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肺的康复训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肺的康复训练范文1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综合康复训练;运动功能;肺功能;生活质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5(a)-0175-04
Department of Respiration, Chongqing Three Gorges Central Hospital, Chongqing 40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motor function, lung function, quality of life and daily living ability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Methods Followed the voluntary, 48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recieved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Department of Respiration, Chongqing Three Gorges Central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5 to October 2016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the other 48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ho did not receive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After 4 weeks training, the indexes of motor function, pulmonary function, quality of life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of the patients i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Results Before interventi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in motor function, pulmonary function, quality of life score and daily living ability score (P > 0.05). After intervention, six minutes walking distance, manual muscle, forced vital capacity,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 and forced vital capacity ratio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were higher than before intervention in two groups, dyspnea index (mMRC)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 were lower than before intervention in two groups,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fter intervention, mMRC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the other indicator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an improve the motor function, pulmonary funct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improve th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Motor function; Pulmonary function; Quality of lif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与有害气体及有害颗粒的异常炎性反应有关,致残率和病死率极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就算处于稳定期的COPD患者,但由于活动能力降低,导致各关节骨骼肌因费用而出现肌肉萎缩,肌力下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骨质疏松,协调能力下降等,如此而来,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临床治疗主要针对COPD患者的急性或亚急性期,对稳定期的患者往往忽略了相关功能康复训练,绝大部分患者一到病情稳定时期,则会建议出院回家休养,临床缺乏了康复的指导和建议,患者及家属由于缺乏康复相关知识,也只能选择出院回家[3]。本研究选取COPD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综合康复训练,进而探讨稳定期COPD患者在综合康复训练下的各项功能改善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呼吸科收治的COPD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4];②所有患者病情均进入稳定期,稳定期划分标准参照COPD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5];③年龄55~76岁;④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每位患者均识字,具有一定读写能力。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肺部疾病者;②出血倾向;③恶性肿瘤;④合并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疾病;⑤精神异常,沟通困难或不愿参与者。
按自愿原则,以是否愿意接受综合康复训练为依据,将48例愿意接受综合康复训练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其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55~74岁,平均(66±10)岁。将48例不愿意接受综合康复训练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其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56~76岁,平均(67±11)岁。本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运动能力、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研究期间,护理人员给予健康宣教,包括宣读疾病基本知识,强调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等以及常规的呼吸肌训练指导,包括深呼吸训练、缩唇呼吸训练及呼吸体操,均1次/d,共训练4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接受综合康复训练,包括上下楼梯训练、上肢力量训练和平板有氧运动训练。
1.2.1 上下楼梯训练 指导患者上下楼梯练习,选取距离为两层楼之间楼梯,先上后下,共锻炼10 min,中途根据患者情况做适当休息,1次/d,训练4周。
1.2.2 上肢力量训练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合重量的哑铃,指导患者分别进行屈肘、伸肘、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和内收等生理活动肌群的肌力训练,每个动作做5个,左右上肢交替,1次/d,训练4周。
1.2.3 平板有氧运动训练 在运动安全监测的前提下,指导患者进行运动平板训练,速度适中,训练时间为15 min/次,1次/d,6 d/周,共训练4周。心率
1.3 评价指标及标准
入组研究共4周,分别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1.3.1 运动功能 ①6 min步行试验(6MWT)[6]:让患者在一段长50 m的路面上往返行走,在保证不引起胸痛和难以忍受的呼吸困难情况下,6 min内尽量行走所测得的最长距离。②呼吸困难程度:采用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mMRC)[7]评定,共分5级,分别从0~4级,随着级数增加,患者呼吸越困难。③上肢关键肌肌力评定:按照徒手肌力六级分法(MMT)[8]评定,分别为0~5级,选择上肢屈肘、伸肘和前屈肌力作为关键肌,分别评估后计算平均值(左右侧分别计算)。
