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程教学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程教学案例范文1
背景
标识作为人类直观联系的特殊方式,不但在社会活动与生产活动中无处不在,而且对于国家、社会集团乃至个人的根本利益越来越显示其极重要的独特功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及经济全球化,我国服装企业的品牌标识在市场上都有比较大的“换标”行为:08年8月,劲霸男装上海分公司向外界正式展示由朗涛公司设计的劲霸全新标识“王者归来”,替代1996年以来几经修改沿用的“拳王”形象。08年10月,(LILANZ)改标消息公示,又由朗涛公司设计的“LILANZ”字母组合基于原创的无衬线字款,字母L的处理如入榫般显的非常特别。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各大服装企业换标运动绝对不是跟风,也绝不是偶然的巧合。当今的时代是品牌竟争的时代,在这些看似纷扰的换标事件背后,有着企业诸多理性的思考和足够的理由。
素有“中国男裤第一品牌” 美誉的九牧王在我国服装品牌企业“换标”队伍中也不例外。
九牧王新旧标识式样对比分析
09年1月,九牧王男装秋冬新品订货会期间向外正式由香港著名华人设计师陈幼坚设计主持的全新品牌标识和品牌店铺新形象,并在名为“睿进09,改变未来”,这代表九牧王在品牌塑造上的又一次飞跃。现就从设计技法、审美意蕴、这两个层次对九牧王男装新旧标识的创作手法进行对比探析。
1.设计技法层次
(1)九牧王男装新标识演变过程
演变过程一:图形取古代盾牌为创作元素,简化内轮廓打散重组,标识转角细节处进行了“圆弧”处理,与圆形产生自然过度,造型更加协调、完美。
演变过程二:新的徽章式盾牌形象标识,融合了代表九牧王的“9”字在其中,构图形式加强了与盾牌外轮廓的稳定性,为最佳构图形式。
演变过程三:品牌英文字亦是采用BASKER字体的圆弧处理,与盾牌图形相互呼应。
(2)九牧王男装旧标识演变过程
演变过程:直接采用品牌英文字为标识。JOE是ELEPHANT字体的变形;ONE则是ARIAL字体的变形,将其两者重新组合构成的过程。
(3)小结
通过课程的详细案例分析比较,九牧王男装新标识通过图形设计,并将盾形与徽章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产生强烈的视觉形象来吸引、打动消费者,从而产生品牌影响力,这是九牧王男装品牌提升的一个非常大的优势。该标识的图形视觉冲击力与造型的形式感强,而且企业的内涵通过外在的图形造型得到充分的提炼与概括,这样的图形才是没得图形,才是独一无二的设计图形。这一方面受到现代设计共用线面手法的影响;另一方面,因国内众多服饰品牌公司在国际市场上都是以“图形+中文+英文”作为换标形式,所以九牧王男装为提升品牌效应,重新整合统一标识形式,使其品牌更好地于国际市场接轨。
审美意蕴层次
1.九牧王男装新标识意蕴分析
标识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以明确的图形来表示和代表某种事物的符号,它通过具体且可视的图形来传递特定信息、表情达意,强调简洁概括。九牧王男装新标识采用现代构成手法将传统的“圆”与“方”有机结合, 传递出中国传统天圆地方的哲学思维及外圆内方的处世之道。我们的自然界中是圆与方的组成,它们具有天生的好动与不稳定的特点,象圆圆的日月一般;是方形的物体,都具有静止和稳定的特点,就象静静的大地一样。天圆地方代表一切积极、主动的事物,和一切消极、被动的事物。圆方互容,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精神。
新标识还有一个典型的特征则是采用徽章与盾牌的结合为设计元素,这代表坚韧、勇气与坚持不懈的求变精神,是有着非常完美的内涵式图腾寓意。数字“9”的变形使得九牧王品牌识别标识更加系统化、更加具体化,深咖啡色的标准色在消费者的眼中更加的典雅、大气、更加显得国际化的气度。而对于中国人而言,数字“9”代表着极至完美之意,大道归真,九九归一。
2.九牧王男装旧标识意蕴分析
作为品牌表达的语言,九牧王男装旧标识并不是时展的产物。其意蕴使消费者不能准确想起是一种民族本质及文化的传播。其实英文单词在英文中原先并不存在,是无任何意义的杜撰词,它作为品牌标识不可能有效地传达公司理念,这种臆造出来的品牌名称内涵和信息量极小,消费者接触到这一标识,绝会有其余杂七杂八的信息干扰企业的信息传播。
结语
随着数码技术的兴起,不难发现在将来九牧王男装品牌标识设计又多了一种表达方式,我们可以更加轻易的解构重组不同元素从而得到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从而形成新时代的品牌产物。
在标志设计课程教学层面上,该案例九牧王男装品牌标识的审美意蕴是其企业随时间研磨成形的精神沉积物。它甚至成为超越种族和国界的美的造型,这些美的造型绝对是人类共同审美的标准与准则。九牧王男装品牌只有不断更新设计技法,传达丰富的审美蕴含,这是该服装公司品牌影响力长久不衰和保持中国服装领域排头兵最为有效的途径,是该公司利润最大化的“法宝”。
课程教学案例范文2
关键词:幻影围棋;计算思维“落地”;C语言程序设计
0引言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其他学科与计算机学科的融合越来越密切,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成为衡量大学生素质的标准之一。在我国,理工院校均开设计算机程序设计(C、VB、C#等)的必修课,它是继大学计算机基础之后的另一门计算机主干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理解并基本掌握面向过程(或者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和上机调试能力以及用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实践和今后的工作提供相关知识。
