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技术要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结构技术要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结构技术要求

建筑结构技术要求范文1

关键词:混凝土;建筑结构;加固

1引言

建筑混凝土是工程上经常用的到的材料,具有性能多元化的特点,因此其应用的前景广阔。混凝土具有凝固以前是便于施工的流塑状态,凝固以后多元化,并且经济性好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在各种建筑工程中。然而,在混凝土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在设计或者施工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混凝土的质量,进而会导致建筑物的质量问题,基于此,产生了混凝土的加固技术。混凝土的结构既是加固受损混凝土结构,使得建筑构件的性能得到恢复或者提高,同时,加固尚是完好的混凝土的构件,以便于增加建筑结构的性能。

2混凝土建筑结构加固的目的及特点

由于建筑物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会对建筑结构安全,舒适以及耐久性能造成不良的影响,基于此建筑结构必须要经过可靠性的评估,建筑的结构不能达到国家规范要求时,应该进行加固。不同的建筑由于条件不同,建筑混凝土结构以及构件的受损程度不同,所以需要采用不同的加固技术进行加固,但是加固的目的基本相同,都是为了增强建筑结构的强度,从而使得建筑结构的刚性和稳定性增加,从而使得建筑结构的耐久性增加。

和新建的建筑工程存在着非常大的区别,建筑结构混凝土的加固是根据设计以及施工的要求进行的,具有以下特点:(1)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加固的拆除以及清理工作独特;(2)进行建筑结构加固一方面要判断建筑原结构的适应性,对加固的情况进行计算,同时另一方面,要全面考察原结构和新结构使用寿命,强度刚度等各个方面的协调;(3)现场各种因素对于建筑结构的加固的影响非常大;(4)通常建筑混凝土结构的加固是对已经使用的工程进行的,加固的过程需要尽可能减少或者避免对使用的影响,因此,建筑结构加固的施工是非常困难的。

3混凝土建筑结构加固的原则

混凝土建筑结构加固的原则主要包括:(1)基于建筑整体的总体效应原则。建筑结构的加固方案需要综合考虑整个建筑的加固效果,通过综合分析,避免虽然建筑局部的结构得到加强但是建筑整体的抗力降低的问题;(2)建筑的构件达不到稳定和安全的要求时,需要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此时综合考虑加固结构体系。即混凝土建筑结构加固满足结构体系和构件加固的原;(3)综合考虑建筑结构的整体加固和局部加固。如果加固建筑结构体系中个别构件不影响建筑整体受力,那么可以只对结构构件加固,此时可以仅对受损的构件进行加固,使其恢复到原抗力。然而如果加固建筑结构体系中个别构件影响到建筑整体的受力,那么就应该对整个建筑进行计算同时实施整个建筑的加固;(4)综合考虑建筑加固永久性和临时性。混凝土建筑结构的临时性结构的使用期限短,因此,其耐久性相对较低,基于此,可以适当的降低建筑加固的标准,如果建筑结构的耐久性高,使用年限长时,加固的标准比较高;(5)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抗震原则。对于地震区域建筑结构加固需要同时考虑承载力和抗震性能,按照抗震级别要求的不同,基于满足本地区抗震的要求,进行建筑结构的加固。

4混凝土建筑结构加固措施

(1)、混凝土建筑结构增加截面的加固技术。对于钢筋混凝土构件在受压区域增加混凝土的现浇层,使得截面的有效高度和面积都得到了增加,因此,能够使得建筑构件正截面的抗弯能力,斜截面刚度都得到提高,实现了混凝土建筑结构加固的目的。采用增加截面的混凝土建筑结构加固方法,其施工的工艺简便,设计和施工的经验较为成熟,适用性很强;然而存在了由于现场施工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所以会对生产生活造成影响,并且会降低个、加固以后混凝土建筑的净空间。

(2)、混凝土建筑结构外包钢的加固措施。通过焊接或者乳胶水泥等进行化学灌浆对梁柱的周围钢进行加固。干式外包钢以及湿式外包钢是混凝土建筑结构外包钢的加固措施的两种方式。利用混凝土建筑结构外包钢的加固措施可以使得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以及刚度和延展性都得到提高。通常混凝土建筑结构外包钢的加固措施被用在混凝土框架柱的加固,因为这种方法能够较大幅度的提升构件的承载力,但是却很少影响加固混凝土建筑构件的截面和外观。一般在混凝土建筑结构外包钢的加固措施中采用低强度的钢,目的是降低加固构件的应力。

(3)、混凝土建筑结构粘钢加固技术。即在混凝土建筑构件承载力弱的区域粘贴钢板,目的提高被加固的混凝土建筑构件的承载力,并且施工简单,快速,加固后对建筑原来结构的影响比较小,但是对胶粘技术和操作的要求比较高。

(4)、混凝土建筑结构增加支点的加固技术。利用降低受弯混凝土建筑构件的跨度,使得被加固的混凝土建筑构件的承载力降低,从而使得结构的承载的能力增强。增加支点的加固技术施工简单,但是对建筑物的外观造成影响较大,会降低建筑的可用空间。

(5)、混凝土建筑结构外贴纤维加固技术。采用胶体材料将纤维加强的复合材料和被加固的混凝土建筑构件进行粘贴。这样被加固构件和胶体材料一起工作,从而使得混凝土建筑构件的承载能力提升。这种技术具有耐潮湿,没有增加混凝土建筑构件自重,同时维修的费用低廉,经久耐用的优点。

