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资金风险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流动资金风险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流动资金风险管理

流动资金风险管理范文1

鉴于海外工程承包项目大多具有周期长、规模大、技术标准高、工期要求严、合同关系复杂等特点,承包商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对项目的顺利履约和实现预期收益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海外工程承包项目管理实践,从承包商的角度,从项目资金融通、资金使用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针对海外工程承包项目资金管理谈谈想法。

【关键词】

海外工程承包项目;项目资金管理

伴随国家“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决策的逐步展开和落实,我国海外工程承包行业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同时近年来海外工程承包领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项目利润空间不断压缩,承包商承担的资金风险逐步提高,项目资金管理越来越受到承包商的关注。

一、海外工程承包项目资金管理的主要内容

承包商对海外工程承包项目的资金管理主要涉及项目资金的融通、使用和风险管理等方面。本文中的承包商项目资金融通主要指项目流动资金或承包商初始股本金的融通。项目资金使用是指日常项目流动资金的划拨与使用。项目资金风险管理是指通过降低资金风险来实现资金管理目标的过程。

(一)项目资金融通

海外工程承包项目资金融通主要用于补充项目流动资金或承包商初始股本金,其核心是资金需求计划和融资渠道的管理。1.资金需求计划管理。资金需求计划是资金融通的前提。从股本金需求来看,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对外承包工程公司开始以带资承包的方式更多地参与国际承包工程市场的竞争。近几年,随着项目融资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项目要求组建项目公司,承包商往往也需要投入一定比例的股本金。在自有资金存在缺口的情况下,承包商需要向外部融资。从项目流动资金需求来看,项目流动资金计划是确定融资需求的基础,流动资金计划与工期及采购计划、进度控制、计量与结算进度等大量项目工作密切相关,其有效性主要在于是否准确的提出了资金需求的时间和规模。由于项目执行中各方面因素错综复杂,且大多变动与项目资金相关,资金计划需要随时动态调整,这也是海外工程承包项目资金管理的薄弱环节。2.融资渠道管理。保持通畅的资金融通渠道是确保项目资金链稳固的重要环节,项目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业主结算款、母公司支持资金和借入外部资金,业主结算款是项目所有并可随时支配的资金,母公司支持资金也可能以借款的方式提供给项目使用,借入外部资金是从银行或非银行机构获得的贷款及发行债券的收入等。加快回收业主结算款、充分利用母公司支持资金,减少外部融资是降低项目流动资金融通成本的关键。

(二)项目资金使用

项目资金使用包括资金划拨和资金使用两方面,是海外工程承包项目资金管理的核心工作,与企业整体的管理体制及项目实施的特点等密切相关。

1.资金划拨。项目资金一般集中于境内母公司存放,并向境外项目执行地划拨。一般而言,项目当地采购比较频繁,支付习惯也多与境内存在较大差异,且涉及多币种之间的兑换,因此确保境外项目资金及时得以补充并安全存放至关重要。承包商需要了解我国和项目所在国的外汇管理体制、税收政策,并及时跟踪国际金融环境变化、汇率和利率走势变化,按照项目执行进展和资金使用计划,科学有序的兑换、划拨和存放资金。2.资金使用。资金使用需要配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并对制度流程的执行实施严格的监控,主要涉及项目预算制度、资金计息政策、内控体系与职责权限等,体现责权匹配、程序完善、有偿使用、厉行节约的原则。

(三)资金风险管理

海外工程承包项目金额大、建设周期长、不可预见因素多,提高项目风险应对能力、避免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才可能实现项目预期的收益。项目资金风险控制主要涉及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两项重要内容。

1.风险识别。近年海外工程承包项目普遍面临的汇率风险、金融风险、政治风险等引发的资金风险,大多给项目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发生巨额亏损。为了提高项目资金的风险管理水平,首先应提高风险识别能力,针对项目特点,及时发现风险点并预测风险影响的程度,才能为降低风险损失提供有力的支持。

2.风险控制。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企业的风险控制应主要从转移、规避风险方面着手,通过分包、转包以及充分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和保险产品等方式,将资金方面的风险降至最低。

二、海外工程承包项目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相对项目管理的其他领域,针对海外工程承包项目资金管理的研究较少,承包商对海外项目资金管理的认识及经验普遍不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资金管理工作往往不受重视,管理效果很难保证。

(一)管理理念落后

随着我国外汇体制改革、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等方面的不断深化,项目资金管理已然打破了现金流管理、账户管理等传统的资金管理理念和视角,需要着眼于全球市场,不断拓宽资金融通渠道、建立安全高效的资金池、确保项目资金充裕、提高资金收益。

(二)管理人才不足

承包商资金管理人员大多是长期从事国内财务工作的人员,对项目所在国的外汇管理政策和财税政策不熟悉,对项目的执行进展掌握不全面、不及时,资金管理工作与项目需求脱节。

(三)政策限制较多

受到政策环境、金融产品等方面的局限,海外工程承包项目资金管理的手段仍显不足。在境外实施项目资金管理离不开国家外汇政策的规范与支持,也离不开银行相关金融产品的配合和引导,企业的资金管理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政策的滞后或缺乏可操作性,以及传统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都难以满足新的需求。

三、海外工程承包项目资金管理的建议

结合企业海外工程承包项目实践,从项目资金融通、资金使用以及资金风险管理方面,谈谈海外工程承包项目资金管理的做法和建议。

(一)合理融通项目资金

1.强化资金需求计划管理。准确的项目资金流预测是合理安排资金头寸的基础。股本金需求主要取决于承包商参与项目投资的股本金规模及自有资金缺口。流动资金预测通常以月或季度为周期计算,包括资金流入预测和资金流出预测两个方面。资金流入预测主要是针对项目工程款收入,应根据工程进度计划并结合合同价格和支付条款按月进行,按照款项支付进度主要分为预收款、中期支付款及尾款收入,按照工程内容主要分为勘察设计款、设备材料款、土建安装款、技术服务费、培训及运营、索赔及奖励等;资金流出预测主要针对项目的各项成本费用开支,应根据工程进度估算,按费用类别主要分为设计费、技术服务费、设备费、材料费、土建安装费、项目管理费等;资金流入不足以支付流出的缺口即产生流动资金需求。承包商应强化项目的资金计划管理,项目实施伊始即编制资金需求计划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随时调整。

