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古典文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弘扬古典文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弘扬古典文化

弘扬古典文化范文1

现行高中语文课本选编了一定数量的诗歌,且对学生做了全文背诵的要求。高考诗歌鉴赏,也由原来的8分提至现在的11分。让学生读懂诗歌,会做题,是我们高考的需要,也是读诗的第一层次,第一境界;提升品位、陶冶情操、提升个人文化修养,是读诗的第二层次,也是第二重境界。

为了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升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以及读诗品诗的境界,我在教学中做了些有益的尝试,概括起恚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古诗诵读,不可或缺

我国古典诗歌讲求“意在言外”,讲求“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讲求自然深沉契合中激荡而起的某种“情趣”、“神韵”。所以,要想读懂诗歌,只有教师的理性分析是不够的,比各种解读和分析更重要的,是熟读和背诵。所以,在实际教学中,笔者特别重视诗歌诵读,让学生在大量诵读中体会诗歌的音韵平仄之美。具体做法是,每天挤出10―15分钟的时间,或课上、或课下,坚持不懈地让学生朗读背诵;形式多种多样,有自由读、集体读、男女生分读、跟录音读、教师范读等等。日积月累,古典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富于音乐性和形象感的语言特色,如连绵词的回环响亮、叠音词的声情并茂、对偶句的节奏和谐、炼字炼句的炉火纯青等,便通过“口而诵,心而惟”的语感熏陶,渐染于学生的语言实践,孩子们鉴赏能力提高的同时,表达能力、写作水平也得以提高。

二、名言警句,浓缩精华

众所周知,古典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而诗词中的名言警句则是精华之精华。这些名句,有的通过凝炼、传神的语言概括出一种诗化的人生哲理,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的写出了人们真诚美好的祝愿,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的则表达了朋友间深厚真挚的情意,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则用九种不同景物构成一幅萧索的秋之图,整首曲子短小精致却意蕴丰富,应该说通篇都是名言警句。在平时教学中,笔者和学生一起深入玩味、仔细揣摩。天长日久,古诗词的意蕴内涵就会凸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点代面,举一反三

所谓“以点代面”是指把作家的作品按时期、风格等不同标准进行归类,教师在课堂上拿出有代表性的两三首进行讲解、赏析,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揣摩、体味作家的其他作品。如开词坛豪放之风的一代大家苏轼,他在词里怀古伤今,论史谈玄,写田园风物,记遨游情态,叙师友之谊,抒爱国之志……对于他的作品,笔者着重讲了表现平冈千骑、锦帽貂裘、挽弓射虎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表现烟雨一蓑、芒鞋竹杖、吟啸徐行的《定风波・老夫聊发少年狂》以及表现生死相隔、荒郊月夜、松林冈垄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这样,学生对苏词刚柔相济的特点便有了最初的认识,进而为理解苏轼的其他诗词奠定了基础。

四、自讲自背,互相激励

中国的古典诗词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在特定的时代,作家辈出,佳作如林。课本中虽有一定数量的古典诗词,但篇目少、涉及作家少的这一现状又阻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此,笔者在班上开展的“讲古诗背古词”活动,激起孩子极大的学习热情。

语文课前,让一位学生用五分钟的时间讲解一首古诗词。学生将所选诗词提前抄在黑板上,并对生僻字加注。讲解的同学除介绍作者、串讲大意外,还要说出诗的表现手法或主旨。最后,教师进行评价总结。

这一做法,在极大提高学生读诗、背诗兴趣的同时,还加深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学生读诗品诗的能力。

五、读写结合,自创佳章

笔者喜欢写作,也喜欢写一些抒情小诗。三十年同学聚会时,笔者有感而发,写下《同学聚会抒怀》。

转眼分手三十载,今日相聚紫气来。时光无情人有情,泪颜笑语都是爱。

学生刘熙流畅背诵长诗《长恨歌》后,笔者写下《赠刘熙》。

诗歌长恨熙偏爱,婉转流畅背将来。若问春江花月夜,妙音佳词耳边开。

课上,有学生与周公幽会,叫而不醒,无奈之下,仿元代诗人姚遂的《寄征衣》,写下《寄语梦游同学》并当堂诵读。听过小诗,孩子们会心一笑,不再入睡。

欲叫君醒君不醒,不叫君醒悖师情。叫与不叫间,为师千万难。

值得高兴的是,笔者写诗的热情感染并带动了学生。读到孩子们的诗作时,真的是满怀欣喜,满心激动。在此,摘录学生部分诗作。

江城子(刘一男)

