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范文1
摘?要:本文对中职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美术教学更好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中职教育?学前教育?美术理论课
随着学校不断扩招,专业技能课程不断增多,中职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也一一显现,其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尤为明显。中职美术教学的发展受到了以往教学的一定制约,其中最主要的问题表现为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单一、枯燥,过于重视技能训练,忽略美术理论教学。美术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其情操、提高其创新意识。但受以往教学模式的影响,中职美术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须解决。
一、中职美术理论课存在的问题分析
1.现行教育体制对美术理论课的不重视
受我国教育现状的影响,很多初级中学受客观条件和升学压力的限制,只重视统考课,忽视艺术课教学,致使学生缺失美术教育机会。而初中生中学习成绩较差的普遍进入中职,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导致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基础差、底子薄,美术知识空白,缺少对美术教育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欣赏素养,给美术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针对这种现状,国家对学前幼儿教育教师提出了相关要求并出台了相关文件,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为了迎合文件内容便将美术教育的重点放在了手工制作和简笔画、素描等容易出效果的课程上,对美术理论知识教育的忽视越发严重。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发,这种理念陈旧的美术教学已不能适应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这就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
2.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
中职学生对美术课也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有的认为美术课是副科,并不会影响升学,学得好与不好并没有关系;有的认为画画要靠天赋,自己将来又不当画家,学不学都无所谓。甚至连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更多的是注重技能技法的学习,觉得理论知识并不重要。
3.教师的教学形式单调
现在学校的美术教育也更多的是注重技巧的训练,很多美术教师缺乏对美术教育理论的深入研究。缺乏对美术教育真诚的投入,导致很多美术教师在上美术理论课时教学、形式单一、照本宣科,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美术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教师讲解时大量使用专业术语。
二、解决中职美术理论课存在问题的对策
1.重视美术理论知识学习,培养审美能力
人的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从小培养起来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美育是有限的,教师应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加美术欣赏活动,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的发展。
因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应加强美术理论教育,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欣赏更集中、更典型的美,即艺术的美。应引导学生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感受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加深他们对美的理解,而且开启学生欣赏美的眼睛,拓宽学生的视野,不是局限在单一的空间里。美术理论课程必须通过情感传递的渐进方式进行。美术理论教育的特点就在于它不是强迫的,而是通过艺术活动调动人的兴趣,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通过美术理论教育让学生感受美丑,以“善”为美,以“德”为美。
2.了解学生美术基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术理论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真正认识作品、把握作者的思想意图、与艺术作品直接交流、理解作品信息的过程,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的过程。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从学生常见的、熟悉的画开始理论教学,提高学生兴趣后再选择较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进行教学。
3.把握学科特点,丰富教学形式
美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美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审美情绪的体验,所以教师既要学会联系现实生活引发学生的兴趣,又要结合作品所处的社会现状、政治背景等客观因素,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作品所传递的信息,让学生享受美的愿望得到满足。
三、小结
当前,中职学前美术教育只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忽视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的培养,使艺术教育的发展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应加强美术理论知识教育,才能让学生理解美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促进其身心各方面和谐全面发展,从而使美育不停留在口号上。美术教师要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充分发挥艺术学科的魅力,提高课堂效率,创新求变,美术教学才能真正走出窘境。
参考文献:
[1]耿洪彦.论美术教学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4).