2.控制外部融资规模。一般而言,企业外部融资成本较高,为降低资金成本,企业应提高业主结算资金和母公司支持资金使用效率。由于海外工程承包项目规模较大,前期工程设计、采购工作需要垫付大额的资金,项目业主一般会提供20%左右的预付款作为启动资金,同时承包商要通过建立业主付款约束条款、加快计量结算等保证海外项目安全及时收回结算款。在项目执行中,承包商通过推迟支付分包商进度款、利用银行保函代替保证金、开立远期信用证或银行承兑汇票等方式延迟资金流出,使企业获得一定的缓冲时间。同时,企业应将项目资金纳入企业资金池集中管理,完善资金集中管理的各项制度,包括资金计划、内部银行等政策,鼓励各项目部积极归集项目资金,并通过资金池使项目获得资金收益及资金支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拓宽资金融通渠道。在内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企业也可以选择借入外部资金,选择何种融资方式需综合考虑资金需求的规模及期限、资金的成本和筹资时间等。为筹集组建项目公司的股本金,除自有资金外,承包商大多采取中长期银行贷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等方式融资。中长期银行贷款多以国家政策性银行提供的贷款为主,也包括相关部门或机构通过资金政策性平台公司支持“走出去”企业的贷款或投资以及以中非基金、丝路基金、“一带一路”专项基金等为代表的各类基金贷款。承包商还可以选择在境内或者境外发行公司债券或项目债券。融资租赁一般是通过与国内外的租赁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融通资金,购置工程项目所需的大型设备等。与股本金相比,项目流动资金需求一般期限不长,融资方式也更加灵活多样,除银行贷款外,也可以选择信用证、保理、福费廷、打包贷款、押汇等贸易融资方式或票据贴现等。

(二)完善项目资金使用管控体系

资金的使用应以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为基础,规范项目的资金运转,控制资金流动方向,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1.健全项目预算管理。项目资金使用计划的编制应按时按量并合理适当,严格控制在项目预算范围内,并按项目的职责权限严格审批。为确保境外用款及时,可以按照批准的用款计划拨付一定数量的工程款到当地的账户,境外实际支付时再按照权限审批支付,确保重点支出的需要,并可通过银行的全球资金管理工具实施集中监控,杜绝资金失控和浪费现象的发生。

2.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流程。海外工程承包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当地市场环境与国内不同,且项目施工环节复杂、采购频繁、意外事件时有发生,项目实施严格的资金集中使用并不现实,因此应建立一套相互制衡的内部控制程序,既满足项目各方的合理付款要求,又能将主要事项及大额资金的支付环节控制住。

3.合理筹划合同商务条款。合同条款中对投资和结算条件的规定是项目资金管理的基础和前提,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都涉及资金的安排。如按照收益风险匹配原则合理安排股本金投入规模、在资金融通的过程中争取有利的贷款条件,在办理投标保函、履约保函和信用证的过程中减少保证金比例,压缩日常周转资金,推迟采购款支付,加快对业主单位结算并收回资金等。

(三)资金风险管理

海外工程承包项目的资金风险涵盖项目质量、工期、人员管理等各个方面,贯穿于项目开发、建设、移交和质保的全过程。

1.密切跟踪资金风险事项。一般而言,海外工程承包项目的资金风险主要来源于业主资金未落实或支付延迟、承包商垫资、汇率波动、国别或业主信用风险、项目所在国政策风险等。密切跟踪项目资金风险点是规避风险的前提。项目应健全资金风险识别和监控机制,通过对风险影响程度的测算识别重要风险并根据项目进展适时调整,为风险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动态监测项目的现金流,保持资金收支的动态平衡,确保资金链安全稳固。

2.有效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承包商应逐一提出风险控制措施。项目签约前,针对投入股本金的项目,承包商应在做好项目投资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策划好融资方案,将项目融资成本锁定在可承受的范围内。项目开工前,承包商应关注业主资金落实情况,确保获得足额的预付款后再开工,如需投入股本金还应关注其他股东方资金的落实情况。项目开工后,项目资金应进行集中调配和动态监控。在收款过程中,承包商应敦促业主和监理方及时进行计量和验收,为加快结算打好基础;结算过程中,尽可能选择有利于承包商的国际结算方式和条款,避免单据中存在软条款,采用保函置换保证金以减少现金流支出等;针对汇率波动,合理筹划多币种资金分布,减少兑换频次,并适时利用金融工具锁定汇率风险等。对分包商结算过程中,应关注收支单项价的对比和工程量计量方法,选择有利的计价货币和支付条款,合理匹配收付汇币种和进度,减少货币兑换损失,力争以收定支、先收后支。

综上,为完善海外工程承包项目资金管理,承包商应拓宽资金管理视野,及时掌握金融及外汇相关政策与市场变化,培养专业资金管理人才,充分借鉴同行业及金融机构资金管理的相关经验和产品,并着眼项目策划、实施的全过程,以及项目设计、采购及施工各环节,与项目的运营模式、财务管理相匹配,进行系统安排。

作者:张立 单位: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黄明星.《浅谈国际工程承包项目资金管理》.《大众科技》,2015(1).

[2]张翠芬.《对外承包企业的资金管理》.《国际商务财会》,2008(9).