1.3.2 肺功能 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并进行对比分析。
1.3.3 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COPD患者生活质量采用COPDu估测试(CAT)[9],CAT分值范围是0~40分,其中0~10分表示轻微影响;11~20分表示中等影响;21~30分表示严重影响;31~40分表示非常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10],该量表共分为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用厕、轮椅转移、平地行走45 m和上下楼梯10项,总分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观察组6MWT、MMT较对照组明显增高,mMR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观察组肺功能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CAT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CAT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后,观察组CAT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后CAT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全球约有6亿人受COPD困扰,每年将导致275万人死亡。推测到2020年,它将跃升到第3位,成为第五大经济负担的疾病。我国COPD患者数高达4300万人,主要是40岁以上吸烟男性,平均每分钟就有2.5人死于COPD。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总的治疗原则以纠正威胁生命的低氧血症、纠正呼吸性酸中毒、治疗原发病和防止并发症为主,而对COPD稳定期的患者临床上基本没有更好的治疗手段[11-13]。值得注意的一点,临床药物均不能延缓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趋势,因此,药物治疗只是用来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暂时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于吸烟患者来说唯有戒烟才能阻止病情进展[14]。
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肺康复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COPD患者,它可以帮助气流受限、严重呼吸困难而少于活动的患者改善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15-17]。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均接受了健康宣教和常规的呼吸肌训练指导,4周后,运动功能、肺功能及CAT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明显改善,说明健康宣教和呼吸训练对COPD有明显的疗效。首先,通过健康宣教,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是最有利于肺功能改善的一个因素[18]。其次,呼吸训练本身就是一种肺功能训练方式,通过各种呼吸训练和呼吸体操训练,患者的肺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从而提高患者的活动耐力,增加患者的活动量[19]。通过活动量的增加,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提高,上肢活动增加,力量得到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随之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故CAT评分下降。以上自然是一个相互相成,良性循环的过程[20]。
但呼吸训练仅仅是肺康复的一方面,要尽可能提高COPD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运动能力,力量训练及有氧运动训练则必不可少。由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接受综合康复训练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在观察组的训练项目中,上下楼梯训练一方面可以增强下肢力量,提高下肢运动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运动,可以改善心肺功能。上肢×逖盗废钅渴且幌蠲飨缘募×ρ盗废钅浚由于大多数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动作均需要上肢主动参与完成,通过上肢力量的训练,自然能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平板运动训练为有氧运动,通过有氧运动,能促能量进代谢,增强心肺功能,增强下肢的力量,缓解患者的心情,对预防焦虑、抑郁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1-23]。
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运动指标、肺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指标均进行了比较分析,虽然得出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的结果,但由于比较周期仅4周,而COPD的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然而,COPD患者不可能长期待在医院接受康复训练,所以护士或康复科医护人员一定要将康复锻炼方式教给患者或患者家属,回家后需要长期坚持不懈,方可获得更好的疗效,希望这里不要误导患者。
综上所述,稳定期COPD患者接受综合康复训练,不仅能增强呼吸肌力量、提高肺活量、减轻呼吸困难症状,还能增强四肢肌力,提高运动能力,缓解肌萎缩,进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锋英,俞烽,杭晶卿,等.社区呼吸康复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疗效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1):47-51.
[2] 李艳娇,史,刘启贵,等.无支撑上肢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6):719-723.
[3] 李丽蓉,傅桂芬,胡琼燕,等.PDCA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4,35(1):157-159.
[4] 卫生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J].国际呼吸杂志,2011,31(1):1-2.
[5]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255-264.
[6] Manens J,Ricci R,Damoiseaux C,et al. Effect of body weight loss on cardiopulmonary function assessed by 6-minute walk test and arterial blood gas analysis in obese dogs [J]. J Veter Int Med,2014,28(2):371-378.
[7] Jones PW,Nadeau G,Small M,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a COPD population categorised using the GOLD framework by health status and exacerbations [J]. Respir Med,2014,108(1):129-135.
[8] 钱佳佳,王磊,曹震宇,等.核心力量联合平衡训练对老年人动态平衡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5):479-482.
[9] 吴浩,顾文超,齐广生,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下肢亚极量运动康复的效果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10):1029-1032.