(6)、采用增加预应力水平拉杆进行加固的技术。采用这种方法对混凝土建筑构件进行加固,其效果非常有效,使得建筑整体承载力大大提高,但是影响了建筑的外观。

建筑结构技术要求范文2

关键词 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8-0065-02

0引言

在现代建筑结构优化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尽可能满足用户对建筑结构功能需求,同时要对建筑结构设计成本、经济效益、后期使用、节能性能等进行充分的考虑,才能保证建筑结构设计质量,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效益。本文结合现代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理论,从建筑结构设计方案、构件配置、材料利用及计算四个方面,对建筑结构优化设计要点进行深入探讨。

1 建筑结构优化设计

1.1设计方案方面

为了保证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合理性,设计人员依据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结构设计方案。在制定结构设计方案时,必须注意的几点问题:1)保证结构构件配置合理性。设计人员在对建筑结构配件进行设置时,必须对每个构件进行充分的考虑,以保证构件配置合理性,发挥构件在建筑结构优化中的作用;2)扭转效应预防。为了防止建筑结构出现扭转反应,要求在建筑结构平面上的抗侧力中心必须与建筑物外力中心相接近或者相互重合,不仅可以减少抗扭转构件数量,同时可以降低建筑造价成本,提高建筑物经济效益;3)合理设置传力途径。如果建筑结构传力途径较为复杂,不仅会增加建筑工程造价成本,同时对建筑结构安全性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要求设计人员必须设置简单的传力途径,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结构所需传递构件,降低造成成本,同时可以避免安全事故的产生;4)注重建筑结构整体效果。在制定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方案时,从建筑结构整体性出发,处理好建筑结构构件与建筑结构间的受力关系,使得建筑结构承载力、延伸性及刚性强度得到有效的提升[1];5)加强沟通合作。为了保证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要求设计人员与建筑人员、施工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并共同制定建筑结构优化方案,使得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方案更加的完善、可靠。

1.2材料利用方面

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主要是为了使建筑工程达到“低成本、高收益”的效果,即尽可能减少较少的资金,建立舒适、安全的建筑。而材料作为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利用对建筑结构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设计人员依据建筑结构构件受力情况、环境等特点,选择适宜的材料。对于刚劲混凝土建筑结构而言,其柱子是受压重点,所以必须选择抗压性高的混凝土,以缩小结构构件截面,扩大结构空间,使得结构自重力有所减轻。梁板是建筑结构受弯的重要部分,可采用强度较高的钢筋,以减少钢筋材料使用量,保证钢筋与混凝土强度统一性,使得材料性能得到充分发挥[2]。而对于建筑结构中的跨度结构、复杂结点、及转换层,则可采取钢结构材料,一方面可以降低材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建筑物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1.3构件布置方面

建筑结构主要包括梁、剪力墙及柱子等,在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中,必须对这些构件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布置。1)柱子设计与布置。建筑结构柱子截面与轴压比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建筑结构上部轴力处于一定状态时,可以通过扩大柱子截面、增加柱子箍筋或者加大混凝土强度等措施,对柱子轴压比进行有效的控制,以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同时使建筑结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3];2)梁设计与布置。建筑结构梁板可分为宽扁梁和预应力梁。宽扁梁不仅可以降低梁板截面高度,同时可以提高建筑物整体净高,使得建筑物面积得到扩大,但是其经济效益与普通板相比较低,主要是因为建筑结构梁板横向截面高度有所降低,纵向钢筋率就会有所增加,挠度也有所扩大,提高了建筑成本。对于挠度的建筑结构,可采用预应力梁,虽然能够满足建筑结构设计特殊要求,但是其成本相对较高;3)现阶段我国建筑结构优化设计过程中,框架-剪力墙结构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结构体系,其主要由钢筋混凝土型剪力墙和框架组成的,建筑框架中的梁柱由刚接完成,而剪力墙和框架可采用铰接或者刚接完成。框架-剪力墙结构具有灵活性的使用空间、良好的整体性及衍生性、较强的抗震性和承载力,使得结构侧移达到减小,使得建筑结构得到有效的优化和完善。素以在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中,必须提高建筑结构侧向刚度,以保证建筑结构安全性,降低建筑造价成本,使得建筑结构优化设计得到最为理想状态。

1.4结构计算方面

为了保证建筑结构计算的准确性,使建筑结构设计得到有效的优化,要求设计人员在结构计算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要求:1)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在建筑结构计算时,必须对建筑工程情况进行有效的调查和分析,以保证建筑结构计算数据的准确性;2)计算机系统的应用。为了提高建筑结构计算的准确性,设计人员必须合理应用计算机系统,对建筑结构计算结构进行全面且有效的分析;3)数据输入准确性。为了避免建筑结构计算误差的产生,要求设计人员对建筑结构计算数据输入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并对建筑结构设计图形、构件及荷载等参数进行核查;4)计算结果审查。当建筑结构计算完成后,必须建立相应的审查制度,对计算结构进行有效的审查,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以保证建筑结构计算的准确性,使建筑结构优化设计得以实现。

2结论

结构优化设计不仅能够提高建筑结构安全度和稳定性,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建筑工程建设成本,使建筑工程效益得到有效的提高。所以,设计人员必须加强现代建筑结构优化设计工作,选择合理的结构优化设计方案,提高材料利用率,合理配置结构构件,保证结构计算准确性,使得建筑结构得到有效的优化。

参考文献

[1]班春旭.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2,12(17):89-90.