近年来,以计算思维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在各个高校广泛开展,首先要做的具体工作就是解决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落地”问题,即要将计算思维能力培养落实到具体课程内容与教学过程中去。启发式教学和案例式教学就是计算思维“落地”的具体方法。
计算机博弈(Computer Game)也称为机器博弈,是指根据各种棋类游戏规则,让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给出招法,与人或者另一台计算机进行对弈。计算机博弈项目既有趣味性,又有策略性和对抗性,深受广大青年学者的喜爱,并成为人工智能领域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笔者研究幻影围棋项目多年,在文献[4]的启发下,将程序中的部分基础内容作为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案例和实验内容,制作C语言课程设计题目,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学习的乐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1幻影围棋概述
幻影围棋(Phantom go)是一项欧洲的棋类游戏,因为下棋规则是基于围棋,采用9×9的围棋棋盘,但是又在围棋基础上加入了信息不完全的限制,即下棋双方均无法获得对方落子的位置,有中间裁判可以看到双方落子位置,进而给予双方操作是否合法或者是否提子的指令来进行比赛,故称为幻影围棋。它是国际计算机奥林匹克大赛的竞赛项目,也是我国大学生计算机博弈大赛的竞赛项目,是一种集战略、战术和机会为一体的棋类游戏项目。如图1所示,左边是黑方棋盘,中间是白方棋盘,右边是裁判棋盘。裁判的棋盘相当于一个9×9的围棋棋盘,黑方棋盘中的白子是通过裁判的返回信息判断出的部分棋子落子位置,信息是不完全的。这种不完全的信息,既增加了对弈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趣味性和机会性。
2课堂教学实例设计
案例教学法是计算思维“落地”的最直接方法,一个好的案例在教学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指导幻影围棋博弈项目的过程中,总结了一些适合C语言教学的例子,将C语言的知识与游戏程序有效融合,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部分实例见表1。
由于篇幅有限,下面只列出两个实例的部分代码。
实例1:幻影围棋的界面设计
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程序输出运行结果都是DOS命令行式的,表示一个围棋棋盘在初学者眼里似乎是不可能的。该实例利用输出各种线条组合来表示一个棋盘,使学生对C语言程序另眼相看。由于方便显示,我们用表格表示棋盘,每一个单元格表示实际棋盘上的交叉点。部分代码如下:
实例2:初始化棋盘数据结构
在该实例中,利用了结构体类型定义变量表示落子的位置,用二重循环结构控制二维数组的赋值。
3上机实验题目设计
上机实验是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上机练习才能更好地掌握和理解C语言各个知识点,锻炼并提高他们的程序设计和程序调试能力。设计实验内容一定要有针对性和综合性,而幻影围棋程序综合运用C语言很多知识点,不仅满足上述要求,而且还增加了趣味性,使实验效果更好。
例如:实验1:统计棋盘上白子的数目和黑子的数目,部分代码如下:
该实验中将循环结构、选择结构、二维数组3个知识点有机地融合,又实现了计数功能,解决了棋类游戏最基本的统计功能。由于篇幅有限,下面仅列出实验题目。
实验2:实现提子(吃子)的过程,并更新棋盘;
实验3:随机产生落子位置,并判断是否该位置已有子。
4课程设计题目设计
课程设计是C语言程序设计的后续课程,目的是巩固学生对C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即计算思维能力。该课程总共一周的时间,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综合性的程序设计题目。笔者基于幻影围棋设计了一个课设题目,该题目有若干个功能,由一组同学(1~4人)完成,其中一人负责分工、总体程序框架建立及其他功能整合,最后综合成一个简单的幻影围棋竞赛程序,能够实现人机对弈的过程。
课设题目:一个简单的幻影围棋系统
主要功能包括:①绘制棋盘:根据幻影围棋规则绘制9×9的棋盘,并定义变量来保存棋局;②开局初始化:打印棋盘并将一些变量设为初始状态;③先手选择:选择自己为先手还是对方先手(现代围棋下法黑子为先);④招法生成:即生成一个落子点,可以是随机方法(最简单),也可以用定式方法(固定走法);⑤接收裁判信息并响应:每次落子之前,都要询问裁判该位置是否合法,并且根据裁判返回信息做出落子、提子、猜子等策略选择;⑥提子:根据裁判的提子信息,将部分己方的棋子或者对方的棋子提出,并更新棋盘。
以上各功能的设计,不仅综合了C语言很多知识点,又集趣味性和创新性于一体,而且将完整的工程概念引入课程设计中,提高了学生C语言编程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课程教学案例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 教育 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