[10] 吴浩,孙兴国,顾文超,等.心肺运动试验计算个体化目标心率指导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康复的效果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35):4323-4327.
[11] 薛广伟,冯淬灵,姚小芹,等.健身气功八段锦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康复中的疗效评价[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8(2):139-144.
[12] 简巨英,刘燕.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6):164-166.
[13] 刘晶晶.全程综合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出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6):180-182.
[14] 席明霞,覃琴,唐朝,等.自我管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康复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7):509-511.
[15] 邓艳芳,陈锦秀.八段锦单举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2):1458-1463.
[16] 梁雪玲.八段锦单举式康复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偷挠跋[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7):156-157.
[17] 王龙兵,吴卫兵,刘晓丹,等.传统运动疗法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5):1240-1242.
[18] 卜丽娜,宋爱玲,贾卫红,等.肺康复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6,21(5):799-801.
[19] 张敏,徐桂华,李峰,等.健身气功易筋经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康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6, 35(4):339-343.
[20] 孙楷,聂洪玉,刘泳,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与肺康复等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四川医学,2015, 36(3):324-327.
[21] 杨晓莉,徐婷,金可可,等.简易肺康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30):3792-3795.
[22] 李亮,曾明,王月丽,等.肺功能训练仪用于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10):1117-1120.
肺的康复训练范文2
[关键词] 肺康复运动训练;肺功能;肺叶切除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8-0118-02
肺部疾病患者采用肺叶切除术治疗是一种主要的外科治疗方法,实施肺叶切除术后大部分患者的生命能够得到延续。但肺叶切除术后由于胸壁肌肉损伤,膈肌及胸壁运动能力下降,肺容积减小,肺顺应性下降,患者肺功能及活动耐受力均出现不同程度降低[1,2]。因此探讨有效的术后康复护理措施、促进患者肺活量及活动耐力的恢复非常重要。本研究设计和实施一套肺康复训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2010年7月~2012年6月期间来我院接受肺叶切除术的患者,共60例。其中左肺叶切除术21例,右肺叶切除术39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70岁,平均(51.83±10.91)岁。所有患者均按照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69岁,平均(50.67±9.45)岁;对照组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70岁,平均(53.13±12.0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方法
术后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如指导深呼吸、有效咳嗽、活动等,但活动练习较随意;试验组接受肺部康复运动锻炼。患者住院期间由护士每天督促并记录康复运动的执行情况,返家前给予肺部锻炼指导及手册,返家后由家属督促,同时研究者在出院后1周电话访视1次,了解和督促运动执行。
规范化肺部康复运动训练方案:术后第1天起执行规范化肺部康复运动方案,包括上肢、下肢及腹部运动(参考美国胸腔学会提出的肺部运动锻炼计划内容并结合胸科专家意见修订而成),执行中可结合患者身体状况间歇进行。具体锻炼内容和持续时间为:术后第1天,上肢运动:两侧无负重举臂共10 min;下肢运动:无负重抬腿运动5 min;腹部运动:腹部凸起5 min。术后第2天,上肢运动:无负重举臂共10 min;下肢运动:无负重抬腿运动5 min,下床坐椅5 min,扶栏杆踏步5min;腹部运动:腹部凸起5 min;术后第3天:上肢运动:负重100 mg举臂5 min,负重250 mg举臂5 min;下肢运动:扶栏杆踏步5 min,至病室外走动5 min;腹部运动:腹部负重250 mg凸起10 min;术后第4天,上肢运动:负重250 mg举臂10 min;下肢运动:扶栏杆踏步1 min,至病室外走动10 min;腹部运动:腹部负重250 mg凸起10 min;术后第5天,上肢运动:患侧臂负重250 mg、健侧臂负重500 mg举臂10 min;下肢运动:扶栏杆踏步1 min,至病室外走动15min;腹部运动:腹部负重250 mg凸起10 min;术后第6天:上肢运动:患侧臂负重250 mg、健侧臂负重500 mg举臂15 min;下肢运动:扶栏杆踏步1 min,至病室外走动15 min;腹部运动:腹部负重250 mg凸起10 min;术后第7天~1个月,上肢运动:患侧臂负重250 mg、健侧臂负重500 mg举臂15 min;下肢运动:逐步爬楼梯12~24级,时间15 min;呼吸肌练习:腹部负重250 mg凸起5 min,每次随呼吸腹部凸起持续10 s。