苍古随风帘影动,晦如空,落春红。犹是无晴,几多离人梦。还望窗栊忆难收,人何处,泪空流。未雨何风云渐浓,凭谁懂,意沉冗,一语多情,消得心自冷。赢得封侯谁与去,珠连落,渐朦胧。

减字木兰花・吊陆放翁(刘成川)

星暗鸿飞,迢迢银河终难渡。寒鸦绕林,纷纷羽翼旋悲楚。

大江东去,江岸蓑翁非蹇叔。回首兴叹,皇朝霸业终尘土。

秋雨游园(苏若冰)

时至白露秋风寒,细雨如丝意绵绵。鸟雀湿羽几飞落,垂柳舞枝自陶然。

弘扬古典文化范文2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活动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社会事业发展局文件精神,为让广大学生牢固树立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营造书香校园和全员读书的良好氛围,培养师生广泛阅读和诵读古诗词的兴趣,帮助师生形成扎实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在书香中成长、成人、成才,促进我校师生人文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人,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新时代的接班人!我校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契机,结合书法、阅读经典等活动活动,在8至12月期间组织全校学生开展“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题教育。

一、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书法篇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和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展示学生硬笔书法风采,普遍提高学生规范书写汉字的水平,我校结合“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主题教育互动精神,于9月11日隆重举办了以“传承经典文化 书写精彩人生”为主题的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比赛。

本次比赛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全体学生参与,分年级段进行。比赛要求一二三年级学生写铅笔字,四到六年级学生写钢笔字,使用统一的比赛用纸,统一规定书写内容。

此次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展示了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艺术素养,也使学生形成规范、端正、认真书写汉字的意识,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激发了他们对祖国传统文化和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从而激发了广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责任感。

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篇

我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诵读中华经典,会使我们成为一个博雅多才的人。诵读中华经典,会使我们成为一个儒雅有品的人。

中华经典诗文的铿锵音韵在我们耳边回响,中华经典诗文的千古风韵还在我们心头荡漾。在中华五千年的浩瀚历史中,古诗文就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艺术的星空中熠熠生辉。让经典伴随我们的学习时光,伴随我们茁壮成长!

三、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吟诵中华情,弘扬民族魂”朗诵篇

以立德树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核心内容,充分发挥语言文字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我校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组织了本次经典朗诵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深入我校大学生的心中,彰显中华语言与文化的魅力,培育当代大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精神,取得良好的教育和宣传效果。

弘扬古典文化范文3

1建设高职院校的谨信文化,培养高职学生的谨言慎行、讲求信用的良好品格

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高职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也要更加注重学生道德体系的构建,强化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着力打造高职院校的谨信文化。谨信文化的建设,一是需要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校园氛围。可以以传统文化为主题来命名学校的建筑、道路、长廊;用具有中国特色的饰品来装饰图书馆、宿舍、食堂;校园广播、宣传大屏时常播放一些古琴、古筝、戏曲等古典音乐作品,使学生们时常处于传统文化环境的包围之中,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二是需要加强训练与引导。大量设定情景环节来练习高职学生谨言慎行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和工作态度。着重对高职学生加强家国情怀的教育、社会关爱的教育和人格修养的教育;充分利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契机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知识、经典故事的朗读、说讲、模拟展演等形式多样的普及教育活动,以培育培养并激发起高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教师节期间开展“感恩师长、感恩父母,敬老孝老我能行”等感恩、敬老孝老活动,帮助高职学生学会感恩、心存感恩;以元旦、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家公祭日、国庆节为契机,开展生动活泼且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将经典教育生活化、实践化、落地化,从而在训练与引导中帮助高职学生认知谨信文化并弘扬谨信文化,帮助高职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三是着重培养学生讲求信用的诚信品质。诚信就是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一诺千金,说出去的话,就必须做到,承诺了必须去做,培养诚信厚重的精神。四是全面开展文明礼仪的习惯养成教育,以培养高职学生遵纪守法、助人为乐、爱护公物、谦虚礼貌的礼仪规范。以敬人、自律、真诚、宽容、平等为原则,以“礼貌、礼节、礼仪”为主要内容,以二级学院为主体、以班级为单位,全面开展校园礼仪方面的系列讲座与活动,各二级学院组织文明礼仪知识大赛,由团委来主持评选出校园年度文明礼仪之星。