计算机技术是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基本技术,是现代教育主要内容之一,作为现代中职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以为他们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得心应手使用计算机技术做好准备。
一、中职计算机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许多学校计算机课程还停留在多年前的计算机知识普及初级阶段,比如计算机的历史、文字输入、排版、表格处理PPT制作等简单的计算机技术,这些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相差甚远,而且很多学生都能独立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显然不符合当前中职生教育的现实,使得中职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大为减退,中职生对于教学内容有更高的期待,他们希望能够掌握比较高端的技术,能够运用于以后的工作。
二、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对策
(一)改革教学内容
目前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课学期和课时等的限制,这些计算机课程的拓展学习一部分只能通过选修来完成。中职应该开设PowerPoint、Photoshop等课程。中职学生的质量通常是好的,有学习欲望。中职生学习Flash、Photoshop和其他课程,从学习能力上看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二)从专业需求着手优化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与手段要服从于教学内容,要着眼于人才培养、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应进行如下改革:
1.引入“嵌套”教学法
中职的学生计算机理论概念学习困难。计算机课程教学不能等同于社会上的计算机培训,它应该有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在教学中教师要传授先进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学习的能力,所以在理论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改变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用一个嵌套的理论知识或概念。
2.来源于专业领域的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本质上是一个教育困境,没有具体的解决方案,扮演了一个设计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扮演主要角色,传授知识。案例是描述一个真实的或虚拟的情况,上下文包含至少一个可以鼓励学生讨论的内容。
三、合理的任务分配与驱动
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课堂上教师基于当前教学主题(目标)设计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和完成任务的思想、方法、步骤和结果。根据任务完成期限分为学期任务和单元任务,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可分为基本任务和扩展任务,大多数学生需要完成基本任务,扩展任务是照顾学生的高水平,考虑到学生的性格特征可分为:封闭和开放的任务,封闭的任务是按照老师的具体要求来完成,开放任务建立任务主题鼓励教师和学生完成一项特殊的技能。根据教学计划分为展示类任务和解决问题的任务,展示类任务主要是学生应用软件制作电子作品,强调计算机技术作为学习对象,解决问题的任务是学生借助软件来解决实际问题,强调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学习工具。
四、通过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精心设计课前准备活动,为新课导入作好铺垫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要求教师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课前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准备一个幽默笑话、一个典型案例,或最新电脑软硬件信息,国内外电脑界热门话题等,从而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情绪转移到课堂学习上来。比如,在某堂课前笔者通过讲“什么是3G时代,有没有2G和1G时代呢?”“什么是三网合一?哪三网,计算机网络和电信部门的通信网有什么异同?”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中来,因为他们对此很有兴趣。