1.3 观察指标的测定
对患者的肺功能测定采用便提式肺活量测量仪,测定的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患者的肺容量恢复情况可由此项观察指标得到体现,其恢复情况随着测量值的增大而呈现较好的状态;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患者的呼吸肌恢复情况可以通过以上三项观察指标得到体现,患者的恢复情况随着测量值的增大而呈现较好的状态。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分析使用的统计分析软件为SPSS 13.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肺功能指标的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FVC、FEV1、MVV、FEV1/FVC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肺功能指标的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FVC、MVV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研究组患者的FEV1、FEV1/FVC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2。
3 讨论
肺容量在肺叶切除术后早期呈现急剧降低的状态,通气血流由于微小肺不张的大范围的存在等因素的影响呈现比例失调,肺泡的扩张及肺水肿的产生均会受到表面活性物质降低的作用而加速各种变化的进程,毛细血管总横截面积由于肺泡扩张而减少,增加了血流阻力,使肺泡中能够用于气体交换的面积变少,影响了机体的气体交换功能。所以,肺叶切除术后患者与术前比较其肺功能降低的较为明显,引发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不安、焦虑及无助感[3,4]。肺部手术前肺功能的检测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检查项目,现在临床上越来越重视对手术风险和术后肺功能的评估,患者术后的肺功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与术前比较改变得较为明显[5]。因此探讨一套规范和有效的肺康复运动方案非常有必要。
近年来一些学者进行了肺叶切除术后的康复研究[6-8],如徐爱香等[6]研究发现肺癌患者实施呼吸功能训练对于改善术后呼吸功能、促进肺复张及减少并发症的效果;陈如红[7]通过对肺叶切除术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结果显示早期康复护理可以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王远等[8]研究发现体育康复锻炼可以促进肺癌患者术后肺活量的恢复。这些文献均提示肺康复运动对促进患者肺康复有一定效果,但关于运动时间、运动项目或形式比较随意,均没有规范方案遵循,难以对临床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本研究的规范化肺部康复运动方案动作简单,易于患者执行;运动内容和量具体,运动强度根据患者术后的体力恢复逐步加大,经专家审阅认为设计科学。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术前FVC、FEV1、MVV、FEV1/FVC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 0.05),提示两组患者具有较为相近的肺功能,具有可比性;两组接受肺叶切除术患者在术后1个月肺功能的各项指标均未恢复到术前水平,但研究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FEV1、FEV1/FVC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提示本规范化肺功能训练方案不仅简单易行, 且对肺叶切除术患者的肺功能恢复有较好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患者肺叶切除术后实施肺康复运动训练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对于术后的康复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国强,张爱平,何志健. 肺癌患者肺切除术后右心功能及肺功能的改变[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5):138-139,153.
[2] 陈德凤,郎红娟,员俊茹,等. 肺切除术后并发症与肺功能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现代肿瘤医学,2009,17(6):1104-1106.
[3] 赵旭东,石开虎,吴君旭,等. 肺癌患者肺叶切除术后肺功能的变化[J]. 山东医药,2009,49(50):4-5.
[4] 阎申,宋晓明,李军. 12例两侧肺切除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测定与分析[J]. 山东医药,2010,50(15):104.
[5] 罗伍春. 肺康复运动训练对肺叶切除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6):1481-1482.
[6] 徐爱香.系统呼吸训练提升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1):231-232.
[7] 陈如红.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肺切除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08,14(5):6-7.