流动资金风险管理范文2

[关键词] 煤矿行业;成本控制;采购策略;风险防控方法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 B

一、实施科学的采购策略

鉴于传统煤矿行业企业物资采购策略存在的诸多问题,为确保煤矿行业企业物资采购尽量减少资金占用,提高效率,对于不同的物资应制定采取不同的采购策略。

(一)战略物资

采用联合库存管理策略。从战略的物资需求而言,其能够有效得到满足的前提是煤矿行业企业与供应商之间构建起战略联盟关系,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同时实现需求信息的快速交换与共享,从而通过协商方式来共同制订物资采购方案。

(二)重要物资

采用JIT库存管理策略。重要的物资通常能够容易在市场中获得,对这些物资进行采购的关键在于提升运输环节的效率,以保障所需物资可以按时到达企业。为了实现这种准时性,可以采用就近选择供应商的方式,确保自身在对重要物资有所需求时,可以快速的得到满足,而这也最终带来了库存量的降低,显然可以极大的降低成本。

(三)一般物资

采用供应商管理库存策略。通常而言,一般性的物资采购的焦点在于有效的降低煤矿行业企业的库存成本,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采购之前对供应商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选定那些具有优良合作前景,并且能够提供优良产品的供应商进行合作。在合作过程中,通过与供应商联合构建大型的采购超市来有效的满足煤矿行业企业对于各种物资的需求,而这最终也带来库存成本的降低。

二、采用集中式的资金管理体系

(一)明确目标

一是流动资金风险管理的管治。就在管治层面而言,在拟订业务策略及政策时,预期煤矿行业企业的高级管理层应制订计量及将流动资金成本、利益及风险分配于有关业务活动中的程序,从而使业务单位管理人员能与自身的流动资金风险承受水平一致。就流动资金风险的识别、计量及管控而言,煤矿行业企业能否有效监察及管控流动资金风险,首要是确定自身的现金流量预测(或到期概况评估)是否能准确估计其在不同时段中的所需资金净额。所需资金净额的多少应以反映自身声明的风险承受水平的限额为限。煤矿行业企业的流动资金状况应参照这些限额进行监察,并有可靠的管理信息系统提供支援,为管理层提供及时与相关的信息。二是资产负债的管理。就其定义与目的而言,资产负债管理为对于煤矿行业企业整体资金进行规划、筹措以及分配动作的整个运用过程。煤矿行业企业借助资产负债管理过程规划最适资产负债组合,将资金作最高效益的运用;并通过风险管理(利率风险管理以及资金流动性风险管理),避免利率风险过于集中或造成流动性问题。因此,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应管理煤矿行业企业资金的来源与使用,并辅以风险管理与损益管理进行决策及推动适当的业务方针与管理措施,以期于承担业务风险的同时,能够有效控制风险暴露并达成最大收益的经营目标,持续增加煤矿行业企业的权益价值。就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而言,利率风险管理以及资金流动性风险管理(fundingliquidityrisk)为煤矿行业企业资产负债管理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

(二)追求效率

1.资金的集中化评估与效益衡量应用。资金管理的集化中作业的目的是希望借助大量处理达到作业规模以降低成本,但是也因为集中化,势必将作业流程分段处理,增加前后手交接传递处理的额增成本。过去几年间,煤矿行业企业为了提升作业效率与降低作业成本,纷纷进行作业集中化,最常见的就是票据相关业务。

2.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这一体系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决定会计格式,即要依现金事实记账(现金账)或是依实际发生事实记账(实际账);频率、科目、复杂度、电脑化程度,这需要将科目明确并且分总账和分类账,选择适合的套装软件;内部控制体系,保护资产避免滥用或是利益输送等不法行为,这又包括责任分散、层层负责与责任分明、管理工具(文书)书面化、格式化三大任务。

三、创新成本计量与风险防控方法

就成本计量方法而言,最为主要的是采用成本分摊体系。成本分摊必须按照独立交易原则进行。为了使成本分摊协议的条件符合独立交易原则,参与分摊各方的成本应与预期收益相配比。划分预期收益的比例,需要根据煤矿行业企业自身特性选择不同的指标衡量,主要有按照额外的收入或者节约的成本来直接衡量,或者采用如收入、毛利、净利、员工人数、投资资本等指标进行间接的衡量,当然,也有采用一些混合的指标来衡量。关键问题是选取的指标应该与预期获得的收益密切相关。很显然,这是一个非常难以量化和衡量的原则,不一定所有条件可比,也不一定预期收益就等于实际收益。目前,我国煤矿行业企业尚未明确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差异处理的方法,而经组织转让定价指南建议,成本分摊协议中规定在成本分摊协议期限内,按预期收益对成本的利益份额做可能的调整,以反映改变了利益份额的相关环境的变化。ABC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成本分摊计算方式,能将现实资源投入状况真实反映出来,告之煤矿行业企业管理者有哪些隐藏的问题点,在搭配其他相关资料与管理工具进行分析与管理的基础上,最终能协助煤矿行业企业找出价值创造的关键。目前常见煤矿行业企业的主要交易通路包括自动化设备、信息技术及专员服务等渠道。当许多煤矿行业企业提供多样化的渠道来保障ABC模式的开展应用,目的不外乎是提供更方便弹性的业务交易渠道,更重要的是希望达到成本降低的目的。就煤矿行业营运流程解析与成本改善而言,当自身业务量越大时,通过流程简化所带来的成本节省效益越大。

