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资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信息技术资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信息技术资源

小学信息技术资源范文1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

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W习和工作方式。在这信息化的社会里,信息成为社会一切领域的基础。实践证明信息技术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将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以其他学科知识的认知过程作为载体,其他教育的整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这已是教育改革中不可忽视的一个课题。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挥其优势;同时又照顾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注意理想教育的渗透,这是摆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本文就信息技术在与语文教学整合过程中的如何突显语文课堂的人文性,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指个人经常倾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特征。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部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促进人充分发挥智力作用,能增强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b,激发人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热情。但多年来,由于计划经济的束缚和教育体制、育人观念拘滞后,以知识灌输为主的口耳相传的传统教学模式一统天下。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张嘴,教学内容陈旧,敦学方法单一。这样的现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的要求,更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会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势必会影响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无疑给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交互性.具有集图像、声音、动画、文字于一体的功能。它能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难为易、化零为整,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大大拓展了教学的空间。用它能创设丰富多彩的艺术化的教学情境,深深吸引住学生,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大为提高。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如教学《春潮》一文,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MTV――《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优美动听的旋律,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了歌曲的情境之中。学生欣赏着波澜壮阔的长江,伴着音乐放声歌唱,充分感受到了长江恢弘壮观的气势,学习兴趣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为课文的深入学习起到了良好的铺垫。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谈感受、质疑,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2 合作交流,提高能力

网络信息平台的建立,为学生合作交流,提高动口动手能力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年龄等特点,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以小组分工合作、讨论协商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下收集资料和信息交流的优势,把个别学习环境下学生个体间的竞争关系转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把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增长知识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动手能力,同时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的形成。

比如教学《谁说没有规则》这一课,我先安排学生在网上收集有关”环保”的信息。再让学生利用网络彼此交流信息,实现信息的共享。接着学生对信息进行小组的研究整理,共同讨论解决遇到的问题。然后学生在小组内归纳总结,形成书面报告,在课堂上展示小组的研究成果。最后学生一起设计环保宣传口号,合作撰写环保小论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大胆交流,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了学习任务。

3 营造氛围,丰富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情感是学生对学习态度的体验,是行动的精神支柱,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的纽带。积极的情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它对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创设优良的教学情境,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和人格的健康发展都能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我国的传统教育是在科学主义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过分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而人的情感发展离不开教育。正如前苏联心理学家布鲁克所说:“高水平的情感不是遗传下来的,而是对每个儿童加以培养的结果,如果轻视这方面的教育,就会使整个一代全部生活中的相应的情感、道德回到原始状态中去”。

信息技术具有重放、模拟、仿真的功能、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功能。它能充分利用音乐、图画、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生动地再现特定的环境和场景,营造特定的氛围,使一些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观察到的过程和现象生动而形象地显示出来,加深学生对真实情景的情感体验。当学生完全沉浸在这样的氛围中,激起内心的共鸣与感动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就轻而易举地被解决了。

小学信息技术资源范文2

一、当前我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况

1.教师局限于对教材课程资源的利用

对于教材而言,它主要是为了给教师提供教学的样本,以及教学的《大纲》,但它并不意味着是全部的教学内容。就目前情况而言,许多小学教师都过分地依赖教材,课上所讲解的知识主要是围绕着教材而展开的,拓展运用实施得并不到位,所以整个课堂氛围十分单调和乏味,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如在授课Word的时候,教师所布置的教学任务完全是依照教材内容而来的,实际的可操作性不强,这样学生的想象空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不利于学生的延伸学习。

2.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是学生的“授业解惑者”,如果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那么必定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就目前我国的情况而言,大部分的小学都没有配备专业技能高的信息技术教师,教师并没有深刻地理解当前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对于信息课程的研究也不到位,所以使得现有的信息技术课程的资源配置存在不科学的现象,课堂效果也不理想。除以以外,很多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身兼数职,不仅仅要为学生授课,还要维护学校的机房以及校园网络安全等,工作量较繁多,使得许多教师的注意力被分散,对于课堂教学投入不足,有些教师也因为任务繁重而转岗,从而使得学校缺乏一支稳定性高且专业性强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

