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的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的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的措施

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的措施范文1

1 引发纠纷的原因分析

1.1 护理人员的个人综合素质 少数护士缺乏工作责任心,对待患者态度生硬,缺乏语言沟通技巧,刺激性语言、强制性的口气、超高的语调、拖沓不清的措词都是引发纠纷的导火索。缺乏尊重和理解,是引起纠纷的一个重要根源。1.2 患者因素 少数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缺乏理解,或对治疗效果及救治的期望值过高,对疾病的恢复、肢体功能的恢复不满意,长期大量应用脱水剂甘露醇,导致静脉硬化,老年慢性病患者长期输液,导致静脉损伤,静脉穿刺难度较大,这些都是引发纠纷的不利因素。

1.3 管理方面 在日常的管理中,常因物品准备未达到100%,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护理文件记录缺乏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护理人员配置不足,常期超负荷运转,尤其在病情急,护理人员缺乏的情况下,就会发生违反操作规程的现象等都易发生医患纠纷。

2 防范护患纠纷的措施

2.1 提高综合素质,提升社会形象 医务人员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社会形象,是取信于患者的基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扭转被动局面。高的综合素质,要求医务人员首先要有良好的医德修养,自律、慎独、敬业和无私奉献。其次,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加强心理学、伦理学、法学、美学等边缘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适应人们高期望值的需要,也才适应医疗体制改革的需要。

2.2 掌握沟通技巧,开通交心桥梁 沟通阻障是医患纠纷激化的主要原因。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沟通效果。提高沟通能力,首先要讲究语言艺术,说话恰到好处。谈话的声音不高不低,语速不快不慢,语言简练而重点突出,语气柔和可亲。

2.3 注意行为沟通和肢体语言的运用 包括护理人员的表情、眼神、手势、体态等。用微笑面对患者,是赢得患者好感的最快方法。目光的适当相接,会增强亲和力和感染力,使患者易于接受,从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2.4 互相尊重理解,学会换位思考。缺乏尊重和理解,是引发纠纷的一个重要根源。由于医患之间对疾病信息把握量不同,对疾病的认识有着很大的差异。为了预防这类纠纷的发生,就要提前对患者履行风险告知义务,取得患者理解。另外,要想到患者并不想无理取闹,在风险保障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是无辜的。只有双方都能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在相互的理解信任中才能取得解决问题的满意效果。

2.5 尊重患者权利,实施人性化护理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己有越来越多的人们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权益。医疗工作者可以说一脚踩着医院的大门,一脚踩着法院的大门。尤其,如今的医疗事故鉴定和司法鉴定采用不同的标准,医疗事故鉴定以有无医疗事故为准,而司法鉴定则侧重于医疗行为有无过失,医疗事故鉴定否认的情况下,司法鉴定往往得出相反的结论[2]。治病救人不可避免地具有双刃性,所以为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人性化护理非常重要。

2.6 加强护理管理,落实规章制度 克服麻痹思想,强化急救意识,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在规章制度的落实上长抓不懈,制订切实有效的考核措施,增加考核力度,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的措施范文2

【关键词】 重点时段; 重点人群; 重点科室; 重点环节; 防范; 医疗纠纷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9-0150-02

doi:10.14033/ki.cfmr.2015.09.076

探讨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2013年发生的163例医疗投诉,实施干预措施后2014年发生的45例医疗投诉。

1.2 方法

医疗纠纷发生重点时间:如夜间、节假日等;重点人群指老年人、儿童、急危重患者等;重点科室指医疗纠纷易发科室如产科、骨科、急诊、ICU等;重点环节指医患沟通、疾病诊治等环节。以上四个方面具有独立性,本院从四个方面研究医疗纠纷,分析医疗纠纷发生与四个方面的关系从而制定措施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1.3 医疗纠纷定义

通常是指医患双方对医疗后果及其原因认识不一致而发生医患纠葛,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或司法机关提出追究责任或赔偿损失的纠纷案件。

1.4 防范措施

1.4.1 从重点时段防范医疗纠纷 本院制定了以院领导、行政、医疗和护理“四位一体”的值班制度,以保证重点时段突发事件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和上报。行政总值班负责全院协调处置工作,内、外、妇、儿科室则建立了由高年资医师医疗二线班制度,要求所有病区主任保持24 h电话畅通,随时能够联系,疑难杂症及难以处理的患者请示医疗二线班共同诊治,遇到困难问题汇报行政总值班帮助协调。夜间值班制度的完善能够使弥补夜间医师人数少、诊治不全面容易存在缺陷的问题,避免夜间由于诊治不及时、不全面形成的医疗纠纷。节假日期间,建立专门的医疗专家抢救队伍,保障节假日期间医疗救助能够实施到位。急诊抢救患者制定本院《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