建筑结构技术要求范文3

【关键词】提高;建筑结构;设计质量;安全;策略

引言:随着我国现代建筑产业的发展,建筑形式越来越复杂多样,建筑结构的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建筑结构的安全因素来源于多个角度,可以说建筑的安全度考虑,是确保建筑工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建筑安全、建筑质量、建筑稳定性离不开建筑结构的基础作用,想要提升建筑的安全性,确保对地质灾害的抵御能力,就必须强化建筑结构设计工作。要立足于建筑结构设计的实际,展开对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内外环境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理解建筑结构抗震能力不足,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建筑结构施工质量等隐患存在的内在原因。从建筑结构设计的具体工作着眼,以提升抗震意识,提高建筑结构施工质量。合理运用建筑结构设计软件,从规范建筑结构材料等方式出发,建立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体系,更好地实现建筑安全性这一重要的目标。

1结构设计基本原则

1.1选择合适基础方案

在进行基础设计时要综合分析工程的地质条件、与其相邻建筑物的影响、施工条件、上部的结构类型以及荷载分布,使用基础方案时要经济合理。在设计的过程中要使地基的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将地基进行变形演算。在基础设计的过程中地质勘察的报告要详尽,而缺少报告的应该要进行现场的查看,并且参考附近建筑的资料。一般情况下,两种不同的类型不适合在同一结构的单元中使用。

1.2舒适与经济原则

住宅的建筑设计主要还是满足住户居住的舒适满意度,合理的对户型进行分配,对人居环境进行改善,结构在设计方而应该配合机电和建筑专业,尽可能的在居住的空间中避免使用隔音效果不好的建筑材料,在建筑建造过程中减少露柱的情况出现,以住户的舒适度为目标,室内环境上要通透,采光效果要好,这样可以给居住者带来良好的居住环境。在房屋的结构设计中,应该考虑室内空间的可调控性,便于住户能够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改装。在经济活动中住宅已经变成一种商品,居民具有购买力,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房产。开发商在房屋的建造中,要求资金投入少,效益的回报比较高,买房者就是对房屋的要求要在外观上能够精美,布局设计上要合理,房屋的价格方而要适中,房屋的质量上要上乘。因此,在房屋的建造的选择上应该根据建造的地点和相关的层数进行比照,为满足经济性需求的前提下对房屋结构进行综合设计和资源优化建设。关于地基的合理设计与否,关系到房屋的整体结构以及房屋的整体造价情况。

2建筑结构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

2.1对建筑结构安全性的重视程度不够

从事建筑结构设计的工作人员或者是项目的管理人员对于建筑结构安全性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特别是系统的安全管理理念并没有完全形成时,此类安全问题的出现大部分都是人为误差,有的时候可以说是人为错误。在对建筑结构安全性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对公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产生较大的威胁。

2.2建筑结构抗震能力不足

就目前的建筑抗震设计来说,通常就是以主轴的方向为依据实行分别计算,同时运用各个构件的抗侧力共同发挥抗震作用,以达到分散地震作用的效果,进而实现抗震的目的。可是,在如今实际的设计过程当中,有些结构设计者根本没有认识到在框架结构中,纵向框架与横向框架同等重要,他们仅仅是重点设计横向框架,然后按照一般要求设计纵向框架,从而使得在他设计出来的建筑结构设计里,梁的跨中箍筋与纵筋配置不匹配,从而极大动摇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同时这样的设计方法也不能够真正地发挥出有效的抗震作用,从根本上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诸多问题的影响,存在设计中对建筑结构抗震能力设计不足的实际问题。受到设计时资金的限制,设计单位为了节约建筑结构设计成本,减少对建筑结构抗震能力和性能的资金投入,导致建筑结构存在钢材使用量的不足,这会引发建筑结构在地震情况下出现失稳、垮塌和倾覆的问题,究其原因就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没有对抗震能力予以高度的重视。

3.提高建筑安全性的建筑结构设计要点

3.1提升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

在建筑结构设计所传达的概念能够有效地将建筑工程师所赋予建筑的思想与美感体现出来,通过在建筑结构用符合工程实际客观规律及本质的方法,将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建筑结构进行表达,通过方案的有效制定将设计师的思想结合实际施工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分配。建筑工程师通过在设计过程中对各施工阶段建筑结构进行有效地考察。对设计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通过应用合理的测量及计算,对建筑结构体系进行合理的划分,结合建筑工程师自身对建筑设计的理念,对建筑结构进行有效的处理,通过力学分析,分析方案的可行性,通过对建筑结构设计的不断修改,以确定最终的概念设计,通过不断进行针对性的建筑结构修改,突出建筑功能的结构安全与性能实用,达到提高建筑工程师实际的建筑结构设计水平。通过有效的建筑概念设计能够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体现“以人文本”的设计理念,通过有效的建筑设计理念提升,促使建筑工程师能够在实际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加强自身设计与社会建筑信息之间的交流,以提高实际的建筑结构设计科学性。

3.2定期全而地对土术工程进行安全检测

建筑工程安全对建筑企业具有极高的重要性,更会对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其安全性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测,健全相应的监督制度,加强制度执行力度,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例如对建筑施工的监督制度、检测制度以及对施工人员的奖惩制度等,只有用奖惩制度激励建筑施工人员,用监督制度督促施工人员,用检测制度去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才能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对工程进行定期的检查,能够提高整个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3完善计算机程序功能