3.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脱离实际

课程资源开发需要基于学生的关注点来展开,目前有些教师对课程资源进行了开发,也开发地较为深入,不过其所开发的课程资源并不符合学生的兴趣点。在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之前,需要先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他们的实际学习水平,基于这些数据,才能够有效地开发出符合学生实际理解能力的课程资源,对于后期的学习非常有帮助。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开发有效性的探索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开发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它需要教师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妥善地结合课程、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资源,从而开发出适合于当下学生的课程资源。

1.打造一支专业性强的教师队伍

打造一支专业性强的教师团队,对于后期的信息技术教学十分有利。首先,在招聘教师的时候要把好面试官,选择专业技能高的人员加入教师队伍当中。对于在岗的信息技术教师,要明确其工作职责,合理地安排教师的工作量,避免教师因为任务繁重而影响授课。除此以外,还需要做好对教师们的培训工作,定期举办相关培训,与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师互相分享教学经验等,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在开发课程资源时要选好主题

(1)重视对热点主题资源的开发

对于当下的时代热点,教师要巧妙地将其运用到课堂上来。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当前热点,然后再把信息技术与热点结合起来,从而增加信息技术的实用性,也能够借助时代热点来增加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堂的学习热情。

(2)重视对区域性主题资源的开发

任何一个区域都有着多年积累下来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风土人情、地理标志、特色小吃以及当地的歌谣等。这些资源多种多样,且极具趣味性,对于小学生而言充满了诱惑和魅力。在课堂上,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身边的元素加入创作之中。比如在制作网页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添加家乡的元素进去,这些家乡元素可以是一种食物或者一个建筑物等,这样不仅能够提升课堂的趣味性,还能够提升创作的人文气息,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到信息技术。

3.充分掌握学生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

(1)了解当下学生的关注点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而展开。充分地了解目前学生们的关注点,才能够开发出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资源。在开发课程资源的时候,也需要结合当下的潮流,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在开发课程资源时,可以快速地讲解学生已经学会的信息技术,而对于他们尚不了解的信息技术,则需要充分地开发课程资源,从而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程知识。

(2)注重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

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是随时都可能产生的。重视对于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利用,有时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例如,学生们往往对于失误的记忆更加深刻,由于操作失误而带来的教学效果会更加抓住学生的眼球。教师不仅仅要示范正确的做法,同时也要对操作失误的部分进行分析,并让学生们自己进行操作,从而加深印象。

三、结语

小学信息技术资源范文3

整合不是相加关系,更不是混合,而是有机的结合。这种结合是有主有次的,也就是说,信息技术要为语文教学服务,是语文教学的内容得以更好地落实,让语文教学资源变为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成绩提高的催化剂。例如职业教育的特点是: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它侧重的是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根据这一点,我们就要把有一定实践性强的语文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加以处理,然后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和理解消化。在职业学校中,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我们在教学时经常运用教学挂图,报刊剪辑让学生进行演讲。同时应用更多的是电脑、电视。利用这些多媒体展示动态的教学画面。例如:了解文学家鲁迅等人的生活时代,为进一步理解他的作品奠定基础。还经常观看一些“战争影片”为理解战争年代的文章化解难点。同时,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学生从网上采集资料,开演讲会、故事等。这些都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才可以完成。因此,我们的语文课教学离不开信息技术,有了信息技术我们的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得更快。学生学习语文和应用语文的能力更强了。因此,说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关系密切。

2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优质化

我们知道,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十分强大。它不仅能让我们的学生从视觉角度了解到多方面的知识。更主要的是它可以让我们远隔千里身处异地也能沟通。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根据我们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都处在青春期,语文课堂发言没有了孩童时期的热烈、激昂、洒脱、奔放,取而代之的是沉默。为了打破这种课堂氛围,我们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网络上,把自己不敢、不愿与同学面对面交流的文章,拿到网络里去随机组合,找到与其交流的对象进行互通有无,这是一个解决语文学习中合作交流难题的有效途径。在职校读书的学生大多比普通学校学生的学习基础差,他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都非常有限,所以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语文教学资源与其优化结合,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质量得以高效带进。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信息技术运用得好,就会使复杂问题变得简单化,抽象问题变得具体化,整体内容分解化理解,效果变得最佳。它能帮助我们的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因此,我们提倡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要优质化。