肺的康复训练范文3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点的疾病,且气流受限逐渐加重。患者的心肺功能下降,运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1。尤其严重的COPD患者日常生活中的穿衣、洗漱等简单的自理能力均需他人协助2。慢性阻塞性肺病全球倡议(GOLD)推荐肺功能分级Ⅱ级及以上的COPD患者均应接受肺康复治疗3。但由于各项康复措施收效缓慢,导致患者缺乏信心,往往不能坚持。为了更有效的落实康复教育工作,提高患者贯彻康复措施的依从性。我科开展了对在院的COPD患者先进行日常活动的节力训练,待患者出院后在逐渐加入康复训练的家庭随访活动,以督促、指导患者。从而提高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
1 一般资料
科开设床位60张,现有护理人员40名。2011年6-9月共收治COPD患者80人,经过筛选对其中的50名慢性阻塞性肺病中、重度缓解期间患者进行训练。教育随访小组成员由10名高年资护士组成。
2 方法
2.1 制订训练教育流程、图册与岗位职责
根据台湾黄大仙医院编写的《胸肺康复计划》中有关节省体力的原则,规范、细化我科康复训练中的节省体力的训练教育内容及流程。制订教育随访小组工作制度、职责。其中指定一名护士负责随访时间、人员的安排,资料的收集整理。
2.2 实施
2.2.1 在院患者的教育
患者病情稳定后,由教育小组成员每日对患者进行15分钟的节力技巧的示范、指导。
2.2.2 出院患者的随访
2.2.2.1 随访对象 凡是在住院期间愿意并已开始进行康复训练且出院时同意进行随访的患者。
2.2.2.2 建立随访档案 病人开始进行康复训练时,由主管护士填写病人信息资料并在病人出院后将此信息卡交给随访小组组长,组长将该患者的资料建立档案。内容包括:病人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诊断、联系地址、电话、出院时间、康复教育的进度、患者接受程度、家属支持度等。
2.2.2.3 电话随访 病人出院一周后由随访小组分管人员通过电话对患者进行有关目前身体状况、用药情况、训练计划完成情况及效果、心理状态、目前存在的问题等情况进行记录,并对康复训练进行指导、督促。预约下次随访时间。网络视频,对病人进行直观的训练指导、观察患者的训练效果同时详细记录各类资料。
2.2.2.4 网络随访 病人出院后随访小组分管人员定期通过网络视频对患者进行指导、督促及效果的观察。
2.2.2.5 家庭随访 对于电话随访不能解决问题,且不具备通过网络联系的患者,由分管人员定期到患者家中进行训练指导、观察训练效果、收集资料等。
2.2.2.6 召开病友会 定期组织病友会请病情较轻、出行方便的患者参加。会中讲解各类康复知识、解答患者疑问,同时病友间可以互相交流经验,最后填表收集资料。
3 效果
4 体会
4.1 开展康复训练随访提高了病人的依从性
在随访过程中通过对患者的反复指导、督促,绝大多数患者均能积极配合训练,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随访小组人员不断改进训练方式,提高训练技巧。结果显示,开展随访工作提高了COPD患者完成康复训练的依从性。
4.2 开展康复训练随访提高了护士的责任感、成就感
通过规范康复训练流程使护士明确了任务,保证每位患者可得到的是全面、系统、针对性强的康复教育,、有效地避免了内容的重复、不连续性。病人受益后的好评满足了护士的成就感。
4.3 开展康复训练随访融洽了护患关系
随访工作的开展,等于是在医患关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避免了患者从医院到家庭出现的康复训练脱节的问题。
5 结论
在COPD患者康复训练计划中将节力训练做为第一项内容,提高了患者的康复训练的信心,家庭随访工作,保证了患者在个体化康复训练过程中得到适时而相应的指导,提高了病人康复训练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继续医学教育,2007,21,(2):31-42.