(二)在情境中学,在情景中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造某种感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吸引学生,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和心理功能的发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社会和生活的提炼和进一步处理后影响学生。如榜样、生动的语言描述,课堂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等,使主要的教学内容形象化,这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微妙的暗示。
(三)通过多媒体技术直观展示、提高学生兴趣
多媒体技术信息量大,灵活自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各种教学素材,学生可以轻松愉快直观清晰地了解和理解教师讲述的内容,多媒体技术可以为教学提供生动有趣的资源,可以通过生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教育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课程教学案例范文4
下面是STEM教育的一个案例:淋漓湖游船。
STEM教育整合了多学科知识,对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而言,需要把握各方面知识点的整合交叉,需要分析学科的整合对于我们实践教学带来的挑战和压力。淋漓湖游船的案例中对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相关知识点脉络明确清晰,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各学科知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整合之美。我们结合学校所在地淄博博山的特点,基于Scratch语言的另外一个版本BYOB,开设了一组体系完整的校本课程,并给BYOB起了一个有博山特色的名字“博贝”。
1. 教学设计
本节课选用旅游区“淋漓湖”作为故事讲述的背景,不同地区的教师可以选择不同背景,不同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发掘不同的STEM知识,知识的融合程度要根据学习者的具体情况而定,总之这里强调的是知识,不仅仅是简单的相加。
2. STEM的契合点
3. 具体知识点
教学中使用一款名为BYOB的软件,它能够实现简单的动画创作、角色和背景图片的处理,很方便学生利用其来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在计算机程序学习中,也能从STEM的整合学习中对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序素养进行提升。
我们通过模拟小船在湖面上的移动和漂浮是对于科学知识的掌握,而小船是软件中的一个角色(在案例中称为“演员1”),小船的方向和坐标值是对应于数学知识的坐标系,同时角色和背景图片对于学生来说可能需要通过网络来查找,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图片处理,这也体现了技术层面的知识点。最终通过编写程序体现一些动态性,提高学生对程序设计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们的学生其实是在做一个“导演”的工作,负责整个项目的流程控制、步骤要求、评价和反思,这就仿佛是学生在和同伴合作完成一个工程,于是工程的概念在学生的脑海中也就自然呈现出来。在经过教师讲解演示、学生自主创建程序后,学生们大多都能编写出程序代码,同时运行程序并控制小船的移动,舞台上会显示出动态的效果。学生们不仅仅学习了STEM各方面的知识,也创作出了自己的小项目,内心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课程教学案例范文5
一、开设财务管理案例课程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一)开设财务管理案例课程的可能性一般认为进行案例学习的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实践知识。由于MBA学生来源于企业,具有实践知识,所以在MBA课程教学中能够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法或者开设案例课程。而本科学生由于缺乏实践方面的知识,学习财务管理案例课程超出了其认知能力,对本科生开设案例课程有比较大的难度。本次案例课程选择和编写了8个财务管理案例进行教学。问卷调查表明,学生对完成本次案例课程学习任务的总体感受是任务量适中,对案例难度的总体感受是比较难但能接受。这说明本科学生虽然缺乏实践知识,但只要能提供适合他们学习的案例,教师对案例课程进行有效的组织,他们还是有能力完成案例课程的学习任务。
事实上,由于案例课程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不同于其它课程,能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受,所以大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感兴趣。在学习兴趣的驱动下,选课学生在课后都能自觉地对案例进行研究。根据问卷调查,学生课后花在每个案例上的研究时间平均为5至6小时。本科学生对财务管理案例课程的学习热情部分地弥补了其在实践知识方面的不足。这也是本科学生能完成财务管理案例课程学习任务的主要动力。