3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变为学生学习的乐趣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和学生都会逐步掌握其技能和技巧。那么我们职高的高一、高二学生可以自己建立网站,有自己的博客。把自己的文章发表在网上,与人交流。早浩瀚的网海中,提高他们的网游本领。高三的学生可以在网站上直接学习,同时帮助老师采集语文知识,在网络的文山汇海中允吸甘露,丰富自己,弥补课堂上“吃不饱”的遗憾。一旦学生有了自己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技能之后,他们就会把学习语看做一件快乐的事,自觉去做。到那时,乐学就不在是一句空话了。他们会像老师一样把自己感兴趣的文学作品做成TTP相互传阅。把自己的成长学习经历写成有趣的文字,相互欣赏。也许这就是我们教师所乐于看到的结果。

4结语

小学信息技术资源范文4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数字化资源;初中教学

当前,数字化资源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代教育逐步实现从传统教育向数字化教育的跨越式变革。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数字化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经验,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就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数字化资源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并就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合理应用数字化资源提出了相应的观点和应用策略,以期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数字化资源的特点

1.教材多样性

以往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掌握计算机的基础应用,但是很多教师都是依靠课本进行讲解传授。学生练习时,也是看着课本上的步骤进行操作。与传统的教学资源相比,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以数字化幻灯、数字化投影、数字化音频、数字化视频、数字化网上教学等方式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其多样性能够将教学内容清晰明了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在课堂上直观地进行视听学习。

2.信息及时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纸质教材的弊端凸显。通常一项新技术或者一个应用程序的产生、更新升级往往在几个月甚至几天内实现,而纸质教材的更新速度远远跟不上这些新的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纸质教材在内容的更新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其滞后性,无法给学生带来更先进、更新颖的教学知识。而数字化资源可以及时更新教学信息,为师生提供最前端的信息技术知识。

3.资源共享性

数字化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传输,将全世界的信息资源汇聚起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任何一网计算机上访问教学资源网站,运用相应的搜索引擎快速寻找信息资源,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同时,师生还可以将自己制作的资源(如电子作业)加入到数字化资源库中,采取多种信息处理方式对其进行运用和再创造,实现资源共享。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数字化资源的合理应用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

笔者在多年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课,但是他们在课堂上并没有认真听讲,而是将信息技术课当作娱乐时间,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学习效果也不好。教师可以借助数字化资源,增强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例如,“无处不在的信息――信息的概念”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信息的概念、知道信息的传输及获取方式、了解信息的重要性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等。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给学生展示新闻联播、天气预报、广告等视频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无处不在,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信息的传递有不同方式的认知。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信息?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让学生互相探讨交流,学生可能会回答,“老师给我们讲课,让我们学习知识”“新闻联播播报的新闻,也是一种信息”等,让学生自主说出不同方式传递的内容为信息,培养学生收集、加工和公布信息的能力,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创新思维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们通常的教学方式是:依据课本给学生讲解信息技术知识,某种效果实现的方法和步骤,然后让学生按照步骤进行操作练习,学生依赖教师的讲解思路和指导方法进行学习,缺乏创新思维。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数字化资源,可以利用数字化资源的灵活性和智能化,给学生充分的学习发挥空间,让学生大胆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例如,教师在讲授网页相关知识时,知识量比较大,知识点也比较多。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网页布局、规划流程、网页设计的基本知识后,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做一个网站,在保证网站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基础上,不限制学生对设计网站的主题、结构布局和内容要求,评比出谁的网站设计新颖、创意性强。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要做一个什么样的网站。举一些不同风格网站的例子如社交网站――QQ空间、购物网站――淘宝商城、新闻网站――凤凰网等,不要求学生能做出与之媲美的网站效果,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思路。然后让学生思考把什么内容放到网页上,通过什么途径收集网站所需的内容,添加一些什么信息能够美化网站,充分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3.开展针对性教学