[2] 护理管理杂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进展 2009,9(2):34-35
肺的康复训练范文4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社会支持; 治疗依从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是一世界性多发病,不仅给患者身心带来了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增添了负担。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功能对COPD患者的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COPD患者治疗依从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疾病的发展与治疗的效果。社会支持对COPD患者治疗依从性有何作用,本研究试图探讨二者的关系,为提高COPD患者治疗依从性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山西省汾阳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缓解期COPD患者63例进行调查研究。入选标准:①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指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②初中以上文化水平;③确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在1年或1年以上;④曾采用抗COPD药物治疗方案的。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其他严重的躯体性疾病。②有严重的智力或认知障碍者。入选的63例中,其中男44例,女16例,年龄53~78岁,平均(64±6.74)岁,病程5~21年,平均12.33年。
1.2 调查工具
1.2.1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为肖水源[1]修订的1O个条目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该量表用于测量个体社会关系的3个维度,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分值越高,社会支持越高。
1.2.2 治疗依从性问卷
目前尚无统一的COPD患者治疗依从性问卷,故本研究参考相关文献聘请专家编制治疗依从性问卷。评价标准如下:用药依从性:A.您能否按照医生要求的次数服药;B.您能否按照医生要求的量服药;C.您能否按照医生要求的时间服药;D.自从诊断为该疾病以来,您能否按照医生的要求长期服药从不间断;E.自从诊断为该疾病以来,您能否按照医生的要求服药从不擅自增加或减少药品品种[2]。
呼吸康复训练:能按医嘱坚持腹式呼吸和(或)缩唇呼吸和(或)呼吸操以及呼吸康复训练器的使用[3]。戒烟:戒烟1年或1年以上。
上述各项采用4分制评分:1分,根本做不到;2分,偶尔做到;3分,患者基本做到;4分,完全做到。总分最高28分。按50%受试者治疗依从性的平均得分为分界,高于平均水平为治疗依从性好,低于此水平为治疗依从性差。
1.3 方法
1.3.1 调查方法 受试者入院后第2天,由研究者或经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在了解受试者一般情况并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发放调查问卷,用统一的指导语指导其逐项完成。填写后当场收回统计。回收率100%。
1.3.2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 11.5处理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果
2.2 治疗依从性情况(见表2)
2.3 社会支持与治疗依从性的关系(见表3)。
3 讨论
3.1 COPD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COPD是一不完全可逆的进行性发展的慢性肺疾病,患者能否巩固疗效,降低复发率,延长住院间期,提高生存质量,与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有密切关系[4]。治疗依从性指患者的行为与医嘱的一致性,是患者对医嘱的服从或接纳[5]。本研究显示,在呼吸康复训练、戒烟 方面有较好的依从性,可能与我院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定期组织康复训练及对戒烟困难者采用药物性和心理咨询相结合的戒烟方案有关;在服药方面依从性较差,可能与疾病反复发作,长期用药,经济负担重及丧失治疗信心有关。
3.2 COPD患者社会支持与治疗依从性的关系 社会支持指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包括家庭、亲友、同事、党团工会等组织所给予个体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与支援,反映个体与社会联系的密切程度和质量。本研究显示:COPD患者的社会支持程度越高,其治疗依从性越好,说明COPD患者获得较高水平的社会支持可促进其治疗依从性。
3.2.1 主观支持与治疗依从性 研究显示:主观支持对改善COPD患者服药依从性起到积极的作用,强调了患者在家庭及社会中体验到的被尊重、被支持与满意程度对提高治疗依从性意义重大,提示家庭、社会等支持源在给予患者客观实际帮助的同时,重视情感支持,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增强其康复的信心。COPD患者由于疾病的折磨,常产生无用、自卑等消极情绪、消极认知。若患者能得到家人、朋友等的关心、照顾,得到较多的情感支持和肯定,那么,其生活的信心有所增强,进而激发其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自觉规范用药、依从治疗。
3.2.2 客观支持与治疗依从性 研究显示:客观支持与戒烟、呼吸康复训练成正相关,说明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有赖于家庭、社会的存在,支持以及认知上与物质上的直接帮助。做到完全戒烟与规律的呼吸康复训练对COPD患者而言是重要且艰巨的任务,需要自身的毅力与周围环境的督促与支持,尤其是自身及家人从内心认识到其意义与价值,这提示需要强化医护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增强其认知水平,使家属起到示范并督促患者康复训练的作用;鼓励患者参加有益健康的活动,增进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大力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定期进行COPD相关知识的教育及呼吸康复训练操的训练,增进医患沟通、患患沟通,提高康复锻炼的效果。
3.2.3 支持利用度与治疗依从性 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与COPD患者的呼吸康复训练对成正相关,提示对社会支持利用度高的患者,其自我康复训练的意识也相对较高。因而,鼓励COPD患者多参加社会活动,在可能获得社会支持时,不要拒绝而应积极接纳帮助。
总之,为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尽可能的调动有效的社会资源给与患者足够的社会支持。形成良好的“医院医护、患者家庭、患者社会”的协同治疗模式,让患者及家人从“知”(疾病相关知识)、“信”(相信治疗依从的意义)和“行”(改变行为)三方面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参 考 文 献
[1]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2] 沈爱宗,陈飞虎,陈礼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研究进展.医药导报,2005,24(8): 712713.