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范文2
一、家庭美术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1.家庭美术教育情况调查
我们学校地处城乡接合部。对学生家庭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从事房屋租赁的家长占35%,从事个体经营的家长占22%,外来务工者占21%,仅有12%的家长受过高等教育、从事技术工作,还有10%的家长待岗。很显然,学生家长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不高,对美术知识的了解很少,孩子学习美术的家庭氛围不足。甚至一些家长认为学习美术没用,只要把语数英学好就行,这使家长很难理解和支持学生参加美术活动,直接影响到子女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家庭美术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2.家长对学生学习美术的影响
家长的重视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家长能为孩子提供必要的美术用具和材料,欣赏和重视孩子的作品,会使他们增强信心,激发学习动力,从而对美术学习保持持久、浓厚的兴趣。
家长的审美情趣直接影响着孩子学习美术的心态及状态。家长如果能够鼓励孩子进行美术创作和大胆的探索实践活动,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给孩子以自由发挥的空间,就能使其在美术创作中得到个性化的发展。
家长正确的教育方式能深化学校美术教育。家长和孩子共同画画,利用闲暇时间带孩子走出室外,引导孩子学会去寻找和挖掘那些蕴藏在普通生活中的美等做法,能够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拓宽艺术视野,对美术创作始终兴致勃勃。
二、家庭美术教育的指导
1.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
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传播现代教育思想,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提高家长的素质,使他们认识到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家长明白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和创造力,使孩子以良好的心态、灵活的思维、健康的体魄,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和竞争。要帮助家长树立科学正确的教育观,注重对孩子的美术教育,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更好地促进学校的美术教育。
2.多元化评鉴学生的作品
美术是无错误学科。家长要学会用欣赏、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美术作品,让孩子建立起对绘画的兴趣和信心。家长在评价孩子作品时应充分保护孩子的自信心,多表扬、多鼓励,不要以成人的审美标准评价孩子的绘画作品。孩子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赞赏和批评,有些家长以“像”和“不像”为标准来衡量孩子的作品,甚至横加指责、讽刺,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形成心理障碍,久而久之会让他们丧失学习自信,不利于美术学习。
3.创设艺术氛围,提高家长的美术欣赏能力
学校要不定期地举行学生美术作品展,创设一种浓厚的艺术氛围,邀请学生家长前来参加,共同欣赏这些出自孩子笔下的一幅幅稚拙却充满灵气的作品。通过展览,学生的作品得到展示,家长在思想上对美术教育也有了足够的重视。在活动中,父母加强了对孩子内心世界的了解,亲子感情更加融洽。教师和家长就如何正确辅导孩子交换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活动有力地推动了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4.举办美术教育讲座,指导家长正确辅导孩子进行美术创作
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范文3
(一)不能正确理解高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同样都是学生,为什么对美术的态度却有这么大的差异呢?这主要源于大众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不正确。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升学率成为了教师、家长、学生的最终目标,大家一味地追求分数,忽略了素质教育。然而,这种针对考试的学习模式,不仅忽视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还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三败俱伤”
首先,对于普通高考生而言,“主科”是其升学的关键所在,在他们看来,所有的课程都要为“主科”服务。然而,高中生本来就承受着巨大的升学压力,虽然美术课可以让他们在繁忙的学习中适当地放松一下,尽情地享受美的事物,但是在教师的督促和家长的施压下,学生在美术课上也丝毫不敢放松,心里仍然想着“主科”的学习,这样的美术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其次,对于美术生而言,美术已经超越了学科的概念,成为了他们能否通往成功之路的关键因素。因此,美术生要不断练习高考涉及的美术技巧,而对考试范围外的其他知识却无人问津。试问,这样的美术教育意义何在?这样的做法完全颠覆了高中美术教育的初衷,使美术课沦为了专门为美术生设置的练习高考所需技能的场所。再次,对于美术教师而言,由于大部分高中学生不重视美术课,导致美术教师失去了教学动力,同时教学成果也很难被人认可。此外,美术教师的教学没有得到各方应有的支持。一旦美术课占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主科”教师和家长就会极为不满,这严重打击了美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高中美术教育现状的解决办法
美术本来是种艺术,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美,但是其在现实中“生存”却困难重重。如何解决现阶段高中美术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是值得我们每个美术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一)正确认识高中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尽管学生的升学压力大、课业负担重,但是,这绝对不能成为忽略素质教育的借口。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然而,高中生不是摆件,他们有生命、有思想,他们在接受常规教育的同时也需要接受一定的素质教育。因此,我们绝对不能把高中美术课作为普通高中生继续学习“主科”或者美术生进行高考技能训练的场所,而应该让美术教育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其存在的重要性,并在美术课上放下学习“主科”的疲惫感,尽情地感受艺术的美,陶冶情操。同时,教师和家长也必须摒弃他们赋予高中美术教育的功利性,真正认识到高中美术的教育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使美术教育真正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让学生终身受益。