2开设传统文化选修课和开展二课堂活动

一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选修课程体系,以选修课的形式传播并弘扬传统文化。

二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学生晨读的必备内容,构建起优秀传统文化国学经典诵读体系。需要制定详实的诵读计划,本着循序渐进、从易到难、以点带面、从少到多的原则,在各二级学院开展不同的诵读内容,可以将《弟子规》、《千字文》、《大学》、《中庸》、《唐诗宋词》、《二十四孝顺故事》等国学精粹引导学生诵读;可以将《大学》、《中庸》、《道德经》、《论语》《诗经》等国学经典组织教师们诵读,师生共同参与诵读,构建起国学经典诵读体系。

三是定期开展传统文化知识、诗词鉴赏与朗读、古典音乐欣赏、书画欣赏等二课堂活动。可以开展“诵经典、写经典、唱经典、演经典、展经典”等二课堂活动,可以每月开展“诵读国学经典一刻钟”和“书写国学经典一刻钟”活动,确保各二级学院各班级诵读内容的落实;可以把国学经典故事改编成情景剧,利用传统节日开展说唱、朗读国学经典故事、国学情景剧展演活动等;要求各班级每月的黑板报、橱窗、班级微信圈、博客、微视频等都要有一定的国学经典内容,定期安排校园广播播放国学经典音乐等,把国学经典教育贯穿于日常的点点滴滴活动之中。

3开展形式多样的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校园活动

成立陶艺社团、空竹社团、风筝社团、古筝社团、茶艺社团、书画社等带有传统文化性质的社团组织,开展识字猜谜、唐诗宋词鉴赏、端午划龙舟、重阳走访敬老院、中秋赏月等具有传统特色的活动;以大学生科技艺术节、文艺汇演等为展现载体,围绕孝敬父母、心怀感恩、诚实守信、善待他人、日行一善等话题,借鉴朗读者、诗词大会、百家讲坛等节目,邀请名师名人、校友、老教授等用?文朗诵、课本剧、说唱、快板等新颖生动活泼的形式可以把《论语》、《弟子规》、《孝经》、《礼记》等国学经典介绍出来并欣赏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帮助学生们深层次思考并体会传统文化的精髓。

4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古典文化范文4

[论文摘要]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发挥着重要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大众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审视,扬长避短,加以合理利用,有效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一旦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便可以使其获得更加自主和灵活的发展空间,因此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994年,中共中央颁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把“要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强调“要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2004年,中共中央颁布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发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要对当代大学生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2006年初,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其中也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可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继承传统美德、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1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1.1传统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既有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又有时代特征。中国文化既包括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又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内涵,笔者比较推崇杜超老师的观点。杜超老师在《中国传统文化导论》一书中说:所谓传统文化,是以中华民族为创造主体,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色和稳定结构的,世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的文明成果,包含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

1.2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的精华

1.2.1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自古就具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纵观中国历史,爱国主义就像一根红线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历史之中。从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范仲淹的“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不体现了中华儿女爱国忧国,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精神。因此,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教育。

1.2.2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现代社会所倡导的道德价值观念《公民道德实施纲要》提出“要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美德”,要求公民奉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这些在当代社会大力弘扬的“诚实守信、自强不息、与人为善”等价值观念其实一直都蕴含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孔子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墨子说“俭节则吕,淫佚则亡”;孟子提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周易》中也指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无不要求以和谐为主导思想。

1.2.3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大量激励个人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内容自强不息的思想,从中华民族产生之时就已产生,其最早的理论代表作当推《周易》。《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对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精神的集中概括和生动写照,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为曾经在黑暗中的中国人点亮一盏明灯。中国古人崇拜的“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话故事体现了坚忍不拔、奋斗不息的精神。孑l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认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李白有云:“天生我才必有用”。这些自强不息、坚忍不拔、顽强奋斗乐观向上的诗句素材都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