[3] 陈炼, 张国林,林少姗,等.健康教育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认知状况和治疗依从性的作用.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4):311312.
肺的康复训练范文5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稳定期; 康复护理; 血气分析; 肺功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22-02
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其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及死亡率高等三大临床特征,目前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致死性疾病[1]。近年来如何通过康复护理来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减少急性加重的次数,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我院在对60例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专科护理后,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间诊治的60例病情稳定至少4周及以上的COPD患者收纳入组,其诊断标准需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2]对稳定期COPD的诊断标准,同时需排除合有支气管扩张、肺部感染、哮喘、肺结核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其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58~75岁,平均71岁; 按COPD严重程度分级:Ⅰ级15例,Ⅱ级15例,Ⅲ级20例,Ⅳ级10例。
1.2护理方法
(1)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基本知识,消除对疾病本身的恐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告知患者需根据自身的肺功能分级情况运用各种吸入制剂控制病情,并确保教会患者各种吸入制剂的使用方法。(2)指导患者进行综合呼吸功能训练:①需使患者认识综合呼吸训练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增强患者的医从性。②腹式呼吸训练:腹式呼吸法是指通过膈肌的舒缩活动来进行呼吸运动的一种呼吸形式。训练时嘱患者采用半卧位,两膝半屈或在膝下垫一个小枕头,使腹肌放松,两手分别放在前胸和上腹部,用鼻子缓慢吸气时,膈肌松弛,腹部的手有向上抬起的感觉,而胸部的手原位不动,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的手有下降感。每次做5~15分钟,每次训练以5~7次为宜。③缩唇呼气法: 缩唇呼气法就是以鼻吸气,缩唇呼气,即在呼气时,胸部前倾,口唇缩成吹口哨状,使气体通过缩窄的口型缓缓呼出。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要尽量做到深吸慢呼,缩唇程度以不感到费力为适度。每分钟7~8次,每天锻炼两次,每次10~20分钟。④综合呼吸操锻炼:按顺序完成以下动作:a. 两手握拳在肘关节处屈伸5~10次,平静深呼吸5~10次;b. 两臂交替向前上方伸出,自然呼吸5~10次;两替在膝关节处屈伸5~10次;c. 两腿屈膝、双臂上举外展并深吸气,两臂放回体侧时呼气,做5~10次;d. 缩唇呼气,做5~10次;e. 腹式呼吸,做5~10次。以上步骤由慢到快,循序渐进,每日可做2~3次,每次用8~15分钟完成。
1.3疗效评价:10个月后对60例经综合呼吸功能康复训练的稳定期患者进行血气分析及肺功能的评价,包括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比(FEV1%)、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等指标。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实验数据用x±s表示。康复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的变化及SGRQ评分变化采用配对设计的 检验进行分析。
2结果
60例稳定期COPD患者经综合呼吸功能康复训练后其血气及肺功能较训练前有明显改善,并存在统计学差异(P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50例稳定期患者在经过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后,其P(O2)、血P(CO2)等血气指标、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比(FEV1%)、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均较训练前有显著的提高(P
3讨论
COPD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最新研究数据显示到2030年其将成为全世界第3大致死性疾病,死亡人数将接近全球死亡总数的8.5%[3],这将给社会和个人均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然而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通过戒烟、药物治疗及合理的康复训练可以显著的延缓COPD患者的肺功能下降速度,降低死亡率[4]。目前世界上已经将康复护理作为COPD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则是COPD康复护理中较为有效的一种方法,而且也更容易纳入社区对稳定期COPD的管理[5]。呼吸功能训练,主要是通过腹式呼吸、缩唇呼气及综合呼吸操训练,以增加膈肌、腹肌和下胸部肌肉的活动度,加深呼吸幅度,增大通气量,利于肺泡残气排出,从而改善肺通气功能,增加气体交换。研究认为[6]呼吸训练起到了强身健体、增加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减轻呼吸困难;提高活动能力;预防呼吸肌疲劳和呼吸衰竭的发生。而COPD患者在经过呼吸操训练后,肺功能情况出现明显的改善,这对延缓病情的进展,预防COPD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降低死亡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本研究中,60例稳定期患者在经过康复护理后,其P(O2)、血P(CO2)等血气指标;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比(FEV1%)、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值分别为-1.21、-1.51、-1.31、1.68)均较训练前有显著的提高,且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