在实际的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建筑结构的图纸设计中,在实际的计算机制图应用过程中,计算机程序功能是否完善,直接影响到实际的建筑结构设计水平在我国的建筑设计过程中,我国基本实现了功能较强、水平较高的建筑结构分析程序的应用,通过计算机的制图功能,达到对数据的有效处理进行针对性的建筑结构分析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结构设计水平随着建筑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功能不断增加,这就使得在实际的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要提高实际的计算机程序功能,通过对计算机技术及工程制图软件的有效升级,能够提高工程师针对性地对建筑结构进行分析,从而达到提高实际建筑结构水平、同各国对现有计算机技术的升级,使之更适应新时代的建筑结构设计技术,这需要相关人员进行不断的努力与实践。

3.4提升建筑结构设计工作的抗震意识

抗震意识是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人员具备的基本意识,要从落实建筑结构安全性的高度提升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要建立抗震知识、抗震规范的学习组织,全面提升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抗震意识,使他们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能够把握抗震这一环节与要点。要强化建筑结构设计的检查,建立抗震规范和准则的检查体系,重点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和安全性展开检查,从而确保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和抗震性。

结束语:

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行业之一,对建设我国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制度起着推动作用。建筑结构是建筑承载荷载、维持平衡、确保外形的重要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强化建筑结构设计,是提升建筑质量、确保建筑物安全的重要基础,提高建建筑结构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步骤,作为建筑工程的骨架,有着无法取代的地位。当前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被规划在地质多发区域的情况逐步增加,要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提高建筑安全性。在实际的建筑生产过程中,基于建筑的安全性、实用性,要求提高建筑结构的设计水平。本文从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所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结合我国建筑行业实际,提出了关于如何提高建筑结构水平的有效措施,以供交流学习。

参考文献:

[1]徐涛.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分析[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0 (3) .

建筑结构技术要求范文4

【关键字】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变形特点;存在问题;解决途径

1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

高层建筑是当前城市建筑工程项目开发的主流产品。高层建筑不仅要有合格的质量,还需要有美观的结构。而这些建筑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在项目设计时,十分明确建筑结构的受力特点。针对这个问题,本了如下分析:

1.1水平荷载成为决定因素

水平载荷是建筑结构受力变形的决定因素。根据材料力学理论,楼房的重力与楼面使用载荷在竖向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和弯矩的数值,与楼房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而水平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倾覆力矩,以及由此在竖向构件中引起的轴力,是与楼房高度的两次方成正比。另外,对于特定高度的楼房而言,竖向载荷一般是定值。而水平载荷,如风、地震作用引起的横向载荷,其大小与建筑结构的材料力学性质有关,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1.2轴向变形不容忽视

由于建筑比较高大,因此一般建筑结构受到的竖向载荷比较大,很容易引起相关建筑结构的轴向变形,进而会影响到连续梁的弯矩,造成连续梁中间支座处的负弯矩值减小,跨中正弯矩和端支座负弯矩值增大。同时,竖向载荷还会影响到预制构件的下料长度。因此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需要根据轴向变形的计算值选取下料长度。

1.3侧移成为控制指标

结构侧移是关系着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楼层高度逐渐增加,则建筑结构在水平载荷作用产生的侧移会迅速变大。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和安全,结构侧移需要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2高层建筑结构的变形特点

首先,对于高层建筑而言,竖向的结构变形是主要的。在建筑楼面上的各种竖向构件其应力大小不同,其受到压缩之后的变形也不同。尤其在当前,大多数的高层建筑采用的钢筋混凝土的浇筑结构,如果在施工中,不对基底应力进行调整,会导致建筑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另外,由于高层建筑结构的柔性更大一些,对水平载荷特别敏感。因此,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一定要合理地选取参数,施工时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使得高层建筑能够保证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要求,进而保证建筑物的质量。

3高层建筑结构选择原则

高层建筑物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设计师在进行结构选择时必须严格遵循一定的原则,对于建筑结构的特定要有合理的取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层建筑的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进而保证总体建筑工程项目更加顺利的完工,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1结构的规则性

在高层建筑结构的规则性方面,新的设计规范有比较大的变动,在原来的基础上,添加了很多新的限制条件,如嵌固端上下层刚度比信息等方面的要求。并且在新的设计规范中,明文规定建筑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的开发设计时,结构设计师一定要严格遵守新的设计规范中的技术参数要求,避免不规范建筑结构的出现。同时这样避免了后期施工中出现问题时,再进行设计方案的修改。

3.2避免结构超高

建筑的结构特定对于高度的变化特别敏感。如果建筑物的高度过高,那么在抗震等方面的结构特性就有所减弱,会严重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在有关建筑设计的抗震要求中,将建筑物进行级别的划分,然后对不同的级别做了相应的高度要求。如果在设计中,出现了结构超高问题,则应该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重新计算和修改,或者召开专家会议,严格论证其可行性,以避免施工之后出现问题,或者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出现坍塌等事故。

3.3嵌固端的设置要严格遵守技术要求

一般而言,高层建筑都有地下室或者人防。而建筑物的嵌固端即设置在地下室顶板或者人防顶板等位置。由于这些位置比较隐蔽,工程师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往往会忽略了嵌固端的技术要求等。而事实上,嵌固端的结构合理性对于建筑物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项目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到相应的结构规范要求,如嵌固端楼板的设计、嵌固端上下层抗震等级的一致性等。这些细节值得设计师特别重视,否则有可能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3.4短肢剪力墙的设置