就风险体系而言,资金集中式的成本控制模式对于财务报表数据的快速处理需借助于信息系统的应用,但这也会面临一系列的信息系统风险,有必要在使用过程中加以注意。信息系统风险是指煤矿行业企业员工未能防范操作风险,忽视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性所引发的应急和业务持续管理的风险。煤矿行业企业应统一制订网络及安全规划,并在企业范围内进行实施。所有信息系统均须通过身份认证才能访问,且都有浏览记录的审计功能,以强化煤矿行业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煤矿行业企业还应建立并不断完善项目管理和运行管理制度,通过定期演练以保证系统备份机制、灾难应急预案及流程的有效性。通过系统安全检查和信息系统专项审计以检查政策和流程的落实。

四、提升成本控制水平的保障措施

(一)对煤矿成本管理制度进行必要的创新

作为基础性的创新手段,制度层面的创新往往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力,当然这一创新也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并且创新的制度也应努力将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融入到新制度体系当中,而这一过程也将包括着构建新型制度、推广该新型制度等多个步骤。

(二)要树立完善的责任成本管理体系的观念

在横向上要将组织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成本上具有可控性的单位确定为责任成本单位;在纵向上按照企业规模、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进行分级管理,使成本在事前、事中和事后得到有机的结合,使成本核算体系、责任成本控制体系和责任成本组织体系三位一体,形成以责、权、利为中心的全员、全过程的成本管理模式。

(三)努力提高成本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一个称职的成本管理工作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包括:较强的财务数据搜集能力、财务数据整理能力、财务数据编制能力、财务数据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敏锐的风险感应能力等。成本管理工作需要将大量的财务数据收集在一起,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进行分类、整理及编制报表,并根据整理后的财务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如推断产业生产的合理收支情况、煤矿自身的成本支出方向、财务管理工作的改进方向、目前在成本管理当中所存在的问题等。

[参 考 文 献]

[1]钱慧.我国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10)

流动资金风险管理范文3

一、资金风险概述

资金风险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使资金的实际收益低于预计收益而发生资金损失,资金循环运转不畅,甚至破产倒闭的风险。企业的财务决策经常是在风险和不确定的情况下作出的,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的条件下,这种风险更是不可避免。企业资金风险主要特征表现在:一是客观性。资金风险无时无刻不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无法回避也无法消除它,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进而避免损失。二是全面性。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存在资金风险,在资金筹集、运用、分配和积累等财务活动中均会产生风险。三是不确定性。即资金风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几率不确定。四是收益与损失共存。即风险与收益成正比关系,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反之收益就越低。

二、资金风险管理的常见问题

(一)资金配置不合理

很多企业在对外投资时缺乏充分调研,事前未对投资项目、投资方向和投资方式等情况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对相关政策、项目前景、财务风险等缺乏分析和评价,决策随意性大,导致大量资金沉淀、浪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信用等级下降,损失严重。

(二)资金筹措不理性

一是对资金需求量预测不合理。一些企业对资金需求量预测不科学,忽略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企业资产结构的合理比例。二是筹资风险的预测不准确。一些企业资金筹措方式落后,对现代企业的筹资方式缺乏了解和认识,很少考虑筹资风险,最终导致经营活动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

(三)资金使用不科学

资金结构不合理,把过多的资金用于非经营性的长期项目,致使经营性资金不足,流动性低。另外,由于流动资金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导致资金变现能力低下,坏账风险增大。

(四)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些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和内部需求不协调,各下属单位为逃避现金管理,开立多个户头,截留收入,不集中上缴;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和分配给下属单位的资金与经营需求不符,导致矛盾激化。

(五)监督措施不完善

公司管理层对资金运营环节监管不力甚至人为控制,尽管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但因种种原因难以有效的发挥作用,缺乏严格的事前、事中的监督机制。

三、资金风险产生的常见原因

(一)管理方式落后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需求多样化,生产经营活动日益复杂,由此形成了规模化经营和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这需要大量准确、及时的基础数据和相关信息作为支撑。但现实情况是,不少管理者对以财务管理软件为核心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缺乏了解,无法满足现代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二)预算约束力不强

企业的资金预算方式不合理,准确度不高,随意性大,常常导致预算约束力不强,资金预算执行随意性大,而且由于缺乏量化考核标准,常常使资金预算管理失效,影响了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

(三)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不成熟

实践证明,事权可以分散,但财权必须集中。然而在目前实际的资金管理中,大多数企业仍然存在职能部门分割,相互缺乏信息联系和数据集成;由于统一规范的资金调控制度和高度集中的资金管理系统尚不成熟,常导致信息传递不畅,财务数据、资金结算、投融资管理难以集中,决策者难以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相关信息,无法对资金实施有效的管理、监督和控制。

(四)监督机制不健全

在企业的内部控制流程中,尽管都设置了相应的管理规章和资金流动程序,但因种种原因难以及时有效的发挥作用。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职能缺乏或实施不力,导致所有者和管理者对资金的流动监控不力,也使管理者的资金调配权缺少相应的监督和限制,并最终导致资金管理失去了的保障。

四、资金风险的防控对策

(一)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企业要“向管理挖潜力、向管理要效益”,改变粗放经营的局面,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特别是投资管理、担保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等制度。降低不良资产比率,降低资金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抓住风险控制重点,在找出风险的基础上,分析出主要风险,将其作为主要矛盾予以集中解决。风险管理原则上应先控制再消除,风险产生后,首先要控制风险的扩大,遏制损失的增加,然后再研究化解和消除风险的措施。

(二)完善资金风险分析机制

高效的风险分析机制是降低资金风险的关键。通过分析,可以迅速排除对企业影响小的风险,将主要精力放在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主要风险上,进而重点研究,分析出风险成因,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失。风险成因分析清楚后,就不难制定相应对策了。

(三)建立资金风险管理预警系统

在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上,企业可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对企业财务预算和实际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判断企业可能存在的危机及财务缺陷,建立财务预警系统。通过效益指标、资产营运指标、偿债能力指标和发展状况指标等具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及时发现资金管理中的问题,对资金风险提前进行预警和防范。

