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行业研究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冷链物流行业研究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冷链物流行业研究报告

冷链物流行业研究报告范文1

[关键词] 冷链物流;农产品;水产品

[中图分类号] F32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037(2017)2-35-4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Development in Fujian Province

Liu Xiaoli

(Fuzhou University,Fuzhou Fujian,350000)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consumers' demand on material life is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giving higher requirements and challenges for food and drug safety issues. Based on the five cold chain logistics industries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aquatic products, frozen food, dairy products and medicin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development in Fujian Province, providing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in Fujian Province.

Key words: cold chain logistics; agricultural products; aquatic products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及观念的改变,消费者对物质生活需求越来越高,对食品药品的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尽管我国的物流产业发展较快,但冷链物流发展水平还是比较落后,安全隐患仍非常令人担忧。

2 冷链物流

冷链物流是指为根据物品特性,为保持物品的品质而采用的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物流网络[1]。我国冷链物流起步较晚,近几年随着国内需求推动和政策扶持冷链物流得到高速发展,但仍滞后于我国经济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2]。冷链物流包括了低温加工、低温运输与配送、低温储存、低温销售等环节,适用于初级农产品(如蔬菜、水果、肉、水产品和花卉产品)、加工食品(如速冻食品、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以及特殊商品(如药品、化工产品)等。冷链物流对于建立现代食品、药品物流体系,加强公共食品、药品消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3 福建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3.1 福建省冷链物流现状概述

2006年以来,福建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建成了一批现代化冷库,冷链物流新型装备得到推广应用,低温环境下的仓储、加工、运输配送等设施协调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2015年全省生鲜食用农产品的综合冷链流通率2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肉类、果蔬、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为20%、3%和50%,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分别为持平、低6个百分点和高20个百分点。据不完全统,至2015年底,福建省冷库总库容达282.88万吨,位居全国前列,人均冷库容量达73.5千克,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85倍。共有冷藏车辆1 356辆,冷藏集装箱495辆,保温车237辆。至2015年底,全省5 000吨以上库容的企业数达146个,有5家企业获全国冷链物流星级企业称号;其中第三方冷藏仓储企业仓储能力达68.1万吨,占总量的24%,第三方冷藏运输企业37家,拥有冷藏运输车辆632辆,占全省冷藏运输车辆的46.6%[3]。

2016年8月,福建省商务厅牵头制定《福建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16-2020)》,内容主要涉及食品冷链物流。规划提出了“十三五”福建省冷链物流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明确了从财政投入、税费减免、公共服务等方面对福建省冷链物流提供保障,切实改善民生,从而促进全省冷链物流产业稳步发展。

3.2 福建省细分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3.2.1 果蔬农产品。福建省是我国农副产品主要产区之一,产量大、品种多。2015年,福建省蔬菜产量1 790.37万吨,产值484.96亿元,较上年增长8.2%;水果产量744.79万吨,产值265.51亿元,较上年增长6.5%。果蔬总产值750.47亿元,占全年农业产值的46.4%;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0.2%,是福建省农业的支柱产业。

然而果蔬类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易腐易烂,2015年福建省果蔬类农产品腐损率达25%,远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严重影响农产品的新鲜度和营养性,经济损失巨大。福建省果蔬类农产品的冷链则刚起步,冷链流通率较低,仅为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个百分点,与国内其他省市及欧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此外,省内专门用于果蔬冷链的冷库较少,不到10%,大部分冷库为Q-18℃的低温库,适用于果蔬冷链的高温库(R-2℃)较少,基础设施薄弱。

随着闽台贸易的发展,闽台冷链物流合作不断加强,福建省引进了一些先进的果蔬贮藏保鲜技术和预冷技术、光电分等分级技术、信息技术等,并形成了相对统一的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此外,在以福建农林大学等有关科研院校为主要科研力量的努力下,福建省果蔬类农产品贮藏保鲜技术紧跟国际发展趋势,涉足各种保鲜技术,如气调保鲜、真空保鲜、臭氧保鲜、辐照保鲜、涂膜保鲜、生物防腐保鲜等等,保鲜对象从柑橘、荔枝、龙眼拓宽到福建省其他常见果蔬(如枇杷、蜜柚等)[4]。