数字化资源不必像课本教材那样拘泥于书本文字,它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扩充课堂教学的容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资源的丰富性和便利型,针对不同学生的学校能力和学习特长提供不同的教学信息,选择最恰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极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学习Word页面设计的内容时,有些学生可能之前没有接触过相关的知识和信息,而有的学生则在课外已经对相关知识熟悉掌握。如果教师采用“大锅饭”的教学方法,给大家统一讲授,都从最基本的Word基础知识讲起,势必会让一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对课堂教学感到厌烦,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所以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向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信息,_展针对性教学。比如无基础知识的学生,按照原本的教学计划进行学习和练习;基础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他们的计算机端发送进阶阶段的学习任务,对不同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和指导,提高学生自身的存在感和被重视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4.优化教学内容

众所周知,科技不断在发展,一些新的知识、技术产生,相应的一些老旧的知识或技术就会被淘汰。信息技术教学领域有这样一种说法,即所学的知识都是过时的。这种说法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纸质教材的滞后性,它的这一缺陷注定其不能及时有效地更新教材内容。学生在学习时,学的是“过时”的知识。数字化资源的及时更新优势,可以让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具备有效性和时效性。例如,信息技术教材中关于Flash知识,其讲解的AdobeFlash软件版本比较老旧,与当前更新的版本软件界面、功能插件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差异。虽然学生通过学生旧版本也能学到一些基础知识,但是学生后期在软件使用时,一些学过的但是已经淘汰的旧版本功能“无用武之地”,还需要重新了解学习新版本软件的功能。借助数字化资源,教师可以很方便地跟学生讲授新版本、新知识,引入最新技术和理念,让学生的学习跟上时代步伐,掌握前端信息技术知识。

综上所述,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当紧跟科技发展,结合学生实际,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合理应用数字化资源,借助数字化资源的教材多样性、信息及时性和资源共享性,优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开展针对性教学。通过多种举措,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小学信息技术资源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 电子信息技术 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1-0018-02

随着我国越来越广泛地融入国际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双语教学也就逐渐成为许多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目前,双语教学已在本科院校发展比较成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在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仍然处于尝试与探索阶段。笔者通过对高职院校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双语教学的实施情况进行研究,谈谈对双语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 高职院校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高职院校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实施双语教学是市场的需求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不断推进,高职教育越来越需要借鉴国际先进办学经验、教育产业化理念,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国际化教学,不断提高高职办学水平和学生的能力,为企业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从高职院校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来看,无论是活跃在电子产品与元器件的采购、销售、服务和管理等岗位的毕业生,还是就职于一般企业从事电子产品装配、调试、检验和维修等技术工作的毕业生,在日常工作中都必须经常阅读大量的技术手册和资料,而这些第一手技术文档、资料和众多前沿书籍大多是英语版原文。特别是对就职于外资企业的毕业生来说,不仅要求他们能掌握生产岗位所需要的专业外语,而且要能看懂订单、能参照国外的设备说明书进行简单的维修等。为了能充分培养适用于中外劳务市场需要的人才,传统的英语教学、专业英语教学加专业课教学的模式已不能适应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这让我们意识到,在高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课中合理而有效地开展面向工作岗位的双语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2.双语教学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双语教学的实施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完善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双语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外语实际应用能力。这种“外语+专业”的优势,无论在学生今后的工作岗位上,还是在继续深造、出国留学等方面,都会不断地显现出来。教师在进行双语教学时,会有意识地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异国文化传授给学生。这些知识的传授给高职学生毕业后的学习或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使他们能够有意识地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迅速学习国际最前沿的技术、与国际同行进行直接交流。因此,双语教学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自身发展,迫切需要开展。

二 高职院校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1.师资问题

开展双语教学的关键问题是师资问题,双语教学课程的教师必须精通本专业的知识,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同时能熟练使用两种语言。而目前高职院校从事双语教学的大多数教师基本上没有接受过专门、系统的双语教学培训,在英语表达能力、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学习、双语教学方法及教学经验的积累等方面无法一一精通。要么是英语水平相对较高的青年教师,外语水平虽然能适应双语教学的需要,但往往缺少对专业实践知识的深入了解。要么是从企业引进的人才,专业实践知识丰富,但英语水平和教学经验又不能满足双语教学的要求。因此,师资水平是阻碍高职院校双语教学有效实施的一个关键问题。