(二)开设财务管理案例课程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高校对本科学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把知识点讲清楚。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一般也只注重知识点的学习。这样对某一学科的认识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全局性。在本科阶段,我国学生特别是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学习工具主要是教材,吸收理论知识也主要是来源于教材。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情况缺乏感性认识,综合运用能力比较差,因此大部分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情况希望能有一定的了解,并提高自己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案例一般以企业实际发生的事件为背景编写,比较大的案例往往还包含了不同课程、不同学科的内容,反映的知识具有综合性。因此从学习内容上看,通过对这类案例的学习,学生能对已学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情况建立起一定的感性认识,也能提高已学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表2是对学习财务管理案例课程收获内容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该项问卷统计表明:通过对财务管理案例课程的学习,确实可以达到上述目的。除此以外,也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演讲能力。
由于财务管理案例课程能弥补现阶段本科课程体系存在的缺陷,学生可以学到现有课程体系不能学到的知识。因此选修财务管理案例课程的绝大部分同学认为,学习财务管理案例课程有比较大的收益,在本科阶段有必要开设财务管理案例课程。
二、财务管理教学案例的编写与选择
给本科学生开设财务管理案例课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编写、选择多大难度、什么类型的案例作为教学案例。因为如果案例内容太少,难度太低,无异于让同学做比较复杂的思考题和计算题。从而失去了开设财务管理案例课程的意义。而如果案例内容太多,难度太高,学生不能完成案例的学习,也难以达到开设财务管理案例课程的目的。
(一)本次案例课程使用案例介绍本次案例课程教学编写和选择了8个案例。案例1:青鸟天桥财务管理目标案例;案例2:东方汽车制造公司筹资决策案例;案例3:武钢股份增发新股收购钢铁主业筹资方案案例;案例4:HN集团放弃新建厂战略规划案例;案例5:WK大学新校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案例;案例6:WG(集团)公司利润分配管理案例;案例7:武钢(集团)公司集团出售资产评估案例;案例8:案例设计。案例1、案例2、案例4来源于王化成教授编写的《财务管理教学案例》教材,这些案例的内容与对学生的要求参见该教材(王化成,2001)。案例3、案例5、案例6、案例7是专门为本次课程开发的案例。案例3是以武钢股份2004增发新股方案为基础编写的,要求学生总结该筹资方案的特点以及包含的资本运作方式(与宝钢股份、TCL发行股票筹资相比较)。案例5是基于某大学建设新校区的全套可行性研究报告,在该案例中只是将现金流量表和财务评价指标的计算过程与计算结果删去,要求学生根据案例提供的资料编写出现金流量表和计算出评价指标,并对该校区建设的可行性进行评价。案例6是以WG(集团)公司2004年制定的利润分配管理制度为基础编写的,要求学生根据目前的法规以及已学的财务管理知识对制度进行修订、完善。案例7是根据武钢(集团)公司集团2004年出售资产给武钢股份时的资产评估报告编写的,案例要求学生根据案例背景材料总结资产评估方法。案例8要求学生上网查阅上市公司资料,或者利用有关新闻信息资料编写一个财务管理案例。
就上述案例的学习难度来说,问卷统计结果表明,选修这门课的大部分同学认为,从总体上看案例比较难,但能理解、接受,部分同学认为案例难度适中。而对学习这门课程任务量的看法是大部分同学认为学习任务量适中或者比较重。
在上述8个案例中,问卷统计结果表明,难度最大的案例是案例5,其次是案例3,对案例难度的看法。而就学生的收获程度来说,难度最大的案例5、案例3也是学生收获最大的2个案例,然后依次是案例6、案例7、案例1和案例2。
(二)对案例选择、编写问题的讨论 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案例类型问题。案例可以分为示例型案例与研讨型案例,全局性案例与局部性案例。涉及全局性和研讨型案例适合于有丰富管理经验的MBA学生,但可能不适合缺乏财务管理经验和行业知识的普通本科学生。相反,示例型和仅涉及局部财务问题的案例教学对本科学生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胡志勇、邵国良,2003)。但是,局部性案例由于反映的是局部实际问题,只涉及局部理论知识,难以反映财务知识的综合运用情况。学生对这类案例的学习,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相反,那些信息量大、能反映财务管理等知识在企业管理中综合运用的全局性案例,更容易达到上述教学目的。学生通过对这类案例的学习,收获更大,教学效果也会更好。如与其它案例相比较,案例3、案例5的信息容量大,综合性强,而学生学习这两个案例的收获也
最大。