福建省果蔬类农产品冷链物流环节主要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目前有福鼎闽浙边界农贸中心市场、同安闽南果蔬批发市场、福州亚峰蔬菜批发市场、海峡农产品批发市场、厦门中埔水果批发市场、南安的闽台农产品交易市场、泉州市华洲水果中心批发市场等。

3.2.2 水产品。福建丰富的资源条件和良好区位优势为渔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2015年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1 082.31亿元,水产品产量高达733.89万吨,位居全国第三,其中海水养殖产量404.13万吨,已经连续多年稳定增长。据福建海关统计,2015年水产品出口量约为81.2万吨,出口额约54.9亿美元。福建马尾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是全国最大的海产品交易市场,已聚集境内外超过1 000家交易商在场内交易,场内交易的水产品种达300余种,年交易量约200万吨,全年交易额超300亿元,约占全国海洋渔业生产总值的9%,规模位居全国第一[5]。水产养殖规模和水产品产量的大幅增长以及水产品贸易蓬勃发展,促使水产品冷链物流需求快速增长。

福建省冷链物流以水产品为主,冷链流通率为5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0个百分点,腐损率为10%[3],位居国内前列,但与发达国家(冷链流通率95%以上,流通腐蚀率基本控制在5%以下)相比,差距较大[6]。福建省服务于水产品的冷库容量达184万吨,约占全省冷库总容量的65%,水产品冷链物流设施的发展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目前,省内已经建成了多种类型和功能的水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包括具有水产品交易功能的厦门高崎闽台中心渔港农水产品交易中心、泉州华洲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马尾的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以及具有更多水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功能的霞浦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海峡两岸(东山)水产品加工集散基地和连江台湾水产品加工基地等。其中,宁德、东山、连江和霞浦四大闽台冷链物流中心已经具有水产品冷链一体化初步功能,基本形成了水产品捕捞预冷保鲜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等功能完备的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为闽台冷链物流合作、水产业经贸合作提供基础[7]。

3.2.3 冷冻食品。福建是我国有名的冷冻食品生产大省,目前省内有201家速冻食品加工企业,与北方冷冻食品行业中速冻面米食品,如速冻水饺、速冻汤圆等为主导产品不同的是,福建冷冻食品行业中以生产速冻肉制品的企业所占比重较高,尤其是以火锅料为代表的冷冻鱼糜制品行业,在全国更是首屈一指。目前省内大型冷冻火锅料产品生产的企业有:福建安井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海壹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福建馥华食品有限公司、福建胜田(福清)食品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其中福建安井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早期代表性的冷冻食品企业。2015年公司年产量超过25万吨、营业收入超过25亿元,逐步成长为国内较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冷冻食品生产企业。

3.2.4 乳制品。据厦门海关统计,2015年福建省共进口乳制品7.61万吨,同比增长31.4%,美国和新西兰是福建乳制品两大进口来源地,2015年分别进口3.4万吨、2.9万吨,合计共占进口总量的82.9%[8]。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乳制品的需求量将越来越高。乳制品保质期短、生产具有分散性,冷链物流作为乳制品质量保证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促进乳制品产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目前福建省有福州国健食品有限公司、厦门市乳品公司、福建大乘乳品有限公司、福建长富乳品有限公司等10多家大型乳制品企业。其中,福建长富乳品有限公司是福建省最大的乳制品企业,拥有先进水平的冷链管控流程,在国内业界率先实现全封闭挤奶和牛奶贮藏、运输、销售“冷链”一条龙,确保牛奶始终处于全程2~6℃的冷藏保鲜状态,并在国内率先推出“24小时限时速递”的鲜奶消费服务,使得鲜奶能够安全地流转到消费者的餐桌上。目前,公司的乳制品配送中心初具规模,拥有成品库冷库2个,约860平方米,均为低温冷藏库,冷藏容量250吨,主要配送长富鲜奶系列32品种,产品销售网络已进入全省各县市和省外周边城市,占福建省市场90%。