(二)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学会感受“美”尽管美术是一门让人赏心悦目的艺术,但是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学生往往无暇去观赏、去感受,更难于对美术产生兴趣。为了避免美术课流于形式,首先,我们要消除学生心中美术是“副科”“娱乐科目”的错误想法,摆正美术课的位置,明确其重要的教育地位,只有这样,学生和家长才能发自内心地重视这门课程,继而使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其次,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向学生展现出美术的多姿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
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范文4
审美心理学是美术教育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作为美学和心理学的边缘学科,对我们熟悉并掌握人的审美心理过程,从而准确把握受教育对象在对美学欣赏中,心理的变化过程,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有积极意义。审美,简言之,是对美的感知和认识,审美心理则是在这个感知过程中情感意识上的活动表现。在中学美术教育中,教育者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审美趣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使学生懂得美与丑,学会对善与恶的判断,并懂得如何去美化这个世界和美化自己。其功能效果就是要达到“感人、娱人、化人、育人”。在中学美术教育中我们要充分并准确把握中学生的审美心理特征和变化过程,利用美育功能引导中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
一、审美心理与人格完善的关系本文由收集整理
美术教育中审美的目的在于通过人对美的欣赏和批评来实现美术的社会功能和价值。以“美”带动内心的触动和感悟,对人的情感、意识、心灵都会产生正面的引导,“增强审美感受能力,形成和谐的心理结构, 并间接地促进智力和品德的发展”其最终效果是促进人格的完善和培养健康的心理。中学美术教育本质上就是对美学的直面剖析,审美则是美术教育中学生必不可少的心理活动。有了审美,就有了对美和善的价值判断,丰富和强化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力,增强学生对外界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这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是人格完善的直接体现。审美心理与人格完善是紧密统一的关系,是辩证也承接的统一关系。这表现在:审美心理是人格完善的重要环节点。人格的完善也对学生审美心理的健康形成产生积极的反作用。人格完善是审美心理过程的最终目标。人格是态度、性格、习惯的有机结合。人格的完善则表现为态度的端正、性格稳定、习惯良好等综合因素下整体体现出来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是利于个人健康发展和符合社会要求的。态度、性格、习惯长期形成的稳定性往往又会对人的心理产生暗示和引导的作用。
二、中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审美心理特征
中学美术教育是以特定的年龄范围的青少年为主要教育对象,这个群体年龄多是在12-16岁范围内,从生理上讲正是身体发育旺盛阶段,从心理发育角度讲是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的萌动阶段。他们对世界中的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在审美心理表现出特别的群属特征。第一,可塑性强。美术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育,美术教育在扩展的学生想象力、带动学生抽象思维、丰富学生感性经验上有着独到的作用和功能。中学生本身在这一阶段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处于不成熟阶段,在美术教育中这个群体在对美术作品的感知也是欠缺和不足的,因此,对教师来说需要有效利用学生在美术教育发展空间性,针对性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和塑造,以逐渐形成完善的、稳定的审美心理为目标。第二,社会性强。信息传播途径的多样化与信息量的丰富多元化拓展了中学生的视野和对社会的了解,但他们的理解和认识往往是不全面的,感性的,和不成熟的。社会的影响也会对这个群体产生单方面的导向作用。因此,他们在对美术教育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会参杂他们对这个社会认识和了解。他们会对作品的观察和评价带有社会意识形态色彩,在做作品创造中突出自我对社会的体悟等等。
三、美术教育中把握学生审美心理促进人格完善的几条建议
以让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历来是我们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在中学美术教育中要充分借助审美心理的功能来促进学生人格完善。首先,明确审美心理与人格完善之间的关系是前提。只有意识到这两者的关系才能在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审美心理活动产生关注和重视。其次,美术教育中要准确把握学生审美心理特征。在美术教育中既要把握中学生可塑性强的特征,通过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审美情感,引导学生产生对美的认同感和对美的心理倾向性,以实现美术教育塑人的目的。把握学生社会性特征就是要课堂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中的作品和事件有正确的是非,善恶的判断力。第三,美术教育中要准确把握学生审美心理的发展规律。理顺学生审美心理活动的发展规律要注重实践的重要性。英国心理学家c.w.瓦伦丁曾提出“美的实验心理学”
在他看来应该用实验的方法对美学进行研究,以此来取得审美经验,实验美学的主要价值在于它的兴趣就在被试本身。瓦伦丁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就是要注重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审美活动的实践感知,缺少具体的审美实践是难以将理论的知识升华为熟练的技巧及熟知的规律。
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范文5
关键词:初中美术 教育课程 思考
前言
美术是一门艺术文化课,它将思想、美感、道德、情感教育融合在艺术中,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的向学生进行渗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初中美术教育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寓情感教育于绘画艺术之中,对于学生个性化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1]
一、初中美术教育的作用
1.陶冶学生情操
初中美术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具有美感的教学活动,美术教育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初中美术教育的核心就在于认识美、发现美,它是一种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逐渐深化的过程。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由于审美意识觉醒,情感得以深化和扩展,渐渐将自我意识转化为对美的追求,除了在知识层面有所提高外,还加强了对美的接纳能力,同时在思想道德层面有了显著的提高。
