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忽视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性,也采用一种应付的态度,不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才情,造成了这一学科教学的失败。

2.教学理念过于陈旧

我国汉语言文学教育发展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从古代的私塾、书院到现在的高校,教学形式不断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然而,作为一门古老的学问,其教育如若不能随着经济文化和现代的行事方式而适当变革,那么它就失去了其价值和意义。就现代而言,很多高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理念过于陈旧,与中学乃至小学的语文教学内容和目标并无实质性差别,基本上都是对文章的阅读、背诵,对文言文、诗词的阅读背诵这类的强制性知识灌输。这种强调被动接受的教学理念,不利于学生才情能力培养,而且教学目标设定的滞后,对于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没有太多益处。所以革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目标,是发展汉语言文学的重要任务。

3.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这种教学方式方法的单一,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对汉语言文学的不重视。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初中的语文教学已经有了一定的改善。而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科目之一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模式,却依然显得单一和乏味。很多高校在对汉语言文学进行教学时,采取传统的、如同以往教书先生般的单一讲授和背诵的教学方式方法,不注重课堂的互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而在人才培养上,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才情的培养也不是很重视。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于汉语言文学的信息化发展以及学生才情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

三、现代汉语言文学信息化发展及才情培养的建议

1.提高对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的重视程度

提高对汉语言文学教育的重视程度,关乎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优良品德的培养,关乎祖国下一代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是不容忽视的。加强对汉语言文学教育的重视,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讲。

首先,在教育政策上,加大对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倾斜和重视。以政策和规范的形式将信息化发展和学生才情培养融入汉语言文学教育当中。比如,可以提高各个教学阶段中汉语言文学在整体教育框架中的比重。在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以提高学生才情为教学的重要任务,积极鼓励各大高校进行教学创新,对有助于学生才情发展的教学创新予以奖励和推广,并在各类考试中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作为重要的考核标准。

其次,在资金上,对汉语言文学信息化发展予以支持。相关部门可以为汉语言文学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努力构建有利于汉语言文学发展和传播的媒介。通过对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调研和发展,开拓出符合当前主流意识的汉语言文学之路。

2.更新教学理念,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适合当前文化经济发展的节奏,亟须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强调对各类文章和古文学的背诵以及“模式化”的赏析,以应付考试。这种模式化的教学理念与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不相符的,是亟须改变的。对于汉语言文学教学理念的革新,笔者认为,主要应该集中在以提高学生才情、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提高其实践能力、丰富汉语言文学应用这几个方面。这就要求教师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在保证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我国语言文化、文学内涵的基础上,侧重于对其文学素养和以后应对就业所具备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3.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方法

要想促进现代汉语言文学信息化的发展和学生才情的培养,就要做好教学方式方法上的创新。首先,应当积极促进信息化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应用。这一点体现在对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的运用上,以互联网和计算机为依托的多媒体教学能够使汉语言文学教学变得更加立体、形象、引人入胜。同时,还应强化对学生的办公自动化、企业信息自动化的教学和训练,有助于其就业能力的提高。其次,在保证课堂任务完成的基础上,适当对教学内容予以拓展。比如在对某些古代文学进行学习时,可以采用意境再现等方式进行教学,有条件的还可以辅以琴棋书画等富有汉语言古韵的教学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才情。

现代汉语言文学信息化发展和学生才情的培养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学生能力的增强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现在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缺乏公众和教育者的重视、教学目标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理念陈旧等,都影响了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和学生才情的培养。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对其发展的重视,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等途径来加以应对,使得汉语言文学信息化发展和学生才情的培养得到落实。

参考文献:

[1]陈燕艺.浅析现代汉语言文学的信息化发展及学生才情培养[J].科教文汇,2014.