3.2.5 医药产品。医药产品的生产、储藏和运输对温度(一般要求温度在保持在2~8℃)、湿度、见光度具有特定的要求。如果运输过程中处理不当而使药品质量降低,产生的风险要远大于货物的损失,它将危害到病人的健康安危。近年来,国内频发的药品安全事件暴露了中国医药产业的薄弱现状,医药冷链物流质量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2015年,福建省医药销售额总额约331亿元,公立医疗机构集中采购药品200多亿元。全省共有药品流通企业8 440家,其中药品批发企业272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133家。医药流通市场规模大、需求活跃,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空间广阔。据福建省商务厅介绍,2015年福建省冷藏药品的销售超过80亿元,约达到医药销售总额的四分之一,然而,福建省医药冷链基础设施落后、发展十分缓慢。据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10家全省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送企业的药品阴凉库(20℃以下)19万平方米,药品冷藏库(2~8℃)1.3万立方米,药品冷冻库(-18℃以下)600立方米,冷藏车50辆,便捷式保温箱450个。福建鹭燕中宏医药有限公司是全省最大的第三方药品物流企业,也只有6辆冷藏车和10个冷库共3000立方米。由于冷链设施不完善,冷链物流装备不足,福建省医药公司运输药品普遍批量小、批次多,难以形成一定的规模开展集运。此外,医药冷链物流设施投入大,运行成本高,为节省开支,部分企业没有完全按照医药冷链物流行业相关标准进行运输,导致了医药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

4 福建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冷链硬件设施制约发展

“十二五”期间,福建省虽然加快改造和新建一批适应现代物流和消费需求的冷藏仓库和冷藏运输车辆,但福建省冷链设施整体规模不足,冷库的配套技术没有跟上,自动化控制水平普遍较低,布局不合理,整体建设缺乏标准规范,设计水平及施工质量都相对较低。冷库管理缺乏行业规范,市场化程度较低,冷库整体有效利用率低,平均利用率仅为60%左右。专业的冷藏货车由于价格相对较高,企业无能力大批量购买,数量仅为货运汽车0.24%(美国为1%,英国为2.6%,德国达到3%),远远低于欧美国家。大部分来自普通货车的简易改装,制冷技术比较差,难以保证冷链产品的质量。

4.2 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整体比较低

福建省物流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晚,信息平台的建设严重滞后,冷链物流企业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几乎是空白,开放程度很低,尚未形成完整的冷链物流信息网络。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在仓储、运输、配送等各个环节仍然以人工为主,无法实现优化调度,合理配置。信息化程度低容易造成信息传递不及时和准确性低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冷链物流运输效率,导致冷链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或者保质期缩短。

4.3 断链环节多

目前,由于福建省冷链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水平的限制,大部分货物的运输环节温控手段粗放,冷藏运输及配送过程缺乏监控,配送环节操作不规范,城区配送大部分采用常温而不是冷藏配送,冷藏货物的装卸和进出冷库过程大部分处于断链状态,全程温控系统和质量溯源系统尚未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全省大部分冷链企业都不能保证农产品从产地到消费地整个流通过程都处于完整的冷链系统中[9]。

4.4 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不完善

我国冷链物流的标准特别是行业标准不够健全规范,缺乏引Я和监管力,一些冷链物流行业出台的标准与企业实际运作脱节。目前,福建省还未形成一套在冷链物流各个流程中都适用的标准化体系,使得冷链行业的准入门槛极低,操作流程与操作资质更是毫无规范性可言,各冷链物流企业缺乏统一性以及协调性。