(四)健全资金管理规章制度

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操作性强的制度和措施,规范收支运作的方法和流程,堵住资金营运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现象,把各项目、各层次的资金指标纳入考核分析体系,与各责任单位的经济效益挂钩,奖优罚劣,不断改善资金管理。

五、对我公司资金管理方面的启示

(一)深化部门沟通,推行资金全面预算管理

资金预算是实现资金平衡、提高资金效率、降低资金成本的重要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为推行资金管理的全面预算提供了可能,使资金集中管理成为可行。公司财务部门可以设计一个资金预算管理系统,将各项资金流入和流出项目分解,分配到相应的部门和人员,通过计算机 将各项的预算数据链接起来,并最终汇总到一张资金预算表。预算一经确定,即成为公司各相关部门组织生产经营的法定依据,不得随意更改。同时树立”钱流到哪里,管理就紧跟到哪里”的观念,加强现金流量数据的分析和监控,将现金流量管理贯穿于资金管理的各个环节。

(二)结合生产经营,做好现金流量分析

在资金全面预算的基础上,财务部门加强对预算完成情况的指标分析,对照资金预算的数据,找出预算与执行不一致的因素,不断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可执行性。如果是资金预算编报方式不合理,则应结合生产进一步完善资金预算编报结构。如果是生产经营情况不稳定导致现金流变动较大,则应与相关生产部门加强沟通,及时了解生产经营变化,合理调节现金的流入流出。

(三)加强资金监控,防止资金链断裂

我公司的资金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的很多方面都受到上级财务部门的影响和制约,很多时候只要按照上级的要求做好资金数据的整理和上报即可。但是,作为一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单位,我们有必要通过建立健全自己在资金风险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和具体做法,加强对资金的监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预防资金链断裂。例如,我们可以利用财务电算化系统,将会计核算业务的资金项目归集汇总,统一整理,及时形成资金计划发生情况统计报表,实现随时查看资金流入和流出情况,使资金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全面地监控资金的流向和金额,掌握资金盈亏状况,防止资金链断裂。

(四)拓宽融资渠道,增大资金风险空间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不稳定,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动荡起伏较大,而我们公司的发展受宏观经济的影响较为明显。虽然我们公司近些年经营利润逐年上升,资金相对充裕,尚未发生资金短缺等情况,但是我们也应该居安思危,在公司发展形势较好的阶段,利用与金融机构、供应商、施工单位的谈判有利地位,做好以下工作:(1)对外支付结算方面,合理延缓资金支付;(2)收款结算方面,严格应收款项账期管理,加强应收账款的清收工作;(3)金融贷款方面,与银行签订应急贷款协议,保持一定的储备贷款额度,以便在公司资金面临断裂风险时,能够及时补充现金。

总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既不可能消除资金风险,也不可能完全避免资金风险。企业应该对资金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在对其成因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采取有效对策进行防范,尽量做到风险来临时,通过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把风险降到最低,把损失降到最小,企业才能保持优势。

参考文献:

[1]周兴.国有企业的资金风险与对策[J].企业经济,2012(06).

流动资金风险管理范文4

一、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资金预算管理不够细化 许多企业的经营者认为将事先的估计或判断,反映到财务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上,就是公司全面预算体系。其实这只是书面形式的预测而已,预算是会计科目或财务报表项目、数额的增减变动所不能涵盖的,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集合体,包括明确的企业经营战略,根据经营战略编制包括运营(收入、成本费用、收益等)计划、筹资计划、投资计划、人力资源计划等在内的企业预算,以及围绕预算的实施建立的运行监督、部门协调和业绩考核等机制。企业资金预算管理亟待细化。虽然企业一般都按要求编制年度资金预算,但由于资金预算不具备硬性约束力,因此,每年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和现金流量情况细化年度资金预算时,一些重大的资金投向和运作留有弹性空间,就很难坚持在“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统筹平衡”的基础上,加强对资金管理的计划性和约束力。

(二)企业资金管理意识淡薄 资金管理意识的淡薄和资金时间价值观念的不强,缺乏资金使用是有成本的观念,对远期现金流量的运作缺乏科学计划,以致资金管理体系也不健全,这在企业普遍存在。现金流量是企业筹资、用资的关键。一些企业对资金管理认识不到位,片面性追求产量和产值,对高成本的产品长期不进行合理的风险评估和日常的监控,从而导致企业资金占用不合理,使企业陷入负债经营的恶性循环期且加重了财务费用负担,从而减弱企业在市场的竞争能力,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丧失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有力时机。

(三)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企业资金回笼困难 在市场经济下,企业的产销主要依赖市场,使经营风险扩大,而目前有些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为了扩大销售,挤占市场,便盲目地采取赊销,忽视了大量被客户拖欠占用的流动资金不能及时收回有可能形成坏账的风险性,造成账面资金来源充足,实际可供调配的资金却极其有限的尴尬的局面,影响了企业资金的周转并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特别是对因信用政策、客户信誉、结算、管理、金融工具等因素,没有认真分析并制订相应政策,因此难以从源头上控制和规避应收账款的产生。

(四)企业资金管理手段落后,资金供需冲突大 我国大多企业由于成员企业众多,地域分布广泛,资金管理失控,监控缺乏手段,资金使用率低。其突出表现是:企业集团缺少统一集中的资金管理系统,对以财务管理软件为核心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不了解,对推行计算机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的力度也不够,而且各子公司、各种业务对资金流动的影响没有形成相关联的完整信息,难于有效监督,风险较大;部分子公司资金出现缺口,只能向银行贷款,另一些子公司资金出现富余,但难以跨越管理幅度、地域分布、交通通讯等方面的限制而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从而导致整个企业集团的资金成本上升,资源浪费极大;与多家银行的无序合作,使得内部交易体外循环,财务费用过高。