1.4.2 从重点人群防范医疗纠纷 从人群防范医疗纠纷,即从医务人员及特殊人群如老年人、产妇等防范医疗纠纷。对医务人员在原有十三项核心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了《医疗技术准入制度》和《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形成本院的十五项核心制度。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学习,组织培训班加强业务能力,定期开展医疗纠纷防范讲座等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和防范医疗纠纷的意识。针对如老年人、产妇等易发生医疗纠纷的特殊人群患者,制定制度区别对待,如对孕产妇和新生儿,制定了本院专门的《孕产妇、新生儿会诊抢救绿色通道》,并及时调整相关专家成员,严格按照爱婴医院、妇幼保健规定,规范产房接生程序,入院随时监测产妇及胎儿情况,在社会做好妇幼保健及生产保健知识宣传。针对“无经济来源、无家属、无证件人员”的三无人员,为了更好地对“三无”患者(流浪乞讨、五保户、弃婴及个别特困人群) 住院进行管理,本着“全院联动,各司其职”的原则,特制定了《射阳县人民医院“三无”患者住院管理办法》。

1.4.3 从重点科室防范医疗纠纷 外科如骨科、普外科是医疗纠纷高发科室,对外科手术科室严格执行核心制度,疑难复杂手术需经科内讨论,严格执行手术审批制度,把握手术指针,避免不必要手术,对患者术后情况要做好详细评估,沟通到位。

加强对手术权限和质量管理,本院先后下发了《手术医师定期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非计划再次手术”管理制度与流程》《手术部位标识方法》《外院医师来院会诊、手术管理规定》等制度,针对不同职称的医师,核定不同级别的手术权限;针对不必要的手术,制定相应的监管措施;针对不同的手术部位,所有医师都能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规范标识,通过这些监管措施,本院手术安全和质量有了较大的进步。

加强对输血流程管理,根据卫生部第85号令,结合本院实际制定了《进一步与加强合理用血规定》,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输血管理委员会,从输血科和血库的职责、用血的管理、监督和法律责任方面,对本院输血的每个环节进行追踪监管,防止血液的滥用和浪费。2013年全院在上一年度的基础上硬降30%的用血量,各个科室用血必须存在用血指征,各部门严格把关。

产科由于涉及产妇及胎儿,也是引发纠纷的高危科室,本院针对产房及产科,结合本院实际制定了《射阳县人民医院母婴安全管理规定》《产科安全管理十项规定》《产科和儿科质量管理制度》《降低剖宫产率制度与措施》等制度,严密监测产妇体征及胎儿胎内情况,意外情况及时正确处理。

急诊科接治的患者多是突发性的急、危、重症患者,其医疗风险较大,是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好发地[1]。急诊要求严格明确职责、规范抢救流程、掌握急救技能,及时记录病情变化。

1.4.4 从重点环节防范医疗纠纷 建立《临床“危急值”报告管理制度》,在医技科室检查到患者指标达到危急值时要及时与患者诊治科室联系,方便经治医师及时处理,医教科定期督查。

完善医疗文书是医疗纠纷防范的对策之一[2]。本院规定门、急诊患者就诊时,要严格按照病历书写规范及时全面书写门诊病历,门诊病历不完善也可能引发纠纷。

防范医疗纠纷争议的重中之重是医患沟通[3]。本院严格执行医患沟通制度,针对特殊人群,如高龄手术患者、请外院专家来本院手术患者和开展新技术进行诊疗的患者,进行全程录音录像的《医政谈话制度》,将风险进行完全告知,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同意后再进行手术和治疗,近4年来,本院通过医政谈话进行治疗的病患,无一例与本院发生过纠纷。加强医患沟通培训,强化医务人员沟通技能,掌握医患沟通技巧,充分履行告知义务,不仅能让患者更加准确的认识病情,降低期望值,还能增强医患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1.4.5 对防范医疗纠纷建立奖罚制度 根据历年来处理纠纷的经验和科学规范,本院制定了《医疗安全管理及责任追究规定的暂行办法》,按照规定以小代价避免大代价,对潜在发生医疗纠纷及时处理的,对避免医疗纠纷发生有功的实施奖励政策,鼓励医务人员及时处理矛盾,避免矛盾越积越大,形成纠纷。对故意隐瞒情况不汇报引发医疗纠纷或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照处罚规定以文件形式进行处罚。每年在全院年终大会上进行表扬和通报批评。

为调动全院职工工作积极性,激发职工工作热情,使职工分享医院的发展成果,使本院的科室管理、医疗质量安全、卫生科研、人才培养、“四基三严”训练等方面健康可持续发展。本院设立了院长奖励基金,院长基金奖励包括:医疗质量安全奖、业务技能奖、科技创新及学科建设奖三个方面,提取医院年度总收入的千分之四作为院长基金,其中明确规定科室年度出现医疗事故的,实施一票否决,不予奖励。