4.5 冷链物流人才匮乏

目前,大多数冷链物流从业者来自传统的仓储和运输企业的搬运、装卸等岗位,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大多数一线操作人员和基层管理者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术。福建省内针对冷链物流技术和人员的培训很少,中职、高职、本科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也无法与冷链物流产业对接,虽然设置有物流管理、食品工程、制冷技术等相关专业,但是交叉度不够,没有专门的冷链物流专业学科,不能适应福建省冷链物流发展的需求。

4.6 冷链理念薄弱

由于冷链物流在我国刚刚起步,商品流通环节的各企业及人员对低温物流认识不足,且关于冷链物流的理论研究及供应管理的思想落后于物流发展现状,企业对保证产品鲜度和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新技术的应用意识不强,普遍认为冷链流通成本很高,会使产品价格增加很多,消费者无法接受。冷链理念薄弱一定程度上阻碍福建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

5 结语

随着福建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颁布和政府对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视和关注,福建省冷链物流产业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十三五”期间,福建省预计投资冷链物流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共69个,投资额达106.47亿元。在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基础上,要加强冷链物流的硬件和软件等基本设施设备的建设,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冷链物流标准,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积极培育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提升综合服务档次;此外,基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电子物流正在兴起,推广物联网技术,加快福建省冷链物流信息化进程,实现冷链物流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GB/T1835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S].2006.

[2] 雷国.我国冷链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对外经贸,2015(4):59-61.

[3] 福建省商务厅.福建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Z].福建省商务厅,2016.

[4] 福建省制冷学会.福建省食品贮藏保鲜学科发展研究报告[J].海峡科学,2016(1):137-145.

[5] 蔡婉坤,叶.福建省海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5):59-61.

[6] 郑晶晶,叶.关于福建省进行“蓝色粮仓”建设的探讨[J].中国市场,2016(36):23-24.

[7] 陈宾.福建省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J].物流技术,2015(9):48-50.

冷链物流行业研究报告范文2

多层因素,催生智慧物流

201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25万亿元,是“十五”末期的1.26倍。物流业增加值每多一个百分点,就会多10万个工作岗位。可以说,物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脉和基础产业。2009年2月25日,金融危机时,国务院就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物流业成为惟一入选的三产行业。

电商网购业务的蓬勃发展,对我国物流业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然而物流行业相对的落后状态已成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据世界银行的估计,时下我国社会物流成本相当于GDP的17%,美国上世纪就已低于10%。而该比例每降低1个百分点,我国每年就可降低物流成本1000亿元以上。市场研究公司 Yankee Group 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全球消费品和零售行业由于供应链效率低下而造成的损失每年约为 400 亿美元,相当于其销售额的 3.5%,只要看看堆满空集装箱的世界港口和跑冤枉路的集装箱卡车就能明白这一点。

此外,低效的物流供应链消耗了更多的油料,造成大量的碳排放,污染环境,损伤了产品竞争力。我们知道,汽车、轮船、飞机每天都在陆地、水面和天空留下碳排放的足迹,不但产生油费,还增加了成本。为发展绿色产业,时下英国的零售商会在产品包装上粘贴一条标签,标明碳排放量,当产品价格都一样时,顾客会选择碳排放量较低的产品。专家认为,也许不久之后,欧美国家会在碳排放标准上设置门槛,如果中国产品碳排放量达不到标准,或将失去出口的资格。为此,欧美零售商、消费者将来会选择更多来自巴西、墨西哥的产品,因为来自中国的产品运输路线太长,会产生更多的碳排放,大为增加经营成本。

以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推进我国物流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在成本降压、市场需求和技术革新的多层因素的推动下下,催生了智能物流(Intelligent Logistics System, ILS)。智能物流,又被称作智慧物流,源于IBM提出的“智慧地球”。

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奥巴马提出将“智慧的地球”作为美国国家战略,认为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

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以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全面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