1.3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

1.3.1崇古守旧崇古守旧表现在人的思想上温顺保守,容易满足,不思进取和革新。这是中国人比较显著人格特征,同时也是传统文化思想的缺陷所在。这种对上古社会的推崇,造成了中华民族心理上的循古、好古、崇古的习惯,厚古薄今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阻碍着人们的创造活动,影响人们的创新进取精神。

1.3.2纲常礼教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进程中,三纲五常是最重要的道德原则,这条原则的基本精神是封建统治集团的利益绝对高于个人的利益,个人在国家社稷面前是微不足道的,个人的价值、尊严、个性等等都是某种偶然性的东西,把封建等级制度、政治秩序神圣化为宇宙的根本法则,是封建社会的伦理思想。这种封建的纲常礼教在两千多年来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是阻碍社会进步的沉重枷锁。

1.3.3重情轻理重情轻理是“天人合一”影响下所形成的思维方式。中国自古以来人们追求的是融于自然,与自然合二为一,而不是像西方那样征服自然,因此,中国人不需要发展精确的思维去了解、认知自然,并令自然为己所用。所以,中国的“天人合一”则造就了中国重情轻理、缺乏科学理性的局面。中国人由于缺乏抽象的理论探索和严格的逻辑推理,因此,相应的也就缺乏科学的知识和理性的精神,更多的中国人看重的是对人生大智慧的领悟,却缺乏对细微事物的彻底了解,对许多事情不是通过客观的分析,这反映在人格特征上就是笼统无知和情绪化。

2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2.1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重要资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否真正发挥自己的优势,“其关键环节在于能否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营养,使其在自身内容的建构上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品位和文化精神,以保持与整个社会文化发展的目标相一致”。中国传统文化有价值的部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积极的影响。

第一,弘扬爱国主义传统,树立远大理想。我国在经济和文化发展方面与西方国家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外来文化进入到中国,致使部分国人出现信仰危机,民族意识有所淡薄,因此,在现阶段更要加强爱国主义精神教育。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当代大学生以民族英雄为榜样,继承爱国主义传统,明确自己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努力学习先进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富强繁荣奉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继承传统诚信观,诚信立人。诚实守信,历来是中华民族的道德信条和优良传统。挖掘、践行、弘扬传统诚信道德,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启迪价值。要教育学生言行相符,无信不立,诚实守信是人之为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现代社会,言行一致和责任义务教育是诚信教育的重要内容。

第三,建立艰苦奋斗、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大学生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着眼于人才的培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大量自强不息的人物形象和人物事迹,是教育当代大学生顽强奋斗、百折不挠、乐观向上最好的教育资源,这不仅可以教育当代大学生坚定信念、自强不息,还可以教育当代大学生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坚强不屈,在面对成功时能胜而不骄,能妥善解决在现实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如感情挫折、就业困难等问题。

2.2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2.2.1阻碍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崇古守旧”的传统文化思想压抑了人们创新精神的发展;“中庸之道”则要求人们看待问题不要走极端,执其中而求其平。大学生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容易变得没有个性特征,无创造精神。与现代创新教育所追求的培养创新精神、个性张扬、塑造独立人格的教育目标相左。

2.2.2不利于大学生权利意识的培植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代表,而儒家文化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伦理政治型文化,道德价值具有至上性,而且传统伦理反映的都是一种义务观念,而忽视了人的权利,从而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的权利观念严重缺失。中国传统文化重视重视做人、人际关系,是将人放在传统伦理规范中来考虑的。不是肯定个人价值,而是肯定个人对社会对他人的意义。这固然有利于培养人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意识,但却忽视了人本身的权利,从而对培育大学生的权利意识产生了消极影响。

2.2.3不利于大学生竞争意识的培育“中国传统文化,在天人合一的基本精神指导下,十分重视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和息争,固然有利于人际关系和谐与社会稳定,但由于片面强调和谐而排斥竞争,“压抑了个性的发展,助长了不求进取、反对冒尖、无所作为的保守心理,导致了民族性格中竞争与开拓意识的匮乏”。无疑。“无欲无求”不利于当代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培育。

3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3.1走以传统文化为底蕴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子把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走以传统文化为底蕴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子,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方面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和说服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广泛实现。此外,传统文化的覆盖面广大,能影响到每一位大学生,这就扩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度,使其作用能在最大范围内得到全面实现。

