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儿童心理疏导内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残疾儿童心理疏导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残疾儿童心理疏导内容

残疾儿童心理疏导内容范文1

关键词: 随班就读 学校支持系统 研究概况

1.引言

通过系统支持实现随班就读的成效已经成为教育界的普遍共识。学校是除家庭、社区等自然支持系统以外,另一个显著影响随班就读成效的子系统。随读生在学校的生活无论是时间还是场地上都有明确的界限,同时随读生接触的人员基本是老师和同学两大类,也就是说,随读生在学校的生活是比较容易掌控的,学校支持系统的构建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目前国内对随班就读学校支持系统的研究非常零散,更多的是围绕学校支持体系的某一部分进行研究,比如资源教室、助学伙伴、师资培训等。这种零散的研究固然有其实用价值,但是削弱了学校支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本研究希望通过对近二十年国内有关随班就读学校支持系统研究文献的梳理,完整呈现国内有关随班就读学校支持体系研究的概况,并探讨存在的问题,为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2.文献的基本情况

在中国知网(CNKI)中输入“随班就读学校支持”、“融合教育学校支持”、“全纳教育学校支持”等主题词,没有搜到相关的文章。但是,部分学者在诸如“随班就读支持系统”或“融合教育支持系统”等全面阐述随班就读支持体系构建的文章中大多会提到学校支持系统,并且阐述学校支持系统的内容。例如卿素兰等(2005)认为随班就读学校支持系统由教师支持、同伴支持、学校领导支持、资源教室、学习效果等五个维度构成[1]。高喜刚(2004)认为普通学校特殊儿童支持系统的五个要素包括:对普通学校特殊儿童形成支持的人、教育目标、教育过程、特教制度、特教资源等[2]。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大多数有关学校支持的研究文献主要涉及以下五方面内容:教师支持、学校管理、同伴支持、资源教室、校园环境。将以上五个方面的相关词语分别输入中国知网(CNKI)进行检索,可以获得1992至2012年的相关文献数量总计约447篇。其中同伴支持为130篇,占29%;资源教室建设215篇,占48%;有关教师支持为86篇,占19%;有关学校管理13篇,占3%;有关校园环境3篇,占1%。

3.随班就读学校支持体系的研究现状

3.1有关同伴支持的研究

同伴关怀与支持是改善随班就读儿童心理环境的重要途径。通过搜索近二十年文献分析发现,对同伴支持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挑选助学伙伴;二是培训助学伙伴;三是同伴支持的内容。高梅花(2012)的研究表明,在助学伙伴的选择上,应该遵循自愿、真诚的原则;助学伙伴的主要任务包括:在行动上给予帮助、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对心理进行疏导、在行为习惯上协助、加强安全监督五个方面。此外,她还认为,需要对助学小伙伴进行培训,并合理评价、适时奖励[3]。石晓辉(2007)研究认为,应该对支持同伴给予培训和必要的奖励,以便更好地开展支持工作[4]。此外,针对每一类障碍类型如何提供同伴支持的研究也非常多。[5-6]

3.2有关资源教室的研究

资源教室是学校支持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目前普通学校开展随班就读的必备支持。通过对近二十年我国有关资源教室的研究分析发现,资源教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第一,资源教室的功能;第二,资源教室的管理;第三,资源教室的资源;第四,资源教师的角色与作用。许家成教授认为资源教室具有为特殊教育需求儿童提供咨询、个案管理、教育心理诊断、个别化教育计划、教学支持、学习辅导、补救教学、康复训练和教育效果评估等多种功能[7]。上海市资源教室方案的管理多为校长—教导主任—资源教师负责的模式。韩建丽(2008)指出,资源教室的管理必须遵循: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为有特殊需要学生提供支持,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每学期在认真评估的基础上确定到资源教室接受教育训练的学生,使资源教室对学生的管理形成动态管理。[8]陈丽江(2005)认为,资源教室主要包括以下资源:各种课程资源(含教材资源),教育心理诊断工具、心理量表、教学评估手册,教具、学具,专业人才资源,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资源、远程教学和数字化手段,康复技术资源[9]。此外,她还认为资源教师在资源教室方案的实施中居于核心地位,其基本素养和专业能力决定资源教室的功能和质量。[10]