2 结果

2.1 对2011-2014年发生医疗纠纷情况统计和分析

2011年发生纠纷55例,涉及三方面以上纠纷40例,占72.7%;2012年发生纠纷55例,涉及三方面以上纠纷38例,占69.1%;2013年发生纠纷53例,涉及三方面以上纠纷41例,占77.4%,2014年发生纠纷45例,涉及三方面以上纠纷27例,占60.0%,见表1。

2.2 对实施干预措施后医疗纠纷发生情况的分析

2011-2013年医疗纠纷的发生涉及两方面以下的共44例,占总数的27.0%,三方面以上的共119例,占总数的73.0%。说明医疗纠纷的发生涉及方面多,防范医疗纠纷发生不能从哪一单方面入手,需从多方面整体把握,共同干预,联合防范医疗纠纷。

本院从四方面实施预防医疗纠纷措施后,2014年共发生医疗纠纷45例,总数上比前3年少,涉及三方面以上纠纷共27例,占60.0%,所占比例也比前三年少,说明从四个方面制定措施能够减少医疗纠纷。但纠纷总数下降不明显,原因可能与本院开设新病区、开展新医疗技术、患者维权意识加强等有关。

3 讨论

医疗纠纷的发生不仅对患者造成伤害,也对医院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增加了社会矛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防范医疗纠纷一直是医院工作的重点工作之一,如何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是每位医院管理者重点考虑的问题。本院通过从时段、人群、科室、环节四方面防范医疗纠纷取得一定效果。

参考文献

[1]杨玮.谈急诊工作中医疗纠纷防范和应对[J].延安大学学报,2010,8(4):78-79.

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的措施范文3

[关键词]急诊;医疗安全管理;医疗纠纷;防范

临床分析发现,医疗纠纷事件是因为各种因素所引起的,包括患者期望值较高、医院误诊误治等,临床病理解剖率的降低则是导致医疗纠纷事件的主要原因,急诊科则是发生医疗纠纷事件的主要科室[1]。临床中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和患者接触最亲密、最早和最直接的群体为护理人员。护理人员是医生的主要助手,在对患者进行急诊抢救和护理时,护理人员的责任非常重要。要想让急诊抢救的质量得以保证,就需要护理人员加强急诊抢救的准备工作,通过娴熟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为急诊抢救护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要想实现上述要求,护理人员就需要对相关的安全管理知识进行不断学习,进而让护理效果得以及时提高。除此之外还应加强相关的研究工作,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让医疗纠纷事件能有效减少,最终让急诊效果提高,让医院经济损失减少,保证医院健康、稳定地发展。该研究主要分析了急诊的医疗安全管理与医疗纠纷防范,现做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该院2013年1月—2016年7月急诊治疗期间发生的17例医疗纠纷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患者、女性患者人数分别为11例、6例;患者年龄为8~60岁,平均年龄为(37.2±3.3)岁。17例医疗纠纷事件中,5例死亡,没有伤残病例;5例医疗纠纷事件经鉴定存在医疗损害责任,12例医疗纠纷事件不存在医疗损害责任。1.2方法选择统计方法来收集和分析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情况、处理情况、系统分布、赔偿费用以及赔付情况等,并利用自制表格来进行整理和归纳。之后选择SAS9.0软件来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2结果

2.1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情况2013年1月—2016年7月该院急诊共收治71693人次,共发生急诊医疗纠纷事件17起,发生率为0.024%(17/71693),其中儿科2例,外科2例,内科10例,其他科室3例;5例为重大医疗事故。3例医疗纠纷事件经鉴定存在医疗损害责任,分析发现主要是因为没有护送危重症患者转院、没有严格执行相关的规范规程等原因所导致的。2.2死亡医疗纠纷事件的分析17例医疗纠纷事件中,5例死亡。尸检结果显示,2例是因为患者自身疾病所导致死亡,3例是急性心肌梗死和电击伤后死亡,有关患者的抢救过程,并无完善的抢救记录。2.3医疗纠纷事件的解决方案分析在全部17例医疗纠纷事件中,9例医疗纠纷事件是经医患双方友好协商所解决,2例医疗纠纷事件是经卫生行政部门调解,5例医疗纠纷事件是经法庭调解判决,1例医疗纠纷事件是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解决。