3.2用优秀的古典文学滋养大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国优秀的古典文学,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坚强、大度和乐观可以说是它的根本,也是历代文人对待人生的积极态度。古典诗词文可以陶冶学生的情趣,欣赏古代优秀文人的诗词文,其高风亮节的人格精神能够感染学生。同时,古典诗词文又可以使人以诗意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并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引导人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因此,配合思想政治教育而开设古典诗词文的教育内容,并使之深入学生心灵,成为其人格精神的一部分。

弘扬古典文化范文5

中原经济区的发展都必须加强传统文化建设,使之真正成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举,否则,这对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不但是无法弥补的重大经济损失,也是对历史文化遗产发展利用的重大缺失。发展传统文化是新时期国家发展文化软实力的既定国策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不仅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在政治、外交、科技、军事上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在认真总结几十年来改革开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2011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其中明确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期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1]可见,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弘扬已被纳入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战略决策之中,并成为国家今后乃至长期建设中的一个最重要核心层面和支点,因此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不可不把传统文化的发展作为一个重要部分来构建。传统文化的本质要求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经过数千年的坎坷发展积淀而成的,它承载着我们这个民族生产和生活的发展历程,承载着我们这个民族改革、创新,不断融合、壮大的发展历程,承载着我们这个民族数千年来凝聚而成的精神、性格、品格、道德和风尚。正如一位学者所说:“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是维系民族的根本,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凝聚的纽带,是促进民族进步的思想保证和精神载体”[3],“一个民族,如果抛弃自己的传统文化,去追随别民族的文化,其经济再现代化,也会被看做是一个业已消失的民族,或者是别的民族的复制品。”[3]因而在全球化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我们更要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发展,突显我们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河南是中国数千年文明发展的重要发源地和经历者,民族传统文化中很大一部分的形成和发展都与河南地区密切相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传统文化的思想、道德也就是历史上河南地区人民的思想和价值道德观的凝练与升华。正如有人所指出的那样:“中国传统文化固然多元生发,但在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中原文化显然起了主导作用”,[4]“自殷周至战国诸子百家的兴起,中原地区一直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区域,它奠定了中国人的基本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5]基于此,中原经济区在建设和发展中理所当然也责无旁贷地要担当起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弘扬的重任。社会上的种种弊端和现象迫切要求发展传统文化不可否认,几十年来以经济为主体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人们的思想意识也有了一个很大提高。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也产生了诸多和我们这个有着悠久历史文明国度极不相称的不良社会现象和行为。譬如当今社会上,为了赚取钱财,不少商人不是以次充好、以假当真,就是昧着良心造假,或销售变质、有毒的食品,甚至有的故意向食品里添加各种有害于人体的有毒物质以赚取高额利润。其他如偷盗、抢劫、诈骗、贩卖人口、走私、贩毒等现象也是屡有发生,以致不少青少年在这诸多不良现象诱引下走向不健康甚至是犯罪道路,从而越来越多的人把诚信、孝亲、厚道、礼节等这些中国自古以来所尊崇的人文传统和优秀道德品质置于脑后。这一切不仅表明在今天市场经济下人们道德水平趋向下滑,也显露出人们的思想对中华民族道德、文明的逐渐淡薄和偏离。这不仅给河南的安宁和发展带来潜在威胁,也给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带来巨大滞阻。所以,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精髓和人文精神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刻不容缓。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弘扬传统文化的途径