在新的建筑设计技术要求规范中,对短肢剪力墙的设置增添了很多新的技术要求。为了提高建筑项目的设计施工质量,避免因为设计问题而引起重新修改设计方案、返工等问题,建筑设计时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应的技术规范。

4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4.1 建筑结构高度问题

我国现行的建筑物技术规范中对于建筑结构的高度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该规定的制定充分地考虑了经济与适用原则,给出了不同级别的建筑结构相应的高度要求。这个规定是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建筑技术科研水平以及施工技术水平而制定的,是在当前状况下,一般建筑物结构的比较安全的高度。然而,由于很多开发商为了尽可能的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建筑结构的安全问题,盲目地设计导致了建筑结构超出技术标准要求,使得建筑施工与使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针对这个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做出明确的规定,对于超高建筑要取消其销售资格,而对于由于超高而引起的安全问题的责任人严惩不贷。而由于特殊原因,引起的超高,需要经过专家会议论证其安全性,否则不予以批准。

4.2材料与结构体系问题

首先,建筑原材料的合理选择有助于提高建筑物整体的质量。尤其在地震区,很多建筑物需要采用抗震性能比较好的材料。如在高层建筑中要尽量选择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这样可以改善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而当建筑物超过一定的高度以后,则可以选择钢筋混凝土,以减小风振。当前的市场不仅对建筑的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对建筑物的美观程度也有较高的要求。而建筑设计师进行设计时需要在建筑质量与美观程度方面有一定的取舍,即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再考虑审美的需要。因此,为了保证建筑的质量,大多数建筑中选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

4.3在某些烈度区采用较低的抗震措施与构造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以及建筑物高度的不断升高,很多专家指出当前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发展需要。我国现行的建筑结构的防震要求比较低。这主要是由我国的财力、物力比较有限。而在新时期的发展过程,我国的经济与科学技术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也应该修改相应的行业技术规范,如提高配筋率、轴压比、梁柱承载力匹配的要求,加强结构造价以及相关安全技术的开发,进而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的建筑物结构设计水平。

5结束语

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对于建筑的安全性、施工质量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由于建筑物机构设计不过关而引起的高层建筑坍塌、倒塌等事故逐渐增多。这些事故提醒我们,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技术要求与行业规范,避免建筑物超高等问题,而且还要严格把关嵌固端等细节问题。建筑设计师需要十分明确各种建筑结构的受力特点,了解不同载荷对建筑结构的影响,才能充分保证高层建筑物的质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敏明.浅析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设计施工研究[J].广东建材,2010(1).

建筑结构技术要求范文5

关键词:结构检测;结构无损检测;超声法;混凝土结构;钢结构

【中图分类号】TU366.2

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201410397011),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Sj201210397732;Sj201210397737),武夷学院土木工程特色专业建设(Xj2012022),广东省高等学校结构与风洞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404)。

一、建筑结构检测及其发展概述

建筑结构是否安全可靠是评价建筑工程最重要的指标。结构的功能要求概括起来为结构的可靠性,即建筑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正常设计、正常施工、正常使用和维护),应满足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要求。由于建筑结构从设计、施工到使用要经历一个较长时期,而由于设计缺陷、施工技术或质量问题、建筑所处环境、使用条件变化、以及其他一些人为或者非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大部分建筑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病害。建筑病害是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和质量缺陷的统称。为评定建筑结构工程的质量或鉴定既有建筑结构的性能等,或当建筑物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满足某项功能的要求或对满足某项功能的要求产生怀疑时,需要对建筑物的整体结构、结构的某一部分或某些构件进行检测[1-2]。正如:西医看病需要对病人进行化验、透视;中医看病需要“望闻问切”。建筑结构检测需要以实验、测试和量测为手段,根据所测得的反映结构或构件实际工作性能的有关参数,判断和评定建筑材料力学性能、构件缺陷和损伤状况以及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安全储备。

我国建筑结构检测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天津建筑仪器厂引进并生产出我国第一代能量为2.207J的混凝土回弹仪。此后在近二十年的大量工程实践与研究基础上,我国颁布并实施了现场检测技术标准《回弹法评定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GJ23-85)。此后,我国进行大量的专项检测设备和专项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并在工程实践基础上,编制了一系列的专项检测技术标准。

二、建筑结构检测的主要原因

建筑结构的检测可分为在建建筑结构工程质量的检测和既有建筑结构性能的检测。比较这两类检测,检测内容大都相同,只是既有建筑物结构性能检测可能面对的结构损伤与材料老化问题要多一些,现场检测遇到问题的难度要大一些。

因此,建筑结构检测不仅对在建、新建工程安全性能的评定起重要作用,而且为既有建筑的鉴定评价、危旧房屋的更新改造、古建筑和受损结构的加固修复等提供直接的技术参数。

三、建筑结构检测的内容与项目

建筑结构检测时应根据委托方的要求、结构实际情况或工程特点确定重点内容。一般而言,建筑结构检测的内容按属性可分为三方面:(1)几何量和数量方面的检测,主要检测项目包括:建筑物位移变形(如梁的挠度是否过大、建筑物垂直度、地基基础沉降),结构构件的几何尺寸与偏差,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材涂层厚度,钢筋直径、位置和数量,裂缝宽度和深度,结构构件的空洞和蜂窝等缺陷的位置和范围,酸碱和火灾等损伤的位置和厚度;(2)物理力学性能方面的检测,主要检测项目有:构件和材料强度(如钢筋的抗拉和冷弯等力学性能、混凝土材料强度、砌体强度和砌体结构的砂浆强度),地基的承载能力,桩的承载能力,预制板的承载能力,结构自振周期等;(3)化学性能方面的检测,主要检测项目有:混凝土碳化,钢筋或钢材锈蚀,有害离子检测等。