3讨论

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17例医疗纠纷事件中,5例死亡。尸检结果显示,2例是因为患者自身疾病所导致死亡,3例是急性心肌梗死和电击伤后死亡,有关患者的抢救过程,并无完善的抢救记录;3例医疗纠纷事件经鉴定存在医疗损害责任,分析发现主要是因为没有护送危重症患者转院、没有严格执行相关的规范规程等原因所导致的;9例医疗纠纷事件是经医患双方友好协商所解决,2例医疗纠纷事件是经卫生行政部门调解,5例医疗纠纷事件是经法庭调解判决,1例医疗纠纷事件是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解决。研究结果显示,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原因、结果不同,其具体的解决方法也存在差异。所以在医疗纠纷事件发生后,应及时反思医疗纠纷事件,特别是反思医疗机构自身在救治过程中所导致医疗纠纷的原因,包括医院的技术水平、医疗质量以及内部管理等,还是因为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医护人员在实际的医疗活动中,应对死者或者受到伤害的患者保持负责人的态度,将医疗机构的工作职责当成工作出发点,进而让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率降低,让医疗事业的发展保持健康和稳定。如果存在原因不明的现象,则应实施尸检,坚持公正和公平的原则,公开进行处理,让社会舆论的压力有效降低,让后续暴力事件的发生几率降低[2]。尸体检验是现阶段是死者的死亡原因进行查明的主要方式,效果也比较理想,可以将尸检结果当成证据,并呈现在法庭上。特别是最近几年,因为我国大部分医疗机构的临床病理尸检频率降低,同时临床医患纠纷和事故等增加,对社会造成了非常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更应加强尸体检验的意识[3]。值得注意的是,要想有效减少医疗纠纷事件,应不断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同时应不断扩展法律意识。部分时候,因为医院害怕过于主动会因此承担法律诉讼或医疗纠纷的风险,所以医院在对某些事件进行处理时常常选择和平处理的态度,然而结果却并没有从本质上解决漏诊、误诊以及误治等问题[4]。但是按照我国《侵权责任法》的相关条例可知,医院在考虑到服务质量问题的基础上,不会主动进行尸体检查,所以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率非常高。另外部分家属因为对治疗效果存在较高的期望值,特别是对于部分“专业医院”“好医院”“大医院”等,患者家属的期望值更高,所以在出现问题就可能因为存在较大的落差而出现重大医疗纠纷事件;除此之外我国存在传统的“死者为大”的理念,例如“保留全尸”“寿终正寝”“落叶归根”等,会在一定程度束缚人们,同时也是现实事件和普遍理念的矛盾。所以现阶段患者和医院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是因为多种因素所导致的;例如医务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在对负责者进行寻找时,医院表现得不闻不问,不及时处理或者缺乏明确的处理态度;另外医院为了自身利益对相关责任人比较偏袒;在患者治疗期间,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比较冷漠等。所以应从服务质量方面来对医疗纠纷事件发生的导火索、基本原因和核心原因等进行认真分析。针对以上问题,医院首先应将医疗纠纷事件当成出发点,对临床解剖能力进行不断提升,并对经验进行不断总结;除此之外在委托尸检方面,医院应加强学习,将委托尸检当成学习通道,对临床解剖经验进行不断提升。其次医院应加强人才的培养工作,让生命科学的发展更加稳定,并分析和讨论死亡案例,将患者当成医疗活动开展的中心,对治疗活动中的全面性、合理性和细致性进行不断提升,加强患者家属的交流沟通,让社会矛盾性有效减少。除了以上措施外,还应加强管理,对防范意识进行强化。对于急诊来讲,应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关注高危疾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加强沟通,加强手术的把关,加强培训工作,让医护人员的医疗纠纷防范意识提高。具体的防范措施如下。①组建医疗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通过分析医疗纠纷事件,对急诊科管理进行不断强化,将院长作为组长或者负责组织,组员则应选择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较强的专业人员,进而形成存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委员会,对医疗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进行全面负责,对急诊科进行监控、管理和培训,并有效协调患者和医院的关系。②制定科学和和完善的检查制定,并对责任性质进行明确,同时通过手术分级审批来实现,进而来对急诊科各级医师的实施范围进行明确,并对其进行有效约束,让手术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不能进行越级性的处理。例如针对重大手术可能导致的纠纷,应在事前进行上报、讨论、分析和审批,之后实施常规性检查、病情讨论、家属签字、手术开展等。③制定科学和合理的讨论制度,针对医疗安全隐患和医疗纠纷隐患,进行开会讨论,对其中的原因进行分析,明确相关责任,通过探讨和分析相关的原因,在对相关的改进措施进行明确。另外还应制定患者反馈制度或者投诉处,为患者的申述提供地方,让可能出现的暴力事件有效减缓,通过解释和协调,让患者能更好理解医院。除此之外还应对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进行不断提升,特别是医务人员的防范意识和法制观念,让其工作责任心增强。④有关纠纷的赔偿,医院在对规定和制度进行明确的同时,还应设定事故等级、明确责任和原因,来对赔偿范围进行划分,对赔偿额度进行设置;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商业保险以及医疗保险等因素;积极寻找第三方调解机构的协助,让赔偿风险降低;另外还应对医疗纠纷事件的处理程序进行评估,让直接冲突能有效减少,通过对医疗活动的过失情况进行评估,对患者家属进行具有说服力和有证据的解释,对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原因进行逐渐了解,之后经过协调来对纠纷事件进行进一步的协调处理;对于医院来讲,应配置常年在职的专业法律顾问,经常进行教育、指导和协调,让医务人员明确自身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法律约束,对纠纷进行主动的处理和回应,让医疗纠纷事件的处理效率得以有效提升。综上,在医院的各个临床科室中,急诊科是最容易发生医疗纠纷事件的一个科室,针对这一特点,医院应加强医疗法规的认知,并对医疗机构进行规范化管理,加强安全管理,最终来对医疗纠纷事件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降低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几率,让医疗质量提高,进一步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医院健康和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广.急诊的医疗安全管理与医疗纠纷防范[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7):7-9.