(五)企业资金风险管理不足,缺少有效的内外监管机制 企业资金风险管理不足重要表现在财务制度不健全,账户管理混乱,资金调拨不按流程和权限办理,造成企业资金的损失;违规对外担保或连环担保,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从而导致企业深陷担保诉讼泥潭。有些企业资金控制的内部会计制度、规范已经出台,但在资金管理上,仍然存在没有按照内控制度的要求进行管理的现象。企业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体外循环严重,事前控制乏力、事中监督落后,事后控制审计走过场,缺乏可行的监督考核办法。管理失控导致财务混乱、资金流失严重甚至导致企业走向灭亡。

二、企业资金管理改善措施

(一)加强资金预算制度,抓好资金控制 预算作为一种控制机制和制度化的程序,是完善资金集中管理的有效模式,一个健全的企业预算制度实际上是企业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预算制度完备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要拓宽预算的覆盖面,将全部资金纳入预算管理轨道,坚决杜绝计划外投资。具体做法为:一是要加强资金集中管理,建立、完善并推广企业结算中心制度,将银行职能与企业管理职能有效结合,统一货币资金收付。二是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的编制、分析、考核制度,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收支纳入严格的预算管理程序之中;三是将现金流量监控作为重点,分门别类,把好关键点,加强对现金流量的分析预测,强化对公司现金流量的监控,严格限制预算的资金支出,实施大额资金的跟踪监控,严格控制现金流入和流出,保证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企业要将现金流量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高度重视企业的支付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

(二)建立健全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提升企业资金风险管理水平 加强资金风险管理,一定要抓住内部管理这个根本。从内控制度建设入手,逐步建立尽职调查、风险评审、授权操作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增强投资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实行企业资金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强化风险管控的持续性和全程化,进一步提高企业资金管理风险的识别、度量和评价能力。在企业的经营机制中,最重要的是企业资金的监督机制。资金的监督重点是预算的执行情况,项目完成情况和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要监督预算的合理性、合法性、内控的严密性以及项目决策的经济性。二是要改进风险管理技术。企业资金风险管理必须有现代科学技术支持,要借助信息统计分析系统,提高企业资金风险识别、分析和计量的能力,逐步实行资金风险管理限额,实施风险管理对冲操作。加大信息系统建设投入,根据企业资金风险管理需要,广泛采集信息,开发分析软件,建立数据模型,科学高效地管理好资金风险。三是企业各部门、各环节都要合理地制定资金定额和节约资金措施,努力降低经营成本,树立资金成本、资金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观念,建立资金快速通报机制,要求下属单位及时通报资金风险。采取资金定额管理,对于预付货款超过定额标准的,必须层层审批,尽量防止资金不合理占用。避免资金失控和财务分散,加强企业对外承付能力。

(三)树立正确的财务观念,增强企业资金管理意识 首先要强化资金使用时间价值意识。企业在日常经营中的每个环节都应考虑时间价值。在资金使用中,防止只顾投资,不问回收期的做法;同时,要采取各种方法加速资金的周转,提高使用效率。树立较强的时间价值观念,可使企业的资金运动与市场变化相适应,抓住机遇,减少风险与损失。其次是加强现金流量分析预测。企业要明确现金流量在资金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将现金流量管理贯穿于资金管理的各环节,高度重视企业的支付风险和资产流动性风险,严把现金流量的出入关口,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严格管理。在日常管理中要以现金流量监控为重点,加强对现金流量的分析预测,严格限制预算的资金支出,实施大额资金的跟踪监控,才能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

(四)制定账款回收的激励制度,加速资金周转 企业根据应收账款的数额和对回笼风险的评估,将赊销业务与相关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制定一定期间回笼金额任务,督促相关人员及时组织清收,对提前完成和超额完成回笼任务的给予奖励;对责任范围内的赊销业务,未能按期回笼的,要扣减奖金,甚至暂扣工资。实行各自的责权利协调性行动,各负其责;制定切合实际的奖惩制度,可以提高营销人员和职能部门清收的积极性,同时使销售人员能甄别客户的信用度和区别商品是否热销等,采取合适的、风险比较小的结算方式,如支票结算方式、汇兑结算方式,银行汇票结算方式等。

(五)以资金管理为中心,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大力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企业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和有效监控提供有力保障。企业资金信息是各类信息的交汇点,也是支撑经营决策的基础。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理念,已成为目前企业界的共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是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有效载体,也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和有效监督控制的必然选择。借鉴国内外一些企业的成功经验,遵循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一般规律,逐步推进实施ERP系统。ERP系统更着重于供应链的管理、支持混合型生产方式、事先计划和事中控制、业务流程的优化等,企业顺利推行ERP系统将为资金流的管理提供优质管理平台。

(六)将EVA模型应用于企业资金管理 经济增加值即EVA,是指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资本成本。它是一种全面评价企业经营者有效使用资本和为股东创造价值能力,体现企业最终经营目标的业绩考核工具,也是企业价值管理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分析企业资金管理模式和现状,运用EVA模型、价值链理论和资本成本理论,剖析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突出问题,深刻分析企业EVA模型考核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应企业的资金管理模式及手段方法,重新制定企业资金管理目标。

流动资金风险管理范文5

关键词:铁路运输企业;资金安全;风险控制

资金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主要是指,铁路运输企业为了确保铁路运输业务开展的顺利和实现经营目标,并遵循责任分工的原则,通过建立各个职能部门来确保铁路运输企业内外部经营活动的有序化开展,以至于实现对各环节业务活动的资金需求进行审计、制约和考核,在资金风险控制的基础之上赋予各个职能部门资金安全管控的权限和职责,进而建立起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的企业资金制约化控制体系。