四、建筑结构检测的原则

在进行建筑结构检测时,应遵循的四大原则:(1)原则一:“必须、够用”原则。也就是说,建筑结构检测的范围、内容和数量应根据鉴定评级的需要来确定,既不能随意省略检测内容,也不要盲目扩大检测内容,应按照《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规定确定抽样检测的最小样本容量。(2)原则二:针对性原则。因为建筑结构的种类很多,结构现状千差万别,必须在建筑结构检测时应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每一个具体的工程制定检测方案。(3)原则三: 规范性原则。在建筑结构检测过程中所采用测试方法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的规范标准要求,检测仪器必须符合相关标准,检测单位必须具备相应资质,检测人员必须取得上岗证书。(4)原则四:科学性原则。被测构件的抽取、测试手段的确定、测试数据的处理必须具有科学性,而不应头脑里先有结论,然后再把检测作为证明结论的手段来对待。

五、建筑结构检测方法与应用

建筑结构检测方法有很多种分类方法。根据检测时对结构和构件破坏的程度,分为:(1)非破损检测法(无损检测),如,混凝土结构的回弹法、超声波法以及超声-回弹综合法等,再如,钢结构的射线检、涡流检、磁粉检测等;(2)半破损检测法,如,取芯法、拉拔法,射钉法等;(3)破损检验法(荷载试验):该方法主要用于数量较多的预制构件,随机选取有代表性的构件,进行破坏性试验,以测定其极限承载能力;或者现场随机抽取构件进行破坏性荷载试验,如,基桩极限承载力荷载试验。

按照所检验的结构种类把建筑结构检测方法分为:混凝土结构检测、砌体结构检测、钢结构检测和钢一混凝土组合结构检测等。下面对检测技术在这四种建筑结构的应用进行简要阐述:

1.混凝土结构检测

混凝土结构的检测可分为原材料性能混凝土强度混凝土构件外观质量与缺陷尺寸偏差变形与损伤和钢筋配置等项工作,必要时,要进行结构构件性能的实载检验或结构的动力检测[4]。混凝土结构检测常采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结构性能实荷检测、混凝土强度回弹法、超声波法、超声回弹综合法、钻芯法、拉拨法和射钉法等。

对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材料强度目前广泛应用的检测方法是钻芯法和回弹法。钻芯法是在建筑构件上钻取混凝土芯样直接进行抗压强度检验,结果准确可靠,但会造成对结构物局部的损坏,尤其是对重要的结构部位,无法进行大量的检测。回弹法运用回弹仪通过测定混凝土表面的强度以推算混凝土的强度,是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中最常用的一种非破损检测方法。超声法是根据超声波在混凝土中传播时,其传播速度与强度(密实度)成正相关关系,通过测量超声波在混凝土中传播的速度并进行相应的换算,得到混凝土的强度的无损检测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是建立在超声波传播速度和回弹值同混凝土抗压强度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采用声速和回弹值2个参数推算混凝土强度,弥补了回弹法和超声法各自的不足,既减小了回弹法受表面状况影响,又减少了超声法受骨料和粒径、水灰比影响,提高了检测精度。

2.砌体结构检测

砌体结构检测可分为砌筑块材、砌筑砂浆、砌体强度、砌筑质量与构造以及损伤与变形等项工作。砌体结构检测常采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有:轴压法、扁顶法、原位单砖双剪法、推出法、筒压法、砂浆片剪切法、回弹法、点荷法、射钉法等[8; 10]。这些检测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直接法和间接法,前者为检测砌体抗压强度和砌体抗剪强度的方法,后者为测试砂浆强度的方法。直接法的优点是直接测试砌体的强度参数,反映被测试工程的材料质量和施工质量,其缺点是试验工作量较大,对砌体有一定的损伤。间接法是测试与砂浆强度有关的物理参数,进而推定其强度,“推定”时难免增大测试误差,也不能综合反应工程的材料质量和施工质量,使用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优点是测试工作较为简便,对砌体工程损伤较少或无损伤。检测方法的选用应综合考虑结构情况,选用直接或间接或两者综合[1-2]。

3. 钢结构的检测

钢结构的检测是指钢构件质量或性能的检测,可分为钢结构材料性能、连接、构件的尺寸与偏差、变形与损伤、构造以及涂装等项工作,必要时,可进行结构或构件性能的实荷检验或结构的动力测试。通常所采用的方法有:超声波无损检测、渗透检、射线检测、涡流检测、磁粉检测、钢材锈蚀检测及涂层厚度检测等。钢结构与混凝土和砌体结构相比,钢结构有着材质均匀、质量轻、强度高、塑性和韧性都比较好的特点,在某些方面它比混凝土和砌体结构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由于冶金、机械、交通、航空、石油化工等工业部门对钢材物理力学性能、内部缺陷、焊缝探伤等检验方法比较完善,因而建筑钢结构的检测技术基本上都是借鉴和学习其他行业的先进方法[4]。但是应该注意的是:钢材易腐蚀,耐火性差,同时钢结构是一类缺陷敏感性结构,所以钢结构的检测主要是针对材料与连接缺陷以及锈蚀程度与涂层厚度的检测[1]。