[2]王琳.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6):202-203.

[3]靳艳.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的有效性[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6,3(26):5219.

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的措施范文4

【关键词】妇产科门诊;医疗风险;医护人员

作为临床科室的高危诊室,近年来随着妇产科门诊量的不断增加,妇产科患者及其家属的维权观念和法律意识也随之增加,这导致妇产科的医疗纠纷也大大上升。因此,研究妇产科门诊医疗风险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这些影响因素防范妇产科门诊医疗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1妇产科门诊医疗风险的影响因素

1.1医患沟通不畅

据统计,妇产科门诊中医疗风险最常见的是由沟通不畅引发的风险。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医务工作者在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时不注意沟通的方法和及其,导致医患沟通不畅,这样容易造成患者对治疗工作不配合,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治疗的发展。在妇产科门诊工作中,由于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而妇产科医生的数量却没有大的增长,许多医生都超负荷工作,一天需要诊断几十上百位患者,这种情况下医生容易出现急躁情绪,对于患者缺乏耐心,态度不够和善。有的患者及其家属由于文化素质不够高,看到医生对患者的热情度不高,解答不够耐心清楚时,就容易产生误会,从而引发医患纠纷。

1.2工作责任心不强

由于妇产科门诊工作需要较强的专业性,如果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够细致,就容易造成诊断错误,延误患者治疗,造成医疗事故和纠纷。

1.3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在妇产科诊疗过程中,许多医护人员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和证据意识,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导致在出现医疗纠纷时,医护人员容易处于被动地位。有的医生没有及时书写病历,对于诊疗经过也没有完善地记录,如果治疗效果不好,就会成为医疗纠纷时患者有利的证据。有的医生在手术前没有将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全部讲给患者和家属听,术前谈话和签字没有落实到位,导致一旦出现并发症以及病人对手术效果不满意时,家属和患者就难以接受这样的结果,从而造成医疗纠纷。

1.4患者缺乏医学知识

许多患者文化水平较低,对临床医学知识认识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病情的复杂和严重,错误认为来医院看病,就能完全治好。当客观的治疗结果与患者的主观意愿出现偏差或发生医疗事故时,就以为是医生的技术失误或者是医生不负责任造成的,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发生医疗纠纷。

1.5患者配合不佳

在妇产科门诊中,许多患者不配合治疗,这也很容易造成医疗纠纷。有的患者自认为许多检查项目没有必要,怕痛苦不参加这些项目的检查;有的患者甚至认为这些项目是医院为了增加经济效益而开设的,怕花不必要的钱,即便有病,也不进行正常的治疗;有的患者故意向医生隐瞒病史,没有向医生详细叙述其病情,造成医生诊断困难,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误诊,从而增加医疗风险发生的几率。

2降低妇产科门诊中医疗风险的对策

2.1坚持依法办事

2.1.1要学习法律并使用法律

妇产科门诊医护人员要强化风险意识,坚持依法办事,要学习法律和正确使用法律。妇产科门诊管理人员应当定期组织科室医护人员学习医疗事故相关的法律知识,强化对妇产科门诊的风险意识,树立牢固的医疗风险防范意识。在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医疗规范要求自己的医疗行为,同时还要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书写病历时,要用法律的思维书写,以法律的角度处理工作中的各个细节,从而随时维护自身的权益。

2.1.2科室管理着要重视医疗风险问题

当前,有许多医疗纠纷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医护人员风险意识不够,没有意识到诊疗过程中自己所要承担的风险。针对这种情况,科室管理者要重视妇产科门诊的医疗风险防范工作,定期分析科室存在的医疗风险和安全隐患。针对以前出现的医疗纠纷,认真分析造成这些医疗纠纷的原因,从而吸取这些医疗纠纷的教训,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在以后的工作中减少相应医疗事故的发生。

2.2健全医疗风险防范机制

2.2.1健全科室制度

没有制度不成方圆,减少医疗纠纷的前提之一就是建立健全的科室制度,完善妇产科室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按照医疗操作规程和规范工作。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用制度约束医护人员的医护行为,并且对医护人员的行为进行监控。

2.2.2突出科室管理重点

对医疗安全问题的易发环节、易发因素、易发人群、易发人员等进行重点监控管理。不定期抽查医生门诊病历书写,每周开科务会,小结一周工作情况,指出存在问题,加强安全防事故教育,将各种不安全因素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解决在萌芽状态。