参考文献
[1]陈文宇,钦光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发营养不良的机制及其干预研究进展.国际呼吸杂志,2011,31(23):1820-1824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COPD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继续医学教育,2007,21(2):31-42
[3]Deborah H, Colman A, James P, et al. Framework for COPD forecasting in the UK using weather and climate change predictions[J].Earth Environ Sci,2009,6(14):142-144
[4]程显声,徐希胜,张珍祥,等. 1992~1999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社区人群综合干预结果[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10):570-583
肺的康复训练范文6
摘 要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程度(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功能恢复(Rankin)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144例,随机分为两组,康复组除了药物治疗外还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结果:经康复训练后康复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偏瘫 康复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0月~2008年5月收治的初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4例,随机分为康复组76例和对照组68例。康复组男48例,女28例;平均62.51±11.08岁;对照组男45例,女23例;平均63.96±10.08岁。均经脑CT或脑MRI确诊,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 ,无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无心、肺等多脏器功能衰竭者。两组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住院天数均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均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同时给中频电治疗及脑循环治疗仪治疗。康复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同时进行康复训练。生命体征平稳者,在发病后或病情停止进展后48小时开始康复训练,生命体征不平稳,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开始功能训练。在康复训练前,康复训练中,由康复师与临床医生一起,对患者的肢体功能及全身状态进行评定,根据评定制定及调整康复方案。康复训练程序:①正确的床上卧位(入院后即开始)。②关节活动度的训练。③早期上、下肢主动运动。④异常姿态的纠正。⑤促进随意运动及分离运动的训练。⑥坐、立位平衡功能训练、站立训练、减重步行训练等。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训练:翻身训练,练习床上起坐并从坐位恢复到卧位,学习从坐位起立和床到轮椅的转移等,加强穿衣、进食、洗漱和入厕等技能训练等。以上训练每周5天,每天2次,每次40分钟。⑧心理支持。⑨对家属的康复培训及参与。通过对家属的培训,康复师指导训练以外的其他时间由家属指导训练。
评定指标:神经功能评定(NIHSS量表)、生活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BI)、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别于康复治疗前1天、治疗后2周、出院前一天由同一医生对患者进行评定。
统计学方法:应用 SPSS9.0 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
结 果
康复组与对照组相比出院时NIHSS、BI、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康复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
讨 论
研究表明,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其原理大多认为康复训练加速了脑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了病灶周围组织或健侧脑细胞的重组和代偿,充分发挥了脑的“可塑性”[2],有效地挽救可逆转的脑神经细胞以及促进功能重组。
本研究表明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减轻脑梗死导致的功能障碍。功能再训练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组的主要条件,是运动再学习的过程。通过早期积极的临床治疗和康复训练,对促进大脑皮质功能恢复,对促进大脑可塑性有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