二是案例难度问题。从学习效果方面考虑,用于案例课程教学的案例应该要有一定的难度,即学生只有通过努力才能完成案例的学习任务。因为,案例涉及的大部分理论知识学生在其它课程中都已经学过,如果案例比较简单,仅仅地重复已经学过的知识,没有一定的难度,就不能吸引学生深入地探索、研究案例内含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只有当案例有一定难度时,才能吸引学生去研究它,在案例研究过程中,达到案例课程的学习目的。学生对本次开设的财务管理案例课程在难度方面的主要看法是比较难、但能理解、接受,而在收获方面的主要看法是有比较大的收获,从而印证了上述观点。就个别案例而言,案例5、案例3难度最大,但学生的收获也最大。个别案例难度与收获的关系也印证了上述观点。
三是案例内容问题。本次案例课程用于教学的案例1至案例7包含了财务管理目标、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管理、资产评估等方面内容,这些内容属于财务管理范畴。通过案例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作为为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财务管理案例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能仅仅只包含财务管理这门课程的内容,而应该更广泛地反映财务管理专业主要课程体系的内容。对学生的问卷表明,财务管理案例还应该包含高级财务管理、财务分析、成本管理、管理会计等方面的内容。
三、财务管理案例课程的教学模式
课程教学案例范文6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传播教育 时间序列分析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Case Teaching Methods in Communication Studies Course
REN Di
(Literature Institute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chun, Jilin 130022)
Abstract Take advertising specialty "Communication Studies" course teaching as research object, obtained from the student learning experience teaching cases a time series analysis under three main issues: first, beginner's loss, stress and anxiety; Second, students for flexible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 of reflective analysis; Third, the end of the semester, the assessment of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s. For students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academic pressure and curriculum concerns into the process of capacity building, thereby generating a positive feedback at the end learning experience, teaching cases in the future for that technology integration across the curriculum, put forward relevant teaching proposals.
Key words case teaching method; communication education; time order analysis; teaching research
当前,面对传播产业的快速变动,我国学术界对于传播教育逐渐重视回应媒体产业的变化与本身学科的重新定位思考。目前我国传播教育研究方法较偏向宏观分析方法方面(Macro Analytical Approach),而较少采用微观分析方法(Micro Analytical Approach)。①因此,本文根据微观分析方法进行行动研究结构分析,进行符合教育行动研究精神的教学研究,深度检视学生学习传播学概论课程的学习经验。
1 案例教学研究相关理论
教学研究持续地关注于教学与学习的过程,当教学研究深入评估现在施行的惯例,验证好的惯例,仔细省思教学,并寻找学生如何成功学习时,将最能体现其研究价值。②另外,教学研究对于我国高等教育而言,是不可忽视的,而应受到重视,因为教学研究是教学管理的一种现实需要,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一项战略需要。
而针对教育情境,发现课程问题,提出新课程发展的研究路径,应该以案例教学法推展课程发展,并提出系统化的主要程序步骤,这包括:③(1)通过案例陈述所关注的课程发展问题,规划可解决问题的课程发展方案;(2)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寻求可能的课程发展行动研究合作伙伴,实施课程发展方案;(3)案例教学课程评鉴与回馈,发表与呈现课程研究证据。
2 教学策略研究