2.3提高专业技能

2.3.1加强业务培训

医务人员只有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丰富知识内涵,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才能更好地任本职工作,满足患者的需求,同时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2.3.2增强服务意识

以病人为中心 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是医务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在工作中要克服个人情绪,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理解安慰 体谅患者的过激行为。只有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帮病人之所需,才能减少医患之间的误会,同时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2.3.3加强医患沟通

医务人员在诊治过程中要与患者充分沟通,了解患者的需要,向患者解释治疗的目的,用药后的疗效及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严格履行“签字告知义务”,切实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同时加强工作人员的人文素质修养,对患者多一些人文关怀,尊重患者的生命、人格及医疗权利,让患者感到温馨、安全。

3结论

总而言之,妇产科的医护人员应当强化风险意识,在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注重从法律的角度进行自我保护,减少医疗风险的发生,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的措施范文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2-0252-02

由于急诊科处于医院的风口浪尖,病情复杂多变,突发事件多,心理准备少,角色转换慢,是院内外矛盾的敏感地带和护患纠纷的多发区。加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有关医疗诉讼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加大了医务人员的责任,急诊医护人员必须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质量管理和技术培训,真正做到高质量、高水平、高效能、准确及时地抢救患者,以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1 引发医患纠纷的主要因素

1.1 患者维权意识加强: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法律知识的普及,文化水平的提高及社会上保护消费者权益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施行后,患者和家属的维权意识增加,对医疗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或一些不理解的行为,都希望有个说法,以求心理上的平衡。

1.2 院前出诊方面存在的问题:接听呼救电话未问清病情、发病时间、地址,驾驶员不熟悉行车路线,影响出车速度,未及时到达现场,延误患者的抢救;出诊抢救物品准备不充分、不齐全;出诊护士技术不过硬,心情紧张,影响院前抢救工作效率;转运途中未向患者及家属交代途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如休克、血压下降、窒息、呼吸心搏骤停等。

1.3 语言沟通技巧欠缺:护理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护患沟通不良。原因包括:①急诊护士常处于忙碌无闲身心疲惫的应急状态,倒班频繁,焦躁情绪容易引发护患间的言语冲突;②患者在就诊时希望能马上得到有效的诊治,对医护的期望值过高,但对就诊程序不了解;③部分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爱岗敬业思想淡漠,法律知识、人文知识相对滞后,缺乏应有的理解与沟通能力。从而引发医疗纠纷。

1.4 个别护士专业素质与护理水平较差:操作技术不娴熟是急诊护理纠纷发生的重要原因。急诊患者大多病情危重、复杂、多变,对护理技术要求高。个别护士由于服务态度差,又缺乏临床经验,在抢救患者时忽视了操作的准确性、娴熟性和严谨性,引起家属不满而投诉。或是抢救设备管理不当,抢救物品放置不规范:如给患者输氧时发现氧气瓶无氧,气管插管时发现无电池,急救药品数量不够,药物排列无序,标签分类不明,药品混放,导致拿错药等;抢救操作技术不熟练:如不能快速建立静脉通路,紧张忙乱找不到药,药品剂量换算速度慢,未保存用过的安瓿,不能熟练配合医生进行抢救操作等,耽误抢救时间,引发纠纷。

2 防范医疗纠纷发生的措施

2.1 提高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记录:急诊科必须加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相关的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明确责任与义务,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要求医疗机构“举证倒置”,这给护士敲响了警钟。《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10条将护理记录确定为患者有权复印、复制的客观资料,即可作为护患双方举证的依据[1、2]。因此,急诊科护士必须重视护理文书的书写,严防漏记、错记、涂改、随意捏造。需在抢救结束6h内据实记录。由于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难以保证,极易发生医疗事故争议,而患者生命状态和抢救过程的急救记录是判定医疗事故责任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做好抢救工作的同时,要及时、准确、详细、完整、客观地记录有关护理资料,应注意记录抢救、用药时间、抢救措施及结果,时间具体到分。各种资料不得涂改,应与医疗资料相符并妥善保管。为防范和解决医疗事故纠纷提供真实、准确的科学依据。

2.2 建立健全的院前出诊制度:呼救电话必须专人接听并详细记录电话内容。应问清患者的病情、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弄清患者所在位置;固定使用熟悉行车路线的驾驶员,争取出车速度;加强出诊护士的心理素质培养及急救技术培训:对院前抢救物品实行定位、定数、定车、定人检查,及时补充,班班交接,使院前抢救工作及时到位;向患者及家属讲清病情及转运途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取得合作与理解,以预防及减少出诊过程中的医疗纠纷。