3.3有关学校管理的研究

学校管理的支持主要包括教师考核机制的调整、学生评价体系的调整、随班就读管理体系的建立等。现有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学校整体的改变和随班就读校长的角色功能方面。梁松梅(2012)认为,随班就读必然给学校管理带来变革,包括教育观念的转变,特教和普教管理的一元化,以及教育实践上的变革等[11]。于素红等(2012)认为在整个教育支持系统中,学校所提供的学习支持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一般而言,学校需要在课程、教学、评价等方面为特殊儿童提供支持[12]。卿素兰(2009)认为学校校长的支持是关键,且必须体现在学校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中,她认为,第一,随班就读的运行效果依赖行政推动机制,与教育行政领导和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领导的关怀应该体现在制度化管理之中,加强学校制度化建设。第二,校长必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给予残疾儿童实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给予他们信心和鼓舞,开发他们的潜能。第三,政府和学校要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政策的制订和执行,是随班就读工作最有力的保障。[13]

3.4有关教师支持的研究

教师是随班就读的实施者,对随班就读的成效至关重要。通过文献文献分析发现,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师资培训、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方面。为了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随班就读知识和技能,许多省市都开展了相关的师资培训。彭霞光(2011)提出要完善我国随班就读师资的岗前和岗后培训,并提出了相关建议[14]。钟经华(2011)对北京市的300位普通教师进行了调查,发现认同随班就读是教育特殊儿童教育好形式的教师仅占被调查教师的40.5%,近半数的教师选择了中立项[15]。张新风(2007)认为,师范院校应该开设随班就读课程[16]。昝飞等(2011)采用Sharma等人编制的《教师随班就读自我效能感量表》和《随班就读忧虑量表》对上海市110名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和200多名普通学校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要高于普通学校教师[17]。

3.5有关环境支持的研究

有关随班就读校园环境建设的相关研究非常少。通过文献搜索仅可以找到3篇相关研究,仅占学校支持系统研究总数的1%。且只有重庆师范大学的石茂林在这方面做了专项研究。石茂林(2012)认为,硬环境方面主要包括公共场所、校园建筑物、道路和学习场所等设施;软环境方面主要包括校园文化、教师和学生对他们的接纳与尊重的态度[18]。

4.关于随班就读学校支持体系研究的展望

学校支持系统是随班就读大支持系统中非常关键的一个子系统,相关的研究非常多,但分布不均。从研究数量和研究深度上来看,有关同伴支持、教师支持、资源教师的研究相对较多,占研究总数的96%左右;有关管理支持和环境支持的研究仅占4%左右。在学校支持的研究上,研究数量非常少,而且没有涉及教师考核机制的专项研究,也没有基于随班就读理念下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专项研究。在环境支持的研究上,只有极少量的文献,缺乏对校园硬环境的研究,比如相关科技辅具;而关于如何构建融合校园文化的实证性研究则完全没有。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学校管理和环境支持的研究需要引起重视。在教师支持的研究上,需要进一步加强有关教学设计、合作性教学等方面的实证性研究。

参考文献:

[1]卿素兰,刘在花,等.农村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支持系统与评价探析.中国特殊教育,2005,(10):68-72.

[2]高喜刚,曹照琪,等.普通学校特殊儿童支持系统的建立与运作.中国特殊教育,2004,(4):1-4.

[3]高梅花.为“随班就读”儿童设立“助学小伙伴”的实践研究.中国教师,2007,(7):69.

[4]石文辉.融合教育中的同伴作用策略.中国特殊教育,2007,(8):8.

[5]侯旭.自闭症幼儿学前融合教育支持体系建构的行动研究.重庆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4.

[6]白帆.自闭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的个案研究.教育实践研究,2011,(6):215.

[7]许家成,周月霞.资源教室的建设与运作[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279.

[8]韩建丽.加强随班就读管理不断提高随班就读质量.中国特殊教育,2008,(4):94.

[9][10]陈丽江.特殊教育学校资源教室的建设.中国特殊教育,2005,(8):62.

[11]梁松梅.融合教育为学校管理带来的变革.现代特殊教育,2012,(3):3.

[12]于素红.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建设.中国特殊教育,2012,(8):3.

[13]卿素兰,封志纯.普通学校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支持的案例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9,(7):109.

[14]彭霞光.完善我国随班就读师资培训工作.中国特殊教育,2011,11:6.

[15]钟经华.北京市普通中小学对随班就读的态度调查.现代特殊教育,2000.(9):12.

[16]张新风.师范院校开设随班就读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基础教育参考,2007,(7):63.

[17]昝飞,刘春玲,等.上海市在职教师融合教育自我效能感的调查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