2.学生的学习能力

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水平整体不高,对英语有畏惧心理,懒学甚至不学,影响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双语教学模式下学习压力大,难以应付,虽然一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好,但为了照顾那些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教师也很难有效地开展双语教学。

3.教材的选用

在教材的选用方面,缺乏与学科配套的双语教学的教材。目前,完全适合高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教学的双语教材并不多见,很多学校直接选用某些课程的英文原版教材,其内容在教学要求、教学编排和教学重点等方面与我国的不一致,无法满足师生的需要。显然这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严重制约着双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4.语言环境

良好的语言环境是成功开展双语教学的基本条件,不少高职院校除了外语课程,其他课程都缺少外语氛围。本科院校较普遍的英语角等活动在高职院校也不常见,学生平时所见所闻与外语也没有多大联系。这些显然都不利于双语教学的开展。

三 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几点对策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双语教师培训基地,可以有针对性地对现有的双语教师队伍开展培训,包括对专业教师的语言培训和语言教师的专业培训,保证双语教师队伍质量的不断提高和长期可持续发展。要尽可能多地创造国际交流的机会。随着高职院校与国外合作交流机会的不断增加,有条件的学院可以与国外院校合作办学,定期派专业教师赴国外进行访问与研修,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英语能力,使之更有效地开展双语教学活动。

2.注重研究学生情况,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有序地推进双语教学

在实施双语教学时应注重研究学生情况,既要注重研究学生的专业及外语成绩,又要注重研究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态度,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推进双语教学。高职院校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因此可以在开展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实践环节中,引入不同层次的双语教学模式,延长教学时数,借助实验室和实践环节积极创造一些真实的、有实际意义的语言交流环境,扩展学生双语学习的空间,逐步培养学生用外语思考和交流的习惯。而且学生通过在实践中与老师一对一的交流,用外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其参与双语教学的积极性。

3.积极编写适合高职学生的教材

在教材方面,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要求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课程特点编写一些中文与英文对照的双语教材或一些纯英文教材。纯英文教材除了自己编写外,还可以直接选用英文原版教材,但在使用过程中要对这些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筛选或对这些外籍教材进行改编,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4.改善语言环境,构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要努力营造合适的双语教学环境,让学生多方面、全方位得到语言环境的熏陶。如可以多组织学生收看英文节目,多组织英语演讲比赛,收听英文广播,提高英语语感。此外,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创设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自然、宽松的环境中更有效地习得知识,要鼓励学生多开口,不仅要说日常用语,更重要的是能用外语表达专业知识,提出专业问题。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在宽松的教学气氛中,学生就会敢于实践,不怕出错。

四 结束语

目前,双语教学在高职院校还处于起步阶段,普遍推广双语教学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从事双语教学的广大教师应在双语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积极探索,不断改进,勇于创新,找出一条适合自己院校特色的双语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杨彤骥、杨红玉.关于高校双语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7(17)

[2]陈红艳、马上.关于电子信息类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思考[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9(4)

[3]丁敬敏、黄一波.高职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9(4)

小学信息技术资源范文6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衔接;教育信息资源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2-0043-03

Resources Design Exploration based on Converg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Teaching//Pan Caixia, Liang Xiangmei, Zhang Jijun

Abstract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is the compulsory course of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which meet the demand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linking” betwee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content in different stages of Education. Based on this, it will provide some design strategy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information resources.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teaching content cohesion; education information resources

Author’s address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Lanzhou, China 730070

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逐渐成为现代人必备的一种生存技能。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便开始开设计算机课程。到了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决定,从2001年起,用5到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从此,信息技术课程如火如荼地在全国的中小学开设起来。

与其他传统学科类似,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教育阶段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这些重复的教学内容就构成不同教育阶段教学内容的“衔接点”。这些“衔接点”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上,在教学目标上也有一定程度的体现。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这些衔接点历来是信息技术学科需要着重注意的难点与重点。但与传统学科不同的是:它对信息技术的依赖远远要甚于其他学科,相关的课程资源也大都以数字化、信息化的形式存在,也就是教育信息居多。无论是信息技术还是其他传统学科,各类教学资源的使用目的都是帮助教师、学生解决教学或是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因此,根据学科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资源就显得很有必要。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来说则是教育信息资源的设计。本文在对信息技术课程中内容之间的“衔接点”进行简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基于这些“衔接点”的信息技术学科教育信息资源的设计策略。