2.3 加强整体素质培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与技术水平:急诊患者时间急、变化快,如得不到及时救治,将危及生命,要求急诊护士牢固树立“时间是生命”的观念,同时应具备较强的应变力和敏锐的观察力,认真地观察病情,同时加强专科业务培训,利用晨会提问、科内讲课、护理查房等形式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使护士达到抢救技术过硬,操作技术娴熟,使患者及家属产生依赖感和安全感[3]。同时要多与患者沟通,向患者解释用药的目的及治疗措施,并详细交代注意事项,要通过提高护理质量来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2.4 按照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制度是工作的保证,严格执行各种卫生法规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强化无菌观念,严格三查八对,及时准确记录,谨慎执行口头医嘱,工作中相互监督、注意沟通,及时发现隐患,并妥善处理,以严谨的态度、充沛的精力,默契的配合投入到工作中。同时加强责任心,严格交接班制度和值班制度,认真对待每项操作,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2.5 提高收费透明度简化就医流程:需行特殊检查或使用贵重药物时,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征得同意或拒绝时,应让患者家属签字,实行每日清单制度,以备查对。做到让患者明白看病,清楚消费。积极改善急诊辅助医疗科室的布局和基本设施,如急诊化验、药房、摄片、收费等,免让需要紧急生命救助的患者及家属在那里排队等候,从而导致医疗纠纷。杜绝不规范收费行为,简化就医流程,普及医学知识,是杜绝医疗纠纷的有效措施。

3 正确处理护理纠纷

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的措施范文6

【关键词】 急诊护士; 护理纠纷;意识教育; 能力训练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法制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维权”事件随处可见。医疗行为作为一项复杂性、高风险性的行为,每一环节均可能存在不安全因素,医疗纠纷也逐渐上升。在医院工作中医疗护理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因而,在发生的医疗纠纷中多数牵涉到护理问题。要预防医疗活动中与护理相关的医疗纠纷,最根本的对策是预防其发生。急诊科是医院抢救生命的第一线,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年龄不一的各种急、危、重疾病的人群以及被动面临的偶然和意外灾害事故所致的突发伤、批量伤病员的救治,其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多种因素,是医疗护理纠纷的多发区。针对这些临床特点,急诊科护士必须加强全方位的教育和培训,才能适应快速、多变的急救要求,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结合本院的具体情况,对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全方位教育和培训,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正确认识医疗环境,转变观念,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1.1 统一思想认识 为了让急诊护士统一深刻地认识到21世纪是一个安全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质量竞争的世纪,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必须从自身做起,采取了“五强化教育”。

1.1.1 强化竞争意识 本院急诊科护士年龄偏大,2/3的护士在40岁左右,缺乏竞争意识和工作热情。针对护理队伍老龄化,不能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理论和新技术,行动迟缓散慢,在急诊工作中易引起护患矛盾的特点,近年来,对全科护士开展了经常性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培训,采取了考核结果与业务晋升挂钩,工作中职责奖罚分明,每月评选出一名先进标兵的措施,使其竞争意识逐渐加强,从而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减少了护患矛盾,预防了护理纠纷的发生。

1.1.2 强化服务意识 急诊科是医院管理水平,医疗服务质量的窗口,它处在抢救工作的第一线,各种危重患者的抢救必须分秒必争,工作十分繁重。同时由于本院护理人员限编,加上急诊科抢救任务负荷大、持续时间长、缺少规律性,每次抢救护士都要付出很大的体力劳动,久而久之,产生厌烦心理,缺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热情和技巧。为此定期开展了以“假如我是患者”“假如患者是我的亲属”为题的换位研讨活动,把患者当朋友、当亲人,使护士能够从患者及家属的切身利益出发,认真体会患者及其家属就诊时的焦急心理和迫切得到诊治的心情,大大激发了护士与其真诚沟通的热情,并掌握了沟通技巧,自觉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因此,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减少护患冲突,预防护理纠纷的重要环节。

1.1.3 强化法制意识 随着中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患者及家属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在求医过程中,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旦受到侵害就可能发生纠纷、投诉或出现医疗事故。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依靠法律维护医院的正当权利[1],在工作中应用法律条文保护患者和自我保护。这就要求护士必须自觉主动地学习法律知识,懂法、知法,加强法制观念和意识,积极参加院内举办的各种形式的防范医疗纠纷和法律知识的专题讲座,轮流参加本市卫生局举办的五五普法教育学习班。通过学习,丰富了法律知识,增强了法律意识和工作责任心,学会了遵照法律程序处理护患矛盾,进一步避免了纠纷的发生

1.1.4 强化风险意识 急诊面对的是病情复杂多变、生命垂危、年龄不一的各种疾患者群以及偶发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突发伤、批量伤者,其病情变化中交织着多种因素。因此,应教育每一位护士,使她们认识到急诊工作具有高风险性。对一些高风险的护理活动,要加强风险管理,制订措施,如对危重卧床患者预防褥疮管理及防坠床、防烫伤的安全管理,对服毒者防止再自杀等,使全科护士高度树立风险意识,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将风险因素降低到最低限度。