一、铁路运输企业可能潜在的资金安全风险

笔者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和相关文献资料发现,目前,铁路运输企业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可能潜在的资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资金太过分散,致使资金整体利润率较低

国内部分铁路局或路段,由于内部各级单位或智能部门设有单独的财务管理部门,并且开设有单独的银行账户,这些部门看似单个占比不是很大,但是将所有总和起来约占总体资金额度的一般左右,这些资金大部分都比较闲散,因此,并不能提高整体资金的使用率,最终影响到企业整体资金的周转速度。

(二)缺乏有效的管控机制,让其有信誉受到影响

部分地方路局,当下级单位多方经营周转出现问题时,一般会向当地路局申请资金用以经营周转。但是当借贷时间到期时,借款公司依然无法还款或缺乏还款能力,那么将会导致当地路局出现资金短缺,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商业信誉。

(三)投资盲目性,导致投资效益较低

铁路建设投资具有投资额度大,资金回收周期长的特点,从整体来看,投资资金的回报率并不是太高,经济效益在短期内很难表现出来。目前,各个铁路局对一些中小型项目的投资都有一的的资金自,正是由于自的存在致使投资缺乏科学性,多数项目投资都比较盲目,难以实现提高投资经济效益的目的,并且当项目整体经济效益不够好时,通常会导致没有后续资金投入,进而导致投资整体项目效益较差。

(四)企业运营过程中资金使用率较低

经笔者研究发现,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铁路企业各个运营环节的管理都存在粗放型问题,常会出现一边的业务活动资金比较紧张,而另一边的资金活动有比较闲置,从而导致资金在运营过程中的使用率不高,同时还存在资金浪费现象。导致这种问题出现的一个非常重要原因就是管理责任没有得到落实或者是责任制度不明确,从而导致只有一小部分人在考虑如何节约资金,而大部分人或是缺乏责任意识或是知法犯法随波逐流。这种问题的特点与企业发展和铁路产业规模也有着一定的联系。

二、铁路运输企业资金安全风险管控问题的诱因分析

铁路运输企业的资金出现安全漏洞,受到经济风险的影响,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方面的问题呢?经过笔者的深入研究和调查发现,其问题的诱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多元化扶持经营模式

多年以来,铁路运输企业的大部分业务经营活动都是由业主先垫付资金,然后经过一定时间的资金累计之后在还给业主。但是随着经济年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若只是依靠业主垫付资金那么铁路运输业务经营活动将很难开展。为了能够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寻找新的经营领域、实现多元化经营,扩大经营规模,这也就给铁路运输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新要求。铁路为了达到经营的目的,就需要通过自筹或向银行贷款的方式筹集大量的资金,还有就是向业主借贷的方式获取经营活动资金,资金安全风险也就出现这这里。

(二)企业外部环境较为复杂

社会外部环境多样性,常会导致铁路运输企业的资金外部活动处于尴尬的为主,财务管理体系难以快速适应变化多端的外部经济环境。针对这一诱因的特点,铁路运输企业还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对多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如果企业难以适应当前的社会经济变化形式,那么企业的经营活动将很难开展下去。

(三)充斥着道德风险

受到市场经济的侵蚀,各种经济运营问题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些不良的道德问题都将对我们的资金安全产生一定的威胁,例如,我们常见的债务关系严重扭曲问题,大量的合同违约、赊账等不良情况,这些问题纷纷进入市场当中,致使铁路运输企业的偿债能力还要局限于其他企业的商业性与,因此将会受到连锁牵连效应的影响。

三、铁路运输企业的资金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设置专门的资金风险防范机构

通过实践调研和研究相关文献资料笔者发现,铁路运输企业内部应该设置一个专门的企业资金风险防范机构,同时配置专业的风险防控技术人员,把一些威胁性极高的资金风险集中起来进行处理,使用一些防范措施来预防资金风险的出现。此外,铁路运输企业的资金风险防范工作还应该联合多方部门联合开展,开展联合预防工作,企业内部的多个部门也应该密切配合,注重资金的使用措施和方法,并且从多个部门的资金使用反应情况和工作细节在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尽量降低财务风险防控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

(二)及时掌握多方信息,创建企业资金风险管控信息体系

企业想要做好资金风险防范和管控工作,就必须认识到企业资金风险的关键性,对多方的资金风险信息有一定的了解并加以掌握,创建一个完整的企业资金风险防范体系。在落实企业资金风险管控体系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多种设备的技术优势,如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和智能分析技术等,使用这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来对企业的日常资金流动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加工、反馈和存储。以致于铁路运输企业的资金风险都能够得到一定的控制,减少资金风险的危害性。

(三)做好铁路运输企业的资金风险管控工作

企业内部任何员工的任何业务活动都将会对企业资金风险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既有正面也有负面的。如果企业内所有员工都能够同心协力,工作完全协调化,那么企业的资金财务风险管控工作就将非常有效。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就是要强化企业内部所有员工的资金管控风险意识,彻底清除企业员工心中“自顾自家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心理,消除传统工作模式下不理想的观念,创建全局风险观。企业在落实各环节工作时,也应该随之对工作进程进行风险评估,尽量让风险评估工作能够协调风险管控工作,进而让企业所有员工都能够意识到财务风险问题的重要性和管控工作的关键性,并让其积极参与到管控工作当中来,为管控工作出方案或出力量。同时,企业的工作管理层还应该精心规划、分析和调查企业财务当前的风险管控制度,使用文化引导的方式实现双向化管控,从多个技术角度来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的管控能力。以致于让企业所有管理人员都能够意识到,财务风险问题不能存在于工作的任何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财务风险都将对企业的业务发展和经营活动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就应该把财务风险管控工作做到实处,从而来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的高效率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体系建速度和变化速度的加快,在铁路运输企业中使用传统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手段显然已经乏力。因此,在新的经济背景之下,企业的经营风险管理就应该贯穿整个运营过程,必须让企业内的所有人员都是认识到财务风险管控的重要性和财务风险问题的危害性,创建规章制度并将其落实到各个工作环节,进而对企业的资金管理工作的各个阶段实施监督和控制,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

参考文献:

[1]常铭.构建有效内部控制体系 降低企业资金安全风险[J].企业研究,2013,02:25-26.