传统文化存在方式多种多样,既有以文献、资料等形式的存在,也有以名胜古迹的形式存在;既有因考古发掘而呈现给世人的,也有以戏剧、节日、故事、传说、绘画、手艺等传承的方式流传的。有的甚至蕴含于人们的习惯和思想中,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因此,弘扬传统文化也就应该依其本身多样化的存在方式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来发展。最主要的笔者以为有以下几种途径:其一,高校学术研究、社会文化普及和民间传承等多层次相结合来弘扬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很大一部分也最重要的一部分存在形式是文献资料的记载。因而发展和弘扬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就是要对历史文献资料进行整理、研究,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保存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通过研究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展现我们民族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以及精神风貌。当然,整理历史文献资料和进行学术研究只是学术层次上的传播形式,这种形式层次较高,并非绝大多数民众所能解读。因而我们还须对弘扬传统文化进行普及,一方面进行学术研究成果的通俗转化,出版传统文化普及读物,使之成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共享的文化食粮,一方面需要一大批最基层的传播者来言传身教。这除了要求研究者本人能很好地传授研究成果外,还需要大学毕业生到社区去做有效传播。从这点来说,高校里的传统文化研究和文化普及是极重要和不可或缺的。而对于潜藏于民间的传统文化我们可以一方面组织专家学者通过研究的方式来记录传承,另一方面可以予以开发利用,培育成文化产业。这样既能让民间传统文化继续存在,发挥其应有的影响,又可以借此发展经济,活跃群众文化,提高民众素质,同时又能使它以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承。如此,既有对传统文化的学术研究,也有对传统文化的普及,这样也就保证了传统文化多层次、多渠道对民众的影响和熏陶,真正做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6]。其二,对传统文化进行文化产业的大力开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我们既要不忘本民族优良传统和道德,坚持民族文化本质和特色,也要以之为当代市场经济服务。因而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我们要立足中原地区传统文化优势,积极拓展对本地区富有特色和代表性传统文化发掘利用,发挥其社会教化功能的同时,也要让它转化为巨大的经济效益。除了继续发展以名胜古迹为主的旅游业以外,还有以下几种途径:(1)对传统文化产品进行开发。开发传统文化产品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它既可以挖掘本地区优良的传统手工技艺,也可以产生新的文化产品。这点上食品行业做得比较好,如周口的宋河粮液、开封糕点等。作为中国深厚历史文明的承载地和文明区,中原地区像这样的传统文化和技艺还有很多,今后除了在这些方面继续努力外,还可在服装、药品等更大的范围内进行研究开发,选择其中富有底蕴和长远开发价值的文化和技术予以利用,推出产品,并将它们打造成河南的品牌。而这也是保持中华民族精神和品格所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举措。(2)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体和主题的创作活动。雕塑、雕刻和绘画是一种较为高雅的艺术,已为越来越多的民众所欣赏、购买和收藏,以这样的方式来传播传统文化也就越能体现文化的高雅和价值。譬如临颍县的民间艺人梁俊峰在雕刻上不仅传承了中国古代的龙凤文化,还继承了庙宇文化的内涵,这使他的雕刻作品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传递了人文精神,也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而他也因此创办了集团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然而类似这样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作品中并不多,特别是一部分摄影作品追逐的几乎多是女性和女性多种矫情姿态的呈现,并以之为美和艺术,这实在是与当今文明的发展进程、道德和人性的教化背道而驰,因而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应该力避此点,大力倡导能体现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的雕塑、雕刻、绘画和摄影作品,以此来引导民众、教育民众,从而在社会上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我们这个社会真正回到文明和理性中来,从而在世界上骄傲和自豪地展现我们这个民族的伟大精神和高尚的文化风貌。(3)进行以传统文化为内容和主题的电影电视、动漫、游戏、戏曲的创作和传播。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弘扬是多方面和多渠道的,其中电影、电视、游戏、动漫和戏曲是社会上各个层次大多数人所喜欢和频繁接触的传播方式,因而在这方面加大对传统文化产品的开发,推出有特色的文化专栏和一批文化精品,无疑对弘扬传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然这其中电影、电视、动漫、游戏在对传统文化的开发中必须避免目前存在于影视文化中的色情、暴力、凶杀、现代式的浪漫、钩心斗角的算计等情节的演绎和宣传,而要以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以和为贵、崇礼重情、贵仁尚义、乐观向上、友爱助人、厚德诚信、守法循规、担当社会责任、爱国保家、捍卫民族尊严、誓死保卫国家利益等这些中华民族最基本的道德和文化精神以及主流意识为中心为主题。