汉语言文学素养范文4

【关键词】职业教育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

一、前言

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地不断深入,在职业高中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为了使其得到更好地发展,就要顺应新课改教学理念,针对职业高中教学现状,全面进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改革。结合新课改教学理念,根据职业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结构,进而更好地传承我国悠久的经典文学。

二、职业教育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

在职业高中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要进行全面地改革创新,就要针对目前职业教育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现状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师综合素养这几个主要方面的分析,进而找到教学改革的方法。1.教学模式陈旧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根深蒂固,使得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改革工作受到很大的影响和阻碍。现阶段,在职业高中的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因此,很多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都不够积极。并且,陈旧的教学模式以及无法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这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也是十分不利地。2.教学方法过于单一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以往的教学方法需要进行全面地否定。在以往的教学方法中,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并且,在实际教学中没有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汉语言文学属于我国经典的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因此,为了使其得到更好地传承,那么,就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教师的综合素质不够高最后,汉语言教师整体的素质不够高,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不论是教学方法还是教学理念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同时,还有部分教师在进行授课时缺少语言的趣味性,不能够很好地活跃课堂氛围,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不高。那么,这些对于学生的学习都不是有利地。

三、职业教育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探析

综上所述,目前在职业高中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教学模式过于陈旧;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师的整体素质也不够高。那么,针对这样的教学现状,就要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结构;丰富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进而使职业教育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改革工作得以顺利进行[1]。1.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结构首先,针对于教学模式的陈旧,就要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根据时代的发展,结合新课改教学的重要理念,进行全面地教学模式创新。为汉语言文学的传承,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就要针对课程体现进行创新。同时,还需要结合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进而汉语言文学课堂的改革,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在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中,还要适当地进行教学拓展和延伸,使学生在汉语言学习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在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中,文学素养得到不断地提高。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结构,使汉语言文学知识得到更好地传承,并且,通过创新改革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更好地发展[2]。2.丰富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其次,针对教学方法的单一化,就要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改革中,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还要丰富教学手段,从而有效地改变学生目前的学生状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积极主动性,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在实际的改革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理解能力、性格特点,可以运用不一样的教学手段,进而更好地发现学生的内在潜力。进而使学生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得到更加全面地发展[3]。3.加强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最后,针对目前汉语言文学教师的综合素质不够高,就要在实际教学中,重视师资力量的建设,加强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的综合素养对教学水平其到决定性的因素,因此,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好地教育,那么,就要重视教师的文化素养以及综合能力。学校可以经常组织一些培训、演讲、讲座等多样化的文学活动,通过活动的参与,进而使教师得到锻炼,使其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提高。

四、总结

由此可见,现阶段在职业高中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师素养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为了使职业高中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得到全面地改革创新,就需要在实际教学中,针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完善教学结合;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加强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罗发香.浅析如何提升职业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J/OL].中国培训,2016,(16):190.

[2]姚锦莲.面向新课改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汉语言文学素养范文5

关键词:教学改革;方法;手段;素质

汉语言文学是构建文明社会的人文基础,在提高国民人文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当前汉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教学模式因循守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教师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汉语言文学教学作用的发挥。因此,针对汉语言教学现状,对汉语言文学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已经势在必行。

一、完善课程结构

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高层次、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应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渗透到实际教学活动当中,并对汉语言文学的课程结构体系进行改革。应按照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加大汉语言文学选修课的比重,并在为学生打下扎实专业功底的基础上,不断延伸、拓展学科范围,将一些与之相关专业的知识融入到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当中如哲学、史学、新闻学、公共关系学、美学、艺术、秘书学、国学以及影视等等。通过知识范围的不断扩大,一方面能够使学生的专业素养有所提高,进而具备较高的综合文化素质,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对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这样有利于学生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改革教学方法

改革教学方法是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应以汉语言学科性质以及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特点为根本出发点,采取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挖掘深层语言规律。教师不应过于强调知识的体系性和全面性,而应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疑点,笔者建议应当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其一,互动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强化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调动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其在互动学习的环境中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其二,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在师生共同质疑、相互质疑的过程中不断探求问题的答案,最终达到解疑的目的;其三,自主式教学法。学校应当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现代汉语资料库,为学生提供课件、讲义、考试试题、学生优秀作品以及研究成果等资源,使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上自主开展个性化学习,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三、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各个学校应积极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此来促进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汉语言文学首要的教学任务之一是利用汉语言知识使学生掌握文学的运用方法以及培养其良好的文学素养。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助推作用,促进汉语言教学方法不断改革和创新,并推进汉语言文学发展与时展同步。现代信息技术一方面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图文并貌的特点,将汉语言教材中的文字内容与多媒体中的图像、声音结合到一起,并将文学作品中所要表达的场景在多媒体上显示出来,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容易体会作者的思想,并且还能够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悟,进而获得最佳的成效;另一方面则是网络信息资源的在汉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四、渗透德育教学