2.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美术教育是一种抽象思维和具象思维相结合的教育过程。在初中美术教育中,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就是一种提高学生抽象思维的方法,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对作品整体的风格有一个大体上的认识。美术创作过程就是一个锻炼具象思维的过程,这个过程使学生完成了从整体到部分的切换。在这种循序渐进的转换过程中,学生完成了思辨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2]
二、初中美术教育课程的开展
1.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度
美术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元素, 是文化与艺术的结合体。因此, 美术教学从实质上来说是一种文化教学。美术可以承载很多, 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不单单是书法艺术的体现, 更是传统文化的体现, 也代表了作者所要传递的一种人生哲学。很多画家的作品不仅是一幅幅优美的画卷, 更多的是向人们表达了一种意境和思想, 展现出一种思维与艺术的结合。还有一些美术作品通过艺术的手法表达出当时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状况, 是对现实的一种折射。所以美术教学不单单是要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美术技巧,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一种文化情境, 从而让学生能够理解美术, 对美术产生自己的看法, 提高审美能力。[3]
2.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在七年级的美术教学中, 第一课便是对《江山如此多娇》的欣赏与评述。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讲解一些有关此画和作者的知识, 特别是对创作此画的立意的介绍, 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江山如此多娇》的创作背景, 对于学生画作意境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其实在教学过程中, 并不需要刻意地向学生灌输美术知识, 教师可以适时地向学生讲述一些关于作品的创作故事,这样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对作品的进一步理解。因此, 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是美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这对于美术教学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4]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洛伯物? 贝佛莱?海尔曾经说过:“想象你走进这些积木里面, 默想你周围的平面和弯曲的表面, 运用这种想象, 可使你熟悉内部的几何面, 这些几何面是怎样相衔接, 凹面的运动又是怎样。这样一来, 便会开始懂得艺术家们所处理的各种不同题材,诸如环抱的山丘, 激浪翻滚的内部动势, 直到最重要的人体。如果能让想象力奔放些之后, 将会发现, 世界万物只有很少的几个基本形状, 在这些纷纭复杂的客观事物之间, 不过是一种几何关系。大海只不过是地球的皮肤而已, 它和球形的针头有着亲戚关系。” 这段话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 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美术技巧的培养,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想象力奔放起来。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能够加强对事物的认知度, 进一步认识了解事物, 感受事物的存在。学生在反复思考的过程中会逐渐将这些感性的认识转化为自己的人生经验, 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这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笔重要财富。美术教育可以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塑造, 让学生在学习技艺的过程中修身养性, 提高综合素质, 获得全面发展。美术是一门实践性课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自己体会, 学会自主学习。 如人教版七年级美术课本中《美丽的校园》这一单元, 其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行校园的描绘与设计。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地选择绘画方式并自行描绘设计方案,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创造出具有特色的校园。课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实践阶段和评比阶段。在准备阶段中,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描绘我们的校园, 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在实践阶段中, 要针对学生的绘画能力进行培养,教学生通过各种不同的绘画方式创造出各式各样的、独特的校园绘画作品; 在评比阶段中,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 并让学生之间相互点评, 同时给予恰当的建议和鼓励, 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这种立体式的教学,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思考并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以此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初中美术教学是中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模块, 其通过把握初中美术的特点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在初中美术教学中,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结束语
总之,要想将初中美术教育课程开展好,就必须了解中学美术的特点和规律,严格遵循美术教学的原则。只有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实事求是,灵活机动地选择最佳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否则,很难实现教学目标,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莹. 关于初中美术教育课程的思考[J]. 美术教育研究. 2013(18) :86―70
[2] 周广玲. 浅谈创新教育在中学生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视界. 2013(21) :56―43
对美术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范文6