新时代学理念在于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学生积极建构知识反省行为,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典范,意味着教师、教材、媒体、教学、情境、活动均围绕着学生。可以看出,传播学概论课程教学策略核心价值便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其具体特征包括:④(1)由点及面——个体示范学习;(2)小组协作学习;(3)媒体技术的融入;(4)衡量反思。增强学生使用远距教学资料库的机会,提升学生个体学习的学习环境;而小组协作学习,则有学生小组学习的教学设计。
传统教学评价中将学生智力和分数视为单纯的一种能力表现,因此评价方式主要采取纸笔测验方法,只重视学习结果,而忽略学习历程,当前许多教育学者纷纷提出正视智力结构多元的重要性。⑤因此,教师在教学评价时,应采取多元资料搜集方法,从不同时间、不同方式、不同地点,而有系统地搜集学生信息,以了解学生学习全貌。以不同方式评价学生为例,本课程着重于传播教育的改革方面,因此,较为偏重实际操作的方式,然而,由于课程评价也包含口头报告,因此,也涵盖口头发问方式,此外,以课程评量期末报告而论,评量方式也包含论文式测验,因此,可称为多元评量。
为研究传播学概论的课程案例教学法,在每学期平均有七次学生实际操作的环节,针对不同产业新闻进行理论运用,进而解读关键产业新闻作品课程平时报告,其学生小组平时书面报告占30%,小组期末书面报告则占20%,个人及团体出缺席情况分占10%以及5%;个人网络学习及贡献则占10%;为避免大班教学中出现学生有Free Rider的现象,每次学生分组口头报告时采取随机抽签方式,进行学生个人口头报告成绩检验,其占25%,在每次学生的个人口头报告中,老师可进行学生个别学习成果的深度检验。这样长时间、多样式地搜集学生学习表现的精神源自教育学者对于多 (下转第210页)(上接第183页)样化智慧的重视,重视学生智慧的充实,不仅是对学生不同学习潜能的重视,也能带给学生多样的学习经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将活化教学。
3 对课程的思考与建议
传播学概论课程本身即存在具体操作难于理解、量化和实验的问题。加上大一同学初入大学校园,尚不习惯自主性学习,一方面不能预先读书,结果听讲时要么听不懂、要么因思索而掉链子、要么课堂上热闹课后不知道学了什么……这些问题应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来解决。具体如下:首先,增强此课程理论与产业现况分析、此课程与广告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关系训练过程,以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误判此课程属于“过度理论”性课程,而降低文学院学生学习此课程的动机与兴趣。其次,传播是一个边缘学科,它与目前大多数学科都形成了交叉领域,因此此课程所设计的多样化、互动师生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复合式学习、修正式案例教学、小组写作等教学策略下,具体学习传播基础理论、整合产业分析理论与现况、传播在广告学专业中的实际应用操作,应该能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学生原本的学习焦虑。该策略对学生学习习惯会产生良性冲击,可协助刚脱离应试高中生活的大一新生更快适应大学教育学习方式。再次,学生于课程结束前,实践课程应用理论与生活传播现况相结合的研究,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对于未来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针对此教学案例从一开始的学生对课程的忧虑,到过程中的能力建构,进而在期末产生正面回馈的学习经验,此教学案例对其他“概论”式课程的调整和跨学科实验充满了期待。提出以下建议:(1)设计新生入学焦虑问卷和新生新课的开课问卷调研,更进一步掌握学生学习焦虑的原因,并据此设计本学期的实践环节具体操作步骤。(2)设置反馈机制检测学生非常态学习态度的变化,及时掌握学生状态,为后续实际操作环节提供支持。(3)尽量采取互动性高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营造和谐学习氛围。(4)安排传播产业相关会议参观行程,让学生更贴近产业现况,从而在“产学研”发展体系中占据优势地位。(5)针对传播学的宽泛研究对象,学生学习跨学科的课程整合及评估,应特别重视学生是否将传播理论延伸到应用理论、从应用理论到实际操作。应学会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6)教师应尽力在课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重视学生意见以及不断强调学生问卷回馈绝对不影响学生成绩,成绩也尽量在学期中逐渐公布,以降低学生不敢真实反映意见的状况,致使问卷回馈内容无法呈现多元意见。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传播学概论课程教学方案设计及效果分析(GH11096)系列成果之一,本作者为课题组成员
注释
① 左雪梅.高校新闻学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新探[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11).
② 冯钢,朱光宝.案例教学法——新闻学教育的当展趋向[J].新闻界,2004(3).
③ 辛蔚峰.案例教学法的课堂应用策略研究——以传播学课程教学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