另一方面,河南以豫剧驰名,而豫剧不仅为河南人也为很多外地人所喜爱,因而在弘扬传统文化中,对豫剧的开发是一个重要途径。在对豫剧的开发上,我们同样要立足中原特色,一方面既要做好对传统优秀曲目的继承,一方面又要研究和编导出以传统文化精髓为主题的新戏剧。政府可以给予一定补贴,组织成员在社区和节假日里表演,像许昌戏曲爱好者在假日自发组织、自发参与来为观众表演的形式就很值得推广。(4)进行传统文化中的音乐发掘。中国自古以来就极为注重“乐”的作用,所谓:“移风易俗,莫善于乐”,[7]“凡人之从上教也,皆始於音,音正则行正。故闻宫声则使人温雅而广大,闻商声则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声则使人恻隐而好仁,闻徴声则使人整齐而好礼,闻羽声则使人乐养而好施,所以感荡血脉、通流精神、存宁正性,故乐从中出,礼从外作也。”[8]所以一个政权建立后,首先就是整理和研发自己的音乐,以便在祭祀、节日、庆典、军队出征等不同场合奏用。也因此我国古代的音乐资源非常丰富,除了正规的雅乐外,还有佛、道教音乐和民间音乐。我们可以对此做很好的开发,譬如以许昌为例,政府可出面组织当地高校、商家联合对汉末曹魏、魏晋时期的音乐予以研发,形成以“汉风古韵”、“魏晋风情”等为主题的原味古典乐曲、新创古乐曲、音乐剧的系列组合,使之既可以单独演奏,也可以结合传统文化戏剧等来表演,从而为广大民众以及来许昌的旅游者奉上畅心冶情的文化精神盛宴。(5)以嵌入式方式来传播传统文化精髓。在传播、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我们还可以嵌入式方式来弘扬传统文化。所谓嵌入式,即精选富有教育意义和体现传统文化精髓的诗词、图画、文字等不同方式将其印刷在挂历、台历、茶杯等日常生活用品上,以增加生活用品的精致度和含金量。同时我们还可以传统文化,如“二十四孝”等为素材研发出一些工艺品,使之富有纪念意义和文化品位,既能作为礼品送人又能作为家居精美装饰品。如此既有传统文化对人们进行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又能创造出较好的经济效益。利用嵌入式方式来传播传统文化的另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建筑。这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我们结合当地的历史进行家居、建筑的仿古设计,形成古代文化特色建筑商业街。如许昌为汉末故都,因此完全可以借此打造汉魏时期风格建筑来构建一条商业街,形成城市的文化地标。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某一个极富经典性、代表性的、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公园或游乐园等,让人置身其中、游走其间,不仅感受一个时期或多个时期的历史传统文化,也能实实在在地受到心灵的净化。(6)充分利用民间保留下来的传统文化资源。民间是传统文化的一个巨大藏宝之地。这里既有古老的风俗民情,也有久远的古代技艺,还有宝贵的甚至是经典的传说,等等。对这些宝藏的开发,既可弘扬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身临其境地引导和教育民众,又可因此富民,活跃当地经济。中原之地这种民间宝藏异常丰富,许多文化如庙会、铁艺、捏糖人和面人、宫灯、传统的迎亲、说书、豫西打鼓、河南坠子等,都是民众所欢迎的非物质文化遗存,有的还是其他省市所没有的,因而对这些传统文化进行发掘或深入开发与推广,不但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也是将传统文化转变为经济效益的有力举措。(7)利用网络传播传统文化。网络是目前信息传播最为迅速、覆盖面最大、影响深度和范围较广的媒体。据粗略统计,目前仅中国的各种网民就有近两亿人。因此利用网络资源弘扬传统文化可以说是目前对河南传统文化开发、传播和利用必不可少的途径。这就需要一方面网站管理部门对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网站予以支持,深化其传播传统文化的理念和主题,一方面网站的管理部门应对涉及色情、暴力等的游戏、电影、电视剧、动漫、广告等加以禁止,加大这方面的监管力度和法律的惩治力度。此外,政府应积极倡导和引导网民言行文明,对那些言行恶劣者予以追究。当然,在弘扬传统文化中,因为中原地区有着自身独有的资源和省情,因而还可以有更多的途径,如鼓励出版这方面的图书、增加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开设这方面的教育内容等。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弘扬古典文化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教学 培育诗心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经过千百年的沉淀,传承下来的古诗词句可谓字字玉玑,它是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是学生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最好教材,对于学生认识丰厚博大的中华文化、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达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熏陶、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诗词教育,致力于培育诗心,而不在于培育诗人,更多地着眼于提升青少年的文化素养。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弘扬古诗词文化,让孩子们拥有一颗“诗心”呢?