在新的时期,我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而美术教学则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教学内容之一,而色彩又是美术教育的重要方面。因此提升小学生对色彩的认知和运用能力则显的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进行探析,希望能够为提高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的质量发挥作用。
关键词:
色彩教学;美术教育;小学生
小学教育是孩子教育中重要的时期,因为现在小学时期的教育为孩子以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们对小学生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尤其重视孩子综合素质的发展。而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则可以提升孩子对美感的认识,还可以促进孩子性格的完善和发展,从而为孩子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打下基础。
1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的现状分析
色彩教育不仅对小学生的美术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也有重要作用,因此对对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育进行分析也显得至关重要。
1.1学生自己喜欢的色彩
在现在的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孩子美术教育的指导往往注重学生对描绘对象的形体和线条的绘画,而不注重孩子对自己喜欢色彩的使用。比如在绘画的过程中,如果孩子按照自己喜欢的色彩和想法进行绘画,而不是按照物体原来本身的色彩进行描绘时,老师就会认为学生没认真绘画而是在随便涂鸦。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忽视色彩的感情、知觉和理解等,这样就会把学生内心的感受、自己的个性和绘画的天赋抹杀掉。因此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不仅要明确自己的培养目标而且还要明确自己的教学要求,明白对学生进行美术色彩教学不是让学生在各种色彩堆中,按照物体原来的彩色绘画,而是要使学生对生活和绘画中的各种色彩有较多的理解和接触,并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同时让学生在自然的色彩环境中进行熏陶,进而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知和运用能力,培育学生的审美心理。
1.2现在儿童的色彩再生思维
现代儿童对色彩的再生思维即是一般小孩在选择玩具还是食物时,他们都趋向于选择颜色比较鲜艳的,因此孩子对颜色的感知在他们生活中有很大的影响,但在国内一家著名的商场举行的健康宝宝爬行赛的比赛结果却出人意料。在比赛的进行过程中,许多的年轻的父母为了使自己的孩子爬行的快一些,便拿出了各种色彩鲜艳的玩具或者事物来激励自己的孩子,但是结果和大家想像的很不一样,爬的最快的宝宝是他们的父母手中拿着手机,宝宝的妈妈解释说:“即使是色彩鲜艳的食物或玩具,已经不能很好的吸引宝宝的注意力了,而宝宝们对手机发出的声音则更感兴趣,同时还有手机上生动活泼的卡通形象。”从这个案例可以得出,比起形象生动的音响和影视等科技产品,现在鲜艳的色彩已经不能很好的激发儿童的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了,因此色彩对孩子影响较之科技产品减弱了。
2色彩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发挥的功能
色彩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发挥着很大的功能,它可以帮助学生对色彩的理解,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认知能力,下面就从这两方面展开论述。
2.1帮助学生对色彩的理解
在对小学生进行色彩教学,当学生理解了色彩就能够很好的运用色彩搭配,同时也可使学生尽情的发挥自己的运用色彩的想象力。伴随着学生对色彩的理解,他们运用色彩的数量程度也会增加。除学生自身之外,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让学生们在自然中感悟色彩的美妙,增加对色彩的理解。
2.2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认知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年龄还小,因此对美术教育中色彩的理解依旧处在认知阶段,小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则是他们学好美术的这一课程的基础,提升小学生对美术教学的兴趣,就需要他们对色彩有一定的认知,如果学生对色彩没有很好的认知,色彩教学也就发挥不出它原来的作用。教师在教导孩子进行色彩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美术工具上,培养他们对色彩的感知,并在绘画的过程中让孩子运用生活色彩,从而逐步建立学生对色彩的认知。
3提升小学美术教育中对色彩的教学质量的建议
为提高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育的质量,提出了以下三个建议,希望对小学色彩教育有所帮助。
3.1启发学生注重对生活中色彩的关注
生活是有多种色彩构成的,它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我们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中的色彩,学会观察和运用生活中的色彩。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观察色彩,因为从不同的方面观察色彩,学生就会发现色彩的不同的方面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其次,不同的光源会使色彩的明暗度有很大的不同,不同的环境所表达的色彩情感也会不同。
3.2激励学生活用色彩
在色彩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学会怎样观察色彩,同时还要使学生逐步学会怎样运用已经观察到的色彩,能否运用色彩不仅是检验学生色彩学习成果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与色彩沟通的重要表现;学会运用色彩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除此之外,学生只有活用生中的色彩,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才能更好地创造出更好地美术作品。
3.3进行教学理念创新
为提高小学美术教育的色彩教学的质量,我们还应该进行色彩教学理念的创新,不能仅仅注重课本知识的学习,还要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尤其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并进行心理教育。色彩教育不同于其它方式的教学的之处就是它的环境很重要,因为环境的变化涉及到教学氛围,不同的氛围取得的教学成果也是不同的。
4总结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中色彩,色彩是我们生活的重要元素,因为色彩生活才变的有声有色。因而对小学生进行美术教育中,色彩则显得更加重要,色彩不仅是一个美术作品的灵魂,同时也使一部作品更具有吸引力。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和运用色彩,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作者:李志辉 单位:吉林省镇赉县五棵树镇中心小学校
参考文献:
[1]王宁宁,王云恒.小学美术色彩感受能力培养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8):7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