为了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应将德育教学渗透于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不仅有利于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成效,还有利于加快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教师应针对汉语言文学的学科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把握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汉语言文学是传统的人文学科,是体现中华民族意识和传统文化的载体,担负着中国精神文明和新时期人文关怀建设的重任。所以,汉语言文学教学更应当注重学生精神层面的教育,立足于健全学生道德体系,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判断力。

五、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可以说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实际教学水平。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汉语言文学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重点应从教学理论和实践这两方面与当前教育形式接轨。只有教师具备过硬的素质和教学能力,才能使教学境界不断提高,进而实现知识传授、答疑解惑的教学目的,最终确保教学改革的成功。就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而言,其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培养掌握知识的学生,而是要培养具有较强综合素质,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通过系统专业的汉语言文学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浓厚的文化底蕴,这对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优秀的汉语言文学教师应抛弃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并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以此来胜任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教师的专业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其一,应具有深厚的文学素养,掌握多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如现代文学、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现代汉语以及古代汉语等等,并熟练掌握一些与汉语言文学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新闻专业、文秘专业等;其二,应了解一些与教育科学知识相关的内容,如心理学、教育学等;其三,应具备终身学习意识。现阶段我国已经逐步进入学习型社会,这就要求教师应树立研究性的学习思想和终身学习意识,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更新专业理论、获取新知识、掌握新的教育动态,并以现有的知识为基础,构建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借此来产生出新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晓欢.浅谈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的途径[J].科学与财富.2011(10).

汉语言文学素养范文6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育;问题分析

一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课堂理论教育中的问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文艺学等几个方面,几乎涵盖了古今中外。但是实际上汉语言文学的课堂是非常沉闷的,所学的内容也非常枯燥。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兴致缺失、反应不积极、缺少生机。而教学老师大多是为了教学内容去完成授课任务,不在意课堂气氛,于是就造成了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质量等原因。第二,就业实践中的问题。我国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使得很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除去上课所学的教学内容,很难学到实际应用性的知识,符合社会经济需要的实践技能薄弱,很难满足现实中的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在课堂教育上忽略了对学生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往往更加注重激情澎湃地给学生解释文章意思和思想感情,为学生讲解一些经典名著,却很少将实际性的运用传授给学生。在这个需要应用型人才的社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就没有较强的工作竞争优势。

二当前汉语言文学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一,枯燥单一无新意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汉语言文学课堂上,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内容是相对陈旧无新意的,这时教师沿用落后传统的教学模式,讲课只注重传授课本知识,不注重学生的知识吸收和实际应用。课堂上缺乏有效的互动,只按教学任务完成教学内容,基本采用“填鸭式”不科学教学的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困乏,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很难得到实际性的展示和认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之各个高校的汉语言文学考核形式单一,目前仍然是以书面试卷为主,把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作为最主要的考试试题,忽略了让学生带着课堂知识自主去实践,把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中去升华。这样的考试没有让生的创新能力和情操审美得到发挥,没能学以致用。学生只要在考试前一周努力背书,就能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

第二,不符合就业形势的教学模式。目前社会注重的是应用型人才,而汉语言文学却不太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汉语言文学毕业生在就业找工作过程中,非本专业的人听到汉语言文学的第一反应就是语文老师或是写作。这样的思想会导致汉语言文学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的选择变得很有局限性。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一般会从事教师、新媒体编辑或文案撰稿人员等相关工作。出现这样不符合就业形势的教学原因是各高校目前仍是注重理论为主,对课本知识的传授比实践更看重。汉语言文学就业主要依靠的是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而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受到一些传统思想的影响,在上课方面更加注重完成书本的教学任务,注重学生在文学基础知识上的积累。沉闷的课堂,没有活跃地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时运用汉语言文学去拓展和联想,没有通过提高自我想法和实践来对基础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理解,没有在生活中得到展示书中所学知识的机会,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并没有提高一个层次,知识也仅仅停留在书里。对于社会工作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在课堂上没有办法得到有效的锻炼,在课外实践活动中也很难得到有针对性的锻炼。

总之,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个文学类的专业学科,在继承和发扬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同时,也培养了一个人的气质涵养,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小到个人,大到民族,汉语言文学都影响着人们对文学的尊重。但值得思考的是,汉语言文学在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也严重影响着它的发展。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汉语言文学教育才能更好更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晓萍.浅谈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