“智慧物流”风生水起,应用广泛成效明显

目前,不少发达国家许多大型物流企业、制造企业、零售企业的物流系统已经具备了信息化、数字化 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敏捷化、可视化、自动化等先进技术特征,很多物流系统和网络采用了最新的红外、激光、无线、编码、认址、自动识别、定位、无接触供电、光纤、数据库、传感器、RFID、卫星定位等高新技术,而这种集光、机、电、信息等技术于一体的新技术在物流系统的集成应用就是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应用的体现。

随着全球技术的日趋进步与广泛推广,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RFID)、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NSS)、地理信息系统(GIS)、智能交通系统(ITS)等亦纷纷进入国内一些企业和公用单位应用领域。我国一些大型企业现代物流系统已经具备了先进物联网技术特征,打造智慧物流。

时下,国内有越来越多的行业已经开始积极探索物联网在物流领域应用的新模式,实现智慧物流,以较大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营管理水平。目前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智慧物流主要有四大应用:一是产品的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二是物流过程的可视化智能管理网络系统;三是智能化的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四是智慧企业供应链。

德隆物流公司每辆配送车上都安装了GPS定位系统,通过网络与客户共享物流信息。被德隆物流运载的产品则在包装中嵌入RFID芯片,芯片具有识别各种产品特性的功能。通过芯片,在物流过程中,不只是物流公司,相关的物流客户都可以通过网络随时了解物流货物所处的位置和环境。而物流货物上的芯片,装卸时会自动收集物流货物内容的信息,卸货检验后,用嵌有RFID的托盘,经过读取通道,放置到具有读取设备的货架,物品信息就自动记入了信息系统,实现精确定位、入库,缩短了物流作业时间,提高了物流运营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

目前,中远物流包揽了几乎所有家电企业的物流配送,如海尔、海信、康佳等。以海信为例,中远在西安、沈阳、天津等都设有制造工厂,如何把每一台冰箱以最优的路径、最低的成本、最低的碳排放量,准确无误地送到全国近八千个销售商手中,对中远物流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后来中远采用IBM的智慧物流管理系统,创建先进的自动化物流中心,基本实现了机器人队码垛,无人搬运车搬运物料,分拣线上开展自动分拣,计算机控制堆垛机自动完成出入库,整个物流作业与生产制造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与网络化系统。通过智慧物流系统,中远成功将全国分销配送中心的数量从100个降至40个,分销成本削减23%,节约了25%的燃料,并减少了10%~15%的碳排放,相当于种植283公顷阔叶林。

食品跟踪与追溯解决方案也是目前国内智慧物流的一个亮点。如在一个现代超市,各种食品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拿起一只苹果,再用扫描器对准苹果的条形码,瞬间,电脑屏幕上就出现了“运输”、“果园”、“超市”三个项目。点击“果园”后,苹果的生产厂商名称、生产时间、农药喷洒时间及数量、采摘入库时间、装车出库等信息都一目了然;再点击“运输”,运输公司名称、驾驶人及行驶路线等信息便自动展现在记者面前,而那些对温度有特殊要求的食品,还可以通过点击运输过程中的不同地点,轻松获知温度、湿度等情况。

而目前,无锡新建的粮食物流中心探索将各种感知技术与粮食仓储配送相结合,实时了解粮食的温度、湿度、库存、配送等信息,打造粮食配送与质量检测管理的智慧物流体系等。

企业如何创建智慧物流管理系统?