2 信息技术课程概述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要求而设置的一门中小学课程,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它的课程内容、培养目标和课时安排由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技术的基础上,自主进行安排。

2.1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传统学科相似,有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以及情感目标。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殊性,它的教学目标还包括了能力目标。

2.2 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具体包括:1)培养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2)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2.3 各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目前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基本模块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块则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各教学单位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模块内容的基础上,适当选取拓展模块的内容。

2.4 不同阶段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

表1是信息技术课程各个不同阶段教学内容的对比情况。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复的。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这些教学内容的重复出现,并不只是简单的内容上的重复,而是以螺旋上升的方式进行的。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这里的“双衔接”并不单单指各阶段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还包括教学目标要求之间的衔接,如图1所示。

3 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信息资源

3.1 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信息资源建设

与其他传统学科相比,信息技术课程对于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要远远甚于后者。目前与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教育资源也大都是以数字化存在的。因此,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就是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问题。如果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不够,势必会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产生影响。如何建设相应的教育信息资源,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重点。开发教育信息资源,包括媒体素材的开发和网络课程的开发,这两个内容必须以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以促进学生学习为最终目标,这样才能真正开发出有价值的教育信息资源来,从而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

3.2 体现在教育信息资源中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衔接点历来是信息技术学科需要着重注意的难点与重点。在教学中,把握好这些衔接点,根据它们的特征和学生的特点,设计合理有效的学习活动和学习任务,使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和任务的完成,实现他们对这些衔接知识点的有意义建构。既然在教学中这些衔接点的知识如此重要,那么对于教育领域中致力于信息技术学科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者来说,在这些资源中体现这些衔接点,并根据这些内容的特点和教学资源本身的一些特性用某种合适、合理的形式呈现出来,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4 基于衔接点的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信息资源的

一些设计策略

和其他学科一样,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来说,相关的课程资源也是很重要的。但与其他区学科不同的是,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对于信息技术的依赖远远要甚于其他的学科。并且信息技术课程教育资源大都以数字化、信息化的形式存在着。也就是说它们大都是以网络资源、多媒体素材、课件、积件等信息化形式存在的信息资源。伴随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该学科的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也得到飞速的发展,可供教师使用的信息化课程资源也越来越丰富。但在已有的这些信息技术学科信息化课程资源中,对于那些处于衔接点的知识内容的体现却不是很好。究竟应该如何在制作信息技术学科信息化资源时体现这些衔接点呢?

4.1 将衔接点作为学习者可能的学习起点

鉴于在各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衔接点的存在,在设计学习内容时可以将衔接点处学习者在前一学习阶段(可能是小学阶段,也可能是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作为学习者本学习阶段的学习起点,以此来设计适用于这些学习者的信息技术课的教育信息资源。这里的教育资源可以是某一专题学习网站,也可以是与教材相关的教学类课件。当然对于处于衔接点的知识来说,单凭学习者所处的学习阶段就将他们在前一学习阶段应该学的相关内容作为学习的起点也有点儿武断。学过并不意味着“学会”。因此,在与这些衔接点相关的信息化教育资源中,可以设计某些用于“学前”诊断的小测试,并通过此来检测学习者的学习起点。

4.2 设计综合性任务

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教法会与其他的学科有所不同。相比其他的学科,它的课程内容更适合通过完成任务的方式让学习者进行学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任务驱动”法。当然,处于衔接点处的知识内容也适用这种方法进行学习。例如,对于“计算机的组成”“Windows”“画图”“Word”以及“网络”等模块,可以设计包含课程整合思想的综合任务检验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如果学生在知识上有所欠缺,可以利用这些综合任务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另外,还可以结合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增加一些综合任务,通过任务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补充信息技术知识。

参考文献

[1]李小乐.对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价值的一些思考[J].科教文汇,2009(28):224.

[2]朱家宜,周晓丽.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