1.1.5 强化护理安全意识 护理安全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树立安全防范意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和生命安危。因此定期组织护士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法》及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一些护理差错、事故的实例进行全科人员分析、讨论,发现其缺陷及不足,在工作中避免再发生类似情况,使之认识到确保护理安全的重要性,能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隐患,时刻保持一种“如履薄冰”的工作态度,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防患于未然。

1.2 服务措施到位 急诊患者就医过程是由多个环节组成,而护理措施到位是保证患者最终得到治疗目的的重要手段。护理措施不到位,也是易引起纠纷的因素之一。要求护士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按护理级别连续动态的观察患者病情,垂危患者实施特护或监护,及时发现疾病先兆症状,为抢救治疗赢得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护理纠纷。对三无患者(无家属、无住址、无钱),采取医护人员亲自负责和协调就诊过程一切内容的措施,直到找到家属。做好基础护理,规范操作,听到救护车铃声后马上接诊,为患者提供就诊过程中所需交通工具,如:轮椅、担架等。要求分诊护士文明礼貌,热情接待,耐心解释,认真判断,使患者消除紧张情绪,达到积极配合治疗、护理的目的。

1.3 管理到位 作为护理管理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发挥协调管理能力,使每个环节达到管理标准;要善于分析在医疗活动中与护理相关纠纷产生的原因,探究其根源,制订可行的防范对策,并以纠纷实例举一反三,对护士反复教育,防止类似问题重复出现。合理安排班次,针对双休日及晚间急诊室患者增多的情况,安排责任心强的护士或护士长亲自带班,增加工作力度,指挥突发事件的抢救,处理患者的投诉,把隐患降低至最低点。

2 加强工作能力及自身心理素质的管理和培训,防范护理纠纷

2.1 加强急救业务技术能力培训 因护士操作技术不过硬或业务知识缺乏,对患者病情观察缺乏预见性也是造成纠纷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求急诊护士不仅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还要有过硬的业务技术水平。其具体措施根据不同年资的护士制定业务培训计划,如列出常用“十大”疾病抢救预案程序并组织经常性模拟抢救配合演练,加强新护士15项护理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培训、各种急救仪器的操作训练,并组织经常性业务理论学习及业务培训,提高护理技能。特别注重增强应急能力的训练,要求护士要有急、准、稳、快的观念和应急的能力。培养她们成为全科(内、外、妇、儿、五官)业务的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安全和高质量的护理,减少护理纠纷。

2.2 加强急救物品器材管理 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患者的场所,急救物品器材应时刻处于备用状态,完好率100%。如果管理不当,也可能酿成医疗纠纷的发生。如抢救患者时,简易呼吸囊漏气,电动洗胃机压力不足,吸引器负压不足等,均能耽误抢救时间造成纠纷。为确保急救物品、器材随时处于备用状态,应完善管理制度,做到“五定、三及时”,五定:定物、定数量、定位放置、定专人保管、定期消毒;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补充、及时维修。建立帐目,班班交接,总务护士每天检查物品数量、性能及时补充,并做好清洁消毒保养;护士长每周检查并记录签名,始终保持物品性能良好,以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2.3 加强规范护理文书管理 护理文书具有法律依据的作用,要求护士做好急诊患者各种记录,完善护理文书管理制度,是防范纠纷发生的措施之一。如对急诊抢救的患者要求记录就诊时间、抢救时间、抢救过程、用药情况、患者转归等,详细做好生命体征记录。如患者死亡,应记录死亡时间,具体到分秒。同时要求所有的护理记录字迹工整、清楚、整洁、记录详细、无遗漏。护士长做到每天检查督促落实情况。由于实施护理文书规范化管理,不但提高了急诊护士评估、观察病情的能力,而且还给处理医疗纠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4 加强自身心理素质培训 急诊工作是医院工作的前哨,也是医院的窗口。急诊护士优良的心理素质是保障急诊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纠纷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要求护士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心理修养,提高心理素质,爱岗敬业,增强工作责任心,视患者为亲人,通过自己的语言、行为、仪表、技术去热情接待、精心护理每一位患者,诚挚地为患者奉献爱心,帮助患者战胜疾病、减轻痛苦。

3 结果

通过加强急诊护士全方位的教育和培训,全科护士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教育,提高了主动为患者服务的意识,改掉多年行动散慢的习惯,增强了法制和护理风险观念,将护理安全意识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中,护理措施到位,自觉地运用娴熟的技能去迎接快速多变的急救工作任务,抢救成功率不断上升,业务水平及自身心理素质得到提高,能以敏锐的观察力、果断而坚强的意志力、独立思维的应变能力及热情而稳定的情绪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为患者营造了一个安全的就医环境。近年来无一例与护理相关的医疗纠纷的发生,提升了医院的形象及声誉。因此,只有加强急诊护士全方位的教育和培训,才能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