[2]李芬.浅议铁路非运输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及风险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4,01:103+142.

[3]黄志勇.铁路非运输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及风险控制思考[J].北方经贸,2014,09:160.

[4]邓颖,陈玉武.浅谈如何加强铁路运输企业资金安全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2:5-6.

流动资金风险管理范文6

关键词:企业;资金风险;管理;控制

1企业资金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第一,财务信息失真。相当多的企业财务信息不透明、不完整、不及时。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得准确的财务信息,搞不清楚基层的资金情况,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还掩盖了下属单位的实际经营情况。

第二,监控不力。大中型企业中,对多资金运作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的问题,尽管企业内部设置了一些监督岗位,也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信用。相当多的企业在重大投资等问题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领导法治意识淡薄,往往是个人说了算,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

第三,资金使用效率低。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和内部资金分散的现实矛盾已成为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突出的问题。子公司多头开户的现象比较普遍,资金管理严重失控。投资决策随意性大,有些企业不顾自身的财务和发展目标,盲目投资,投资失误较多,损失严重,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资金沉淀严重,库存占用比例过高,欠款居高不下,流动资金占用有增无减,周转缓慢,企业信誉和赢利能力下降。

2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第一,投资风险分析。在企业中,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热衷于铺新摊子,盲目投资,造成严重损失的例子比比皆是。企业在进行任何一项投资之前,都应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只有在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的基础上,当投资项目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为正时才是可行的。风险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不能达到预期的不确定性,是一个动态现象,具有很强的传导性。一个企业的风险会传导到另一个企业,一个部门的风险可能会使其他部门遭受损失,产生风险传导的连锁效应。因此,本文所讲的组织风险传导是指风险在组织内部的多个相关利益单位之间进行传递和影响。盲目追求外延式扩张即所谓多元化经营,未经深入调查研究便乱上投资项目,最终破产也是不足为怪的。

第二,资本运营分析。在资金营运方面,企业集团流动资产中,若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由于存货流动性差,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在应收账款管理中,企业过于注重销售业绩,而忽视应收账款控制状况的问题。有时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企业在赊销过程中,由于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会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将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

第三,收益分配分析。股利分配政策不仅影响与企业相关的各方面的利益,而且与公司的筹资问题和资本结构问题密切相关,涉及企业的长远发展。股利政策的制定,主要涉及如何确定股利支付比率、以何种形式发放股利、股利政策的稳定性等。股利政策可被看做是表明公司发展状况的重要信息,除重大的投资机会、未来收入的重大变动等特殊情况外,公司通常倾向于较稳定的股利分配政策。

3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

第一,完善内部资金调度控制制度。完善内部资金调度控制制度,应从授权审批制度、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内部审计等方面入手。在资金使用方面,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建立资金分级审批标准和权限,按审定的现金流量预算和资本性支出预算安排支出,对外担保权、对外投资权应进行严格地限制,而且应配备一套科学的风险预警系统。

第二,加强资金筹集管理。财务人员要树立起企业资金成本与财务风险理念,建立健全以控制财务风险、控制资金成本、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等为主要内容的资金控制制度和决策制度。资金筹措包括科学预测资金需求量和合理选择筹资方式。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合理选择诸如趋势预测、销售百分比、定性预测等资金量预测方法。选择多种筹资方式,如发行股票、吸收直接投资、发行债券、贷款、商业信用等,分散筹资风险,做好事前控制。

第三,实施资金集中管理。资金管理的目标应是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率性、收益性。实施适度的资金集中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上述作用。如建立结算中心制度或成立资金调度中心,统筹管理企业的各项资金,使各部门、各下级单位的资金往来全部纳入财务部门的控制之下,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从而达到严格控制多头开户和资金账外循环的问题,保证资金管理的集中统一。也可以通过建立财务中心或内部银行,实现内部资金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和有效监控,由财务中心或内部银行负责与银行的往来业务,下属单位仅保留日常必备的费用账户。第四,推行资金预算管理。资金管理中采用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编制采取逐级编报、逐级审批,滚动管理的办法。预算一经确定,即成为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不得随意更改。资金预算管理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一部分,企业要以现金流量管理为核心,加强全面预算管理,进一步细化资金安排,增强现金保障能力。统筹规划生产经营与投融资活动的资金供给,科学预测预算年度现金收支、结余与不足,合理确定现金收支规模,安全高效地做好资金筹划工作,加强现金流入流出全过程预算控制,做好资金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监督与考核。

第五,加快应收款项及存货周转。企业要积极开展存货和应收款项的清理,严格控制存货和应收款项规模与增长速度,加快存货及应收款项的周转,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努力推进精益生产,加快生产环节的物料流转速度,减少过程积压。做好销售预测,坚持以销定产,根据生产计划,确定合理库存水平,创新营销模式,努力提高预收款比例,减少预付款金额。建立健全客户信用管理体系,加强货款回收管理,落实催收责任,从合同签订、资金结算、款项催收等环节严格把关,加快现金回流,提高应收账款周转速度。

第六,建立预警监测机制。企业要建立和完善资金风险预警监测机制,从资金供给、资金投放、周转效率、债务风险水平等方面建立和完善预警监测指标体系,确定重点监测对象和监测领域,认真分析资产负债率、带息负债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等重要指标变动情况,重点关注到期债务,对可能出现的资金风险,提前做好应急预案,提高风险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