我们离智慧物流或已不远。先进的企业及其CIO应洞悉未来,先人一步,提前布局,把建设智慧物流迅速上升为企业战略,抢占先机,全面建设推广智慧物流,使之成为驱动企业未来发展的强劲增长点。

而未来在引进物联网、推进智慧物流建设的过程中,企业应如何未雨绸缪,遵循怎样的推进步伐、建设内容,创建企业智慧物流管理系统?愚以为:

一是建立基础数据库。建立内容全面丰富、科学准确、更新及时且能够实现共享的信息数据库是企业建立信息化建设和智慧物流的基础。尤其是数据采集挖掘、商业智能方面,更要做好功课,对数据采集、跟踪分析进行建模,为智慧物流的关键应用打好基础。

二是推进业务流程优化。目前企业传统物流业务流程信息传递迟缓,运行时间长,部门之间协调性差,组织缺乏柔性,制约了智慧物流建设的步伐。企业尤其是物流企业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客户的利益和资源的保护为出发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最新管理理论对原有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和再造,包括观念再造、工作流程优化和再造、无边界组织建设、工作流程优化(主要指对客户关系管理、办公自动化和智能监测等业务流程的优化和再造)。

三是重点创建信息采集跟踪系统。信息采集跟踪系统是智慧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信息采集系统主要由RFID射频识别系统和Savant(传感器数据处理中心)系统组成。每当识读器扫描到一个EPC(电子编码系统)标签所承载的物品制品的信息时,收集到的数据将传递到整个Savant系统,为企业产品物流跟踪系统提供数据来源,从而实现物流作业的无纸化。而物流跟踪系统则以Savant系统作为支撑,主要包括对象名解析服务和实体标记语言,包括产品生产物流跟踪、产品存储物流跟踪、产品运输物流跟踪、产品销售物流跟踪,以保证产品流通安全,提高物流效率。当然,创建信息采集跟踪系统,要先做好智慧物流管理系统的选型工作,而其中信息采集跟踪子系统是重点考察内容。

四是实现车辆人员智能管理。车辆调度:提供送货派车管理、安检记录等功能,对配备车辆实现订单的灵活装载;车辆管理:管理员可以新增、修改、删除、查询车辆信息,并且随时掌握每辆车的位置信息,监控车队的行驶轨迹,可避免车辆遇劫或丢失,并可设置车辆超速告警以及进出特定区域告警;监控司机、外勤人员实时位置信息以及查看历史轨迹;划定告警区域,进出相关区域都会有告警信息,并可设置电子签到,并最终实现物流全过程可视化管理。实现车辆人员智能管理,还要能做到高峰期车辆分流控制系统,避免车辆的闲置。企业尤其是物流企业可以通过预订分流、送货分流和返程分流实行三级分流。高峰期车辆分流功能能够均衡车辆的分布,降低物流对油费、资源、自然的破坏,有效确保客户单位的满意度,对提高效率与降低成本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车辆人员智能管理也是智慧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模式,在选型采购要加以甄别,选好选优。

五是做好智能订单管理。推广智慧物流一个重点就是要实现智能订单管理,一是让公司呼叫中心员工或系统管理员接到客户发(取)货请求后,录入客户地址和联系方式等客户信息,管理员就可查询、派送该公司的订单;二是通过GPS/GPSone定位某个区域范围内的派送员,将订单任务指派给最合适的派送员,而派送员通过手机短信来接受任务和执行任务;三是系统还要能提供条码扫描和上传签名拍照的功能,提高派送效率。

六是积极推广战略联盟。智慧物流建设的最后成功需要企业尤其是物流企业同科研院校、研究机构、非政府组织、各相关企业、IT公司等通过签订协议契约而结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要素水平双向或多向流动的战略联盟。战略联盟具有节省成本、积聚资源、降低风险、增强物流企业竞争力等优势,还可以弥补建设“物流企业”所需资金、技术、人才之不足。

七是制定危机管理应对机制。智慧物流的建设不仅要加强企业常态化管理,更应努力提高危机管理水平。企业尤其是物流企业应在物联网基础上建设智能监测系统、风险评估系统、应急响应系统和危机决策系统,这样才能有效应对火灾、洪水、极端天气、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瘟疫、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对智慧物流建设的冲击,尽力避免或减少对客户单位、零售终端、消费者和各相关人员的人生和财产造成的伤害和损失,实现物流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