一、从兴趣培养入手,让学生亲近诗词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换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兴趣来源于美的享受,正所谓乐在其中。所以,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和欣赏古诗词之美,让他们情绪为之兴奋。如运用挂图、诗配画等直观教学过程,有利于相应诗词内容的视觉形象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深入学习诗词的兴趣。文字是抽象的,图画是形象的文字,采用“吟诗(词)作画,以画讲诗(词)”的方法可以打开学生的心扉,化抽象的文字为具体可感的图画,符合儿童长于形象思维的特点,符合古诗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教学《草》时,教师让学生画一画草的枯荣,画一画藏在土里的草根,画一画春风一吹,小草又冒出地面的情景。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生活经验,在画一画中理解了诗的意思,感悟到小草的顽强的生命力。再如,在教学诗词时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美、音律美。同时,在平时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可以多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代大诗人、大词人的生平事迹、生活年代也可以加以介绍,加深学生对古代大诗人、大词人的了解,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从诗词积累起步,让学生乐学诗词

在古诗词教学中如果没有积累,学生古诗词的仓库就会贫乏,学生的古诗词泉流就会干涸,那么弘扬古诗词文化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积累是提高古诗词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弘扬古诗词的手段。因此,在古诗词训练中,要重视学生的古诗词量的积累,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词,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词的精华,得到古诗词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达到思维和能力上“质”的提升。教学中,我们可以坚持每课一积的原则,每节语文课前5分钟诵读一首新的古诗词、定期让学生制手抄报,内容以生疏的古诗词为主,有效的将课内积累和课外积累相结合。

三、注重诗词诵读,优雅学生个性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词诵读教学是经典诗文教学的独特优势。重视诗词的诵读教学,无疑可以使学生感悟到经典诗词的语言特色,并逐渐内化其中高尚的思想道德,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使他们的文化底蕴日渐厚实。教学中可以采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自读、小组读、男女对读、表演读、集体读等多种形式进行诵读训练,以便使学生读起诗词有流畅之感,获得成功的喜悦。诗词是凝练的语言艺术,内容高度浓缩,内涵极其丰富,需要反复诵读,才能了解诗意、体会诗情、领略诗境。诵读可以贯穿在整个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学要点是教师精讲品与读的要领,要让学生读熟读透,要在朗读中品味,要在诵读中领略诗境。

四、注重诗词赏析,理解诗词内涵

其实,要想古诗词文化得以继承和弘扬,我们不要只停留在积累、诵读的阶段,更应让学生去尝试赏析。从赏析中去感受古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意境的幽怨、哲理的深刻、鲜明的节奏。能达到质的飞跃,使古诗词文化得到真正的继承和弘扬。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字词理解入手,逐渐过渡到名句的赏析,再到整首诗的赏析,通过赏析诗歌,使学生真正理解诗歌的内涵,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达到知识积累和情感陶冶的双重目标。很多古诗词的内容富有生活情趣,蕴含着哲理美。若引导学生尝试品味古诗词所描述的意境,再把它表演出来,既符合学生好动的特点,张扬学生的个性,又能让学生深入体验作者的情感,引起情感共鸣,再现诗中的情境,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例如一组学生这样表演《赠汪伦》:两个学生扮演船公,一个学生扮演李白。李白跳到船上,忽然听到岸上有踏歌的声音。李白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学生扮演汪伦,两个学生扮演仆人。他们一边拍着手,一边用脚打着节拍过来了。李白与汪伦拥抱,李白说:“兄弟,多保重啊!”汪伦洒泪说:“今日相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五、善于引用诗词,增强表情达意效果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在学习、生活中引用,古诗词的学习也不例外。要想古诗词得以继承和弘扬,必须把重点放在生活、学习中的引用。如说话、作文我们都可以恰当的引用古诗词名句。例如“海日升残夜,江春入旧年。”告诉我们新事物的产生总是包含在旧事物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多少知心朋友所吟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可表达我们的思乡之情等。这样可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为学生们的作文增加亮点。

总而言之,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古诗词的教学,正确把握古诗词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诗心”与语文教育产生美丽的碰撞,让学生爱上古诗词,从而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引导学生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让古诗词文化得以弘扬。

参考文献

[1] 夏五成.《开拓古诗词欣赏教学的广阔道路》《广西教育》,2010年第6期p.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