4.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检测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检测包括钢―管混凝土的强度与缺陷检测等方面检测。通过对结构或构件的整体性能进行静力实荷检验可获得某些结构或构件的整体受力性能、承载力、刚度及抗裂性能等,对一些重要建筑或公共建筑还可以进行结构的动力测试。其中静力实荷检验分为三种:(1)使用性能检验,即在规定荷的作用下验证结构或构件,验证后不会变形过大及损伤,还能够正常使用;(2)承载力检验,其可以对结构或构件的设计承载力进行验证;(3)破坏性检验,其可以确定结构或模型的实际承载力。

六、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和安全意识的提高,建筑结构检测已成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应用到建筑施工过程、竣工验收以及使用营运等的各个阶段,是建筑结构鉴定工作的基础,也是建筑结构加固和改造的依据。

在建筑结构检测中,检测仪器和设备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研制和应用精确度高、操作方便、使用寿命长、体积小的检测仪器设备是今后建筑结构检测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建筑结构检测理论和检测数据分析方法对解决检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和提高检测精度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改进建筑结构检测理论和改善检测数据分析方法是建筑结构检测技术研究的另一重要方向和工作。

参考文献

[1]徐镇凯, 袁志军,胡济群.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方法[J].工程力学,2006,S2):117-130.

建筑结构技术要求范文6

在对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特点的研究中,我们针对高层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存在的技术难点与重点开展了技术调研工作。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将高层机构施工中的主要特点划分为以下几点。

(一)做好建筑梁柱施工,确保建筑强度要求

高层建筑因特有的结构特点、安全要求与使用年限要求,对其建筑强度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所以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其主要的技术工作就是要做好建筑强度的保障工作。在这一条件下,高层建筑结构建设中的梁柱施工,特别是梁柱节点施工就成为了确保建筑强度要求的重要内容。这主要是因为影响高层建筑使用中,所受到的负荷主要包括了垂直负荷与水平负荷两种负荷。其中垂直负荷主要是由建筑中的墙柱承担,而水平负荷则主要是由建筑中的悬臂梁承担。这是高层建筑施工的一个重要特点。在实际高层建筑结构的梁柱施工技术中,技术研究人员需要结合建筑的高度、材料、设计要求等技术指标,结合实际的施工情况,从设计阶段就开始做好梁柱强度的保证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了梁柱的材料、尺寸要求、工艺技术等。同时在总体设计完成后,设计者还需要对梁柱技术数据进行核算工作。确保数据准确。在完成设计后,技术管理者需要结合设计与工艺要求做好梁柱施工控制工作。特别是在梁柱的砼施工、节点施工等重要部位,做好技术控制,确保建筑的强度要求得到保障。

(二)完成建筑结构水平位移控制,确保刚度要求

在高层建筑的技术指标中,刚性要求的确保对建筑质量也产生着巨大影响。在高层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保证总体刚度指标是为了保障其水平位移数值在技术要求范围内。在高层建筑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其建筑特点的影响其水平荷载造成的水平位移问题对于建筑质量甚至安全问题都会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随着在超高层建筑物使用中,这种情况更加明显。其主要问题包括了以下几点。一是在建筑使用中,水平位移值超过一定比例时人们在生活、工作中会产生严重的不适感。二是在建筑结构中,严重的水平位移会造成电梯轨道变形情况出现,影响电梯的使用与安全。三是严重的水平位移会造成建筑中的填充墙以及建筑装修等部位出现开裂、剥落等质量问题,造成质量事故,甚至会造成建筑的主体结构出现裂缝等严重质量问题,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四是在建筑水平位移发展到一定情况想,会在建筑重要组成部分形成附加内力,造成建筑整体结构的破坏,严重时造成建筑倒塌事故。为了防止这些问题对建筑质量与安全的影响,技术管理人员必须利用严格的技术手段做好建筑刚度控制工作,确保水平位移数据在安全控制范围内。其中包括了建筑中临近层之间的层间位移以及建筑整体的顶点位移两项内容。

(三)做好材料与技术工艺控制,确保建筑的耐久性

随着社会舆论中对建筑物寿命等问题重视的加强,高层建筑结构施工中的耐久性问题也成为了建筑施工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在实际的高层建筑结构技术研究中,我们发现影响建筑耐久性的主要因素包括建筑材料与技术工艺两项内容。下面我们分别就这两项内容进行分析研究。首先是建筑的材料方面。在建筑结构施工中,建筑材料的选用对其耐久性有着极大影响。特别是作为其主要建筑材料的钢与砼,其技术指标的选择对建筑耐久度指标的影响极大。所以在高层建筑设计与技术要求下,技术管理人员需要做好建筑材料的选择与配置控制,实现建筑耐久度设计要求。其次是在技术工艺控制中,技术控制人员需要结合设计方案合理的采用技术工艺,确保设计耐久度的实现。特别是在梁柱、基础工程等重要的技术工作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工艺对于耐久度的确保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实际的耐久度控制中,其主要的控制工作内容包括了以下几点。一是采用极值技术理念。就是在技术中利用最大值与最小值数据开展技术控制工作。如在建筑耐久度控制中需要保证各项技术必须确保各项技术指标做到对大化保证。而在耐用度、保质期等问题中必须采用最小值进行处理。这种不采用平均值的技术方法对于高层建筑耐用度的保障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是做好技术指标的监控工作。无论是材料质量控制还是技术工艺执行控制,都必须严格做好相关的监控工作。特别是在为了防止施工方在解决成本的前提下,使用不合格材料以及修改技术工艺问题的出现,投资与设计方都需要严密监控建筑材料与技术工艺,确保建筑耐久性指标的实现。

(四)确保地基工程质量,保证建筑基础稳定性

在高层建筑施工建设过程中,其建筑稳定性的保障是建筑整体质量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建筑结构特殊性的影响,高层建筑上部结构所承担各类荷载因为累积的原因远远大于其他建筑物。同时在建筑建筑与使用过程中,建筑物所承受的荷载通过建筑结构进行传递,最终会由地基进行全面支撑。正因如此,高层建筑在实际的设计与技术要求中对地基技术要求的特殊性就显现了出来。在建筑设计中,设计者需要根据建筑整体的荷载、结构要求、地基的岩土结构地质问题以及施工技术要求等实际问题因素,进行地基形式选择的整体考量。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采用的地基基础形式包括了以下几种:筏型基础、箱型基础、桩基础和复合基础等。在现代的高层建筑施工中,桩基基础的选用是工程中最为常见的基础建筑类型。所以在现代高层建筑施工中中,保障建筑物稳定性主要因素在于基桩工程的整体质量。其详细内容包括了以下几点。一是埋置深度。为了确保建筑整体稳定性以及施工区域地质不发生严重变化的需要,建筑桩基础在设计中就必须规划好基础的埋置深度。在桩基施工中,埋置深度一般设定为不小于建筑物的高度的7-8%,基桩的长度应不小于埋深度内。二是桩基技术。在桩基的施工过程中,设计与技术人员需要根据地基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选择合理的桩基技术开展工程。如新型的PPC桩基技术,因其施工有的技术特点,对地基稳定性具有很好的保障作用,就成为了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经常被采用的桩基技术。

二、高层建筑主要施工技术研究

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的顺利完成,我们结合实际的施工过程,将其施工技术重点进行了划分工作。其中我们选择建筑的结构设计技术、钢结构技术与砼结构技术三项主要的结构技术进行研究。

(一)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技术研究

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为了更好地保证建筑质量与强度、稳定性等重要的指标数据,我们需要在建筑的设计阶段就开始做好技术保障工作。在设计过程中,设计技术人员需要做好以下技术的保障工作。一是结构体系的整体布置设计。这一设计是确保高层建筑整体结构安全与质量的基础保障。在我国现阶段的高层建筑整体结构设计中,一般都是采用框架结构开展设计工作。这一结构特点为中央布置钢筋混凝土中架、四周为钢筋混凝土框架。但是设计者在结构设计中需要根据建筑实际使用要求、建筑地质情况等因素进行设计研究工作,选择合理科学的结构设计方案。二是针对建筑中的特殊结构问题,选择技术开展设计。为了做好高层建筑的设计工作,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建筑中的剪力墙、地下室、钢骨柱节点等特殊结构的设计需求,结合建筑实际情况进行具有针对性特点的设计工作,为建筑结构设计的完成提供支持。

(二)高层建筑钢结构技术研究

高层建筑的钢结构技术的采用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因其存在的使用空间大、施工周期短、材料可循环利用等诸多优势,已经在我国的高层建筑建设开始采用。在其实际的建设过程中,主要的施工技术包括了以下几点。一是结构螺栓的预埋工作。这一工作包括了中,技术人员需要提前做好预埋位置的设计与审核工作,确保预埋螺栓所在位置符合设计要求,保证下一阶段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做好钢柱与钢梁吊装工作。在完成钢架结构安装的过程中,钢柱与钢梁的吊装工作也是技术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其主要工作包括了梁柱结构角度、误差、尺寸的测量与调整工作。特别是在角度与误差控制中,技术人员的技术测量与技术控制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三是各结构部件之间的高强度螺栓连接。在完成了钢柱与钢梁的吊装后,下一步就是结构部件间高强度螺栓的连接工作。这一步骤包括了节点处理、螺栓安装与螺栓紧固三个工序。在这项工作中,技术人员需要做好每项工作的技术监督工作,确保工序的技术手段符合设计技术要求。四是结构焊接工作。这一工作主要是采用焊接技术,将各结构间利用焊接方式完成钢结构的最后安装。这一工序中,技术人员需要根据焊接点的受力、负荷等技术指标,选择焊接技术与方法,并做好技术检测与监控工作。

(三)高层建筑砼结构技术研究

在高层建筑结构施工中,砼结构技术是一种传统的结构建设方法。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其主要的技术控制要点包括了以下几项内容。一是在砼施工过程中,模板在连接中技术人员需要做好连接的检查工作,包括了是否有错位、连接不严等问题。同时在拆模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第一时间进行检查工作,对于蜂窝、裂缝等问题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技术补救,确保结构工程质量。二是在砼搅拌中,技术人员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对砼的配制比例、搅拌时间等技术要求进行技术监控,确保砼技术指标达到结构设计要求。三是在砼浇筑的保养中,技术人员需要全面进行技术控制,根据温度、气候等实际情况做好覆盖,浇水等技术处理,确保砼浇筑质量控制的完成。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